2020-05-05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補氣
共找到
216
筆 文章
-
-
2020-05-02 科別.新陳代謝
甲狀腺疾病80%患者是女性 3穴位按摩舒緩不適
本文摘自446期常見的甲狀腺疾病,包括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低下、甲狀腺腫大、慢性甲狀腺炎、甲狀腺結節以及甲狀腺癌,共通點都是女性的發生機率,比男性還要多得多。根據醫學文獻統計,女性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機率,比男性高出5~7倍之多,尤其好發於年齡20~40歲的女性;甲狀腺機能低下則好發於孕婦及60歲以上的女性,發生機率是男性的5倍。另外,女性發生甲狀腺腫大、甲狀腺結節的機率,也是男性的3~4倍;慢性甲狀腺炎好發於30~50歲女性,女性發生率為男性3~5倍。在甲狀腺癌的部分,女性甲狀腺癌發生人數約為男性的3倍,其中又以20~40歲女性為多數。 不良情緒,影響甲狀腺機能甲狀腺是合成、分泌甲狀腺激素的器官,甲狀腺激素隨著血液被運送到身體各組織,具有維持調節人體正常體溫,促進體格智力生長發育、調節物質代謝,維護重要臟器功能等一系列的作用。中醫師賴睿昕表示,情緒常常影響甲狀腺機能的穩定,甲狀腺疾病之所以偏愛女性的原因,與女性的心理性格、生理及遺傳特徵等,都有一定的關係,而不良情緒就是甲狀腺疾病的重要誘因。毫無疑問的是,女性更容易受到情緒困擾,也就更容易得甲狀腺機能亢進。女性在懷孕期間,甲狀腺激素的需求量增大,就容易出現妊娠期甲狀腺腫大;產後甲狀腺炎在臨床上也不少見;更年期後很多女性,也會出現類似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心悸、盜汗等症狀。 賴睿昕說明,甲狀腺疾病大都是多種原因綜合因素所導致,但是,情緒因素是甲亢的主要誘因,也是導致許多甲狀腺亢進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就是中醫所謂的「肝氣鬱結」。肝膽經主疏泄是陰陽之樞紐,而肝經影響女性經期尤其為大;情緒直接會影響肝膽的疏泄,而陰陽之樞紐就在身體兩側。如果脖子兩側有問題,多是肝膽經絡出現異常,因此,甲狀腺亢進與情緒睡眠品質好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如果肝氣鬱結長期無法有效排除,一旦氣機鬱滯,凝而化為痰濁,就會讓甲狀腺鬧脾氣。 甲狀腺亢進好發於夏季賴睿昕指出,甲狀腺亢進好發於夏季,由於入夏後人體的新陳代謝旺盛,體內的水分及營養更容易流失,再加上酷熱的天氣,容易導致情緒不穩定,很容易造成內分泌失調、身心抑鬱不安,進而誘發甲狀腺亢進。 甲狀腺亢進病患所分泌的甲狀腺荷爾蒙比較多,或是血液中所含的甲狀腺荷爾蒙,容易超過人體每日所需要的含量,就會開始刺激及加速各種組織細胞的工作量、過勞,而引發各種特別的症狀,最常見的就是身體莫名的亢奮、心跳加速、怕熱、手抖、冒汗、疲勞。 如果甲狀腺亢進嚴重到免疫功能失調,導致肝腎陰虛,虛火妄動,煎熬津液而成痰,凝聚頸部成「癭氣」,就會引起前頸部腫大、結而成大脖子腫塊的甲狀腺腫大、甲狀腺結節等問題,還會造成吞嚥異常的狀況發生,甚至會增加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 Box 3穴位舒緩甲狀腺亢進甲狀腺亢進病患容易出現心跳加速、心悸、胸悶等不適症狀,平時可以用穴位按摩保健,建議按摩以下3穴位,每次3分鐘,一天可進行1~2次,即可舒緩莫名的亢奮感覺。1.神門穴:手掌與手腕交界處橫紋,靠小指那側的凹陷處。2.內關穴:手腕橫紋中央往上約3指寬。3.太衝穴:足部大拇趾和第二趾中間,第1、2蹠骨間凹陷處。 治療甲狀腺亢進,先回復正常分泌賴睿昕表示,中醫治療甲狀腺疾病,是以調整甲狀腺功能,促使回復正常分泌為主;常使用活血散瘀的藥材,如赤芍、牡丹皮、丹參;氣理滯的藥材,如陳皮、柴胡、薄荷行;清熱解毒的藥材,如知母、梔子、黃芩、黃連;散腫軟堅的藥材,如鱉甲、牡蠣、浙貝、夏枯花。 而針刺耳穴與頭皮針,也可使甲狀腺細胞不再增生腫大,促使異常增大的甲狀腺細胞自然逐漸凋亡;而大脖子通常會用美容針,圍刺在甲狀腺腫大的範圍上,使腫大的結節縮小。 90%以上甲狀腺亢進病患,屬於瀰漫性甲狀腺腫大合併甲狀腺功能亢進症,也就是說,滿足每日生理需求的碘,並不是誘發因素,根本問題不在於碘攝取過剩,而是自身存在免疫功能紊亂。 賴睿昕指出,長期刻意不食碘鹽、海鮮,反而會造成缺碘,長期低碘飲食容易使甲狀腺處於缺碘狀態;一旦甲狀腺亢進治癒後回歸正常飲食,長期缺碘的甲狀腺更容易因飲食因素,導致甲狀腺亢進功能旺盛而再次誘發。 不過,賴睿昕提醒,甲狀腺亢進病患要少吃堅果、大蒜、藥酒、補藥、羊肉、龍眼、荔枝等熱性食物,以及茶、咖啡、酒、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另外,最重要的是戒菸,以免加重眼睛病變的風險。 甲狀腺機能低下,連呼吸都會胖相較於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低下則是甲狀腺機能不足,與人體代謝有關,不少患者「連呼吸都會胖」。甲狀腺機能低下的典型症狀包括:疲倦、沒精神、全身水腫、心跳過慢、畏寒怕冷、健忘、注意力難以集中。 賴睿昕說明,甲狀腺機能低下可能是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不足、甲狀腺發炎,或是免疫失調導致機能下降,患者以女性居多,而女性又是自體免疫疾病的好發族群,最明顯的症狀就是水腫與體重不明原因增加、冬天特別怕冷、嗜睡、手腳異常冰冷。 而長期甲狀腺機能低下,會導致反應變慢、記憶力減退及智商變差,若是發生在長輩身上,則容易讓注意力不集中,身體各項功能退化,還會增加失智的風險。 促進代謝循環,改善甲狀腺機能低下中醫觀點認為,甲狀腺機能低下的病因,多以氣虛水濕為主,氣虛代表身體的動能不足,而水濕代表身體容易囤積殘留的病理產物,進而影響免疫功能。主要治療方式宜溫陽益氣、脾腎雙補,要投以溫補劑加以滋腎填精,常用中藥,例如:生地、黃精、肉蓯蓉、菟絲子等。 中醫治療的強項在於免疫調節,常見的參附湯、四逆湯合桂枝甘草湯等處方。可以有效促進代謝與循環,或是使用真武湯、五苓散、苓桂朮肝湯等處方,幫助改善水濕不化。賴睿昕強調,中醫治療甲狀腺機能低下,透過溫熱藥物給予足夠能量的循環,當循環順暢之後,身體殘留的病理產物,也可以慢慢代謝出去,以減少水腫及體重的增加,並搭配生活作息改善。臨床上,很多甲狀腺低下的患者透過治療,都可以得到很好控制。 另外,壓力、情緒波動及熬夜,都會讓甲狀腺機能低下的症狀更加嚴重,建議養成規律生活習慣,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以及適度放鬆,避免長期壓力累積,並學會情緒控管,才不會讓病情失控。 多吃碘改善甲狀腺機能低下?很多人以為甲狀腺機能低下,要多吃紫菜、海帶等含碘食物。賴睿昕表示,甲狀腺機能低下不一定是缺碘,但若是缺碘型的甲狀腺功能低下患者,多吃含碘食物可能有效。 但若屬於自體免疫疾病橋本氏甲狀腺炎引起的甲狀腺功能低下,反而要盡量少吃紫菜、海帶、干貝、海水魚、蝦蟹等海產,也應避免攝取過量的十字花科蔬菜,例如:芥蘭、萵苣、花椰菜、高麗菜、白菜、蘿蔔等,以免影響甲狀腺素的生成。 賴睿昕提供一道「十全大補雞湯」,具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養血補氣,適合短氣懶言、四肢無力、頭暈目眩、手腳冰冷的甲狀腺低下患者食用,但是,感冒時要暫停食用。 材料:雞1隻、黨參10克、白朮15克、炙甘草5克、當歸10克、川芎6克、熟地15克、白芍15克、黃耆10克、肉桂2克、小布袋1個。作法:雞洗淨,去油脂,熱水汆燙去血水,放進電鍋內鍋中。將十全藥材略沖水,放入棉布包中紮好,再放進內鍋中,加水淹過雞及藥材,就可將內鍋放入電鍋中,外鍋加半杯水,待開關跳起即可。延伸閱讀: 不易出汗,不一定是甲狀腺低下 甲狀腺結節並非癌症前兆?  
-
2020-04-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醫師教大家如何在家做「防疫茶」 提高自體免疫對抗病毒
近期疫情仍在蔓延中,因傳染速度快且尚未找到特效藥,因此現在最重要的是做好防疫,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避免受到病毒感染,因此中醫師教大家如何在家做防疫茶。玉平風散(防疫茶)不只是在古代有研究,在現在也有些研究室實驗發現,在小老鼠身上的細胞使用玉屏風散的藥材,牠會減緩一些病毒的侵擾,甚至延長病毒對牠肺部產生的症狀發生。醫師上菜囉!中醫黃胤誠醫師教你做「玉平風散(防疫茶)」食材黃耆 3 錢白朮 3 錢防風 3 錢生薑 3-5 片紅棗 3-5 顆作法1.藥材再下鍋之前先泡水,洗去藥材上的灰塵2.將洗好的藥材加入冷水裡浸泡半小時3.在浸泡好的藥材裡加入生薑與紅棗(紅棗可以切開會更入味),使用武火(大火)煮開再以文火(小火)慢慢燉 10-15 分鐘為什麼選這三味藥材?古書提及: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指得是抵抗力足夠的話,就不容易被壞東西干擾。在元朝時期有金元四大家,就是當時的中醫師四大天王,其中朱丹溪在他的出裡有記載「玉屏風散」以簡單三味藥材卻能達到填補正氣、增加抵抗力效果,可以將邪氣隔離在外面,就像珍貴的屏風一樣,故取名為玉屏風散。黃耆:溫補正氣,是便宜又能補氣的好藥材防風:驅散邪氣白朮:健脾利濕,有助於溫補腸胃生薑:溫補陽氣,也有殺菌的功能紅棗:溫補腸胃、補正氣,還能排水腫黃耆與防風搭配在一起能保持完美平衡,一個補一個泄,不會使得整個藥材變得太過頭。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
-
2020-04-12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中醫防疫/陳潮宗:「免疫茶」對抗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雖然醫院看診、急診病患少了許多,不過中醫診所看診人數卻未受明顯影響,不少民眾想藉此尋找防疫方法。有中醫師表示,面對新冠肺炎,除口罩、手套、酒精隨身必備外,要力抗病毒感染,可多喝免疫茶;也有中醫師表示,可隨身攜帶艾草條,具放鬆心情、鎮神、抗過敏等作用。四樣隨身配備 靈活運用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陳潮宗表示,新冠肺炎已延燒三個多月,民眾從一開始的恐慌,到現在已「鎮定」不少。而雖然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不過就他觀察,中醫診所卻不受影響,民眾多少都會前來詢問防疫之道。不過要力抗病毒感染,陳潮宗認為首要關鍵先增強身體防護力,同時自身的防疫配備不可少。他秀出平日上班的公事包,從包包中拿出隨身攜帶的75度藥用酒精小瓶、棉花、濕紙巾、保溫杯四種抗疫小物。陳潮宗說明,他每天看診仍會接觸大量民眾,但隨著疫情演變劇烈,他自農曆過年前就帶著上述小物,酒精具消毒作用,棉花則揉成棉球來沾取擦拭。陳潮宗說,有時藥用酒精缺貨時,他會直接買抽取式、一次性的酒精濕紙巾來使用,方便、抗菌效果也很好。不過近期酒精濕紙巾也常缺貨,他也會自行「加工」,去藥妝店買濕紙巾,再倒少量藥用酒精來擦拭手部,他認為消毒效果也很好。保溫杯裝免疫茶 隨時補氣另外,他隨身保溫杯也會備有「免疫茶」。陳潮宗說,由於加強免疫力的提升是現階段的關鍵,他自己都會以黃耆加上炙甘草來泡茶補氣,防疫期間很搶手。他每天也在診所備有免疫茶,讓就診民眾等候時都能免費飲用。陳潮宗說,「免疫茶」的製作方式很簡單,將10克黃耆、2.5克炙甘草放入杯中,用100度C熱水沖泡,浸約3分鐘即可飲用,建議每日飲用兩次,能「補肺養脾」,增加抵抗力、預防感冒,加強腸胃吸收。如果民眾有碰到相關接觸者疑慮,另可吃「抗毒湯」,以金銀花10克、甘草3克加上1000cc水煮沸後飲用,無論冷熱喝皆可,一天兩次,此對病毒引起的肺炎有預防作用,亦適用於平時容易口乾、易咳和疲倦乏力的民眾。而在診所的防疫措施上,陳潮宗說,在每日開診前與關診時,都會請助理以次氯酸水清潔診間、桌面、患者等候區、地面等。患者進門時會量測體溫,並要求戴口罩,掛號櫃台也備有乾洗手供民眾使用。他自己則是每看完一位患者,就會以藥用酒精消毒雙手與把脈枕,讓環境清潔與自身防疫更確實。陳潮宗防疫包75度藥用酒精小瓶、棉花、濕紙巾、保溫杯●免疫茶10克黃耆、2.5克炙甘草放入杯中,用100度C熱水沖泡,浸約3分鐘即可飲用,建議每日飲用兩次。●抗毒湯金銀花10克、甘草3克加上1000cc水煮沸後飲用,冷熱喝皆可,一天兩次。
-
2020-04-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喝「靈芝元氣茶」 提升免疫力抗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之際,人心惶惶,來門診的民眾害怕被傳染,常會問說,「要吃什麼、喝什麼才能增加免疫力抗病毒?」中醫認為,身體的健康源自於體內氣血充盈順暢,歷代名醫在著作裡都強調,「百病皆生於氣,氣血衝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如何依個人身體狀況補氣調氣,成為中醫辨證治病的方法。提到增強免疫力,中醫師常喝「靈芝元氣茶」,這原本是秀傳醫院醫師們因診務繁忙或教育訓練疲勞時喝的私房茶,這次疫情期間,每天多煮些分享民眾,廣獲好評。靈芝元氣茶主要藥材包括黃耆、靈芝、絞股藍、板藍根等。黃耆、靈芝、絞股藍可補氣潤肺,少量的白鶴靈芝、板藍根能夠清熱退火。此茶飲具有補充元氣的作用,又不怕喝了會上火,適合在免疫力差或感冒久久不好、平日常講話口乾舌燥、乾咳咽痛或熬夜疲勞、精神不濟的時候飲用。白鶴靈芝是民間草藥,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毒、化痰平喘。板藍根常被中醫用於溫病發熱、流感等疫病,體外動物實驗的文獻證實,板藍根多肽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調節免疫,促進感染小鼠免疫T、B淋巴細胞的增殖,降低實驗小鼠的流感死亡率。絞股藍又稱為七葉參、南方人參,有健脾益氣、止咳化痰的功效,也常跟黃耆搭配,用來補氣抗疲勞。孕婦能喝嗎?文獻記載白鶴靈芝的功效中有收縮子宮平滑肌,但因為劑量輕而且沒有搭配其他活血促宮縮的藥物,並不會造成影響。至於腎功能不佳、鉀離子代謝異常的患者,則不建議飲用。大家都想增強免疫力,但因為個人體質類型不同,調理方式也不同,建議民眾透過醫師專業的諮詢來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
2020-04-09 癌症.飲食與癌症
熱湯、熱茶就是要趁熱喝? 溫度高於65℃等於讓食道癌從口入
許多民眾為求方便,常飲用薑母茶、桂圓紅棗茶或黑糖塊等可用熱水沖泡之粉劑或濃縮塊,用來禦寒,不過這些即溶飲品往往含糖量爆表,一不注意就可能發福!以市售黑糖老薑茶粉為例,一包20克含糖16.6克,含糖量相當於83%,桂圓紅棗茶粉含糖量更高達91%,遠高出熱可可的64%含糖量,若是每天泡一杯桂圓紅棗茶,相較每天泡等量一包28克的熱可可粉,一個月就多吃下45顆的方糖,相當驚人。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常務理事、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特聘教授邱弘毅建議,部分補氣養身的食材可試著自己煮,不僅保有食材的甜味,也可避開經加工後需要加更多糖保持口感的疑慮。然而,透過建立健康生活習慣與提升健康危險因子的認知,是預防慢性病的共通法則,不但能降低慢性病發生及死亡率,也減輕社會與個人的醫療負擔。健康熱飲不妨自己做!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林杏純建議,每天可泡一杯熱茶或熱咖啡、煮兩杯豆漿、榨一杯果汁來解饞,每杯飲品盡量不額外添加糖,除了果汁需在室溫狀態下飲用之外,其他最好溫熱地喝。不過,也要注意熱飲的溫度不可太高,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研究顯示,飲品溫度在65℃以上,即可能引發食道癌,過熱的食物會損傷食道黏膜,長期造成黏膜反覆性損傷,可能引發慢性炎症,進而增加癌變的可能,不可不慎。天冷健康熱飲像是常見的桂圓紅棗茶、菊花枸杞茶都很適合,白菊花富含胺基酸,可抗病毒、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作用,對於眼睛疲勞、視力模糊、頭昏頭痛都有幫助。適合混合在各種花草茶的薄荷茶,則是具鎮靜、提神、增強抵抗力、緩解感冒頭痛、開胃助消化、可消除胃脹氣或消化不良的養生好飲。此外,熱桔茶也是個好選擇,其含豐富胡蘿蔔素、蛋白質和微量元素,金桔皮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對消化有緩和的刺激作用,有助於消化、止咳化痰、心血管及免疫系統之保健皆有助益。 延伸閱讀: 食物趁熱吃才好吃 但超過「這溫度」恐燙出癌! 天冷喝熱飲保暖? 當心身體還沒熱反長胖 怎麼穿都還是好冷? 常吃8樣食物讓你從胃暖到心
共
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