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3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蝦紅素
共找到
34
筆 文章
-
-
2020-12-27 科別.眼部
早上睡醒別急著起床!眼科醫教你一招預防黃斑部病變
走在馬路上,怎麼眼前的斑馬線變歪了?小心,被視為失明殺手的黃斑部病變可能找上你。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醫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黃斑部病變一發生就「不可逆」,等視物變形才就醫,通常已造成嚴重傷害,一定要趁早預防。「在歐美地區,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MD)是失明的首要原因。」最主要的傷害是「光」,陳瑩山解釋,黃斑部位在眼球後方視網膜中心,對著瞳孔,是直接受光最重要的地方,當光線一進到這個位置,可以透過感光細胞傳送到大腦,形成影像。雖是老年常見疾病,3C過度使用讓年齡層下降。然而,黃斑部受光後雖可成像,但光帶來氧化所產生的自由基,也會破壞黃斑部組織。「這種傷害不是立即性,不會在三個月、三年就形成。」陳瑩山解釋,這是一種積聚性的光化學自由基反應,在眼睛過度使用、逐漸退化的10年或20年後,就會有影響。根據統計,黃斑部病變占美國法定失明人數35%,65歲以上的老人盛行率為6.4~10%,75歲以上為20~30%。在台灣,台北榮總的眼科團隊與陽明大學研究調查發現,黃斑部病變盛行率為11.1%,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隨著台灣老年人口日益增加。陳瑩山也指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雖然是一種退化疾病,但現代人廣泛使用3C,發生年齡也有下降趨勢。此外,台灣特有的高度近視群也有「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避免黃斑部病變提早發生,他建議「內服、外用」一起來,從生活做起,減低光所帶來的傷害。飲食多攝取葉黃素,戶外戴墨鏡防強光傷害。所謂的內服,陳瑩山說,葉黃素就像是眼睛的「防曬油」,可以增加黃斑部中和光線的能力。食物中「像是蛋黃、青花椰菜、黃色蔬果,都可以均衡攝取。」此外,含Omega3、蝦紅素、花青素的食物也可以多吃,這四種營養素,對眼睛都具有抗氧化作用。至於外用,就是「防光」。陳瑩山建議,紫外線強烈的天氣,在戶外一定要戴太陽眼鏡或變色鏡片;若在室內用3C,則可使用防藍光鏡片,「這是因為藍光波長短、能量強,容易穿透眼睛角膜和水晶體,直接射入黃斑部,抗藍光鏡片,多少可降低傷害。」當然,平板、手機最好每20、30分鐘就能讓視線移開,連續使用1小時的傷害,比分段使用1小時來得大。糖尿病患控制三高,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檢測。相較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發生原因是「光」,亞東紀念醫院眼科主任王嘉康表示,糖尿病引發的黃斑部病變,除了要妥善控制血糖,連血脂與血壓都要一併控制。「這兩者的病變典型症狀都是視力減退,看直線物體會扭曲、變暗,只要出現視力模糊,就應提高警覺。」王嘉康說,可利用阿姆斯勒方格表自我檢測,遮住單眼,類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許多黃斑部病變病患只發生在一隻眼睛,兩眼一起檢測,容易因另一眼視力正常而被忽視。飛蚊症黑影會飄移,黃斑部病黑影固定不動。陳瑩山也提供一個簡易居家檢測方法,要大家早上睡醒別急著起床,躺在床上單眼輪流直視天花板幾秒,通常,天花板上面會有一條一條的邊,看有沒有哪一條直線變得比較不直,或區塊顏色較怪。若有這個現象,一定要趕快就醫。值得注意的是,黃斑部病變除了會讓成像扭曲,也可能有霧霧的黑影在眼前,千萬別與飛蚊症混淆。陳瑩山提醒,飛蚊症所產生的黑點會飄移,黃斑部病變的黑影則是固定不動,兩者並無關聯。王嘉康建議,55歲以上民眾每年可到眼科門診進行黃斑部檢查,透過專業定期篩檢,也是預防之道。
-
2020-07-05 科別.眼部
手機用「黑屏模式」護眼? 眼科權威曝真相
不管是大人小孩都會進入天天瘋狂追劇、玩遊戲,甚至挑燈夜戰的行為,讓眼睛健康拉警報。根據中華民國專科醫學會調查,國人每日平均使用3C時間從2017年的7.8小時提升到 9.4小時。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除了長時間仰賴手機、電腦,更有許多人習慣在夜間關燈後仍繼續滑手機。隨著科技進步,為了讓大眾於低光源狀況下使用3C,維護眼睛不受強烈光亮刺激,各大科技軟體紛推出「黑屏模式」。但將3C產品設置成「黑屏模式」真的對護眼有用嗎?陳瑩山指出,無論是黑屏模式、夜間模式等設計,實際上是透過降低螢幕亮度,以減少亮光的刺激。但將面板光色變暗,或許可減少長期使用所造成的傷害;但相對而言,若持續注視光色太暗、顏色失真的螢幕,反使眼睛更為費力,恐加深不適問題;加上大家夜間習慣在低光源的情況下使用3C產品,可能讓眼睛不適雪上加霜。他解釋,3C產品對眼睛的危害,與使用時間長短和習慣息息相關。所以最根本的保護方式,仍是減少睡前3C的使用,充足休息最重要。因此,家長務必留意孩童使用3C的習慣。他分享,過去曾有小一男童於假期間,一天使用3C逾4小時,二個月後因視力模糊就診,才驚覺孩子視力已大受影響。而如何幫助孩子維持眼睛健康的生活型態,除了可適度採取黑屏模式外,可遵循護眼三要訣。 1.限制使用充足休息小學、國中學生族群因發育未臻成熟,對光亮刺激的防護能力較弱,建議小學生每天使用3C時間不要超過20分鐘;國中生則每日以1小時為限,且每20分鐘就必須休息10分鐘。 2.戶外活動遮蔽保護措施面對夏日烈陽,在外活動也要使用變色鏡片或太陽眼鏡保護眼睛。他建議,可選擇具有抗UV功能、鏡片大且包覆為佳、鏡片要光滑且色均、適度增加偏光處理,此外,顏色選擇也很重要。3.注意營養攝取學生族群均衡飲食、每天一顆雞蛋,並從深綠色蔬菜中攝取足夠葉黃素,是鞏固健康的不二法門;若長時間使用3C導致吃力的狀況發生,也可適度攝取蝦紅素等,舒緩不適。(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延伸閱讀: 眼白冒血塊別以為是小事! 伴隨6狀況快就診 眼睛沒症狀也會得青光眼! 眼科醫師點名5大族群要注意  
-
2020-05-18 新聞.健康知識+
金門出現「粉紅池塘」 專家推測可能和這抗氧化劑有關
新聞報導,金門古寧頭雙鯉濕地附近的一處池塘,最近忽然變成紅褐色,由於顏色特殊,民眾上網po文後,引發熱烈討論,還有不少人前來拍照朝聖。金門縣環保局表示,應該是太久沒下雨,才導致藻類增生,出現「紅潮」現象。韋恩覺得這個紅色很有可能是微藻產生了蝦紅素,才讓池水成了粉紅色。一些微藻如雨生紅球藻平常因為葉綠素的關係,所以呈現的是綠色,但是如果遇到了生長逆境,也就是環境惡化,就像這樣的高熱乾旱,就會產生蝦紅素來保護自己,蝦紅素是一種強力的抗氧化劑,所以可以在惡劣條件下保護自己。而蝦紅素是類胡蘿蔔素家族的成員,所以呈現出了紅色。蝦紅素最珍貴的特性,是非常有效的抗氧化劑,他的抗氧化力(自由基清除能力)比維生素C高6000倍, CoQ10 800倍,綠茶兒茶素的560倍,維生素E的500倍。所以在醫藥保健用途上,蝦紅素應用在預防心血管疾病、減緩關節炎、提高運動表現、眼睛保健等多種用途上。蝦紅素最早是是諾貝爾醫學獎得主Dr. Richard Kuhn在鰲蝦身上發現的。自然界中含量最豐富的卻是來自於雨生紅球藻及其他微藻類,蝦子以紅藻為食物,因此會把蝦紅素累積在身體裡,另外蝦子也有自行將其他胡蘿蔔素代謝為蝦紅素的能力。蝦紅素除了用在保健食品之外,也常使用於飼料之用,這是應用它的鮮豔紅色,天然的鮭魚肉、蝦蟹等等呈現紅色,就是反應了蝦紅素的顏色。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