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藥害
共找到
123
筆 文章
-
-
2022-05-15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手把手實戰經驗分享!居家照護確診患者如何取得新冠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一次看
本文撰寫日期為2022/5/15,近期政策變動快速,請以官方資訊為準。本週快70歲屬於高風險族群的爸媽染疫,我自己幫跑確診-視訊看診-藥局領公費藥輝瑞口服藥&清冠一號後,覺得流程的確有複雜……因此寫文章整理經驗,分享給大家參考。尤其,65歲以上、失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族群屬於高風險病人,輕症階段就可以申請「公費」輝瑞口服藥,降低中重症風險,但需要在發病後五天內服藥,這個還有好多符合資格的人不知道啊!家人有高風險因子的真的建議預先了解,以免像我碰到後一團混亂。年近七十、有中風病史的爸爸跟媽媽本週 COVID-19 快篩 / PCR陽性,在兩天內幫他們分別拿了居家照護的中西藥,把經驗整理下來,寫得趕,若有文句資訊誤差請見諒。感染 COVID-19 後若症狀尚不嚴重,多數人都是居家照護,但即使打過三劑疫苗,居家照護不表示你只能在家量體溫/血氧、吃感冒症狀藥、變嚴重了再送醫。COVID-19 陽性居家照護階段,衛福部有提供兩款口服藥物(Paxlovid西藥;清冠一號中藥),這兩款藥都是給輕症患者,「預防」變成中重症 ── 也因此,當知道是陽性後,尤其是長輩或高風險族群(ex. 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失智、癌症等),雖然輕症在家,目標應該要是盡速取得並服用這兩款藥物。尤其,依 TFDA 用藥說明 Paxlovid 只適用「發病5天內」的病人;美國 CDC 建議也是5天內但要盡快(as soon as possible and must begin within 5 days of when your symptoms start)── 因此症狀出現後,就是跟時間賽跑,盡快快篩、確定陽性後盡快取得藥物。綜合比較兩款藥物,都是處方藥,都要經過看診拿到醫師處方箋才能取得:可以看出來,較嚴格的是西藥 Paxlovid ,一定要符合 14 類風險 + 確診才能拿;清冠一號相對寬,需要確診但沒有明文的 14 類風險限制。以我跟家人的考量,因為療效的學術證據前者較多,因此我們的想法是:符合 14 類風險,就請盡快申請 Paxlovid;不符合14類風險,再申請清冠一號。以我家為例,爸爸 68 歲且中風過符合 14 類身分服 Paxlovid,媽媽未滿 65 歲不符 14 類服中藥。以下分享取得 Paxlovid 藥物的步驟:●【STEP 1:確認是否符合限制(是否有可領 Paxlovid 的14類風險因子)】●【STEP 2:取得確診身分】●【STEP 3:預約視訊看診】●【STEP 4:取得處方箋、到核心藥局領藥】●【BONUS說明:若無法取得 Paxlovid,申請清冠一號的方式;以及,若無法取得 Paxlovid、清冠一號,坊間常稱的自費「清冠一號水藥」是什麼?】【STEP 1:確認是否符合14類限制】請看《公費COVID-19治療用口服抗病毒藥物領用方案》「二、適用條件」, 12 歲以上、體重 40kg 以上、發病五天內,且必須符合 14 類條件之一:最常符合的應該是年齡,只要65歲以上就符合資格了!另外有關孕婦,依領用方案P10因目前沒有孕婦臨床資料,必須是醫師判斷效益>風險、病人同意,才可服用 Paxlovid。【STEP 2:取得確診身分】因為Paxlovid需在發病五天內服用,盡快取得確診身分是非常重要的。請留意,自己做完快篩陽性並不算確診,依目前官方規定,以下兩種方式才算確診:●方式一:去做PCR篩檢,結果為陽性。(可以從疾管署地圖找社區篩檢站預約PCR)●方式二:如果你已經快篩陽,而且你本來就是(A)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正在3+4天的居家隔離/自主防疫 或(B)入境7天內居家檢疫中 ── 只有這兩種情況才不用PCR,可透過視訊看診,拿陽性快篩給醫師遠端確認,取得確診身分。(註:病人不會視訊看診的話,可由家人去實體診所幫確認確診)也因此,如果你是家中第一個快篩到陽性的人,一定還是要出門做 PCR 確診。後續你的親密接觸者則可以只做快篩陽性,透過視訊看診取得確診身分。幫爸爸預約 PCR 時發現小秘訣:很多醫院社區篩檢站可線上預約,即使你現在看到額滿,可以試試重新整理、過段時間再看,通常又會釋出名額,我就是這樣在下午幫爸爸預約到隔天早上 PCR;診所則通常要電話預約,須留意有些診所雖在疾管署地圖上但可能還沒提供服務。做完 PCR 後就是焦心等待,十小時後,在健康存摺確認爸爸的確是 PCR 陽性。好,馬上進入下一關預約視訊看診!【實用分享 - 用自己的健康存摺查家人 PCR 資料】強烈建議大家提早幫家人申請健康存摺眷屬功能。爸爸中風失語症溝通沒那麼方便,且染疫需要休息,我無法一直問老爸有沒有收到PCR陽性簡訊……幸好!我先前有申請看爸爸的健康存摺的權限,用我自己的健康存摺帳號就可以看到爸爸的篩檢資料結果。(申請家人健康存摺權限的方法)【STEP 3:預約視訊看診】雖然取得確診身分,但 Paxlovid 是處方藥,要經過醫生看診;但已確診不能出門,因此目前多是視訊看診,讓醫師遠端幫你開處方箋。健保署官網、衛福部健康益友APP可搜尋視訊看診院所預約,醫院的視訊看診通常很滿,找診所較快,找到可視訊看診的診所後,可以打電話去預約、或臉書/ line 訊息預約。不過……誠實跟大家說,我這次不是照上面流程做。為了確保更快看診跟取得藥物,我是反向先找有 Paxlovid 的藥局,再從藥局詢問視訊看診的診所資訊 ── 我個人覺得這是目前比較有效率的做法。即使你視訊看診完、醫生開了處方箋給你,依據領用方案並不是所有藥局都有 Paxlovid,只能到被歸類為「核心藥局」的藥局領藥。一個縣市目前可能僅有1-2家核心藥局(以2022.5.12自己實測,新北全中永和區有1家、台北大安文山區則沒有)。也就是說,可以視訊看診的診所相對很多,但可以領 Paxlovid 的藥局很少,有些醫師可能因為附近無核心藥局可搭配領藥而降低開 Paxlovid 的意願。因此我實際上是這樣找視訊看診的診所:●先找核心藥局!藥師全聯會的這個網頁可以搜尋你家附近的藥局是不是核心藥局,找到最近的核心藥局後,打電話確認有 Paxlovid 庫存。然後禮貌地請教藥局「附近哪家診所有視訊診療」── 藥局有在發 Paxlovid 的話,會知道處方箋從哪家診所開出來的,因此問藥局哪家診所有在視訊開 Paxlovid 其實最快。(提醒:目前核心藥局電話大多被打爆中,請大家是真的確診要申請口服藥再致電,純諮詢問資訊請不要撥打,減輕藥師負擔)●再聯繫診所預約視訊看診!鎖定看診診所後,就可以打電話/臉書聯繫該診所預約。多數診所現在都是 line 視訊看診,少數用健康益友APP(也算是幸好,我爸失語症、我媽全盲,用 line 還可以、要學一個新 APP 而且他們隔離我還不能從旁協助,是不可能任務……)。要留意看診時病人本人要準備健保卡,醫師會截圖留存。蠻幸運的,我從核心藥局問到的診所在我電話聯繫後一小時內就可以安排視訊看診。這邊要留意,目前診所 line 視訊大多沒法三方通話,因此需要教會爸媽自己加診所 line 跟接受視訊功能。還有很重要的,要提醒爸媽記得告知醫師自己有確診,請教醫師是否符合 Paxlovid 開藥條件 ── 否則視訊完醫師以為你只是有症狀想拿症狀藥,就白忙一場了。【STEP 4:取得處方箋、到核心藥局領藥】看完診了!確診且符合 14 類情形,醫師評估後就會開 Paxlovid 處方箋。這邊要留意處方箋分兩種,會影響到領藥方式。●用健康益友 APP 看診,醫生可以給「電子處方箋」!家人可以直接拿電子處方箋去核心藥局領藥。或是藥局願意的話可送藥到府。●用 line 或其他方式看診,醫生只能給「紙本處方箋」!這時會變成,家人先去跟確診者拿健保卡 → 拿健保卡去視訊的診所實體領紙本處方箋 → 再去核心藥局領藥。我想多數人目前都是走這個方式,我們家也是。在開處方箋、拿藥階段,醫師 / 藥師會確認病人的目前用藥跟 Paxlovid 有沒有交互作用,也會提醒用藥注意事項,例如目前 Paxlovid 是專案EUA使用,因此若服藥有不良反應死亡或嚴重疾病等不適用藥害救濟……醫師藥師會提醒的事情在 Paxlovid 中文說明書、病人治療須知上都有,希望多了解用藥風險的話可自行詳看。大地結束!從爸爸週一有症狀、週二快篩陽性、安排週三上午PCR、當晚知道確診、安排週四上午視訊看診、週四下午我跟先生跑腿去領處方箋 & 去核心藥局拿藥 ── 幸運而順利的讓屬於高風險的爸爸在發病後第 4 天開始服用 Paxlovid。【BONUS說明:清冠一號】那怎麼取得中藥清冠一號呢?先認識一下,依據中藥許可證系統(藥品名稱輸入清冠一號)可以看到清冠一號是「濃縮顆粒」。要取得這個公費的顆粒中藥,流程類似上述 STEP 2~4:取得確診身分後,到中醫師全聯會網頁查可視訊看診的中醫診所清單,先聯繫確認現在有清冠一號庫存再預約視訊,之後就是 line 看診、領藥,差別是中醫診所可直接給藥,不需要像西藥是再找核心藥局。詳細流程可看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的介紹。不過……近期全台清冠一號缺貨,也因此開始出現「清冠一號水藥」,就是中醫拿清冠一號的公開配方以同比例藥材去煎煮的中藥,因此是「藥水」的形式,不是顆粒。須說明,依據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民眾Q&A,自行聲稱是「清冠一號水藥」是違反商標法的,可能比較合適的理解是「這是中醫聲稱用清冠一號相同配方煮出來,不能稱做是清冠一號的中藥藥水」。(說是聲稱並不是不信任中醫診所,而是診所自行調製,不像清冠一號濃縮顆粒是 GMP 中藥廠生產製造)若能理解其性質,且願意自費,一樣可透過視訊看診後自費取得。以我媽媽的例子,她63歲,還沒65歲無法領用 Paxlovid,但因年紀也算大,還是希望可以降低中重症風險;但聯絡了幾家中醫診所都缺清冠一號,且當時快篩陽視訊確診還沒上路,考量盲人媽媽也沒法自行去社區篩PCR,無法取得確診身分下,我們最後選擇中醫診所視訊看診自費不能叫做清冠一號水藥的中藥。五天份共$1200,自費價位給大家參考。最後也提醒,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民眾Q&A說 Paxlovid、清冠一號不必同時服用;我幫爸爸拿藥時,該核心藥局的藥師則建議若有服用清冠一號,需間隔24小時再改成服用 Paxlovid(不過我不確定依據,若有文獻歡迎提供)。小結心得:如文章一開始所說,從症狀開始就是一場跟時間的賽跑。要趕上 Paxlovid 五天大限,有症狀要盡快快篩,看到快篩陽性後要盡快完成上面 4 步驟拿藥。然而預約 PCR 、等篩檢結果、預約視訊看診、找到核心藥局……也都需要時間。我們另外也花了許久跟病人(我爸媽)溝通。在爸媽分別有視覺跟語言障礙的情況下,我跟先生查好資訊後,要再額外口述 / 摘要重點出來給爸媽理解每個步驟的目的,溝通他們的用藥看診意願,畢竟他們才是病人本尊。然而時間壓力下溝通沒法仔細,病人本人心情也可能焦慮讓溝通難度變高,因此非常建議大家若還沒感染,先多跟家人了解本文的選項,模擬若染疫要找的核心藥局 / 中醫診所,決策上可省很多時間,也別忘了快設定健康存摺眷屬功能,節省幫家人查 PCR 、查過往用藥疫苗資訊的時間(有些約診前會要求提供)!OS1:雖然爸媽都打過三劑疫苗,但年紀大還是希望盡力降低風險,既然政府提供輕症居家照護的藥物,也符合資格,當然要努力爭取。目前爸媽都仍在居家隔離中,症狀有減緩,希望他們早日康復。OS2:找藥過程中,感謝有做視訊診療的朋友 P F Lee、某有開 Paxlovid 藥局的藥師提供資訊,銘感五內。▼ 延伸閱讀:Pfizer ── 症狀三天內服 Paxlovid 降低 89% 住院與死亡風險;五天內服藥降低 88% 住院與死亡風險(能盡早用藥當然更好!)(本文轉載自病後人生│一站式服務網,原文網址:【COVID-19】居家照護病人取得「輝瑞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48hr經驗分享))
-
2022-05-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服抗病毒藥物單日破千人領 指揮中心:今起簡化4流程
國內確診人數暴增,輕症、無症狀者居家照護須在發病前五天使用抗病毒口服藥物,指揮中心今表示,口服抗病毒藥物表單開立流程,包括「病人治療同意書」、「口服抗病毒藥物申請暨領用檢核表」、「口服抗病毒藥物領用切結書」、「病人治療記錄表」等4項將做簡化。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從5月1日至今國內2種抗病毒口服藥使用狀況,昨日可見明顯成長,扣掉昨日領用人數,過去1周每天約100人左右,昨日一口氣開出輝瑞819人、默沙東218人份,都是使用口服藥物以來單日人數最高的一天。羅一鈞說,輝瑞使用423人份由醫院開設提供給集中檢疫所,另外396份由藥局開出提供居家照護,是從視訊診療由醫師開立處方,透過核心或社區藥局到宅送藥、或由家人領藥,近期有稍微打通送藥到宅流程。羅一鈞坦言,有些環節還在努力調整、簡化,今天早上已經發出新的公文,開立口服藥的4種表單,包括「病人治療同意書」,因為口服藥物是專案進口,後續沒有藥害救濟,好壞處需要花較多時間告知民眾,之前都要填寫紙本同意書,遠距下難以執行,因此簡化,讓遠距照護居家團隊可以用病歷加註知情同意相關字樣,代替填寫紙本同意,並提供用藥須知給病人。羅一鈞說,另外在醫院、集中檢疫所的患者因有入住房間,因此仍要填寫同意書,可自製方便操作的格式。羅一鈞說,在「申請領用檢核表」,有年齡、13個重症高風險因子需要各自打勾,今起將改免填、免繳回;改以健保代碼上傳,作為領用紀錄。「口服藥切結書」,讓處方醫師和調劑藥局免填,只有跨院所/跨藥局才需要填寫。羅一鈞說,開立藥物後需要「追蹤治療記錄表」需每天填寫、身體狀況,也簡化未來處方醫師不必填寫,未來集中檢疫所、居家照護團隊來處理,只要參考紀錄表內容就好,非必填,可以簡化文書。希望醫護可專注在向患者說明相關事項,查閱病人藥物交互作用上。指揮官陳時中說,以往使用緊急藥物多在醫院,比較嚴重特殊狀況需要用的,像現在廣泛緊急使用「是第一次」,醫院管理系統和醫療基層居家照護系統本來就有點不同,因此把相關流程簡化,讓大家更容易使用。陳時中說,醫院原本就有特殊藥品使用程序,應該還好,居家照護上算是較基礎照顧,沒有經過藥證認證的藥物較少,但因為新冠藥物程序上,還沒有取得正式藥證,但緊急使用效果也不錯,因此希望簡化程序,希望開立要速度加快。對於台灣大學藥學專業學院院長沈麗娟昨提出,有居家照護民眾經多個管道仍無法取得藥物,陳時中說,今天早上有去了解,可能是他還沒接上管理系統,居家照護銜接管理團隊,團隊才能安排居家診療、關懷及後續追蹤,若較早拿到陽性,自己尋找醫療資源,可能會接不上來。陳時中說,新北是由醫院成立照護團隊、高雄是基層做照護團隊,照護都從團隊做起,若各別去找資源會接不上來,都晚了一天多,比他收到PCR陽性晚一天多,後續改善希望陽性怎樣即時轉到團隊,就能解決院長反應的問題。
-
2022-05-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領口服藥物狂卡關 羅一鈞:簡化請藥SOP「打通關節」
指揮中心頻要求醫院開設專責病房,但現在醫護比已嚴重失衡出現離職潮。還有居家照護病人聯繫五家醫院都拿不到口服藥物。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過去核心藥局儲存點比較少,但後來有媒合更多領藥地點,目前流程上還有幾個關節要打通。台大藥學院院長表示,有確診的居家照顧病人為了拿口服藥,去五家醫院請領藥物都失敗,不是沒備藥就是對方只願提供慢性病藥,改使用健康益友APP掛號也要等十天才能看門診,甚至遇到不同行政區給藥開藥問題,錯失黃金期求助無門。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上周口服藥儲備點比較少,只有50個點,後來藥局也在媒合更多核心藥局配置。「目前該案問了很多家醫院沒有藥,應該是發生初期狀況,現在要打通關節。」例如有收到醫界反映,該藥是專案進口、沒有藥害救濟,需要填寫大量表格且做好告知解釋。他表示,未來會簡化持無須填寫同意書、領用表、切結書、紀錄表,以其他方式取得同意紀錄,希望讓醫師花多時間做重症因子評估和檢視慢性病藥物的交互作用。此外健保署也規劃,除了抗病毒藥申報碼外,也有網站可以讓醫師免卡查詢病人用藥紀錄,並且帶出交互作用資料,節省醫師時間,部分情境也可研議改成電話問診降低資訊使用門檻,讓不熟悉手機操作的長者也可以利用。羅一鈞說,會持續針對開藥途徑,例如診所醫院視訊端門診持續加開,讓民眾更方便預約到抗病毒藥物門診。但他也要特別要提醒藥物藥足夠,沒有限縮對象不能拿藥,而是要讓過去習慣直接到診間看診拿藥,改成居家隔離拿藥,未來會持續移除障礙,讓居家民眾更方便領藥。面對醫護人力吃緊,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表示,一般確診者採檢後回家靜待結果,若PCR陽性,會透過健康存摺或自主回報系統回報,要搜尋有關遠距視訊門診。「目前醫院都在努力希望滿足需求看診需求,如果放寬電話問診,效率應該會改善,現階段都是不斷滾動改善。」對於國內口服藥物領藥困難重重,憂心藥物缺乏。陳時中表示,從來沒有遇過一個病人同時遇過這些情況的,每一關卡都碰壁,並表示目前有下放20幾萬份口服藥物,還有20萬馬上近來驗貨,已超過超過3%人口,數量不算少。
-
2022-05-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診所籲輕症從寬投藥 避免惡化
台北市長柯文哲主張抗病毒藥物從寬使用並把握用藥時機,從快篩陽到確診費時四、五天,會因此拖過用藥時間,建議快篩陽就要給藥。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王宏育表示,高風險輕症病人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可避免重症及死亡,現在中、重症患者急速增加,應物盡其用把抗病毒藥物用在輕症患者上。王宏育說,大家還記得當年「克流感之亂」?那時規定公費克流感只有醫院可以開立,診所必須病人自費或以健保申報,所以發燒病人都擠到各大醫院急診。現在新冠肺炎疫情,一些免疫機能不佳的患者在惡化成中、重症前,就是剛發病輕症時,若能即時給予抗病毒藥物,或許可以大幅減少惡化,基層診所武裝要足才能夠抗疫。高雄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朱光興表示,日前一名大腸癌患者併肺轉移,還沒打第三劑疫苗時,因家人確診,他也被家人感染。前一天還好好的,隔天血氧濃度百分之九十八,感覺有些喘,診所警覺安排轉診到醫院,下午血氧就掉到百分之九十四,可看出新冠肺炎病程快速,如果能把握時間差先投藥,可以減少危險性。柯文哲說,快篩陽要給藥,法令、健保、保險等很多問題要解決,複雜問題不要幻想以單一方式解決,要很多方法同時上,看能不能將困難撐過去。高雄市診所協會理事長楊宜璋表示,中央下放居家照護基層診所可開處方箋,因抗病毒藥物與一些慢性病會有藥物衝突,醫師評估時要謹慎,且目前口服抗病毒藥物在國內尚未取得藥物上市許可,是以專案方式提供病人使用,不適用藥害救濟,醫師一定要向病人或家屬詳細說明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並取得同意後才可使用。
-
2022-05-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抗病毒藥可用於輕症 醫:藥物應盡其用 避免中重症
口服抗病毒藥物可用於輕症確診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3天前配發2萬人份藥物到全台57家核心藥局。高雄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朱光興表示,COVID-19病程快,基層醫師快速反應有助治療。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王宏育表示,高風險輕症病人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避免進入重症及死亡,現在中重症患者急速增加,對新冠肺炎的防疫「毋係餓死、就係飽死,不要想著嘟嘟好」,應物盡其用在輕症上。高雄市診所協會理事長楊宜璋表示,中央下放居家照護基層診所可開處方箋,因抗病毒藥物與一些慢性病會有藥物衝突,醫師評估時要謹慎。高雄市衛生局表示,目前高雄醫療防疫量能截至昨天統計,第一級負壓及專責病床有1694床,空床率還有8成;第二級加強型防疫旅館有484床,還有451床空床;第三級居家照護有5472人。高雄民眾到高雄市1111家基層診所看診,就可以領取免費快篩試劑。朱光興表示,一名大腸癌患者併肺轉移,有打了兩劑疫苗,還沒打第三劑時,因家人感染,他也被家人感染。前一天還好好的,當天血氧濃度98,感覺有些喘,診所警覺安排轉診到醫院,下午血氧就掉到94。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病程快速,如果能把握時間差先投藥,可以減少危險性。王宏育說,大家還記得當年的「克流感之亂」?那時規定公費克流感只有醫院可以開立,診所必須病人自費或以健保申報,所以發燒病人都擠到各大醫院急診。現在新冠肺炎疫情,一些免疫機能不佳的患者在惡化成中重症前,就是剛發病輕症時,若能及時給予抗病毒藥物,或許可以大幅減少惡化,基層診所武裝要足才能夠抗疫。楊宜璋表示,中央下放居家照護基層診所可開處方箋,因抗病毒藥物與一些慢性病會有藥物衝突,醫師評估時要謹慎。楊宜璋說,目前 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物尚未取得藥物上市許可,是以專案方式提供病人使用,不適用藥害救濟,醫師一定要向病人或家屬詳細說明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並取得其同意後才可使用。經醫師診斷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者,需嚴密監視其用藥後狀況,並確認病人確實完成完整療程,並加強不良反應監視及通報,以保障病人權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配發2萬人份藥物到全台57家核心藥局。高雄市目前有兩家「核心藥局」,南高雄一家、北高雄一家,基層診所反映,因為核心藥局假日也會休息,應開放一些「衛星藥局」配合。楊宜璋建議,也可配到有參加居家照護的診所或是有PCR診所。
-
2022-05-0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少女打疫苗後死亡 遲未能下葬
台北市十六歲馮姓少女去年底接種疫苗一個多月後死亡,家屬提出藥害救濟申請,但因無法確認死因,遲未領到死亡證明下葬;新黨質疑檢驗單位法務部法醫研究所根本沒能力驗出死因是否與接種疫苗有關,對於權責單位也與衛福部互踢皮球,沒人願意給家屬清楚、精確答案。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明顯失職,ACIP必須負責做好鑑定,檢驗規定在傳染病防治法有明文規定。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指出,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死亡案例比新冠肺炎死亡還要多,能獲得賠償卻非常少,馮小妹因官方疏失遭受許多不公不義,應加入國賠訴訟。「希望不要再有下一個馮小妹了…」馮媽媽說,發生在女兒身上的這些事情,實在太過不公不義,也讓親友難以承受。新黨日前揭露馮姓少女疑似施打疫苗致死案,北市議員參選人郭榮先昨再舉行記者會。郭榮先說,家屬詢問法醫所,該所表示可研判死者為病死或自殺、他殺,是否為接種疫苗致死並非業管範圍,要向衛福部疾管署請求協助,並由藥害救濟審議小組判定;需要該檢驗那些項目也須請向衛福部確認,但家屬詢問衛福部,衛福部答覆解剖由法醫所執行,法醫所知悉該檢驗哪些項目,衛福部尊重法醫所專業。
-
2022-04-20 新聞.用藥停看聽
使用過量止痛退燒藥當心急性肝衰竭!教你正確使用使用過量,呵護你的小心「肝」
含有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成分的止痛退燒藥,除了單方,也常見於複方的綜合感冒藥。新冠疫情流行期間,打疫苗成為全民運動,它也是緩解疫苗引起的發燒、肌肉酸痛等不適的常用藥品。雖然是在藥局就買的到,安全性高的醫師藥師指示用藥,使用上仍應小心服用過量造成的「肝」傷害。使用劑量要小心,過量可能引起肝傷害日前新聞報導,有阿公餵五歲發燒的孫子一次兩顆退燒藥,連餵五次,結果男童嘔吐、無精打彩又嗜睡,緊急送醫才知道服用的是一顆500亳克的乙醯胺酚,造成過量中毒,肝功能指數上升,趕快使用解毒劑才救回一命。國內市售的乙醯胺酚劑型大多是500毫克一顆的口服錠劑,成人常用劑量是一次1顆,每次間隔4~6小時服用,每日最大劑量8顆,也就是4000亳克;另外複方的綜合感冒藥一顆含有乙醯胺酚成分100~500毫克不等。然而,前述案例男童一共服下5000亳克劑量,遠超過成人一天的最大劑量。兒童用藥多以體重換算建議劑量,乙醯胺酚的建議劑量為每次每公斤10~15亳克,24小時內不超過5次,以15公斤重的兒童為例,每次劑量大約是150~225毫克,約莫是成人常見500亳克錠劑的三分之一到半顆,使用更須謹慎,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未按醫囑或藥品標示,過量服用藥品造成藥害,無法獲得藥害救濟保障。乙醯胺酚是經由肝臟代謝,所產生的代謝物再進入腦血屏障,與大腦、脊髓的受器結合,由中樞神經產生止痛的效果。如果服用乙醯胺酚過量,或是肝功能下降時,肝臟就無法正常代謝,其代謝物反而會產生毒性,發生肝傷害,劑量愈大,毒性越大,肝損傷也愈嚴重。在歐美國家,乙醯胺酚過量中毒是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許多人是誤服兩種以上含乙醯胺酚的藥品(例如綜合感冒藥)導致過量。乙醯胺酚引起的肝傷害,進展通常是又快又急,在最初24小時內,會有噁心嘔吐、臉色蒼白、容易疲倦等症狀,但也有人亳無症狀。接著幾天,肝臟開始罷工,出現腹部疼痛、無法解尿等症狀,最明顯就是黃疸,皮膚和眼白發黃,小便顏色變深,像茶褐色。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使用止痛退燒或綜合感冒藥時,應看清楚藥盒外標示的主要成份,詳閱藥品說明書,避免過量或重複使用相同成份藥品,按醫師或藥師指示服用,一旦出現上述肝傷害症狀,應儘速就醫。有肝病或飲酒習慣要小心,謹慎使用保平安藥害救濟基金會曾經接到一件乙醯胺酚引起猛爆性肝炎的案例:40多歲王先生本身是B型肝炎帶原者,另外有糖尿病、高血壓的病史。因為發燒、急性鼻竇炎就醫,醫師處方乙醯胺酚、口服抗生素等藥品,數天後出現眼白變黃、食慾不佳、嘔吐等症狀,檢查肝功能指數飇高,緊急住院治療,兩周後才康復出院,診斷懷疑是乙醯胺酚引起的亞急性猛爆性肝炎。一般說來,若依照醫師或藥師指示服用乙醯胺酚,是相當安全,這個案例中的王先生也是按醫囑服用1 次1顆(500毫克),一天三次,但仍然不幸發生肝傷害。細查其原因,除了服用的藥品之外,本身的肝臟疾病或是急性感染的情形,也是可能造成肝傷害的危險因子。除此之外,併服酒精或其他可能引起肝傷害的產品,也可能提高風險。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肝疾患病人(例如病毒型肝炎或肝硬化等)、酒癮者、節食、營養不良,或服用來路不明中草藥、保健食品的人,服用乙醯胺酚前應諮詢醫師或藥師,監測肝功能,留心肝傷害早期症狀。
-
2022-03-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他長紅斑、昏倒…受害通報複雜 回應慢如牛步
回想去年五月廿六日發病當下的狀況,陳仕津說,那一天的天氣非常熱,毫無預警的,他心肌梗塞發作。他在五月六日施打第一劑AZ,打完後他還在臉書寫下,要大家配合政策去打。結果他先是頭痛和低燒,接著身上開始出現紅疹,從他的四肢末端開始發生,紅斑紅疹,慢慢從下肢蔓延到全身。廿六日中午過後,在辦公室昏倒。醫院所有的人對他急救,所有手段都用下去。事後聽同事說,當時倒下,他呼吸就已停止了,呼吸和心跳停止了大概五分鐘的時間,就被送往亞東醫院。那時血壓是50/70,他太太抵達時,院方已發病危通知。恢復意識時是在心導管室,醫師見他醒了就叫他別再睡。出院後,他沒想到是疫苗引起。朋友提醒,若只是單純心肌梗塞,那身上紅斑哪裡來的?他還乾咳快半年,但最後檢查結果沒有異狀。去年,他在一場立法院公聽會上,表達打疫苗的不良反應或副作用,很多人受害,是因為衛福部或疾管署沒有配套措施。他自己去申請通報,但疾管署通報機制複雜到沒有人能搞清楚,一開始以為要申請藥害救濟,後來釐清是要向「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去申請。他記得六月十日在線上登錄,等到六月廿日,發現案件進度是「查無資料」,當時他直接向署長信箱留言,告訴疾管署長為什麼系統沒有產生案號給他。跟署長反映之後有回覆了一個案號,案件才開始進行。亞東屬於板橋區衛生所管轄,有一位承辦人員跟他連繫,請他準備病歷所有資料,並填寫申請書,按格式簽完名後掛號寄過去,院方匯整完再送新北巿衛生局。衛生局將就資料先做查核,然後再送疾管署,這個過程歷經四個月。他的案子進入VICP(衛生署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但到日前接到行政院駁回訴願期間,沒有一個人跟他問過一句話。
-
2022-03-17 癌症.抗癌新知
需要化療代表已經癌症末期?化療一定會讓頭髮掉光?醫師替你破除4大化療迷思
癌症長年來高居國內十大死因首位,現在治療的方式愈來愈多元,然而許多病人提到化療就很恐慌,因為聯想到嚴重難耐的不良反應,或是和癌症末期畫上等號。藥害救濟基金會訪談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吳佳哲醫師,破除臨床上常見的化療迷思,他強調化療在癌症治療扮演重要角色,與醫師正確溝通,了解使用化療的時機與注意事項,才能有效抗癌。癌症化療的四大迷思迷思一:使用化療代表疾病已經到末期?化學治療是利用化學藥品來摧毀或抑制癌細胞,是癌症的治療方式之一,醫師會依據癌症的種類、腫瘤的分期來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例如手術、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以及選擇不同的化學治療藥品。例如開刀主要針對局部處理,若腫瘤已經離開原發部位,甚至轉移到其他器官,就必須藉由化療做全身性治療;然而像白血病這類血液癌症,化療則是治療的優先選項,而且反應非常好。因此,並非癌症末期才使用化療,現在,化療甚至普遍運用在早期癌症來增強手術的效果:比如在手術前先做化療,讓腫瘤縮小以增加手術成功率;對於乳癌或肺癌這類容易轉移的癌症,手術後追加輔助性化療,可降低日後腫瘤轉移或復發的機會。迷思二:化療的不良反應一定會讓頭髮掉光?化療是透過化學藥品阻斷癌細胞的生長,讓癌細胞凋亡,但同時也會傷害到正常細胞,常見不良反應包括大量掉髮、嘔吐、口腔黏膜破損等。其實不同化療藥品產生的不良反應不盡相同,以乳癌為例,俗稱小紅莓的化療藥品(doxorubicin)打1至2個療程後,掉髮的發生率幾乎100%,但使用另一個化療藥品vinorelbine(如:溫諾平、威若賓),其不良反應主要為白血球低下及腸胃症狀,但幾乎不會嚴重掉髮。病人可以和醫師先溝通最擔心什麼不良反應,在達到治療效果的前提下,有機會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案,以避開特定不良反應的藥品。迷思三:化療一定要住院才能治療?早期鉑金類化療藥品可能造成嚴重的嘔吐不適,病人會非常虛弱,往往需要住院;但現在有許多藥品可大幅降低嘔吐的不良反應,因此做化療未必一定要住院,而是視病人的身體狀況而定。又如大腸直腸癌患者使用5-FU化療藥品,由於要持續輸注24小時甚至48小時,早期必須要住院治療,但現在可選擇用化療奶瓶(攜帶式化療輸液器),可以隨身進行化療,病人仍可兼顧工作或是家庭照護,進而提高生活品質。迷思四:化療過程感到不適只能勉強忍耐?化療的療程雖然有預估計畫,但往往隨病況變化去調整治療步調,醫師會定期替病人抽血監測,若預期繼續用藥可能產生併發症,就會延後治療或暫停治療。有些不適感是很主觀的,像是化療造成的疲倦感,醫師很難明確知道有多嚴重,建議病人可以透過症狀的描述,讓醫師去評估如何調整治療方向。事實上過程中若有任何難耐的不良反應,都可以跟自己的主治醫師討論後續治療要如何調整,例如施打劑量減少、延長施打頻率、抑或是單純處理不良反應就好,醫師會在療效與不良反應當中去取得平衡。治療選擇由醫病共同決策 維持體重助抗癌吳佳哲醫師強調,罹癌後的治療選擇需要醫師與病家共同討論,除了衡量有哪些治療武器跟可能面臨的不良反應,還要考量病人年紀、身體狀況、疾病別、器官剩餘功能等,才能量身打造最符合需求的個人化醫療。他建議病人做化療時放輕鬆,比如有些針劑一次要打3小時,可以帶本書去看來轉移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要讓自己維持體重及體力,這是抗癌基本的要件,因此如果治療後味覺變得不好,未必要堅持清淡飲食,而是要想辦法讓病人能正常吃飯,比如吃些重口味食物增加味道,或是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如果真的吃不太下去,才退而求其次藉由配方營養品來補充。若有醫病溝通的相關疑惑,歡迎瀏覽醫療爭議關懷資源專區或洽詢醫療關懷諮詢專線:(02)2351-0740。
-
2022-02-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注射莫德納疫苗隔天死亡 台南男子家屬獲賠30萬元
國內新冠肺炎疫苗大規模注射,陸續出現死亡個案,根據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最新的審議結果,台南市一名接種莫德納死亡個案,獲得救濟30萬元,這應該是莫德納疫苗救濟金額最高個案。之前救濟金額較高的個案多是AZ疫苗,最高曾有120萬元及90萬元不等;針對台南市這起個案,台南市衛生局表示,尚未接到審議結果,如果收到會根據結果辦理。疾病管制署公布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 今年1月13日的最新會議紀錄,這次共審查46名個案,其中3例經判定與疫苗有關,核予救濟。包括一名接種AZ疫苗者獲救濟7萬元,一名接種莫德納疫苗後死亡者獲救濟30萬元,一名接種高端者獲救濟5000元。經查過去會議紀錄,此例應為接種高端疫苗受害救濟首例,不過指揮中心相關單位尚未證實。這次會議共審查46名個案,其中33例接種AZ者、10例接種莫德納者,經判定症狀與疫苗無關,或是症狀有關但屬輕微且常見的頭暈及紅疹,所以上述43案都不予救濟。其餘3例獲得救濟者,分屬接種AZ、莫德納、高端。台南市個案(編號2586) 接種莫德納疫苗後天胸痛、全身痠痛、呼吸困難而後失去意識,可能致死原因為急性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等心血管疾病。然而,因未有充分之檢驗及檢查資料,考量個案雖有糖尿病、 高血壓但尚屬控制穩定,時序上又無法排除心肌炎可能性。因無法確定與疫苗之關聯,核予救濟金30萬元。衛生局表示,這名死者是在去年7月注射疫苗,隔天死亡,依法通報疫苗不良反應事件,同時協助家屬申請藥害救濟。台南市去年7月中西區曾有一名64歲男子在注射莫德納疫苗後,隔天死亡。
-
2022-01-06 新聞.用藥停看聽
安眠藥不能跟「這4種食物」一起吃!咖啡、鹹酥雞都上榜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之際,改變許多人原有的生活方式;面對不知何時才會結束的疫情及社會疏離,有些人感到情緒低落與焦慮,甚至有長期睡眠困擾的人,也因此無法安心入睡,加劇身心健康問題。若因為吃了安眠藥沒效再吃一顆抑或用藥期間在睡前喝點小酒助眠,可要當心這些錯誤的用藥行為,不但無助於睡眠且有害健康。服用安眠藥 4大飲食地雷若經醫囑服用安眠藥後,仍無法入睡或是早上起床後,仍然昏昏沉沉,可能是吃了會影響藥品療效的食物,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服藥期間避開4大飲食地雷:1、不能搭配酒和添加酒精的飲料及食品睡前來杯酒配上安眠藥是相當危險的行為,酒精會加乘中樞神經抑制作用,若與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簡稱BZD)藥品,如alprazolam、diazepam、lorazepam等、非苯二氮平類(non-benzodiazepines,簡稱non-BZD)藥品,如zaleplon、zolpidem、zopiclone等)、褪黑激素受體促效劑,如ramelteon及orexin受體拮抗劑,如suvorexant等安眠藥同時服用,可能會導致暈眩、嗜睡、減弱警覺性、身體平衡與協調能力降低等症狀,情況嚴重者甚至會抑制呼吸,危及生命。(推薦閱讀:常失眠、睡不好恐致高血壓! 醫曝「自殺式睡眠」:小心也有你的份)2、勿過量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及食品如果是咖啡愛好者或是習慣每日好幾杯咖啡的人,千萬不要再忙也來杯咖啡,這樣的習慣容易造成夜晚失眠。由於咖啡因會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失眠者飲用咖啡或含咖啡因的茶類後,常要花費很多時間才能入睡,建議有睡眠障礙的民眾每日不要喝太多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並避免在下午過後飲用。而正在服用安眠藥者,也不宜在睡前攝取過多含咖啡因的飲品,以免到了睡覺時間還精神飽滿,而自行增加安眠藥劑量,結果導致服用過量,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推薦閱讀:喝咖啡會成癮?不喝就頭痛? 「7症狀中3」小心是得了咖啡因戒斷症)3、服藥期間避免飲用葡萄柚汁果汁雖然健康,但有服用安眠藥習慣者,最好避免飲用葡萄柚汁。因葡萄柚汁會透過抑制體內CYP3A4酵素的代謝作用影響多種藥品的代謝,使得藥物的血中濃度升高,增加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此外,葡萄柚汁與BZD類藥品,如diazepam和alprazolam等、non-BZD類藥品,如eszopiclone和orexin受體拮抗劑,如suvorexant併用時,容易增加頭暈、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4、減少攝取高脂肪食物喜愛油膩食物、嗜吃大餐或宵夜的人可要當心,這些飲食習慣可能會偷走你的睡眠。因為高脂肪食物、太豐盛的餐點會延長腸胃的消化時間,不僅會影響睡眠,還可能會影響藥效。例如餐後立即服用BZD類藥品 (如diazepam),吃進去的脂肪反而會增加藥品的再吸收,導致藥效增強;non-BZD類藥品(如zaleplon、eszopiclone等),則會減低藥品作用,因而無法及時緩解失眠問題。(推薦閱讀:愛吃宵夜不只會發胖! 專家曝「3大風險」:還是去睡吧)有睡眠困擾 應從調整生活習慣開始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有睡眠困擾建議先透過改善生活習慣開始,若仍無法解決,應尋求睡眠或精神專科醫師診治,勿自行購買安眠藥及混用多種藥品;服用醫師開立之安眠藥品,應遵醫囑使用。(推薦閱讀:全球安眠藥用量台灣位居第10! 台大醫授「5助眠法」:不要想著要睡著)透過正確用藥及良好飲食習慣,可降低藥品與食品交互作用的發生機率。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養成固定生活作息,減少睡前滑手機或使用3C產品,睡前盡量保持身心平靜、放鬆,才有助一覺好眠到天明。延伸閱讀: ·台灣10個人就有1人失眠! 醫曝「睡不著惡習」:早醒又繼續躺床也NG ·失眠、睡不著...安眠藥何時吃效果最好? 藥師解答「正確時機&常見副作用」 
-
2021-12-30 該看哪科.皮膚
打COVID-19疫苗 恐誘發乾癬發作
冬天是乾癬好發季節,2/3乾癬患者在冬天病灶會變嚴重,此外,因乾癬屬免疫系統失衡疾病,疫苗也會誘發乾癬發作;皮膚科醫師表示,自施打COVID-19疫苗以來,門診中因打疫苗惡化或新生的乾癬病患有增加趨勢,推測可能是COVID-19疫苗的免疫增強方式較強,使原本控制良好的乾癬或潛在乾癬體質被誘發,不過儘管有此顧慮,醫師還是建議應接種疫苗。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台大醫院皮膚科主任蔡呈芳表示,一名六十多歲女性在打完COVID-19疫苗後,身上起疹子,原本以為是皮膚過敏,不過她的妹妹因小時候患過乾癬,直覺是乾癬病灶,催促姊姊就醫,結果證實的確是疫苗誘發乾癬體質發作。蔡呈芳說,像這類的患者並不少見,之前澎湖一名七旬乾癬患者,在打完莫德納後全身皮膚潰爛,已通過藥害救濟;而這類發作,通常在打完疫苗的二到四天內出現,治療期約三個月以上。臺大醫院一名檢驗師本來使用生物製劑,乾癬控制良好,結果打完疫苗後手掌、腳掌大發作,差點因此不符健保給付規定。不過儘管COVID-19疫苗有可能誘發乾癬,醫師仍建議接種疫苗,只是需要針對染疫風險、疾病狀況進行綜合評估,正在使用生物製劑的患者也不用擔心疫苗影響療效。而冬季是乾癬好發季節,門診病患大幅增加,皮膚科醫學會攜手台灣乾癬協會,推出4種醫病共享決策工具,包含生物製劑說明衛教單張、治療衛教工具書與兩支衛教影片,幫助乾癬患者主動瞭解治療目標與多元治療方式,與醫師共同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案,有機會達到病灶「清零」的最佳治療目標。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暨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醫師呼籲,因門診時間有限,患者就醫前可充分運用四大工具,掌握「看完整、問明白、聽建議」看診三步驟,事前做好功課,門診即可進行高效率醫病溝通。
-
2021-12-25 新聞.用藥停看聽
趕走冬日憂鬱,抗憂鬱藥怎麼吃才安全?醫:出現9種症狀應儘速就醫
冬天近了,日照減少,濕冷、灰濛濛的天空讓人愁。而這波疫情恐怕會讓今年冬天愁上加愁。最新研究發現,疫情對全球心理健康產生重大影響。2020年憂鬰和焦慮人數悄悄上升1,導致全球5千3百萬人罹患憂鬱症,7千6百萬人焦慮不安。憂鬰症成因與治療「憂鬱症」是一種會影響情緒、思考、行為及活動力等的疾病,低落的情緒會持續表現,影響個人的日常生活與人際關係2。症狀包括常感到情緒低落、沮喪或失望,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或樂趣,體重顯著減輕或增加、疲倦等。現階段仍未確切了解憂鬱症的成因,普遍認為與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太低有關。一般而言,輕微憂鬱症,可以採用非藥物治療,如心理治療,幫助病人用正向眼光看待事物,即便諮商結束,效益還會持續。若影響到工作、生活、課業表現,心理諮商合併藥物治療,被認為是最佳的組合2。在藥物治療選擇,第一代抗憂鬱藥主要是非專一性抑制神經傳導物質代謝,補充失衡不足的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像是:‧三環抗憂鬱藥,如imipramine, doxepin。‧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s),如Moclobemide。而新一代抗憂鬱藥,就提升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來說,比較有專一性,療效佳,副作用較小,是目前治療首選。例如:‧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s),如citalopram, escitalopram, fluoxetine, paroxetine。‧選擇性血清素-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SNRIs),如duloxetine, venlafaxine。如果對於SSRI類藥物療效不佳或難以耐受,除了採用第一代抗憂鬱藥外,也可以使用:‧非典型抗憂鬰藥:無法歸類於其他任何一類,如bupropion, mirtazapine,通常用於重度憂鬱症。‧血清素調節劑:作用在突觸後血清素受器,抑制血清素回收,如trazodone。3抗憂鬱藥要吃多久服用抗憂鬱藥,通常需要一到兩周才開始見效。服藥6到12周,藥效才能完全發揮出來。如果2到4周仍未見改善,建議與醫生討論是否需要調整治療計劃。許多病人擔心服用抗憂鬰藥會上癮、戒不掉,所以抗拒服藥。其實,抗憂鬱藥並不會成癮。藥害基金會提醒民眾,切莫自行貿然停藥。尤其是已經服用超過四周以上,猝然停用,一到兩天內有可能會發生停藥症候群3,例如:焦慮不安、失眠、頭痛、疲倦、易怒、類流感症狀、噁心或憂鬱症復發。常見的副作用有腹瀉、噁心嘔吐、性功能障礙、嗜睡和體重增加。如果無法忍受副作用想換藥或停藥,應先與醫生討論,通常需要數周的時間逐步減量,讓身體慢慢適應。服用抗憂鬰藥應注意與食物的交互作用如果正在服用抗憂鬱藥物,尤其是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s),建議避開富含酪胺酸的食物,例如:經過醱酵、醃漬的加工品,包括起士乳酪、醃漬肉品(臘肉、香腸、培根)、優格、酒類、味增等4。酪胺酸是一種幫助人體調節血壓的胺基酸,會受單胺氧化酶調節與分解。服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s)則會抑制單胺氧化酶作用,若又攝取高酪胺酸的飲食,體內酪胺酸會快速累積,引起嚴重高血壓危象(hypertensive crisis)。因此,如果正在服用抗憂鬱藥,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1)應與醫師或藥師確認,服用的藥物是否為單胺氧化抑制劑?如果是的話,用藥期間應避免富含酪胺酸食物、節制飲酒。(2)如果同時出現以下數種症狀,有可能是高血壓危象,應儘速就醫:◎嚴重頭痛◎噁心與嘔吐◎胸痛◎身體出汗◎視力發生變化◎心悸◎呼吸急促◎流鼻血◎意識混亂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應遵醫囑按時服藥,千萬不要自覺症狀好轉,擅自減藥或停藥,容易使憂鬱症復發,甚至惡化。如果服藥後出現不適或副作用,應盡速回診就醫,唯有正確使用藥物,康復之路才會走得更順暢。本文經授權摘自《藥害救濟基金會》原文請點此
-
2021-12-22 新聞.用藥停看聽
磺胺抗生素易嚴重過敏 服藥前先基因檢測
全球前五大嚴重藥物過敏的藥物「磺胺抗生素」,也是台灣藥害救濟排名前六名常見的藥物,發生嚴重過敏原因則多是人體內有特定基因導致。長庚醫院藥物過敏研究中心發現,亞洲人特定的基因檢測,將可預防磺胺類抗生素引起嚴重藥物過敏的發生。台灣每年約有數十萬人、亞洲數百萬人因各種感染症,使用磺胺類抗生素撲菌特錠(Baktar),但卻不知道自己的基因體質有發生嚴重藥物過敏反應的風險,其風險程度比一般人高45倍。若能早期於病人服藥前進行用藥前基因檢測和疾病早篩,將可有效預防嚴重藥物過敏的發生。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部長鐘文宏表示,磺胺類抗生素撲菌特錠(Baktar)是非常常見治療感染症的藥物,如治療青春痘、上下呼吸道感染症、腎臟及尿路感染症、腸胃道感染症等,但不少人因帶有特定基因,導致服用磺胺類抗生素撲菌特錠出現嚴重藥物過敏的反應,輕則出現局部或全身的搔癢紅疹,嚴重可能引發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SJS)、毒性表皮溶解症(TEN)、藥物反應伴隨嗜伊紅性白血球增加與全身症狀(DRESS)等。其過敏臨床表現,可能會誘發全身性紅疹與產生水泡,到大範圍的皮膚破皮和黏膜潰瘍,也可能因藥物誘發肝腎功能受損或多器官衰竭而導致死亡。然而在一些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或毒性表皮溶解症的患者中,還可能會有眼睛視力受損的永久後遺症。鐘文宏表示,曾有一名18歲的少年,因治療青春痘服用此抗生素後,最終卻導致肝衰竭而死亡。另一名中年女性,因有泌尿道感染而服用此磺胺類抗生素,後續竟引起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疾病,雖幸運地活下來,但產生眼睛視力嚴重受損的後遺症。磺胺類抗生素藥物使用的人眾多,從青少年到老年人都會使用,國人及亞洲人帶有危險基因的盛行率高達一成,未來應推動用藥前風險基因檢測,若患者帶有危險基因型需避免使用磺胺類抗生素,改用其他類抗生素取代。長庚醫院皮膚部研究團隊去年發現,若帶有特殊人類白血球抗原基因型(HLA-B*13:01和相關基因型)的人,使用撲菌特錠抗生素藥物,就有可能產生嚴重藥物過敏的風險,該研究成果已刊登於「過敏與臨床免疫學期刊(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
2021-12-21 新聞.用藥停看聽
吃抗生素治痘痘竟肝衰竭死 磺胺抗生素藏致命基因危機
全球前五大嚴重藥物過敏的藥物「磺胺抗生素」,也是台灣藥害救濟排名前六名常見的藥物,發生嚴重過敏多是人體內有特定基因導致。長庚醫院藥物過敏研究中心,發現亞洲人特定基因,可以作為預防磺胺類抗生素引起嚴重藥物過敏,長庚醫院今完成磺胺抗生素過敏基因檢測技轉至世基生醫。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部長鐘文宏表示,磺胺類抗生素撲菌特錠(Baktar)是非常常見治療感染症的藥物,如治療青春痘,但不少人因帶有特定基因,導致服用磺胺類抗生素撲菌特錠出現嚴重藥物過敏的反應,輕則出現局部或全身的搔癢紅疹,嚴重可能引發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SJS)、毒性表皮溶解症(TEN)、藥物反應伴隨嗜伊紅性白血球增加與全身症狀(DRESS)等。其臨床表現可能會誘發全身性紅疹與產生水泡,到大範圍的皮膚破皮和黏膜潰瘍,另也可能因藥物誘發肝腎功能受損或多器官衰竭而導致死亡。然而在一些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或毒性表皮溶解症的患者中,還可能會有眼睛視力受損的永久後遺症。鐘文宏表示,曾有一位18歲的少年,因治療青春痘服用此抗生素後,最終卻導致肝衰竭而死亡。另一名中年女性,因有泌尿道感染故服用此磺胺類抗生素,後續竟引起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疾病,雖幸運地活下來,但產生眼睛視力嚴重受損的後遺症。長庚醫院皮膚部研究團隊去年發現若帶有特殊人類白血球抗原基因型(HLA-B*13:01和相關基因型)的人,使用撲菌特錠抗生素藥物就有可能產生嚴重藥物過敏的風險,且其風險比一般人高出45倍,該結果已刊登於「過敏與臨床免疫學期刊(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
2021-11-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混打上路 蔣萬安、陳時中為這件事爭執不下
高端疫苗於全球僅被4國承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為讓接種高端疫苗且有緊急出國需求者可以出國,開放已接種1劑或2劑高端疫苗者可加打兩劑國際認證疫苗。今於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中,立委蔣萬安與衛福部長陳時中,對加打疫苗的安全性爭執不下。蔣萬安說,高端疫苗混打恐有安全性問題。陳時中表示,此建議為專家委員會無異議通過。蔣萬安指出,今年8月就關注接種高端疫苗是否影響國人出國權益,當時即要求指揮中心及早規劃,外交部當時甚至還說,這與「事實不符」,而10月得知,美國將於11月要求入境者須接種兩劑國際認證疫苗,現在指揮中心想出的辦法,竟是讓接種高端疫苗者再加打兩劑國際認證疫苗。蔣萬安說,他不管外界認為此施打方式是,混打、重打、加打、白打、亂打,這些都只是政治口水,因民眾真正關心的是加打疫苗是否安全,可是指揮中心尚無法提出安全性證明。陳時中回應,當時針對高端疫苗認證,即利用各管道積極與各國溝通,目前是經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委員會無異議通過,建議採加打兩劑國際認證疫苗因應,若接種疫苗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就是經過藥害救濟機制救濟。蔣萬安、陳時中為高端疫苗混打安全性爭執不下。而不止蔣萬安,立委高虹安也說,衛福部今送至立法院報告指出,目前尚無高端疫苗與其他新冠疫苗的交替使用安全性與有效性的臨床試驗及研究實證,但陳時中卻讓高端疫苗混打「神速開放」,而直到今天才開放AZ疫苗可混打BNT或莫德納疫苗。高虹安說,有臨床試驗的疫苗混打拖延半年,但沒有臨床試驗的疫苗卻「神速開放」。陳時中說,AZ疫苗混打BNT或莫德納疫苗是為提升有效性,而開放高端疫苗混打是方便民眾出國所需,且專家認為學理上安全是可以被接受。高虹安指出,國人接種高端疫苗打氣不好,目前尚未施打的高端疫苗要如何處理,甚至捐贈他國,高端疫苗沒有國際緊急使用授權的疫苗也不好捐。陳時中說,確實高端疫苗不好捐,但還是會積極尋找捐贈及援助的地方立委蔡壁如也提到,高端疫苗要如何捐?陳時中說,目前正在進行國際援助的準備,並希望能擴及與台灣沒有邦交的國家,協助該國可以通過緊急使用授權。
-
2021-11-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追加混打出事誰負責?陳時中:有藥害救濟制度
指揮中心宣布,打高端民眾若有緊急出國需求,可加打2劑AZ、BNT或莫德納等國際認證疫苗,朝野立委今天在立法院質詢時皆皆關注此事。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質詢時詢問陳時中要不要簽切結書,一年打4劑疫苗,若出事他負責。陳時中答詢表示「我沒有辦法負責,」但國家有法律、有藥害救濟制度,不是用個人在講任何事。對於接種高端民眾是「混打」還是「重打」,賴士葆和陳時中今上午在立法院會激辯。陳時中強調,高端抗體是無效才叫重打,但高端抗體還在,所以是混打。賴士葆質疑,政府沒做實驗就開放重打,這是粗糙的決策,許多國家甚至要打第3劑都需隔半年。陳時中說,也有些國家是3個月,指揮中心也希望隔半年,這是在講效力,如果是說效力半年,是因為保護力往下降所以補追加,高端混打則是看其安全性,因為其效力還在,兩者不能混為一談。目前的相關規定是根據民眾要去的國家的要求,而美國到目前的要求是這樣。至於賴士葆質疑高端的保護力還沒有數字出爐,陳時中說,指揮中心都有相關推估,這個推估以前是國內專家在講,現在也得到國際相關期刊的認證。賴士葆表示,國人可能面臨一年打4劑,打愈多不良效果可能增加,陳時中是否要簽切結書,有事必須負責。陳時中說,沒有所謂切結問題,並要賴士葆去了解國家公衛政策,「這是一個整體的(政策),個案有個案的方式。」賴士葆追問,如果重打2劑出問題,「要找高端還是找你?」陳時中答,「找藥害救濟,」國家法律有其制度,這不是個人問題,他下命令是根據整個法治之下,他負責的是政治負責,不是什麼切結書。
-
2021-11-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老婦打莫德納後「急性腦栓塞」申請藥害救濟 疾管署審議中
基隆市七堵區陳姓老婦人7月6日接種新冠肺炎Moderna疫苗第1劑,14日因急性腦栓塞送醫動手術急救脫險,家屬懷疑病情與施打疫苗有關,醫院19日通報不良反應事件。七堵衛生所協助申請藥害救濟,完成病例調閱送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審議。陳姓婦人目前仍住院,接受復健治療。陳婦的兒子說,媽媽接種疫苗後沒有明顯不適,但8天後的晚上在客廳看電視,想戴眼鏡時發現手部無法控制,沒多久身體開始抖動1、2分鐘,趕緊打119求救送醫。媽媽住院治療已長達4個月,希望能早日康復回家。醫師診斷陳性老婦人出現急性腦栓塞,立即施打血栓溶解劑,施以動脈取栓手術,術後一度轉入加護病房,8月12日轉到一般病房。患者目前能言語,但不是很清楚;右側肢體仍無力,持續在醫院復健。衛生局表示,陳姓婦人7月6日接種第1劑Moderna疫苗,返家後出現注射部位癢、疲累症狀,休息後改善,但手臂發癢疼痛持續,疑似容易出現瘀血現象。7月14日晚間她在看電視時,突然出現左半邊顫抖、無法言語、身體傾斜且嘴角流口沫等症狀,消防人員送醫急診,診斷急性腦栓塞,予施打血栓溶解劑及施行動脈取栓手術,取出少部份血栓脫險。醫院在7月19日通報接種疫苗不良反應事件,七堵衛生所7月21日協助家屬申請藥害救濟,並在完成病例調閱後,10月29日送疾管署審議。衛生所並提供相關急難救助資訊給家屬,有需要時可向區公所提出申請。
-
2021-11-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孕婦打莫德納出憾事!寶寶出生1天亡「凝血功能異常」
孕婦施打疫苗後竟發生憾事!指揮中心今表示,昨新增5例施打莫德納後發生死亡不良事件,年齡介於0至77歲,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其中一例0歲個案,為母親施打莫德納二劑後,10月6日生產,但新生兒出生後發現凝血功能異常,10月7日新生兒即死亡,目前會協助媽媽申請藥害救濟。莊人祥表示,該名孕婦於7月19日接種第一劑莫德納,接種後出現手部痠痛,然而8月13日接種第二劑也無不舒服反應,懷孕期間產檢也都正常。一直到10月6日凌晨破水,前往醫院待產,過程期間都在可接受範圍。然而新生兒出生後,發現凝血功能異常,到10月7日後新生兒死亡,死因為急性肺出血,還有瀰漫性血管內凝血。莊人祥表示,施打疫苗後不良事件,0歲列入個案死亡是指胎兒,目前我們會協助媽媽申請受害救濟。指揮中心資料公布,昨新增4例施打AZ後發生死亡不良事件,年齡為41歲至69歲間,為接種疫苗後2日至101日間發生;同期新增5例施打莫德納後發生死亡不良事件,年齡為0歲至77歲間,為接種疫苗後4日至55日間發生;同期間新增0例高端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之不良事件;同期間新增0例BNT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之不良事件。
-
2021-11-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神農獎得主打第一劑AZ逾1個月肺栓塞 疑疫苗惹禍
2017第30屆全國十大神農獎得主、嘉義縣東石鄉養殖漁民林篤毅,正值壯年,無抽菸、喝酒等不良嗜好,也無病史,7月30日在東石衛生所打第一劑AZ疫苗,9月26日北上參加婚禮回家,晚間突然急喘無法呼吸,到嘉義長庚掛急診,診斷肺栓塞,病情危急,開刀住院保命,他懷疑是疫苗惹禍。縣衛生局說,可依規定申請藥害審查救濟。「健康真的是無價!」林篤毅說,9月26日發生呼吸困難現象,半夜馬上前往長庚醫院急診,經心臟血管外科檢查診斷確定是肺栓塞,5個多小時開刀,將堵塞在肺部裡的血塊清除,住進加護病房7天,恢復狀況良好,轉入一般病房再觀察6天,二次進出醫院,日前出院。住院每天就是做增加肺活量的復健,慶幸的是,很多病患遇到這病況是昏迷救治,更嚴重是猝死,在情況危急下,「我還是清醒進院診斷,真是命大」,但這代價就是在胸前留下20幾公分的印記,時刻提醒健康的重要。他表示,他不抽菸、喝酒等不良嗜好,也無病史,7月30日在東石衛生所打第一劑AZ疫苗,9月26日北上參加婚禮回家,晚間突然急喘住院,他懷疑是疫苗惹禍。嘉義長庚說,肺栓塞原因多,初步排除疫苗。衛生局表示,林篤毅打疫苗超過1個月發生肺栓塞,是否疫苗惹禍需檢驗鑑定,可依規定申請,嘉義縣至今共計36人申請疫苗藥害救濟。林篤毅養烏魚、繁殖台灣鯛魚苗,從事烏魚子製作近20年,採用安全健康養殖烏魚,遵循傳統手工古法精製,生產烏魚子風味鮮美,入口軟Q,多次在全國烏魚子競賽獲獎,打響「林家烏魚子」品牌,推出烏魚子醬,獲選農委會海宴水產精品獎。
-
2021-10-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17歲高中生打BNT二度氣胸住院 醫:5症狀立即就醫
桃園國一女學生打BNT疫苗第一劑後12天出現心肌炎,加裝葉克膜搶救,今天再傳出台中市17歲高中生接種第一劑BNT後二度因氣胸住院,不少家長關心疫苗打後出現心肌炎等不良反應。台中榮總副院長、兒童心臟科權威傅雲慶提醒家長,打完疫苗後只要出現五大症狀,請立即就醫檢查。五大症狀,包括一、胸悶胸痛,二、心悸、心跳過快或不規則,三、呼吸急促,四、體力變差、運動耐受度不良,五、暈厥或暈倒等,醫師提醒若有相關症狀,請立即就醫檢查是否有心肌炎。台中市衛生局說,台中市到今上午8時,接種BNT疫苗共23萬1175劑,有72例不良反應,其中6人住院治療。這名17歲高中男學生有胸痛疾病史,9月24日接種BNT疫苗後,10月2日因氣胸胸痛至醫院就醫,經治療後返家,10月3日症狀持續,再次住院治療。衛生局表示,經治療,高中男學症狀緩解,目前住普通病床,衛生局已協助男學生家屬提出藥害救濟申請,也協助蒐集相關病歷資料,提送中央審議,並提報為不良反應通報。傅雲慶分享,國外青少年打BNT疫苗併發心肌炎經驗,8成是在打完疫苗後一周內發生,通常引發免疫性心肌炎症狀多屬輕症,但因病毒性心肌炎發病前兆與感冒類似,提醒家長注意。台中市衛生局提醒,民眾接種BNT疫苗後,如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心跳快、不規則,呼吸急促、體力變差及暈眩等現象須盡速就醫,並於就醫時告知醫師接種疫苗時間、症狀、症狀發生時間,以利醫師診斷參考。
-
2021-10-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桃園30歲男子打完AZ血栓 做開顱手術保命
桃園市某高中的國中部女學生,9月接種BNT疫苗後身體不適,送台北馬偕治療,診斷為心肌炎,目前裝葉克膜治療。龜山9月也有1名30歲男子接種AZ疫苗後血栓,做了開顱手術才保住性命;針對2起接種疫苗嚴重不良反應事件,桃園市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已派人關心,也會持續協助當事人及家屬申請藥害救濟。罹患心肌炎的女學生是9月24日在校接種BNT疫苗,10月5日出現疲倦、發燒等不適症狀,有到診所治療,後來因為高燒不退,家人才將她送到台北馬偕治療,到院前意識清楚,因治療關係而裝葉克膜儀器。桃園市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以常理來說,治療心肌炎的方法就是要讓心臟休息,而裝葉克膜就是為了讓心臟休息,不代表病況一定危險。而且,藉由儀器幫助,病人康復機會和時程也會比較高、比較快,目前已和女學生家屬取得連繫,會持續關心及提供協助。桃園市議員陳雅倫今天在議會質詢指出,龜山一名30歲男子9月3日接種AZ疫苗也出現不適,16日送林口長庚醫院治療,20日動開顱手術已保住性命,但事發之後,衛生局竟不知此事,直到她22日主動告知,相關人員才通知家屬填接種疫苗不良事件通報表單,也未持續關心。陳雅倫質疑醫院未落實通報,衛生局處理態度也不夠積極;王文彥解釋,民眾如果是自行就醫被認定接種疫苗不良反應,程序上是醫院要通報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地方不會經手,但地方事後會根據中央資訊;林口長庚則表示,該個案因醫生診斷和行政流程需要一些時間,最後是9月24日通報,時程都在容許範圍,沒有延誤。據悉,龜山男子的手術成功,情況已經好轉,目前轉普通病房休養。而衛生局也派人聯絡家屬,進一步解釋疫苗接種相關流程及協助辦理藥害救濟手續。
-
2021-09-30 新聞.用藥停看聽
藥物引起落髮怎麼辦?專家提醒:引起的原因很多,落髮後勿自行停藥!
常聽到化療藥物會掉髮,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服用其他藥物,也會造成落髮危機。怎麼樣才算是落、禿髮?哪些藥物會牽動你的髮?一、頭髮掉多少,算是落、禿髮?健康人平均有十萬根頭髮,每個月長1公分,每一株毛囊都會經歷生長期、退化期和休止期,然後掉落,重新再長一株,又進入生長期。頭皮毛囊的生長會經過三個階段:生長期:占九成時間,持續約2-6年,由它決定頭髮長短。退化期:少於10%,約2-3周。休止期:約5-10%,持續2-3個月,頭髮在此時脫落,再啟動新的頭髮生長循環。如此周而復始,換算起來,健康成人每天會掉50-100根頭髮,算是正常範圍。二、常見的落髮型態雄性禿:通常有家族史,男性常見M型禿,從兩側額角及前額開始稀疏;女性則以頭頂為中心開始禿,往外擴散。可使用藥物治療防止毛囊進一步萎縮,如局部塗抹minoxidil以及口服finasteride或dutasteride。圓形禿:突然出現的圓形塊狀掉髮,俗稱「鬼剃頭」,有體毛的部位都可能發生,以頭皮為主。與自體免疫失調或壓力有關。多數人一年內恢復,不須治療,藥物治療則可能考慮使用類固醇。休止期落髮:一撮頭髮塞住淋浴排水孔或卡在梳子上,小心可能是身心壓力引起,例如懷孕、快速減重、重大手術等。通常重大事件發生三到五個月後,出現廣泛性無特定區塊的落髮。發生這類落髮,回想前幾個月是否有壓力源?建議就醫,尋求正確診斷及專業協助,調整生活作息,2~6個月後會慢慢恢復。三、藥物引起的落髮型態藥物引起的落髮通常停藥一段時間就可以恢復,分為生長期和休止期落髮,或兩者皆有。根據藥物種類、劑量和病人感受性,程度不一。生長期落髮:通常是快速彌漫性落髮。最常見是癌症化療藥物引起,例如:小紅莓(doxorubicin)、紫杉醇(taxane類)等藥物,通常開始治療後4~6周發生。療程結束後3~6個月,毛髮大多會重新長出來。此外,巴金森藥物levodopa、退奶藥bromocriptine,以及重金屬(鉍、砷和金)中毒也屬於此類的落髮。由於化學物質破壞毛囊的有絲分裂或代謝作用,使頭髮脆弱斷裂。休止期落髮:大多數藥物引起的落髮,發生在治療三個月後,有可能是毛囊縮短生長期,提前進入休止期,致使大量頭髮脫落,如干擾素(INF-α)、抗凝血劑、抗癫癎藥、抗甲狀腺藥物、降血壓藥β阻斷劑等。停藥後,通常會慢慢恢復。倘若毛囊壞死,有時也可能發生永久性禿髮。除以上藥品,藥害救濟基金會檢索文獻資料,整理其他可能引起落髮的藥物,包括消炎止痛藥、抗痛風藥、抗生素類、降血脂藥、降血壓藥等,詳見表格。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可能引起禿髮或落髮的原因很多,發現有異常掉髮,應諮詢專業醫師。懷疑是藥物引起落髮,勿自行停藥或增減劑量,避免影響疾病治療效果,應諮詢原處方醫師,是否可以改換其他替代藥品或停藥。現正進行癌症化療的病友,切勿因害怕落髮延誤治療時機,建議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方案。本文經授權摘自《藥害救濟基金會》原文請點此
-
2021-09-26 醫療.自體免疫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大進展給付卻嚴苛 醫籲放寬條件
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也進入精準治療,目前有生物製劑及口服小分子藥物,由於效果好,副作用少,讓醫病相當期待。健保署也有條件給付生物製劑,林口長庚皮膚部主任鐘文宏指出,健保給付條件之一,患者需要使用兩種傳統口服免疫抑制劑至少三個月,但規範的劑量太高,有些病患服用傳統藥物出現了一些副作用,甚至危及性命,因此,希望給付條件能放寬藥物治療劑量,讓患者可以安全度過治療期。免疫抑制劑藥物「合理劑量」,可能帶來嚴重副作用。由於在臨床上遇到患者使用高劑量免疫抑制劑後,產生的白血球下降及肝腎功能受損的狀況。鐘文宏指出,健保署訂出的三種免疫抑制劑藥物的「合理劑量」太高,但從台灣近年的藥害通報及長庚醫院藥物不良反應顯示,國人對於這些藥物有易感受體質,讓部份病人產生嚴重副作用。鐘文宏舉例,林口長庚皮膚藥物過敏中心2007年至2016年間,納入其中一個藥物Methotrexate的不良事件,發現有多人發生嚴重皮膚潰爛,甚至有4人死亡,危險因子包括,藥物的起始劑量過高、高齡及腎功能不良者。而2012至2017年林口長庚也針對國人服用另一個免疫抑制劑Azathioprine,造成嚴重白血球下降及肝損傷的研究,發現其發生率各為7.6%及3.7%。鐘文宏強調,國人對這個藥物有基因代謝不良,比例高達兩成。很多國家只使用低劑量,日本更建議不要使用,但健保給付條件,反而規定一天要吃到三顆的最大量,希望健保署可以調整給付條件。生物製劑健保給付條件嚴苛,不少患者選擇自費。這也導致患者為了能控制病情選擇自費,從事金融業26歲小資女小涵就是這樣的個案,她5歲時就發現罹患異位性皮膚炎,手和腳的關節處會呈現粗粗的紅疹,因為搔癢的關係,皮膚都被她抓破出血,總是濕濕的一片,非常困擾。小涵除了接受照光療法,也嘗試過很多偏方、排毒針、芳香乳液,但都無顯著效果。身為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20多年來,有兩次嚴重性發病。一次是在準備大學學測時,因為壓力大,她說,「除了頭皮、手掌和腳掌以外,皮膚其他地方全是紅腫一片,就像一千根針在刺妳,又癢又痛。」由於症狀嚴重干擾生活,2019年就開始使用上市不久的生物製劑治療,當時藥物尚未健保給付,只能先自費施打。沒想到去年面臨轉職,壓力太大病情再度大爆發,這次全身發炎更嚴重,趕緊住院治療。小涵說,本來以為症狀嚴重,應該可以申請到生物製劑健保給付,結果卻因病灶都是集中在局部皮膚,不符合申請條件,至今仍得自費使用。醫療科技用新藥,可思考增加民眾部分負擔。鐘文宏也特別心疼中老年病患,這類患者又不能使用很強的免疫抑制劑,只能用類固醇,但又得擔心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長期因皮膚癢睡不著,因此更需要好的治療來控制病情。實際上,中國今年3月已通過生物製劑的醫保給付,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只要傳統治療無效就能使用,但患者需要自付三成的藥費。鐘文宏認為,醫藥科技大幅進步,民眾部分負擔的議題需要多加討論,或許它是解決患者使用較新的療法方式之一。異位性皮膚炎患者 兩成有憂鬱傾向由於患者長年面對病情起伏發作,加上是全身性發炎的疾病,除了過敏相關的共病,例如食物過敏,兒童約37%、成人10%;過敏性鼻炎、氣喘,兒童佔1/3,成人佔2成。鐘文宏特別強調,患者的心理狀態,由於皮膚癢造成的睡眠障礙,會從焦慮、躁鬱演變成憂鬱,尤其中重度患者在臨床上觀察約有兩成的患者有憂鬱傾向,要特別留意。生物製劑健保給付條件自2019年12月起,健保開始給付生物製劑用於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條件如下:● 接受每周兩次照光3個月。● 兩種口服免疫抑制劑足量治療達3個月。● 異位性皮膚炎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EASI)達20分或超過。● 異位性皮膚炎病灶佔體表面積達30%或超過。
-
2021-09-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少見!台中打AZ引起心肌炎案 連打5天強心針才救回
台中市日前出現少見打了AZ疫苗,卻發生心肌炎副作用的案例,且患者還一度因心臟衰竭,收縮率僅剩30(一般正常為60)而病危住進加護病房,所幸在連續打了5天的強心針後,患者才逐漸復原,收縮率回到40多,並在中秋節前出院院家團圓。台中榮總副院長、心臟科醫師傅雲慶指出,目前的新冠疫苗會引起心肌炎副作用的比例都算罕見,僅BNT疫苗在30歲以下男性達萬分之1,而這個案例的男患者僅24歲,卻是打AZ疫苗引起,的確非常罕見,也是該院第1例。他說,患者9日打了疫苗後隔天即出現發燒、胸悶和體力下降、會喘等症狀,曾到他院住院治療,11日因症狀未改善而轉院至台中榮總治療。檢查發現,他的心肌酵素升高,代表有發炎現象,且因心臟衰竭,收縮率僅剩30,立即收治進加護病房治療。傅雲慶說,一般若是病毒引起的心肌炎,致死率達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但因疫苗引起的心肌炎,多因過強的免疫反應引起,幾乎治療後都可以痊癒。所以在醫師施以強心劑等一般性治療後,終於在中秋節前出院。他說,心肌炎會胸悶、胸痛、心悸、心律不整、昏厥、呼吸急促等症狀,若打了疫苗有這些症狀,因為需要做心電圖和驗血才能確定病情,患者最好直接到大醫院就診;一般在等免疫反應逐漸消退後,就會漸漸康復。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的確尚未聽到有打了AZ疫苗,卻發生心肌炎副作用的案例,至於一些藥害救劑的案例則還等中央進一步確認才知。
-
2021-09-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疑疫苗猝死增至114例!首例92歲AZ第二劑打後死亡
台中驚傳疑似打完第二劑AZ疫苗後死亡個案,台中市衛生局說,截至今天上午10時,台中疑注射疫苗後死亡114人,其中一名92歲長者9月16日打完第二劑AZ疫苗後,當晚出現發燒、抽搐症狀緊急送醫,經搶救後仍在隔天不治,為台中首例接種第二劑AZ疫苗死亡個案。台中市衛生局說,截至今天上午10時,AZ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551案,其中含住院中14案、及死亡案92案(含第2劑1案);莫德納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120案,其中含住院中13案,及死亡案21案;高端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28案,其中含住院中1案,及死亡案1案。衛生局說明,對於因接種後而死亡,且有疑慮者,衛生局除持續協助家屬提出藥害救濟申請,也協助蒐集相關病歷資料,提送中央審議;若確定因預防接種致死,最高將獲得救濟金600萬元。
-
2021-09-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26歲國立大學研究生騎車突昏迷 母淚訴:6天前曾打高端
中正大學法律所26歲黃姓研究生本月16日騎機車停等紅綠燈時突然昏迷,送醫發現起因血栓,目前仍於加護病房觀察;家屬指控,他本月10日接種高端疫苗,恐為不良反應,大林慈濟醫院卻不進一步調查;院方反駁,17日術後隨即抽血檢測,縣府衛生局說,家屬若有相關疑慮,可協助辦理藥害救濟審查。據家屬轉述,黃姓研究生本月16日中午騎機車,由駕訓班返回宿舍途中,行經大學路與大民南路路口時,不明原因連人帶車摔倒路面,隨後送往大林慈濟醫院,家屬連夜從桃園南下。黃男17日手術,家屬表示,黃男術前原本意識仍清楚,能清晰表達語意,然手術後昏迷至今,院方開出診斷證明表示黃男因右側內頸動脈血栓導致右側大腦大範圍梗塞,目前仍在加護病房觀察中。黃母表示,黃男施打高端前並未通知家人,昏迷當天家屬趕赴現場,發現黃男身上沒有健保卡,至租屋處在房東協助下,進入房間才發現黃男的黃色小卡,並發現上面標註9月10日下午曾至民雄鄉衛生所施打高端疫苗。家屬質疑黃男血栓與施打高端疫苗有關,希望能抽血檢測,卻遭院方以不合標準為由婉拒,黃母說,開刀當天便希望院方能通報疾病管制署藥物不良反應,但昨天下午才接到疾管署電話調查,質疑拖延程序、效率不彰。「救人優先」大林慈濟醫院表示,當天術後隨即通報相關單位,今天上午抽取黃男血液送第三方公正單位檢查,一切依照正常程序流程,並未有家屬質疑未抽血檢查疑慮。嘉義縣衛生局表示,目前無法證實黃男血栓與高端疫苗間關聯性,若家屬有疑慮,欲提出申請藥害救濟審查,衛生局將依相關程序協助辦理。黃母表示,黃男注重飲食,平時也有健身、運動習慣,大學畢業後是全班唯一一個拿到律師執照的,成績相當優異,接到噩耗都難以接受,儘管疾管署表示疫苗不良反應可以拿到一定撫卹,但家屬只希望相關單位能給出合理回復,釐清事發原因。
-
2021-09-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95公斤壯男打高端兩周後死亡 台中首例死因待中央釐清
台中市一名42歲男性8月24日接種高端疫苗,本月2日出現不適到診所就醫,經打點滴治療後返家休息,未料6日清晨被家人發現已無生命徵象。因為他體重95公斤、平日無慢性病史,家人已向衛生局通報,並申請藥害救濟,這也是台中市疑打高端者死亡的首例。台中市衛生局今統計,高端疫苗自8月23日開打以來,至今天中午已經接獲不良反應通報24案,死亡1案;AZ疫苗接種後不良反應通報490案,死亡88案,莫德納疫苗不良反應通報113案,死亡21案。衛生局人員說,由於死亡時間與施打疫苗時間相距2周,死因與高端疫苗是否有關,仍待中央進一步剖鑑釐清。衛生局說,該男子8月24日接種完疫苗後並未出現不適,9月2日出現胸悶胸痛就醫,在診所接受點滴治療後即返家,未料9月6日上午家人發現他沒起床,就發現他已無生命徵象。該局接獲家屬通報後立即啟動預防注射救濟相關作業,目前已收集相關病歷,將協助家屬申請,以釐清死因。
-
2021-09-05 失智.像極了失智
你吃的藥可能引發失智風險?專家曝「1成分、7款藥」需注意
美國FDA近二十年來首度通過失智新藥,你用的到嗎?你知道,長期吃哪些藥有可能會提高失智風險?最新研究發現,顧好你的心,也對你的大腦好。失智、老化大不同 早期症狀不明顯藥害救濟基金會訪談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藥劑部吳承誌藥師指出,失智不是只有忘記,是全面退化,並非正常老化,而是一種疾病。不單只有記憶力衰退,還包括語言能力、空間感、思考認知等各方面功能退化;但早期失智症狀輕微,與正常老化的差別不大,多半等到中期症狀明顯才被發現台灣失智症協會點出,一般人都以為長輩是老番顛,人老了都是這樣,輕忽長輩其實是生病。正常老化的情況下,可能突然忘記某事,但事後會想起來,但若是失智症,患者對於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完全忘記;早期表現可能只有記憶力變差,常找不到東西,漸漸出現生活習慣和個性改變,多疑和無緣無故亂罵人等症狀。(推薦閱讀:失智症會遺傳嗎? 6症狀都非正常老化,神經內科醫師告訴你如何預防)治療失智症藥物 多元方式能改善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退化型失智症,被認為與大腦出現不正常的斑塊(由於ß類澱粉蛋白大量堆積),以及神經纖維糾結有關,造成神經原與相關連結喪失功能。美國FDA在六月通過新藥Aduhelm,可以有效減緩ß類澱粉蛋白的堆積,是首度針對疾病進程研發的藥物,核准上市做為阿茲海默症治療用藥。惟台灣目前尚未核准。現行藥物以症狀治療為主,沒有辦法治癒受損退化的大腦。主要是膽鹼酶抑制劑與NMDA拮抗劑,它們可以改善神經傳導物質傳遞,延緩疾病進程。吳承誌說明,前者適用於輕至中度病人,可能副作用有噁心、腹瀉、頭痛、嘔吐等,後者則用於中至重度病人,可能副作用有眩暈、躁動、尿失禁、失眠、腹瀉等。此外,透過建立熟悉、穩定、有安全感的環境,懷舊療法、芳香療法、寵物治療、音樂治療等非藥物治療,也能改善失智患者精神行為症狀。(推薦閱讀:提升腦力、延緩失智! 每天只要堅持做這10件生活小事…逛街也算)這些藥可能引發失智風險 擅自停藥害了了陸續有研究發現,抗膽鹼藥物有提高認知功能衰退的風險。抗膽鹼藥物會阻斷一種名為乙醯膽鹼的神經傳導物質,抑制副交感神經,作用於全身,常見於過敏藥、感冒藥、腸胃道用藥、以及治療憂鬱、膀胱過動症、巴金森症、與癲癇等用藥。(推薦閱讀:研究:糖比古柯鹼更容易上癮 攝取過多小心失智風險飆)在一項約有28萬人參與的病例對照研究中,發現抗膽鹼藥物活性愈強,80歲前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愈高,尤其是部份的抗憂鬱劑、膀胱抗毒蕈鹼用藥、抗巴金森症用藥和抗癲癇藥;研究結論指出,中、老年病人若使用上述藥物,建議考量用藥的效益與發生失智的風險,如果有其他治療選項,應考慮使用別種用藥或者非藥物方式替代。然而,這不代表該類藥物都不可以使用,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提醒,貿然停藥會加重病情,特別是抗憂鬱或抗癲癇等藥,切勿擅自停藥,如有相關疑慮,應回診與醫師討論。延伸閱讀: ·咖哩防失智症、抗癌!哪一種顏色好? 營養師曝「食用關鍵」:3種人別碰 ·老化跟失智常搞混? 最大差別在這個地方!醫師曝「4危險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