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8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茶類
共找到
96
筆 文章
-
-
2020-10-05 養生.聰明飲食
剛開封的茶怎麼判斷品質優劣?專家教你一個分辨關鍵
【文、圖/摘自采實文化《窮究台灣茶:如何選購、享受台灣茶》,作者池上麻由子】新茶的魅力和烏龍茶的實力扣除部分的茶種,通常茶葉是愈新愈有價值。譬如說包裝上已有標示十二個月等明確的品質保證期限,過了那段期間,品質就會出現變化。茶葉有光澤、新鮮的味道與香氣是新茶獨有的特色。可是過了品質保證期限,保存條件變差,茶葉會失去光澤、褪色,茶香也會消退減弱,茶湯水色變暗,味道也受到影響。茶葉的變質與茶葉所含的成分發生化學變化有關。以最易劣化的不發酵茶綠茶為例,「新茶」特有的香氣來自某種揮發性物質。因為揮發性高,香氣會隨著時間自然消失。若將綠茶長時間常溫保存,顏色會從綠色變成紅褐色,這是綠茶的鮮綠色,也就是茶葉所含的葉綠素受到熱或光破壞所致。此外,茶的單寧酸(多酚)或維生素C、脂質也會在保存過程中自然氧化。一旦氧化就會影響茶的顏色或味道,讓新茶失去特有的刺激性,產生彷彿日曬後走味的不新鮮氣味。而且,茶葉所含的胺基酸也會慢慢減少,使新茶的鮮味逐漸變淡。台灣將新茶特有的新鮮味道稱為「新味」,但這種新味卻令人分不清烏龍茶原本的味道或香氣。鑑定茶的專家必須靠與生俱來的優秀感覺與豐富經驗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買來後剛開封的茶,若不是鑑定名人,很難判斷品質的優劣。茶原本的味道與香氣要在開封後一至兩週才會慢慢顯現。附著在茶葉表面的新味消失後才能確認的風味正是茶的實力。愈陳愈香的陳年烏龍茶當新味隨著時間消失,大部分的茶會變得沒那麼好喝。不過,茶葉內層儲存香氣或鮮味的高級茶喝起來會依然美味。紹興酒的標籤上常寫著「陳十年」等熟成年數,台灣的烏龍茶也有像酒一樣擺放數年進行熟成的上等茶。若是部分發酵茶,並非所有茶都能進行熟成,這個原理與佳釀酒相同。必須是品質好的葡萄酒和烏龍茶才能進行熟成。成為陳茶(陳年茶)的首要條件是,茶葉品質好的茶。由於茶葉內所含成分豐富,沖泡之後,即使茶湯冷卻仍保有香氣。這樣的茶在台灣稱為「帶水香」。要種出帶水香的茶,條件是年輕土壤和年輕茶樹。尤其是開墾原生林栽培的茶,不需要施肥,順其自然健康生長就能成為優質的茶。但製茶者的技術也會有所影響,只有經驗老道的人才判斷得出茶的熟成年數。陳年茶是每隔二至三年確認狀態進行烘焙,熟成二十年的陳年茶約可保存半世紀。歲月孕育而成的陳年茶有著類似普洱茶的風味,無刺激性,有益身體。陳年茶確實有益身體,有報告指出因茶醉(或稱醉茶)而感到身體不適的人,飲用「陳二十五年凍頂烏龍茶」後,不舒服的情況就改善了。另外像是腸胃差的人,或空腹時飲用發酵程度低的茶,有時會覺得頭暈目眩、噁心想吐。這時候喝陳年茶,噁心想吐的感覺就會消失。彷彿具有藥效的陳年茶,高齡者或體質虛弱的人也能安心飲用。年輕人偏好生茶,中老年偏好熟茶「生茶」與「熟茶」的差異,乍看之下與新茶與陳茶類似,其實卻是截然不同。這是表示部分發酵茶烘焙程度的說法,介於生茶和熟茶之間的稱為「半熟茶」。部分發酵茶通常以發酵程度分類,台灣將輕、中發酵茶定義為包種茶,重發酵茶是烏龍茶。烘焙是製茶最後階段進行的烘茶作業。去除多餘水分不光是為了保持品質,也是帶出溫潤美味的技術。烘焙程度依次數或花費的時間分為輕火、中火、重火,成品即俗稱的生茶、半熟茶、熟茶。在台灣隨著高檔化趨勢的興起,未經烘焙的生茶比例逐年持續上升。生茶有著似花香的新鮮茶香,爽口俐落的味道是其魅力。另一方面,仔細烘焙過的熟茶受到烏龍茶專家的喜愛, 無刺激性的溫潤口感與深厚滋味令人著迷。如果找到喜歡的茶,請試喝比較烘焙前後的味道。良心經營的茶鋪都會接受這樣的要求。咖啡豆的烘焙程度會大大影響咖啡的風味,由此可知茶的烘焙也很重要。
-
2020-09-21 養生.健康瘦身
中秋月圓身不圓 營養師提醒烤肉把握6大原則
中秋節將至,國人愛烤肉、吃月餅及應景的柚子,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家醫科主任胡松林指出,柚子與藥物有交互作用,要特別注意,營養師黃琳惠則提出調整飲食順序、改變調味等烤肉6原則及吃月餅3原則,提醒民眾享受美食同時也要吃得健康。胡松林表示,柚子具有類似葡萄柚所含的「呋喃香豆素」成分,可能會與部分的藥物產生交互作用,產生不良反應或影響療效。若民眾有服用降血脂藥、降血壓藥、安眠藥、抗心律不整藥物、免疫抑制劑及抗癲癇藥等,應盡量避免食用柚子,或諮詢專業醫師。營養師黃琳惠則提醒,烤肉應遵守6原則,首先是調整飲食順序,先菜再肉後澱粉,能延緩飯後血糖上升、增加飽足感,避免澱粉攝取過多;挑選水份含量較高的蔬菜如彩椒、絲瓜、香菇、玉米筍等,烘烤後仍保有鮮脆口感,幫助腸胃蠕動。而加工肉品如香腸、熱狗、培根等為防止微生物生長或保色,會添加亞硝酸鹽,在腸胃道中與蛋白質分解物形成硝酸胺,長期食用可能提高致癌率,建議避免食用;在飲品部分應少喝碳酸飲料,選擇無加糖氣泡水、無糖茶飲或檸檬水,減少精製糖攝取又解膩。另外,市售烤肉醬每刷一次熱量多吃進5大卡,切記不要重複刷醬,可將新鮮肉品以胡椒粒、米酒、蔥薑蒜等先醃再烤;烤肉食材應以專用刀具砧板處理,不要共用器具夾生肉及熟肉,烤肉的焦黑物質食用易致癌,應丟棄不吃。黃琳惠也指出,月餅的餅皮跟內餡都是大量糖跟油組成,吃月餅時可將月餅切成4到6等分,與親朋好友分著吃;選擇高纖內餡的月餅,如土鳳梨、核桃、地瓜等內餡;同樣也選擇水、無糖茶類、氣泡水等解甜膩,減少精緻糖攝取。
-
2020-09-17 新聞.用藥停看聽
天氣熱藥品該放冰箱嗎? 只有這情況才需要 3錯誤保存方式你可能常做!
「藥師,您幫我看看,這個藥品好像變色了,還可以吃嗎?」最近天氣炎熱,室內溫度常常超過攝氏30度,長輩吃藥時,常常發現藥粒輕輕一碰就碎了,或是藥丸怎麼好像發霉了,以上這些狀況很可能是在藥品的保存上出了問題。另國民健康署也發現常有長輩們覺得家裡頭很熱,冰箱不僅可以讓食物保鮮,也可以長時間的保存藥品,所以從醫院帶回家的藥品就往冰箱存放,國健署王英偉署長提醒冰箱並不是萬能的,大部分藥物都不可以放在冰箱裡,藥品最簡單的存放方法是依據藥品的包裝盒、說明書或藥袋上的指示放置。藥物保存三不原則大多數的藥品容易受到光線、溼氣、溫度等環境因素所影響而變質。國民健康署提醒家中長輩,保存藥物有三不原則:一、不要存放冰箱:多數藥品只須放在室溫下乾燥、陰涼及避光處保存即可,如果將藥物反覆在冰箱和室溫中來回,藥物反而更會吸附水氣,增加變質風險。因此,除了藥袋或包裝上註明:需冷藏或請置於2~8度,其他藥品都不應放冰箱。建議存放在常溫的藥品,可放置於通風的櫃子中,如果家中的溫度經常高於30C,可請藥師協助確認,是否適合將常溫儲存的藥品放入冰箱。二、不要放在濕熱廚房或窗邊避光、避濕、避熱是藥品的重要存放原則,若是放在浴室、廚房、窗邊等潮溼、悶熱或陽光直射的地方,可能讓藥品療效打折、甚至變質;另夏季密閉的車內溫度可高達50℃以上,切勿將藥品留在車內;而某些特別用來救命的藥品,如緩解心絞痛的硝化甘油錠、心血管疾病用藥、抗癲癇用藥、化療口服藥品、胰島素以及荷爾蒙製劑、抗感染藥品等,必須嚴格遵守正確的儲存方式,如果因為放置在高熱下,無法確認是否可以繼續服用時,可以請教藥師或其他醫療專業人員,不可擅自停藥或逕行繼續服用。三、不要把藥品重新再分裝至別的容器中服藥後應隨手將藥物放回原袋內封好,不要把藥品重新再分裝至別的容器中,以免發生誤服或服用過期藥品的情形,某些原本盛裝藥物的容器本身的設計就有避光和避熱的效果,分裝後容易使藥物變質。另外藥物用完前也不要把外包裝丟掉,以免用藥錯誤。每一種藥品都有保存期限,國健署提醒,關懷家中長輩用藥安全,一定要定期進行藥箱大掃除,檢查藥品使否過期或是變質,藥品切忌與他人分享,並非所有的人都適合同一種藥品;因此身體若出現病痛,還是應該到醫院請醫師診斷,對症下藥。而服用藥品以白開水最安全,盡量不要搭配飲料、牛奶或是茶類,以免影響藥效或是引發副作用的產生。 原文:國民健康署
-
2020-06-24 養生.聰明飲食
紅茶咖啡因一定比綠茶高?發酵程度和咖啡因成正比嗎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常有人認為茶發酵的程度越高,咖啡因含量也勢必更高,例如:屬於全發酵的紅茶,其咖啡因含量就會比半發酵烏龍茶或不發酵的綠茶更高。但事實上,這可不一定,因為茶葉品種、加工製作、沖泡等皆可能影響茶的咖啡因含量。過去許多資料常指出「紅茶因為發酵的關係,所以咖啡因含量會比綠茶來得更高」,甚至常有人認為茶發酵的程度越高,咖啡因含量也勢必更高,例如:屬於全發酵的紅茶,其咖啡因含量就會比半發酵烏龍茶或不發酵的綠茶更高。但事實上,這可不一定。發酵程度越高,咖啡因越高?這可不一定!若單以市售包裝的茶飲料來比較紅茶、烏龍茶、綠茶等產品的咖啡因含量,通常紅茶的咖啡因含量會較其他兩種發酵程度較低的茶品來得更高。但事實上,此數據結果卻不能代表「發酵程度」與「茶葉咖啡因含量」之間有絕對的關係。國家科學委員會便曾經執行專題研究計畫,發現同樣以南投縣名間鄉所生產的四季春茶菁作為主要原料,分別依照不同製程製作,處理成綠茶、烏龍茶及紅茶時,卻會發現除了紅茶中的茶黃素、茶紅素明顯較高外,在咖啡因含量上各組之間其實不具有顯著的差異。顯示在使用同一種原料的狀況下,發酵的步驟對咖啡因的影響可能不大。此外,前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場長、台大園藝暨景觀學系教授陳右人也表示,茶葉中咖啡因含量大約占乾燥茶葉重量的1%~5%左右,但事實上,在使用同一原料的狀況下,其實發酵對咖啡因濃度並沒有顯著的影響。咖啡因變動大!樹種、採收季節、沖泡溫度等都能影響含量依據目前的資料來看,茶葉中的咖啡因含量並不會因為「發酵」而有顯著的影響,但其實仍有些規律可循:1、樹種一般來說,茶樹可分作大葉種與小葉種,小葉種通常咖啡因含量較低,大葉種則較高。除此之外,大葉種茶樹的茶多酚與單寧酸也普遍較小葉種茶樹高,常作為紅茶的原料。2、茶葉的老嫩度不同茶樹樹種不同部位所含咖啡因含量皆不同,但於茶樹芽尖、嫩葉的咖啡因,在不同茶種中普遍較老葉高。隨著茶菁成熟程度增加,咖啡因含量隨之下降。3、採收季節針對不同季節,相同葉位的茶葉咖啡因含量也有不同,夏秋茶咖啡因含量較春冬茶含量較高。此外,在不同栽培條件下,也曾觀察過會隨遮陰度提高而有咖啡因含量增加的趨勢。4、焙茶過程茶葉高溫炒焙的過程,促使咖啡因析出,會降低咖啡因含量,同時,作為苦澀來源的單寧酸也會在此過程中遭受破壞。隨著炒焙的溫度及時間增加,也同樣影響最終產品的咖啡因含量。5、沖泡溫度及時間此外,在沖泡的過程中,不同的沖泡溫度及時間也影響著咖啡因含量。根據《茶葉專訊》過去的研究也發現到,以不同水溫沖泡不同茶類,發現茶湯的咖啡因含量會隨著沖泡溫度越高,咖啡因含量也越高,且以沸水沖泡的咖啡因含量也比80℃水溫沖泡者高出至少一倍。另外沖泡時間越長,也會使得茶葉溶出的咖啡因含量來的較高。因為茶葉咖啡因含量不一的緣故,習慣飲用罐裝茶飲的民眾可透過瓶裝標示便可簡單確定咖啡因含量;對於喜好購買茶包、茶葉進行沖泡的民眾來說,透過減少沖泡時間、控制水溫,也可作為減少咖啡因的方式。但針對現場調製的手搖茶,因咖啡因變動較大的緣故、難以進行標示,為此目前「連鎖飲料便利商店及速食業之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中針對茶葉也只規定要標示產地及是否添加香料等。因此,民眾也應多加注意自己日常的飲用量、以避免攝取過多咖啡因。延伸閱讀▶台灣茶含「茶黃素」可抑制新冠肺炎病毒?扯!媒體捕風捉影、農委會還領頭推銷!▶「台灣茶」與他們的「產地」▶別喝隔夜茶!但瓶裝茶不都是隔夜茶嗎?參考資料▶製茶加工技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大葉種茶樹品種春冬茶適製綠茶之研究▶一杯茶含有多少咖啡因 ?-茶葉專訊▶從茶葉生產到飲茶的科學-科學研習月刊57-10(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5-31 養生.聰明飲食
冷泡茶易喝進農藥? 毒物專家顏宗海指出關鍵
炎熱夏天,茶飲一直都是台灣民眾消暑首選,在家自製冷泡茶,放在冰箱隨時拿出來喝,不但讓身體暢快沁涼,也補充身體水分需求。然而部分人可能擔心,在家用冷水泡茶葉,比熱水所需時間更久,恐怕溶出有害物質。因此農委會在官網澄清,大部分茶葉都是脂溶性農藥,不會因久泡而溶在茶湯中。農委會表示,根據茶改場試驗結果顯示,茶葉經冷泡後,內容物溶出率與浸泡時間成正比,換句話說,冷泡時間浸泡時間越久,茶葉內容物溶出率越高,風味也會有改變,釋出微量水溶性的藥物風險也會提高,但茶葉大部分是使用脂溶性藥劑防治病蟲害,該藥物不溶於水,因此飲用冷泡茶對身體健康不致造成危害。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各國針對不同食品上,都會評估當地人飲食習慣,制訂不同農藥使用標準,消費者在購買前,最好檢查外包裝標示,確認一下有沒有相關認證,了解農民是否按照規範栽種,基本上農藥使用與殘留量都有標準,按照規定栽種農產品,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傷害。同時顏宗海也說,化學物質大致上可區分成水溶性與脂溶性,大部分蔬菜多是水性農藥協助栽種,民眾在清洗青菜時,可以用水把殘留農藥帶走;至於茶葉則是喝茶湯,若用水溶性農藥,可能不小心就溶出農藥喝下肚,因此使用脂溶性農藥,就比較不會溶解在水裡,茶湯帶有農藥的機會就下降很多。然而顏宗海提醒,台灣夏天朝溼炎熱,食物容易腐壞,喝茶也是一樣,當泡出茶水後,最好在一定時間內飲用完畢,否則就一定要放到冰箱保存,時間拖越久茶水就會變質,但就算擺在冰箱,也要及早喝完。農委會也提醒。茶葉若在夏季或氣溫較高時冷泡,可能有變質問題。因此,冷泡茶宜儘速飲用或置於冰箱冷藏分次飲用。農委會補充,冷泡茶若使用普洱熟茶或其他黑茶類時,需考量微生物孳生疑慮,此類茶建議煮開1至2分鐘後再飲用,以確保飲用安全。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天熱懶洋洋是體內濕氣太重! 3行為最好不要繼續做 熱湯、熱茶就是要趁熱喝? 溫度高於65℃等於讓癌從口入
共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