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7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芥菜
共找到
100
筆 文章
-
-
2020-08-25 橘世代.健康橘
生吃苦瓜降血糖!還有5種「穩糖蔬菜」讓糖友大口放心吃
聽說喝秋葵水可以降血糖?聽說吃苦瓜、喝苦瓜茶可以減肥兼降血糖?這麼多偏方,到底哪個好呢? 臺灣是糖尿病高發生率的地區,而血糖對人體的傷害是全面性的,過高的血糖透過血液被血管帶到全身各處,當人體的的各個組織浸泡在「高糖水」中,想像用糖醃漬水果時,水果整個性質改變的樣貌,如果血糖持續過高,我們身體的組織就會像被糖漬的水果一樣,全身都受影響。 也因此,糖尿病有「全身性癌病」的稱號,幾乎每隔一段時日就會有降血糖偏方傳出來。 山苦瓜降血糖真有效,但要生吃降血糖偏方真的有效嗎?真的有蔬菜水果等食物有助降低血糖嗎?之前大家瘋傳「喝山苦瓜茶可治糖尿病」,市面上還有山苦瓜茶飲,強調可以分解脂肪。幾年前筆者曾親自訪問到引起國人「吃山苦瓜」風潮的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主任黃青真,當年在「農業生技國家型計畫」中,進行一項「抗代謝症候群苦瓜保健食品研發」的研究,發現苦瓜的萃取物可活化過氧化體增殖劑活化受器「PPAR」。 PPRA這個受體在人體的新陳代謝佔很重要的關鍵角色,當它被壓抑容易使脂肪組織、肝臟組織的代謝發生障礙,若引發血糖過高就會形成糖尿病,也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及癌症。 在她的研究中發現,苦瓜真的有助降血糖和抑制熱量,苦瓜的品種以山苦瓜及綠苦瓜成效最好,她以她的動物實驗推估,成人一天要吃80克到100克的山苦瓜或青苦瓜,她建議生吃最好,可以吃苦瓜切片沙拉或打成果汁來喝都有效。 穩糖蔬菜在這裡除了山苦瓜、青苦瓜,還有什麼食物可以幫助穩定血糖呢?劉純君營養諮詢中心負責人劉純君說,傳說的「秋葵水」恐怕沒什麼效果,還不如直接吃秋葵,但其實大多數蔬菜都有助使血糖穩定。因為蔬菜富含水份、膳食纖維、植化素、維生素、礦物質,熱量低所以非常適合想要控制血糖的人食用,以下建議幾種作用較強的蔬菜: 1.瓜類有研究認為人體生病和「發炎」有關,通常發炎會讓血糖上升,大黃瓜、小黃瓜、絲瓜這類寒涼的瓜菜類可以降低體溫,減少慢性發炎的現象,從而穩定血糖。 2.洋蔥洋蔥含有懈皮黃素跟有機硫化物;又稱烯丙基二硫醚,能使體內胰島素增加。洋蔥含鉻,可幫助胰島素發揮作用。 3.含硫的蔬菜含有硫的蔬菜的共同特徵是氣味很明顯,像蘿蔔含蘿蔔硫素,十字花科含硫代葡萄糖苷,大蒜含有蒜氨酸也是含硫化合物。 4.深綠色蔬菜盡量多選擇深綠色蔬菜,因為血糖高會加速血管氧化發炎,深綠色蔬菜富含的植化素可以抗氧化,保護血管。 5.十字花科蔬菜包括蕓薹屬的捲心菜、菜花、綠花椰菜、高麗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芥藍、甘藍菜等。紫高麗菜花青素的含量很高,花青素是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能夠保護人體免受自由基損傷。蘿蔔屬的白蘿蔔、大青蘿蔔;以及屬於調味料的芥末、辣根等。 這些成份能降血糖另外從成份來看,因為已知「鉻」成份,有助促進碳水化合物代謝的作用,使血糖穩定不快速升高。劉純君建議可以攝取包括蛋黃、全麥製品、高麩麥片、堅果、綠花椰菜和新鮮肉類富含鉻成份。另外也可以適度用醋,醋有使肝臟減少糖質新生作用,研究顯示醋可影響人體對糖的反應、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醋屬短鏈脂肪酸,是腸道好菌的食物,適度食用有利腸道好菌生長。 而膳食纖維可以延緩糖分吸收,有助穩定飯後血糖值,並且能提升飽足感。包括全穀類、蔬菜水果都富含膳食纖維,而多吃深色綠葉蔬菜、全穀、魚、黑巧克力、香蕉和豆類可以補充鎂,可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 或者適度補充肉桂,肉桂可以改善細胞胰島素阻抗,使血糖穩定。也可減緩消化道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後血糖進入細胞的量,建議一天吃1到6克,可以發揮和胰島素類似的效果。本文摘自《愛長照》更多更多血糖大小事↘↘↘。降血壓藥反引發高血糖!藥師:這兩種藥物最容易影響血糖失控。血糖失控竟成為「眼睛」殺手 醫:務必牢記三個「防盲」觀念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立即訂閱橘世代電子報》
-
2020-08-04 新聞.健康知識+
氣候變遷只能傻等花開?研究發現:蜜蜂會咬開葉片、讓花盛開!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季節異常現象越來越頻繁,植株開花期的劇烈變動,不僅影響農作收成,也同時影響蜜蜂等授粉媒介的採食行為。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環境系統科學系團隊發現,面對環境花粉量短缺,熊蜂竟會透過咬傷未開花植株葉片,藉以加速花朵開花。2019年5月20日「全球蜜蜂日」時,聯合國農糧組織前總幹事JoséGraziano da Silva便曾表示,受氣候變遷、集約化農業、農藥施放等影響,生物多樣性喪失、環境遭受污染,皆促使蜜蜂面臨巨大威脅,「若沒有蜜蜂與其他授粉媒介,(異花授粉品種)咖啡、蘋果、杏仁、番茄與可可等作物,皆可能消失。」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季節異常現象越來越頻繁,讓植株開花期劇烈變動,影響的不僅是農作收成,也影響了重要的授粉媒介「蜜蜂」的採食行為。熊蜂竟會「打孔催花」?花粉越少、孔打越多!面對氣候變遷,蜜蜂也被逼著改變,科學家發現,當花遲遲不開時,蜜蜂並非只是被動等待。2020年5月,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環境系統科學系團隊在《Science》期刊上發表的最新研究便發現,有些蜜蜂面對不規則的開花季,竟會透過破壞植物葉片,藉以加速花朵盛開。研究團隊原本想研究蜂群對不同花朵味道的行為反應,卻意外發現,當實驗環境中花粉短缺時,「熊蜂」便會在植株的葉片上咬出小孔。隨著花粉量越少,熊蜂對植株葉片的傷害行為便越頻繁。此外,在戶外實驗的自然條件下,研究人員除了觀察到植株受損程度與花朵盛開比例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外,更意外發現有另外兩種野蜂,同樣有破壞植株葉片的行為。熊蜂讓番茄提早30天開花,人工技術竟無法企及!但研究中最令人意外的並非熊蜂的咬傷葉片的行為,而是在咬傷葉片後,竟能促使植株提早開花。研究結果後續也發現到,受熊蜂咬傷後的番茄植株,約提早30天開花;而芥菜植株被咬傷後,開花時間也顯著提前約14天左右,顯示熊蜂對植株的傷害確實顯著影響開花時間。然而,儘管研究人員也試圖以人工方式複製熊蜂對植物葉片的傷害行為,但卻發現,傷害植株葉片雖能導致開花時間提早,但效果卻明顯不如熊蜂所造成的提早開花效果。熊蜂催花機制仍待深入研究揭謎底!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環境系統科學系教授Mark C. Mescher提到,過去也有諸多關於環境壓力促使植物開花的研究,但熊蜂藉傷害植株後,所造成的加速開花效果,著實令人感到出乎意料。而針對人工複製傷害行為卻未能達到如同熊蜂一樣的催花效果,參與此研究的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環境系統科學系教授Consuelo M. De Moraes則認為,「要麼是我們人工複製的傷害模式仍不夠精確,要麼此結果還有某些化學或其他因素牽扯其中。」後續熊蜂的行為機制,仍待進一步研究來解開謎底!延伸閱讀▶這款紐澳生產的麥盧卡蜂蜜有什麼好?竟然一小罐要上千元?▶一個冬天過去,500億蜜蜂死亡!全球正在流行熱潮上的杏仁奶該負最大責任?▶小蜜蜂最愛採的花有哪些?不同花朵蜜色竟然都不同!參考資料▶蜜蜂种群数量下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FAO▶Bumble bees damage plant leaves and accelerate flower production when pollen is scarce-Science 22 May 2020(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8-04 養生.聰明飲食
印加果油是omega-3之王,是魚油的2倍?教授:掩耳盜鈴的說法
讀者王先生在2020-7-13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我又有問題來請教你,我女朋友看了印加果油的電視廣告後,其中廣告說:吃好油排掉壞油,人之所以會肥胖是因為身體慢性發炎導致的,吃印加果油可以抗發炎.現在女朋友吵著要買,不知道教授的觀點是怎麼看待的呢?這位讀者的電郵裡有附上兩個影片:2019-10-19發表的健康印加果油2020-1-9發表的【民視/三立聯合推薦】MIT高純化印加果油100%天然魔油2019年發表的那個影片是電視節目《健康好自在》,主持人是曹蘭,素人來賓是三位媽媽級美魔女,藝人來賓是趙心妍,專家來賓則是號稱生化營養專家的高禦書。曹蘭扮演的角色是連什麼叫做健康都不知道的傻大姐,四位來賓則是扮演見證印加果油的神奇瘦身功效,營養專家扮演的則是重頭戲,也就是唱作俱佳地胡扯《讓三高肥胖水腫開溜》,《吃好油排掉壞油》,《吃對好油趕走壞膽固醇》,等等等。這樣的黃金組合和演出,的確是令人心動,也就怪不得王先生的女朋友會吵著要買這種美魔產品了。2020年發表的那個影片是電視節目《消費高手》,主持人是支藝樺,來賓則是三位窈窕媽咪/美人。在這裡,主持人可一點也不像是個傻大姐喔。她和來賓之一的淨瑩是負責挑起胡扯的重擔,什麼《發炎會造成肥胖》,《要瘦身就要滅火》,《好油趕走壞油》,虎爛畫得一個比一個大。我在YouTube上看這兩個影片時,也順便看了其他幾個印加果油的影片。所有這些影片所講的東西有下面這三個共同點:(1)印加果油是omega-3之王,是魚油的兩倍,橄欖油的50倍,(2)印加果油也含有大量的omega-6和omega-9,是沒有其他的油能與之睥睨的,(3)印加果油有驚人的瘦身功效,尤其是能讓女性都變成美魔女。但是很抱歉,印加果油並非omega-3之王。這個頭銜是屬於亞蔴籽油。根據一篇2012年發表的研究論文,印加果油含42.4%的omega-3,而亞蔴籽油則含53.4%。更抱歉的是,《印加果油的omega-3含量是魚油的兩倍》這個說法,是百分之百的掩耳盜鈴。Omega-3分成ALA,EPA和DHA三種。它們的碳鏈長度分別是18,20,和22.。ALA是源自植物,像亞蔴籽,芥菜籽,和印加果。EPA和DHA則是源自動物,例如鮭魚。對人類而言,ALA本身並無促進健康的作用,但EPA和DHA,尤其是DHA,對人類健康則是至關重要。人類在吃了ALA之後,大約能將5%的ALA轉化成EPA,而最終大約只能將不到0.5%的ALA轉化成DHA。請看2007年發表的研究論文Extremely limited synthesis of long chain polyunsaturates in adults: implications for their dietary essentiality and use as supplements(成人中長鏈多不飽和化合物的合成極為有限:對其飲食必需性和作為補充劑的用途的影響)。或者,請看我發表的亞蔴籽油比魚油好嗎及再談「亞蔴籽油,魚油」。也就是說,儘管印加果油的整體omega-3含量是魚油的兩倍,但是就《對人體健康有益的omega-3》而言,印加果油的含量卻只有魚油的十分之一,甚至是不到百分之一。所以,拿印加果油來和魚油相比,簡直就是孫悟空要跟如來佛打架,頂多也就只能撒泡尿給自己照鏡子而已。至於《印加果油也含有大量的omega-6和omega-9》,首先,我們人體是可以自己合成omega-9,所以並不需要從食物攝取。再來,我們現代人的食物含有過多的omega-6,以至於造成omega-3和 omega-6之間的失衡,從而導致許多健康上的問題。所以,醫學界及營養學界都是建議要減少omega-6的攝取。請看多吃omega-3,少吃omega-6?。所以,就omega-6而言,含量越高的油品(例如印加果油),是越不健康的。最後,有關《印加果油的瘦身功效》,我搜查了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沒有看到有任何這方面的研究。縱然是有遠遠更多研究報告的亞蔴籽油(至少10倍),也是沒有這方面的明確證據。綜上所述,美魔見證印加果油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揩你的油。原文:印加果油,美魔揩油
-
2020-07-30 橘世代.健康橘
50+健康老/身體也要超前部署,3大營養素絕對筆記!
悠閒的退休生活即將展開,擁有財富及親友陪伴之外,銀髮族的健康格外重要!想從容地迎接老後生活、做你想做的事、去想去的地方,除了培養運動習慣,其實,每日攝取適當且均衡的營養更是關鍵!當人生步入暮年,你希望擁有什麼樣的生活?能開心享受美食?自在愉快地四處旅遊?又或是與老伴及好友一起回憶過去的精采?想要健康的享受銀髮生活,除了做好心理上的準備,你還需要足夠的營養,以應付身體機能逐漸衰退所引發的生理需求!65歲前勤保養 可減緩老化速度65歲前沒有做好保養,老化的速度會比想像中快速。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高齡醫學科主任彭莉甯指出,雖然65歲開始就會覺得自己老了,但通常要到75歲之後,生理與心理上的改變才會逐漸顯現,包括視力、聽力的減退、骨骼肌肉力量的改變,以及消化系統如牙齒、食道、腸胃道等功能退化。在心理上,也可能有沮喪、憂鬱、暴躁等情緒不穩定的表現。因此對於銀髮族生理與心理上的變化,以及可能伴隨而來的疾病,我們更應提前準備,適時調整飲食,才能符合身體的需求!及早注意飲食 銀髮族健康養生的重點「要健康養生的重點在於,及早注重飲食的內容。」彭莉甯從臨床上實際觀察,將近九成的老年人都有營養不良的風險與狀況。仔細詢問這些長輩平常怎麼吃的情況下,發現多半與牙齒、食物的製備以及家屬照顧等問題有關,「飲食上不夠量、不定時、偏食等,都是造成營養不足的原因。」彭莉甯進一步表示,飲食及疾病與老年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尤其在老化過程中,營養占了相當的比重,卻又是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好比說神經系統的退化,「過去醫界一直想找出如何不讓神經系統退化的方法,但目前看來藥物似乎沒有很大的用處,反倒是在食物上,有很多實證發現。多吃地中海飲食、DHA成分高的飲食,對腦細胞正常功能的維持有效。而且必須從相對健康時就要開始保養,才能延緩老化對於腦齡退化的衝擊。」無獨有偶,一份針對台灣銀髮族的營養攝取狀況調查顯示,以下營養攝取不足:超過76%的長者在鈣質、73%在維生素E、60%在維生素D,更有42%是熱量攝取不足。從事高齡居家照護多年的營養師林俐岑表示,「從《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13-2016年成果報告》也顯示,銀髮族在六大類食物攝取上,包括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等都有不足的現象。而起因就來自於銀髮族的牙口狀況不好、味覺嗅覺退化、腸胃道消化吸收功能衰退等。」「牙齒不好就影響咀嚼功能,飲食中的營養素攝取就會受限;胃口不好、消化變差也影響年長者對營養的吸收,這些狀況加乘下,營養便會失衡。」新竹悅意源心中醫診所中醫師李盈昌指出。蛋白質、優質油脂一定要足夠!適度調整年長者的飲食內容是有必要的,至於銀髮族的營養需求到底有哪些重點?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針對65歲以上銀髮族的飲食營養建議,每天的飲食中都必須含括六大類食物,且須含有蛋白質、脂肪及醣類等三大營養素。彭莉甯表示,總熱量攝取是以個人體重估算每公斤30大卡為標準,但不同活動強度的年長者,建議量會約略不同。「而蛋白質則是最需要被強調的營養素,它的功能在於加強免疫力、以及可提升肌肉的質與量。一旦缺乏,體力變差、免疫力也會下降。」林俐岑也同意,銀髮族的蛋白質需求必須要增加。以一般成人蛋白質需求為0.8-1.5g/kg來看,身體虛弱或是肌肉量明顯不足如有肌少症的長輩,蛋白質需求量要增加到1.2g/kg才足夠。此外,油脂與膳食纖維的分量也不能輕忽,李盈昌說。優質油脂來源如Omega-3、Omega-9可降低體內壞的膽固醇,避免腦神經退化,進而達到預防失智的目的。蔬菜中的膳食纖維與多種營養素與礦物質,更是維繫年長者健康不可或缺的來源。如前所述,當身體機能逐漸衰退,飲食型態確實需要做些改變。但並非要吃得更簡單、更清淡,反而應該在飲食中增加營養的密度。在一餐中同時攝取優質蛋白質及好的油脂如紫蘇籽油、亞麻仁油、橄欖油等,以及各式蔬果。當食量減少,食物的質反而應該要增加。吃對!吃好!才能達到健康老化的目標。不同狀況,營養需求大不同一般健康銀髮族:飲食方向應以均衡六大類食物為主,不要偏食,且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於白天時間多補充水分,且在運動後半小時內補充蛋白質食物,能有效預防老年後的肌少症。有慢性病的銀髮族:需留意高鹽、高糖、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減少對血壓、血糖、膽固醇的傷害。若是有骨質疏鬆高風險的長輩,可多方補鈣,包括深綠色蔬菜如花椰菜、芥菜等都有豐富的維生素K2能幫助鈣質沉積在骨骼及牙齒等身體適當部位,也應多多外出曬太陽以獲得充足的維生素D,來幫助鈣質的吸收。若仍有不足,也可額外攝取含有鈣成分的營養保健食品,補足身體所需。有肌少症風險的銀髮族:應該增加蛋白質的分量,可多吃優質植物性蛋白質食物如黃豆及相關製品如豆漿、毛豆、豌豆等,再搭配負重運動,都有助益。本文摘自《里仁》|更多50+健康營養大小事。打破迷思! 吃太清淡反而容易衰老無力。白色防癌、紅色護心...「選色吃菜」,你吃對了嗎?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7-15 養生.健康瘦身
減肥開心吃!!營養師推薦6大減重HAPPY FOOD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但仍有多位專家認為,疫情將有很大機會於秋冬再起。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事實上,新冠肺炎疫情的下一波現在就開始了。他提醒,預防新冠肺炎的關鍵在於,防護要夠完整,不能有所鬆懈,必須力行防疫新生活。除此之外,提升自己身體防禦力也是非常重要。上一波疫情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張上淳就以從確診個案觀察發現,「肥胖」恐是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和導致重症的高風險因素之一,雖然目前仍未有確切的研究論文佐證兩者的相關性,但肥胖的確診者,其病程發展快速、重症機率高。根據英國媒體《Food Navigator》報導,英國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的統計顯示,截至3/19的196名確診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中,有56例的身體質量指數(BMI)為25~39.9、58例BMI指數為30~39.9、13例BMI指數為40以上,佔所有重症患者的64%。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解釋,世界衛生組織用BMI數值定義肥胖程度,超過24就已是過重。再對照英國確診統計數據,共有127例重症確診個案BMI指數皆超過24,顯示「肥胖」是染疫且導致重症的危險因素。而在經過大半年的防疫生活,迫使民眾無法外出活動,使許多人面臨肥胖危機。潘富子建議,再這個疫情趨緩的時間點,就應該好好為下一波疫情做好準備!不妨多攝取以下6大類食物,幫助舒緩焦慮心情,還可減少熱量攝取,避免肥胖問題發生,別成為疫情候選人。毛豆最常被來當下酒菜的冷凍毛豆仁,100g熱量僅135大卡。具有豐富植物性蛋白質及膳食纖維,並含有可輔助生成安定神經的GABA神經傳導物-色胺酸,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對腦部有安定作用,進而促進心情放鬆及消除緊張感。建議攝取量:若把毛豆仁當零食的話,建議50公克為1日的份量,取代部分蛋白質來源。深綠色蔬菜菠菜、芥菜、韭菜等深綠色蔬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具有降低飯後血糖及控制胰島素分泌的作用;其熱量極低,適合用來控制體重,對想減重的人來說,是最佳的食材選擇。此外,深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B群,可安定神經、幫助入眠、減緩壓力、撫平情緒。建議攝取量:每天應攝取3~5份,每一份約1/2~2/3碗飯的量。香蕉香蕉富含膳食纖維、果寡糖、色胺酸、維生素B6、鉀、磷、鐵等多種營養素,可促進腸道蠕動,使排便順暢;也可幫助放鬆情緒、舒緩神經;穩定血壓,降低高血壓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等。但必須提醒,香蕉屬於「中升糖指數」的水果,隨著熟度越高(表皮出現大片黑色斑點),升糖指數也會跟著上升。而高升糖指數食物含有會大量快速釋放型的碳水化合物,造成血糖急速上升,刺激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接著血糖又突然下降,容易感覺到飢餓。建議攝取量:若想減重,建議不要選擇熟透的香蕉,且須注意水果分量的控制,即一天的份量建議吃2根小香蕉即可,當點心分餐次食用。奇異果100g的奇異果熱量約56大卡,還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奇異果蛋白酶(酵素)、多酚類、維生素A、B、C、E、鈣、鎂、鐵、鋅等營養素,除了可幫助腸胃蠕動、安定神經,其絕佳的抗氧化效果,還可幫助肌膚修復,解決減重時因缺乏部分營養所導致的肌膚問題。建議攝取量:適量且適當的食用。但兩種人須要少吃:脾胃虛寒者應慎食,消化不良者少時,且奇異果不宜空腹食用,建議飯後再吃。黑巧克力建議可挑選70~90%的「無糖」黑巧克力,富含多酚類抗氧化物質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及活化腦部細胞。另含豐富的鎂、鉀、維生素及C及可可鹼,都有不錯安定神經的效果,其中可可鹼可使人情緒興奮、抗抑鬱的作用。建議攝取量:適量攝取。燕麥含有豐富的可溶性膳食纖維-β-葡聚糖,是白米的膳食纖維12~15倍,可以幫助腸道蠕動。燕麥的麩醯胺酸可合成GABA使腦部放鬆。燕麥吃下去後燕麥纖維會吸收水分在腸胃裡膨漲,增加飽足感及延長排空的時間。但需提醒燕麥熱量並不低,100g的即食燕麥片熱量為406大卡。建議攝取量:若想吃燕麥減肥記得要挑選無糖及注意攝取的份量,可用燕麥粥兩碗來取代一碗白米飯。
-
2020-07-12 新聞.食安拉警報
小心,吃自己栽種的不明植物也會中毒! 別吃不明植物
「小心!吃自己栽種的不明植物也會中毒!」食藥署日前接獲通報,有4位民眾疑似誤食自己栽種的不明植物,引發食品中毒的案例。一般民眾不易分辨植物是否具有毒性,食藥署提醒,民眾不要自行種植來歷不明的植物食用,以免食品中毒。 有民眾將親友餽贈的植物種子(誤以為是以色列芥菜)栽種後食用,出現嘔吐、全身無力及視力模糊等症狀,食餘檢體經食藥署進行DNA物種鑑別,結果為「樹菸草」(Nicotiana glauca),又稱「粉藍菸草」,並檢驗出具毒性的生物鹼—毒藜鹼(anabasine),確認民眾是誤食了有毒植物而引發中毒。樹菸草原生於南美洲、墨西哥及西印度群島,植株含有毒藜鹼等生物鹼,誤食者可能產生身體不適症狀。臺灣近年來常發生民眾誤食有毒野菇、野菜引起食品中毒案例。食藥署呼籲,路邊的野菜別亂採摘食用,更不要自行栽種來路不明的植物後食用,也不要把連自己都不太了解的動植物送給親友吃,以免對身體健康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萬一不慎食用不明動植物,出現生理不適等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保留剩餘的食物檢體,好讓醫師做出正確診斷和治療,以儘快恢復健康喔。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5-03 養生.聰明飲食
囤貨食品過期?專家:這些食物過期也可吃
因應新冠肺炎防疫政策,大多民眾都盡可能留在家中避免外出;但隨著人們在家的時間增加,冰箱存放的食物也變多,而食物存放的愈多,也愈容易忘記哪些食物可能過期;加上各種食物的保存期限不同,或有些食物的保存期限標示比較保守,使人們對保存期限的定義不同而有許多困擾。首先,除了嬰兒食品之外,超過食物的保存期限並一定不代表無法食用,也不一定影響健康安全;大多食物的保存期限都是由製造商根據他們的專業推測,訂定消費者在一定的期限內食用完畢,才能享用到最好的風味。一般來說,食用醋、蜂蜜、香草、糖、鹽、玉米糖漿、糖蜜等幾乎都能放久放,而且風味也不容易改變;燕麥片通常可以放到一年,味道也都能保存,至於熟燕麥或即食燕麥的保存期限幾乎可說是天長地久。穀物類的質地愈白,保存期限就愈長,例如白麵粉幾乎沒有保存期限,但全麥麵粉可能放幾個月味道就會變質;同理,白米可以保存幾年以上,但糙米只能保存幾個月。乾豆或扁豆的保存期限也都長達幾年,但隨著保存的時間愈久,除了煮熟的時間會拉長,也會變得更難咀嚼;若你無法確定豆子已經放多久了,盡量避免用酸性的調味料烹煮如糖蜜或番茄,否則烹煮的時間可能會延長更久;此外,我們也經常取笑家中的長輩用的是幾百年前的調味粉,但除了味道可能改變,並不影響食用者的身體健康。罐頭食品如果以金屬材質來保存,只要容器本身沒有變形或生鏽,一般都可以比使用玻璃罐保存來的更久,而且風味幾乎能保持和剛買的時後一樣;如果罐頭食品開蓋上的凹槽凸起,就表示容器內已經孳生細菌,和食物發生化學作用而產生空氣。大多的油品只要存放在密封的容器裡,保存期限也都偏長,即使是存放在玻璃罐裡也都不大容易變質;然而,開封後油品的保存期限可能根據外在環境或本身的質地而有所不同,但只要遠離熱源就不太容易餿掉。判斷油品是否變質有幾種方法,最簡單的就是用味道來辨別;久放的油品通常會有一股金屬或皂化的味道,有些油品甚至會產生腥味,如芥菜籽油;又或者可以用手指沾一點油摸摸看,餿掉的油觸感通常會比較黏膩。沙拉醬和油品或食用醋的成分相似,如果放在冰箱保存通常可以維持數月,甚至長達一年以上;尤其和罐頭的包裝不同,沙拉醬一般是以窄瓶口的塑膠瓶包裝,他們接觸空氣的面積更少,愈容易保鮮。芥末通常沒有保存期限,而番茄醬雖然在開封後一年後會開始變色,但風味仍保持不變;另外比較出人意料的是,如果美乃滋沒有加入新鮮檸檬汁或大蒜,保存的期限可以更長。舶來品區的產品普遍都能保存較久,例如醃漬香腸、醃黃瓜、蠔油、醃辣椒、辣椒醬、豆瓣醬或魚露等;眾所皆知的醬油幾乎可以永久保存不會過期,但建議醬油應保存在冰箱內,避免味道變質。
-
2020-04-19 養生.營養食譜
客家酸菜香 一聞就開胃
我是客家人,客家小炒、梅干扣肉、酸菜肉片湯……這些聞名遐邇的客家菜,也都是我媽的拿手菜。常常是周日清晨,我們正在客廳享用早餐時,廚房就傳來陣陣香味,原來她早在準備讓我們帶到台北的菜。趁早做是讓菜餚冷卻,好裝進塑膠袋,方便攜帶。我們常模仿媽媽做菜的模樣:一手拿鍋鏟,一手插腰,忘情的翻炒──那是她自信的表現。她習慣叫我們進廚房試菜,因為是給我們吃的,味道我們說了算。記得某個早上,我原本打算到廚房做土司夾蛋,但看到媽正在做酸菜炒肉末,索性舀兩勺到土司裡,那微鹹微酸微辣的味道,至今難忘。我從小看媽媽做酸菜料理,耳濡目染之下也學會幾道。其實作法簡單,像是酸菜肉片湯,就是酸菜和三層肉一起煨煮,最後加調味料而已,而上面那一層薄薄的油,更添美味。我家的酸菜都是自製的,方法是以一層芥菜、一層鹽巴的方式放入甕中醃漬,為了避免芥菜之間存有縫隙,最後都要放一塊乾淨的重物(通常是石頭)壓在上面,等待發酵,大約兩星期就可以吃了。媽媽走之後換爸爸做,爸若沒醃,嬸嬸們也會做,所以我家從不缺酸菜,客家村幾乎每戶都有。酸菜雖然其貌不揚,卻能讓人胃口大開,配麵、配飯、夾饅頭或當零嘴……都好吃。酸菜炒麵腸食材:酸菜半斤、麵腸5條、薑4片、大辣椒1根作法:1.麵腸循著紋路撕成小片狀、酸菜洗淨切成條狀後泡水、薑切絲、大辣椒切片。2.先炒麵腸,最好用不沾鍋,否則容易黏鍋。3.放1大匙沙拉油,以薑絲爆香,再放作法2的麵腸,加半匙鹽讓麵腸入味。4.麵腸煸至微焦後,放入酸菜及大辣椒炒均勻。5.加入1大匙醬油,翻炒2分鐘即可。酸菜富貴湯食材:酸菜心(半顆)、豬肚(1個)、竹筍半斤、排骨10塊、蛤蠣10個、薑5片前置作業:1.豬肚買好用麵粉與鹽抓洗,沖掉後放入熱水中汆燙10分鐘,取出後用刀子刮去黃色的薄膜;再放入鍋內,加1根蔥、2個八角、3片薑,加水蓋過豬肚,以小火煮45分鐘後取出,視為半熟豬肚。2.排骨洗過用水汆燙,去雜質。3.酸菜切片,泡15分鐘。4.竹筍切片、蛤蠣泡鹽吐沙。作法:1.半熟的豬肚切片,放入鍋內,加竹筍、排骨,加水蓋過食材,煮半小時。2.放酸菜、薑片再煮15分鐘。3.蛤蠣另起鍋煮,避免壞掉的蛤蠣壞了整鍋湯。4.連同蛤蠣和湯汁倒入鍋中,加鹽和雞粉調味即可。備註:「酸菜富貴湯」是我小嬸家的私房菜,也是她小時候的年夜菜之一。話說,小嬸的爸爸經商,民國五十年代做生意的人常在酒家談事情,這就是當時的一道酒家菜。小嬸的爸爸非常喜歡這道湯品,要求太太試做,嘗試多次後,終於做出酒家的味道。由於食材在當時較貴,有錢人家才吃得到,因此取名為「酸菜富貴湯」。酸菜炒肉丁食材:酸菜半斤、松阪肉半斤、蒜頭10個、大辣椒1根(以上食材可隨個人喜愛增減)作法:1.酸菜(包括葉和梗)浸泡水中半小時後,洗淨,擰乾水分,切小丁狀。2.松阪肉切小丁,以1小匙酒、糖、醬油醃10分鐘,入鍋前加1大匙油,使肉軟嫩。3.取不沾鍋,放進作法1的酸菜,以中小火炒乾水分,時間約2分鐘。(若酸菜擰得很乾,此步驟可省略)4.鍋子洗淨,舀1大匙豬油(較香),加入蒜末,放進作法2的肉丁,炒至顏色變白後,加1大匙醬油膏、醬油、白胡椒粉、辣椒丁炒出香氣。5.放入作法3的酸菜翻炒,加入1小匙白胡椒粉,保持中小火炒約3分鐘即可。備註:●如果酸菜過鹹,可多泡幾次水。●松阪肉可以絞肉取代,就是我媽媽當時做的「酸菜炒肉末」,但我覺得有嚼勁的松阪肉更勝一籌。
-
2020-04-18 養生.聰明飲食
防疫期間該如何減重開心吃 6食物幫你控制熱量
「肥胖」恐為感染新冠肺炎和導致重症的高風險因素之一,為了防疫、減少群聚,許多人周末假日宅在家,心情鬱悶外,還追劇配零食變成「沙發馬鈴薯」,體重不斷上升,在防疫期間該如何減重開心吃?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建議,在防疫期間不妨採用以下6樣食物,可幫助您舒緩焦慮心情,還可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1.毛豆:具有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及膳食纖維,含有色胺酸可輔助生成安定神經的GABA神經傳導物,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對腦部有安定的作用,進而促進放鬆及消除緊張。若把毛豆仁拿來當零食吃的話,建議50公克為一日的分量,取代部分蛋白質來源的攝取。2.深綠色蔬菜:菠菜、芥菜、韭菜等。富含膳食纖維,還含有維生素 B 群可安定神經,幫助安眠、減緩壓力、撫平情緒。3.香蕉:富含膳食纖維及果寡糖可以促進腸道蠕動、使排便順暢。也含有色胺酸及維生素B6也可幫助放鬆神經。若想減重,不要選擇熟透的香蕉,且須注意水果分量的控制,即一天的份量建議吃2根小香蕉即可,當點心分餐次食用。4.奇異果:含有大量維生素、膳食纖維、維生素C、維生素E、鈣、鎂等營養素。可幫助腸胃蠕動、安定神經。維生素C、E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還可幫助肌膚修復,可解決減重時因缺乏部分營養所導致的肌膚問題。5.黑巧克力:建議可挑選70%~90%的無糖黑巧克力,富含多酚類抗氧化物質,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及活化腦部細胞。另含豐富的鎂、鉀、維生素及C及可可鹼,都有不錯安定神經的效果,其中可可鹼具有使人情緒興奮、抗抑鬱的作用。6.燕麥:含有豐富的可溶性膳食纖維-β-葡聚糖,可以幫助腸道蠕動。燕麥的麩醯胺酸可合成GABA使腦部放鬆。燕麥吃下去後燕麥纖維會吸收水分在腸胃裡膨脹,增加飽足感及延長胃排空的時間。但需提醒燕麥的熱量並不低, 100g的即食燕麥片熱量為406大卡,若想吃燕麥減肥,記得要挑選無糖及注意吃的分量,可用燕麥粥兩碗來取代一碗白米飯。
共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