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8 科別.心臟血管
搜尋
膽固醇
共找到
1682
筆 文章
-
-
2021-03-17 養生.聰明飲食
愛吃蛋害膽固醇飆高?營養師曝真正高膽固醇食物
你的膽固醇過高嗎?高膽固醇食物多年來都被視為健康殺手!現代人吃得好,卻動得少,營養過剩衍生出許多健康問題,也因此許多人對高營養價值的雞蛋,反倒產生了幾分顧忌,特別是擔心其中所含的膽固醇。高膽固醇 來自生活中這些食物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表示,體內膽固醇偏高,恐造成血管病變、腦中風等風險,膽固醇多來自富含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的蟹黃、蝦卵、人造奶油、油炸食物等。(推薦閱讀:膽固醇愈低愈好? 這項數值不漂亮照樣會爆血管)適量海鮮、每天1顆蛋 不會造成膽固醇超標「昨天才吃過滷蛋,今天不能吃有荷包蛋的三明治」很多中老年人怕膽固醇過高,不敢天天吃蛋,連半個都不敢多吃或只吃蛋白不吃蛋黃。營養師指出,許多民眾因怕膽固醇過高,不敢吃蛋和海鮮,但其實適量的海鮮、每天1顆蛋,不會有膽固醇過量問題,較需提防的是全脂奶、肥肉和人造奶油與動物奶油。(推薦閱讀:吃蛋會讓膽固醇過高? 是錯的!營養師告訴你蛋吃太多真正可怕在哪裡)遠離膽固醇 體重控制+定期檢查為上策 若要遠離膽固醇,營養師建議,應定期做膽固醇檢查,正常人每年做一次血中膽固醇檢查,若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抽菸習慣等高風險族群,則建議每三個月,就應該追蹤一次。此外,體重愈重,好膽固醇的相對比例可能就會下降,因此,控制體重就愈顯重要,且需均衡飲食及每日五蔬果;而有氧運動如游泳、跑步、騎腳踏車等,是協助調節血中膽固醇比例的好方法,所以規律運動更是不可或缺。延伸閱讀: ·只有膽固醇過高才會造成動脈硬化? 醫師公開10個意想不到的傷「心」元凶 ·紅蛋比白蛋營養?一天只能吃一顆蛋? 營養師破解3大常見雞蛋迷思
-
2021-03-15 科別.心臟血管
41歲高膽固醇血症猝逝 醫師:6類人是高危險族群
第13屆草草戲劇節昨熱鬧登場,但昨下午發生再現劇團團長黃民安猝死事件,經檢警法醫相驗,研判應是因高膽固醇血症造成心因性休克死亡。醫師指出,罹患高膽固醇血症可能使血管阻塞,臨床因心肌梗塞猝死者中,有7、8成患者有高膽固醇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被稱為「好」膽固醇。台大醫院心臟內科教授、心臟檢查室主任王宗道認為,血液中的「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可衡量是否罹患高膽固醇血症。一般人數值大於5,即罹患高膽固醇血症,抽菸、高血壓丶糖尿病及家族有心血管病史者,數值大於4就要提高警覺,裝設心臟支架及本身有心血管相關疾病者更危險,數值大於3即罹患高膽固醇血症。王宗道進一步說明,單一數值過大並未必是高膽固醇血症,當總膽固醇數值26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70mg/dl,單看總膽固醇數值覺得高,但兩者相除,比值為3.7,並未超出一般人罹患高膽固醇血症的標準。遺傳基因是高膽固醇血症的致病原因,王宗道指出,遺傳因素佔高膽固醇血症致病原因中7到8成。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鍾伯欣說,基因遺傳因素只能依靠用藥改善膽固醇代謝。飲食習慣不佳導致罹患膽固醇血症者則占2到3成。鍾伯欣提醒,為避免罹患高膽固醇血症,民眾日常飲食勿攝取過多熱量,應避免高鹽、高油飲食。台大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怡智建議,高危險族群尤應避免食用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內臟、雞蛋、帶殼海鮮及牛肉、紅肉等。罹患高膽固醇血症後恐致血管阻塞,大增罹患心、腦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腦中風機率,王宗道表示,臨床上,「心肌梗塞猝死者中,高達7、8成有高膽固醇血症」,目前一般藥物治療至少能減少2成血管阻塞發生率。高風險族群如「40歲以上男性及50歳以上女性」、「抽煙者」、「有家族病史」、「本身有心腦血管疾病者」,或有「高血壓」丶「糖尿病」疾病者,王宗道建議,每年應至少做1次抽血檢查。衛福部國健署目前針對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提供每3年1次的成人健檢,65歲則提供1年1次的檢查,可透過抽血檢查,定期追蹤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及三酸甘油酯等數值,及早發現是否罹患高膽固醇血症。
-
2021-03-14 科別.心臟血管
再現團長死於高膽固醇血症 醫師曝光好發年齡
「再現劇團」團長黃民安昨天參與草草戲劇節病逝,檢察官今天相驗確認死因「高膽固醇血症」,造成心因性休克死亡。嘉義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蔡翰林指出,此病常見於「三高」族群,若患者出現胸悶、胸痛、喘不過氣等,要趕緊就醫。台中仁愛醫院官網指出,根據美國成人處理指引,血中總膽固醇濃度超過每分公升240毫克(mg/dL),為高膽固醇血症,長期膽固醇過高容易造成動脈粥狀硬化、血壓升高,增加動脈阻塞的風險;若心臟的冠狀動脈血流不足甚至阻塞,會引起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等,發生在腦部可能腦中風,在四肢動脈則容易造成肢體末端疼痛、組織缺氧壞死而截肢的狀況。蔡翰林表示,高膽固醇血症常見於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族群,較容易罹患心血管方面疾病,也可能是家族性遺傳,更屬高危險群,好發年齡層在男性45歲、女性55歲以上。蔡翰林提醒,這類患者往往沒什麼徵兆,不過氣候變化、過度勞累都可能造成心血管病變,所以若感覺胸悶、胸痛、喘不過氣的情形,就要趕緊去就醫;平時預防方法,包括控制三高、戒菸、正常飲食、適當的休息、維持正常體重、適量的運動等,並留意氣溫變化。▌延伸推薦:41歲再現劇團團長死因出爐 草草戲劇節將設紀念牆
-
2021-03-14 科別.心臟血管
血管怎麼變硬?醫:動脈硬化從血管「長斑」開始
要談三高對心血管的危害,就得先了解讓心血管硬化最重要的危險因子「斑塊」。醫師表示,隨著年齡增長,血管內的血液也會「長斑」,現代人生活型態不良,「長斑」也年輕化。壞膽固醇堆積,高血糖、高血壓推波助瀾。斑塊的原料為「血脂」,就是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的通稱,原本是柔軟的狀態,經過時間演化堆積,或因血壓升高、血糖代謝不正常而進一步纖維化,到後來逐漸鈣化變硬。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林肇鋒表示,以高血脂為例,血脂肪越多,血管彈性就越差,而高血壓、高血糖則扮演助力角色,「當血管彈性變差,一旦病患血壓升高,就容易血栓造成阻塞;高血糖則因全身性代謝出問題,連帶也可能影響脂肪代謝不正常。」國泰心血管中心醫師郭志東則表示,當體內產生不好的膽固醇,特別是低密度膽固醇高到無法負荷時,想要擊退這些壞膽固醇的白血球會轉變成「泡沫細胞(foamy cells)」,形成脂肪斑紋囤積在血管壁內,不但不可逆,也是造成動脈硬化的元凶之一。血管堵塞部位,腦和心臟最「要命」。不同部位造成的血管堵塞問題並不一樣,其中,「腦跟心這兩個器官,因為直接影響生活、工作與外顯症狀,甚至危及生命,格外受到注意。」林肇鋒表示,倘若動脈硬化發生在頸動脈且逐漸變窄,就容易引起腦中風;若供應心臟肌肉的冠狀動脈硬化,就會引起心肌梗塞。郭志東並補充,腦部血管也會堵塞,除了引起腦部缺血,還會視發生的部位而出現癱瘓、眼盲等。另外,心臟的主動脈為人體最大動脈,管轄全身血流第一站,雖不容易阻塞,卻可能因為斑塊不斷累積,一碰到血壓突然竄高,鞏固斑塊的內皮細胞被擊塌後,斑塊猶如土石流般的沖刷到血管,造成剝離。「為何血管內皮細胞這樣脆弱?」林肇鋒表示,除年齡因素,三高、抽菸等也會影響內皮細胞的健康,目前已有生物醫學研究,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等引發猝死的問題,不見得要等斑塊塞爆整個血管才會發生,只要內皮細胞不夠穩定,就會帶來風險。血糖控制不佳,中老年人也可能「腳中風」。除了心腦血管問題,林肇鋒表示,臨床上,也遇到不少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好,下肢動脈阻塞,出現腳潰爛難癒合,嚴重恐因細菌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而截肢。郭志東也說,腹部也會有主動脈剝離,堵塞率一超過50%,可能導致下肢冰冷,走路會一拐一拐,碰到血壓飆高、斑塊掉落,雙腳還會黑掉,俗稱「腳中風」。揪出血管危機 該做哪些檢查?林肇鋒表示,透過抽血,可初步了解自己的血脂肪、血糖、血壓是否過高,但有三高並不等同於血管硬化,也有患者三項指數都正常,直到感覺胸悶,才透過一系列檢查找到血管問題。林肇鋒表示,目前健保給付的心血管風險評估檢查包括:心臟超音波、運動心電圖、24小時心電圖、核子醫學心肌灌注掃描,這些都是間接式的檢查,「例如心臟超音波可看心臟肌肉的活動度,若某區塊活動度較差,可合理懷疑是不是供應那區塊的血流不好。」依照醫療原則,門診病人有症狀才會啟動一系列檢查,沒症狀的民眾可尋求自費健檢做好預防。郭志東表示,頸動脈血管問題利用超音波就可篩出;至於心臟動脈是否鈣化或者堵塞,則可利用電腦斷層以及血管攝影進行高階影像掃描。初步檢查● 抽血→檢測血糖、血脂● 心臟超音波→觀察心臟結構、運動狀況● 運動心電圖→判別心肌是否缺氧● 24小時心電圖→記錄一整天心跳情況● 核子醫學心肌灌注→準確度高,但有放射線問題進階檢查● 心臟電腦斷層掃描、血管攝影→檢查動脈是否鈣化或堵塞,無健保給付● 心導管→侵入性檢查
-
2021-03-14 科別.心臟血管
杜絕疾病後患 心內醫教你如何在三高前期就擋下
吃太好、少運動,三高是現代人的通病,這三項數值也是健檢報告上最容易出現紅字的部分,拿到檢驗報告時,你讀懂了嗎?什麼樣的數字要開始擔心或必須吃藥控制?血糖血檢發現糖尿病前期,務必追蹤檢驗。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劉力瑋常遇到患者拿著健檢報告來問他相關問題。關於血糖數值,劉力瑋表示,飯前空腹8小時測量的數字,100mg/dl以下是正常;101-124則為糖尿病前期;如果測量三次(非連續)中有兩次125以上,代表有糖尿病。飯後血糖則是在飯後兩小時內的血糖值,180mg/dl以下是正常,三次裡有兩次高於200,代表有糖尿病。而糖化血色素則是看三個月的血糖平均值,6%以下是正常,6.5%上有糖尿病,數字在兩者之間則是糖尿病前期。劉力瑋表示,測量雖然有誤差,但並不大,有些人可能處於糖尿病前期,數字看不出不正常,但只要定期追蹤,如果數字再往上就會驗得出來。建議一般人如果檢查數字正常,一年追蹤一次即可,如果健檢報告有紅字,3到6個月必須再追蹤。血脂血脂與遺傳關聯大,藥物可穩定控制。高血脂的數值比較複雜,劉力瑋表示,一般的健檢中會有總膽固醇(Tc)、三酸甘油脂(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總膽固醇建議控制在200以下,200以上就算高血脂。其中高密度膽固醇被稱為好的膽固醇,有助於回收血液中的油脂,送往肝臟分解,男性數值若在40、女性在50以下,都算太低(女性天生比男性高一些)。低密度膽固醇是壞膽固醇,會沉積在血管中,造成阻塞,數值愈低愈好。一般來說,超過40就不好,但到底多少才算是危險,劉力瑋表示,隨著愈多的臨床研究結果出來,數值從100、130到160都有。有糖尿病、心血管阻塞等病史,數值要控制更低。一般說來,低密度膽固醇最好維持在70-80間,但是實際上多數的人都是在90-150間。服用藥物控制膽固醇的效果相當好,建議服藥後控制在100以下,如果有糖尿病、心血管阻塞等病史,數值要控制得更低。至於三酸甘油脂,劉力瑋表示,這是膽固醇在轉換中的一種物質,一般認為超過150算高,但數字超標與心肌梗塞間的關聯並不大,只要吃藥控制在500以下就可以。他表示,高血壓與高血糖與飲食、運動等關聯較大,減重、改變飲食等都有幫助;但高血脂卻八成與基因有關,除非減重很多,否則對數字影響不大,但只要服藥就能降低。血壓高血壓前期不必吃藥,但要積極改善生活飲食。劉力瑋指出,收縮壓在140毫米汞柱(mmHg)以上, 舒張壓在90以上,被認定為高血壓,需要吃藥控制;而收縮壓120-140、舒張壓80-90間則稱為「高血壓前期」,是灰色地帶,雖然不必吃藥,但必須改善生活方式,多運動、飲食清淡及減重等。低血壓不能輕忽,要跟平時血壓相比。很多人關心高血壓,但其實低血壓也要重視,但到底多低才算是低血壓?劉力瑋表示,低血壓並沒有絕對的數值,很多年輕女性收縮壓只有80、90,但並沒有問題。所謂的低血壓是要與自己比,如果一個平常血壓都高到190的人,突然低到130,看起來數字正常,但其實可能有腸胃道出血、引發敗血性休克的風險。如果血壓低又有頭暈等症狀,可能要特別注意其他問題產生。高血壓不服藥,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增。他表示,不少病患排斥吃藥降血壓,但根據統計,血壓數值每升高20mmHg,中風、心衰竭、主動脈剝離、洗腎等疾病的風險就會高兩倍,也就是收縮壓160,罹病風險就高兩倍,以此類推。在測量血壓之前避免做激烈運動,也不要吃太飽、喝有咖啡因的飲料或是憋尿,都可能造成血壓上升。對於數字不穩定的患者,醫師建議最好可以在家早晚固定時間量兩次,量個7-10天,如果九成以上都有問題,就是高血壓。
-
2021-03-14 科別.心臟血管
血管凍齡有方法!逆轉三高 吃少不如做對一件事
相較於台灣,日本人更是超時工作、長期處在高壓環境的族群,外食應酬、拉麵燒肉等高油鹽食物也是日本人最愛,但另一方面,日本又以長壽大國聞名。現代人如何在高壓環境下顧好健康,醫師提醒「提早保養」的意識非常重要。血管如身體的交通要道,一旦癱瘓,器官就壞掉。「如果把人體比喻成一座大城市,血管就像串聯每個地方的運輸要道,一旦癱瘓或塞車,養分不但無法送達,器官產生的廢物也無法排除,久了一定會生病。」桃園敏盛經國總院副院長、哈佛大安健檢中心院長江坤俊表示,提早為血管做好保養,更是掌握健康、預防各種疾病的關鍵。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明明才三十幾歲,三高指數卻嚴重超標,體內的「血管年齡」已像五、六十歲。江坤俊說,以大腦來說,正常的腦細胞用久了會退化萎縮,但若是處於高血壓狀態,血管會提早變硬,供應到腦的養分自然不夠,便提早退化。當血管愈來愈狹隘,一旦堵塞就會造成腦中風,顯示血管主宰著人體各器官的要道,唯有暢行無阻,才能常保健康。三高可逆轉,怎麼吃是關鍵因素。倘若被確診為三高患者,就得像被判刑般,一輩子與藥共處嗎?答案是否定的,江坤俊說,「除部分先天特殊的體質,血壓、血脂、血糖過高是有機會逆轉的。」以高血脂造成的血管堵塞為例,通常是因為低密度膽固醇過高而導致,吃對食物、配合穩定規律的運動,可以降低低密度膽固醇。血壓、血糖也是如此,「當然,三高指數超標,一開始難免要用藥物降低對身體的危害,但不代表藥物永遠得跟著你。」既然藥物並非三高的解方,想從根本遠離威脅,就得從生活飲食習慣下手。一般來說,血壓、血糖、血脂過高的原因,脫離不了「飲食」。例如血壓高,除了天生體質問題,後天多半是因為吃太鹹、身體鈉離子長期偏高,進而導致高血壓;而人體膽固醇雖然70%由體內製造,仍有30%是攝取而來,倘若長期飲食來源多油膩高脂,不好的脂肪吃多了,就會引發高血脂。值得注意的是高血糖,江坤俊提醒,許多糖尿病患者並不見得愛吃糖,而是因為「肥胖」造成。過胖的人身體容易產生胰島素阻抗,本來一單位胰島素可減少15單位的血糖,因為阻抗而變成只能降低10單位的血糖,時間久了,吃一樣的東西,體內要分泌更多胰島素,胰臟一定疲乏,糖尿病就出現了。吃少不代表吃對,一小塊甜點就可能讓血糖飆升。吃對飲食與體重控制,是對抗三高最好的方法。江坤俊表示,現代人普遍外食,如何挑對食物健康吃,真的是一大學問,大原則除了避開油炸、油煎類,肉類盡量以白肉、魚肉為主,並提醒自己多攝取青菜,「裡面的纖維素多少可把膽固醇吸收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為了控制體重吃很少,三高卻不見改善,江坤俊提醒,「吃少,不代表吃對。」一旦吃錯食物,即使量不多,也可能讓血糖飆升,例如下午茶的甜點,一小塊蛋糕就讓體內熱量大爆棚;吃個炸醬麵,麵本身還好,恐怖的是醬料;燙青菜也是,青菜本身好健康,但拌青菜的醬料一下肚,已讓身體隱藏三高危機。保持血管通暢,DHA與EPA不可或缺。由於現代人生活忙碌,江坤俊認為,除非自己擁有「極專業營養師+極專業廚師」兩大特長,否則一般人鮮少能精密控管血管健康。他建議,除了飲食控制,適度補充有助血管血液循環的保健食品,可作為忙碌現代人保養血管的輔助。其中,要讓血管順暢流動不濃稠,魚油類保健食品為首選,因為魚油的EPA不但可以降低血液的低密度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裡面也有人體不可或缺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最好能夠加上抗氧化的芝麻素,防止魚油DHA與EPA氧化,才能充分發揮魚油清掃血管的作用。運動對抗壓力荷爾蒙 減少想吃的欲望「運動能對抗壓力荷爾蒙的產生。」江坤俊表示,壓力一來,體內會分泌壓力荷爾蒙,當壓力荷爾蒙一升高,容易引起脂肪堆積;其次,壓力荷爾蒙還會讓你想吃東西「紓壓」。多數人的工作型態屬於久坐,也會讓脂肪代謝功能變差,透過運動,可以對抗壓力荷爾蒙,達到協助三高控制與預防,建立規律穩定的運動量,也能提高基礎代謝率,讓血管運作效率提升。
-
2021-03-13 科別.泌尿腎臟
逾半慢性腎病患者輕忽三高控制 腎利黃金8守則應落實
每年3月的第2個星期四是世界腎臟日(World Kidney Day),為呼籲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自我疾病管理之能力重要性,國際腎臟醫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 ISN)與國際腎臟基金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Kidney Foundation, IFKF)共同訂定今年3月11日世界腎臟日主題為「積極面對腎臟病,復康豐富人生(Living Well with Kidney Disease)」,強調勿忽視三高對腎臟疾病之影響,鼓勵病人與家屬應參與專業團隊衛教照護指導,提升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以增進健康生活品質。逾半慢性腎臟病病人 不注意三高控制依據國民健康署「96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慢性腎臟病發展至後期需要洗腎,108年健保門診透析治療花費達533億元,約占健保總預算6.9%。國民健康署賈淑麗代理署長強調,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即三高)不僅是造成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慢性腎臟病的併發症,呼籲已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的民眾更應該依照醫師處方正確用藥,妥善治療,才不會因為長期血壓、血糖過高,嚴重傷害腎臟,而走上洗腎之路。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有5成以上(56.0%)的慢性腎臟病人沒有注意量血壓,5成以上(51.0%)沒有注意測血糖,6成以上(64.7%)沒有注意測量膽固醇。此外,在規則服藥控制三高患者,除糖尿病病人有9成以上規律服藥外,在高血壓與高血脂的按醫囑用藥部份僅占5至7成,且更令人憂心的是,越年輕的慢性腎臟病人越不注意測量三高及規律用藥重要性。腎臟病、三高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年輕的患者也需要留意三高的問題,勿輕忽,應與專業人員討論,配合適當的疾病自我管理,養成規則用藥與三高監測之健康行為,才是「謹腎顧腎」之道。善用成人健檢 及早發現三高及慢性腎臟病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108年40歲以上民眾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利用情形,其中男性受檢民眾占42.2%,女性占57.8%。針對男性利用服務少於女性之情形,健康署提醒全國男性朋友,在顧經濟之餘,可多利用由健康署免費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40歲以上未滿65歲之民眾,每3年提供1次,65歲以上則可每年提供1次),及早發現自己三高及慢性腎臟病的問題,以能及早介入與控制。落實腎臟保健 掌握8項黃金守則血糖、血壓與血脂的良好控制是預防和治療早期糖尿病腎臟病變之根本。國際腎臟醫學會與國際腎臟基金會共同提出腎臟保健的8項黃金守則,簡單來說,就是三高控制、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避免服用不當藥物、多喝水、不抽菸及定期檢查腎功能。賈淑麗呼籲,血糖、血壓過高,會損害腎臟!服用偏方、草藥、來路不明藥品也會傷腎!積極配合醫療團隊,採取藥物、飲食、運動三管齊下的正規治療,將血糖、血壓控制在理想範圍,就能擁有「腎」利人生。★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3-13 科別.消化系統
現代人腸胃差都是被吃壞的! 醫列「8大傷胃食物」...你常吃哪樣?
國人過去的飲食習慣中,最傷胃的莫過於暴飲暴食,平日3餐不定時定量,常常1、2餐空腹不吃,然後再去吃到飽餐廳大吃大喝。逢年過節或應酬聚餐時,更是大魚大肉、酒足飯飽。由於胃酸會正常於3餐定時分泌,飲食沒有配合胃酸的分泌週期,就易有胃酸腐蝕胃壁造成損傷的情況,長期下來,消化道自然問題叢生。此外,現代人更是平時就會有飲食過量的問題。每日3餐之外,還常下午茶喝1大杯珍珠奶茶,外加1大塊炸雞,既油膩又過量,且讓胃需要分泌大量胃酸,破壞胃內 環境均衡,生理功能失調,自然容易受傷發炎。 勿暴飲暴食、飲食過量 消夜易致胃酸逆流想要顧好胃,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胃腸肝膽科醫師邱展賢強調,除了飲食清淡,避免造成胃的負擔,更要戒掉「暴飲暴食」和「飲食過量」的問題。最好能養成3餐定時且均衡,飲食清淡,且維持吃6、7分飽就足夠的原則,同時絕對要避免吃消夜,因為夜晚 11~12點時胃酸分泌較多,睡前吃消夜後就去睡覺,容易造成胃酸逆流;若真的忍不住吃了東西,最好等消化1~2小時後再上床睡覺。 避免吃刺激性食物 扣分傷胃食物有這些要護胃除了要懂得舒壓,最好要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尤其是麻辣火鍋影響較大,雖說天然辣椒因含有維生素C、辣椒紅素,有幫助體內代謝的好處,但對胃部來說,辣椒太過於刺激,且麻辣鍋中大多是辣椒油的油脂成分,比較傷胃。丘展賢提及,具刺激性,易傷胃的食物更不宜兩兩相加,就曾有患者大啖麻辣鍋的同時,又大喝酒精濃度高達40°、50°的烈酒,引發急性胃炎,不僅需禁食空腹3天,只能靠打點滴補充營養,還需服用藥物讓胃黏膜消腫、消炎。●油炸食品:太過油膩,對胃的消化排空不利。●溪蝦:雖然有助補鈣,但外殼尖硬,不易咬碎,容易刺傷胃壁。●軟骨:許多人用來補充骨膠質成分,但軟骨也不易嚼碎,硬度高,不利胃蠕動磨碎,反而造成負擔。●火腿、香腸、培根:含亞硝酸鹽,宜避免和發酵乳如養樂多等混和食用,以免結合為亞硝酸氨,反而成為易致胃癌的成分。●糯米類:如粿、麻糬等,比較不好消化的食物。●甜食類:甜度高的食品也會刺激胃酸分泌過多。●碳酸飲料:含糖飲料會刺激產生胃酸外,也會產氣,讓人容易胃脹氣、打嗝。●酒精:若是空腹飲用,對胃的刺激很大,酒精會影響油脂代謝的途徑,易導致胃痛,並造成脂肪肝,再加上刺激胃酸長期腐蝕胃壁,也易導致胃潰瘍或十二脂腸潰瘍及初期的胃酸逆流。 別吃太酸的水果 水果原汁須留意水果雖然是營養素豐富的好食材,但邱展賢提醒,應避免選擇口感太酸的,像是本身很酸的檸檬,或吃入口中太酸澀的柑橘、奇異果、百香果等,若連入口都覺得對口腔黏膜造成刺激,對於胃黏膜也會造成損傷。尤其是喜歡用調理機打水果原汁的人,變成鹼性濃度太高,直接喝進胃中反而會因過鹼而灼傷胃黏膜。最好是選擇酸度不高的水果,宜飯後再吃,果汁則要加適量水稀釋後再飲用;另外,養生醋也是一樣,不宜過量且應稀釋後再喝,以入口不會有酸澀刺痛感為主。 勿喝咖啡或茶 要喝得稀釋邱展賢提及,普遍人愈來愈重視濃醇的飲用習慣下,對胃而言就更扣分。以美國人整天喝的美式淡咖啡為例,咖啡比例真的很淡,但講究咖啡香的台灣,連美式咖啡都過於濃郁,最好能買回家先對半稀釋後再飲用為佳。而當胃還在發炎期間,尤其是急性胃炎,應該先要禁食,再慢慢從不油膩的食物開始吃起,以免增加胃的負擔,同時應避開咖啡、茶、咖哩、辣椒、麻辣鍋、生洋蔥或菸、酒等刺激辛辣的食物,也不宜吃芹菜、糙米、鳳梨等粗纖維的食物。 顧胃 多吃含維生素A、C、E食物若是胃不太好的人,想要從飲食上幫助自己護胃,可多吃些富含維生素A、C、E 的食物,因為維生素A、C都能幫助傷口癒合,而維生素E則有益於中和胃酸;富含大蒜素的大蒜,則是對預防幽門桿菌有加分效果的食物,以生吃的效果最佳。若是已知自己的胃黏膜有傷口或是胃壁已有潰瘍破洞,除了看醫師、遵醫囑用藥 之外,在飲食方面,可適度補充含維生素 A的食材,像是胡蘿蔔、豬肝、雞肝、魚肝油等,或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像是蘋果、芭樂、柑橘、奇異果等,能幫助潰瘍傷口的癒合;在維生素E方面,則宜多吃些胚芽食物或堅果。需要留意的是,維生素A、E都是脂溶性營養素,為幫助吸收應搭配少許油脂,最好不要食用過量;豬、雞肝等則膽固醇含量較高,也不宜貪多。 胃潰瘍 吃少量牛奶、白麵和稀飯針對胃潰瘍患者的飲食之道,邱展賢表示,在潰瘍的急性期或出血剛停止時期,會適度讓病人喝少量的牛奶,或吃些白麵、稀飯 2~3天,牛奶可提供少量蛋白質,具有中和胃酸的效果,白麵、稀飯對胃的刺激沒那麼強,不致於造成太大負擔。有些食物具有一點制酸的效用,像是骨粉或牡蠣殻,有些中醫會運用於制酸,但以食物而言的效果並不那麼明顯。此外,在蔬菜方面,除了粗纖維的蔬果不宜之外,高麗菜或其他青菜,本身含豐富的膳食纖維,也具有稀釋與減少刺激胃酸生成的作用,少量搭配食用無妨。邱展賢提醒,胃潰瘍經過適當治療後,基本上飲食沒有禁忌,只是較會刺激胃酸的食物如酒精、辣椒,咖啡、濃茶及太甜的甜食要適量。延伸閱讀: ·胃潰瘍不能吃水果?山藥、秋葵、芥花油顧胃? 營養師解析急性期、慢性期飲食完整攻略 ·愛吃5食物恐讓「胃食道逆流」變本加厲! 專家授餐後「1動作」可緩解
-
2021-03-13 科別.新陳代謝
糖尿病足併發症嚴重恐截肢! 1張圖教你做好居家護理
糖尿病人常會有足部併發症,其風險因子包括糖尿病神經病變、周邊血管疾病、足部變形、足部受力改變、視力不佳等。一旦潰瘍惡化、足部感染或有周邊血管疾病,將成為截肢的主要因子。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瑜忻說明,一旦病人因為糖尿病足潰瘍住院,治療需整合包括內科代謝與感染的控制、血管科對於周邊血管的診斷與治療、傷口照護、外科系的清創,以及復健科的輔具與減壓處置。這對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乃至整個社會來說,都是很大的資源負擔,所以做好平時的足部護理,及早發現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減少合併症的發生。糖尿病足部潰瘍 因長期血糖控制不佳造成神經病變糖尿病足部潰瘍的原因,主要是長期血糖控制不佳,造成感覺運動神經病變,又稱糖尿病神經病變與周邊動脈血管疾病。足部容易受傷卻不自覺,造成傷口不易癒合。陳瑜忻解釋,糖尿病神經病變主要是以周邊神經症狀為主,它影響到周邊的感覺、運動與自主神經。6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超過50%都有不同程度表現的周邊神經症狀。影響最深的,就是足部感覺喪失,進而失去保護作用。糖尿病血管病變,是因為高血糖、胰島素抗性影響血管管壁的內皮細胞功能,進而引起血管收縮及粥狀硬化斑逐漸形成。而長期高血糖也會傷害內皮細胞,加速血管壁粥狀硬化形成。另一方面,由於血小板及其他凝固因子功能異常,容易吸附在血管壁上,也會造成血栓斑塊,逐漸堵塞血管壁。糖尿病足部居家護理 應牢記4要點▸足部檢查:洗澡時,檢查足部皮膚有無水泡、雞眼、厚繭、發紅或裂傷現象,視力不佳時可用鏡子輔助,或請家人協助觀察,如有發現上述情形,應請教醫護人員,請勿自行拿刀片、剪刀處理,以免出現傷口。▸足部清洗:每天以溫水及中性肥皂洗淨,水溫不可過燙,以手腕或溫度計測水溫(約40°C),需特別注意指縫間的清潔。擦乾後再以綿羊油或不含酒精成分的乳液擦拭皮膚,防止乾燥脫皮,但不可以將乳液塗抹在趾縫間,太多腳汗時也不宜用爽身粉,避免阻塞毛孔。▸鞋襪之選擇:宜選擇棉質、吸汗、柔軟及保暖的襪子,避免穿尼龍襪,襪頭不可以過緊,會壓迫腳踝影響循環。穿鞋應穿襪,並每天更換襪子,保持腳部清潔。購鞋時最好在下午或黃昏時刻,因為腳的尺寸會比早晨稍大,若左右腳尺寸不同,應以較大的為標準。盡量選擇軟內襯、厚膠底、附鞋帶或魔術貼的鞋,鞋頭硬較能保護腳,不可打赤腳、穿夾腳拖、涼鞋、拖鞋外出,高跟鞋也會導致腳底壓力受力不均,形成厚繭。穿著新鞋時不要穿太久,先試穿1至2小時,待適應後再加長時間,若穿鞋後發現有起水泡,表示不宜再穿。穿鞋前要檢查鞋內是否有異物。▸修剪指甲:先將指甲泡溫水,變軟之後再進行修剪。趾甲面勿短於甲床底部,只做平剪,勿剪入甲角處,若發生崁入性趾甲或硬厚甲勿自行處理,應找外科或皮膚科醫師治療。糖尿病足部日常照護要注意 定期檢查不能省陳瑜忻提醒,抽菸會增加糖尿病大小血管病變的風險、增加胰島素的阻抗、影響血糖控制引發脂質代謝異常、增加壞膽固醇、降低好膽固醇、誘發發炎反應,引起動脈粥狀硬化、增加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的風險,因此有菸癮的糖尿病患者死亡率較高,最好及早戒菸。此外,糖尿病足部日常照護需要注意以下事項:1.坐時勿雙腳交叉於膝蓋上,避免影響下肢循環。2.不要用熱水泡腳。3.冬天寒冷時可穿厚襪子保暖,勿使用熱水袋、電熱毯保暖,以免燙傷。4.下肢有水泡、皮膚紅腫、感染、傷口、皮膚病等病症時,勿自行處理或敷藥草,應立即就醫。最後,建議糖尿病患者可每年安排1次至就診醫療院所檢查,以了解足部照護情形,檢查項目包含:(1)糖尿病足部結構與外觀檢查:觀察有無變形。(2)糖尿病足部感覺檢查:單股尼龍纖維檢查、震動感覺檢查。(3)糖尿病足部下肢循環檢查:足部動脈脈搏檢查、足部超音波檢查、足部血管攝影。★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3-12 養生.聰明飲食
減重抑制食慾、減少吸收、促進代謝 醫師:喝這4種飲品
喝咖啡能協助減重?醫師指出,咖啡有咖啡因,確實能促進代謝,幫助減重,於運動前30分鐘至1小時前飲用效果更佳。若想抑制食欲,掌握「喝水53535」原則,增加飽足感,減少正所攝取熱量;另喝無糖高纖豆漿能吸附並排出油脂,減少人體油脂吸收量。據衛福部國健署數據顯示,約半數國人有過重及肥胖問題(BMI大於24),凸顯體重控制的重要,醫師指出,減重需「抑制食欲」、「減少吸收」和「促進代謝」,飲用不同飲品能達到不同減重效果。第一關「抑制食欲」:掌握「喝水53535原則」開業醫師蕭敦仁表示,「抑制食欲」是減重第一關,也是民眾最易「卡關」的關卡,需攝取低熱量又具營養價值的食物、飲品,避免吃錯食物或吃太多,建議民眾掌握「喝水53535原則」,於三餐前喝500毫升的水,兩餐間隔時喝300毫升,便喝了2100毫升的水,能使正餐少吃42卡的熱量,減少食物攝取量,守住減重第一關;但他提醒,一日飲水量不要超過3000毫升,避免造成腎臟負擔。第二關「減少吸收」:無糖高纖豆漿作用多蕭敦仁表示,纖維可以吸附油脂,將之排出體外,減少人體油脂吸收量,無糖高纖豆漿含豐富纖維,有助降低膽固醇與血脂肪,使人體不易形成體脂肪,1天可喝1至2瓶,每瓶約450毫升,午餐或晚餐前喝不僅能增加飽足感、抑制食欲,還能減少吸收油脂。但因豆漿含大豆異黃酮,建議有子宮肌瘤、乳房纖維化的患者不要喝,以免病情加重。第三關「促進代謝」:黑咖啡要不加糖不加奶至於外傳咖啡能減肥,蕭敦仁表示,咖啡有咖啡因,確實可以促進代謝,但務必要喝「不加糖、不加奶」的「黑咖啡」,以減少熱量,一日建議飲用量為1至2杯,每杯250毫升,提醒會失眠的民眾盡量早上喝,避免晚喝失眠,另容易心悸者建議不要喝黑咖啡。此外,茶具有兒茶素,也是促進人體代謝的好幫手,蕭敦仁建議,一日可以喝1至2杯,每杯250毫升,其中,綠茶的兒茶素含量較紅茶豐富,促進代謝效果更佳,但因兒茶素含量多恐傷胃部黏膜,胃不好者可以喝紅茶,盡量不要喝綠茶。蕭敦仁補充,運動也可以促進代謝,若在運動前30分鐘至1小時前喝咖啡或茶,不僅能協助排汗,更能使運動代謝效果加成。●「喝」的減重小秘訣:1.「喝水53535原則」,三餐前喝500毫升的水,兩餐間隔時喝300毫升。2.一日飲水量不要超過3000毫升3.無糖高纖豆漿1天可喝1至2瓶,每瓶約450毫升,於午餐或晚餐前喝,有子宮肌瘤、乳房纖維化的患者不要喝。4.無糖黑咖啡一日飲用1至2杯,每杯250毫升,失眠者早上喝,易心悸者不要喝。5.茶一日飲用1至2杯,每杯250毫升,胃不好者可喝紅茶。6.運動前30分鐘至1小時前喝咖啡或茶,助排汗、代謝。
-
2021-03-11 科別.泌尿腎臟
腎病患者不吃三高藥 醫師:恐「傷腎、傷心 」
藝人黃鴻升(小鬼)去年9月因主動脈剝離逝世,過去健檢時發現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腎臟病史等。醫師指出,民眾不只要保「心」,也要保「腎」,腎臟病患者較一般人罹患心臟病機率恐高出6至7成,且腎臟功能嚴重受損患者中,更有9成患者罹患高血壓,呼籲外界小心「心腎症後群」。國民健康署代理署長賈淑麗表示,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疾病是造成腎臟病的原因之一,也是慢性腎臟病的併發症,若不依照醫師處方正確用藥,恐走上洗腎之路。根據國健署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有慢性腎病同時須要規則服用三高用藥的患者中,僅5至7成有按時服用降血壓、降血脂藥品;18至39歲有腎病且有高血脂問題的年輕族群,有高達6成沒有按時吃降血脂藥,40至64歲也超出5成未按時吃降血脂藥。國健署慢性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年輕人由於身體狀況尚可,沒有危機感,因此即使在體檢時發現很多問題,也沒有繼續吃藥;雙和醫院院長、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吳麥斯也說,臨床上有很多年輕人健檢時發現有問題,也沒有再回診,若未及時治療,恐累積腎臟病危險因子,導致腎功能惡化。吳麥斯說明,有高血脂的患者更容易腎衰竭,因主責過濾的腎臟腎絲球負擔過大,導致腎絲球受損、腎功能下降;若有高血壓、高血糖問題,也會增加腎臟負擔。臨床上曾觀察到,有腎臟病史者,將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會高出5至6成、甚至更高,而三高患者也比一般人有更高的機會罹患腎臟病。吳麥斯指出,糖尿病患者若同時有高血壓、高血脂等問題卻沒有按時用藥控制,5年內就可能需要洗腎;腎臟疾病與心臟疾病是互為因果,兩者的健康情況若無法維持,擔心將來可能罹患兩者問題同時爆發的「心腎症候群」,建議有慢性腎臟病人若也有三高問題,務必注意量血壓、測血糖與膽固醇。吳建遠表示,民眾平常就應愛護腎臟,可控制三高、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控制體重、避免服用不當藥物、多喝水、不抽菸及定期檢查腎功能。吳麥斯說,三高患者、有腎臟病家族史、65歲以上長者是腎臟病高危險群,建議每半年做1次檢康檢查,其中已有在用藥的患者,建議每3個月回診1次,且應定期用藥控制。賈淑麗表示,國健署目前針對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提供每3年1次的成人健檢,65歲則每年提供1次,鼓勵40歲以上的民眾善用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及早發現三高及慢性腎臟病,以及早介入與控制。●「全台196家健康促進機構」: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35&pid=1201●「慢性腎臟病健康管理手冊」: https://www.hpa.gov.tw/Pages/EBook.aspx?nodeid=1157●「腎臟保健黃金8守則」:1.三高控制2.健康飲食3.規律運動4.體重控制5.避免服用不當藥物6.多喝水7.不抽菸8.定期檢查腎功能
-
2021-03-09 養生.聰明飲食
懶得煮,吃調理包好方便!營養師教選購3秘訣健康吃
新冠肺炎疫情不斷蔓延,為了避免人群接觸,增加感染風險,許多人減少外食,選擇在家自行烹煮。但因為現代人生活忙碌,下班時總沒有足夠時間好好準備食材、料理餐點,「調理包」便成為餐桌上快速救急的一項選擇。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調理包屬於加工食品,難免還是會擔心是否將過度的加工吃下肚,對健康有不好的影響。她提醒,用3招式聰明選、健康吃,讓調理包也能不罪惡! 招式1 「營養成分標示」看仔細! 潘富子提醒,大多加工食品因為了保存或保留食品的風味,會在製作過程中加入較多的調味料或添加物,購買時看清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成分標示並多多比較再做選擇。 應避免選擇太多添加物在內,並選擇低油(脂肪)、低鹽(鈉)、低糖等食品。調理包內成分常見的是鈉含量偏高,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毫克(即食鹽6克),長期吃下過多鈉,恐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第2招:可優先選擇冷凍鮮食調理包 常見的調理包可分為冷凍、耐高溫軟袋包裝、罐頭等方式當作保存方法。冷凍包裝的食物有水餃、咖哩雞、燉煮牛肉、排骨湯等,通常為了以防食物變質通常冷凍包裝的保存期限會較短,食材上也會較新鮮。 常溫料理包通常可以在常溫環境下放置1~2年,製造方式不需添加防腐劑,而是經過高溫殺菌後真空密封包裝才得以保存這麼久的時間,但也因經過高溫殺菌處理,過程中也使部分營養素流失的較多。 第3招:別忘了補充足夠的膳食纖維 市面販售的調理包口為大多以精製澱粉、肉類居多,若長期食用容易缺少蔬菜、水果、乳品類等營養素。務必要搭配新鮮蔬菜,補充膳食纖維的攝取量,以及足夠的鈣質。 如使用肉類食品料理包,除了增加蔬果、乳品類攝取量,也別忘了,可搭配適量的澱粉,如飯、麵、地瓜等全穀雜糧類當作主食。潘富子提醒,勿長期以調理包取代新鮮食材,盡量選擇食物的原形,才能吃得健康,提升免疫力! 【延伸閱讀】 胖出新高度!難瘦的問題出在哪?7個NG減重方式讓你瘦不了 降膽固醇的燕麥單吃好無趣!專家設計5食譜,為燕麥添美味 手搖飲點微糖就能減少健康危害?專家提醒,別陷入微糖迷思!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1-03-07 養生.聰明飲食
中醫大病患餐點鳳梨入菜 助消化抗癌預防心血管疾病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吃鳳梨挺農民,院長陳自諒表示,中醫大新竹附醫住院病患餐點,預計將當季的鳳梨加入循環菜單裡,如鳳梨苦瓜雞、鳳梨拌木耳等,讓入住的患者同樣能品嘗到鳳梨的酸甜好滋味;住院病患可以直接到護理站或跟營養師訂餐,就有機會品嘗到好吃的鳳梨料理。營養師黃琳惠表示,根據衛福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顯示,每 100 公克的鳳梨熱量 53 大卡,纖維 1.1 公克,富含維生素 A、B 群、C 等,其中維生素 C 含量是蘋果的 4 倍。鳳梨含有鳳梨酵素,可分解蛋白質,幫助嫩化肉質,縮短肉類烹調時間,但鳳梨酵素在口中會少量分解舌頭表面細胞的蛋白質,因此許多人吃鳳梨會有「割舌頭」的刺痛感。黃琳惠指出,吃鳳梨對人體有許多益處,鳳梨富含纖維,其中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在腸道中能幫助水分吸收、促進腸胃蠕動,減少便秘的發生,而鳳梨酵素有助於蛋白質分解,飯後適量食用能促進消化及吸收,可減少腹脹及消化不良等症狀。此外,鳳梨中的生物類黃酮可以減緩發炎反應,而動物實驗證實鳳梨酵素可減少腫瘤的形成及腫瘤大小等,能夠減少癌細胞產生,降低罹癌風險;鳳梨酵素還能分解纖維蛋白及血管內膽固醇斑塊,並能抑制血小板凝集,具抗凝血及降低動脈血管栓塞的益處,適量食用可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黃琳惠也提醒,吃鳳梨雖益處多,但有4大族群要注意,胃潰瘍患者應避免空腹食用太酸的鳳梨,避免刺激胃部不適;糖尿病患者食用應注意份量,因鳳梨屬於中高升糖指數的水果;腎臟病患者淺嚐 1到2 片即可,避免讓鉀離子攝取過量;而極少部分的人對鳳梨酵素過敏,食用後會有頭暈、嘔吐、腹瀉、紅癢等症狀。
-
2021-03-07 養生.聰明飲食
海口人的霸氣!烏魚子「一人一整條」 醫提醒:烏魚子膽固醇高,高血脂者要當心
婚宴的餐點也是婚禮的重點之一,五星級飯、婚宴會館、流水席等不同喜宴的餐點特色也都不盡相同;但不要以為流水席的餐點就不如高級飯店厲害,台灣南部的辦桌是出了名的「超霸氣」。日前一名網友在臉書發文分享去屏東參加妹妹的流水席喜宴,喜宴上的超澎湃菜色讓她為之驚艷,其中包括一大塊東坡肉、每人一整片烏魚子,份量可說是相當豪爽,讓她得意表示「小孩子才跟你切一片片,這邊都是給你一整塊。」烏魚子常是喜宴、尾牙菜色,這樣超豪華霸氣的菜色在桌上相當壯觀,讓許多網友驕傲稱這是「海口人的霸氣」。此文一出,不少網友羨慕的回應表示,「好強的流水席」、「還真霸氣」、「歐麥尬!好想全部擁有喔 」、「整根拿起來啃...」、「不是啊,這塊不管什麼子,吃完就飽了啊」、「也太豪邁了!這個我可以!」、「我比較好奇這樣一桌多少錢」。但也有網友擔心吃多了會影響健康而回應,「吃下去血壓直接飆高」、「烏魚子膽固醇高啊!吃適量就好」、「油魚子……會漏塞」、「這應該是油魚子,這片吃下去,便所走未離,放出來的都是油。」對此專家表示,烏魚子的膽固醇含量高,吃多了可能讓膽固醇飆高;壞膽固醇對身體危害是日積月累,血管塞住問題就大,高血脂症患者要吃要注意。衛福部資料顯示,每100公克的烏魚子,含有632毫克的膽固醇,雖然不如每100公克的豬腦,含有2075毫克的膽固醇高,但烏魚子的膽固醇仍屬偏高。另外,每100公克的蛋白,只有0毫克的膽固醇。根據中央社採訪榮新診所家庭醫學科主任康宏銘表示,烏魚子就是烏魚的卵,一般也會認為是高膽固醇的食物,如果吃太多當然會有膽固醇過高問題,高血脂患者尤其不宜,一定要適量食用。人體膽固醇約有7成是肝臟自行合成,僅3成跟飲食有關,單一種飲食對膽固醇影響仍是有限。膽固醇對人體造成的影響並非急性的傷害,不像是高血壓者,若攝取太多鈉就會血壓狂升,或是高血糖者若不控制飲食,也會有急性問題。膽固醇是日積月累的傷害,會囤積在心血管,如果斑塊剝落、阻塞管壁,就會造成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中央社採訪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膽固醇和總體熱量、飽和脂肪有關係,飽和脂肪是動物性油脂為主,如吃甜食、喝糖飲、吃豬肉、滷肉飯等,飽和脂肪高也會轉化成膽固醇。烏魚子的膽固醇雖高,但飽和脂肪含量低。李婉萍表示,膽固醇量除了注意攝取量,總體熱量也要小心。一餐尾牙宴、喜宴多是就1500大卡到2000大卡,幾乎等於一般成人一天所需熱量,一餐吃下來就過度攝取。她建議,如果一週都是尾牙宴,餐餐都是大餐的話,也可採用一日斷食法,全日都以流質取代,如牛奶、豆漿;也可以採用水果減量法,以蘋果、香蕉、芭樂取代正餐,這種吃法不能長期吃,但在大餐後偶一為之可以幫助清腸。除了飲食控制,也應注意熱量消耗,若吃多了,記得多運動,幫助熱量消耗。不過,李婉萍也提醒,尿酸過高、有痛風問題的人,若吃多了烏魚子、螃蟹膏等高普林食物,也會誘發痛風發作,不可不慎。
-
2021-03-06 新聞.用藥停看聽
你的降血脂藥吃對了嗎?藥師為你說分明
血脂對民眾而言,是較無感的生理數值,通常久久到醫院量一次,所以在降血脂藥的使用容易輕忽。為讓民眾對高血脂用藥「更有感」,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別請到臺北市聯合醫院蘇柏名藥師為民眾說明。蘇藥師指出,高血脂症可分三種:第一種是高膽固醇血症,主要是膽固醇升高。第二種是高三酸甘油酯血症,主因是三酸甘油脂升高。第三種是混合型高血酯症,則是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都升高。一般罹患高血脂症初期,醫師不一定會馬上開藥,有時會設定觀察期,若病患能在此期間內做好飲食控制、保持規律運動以及戒除不良習慣,於三到六個月內將血脂控制好,有機會不需透過藥品控制;倘若無效,醫師就會建議用藥。常見的五種降血脂藥如下:1.Statin類是目前臨床上常開立的降血脂藥,像是Rosuvastatin (Crestor®冠脂妥)、Atorvastatin(Lipitor®立普妥)、Fluvastatin(Lescol®益脂可)、Simvastatin(Vytorin維妥力)、Pravastatin(Mevalotin®美百樂鎮)等。主要是抑制肝細胞中的膽固醇合成相關酵素來降血脂,副作用為頭痛、噁心、疲倦、偶而有肌肉痠痛或肝功能指數上升。通常醫師開藥前,會先確認肝腎功能與疾病的狀況。2.Fibrates纖維酸鹽類主要治療三酸甘油酯過高之病症,常見有Gemfibrozil(Lopid®洛脂膠囊)及Fenofibrate(Lipanthyl ®弗尼利脂寧膜衣錠),此藥可以降低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臨床上常與Statin類藥物併用。使用後可能有肌肉無力、痠痛等問題,若是小便出現深褐色尿液,建議民眾儘快回診。3.總膽固醇吸收抑制劑可使血液的低密度脂蛋白降低,最常見的藥品為Ezetimibe(Ezetrol®怡妥錠),此藥品可以單一使用,也可以跟Statin藥品合併,副作用為頭痛、肌肉痛、腹瀉。4.膽酸結合樹脂常見有Cholestyramine Resin(Choles Powder®可利舒散),藉由增加腸胃道中膽酸排除,使肝臟必須耗用額外膽固醇來製造膽酸,進而減少膽固醇含量。此藥品會干擾其他藥品在腸道的吸收,因此用藥前一小時、或之後的四至六小時,才能再服用其他藥品。常見副作用為便秘、脹氣、消化不良,若服用此藥品,記得多喝水,多攝取高纖食物幫助排便。特別要注意的是,此藥為粉劑,必須和水一同服用,不可乾吞粉末。5.菸鹼酸類最常見的為Acipimox(Olbetam®脂倍坦),結構上與維生素B3相似,但不可用大劑量的維生素B3來取代。它主要是治療脂肪代謝失調、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過高,常見副作用為潮紅現象,即全身發熱、發紅,還可能伴隨頭痛,通常數天後會緩解。降血脂藥種類很多,還有那些注意事項呢?食藥署將在下一期週報為大家說明服用降血脂藥的禁忌,以及不能和哪些食品一起吃。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1-03-06 養生.聰明飲食
吃麵比吃飯更容易胖?乾麵、湯麵哪個好? 營養師公布「正確答案」
許多人愛吃的麵食主要來源是小麥,但市售的純白麵粉是在小麥去了麩皮,甚至連胚芽都被輾掉之後的產物,留下來的只剩下澱粉和蛋白質。其中,澱粉是屬於醣類,約占70%;而蛋白質占的比例依高低不同,由高至低可分為特高筋、高筋、中筋、低筋麵粉,麵粉中蛋白質所占比例不同,也會影響到烹飪後的口感與彈性。 麵食、白米飯 營養價值差異不大營養師黃淑惠指出,平常吃的白米飯,沒有保留胚芽和麩皮的營養價值。嚴格說起來,吃麵食和白米飯所攝取的營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都只是醣類(澱粉)與蛋白質。若站在營養的角度,建議選擇全麥麵粉製成的麵食,這跟吃糙米及胚芽米的意義是相同的,因為比較高的營養價值,大多存在胚芽與麩皮中。 但不建議餐餐都吃麵食,因為大多市售的麵食製品多是精製白麵粉所製成,小麥胚芽、小麥麩皮都不存在,都不含維生素B群、纖維質也極少。所以,一天三餐 中,一餐吃麵食就好。 愛麵族避免發胖 可從清湯麵下手 吃麵容易胖嗎?黃淑惠說,會有這樣的說法,全是因為麵食容易吞嚥的緣故。通常吃飯咀嚼的時間會比較久,相對地,吃麵的速度比較快,咀嚼不會很久,一旦吃麵食的速度變快時,無形中就容易吃過量而發胖。值得提醒的是,白米中所含的澱粉和麵粉中的澱粉相較,麵粉中的澱粉在腸道被 消化吸收的速度比較快,若真的很喜歡吃麵食,建議把大量的蔬菜加入一起吃, 蔬菜的纖維質可以干擾麵粉中的澱粉被吸收。減重的人若想吃麵食,最好吃湯麵而不要吃乾麵。因為乾麵一定會用油下去拌, 所以,吃麵除了吃進麵粉中的澱粉外,還把油吃進肚,這樣熱量就更高,更容易發胖;反之,如果吃的是清湯麵,不要加油蔥,多加一點青菜,就可以多攝取纖維質,一方面能幫助體重管理,同時也增加飽足感。 全麥麵食最健康 考慮烹調方式 想要健康吃麵食,黃淑惠建議,選擇全麥製品的麵食,市面上可以買得到用全麥做成的麵條,或是全麥麵包、雜糧饅頭等,這些麵食中都含有一些纖維質,可以抑制血糖跑得太快,相對的,熱量也不會攝取過量。餅乾、蛋糕等高溫烘焙的麵食,也建議少吃,因為經過200~220℃以上高溫烘焙的環境,會讓麵粉中的澱粉進烤箱時先起了「糊化作用」,使澱粉的結構改變, 更容易被身體消化吸收。而這類高溫烘焙的麵食,通常都會加入糖和油,這些都是造成肥胖的幫手。若是吃一般的滾水煮過的麵食,如麵條、麵疙瘩或刀削麵等,沒有經過高溫烘焙的過程,這些麵食的糊化程度就沒有那麼強,進入腸道後停留的時間就會久一點,不僅消化吸收的速度較慢,同時也會比較有飽足感,所攝取的熱量就相對減少。黃淑惠強調,選擇麵食同時要考慮它的烹調方式,不要太高溫的烹調,最好是一般水煮的麵食對身體比較好。因此,吃乾麵或炒麵都沒有湯麵來得好,炒麵會將油也炒進去,吃清湯麵則可以避開油脂的攝取,喝湯可以增加飽足感。 高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越高麵粉分特高筋、高筋、中筋、低筋,差別在於蛋白質的比例越高,就越高筋,相對地,蛋白質含量越高,澱粉的含量就越少,所以,若是吃高筋麵粉所製成的麵 食,澱粉的攝取相對就少。麵食中的蛋白質含量越高,吃起來就越有嚼勁、Q勁,有硬硬的口感。特高筋的 麵食,蛋白質含量14%以上;高筋麵食的蛋白質含量是11~14%;中筋麵食的蛋白 質含量是9~11%;低筋麵食的蛋白質含量是6~9%。麵粉中的筋,主要由麥穀蛋白與醇溶蛋白構造出麵筋的彈性,其中麥穀蛋白會吸水膨漲,醇溶蛋白則具有延展性。黃淑惠提醒,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應該選擇澱粉比例較低的高筋澱粉,像是義大利麵、通心麵、餃子皮,澱粉含量越少,血糖上升速度越慢。 延伸閱讀: ·減重失敗都是澱粉的錯? 誤會大了!是「它」在扯你後腿 ·吃冷的食物能減肥?抗性澱粉有哪些? 營養師告訴你為什麼能瘦身、控制血糖及膽固醇
-
2021-03-06 養生.聰明飲食
全球飲食指南年度評比出爐:這種飲食法連4年穩坐第一
全球飲食種類與方式眾多,哪1種最健康呢?《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公布年度最佳飲食排行榜,地中海飲食連續4年位居第1名,得舒飲食、彈性素食飲食並列第2名。《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邀請飲食、營養、肥胖、飲食心理學、糖尿病和心臟病學家等組成評審團,評比全球40多種飲食模式,從中選出新1年度整體最佳飲食,以及8大類最佳飲食。地中海飲食研究證實,地中海飲食好處多,包括減輕體重,促進心臟和大腦健康,預防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而地中海附近民眾罹癌及心血管疾病風險相對較低。關於地中海飲食重點如下:1.多吃蔬菜、水果、豆類、堅果、全穀物、橄欖油和香料。2.魚類和海鮮每周至少吃2次。3.適量食用家禽、雞蛋、奶酪和酸奶。4.遠離紅肉類和醣類。5.適量飲用紅酒。除了榮獲年度最佳飲食,地中海飲食也奪下「最佳植物飲食」和「最易遵循飲食」等項目冠軍,並與彈性素食飲食、得舒飲食、歐尼許飲食(Ornish Diet)並列「最佳心臟飲食」、「最佳糖尿病飲食」和「最佳健康飲食」的榜首。北醫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每個人都知道地中海飲食有益健康,但這是來自歐洲的飲食習慣,對於大部分民眾來說,很難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雖然無法做到百分之百,但應該至少達到一半。例如,少吃紅肉,多吃蔬果、魚肉海鮮,在家料理食物時,多使用橄欖油。平常可以多吃番茄、全穀類食物,以及原型食物,攝取較多膳食的纖維。得舒飲食得舒飲食位居年度最佳飲食第2名,在最佳健康飲食排名中,同地中海飲食並列第1,這是由心臟專家所研發出的飲食模式,目的為降低血壓,因此,在心臟健康、營養和安全性等方面獲得高分。研究還發現,得舒飲食可提升高密度脂蛋膽固醇,降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有關得舒飲食重點:1.每日飲食中的鈉攝入量應低於2.3克(相當於6克食鹽),並逐漸降低到每日1.5克(相當於4克食鹽)。2.以精肉、家禽、魚類作為主要的蛋白質來源。3.均衡食用蔬果、乳製品、穀物、豆製品、堅果、少量的脂肪和甜食,從中攝取鉀、鈣、蛋白質和膳食纖維。4.少吃脂肪肉和全脂乳製品。5.少吃含糖飲料及甜食。彈性素食飲食至於彈性素食飲食,歐美國家風行多年,注重素食食譜中營養的均衡,除了與得舒飲食並列年度最佳飲食第2名,還拿下了最佳減肥飲食榜首,另與地中海飲食並列最佳糖尿病飲食榜首。彈性素食飲食重點包括:1. 均衡攝取5大類類食物,包括「新肉類」,豆腐、豌豆、堅果、雞蛋。2.多吃蔬菜和水果、減少肉類食物。3.以全穀物為主食。4.多吃乳製品。5.注意烹飪時油和鹽的用量。★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3-05 養生.聰明飲食
醫師教你吃養生零食:解饞、健康一起兼顧!
上班忙、壓力大、嘴巴好癢想吃點東西,可是又怕吃了體脂肪又上升,「嘴饞」永遠是減肥最大的敵人。別太苛求自己,想吃東西不是罪,重要的是在克制中還能偶爾順著慾望減肥,大許這次要來推薦3個解饞系的養生零食給大家,止你的癢!去你的餓:紅棗乾建議選擇「原味」的紅棗乾吃起來不僅滋味香甜,能安慰一下蠢蠢欲動想吃甜食的心,還富含各種維生素成分,滿足味蕾的甜味之餘,也能補虛益氣、養血安神。無鹽堅果建議選擇「原味、無調味」的無鹽堅果糖份及鹽分相對比較少,只要符合一天「一小拇指」的量,就不用擔心吃進太多油脂(反而還能增加好的膽固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等營養素,益智補腦,降低壞的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黑木耳飲建議選擇「成分單純、甜度低」的黑木耳飲黑木耳熱量低,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多醣體和抗凝血物質,除了滋養益胃、潤肺養陰,同時也是清血管的高手。上面說的三項零食,提醒大家都要務必謹記「挑對時間」(吃的時機點請參照 4321原則)並「適量」的解嘴饞,別把零食當正餐,吃多了可是會適得其反的喔!文章來源:許淳彰中醫師粉專
-
2021-03-03 養生.聰明飲食
阿嬤聽信綠皮香蕉燉雞腳治骨痛 血脂反飆高
南投67歲的林姓阿嬤膝蓋容易痛,按照偏方將綠皮香蕉燉雞腳食用,持續兩周,但膝關節仍隱隱作痛,家人看不下去帶她就醫,確診為退化性關節炎,在藥物治療並避免勞動後,改善症狀。關節退化初期常見症狀包含不靈活及僵硬感,早期症狀可藉由適當運動及肌肉強化等方式預防惡化。但當關節破壞至一定程度,身體無法自我修復,就會造成關節的疼痛,需要長期服藥才能進行一般活動,就建議評估是否手術治療。南投醫院營養室主任蔡秀雯說,香蕉營養價值高,綠皮香蕉含有抗性澱粉,有穩定血糖、促進大腸蠕動、降低膽固醇等好處。另外也含維生素C及鉀鎂磷等礦物質,但綠皮香蕉在燉煮過後,水溶性維生素易被破壞,抗性澱粉也會流失,僅剩微量鉀鎂等礦物質。另外提到膠原蛋白,大多數人就會聯想到雞腳、豬腳等食物,蔡秀雯表示,這些食物的膠原蛋白分子結構是大分子組成,但人體僅能攝取小分子膠原蛋白。雞腳中所含的動物膠,是製作果凍的明膠,並不等於膠原蛋白。雞腳含有蛋白質,消化吸收後會轉換成胺基酸被身體吸收,胺基酸是膠原蛋白的原料之一。不過雞腳也含有飽和脂肪酸,血脂肪過高的患者,需要控制攝取量,避免造成身體負擔,平常攝取的蛋、奶、豆、魚、肉類等含有蛋白質之食物,就有足夠的胺基酸來源。民眾若身體不適應該還是要找醫師諮詢、討論專業意見,避免補骨不成反而造成身體負擔。
-
2021-03-01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過年「這一味」發霉不要吃 中醫師分享保肝7要訣
藝人吳孟達於2月27日因肝癌去世,引發民眾保肝意識。肝是人體化學工廠,有解毒、製造酵素之用,過年常見的年糕若保存不當,導致發霉,吃進體內恐誘發肝癌。為預防肝發炎,中醫師提醒,平常可多攝取「抗氧化」的食物,提升自身免疫力,飲酒應適量、用藥需謹慎,工作場域若會接觸揮發性有毒物質,需有換氣、排氣裝置或防毒面具等,保護自身肝的安全。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就中醫角度而言,肝發炎原因有四,一是病毒引起,如A、B、C肝;二是接觸環境中的有機化學物質,危險族群如裝潢工、印刷工及油漆工等,接觸揮發性的有毒物質,造成肝代謝不良;三是脂肪肝,因新陳代謝不佳,膽固醇積累,造成血脂肪太高而成;四是與日常作息相關,熬夜、身體太疲勞、情緒不良等皆是導致肝發炎的因素。針對如何預防肝發炎,陳潮宗提醒:1.不要亂吃藥2.飲酒勿過量3.不吃發霉食物4.新衣服要先洗過一次,稀釋有機溶劑5.吃深綠色蔬菜、芹菜、芭樂、綠茶、五色花椒以及柑橘類食物等6.工作場域接觸揮發性有毒物質,需有換氣、排氣裝置或防毒面具等7.有家族史者,建議定期追蹤陳潮宗說明,有時候看到食物只有表面發霉,但發霉菌種可能其實已延伸至內部,只不過肉眼看不出來,建議食物若「部分發霉」就不要吃進身體。他提醒,過年大家常吃的年糕若保存不當,導致發霉,吃進體內恐誘發肝癌。此外,「花生」發霉會產生更毒的「黃麴毒素」,長期低劑量食用,易導致肝細胞突變,是誘發肝癌的毒素之一。飲食部分,陳潮宗建議,民眾平常可以多攝取「抗氧化」功能強的食物,助於提升免疫力,如深綠色蔬菜、芹菜、芭樂、綠茶、五色花椒以及柑橘類食物。他說,上述食物無需特別控制攝取量,重點是採買食材時可以多買一些,提升攝取的頻率,讓每天都可以攝取,有預防保健之用。
-
2021-02-28 養生.更年期變化
【名家專欄】楊聰財/男性也會有更年期 快速自我檢測10中3要小心
文/精神科楊聰財醫師 男人和女人都有更年期,這是大家要打破的迷思之一。 男性荷爾蒙(睪固酮)的重要性 男性荷爾蒙中,最重要的一種就是睪固酮。其作用包括增進肌肉量與強度、改變體脂肪的比率與分布、維持骨密度、促進紅血球製造、刺激體毛生長、調節男性生殖功能等。同時它也會影響情緒,睪固酮過低時容易鬱悶、提不起勁、喪失性慾,過高時則容易衝動、出現攻擊性傾向。近來,也有研究顯示, 睪固酮會影響認知功能,在動物實驗中還出現失智症的報告。 為何會有男性更年期 睪固酮是男性維持生理與心理正常運作的一個重要荷爾蒙,主要是由睪丸所製造,主要在年紀25歲~30歲是高峰,年紀30歲過後便會逐步慢慢下降,與女性不同,並非一瞬間完全消失,至多是男性荷爾蒙量低於水平(睪固酮濃度指數標準為350 ng/dL以上)。因此,男性更年期的說法,更精確來說,應該稱為 「男性荷爾蒙(睪固酮)低下症,Testosterone Deficiency Syndrome,簡稱TDS」。 男性更年期「男性荷爾蒙(睪固酮)低下症」診斷標準 美國聖路易大學(St. Louis University)的John E. Morley教授認為在老化的同時,睪固酮的含量會降低,這是造成認知功能、體力、肌力、骨骼密度、及性慾降低的原因。根據因為睪固酮不足所引發的臨床症狀,Morley設計一份簡單的問卷(ADAM, Androgen Deficiency in Aging Male),作為睪固酮不足的篩檢: 你的性慾是否降低? 你是否感到缺乏活力? 你是否察覺有體力不足,同時也有耐力不足? 你的身高有否減少? 你是否發現自己「享受生活」的感受不如從前? 你是否感到沮喪,同時(或者)脾氣變壞? 你勃起時的硬度是否無法與過去同日而語? 你是否發現最近運動時,體力變差很多? 你是否在吃完晚餐後就感到昏昏欲睡? 你是否發現最近工作績效每下愈況? 如果問項1或7回答「是」,而且(或是)有任何三個問項回答「是」,建議應該接受進一步的檢查是否有睪固酮缺乏的情形,以及澄清是否有男性更年期症狀的發生 最客觀科學檢測的方法,便是抽血檢驗男性荷爾蒙(睪固酮) 。研究數據估計,台灣地區年紀40歲以上男性,約1成有更年期困擾;50歲以上則約2至3成。 男性更年期的特徵 男性更年期是一種身心症候群: 生理、心理、環境相互影響。男性更年期,不止男性荷爾蒙---睪固酮下降的問題,更是一種身心症候群。影響層面包括生理、心理、精神、人際關係、工作、性愛等方面;前述的每項都一樣重要,而且又環環相扣,都必須被瞭解和治療。 男人常被設定要當「無敵鐵金剛」、默默受苦、永遠當一個保護者,所以日本「男人真命苦」系列,引起許多必須要勉強自己「堅強,做一個強者」的男性廣大共鳴與迴響。而憤怒與憂鬱也與男人老化時面對的生理和性愛問題息息相關。 許多男人到更年期陸續開始有心臟問題、高血壓、攝護腺問題、糖尿病、性功能障礙,這些問題通常又會彼此影響、促使彼此的惡化。25%的男人有熱潮紅,比率雖然沒有女性多,但可能一樣不舒服和難受。男人用行為訴說自己的痛苦,而不是從言語。 男性更年期的治療 治療目標旨在提高血液中的睪固酮濃度,進而改善相關的身心障礙。提高的方法可分為食物療法和藥物療法兩種,食物療法:外含貝殼的海鮮類是補充男性荷爾蒙的最佳食物來源。藥物療法:目前睪固酮的藥物有口服劑型、肌肉注射劑型、經皮膚吸收的貼片劑型和凝膠劑型四種。在治療前及接受治療後的每三個月,一定要定期檢查睪固酮的濃度,一旦補充到正常範圍時便要停止。 男性更年期的預防 所有男性的男性賀爾蒙水平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有些研究指出吸煙及高膽固醇水平會增加男性更年期提早發生的風險,所以你應該立即戒煙及有效控制膽固醇的水平。此外,定期做運動能保持肌肉及骨骼質量。 結語 男人常有一些迷思,例如不可以掉淚、不可以示弱、不會有病等。請記得:自己健康自己顧;健康是一,其他是零;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伴侶讀了這篇文章,也可以留意自己親愛的阿娜答,是否有這方面的困擾。我手上確診的最年輕案例是30歲! 順帶一提:因為男性更年期常常是合併精神與生理症狀,選擇精神科醫療團隊就診,從生理、心理、環境多面向來改善,可是十分重要的選擇!
-
2021-02-27 養生.聰明飲食
吃對食物能抗老!6色蔬果添活力,10大食物助逆齡
很多人怕老,想延緩老化,可先從體內抗老、「吃」對食物做起。我們吃的每一口食物,都會影響老化速度,營養師建議,從平常吃的食物開始抗老化,多吃抗氧化的蔬果食物,能讓人愈活愈年輕。對抗老化,主要就是清除體內的自由基,讓細胞健康正常,可延長壽命,並能青春永駐。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說,現今很多人的細胞提前老化,體內產生大量的自由基,也就是疾病、老化的起源。因此吃富含抗氧化的酵素、維生素A、C、E等營養素及植化素的抗老食物,並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相當重要。抗氧化是對抗老化的重要關鍵,像番茄裡的茄紅素、綠茶中的兒茶素、紅蘿蔔中的胡蘿蔔素、大蒜裡的蒜素、藍莓裡的花青素等,都屬植化素,國外研究發現,植化素具有增強免疫力、預防心血管疾病、延緩老化等作用。黃淑惠指出,現在流行吃不同顏色新鮮蔬果,蔬果中含有各種不同的植化素與特殊營養素,民眾只要每天攝取綠、黃、紅、藍紫、白、黑等6種不同顏色蔬果,就可以讓自己更健康有活力。白色食物主要是調控血壓及膽固醇;綠色食物主要維持健康視力、強壯骨骼;黑色食物可提高免疫系統、潤澤肌膚美容;橙黃色食物可以保護眼睛、血管;藍紫色食物可延緩老化;紅色食物可保護心臟、預防記憶退化。
-
2021-02-27 養生.營養食譜
挺台灣農產/挑選鳳梨4撇步 6道果汁、料理達人教你做
【2021/02/26編按】大陸宣布停止進口台灣鳳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發起「全民挺農業 吃鳳梨挺臺灣」。先不管政治問題了,鳳梨本身是相當營養的水果,別名「菠蘿」,在閩南語裡跟「旺來」諧音,供桌上少不了這種水果,講起討吉祥、招喜氣,恐怕沒一樣水果比得過。富含多種維生素跟礦物質,在加上鳳梨裡的纖維及酵素,有助胃腸蠕動、幫助蛋白質分解,是養顏美容、幫助消化的好水果。【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周小仙╱報導,出處/2008-06-09、2011-08-07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挑選鳳梨小撇步1.看產期:不同品種鳳梨產期不同,最好吃的季節也不一樣。五月至七月:以香水、甜蜜蜜、金桂花鳳梨,以及老品種開英種鳳梨為主。五月至十月:蜜寶及牛奶鳳梨。2.看果色:觀察鳳梨果皮顏色,最好挑選果皮金黃帶綠的鳳梨,果皮上稜目要大而凸顯、沒有磨損。3.聽聲音:輕彈鳳梨,帶空盪回音的鳳梨比較好吃;聲音太紮實的表示品質不佳。4.觀外形:果型短的鳳梨品質較優。果皮無裂縫、外傷。如果發現葉片容易折斷或鬆脫,表示已經過熟。資料來源: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達人教你做營養美味的鳳梨食譜示範達人劉溫港:瑞齊寧醫學研究院食療師,專研生機養生健康管理。陳月:對美食有高度熱忱,喜歡嘗試用不同食材,京調出風味獨特的料理。●鳳梨果汁食譜1.鳳梨木瓜汁功效:解腹脹、助消化材料:木瓜200g、鳳梨200g、寡糖10㏄作法:1.木瓜去皮、去子切小塊,鳳梨去皮切塊。2.兩者加寡糖及冷開水250cc,放入果汁機中拌打即可。小叮嚀:癌症與糖尿病者,不可加寡糖。TIPS:鳳梨酵素具有抗發炎、增加免疫力、助消化及溶解血栓的四大功效,因此可用來促進消化、血液循環、預防心血管疾病、預防中風。2.鳳梨火龍果汁功效: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膽固醇材料:火龍果1個、鳳梨300g、大豆卵磷脂10g作法:1.火龍果洗淨後,去皮切小塊。2.鳳梨去皮。3.將鳳梨汁、火龍果加水250cc用果汁機打勻後,再加入大豆卵磷脂攪拌,宜趁鮮飲用。小叮嚀:喝6天停一天。TIPS:火龍果有預防便秘、眼睛保健、增加骨質密度、幫助細胞膜形成、降低膽固醇、皮膚美白、防黑斑等功效;大豆卵磷脂能幫助降血脂、降膽固醇,還可活化細胞增進記憶力、防止老人痴呆。3.鳳梨香蕉汁功效:改善痔瘡、防止痔瘡出血材料:香蕉1條、鳳梨200g作法:1.香蕉去皮切小段,鳳梨削皮切塊。2.所有材料放入果汁機,酌加冷開水250cc攪拌均勻即可飲用。小叮嚀:1.尿蛋白異常、尿素氮異常、肌酸酐異常、尿毒症、洗腎、腎功能不全、腎癌、糖尿病忌食。2.喝6天宜停一天。TIPS:香蕉有軟便、通便的功效,與鳳梨同為瀉性食物,可將體內的毒排出。●鳳梨料理食譜1.家常鳳梨炒飯材料:鳳梨丁、毛豆、紅蘿蔔丁、雞絲皆1小碗、日式醬油、胡椒適量、冷飯4碗作法:1.鍋子熱油後,冷飯先下鍋炒開,加入日式醬油調味。2.接著放入鳳梨丁、毛豆、紅蘿蔔丁、雞絲,一起與飯拌炒到熟。3.起鍋前可加點胡椒調味。TIPS:1.如果想吃得更豐盛,可以打個蛋,就是營養均衡的鳳梨蛋炒飯。2.炒飯十分方便,配料不需特別準備,只要用前一餐吃剩的飯菜,再加點鳳梨,又成了全新料理。2.優格鳳梨沙拉盤材料:鳳梨1/4個、蘆筍約半把、山藥1/4個、蝦仁10隻、原味優格1罐作法:1.所有食材洗淨後,鳳梨切塊、蘆筍與山藥切段。2.蝦仁煮熟後剝殼,備用。3.將已準備好的食材放在盤子中,淋上優格醬即可。TIPS:1.食材可依個人喜好替換,像做成水果盤,或是放入燙熟、冰鎮的花椰菜也很可口。2.不喜歡優格酸味,也可用沙拉醬替代。3.鳳梨草莓優格功效:清腸道材料:草莓8個、鳳梨200g、優酪乳200cc作法:1.將草莓洗淨去蒂,鳳梨去皮切塊。2.所有材料放進果汁機,打勻即可。小叮嚀:尿蛋白異常、尿素氮異常、肌酸酐異常、尿毒症、洗腎、腎功能不全、腎癌忌食。TIPS:草莓富含豐富維他命C、蘋果酸、檸檬酸、鐵、磷等礦物質,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草莓對胃腸道和貧血都有一定的滋補調理作用。優格可促進腸胃蠕動、消化液分泌正常。
-
2021-02-26 科別.消化系統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老是便祕大不出來?國人9成膳食纖維不足 根據我國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國人九成以上膳食纖維不足,僅六十五歲以上為最高族群,而達標的也只有百分之二十,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攝取不足。其實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兩種,個別的功能也有些區別。 膳食纖維分2大類,功能各有所不同! 相信多數民眾都知道蔬果含有相當豐富的膳食纖維,不過除了蔬果以外,豆類、穀類也都含有膳食纖維。水溶性膳食纖維常見出現在水果類、黏滑類型等食材上(如木耳),有助於降低血膽固醇、穩定血糖數值,並且有利增加飽足感。而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則常見於葉菜類、豆類、全榖雜糧類等食材身上,其有利增加腸道蠕動、增加排便體積,並且減少毒素於腸道內時間。 富含膳食纖維 4大類食材大公開 一般而言,民眾每日建議攝取約25~35克的膳食纖維,一份蔬果含有3克以上的膳食纖維算不錯,超過3克則可說是膳食纖維資優生。如欲攝取多些膳食纖維,可以在飲食均衡的前提之下選擇含量較多的食材。 蔬菜類(一份蔬菜:生重100g ) 根據營養成分有些蔬菜膳食纖維含量很高,如100克的木耳含有7.7克的膳食纖維、屬於澱粉蔬菜類的牛蒡則有5.1克、有機黑豆芽有4.9克、野莧菜有4.3克、黃秋葵則有4.1克。而像是脫水的乾貨乾木耳乾辣椒乾香菇等等,因為脫水濃縮過所以含量高,不過實務上要能攝取到那麼多也不太容易,所以還是從新鮮蔬菜才比較容易攝取足夠。 水果類(一份水果:可食100g) 雖然說水果中的膳食纖維略低於蔬菜,但是因為不用經過烹調就能快速補充,也算是我們日常補充相當方便的食材。像是100克的百香果就有5.3克的膳食纖維、土芭樂則含有5克、榴槤有4.4克、紅柿有4.4克、仙桃則有6.1克,以上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豆類(植物性蛋白質) 大部分的豆類的膳食纖維也相當豐富,除了纖維外也有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偶爾將豆類取代肉類也是不錯的選擇,如烘烤黑豆每100克就有27.1克的膳食纖維、蠶豆酥為23.1克、白鳳豆為19.6克、青仁黑豆有18.6克、紅豆則有18.5克。 穀類 主食類建議以全穀雜糧類取代精製的澱粉,熱量雖然差不多但就多了其他營養素,吃主食還能補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常見如100克的大麥含有15.3克的膳食纖維、小麥則有11.3克、爆米花也有10.3克、燕麥為8.5克、糙薏仁則含有6克。 【延伸閱讀】 .排便之計在於晨,中醫2招助改善便秘! .紅番薯不只促身體排毒,這樣吃顧腸道更加分!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2-24 養生.聰明飲食
吃燕麥減肥,一天該吃多少?專家告訴你過量下場
什麼是燕麥?帶有粗澀的口感,讓人對它喜好分明的一種穀物,在韓國雖然不是常見的食材,但卻被美國時事週刊雜誌選為十大超級食物之一,可以說是營養滿分的食材。在韓國會將燕麥和其他穀物混在一起煮成飯,或是當成麵茶、麵包的材料;而在西方國家則是會將燕麥去殼、翻炒、蒸煮、輾壓之後,再加入各種料理中。所謂的燕麥片(Oatmeal)就是把燕麥(Oat)壓扁或是磨碎後的產物。燕麥的優點1.含有能促進生長期孩子發育所需的必需胺基酸與鈣質,因此在西方國家,常用來當成幼兒副食品的材料。2.燕麥片含有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β- 葡聚糖,能增強免疫力並抑制飯後血糖。3.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壞膽固醇,有效排出體內毒素與腸道中的糞便,有助於緩便秘和排毒。4.含有能消除活性氧的抗氧化成分,這也是為何保養品會使用燕麥的緣故。5.燕麥進入人體後,會膨脹成兩倍以上的體積,能長久維持飽足感,特別推薦當成減肥餐食用。6.燕麥大多無需特別的烹調方式,很適合用來備餐(Meal Prep)。* 備餐(Meal Prep)餐點的Meal 和準備Preparation 合成語,意指事先準備好的餐點。* 燕麥屬於穀物,碳水化合物含量高,過度攝取的話,反而會使體重增加,也可能造成腹瀉、腹痛等症狀,因此還是要適量食用。燕麥Q&AQ 一天當中何時最適合吃燕麥?不用訂定特別的時間,由於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在一天的開始當成早餐,此外,簡單地吃也能維持飽足感,也很適合用來替代晚餐,如果要當成晚餐的話,最好分量稍微減少為佳。Q 一天可以吃多少分量的燕麥呢?如果是為了減肥或改善飮食習慣的話,要注意的就是「該吃多少」。剛開始吃燕麥時,推薦一餐從30g 開始,由於每個人對於飽足感的感受不同,再加以調整。如果一開始就吃太多,攝取過多的纖維質,可能會出現腹瀉的症狀,需要特別注意。之後,假使消化順暢、腸胃也沒有不適的話,再慢慢增加分量,但最多不要超過50g。Q 未經烹調的燕麥片可以直接吃嗎?經過蒸煮、碾壓過程的燕麥片,直接吃雖然沒什麼問題,但大顆粒、粗澀且沒有水分的燕麥片,其實並不容易吞嚥,因此,還是做成美味的料理再享用吧。Q 燕麥料理是什麼味道呢?帶有穀物本身的香味,但不太有特殊的香氣和味道。假使只吃燕麥的話,多少會有點淡而無味,但是換個方向來想,隨著加入的材料和料理的方式,就可能有數十、數百種的變化,加入巧克力就是巧克力風味,加入水果就成了水果風味。Q 利用燕麥可以做出什麼料理呢?燕麥根據不同的烹調方式,可以延伸出無窮無盡的變化。如代替煎餅粉做成煎餅;加入雞蛋、水混合,可以做成蒸蛋享用;甚至加入絞肉攪拌做成漢堡排等。試著將燕麥加入各種料理中,做成個人專屬的燕麥料理吧。(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作者/朴泫柱、本文出處/摘錄自高寶書版出版《好想吃喔!燕麥的美味新吃法》)延伸閱讀: ·燕麥奶裡面不含奶! 乳糖不耐症也能喝,營養師曝「1重點」沒注意還是會胖 ·降膽固醇不輸燕麥! 「它」還能抗老又降血糖
-
2021-02-23 養生.健康瘦身
多吃肥肉一定胖? 醫:少油不是重點,這類食物才是肥胖元凶
● 減少一些卡路里攝取有益健康● 少油不是重點,低碳水化合物才是減肥王道● 長期使用地中海飲食復胖機率低別再說少油可以減肥!國泰醫院前病理暨檢驗醫學部長、元鼎診所院長曾嶔元指出,「少油減肥」這個普遍觀念不盡然正確,根據世界頂級醫學期刊證實,攝取少一點卡路里確實有益健康,但是少油並不是重點,「澱粉類攝取過量」才是造成肥胖的元凶。要避免復胖,飲食方法必須符合人性,像採取地中海飲食減肥者,復胖機率較低。少點卡路里 健康可改善曾嶔元說,根據一份2019年發表的國際醫學論文,共有218位健康成人參加,以健康為目的,飲食中減少百分之十的卡路里攝取,兩年下來,不僅體重下降,更有血壓下降、低密度膽固醇下降、發炎指數也下降的效果。證實減少一點卡路里攝取、每天少吃一點,健康可以得到明顯的改善。此外,《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中也有一份論文說,把645人分為四組,分別是高低脂肪與高低蛋白質組,但都要注意卡路里攝取量,結果發現,不論是哪一種配方飲食,減少卡路里達六個月,就可以平均減重6.5公斤,成果非常顯著。碳水化合物 宜減少攝取減少卡路里攝取的策略,曾嶔元說,就是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因此減少澱粉攝取才正確,一般人認知的少吃肥肉(減少脂肪攝取)已經被顛覆。根據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刊登的論文,集結53份、68000多人的研究發現,高脂肪的飲食比低脂肪的飲食好,如果要減肥,不必擔心吃肥肉,含油量並不會讓人發胖。地中海飲食 較不易復胖縱然減肥成功,哪一種飲食方法才不會復胖?曾嶔元指出,《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在2008年發表的文章,將減肥者分為第一組「低卡路里低脂肪組」、第二組「低卡路里搭配地中海飲食組」、第三組「正常卡路里但是低碳水化合物組」。追蹤兩年,減重最多的是第三組,平均減重5.5公斤,顯示澱粉確實是造成肥胖的主因;第一組減肥效果雖然好,但明顯復胖;第二組減重成效居中,追蹤四年,發現地中海飲食組維持效果最好,因為地中海型飲食最符合人性,可以長久的持續下去。過低卡路里攝取 代謝差不過,曾嶔元也強調,過低的卡路里攝取,會讓人基礎代謝率下降,不僅疲倦、寒冷、無精打采,甚至分泌類生長激素而讓人更感飢餓。根據美國的實驗,僅24周減少四分之一的卡路里攝取,參與實驗者即出現性欲低落、退縮、孤立、憂鬱、歇斯底里等症狀,甚至自殘,因此長時間的極低低卡路里攝取,注定失敗。地中海飲食所謂地中海飲食,指的是南義大利風格的飲食。以蔬菜為基礎的飲食型態,含有大量在地當季生產蔬菜、全穀類、豆類;肉類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海鮮為主,紅肉的攝取量較少;攝取乳製品,提供高品質蛋白質與鈣;油脂採用未精製的初榨橄欖油,並攝取堅果種子;飲用適量紅酒。資料來源:《不失智的台式地中海餐桌》
-
2021-02-21 養生.抗老養生
運動開始得越早收穫就越大!醫:退化是有選擇的
運動是你可以騙過大自然的友善方法。你可以用一天不到一小時的運動,來說服身體,大草原的春天已到。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每天用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就可以保持苗條、健美、機警、充滿活力、健康與樂觀。從現在開始,請你記住,老化與退化之間有著很大的不同。老化是不可避免的,但在生物學上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很多我們所謂的老化,以及大多數我們最害怕的變老,實際上都是退化。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我們擺脫不掉真正的老化,但退化是有選擇的。這代表著大多數的機能老化也是有選擇的。老化是不可變的生物規律,但行為跟感受可以不顯老。老化是不可變的生物規律,你無法改變:頭髮變白、地心引力會帶來影響、開始可以用優待票價看電影。無論你的生活多活躍,你的最大心率都會隨著時間而穩定下降,這對你是很重大的影響。無論你的生活方式如何,你的膚質都會變差。因此,無論如何,你看起來都會顯老。但是,你的行為跟感受不用顯老,這才是最重要的。我們還沒有找到一種可以持久的方法,但是老化可以是一個緩慢、最小化且非常優雅的過程。甚至在外表上,一個好看、健康的老人,與一個放任一切的老人,兩者之間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我們四十幾歲和五十幾歲的時候,我們的身體都轉變成「預設退化」的模式,享受免費青春浪潮的旅程已經結束了。在缺乏生長訊號的情況下,你的身體和大腦會退化,而你將「老化」。現在,我們可能不滿意這種安排,但是我們也無法改變它。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是覆蓋那些預設的訊號、逆著浪潮而游,並將退化逆轉回成長,而且非常輕鬆就可以做到。你必須要常常運動,因為運動就代表了你是誰。我們該如何避免退化?改變我們傳送給身體的訊號。覆蓋退化程式的關鍵,是日常運動、情感的投入、合理的營養,與真正投身於生活。但一切都始於運動。你必須要常常運動,因為運動就代表了你是誰。更重要的是,這也代表過去你曾經是誰,代表了你幾億年前的起源。你的身體是來自數萬億祖先的禮物,而你存在的事實代表著牠們都存活下來了。牠們每一個都做對了某件事情,每一個都將多一點的力量、速度和智慧傳遞給下一代。我們的身心是為了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而精密設計的工具。我們確實是為了在順境中成長而設計的,為了保持警惕、狩獵、探索、共同合作、建造、笑、玩耍、奔跑、康復、去愛,和生存。要做到這事情,我們的身體和心靈都需要強壯、活躍並且完全同步。運動是工作 開始越早 收穫就越大將運動視為一項工作是有道理的,因為當你超過五十歲後,運動就不再是可選擇的項目。你必須運動,不然你就會變老。克里斯並不會在每天起床後,考慮是否去健身房,就如同他不會起床後,考慮是否要去上班一樣。無論他感覺如何,他都會起床,然後去做。這樣比較容易,而結果是他變得很年輕。你開始得越早,收穫就越大。讓我們看看你退休之前,大約十年左右的生活,這時你仍然全速工作,將運動納入你瘋狂的工作時程中會是個挑戰,這可能看起來讓人精疲力竭,但這是倒著思考。我們在一天結束時會覺得疲累,不是因為我們做了太多的運動。我們累了,是因為我們沒有做足夠的運動。久坐不動使我們在精神、情緒和身體上都枯竭。每天晚上疲憊地走進房門不能代表生活,這只代表過度耗損所擁有的唯一人生後,存活了下來。此外,一項又一項的研究顯示,我們將工作時的產出看得比運動所花的時間更重要,而當我們的身體在健康狀態下,我們在家中的生活狀態也更好,我們對生活更滿意,所需的睡眠更少。如果你對自己的生活品質有所重視,那麼,你花在運動上的時間就變得很划算。騰出時間運動,並為了運動而「保留時間」,並嚴格維護,不讓這段時間受到打擾。每周三天是最低限度 你的身體渴望每天運動大自然不像是健身房的跑步機,大自然是一個不斷變化的自然環境,因此,各種不同的運動與強度變化,比起單一不變的某項運動,前者對你的身體更好,這也應該在你的預料之中。實際上,大多數人都會隨著時間而對任何固定的運動計畫感到疲倦,因此,我們建議你在未來的三十年,在你的運動計畫中加入多項的運動。大自然的規則很簡單:每天做些真正的事情。請忽略所有關於每周運動三至四天的說法,請忽略它!就像美國的國家膽固醇指南一樣,這種說法只是最低限度的要求,是醫學專家對成天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的人,孤注一擲的請求。記住,你的身體渴望每天運動。
-
2021-02-21 科別.消化系統
膽結石分二種,原因大不同!醫師:長期3部位疼痛要注意
台灣約15人之中有1人出現膽結石問題,雖然未必造成直接傷害,但膽結石長期囤積,可能引起急性膽囊炎,造成敗血症等併發症。而慢性膽囊炎也可能增加膽囊癌風險,高風險族群應該定期檢查,並控制飲食作息。 膽結石怎麼來的?黑白結石好發原因不同 員榮醫療體系員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吳文傑醫師受訪表示,膽囊結石大略可以顏色分為黑、白兩大類型,白色為膽固醇結石、黑色為膽色素結石,兩者形成原因、好發因子與治療方式也不相同。 白色的「膽固醇結石」主要為膽固醇過高形成結晶所致,常見除了家族史以外,也好發於肥胖、中老年人及女性身上,女性好發率約為男性的二至三倍。生育數多的女性出現結石的機會也更高。另外,體重在短時間內下降時,膽固醇結構改變,也可能因而造成膽固醇結石,快速減重者應特別小心。 黑色的「膽色素結石」多是膽色素過高、沉積所形成,好發於膽管反覆發炎、有溶血疾病者身上,或是膽汁不易排除的肝硬化等肝功能異常族群。除此之外,有些族群因開刀等原因,長時間禁食之下,膽汁如死水般停滯沉積,也可能演變為膽結石。 右上腹肩膀後背疼痛 當心是膽結石徵兆 吳文傑醫師表示,膽囊位於右上腹處,當膽結石累積形成膽囊炎時,患者容易出現右上腹悶痛、刺痛、脹痛等不適,時間可能長達20至30分鐘,甚至連帶引起右肩疼痛、後背疼痛等幅射性的疼痛。有時也會出現「游離膽囊」,疼痛部位變動不居,須進一步接受檢查。 另外,膽囊與胃部相鄰,經常感覺胃痛也應注意是否為膽結石形成慢性膽囊炎。尤其是吃胃藥後也不見好轉的疼痛,與膽囊相關的可能性更高。若出現類似徵兆,應盡早檢查是否為膽結石問題,避免後續發生更嚴重的膽囊病變。 膽結石未妥善處理,恐埋下膽囊癌風險 吳文傑醫師指出,膽結石患者有八成左右不會有明顯症狀,也未必亟須治療,雖不需恐慌也不能大意。醫師提醒,膽結石長期累積在體內,仍可能引發急性膽囊炎,或增加慢性膽囊炎機會,而慢性膽囊炎有可能升高膽囊癌風險。 急性膽囊炎發生時,易出現持續性噁心、嘔吐、發燒,若右上腹疼痛超過20分鐘,就應提高警覺。如未即時處置,膽囊持續膨脹甚或破裂,恐引發細菌侵入膽囊而引起敗血症。或是膽汁流入腹部造成腹膜炎。吳文傑醫師提醒,急性膽囊炎的治療黃金時間為72小時,時間越晚治療越不容易,長時間疼痛出現時務必及早就醫。 一旦膽結石造成慢性膽囊炎,可能增加膽囊癌機率。提醒自覺經常右上腹疼痛、位置不固定的腹痛、或本身為膽結石風險族群者,應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吳文傑醫師表示,膽囊癌初期與部份膽結石大小同為1-2公分左右,有時不易在初診時就清楚判別,最好每半年檢查一次,3公分以上的膽結石則強烈建議積極處理。 喝橄欖油蘋果汁改善膽結石?醫師:尚無醫學根據 網路謠傳各種膽結石排石法,有些人甚至宣稱可改善膽結石問題,如喝蘋果汁、喝醋、喝橄欖油混合液等。對此,吳文傑醫師表示,目前醫學研究尚未有食療法能夠治療膽結石的證據,採用上述食療後排出的也並非膽結石,往往檢查後都可發現膽結石仍在膽囊之中。目前確實有藥物能夠以內服方式,改善膽固醇膽結石,但需服用6個月以上才能看到初步效果。因此防範膽結石還是建議定期檢查、妥善治療。 如何預防膽結石?避免高油飲食治療肝臟疾病 吳文傑醫師提醒,要預防膽結石問題,性別、年紀、家族史等風險因素較無法改變,但平時可保持良好生活型態。要預防白色膽固醇結石,飲食上應避免高油、高鹽、高糖的飲食避免肥胖,肥胖者適度減肥、避免體重短時間內急速下降,膽固醇過高者則應積極妥善治療。有些急性膽囊炎病人是大量攝取高油脂、高熱量食物後發作,高風險族群務必注意飲食控制。 至於黑色的膽色素結石多起因於相關疾病,平時要多留意自身健康狀態,例如是否經常膽管發炎、有溶血、貧血等血液疾病、或是肝硬化及肝功能異常等狀況。若有相關疾病應積極治療,有助於減少膽結石發生機會。 延伸閱讀 長期喝酒、飲食過油害胰臟炎?急性胰臟炎劇痛又易復發,醫師提醒防範關鍵 避免脂肪肝成肝癌,肥胖、酗酒、C肝、糖尿病者等要注意!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2-20 養生.聰明飲食
手搖飲點微糖就能減少健康危害?專家提醒,別陷入微糖迷思!
手搖飲「喝」出500億商機!經濟部統計處指出,隨著行動支付、外送服務蓬勃發展,手搖店營業額平均逐年成長8.9%,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更估計,光是手搖飲,就為台灣帶來500億的龐大商機。 喝半糖、微糖飲料,糖量照樣暴表台灣人真的很愛喝手搖飲,為了健康、怕胖,許多人會選擇半糖、少糖或微糖來減低熱量攝取。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說,選擇較少糖的飲料,的確能夠降低熱量的攝取;不過別忘了,所謂的全糖、少糖、半糖及微糖,是指額外加到手搖杯的含糖料,可不包含液體本身及配料的熱量。 舉例來說,假使你因為怕胖,點了「半糖」的大杯珍奶,換算下來,你大概吃進了30克的糖,以及4茶匙的沙拉油(因為奶茶含有奶精,屬於油脂類),再加上黑糖珍珠,可能吃進將近500大卡,直逼一個便當的卡路里。也就是說,若你今天吃了一個便當,又搭配一杯半糖珍奶,熱量會直接突破1000大卡,肥胖與贅肉就是這樣來的。更令人擔心的是,許多人因為選了減糖飲料,以為可以多喝幾杯,忽略飲料及配料的原有的熱量,反而適得其反。市售700c.c.手搖飲甜度含糖量 每天攝取糖份少於5顆方糖更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日糖攝取量應占總熱量的10%以下。若以男性成人每日攝取熱量2000大卡為例,換算下來,一天不得吃超過50公克的糖(一般市售方糖每顆大約5公克,約10顆方糖的量),這也是目前臺灣衛福部建議的上限;如果想讓身體更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更建議,將每日糖分攝取量,減半至總熱量的5%以下更理想,即不超過25公克(約5顆方糖)。 為什麼要少吃糖?糖對身體的6大危害喝飲料在所難免,許多無糖茶飲對身體甚至有一定的好處;可是若你喝的是含糖飲料,可要注意了。眾多研究顯示,攝取過量的糖會引起肥胖、代謝症候群、蛀牙、心血管疾病等危害;近來研究更指出,特別是經常使用在手搖飲的高果糖糖漿,攝取過量的危害比一般精緻糖更劇烈。1.提高三酸甘油酯陳詩婷解釋,果糖的代謝路徑不同於葡糖糖,很容易會直接經由肝臟儲存為脂肪,快速引發一連串的三酸甘油酯升高、胰島素阻抗等反應;一項研究顯示,每天攝取大於50公克的果糖分子,餐後的三酸甘油酯濃度會明顯上升。2.肥胖及脂肪肝我們幾乎可以這樣思考,攝取果糖對肝臟的危害,跟肝臟處理酒精的程序一樣,會提高脂肪肝發生的機率。這是因為果糖在消化過程中不受到能量的調控,很容易被身體轉化為脂肪儲存,尤其是內臟脂肪,跟果糖及醣類攝取過量有很明顯的正相關。3.代謝症候群一項研究測試,人體在喝下純果糖與純葡萄糖之後,身體的生化反應會有什麼不同?結果發現,喝下葡萄糖的受試者,飽足感會上升,而喝下純果糖的人,則沒有明顯的飽足感;換言之,經常攝取果糖的人,因為身體缺乏飽足指令,容易攝取過量的果糖,而大量的脂肪在肝臟被代謝,可能造成代謝的紊亂,容易引起一連串的血壓飆升、血脂上升等代謝症候群。 4.尿酸飆升,引起痛風果糖在代謝過程中,會快速消耗身體的ATP(身體的能量形式),因而造成細胞的尿酸濃度上升,造成高尿酸、痛風的問題。 5.心血管疾病血液和組織的糖太多,很容易與體內的蛋白質、脂質等物質生成糖化終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縮寫為AGEs),破壞血管的內皮細胞,加重血管壁的氧化壓力,讓血液中的膽固醇容易被氧化,造成身體大範圍的血管發炎及傷害,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6.愛吃糖,提早失智流行病學發現,糖尿病患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平常人高,這是因為葡萄糖及其代謝產物會黏在人體的蛋白質上,破壞我們的腦細胞(如同上述所說的糖化作用),使蛋白質變得異常,無法執行正常的生化反應;若大腦β-類澱粉蛋白質堆積在神經細胞週圍,除了使細胞逐漸死亡,也會破壞神經間的連結,人的記憶、認知能力會漸漸垮掉,而走入失智。 健康喝手搖飲,你可以這樣做首選飲料當然是「白開水」,因為水分是人體最重要的成分,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排毒等好處,一旦養成喝白開水的習慣,市面上的含糖飲料反而會覺得太甜而難以下嚥;不過,若民眾短時間難以戒掉喝甜飲的習慣,這裡有幾個健康喝手搖飲的技巧,不妨參考。 1.選擇微糖、不要加料針對短時間無法養成避免喝糖飲的族群來說,儘量選擇糖分最低的微糖飲料,另外,儘量不要加料,常見熱量較高的配料,如珍珠、布丁、椰果、蒟蒻、養樂多,另外,還有用蜜汁熬煮的紅豆、芋頭、地瓜等主食類,熱量也很高。 2.拿鐵比奶茶好一般奶茶多由奶精或奶油調配而成,奶精及奶油的本身是油脂,若再加上淋進去的糖分,熱量恐會爆表。建議大家若想喝奶茶或珍奶,可以鮮奶製成的無糖的珍珠鮮奶茶(珍珠+低脂鮮奶+無糖綠茶或紅茶等)取代,熱量大約只有170大卡,不僅可藉由新鮮牛奶補充鈣質,還可減少油脂的攝取。3.選擇去冰或少冰冰會壓抑味覺對甜度的敏感度,越冰越不容易感覺到甜。 4.回歸原味儘量選擇喝原食物的手搖飲,減少色素或香料的攝取。譬如無糖的芋頭牛奶、木瓜牛奶等,或者以無糖豆漿為基底的飲料,利用燕麥奶打成的無糖飲料也很適合。5.改點無糖茶飲無糖茶類,如紅茶、綠茶、烏龍茶等都是很好的飲料,其熱量幾乎逼近於零,而且綠茶還含有豐富的兒茶素,能幫助身體抗氧化。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撰文/陳大樂 責任編輯/Mei 圖片設計/Kato 文章出處/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