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6 醫聲.高齡社會
搜尋
脊椎
共找到
912
筆 文章
-
-
2024-04-25 養生.運動健身
影片/「八卦導引」第三式:「獅子張口」有助減少跌倒及膝關節受傷風險
以中國武術八卦掌為基礎的「八卦導引」,獨特步法配合類似太極的用意行氣,強調協調全身力量以及訓練身體肌群,可以調整身形、調控呼吸、調養身心。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教授張育愷表示,每天只要花5分鐘做八卦導引第三式「獅子張口」動作,加上正念靜坐與呼吸放鬆,能改善久坐久站的腰痛問題。馬步強化下肢「獅子張口」口訣是「獅子張口展腎肝」,是八卦導引的招牌動作,同時進行肌力、平衡、柔軟度練習,在轉換重心的過程中,帶入軀幹水平面的扭轉,以手指引導意念,伸掌纏手,專注於精細調整手掌的動作,使思緒專注於當下,感受胸背延展、意念隨手掌動作延伸。張育愷說,八卦導引的馬步基本功,可鍛鍊大腿前側股四頭肌,舉凡走路、跑步、跳躍、爬樓梯都會用到這塊重要肌群,強化下肢力量,有助於減少跌倒、減低膝關節受傷的風險。【延伸閱讀:「八卦導引」第一式:「猛虎出山」5動作要訣,脊椎伸展鍛鍊下肢肌力】練核心可護腰蹲馬步拉開全身脊椎,可舒緩腰背痛,練核心是最好的護腰方式,透過簡易的八卦導引來鍛鍊腹部和背部,可強化下背肌的肌力。獅子張口的動作,以腰椎為轉軸,在下半身穩固的狀態下,讓上半身延展,輪流進行兩側擰背轉腰、伸筋拔骨,感受肌肉伸展,同時擰疏經絡,舒展肝經及膽經,讓氣血正常運行,肢體強調放鬆、緩慢、細柔,非常考驗靜態平衡的能力,可矯正平時久坐駝背的體態。【延伸閱讀:「八卦導引」第二式:「大鵬展翅」訓練全身協調及重心平衡】第三式:獅子張口1. 預備姿勢,雙腳分開呈馬步,兩手自然垂下。2.伸掌,左手五指大張。3. 纏手,做一個擰旋的動作,手放到腰後面命門穴(腎臟的位置)。4.右手起身做擰旋,擰背轉腰、伸掌,右手朝上,感受右側肌肉延展。5. 落上手,手掌用力,接著換邊擰旋到腰間;擰背轉腰,左手起。6.身體回正,蹲膝落胯,十字手。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23 醫療.眼部
免疫療法藥物誘發葡萄膜炎 她癌症治療成功後視力剩0.3
免疫細胞療法費用昂貴,治療效果雖不錯,但小心副作用。71歲朱女士3年多前確診輸尿管尿路上皮癌,經評估後,接受最新免疫療法,腫瘤明顯變小,卻陸續出現左眼視力模糊、頭痛、皮疹等症狀,左眼視力只剩0.3,眼科檢查證實為免疫療法藥物誘發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台北榮總眼科部葡萄膜炎及眼矯型科主任黃德光表示,葡萄膜炎為眼內組織發炎,症狀為視力模糊、嚴重不正常的飛蚊症,透過精密儀器,配合散瞳檢查,可發現患者角膜內皮上聚集眾多沉澱物,眼內發炎細胞增加,以及視網膜和脈絡膜產生病灶。臨床顯示,葡萄膜炎為已開發國家民眾失明的主要原因,常與全身疾病相關,包括自體免疫疾病(僵直性脊椎炎)、身體感染(帶狀疱疹),或與服用藥物相關。71歲朱女士即為用藥後引發葡萄膜炎典型個案,術後追蹤顯示,左眼視力0.3,雙眼輕微初期白內障,加上雙眼後葡萄膜炎,合併黃斑病變及嚴重漿液性視網膜剝離。經施以局部類固醇注射及藥水治療後,頭痛獲得改善,視力恢復正常,追蹤3年,迄今腎癌或眼睛葡萄膜炎均未復發。黃德光提醒,癌友及其他重症患者在治療後如果覺視力莫名變差,務必就醫,主動告知目前正在服用哪些藥物。→想看更多的葡萄膜炎資訊 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17 養生.運動健身
影片/「八卦導引」第二式:「大鵬展翅」訓練全身協調及重心平衡
整合東西方健身運動的八卦導引,以八卦掌為基礎,類似半蹲走轉的練習方式,可訓練整個人的重心平移。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教授張育愷推廣八卦導引運動,強調每天只要花5分鐘做一套動作,即可達到「健腦、健身、健心」功效。八卦導引第二式「大鵬展翅」,口訣是「大鵬展翅陰朝陽」,注重全身的協調性以及重心轉換過程之平衡,張育愷指出,此式動作著重上肢的延展和擰旋,以緩和的動作刺激肌肉;左右重心的轉換需要兩腿支撐全身重量,可增加下肢肌群力量。在動作轉換時,將意念專注於「小指翻天」,強調手臂拉伸,並延長呼氣與吐氣的時間。伸筋拔骨 擺脫肩頸僵硬張育愷表示,八卦導引有「伸筋拔骨、擰翻走轉」等特色動作,可讓肢體、姿態更加柔軟。所謂「筋長一寸,壽延十年」,伸筋拔骨是指四肢末梢的伸長延展,將筋膜和骨架向外撐拔,以利筋脈的通順和形體結構的正位。拉伸肌肉有助於解除肩頸痠痛,把身體拉伸開之後,呼吸也會比較順暢。擰旋走轉 鍛鍊下肢平衡「擰翻」是在伸筋拔骨的基礎下,將身體四肢與軀幹進行擰旋,意即從手或腳先運作,再帶動腰胯旋轉,接著帶到肩背、手臂、全身的擰轉。走轉則是行走繞圈,用以鍛鍊下肢的伸展、肌力、平衡,可降低摔倒的風險。張育愷說,人體有十二經脈,分為陰面和陽面,大鵬展翅的細部動作對應手指到手臂的六條經絡,陰面經脈補元氣、調血氣及臟腑;陽面經脈調節疲勞止痛。第二式:大鵬展翅1.預備姿勢,雙腳分開呈馬步,兩手自然垂下2.身體下落,兩手打開,十指向外伸展,手掌朝上3.扣左手、左腳,展右手、右腳,前手小指翻天、後手手心朝外4.重心往後坐,扣右手、右腳,擺左手、左腳5.維持身體姿勢,小腿垂直於地面,後腳打直,大鵬展翅陰朝陽6.緩緩起身回正,蹲膝落胯,兩手交合為十字手【延伸閱讀】影片/「八卦導引」第一式:「猛虎出山」5動作要訣,脊椎伸展鍛鍊下肢肌力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4-12 焦點.元氣新聞
只是騎過「淺坑」 5旬骨鬆婦不耐輕震 釀壓迫性骨折
「痛呀!」50多歲的阿香(化名)日前騎車外出買菜,前方馬路有個淺淺的坑洞,她一如往常直接加速騎過,沒想到經過時的震動,下背突然一陣疼痛,返家時疼痛感已蔓延全身,痛到難以忍受,即前往急診室就醫,當下照X光卻無異狀,她只好返家休息,二周後,阿香的第一節腰椎已扁掉在X光上僅剩一半的高度,確診為骨質疏鬆引起的「壓迫性骨折」。壓迫性骨折八成與骨鬆有關 骨折後才得知自己骨鬆彰化秀傳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辛明泰,壓迫性骨折發生原因八成與骨質疏鬆有關,其餘二成源自外傷或癌症骨轉移。骨質疏鬆屬於一種隱性疾病,發生時毫無症狀常被疏忽,多數患者往往在出現壓迫性骨折後才發現自己罹患骨質疏鬆。辛明泰指出,骨質從30-35歲起隨著年齡開始流失,台灣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未來骨鬆盛行率將大幅提高,其餘引發骨鬆的原因包含,更年期女性、具骨鬆家族史、鈣質或維生素缺乏者、患甲狀腺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或缺乏運動者。骨鬆引起的壓迫性骨折雖會引起疼痛不適,不過不少長輩「很能忍」,辛明泰表示,曾有長輩早就因為骨鬆出現壓迫性骨折,卻一直以為自己是肌肉拉傷,忍痛忍了一到二個月,最後受不了才來就醫,脊椎從原本骨裂,已經「扁到」僅剩0.2釐米,正常一節脊椎高度為2公分。辛明泰指出,任何外在的力量都可能導致骨質疏鬆患者出現壓迫性骨折,例如打噴嚏、突然轉身或運動等。由於導致壓迫性骨折的方式千奇百怪,也讓患者難以第一時間反應已經骨折了,多數會誤以為坐太久或是拉傷,呼籲若突然感受到下背痛或胸口不明原因疼痛,應立即就醫,由醫師協助判別。壓迫性骨折重新撐開脊椎 灌骨水泥維持功能過去壓迫性骨折的治療方式,只能收治患者住院,採取「臥床」的方式,讓裂掉的骨頭「自己長出來」,而臥床三週到三個月的期間會給予止痛藥物舒緩不適,但是對於年紀大的患者而言,長時間臥床帶來的副作用太大,如肌肉萎縮、心肺功能下降、壓瘡、中風或肺栓塞等,也可能因為沒有運動,加速骨質流失。目前不太可能再採取傳統的治療方式。辛明泰表示,壓迫性骨折現在多以「微創脊椎手術」協助治療,從脊椎開兩個洞,找出被壓扁的脊椎,透過放置氣球或是醫療級千斤頂,將被壓扁的脊椎柱撐開,再放置骨水泥固定。不過,有些壓迫性骨折的患者屬於嚴重骨鬆患者,若使用千斤頂及骨水泥撐住原本壓迫的脊椎柱,卻反而因為「太硬」,後續造成鄰近上下兩節脊椎柱壓扁。壓迫性骨折手術治療後,仍須先檢測患者的骨密度,若骨質密度低於-2.5合併一節脊椎骨骨折,或是骨質密度介於-1.0到-2.5間,合併兩節脊椎骨骨折,可使用健保給付的骨質疏鬆藥物治療,也需補充鈣片,這樣可以避免術後反而造成其他脊椎椎體更嚴重的壓迫性骨折。辛明泰表示,壓迫性骨折如果壓迫到神經或脊髓,需要立即手術,延誤時間恐導致癱瘓,為避免嚴重骨鬆影響手術,呼籲國人平時要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如果是骨鬆的高風險群,如更年期女性等,建議停經後可檢測骨密度,或有家族史者,可自費做骨密度檢測,並依照醫師醫囑,調整生活作息,或是服用藥物改善骨質疏鬆。辛明泰醫師小檔案:現職:秀傳紀念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學經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彰化基督教醫院前資深主治醫師美國UCLA神經外科腦瘤脊椎手術臨床研究醫師員林基督教醫院前神經外科主任衛生福利部旗山醫院前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台灣外科專科醫師台灣加護重症專科醫師台灣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台灣骨質疏鬆醫學會會員台灣疼痛醫學會會員台灣腦下垂體學會教育委員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腦下垂體腫瘤臨床研究醫師專長:微創脊椎經皮骨釘內固定融合手術、經皮椎體成型術(灌骨水泥)、脊椎腫瘤手術、腦內視鏡手術、下背痛、腦下垂體內視鏡手術、腦內動脈瘤手術、腦內動靜脈畸形手術、顱內腫瘤手術、頭部外傷腦出血手術、高血壓性腦出血手術、水腦症、腕隧道症候群
-
2024-04-11 養生.運動健身
影片/「八卦導引」第一式:「猛虎出山」5動作要訣,脊椎伸展鍛鍊下肢肌力
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久坐不動,容易引發肩頸背痛和身體歪斜,加速老化、肌肉流失,衍生出許多慢性疾病。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教授張育愷推薦大家,每天可抽空5分鐘從事「八卦導引」健身運動,透過八個動作,可延展與鍛鍊身體各部位,鬆活全身筋骨,有助活化大腦健康。元氣網也邀請張教授拍攝影片,親自示範「猛虎出山」、「大鵬展翅」、「獅子張口」等三式動作,將陸續同步推出,歡迎到元氣網觀看。第一式 「猛虎出山」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張育愷教授,長期推廣「八卦導引」課程,首先介紹第一式「猛虎出山」,這套動作有一句口訣:「猛虎出山理三焦」,著重訓練肌力、鍛鍊平衡、增進柔軟度練習,透過動作將身體拉伸,加上養身意念引導,配合呼吸吐納,讓自己更專注於當下,感受脊椎伸展,練下半身肌力,幫助氣血運行順暢。八卦導引是一套結合運動科學與大腦科學的八個動作,張育愷說,以電影「一代宗師」裡的八卦掌功法為基礎,以馬步、弓步、歇步、仆步等簡單的方式不斷循環,產生有氧運動的訓練功效,同時強調專注與調控呼吸,緩緩凝聚精神以達到氣息平和,並用意識引導動作,達到心神合一的「調心」境界。第一式猛虎出山,意念由兩手帶領,手掌朝上引導身體伸展,氣息由下往上,梳理上焦、中焦、下焦的三焦,也就是身體的軀幹,讓血液及氣運行暢通無阻。動作特色是訓練下肢肌力,尤其慢慢下蹲時,放慢速度的肌肉控制,針對股四頭肌和臀大肌進行刺激,但在垂直起身和下蹲時,需保持軀幹穩定。「猛虎出山」5動作要訣1.預備姿勢,雙腳分開呈馬步,兩手自然垂下。2.身體下落,兩手打開,十指向外伸展。3.起身呼吸、延展,手往上,膝蓋緩緩打直。4.吐氣,十指相對,手過胸之後,身體與手同時下落。兩手至於褲襠前,維持3秒。5.緩緩起身,蹲膝落胯,兩手交合為十字手。【延伸閱讀】影片/「八卦導引」第二式:「大鵬展翅」訓練全身協調及重心平衡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4-09 醫療.牙科
男性牙口好不好竟影響性功能!國際口腔學專家謝天渝曝:找女婿先看他「這顆牙」
精專中醫醫理的國際口腔癌專家謝天渝醫師研究發現,牙齒的穴位經絡對應人體五臟六腑,男性牙口好不好,除影響健康,也關係到泌尿、生殖等性功能,應了俗諺「找女婿,要先看門牙」的說法,口腔健康不可輕忽。找女婿,要先看門牙!40年前第1位主張嚼檳榔恐致癌而聞名的謝天渝,自小熱愛鑽研中醫,口腔外科專業外,也致力研究口腔經絡學。他發現牙齒周遭布滿經絡穴位,與全身五臟六腑密切相關,其中前牙穴位與肝、腎、脾有關,換言之就是和生殖、泌尿系統相關連。他指男人腎臟好不好,關乎泌尿系統健康,甚至關乎性功能,因此大家曾開玩笑,「要找女婿,就先檢查他的門牙牢不牢固,以免影響女性的性福」。謝天渝將口腔經絡的研究,寫成「口腔經絡與身心健康」一書發表,內容巨細靡遺分析牙齒與身體個別的關係。更說,從牙舌的狀況不只能看出一個人的健康情形,也看得出性格,像刷牙時牙肉易流血,常發炎、紅腫,表示這個人做事不夠積極或較懶散。容易蛀牙或發炎腫脹 易產生精神方面問題另指第3大臼齒和心經有關, 如果容易蛀牙或發炎腫脹,會產生精神方面問題,而醫學研究報告指出,一定比例的偏頭痛、三叉神經痛或全身性疾病,都是因為口腔病灶引起,「口腔鄰近大腦、延髓、脊椎、腦幹等生命中樞,牙口不好的人,可能百病叢生」。謝天渝說,口腔經絡的理論,傳承自數百年老中醫的心血結晶,人體的經絡系統像一張巨大的網,包括口腔、舌頭、上下唇、面頰黏膜,甚至每顆牙齒,都有特定的穴道和經絡。「8020」觀念:80歲長者有20顆健康牙齒就是勇健研究發現,齒源性刺激與扁朓體和器官及組織系統的能量有關係,因此主張「8020」健齒觀念,即80歲的長者,如能保有20顆健康的牙齒,身體相對勇健。他建議民眾,平日潔淨雙手後,可刺激口腔內穴位經絡,或勤動舌頭,相對也能健腦。謝天渝畢業於高雄牙醫學系,畢業後赴日本愛知大學進修口腔外科,取得齒學博士學位,先後又獲得美國自然醫學博士及中醫學博士。學成歸國後,發現南台灣吃檳榔人口眾多,轉而從事口腔癌研究,當過高醫大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首任所長,期間研究團隊對於嚼食檳榔與口腔癌方面的研究成果卓越,引起國際注目,曾登世界名醫錄。
-
2024-04-09 失智.新手照顧
照護輔具大問哉!「1原則」用護腰避免長輩再度拉傷
Q1:請問護肩與駝背矯正帶是否皆可矯正圓肩?護腰又是甚麼功能呢?護肩顧名思義「保護肩膀」為主要功能,並依據不同彈性的材質,使肩膀有不定程度的固定效果,提供給肩關節穩定度不佳的患者身上,以保護二次傷害,而常見有中風患者、長期做投擲動作的運動選手,在控制肩膀動作的肌群尚未恢復時,提供保護效果;相較於護肩大面積包覆單側肩膀,駝背矯正帶則是藉由2條或多條帶子作為動作引導方向,提醒肩膀及上胸部提直,減少駝背動作發生,且通常是兩側同時一起穿戴。護腰,除了是最常見,也是常常可以看到甚至是醫生建議的輔具,最主要目的當然是保護我們的腰椎,藉由緊貼並固定腰椎,讓軀幹可維持一定的腹內壓,增加脊椎的穩定,甚至有些加入鐵條,限制身體前彎的動作,避免再度拉傷。雖然大家都很害怕再次拉傷或是擔心疼痛狀況,但不論是護肩、護腰甚至是駝背矯正帶都只是短期使用,而並非長時間使用,當我們因突然不適時,可藉由輔具來提供穩定減緩疼痛發生,或是短時間搬運、背抱,藉由護腰束縛,避免突然較大的力量,造成拉傷,但畢竟身體的穩定還是來自於本身肌肉控制,若一直透過外在力量保護自己的關節,則無法根本解決問題,還是有可能會發生疼痛及拉傷問題喔!Q2:年輕人有輔具需求的時候,和老年人使用的款式和方式一樣嗎?!輔具設計原則主要是依照動作功能作為區別,分別是是否可行走與站立、軀幹及手腳的肌力及穩定程度,甚至有時候還考慮到敏捷反應力...等,因此,無論是年紀多大,只要確定目前能力到哪,再去選擇適合的輔具即可喔!至於如何去選擇適合的輔具,則可以向縣市的輔具中心做簡單的諮詢,即可快速的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及選擇輔具喔! Q3:居服員常使用的輔具有哪些?依照照服員提供服務,有協助如廁、沐浴、更衣、口腔清潔、進食、服藥、翻身、拍背、上下床、協助使用日常生活輔助器具等。沐浴以沐浴需求來說,如果長輩的狀況是無法自行行走或是需要人攙扶,為安全起見,建議可備有「帶輪便盆椅」,以利居服員可安全推行,若可以行走的長輩,考慮洗澡安全,也是建議使用「沐浴椅凳」,讓長輩可以坐著洗澡喔!日常照顧再來協助進食、翻身及拍背等照顧服務,有以上需求的長輩多為無法自行翻身坐起,因此,建議可準備「居家用電動床」,透過調整床頭高低,避免灌食後因躺姿而有溢奶或嗆咳問題,或是可以將長者抱至「高背輪椅」上,在半坐臥姿勢下提供進食服務;而翻身、拍背等服務,主要考慮市售的床面高度不利於一般人在旁邊站姿協助,通常需要彎腰執行,因此也建議準備「居家用電動床」,避免主照者長時間協助後,發生下背痛問題。轉位移至於大家所在意的轉移位問題,就必須知道長輩目前的能力在哪裡,給予正確的轉移位方式,再決定是否需要移位腰帶、滑墊或移位機等「移位輔具」,或是可準備簡便的「一字帶」,增加轉位安全,最重要的還是,功能評估、家中現有環境以及操作技巧,才可以達到有效又省力的轉移位喔!
-
2024-04-05 醫聲.疫苗世代
預防結核病,嬰幼兒嬰接種卡介苗:一次了解接種時間與不良反應時間!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當結核菌侵入人體後,可在肺部、腦膜、淋巴腺、骨骼、腸道、泌尿道及生殖器官等器官引起病變,其中以肺部感染最多。罹患肺結核後,早期病人可能因沒有顯著症狀,易遭到忽略而延誤治療,之後可能出現咳嗽、咳痰、胸痛、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等症狀。結核病防治措施重要一環:嬰幼兒接種卡介苗疫苗台灣結核病防治措施,除了及早發現潛伏結核感染與結核病病人,並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之外,也包含嬰幼兒接種卡介苗疫苗。由於結核桿菌易引發結核性腦膜炎,造成腦積水、脊椎障礙、腦血管病變、腦梗塞等病變,可能導致終身殘疾等後遺症,因此嬰幼兒接種卡介苗可降低結核菌感染所帶來的併發症風險。據統計,相較有接種卡介苗者,未接種卡介苗的幼童罹患結核性腦膜炎增加47倍風險。卡介苗疫苗的接種時間與副作用,何時該就醫?卡介苗是減毒活性疫苗,注射後可針對結核病產生抵抗力,初期症狀的預防效果約85%。台灣疾管署自105年起,將卡介苗適合接種年齡由原先的出生24小時後調整為出生滿5個月,建議接種時間為出生滿5至8個月,提醒家長別忘了讓您家中的嬰幼兒按時接種卡介苗,才能遠離結核病併發症威脅。有些家長可能擔心嬰幼兒施打卡介苗後會產生副作用,一般來說,嬰幼兒皮膚接種部位會隨著期程正常進展變化,有極少數個案可能發生骨炎、骨髓炎等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卡介苗不良反應平均發生年齡為接種後的6個月至2年,若發現曾接種卡介苗的幼童成長至2至3歲間,有出現骨炎、骨髓炎的症狀,如局部腫脹、肢體無力、步態不穩等,宜尋求小兒科的醫療協助。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27 失智.新手照顧
輪椅這樣挑!四大原則讓照護安全又省力
「 輪椅」,往往是我們行動不便時,最容易想到的輔具,也如同我們常使用的代步工具,如:摩托車、小轎車、休旅車...等等,由於較少人使用,因此需要時,通常大多想到醫院所借用的藍皮、不鏽鋼輪椅,然而,有使用經驗的民眾就知道,這種輪椅不僅僅無法長時間外借回家外,在推行過程會發現笨重又費力,若想到附近的醫材行購買,又看到玲瑯滿目的輪椅,除了價錢高低可以清楚分別外,其中的形式、規格及配件(如:是否有頭靠、輪子大小、可否拆掀的扶手及腳踏板…等),卻是有看沒有懂,因此,要如何挑選適合輪椅?那些內容是必須注意的?這次就好好的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有無頭靠通常醫材行一掃過去,最顯而易見的就是那凸出來的頭靠,然而,在路上卻顯得較少見,有些甚至自己DIY,將一般輪椅自己加裝頭靠,但到底甚麼時候要使用頭靠?首先,我們要先了解輪椅增加頭靠的原因,輪椅除了維持直立位置外,也可以藉由改變背靠位置及坐墊位置,達到仰躺及傾倒的目的,為了避免躺下姿勢,頭會也跟著向後倒,所以曾增加頭靠,使頭部得以適當的支撐,而使用到向後傾倒或仰躺功能的輪椅,主要是給無法長時間維持坐姿,或是軀幹及頭部控制不足,導致身體東倒西歪、無法維持正中。如果僅僅是因為體力不佳,未來有恢復體力的狀況,建議可以短暫租借高背輪椅,以便於未來狀況改善時,僅一般輪椅較好收納為考量依據喔! 可否拆除扶手、腳踏板到底為什麼要把輪椅扶手拆掉? 腳踏板拆掉? 以耐用性來說,不是會讓輪椅更容易需要去修繕,且在剛性層面來說,也相對較低,保護雙腳遭撞的能力更差。但若有協助他人上輪椅就知道,若需要快速的入座,往往會被輪椅的扶手擋住,或是腳踏板卡住,以至於上下輪椅些許困難,因此,部分人選擇多一個拆除輪椅扶手及踏板的步驟,除了便於上下輪椅外,也增加轉移位的安全。後輪大與小的差異輪子的大小除了直覺上發現物件大小差異外,還有影響到推行的便利性,若推行過程中,遇到不少凹凸不平的地面,若使用小輪的輪椅,就會發現相較推行困難;但若於室內推行,則可明顯感受小輪於狹窄空間的便利;除此之外,大輪的輪子外面往往會增加一圈的手推框,主要讓使用者在無他人協助下也可短距離推行,因此,若輪椅多數時間使用於室內,且皆由他人協助推行的情況下,多數會建議使用小輪即可,也便於照顧者操作。 輪椅尺寸選擇當挑選好輪椅型式時,最後這是需要選擇輪椅到底要多寬? 是應該越窄越服貼好? 還是越大越寬好? 其實在我們臀部外各加一寸的寬度,才是我們選擇的尺寸,除了讓冬天衣褲有空間塞進輪椅外,舒適性才是我們主要考量的,而避免越寬的輪椅,則是考慮軀幹穩定能力較差的使用者,因長時間久坐,可能會有側向歪斜問題,進而引起脊椎的疾病。 以上是依照一般民眾,第一次選擇輪椅可能會思考到的問題,而若想要借由使用者的現有能力,再選擇適合的相關輔具,建議可以向醫院或是輔具中心,請輔具評估員評估個案狀況,進而給予相關輔具建議,便於一次購足需要的輔具,漸少照顧者的負擔。下次,再簡單的介紹「粗大動作分類」,讓大家可以更清楚使用者能力,更快的去選擇所需的輔具喔!
-
2024-03-25 醫療.中醫
不良姿勢易造成顯老體態 中醫教按摩6穴位告別圓肩、烏龜頸
你有觀察過自己的坐姿嗎?現代人使用電腦或手機,身體容易前傾靠近螢幕,長時間維持不良的姿勢,會出現圓肩、駝背、烏龜頸等「上交叉症候群」症狀,這是一種顯老的體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推薦,可以按摩6大穴位、伸展肩頸肌肉的動作進行改善。不良姿勢易造成顯老體態林舜穀說,現代人長時間久坐,除了增加心血管疾病、血液循環不良、下肢浮腫之外,更會傷害肌肉和骨骼。尤其坐姿不良易引起一連串的身體痠痛,讓脊椎僵硬、側彎,從肩頸部位痛到背部、腰部、膝關節等。「上交叉症候群」是一種常見的姿勢疾病,主因是長時間姿勢不正確,例如脖子前傾而讓周圍的肌肉和神經受到壓迫、拉扯,感覺僵硬、痠痛、麻刺甚至頭痛。「上交叉症候群」常出現在需要長時間低頭或反覆進行手部動作的人身上,包括辦公室內勤、學生、職業司機,運動員在某些運動中也可能導致肩膀和脖子肌肉的不適,特別是需要長時間保持特定姿勢的動作。林舜穀指出,不良姿勢會讓肌肉無法好好被使用,造成脂肪堆積、破壞身材曲線,看起來顯老、沒精神,從背後看去似乎愈來愈胖。久坐應拉筋或適度的按摩為了避免肌肉失衡、緊繃疼痛,林舜穀建議,應時常伸展身體,保持正確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平常待在辦公室時,站起來運動拉筋或適度的按摩,將原先卡住的經絡筋膜拉開;退休族群長時間坐在沙發上追劇也會有肩頸僵硬困擾,可試著坐挺,將頭部彎向側邊,對側手輕放施力,換邊重複3至5次,舒緩放鬆頸部周邊。姿勢不良不只是一時的痠痛,全身都會受到影響,恐加速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報到。林舜穀建議,可按摩氣戶穴、庫房穴、屋翳穴、天宗穴、天柱穴、膏肓穴等6個實用穴位,放鬆前胸緊繃的肌肉,解除上半身的緊繃狀態。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19 退休力.健康準備
練上肢力量也訓練核心肌群 健走微調3動作讓功效放到最大
不少人喜歡健走運動,也希望透過健走獲得更多的健康好處。運動教練田玉笛指出,對於樂齡族群來說,健走屬於低衝擊有氧運動,是一項很棒的運動。如果在健走過程微調三動作,一是運用健走杖、登山杖做輔助;二是步態要穩,腳跟、腳掌、腳底都要確實抬起、依序落地;三是上臂大幅擺動。如此運動效益自然從A變成A+。使用登山杖 可發揮推蹬效果田玉笛分析,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一個人每星期至少要累計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對健康較有好處。健走時若手握健走杖、登山杖,可使步態更穩定,減輕脊椎、膝關節負擔,走路獲得支撐,跌倒風險也會降低。健走杖、登山杖的高度可依使用者的身高調整,行走時,杖的落點位於兩腳之間,再配合手部擺動,便可發揮「推蹬效果」,也就是讓人感覺更有前進動力,此時速度會提升,運動強度會增加,便可幫助達到上述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的目標。練上肢力量 也訓練核心肌群田玉笛觀察到,一般人常見走路錯誤姿勢,包括踮腳走路、腳拖地或有彎腰駝背、上半身左右傾斜等問題,而這些姿勢會影響身體的重心平衡與支撐力、穩定度,也易導致脊椎、膝關節不舒服,倘若下肢肌力較不足,跌倒風險相對較高。田玉笛提醒,健走時,走路步態一定要穩健、踏實,必須讓腳跟、腳掌與腳底全部抬起,再讓腳跟先落地,接著是腳掌、腳尖,依序落地,才能有效提升健走效益。若手臂大幅擺動,更可改善上肢力量,同時訓練核心肌群,隨著健走速度加快,心跳、血液循環也會加快,心肺功能受刺激,運動更有效率。在聯合報退休5力課程「強肌運動系列─健走GO肌力UP」系列8堂課中,田玉笛將引導學員透過健走杖、登山杖與彈力帶的使用,感受肌肉力量起伏,並掌握健走訣竅,學員也可了解如何運用健走杖、登山杖提升健走效益,不只如此,在課堂上,健走杖、登山杖也會成為「健身器材」,讓肌肉平衡、訓練效果更優化,發揮極致使用效益。田玉笛希望,藉由一系列課程,能協助學員訓練走路、行動常使用到的肌肉群,當這些肌肉群更為強健,學員平常行動就不容易跌倒、受傷,走路可以走得更穩、更遠,出門遊玩時,也比較不會稍微一走路就疲累,這樣就能玩得更盡興,也更隨心所欲、舒服自在。強肌運動系列─健走GO肌力UP 8堂課上課日期:4月10日、17日、24日5月1日、8日、15日、22日、29日上課時間:周三上午10時40分至12時10分或下午3時至4時30分室內地點:台北市青少年發展處-4樓舞蹈教室 台北市仁愛路一段17號4樓戶外地點:中正紀念堂洽詢:02-8692-5588轉5869或2070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sYLjZwYTvLdA6XSS8
-
2024-03-19 養生.生活智慧王
適合側睡、仰睡及趴睡的枕頭並不相同!如何挑選正確的枕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好的枕頭有助於睡眠品質,不過大多數人的枕頭可能都挑錯了,一個好的枕頭到底該怎麼選擇?專家指出,導致枕頭難挑選的原因之一,在於我們購買枕頭傾向從它外觀著手,而不是什麼樣的枕頭能幫助你。枕頭如何幫助良好的睡眠姿勢?睡眠專家指出,優質睡眠的關鍵之一是實現可持續的中立脊柱位置,而枕頭的作用就是幫助你進入這個姿勢並保持在那裡,錯誤的枕頭則選擇會產生影響。例如有人仰睡但他的枕頭太高的話,隔天早上醒來時可能會感到頭痛,因為他們的頭過於前傾。此外,枕頭應該保持良好的睡姿,而這取決於你入睡的姿勢,因為不同大小和類型的枕頭適合不同的睡眠者。側睡者適合什麼樣的枕頭?如果你習慣側睡,這也是多數人習慣的睡姿,那麼當你躺下時枕頭應填滿肩膀和耳朵之間的間隙,這可以支撐你的頭部並使脊椎保持在重要的中立位置。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將肩膀放在枕頭上。專家解釋,正確的側睡姿勢只應將頭和頸部放在枕頭上,若把肩膀放枕頭上會將你的上半身抬得比下半身高。另外,頭部的平均重量在4至6公斤左右,因此你的枕頭需要足夠密實,以便整夜支撐該重量,這樣你的頭部就不會下垂,從而使頸部緊張。換言之,如果你喜歡側睡,你應該選擇一個既能填充間隙又能保持頭部固定的枕頭,過大或過小的枕頭也會影響頭部的支撐。仰睡者適合什麼樣的枕頭?對於仰睡的人來說,枕頭應該要填滿肩膀和後腦勺之間的空間,這意味著仰睡者的枕頭比側睡者的更低,因為需要填滿的間隙較小。雖然傾向於仰睡的人比側睡的人少,但專家認為這種姿勢有許多優點。仰睡可以讓身體保持對稱,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可能有進行手術的需求,而大部分手術後需要你仰睡。只要你在膝蓋下放一個枕頭來緩解你的下背部,對於許多疾病來說,這是一個好的睡眠姿勢。趴睡者適合什麼樣的枕頭?專家指出,趴睡者永遠不要把枕頭放在頭下方,因為你已經處於一個糟糕的姿勢。因為當你趴睡時,必須將頭完全轉向左邊或右邊,如果頭下有枕頭,將會使頸部更加伸展到一個尷尬的位置。假如改變不了趴睡的姿勢,專家建議你的枕頭應該是相對平坦的,甚至不要用枕頭,這將有助於保持你的脊椎排列。在這個姿勢下,通常最好在你的胃部或胸部下放置另一個相對平坦的枕頭,以幫助身體自然對齊。如果你的床墊很軟,你可能需要不止一個,它們將有助於緩解下背部的壓力和頸部扭曲的程度。哪種材質的枕頭適合睡眠?枕頭的材質和填充物種類繁多,選擇主要取決於個人品味、預算和需求。以下為最常見的填充物:1.聚酯纖維枕有些人可能會過敏,因此最好使用人造填充物的枕頭,這種填充物主要由合成聚酯製成。它的優點是價格便宜又可機洗,但不是特別耐用,而且隨著使用的時間會結塊。2.羽絨枕羽絨枕一般價格較實惠,但無法不能提供太多的頸部穩定性,也不適合潮濕或潮濕的房間,因為濕度會導致羽絨失去其蓬鬆度和隔熱能力,枕頭會很快變平並變得缺乏支撐力。3.記憶海綿枕記憶海綿具有緩解壓力和舒適的作用,在施加壓力時也會繼續下沉,因此當你入睡時可能會感到舒適,但也可能無法提供整晚頭部所需的支撐力。此外,記憶海綿枕也可能存在氣味和散熱的問題。4.乳膠枕頭天然乳膠枕可提供頭部支撐,但不會像記憶海綿那樣容易受到環境溫度的影響。乳膠枕比較能夠透氣,這樣可以幫助你睡得更涼爽,也就能睡得更深。5.棉診棉枕是另一種常見的枕頭填充物,通常比聚酯纖維更堅固、無味,對過敏者來說也不是什麼問題。然而,它不像其他填充物那麼耐用,而且也可能結塊。【資料來源】.Why your pillow is ruining your sleep – and how to fix it.Is Your Pillow Giving You a Stiff Neck While You Sleep?(本文不開放合作單位轉載)
-
2024-03-13 醫療.中醫
改善頑固性疼痛! 中醫用「1法」告別50歲婦人肩頸僵硬
一名年逾五十的女性,因車禍受傷造成頸部椎間孔狹窄,壓迫到脊椎神經,出現肩頸肌肉緊繃、左手臂麻木無力等症狀,手臂屈伸活動都有困難。疼痛感造成難以入眠,翻身也會痛醒,白天疲累不堪而影響日常生活。改善頑固性疼痛 用「1法」告別肩頸僵硬經磁振造影(MRI)檢查後,奇美醫院中醫部骨傷科主任任東輝施以小扁針及美式整脊(AMCT)脊骨神經活化療法,經過四周療程治療(每周一次),患者肩頸部緊繃痠痛減輕許多,手臂麻木無力也明顯改善,晚上不再失眠。任東輝說明,椎間孔狹窄是常見的脊椎病變之一,受損部位受到壓迫的神經痛困擾許多病人。椎間孔狹窄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車禍、搬運重物等外傷,以及基因、長期久站或久坐、老化、家族史......其病症好發在青壯年族群、以及生活型態緊繃且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久站的勞動者更容易發生。組織沾黏是身體痠痛元兇因外傷、扭拉傷或者長期姿勢不良、過度使用肌肉導致椎間孔狹窄,引起肌肉韌帶損傷,身體產生急、慢性發炎,進而形成局部的軟組織沾黏。久了會因氣血阻塞不通而全身痠痛,嚴重則會壓迫神經造成麻木無力、關節活動困難。小扁針(小針刀)是痠痛解方,可以直接鬆解沾黏處,疏通氣血、恢復關節活動功能。任東輝指出,小扁針是利用寬度0.45mm的扁形刀刃,融合「針」與「刀」的特色及優點,於特定部位進行軟組織的鬆解,是衛福部認定有效而安全的治療方法,屬於技術性治療。小針刀的治療時間短,約數分鐘,不需留針在身上,也不需住院和臥床休息,但施針處會有一些痠脹痛感,建議服用藥液包「消腫退癀湯」四至六包,效果會更好。小針刀療法有效改善疼痛若害怕扎針,建議可搭配美式整脊(AMCT)脊骨神經活化療法,經評估脊椎錯位後,用活化槍以快速度、低力道、穩定的脈衝推力矯治脊椎錯位,使神經不再受到壓迫,可治療脊椎錯位所導致的痠痛與各種疾病。小針刀可用於椎間孔狹窄引起的神經痛、坐骨神經痛、手腳麻木、膏肓痛、五十肩、網球肘、關節炎等,以及各種筋骨痠痛新傷、舊傷,改善頑固性疼痛。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13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長期使用類固醇易骨質疏鬆? 醫師提醒「這些人」要注意
高雄1名78歲婦人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已20年,有一次在家摔倒後腰椎骨折,就診後仍背痛難耐。免疫風溼科醫師鄭添財提醒,類風溼性關節炎病友是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族群,或因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加速骨質流失,要特別注意。長期使用類固醇易骨質疏鬆?該婦人到中正脊椎骨科接受骨水泥注射後,症狀才獲得改善。鄭添財說,類風溼性關節炎病患早年多半接受長期的類固醇治療。除了體內因發炎致骨質流失,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致使骨質加速流失,因行動不便也增加跌倒造成的骨折。做好3件事控制病情鄭添財建議,患者要控制好病情,避免或減少使用類固醇,口服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並培養規律運動習慣,可訓練平衡感、訓練肌肉力量,「負重」運動更對骨質密度有幫助。持續使用類固醇者要補充「雙磷酸鹽類藥物」,可增加骨質密預防骨折。他提醒,不只類風溼性關節炎,長期使用類固醇的病友都應關注骨質健康,例如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等。此外,年齡大,停經後女性、體重過輕、抽菸、喝酒、缺乏運動等,都是骨質疏鬆的高風險因子。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09 慢病好日子.最新活動
生醫獨角獸/百靈佳殷格翰「獨角獸計畫2.0」 6台灣新創團隊獲獎 接軌國際生醫發展
生醫產業被稱為台灣的下一座護國神山,為鼓勵本土新創團隊投入研發,百靈佳殷格翰藥廠主辦「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行動計畫」,總共收到89件新創計畫,並有6組團隊脫穎而出,盼以多元方式支持全球生醫新創,也讓台灣生醫實力獲得世界肯定。為台灣第六大藥廠的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在台將邁入第50個年頭,總經理邱建誌致詞時提到:「台灣的生技產業蓬勃發展,如果這些優秀團隊沒有機會躍上國際舞台,我們會有愧於作為一家在台灣生根的公司。」他也說,希望能作為入選團隊和百靈佳殷格翰藥廠與德國總部之間的橋樑。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大中華區總裁暨CEO高皓廷Mr. Mohammed Tawil表示,百靈佳殷格翰藥廠每年投入20%年度淨銷售額、約50億歐元作為研發投資基金,2022年全球約有3000萬名患者受益於創新藥物。在與日俱增的挑戰下,期待與眾多台灣新創團隊合作,開創更多創新突破性藥物讓患者可以擁有更好的治療、所有人都能邁向更好的未來。獲獎計畫領域多元 全方位資源擴大守護國人健康邱建誌指出,這6組獲獎團隊的計畫內容,都是公司希望重點發展的區塊,希望有機會進一步合作,持續鼓勵台灣新創研究團隊,如這次獲獎的眼科與AI計畫,便是與往年不同的新創領域。醫療雖進步,但治療未被滿足的疾病還很多,許多被疾病所苦的病人還沒有適當藥物治療,目前各大國際藥廠的策略方向都很接近,不只靠自己研發,也會尋求外部團隊合作。百靈佳殷格翰國際商務授權團隊(Global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Licensing Team)的Dr. Detlev Mennerich,是今年獨角獸生醫新創加乘計畫團隊的負責人,他表示:「過去我們近半數產品皆有與外部夥伴合作的經驗,藉由產業知識分享,加上外部夥伴的專業,對創新藥物的發展至關重要。」對於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行動計畫獲選的團隊,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德國總部皆會提供新興創業公司、學術研究單位、個人量身訂製的輔導資源、解決企業或技術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支持6組新創生醫團隊 共同實現「Life Forward」理念在面對尚無治療的疾病領域,為了患者及其家庭,百靈佳殷格翰藥廠透過創新研發的思維發展治療的解方,也期待未來能與產官學界的專家緊密合作,落實「Life Forward」的企業精神,和大家一起將生命推向更好的地方;也期待能讓台灣優秀且專業的新創團隊,能在國際舞台持續發光發熱。台灣生醫實力堅強 跨界支持共創國際聲量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代理執行長陳綉暉指出,在新冠疫情期間,台灣的醫療照護快速投入,讓各國看到台灣生醫產業的實力。期待在百靈佳殷格翰藥廠的支持下,能加速提升產業產值,持續為台灣挹注創新研發動力。台灣生物產業研發協會理事長吳忠勳則也表示,榮幸見證生醫新創加乘計畫讓產官學研緊密交流,並推動國際互動的機會,進而提升台灣生技產業界在國際的能見度。今年由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德國總部創投、跨界研究團隊與商業發展團隊遴選出的6件計畫,獲獎單位與主題分別為: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科技學院潘秀玲院長團隊AI 深度學習臨床前藥物開發平台打造AI驅動的臨床前藥物研發創新平台,能在4個月內完成藥物開發服務,大幅改變既往平均超過5年的過程,透過深度學習的AI智慧模型,能省下9成合成費用,設計出的化學結構8成可被合成、6成在細胞體外表現出有效性。📍入選團隊看更多:生醫獨角獸/北醫團隊開發AI平台 助攻國際新藥研發快速通關清華大學生命科學暨醫學院教授陳令儀團隊開發促進腦部外傷後神經元再生小分子藥物創傷性腦損傷因神經難以再生,臨床上多僅能採取支持療法,清華大學團隊由植物萃取關鍵化合物「NTHU-3」,開發促進神經細胞再生的小分子藥物,可順利通過血腦屏障,經動物實驗顯示得以促進神經突再生、改善運動協調能力,已取得國內專利,往臨床試驗階段邁進,未來預計可進一步運用於中風、脊椎損傷、視神經再生等適應症。📍入選團隊看更多:生醫獨角獸/腦損傷患者迎來新契機 清大團隊開發促進腦神經再生藥物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副教授黃振煌團隊與蔚流生物晶片團隊抗癌藥物臨床前藥效檢測與臨床用藥指引平台結合能夠模擬腫瘤環境的生物晶片與自動化培養暨觀察系統,打造準確性高的平價藥物療效測試平台,除降低成本之外,減少了實驗動物的使用,同時能夠進行準確且全面的藥物療效分析,包含治療有效性、安全性、細胞免疫功能的評估。未來預計能應用於臨床前期藥物測試,或治療中伴隨測試調整藥物使用,讓患者能即時獲得最好的治療建議。📍入選團隊看更多:生醫獨角獸/清大團隊整合生物晶片平台 輔助醫師用藥判斷 縮短6倍藥物篩選時間友元國際醫材與Skyvor Medical次世代臨床實驗之AI數位醫療平台發展數據遠距醫療平台,可電子截取資料、臨床結果評估、結果通報、虛擬回診,達到患者治療監測。未來的臨床試驗亦能集中於患者及居家,也將可減少第2-3期臨床試驗持續的時間,患者招募更快速、持續參與的機率更高,因而幫助縮短新藥開發時程。📍入選團隊看更多:生醫獨角獸/分散式臨床試驗革新 友元醫材創一條龍系統助推進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陳韻如實驗室團隊新型單株抗體,用於治療 ALS 和神經退化性疾病研發透過標靶抑制的機轉,能夠抑制因蛋白質錯誤摺疊TDP-O新型抗體,而堆積於腦部或脊髓中的毒性,針對95%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漸凍人),拯救其運動行為及運動神經元,減少發炎,有助於神經肌肉接點,恢復神經支配功能,讓漸凍人不再是不治之症。 📍入選團隊看更多: 生醫獨角獸/解開「漸凍症」面紗 中研院團隊研發抗體 攻克治療瓶頸新源生物科技眼科疾病次世代治療方法次世代治療為針對糖尿病黃斑部病變與乾眼症的新興解方,除了阻斷血管新生,也兼顧發炎控制與纖維化問題,替代類固醇與免疫抑制劑,減少治療次數,讓療效維持更持久,避免惡化恐出現角膜表皮糜爛、感染,甚至失明。📍入選團隊看更多:生醫獨角獸/新源生技開發次世代眼藥 降低上百萬黃斑部病變、乾眼症失明風險
-
2024-03-02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李永恆院長喜歡「這反饋」而投身骨科,提醒病人應如何保護權益,行醫30年惟留1遺憾!
骨科權威李永恒,2019年底接任高雄衛福部旗山醫院院長,由於旗山位處偏遠山區,是旗美地區唯一公立醫院,因此以「病患為先」、「員工為重」、「醫院為榮」為經營管理原則,並且提升醫護薪資、福利,積極招兵買馬,強化服務陣容,提供鄉親優質全人健康照護,重症病患不必再捨近求遠,奔波到市區求診。投入骨科醫師只因病患「立竿見影的反饋」從小對雕刻、繪畫有興趣的李永恒,喜歡「動手」的感覺,從陽明醫學院畢業分科時,原屬意走外科、骨科或是整形外科,因為從醫的胞弟選擇在整型外科發展,於是他選擇走骨科,在骨科領域行醫至今30多年。李永恒從實習醫師、住院醫師、主治醫師、骨科主任,如今成為院長,在職場上全心全力投入,為病患打造更好的醫療環境。其實,他大學聯考第一志願原本是台大森林系,但在父親期許下選擇從醫,投入骨科雖然不是首選,但發現這塊專業領域治療效果顯著、效率高,充滿挑戰,「替骨折病患開完刀後,看到他們能下床行走,這種立竿見影的反饋我很喜歡」。研究發現置換人工關節雖然花費不少,未來的整體醫療費用卻反而下降李永恒專精於人工關節置換及脊椎手術,隨著年紀增長,逐漸淡出臨床治療,轉而研究公共衛生領域,但仍未脫離骨科專業。他透過大數據分析研究,發現國人置換人工關節後,餘命比沒換過的人還長,雖然置換人工關節花費不少,但更換後生活品質獲提升,整體醫療花費反而更省,減少政府健保負擔。目前找李永恒施作人工關節置換的病患,多是飽受退化性關節炎之苦的老人家。李永恒說,台灣65歲以上長者,罹患糖尿病比例約占2成,糖尿病患傷口不易癒合,許多老人家害怕動手術,因此他鼓勵病患參加糖尿病「論質計酬」計畫,藉此不僅讓糖尿病情獲控制,動骨科手術也能獲得良好的恢復。「千萬不要諱疾忌醫,就醫可多聽、多問、多比較。」李永恒告誡病患,有問題要多跟醫師討論,必要時徵詢第二醫師建議,這是保護自己健康權益較好的方式。到旗山醫院當院長前,李永恒在苗栗醫院擔任副院長兼骨科醫師,當地以客家族群為主,來到旗山,風土民情一樣純樸。擔任旗山醫院院長4年多,他不因為旗山位屬偏鄉,而讓醫療品質打折,反而招兵買馬,增強醫療陣容,未來更要引進智慧醫療,希望任內能完成ESG永續發展認證。醫師回首人生的提醒:家庭與工作間找到平衡行醫以來,李永恒坦言,最難的是在家庭與工作間找到平衡。回首30年行醫路,他的父母老了,孩子大了,自己因為太投入工作,沒什麼時間好好孝順父母與陪伴孩子成長,「如果當初能取得平衡,或許現在的人生能更圓滿」。在醫院管理上,他引用馬斯洛理論,除提高員工薪資、福利滿足生活的基本需求,也鼓勵員工追求自我實現,獲得工作上的成就感。他說,近年旗山醫院醫護流動率,相對其他醫院低,當地重症民眾也不必再遠赴市區大醫院求診,相信旗山醫院未來一定會發展得愈來愈好。李永恒小檔案年齡:62歲專長:骨折創傷、脊椎外傷、關節置換重建、退化性關節炎無刀治療學歷:中國醫藥大學公衛系博士、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學系碩士、陽明醫學大學醫學系現職:衛福部旗山醫院院長衛福部醫療品質暨病人安全委員會委員中山大學學士後醫學系助理教授經歷:衛福部苗栗醫院副院長兼骨科醫師、衛福部豐原醫院骨科主任、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專科醫師給病人的一句話:不要諱疾忌醫,就醫可多聽、多問、多比較,有問題要多跟醫師討論。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01 醫療.骨科.復健
脊椎側彎一定要開刀嗎?要做什麼運動治療?復健科醫師告訴你如何改善
一位媽媽帶著四年級的女兒來到復健科門診,女兒則低頭不語,媽媽則非常焦急,一進門就說「醫師,我女兒看起來駝背越來越嚴重,他一定是脊椎側彎所以才一直背痛,是不是床上滑手機才會這樣!? 我也叫他不要把所有東西都放進書包太重了, 還跟她講要多去吊單槓。」我回答媽媽說「先不要太緊張,背痛和脊椎側彎不一定有關係,至於是不是真的有脊椎側彎,我們先檢查看看,即使真的有脊椎側彎,早期治療可以得到比較好的結果。』相信多數家長也與這位媽媽一樣,對於脊椎側彎有相當的憂慮和迷思,對於如何治療也有各種想像。什麼是脊椎側彎,如何治療?脊椎側彎是指脊柱的側向彎曲大於10度並伴有脊椎旋轉。在所有人當中,脊椎側彎比例不低,大約有2%至4%的10到16歲兒童青少年有脊椎側彎,女生又比男生多,除了部分「遺傳性脊椎側彎」(因為先天遺傳引起)和「神經肌肉性脊椎側彎」(因為神經肌肉問題如腦性麻痺引起),大多是不明原因(idiopathic)產生的「青少年原發性脊椎側彎」,「青少年原發性脊椎側彎」並不是因為家長教養不當或是小孩有不好的生活習慣直接引起。由於青少年原發性脊椎側彎是脊椎發育過程的疾病,一條線拉得越長,也越容易彎曲,因此發生的時間越早,惡化的機會就越高,快速長高期間會比較容易惡化,尤其女生8-12, 男生12-16歲期間。因為青少年原發性脊椎側彎的特性是側彎變形幾乎都是在青春快速成長期開始時才發病,也請家長務必於此期間提高警覺。如果隨著小孩成長覺得姿勢怪怪的,甚至肩膀或骨盆不等高,可以就醫進一步評估判斷。輕度的脊椎側彎不一定會引起任何問題,但兒童青少年若脊椎側彎角度過大、進展過快,就需要進一步治療。醫師觀察重點如下~1.以角度來而言,任何側彎超過20度就需要進一步追蹤;2.以增加的速度來說,若半年內增加5度或是一年內增加10度就代表明顯惡化。如果介於20度到40度之間,通常使用背架支撐及復健治療、運動訓練;若脊椎側彎小於二十度則不需穿戴背架,運動訓練仍有幫忙。待成年不再長高之後,脊椎側彎就基本上定型了,除非有其他疾病,通常並不需要擔心更嚴重變化。這也意味著,若超過20度,在還沒發育完全之前應該積極處理!脊椎側彎惡化風險不明原因的脊椎側彎,其惡化風險主要根據「還有多大的機會長高」,如果年齡比較大、骨盆影像上骨頭已經越來越成熟硬化,曲度惡化的風險就比較低。相對的,如果一開始檢查的時候就發現脊椎側彎角度很大,骨頭又還沒有成熟,惡化風險就很高,需要比較密集追蹤。可以參考以下對照表格:*Risser grade 是一種用「骨頭有多成熟」來推斷「再長高的機率」的分期指標,根據骨盆的骨化程度來判斷,醫師會照X光影像判讀骨盆上緣骨質增加的程度來進行分期。骨盆上緣的骨質增加可以分成0-5期:成長過程中骨質增加會從最外面向最裡面進行,由外往內慢慢生成,骨質增加的位置也會有更白更粗的情形。第零期通常在10歲以前,骨盆上的線條很淡,第五期就會是很明顯的白色線條,而第一期到第四期則由骨盆外往內漸漸越來越大範圍的邊緣線條變粗變明顯且逐步密合。而診斷時若角度超過40度、或進展速度過快,則通常比較需要積極考慮評估開刀。不同種類的脊椎側彎,惡化風險也不同,如果是S形曲線(脊椎側彎為雙曲線),比C形(單曲線)容易惡化、診斷時曲線角度大者也更容易惡化,因此還是需要醫師透過影像檢查完整確認評估再安排後續治療。如果家長發現小孩脊椎側彎同時容易有劇烈疼痛、胸椎向左彎曲歪向心臟這一邊、脊椎側彎同時有神經相關症狀(如感覺異常或是無力),則一定要在就診時和醫師說明,以便進一步判斷。是否同時合併神經肌肉疾病、而並非「單純的脊椎側彎」。脊椎側彎會背痛嗎?不痛就沒有關係嗎?絕大部分研究顯示小於四十度的脊椎側彎與下背痛並不直接相關。但脊椎側彎並不能只視為一個生理上的問題,因為脊椎側彎可能影響青少年的自信及產生憂鬱。 而40度以上者因為較容易引發疼痛、容易惡化,隨著年紀增長更容易因為影響運動能力及壓迫胸腔加速心肺功能的退化,因此尚未定型前需要評估開刀處置與否,且一定要盡可能綜合所有治療積極處理。脊椎側彎如何進行訓練關於脊椎側彎的治療性訓練存在許多不同流派,大方向上都是將脊椎擺放在中立位置降低旋轉與彎曲,進行伸展、增加對稱性,如同固定繩索一端再拉伸繩索般將繩子拉直,同時強化肌肉增加核心的穩定性,有時也會搭配呼吸技巧的練習。因為多數脊椎側彎是3D立體的,包含了前後左右彎曲和旋轉,而每種脊椎側彎狀況角度又都不同,很少有一兩個簡單伸展或強化訓練動作,可以完全用來治療脊椎側彎,家長經常提到的吊單槓、做瑜珈、游泳對真正治療都沒有實證效果。建議先就診再由醫療人員安排,才能比較針對問題處理,恢復身體的對稱、減少結構與功能問題。延伸閱讀 :《盤點脊椎側彎治療迷思》穿背架問題多,運動就會好?推拿、瑜伽、吊單槓可改善?脊椎側彎常常有肩膀不等高、腰線不對稱、一側背部明顯隆起等症狀。大多數脊椎側彎是一種不明原因引發的疾病,有可能隨著身高快速長高而越變越嚴重,大多數與下背痛雖然無關,卻可能影響到外型,進而影響到成長中的自信。有相關問題,應該及早就醫檢查釐清是否伴隨其他疾病,並客製化根據脊椎彎曲的3D立體角度、惡化風險安排追蹤與治療計畫,才能及早改善問題, 讓孩子健康自信的成長。(本文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網址:跳水意外造成的脊髓損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27 養生.人生智慧
陳俊翰告別式!竹中同學寫下「當最極致的強大就在你身邊」:他真的超屌!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被提名人、罕病律師陳俊翰於大年初二離世,享年40歲,各界惋惜。陳俊翰家屬今早(27日)在新竹市生命紀念園區舉辦告別式。陳俊翰竹中318班同學章至鈞說,希望陳俊翰激起的善意不要因時間的流失而淡化,也希望大家能持續關注身障議題,無論在法令或一般人面對身障者與病患,在心態與態度上都要更健康進步,這也是家屬希望看到的願景。章至鈞也在個人沙龍寫下他所認識的陳俊翰,字字句句令人感佩陳俊翰的精神。《元氣網》經作者同意轉載全文如下,一同與網友共同緬懷生命鬥士陳俊翰。當最極致的強大就在你身邊文/章至鈞好像我也已經習慣陳俊翰出現在一些與生命教育有關的勵志文章甚至影片裡了,在我們那個年代,這些文章的主角是鄭豐喜、劉俠,或是海倫凱勒。這些文章的結構大多相似,先敘述主人翁的身體遭受到上天多麼嚴酷的考驗,然後他們是多麼勇敢的面對先天的阻礙,用自身的才華和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創造了不凡的成就,最後勉勵讀者,如果他們可以克服這些困難,那我們有什麼逃避和自怨自艾的理由呢?這樣說法當然都是對的,大概也會是滿分作文的理想範本,也能夠讓大多數人覺得深受感動,甚至從而奮發圖強,面對逆境。我小時候也覺得就是這麼一回事,但是高中畢業之後讀到這樣的文章時,總覺得那「味道」不太對。因為此前我沒辦法親見鄭豐喜和海倫凱勒,但是我與陳俊翰同班了兩年。也就是說,如果介紹他的文章裡有「俊翰在新竹高中就讀時與同學們都相處融洽」這樣的段落,那非常榮幸的我也在那「同學們」三個字裡面被提及了。所以關於陳俊翰的故事,對我來說就不只是故事而已,而陳俊翰這個人也不就只是遙遠的典範,而就是作為一個「人」,一個高中同學,鮮活的在我美好的高中記憶中留存。那麼,如果是我來敘述這個人,大概會不太一樣。陳俊翰擁有非常優秀的大腦,這個部分通常在那些勵志文章中會這樣告訴讀者,他高中時一直是全校第一名、大學聯考不小心失常「只」考到台大會計系,後來心有未甘,挑戰雙修法律系,最後五年時間就把都非常吃重的會計、法律學分全部修完,順利畢業,還應屆考上律師榜首(不知道為什麼,我的印象中上一個做到這件事的人是陳水扁)以及台大法律研究所財經法組榜首……這樣說當然沒問題,不過我自己在向別人介紹「我的高中同學陳俊翰」的時候,通常會這樣讓別人了解他的腦筋有多誇張:「他真的超屌,〔世紀帝國II〕裡面每個種族的每個兵種在每個時期的每個數值,以及經過每種科技加成之後的數值變化他都背得起來!」如果你也是像我們一樣在上個世紀末賭上前途瘋狂迷上這個遊戲的人,你就會知道這件事有多誇張,可能比陳俊翰高中數學考試都只靠心算還要誇張很多很多,或最起碼更有臨場感一點。十八個種族,每個種族都有將近二十個上下不同兵種,在四個時期的生命、近距攻擊、遠距攻擊、近戰防禦、遠程防禦數值都不同,某些兵種對上特定對象還有特殊加成,這還不提研發某些科技之後這些數值還會變動。他到底是怎麼背起來的?這件事我很肯定陳水扁絕對做不到。跟我們一樣,當時俊翰真的自己也有在玩,當然遊戲速度必須放慢,然後他使用的滑鼠也跟我們不一樣,到底使用了怎樣的黑科技我實在不懂,一方面不要要求我們文組班對這些新鮮的3C玩意兒如數家珍,二方面當時陳俊翰的種種無障礙設備已經被我們拿來開玩笑到搞不清楚到底哪些是認真的了。譬如我們可能會跟他說:「俊翰,這次陸上運動會大隊接力排你當最後一棒好了,你輪椅的火箭開一下TURBO我們就贏了。」俊翰可能會華麗地翻個白眼(喔對,附帶一提,他真是個翻白眼的高手)這樣回道:「運動會那天輪椅的火箭剛好要送回原廠保養,你們還是靠自己吧!」然後大家一起哈哈大笑。覺得我們拿俊翰的殘疾講這種爛笑話很不懂事嗎?或許是,真的,我現在這樣寫出來也覺得好像不太妥當,可是當時俊翰跟我們都那麼開心,除了「政治正確」這件事在那個世紀交替之際的遙遠從前還沒那麼張狂,我們其實可能都搞不清楚到底俊翰的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也不會真正理解這樣的病會在他的心理造成什麼陰影和禁區,但他就是我們的同學,可能他每天都坐在輪椅上,跟我們不一樣,但是當時竹中的我們又有誰是全都「一樣」的呢?我們用盡青春的力量讓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所以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困境、自己的關卡、自己的課題,沒有任何一種困難是別人能夠代替你去突破的,俊翰的先天限制是如此,你和我生命中所遭遇的困苦亦復如是。17歲的我們和俊翰一起若無其事地把他自己的苦難當作別人數學考零分一般的調侃,或許尺度拿捏不怎麼高明,但我們當時就是這樣把他當作普通同學,把他的缺憾當作一個不比數學考零分更難跨越的障礙。不知道,這樣的作法或許會讓一些心理諮商專家搖頭,但是我覺得,能夠被更接近地當作一般人看待,而非時時顧忌會摔碎什麼般的處處小心,或許是俊翰更樂意的相處方式;能夠把俊翰的困境視為每個人人生中都可能經歷的苦難,則該是我們這些同學在人生旅途中更具智慧的成長。面對這樣的逆天強者,身為同班同學的我們在課業上幾乎沒有人把他當成對手,就像是在球場上我不會把LeBron當成對手,情場上我也不會把金城武當作對手一樣。不是對手,因為毫無勝算。如果還要更打擊我們的信心一點,就是其實陳俊翰真正能上課的時間不多,印象中當時他脊椎的狀況讓他大概連續上兩堂課就是極限了,下課後就必須去保健室躺至少一節課的時間,緩解一下身體給予脊椎的壓力。高二上學期,也就是我們剛成為同學的那一天下午,輪到我當值日生,意思是體育課的時候我可以留在教室,名為留守,實為打混。當上課鈴響所有同學都跑去揮灑汗水時,教室裡只剩下我和俊翰及陳媽媽。陳媽媽走過來,用很自然的音調跟我說:「魚丸(這是我高中的渾號,陳媽媽稱呼我們向來都是用綽號,跟其他同學一樣),我要帶俊翰去保健室,他的脊椎要去休息一下。」我唯唯稱是,16歲的我還不知道怎麼面對那樣的場面,或許到了40歲的今天也還是不知道。我向俊翰快速的瞥了一眼,他無可奈何地翻了個白眼。我突然覺得,他們的無可奈何似乎比較像是昨天在校外抽菸倒楣被教官抓到,現在必須去教官室報到聽教官碎念那樣的感覺。僅此而已。我沒有說什麼,然後陳媽媽就推著俊翰的輪椅走出了教室。他們當然不會知道,我也一直沒有告訴他們,當下我感覺心裡被劇烈的撞擊,那樣的撞擊到接近半個甲子後的今天仍然讓我感到被震得七葷八素。如果真要敘述那種感覺到底是怎麼回事,我覺得是一種自知「渺小」的挫折感,一種自覺「完敗」的罪惡感。經過高一一整年的震撼教育之後,原本在各國中名列前茅的我們,所有的傲氣大概也都被消磨殆盡了,課業上輸給人雖然不能說是麻痺,但也已經不是太嚴重的問題,但對於逆境,到什麼程度都還應該要能豁達面對嗎?段考輸給你從未輸過的同學?暗戀的女校同學被看見跟學長牽著手走在一起了?爸媽離婚?家裡經濟出問題?身體傷殘?身患絕症?我並不覺得我們應該無上限的去把人生遭遇到的所有苦難都視作雲淡風輕,也並不認同那些陳述俊翰故事的文字和影片中隱隱透露的:「你看陳俊翰這種狀況他都能克服,你的苦難又算得了什麼呢?」這樣太過容易且粗糙的殷殷期盼。寫到這邊,我覺得我才真正驚覺寫這樣一篇文章對我自己來說的必要之處,這或許是二十多年來如芒刺在背的一種自我詰問:我們是不是都有必要像俊翰一樣強大?又或者是如同俊翰一般的強大,是一種獨到的天賦,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靠著自己的意志去「選擇」的呢?我想說的是,我們接受每個人在學業、藝術、音樂等方面各有天賦高低,那對於苦難的感知與承受能力是也有天生的高低不同,還是說這是一視同仁,用「抗壓性」三個字就可以統一標準去衡量的後天努力差異呢?那麼俊翰的「強大」,是一種意志的展現,是一種上天賜予的恩寵,還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拼命呢?我其實想當面問問我的同學陳俊翰,但是我找不到半個合適的語彙,這麼多年後,我成為了一個社會化處處顧忌的大人,這樣的問題益發難以出口。在所有說俊翰故事的文章或影片中,無一例外的會提到陳媽媽。當然陳媽媽在俊翰人生中的重要性無與倫比,沒有陳媽媽的一路陪伴俊翰無疑沒有辦法走到這裡。陳媽媽總是被當作「俊翰背後最重要的支撐力量」被聽故事的人們記憶。他們說的都對,但是吹毛求疵的我卻仍覺得有些可惜,陳媽媽自己在這個故事裡的角色應該遠不僅止於此。事實上,完整參與俊翰求學生涯的陳媽媽相當是以一個局外又局內的角色重新無比完整地再經歷了一次青春期,只是這次跟她自己的青春期不同,她經歷的是一個男孩的青春期。在我自己也遠離了青春期之後,有幾次我其實滿想問問陳媽媽,她是怎麼看我們的?對於有一個媽媽總是在班上,我們是那麼習慣且自在,在教室隨隨便便的打赤膊、罵髒話、聊女生,這件事現在想起來其實有點懸疑,那可是最彆扭的青春期哪!而且看起來當時陳媽媽好像也滿處之泰然的。但陳媽媽卻也並不是以一個刻意隱形的方式存在,事實上她也會順暢地與我們像朋友一樣聊天,幾乎是以同樣是臭男生的思考邏輯來跟我們對話(當然沒那麼多髒話)。這件事好像並不是那麼理所當然,她聽我們說話聊天的時候,會不會好像在感覺另一種以及另十幾種她的兒子沒有機會親身經驗的人生呢?那她會覺得安慰、遺憾、憤恨、羨慕、慶幸,還是怎樣我們不知道的情緒呢?我其實很想知道,如果我要寫一篇有關陳俊翰的小說,我想陳媽媽會是我最想切入的視角。十年前,某個同學要結婚,我們約好在婚宴結束後藉機開個同學會,當天因為我自己還在父喪期間,所以沒有去參加婚宴,而是直接在續攤的咖啡廳跟同學們會合。當天俊翰也有出席(他同學會出席的頻率應該是我們班同學的前幾名),那一年林書豪在NBA大殺四方,全台灣,甚至全美國都被「哈佛小子」林書豪的驚人表現而瘋狂。那次同學會我們則是在談論我們班的「哈佛小子」,記得當時陳俊翰應該是準備要啟程赴美去波士頓的前夕。然後我與他有了這樣的對話:「哇靠!你真的是要去念哈佛喔!」「欸,是啊。」「哈佛法學院……不好意思,就是瑞絲薇絲朋『金法尤物』那一間嗎?」俊翰笑了出來,「喔,對對對!」老實說,我關於哈佛法學院的全部印象大概也就僅止於此了,那太頂尖、太遙遠、甚至是太魔幻了,我居然有同學可以去讀哈佛法學院,那大概跟我說我有另一個同學生氣之後就會變大變綠然後到處砸東西我也會相信吧。今天聽說他已經取得了密西根大學的法學博士學位。唉,說與有榮焉也只是純粹沾光,但是我想他也習慣給我們沾光了。在高中畢業二十幾年後的今天,我重新問自己,當那個被當作勵志教材的典範是這樣無比鮮活的真實存在於自己的生命中時,我究竟看見了什麼不太一樣的事情?我想,或許不是「不管遭遇什麼困厄艱險,我們都應該勇敢跨越」,而是一個更銳利,也更實際的詰問:「每個人生命中都可能會有不管你想盡辦法用盡努力還是無法跨越的困難,這個時候怎麼辦?」不知道,或許對俊翰來說,也就是翻個白眼,去保健室躺躺吧。【資料來源】.《章至鈞的沙龍》.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延伸閱讀】.台版「非常律師」 首位罕病SMA律師陳俊翰獲美法學博士
-
2024-02-24 焦點.元氣新聞
蛆蛆竟會寄生在皮膚!馬偕醫師從病人嘴唇中取出3隻活蛆蛆,了解什麼是「蠅蛆症」?
秘魯旅遊慘遭馬蠅寄生嘴唇,馬偕醫師手術室活捉3幼蟲在手術室活捉蛆蛆(蒼蠅的幼蟲)!一名33歲陳先生去年到秘魯馬丘比丘旅遊,回國後,嘴唇逐漸腫大並且疼痛。幾經求診,最後才轉診到馬偕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馬偕紀念醫院口腔醫學部主任劉崇基安排病人全身麻醉,並活捉3隻寄生在嘴唇上的馬蠅幼蟲(蛆)。陳先生去年10月中旬到秘魯旅遊,疑似在熱帶雨林區民宿時遭到馬蠅感染;11月初回國後發現嘴唇表面有一點小破皮並不以為意,沒想到2周後沒有好轉,嘴漸腫大且伴隨疼痛。陳先生經皮膚科診所診斷為皰疹後,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抗生素及藥膏治療也未見改善,轉診至馬偕醫院皮膚科做細菌培養也未驗出任何菌種,最後才轉診至口腔顎面外科門診。陳先生傷口初期與一般昆蟲咬傷非常相似,腫疱的周圍有小型丘疹也容易與皰疹混淆,不容易被診斷。陳先生自述照鏡子時會隱隱約約看到有東西在動,有時候也會感覺有異物在裡面蠕動,萬萬沒有想到會是蟲卵寄生孵化成幼蟲。劉崇基觀察病人嘴唇有3處傷口持續滲出液,且隱約看到物體活動,因嘴唇周圍有大血管,蟲體為躲避容易碰撞造成出血。國內遭馬蠅蟲卵寄生案例罕見,劉崇基表示,以往只有兩次病例,還是發生頭皮,此次遇到馬蠅寄生嘴唇是行醫首見;嘴唇處理上又更為敏感,曾經嘗試要在門診夾出,因劇痛病人無法忍受,因此改採全身麻醉替病人動手術處理,手術全程約15分鐘,術後住院一晚確認恢復良好才讓病人出院。什麼是蠅蛆症?該如何避免?根據疾管署《感染控制雜誌》中楊清鎮所撰的〈Dermatobia hominis 引起癰瘡性蠅蛆症之簡介〉提到:蠅蛆症 (myiasis) 一詞是源自希臘語,myia 為「蠅蛆」之意,乃指雙翅(iptera)目蠅幼蟲感染人類和脊椎動物,能以其組織體液等物質維生。它們感染身體很多部位,皮膚是最常見之處。Dermatobia hominis 也是源自希臘語「活存於人類皮膚」的意思,是馬蠅(botfly) 中唯一會侵犯人類的一種,引起癰瘡性蠅蛆症。它的分佈主要是在中南美州,北自墨西哥,南到阿根廷及智利的北部,潮濕的熱帶森林地區及樹木繁茂的低地是其主要棲息處。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黃偉新指出,馬蠅主要分布在中南美州,自墨西哥至阿根廷和智利北部都是主要活動的範圍。一般生活在潮濕的熱帶森林地區和樹木繁茂的低地。馬蠅會將蟲卵產在其他節肢動物(如蚊子)的腹部,當蚊蟲叮咬宿主時,蟲卵就順勢落到傷口上,卵在宿主的體溫下孵化成幼蟲以後,再從叮咬的傷口或毛囊鑽入皮膚內,因為通常都無痛,難以察覺。只要能將幼蟲完全取出,傷口通常能癒合也少有併發症發生。馬蠅蟲卵寄生傷口起初像昆蟲咬傷,之後變為癰瘡,皮膚出現紅色突起,並在傷口隆起小結節的中央傷口有漿液性血水的滲出液。被感染者可能會因蟲體蠕動而在夜間感覺間歇性疼痛以及搔癢感,或有異物蠕動感。如果寄生在頭皮或臉上則會因為該處的肌肉層過薄,而疼痛感強烈。由於馬蠅引起的蠅蛆症在台灣極其少見,容易誤認為是細菌感染、蜂窩性組織炎、毛囊炎等皮膚疾病,因此給予抗生素治療,或是進行不必要的外科切除。黃偉新提醒前往馬蠅的流行國家,預防馬蠅叮咬的辦法:●穿著淺色長袖衣褲●進入叢林區戴帽子以保護頸部及頭皮●不擦香水或使用體香膏●衣褲無法包覆的皮膚則選用適當的防蚊液並適時補擦。如果曾至高風險地區回國後發現身上有不明類似蚊蟲叮咬傷口,又遲遲未癒合,應儘早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旅遊避免帶回蟲蟲?專家給2必知秘訣 返台先觀察「這症狀」每國曾有研究指出,一名45歲男子在秘魯度假2周時,被多處蚊蟲叮咬,回到西西里島後不久,出現頭皮搔癢及疼痛等症狀,在初次就診5天後,有皮膚科醫師注意到一條白色的小蟲子,從患者皮膚中噴出,5周後檢查發現,有紅斑癤樣病變和繼發性蜂窩性組織炎,接受為期10天苯唑西林肌肉注射治療。寄生蟲感染有內、外之分,蚊子、臭蟲、頭蝨等,屬於外寄生蟲,不一定長期寄生;內寄生蟲則如蛔蟲、鉤蟲和絛蟲等。但這類吸血昆蟲也曾有醫療用途,陳錦生分享,在抗生素未普及年代,戰場上有許多傷兵,醫療人員曾利用蒼蠅吃掉腐爛的肉,協助後續治療。陳錦生提醒,民眾如規畫前往中南美洲,可攜帶防蚊液或穿著長袖衣物,防止吸血類昆蟲叮咬,也避免暴露在會接觸到這類昆蟲的戶外場域。臨床醫師也應注意,若從中南美洲返台國人或旅客的皮膚有未癒合傷口,需警覺是否因馬蠅幼蟲感染,也可請教寄生蟲或昆蟲專家,避免不必要的檢查或抗生素治療。隨著全球化,飛機成為民眾跨國移動首選,許多寄生蟲也容易隨行李「偷渡」,先前萬華某旅館出現臭蟲時,陳錦生就曾提醒,民眾出國時可選用硬殼行李箱,讓臭蟲不會躲藏在縫隙中,回來一定要檢查行李箱有沒有夾帶,到住宿環境則可以檢查床墊、家具、雜物堆積、床單等處及縫隙,或檢查有沒有血斑,只要看到黑黑小小一點的就是。去年入侵歐洲的臭蟲(床蝨)疑已在台現蹤,有民眾入住北市某商旅發現並在臉書社團發文提醒。今天馬偕醫院發表民眾赴秘魯旅遊,疑因在熱帶雨林區住宿,嘴唇遭馬蠅寄生案例。長榮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名譽教授陳錦生指出,國內衛生條件改善,少見寄生蟲,但隨著全球化,應注意出國旅遊接觸感染及搭飛機時寄生蟲隨行李「偷渡」。「人類馬蠅(bot fly)」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等地,會寄生在多種哺乳類動物身上,最常在牛隻身上發現,也可能感染人類,雌性馬蠅會將卵產在蒼蠅或蚊子等,其他以血液為食的昆蟲身上,當媒介昆蟲叮咬其他動物時,幼蟲離開卵進入宿主皮膚、穿透皮下組織。陳錦生指出,馬蠅幼蟲滲透至皮膚會導致皮膚潰瘍,容易繼發細菌感染,並提供癤子供幼蟲呼吸,被感染的宿主變得昏昏欲睡,體重和生產力下降,而幼蟲會在宿主體內生活20至28天,也就是「蠅蛆症」。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2-18 醫療.骨科.復健
現代人痠痛多來自久坐!物理治療師簡文仁:坐姿挺直就是很好的訓練
隨著年齡增長,肌肉會不斷流失,從30歲開始,肌肉量每十年以3%至8%速度流失,肌肉不足會影響生活各種層面:平衡變差導致走路不穩、容易跌倒、身體痠痛,肌少症也容易有代謝問題,嚴重者甚至影響心肺功能。因此,要維持住健康,肌肉至關重要。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指出,當人的肌肉不斷流失,又缺乏鍛鍊,身體會開始去配合沒有力量的肌肉,導致肌肉更加萎縮,駝背更嚴重、走路更容易跌倒,生活處處是危險。而人的腿部是我們的「第二心臟」,要好好訓練不一定要到健身房,光是把每天的「坐姿」坐端正,其實就會訓練到全身的肌肉了。大肌肉群、小肌肉群分別鍛鍊,身體不失衡。人體的肌肉群非常複雜,且相互牽動,有時「背痛」不一定是背部肌群出問題,而是其他肌群的過度拉扯,導致位移等狀況。簡文仁表示,一般民眾可透過「大肌肉群」、「小肌肉群」來分別鍛鍊即可,就像是電影中的主配角一樣,一旦任何一方偏廢,都會導致身體失衡。簡文仁指出,大肌肉群屬於人體常用的肌肉,像是拉單槓時用到的二頭肌,伏地挺身用到的三頭肌,深蹲時則會用到股四頭肌,但凡手臂、大腿、腹部、背部肌肉都可以歸類其中;而小肌肉群則較不常用,例如「指力」,捏、撕、夾都屬於手指小肌肉,通常靈巧的動作都得靠小肌肉,脊椎骨內連結每節脊椎的肌肉也是小肌肉的範疇,站立需要大肌肉群,但「平衡穩定」就需要小肌肉群。現代人痠痛多來自久坐,坐姿挺拔很重要。現代人動不動就腰痠背痛,時常得「進廠維修」,找中醫針灸、推拿整復,但其實關鍵點也在肌肉。簡文仁說,現代人痠痛現象普遍來自「久坐」,當坐姿維持太久,肌肉、關節都沒有移動,組織長期在相同位置上,容易給肌肉太大壓力;若加上坐姿不良,許多肌肉甚至器官都會受到額外的扭力與壓力,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肌肉慢性拉傷,甚至影響到神經血管,導致痠痛不斷。「坐姿挺直就是很好的訓練。」簡文仁指出,光是保持背桿挺直,腳好好地放在地板上,頭頸部維持不下彎,就可以訓練到全身常用的肌肉群了。把這些維持身體姿勢的耐久肌訓練好,痠痛情形就可以獲得根本性的解決;很多人光是要維持挺拔的坐姿10秒,就覺得受不了,不自覺就會肌肉癱軟,代表耐久肌非常欠缺訓練。簡單起立、坐下,就可訓練連結膝蓋的肌肉。簡文仁也分享自己維持肌力的方式,首先一定是養成維持挺拔坐姿的習慣,另外則是每天安排一段時間運動,可以是很簡單的起立、坐下,就可以訓練連結膝蓋的肌肉,避免肌肉收縮力不夠,造成膝蓋不斷受到傷害;甚至在看書、辦公坐著時,也可以伸懶腰、拉筋,避免組織沾黏。若要加強訓練,也有許多運動方式可以選擇。簡文仁表示,人體的核心肌力包括骨盆底肌、背肌、腹肌、腹橫肌、腹直肌、腹斜肌、胸肌等等,彼此協作固定住全身,就是一項訓練。因此抬頭、挺胸、縮小腹,姿勢固定住後進行走路,就是一項全身核心肌群的訓練了,若要加強,則可以再加快、加大步伐,只要保持姿勢挺拔、不要讓身體肌肉垮掉,就可以強化肌肉的耐力,避免肌少症。補充肌肉原料咪唑胜肽化合物,搭配維生素D,增肌更有力。民眾日常選擇營養補充品時,避免骨質疏鬆得補鈣,而加強肌肉合成作用則可補充咪唑胜肽化合物。簡文仁指出,咪唑胜肽化合物是人體肌肉中既存的元素,是多項胺基酸的組合,就像鮭魚洄游一次好幾千里,要不斷擺盪魚身就得靠肌肉持久性,而維持肌肉持久性的成分之一,即為咪唑胜肽化合物。簡文仁說,現代人大部分營養過剩,年輕時吸收力強,但隨著年齡增加,營養流失速度加快,透過營養補充品來增加人體所需的營養素,確實是一種選擇。雖然人體會自行產生咪唑胜肽化合物,但一樣會隨著年紀增長而加快流失,且較難從日常飲食中補足身體所需的量,所以額外補充保健食品很重要,另外,如果能同時補充維生素D,維持健康肌肉更事半功倍。他也提醒,並非補充營養素就不用運動,運動仍是最根本的方法,彼此相輔相成,才能保持身體肌肉不失衡,迎接健康的銀髮人生。維持肌力撇步1.維持坐姿挺拔,鍛鍊耐久肌。2.每天安排一段時間運動。3.走路時抬頭、挺胸、縮小腹,就能練到全身核心肌群。4.加快、加大步伐可加強訓練。5.補充肌肉原料咪唑胜肽化合物,增肌更有力。
-
2024-02-18 醫療.骨科.復健
腰痠背痛找中醫還是西醫?多數痠痛都是因為這行為所致的傷害
熟齡長者因為關節退化、肌力流失,常喊這痠那痛;中壯年人則多半因姿勢不良、長時間久坐,引發痠痛的困擾。痠痛問題可大可小,除了骨骼退化,也要注意肌力問題。遇到痠痛時,你都怎麼處理?建立正確的保養與處置觀念,才不會放任問題愈來愈嚴重。對於腰痠背痛的處置,西醫對症下藥前要先找原因,中醫則呼籲正確的保養觀念勝過任何治療。97%的痠痛,屬同一動作反覆進行造成的損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分享腰痠背痛常見原因,上班族使用電腦時間長,加上看螢幕時容易愈看愈近,導致腰愈彎愈曲,對頸椎、腰椎都有不良影響;拿平板追劇、滑手機、打手遊打到肌腱受傷、造成扳機指,都是因反覆使用同一動作所致。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廖皓涵則說,一般門診97%腰痠背痛的病人屬於機械性損傷,其中大部分是肌肉軟組織受損,長時間或瞬間大幅度動作致急性扭拉傷,不良姿勢則導致慢性損傷。另一種疼痛則為脊椎相關的病變,包含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脊椎滑脫,嚴重時可能壓迫神經,出現從腰部傳到腿部的麻痛感或下肢無力。調整姿勢、伸展運動,搭配各種物理治療。如何舒緩疼痛?武俊傑說,人是直立的動物,上半身體重量都作用在腰部,若再加上長期姿勢不良,造成肌肉緊繃,致使脊椎骨之間的軟骨壓迫到神經,復健解方為「頸牽引」或「腰牽引」,俗稱拉脖子、拉腰,就是將骨刺或軟骨拉開,避免壓迫神經。至於姿勢不良造成肌肉緊繃、痠痛,武俊傑則要患者適當調整姿勢,從事伸展運動,搭配物理治療如熱敷、向量干擾的電療等方式,放鬆肌肉、改善緊繃程度、加速癒合,這些就是大眾所知的「做復健」(物理治療)。深層肌肉拉傷,則建議使用微波、短波、超音波或雷射等熱療方式,促進血液循環,加快受傷組織的癒合。除了物理治療,也會使用含有消炎止痛成分的貼布、軟膏、噴劑等外用藥品,舒緩較輕微的痠痛。嚴重者得利用口服藥物才能改善,有的人痛到站不起來、落枕痛到無法轉頭,只能坐輪椅就醫,這些急性疼痛則需使用針劑處置,才能較快舒緩疼痛。中西醫整合門診,讓鑑別診斷更精準。廖皓涵直言,中西醫整合門診的優點是「讓鑑別診斷更精準」,兩者相輔相成,效果更好。中醫雖能靠望聞問切搭配理學檢查,有時仍需影像學檢查、驗血報告和西醫專家意見來幫助診斷;藥物有互補性,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消炎止痛力佳,但擔心副作用或排斥西藥者,可改服中藥;西醫復健訓練肌力,中醫針灸或補養中藥,共同補強病人肌力。廖皓涵指出,四種腰痠背痛樣態有:腰部感覺冰冷的寒濕型、痛處伴有熱感的濕熱型、痛處劇烈或像針刺的血瘀型、腰痛以痠軟為主的腎虛型。針灸搭配電針可產生中樞性鎮痛效果,搭配艾灸則可促進循環使水腫充血改善,中醫治療重要一環的外敷藥布也能搭配使用,例如消腫解毒止痛效果明顯的如意金黃散、行瘀活血較強的萬應膏。高齡、生活型態不佳,特別適合中醫調理。如果是肌肉軟組織受損,推拿整脊和針灸都可行,取決於患者的喜好、成本考量和方便性。從中醫觀點而言,高齡、生活型態不佳、身體臟腑失去平衡如氣虛、血瘀、脾胃濕熱等,造成背部經絡系統自癒能力降低者,特別適合中醫調理,改善修復能力及預防復發。廖皓涵提醒,內臟疾病如腎結石、胰臟炎,或腫瘤、感染、發炎性關節炎等,都可能造成腰痠背痛,所以有時不只找復健科或中醫,不同狀況可能需至內科、骨科、神經外科、腫瘤科、感染科或風濕免疫科就診。遵行正確的保養觀念,勝過任何治療。平時保健最為重要,武俊傑說,久坐者建議適當改變姿勢,並做些伸展運動,例如頸椎舒緩,頭部左轉9點鐘方向5至10秒鐘再換邊,來回2、3回合即可達到保健效果。保健運動多達數十種,不用每種都做,大部分民眾也沒那麼多時間做,「挑幾個做完感覺舒服的動作,常做就能達到效果。」「正確的保養觀念勝過任何治療。」廖皓涵提醒生活中應注意:1. 搬重物避免只用腰力,要蹲下並把重心靠近軀幹,以臀腿的力量去搬。2. 調整睡姿側躺最好有個長型抱枕讓手腳環抱;正躺睡覺時膝蓋下墊一個枕頭,可以放鬆緊繃的腰部。3. 避免穿高跟鞋。4. 端正坐姿不要長時間坐矮凳、坐床上看書、不要翹腳。5. 伸展運動太極拳、瑜伽或皮拉提斯能鍛鍊筋骨柔軟度,使氣血循環更流暢。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18 名人.林靜芸
背痛真的不能只靠MRI診斷 名醫曝從40歲背痛至今終緩解關鍵
我是整形外科醫師,手術時坐著,看門診時坐著,讀書時坐著,一天當中坐的時間很長。加上愛打高爾夫球,脊椎還得承受壓力,40歲就開始背痛。發作時下背僵硬,站著時無法坐下,好不容易坐下卻站不起來。有時疼痛還延伸至左側大腿及小腿,走路跛腳。當時電腦斷層顯示腰椎移位,壓到神經,需要手術。身為外科醫師的外子心疼我,宣稱捨不得太太被劃刀,阻止我手術。我只能不分冬夏每天游泳,希望背痛不要來煩我。奇怪的是背痛像排定了的行程,每隔幾年發作。2022年的農曆春節,我待在台北,發現淡水河、新店溪的步道,景觀超級美麗。連假第一天從福和橋走到淡水關渡宮,看到觀音山的夕陽非常感動,連續幾天日行二萬步。連假最後一天,在淡水紅樹林附近背痛發作。我一生不曾以背痛的藉口怠惰工作,這回也是照常上班,並參加高爾夫球聚。但是每天都很痛苦,早上起來狀況最好,只有左腿下坡無力,中午開始下背痠痛,屁股深處好像有把棍子在扎我,無法靠近椅子,左大腿像是被橡皮筋箍住爆炸性脹痛,小腿像在游泳時抽筋。時間一分一秒都很難熬。好不容易下班了,左腿整個僵掉,不要說走路,連移動都有困難。由於屁股痛點太明顯,我懷疑坐骨神經在臀部被壓迫,掛復健科作了二次注射,可惜每次只能有效幾天。為瞭解神經狀況,我作了核磁共振(MRI)檢查,正如預期,我的脊椎比30年前糟,腰椎只有五節,我每節都有問題;有滑脫、有椎管狹窄、有椎間盤突出等等。而我最關注的臀部結構,MRI居然都顯示沒問題。復健科因此把我轉至麻醉科作脊椎神經阻斷,第一次治療好了五天,第二次完全無效。因為MRI顯示脊椎嚴重神經壓迫,疼痛讓我沒有生活品質,我只能選擇脊椎手術。幸好遇到專家,評估我的活動力很好,建議只作微創減壓,手術非常順利。麻醉醒來我立刻無痛下床活動。自以為苦難已過,誰知道三星期之後,疼痛再度來襲。專家們建議作徹底的脊椎手術,術後需要臥床六星期,日後活動還會受限。這時的我非常沮喪,一度想放棄自己。我試著再看復健科,每個醫師看了MRI都搖頭。有一天鼓起勇氣去找台大復健科王亭貴教授,他說:「過去的治療如果沒有解決你的問題,應該就不正確。我們再重新研究。」王教授與吳威廷醫師以超音波檢查,發現我臀部的坐骨滑液囊、梨狀肌,有發炎現象。施以高濃度葡萄糖注射,加上坐時使用記憶坐墊,2023年9月我的疼痛終於解除,真所謂對症下藥,藥到病除。原來,我的神經痛是因為臀部組織發炎,MRI雖然顯示脊椎有疾病,但是並非疼痛的原因。漫長的過程當中,我遵守最新的背痛指引:持續運動,不吃止痛藥,如今幸而能維持健康並保有活力。我之後查了一些文獻,脊椎MRI上市前,廠商隨機找了1000位50歲以上的人作檢查,50% MRI檢查結果都發現不正常。依哈佛大學骨科統計,MRI診斷脊椎疾病正確率76.09%,錯誤率也高達43.6%。所以MRI的報告常會附註「請參考臨床症狀作判斷」。我作為背痛的病人經驗也證實,背痛真的不能只靠MRI診斷。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09 寵物.照顧指南
跟寵物一起吃年夜飯!務必「避開11種」對愛貓有害的人類食物,誤食嚴重恐致命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看似無害的習慣和物品,對貓咪來說卻可能帶來不小的風險。特別是在飲食方面,許多人類食物對貓咪來說不僅營養價值不高,甚至可能是有毒的。12種不該給貓咪吃的食物以下是一些不應給貓咪食用的食物:1.酒精:貓咪攝取酒精可能導致嚴重的肝腦損害。即使只是一湯匙酒精,也可能讓成年貓陷入昏迷,更多的量則可能致命。2.巧克力:巧克力中的主要有害成分是可可鹼。這種物質存在於所有類型的巧克力中,尤其是在黑巧克力和未加糖的烘焙巧克力中最多。巧克力還含有咖啡因,可能使貓咪導致心律不整、肌肉震顫或癲癇。3.含咖啡因的飲品(咖啡、茶、能量飲料):咖啡因可能使貓咪變得焦躁,並出現急促呼吸、心悸或肌肉震顫。4.乳製品:有乳糖不耐的貓咪,牛奶和其他乳製品可能會使其嘔吐和腹瀉。5.生肉、生蛋、生魚片:這些食物可能使貓咪感染沙門氏菌或大腸桿菌,導致嘔吐和腹瀉。6.洋蔥和大蒜:洋蔥、大蒜和其他同屬植物含有對貓咪有害的硫氧化物。這些化合物在體內分解後,會損害紅血球,導致貧血甚至腎臟損害。7.葡萄和葡萄乾:可能導致貓咪腎功能損害。8.發霉的食物:發霉食物會產生特定的毒素(如:黃麴毒素),未經治療可能會致命。9.肝臟:肝臟富含維生素A,但過量攝入可能導致維生素A中毒,引起骨骼畸形和脊椎問題。10.堅果:如核桃、胡桃、杏仁等堅果含有高量的脂肪和油,長期食用可能導致胰腺炎。11.骨頭:骨頭很容易碎裂,可能導致窒息、堵塞,甚至消化道內部撕裂。12.人工甜味劑(如木糖醇):木糖醇攝入後可能導致胰腺釋放異常增加的胰島素,進而導致血糖水平下降。貓咪可能對這些食物充滿好奇,但飼主必須負起責任,確保它們的飲食安全與健康。最佳的做法是堅持餵食營養均衡的專用貓食,並避免將人類食物當作獎勵或零食。如果不慎發生意外,或是貓咪表現出任何不尋常的症狀,請立即尋求專業獸醫的協助。延伸閱讀:.世界最長壽的狗!飼主:養寵物是一生承諾 盤點10種狗不能吃食物.帶著愛犬去旅行/長腫瘤被宣告剩2年壽命,主人帶環島留下珍貴回憶.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作業」:相遇請告訴我你完成了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08 醫療.骨科.復健
追劇、打麻將…久坐不動肩頸腰痛、下肢浮腫 圖解按這些穴位緩解
現代人3C不離手,滑手機、追劇、打麻將,維持久坐不動的姿勢,肩頸容易出問題,也常造成腰肌勞損發炎,可說是文明病了;而逢年過節返鄉造成的交通堵塞,也常令民眾腰痠背痛,甚至臀部疼痛、膝痛、下肢浮腫。預防痠痛,最重要的就是多休息、變換姿勢,可以設置鬧鐘,每三十分鐘起身活動,並且盡可能讓自己維持良好的姿勢,例如適當的桌椅高度較能維持好姿勢。若需長途開車、搭車,則盡量避免穿著緊身衣物,可減少血液循環不良的情況。此外,也可以適度做足部運動,將腳背上勾、下踩,或腳趾抓地再放鬆,這些動作可讓小腿肌肉收縮伸展,促進末梢循環。久坐後,可適度抬腿,使血液回流。中醫可以如何緩解這些久坐造成的筋骨痠痛呢?以下提供幾個穴位,適度按摩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解除痠痛疲勞。肩頸痠痛風池穴:沿耳後乳突邊緣向後滑動,可在枕骨下、斜方肌外側摸到一凹陷處,可促進頭部血液循環,有效紓解肩頸的各種酸痛。肩井穴:位於肩外側緣和大椎穴之中間點,主治頭項強痛,肩背疼痛,可舒緩肩頸肌肉,改善落枕、肩頸僵硬。天宗穴:位於肩胛骨的正中間,可舒緩胸內氣滯、緩解肩關節發炎、肩頸痠痛、落枕、手臂痠痛無力。腰痠背痛環跳穴:環跳就是站立時夾緊屁股,屁股會出現的凹陷處,可利腰腿,腰臀痛、髖關節痛及衍生的下肢痠痛皆可應用。風市穴:在站立時手掌貼於大腿,中指指尖所擺放的位置,可治膝痛、腰痛、腿腳乏力等委中穴:在膝後中間位置,功效為舒筋、利腰腿,能應用於急性腰痛、腰脊僵硬、膝痛。後谿穴:在手握拳後小指旁最突出掌紋肉上,後谿清熱舒筋、通督脈,能緩解脊椎相關的疼痛症狀。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改善腿部疼痛血海穴:血海穴的位置在膝部內側上方約3指位置,主治血證,可調血清血,宣通下焦,與其他穴位配合可緩解膝痛。梁丘穴:在膝部外側上方約3指位置,可治膝痛、膝不得屈伸、腰腳痛等。陽陵泉穴:在小腿外側上緣外側,可摸到突出的腓骨,稍往前些的凹陷處即是,可舒筋健膝,膝關節痛、踝關節扭傷、落枕皆可應用。三陰交穴:位於內腳踝尖,向上約4指幅的凹陷處,可調血病、通氣滯、疏通下焦經絡。除上述穴道以外,當然亦可按摩或熱敷局部痛點。揉按穴位時也要注意,不可過度用力或按摩過久,有時過度揉按反而會造成局部發炎,會更加疼痛。若有休息及按摩無法改善的疼痛,建議諮詢中醫師,尋求適當的醫療方式。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2-06 醫療.骨科.復健
動不動就閃到腰?恐是「這塊肌肉」沒復原!醫授「超簡單4步驟」護腰
「醫師,我以前從來沒有閃到腰過,結果光今年就閃了3次,好像有了第1次之後就會一直來!」有病患在診間詢問醫生,疑惑為何閃到腰會一直反覆發作?骨科醫師提醒,若經常閃到腰,要小心這可能不是巧合,而是核心肌群中的「這塊肌肉」沒有完全復原,並建議可透過「腹橫肌收縮」運動來訓練腰部核心肌群,保護腰背、脊椎。事實上,「閃到腰」是背部肌肉拉傷的一種,通常是在突然變換姿勢時,因背部肌肉施力不當所導致,例如從床猛然起身、快速轉身,或是彎搬重物要直起身來的瞬間等,好發於各個年齡層的成年人,症狀較多是腰部單側疼痛。反覆閃到腰 因核心小肌肉沒復原閃到腰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根據肌肉拉傷的嚴重程度,會有不同的疼痛程度,輕微的拉傷,可能只需要稍微休息一下就不痛了,但嚴重時可能必須躺下休息才能緩解疼痛,而且疼痛會持續好幾天,等待肌肉拉傷、發炎慢慢復原。台中光田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嚴可倫在臉書粉絲頁發文表示,很多人閃到腰,在疼痛症狀減退之後就以為「好了」,但脊椎附近有許多深層的核心小肌肉,負責穩定脊椎,閃到腰之後,這些小肌肉可能沒有正常運作,所以就會容易再次閃到。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建議患者做一些簡單的核心訓練,讓這些小肌肉「重開機」一下。「腹橫肌收縮運動」4步驟護腰背嚴可倫建議,在家可做超簡單的「腹橫肌收縮運動」來訓練腰部核心肌群,達到保護腰背、脊椎的效果。他補充,想了解這種運動的簡單程度,其實也能用「仰臥不起坐」來形容,以下教民眾動作步驟:●平躺,脖子下可以墊個枕頭或毛巾,雙腳屈膝、腳踩在床上。●肚臍內縮(就是傳說中的縮小腹),感覺腹肌微微用力。維持5~10秒,重複10次。●進階版:在肚臍內縮的情況下,雙腳交替踏步,重複10下。(注意踏步時要維持肚臍內縮,然後不要憋氣。)●在躺姿執行腹橫肌收縮沒有問題後,可以嘗試再各種姿勢(站著、坐著都可以),以及活動中(像是走路的時候)搭配腹橫肌收縮運動。有不少民眾會問:第4步驟的「各種姿勢」,有沒有包括半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嚴可倫強調,這種姿勢雖然一時很舒服,但是會讓脊椎呈現大角度的彎曲,很容易造成腰跟背的傷害,還是應該要盡量避免。【資料來源】.台大醫院健康電子報-閃到腰的處置及預防【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2728.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2-03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吳錫金日行萬步,以爬樓梯代替坐電梯!落實地中海型飲食,每餐7分飽、多喝水不吃甜食
30多年來守護雲嘉沿海偏鄉健康的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媽祖醫院),近年來隨著醫療需求的增長,積極投入急重症醫療並獲具體成果,去年更榮獲美國Newsweek評選為2023年台灣最佳醫院第22名殊榮。中醫大北港附醫院長吳錫金是背後的重要推手,帶領醫療團隊在偏鄉打出一片天,個人也榮獲「台灣醫療典範獎」。養生秘訣/地中海飲食 日行萬步養身吳錫金求學時熱愛運動,是籃球班隊,更是西洋劍社長。他說,運動除了健康也學到團隊合作,如今年過6旬的他,唯一運動是走路,日行萬步,在醫院以爬樓梯代替坐電梯,堅持吃得簡單健康,以地中海型飲食為主,每餐7分飽,多喝水、不吃甜食,他也落實攝護腺疾病的飲食,早上、下午喝杯黑咖啡是不錯的選擇。面對高壓力工作,吳錫金認為,從住院醫師到管理醫院,壓力無所不在,正向思考是他面對壓力的態度,提升思想高度,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紓壓。感謝太太的支持,打點家務、教育小孩,讓他無後顧之憂,面對更多挑戰。「共好、利他」是吳錫金的生活哲學,只有捨得才能獲得,這也是他行醫的核心價值,「勤能補拙、化不可能為可能、做好風險管理」是他一貫的工作態度,「認真做不會錯」,以學習、面對替代畏懼跟放棄,如同醫師鼓勵病人積極接受治療,才能看見奇蹟與重生的可能。「全能外科」醫師 撐起偏鄉醫療一片天家住台中的吳錫金,1982年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從醫以來深造不懈,在學術領域更創造巔峰,除主攻泌尿科,腦外傷、取血栓、骨科、開胸等手術也都能執行,等同是「全能外科」醫師。他曾任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主任,投入醫學教育改革,為醫學系設計5、6年級臨床醫學課程,以「醫院就是醫學院的概念」,從學習到工作全在醫院完成,建立專精訓練體系,強化醫療職能,培育不少醫學後進人才。2016年奉派到北港擔任院長,看見偏鄉醫療資源不足,決心投入更多心力改善,提升醫療品質。主攻泌尿科 赴美進修精進攝護腺癌是台灣男性第5大癌症,身為泌尿專科醫師的吳錫金,因為使命感,於1991年赴美國德州休士頓MD安德生癌症中心進修,該中心對攝護腺癌容易移轉到骨頭有深入研究,開啟了他在臨床轉譯醫學的研究之路。後又到美國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訓練中心,專研泌尿道腫瘤、攝護腺癌及微創、達文西機器手術,讓個人專業更上一層樓。吳錫金說,很多事情往往在不經意中出現,尤其醫療日新月異,更要隨時做好接受新挑戰的準備,面對問題或新領域、新智識都要勇於嘗試、持續不斷學習,觀念要隨時更新,充實充電是醫師的「日常」,更要有長遠規畫,及早做好準備,才能隨時迎戰多變的每一天,這也是他的人生態度。拚高齡醫療 為雲林留人才中醫大北港附醫服務雲嘉沿海偏鄉30餘載,2016年吳錫金接任院長後,推動醫院擴建,積極投入改善醫療設備、招聘優秀專科醫師,協助醫院通過JCI認證(國際醫療品質評鑑),建立口碑與品牌形象,贏得民眾信任。初到雲林時,吳錫金發現攝護腺癌診斷少且發現時多數晚期,因此親自走入社區宣導,成立樂活小站、失智共照中心,推動攝護腺特異抗原偵測,將每年8月訂為「攝護腺警覺月」,如今診斷晚期攝護腺癌比率已從4成降至3成。同時引進第2代荷爾蒙製劑、免疫、PARP抑制劑、細胞治療、鐳223及海福刀等,提供整合式治療。近兩年更增加顱內動脈(IA)取栓治療、EBUS支氣管內視鏡超音波、畸形脊椎微創手術等,引進雲林唯一「高壓氧氣治療艙」,裝設電子白板、病人量測數據自動上傳系統、AI智慧醫療紀錄-智海系統,打造科技智能治療,讓偏鄉患者獲得更先進的全方位醫療照護。雲林高齡者多,行動慢、聽力差,吳錫金與病人溝通腳步跟著放慢,無形中產生更多耐心包容和人情溫暖,真正有「視病如友」之感,讓工作更有動力。雲林務農病人多,不少更是弱勢獨居,不論就醫負擔或疾病照顧均需仰賴外援,身為海線標竿醫院,如何引進先進醫療、改善偏鄉就醫不便是重要課題,也是未來要努力的方向。吳錫金小檔案.現職: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院長、中國醫藥大學泌尿學教授.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亞洲大學健康暨管理學院健管所碩士.經歷:美國德州大學M.D. Anderson癌症中心研究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主任、中國醫藥大學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專長:泌尿道腫瘤、攝護腺癌、微創及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給病人的一句話:積極參與疾病治療,您我才有機會共創奇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26 醫療.骨科.復健
坐骨神經痛會自然好嗎?10招在家就能做的復健運動助緩解疼痛
什麼是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Sciatica)是由於坐骨神經受傷或刺激而引起的神經疼痛。除了疼痛之外,背部或臀部還會出現刺痛或麻木感,這種刺痛感或麻木感也可能會蔓延到腿部。也可能出現更嚴重的症狀。坐骨神經是體內最長、最粗的神經,寬度可達2公分。實際上,坐骨神經不僅僅是一根神經,它是由從脊髓分支出的五個神經根組成的一束神經。基本上你有兩條坐骨神經,身體兩側各一條。每條坐骨神經各在一側穿過臀部和臀部,分別沿著身體兩側的腿向下延伸,直到你的膝蓋附近的位置。一旦到達那裡,它們就會分裂成其他神經,連接到更遠的部位,包括你的小腿、腳掌和腳趾。患有坐骨神經痛意味著連接坐骨神經的任何地方都會出現輕微至重度疼痛,這些症狀可能會影響你的下背部、臀部或腿部,有些症狀可能會延伸到腳掌和腳趾,這取決於受影響的特定神經。坐骨神經痛會不會自然好?較輕微的坐骨神經痛通常會隨著時間和自我治療而自行消失,大多數坐骨神經痛患者會在幾週內得到改善,無需手術即可康復。坐骨神經痛通常不會持續超過六週,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醫師可能會建議更多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一般而言,雖然手術可以加快康復速度,但有資料顯示,經過6到12個月的修復期後,接受手術的人通常會和那些決定給身體更多時間自行癒合的人一樣好。國內有醫師建議,若坐骨神經痛症狀輕微,可進行保守治療,包含服用止痛藥、調整生活習慣,或從事腰椎牽引、熱敷、核心肌群訓練等復健治療。6項復健運動有助舒緩坐骨神經痛如果坐骨神經痛發作,保持積極的生活習慣實際上可以幫助緩解,針對受影響區域做一些溫和的運動也可以。你可以在家裡的地板上完成以下六個動作:橋式1.仰臥,膝蓋彎曲,雙腳平放在地板上,與臀部同寬。讓你的手臂伸直放在身體兩側,掌心向下。2.收緊你的核心肌肉,將肚臍收向脊椎。3.將手臂壓在地板上提供支撐,透過腳跟向下發力,將臀部向天花板抬起並緊縮臀部肌肉。目標是讓身體形成從頭到膝蓋的直線,下背部幾乎沒有凹曲。4.保持5至30秒後,將身體慢慢放下。抱膝1.仰躺,雙腿伸直。試著不要凸起背部。2.慢慢將一隻膝蓋朝胸部靠近,並用雙手抓住膝蓋後方或上方。3.輕輕拉動膝蓋,直到感覺到下脊椎和髖部有輕微的伸展感。4.保持5到30秒後,慢慢放回原位。蚌殼式1.側躺並彎曲雙膝,用下方那隻手支撐頭部。 2.啟動核心肌群,將肚臍收向脊椎。 3.保持雙腳緊貼在一起,慢慢抬起頂部的膝蓋,像蛤蜊打開一樣張開雙腿。將上方那隻手放在腰際幫助穩定身體,防止你向後倒下。 4.保持5至30秒後,將腿部慢慢放下。鳥狗式1.雙手和膝蓋著地。2.當你壓平下背部時收縮腹部肌肉。3.將一隻手臂舉到身前,同時將另一條腿伸到身後。4.保持這個姿勢5秒鐘,然後用另一隻手臂和腿重複練習。伏臥撐(眼鏡蛇式拉伸)1.俯臥,雙手放在肩膀下方,手肘靠近身體。2.吸氣時用手掌按壓,慢慢伸展雙臂,同時抬起頭、胸部和肩膀。始終保持手肘稍微彎曲並抬起下巴。3.收緊核心(腹肌和背部)和大腿的肌肉。4.保持30秒,將身體慢慢放下。嬰兒式伸展1.從四肢著地開始,就像鳥狗式。2.當你身體向後下沉時,將膝蓋併攏,使臀部靠近腳跟。讓你的手臂伸展,或將它們放在你身體旁邊的舒適位置,並且讓你的額頭靠在地上。3.進行深度伸展,讓上半身完全放鬆,並將重心轉移到臀部和大腿,不用擔心你的臀部是否能觸到腳跟。4.動作暫停,深呼吸。想像身體的緊繃感已消失,尤其是臀部後方。5.保持5分鐘或你喜歡的時間。6招髖部伸展運動緩解坐骨神經痛外旋髖部的伸展運動也有助於緩解坐骨神經痛,你可以在家裡完成以下六個動作:坐姿臀肌伸展1.坐在地板或椅子上,雙腿放在身體前方。2.彎曲右腿,將右腳踝放在左膝蓋上方。3.向前傾斜,讓上半身伸向大腿。4.保持15-30秒。這可以伸展臀部和下背部。5.在另一側重複。坐姿脊椎伸展1.坐在地上,雙腿伸直,腳向上彎曲。2.彎曲右膝,將腳平放在對側膝蓋外側的地板上。3.將左手肘放在右膝外側,幫助您輕輕地將身體轉向右側。4.維持30秒並重複3次,然後換邊。基本坐姿伸展1.坐在椅子上,將疼痛的一條腿交叉在另一條腿的膝蓋上。2.胸部向前彎曲,盡量保持脊椎挺直。只要不痛,就盡量彎腰。如果感到任何疼痛,就請停止。3.保持這個姿勢30秒,然後換另一側練習。4字形伸展1.平躺並彎曲雙膝。2.將右腳交叉在左大腿上,雙腿向上移向軀幹。3.保持該姿勢片刻,然後在另一側重複。站立腿後伸展1.將右腳放在一個高於或與臀部平齊的平台上,然後立起腳跟。2.將身體向前彎身靠近你的腳。你彎得越深,伸展就越深。不要太用力以至於感到疼痛。3.將你抬起那隻腿的臀部向下放鬆,而不是抬起。4.保持至少30秒,然後在另一側重複。站立梨狀肌伸展1.站立時,將疼痛的腿放在另一條腿的膝蓋上。彎曲站立的腿,並試著以45度角將髖部下降形成數字4的形狀。2.將雙手擺在腰際並彎曲腰部,同時保持背部挺直。保持該姿勢30至60秒。3.換腿並重複。【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Sciatica.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 Taming the pain of sciatica: For most people, time heals and less is more.Sciatica: Exercises for Pain Relief.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ttps://www.hss.edu/article_sciatica-stretches.asp.9 Stretches for Sciatica Pain Relief
-
2024-01-25 醫療.骨科.復健
為何髖部骨折死亡率高?髖部骨折如何復健?專家教3運動在家做加速復原
髖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骨折類型,一旦發生髖關節骨折,傷者會感覺患部劇痛無法動彈、不良於行。髖關節骨折若沒妥善治療將造成下半身行動困難,最後須長期臥床導致更多嚴重併發症,死亡風險是所有骨折類型裡最高的,因此治療術後的復健相當重要,是之後能否正常生活的關鍵。什麼是髖部骨折?骨質疏鬆症是台灣常見的年長者慢性病,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資料顯示,高達近四成50歲以上女性有骨鬆問題,但大多因沒有症狀而毫無警覺,一不小心就發生骨鬆性骨折,常見發生在髖關節、脊椎和手腕等三部位,一旦發生髖關節骨折,傷者會感覺患部劇痛無法動彈、不良於行、無法負重等症狀。髖部骨折後,約60%患者往後一年無法自理,需要接受幫助,20%患者則可能需要接受長期護理。【延伸資訊】》疾病百科/髖部骨折【註】一旦骨質密度測出的T值小於-2.5,即為骨鬆。女性自35歲開始,每年有0.5%~1%的骨質流失,在停經5至7年後骨質流失的速度加快至每年2%;男性45歲開始也以每年0.5%的下降。常見的骨折部位包括股骨、脊椎骨和前臂骨,但多數人不自知,才會發生擁抱、跌倒、搬重物就導致骨折的情形。》疾病百科/骨質疏鬆症為何髖部骨折會死亡?髖關節骨折容易造成下半身行動困難,活動量降低,最後須長期臥床,臥床7天後肌肉減少可高達35%,隨後更易引起如肺炎、褥瘡、泌尿道感染、下肢靜脈栓塞等嚴重併發症,嚴重時會威脅生命,死亡風險是所有骨折類型裡最高的。台灣女性髖部骨折病患在一年內的死亡率為15% ,男性更高達22%。髖部骨折復原時間多久?髖部骨折最好的治療方式仍是盡早手術,讓病人盡早下床活動和訓練肌力以避免併發症的發生。髖部骨折多半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腫瘤及關節重建科主任王大翊曾受訪指出,根據國際文獻記載,股骨頸骨折不接受治療,一年內因併發症造成死亡的機率大約為四分之一,基於降低日後併發症發生的機會,股骨頸骨折的患者更需要接受治療。手術後除了要按照醫囑定期回診,更重要的是患者本身的復健,才能盡快恢復正常生活。髖關節附近的肌力訓練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除了正常生活的行走以外,還要加強抬腿運動,可以縮短復健的時間。「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吳瀚庭曾受訪指出,置換人工髖關節後,1至2天就應從事簡單的運動和下床行走,以預防關節攣縮與肌力退化;術後3個月內須以助行器或拐杖行走,也要注意髖關節不得彎曲超過90度,例如,坐下時椅子高度要夠高,上廁所則要讓開刀的腳向前伸直,避免下肢交叉,另也要避免內旋,以免造成人工關節脫位。一般在3至6個月後可恢復日常工作與活動,完全康復約需6個月。髖部骨折該如何復健?由於術後恢復期較長,他建議在家可躺著做三項運動,加速復原。運動時注意髖關節不要超過90度,每個招式每回做15到20次,每天做3到5回,術後一至兩天就可練習。第一招:踝關節幫浦運動踝關節上翹、下壓各維持2秒,以增加下肢循環,減少腫脹。第二招:直膝抬腿運動讓患肢膝蓋打直,往上抬到最大的忍受度,停滯10至15秒,以增加大腿前側股四頭肌的肌力。第三招:下肢滑行運動可維持下肢活動度與大腿後側膕旁肌肌力。【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1-18 醫療.泌尿腎臟
50多歲婦人腰痛、頻尿!竟是罹患「良性膀胱平滑肌瘤」醫師提醒出現3症狀盡早就醫
一名50多歲的女性,近兩年間持續感到腰痛並出現頻尿情況,起初以為是脊椎受到壓迫,沒想到就醫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竟驚見膀胱黏膜下有一顆3公分的腫瘤。經過病理報告證實,是罕見的「良性膀胱平滑肌瘤」,所幸經成功手術摘除後,預後良好,建議門診追蹤即可。婦腰痛求診發現膀有一顆腫瘤 竟是罕見的膀胱肌瘤長安醫院泌尿科醫師黃煒軒說,患者因為腰痛症狀前往神經內科求診,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膀胱裡有一顆腫瘤,因此轉診到泌尿科。由於初步懷疑可能是惡性腫瘤,與病患討論後決定施以膀胱鏡腫瘤刮除手術。手術發現,腫瘤與一般的膀胱腫瘤不一樣,表面呈現平滑特徵,病理報告確認這是一例罕見的膀胱肌瘤。黃煒軒說,膀胱肌瘤在所有膀胱腫瘤中所占比例不到0.5%。根據有記載的文獻統計,全世界僅有約250例報導,其中以女性患者居多。目前,對於這類罕見疾病的發生機制仍不清楚,推測可能與荷爾蒙失調、膀胱感染等多種因素有關。提醒出現3症狀盡早就醫膀胱肌瘤可能無症狀,或因腫瘤的大小和位置而表現為頻尿、排尿困難、尿液不適等症狀,有時甚至伴隨血尿或腹痛。以此患者為例,腫瘤逐漸擴大至3公分,對膀胱收縮造成影響,因此頻尿情況在這1至2年間逐漸明顯。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因為預後良好且復發機率非常低,門診定期追蹤即可。黃煒軒提醒,如果出現頻尿、尿急、反覆泌尿道感染等症狀,建議盡早尋求專業的泌尿科醫師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和處理。原文引用自:聯合新聞網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