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4 該看哪科.皮膚
搜尋
脂漏性皮膚炎
共找到
47
筆 文章
-
-
2021-02-23 科別.皮膚
洗完頭大量掉髮、頭皮屑爆多? 醫師曝洗髮精「2重要成分」別用錯
根據國外研究顯示,3月是一年中毛髮最多的月份,9月和10月則是最少,所以有些人在秋天會發現掉髮量變多,這種因為季節變化造成的落髮為暫時性,毛囊沒有萎縮,只是進入休眠狀態,毛髮之後就會再次生長。那麼,換季洗髮精怎麼挑?脂漏性皮膚炎 日常作息會影響頭皮皮膚科謝宗廷醫師指出,由於季節交替時溫度、濕度改變,加上現代人在龐大的工作壓力之下,除了生理性的落髮增加之外,容易出現頭皮屑、頭皮癢的「脂漏性皮膚炎」症狀。生活作息不規律、壓力、熬夜等因素會影響頭皮油脂分泌,當油脂分泌多的時候,皮膚上之「皮屑芽孢菌」就會開始大量孳生,導致皮膚發炎、發癢,伴隨著搔抓,使得落髮問題加劇。治療脂漏性皮膚炎 洗髮精這樣挑市面上許多宣稱有抗屑、止癢效果的洗髮精,其實有些屬於藥品,有些則屬於化粧品,使用時要注意。謝宗廷醫師指出,可治療脂漏性皮膚炎的藥品成分如下:▶第一類:抗黴菌成分,可以去除皮屑芽孢菌,包含酮康唑(ketoconazole)、環吡酮胺(ciclopirox olamine)。▶第二類:消炎成分,可抑制頭皮發炎、減少紅腫發癢,此類成分包含、焦油(tar)及含類固醇的洗髮精。含藥品成分洗髮精 使用正確才有效含藥品成分洗髮精的正確使用方式為:先把適量洗髮精擠在手掌,搓揉起泡後壓在頭皮上,再輕輕按摩,停留在頭皮5分鐘後再洗掉,讓有效成分在頭皮充分作用;建議約2~3天使用一次,隔天用一般的洗髮精洗頭即可。食藥署提醒,如果有相關困擾,可以先求診皮膚科醫師,再根據醫師指示選擇含有上述藥品成分洗髮精使用。延伸閱讀: ·白髮染黑卻白得更快? 與老化無關!專家曝變白「真相」 ·頭皮脂漏性皮膚炎是頭洗不乾淨造成的? 完全無關!醫師教日常頭皮保健SOP
-
2021-01-06 醫療.皮膚
冬天頭髮易毛躁 改善髮質5訣竅
● 冬天頭髮瞬間變稻草人,不只是靜電惹的禍● 保持冬天秀髮柔順度,洗、吹、飲食得兼具● 髮油護髮質有訣竅,適度塗髮尾別碰到頭皮冬季氣候寒冷乾燥,毛髮容易出現靜電,易使頭髮毛躁打結,總讓民眾梳髮時「卡卡」,外出就像頂著一頭鳥窩,專家指出,除了適度使用髮油、潤髮乳外,可以多攝取維他命C、蛋白質的食物來改善頭髮的毛躁,也可以透過正確的洗髮、吹髮方式,降低靜電導致的頭髮毛躁。台灣人多在秋季開始換髮冬季總是無法維持柔順的秀髮,台大醫院一般皮膚科主任林頌然表示,冬天頭髮毛躁除了靜電的關係外,也與秋季換髮有關。根據研究顯示,台灣受地理位置及光照時間的影響,台灣人多會在秋季開始「換髮」,此時掉髮量是平時的二倍以上,一天約掉超過300到400根頭髮,冬天迎來新髮後,就會比較毛躁。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指出,改善頭髮毛躁的問題,先得瞭解頭髮的本質,每一根頭髮都會有毛麟片,當毛麟片排列很整齊時,頭髮就會看起來柔順不打結,而頭髮本身是死的,是由角蛋白層層構成的,因此距離頭皮愈近的頭髮,毛麟片愈完整,愈遠愈容易毛躁,也就是髮尾容易乾澀、毛躁的原因。髮油抹到頭皮易毛囊炎黃毓惠說,希望頭髮能夠柔順,如何讓毛麟片排列整齊是重點,民眾可嘗試使用修復性的潤髮乳或洗完頭髮後塗抹適當的髮油改善,塗抹髮油千萬不要塗到頭皮。因為冬天頭皮油水易不平衡,常會有脂漏性皮膚炎,此時若有頭皮屑症狀,又加上髮油的刺激,就會加重頭皮屑症狀,也容易讓毛囊阻塞,引發毛囊炎。洗髮精成分愈單純愈好為要維繫秀髮,網路上有許多偏方,像是洗髮應用溫熱水,洗完頭後可再用冷水「加強頭髮韌性」。對此,林頌然表示「太誇張」,頭髮不是麵條,用熱水汆燙再用冷水泡能保有彈性,他認為髮質的好壞與洗髮的溫度無關,反而是洗髮時使用的洗髮精好壞有關係。林頌然指出,洗髮精中若有宣稱可以讓頭髮柔順或鎖水的合成化合物,反而會讓頭髮更毛躁,建議洗髮精的成分愈單純愈好,並將頭髮徹底清洗乾淨,想改善毛躁髮質,更應該從「均衡營養」做起。吹頭髮不建議用過熱的風黃毓惠則說,雖然水溫與髮質的關係不大,但使用過熱的熱水洗頭,容易傷害到頭皮,進而導致頭皮油水不平衡,傷害毛囊等,也可能增加掉髮的機率。吹頭髮時不建議用過熱的風,要避免頭皮接受過熱的溫度,應降低吹髮的時間,可先用毛巾包覆著頭髮,讓頭髮呈現半乾,再用溫熱風吹髮,才能保持頭髮及頭皮的健康。黃毓惠表示,若想要讓頭髮盡可能避免毛躁,平時可多攝取富有豐富維他命C以及蛋白質的食物,可幫助頭髮健康,也建議可減少染、燙的次數。
-
2020-12-1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當醫師變成病人時,醫師的生病故事 — 骨質疏鬆症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當醫師變成病人時」,我們收集了三位醫師的生病經驗。一位老醫師因為不小心摔倒而肩部受傷,才有機會由病人的立場體會醫師的同理心是多麼重要,是醫病之間的尊重與信任的基石;一位西醫醫師在受傷之後,發現「中西合璧」的治療有時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而希望自己的經驗能促進西醫的專業人員重視中醫,彼此合作,並尊重病人選擇中醫治療的決定,但她也不忘提醒讀者,要謹慎挑選中醫從業人員,不為江湖郎中所騙;一位中年醫師分享自己年輕時為「重症肌無力」所苦,中年以後又因兩側髖關節骨折的延誤診斷,經歷了一段痛苦的煎熬。相信由這些文章間也可以感受到「生過病的醫生可能會是更好的醫生」。在過去三十年,我因為罹患肌無力症而投身神經科的故事,已經寫了好幾回。現在我要講的,是從2013年起開始影響我的另一個故事。我一向體型較瘦,工作較趕時也沒認真吃午餐,所以體重長年無法增加;就算那幾年看中醫調理,使用一些開胃的藥物,體重也大約都在42-43公斤上下。大約2013年左右,不定時雙腿和腰部會有些痠痛,而且位置跑來跑去,例如前幾天右邊膝蓋旁酸痛、隔幾天換成左腳踝痛,有時甚至延伸到腰部、臀部。而電腦打久了,手指關節也會腫痛。我起初自認為是足底筋膜炎、或合併其他地方的關節筋膜痛,開始嘗試足底或全身按摩。這些方法確實稍微可緩解一些緊繃痠痛,但卻無法完全改善。因為許多免疫系統疾病都可以用跑來跑去的痠痛表現,加上以前罹患的肌無力症也算是免疫系統異常,我去掛了過敏免疫風濕科。抽血檢驗了一些免疫數值,我的ANA(某項常見的自體免疫抗體)偏高,而且驗尿發現有蛋白尿,過敏免疫風濕科綜合了我的各項數據與臨床表現,給了我「紅斑性狼瘡」的診斷!真是晴天霹靂!當天我在臉書上悲憤的寫下了一段話:「過去二十幾年,我就像不死鳥一般,經歷一個又一個大病小病,但總能化險為夷。現在,我要迎接人生另外一個挑戰了!」不可諱言的,我不願意接受這個打擊,但還是聽話的嚐試類固醇與針對紅斑性狼瘡的免疫抑制劑,但試了幾個月,痠痛症狀並未因用藥好轉。用類固醇那幾個月,全身免疫力差到極點。例如我以前皮膚就有濕疹、脂漏性皮膚炎,季節變化時常會搔癢;某天不小心抓癢破皮,過兩天上臂腫,且深夜開始發燒。上班時學長看我不對勁,堅持要我住院。除了打抗生素,我也請整形外科的同學來幫忙,幫我上臂劃出一個小口,居然可以擠出膿。我太太比較殘忍,像擰毛巾一樣用力把我上臂掐著,花了一番功夫擠出許多膿,擠到上臂變軟為止。那些膿培養出的細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是表皮常見的細菌,但通常是免疫力差的人才會感染的。類似事件層出不窮。某天修剪指甲不小心剪太短,過兩天居然變成甲溝炎,又冒出膿!那段時間常跑皮膚科,我只好自嘲是「與膿共舞」的男人(註:劉德華有一部電影叫「與龍共舞」)。 後來因為腎盂腎炎住院。但包括感染科、腎臟科、和新陳代謝科等同事都不認為我的症狀像是紅斑性狼瘡;我也對於吃類固醇並無法改善我的轉移性肌肉痛、卻出現許多併發症而苦惱不已。於是我央求腎臟科醫師幫我做腎臟切片以釐清診斷。結果除了蛋白尿以及免疫抗體較高仍沒辦法解釋外,腎臟切片並沒見到典型的紅斑性狼瘡變化,因此我和眾位醫師討論,既然無法證實是紅斑性狼瘡,就停掉類固醇了。我每天像企鵝一樣搖搖晃晃上班,也曾在天雨路滑時重心不穩而跌倒過,不變的是腰背與腿部肌肉的痠痛,讓我走路費力;後來查房時索性撐著單腳拐杖走。患者曾偷偷問護理師,我是不是「怪醫豪斯」?聽來哭笑不得。院內有同事關心的問我,會不會是神經科疾病?例如腰椎神經根壓迫?我搖頭苦笑:「我自己是神經科專科醫師,這點判斷還是有的。這可能是其他怪病,但絕不會是神經科的病!」但心裡隱約覺得,查了那麼久,或許只剩下髖關節的問題導致下盤肌肉力量不穩引起的疼痛了。那年十月我早已請了八天休假,預計跟旅行團出國。旅遊兼攝影是我釋放壓力的來源,也是樂趣所在;行動不便沒有讓我放棄此趟旅程。我有預感,症狀遲遲沒改善,回來後萬一當真診斷出嚴重的病,可能得好幾年才能恢復元氣了!因此我決定趁還能走,好好拍照一番。八天團的路線選擇很多,我最初考慮去中國雲南或遼寧。考量遼寧行程須爬坡的路較少(只有一個虎山長城須爬山),又適逢紅葉季節,故決定去遼寧。太太也知道我的想法,默默地陪我去。遼寧的紅葉美不勝收,不愧是「中國紅葉種類最多的地方」,我也拍了不少美照。但我過去自喻「勇腳馬」,走遠還是下半身痠痛,落在隊伍後半段。虎山長城是萬里長城裡很有看頭的一段,車停在第七座碉堡,遊客可以連續上坡爬到第一座碉堡,然而我爬到第四座碉堡就決定折返了。面對團員的疑惑眼神,我也不解釋了!但不禁回憶起三十多年前初罹患肌無力症的無奈感,「似曾相識」。只好期盼以後有機會再訪遼寧吧!結束遼寧旅遊之後,我去掛了骨科裡專攻髖關節的醫師,詳述我近一年的曲折與懷疑。骨科醫師有同感,幫我照了髖關節,赫然發現兩側髖關節處都已有骨折,且看來有明顯的骨質疏鬆症。骨科醫師很驚訝的說,沒看過有人雙腿都骨折,還能這樣在醫院走來走去、查房看診。他安排了骨質密度檢查,我的兩側關關節測起來都是-5.5、而腰椎的骨密度則為-4.3 (骨密度低於-2.5以下就算是骨質疏鬆症了)。骨科醫師比喻,骨密度-5.5 就算沒有跌倒骨折,可能只要搬物品甚至打個大噴嚏,骨頭就會自發性像土石流一樣的裂開;他實在很難想像我是如何撐過這幾個月的?至於我為何會骨質疏鬆症?至今仍然是一個謎。是三十年前持續吃了一年半的類固醇、加上數月前因被診斷為紅斑性狼瘡而吃了兩三個月類固醇就造成如此慘狀嗎?或者其他藥物的後遺症?沒人知道。至於危險因子,我既不抽菸、不喝酒或咖啡,危險因子清單上只有體重過輕、及較少運動這兩項符合。大家最後只能以「免疫失調」結案。骨科醫師建議盡早手術,我也從善如流安排住院,同日進行兩邊髖關節骨折手術。好消息是股骨頭沒壞死,不用置換關節,只需打釘子;但骨科提醒凡是髖關節骨折、又吃過類固醇的人,以後股骨頭壞死的機率會比常人高。聽見這風險,我也只能苦笑!手術前一天我看完門診才去辦理住院,術前術後有許多同事及長官來關心。學妹建議我乾脆休養一陣子甚至留職停薪,被我婉拒了。那時我不好啟齒的另一個原因是,剛確定我家夫人懷了老三,他雖是在我最落魄的時候意外報到,總是喜事一件。我是家裡的經濟支柱,今後擔子更重了,只能督促自己堅持樂觀。我的體重在開始跛腳那幾個月,從42公斤掉到只剩36公斤,是我工作二十餘年來最弱不禁風的時期。平日腋下撐著兩支拐杖以防跌倒,但還是有一次在夜裡下班途中天雨路滑,拐杖不偏不倚的插進水溝孔,整個人跪坐地上導致多處擦傷,四下無人還是只好靠自己慢慢撐起來;也曾在家因兩歲的二兒子熱情撲過來撒嬌而被他撞倒;更曾於某次颱風天走在大樓的騎樓,後面突然一陣狂風而害我向前仆倒……原來「瘦到被風吹走」是真實發生的事,我領教了。前幾次我跌倒,都趕緊回去骨科門診追蹤,幸好都沒再發生骨折。但復健實在是條漫長的路。很難想像關節手術後少走了不到一星期就出現腿部肌肉消瘦,太瘦就會沒有支撐力。後來幾個月搭公車時跨不上去,得單手先持兩支拐杖站好,然後費力攀上三級階梯(幸好後來醫院的交通車都配置了車頭降低功能以便老人家跨上去);但我還是能開車,因休旅車底盤較高,下車時我能慢慢站立後再從車內拿拐杖出來行走,所以農曆年仍能開車從林口回中部;但騎腳踏車是直到術後半年後才開始嘗試,因為要上下腳踏車得靠單腳支撐,另一腳跨過座位,很難維持平衡。復健超過半年,我才敢放掉拐杖獨自走路上下班,但很少抱我的三兒子,照顧小孩重擔更是全落在我家夫人身上,以一打三,實在難為她了。在2015年下半年,就是術後兩年多,我終於鼓起勇氣在夫人及小舅子(專業日本線導遊)及舍弟陪同下,再次揹著兩台相機到日本東北自助旅行,不須拐杖。此趟行程規劃及駕駛完全由小舅子包辦,我只需當個散客吃飯,拍照。那是我重新出發的一刻,恍如隔世!我期待盡快恢復體能,能繼續玩、繼續攝影。至於骨質疏鬆藥物治療,最初我是使用口服雙磷酸藥物。這種藥物一星期口服一次,只是規矩較多,起床後要空腹吃,而且吃完不能太快躺下以免食道損傷;較常聽說的後遺症是顎骨頭壞死。這藥物我吃過一段時間,胃裡翻江倒海十分不適,因此與新陳代謝科醫師討論後,改用皮下注射藥物。皮下注射藥物種類繁多,機轉各自不同,醫師建議我使用的是半年注射一次的藥物,使用上方便得多,也不太容易感覺副作用;只是要追蹤腎臟功能。打骨鬆藥幾年來,腰椎骨密度從-4.7變成-3.2,雖然仍糟糕但已有進展。運氣不佳的是,幼年時修補的蛀牙陸續崩壞,甚至有幾顆只能考慮植牙。牙科醫師的觀點,只要骨鬆仍在治療中就不建議植牙,因失敗率高;但新陳代謝科覺得骨密度有持續進步,應該仍可進行植牙,兩派各有立場。後來在我堅持下,牙醫勉為其難幫我植牙。沒辦法,我一口爛牙,總是還想多吃點東西啊!但已經少了很多口福了。口腔清潔得更認真才行。這些年經過復健及中醫調理脾胃後,體重慢慢回到45公斤。走路雖然恢復以前速度,但跑步也追不上兒子;至於核心肌群乏力造成的腰腿部痠痛,應該是會一直伴隨我了,至今還是得抽空拉筋、按摩。這幾年的經歷讓我又有了另一番體悟,特別是步入中年但小孩尚幼——無論多麼重視興趣與成就,都得有健康做後盾才行。
-
2020-11-23 科別.皮膚
同款洗髮精用太久,毛囊萎縮易禿頭?醫籲挑對成份不必每天洗
換季落髮加劇?當心脂漏性皮膚炎找上門 許多民眾換季時皮膚容易產生問題,尤其入秋後頭皮狀況增加,原本已控制穩定的病灶也開始復發。澤林毛髮診所皮膚科謝宗廷醫師表示,研究顯示每年三月是一年中毛髮量最多的月份,九月及十月則最少。不少民眾發覺秋天掉髮量開始變多,為季節變化所造成。醫師提醒,季節性落髮通常是暫時性,由於毛囊沒有萎縮,只是進入休眠狀態,因此不用太過擔心。 正值季節交替,溫度、濕度逐漸改變,年底又是工作的忙碌期,在龐大的工作壓力、生活作息不規律、熬夜等,都是影響頭皮油脂分泌的因素,當油脂分泌過多時,皮膚上的「皮屑芽孢菌」就會開始大量孳生,導致皮膚發炎、發癢,伴隨搔抓,使得落髮問題加劇,除了生理性落髮增加,也容易出現脂漏性皮膚炎,開始產生頭皮屑、頭皮癢等症狀。 同洗髮精用久會禿?醫教正確挑選洗髮精 食藥署說明市面許多宣稱抗屑、止癢效果的洗髮精,其實有些屬於藥品,有些則屬於化粧品。謝宗廷指出,可治療脂漏性皮膚炎兩大成份,第一是抗黴菌成分,可去除皮屑芽孢菌,包含酮康唑(ketoconazole)、環吡酮胺(ciclopirox olamine)。第二類則為消炎成分,可抑制頭皮發炎、減少紅腫發癢,包含焦油(tar)及含類固醇洗髮精。 謝宗廷表示,正確使用含藥品成份洗髮精方式,先把適量洗髮精擠在手掌,搓揉起泡後壓在頭皮上,再輕輕按摩,停留在頭皮五分鐘,讓有效成分在頭皮充分作用後再沖洗。建議2至3天使用一次,隔天使用一般洗髮精即可。 近期坊間流傳,同一種洗髮精用太久髮質變差,甚至會掉髮禿頭,其實並不正確。謝宗廷說明,洗髮精成分不會傷害毛囊,更不可能造成毛囊萎縮甚至禿頭。人體每天正常落髮量是80至100根,在洗頭、吹髮時掉最多,因此洗髮精不須多種輪替使用;但若使用到含藥品成分的洗髮精,建議購買一款一般溫和洗髮精交替使用,以免產生抗藥性後,效果愈來愈差。 食藥署也提醒,出現頭髮或是頭皮症狀時,應先諮詢皮膚科協助,確定原因及正確治療方式,切勿輕信廣告推薦讓頭皮健康狀況惡化。 《延伸閱讀》 .防範筷子4大健康地雷 專家:留意發霉避免吃下致癌物 .防範塵蟎引過敏、氣喘 毒物專家6招:枕頭要用熱水洗 .避免隔夜菜長細菌引中毒 營養師:食物溫熱時就該冷藏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11-08 科別.皮膚
換季掉髮好困擾,是用錯洗髮精惹的禍?! 醫師告訴你洗髮精怎麼選及使用
「這個月頭髮又掉好多,是不是本來吃的藥(雄性禿患者的口服藥Finasteride非那雄胺)沒效了?」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澤林毛髮診所皮膚科謝宗廷醫師指出,入秋後患者增加,原本控制穩定的病人也回籠了。根據國外研究顯示,3月是一年中毛髮最多的月份,9月和10月則是最少,所以有些人在秋天會發現掉髮量變多,這種因為季節變化造成的落髮為暫時性,毛囊沒有萎縮,只是進入休眠狀態,毛髮之後就會再次生長。換季洗髮精怎麼挑?由於季節交替時溫度、濕度改變,年底又是工作的忙碌期,在龐大的工作壓力之下,除了生理性的落髮增加之外,容易出現頭皮屑、頭皮癢的「脂漏性皮膚炎」症狀。生活作息不規律、壓力、熬夜等因素會影響頭皮油脂分泌,當油脂分泌多的時候,皮膚上之「皮屑芽孢菌」就會開始大量孳生,導致皮膚發炎、發癢,伴隨著搔抓,使得落髮問題加劇。市面上許多宣稱有抗屑、止癢效果的洗髮精,食藥署叮嚀:其實有些屬於藥品,有些則屬於化粧品,民眾使用時要注意。謝宗廷醫師指出,可治療脂漏性皮膚炎的藥品成分如下:▶第一類:抗黴菌成分,可以去除皮屑芽孢菌,包含酮康唑(ketoconazole)、環吡酮胺(ciclopirox olamine)。▶第二類:消炎成分,可抑制頭皮發炎、減少紅腫發癢,此類成分包含、焦油(tar)及含類固醇的洗髮精。含藥品成分洗髮精的正確使用方式為:1.先把適量洗髮精擠在手掌,搓揉起泡後壓在頭皮上,再輕輕按摩。2.停留在頭皮5分鐘後再洗掉,讓有效成分在頭皮充分作用。3.建議約2~3天使用一次,隔天用一般的洗髮精洗頭即可。食藥署提醒,民眾如果有相關困擾,可以先求診皮膚科醫師,再根據醫師指示選擇含有上述藥品成分洗髮精使用。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11-05 科別.皮膚
異位性皮膚炎是吃出來的!常吃這些食物會更癢...肉類、香蕉都上榜
你也有異位性皮膚炎(幼年型濕疹)的困擾嗎?這是一種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皮膚疾病,除了注意肌膚的保濕外,可能跟你吃進肚的食物也有關係!7成異位性皮膚炎有家族史 2歲之後好發在關節內側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過敏感染科約聘主治醫師、親子診所院長陳俊仁指出,約有5-20%的兒童曾出現異位性皮膚炎,其中90%的兒童在5歲前發病,約有7成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童父母,也有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症狀,可能是患者基因突變,造成皮膚的結構缺損所致。對於2歲以前的孩童,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於身體外側,除了穿尿布的區域以外,常見臉上及頭皮,出現泛紅、乾癢及脫屑等情況,嚴重者還會流出組織液;而2歲之後的孩童好發在關節內側,如:脖子、手肘的前側、手腕、膝蓋後側,皮膚會因為苔蘚化變得很粗糙,因而出現色素沉積。 口水疹、熱疹大不同 對症下藥才有效與常見的口水疹和熱疹有什麼不同?陳俊仁表示,口水疹只會出現在口水沾到的位置,也就是口腔周圍的皮膚,而熱疹(Heat rash)一般與熱和潮濕有關,有時則是乳液造成汗腺阻塞,導致背部、皮膚的皺褶處出現隆起的疹子,又稱為「痱子」或是「汗疹」,若合併出現發炎現象,就會變紅或是出現膿包,需及時對症用藥。避免異位性皮膚炎惡化 富含組織胺食物少吃為妙此外,在後天環境和食物誘發方面,病患要避開會造成惡化的因素,如食物、吸入性的過敏原(塵蹣、黴菌、花粉、動物皮屑)、流汗、刺激物(含皂鹼的洗劑、香水、羽毛、羊毛、化粧品)。食藥署提醒,在食物限制方面,要避開本身會過敏的食物,如:花生、堅果、巧克力、帶殼海鮮、魚、牛奶、蛋,其次是避開富含「組織胺」或誘發「組織胺」釋放的食物,如:肉類、香腸、火腿、魚類、乳製品(起司、優格)、醃漬或罐頭食物、酒精類食物、番茄醬或香料、茄子、南瓜、香蕉、鳳梨、柑橘類水果等食物,以免組織胺造成皮膚搔癢,若再繼續攝取會誘發過敏的食物,可能會讓症狀惡化。延伸閱讀: 異位性皮膚炎長期用類固醇怕副作用? 一張表看懂3線治療方式有哪些 頭皮脂漏性皮膚炎是頭洗不乾淨造成的? 完全無關!醫師教日常頭皮保健SOP
-
2020-11-03 該看哪科.婦產科
住月子中心女寶滿臉痘化膿引熱議 醫:出現4異狀請就醫
有網友爆出生才20天的女兒住月子中心滿臉疹子還化膿破掉非常痛心,擔憂女兒會留下後遺症,質疑月子中心有疏忽,引起熱議。台中還有一名廖媽媽看到二寶全身起紅疹還拚命往身上抓,簡直嚇壞了,連忙就醫,發現是過敏引起的蕁麻疹。童綜合醫院兒童醫學部醫師李春銘說,新生兒常見疹子大致四種,第一種是新生兒毒性紅斑,又稱胎毒斑,通常在一個月內消失;第二種是熱疹,也就是長痱子,通常是悶熱造成,第三種是皮脂腺分泌旺盛造成脂漏性皮膚炎,甚至會出現結痂或皮屑,第四種是過敏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等。另新生兒出生一、二個月內會有脫屑、脫皮現象。他建議家長可觀察疹子變化,若發現疹子一直沒好,長膿惡化、範圍擴大,或孩子不舒服拚命抓等4種異狀,請就醫診治。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部部長林鴻志教授認為,新生兒臉上長俗稱「嬰兒青春痘」痤瘡,出現丘疹或粉刺,通常是暫時性的,寶寶出生後2至4周是好發高峰期。正常狀況下並不需要治療,只要做好日常清潔工作,透過清水搭配溫和的嬰兒沐浴用品清潔孩子肌膚,數周後至4個月內症狀就會慢慢消退;但若孩子臉部狀況仍未見改善,或範圍有擴大,需要赴醫檢查,以找出其他可能的病因。林鴻志解釋,目前新生兒痤瘡成因不明,可能是受到母體或自身荷爾蒙暫時影響,亦可能受到皮屑芽孢菌感染,提醒當新生兒出現痤瘡,應避免孩子抓破皮膚,清潔臉部後,更不可替寶寶塗抹乳液,否則油脂阻塞寶寶皮膚表面,可能使症狀惡化,只要保持皮膚乾燥、定期清潔衣服,寶寶臉部紅腫就會自動消退。
-
2020-10-05 名人.黃軒
她為省錢少換胸罩惹病上身!醫:出現5種情況就該換胸罩
那天一名女主管,請教內衣怎麼清洗,我才想起:對吼!我當告知大家胸罩乾淨的重要性。我在臨床,曾經遇過一位25歲的上班族,來我的門診,說她的胸部刺痛,問她哪裡痛?右邊痛!右手舉起也痛,我聽診和檢查完了一切正常,正在百思不解,因為她的疼痛表情非常真實,我忽然靈機一動問,妳自己檢查胸部有任何紅腫,癢痛嗎?她終於點頭,於是我檢查胸部,原來她右側乳房下緣出現紅腫,小痘痘,明顯的鋼缐壓痕的接觸性皮膚炎,天啊,她的右邊乳頭,比左邊更深深,且奇癢無比...我終於明白了,這是長期穿著又緊,又髒的胸罩造成的皮膚疾病。據她說,她為了省錢,她不常買胸罩,而且也不怎麼去淸洗,反正穿著在裡面,不太會有人發現的。妳的身邊有這樣的人嗎?胸部的污垢會沾到胸罩我們胸部上的的「油脂」、「微生物」,夾雜著「污垢」全都會沾附在胸罩上,本來這些東西,跟我們接觸皮膚不會有太大的為害,但如果長時間沒有清洗胸罩、讓髒污垢在乳房周邊積越久,就可能引發一些皮膚疾病。胸罩,會藏有多少細菌?關於內衣細菌的研究, 英國發現,過1年的內衣,即使清洗乾淨,仍有83%的內衣平均還是殘存有《0.1g的糞便物質》(也就是1萬個細菌。而這些病菌,大家用肉眼都是看不到的。美國皮膚兼病理專科醫生,Dr. Gretchen Frieling引述發現,可能聚集在胸罩中的常見微生物,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 ( Staphylococcus )金黃色葡萄球菌實際上在人類皮膚上最常見。 我們的皮膚擁有自己的微生物菌落或生物種群,可以使它們保持健康和受到保護,而金黃色葡萄球菌,就是我們皮膚上細菌總數最多的細菌之一,也就會容易沾到胸罩了。棒狀桿菌 ( Corynebacteria )棒狀桿菌,其實不只生活在皮膚上,而且也是生活在,胃的微生物。 妳躺著吃東西,反胃,反酸掉了屑屑在胸口⋯⋯眾所周知,這種細菌也許會引起痤瘡。如果妳發現,胸罩接觸部位,出現粉刺,則可能需要更換新的胸罩了。酵母菌 ( Yeast )皮膚出汗,製造出胸部潮濕環境,會有一些酵母菌茲生, 常造成汗斑、脂漏性皮膚炎美國紐約皮膚科醫師Julia Tzu 提醒這些可能會造成胸部嚴重搔癢、紅色丘疹或膿皰性毛囊炎。皮屑芽孢菌 (pityrosporum ),是其特別常見的菌種之一。為什麼胸罩易藏有細菌?每次穿脫胸罩時,很多死皮膚屑都會掉落在胸罩上面。 美國皮膚科醫師,朱莉婭·祖祖(Julia Tzu)指出:“那些「死皮脫落」細胞和胸部「皮膚的油脂」,會積聚在緊身的織物上,胸罩就是其中之一。” 依據美國皮膚科醫學會稱,我們每天佔計胸部會掉損至少30,000 - 40,000 皮膚死細胞。胸罩每天都穿,穿著者身上的油脂污染,這些油脂提供了皮膚上微生物生長所需的養料,隨後細菌,就會轉移到衣物纖維上。滋養天堂三大條件:【熱】的環境,【濕】的汗水,【油】脂分泌,提供了微生物的美食天堂。胸部哪裡最髒?美國托雷多大學( University of Tolendo ) 醫學中心微生物部的專家處檢查Bra上的四個「高危」區域:左右罩杯的【鋼圈周圍】、以及靠近【左右腋窩】的部位。● 罩杯鋼圈附近● 右側腋窩附近部位● 左側腋窩附近區域什麼時候要換新的胸罩?1. 味道胸罩會散發出臭味,而且臭味還可能會沾到其他衣服上。很多女生都會把自己胸罩,懸掛著,然後隔1-2天,再聞一聞,沒有味道,又重新穿上胸罩出門去了。偷偷告訴大家,胸罩隔1-2天,又不是放「隔夜菜」,馬上會臭酸聞到的,更何況人類的鼻子又比狗差,所以妳會常常聞不到,再加上是自己身體的體味,妳的嗅覺習慣了,也分辨不出臭味了!其實,胸罩直接貼著皮膚上,沾到的汗水最多。妳不洗胸罩,愈放愈久,就愈可能發臭。別以為胸罩穿在最裡面,不洗別人也不會發現,等到妳內衣發臭、其實到一定程度,妳身邊的人都會聞到的。只是大家不太會跟你說而已。2. 顏色胸罩,會出現汙漬、甚至開始發黃,也只有妳自己看得到而已。就像我們穿白衣服,衣領䄂口,容易發黃的經驗。妳注意看看接觸皮膚的胸罩邊緣,很多細微的顏色改變。3.形狀妳的胸罩,如果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可能考慮換新的胸罩:● 罩杯,往上移位● 肩帶,往下滑位● 胸部,有深厚壓痕 又紅又癢● 背部,也已有勒痕 又紅又癢● 罩杯,太鬆,空空的感覺多久,洗一次胸罩?大部分的專家都建議你在穿胸罩 : 同一件內衣,最多2-3次後就應該洗一次。但是如果你「運動大量出汗」,或在「夏天季節」𥚃,那麼穿一次就應該洗一次,才乾淨。有些文章,這樣形容:大熱天重新穿上沒洗的胸罩,會跟糞池一樣髒。上面布滿了汗漬、灰塵、油脂、細菌、遮光劑、酵母菌、真菌以及數以萬計的微生物...還有一堆的死細胞的屑屑呢!一周一次,這是最起碼的,一般來說,是要更勤便才行。基本越貼身的衣物,越應該勤便換洗。紐約大學醫學院病理專家Philip Tierno認為:在穿胸罩最多三次後,就應該洗一次。然後如果你有大量出汗,那麼請穿一次,就應該洗一次,千萬不要太相信,妳的眼睛,妳的鼻子了...胸罩,不是永遠保固產品胸罩,是消耗品胸罩的使用次數壽命,大概在100次左右,假設依照2-3天穿回同一件的內衣來說,胸罩,穿近一年就應該拋棄了。記得,每一個週年慶到了,就是記得可以購買新的胸罩了!如何,淸洗胸罩?淸洗胸罩,每日一個產品,或其網站都會有寫清洗注意事項,我這裡不細説了,大概大同小異簡單如下:1. 溫水,加入不含酒精成分的清洗劑;2. 讓清洗劑,充分溶解於水中,不需要太多泡沫,否則將加重清洗難度;3. 放入要洗的胸罩,如果是棉質胸罩最好為同色,合成材料則無需擔心4. 將胸罩在肥皂水中浸泡10到15分鐘,以便清洗劑去處油污和污漬,特別髒的Bra可泡一小時5. 輕輕揉搓胸罩,洗出污漬,通常此時水已變黑6. 倒掉污水,用清水沖洗胸罩,直至水質不再變色;7. 特別骯髒的胸罩,可以重複多次以上6個步驟;8. 不可扭曲胸罩去水,可用兩塊干毛巾擠壓吸收水分;9. 自然風乾胸罩:可以懸掛(注意應該掛在聯繫兩個罩杯的帶上,避免變形);也可以放在干毛巾上等待它們自然透風。什麼時候,妳要看醫生?反覆長痘痘的時候容易流汗,長期有濕的環境。長時間的有病菌堆積,加上胸罩緊貼皮膚,摩擦之下,就可能在後背生出痤瘡、小心胸口和乳房邊緣下有丘疹。不抓也癢、抓了也癢胸罩可以保暖胸部,但也會是刺激皮膚的物品之一。尤其是穿「太小,太緊,又不乾淨」的胸罩,易於造成皮膚摩擦,尤其當胸罩上一堆細菌髒東西,摩擦之後會讓皮膚又紅又癢。癢的範圍,當然也包括奶頭囉。不管是奶頭或乳房,如果癢得要死,又不能常常抓,導致妳的生活交際出了問題,記得快點去看看醫生吧!擦爛性濕疹 ( Intertrigo )這一種濕疹,也有人叫《擦爛性濕疹》,好發於皺褶部位的皮膚。主要是皮膚皺襞處,胸罩和胸部皮膚表面密切接觸,局部濕熱散發不出,汗液滯留,導致浸漬濕濕,加上胸囗活動時,皮膚表面,會對緊貼著胸罩,不斷摩擦刺激,而引起了濕疹。妳的胸罩,髒嗎?問問妳自己,對待胸罩的生活行為,就知道妳的胸罩髒嗎 ?1.不要天天,重複一直穿同一件內衣2.記得最多重覆2-3次後,就應該洗一次3.妳的鼻子、妳的眼睛不能當作胸罩乾淨的評估工具。4.不要一直買新的化妝品,忘了添購新的胸罩。5.夏季,運動,易出汗者,可以天天換胸罩!6.反覆出現又紅又癢,記得看醫生。※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0-10-04 科別.皮膚
換季皮膚變酒糟 你的保養、用藥對了嗎?
您有酒糟性皮膚炎(又稱玫瑰斑)的煩惱嗎?防疫期間,長期戴口罩,加上換季時氣溫忽冷忽熱,導致酒糟性皮膚炎復發該怎麼辦?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具有多年經驗的新竹國泰醫院皮膚科主任陳怡安醫師,替大家解決惱人的「面子」問題。陳怡安醫師說明,罹患酒糟性皮膚炎的患者,臉部可能反覆出現膿皰、潮紅,或者是持續性血管擴張等各種型態的異狀,造成熱、癢、刺痛等不適,也會影響外觀。因為玫瑰斑容易與其他皮膚病混淆,有時會被誤以為只是一般的濕疹或青春痘,或者是皮膚過敏、脂漏性皮膚炎、紅斑性狼瘡等其他問題。造成玫瑰斑的原因主要可以分為4個內在與4個外在因素「4內」因素包含:1.個人體質2.賀爾蒙3.皮膚血管的調控異常和4.正常狀況下和皮膚共生的蠕形蟎蟲數量過度增加「4外」因素則可區分如下:1.飲食:燙熱的、刺激辛辣的或是酒類。2.環境溫度:太悶熱、太乾冷。3.不當的接觸:日曬、不適合的化妝品,或是使用過量外用類固醇。4.情緒:過於興奮或緊張。由於影響的因素眾多,要短時間內治癒玫瑰斑實屬不易,但若在生活上做好調整,加強皮膚照護保養,並依據不同的症狀搭配藥物或其他治療,仍可以獲得控制。陳怡安醫師建議,在日常保養方面要先做好防曬工作,才能確實抵禦日光對皮膚的侵害,挑選防曬乳時,必須達到理想的效果,又能避開容易悶熱且皮膚敏感的部位,需要花些心思。平時選擇溫和、不刺激且低敏感性的乳液,增加皮膚的保濕,並達到些許舒緩的作用,也有助於穩定皮膚狀態。食藥署提醒,對玫瑰斑患者的肌膚護理與保養而言,不能過度去角質,只要適當清潔即可,並且要儘量避開容易誘發自身皮膚惡化的不利因素,只要跟皮膚專科醫師一起配合,視膚質情況搭配各式治療,就可以減緩或治療酒糟性皮膚炎的困擾喔!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9-27 養生.抗老養生
比補身更重要!中、西醫都提醒:秋天養生莫忘一件事
秋高氣爽,卻也因天氣轉乾燥,除了皮膚、嘴唇變乾易脫皮,有些人還常不自覺就乾咳幾聲,鼻子也易過敏。中醫師提醒,秋燥易傷肺,養生首重「潤燥養肺」,除了食補藥補,無論是中、西醫,都提醒補水不可少。秋天養生,中醫分得很細,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主任陳光偉說,立秋到處暑的初秋,延續著暑濕、熱濕,養生重點仍在脾胃;但白露後的晚秋時節,就要防「秋燥」上身,尤其要留意感冒、呼吸道和肺部毛病,保養重點和初秋不同。除了「秋燥」,還要特別留意情緒問題。大地蕭瑟,人易觸景傷情,心情連帶受影響,因此中醫有秋天旅行的概念。不單是秋高氣爽適合出遊,多走出戶外曬太陽,充滿陽氣才不易生病。秋日飲食原則清熱生津、養陰潤肺,吃粥最好。秋燥要清熱生津、養陰潤肺及和中益氣,陳光偉建議,吃粥最好,也最簡單。可以食用百合紅棗糯米、百合蓮子、菊花山藥、百合杏仁及胡桃松子粥,每周吃一次。粥要燉煮軟爛、黏稠,也可用南杏加糙米打成汁飲用,但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要留意食用量。除了吃粥養生,還可以多吃百合、銀耳、麥冬、杏仁和粳米,若粳米不易取得,可用粳糯米取代。另外,最常推薦的還有水梨、蜂蜜、蓮子、紅棗。陳光偉還建議可多吃蓮藕,不管是燉甜品、煮雞湯或做成開胃菜,甜鹹皆宜,每周吃一次,有助養陰清熱、潤燥止渴,還富含營養。照顧呼吸道不愛開水者,可飲桔茶、紫蘇茶、橘皮茶。天乾物燥,補水不可少,中醫師建議喝溫水,否則「形寒飲冷則易傷肺」。陳光偉說,「潤燥不離茶」,可飲用桔茶、紫蘇茶和橘皮茶,和茶葉各以5公克,對上1000 c.c.的水,淡色淡味,不愛喝白開水的人可煮來喝。工作經常要講話的人,若覺多言氣虛,可用西洋參、麥門冬泡水喝。秋天也是傳染病蠢蠢欲動時,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有感冒初期徵兆,不少人喝熱呼呼的薑湯袪寒。但陳光偉提醒,薑湯用於風寒感冒,台灣因風寒感冒不多,熱性體質多,不太合適。感冒初期,可用1公克連翹加500c.c.水,煎至200 c.c.後濃飲。要提高免疫力,多吃綠色蔬果,尤其是十字花科。照顧心血管羊肉爐、十全大補不宜,可用歸參山藥雞湯溫補。氣溫一降,不少人就開始進補,揪團吃羊肉爐、薑母鴨等,陳光偉說,秋天不建議吃很熱、很補的食材或中藥,例如羊肉、薑、鹿茸、人參和十全大補湯,這時可吃沙參麥門冬枸杞雞湯、歸參山藥雞湯。肉類部分,他最推薦容易取得的雞肉,以一隻雞為例,每樣中藥材各約3至5錢。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康宏銘說,進補的季節一到,門診裡飲食相關疾病的患者就變多,如痛風、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等,高血壓、血糖和膽固醇的三高患者,控制情況也會較差。康宏銘指出,秋天早晚溫差大,在換季適應過程中,有些高血壓患者清晨的血壓會比較高,要特別留意。照顧皮膚洗澡忌水溫過高,多喝水、避免重口味食物。捉摸不定的氣溫,也會讓皮膚變敏感、鬧脾氣。皮膚科診所院長趙昭明說,除了臉、頭皮可能出現脂漏性皮膚炎,頭皮還可能有乾癬、毛囊炎等,若沒好好保養,掉髮情況也會增加。入秋後還易有嘴唇炎,不同於單純的嘴唇乾燥,趙昭明說,嘴唇炎時再擦凡士林、護唇膏沒用,必須以藥膏治療。乾燥、異位性膚質和老年肌膚等,軀幹和四肢也易乾癢,肚皮、背後尤其常發生,手掌、腳掌汗泡疹、濕疹也易復發。秋天肌膚保養,趙昭明說,洗澡時水溫忌太燙,並塗抹含保濕劑的保養液,多喝水、避免重口味食物,讓皮膚面對溫、濕度變化時,症狀不會惡化。
-
2020-07-14 養生.抗老養生
看不下去健檢紅字滿天飛 台大名醫王明鉅開始練輕功
台大前院長王明鉅走路向來健步如飛,但最近他常向朋友捲起褲管,讓人看見他腳踝上綁著「負重綁腿」。原來他最近健檢發現有許多紅字,於是下定決心開始努力減重健身。他參考日人「三浦雄一郎(Yuichiro Miura)寫的書──「愈走愈年輕」,看到他減重與健身的方法便負重走路。三浦雄一郎是聖母峰登頂挑戰者,曾創下最高齡登頂的世界紀錄。王明鉅說:「我完全沒有登任何高山的妄想。」他只想學學負重走路來健身減重。最近幾個月,王明鉅從500公克開始慢慢增加,現在每天戴著每隻腳1.5公斤重的綁腿,開始習慣這個重量,這一個月平均走上12000步,希望一年內進步到每腿2公斤,然後能每天走上1萬步。他說不敢奢求愈走愈年輕,只要能愈走愈健康,就很滿足了。以下是王明鉅臉書全文:約莫半年前,看到健康檢查結果上的紅字,我下定決心開始更努力地減重健身。受到同事身體親身力行的啟發,我決定嘗試用我五年前就知道的一個方法。五年前剛從台大竹東分院院長缷任時,身體的狀況並不理想,除了體重過重血糖與血脂肪都過高之外,臉上有滿臉通紅的「脂漏性皮膚炎」,左腳底是走一步就痛一次,苦不堪言的「足底筋膜炎」。那時看到一本由日本人,三浦雄一郎(Yuichiro Miura)寫的小書,「愈走愈年輕」,看到他減重與健身的方法只有一招,「負重走路」。他在這本書裡面寫到,他六十歲時身高164公分體重88公斤,光是去爬一座小學生遠足常去,500公尺而且坡度平緩的小山都爬不上去,還被比他更老牽著小孩的長者超越。於是他決定開始用負重走路來訓練自己,健身減重。他慢慢增加重量,一年之後,他可以穿著裝有鐵片2公斤重的登山鞋,加上兩腿各3公斤的負重綁腿以及背上揹的20公斤重的背包,在東京街頭走上一小時。我看了他的書再去作了一些研究之後,才知道這位三浦雄一郎先生,是位世界紀錄保持人。他在2003、2008與2013年,在70、75與80高齡,分別成功登頂喜馬拉雅山聖母峰三次。三次都創下當時最高齡的聖母峰登頂者的世界紀錄。這裡有個小小的插曲是,三浦先生在75歲又227天,第二次登頂成功的前一天,他的最高齡登頂聖母峰的世界紀錄就被年齡比他老上一歲(76歲340天)的尼泊爾人謝爾占(Sherchan或譯為舍川)打破。三浦雄一郎在2013年以80高齡,再次挑戰聖母峰之前,他2009年曾經經歷過摔斷腿,以及總共4次心律不整的心導管手術治療(第四次是2013年1月)的各種問題。他在2013年5月23日再度挑戰登頂聖母峰,也要奪回2008年只保持了一個月的世界紀錄榮銜。這一次那位尼泊爾謝爾占先生也再度等在三浦雄一郎之後,準備在三浦之後再次如2008年一樣,打破三浦的世界紀錄,讓自己成為世界紀錄保持人。只可惜這次老天幫了三浦的忙,他在5月23日登頂聖母峰成功後因為暴風雪降臨,謝爾占無法再挑戰三浦的世界紀錄(另有一說是他的文件繳交遲延)。二位80歲高齡老人的世界紀錄之爭的最悲劇性的部份是,2017年謝爾占以85高齡要再次挑戰最高齡登頂聖母峰的世界紀錄,但卻在登頂的基地營中去世。我完全沒有登任何高山的妄想,我只想學學人家負重走路來健身減重而已。而且我還晚了五年才下定決心。這幾個月以來,我從500公克開始慢慢增加,現在每天我可以戴著每隻腳1.5公斤重的綁腿,開始習慣了這個重量,又能如沒有重量時的大步前進了。這一個月我平均走上12000步以上。我不敢再期望穿什麼鐵片鞋或大背包,我希望能在一年內進步到每腿2公斤,然後能每天走上1萬步。我不敢奢求愈走愈年輕,我只要能愈走愈健康,就很滿足了。
-
2020-05-01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 從小過敏 立志從醫治痼疾
口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 從小就是過敏兒,吃這也癢,吃那也癢,到了季節交替之際,過敏症狀常大發作,打噴嚏、流鼻水,身體有異位性皮膚炎,臉頰及頭頂則有脂漏性皮膚炎,抓個不停。全身發癢常難以入眠正因為過敏症狀嚴重,小小年紀即飽受失眠痛苦,因為全身發癢,鼻過敏嚴重而難以入眠。白天上課時,總會打瞌睡,注意力無法集中,當然成績就不理想,小學時名次幾乎都在中段。我是過敏兒,爸媽也不好受,常自責「好好一個孩子怎會養成這樣子。」因此,常帶著我就醫,兒科、皮膚科,吃了藥丸,也擦了藥膏,一開始效果還不錯,但幾次下來,就更嚴重。拿到四張專科醫師證書念了國中之後,逐漸抓到讀書竅門,成績變好了,也熱中打球運動,過敏症狀慢慢變好,但有時仍會大發作,那時就立下志願,期許未來能夠考上醫學系,想辦法治好過敏,並幫助其他過敏病友。不過,大學聯考成績並不理想,只考取台大藥學系,為了一圓兒時的夢想,轉而攻讀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畢業後回到台北實習,跟診於國醫朱士宗老師,他是「中醫外科學」的總編輯,被喻為台灣中醫皮膚科的權威。當上中醫師後,我陸續拿到四張中醫內科、兒科、癌症、針灸等專科醫師證書,親身掌握中醫調理體質的祕訣與優點,身體力行,落實在飲食及日常生活裡。盡量避免吃燥熱食物 舉例來說,我體質偏熱,比較適合服用具有退火、苦寒等療效的中藥材,來調整體質,進而改善過敏症狀。至於吃東西,則必須更謹慎,盡量避免食用燥熱食物,例如,偏熱的羊肉,以及鹽酥雞、麻辣鍋等油炸辛辣食物,幾乎不碰。有幾次,在冬季進補時,吃了幾口羊肉,當天晚上皮膚嚴重過敏,泛起大片紅疹,癢到睡不著。屢試不爽,幾次之後,就再也不敢跟身體開玩笑,不能吃羊肉,還是有很多肉類可選。至於水果,也必須忌口,因為水果分為熱性及寒性,像是西瓜、奇異果屬於寒性水果,就適合燥熱體質的人食用。至於芒果、荔枝及鳳梨,則偏熱性水果,我就不能碰,只要吃一點芒果,全身就會癢不停。孩子出生 未雨綢繆預防 小時候是過敏兒,結婚後,擔心孩子也會經歷一樣的苦難,因此,寶寶出生後,就開始展開「預防過敏大作戰」,讓孩子飲用水解奶粉,盡量保持環境整潔,避免塵蟎孳生。孩子剛出生時,因脂漏性皮膚炎,頭皮發黑,令人擔心,但長大後就逐漸改善。目前孩子兩歲,跟過敏老爸兒時相較,身體健康,不會動不動就打噴嚏、流鼻水,皮膚起疹、發癢,邊睡邊抓癢等問題。
-
2020-04-24 科別.皮膚
洗髮精含矽靈害禿頭? 其實是你洗髮時犯了4個錯誤
你一定聽過「矽靈洗不掉,會影響毛髮吸收養分」、「矽靈會阻塞毛囊,導致禿頭」,等網路謠言,進而在選用洗髮精時,不免會有疑慮甚至迷思,對此,皮膚科醫師強調,矽靈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因頭皮問題就診的患者中,郭玉玲說,除了本身體質造成的脂漏性皮膚炎外,大多數都是油脂分泌旺盛,或頭皮悶熱流汗合併抵抗力下降而發炎,還有用了不合適的染、燙髮藥劑,引起頭皮嚴重過敏,幾乎沒有人是用了含矽靈的洗髮精,因而阻塞毛囊或傷害頭皮而就醫。 郭玉玲指出,容易誤闖的4大洗髮地雷區: 1、洗、護髮雙效洗髮精很方便,一罐就能解決? 由於洗、護雙效洗髮精含有滋潤成分,若油性頭皮者使用雙效洗髮精,頭皮油脂恐會更多,進而提高毛囊阻塞機率。頭皮每天都會分泌油垢,在洗髮的過程中,清潔頭皮才是重點,為確保頭皮徹底洗淨,最好先用不含滋潤成分的洗髮精洗淨頭皮,再依髮質乾燥程度,判斷自己是否需要使用護髮產品,若使用護髮產品時,也只需塗抹於髮尾處即可。 2、一罐洗髮精,就能滿足全家人的需求? 每個人的頭皮、髮質都不同,適合的洗髮精也不一樣,如:含矽靈的洗髮精不適合油性頭皮者,但對於頭皮極為乾燥者,以及乾性頭皮且頭髮剛剛燙、染過的人,就很適合;此外,還要觀察是否會因冬季乾燥、頭皮容易乾癢或是夏天炎熱,頭皮容易冒汗出油等不同情況,適時改用不同滋潤度和去油度的洗髮精。 3、洗髮次數越多、掉髮量越多,1天只能洗1次? 每天的洗髮次數因人而異,尤其在激烈運動滿身大汗後,和青春期油脂分泌旺盛時,都可以增加洗髮次數且以洗淨頭皮為主,但多次洗髮時,應選用較溫和的洗髮精,或者冬季寒流來襲時,不少人喜用熱水洗頭,因熱水去油力強,此時也應選擇溫和性的洗髮精。 如果覺得頭皮出油量大頭髮很髒時,可清洗2次,徹底清除頭皮上的油垢;但切記,洗髮精停留時間約2~3分即可,且需用指腹搓洗頭皮而非指甲,以避免傷害頭皮;一旦頭皮有傷口,一定要使用成分單純且溫和的洗髮精,降低對頭皮造成刺激或過敏反應。 4、只要不含矽靈的洗髮精就很安全? 矽靈只是附著在頭髮上形成保護薄膜,讓頭髮變得柔順,市售護髮產品大多都會添加矽靈,很多臉部保養品也含有矽靈,藉此鎖水保濕並保護肌膚,因此可以安心使用含有矽靈的洗、護髮產品。延伸閱讀: 絕大多數洗頭都洗錯了! 這些動作都是頭皮殺手 頭髮掉不停、愈來愈稀疏? 你可能是這些營養不夠了
-
2020-02-12 科別.皮膚
只用清水或蘇打水洗頭零負擔?醫:更可能會傷害頭皮
現代人講究天然、零負擔,連洗髮沐浴也是如此。近10幾年來,歐美流行「poo-free」運動,也就是洗髮時不用任何洗髮產品,只用清水或是蘇打水洗頭。但皮膚科醫師提醒,如果頭皮容易出油,光用清水洗一定無法去除油膩,至於使用蘇打水洗頭,如調配不當更可能會傷害頭皮。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任陳怡安指出,為了減少化學物質對於頭皮的傷害,有人選擇「poo-free」或是改用蘇打水清洗頭部。網路上有人分享心得,認為用蘇打水洗頭,髮質變得比較好,摸起來更滑順。2007年,1名長期推廣「poo-free」的澳洲電台主持人葛洛夫邀請500位聽眾,進行維持6周的清水洗頭大挑戰,結果竟有8成6認為以清水洗頭的效果跟過去差不多,甚至感覺更好。部分體驗者認為,不用洗髮精洗頭後,頭髮不僅不油不臭,原本的細軟髮變得比較堅韌豐盈,落髮量竟也明顯減少,可說是好處多多。陳怡安說,一般洗髮精含有界面活性劑,利用親油端吸附油脂,親水端去接觸水分子,沖洗後達到清潔的目的。只要選擇合適的產品,停留時間不要過長,並經過徹底洗淨,通常不會危害頭皮。日常清潔頭髮,應先從頭皮開始,稍做按摩,再順著髮絲去除髒污。使用洗髮精時,可依照產品特性與個人需求,頭髮打濕後,均勻抹上。如果在意長髮的柔順感與光澤度,可以在較遠離頭皮的髮梢處,使用溫和的潤護髮產品。有些人因髮質上角質蛋白的差異以及含水量不同,或是環境中乾濕度或酸鹼性的變化,以致頭髮變得毛燥。有人自行調配蘇打水,洗髮後發現髮質變好、更有滑順感。陳怡安強調,蘇打水洗頭髮具有一定的風險,因為蘇打水添加的碳酸氫鈉呈弱鹼性,萬一用量不當,恐造成酸鹼中和的反應過度,傷害頭皮的角質層,長期下來也容易讓頭髮脆弱而變得不滑順。皮膚科醫師趙昭明也表示,並非每個人都適合用清水洗頭,如果頭髮與頭皮偏乾,是可以用清水洗,不一定要用到洗髮精。但如果屬於油性頭髮或油性頭皮,沒有使用洗髮精清洗的話,頭皮仍會油膩、充滿油垢,而且一旦阻塞頭皮還可能引起毛囊炎。最後,皮膚科醫師建議,如有頭皮或頭髮等問題,應該諮詢專業皮膚科醫師的意見,以免出現發癢、疼痛或落髮等各種症狀,甚至惡化成脂漏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或毛囊炎,更為棘手。★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20-02-09 名人.林靜芸
林靜芸/2020如何讓自己更健康
身為醫師,常在各種場合被問到,如何變得更健康?尤其最近餐敘多,朋友常是邊吃著大餐邊喝著酒,認真地問我,讓我覺得有必要好好回答。以下是我的建議:1.改變進食的時間一天吃三餐是我們從小根深柢固的習慣,可惜除了病人,實證醫學無法支持吃三餐的觀念。為了維持健康,我們該在什麼時間進食?一天吃幾餐比較恰當呢?健康的身體意謂著強壯的肌肉,正常的免疫系統與較低的體脂肪。想要有以上的身體組合,需要研究進食時間。我們吃下食物之後4至5小時,身體在消化及吸收食物,胰島素升高,能量以肝醣或脂肪的形式被儲存。大約進食之後8至12小時,身體進入飢餓狀態,胰島素會走低,期間沒有進食的話,身體才會開始消耗脂肪。研究顯示每晚的晚餐與隔天的早餐最好間隔12小時以上,讓胰臟充分休息。間隔12小時進食的人,雖然吃的是高糖、高膽固醇食物,得到糖尿病、高血脂的機率較低,而且間隔12小時進食的動物,比整天進食的動物,壽命長度多了83%。以上討論的是正常吃三餐,只有晚餐與隔天早餐距離拉長,也就是斷食12小時。斷食會讓身體健康,甚至抗衰老的觀念近年被大力推廣,衍生出間歇性斷食。它有兩種作法,一種是限時進食法,每天在有限幾小時內進食。較常見的組合是8-16(進食8個鐘頭,斷食16個鐘頭),在進食的時間內,不限次數也不限制食物內容或分量。另一種作法是全天斷食法,可以每隔一天斷食,也可以每星期選一天斷食,或是一個月選五天斷食,斷食的日子只喝水及低於600卡的食物。間歇性斷食法也可以用於減肥,與其他減肥方法相比,間歇性斷食法簡單而且有效。此法不必吃無法下嚥的減肥餐,沒有規定食物份量,很容易成功。已知斷食能夠降低胰島素,增加脂肪燃燒,促進肌肉合成,提高生長激素,促進體內代謝,增加修復,減少癌症、降低心血管疾病,延長壽命。另外,間歇性斷食對於胰島素、生長激素、發炎指數等等系統,猶如手機關機之後重新開機,功能全部恢復。除了治療新陳代謝疾病以外,實行間歇性斷食的人,會有身體變壯精神變好的感覺。對減肥者而言,節食聽起來簡單,卻不容易實行,斷食聽起來困難,作起來卻很簡單。以作者為例,原本是每天固定吃三餐,採用16小時斷食之後,早餐時間只喝黑咖啡,限定中午12點至晚上8點間進食,食物的內容或份量比之前寛鬆,體重控制與之前節食控制的結果相同,值得向大家推薦。(警告:有疾病的人需要取得醫師的認可。)2.減少喝酒以往認為一天一杯酒,能夠放鬆心情,增加生活情趣。婷婷是40歲的專業經理,習慣每天喝一杯酒。她有胃食道逆流、臉部脂漏性皮膚炎、焦慮、肥胖及經前症候群等等問題。醫師勸她改為每星期只喝一杯酒,說也奇怪,以上困擾就解決了。飲酒可能增加口腔、腸道、乳房癌症的風險,愈來愈多的醫學文獻主張減少飲酒。最新的建議是一星期只喝一杯酒。3.接受預防注射可依政府推薦的時程施打,尤其老人,建議接受疱疹、肺炎、流感疫苗注射,避免疾病的併發症。
-
2019-12-07 科別.皮膚
冬天皮膚乾擦乳液就好?8誤區只會讓症狀更嚴重
天氣變冷後,你也覺得兩頰皮膚乾乾的,且時常出現脫屑嗎? 皮膚乾燥、缺水,會讓人看起來顯得老態,所以,許多人會透過擦乳液、身體保護油等來保養肌膚,可是卻仍然感覺皮膚乾燥,有些人甚至乾到看得見細紋,到底是哪個保養程序做錯了?國泰醫院皮膚科主任詹融怡表示,皮膚要滋潤有彈性,不只是擦乳液就好,還要注意皮膚是否缺水、有沒有保濕,若是保養方法做錯了,就會讓皮膚越來越乾,以下8個錯誤的肌膚保養法,都會讓肌膚越保養越糟,千萬要小心:錯誤1. 想滋潤卻沒先補水當皮膚乾裂時,只用護膚乳霜來保養,而皮膚比較油的人,頂多改買感覺較為清爽的乳液來用。但是,這樣的觀念忽略了皮膚要先保濕「補水」的做法,所以,造成擦潤膚油解除肌膚乾裂的效果並不佳。解決方法:皮膚乾裂時要先補水,才能讓皮膚不乾裂,如果光擦乳霜,雖然可慢慢地改善皮膚水分流失,但如果皮膚持續缺水,看起來還是沒有光澤,所以,一定要先補充有保濕作用的護膚品。錯誤2. 皮膚發炎沒先治療臨床上常見皮膚越保養越糟糕的人,這些人往往都是因為忽略自己有皮膚問題而沒有先處理,在皮膚發炎的狀態下沒有治療,再怎麼保養、保濕,都會出現乾癢、脫屑等症狀。解決方法:如果脂漏性皮膚炎或是其他的皮膚發炎狀況沒有先治療,即使有做好保濕,皮膚還是會持續有脫屑、發紅、搔癢等症狀。所以,在做皮膚保養的同時,要搭配皮膚發炎的治療藥物,等發炎獲得控制時持續保濕,就不會覺得皮膚乾燥了。錯誤3. 保養品沒跟著換季「保養品要換季!」其實很多人根本都不相信這一套理論,覺得這是生意人搞出來的噱頭,認為只要選擇適合膚質的保養品就好。然而,一般20、30歲的人皮膚狀況還不錯,所以保養品換不換季不太有差別,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老化程度加大,膚質狀況會越來越乾。通常到了乾冷季節,皮膚狀況會比夏天降1~2級,例如夏天是油性皮膚的人,秋冬可能會變成中性,而中性膚質的人,到了秋冬則可能變成乾性。解決方法:發現膚質狀況開始變化比較大的時候,例如本來很油的,但卻變成不太出油等情況時,就得注意保養品要換季了;可以挑選比原來使用的更滋潤的保養品。錯誤4. 誤判自己的膚質一般人都以為膚質只有油性、中性和乾性三種,其實除了乾性以外,還有極乾性膚質,極乾性膚質不只是乾燥而已,特性是很容易脫妝,無論再怎麼補妝,都很容易產生屑屑。該怎麼分辨是哪一種膚質呢?油性膚質容易長痘痘、毛孔粗大,1天至少要洗3次臉才夠;中性膚質只要早晚各洗1次就沒有問題;乾性膚質的特性是如果洗完臉沒有擦保濕品就直接上妝,很容易覺得皮膚緊繃、乾燥及容易脫妝;極乾膚質即使已經擦了保濕品,但若空氣的濕度不夠,還是可能再脫妝,必須再補充保濕品,而其他部位的皮膚也有極乾的現象。解決方法:極乾膚質的人,除了要選擇乾性膚質適用的保養品外,也要增加使用的次數,經常補充保濕品,做完保濕、補充皮膚的水分後,還要用含有可以鎖住水分、含油脂的保養品擦在外層,才能把補進去的水鎖住不流失。錯誤5. 角質層太厚保濕保養品擦了,鎖水保養品也擦了,為什麼皮膚還是乾燥?可能是皮膚缺水使得皮膚角質層比較厚,所以擦的保濕保養品比較難滲透進皮膚內。解決方法:要改善皮膚角質厚而影響保養品滲透的問題,建議洗完臉、洗完澡以後,在皮膚還透著水氣時,因角質細胞泡水會變軟、變薄,趕快擦上保濕品,這樣可以讓保濕成分更容易滲透進入到皮膚,之後再補上富有油脂的乳霜等保養品鎖住水分。錯誤6. 錯把皮膚老化當成乾燥皮膚有點乾、有細紋,毛孔粗大鬆弛,很多人誤以為這是皮膚乾燥的症狀,但其實卻是錯把輕度老化的狀況,誤當成是皮膚乾燥來處理。解決方法:如果是早期小細紋引起的皮膚紋路或是毛孔粗大,光用保濕產品恐怕不夠,可能要透過雷射儀器的輔助。錯誤7. 怕跑廁所,喝水少寒冷時節因為流汗比較少,所以跑廁所的次數比夏天幾乎要多上1倍,有些人怕頻尿,會盡量少喝水、不上廁所。但此舉容易造成水分攝取不足,不只皮膚會缺水,血液循環也會變差;當皮膚從裡乾到外,外面再怎麼保濕,效果還是有限,當皮膚越乾,表皮細胞缺水就會越乾皺,皮膚看起來更顯蒼老。解決方法:天冷時1天還是要補足2000c.c.的水分,只要持續幾天都有補足水分,膀胱會越來越習慣喝水的狀況,就比較不會那麼頻尿。而有些人容易頻尿的原因,往往都是因為很長一段時間沒喝水,之後一下子喝很多水,水分大多沒有被利用到,就很容易頻尿;建議每1小時就要注意補充100~150c.c.的水,小口小口慢慢喝,就不易頻尿,容易忘記補充水分的人,可以準備小鬧鐘,隨時提醒自己每小時要喝1小杯水。錯誤8. 暖氣、電熱器,讓室內濕度不足很多人因為怕冷,開暖氣造成空內濕度偏低,或是開著電熱器靠身體太近,造成皮膚表面又熱又乾。解決方法:室內開暖氣時,最好使用加濕器或在室內放盆水,不要讓濕度太低,使用電熱器時不能靠身體太近,使用暖氣或電暖器的人,皮膚的保濕和鎖水的保養工作要更加強。延伸閱讀: 天冷皮膚就發癢? 尤其這3種疾病最常見 護唇膏愈塗嘴唇愈乾 常做2件事更糟!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