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3 橘世代.愛玩橘
搜尋
胡蘿蔔
共找到
762
筆 文章
-
-
2020-03-30 養生.營養食譜
韭菜、韭菜花、韭黃有什麼不一樣?春天該吃哪樣?
春天到了,就是要吃韭菜啊!但韭菜家族有點讓人困惑呢,也許你會想問:韭菜、韭菜花、韭黃有什麼不一樣?又適合怎麼料理呢?3分鐘弄清楚!●韭菜韭菜色澤鮮綠,有股特殊的氣味,雖然全年都有,但以春天的當令韭菜最為美味。韭菜富含胡蘿蔔素、膳食纖維、維生素B、C及鋅等成分,具有養肝、保健、增強精力等功效。在料理方式上,無論汆燙、炒食或灑在湯上,都能讓食物增添更多層次的風味,用來包水餃也非常好吃。●韭菜花韭菜花是韭菜的花苔,最美味的食用時機是含苞待放之時,待花開整個韭菜花的質地就會變粗。另外,挑選時須注意花苔的完整性。韭菜花口感清脆,簡單炒食就好吃,像是色香味俱全的蒼蠅頭,靈魂要角就是韭菜花!●韭黃韭黃其實就是生長過程中沒有曬到太陽的韭菜。由於生產工序比較麻煩,在清朝咸豐皇帝時代還是敬上的貢品,被稱為「貢韭」。口感細滑、濃郁、甘甜,且富有彈性,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硒化合物,具有抗老及抗癌的功效。
-
2020-03-24 癌症.食道癌
戒掉「菸檳酒」還不夠!防食道癌,8飲食習慣要做到
食道癌早期幾乎沒有任何明顯症狀,不痛也不癢,高達7成以上的患者在發現時,已經屬於中晚期的階段,主要原因是食道沒有感覺神經,當腫瘤阻塞食道一半以上,才會發生吞嚥困難而就醫檢查。 然而,預防食道癌,在戒除菸、酒之外,正確的飲食之道也十分重要,馬偕醫院營養師許碧惠建議,可以採取8種方式進行改善: 1、多吃含維生素C食物:不吃發霉的食物及減少食用煙燻食物的頻率,以免吃入太多致癌物質,同時也要少吃含硝酸鹽的加工食物,宜多吃含豐富維生素C的天然食物,以產生保護機制,促使亞硝酸胺生成的作用減緩;含維生素C多的食物如芭樂、奇異果、橘子、柳橙、葡萄柚等水果,還有青椒與綠色蔬菜等。 2、每天吃五份蔬果:最好能做到天天五蔬果,蔬果中不只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還有許多如β-胡蘿蔔素、維生素E、植物化學物質等抗氧化物質,可有助預防食道癌。天天五蔬果的配置,以蔬菜3份、水果2份為基礎,蔬菜的量可多食無妨,水果可以吃到3份 大約1顆柳橙或拳頭大小的水果,或是木瓜、西瓜等瓜果類切大塊裝滿1飯碗的量為1份。 3、各種顏色的蔬果都要吃:蔬果食材顏色的搭配,最好能做到紅、紫、綠、白、黃等七彩皆有。蔬果中含有多樣化的植物化學物質,像是茄紅素、花青素、吲哚、異黃酮等,也都具有抗氧化的保護作用,且各種顏色的蔬果當中,各含有不同且多樣的植物化學物質,最好能在日常菜餚中妥為搭配食用。 4、每天吃30種以上食物:每天食用的食物種類,最好達到30種以上,並且盡量食用天然食物為原則。食物的種類吃得愈多,具防癌保護作用的物質與元素就會較為充足,平均每餐可以吃10種以上。 5、不吃燙口的食物:食物的溫度最好能控制在60℃以下,以不燙口為原則。長期以太燙的食物刺激食道易導致食道癌,因此,最好能將熱鍋中的食材先撈置一旁,放涼些再入口食用,喝湯的方法也相同,可先盛一碗放旁邊,等湯涼些再喝,以入口溫而不燙為原則。國人喜歡喝的老人茶,避免燙口的飲用方式也雷同,盡量不要現泡現喝,先經聞香的過程,可以慢一點再品茗。 6、蛋、豆、魚、肉均衡吃:蛋白質的攝取要多樣化,蛋、豆、魚、肉皆有,不要只是肉類等動物性蛋白質。平均每人每天攝取的蛋白質量以4~5份(即4~5兩)為宜,計算的方式,雞蛋1顆就是1份,豆腐1塊(4小格)或豆漿1杯(約260c.c.)也各是1份肉類1份則約為女性手掌1/4大小與前端的厚度,或是一般長度約3根手指的量,若是絞肉則大約為2平湯匙的量就約1份。 7、低溫少油的烹調:烹調宜採低溫少油的方式。以炒1道4人份的蔬菜為例,可以減少用油量,只用半湯匙的油,再略為翻炒後就加水入鍋,用小火烹煮,這種低溫烹調方式,也可有助於降低罹患食道癌的機率。 8、少量多餐,七分飽:胃食道逆流或是過於肥胖等屬於食道癌的高危險群,在飲食方面也應調整改善。為避免胃酸逆流刺激食道,建議最好是少量多餐,每餐不要吃超過八分飽,而且液體與固體食物最好能夠分開食用。 為避免過於肥胖,宜調整避免高油脂、高熱量與低蛋白質的飲食型態,減少攝取過於酥脆的食物如西點、燒餅、油條或炸薯條、煎蘿蔔糕等高油、高熱量與高澱粉的食物,做好體重的管理,維持BMI值在18.5~24之間,男性腰圍勿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則維持在80公分以內,這些也都是預防食道癌所不可忽略的重要事項。 延伸閱讀: 食物趁熱吃才好吃 但超過「這溫度」恐燙出癌! 吞嚥困難才就醫太遲了! 早期食道癌用「這招」燙死癌細胞
-
2020-03-19 養生.聰明飲食
20歲後開始衰老!營養師推薦10種食物延緩大腦衰退
忙碌是現代人生活的基本模式,健忘更是忙碌下的產物。 近年研究指出,人類的腦細胞活性在20歲左右時達到顛峰,之後大腦內部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和促進腦細胞活化的營養素,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加上現代人的壓力大,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維持好腦力、保有好記性,便成為另一種考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師洪若樸指出,壓力荷爾蒙會影響人體能量集中在肌肉與心肺,以強化身體對抗壓力的效能,減少腦細胞運轉,長久下來,更容易導致腦部海馬區萎縮,使得精神難以集中、記憶更加衰退。尤其忙碌生活讓現代人不重視三餐飲食,造成營養攝取不足或是偏差,加上缺乏運動等健康的生活模式,就會造成營養失衡,腦力因而流失得更快。均衡且多元的飲食內容,是維持好體力和好腦力的關鍵,而選擇對的食物的確可以調整情緒、改善記憶、增進專注力。洪若樸從營養師專業觀點,挑選10種能夠讓你吃出活力、減低壓力、增進記憶的好食物:1、香蕉:色胺酸香蕉的色胺酸(Tryptophan)含量多,色胺酸和維生素B是神經傳導的重要物質,能幫助大腦製造血清素的合成分泌。血清素能夠刺激神經系統,緩解情緒,多吃含色胺酸的食物,不但可以增進腦力、變聰明,還能預防失眠、憂鬱或躁鬱等問題。2、牛奶:鈣、色胺酸牛奶含大量的鈣質,鈣的攝取可以讓神經興奮、活化,而牛奶也含色胺酸,可促進腦力發展、改善記性,色胺酸又稱為天然助眠劑,能夠安定神經幫助入睡,睡好覺才會有好腦力。3、核桃、芝麻: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色胺酸核桃、堅果類食物具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血管細胞更為柔軟,對神經傳導有助益,能活化腦細胞,讓人變聰明。建議可以適量吃不油炸的天然核桃,以形補形,有補腦的功效;另外,像是南瓜子、葵花子、芝麻等堅果類,更含有大量的色胺酸和維生素B群,都是健腦的好食材。4、南瓜:類胡蘿蔔素、鋅南瓜連皮帶籽吃,纖維多、熱量低,還含豐富的類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作用,降低罹患心臟病的發生率,有益身體健康。尤其是南瓜中所含的鋅,有助於腦部發育,使大腦更加活躍,讓注意力和記憶力更集中。5、全麥麵包、全麥饅頭:不飽和脂肪酸常見全麥製成的食物有麵包、饅頭和麵條,全麥的纖維多,其中所含的胚芽油是很好的不飽和脂肪,富含維生素E,是抗氧化的重要來源,幫助腦細胞抗氧化,促進腦部活力。而碳水化合物則可以幫助血清素增加,使血糖、胰島素趨於穩定,讓情緒得以穩定,思緒就會變得更清晰。6、奇異果、柳橙:維生素C平時可多吃富含維生素C、水分高的水果,如奇異果、柳橙等,能緩解緊張的情緒,維持腦部的戰鬥力,是抗壓力的好食物。此外,維生素C對血液保護很重要,同時也是良好抗氧化劑。7、深海魚:EPA、DHA 、OMEGA-3魚油含有EPA、DHA,EPA不但對改善憂鬱症有效,因其對神經系統有助益,影響腦神經傳導,可以增加血清素分泌。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屬於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脂肪較柔軟,使細胞彈性好,對神經系統有助益,能幫助大腦皮質功能、記憶力等維持。 8、大蒜:維生素B群大蒜含大量的維生素B群,與能量的代謝有關。大蒜含維生素B1與葉酸,在腦神經傳導上是重要物質,能維持腦細胞的活動,也是抗壓力的來源;大蒜也含植物固醇,在油品中添加,可以抗膽固醇,又具有殺菌、抗氧化效用,同時有助心血管疾病的保健。9、綠色蔬菜:高纖、微量元素綠色蔬菜含纖維素、微量元素、維生素C,顏色越深、越鮮艷的綠色蔬菜,植化素多,營養價值高,對於活化腦細胞很有助益,尤其綠色蔬菜還含有鎂,鎂可以讓人神經鬆弛,不緊張、心情舒暢,記性自然就不會衰退得太快。10、茶:茶胺酸、茶多酚茶本身就是提醒飲料,含有茶胺酸,可以調節腦波,抵消茶中含有的茶鹼和咖啡因的作用;另外,茶還含有豐富的植物性營養素──茶多酚,具抗氧化效果,可以降低氧化壓力,讓頭腦保持清醒,維持好腦力。延伸閱讀: 常忘東忘西、記性差? 可能是大腦缺少這7種營養素 年紀越大腦力越差? 日常這10件小事都在悄悄破壞腦力
-
2020-03-18 科別.指甲.足部
指甲斷裂,身體出了什麼問題?指甲3表徵反映疾病先兆
人類的指甲和眼睛、舌頭、皮膚一樣,會隨著身體健康狀況和年齡,呈現出不同的外觀,透過這些外在部分的望診,或多或少都能看出身體的健康狀況。健康的指甲應該長什麼樣子呢?中醫師辛重毅表示,一般來說,正常的指甲應該是透明無色,且顯現出健康甲床的粉紅色,由於指甲本身是透明的,而平常所看到的顏色是甲床血液的顏色,當甲床的血流出現變化時,就會反映在指甲的顏色上。健康的指甲底色應呈現紅潤的粉紅色、表面有光澤,厚度均勻且壓起來有彈性、不易斷裂,表面沒有龜裂、凹洞或者特殊顏色的紋路,如果指甲有特殊紋路,例如變厚、變黑、變白,甚至出現凹洞,要小心,可能是身體健康狀況不佳,或是疾病的警訊。當指甲發生斷裂問題時,總是會馬上聯想到是不是身體缺鈣?辛重毅解釋,指甲斷裂的原因主要可簡單分為外力撞擊或者營養不良兩大因素。撞擊瞬間就斷裂,且斷面比較平整的,大多是因為外力造成;若是營養不良或某些疾病導致的,指甲多半會分層細碎地斷裂。除了指甲斷裂之外,指甲出現哪些狀況,也代表身體健康出問題呢?指甲和身體健康的關係,辛重毅說,可以從指甲的幾個特性來看:1、指甲的紋路:指甲表面的的縱向條紋,大多是正常老化現象,但是,如果有明顯的橫條紋(Beau's lines),可能表示曾發生重大疾病或經歷過手術,因而導致指甲的生長有短暫停頓的現象。2、指甲的形狀:一般指甲的形狀應該是越靠近指尖越細,但是有某些特殊狀況卻可能相反,越靠近指尖的部分越寬大,這就是所謂的「杵狀甲」,「杵狀甲」一般可能與心肺疾病或心肺衰竭等疾病有關。再來還有所謂的「匙狀甲」,一般指甲是兩側應向下凹進甲床內,而匙狀甲卻是指甲兩側反而往上翹,匙狀甲一般可能與貧血有關,例如是缺鐵性貧血或其他貧血問題;如果是指甲中間出現凹陷,則可能和營養不良有關。3、指甲的顏色:正常指甲應該是透明無色,而顯現出健康甲床的粉紅色,如果有出現特別顏色的話,通常與某些疾病有關,例如指甲顏色蒼白有光澤,可能和貧血有關,如果是灰白色而沒光澤,則可能是黴菌感染引起的灰指甲;指甲呈現黃色的話,則可能和黃疸或者過度食用含黃色色素的食物,例如胡蘿蔔或木瓜等食物;如果指甲出現黑色條紋,則必須鑑別是否有黑色素細胞癌病變。想要有健康的指甲,最重要的根本就是要有健康的身體,飲食營養均衡,血液就會循環順暢,就能讓指甲甲床的營養供應充分,自然會有健康的指甲。辛重毅分享,指甲雖然不是活細胞,但是要讓指甲看起來紅潤光澤,仍然需要基本的保養,不要讓指甲長時間接觸清潔劑、化學藥劑或者頻繁變化溫度的環境,就是最基本的保養方式,才能夠相得益彰,看起來也更賞心悅目。延伸閱讀: 健康不是憑外表斷定! 3種情況都要防患未然 身上黑痣也可能變成癌! 5點觀察一次看懂罹癌跡象 
-
2020-03-17 養生.營養食譜
防疫在家用眼過度 專家有護眼食譜
疫情升溫,民眾減少出門,不少人「宅」在家中追劇、打手遊,眼睛長時間、近距離承受強烈藍光與影像閃動刺激,出現疲勞、乾澀、血絲,視神經與血管易生病變,南投基督教醫院營養師提醒適當用眼,更要懂得「亮眼ABC」、「黃花3鋅」,靠吃護眼。營養師陳怡瑄說,維生素A能維持黑夜中視覺、滋潤眼睛,從肝臟、蛋黃、牛奶及奶製品、魚肝油,胡蘿蔔、花椰菜、南瓜、芒果、菠菜等深綠或深黃蔬果取得;B群中B1參與醣類代謝,產出能量供給視神經,從糙米、燕麥、玉米等全穀類取得;B2缺乏時易使眼睛乾澀、眼球結膜充血、角膜炎等,B12則可預防視神經傷害,透過牛奶、奶蛋製品、肝臟、蛤蠣和深綠色蔬菜獲取營養素。維生素C則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增加眼睛微小血管韌性和修護細胞,維持水晶體透明度,降低形成白內障,適量花椰菜、青椒、芭樂、奇異果、柑橘類水果、番茄等深綠蔬菜及水果,可達抗氧化效果。另「黃花3鋅」即葉黃素、玉米黃素、花青素、Omega-3、鋅;陳怡瑄表示,3C藍光恐致黃斑部病變,補充葉黃素、玉米黃素可減輕眼部因藍光傷害,但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多吃深綠色、黃紅色蔬果,搭配油脂可提高吸收率。花青素、Omega-3和鋅則減少水晶體、視網膜、感光細胞等傷害,提高對光的敏感度,也改善眼睛疲勞;其中花青素多存在茄子、葡萄等紫紅色蔬果,Omega-3則在深海魚、蝦油脂,鋅在全穀雜糧、堅果種子、動物肝臟、紅肉、帶殼海鮮等。南投基督教醫院則也提醒除了正確營養可保護眼睛,更要適當用眼,每隔15分鐘休息放鬆,有助眼睛健康。
-
2020-03-14 養生.保健食品瘋
補充葉黃素護眼?營養師:這些蔬菜裡就有!3種烹調方式最能吃進完整營養
以前很多人到美國旅遊,經常受托買綜合維生素、維生素C、E等回台,不過現在這些都退燒啦!因為現在最流行的健康保養品非葉黃素莫屬,不只舶來品的葉黃素超夯,在電視購物台中的葉黃素也賣得嚇嚇叫,為什麼葉黃素這麼紅呢?在過去大家都以為「魚肝油」才是保護眼睛最重要的營養品,不過現在大家的營養不缺乏了,魚肝油吃多了反而對健康造成負擔,反倒是在10多年前,美國農業部委託的研究發現,普遍存在植物中的葉黃素、玉米黃素等,對視力特別有幫助,自此的近10年間,有關葉黃素的各項研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大家都在研究葉黃素對人體有哪些好處。屏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室組長劉純君表示,類胡蘿蔔素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胡蘿蔔素群(Carotenes),例如α-胡蘿蔔素(α-Carotene)、β-胡蘿蔔素(β-Carotene)和茄紅素(Lyeopene)等,另一類為葉黃素群(Xanthophylls),如玉米黃素(Zeaxanthin)、葉黃素(Lutein)。葉黃素又名「植物黃體素」,在自然界中與玉米黃素共同存在。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是構成蔬菜、水果、花卉等植物色素的主要組分,也是構成視網膜黃斑部的主要色素。眼睛的黃斑部是負責中央視力的地方,劉純君說,研究發現,在人類視網膜的黃斑部上有大量的葉黃素聚集,而葉黃素可以吸收藍光等有害光線,有助保護眼睛免受氧化及光線傷害,降低白內障及老化性視網膜黃斑部退化的發生。而葉黃素也是唯一可存在水晶體的類胡蘿蔔素,研究發現,葉黃素的抗氧化能力比過去被認為是最強的抗氧化劑的維生素E還要高出1000倍,因此,也被認為可保護眼睛的水晶體、減緩白內障,甚至還有研究顯示,葉黃素的高抗氧化能力和對抗人體老化及細胞病變癌化等有關,還有研究認為葉黃素具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等。劉純君認為,雖然葉黃素確實是人體必須攝取的營養素,但目前市面上的葉黃素製劑,大多被過度誇張可以預防眼睛疾病,事實上,適量食用對健康有助,但過量服用就可能會對肝臟造成負擔。一般建議,每天只要吃到6毫克就夠用,所以,只要到自家附近市場,買便宜的時令深綠色的蔬菜,每天至少吃1碗深綠色的蔬菜,這樣就很充足了。葉黃素是一種脂溶性的物質,不易溶於水,劉純君提醒,但葉黃素很容易被光和熱分解,而且在酸性環境下也不穩定,所以在烹調富含葉黃素的蔬菜時,利用大火、少油、快炒,最能吃到葉黃素的營養。而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在深綠色蔬菜中,例如菠菜、芥菜、地瓜葉、空心菜、綠花椰菜等,或橘黃色的食物,例如南瓜、玉米、胡蘿蔔、奇異果,甚至是在各種蛋的蛋黃中也有少量葉黃素。事實上,葉黃素是一般日常食用的蔬菜及水果中,很容易可以吸收到的營養素,雖然歐美的人士好像常發現有缺乏的情況,但在台灣各種深綠及深黃紅蔬菜水果豐富的環境中,除非是非常偏食的人,否則很少會缺乏。延伸閱讀: 久盯螢幕眼睛痠! 3個常見舒緩行為其實很NG 狂盯3C眼睛乾! 不用人工淚液,日常8習慣也能幫眼睛保溼 滴眼藥水舒緩眼睛疲勞  忽略4件事不但浪費又沒效 
-
2020-03-08 養生.樂活旅遊
朱慧芳/廚房裡的紓壓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長期以來廣被各界採用,企管和行銷領域的專家,尤其經常從五大需求面向,解釋甚至推測人類行為,用以設計出滿足各階層消費需求的產品,刺激購買欲,最終創造利潤。需求層次從基礎到高階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被尊重需求,最後是內在自我實踐的需求。史記裡有句話說「衣食足而知榮辱」我認為是需求理論的先驅。需求層次理論 柴米油鹽適用我試著將這五種需求層次套用在柴米油鹽、青菜魚肉,廚房生活的日常上,似乎也頗為適用。舉例來說,若要滿足身體飢餓的基本需求,有什麼吃什麼,塞飽就算,在物美價廉的寶島台灣絕不是問題。滿足吃飽喝足的生理需求,家家戶戶都做得到。但顯然單是吃飽還不夠,人們還需要吃得安全,不要吃到黑心食品,就連沒有壞、但已經過期的食品都要避免。除了嘴巴安心,內心裡的害怕缺乏也會從狂買囤貨的行為顯露出來。此外,跟大家吃的內容差不多,不要吃原本不熟悉的奇珍異類,更是安全保障。冒險嘗鮮的後果不僅讓病從口入,甚至可能賠上性命。滿足社交需求 進入快樂境界食物的社交功能可以解釋的就更多了。特色食物是最為普遍的族群認同元素,我家餐桌有段時間特別有辣味,因為同住的印尼看護習慣在菜裡加辣椒,我從她那兒學到吃辣和一些原本不熟悉的辛香料,包括東南亞、中東地區很常食用的香菜種籽、薑黃等。因為喜歡吃她們的民族食物,讓我們之間的聘僱關係能像朋友一樣。我想,應該沒有任何東西,比食物更容易滿足人類的社交需求。吃得飽、吃得安心且得到周邊夥伴認同之外,更重要的是從吃食獲取健康,透過食物達到養身與修心的境界。馬斯洛提出的尊重需求涵蓋了被認同、產生成就感的意思。吃得好又吃得巧,不但可以養身,還可以分享食物養身的知識,在臉書上分享美食,累積按讚數也累積心裡的成就感。從需求理論的層次來看,已經超越基本需求的達標線,開始進入快樂的境界。回歸內在創作 喜樂由我主宰而終極的快樂來自內在,是自已可以主宰、可以創造,就算沒有他人肯定,也可以開心地對自己微笑。我有一位賢淑安分的已婚朋友,把廚房裡取得的材料,包括胡蘿蔔、辣椒、甜豆、芝麻豆莢等,巧手做成耳環、戒指和鍊飾。她既不是為了販售,也不是炫技,單純的就是做得開心。她送我的蔬菜耳環,戴到哪都成為目光焦點,獨一無二的造型比珍珠鑽石都搶眼。我自己則從描繪廚房裡的蔬菜水果和各種食物,得到極大的樂趣。只要手邊有一張紙、一支筆,先別管好看不好看,就是單純的把眼前的青蔥、大頭菜畫下來。廚房裡多的是零碎時間,更多的是繪畫的主題對象,生的熟的都可入畫。除了單色線條畫之外,可以用色鉛筆、有色原子筆、水彩等素材上色,甚至廚房裡的咖啡、茶、菜汁、果汁都可以當顏料。只要忽略「我從來沒有學過」的障礙,廚房真是個紓壓又療癒的空間。
-
2020-03-08 養生.營養食譜
葉軟梗脆 大白菜的無限可能
我喜歡在家人或朋友吃完我做的一桌菜之後做「民調」。如果這一餐有「滷白菜」,十之八九奪冠。容我引用他們的評語,「顏色好看耶,不像外面賣的,暗暗的、賣相不佳。」「咬起來清爽,一點都不軟爛。」甚至有人在餐桌上「專攻」這一道哩!我不掠人之美,那是我烹飪班同學代代相傳的私房菜。某次她到我家聚餐露了一手,那滋味完全顛覆我的刻板印象,我就偷偷學起來當作自己的宴客菜了。此外,大白菜的葉與梗,軟脆分明,也可以分別做出不同的創意料理喔!滷白菜食材:大白菜1顆、胡蘿蔔半條、炸豆皮15片、木耳6朵、香菇10朵、市售五花肉片1盒、蝦米1大匙、蛋1顆、蔥1根前置作業:●大白菜洗淨,梗與葉切塊,分開放。●胡蘿蔔去皮切片、木耳切片、香菇泡水切絲、蔥取蔥白切丁、蝦米泡水。●炸豆皮和肉片分開汆燙,去油瀝乾。作法:1.鍋內放1大匙豬油,油溫稍微上升後打一顆蛋,用鍋鏟攪拌,大約兩分鐘後呈焦黃,盛起備用,視為「蛋酥」。2.放蔥白爆香(若鍋內沒油,再加1大匙豬油),保持中小火,當蔥白呈微微焦黃時,放蝦米、香菇爆香。3.再放五花肉片、豆皮、胡蘿蔔一起拌炒。4.先放白菜梗,炒約1分鐘再放白菜葉。5.蓋鍋燜煮約10分鐘,可加一點水也可不加。6.放入蛋酥,加1小匙鹽、雞粉、白胡椒粉、麻油和蠔油調味。7.再燜煮1分鐘即可。TIP● 放蛋酥的時間依各人喜好而定,可在炒的過程先放一半,盛盤後再放另一半,或者全撒在盤上。●可加香菜點綴,喜歡辣者可加辣椒。白菜捲食材:大白菜半顆(取葉)、絞肉150克、蝦仁8個、荸薺2個、木耳2朵、1顆鹹蛋黃、脆莢豌豆少許作法:1.大白菜切兩半,葉與梗分開,取葉。2.一片片剝下菜葉,洗淨,取大小一致的菜葉放進熱水中,汆燙至軟,時間大約2分鐘。3.蝦仁洗淨拍碎、荸薺拍碎擠出水分、木耳洗淨切小丁,三者與絞肉混和。4.加入1小匙薑末、鹽、雞粉、白胡椒粉、蠔油攪拌均勻,視為「內餡」。5.舀1大匙內餡至作法2的菜葉上,捲起,封口朝下。6.放在盤上,滾水入鍋,蒸約6分鐘。關火,瀝出湯汁。7.蛋黃切碎。鍋內放2大匙油,炒至蛋黃泡沫。8.加入作法6的湯汁(約1碗量),煮約1分鐘。9.鍋內有少許顆粒的鹹蛋黃,用濾網過篩,再回鍋煮,加入太白粉水勾欠,倒入盤內,略微搖晃,使之均勻。10.將白菜捲一一放入盤內,四周以汆燙過的脆莢豌豆點綴。菜梗鑲肉食材:大白菜半顆(取梗)、絞肉150克、胡蘿蔔150克、新鮮香菇3朵、蛋1顆、蔥1根、大辣椒1根作法:1.大白菜切兩半,葉與梗分開,取梗。2.切掉兩邊少許的葉子。3.燒一鍋水,放1小匙鹽,放白菜梗,煮約2分鐘至軟為止。撈出放涼備用。4.準備餡料:將絞肉、蔥花、胡蘿蔔丁、香菇丁混和,加1小匙鹽、蠔油、香油、白胡椒粉和1顆蛋,攪拌均勻。5.取出放涼的白菜梗,斜切(約45度角下刀)成3-4公分長的薄片。6.中間包肉餡,放在盤中擺成圓形,剩下的餡料放在中間。7.煮一鍋水,水熱後放進鍋內蒸6分鐘。8.取一炒鍋,放入半匙油以小火爆香蒜末與辣椒丁。9.將蒸好多餘的湯汁倒進鍋裡,加入1小匙醬油和太白粉水,煮至黏稠後,淋到白菜梗上,最後撒點蔥綠即可。
-
2020-03-04 養生.聰明飲食
排光身體的毒素!多吃6類天然解毒食物減身體負擔
所謂「病從口入」,相對的,健康也可以吃出來!飲食一體兩面,吃得對、吃得好,身體健康;相反的,如果餐桌上斥充著不健康、有害的食材,毒素長期累積體內,久而久之就容易生病。 我們居住的生活環境裡充斥著各種毒害,不論是有形無形、有味無味,都在侵襲我們的健康,台北郵政醫院資深營養師黃淑惠指出,多吃以下6類食物,都有助毒素和有害物質排出:1、根莖類食物→地瓜、南瓜根莖類食物富含膳食纖維,其中特別推薦地瓜和南瓜,除了富含膳食纖維之外,黃色食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類胡蘿蔔素,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排毒,維生素A和類胡蘿蔔素則提供肝臟解毒功能;另外,地瓜和南瓜都是高鉀食材,也可以促進腎臟排毒,可說是對肝、腎、腸道都有增加排毒功效的食物。2、海藻類→海帶芽、昆布、海菜海藻類包括海帶芽、昆布、海菜等,特性是黏稠、含豐富的可溶性膳食纖維,有利於腸道吸附有害物質,也可以吸附膽酸將之排出,有助於降低血膽固醇,並具有吸附重金屬的功能,排除重金屬等有害物質。3、蕈菇類→木耳、香菇木耳、香菇都屬於蕈菇類,口感柔軟,具吸附性的可溶性膳食纖維含量很高,利於重金屬和藥物殘留的排出,可說是「腸道清道夫」,也可以降低血膽固醇。同時,蕈菇類屬於高鉀食物,利水性強,可提高腎絲球過濾率,增加腎臟過濾功能,排除有毒物質。4、深綠色蔬菜→地瓜葉、空心菜深綠色蔬菜的營養價值高,若提到排毒功能,特別推薦地瓜葉和空心菜,維生素B群含量高,提高肝臟解毒功能;也富含維生素A、C和菸鹼酸,以及類胡蘿蔔素含量高,可幫助清除自由基。地瓜葉和空心菜屬於粗膳食纖維,也就是不可溶的膳食纖維,功能像「掃把」,可以把腸壁上剝落的老廢細胞或細菌病毒殘骸掃出,避免囤積體內,同時有「抑菌作用」,抑制細菌病毒感染,避免腸胃炎。5、水果→蘋果水果是每天不可少的食材,水果之中的「蘋果」可說排毒功能相當卓越,蘋果皮是粗纖維,果肉是可溶性膳食纖維,一個果實之中,有不可溶的粗纖維和可溶性的膳食纖維,掃把和海綿吸附雙重功能兼具。蘋果含蘋果酸和檸檬酸等有機酸,可以排除乳酸,讓身體比較不會疲勞;果皮的槲皮素高,清除自由基強,防癌抗癌強,避免細胞變性。6、益生菌益生菌可以幫助腸道製造及維持好的菌相,強壯腸道功能,間接幫助清腸排毒,不妨每天適量攝取益生菌或優酪乳、優格等食材,但要注意避免攝入過多糖分,注意食品包裝標示。 延伸閱讀: 排毒光流汗、上廁所還不夠! 再教你5招清出身體裡的廢物 排毒從斷食開始? 一次搞懂3種斷食法要怎麼吃才對 
-
2020-03-01 養生.營養食譜
別再誤解 馬鈴薯
馬鈴薯和洋芋片、炸薯條一直被畫上等號,誤當不健康食品,甚至有沙發馬鈴薯(Couch Potato)的負面形象。在一次找尋秘魯的旅遊資訊時,發覺馬鈴薯不僅世界四大主食之一,營養價值更勝蘋果。更令我驚訝的是,馬鈴薯的外形多變,高矮胖瘦、奇形怪狀都有,顏色多彩,有紫色、紅色、粉紅、黃色。一刀切下,內呈環狀或放射狀,皮與肉顏色也不盡相同。馬鈴薯原產地在南美洲的秘魯,有些原始品種在原住民持續種植「保種」下,代代相傳至今,目前品種多達三千多種以上。1845年的馬鈴薯飢荒,讓愛爾蘭人死去四百萬人,有百萬人口為了生存,逃難到其他國家,成為19世紀世界最大的人口遷移。其中近3/4的人逃到新大陸美國,至今愛爾蘭人口還未恢復到飢荒前的人口。烤香草馬鈴薯高小姐從田裡拔出個頭很小的馬鈴薯問我要不要?這馬鈴薯屬「蠟質」,澱粉含量較少,和一般市場「粉質」的馬鈴薯口感鬆軟綿密不同,較Q彈有嚼勁。連同個頭迷你的胡蘿蔔、幾支蘆筍及櫛瓜,一起進烤箱,蠟質馬鈴薯有別於以往的美味經驗。接著便搜尋不同品種的馬鈴薯,混和了芋頭或是地瓜等,接連又烤了幾次。食材:1. 馬鈴薯3~5顆,建議混合蠟質、粉質不同品種的馬鈴薯。2. 搭配的食材:胡蘿蔔、節瓜、蘆筍(或芋頭、地瓜都可隨意搭配)。3. 迷迭香(或普羅旺斯香料、綜合香料)、奶油、橄欖油、鹽。作法:1. 烤箱預熱200℃。2. 馬鈴薯洗淨,連皮切半或切塊;其他食材不切,或切成和馬鈴薯相似大小,置入烤盤。3. 淋上橄欖油,奶油切小塊分散,撒上部分迷迭香、鹽拌勻。4. 置入烤箱,烘烤約20~30分,取出前2~3分鐘,將剩餘整株的迷迭香放入一起烤。● 烤箱功率不同,視烤箱的狀況增減溫度、時間。風琴馬鈴薯鑲南瓜試用多功能食物調理機,「小小蔬房」劉姐說還能幫馬鈴薯切片,好奇請她示範。沒一會兒,輪狀釐米厚的馬鈴薯就被切削完成,拼回原形像似「手風琴」。即興料理,等距插上帶皮切片的栗子南瓜,撒上香料、淋上橄欖油進烤箱,出爐飾以新鮮的迷迭香,漂亮上桌。若無調理機,手切粗一點也不失風味。食材:馬鈴薯(粉質)一顆、栗子南瓜1/4顆、迷迭香、綜合香料(或黑胡椒)、鹽、橄欖油作法:1. 烤箱預熱200℃。2. 馬鈴薯洗淨,帶皮切片約1~3mm(盡量薄),不切斷,放上烤盤。3. 栗子南瓜帶皮,切瓣,取一瓣再切片約1~3mm厚。等距插到馬鈴薯上。4. 撒上香料、鹽,再淋上橄欖油,進烤箱,烤20~30分左右。5. 出烤箱,插上新鮮的迷迭香裝飾。煎民主薯餅劉姐將馬鈴薯剉籤,拌少許的鹽,再擠去水分,油鍋乾煎沒一會,扁圓形的馬鈴薯餅就上桌,直接掰開品嚐,風味極佳。果真油脂豐富了馬鈴薯的滋味,這是一道嘴饞,隨時可輕易上桌的「自製零食」。但一直想不透薯餅如何和「民主」掛勾?詢問得知,劉姐會在扁圓形的薯餅上,用番茄醬畫上一個投票章,成了「民主薯餅」。原來自己貪吃,在薯餅未完成「民主」程序,就吃下肚了。食材:馬鈴薯、番茄醬、鹽、橄欖油作法:1. 馬鈴薯去皮,用刨絲器刨絲。2. 灑上約1~2匙的鹽,拌勻、來回搓揉。3. 待3、5分鐘出水,將絲狀馬鈴薯包在布內,盡量擰去水分。4. 平底鍋加約二大匙的橄欖油熱油鍋。5. 將馬鈴薯絲平舖鍋中,壓平並收成圓形,以中小火半煎半炸。6. 待一面成形,才可翻面煎另一面,不然會散掉。7. 裝盤後擠上番茄醬沾著吃,不沾直接品嘗也不錯。● 馬鈴薯主成分是澱粉和水,水擠乾,煎起來才會乾爽。●煎 薯餅看似簡單,自己煎了4、5次才像樣,不成形的薯餅風味不減。
-
2020-02-23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三高銀髮族也能吃得澎派
銀髮族的三高料理食譜相較於一般青壯年的三高飲食,應該有更多寬容與理解的心。銀髮族的身體機能退化與堅持傳統、守舊的飲食方法應該被顧慮且尊重,希望他們至少吃得下、進而喜歡吃,比一味堅持他們吃下更養生的料理來得重要。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是唯一正式納入美國最新高血壓教育計畫手冊的降低血壓飲食治療法。不但可以降血壓、血脂,甚至美國糖尿病學會也認定對血糖控制有幫助。不過許多人看到得舒飲食的特色之一:每天攝取5份蔬菜及5份水果,就卻步了,覺得是很難到達的境界。其實只要將餐桌上常見的菜餚稍做變化,適時置入各式蔬菜,不僅增添色澤及營養,還能激發出意想不到的風味。炸雞蔬菜味噌粥(3人份)惜物的銀髮族常有將剩菜反覆烹煮的問題,這道菜可算清冰箱料理,把家中的剩菜,如番茄、胡蘿蔔、菠菜等,丟到鍋中與糙米稀飯一同滾煮,再加以味噌調味,就是一道暖胃健脾的「蔬菜鹹粥」。用煎的方式處理雞腿肉,減少油量,但利用雞皮油煎,多少仍有動物性脂肪的問題,就養生觀點雖未盡善盡美,不過對於喜歡炸雞酥香的銀髮族而言,也不失為取巧的方法。食材:糙米80克、去骨雞腿肉200克、菠菜120克、胡蘿蔔100克、番茄1顆、雞蛋豆腐1盒、海帶芽5克、乾香菇5朵、味噌1/2大匙、葵花油1/2茶匙、高湯(或水)900cc作法:1.糙米先煮成粥。雞腿肉表面撒少量鹽,皮面朝下以中小火煎成金黃色。2.菠菜汆燙冷卻後,切成容易吃的長度;胡蘿蔔切細絲;番茄切塊;雞蛋豆腐切薄片;海帶芽洗淨後泡水;乾香菇泡軟切絲。3.平底鍋加入橄欖油,以小火炒香胡蘿蔔及乾香菇後,再加入番茄續炒。4.加入高湯(或水),接著倒入糙米粥,再放入雞腿肉。5.起鍋前放入味噌、海帶芽、菠菜及豆腐約30秒即可熄火。● 加入味噌後不要滾太久,否則容易失去風味。本道料理食材豐富,是否使用高湯,不太影響滋味及營養。南瓜蝦仁茶碗蒸南瓜果肉鮮豔,尤其與雞蛋及低脂牛奶共同融合,就能做出與往常截然不同口感的茶碗蒸。南瓜含有纖維、葉酸、鉀及鎂可幫助改善血壓和膽固醇水平。不過要注意的是,南瓜屬於高GI澱粉類主食,不要錯認是蔬菜類而過量攝取,反而造成血糖升高。食材:雞蛋2顆、南瓜80克(切塊先蒸熟壓成泥狀)、開水100cc、低脂鮮奶100cc、蝦仁4隻、蛤蠣2顆、舞菇適量、秋葵2根、鹽少許、蔥花作法:1.南瓜切塊蒸熟壓成泥狀、秋葵切丁。2.蛋打散後加入低脂鮮奶和水,拌入南瓜後再加少許鹽調味。(以順時鐘方式拌勻,可避免產生過多氣泡)。用濾網過篩去除表面氣泡及雜質。3.在電鍋的內鍋放入一杯水,並放入作法2蛋液,蒸至跳起(鍋蓋要留一個小縫)再悶兩分鐘。4.放入蝦、蛤蠣、秋葵、舞菇等食材。用半杯水蒸至跳起,再悶3分鐘即可。5.上桌前再撒蔥花裝飾。● 茶碗蒸的蛋與水(鮮奶)的比例大約是1比2,但因南瓜蒸過會出水,可酌量減少一些水分。● 茶碗蒸上的食材亦可先煮熟處理後,等茶碗蒸完成後再置放。繽紛低GI寒天水果凍(6人份)GI值指進食前到進食後2小時,身體血糖及胰島素的變化。低GI水果如蘋果、芭樂、番茄、黃、綠奇異果等,多了膳食纖維當緩衝,甜口卻不激升血糖。這道甜點放了少量蜂蜜及白酒,希望銀髮能悠然回想起年輕時參加party飲用水果酒的歡愉。食材:蘋果 1/2顆、芭樂 1/2顆、柳丁1顆、黃色奇異果100克、綠色奇異果90克、葡萄柚1/3顆、小番茄30顆、水500cc、洋菜粉5克、蜂蜜1/2匙、砂糖1/2大匙、白酒150cc、薄荷6片(泡成開水)作法:1.水果切成小丁(番茄剖半即可)。2.鍋中倒入水,開中小火並放入蘋果及芭樂。水滾後轉小火,繼續煮到喜歡的熟度。3.放入洋菜粉及番茄再煮約1至2分鐘,熄火後加入蜂蜜及白酒拌勻。4.將3倒入容器,並將奇異果、柳丁、葡萄柚放入容器內均勻混合。5.冷卻後放入冰箱,約30分鐘後即成水果凍。6.切成適量大小放入碗或杯子內(也可以一開始就放入),再加入薄荷開水。● 蘋果切完後先泡水避免變色,且水果都切成小丁,不僅美觀也方便咀嚼。● 蜂蜜必須熄火後再加入,否則會減損其風味。
共
2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