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3 癌症.肺癌
搜尋
肺癌篩檢
共找到
104
筆 文章
-
-
2020-08-29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死亡人數創新高!!專家籲:別忽視這動作保安康
衛福部公布最新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38年排行國人首位死因,去年(108年)奪走50,232條寶貴性命,占整年度所有死亡人口28.6%,與歷年相比,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數更創下新高。統計指出,108年十大癌症死亡排名與前年無太大差異,除胰臟癌及卵巢癌排名往前進,值得注意的是,男性因癌症死亡人數為30,543人,女性因癌症死亡人數為19,689人,顯示男性死於癌症人數比例約為女性的1.5倍!其中,「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三種致命癌症,是男性癌症死亡排名前三名,也同樣長年久居國人癌症死因排名前三名。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衛福部國健署為國人做好健康把關,鼓勵民眾定期安排健康檢查,提供國人40歲~64歲的民眾,每3年1次、55歲以上原住民及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成人健檢服務。但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利用率最低者為40~44歲族群,且男性僅兩成(20.6%)使用免費成人健檢服務,成為最輕忽健檢重要性的族群。錢政平指出,可能與40歲的男性開始步入熟齡階層,多數人經濟能力也開始穩定,不少男性更是正值事業顛峰期,同時擔任公司要職及需兼顧家庭經營等重要階段,反而容易忽略自身的健康狀態。錢政平提醒,因為現代人飲食不正常,加上生活壓力大,常常慢性病已找上身卻不自知。唯有透過定期健康檢查,提早發現早期病灶,才能在疾病發展擴大之前加以控制!癌症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皆有不錯的預後五年存活率。錢政平建議,可利用高階影像儀器檢查,如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磁振造影(頭頸、腹腔、骨盆腔實質器官腫瘤篩檢)、腸胃內視鏡(胃癌、大腸癌篩檢)。以第一期肺癌為例,平均五年的存活率可達76%;腫瘤大小在2公分以下的早期肝癌,手術切除後五年的存活率可達80%;國人發生人數最多且好發於男性的大腸癌,第一期五年存活率高達90%、第二期也可到80%。諮詢專家/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 錢政平
-
2020-08-03 癌症.肺癌
LDCT篩檢只能找「疑犯」 就怕白挨刀
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靈敏度高,雖然良性結節不需要手術,但目前醫界對於檢查後的後續處置,開刀切除標準,莫衷一是。台大胸腔外科主任陳晉興表示,衛福部國健署已委託相關醫學會凝聚共識,待「LDCT肺癌篩檢共識」公布,將可壓低「良性結節卻開刀」比率,也能避免民眾恐慌。陳晉興表示,一般建議,肺部結節大於零點八或一公分以上,才考慮切除,零點五到零點八公分定期追蹤,零點四以下可不列在報告上。但並非每個醫院及醫師如此嚴謹行事,遇到心急的民眾,在患者要求下,即使是不用動刀的良性結節,也可能有人為患者手術。 「白挨一刀並不值得高興。」台北榮總胸腔腫瘤部前主任蔡俊明說,除了手術麻醉風險,開刀後肺部結構遭破壞,容易感染,還可能傷及神經,部分患者術後胸痛,而肺部疤痕還可能成為日後癌化或病變的危險因子。「只能找到許多嫌疑犯,卻無法揪出真正的犯人」馬偕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健指出,LDCT的解析度太好,雖可發現過去找不到的結節,但難以判斷良性、惡性,憂心的民眾可能白白挨上一刀。林口長庚呼吸胸腔科肺腫瘤及介入性內試鏡治療科主任郭志熙說,依照長庚作法,僅建議肺癌高風險群做LDCT檢查,第一次檢查發現疑似腫瘤,除了證據明顯,否則不會立刻開刀,建議追蹤一到二年,如疑似腫瘤數量變多,或變大,判定為癌症,才會安排手術。 中研院院士楊泮池研究發現,非吸菸者經LDCT篩檢後,若經醫學中心評估後開刀,分析切片結果,八、九成屬於惡性。楊泮池表示,TALENT研究提供了篩檢後臨床指引的重要實證依據,醫師只要照著此研究擬定的流程往下執行,可將「良性結節開刀」比率壓到兩成以下。
-
2020-08-03 癌症.肺癌
防治新國病/LDCT糾出早期 別把錢花在標靶和化療
肺癌是台灣的新國病,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陳晉興指出,2017年肺癌診斷人數14282人,同年死亡人數是9235人,去年2019年死亡人數是9701人。陳晉興分析,越來越多人去做篩檢,所以肺癌每年新增的人數是最多的,男女都是第一名,遺憾的是,這些人六成確診時已是三、四期,治療費用高昂。中研院院士楊泮池表示,第三第四期的治療很花錢也很痛苦,雖然存活會變好,但會用掉很多醫療資源。楊泮池說,站在國家資源的立場,肺癌最理想的治療絕對不是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化療,而是早期診斷和預防,最好讓大部分病人第一期就可以診斷出來,醫療資源利用最少、整體存活更好。陳晉興表示,已經有諸多國內外實證顯示LDCT可有較提升早期診斷比例、降低死亡率。歐美的大型臨床試驗已證實,LDCT篩檢可降低死亡率,美國五萬多人研究發現可以降低20%,歐洲一萬多人研究發現可以降低26%。國健署曾對1萬2000人做肺癌篩檢試辦計畫,發現每100人可找到2人肺癌,其中94.8%是第一期。台大醫院也曾無心插柳地發現,300位45歲以上主治醫師有12人罹患第一期肺癌。陳晉興表示,肺癌藥物很貴,今年四月給付的第三線標靶藥一顆六千元,每人每年要花兩百萬,每個人平均要吃一到兩年的藥,藥費平均三百萬。三百萬可以讓多少人做篩檢?陳晉興估算,如果做一次LDCT三千元,就能讓一千個人篩檢,從中找到一、二十個初期肺癌,手術切除就沒事了,效益極高。楊泮池表示,肺癌好發年齡是65-70歲男性、60到65女性,一般會建議50到55歲做開始篩檢。陳晉興表示,建議政府至少要編列預算給有家族史或吸菸的高危險群做LDCT,至於沒有危險因子的人,他會建議45歲以上如果經濟能力許可,可開始自費篩檢。另外,假設直血親層被診斷出晚期肺癌,則要以該親人被診斷的年齡再提早五到十歲,作為開始篩檢年齡。臉書肺癌病友社團「肺長壽」管理員Cincia表示,篩檢前如果能事先說明發現結節的機率,看到報告的時候比較不會嚇到,而檢查後的報告說明,如果醫師能以具有實證的數據,對照著影像來進行說明,病人也會比較能夠接受接下來的治療或追蹤計畫。陳晉興建議,篩檢報告的判讀,最好要找大醫院的胸腔科或胸腔外科的醫師來進行。台北榮總胸腔腫瘤部前主任蔡俊明表示,現在只有大醫院能做LDCT,但隨著篩檢獲得國家更多補助和推廣,人數變多之下,可能排擠到疾病檢查的需求,讓病人等待時間變長、就醫及篩檢障礙增加。他建議,現在應開始廣設LDCT的篩檢點,讓小型醫療院所也能設置並提供自費服務。蔡俊明表示,哪些院所能在這項自費檢查的市場裡面生存下來,除了讓市場機制來決定,也要透過積極地管理去要求一定的品質。包括影像判讀醫師的科別及經驗能力、儀器的保養規格的設定、輻射安全的確保,都要進行認證。陳晉興對於小型院所也設置LDCT這點持保留態度。陳晉興表示,台灣醫院那麼多,除了偏鄉以外,找地方檢查並不難。但開放廣設之後,報告撰寫格式也要先建立好既定的格式,否則很可能亂象叢生。另外,診所如果有了儀器,可以做自費服務也能申報健保,這樣會稀釋到基層總額,因此診所也不見得想做。
-
2020-08-03 癌症.肺癌
防治新國病/做或不做?LDCT是救癌良方或大難題
社員逾6000人的臉書肺癌病友社團「肺長壽」,管理員Cincia和Angel兩人沒抽煙、沒有家人得過肺癌,卻在三、四十歲被診斷出晚期肺癌。經過治療,兩人平安存活至今超過七、八年,是社團成員效法的抗癌鬥士,各種疑難雜症都會發訊息問他們,其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檢查發現結節該怎麼辦?」不然就是「醫師說不用開刀,我還是好害怕!」Cincia說,很多人做LDCT前毫無心理準備,拿到報告寫了好多結節,緊張到睡不著,千方百計想找醫師幫他開掉。Cincia都會建議對方多問幾個醫師,不要衝動,免得白開一刀,是不必要的傷害。Angel觀察,社團經驗交流很重要,當社員苦惱於多顆小結節,如果看到很多人回覆自己也是如此、沒開刀、追蹤就好,通常都會比較安心。病人的困惑,醫師最有感。談起LDCT篩檢的報告呈現和後續處理現況,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陳晉興直說「很亂」。陳晉興表示,LDCT檢查不難排、只要五、六千元,很多人健檢會加作,但篩檢報告沒有制式化的寫法,有些報告連0.1公分結節都寫出來,一份報告幾十顆,病人看到都要昏倒了。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林孟暐曾經碰過有中年男性病人,因為LDCT發現0.2、0.3公分這麼小的結節,幾乎不太可能是惡性的,但他認為自己有「腫瘤」卻沒醫師願意幫他開,到處就醫多年,都有憂鬱症了。所以林孟暐若建議人去做LDCT,會特別在檢查前告知,免得人看到報告太震撼。林孟瑋會告訴病人,肺是對外開放的器官,就像一台沒辦法換濾網的冷氣,難免會有接觸外界刺激的痕跡,每四個人就有一人肺有結節,但0.5公分以下不用處理、只要追蹤。除了報告寫法很亂,後續處置誰該開刀、誰不用開刀,至今沒有一致標準。陳晉興說,簡單講,0.4公分以下的結節,報告不寫都沒關係,0.5到0.8公分就要追蹤,大於0.8或1公分以上,就要考慮要處理。陳晉興表示,根據中研院院士楊泮池的研究,非吸菸者經LDCT篩檢後,若醫學中心決定開刀,八、九成確實是惡性。但並非每個醫院都這麼嚴謹,加上有些病人因為太過害怕會苦苦尋找醫師幫他開刀,就算是良性也感謝醫師開刀。陳晉興說,如果不辦法把良性卻開刀的比例壓低,一定會有人濫開,這不但引起民眾恐慌,手術及術後的病發症,也會佔用不少健保資源。台北榮總胸腔腫瘤部前主任蔡俊明表示,白挨一刀並不值得高興,除了手術麻醉本身的風險,開刀後肺部結構被破壞,更容易感染,神經也可能受到傷害,導致術後常常會胸痛,肺部的疤痕也可能是日後癌化或病變的危險因子。為什麼台灣醫師和民眾無所適從?中研院士楊泮池表示,歐美肺癌病人八、九成以上有抽菸,但台灣肺癌過半不吸菸,風險因子不同,也不能沿用歐美臨床指引。過去20多年來,國際間只關注吸菸肺癌,只有台灣學者過去二十多年堅持研究不吸菸肺癌的風險因子和篩檢處置指引。楊泮池表示,直到近年,各國不抽煙肺癌也有增加趨勢,台灣的研究才獲得重視,今年台美合作的「登月計劃」解析不吸菸肺癌成因,獲刊於頂尖期刊《細胞》則是個里程碑,終於不再有爭議,國際共識底定,即「不抽菸的肺癌是跟抽菸肺癌,是不同的疾病。」楊泮池帶領17個醫學中心進行的台灣非吸煙者篩檢研究(TALENT),將在七月底完成第一輪1萬2000人的資料搜集,初步結果顯示,每100個人做LDCT就能找到2.95個人肺癌,其中96.3%是零期到一期。TALENT也找到台灣不吸菸肺癌的有五大危險因子,頭號危險因子是「家族史」,其次是二手菸、慢性肺病、油煙、空污。家族史這個風險因子,多位醫師都表示非常準,例子屢見不鮮。林孟暐說,最近院內有位護理師,年僅30幾歲就發現第一期肺癌,因為她確診,媽媽和三位阿姨才去做LDCT,結果都是早期肺癌。還有一位醫師的阿姨發現肺癌,女兒因此去做LDCT,發現自己也是早期肺癌。Angel確診後也請家人去檢查,結果發現媽媽也有0.4公分結節,追蹤半年後就消失了;妹妹肺部有0.6公分結節,已持續追蹤六年。Cincia的姊姊和媽媽也去做檢查,其中大姐檢查後開刀,確認是癌前病變。除了決定篩檢條件的風險因子,TALENT研究也是醫學會討論篩檢後臨床指引的重要實證依據,醫師只要照著此研究所擬定的流程走,可以把將良性也開刀的機會壓到兩成以下。楊泮池表示,台灣是全世界最早針對不吸菸肺癌進行研究的國家,也是最早達到可應用的成果的,新加坡、香港、中國也都來向台灣取經。陳晉興說,衛福部國健署委託台灣肺癌學會、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放射線醫學會、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已經凝聚共識,討論出民眾版、專業版的「LDCT肺癌篩檢共識」初稿,內容包括哪些高危險群該篩檢、篩檢完該怎麼做,都有詳細指引,正式公布之後加強宣導,民眾和醫師不再不知所措。
-
2020-07-18 癌症.肺癌
中研院攜手台大/不吸菸卻肺癌 突變特徵找到了
吸菸一直被視為是肺癌最主要的危險因子,但台灣不吸菸的肺癌患者卻逾半數,學界一直找不出原因。中研院化學研究所長陳玉如與台大內科教授楊泮池團隊合作,找出五大癌細胞突變特徵,發現原因可能與體內酵素「APOBEC」突變及致癌物的暴露有關,研究登上國際期刊細胞(Cell)封面。肺癌有新國病之稱,如今研究重大突破。團隊分析國內一○三名肺癌患者,找出包括APOBEC突變的五大癌細胞突變特徵,再比對國外致癌突變特徵資料庫,發現這五種突變相關的因子,可能與食品添加物、防腐劑、空汙、油煙有關;顯示肺癌不只與吸入性物質有關聯,可能也受飲食影響。陳玉如表示,台灣肺癌形態與歐美「太不相同了」,台灣半數以上肺癌患者不抽菸,但美國有八成肺癌患者都吸菸;而且台灣女性肺癌患者逐年增加且有年輕化趨勢,發病年齡還比男性早,再分析女性肺癌患者,高達九成三都不抽菸。團隊分析的一○三名肺癌患者中,女性皆不抽菸、男性不抽菸比率八成四。陳玉如表示,過去研究顯示肺癌主要是「EGFR基因」突變導致,但這次研究所有女性患者皆未出現EGFR基因突變,男性則未有顯著發現;研究同時發現,現帶有APOBEC突變的肺癌患者,七成四是六十歲以下且不吸菸女性。陳玉如表示,此結果更加證實APOBEC突變是造成「不吸菸」、「年輕」、「女性」發生早期肺癌的主因。中研院統計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璿宇解釋,APOBEC是存在於體內的一種酵素,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功能,目前尚不知APOBEC為何突變,未來若能發現,還有機會根除肺癌。楊泮池建議,由於肺癌是國病,男性罹患肺癌年齡主要是六十五歲到七十歲,女性則是六十到六十五歲,肺癌篩檢應在五十歲左右,若有家族病史者,可提前到四十歲。他表示,蛋白基因體學發現,不吸菸肺癌患者在腫瘤發生和癌症進程上有著人種和地域上的獨特性,台灣團隊的發現將在未來提供治療肺癌更精準的方法。中研院於二○一六年與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簽署「癌症登月計畫」合作備忘錄,昨天發表的研究是中研院暌違十二年再度躍上「Cell」,由台大、北醫、台中榮總提供病人檢體、臨床數據及檢測技術等,解開不抽菸肺癌比率偏高的謎題。
-
2020-07-17 癌症.肺癌
不抽菸卻罹肺癌 中研院找到關鍵基因突變了
台灣不抽菸肺癌患者占半數以上,學界一直找不出根本原因,中研院化學研究所長陳玉如與台大醫院內科教授楊泮池等團隊合作,分析國內103名肺癌患者,找出五大癌細胞突變特徵,其中突變最顯著的APOBEC特徵,完全與菸無關,至於如何造成突變,仍在研究中,但額外比對國外致癌突變特徵資料庫,與這五種突變相關的因子,可能與食品添加物、防腐劑、空汙、油煙有關;顯示肺癌不只是與吸入性物質有關連可能與「飲食」都有相關。肺癌已經連續21年占據十大癌症之首,即使健保每年花上150億治療肺癌,仍無助降低肺癌患者的存活率。陳玉如表示,台灣肺癌的型態與歐美「太不相同了」,台灣高達半數以上肺癌患者「不抽菸」但美國有八成的肺癌患者都是吸菸者;而且台灣的肺癌患者,女性患者的比例不但逐漸增加,且有年輕化的趨勢,發病年齡還比男性早,再細看女性肺癌患者的型態,又多達93%不抽菸。中研院團隊分析國內103名肺癌患者,以早期肺癌為主占87%、晚期占13%,女性占6成、男性4成,女性不抽菸為100%、男性不抽菸比例為84%,年紀多在60歲以下。從這些患者中,找出五大癌細胞突變特徵,其中一種突變在這些患者中發生的比例最高,為「APOBEC突變」。中研院統計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璿宇表示,APOBEC是一種體內的酵素,分布於各器官中,研究發現肺癌患者的APOBEC都被「不知名的刺激物」編輯過導致突變,目前正在找這款不知名的刺激物,若是找得到臨床將能做到肺癌的預防。陳璿宇表示,該研究最大的貢獻是,第一次找到台灣肺癌的癌細胞突變特徵,是以APOBEC突變為最大宗,更能解釋為什麼台灣肺癌患者明明沒抽菸,卻會得到肺癌的原因。為了了解五大癌細胞突變特徵突變的原因,陳玉如表示,研究團隊比對國外的癌症突變特徵資料庫,嘗試回推可能突變的原因,發現有三種可能的因素,分別為Naitrosamine、Nitro-PAH、PAH,這些都會出現與這五大特徵的癌變結果相同。陳玉如說,化學物質Nitrosamine常見於防腐劑、食品添加物、黃麴毒素等毒化物;Nitro-PAH則像是汽機車排放廢棄或是PM2.5、PAH如吸菸、二手菸等。陳玉如說,研究中也看到年紀來做風險分析,發現年輕女性受到APOBEC突變,引發肺癌的影響較深,而導致APOBEC突變的因素尚未找出;不過,年長女性出現肺癌的機率,則與外界刺激物有關,因為長期接觸防腐劑、食品添加物、黃麴毒素、PM2.5等而累積體內有關。楊泮池表示,目前雖然不曉得導致APOBEC突變的根本原因,但是已知年輕女性具有一定風險,若是家族有家族史,且曾在40歲以下發病,應在50歲以前做肺癌篩檢,嘗試達到預防。
-
2020-06-27 癌症.肺癌
炒菜油煙會致癌! 日常「這些」習慣都榜上有名
別以為只有吸菸才會有肺癌,小心罹病不自知!65歲陳小姐與丈夫一起經營自助餐將近20年,處於大火油煙的高熱環境下,常讓她戴不住口罩,直接面對油煙。回家後又繼續煮飯給家人吃,也忙得忘了開抽油煙機,2年前丈夫才因罹患肺癌1年多就急速過世,讓她突然意識到長期的呼吸不順可能並不單純,趕快做了肺部檢查才發現已經有0.3公分腫瘤。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彭汪嘉康表示,台灣研究發現,肺癌患者中不吸菸者大於吸菸者的比例占53%;我國女性罹患肺腺癌者,有90%沒有吸菸行為,男性亦有40%不吸菸,足證明肺癌除卻吸菸的行為之外,不吸菸的族群依舊不能免除肺癌的襲擊,顯示在抽菸率持續下降的今天,除了吸菸、肺癌家族病史之外,環境因子是現代人生活中下1個無聲殺手,如:二手菸、廚房油煙、交通廢氣、致癌工作環境(重金屬、輻射、石綿接觸等)。彭汪嘉康強調,肺癌是全球罹患人數最多的癌症,去(2018)年新增逾2百萬名肺癌患者,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就占22.5人,台灣最新公布的2016年癌症登記報告,我國肺癌發生率竟高達36.00 ,且超過一半是在晚期發現,比對WHO GLOBALCAN統計數字,赫然發現台灣排名世界第3,發生率超過北美地區。同時觀察台灣肺癌死亡率,不僅是癌症10大死因之冠(2018,死亡率為22.8),亦高於全球平均值(18.6)甚多。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補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於肺癌患者的治癒有很顯著的成效,肺癌在1公分內以手術切除的治癒率為95%,由此可見,定期篩檢非常重要,尤其針對肺癌高危險族群。透過低劑量斷層掃描篩檢(LDCT)可偵測到小於0.3公分的肺部病灶,是臨床證實最有效之早期肺癌檢測工具。賴基銘提醒,LDCT基本上針對高危險族群,包括有家族病史、吸菸者、長期暴露二手菸環境者,以及曾經罹患肺結核與肺部慢性疾病、在特殊致癌環境工作族群所提供,因為無論再安全的斷層檢查,還是有輻射線劑量,也因為偵測的靈敏度,容易造成偽陽性的誤植,必須仰仗專業醫師的判讀,方不至造成健康者的疑懼。台灣癌症基金會自2014年開始,與公益伙伴一同推廣「愛妳不肺力」-肺癌防治專案,鼓勵全台民眾建立自主篩檢和肺癌預防的知識,並且鑑於女性肺癌人口的上升,特別為了女性健康,推出清寒/高危險婦女肺癌篩檢補助,鼓勵有經濟困難之40歲以上高危險族群女性申請「肺部低劑量斷層掃描篩檢」(LDCT)補助,積極照顧自己的肺部健康。(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肺癌元凶藏廚房! 煮飯時3個NG習慣要改掉 用吃殺死癌細胞! 15種物美價廉抗癌食材報你知 最新!國人10大死因糖尿病居第5位 糖友營養補充選對了嗎? 缺血性腦中風不分季節如未爆彈 炎炎夏日怎麼預防?
-
2020-04-22 癌症.肺癌
沒抽菸咳超過1個月才就醫 檢查竟是肺腺癌
55歲林姓婦人沒抽菸,因咳嗽超過1個月,覺得不對勁,到醫院做斷層掃描,竟檢查出是肺腺癌第一期,還好發現得早,手術切除腫瘤後無須化療。羅東博愛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偉群提醒,肺癌初期病徵不明顯,容易忽略,民眾要有病識感,若長時間出現呼吸道症狀,如咳嗽超過3周,應盡早就醫檢查。肺癌是台灣癌症死亡率之冠,因病徵不明顯,常延誤就醫。宜蘭這位林姓婦人到羅東博愛醫院胸腔內科就診,剛開始照射X光,隱約有個不明顯的白點,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一顆約1公分大小的腫瘤,確診為肺腺癌第一期。因早期發現,醫師以胸腔鏡微創手術切除腫瘤後,只需定期追蹤。林偉群表示,肺癌的4大高風險族群,包括菸齡長且每年抽菸逾30包、有3親等內家族史、油煙暴露達一定程度與特定肺部疾病病人,目前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為肺癌篩檢的良好工具,能提高早期肺癌的發現機率,萬一不幸確診肺癌,也可以依肺癌期別及早接受治療。
-
2020-02-03 名人.黃達夫
黃達夫/治療方法進步 與肺癌共存
菸害是造成癌症死亡的禍首,因為菸與13種癌症的發生有關。所以,美國自1965年開始禁菸活動,大約經過30年,終於1991年癌症死亡率開始下降,每年大約下降1.5%。經過約30年,根據最新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報導,2017年美國癌症死亡率下降百分比創新高,達到2.2%,預期這個趨勢將會持續,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降低癌症死亡三部曲在美國,肺癌死亡人數在所有癌症病人中,占比最高,數據顯示,在1991年,肺癌占比是所有癌症34%,到了2017年,肺癌病人的死亡占比降到25%。證據顯示,肺癌死亡率下降是美國整體癌症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降低癌症死亡率的三部曲,就是預防、早期診斷與正確治療。所謂預防,就是禁菸、不過量飮酒、健康的飲食與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的運動等。至於早期診斷,則是遵行醫界建議的癌症篩檢及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及時就醫。禁菸是防癌最大功臣一旦發現自己罹患癌症,就要尋求專業又可信賴的醫療團隊,接受正確治療,為自己爭取最高的治癒機會,延長存活時間。觀察美國癌症死亡率上升及下降的趨勢,禁菸是預防癌症、降低癌症死亡率的最大功臣。在早期診斷方面,儘管醫界曾經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成效不彰。美國是全球第一個於2013年推動以低劑量斷層掃描(LDCT)對於高危險群病人(老菸槍)做肺癌篩檢的國家。美LDCT篩檢仍具爭議然而,因為此篩檢方法,偽陽性高,病人在進一步確診過程,容易產生併發症,而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或是病人開了刀,卻發現並非惡性腫瘤,病人白開了一刀,又造成醫療資源浪費。所以,肺癌LDCT篩檢在美國仍具極大的爭議性。雖然有保險給付,到今天,仍然只有2%接受肺癌篩檢。因此,在美國,肺癌篩檢對於肺癌死亡率的下降毫不相關。但是,近十幾年來,在肺癌治療方面的進步,則是有目共睹。而在降低肺癌的死亡率方面,貢獻最大。預期未來治療更精準第一是外科手術進步,過去的肺癌手術傷口極大,恢復期長,病人也要承受相當程度的疼痛,但是,肺癌的微創手術,傷口小,疼痛少,恢復快,效果好。第二是影像技術的進步,正子電腦斷層掃描(PET-CT)的發明,增進影像診斷的精準性,引導外科醫師做更準確的處置,而降低疾病的復發機率、提高治癒率。第三是基因檢測及標靶藥物與免疫藥物的發明。使得不少非初期的肺癌病人,能夠藉著藥物的控制,與肺癌共存,從三、五年,甚至到十年以上。這是過去無法想像的奇蹟式的效果。我們可以預期未來的治療會更個人化、更精準,效果更好。
-
2020-01-08 癌症.肺癌
國健署:LDCT篩檢有利有弊 3月先推醫病共享決策指引
針對醫學界建議官方考慮補助四大肺癌高風險群作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國健署表示,LDCT篩檢有利也有弊,官方尚未決定是否補助篩檢,不過今年3月將優先推出醫病共享決策指引,載明這項檢查的適用對象與優缺點,供民眾參考。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LDCT是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的一種,對偵測小於一公分的肺部結節有高敏感性。但根據美國大型試驗,即使是重度吸菸者去作這項篩檢都具高度偽陽性,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另外,作一次胸部電腦斷層暴露到的輻射量相當於照80至120張X光片的輻射量,LDCT則降至八至十張X光片,雖然後者低出許多,但如果不是高風險族群去作檢查,是暴露在不必要危害。林莉茹表示,國健署將參考國際作法,優先推出肺癌篩檢的醫病共享決策指引,內容包括哪些人適合作這項檢查、檢查益處與壞處等,提供民眾與醫師共同討論的工具,預計今年3月正式公布。至於未來是否考慮由官方補助高風險群篩檢,林莉茹說尚未決定。肺癌初期往往症狀並不明顯,林莉茹表示,如果持續咳嗽而且未見好轉、咳痰帶有血絲或咳血、呼吸急促、呼吸出現喘鳴聲、持續胸痛且有惡化情形、聲音沙啞、骨關節疼痛、無預警的體重下降與食慾不振等症狀,就要警覺可能是肺部的求救訊號,及早就醫接受評估。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0-01-08 癌症.肺癌
肺癌篩檢 醫界初步建議官方補助四大高風險群
肺癌長年蟬聯我國癌症死因之首,超過六成患者一確診就達晚期。為求早期發現,國內四大醫學會近年進行本土1.2萬人的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篩檢(LDCT)計畫,並參考文獻,近日歸納出四大高風險族群可能適用這項篩檢,包括菸齡逾30包年、有三等親內家族史、油煙暴露達一定程度與特定肺部疾病患者,建議衛福部國健署考慮納為篩檢補助對象。過去肺癌並無有效的篩檢工具,2011年發布的美國國家肺癌篩查試驗(NLST)翻開新頁,該試驗顯示重度吸菸者進行LDCT篩檢可降低兩成肺癌死亡率。然而,台灣患者半數並未吸菸,因此政府與醫界致力找出不吸菸的高危險族群。台灣肺癌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與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近年執行「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台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群之研究」,納入對象大致為55歲至75歲間無吸菸史、有三等親內家族史、二手菸史、肺部疾病史(肺結核、肺阻塞等)或油煙暴露達一定程度者。其中,油煙暴露達一定程度定義為煮食時未使用抽油煙機,或者煮食頻率指數大於或等於110。煮食頻率指數等於2/7乘以「一周煎炒炸天數總和」乘以「煮食年」。台灣肺癌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2019年度的報告近日出爐,1萬1177例篩檢者當中,有2.42%的人罹患肺癌,比美國NLST研究的篩出率1.03%更高;且被篩出的患者達94.8%是第一期以內肺癌。因此,研究團隊傾向建議衛福部國健署將這項研究與過去文獻觀察到的四大高風險族群納為篩檢補助對象。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李岡遠表示,上述計畫會持續到明年結束,除了持續追蹤受試者的罹癌情形,受試者的檢體也會被送至國衛院與中研院作基因分析,未來會有機會替國人解答為什麼台灣超過半數肺癌患者不吸菸卻罹病。
-
2019-12-11 癌症.肺癌
台大主持全台首間醫學認證實驗室 發現肺癌的基因秘密
生技醫藥產業是我國5+2產業之一,行政院曾提出願景,盼明年新藥、高值醫材營業額突破6500億元。台灣大學醫檢系教授俞松良在科技部2011年啟動的生技醫藥核心平台計畫下,在台大成立藥物基因體實驗室,協助我國企業和研究單位投入癌症病因研究、新藥開發等,發現台灣女性罹肺腺癌的原因和歐美不同;台灣年輕女生易因基因突變罹癌,原因和年長者不同。科技部今天邀俞松良發表執行成果,俞松良說,藥物基因體實驗室是國內學術界唯一取得ISO15189醫學實驗室認證的實驗室,已吸引產學投資金額5200萬元。俞松良說,此實驗室支持中研院和長庚醫院投入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提出的「癌症登月計畫」,研究台灣人罹新興癌症的成因,發現年長及年輕女性罹肺腺癌原因不同。年長者常因環境因素,例如塑化劑汙染,但若30幾歲就罹癌,可能是體內的APOBEC基因突變所致。有關團隊另發現,台灣女性罹肺腺癌原因和歐美不同,台灣罹肺腺癌女性有97%不曾抽菸。此實驗室創始主持人、台大前校長楊泮池也提出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肺癌篩檢,誤判率比X光低。俞松良說,藥物基因體實驗室也助提升精準醫療水平。精準醫療是將人體內的基因、蛋白更細緻分類、分析,科技部次長謝達斌表示,這樣的研究方式嫁接到醫療實務,能促進醫師正確給藥,不但提升病人服務和整體療效,也降低健保開銷。精準醫療由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提出,尤其強調癌症的精準醫療。俞松良說,大數據持續發展,供科學家比對健康人與一般人的基因,找出兩者的排序差異,並提供用藥指引。基因的基礎研究和檢測,能協助科學家預言人體健康,對預防醫學做出貢獻。
-
2019-11-28 癌症.肺癌
咳嗽逾月別當小感冒 家庭主婦不菸不酒也罹癌
57歲的家庭主婦林女士平時生活規律,不菸不酒,時不時會出現咳嗽長達1個月的狀況,但她始終認為是小感冒不以為意,去年做健檢時意外發現肺部有陰影,確診肺癌第二期。林女士今天在新光醫院舉辦的聖誕節點燈活動中分享抗癌心路歷程,她說,以往雖然經常咳嗽,但她總是當作小感冒來治療,殊不知竟可能是肺癌警訊,所幸在腫瘤才2公分就發現,治療期間除了配合醫療團隊乖乖治療,也努力調適心情,希望樂觀面對。她坦言,治療期間口腔、腸胃都非常不舒服,食慾也大受影響,因此她盡可能找朋友一起爬山、運動,找尋讓自己快樂的方法來舒緩身體不適,也更懂得保護自己,避免油煙、空汙暴露,如今恢復相當良好。新光醫院副院長、胸腔內科醫師高尚志接受媒體聯訪表示,癌症已經連續37年蟬聯10大死因首位,其中又以肺癌高居死亡率之首;他解釋,肺癌因初期症狀不明顯,且胸部有肋骨、心臟、大血管、肺臟、肝臟等器官容易遮住病灶,等到患者出現症狀並確診時,往往已是晚期,只能靠化療、標靶藥物控制病情。高尚志說,傳統肺癌檢查大多以胸部X光作為篩檢工具,很難發現直徑1公分以下的小結節,但「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可偵測到小於0.3公分的肺部病灶,成為肺癌篩檢一大利器。根據統計,2007年6月至2019年10月院內共有3萬8105人進行LDCT,其中有345人確診肺癌,偵測率為0.9%,等於每千人中就有9人因此找出肺癌,其中有8成是第1期的早期,可望及早以胸腔鏡切除,不僅傷口小,治癒率也很高。高尚志指出,根據臨床統計,肺癌患者男性中有4成不抽煙、女性則有9成以上不抽菸,其危險因子可能是日常生活中的油煙、拜拜燒香、空氣汙染等,建議40歲以上老菸槍或50歲以上的一般民眾,至少應做一次LDCT檢查。他強調,尤其是三等親內有肺癌家族病史者、有肺部慢性疾病、曾罹患肺結核或慢性肺部發炎、住在工廠附近等都是肺癌高危險群,務必提高警覺。聖誕節腳步近,新光醫院創院以來每年都會在大廳進行聖誕節裝置藝術點燈儀式,今年特別加入「你的幸福集氣‧我的抗癌勇氣」聖誕節癌症病友關懷活動。新光醫院社會服務室課長朱健豪表示,台灣人不習慣把對親友的關心掛在嘴邊,因此特別設計集氣小卡活動,邀請前來探病的親友將對癌友的祝福、關心寫在集氣小卡上,院方將代為轉送至病房,鼓勵癌友對抗病魔。
共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