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4 科別.泌尿腎臟
搜尋
肺水腫
共找到
126
筆 文章
-
-
2021-01-11 科別.心臟血管
別直衝山頂賞雪 醫:幼童5成會有高山症
氣溫回暖一天又要急凍,山區將再度降雪,高山醫學權威、醫者診所醫師王士豪提醒,國小以下學童至高地時,高山症發生率近五成,家長務必小心,開車載孩子賞雪時不要一步到位、直衝山頂,應先在中海拔過一晚,讓身體適應高山海拔,降低罹病風險。王士豪表示,幼童大腦比成人飽滿,對壓力變化較敏感,加上身體不舒服時大都以哭鬧為主,難以即時發現罹患高山症,因此上高山最好先在中海拔處過一晚,例如上合歡山可先在清境過夜,開車直衝高山若發現身體不適應「捨得放下美景」,否則一不小心可能引發腦水腫和肺水腫,甚至不幸死亡。三總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祝年豐表示,目前可以服用丹木斯(Diamox)等藥物來預防高山症,但只有成人劑量;為了避免風險,最好不要帶小朋友登高山。祝年豐說,在高山上出現一陣陣頭痛 、呼吸急促、惡心等症狀可能就是高山症,最好就不要再往上爬,要趕快下山。除了高山症,有人為了賞雪而雙腳凍傷。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表示,台灣的降雪常是「雨夾雪」,溼、冷、冰,如果穿拖鞋或一般鞋子上山,可能出現凍傷或「戰壕足」,嚴重時腿部神經病變,甚至必須截肢。「戰壕足」大都是雙腳在濕冷水中泡太久,血管異常收縮造成缺氧,出現痛、癢、腫脹,甚至凍瘡。「戰壕足」不一定在攝氏零度以下才發生,末梢神經較差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是高風險族群。王士豪建議,登山賞雪或冬天至日本北海道旅遊,最好穿著防水登山鞋,裡面穿套雙毛襪才能保暖;最近上山看雪,至少要穿防水鞋或是雨鞋。
-
2021-01-10 科別.心臟血管
寒流瘋高山追雪 醫師籲穿雙防水鞋再上
這周的低溫全台多處高山飄雪,民眾也紛紛上山追雪,但卻也導致各種狀況頻傳。有三歲女童在合歡山區疑似高山症發作狂嘔不止,還有「神人」只穿拖鞋上陽明山,造成腳部凍傷。對此,高山醫學權威、醫者診所醫師王士豪表示,上高山前最好先給醫師評估,給予客製化的預防策略,且必須穿著防水保暖鞋子,才能安心上山。花蓮市李姓遊客一家三口日前上合歡山賞雪,三歲多的女童在海拔2374公尺關原加油站就出現嘔吐不止、站不穩等狀況用兩瓶氧氣瓶仍無法舒緩症狀而送醫。王士豪表示,根據研究,由於國小學童大腦較為飽滿,對壓力變化較為敏感,因此高山症的發生率約為四成五至五成,高於一般成人的三成。而學齡前幼童因處於語言發展階段,身體不舒服時不會表達,只能觀察其精神、活力、睡眠來判斷,因此若罹患高山症,風險又更高。王士豪說,上高山最好先在中海拔處過一晚,例如上合歡山可先在清境過夜;但追雪民眾常常趕著看雪而直上高山,如果發現身體不適,則要「捨得放下美景」,否則可能造成腦水腫和肺水腫進而死亡。但最好還是上山前,能先找醫師評估,給予客製化的預防策略。另外,台灣的降雪常常是「雨夾雪」,又溼又冷又冰,如果穿拖鞋或是一般鞋子上山,則可能出現凍傷或是「戰壕足」,造成腿部神經病變,而需要截肢。「這位年輕人是年輕血液循環好,如果老人家、糖尿病患者這樣上山,後果更不堪設想」。王士豪建議,最好穿著防水的登山鞋加裝冰爪,裡面套雙毛襪再上山。如果真沒有這些裝備,至少要穿防水鞋或是雨鞋再上山。
-
2021-01-07 科別.心臟血管
免鋸開胸骨!微創手術助阿嬤擺脫急診人生開心迎春
85歲陳姓阿嬤為三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房顫動患者,去年上半年因主動脈瓣膜狹窄,出現肺水腫反復掛急診住院,後經台中榮總心臟內科醫師鄭諭聰評估,接受微創手術植入主動脈瓣膜,改善心臟衰竭,徹底解決心頭大患,不再喘到不行、往返醫院急診室。目前陳姓女患者恢復良好,開心迎新春。鄭諭聰說,患者平時有規則服藥治療,4年前在外院診斷為主動脈瓣膜狹窄,進而轉診至台中榮總治療。近四年來,反覆喘、悶,偶發心房顫動合併心室搏動過速,合併胸悶、冒冷汗,呼吸困難送急診,X光片顯示急性肺水腫。尤其去年上半年,情況惡化,因反復因肺水腫頻繁進出急診。鄭諭聰說明,心臟有4個瓣膜,主動脈瓣膜位於左心室與主動脈之間,為左心室通往主動脈的閘門,「主動脈瓣膜狹窄」,指的是主動脈瓣膜構造異常,導致部分血液無法正常流通,長期會造成心臟衰竭、猝死;根據統計,如果患者從發生症狀後都未治療,約只有5年存活期。他指出,國內逾半的主動脈瓣膜狹窄為年長導致瓣膜鈣化,傳統手術必須鋸開胸骨,且手術時間長,復原時間長,老人風險高,不適合,這也讓很多老人因此反覆承受著悶、喘、疲累等心臟衰竭的不適症狀,往返醫院中度餘生;經導管微創主動脈瓣植入術相對開胸手術安全,併發率及死亡相對低,術前需要醫師評估。鄭諭聰指出,陳姓病患合併心房顫動是臨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心房顫動會使心房無力收縮,加上主動脈瓣膜狹窄,增加左心房產生血栓的機率增加,更有發生腦中風與全身性血管栓塞的風險。心臟血管中心主任李文領帶領醫師劉尊睿、鄭諭聰等心臟內外科跨團隊,提供病人及家屬治療方案,充分溝通,落實醫病共享決策。
-
2021-01-01 科別.心臟血管
寒流全台急凍 醫師提醒溫差大威脅心血管病患安全
這幾天寒流籠罩,全台溫度驟降,氣溫低於10度以下,體感溫度甚至更低,溫差大容易造成心臟血管疾病惡化,南投醫院提醒民眾,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待在溫差大環境,運動也要調整強度,避免身體無法負荷,發生憾事。南投醫院心導管中心主任嚴元鴻說,血管會因為溫差產生反覆舒張與收縮,血管收縮導致阻力上升,如果又產生冠狀動脈狹窄,心臟得不到需要的氧氣,就會產生心絞痛。強烈的血管急遽收縮,可能會讓原本就狹窄的冠狀動脈血管壁上的脂肪斑塊破裂,產生超急性的血栓反應與血管阻塞,導致急性心肌梗塞與心肌壞死,危及生命安全。心臟衰竭是另一個常見氣溫下降而惡化的疾病。冬季因排汗減少而引起的水分滯留會惡化心臟衰竭,聚積在體內的水份需要良好的運輸到腎臟才可以成功排除,但因為心衰竭而減少的水份運輸能力使得腎臟無法順利排出水份,進一步惡化了心衰竭病患下肢水腫與肺水腫。嚴元鴻說,心衰竭病患必須非常小心冬季進補,傳統進補大多是高鈉重鹹的鍋物料理,會增加體內鈉含量,進一步導致腎臟的水份回收與體內的水滯留,惡化心衰竭症狀。如果家中長輩習慣清晨出門運動,也要注意保暖是否足夠,嚴禁頻繁出入溫差大的環境。每日量測體重對於心衰竭病患的水份控制十分重要,並注意長輩是否有下肢水腫或是端坐呼吸症狀,對急性肺水腫也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功效。若有長期服用藥物務必要定時使用,若家中長者有異常的胸悶氣促症狀,也應請醫師進一步追蹤診治。
-
2020-12-15 新聞.食安拉警報
嬰幼兒米餅驗出鎘超標 醫師:吃多恐傷腎、骨
消基會今天公布,於雙北市隨機購買20件嬰幼兒米製副食品,有4件驗出重金屬鎘含量超過限量0.04ppm,最多超標近7倍;衛福部食藥署也已要求地方衛生局針對疑似超標產品進行稽查,如屬實將開罰。針對鎘對人體的影響,北榮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則表示,鎘的代謝很慢,長期累積對骨骼和腎都會造成影響。消基會今年中旬到雙北的量販店、母嬰用品專賣店、藥局、網購通路購買米粉、米精、米麩、米餅等嬰幼兒常吃米製品共20件,抽查發現有四件嬰幼兒米餅重金屬鎘檢測超標,產地都來自台灣,包括「義峰糙米米夫」、「旺仔營養精純米餅量販包」、「三立乳兒米餅」和「喜稼園米餅(糙米)」。依據「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一般食品的鎘含量依不同原料有不同限量標準,米的含量為每公斤0.4毫克、麥則為每公斤0.2毫克,三歲以下嬰幼兒穀物類的輔助食品和副食品,則更嚴格,限量每公斤0.04毫克以下。但本次超標的產品則介於每公斤0.05至0.3毫克。楊振昌表示,鎘在體內需十至廿年才有辦法代謝,和比較常見的重金屬鉛一樣,代謝都特別慢。而且鎘非身體必要物質,且會取代骨骼裡的鈣,導致嚴重骨骼軟化,容易發生骨折,後續癒合也不佳。日本在1950年代便曾發生「痛痛病」,也就是大量鎘中毒事件。另外,鎘也可能透過呼吸進入體內,嚴重也會造成肺癌,急性症狀則常見肺水腫。治療上,要立即停止暴露,如果症狀嚴重,可用螯合劑治療。由於孩童的體重較輕,相同的重金屬含量對小孩影響較大,因此在限量標準上,嬰幼兒食品必須更為嚴格。但他也坦言,臨床上尚未碰過因食物造成鎘中毒的案例,較常見的是全家吃大型魚類,造成汞中毒的案例。
-
2020-12-02 科別.泌尿腎臟
如何避免腎衰退而洗腎?專家教你14個養腎、固腎方法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53期文∕郭岳潭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調查指出,國內有超過200萬慢性腎臟病患,根據健保署統計,國人洗腎人口已突破7萬人大關;但自知患有慢性腎臟病的比例,卻僅有3.5%。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藥學碩士趙順榮藥師指出,根據美國腎臟資料系統(USRDS)統計,國人洗腎成長率平均每年約有5~6%,洗腎發生率及盛行率已是世界第一。導致腎衰竭的原因許多疾病常會引起腎衰竭,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痛風、心血管疾病、腎絲球腎炎、急性腎衰竭,以及泌尿道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當造成腎臟細胞損傷,無法有效清除體內代謝廢物及水分時,就會導致腎功能衰竭的症狀,例如:肺水腫、呼吸喘、噁心、嘔吐、食慾差、皮膚癢、過度疲憊、嗜睡等,每個人的症狀表現可能不同。趙順榮強調,當腎功能無法正常代謝及維持體液平衡,會出現尿毒症的症狀,就可能必須洗腎,利用血液透析機器及人工腎臟,將血液經由血液透析機器過濾血液中的廢物以及多餘的水分,以維持身體的正常機能。12招西醫養腎1.控制血糖高血糖會損害血管,造成腎絲球過濾速率增加,導致腎絲球肥大及增生,是腎功能惡化的重要危險因子;糖尿病也會增加患心臟病及腎衰竭的風險,糖尿病引起腎病變,已成為末期腎衰竭重要病因。早期糖尿病的介入治療,可大幅減少及延緩糖尿病腎病變發生及惡化,建議控制血糖在安全範圍內,餐前血糖控制在90~130mg/dl,糖化血色素<7.0%,可以降低糖尿病腎病變的危險。若患有糖尿病,控制血糖建議藉由運動、飲食、藥物等三方面來著手,採用對糖尿病及腎臟有益的飲食,並遵從醫囑服用糖尿病藥物,有助減緩慢性腎臟疾病的進程。2.控制血壓許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高血壓與腎臟病惡化密切相關,血壓較高會導致腎功能衰退速度加快,高血壓也是慢性腎衰竭最常見的併發症,而通常高血壓腎病變已是末期腎病最重要原因之一。 正常腎臟可倚賴腎素-血管張力素系統,以及抗尿鈉因子等荷爾蒙,維持血壓恆定,長期高血壓會使腎臟的血管結構發生硬化,進而使的腎功能惡化,高血壓也會隨著腎功能衰退而逐漸增加,而高血壓也早已被證實為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理想的血壓應維持在130/80mmHg範圍內,有助於減緩慢性腎臟病的進展,以及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如果是高血壓病患,建議每天定期測量血壓,且勿擅自或隨意停止服用降血壓藥,因為高低起伏的血壓會加速破壞腎臟的血管,一定要由醫師決定是否可以停藥或減藥。3.控制血脂高血脂及異常血脂與慢性腎臟病相關,高血脂會加速慢性腎臟病的進行,且高血脂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增加;而血脂異常是指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或二者合併,都是血管硬化的主因,而慢性腎臟病患者常合併高血脂症。根據研究發現,總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偏高,以及高密度膽固醇偏低,腎功能下降風險較大,且低密度膽固醇與高密度膽固醇比值越高,腎功能下降速度也越快;相對來說,較高的高密度膽固醇會減少發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理想血脂範圍總膽固醇≦200mg/dl,三酸甘油酯≦160mg/dl;若是高血脂症患者,控制目標為總膽固醇<200mg/dl,三酸甘油酯<15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55mg/dl、女性≧60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0 mg/dl。4.控制尿酸高尿酸會直接傷害腎臟內的腎絲球及腎間質,造成腎功能下降,且高尿酸血症也會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腎臟病的發生與病情惡化,而進入末期腎衰竭需要洗腎的階段。由於血中尿酸大部分是由腎臟排出,一旦尿酸升高,在腎臟的濃度也會升高,容易產生尿酸結晶沉澱在泌尿道及腎臟,就會造成尿路阻塞,進而傷害腎臟的功能,理想的尿酸範圍為男性3.0~7.0mg/dl、女性2.5~6.5mg/dl。如果是高尿酸血症病患,降尿酸藥物治療的目標為血中尿酸長期控制在小於6.0 mg/dL;已有痛風結石患者,則應將血中尿酸值控制在5.0mg/dL以下。5.預防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為慢性腎臟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血管疾病也是腎臟功能惡化的獨立危險因子,罹患慢性腎臟病會增加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是,心血管疾病在慢性腎臟病患者中,相當容易被忽略,也因此喪失治療的最好時機。根據許多大型研究調查結果,慢性腎臟病患者更容易出現各種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臟病、心臟衰竭、心律不整、週邊血管疾病及中風等,而出現心血管疾病,也更容易導致慢性腎臟病患者死亡,末期腎衰竭病患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0~30倍。6.預防感染疾病 泌尿道感染及呼吸道感染,都會影響腎功能。飲水過少、長時間憋尿,都容易把病菌帶入尿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等泌尿道感染,即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腎衰竭,也會加速傷害腎功能。 感染流行性感冒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當喉部、扁桃腺等受到鏈球菌感染時,也容易引起腎臟發炎,造成腎功能受損,建議每年接種流感疫苗。7.保持健康體重肥胖會造成腎臟血流增加、腎絲球超過濾,以及腎絲球高壓,加速慢性腎臟病的進展。一項為期10年的研究顯示,身體質量指數BMI越高,腎絲球濾過率以每年3%的速度快速下降,慢性腎臟病的風險越高,即使沒有糖尿病或高血壓也是如此。另一方面,代謝症候群與慢性腎臟病發展有密切關係,擁有的代謝症候群因子越多,發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也越高。肥胖會提高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的發生率,與增加慢性腎臟病死亡率;如果BMI≧24,或是男性腰圍大>90公分或女性腰圍>80公分,則會建議適當飲食控制及減重,因為減重會使血壓下降,也會降低蛋白尿,有益於慢性腎臟病的控制。8.定期運動定期運動有助保持健康體重,以及減輕壓力、焦慮,可以降低血壓,對腎臟有益,也是幫助控制慢性腎臟病進展的有效方法。建議每星期至少運動5天,中等至激烈程度的運動,例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舞蹈、跑步機等,每天累積達30分鐘以上,運動後心跳達到130下左右,能夠增進心肺功能的運動尤佳。對於老年人、體重過重、心臟疾病患者,或是平常缺乏運動的人,建議開始運動前,可以先到醫療院所接受醫師或專業人員評估及運動測試,才能選擇最安全又有效的運動方式。9.限制飲酒過量飲酒會引起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也會造成肥胖,都是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長期酗酒更可能導致全身肌肉大量收縮,造成肌肉損傷,釋出大量的肌球蛋白至血液中,嚴重甚至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當肌球蛋白在腎小管沉積形成結晶,進而阻塞腎小管,最終可能導致急性腎衰竭的情況。每日的酒精攝取量應限制為20~40克,可以降低慢性腎臟病惡化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10.避免吸菸吸菸是重要的慢性腎臟病危險因子,與較嚴重的蛋白尿及腎衰竭有關。根據研究顯示,吸菸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男性增加2.4倍、女性增加2.9倍;也有研究發現,每天抽一包菸者比不抽菸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高出4倍,戒菸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則高3倍。吸菸會活化交感神經,導致血壓升高,破壞血管內膜細胞,增加腎臟血管阻力,減少流向腎臟的血液,加速腎功能惡化造成腎衰竭;且香菸含有多種重金屬物質,產生腎毒性的氧化壓力,導致腎臟血管收縮,就會造成腎臟損傷,戒菸可以減緩腎功能惡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11.限制鹽鈉攝取量腎臟是負責調節血壓,以及水分、電解質、酸鹼平衡的重要器官,飲食中的鹽分由腎臟排出體外,如果攝取過量的鹽分,就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根據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成人每日鈉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換算下來約是6克的鹽。除了控制鹽分的攝取外,日常飲食中也要減少食用鈉含量高的食品,例如:麵包、吐司、麥片、餅乾、零食、果凍、布丁、肉乾、火腿、香腸、臘肉、起司、泡菜、蔬果汁、罐頭食品。另外,番茄醬、沙拉醬等醬料,以及湯品也要注意。12.避免自行使用藥物避免未經醫師或藥師指示自行使用止痛藥、抗生素或來路不明的藥物,濫用藥物可能會導致腎臟損害,尤其使用大劑量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例如: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會減少流向腎臟的血液量,從而損害腎臟,長期服用的結果,有可能會造成下肢水腫、腎臟急性衰竭。在大多數情況下,NSAID需要花費數年時間,才會引起慢性腎臟病;若是慢性腎臟病患者使用NSAID,就可能加速病程進展,造成腎臟功能惡化得更快。另外,研究已證實,馬兜鈴酸具有腎毒性,會造成慢性腎臟病,並加速慢性腎臟病惡化為末期腎衰竭,來路不明的中草藥仍未知是否含有馬兜鈴酸,所以也不可以隨意使用。2招中醫固腎中醫師吳宛容指出,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看,「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中醫認為,腎臟與冬季相應,此時補養腎氣最為適宜。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就是保養腎臟,不讓陽氣外泄,西醫則認為,冬天天氣寒冷容易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進而減少腎臟的血流量,而且感冒病毒更容易感染腎臟,因此,冬天也要做好保暖。1.護足保腎吳宛容表示,腎經起於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因此要特別注意保暖,睡覺時千萬不要將雙腳正對冷氣或電風扇,怕冷的人最好穿著襪子睡覺,以免受寒。建議每晚睡覺前,按揉腳掌正中凹陷的「湧泉穴」,有引火下行助眠、引氣血歸腎的作用,是護足保腎的重要方式。湧泉穴位置:湧泉穴位於腳底中線前1/3交點處,當腳屈趾時,腳底前凹陷之處。方法:將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於足心湧泉穴處,來回按揉,每天揉100次為宜。效果:可以激發腎經的經氣,疏通腎經的經絡,調和腎臟的氣血,使人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精力充沛、行走有力。2.通便護腎中醫認為,「腎司二便」,腎主管大小便的排出。吳宛容表示,一旦大便不暢,宿便停積,濁氣上攻,不僅使人心煩悶脹,也會傷及腎臟,導致腰酸疲乏,噁心嘔吐;而腎氣虧虛,也會引起排便無力或大便稀溏,伴有腰酸膝軟,頭昏耳鳴。因此,保持大便暢通,也是護腎的法寶。 腎俞穴位置:位於人體的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2指寬處。方法:把雙掌摩擦至熱後,將掌心貼於腎俞穴,如此反覆3~5分鐘;或是直接用手指慢慢按揉腎俞穴,直到出現酸脹感,且腰部微微發熱。效果:按揉腎俞穴對治療腰膝酸軟及大便難解,都有不錯的效果。延伸閱讀: 全面守護腎功能 多吃蔬菜有益身體健康? 這5種深綠色蔬菜吃多小心患上腎結石
-
2020-11-07 科別.骨科.復健
避免肌少症 腎友3種運動不能少
慢性腎臟病(CKD)是指腎臟組織因疾病或其他原因遭受無法恢復的損壞,腎功能逐漸衰退,造成長期受損達3個月以上無法恢復原有功能。慢性腎臟病分為五個階段,當進入到第五階段,也就是末期腎衰竭時,就要考慮進行透析(洗腎)或腎臟移植的治療。預防惡化 先控制三高規律運動有益健康,但多數人不太了解運動對慢性腎臟病的重要性,有些病友甚至擔心安全而缺乏運動。但值得注意的是,三高(高血糖、高血壓以及高血脂)都是慢性腎臟疾病惡化的重要因子,且慢性腎臟病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比率非常高,因此危險因子的控制對病友是非常重要的。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身體活動量與其血糖、血壓、血脂控制有很大的相關性,且提高身體活動量可以使死亡率降低,並減緩腎功能惡化,也有助心肺適能和避免肌肉萎縮。還未到洗腎的患者,需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避免影響腎功能。而開始洗腎後,則容易有蛋白質流失的情形,在營養攝取上建議要增加蛋白質攝取,每天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2公克以上的蛋白質量。一方面因為蛋白質流失增加,另一方面因為攝取限制,因此慢性腎臟病患者會比一般人更容易得到肌少症,此時肌力訓練就顯得更重要了。慢性腎臟病的患者該如何運動呢?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建議,應包含有氧運動、阻力訓練和伸展運動。1.有氧運動:增加身體活動量、降低體重,減少心血管和腎臟疾病的風險因子。如腳踏車或走路,每周3-5天,中等強度的運動,即感覺有點喘,但仍可以講話的程度,每次持續20-60分鐘。如果無法持續長時間運動,可以每次運動3-5分鐘,反覆的運動與休息,累積到20-60分鐘。2.阻力訓練:避免肌肉萎縮並增加肌力,避免肌少症,提升日常活動的能力。運動方式如使用啞鈴等重訓器材、從椅子起身、爬樓梯、抬腿、深蹲、舉水瓶等。每周2-3天,最少做一個回合10-15次。大部分病人應可做多個回合。從事8-10種不同的運動,針對主要的大肌肉群做訓練。3.伸展操:每周2-3天,靜態伸展到有點緊繃,每次靜態伸展維持10-30秒,同一位置伸展總共伸展達60秒。不過如果有電解質異常 ,特別是低/高鉀血症、肺水腫、四肢水腫、胸悶、心悸、近期進行手術、心律不整、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疾、血糖>300、血壓>180/110、感染、中心靜脈導管或動靜脈廔管/人工合成動靜脈血管功能不佳等情況,就建議患者先不要運動,與醫師討論過後再決定是否繼續運動。慢性腎臟病患者運動四點注意●過去3個月未曾規律運動或有心血管疾病者,運動前先和醫師討論。●無法長時間運動者,可分段累積運動時間。如運動3分鐘,休息3分鐘,運動與休息1:1。●循序漸進。先增加運動持續時間再提高運動強度,當持續時間可超過30分鐘後,再考量增加強度。●伴隨有其他慢性疾病者,為避免服用特定藥物而影響心律,不應以心跳作為運動強度依據,應以「運動自覺強度」為主要依據,每次運動達到「有點喘但還能講話」程度。
-
2020-11-04 慢病好日子.慢性腎臟病
慢病主題館【腎臟病】陳冠誠:洗腎完累得像蟲 3 招運動變活龍
慢性腎臟病(CKD)是指腎臟組織因疾病或其他原因遭受無法恢復的損壞,腎功能逐漸衰退,造成長期受損達3個月以上無法恢復原有功能。慢性腎臟病分為五個階段,當進入到第五階段,也就是末期腎衰竭時,就要考慮進行透析(洗腎)或腎臟移植的治療。 規律運動健康有益處,但多數人不太了解運動對慢性腎臟病的重要性,有些病友甚至擔心安全而缺乏運動。但值得注意的是,三高(高血糖、高血壓以及高血脂)都是慢性腎臟疾病惡化的重要因子,且慢性腎臟病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比率非常高,因此危險因子的控制對病友是非常重要的。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身體活動量與其血糖、血壓、血脂控制有很大的相關性,且提高身體活動量可以使死亡率降低並減緩腎功能惡化,也有助心肺適能和避免肌肉萎縮。 還未到洗腎的患者,需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避免影響腎功能。而開始洗腎後,則容易有蛋白質流失的情形,在營養攝取上建議要增加蛋白質攝取,每天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2公克以上的蛋白質量。一方面因為蛋白質流失增加,另一方面因為攝取限制,因此慢性腎臟病患者會比一般人更容易得到肌少症,此時肌力訓練就顯得更重要了。 慢性腎臟病的患者該如何運動呢?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建議,應包含有氧運動、阻力訓練和伸展運動。1.有氧運動:增加身體活動量、降低體重,減少心血管和腎臟疾病的風險因子。如腳踏車或走路,每周 3-5天,中等強度的運動,即感覺有點喘,但仍可以講話的程度,每次持續20-60分鐘。如果無法持續長時間運動,可以每次運動3-5分鐘,反覆的運動與休息,累積到20-60分鐘。 2.阻力訓練:避免肌肉萎縮並增加肌力,避免肌少症,提升日常活動的能力。運動方式如使用啞鈴等重訓器材、從椅子起身、爬樓梯、抬腿、深蹲、舉水瓶等。每周2-3天,最少做一個回合10-15次。大部分病人應可做多個回合。從事8-10種不同的運動針對主要的大肌肉群做訓練。3.伸展操:每周2-3天,靜態伸展到有點緊繃,每次靜態伸展維持10-30秒,同一位置伸展總共伸展達60秒。不過如果有電解質異常,特別是低/高鉀血症、肺水腫、四肢水腫、胸悶、心悸、近期進行手術、心律不整、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疾、血糖>300、血壓>180/110、感染、中心靜脈導管或動靜脈廔管/人工合成動靜脈血管功能不佳等情況,就建議病患者先不要運動,與醫師討論過後再決定是否繼續運動。【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 🔔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非看不可】主題:腎友不要怕運動,專家撇步大公開! 時間:11月12日(四) 20:00-21:00平台:元氣網粉絲團來賓:中華民國復健醫學會理事毛琪瑛醫師、腎友Jimmy【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94愛你慣粉絲團
-
2020-10-23 新聞.生命智慧
人生一定會碰到的7種「臨終急救法」:葉克膜、氣切、CPR…你該知道可以怎麼選
編按:如果走到人生終點,你想怎麼告別身邊的人,和這個世界?自己的生命,自己作主。自己的終點,自己來寫!醫療科技的進步,讓人們擁有更多的「生存」機會。但是,「活著」≠「好活」。過多的醫療行為,只是延續生命,並未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我們都會老,但是又該如何「安老」?由《好活與安老》作者蔡宏斌醫師告訴大家。最後的尊嚴—臨終急救與處理臺灣高齡醫療時代來臨,「如何好好告別」已成為現今每個人都不可避談的事,無論是身邊摯友親人,還是自己遭遇,當生命無預警來到最終回,你會想要如何寫下生命結局呢?在媒體新聞中,或電影、電視劇中,常會看到昏迷很久的病人身上插滿各式各樣粗細不一的管子,獨自躺在加護病房的畫面。依照古典醫學的定義,「心臟跳動」就代表人還活著。但是隨著醫療技術進步,依靠機器運轉雖然能使心臟持續跳動,但這樣躺著,真的算是「活著」嗎?根據加護病房的資料統計,一個依照自然病程,5至7天便會自然死亡的病人,若已呈現多重器官衰竭,使用維生醫療延長30天生命,則相對的會失去救助其他六條生命的機會。換個角度想,如果躺在病床上的人換成自己或是親人,你會願意嗎?臨終急救的種類當因重大意外或是重病,導致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或生命徵象消失時,你會接受哪些臨終急救?我們常聽報導,「某某人因葉克膜關係,撿回一命……」,甚至「有家屬哭求醫院,找『葉醫師』救自己的家人一命……」,大家似乎耳熟能詳,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知道「葉克膜」是什麼、何時使用,又會帶來什麼後果?我們先來談談,所謂的「臨終急救」,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種類:一、心肺復甦術(CPR)一般人最常聽到的「心肺復甦術」,是指對臨終末期病人所做的標準急救程序。雖然在心肺復甦術的搶救下,有15%的病人得以存活;但根據證據顯示,心肺復甦術無法讓多數重症末期病人的身體功能恢復到先前的水準,且若是患有多重病症,或是無法自理行動的病人,存活率更低於2%。此外,「成功的」心肺復甦術可能造成包括:肋骨骨折、胸部電擊灼傷、腦部受損、身體機能退化、無法恢復意識、必須依賴維生機器度日等等可能的後果。二、維生醫療意指用以維持末期病人生命徵象,但無治癒效果,只能延長其瀕死過程的醫療措施。可能包含:1. 氣切(氣管切開術): 將氣管在頸部的位置切開一個洞,可以流通外界空氣,也可避免意識昏迷者的口腔分泌物嗆入肺部,同時做為長期抽痰使用。2. 透析治療(洗腎): 分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兩種,在血液透析中,病人全身的血液必須流經一台機器,「洗淨」血中雜質,再將乾淨的血送回病人體內。透析的過程有時會讓病人感覺不適甚或精疲力竭,也常會伴隨有噁心、盜汗、頭暈、心跳加速、昏厥等現象。3. 呼吸器: 當病人無法自行呼吸時用來協助呼吸的機器,連接機器的軟管會從嘴巴置入直通氣管,利用機器將空氣打進肺部。對於可能會拔掉管子的病人,通常需要綁住雙手,或是注射鎮靜劑,避免因意外拔管而造成危險。4. 人工營養與流體餵養: 以一根能裝載流質食物的塑膠管,經由鼻腔直接插入胃或腸子。但對於末期的病人來說,太多的營養可能造成病人不適,且若對身體功能逐漸停擺的病患強迫灌水(靜脈輸液),累積的水分反而會讓病人感到不適。5. 抗生素: 末期病患常會反覆發生經常性肺炎,此時便會使用抗生素治療。藥物雖然可能暫時有效,但無法根治持續惡化的基本問題。6. 血液製品輸注(輸血) :當病人血紅素過低、血小板低下,或是有凝血功能障礙時,分別給予濃縮紅血球、血小板,或是新鮮冷凍血漿與凝血因子的輸注治療,可能延長病人數天時間 ,但若其病因無法治癒,會繼續出血或身體出現瘀青及血斑。過度輸血有可能發生肺水腫或是輸血過敏反應。7. 葉克膜(ECMO)體外維生系統:葉克膜是一台取代或輔助心肺功能,使身體器官能得到充足的氧氣與血液灌流的機器,可能引起的併發症包括:形成血栓或出血,感染時甚至會引起敗血症或敗血性休克。而機械性幫浦運轉也可能引起溶血症狀,肢體末端也會因動脈插管造成的缺血而需要截肢,其他還會造成心肌的傷害或肺水腫等。葉克膜僅可以維持病人的心肺功能,但不能治病,生命末期病人使用葉克膜僅是延長死亡的過程,病人仍會死於原本罹患的疾病,或因葉克膜導致的併發症。在台大醫院的研究顯示,如果使用葉克膜超過14天,病人的臨床問題仍無法改善時,醫療團隊就應該與病人家屬討論未來的治療計畫,避免最後成為對病人無益的治療。在《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所提到的維生醫療,是指對臨終病人的無益醫療,和《病人自主權利法》中所提的維持生命治療,是對病人有益的醫療並不相同,雖然在醫療技術上同樣可以使用這七種方法,但是仍要依照病人的自主意願、醫病共同決策與臨床實際情況來做妥善處置。書籍介紹好活與安老:從病人自主權到安寧緩和,「全人善終」完全指南作者:蔡宏斌出版社:發光體出版日期:2020/02/26作者簡介/蔡宏斌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台大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碩士、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現職台大醫院整合醫學科主治醫師。台灣醫院整合醫學會理事、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理事、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發起人、荒野保護協會永久會員。長期關注醫護過勞與健康不平等議題,用心守護重症病人的健康, 陪伴家屬走出生命的幽谷。曾出版《好命到終老》系列書籍,主編《生命末期腎臟病人安寧緩和醫療評估指引》,經營《用心守護》臉書專頁,於2017年榮獲公共健康數位傳播獎。用心守護-蔡宏斌臉書粉絲團:www.facebook.com/ntuhhint (粉絲人數14萬)延伸閱讀: 老舊枕頭捨不得丟,都是在養黴菌!譚敦慈:出現這兩種狀況,就應該要換新的
-
2020-10-02 新聞.健康知識+
做好爬山高度及體能適應 玉管處統計近年急性高山病多
玉山塔塔加鹿林山區再發生山友高山不適,體力不繼求救的事故,雖凌晨獲救安全下山,但玉山國家公園統計,民眾前往玉山附近山區發生突發病例,以2018年的569例最高,其中急性高山症占比最多;而去年2019年則有461例,今年玉山醫療隊看診時發現,在病人急性高山症狀中,以頭痛61%最多,其次是頭暈噁心嘔吐各為27%,虛弱無力有15%。玉山醫療隊建議,一般遊客來到高海拔的山區要注意,水平面每上升百公尺、溫度上升0.6度,因此來到海拔2500公尺的塔塔加步道,至少氣溫要比平地下降15度,因此山友登山前除做好高度及體能適應外,同時要看天氣再出門,畢竟「爬再簡單的山都是有它的危險性!」但全國不是每座高山都醫療站,若登山客到來排雲山莊接受診治,大多結予口服藥物來緩解山友的高山不適。玉管處指出,山上的氣候變化太大,山友不要輕忽個人的裝備,不但要有充足的禦寒衣物外,更要做足登山的體能及高山適應準備,否則很容易發生急性高山症、高山肺水腫、腦水腫及上呼吸道感染,和包括頭痛、咳嗽、腹脹其他各種突發病症。玉管處並說,日前更聽說有人穿個拖鞋、涼鞋、或一般運動鞋就要去登山,都是讓人難以想像的,而一般高山症會發生,主要是高度的適應不良,才造成失足跌倒、滑倒、墜崖等意外,千萬不能輕忽。
-
2020-08-26 科別.兒科
開學周在即 國內腸病毒上升5%蠢蠢欲動
因新冠肺炎,今年國內腸病毒疫情幾乎沒有流行,但據衛福部疾管署監測發現,雖台灣腸病毒疫情攘在低谷,但上周疫情上升5%,與各國疫情趨勢雷同,日本、泰國、韓國腸病毒上周也輕微上升,中國大陸的疫情持續上升,下周是開學周,呼籲師長注意, 別讓衛生管理鬆懈。孩童在校園中群體互動頻率變高,感染風險增加,甚至可能成為家庭與社區間疫情傳播的橋樑,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雖然目前社區中腸病毒少,但仍有零星個案,下周開學後,要繼續落實口罩政策及用肥皂勤洗手觀念,降低傳染風險。台灣腸病毒全年都有感染個案,一般以四月到九月為流行期,酒精並不是萬能,對像腸病毒等不具外套膜的病毒無法以酒精消滅,只能以稀釋含氯漂白水作為消毒水。消毒水製作步驟簡單,需準備十公升的清水,倒入100c.c.含氯漂白水即可完成。疾管署再次強調,腸病毒並非幼兒專利,青少年甚至是成人都有感染的可能,只是大多症狀較輕微,與感冒不易區分,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為正確勤洗手。由於5歲以下幼兒仍是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腸病毒在發病前幾天,喉嚨與糞便就有病毒存在,此時就有傳染力,在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高。家中幼兒如感染腸病毒,應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避免交叉感染,並請留意幼兒健康狀況,一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醫治療,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5歲以下幼童為腸病毒併發重症高危險群如出現嗜睡、意識改變、持續嘔吐、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就醫,若未及時治療,發病後3至7天內易引發腦幹腦炎、心臟衰竭、肺水腫與肺出血等重症。
-
2020-08-25 科別.心臟血管
移工患風濕性心臟病 睡覺胸悶喘氣還以為宿舍鬧鬼
來台工作2年的35歲越南移工阿新,日前出現容易疲累、睡覺到半夜會因胸悶喘不過氣的情形而驚醒,誤以為宿舍鬧鬼不乾淨,還到大甲鎮瀾宮參拜,症狀沒改善,直到咳痰有血到大甲光田醫院確診為風濕性心臟病,心臟主動脈瓣膜和二尖瓣膜遭致破壞,經手術置換人工瓣膜救命。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郭達智指出,風濕性心臟病是風濕熱侵犯心臟造成,風濕熱是A群鏈球菌侵犯身體後引起一連串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出錯的免疫系統攻擊健康身體的結締組織,多數會有發燒、關節疼痛、皮膚疹或腫塊等症狀,當免疫系統侵犯到心肺就會有胸悶、胸痛和心悸等等,若忽視持續惡化將演變成心臟衰竭危及性命。郭達智說明,風濕熱好發在5到15歲的孩童,台灣因為公衛進步已少有風濕熱個案,因風濕熱造成的風濕性心臟病就醫患者,以65歲以上的長輩為主,追蹤是他們在童年時環境不佳感染風濕熱後,免疫系統長期且慢性攻擊心臟到中、老年才發病。像阿新一樣的青壯年染風濕性心臟病者在台灣已少有,不過民眾仍要留意有上述症狀盡速就醫。「我很謝謝醫師們很快替我檢查出生病,我還以為房子不乾淨!」阿新說,他來台灣後睡眠品質漸差,大約自6月起胸部悶痛時,自認是胃病,去診所檢查胃鏡沒問題,也就未留心。後來他頻繁的在半夜會感覺到有人壓胸膛到喘不過氣而驚醒,很容易疲勞,擔憂是不是撞邪了,詢問室友有沒有感覺到鬼壓床,大夥都沒問題,只有他「有感應」,還去鎮瀾宮拜媽祖求平安符,無奈不適感都沒有改善,直到出現嚴重咳嗽、痰中帶血絲,才驚覺至光田綜合醫院胸腔內科檢查。胸腔內科醫師潘信宏發現阿新有肺水腫、心臟肥大問題,治療肺部也同時會診心臟內科主任夏治平確診是風濕性心臟病,須手術。郭達智說,阿新的心臟主動脈瓣膜和二尖瓣膜都因受免疫系統破壞而狹窄、鈣化、沾黏,無法正常有效開關讓血液流通,造成心臟肥大,經過手術置換瓣膜後胸悶不適感全消失,休養一陣子就能繼續上班了。阿新說,自己心臟生病擔心治療又憂心住院要請假,幸好醫師一直鼓勵支持,每一名照顧他的醫師們都很仔細,從一開始胸腔內科幫他看診發現心臟問題會診心臟內科,再由心臟外科手術,快速找到病灶治療,自己很幸運命被光田救回,在未遇到心臟衰竭昏倒、直接危及生命之前就已經手術康復。台灣工廠老闆也要他放心養病,治療後再回職場,還到醫院探視他並繼續簽訂工作合約留台,阿新很感動。
-
2020-08-20 新聞.健康知識+
「喝香菜水可減少洗腎次數、幫助腎臟排毒?」食藥署:沒有科學依據,過量恐傷身!
香菜,又稱芫荽,是台灣小吃美食中必備的香料、調味料;有人認為香菜能替食物增添風味,但討厭香菜的人卻對這味道恨之入骨。近日網路上流傳「喝香菜水可幫助腎臟排毒,甚至可減少洗腎次數」的訊息,令不少腎臟病友躍躍欲試,希望除了固定洗腎外,也希望能夠過飲食延緩腎功能衰竭。對此食藥署出面闢謠,此內容沒有相關科學論述依據,對於這種沒有根據的傳言,應該抱持小心謹慎的態度,不要隨便輕易相信。香菜的「排毒」好處 不是人人都適合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血液透析室主任醫師林崇智指出,香菜富含大量維生素、礦物質等,可促進消化、利尿,對於沒有腎臟疾病的民眾來說,香菜不失為排毒的好幫手;但腎臟病友需適度食用香菜,因香菜中含有大量鉀離子,而慢性腎臟病患飲食原則需要「限鉀」,若鉀離子長期累積於體內,恐因高血鉀導致心律不整、呼吸衰竭等,造成生命危險。腎功能受損為不可逆 醫:別聽信偏方!林崇智提醒,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腎功能若受損將是不可逆,一旦洗腎就得終身洗腎,但若能配合醫囑調整飲食及用藥習慣,可以盡量避免病情惡化,千萬不要踩到「地雷食物」或聽信偏方,才不致讓病情雪上加霜。而香菜含有大量鉀離子,若臟病患者大量食用香菜水,恐更加重腎臟負擔,嚴重者更可能面臨肺水腫、心律不整等急症,不可不慎。食藥署也提醒,民眾應該保持均衡飲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適當運動並維持理想體重,建立正確的營養攝取觀念,才能維持身體健康。如為慢性病患者身體不適時,應立即就醫並遵醫囑治療,勿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時機。
-
2020-07-28 寵物.寵物疾病
炎夏帶狗出遊 留意心臟病發
才剛入夏,全台即屢創近39度高溫紀錄,別說帶寵物在戶外走動腳掌可能燙傷,獸醫院最近收治不少寵物因不耐高溫,導致器官衰竭案例。美國寵物食品協會顧問獸醫師、祐康獸醫院院長蔡志鴻提醒,高溫對貓狗會造成健康威脅,尤其有心臟疾病的寵物,更要隨時補充水分和維持宜人的室溫,因為在室內也可能中暑,若急救不及,則可能發生憾事!獸醫師蔡志鴻指出,在高溫環境下,貓狗因不容易透過皮膚散熱,此時周邊靜脈會擴張,動脈有效循環血量會減少,導致心臟必須加強運作,負荷變大。因此飼主會發現狗狗有舌頭外吐、舌片變大、呼吸急促、心率更快等症狀。若狗狗還患有心臟疾病,飼主就更要當心觀察。高溫負荷大 心臟病犬危機蔡志鴻指出,心臟病犬依據疾病的嚴重程度,分為四個等級,A級是心臟病高風險族群,包括7歲以上的高齡犬或特殊品種如瑪爾濟斯、吉娃娃等;B級又分B1、B2,B1是心房或心室大小未明顯擴張,B2則已出現明顯形變擴張並需要開始用藥;C級是有心衰竭現象或曾發生過肺水腫,過去可活動半小時,現在只走動三、五分鐘就喘;D級則最嚴重,症狀難以控制。他強調,無論狗狗屬於健康或是心臟病犬,飼主都要留意維持環境溫度在26-28度之間,尤其近日溫度飆高,室內最好開冷氣,並且隨時維持充足的冷水供應。而最近國旅大爆發,不少飼主開車出門旅遊,蔡志鴻提醒,千萬別把狗狗留在車內或誤以為把狗狗留在室內,沒曬到太陽就沒事。他最近連續接到寵物在室內中暑,延遲就醫導致器官衰竭死亡的案例。若愛犬屬於心臟病B2等級以上,蔡志鴻則不建議出遊,以免心臟病發作,搶救不易;若是心臟病高風險群的高齡犬,也別學日韓劇在海邊沙灘漫步,或踩在柏油路夜行,因為高溫殘留下的熱輻射,即使到了夜間仍不易降溫,狗狗腳掌容易燙傷,他建議「清晨五、六點溜寵物才能避開高溫。」防飼料變質 別放後車廂與寵物出遊除了要嚴防高溫中暑,還要預防飼料變質,蔡志鴻建議小包分裝並放在隨身行李,避免將飼料罐頭放在後車廂,容易因高溫變質。美國寵物食品協會(PFI)建議,狗狗若患有心臟疾病,建議遵循獸醫師囑咐,挑選心臟疾病適用的商業處方飼料,購買時注意食品製造產地是否為嚴格把關之國家(例如:美國)以及是否符合FDA、USDA、AAFCO等第三專業單位規範;此外,也應從日常飲食開始注重照護。更多寵物健康資訊請上:PFI 粉絲團zh-tw.facebook.com/PFI.TWPFI 官方網站www.petfoodinstitute.org/Pet Food Institute 美國寵物食品協會 關心您的寵物健康
-
2020-07-26 橘世代.健康橘
前胸痛到後背!「這些」症狀別輕忽,以免心肌梗塞找上門
李小姐近兩個月來總覺得胸口悶,嚴重時甚至呼吸困難,痛的感覺傳到背部,上網一查,發現自己的症狀和心肌梗塞好像,相當擔憂。醫師指出,李小姐其實是因為工作壓力導致睡眠品質不佳,長期下來,出現自律神經失調,而引起胸痛。台東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吳寶榮醫師表示,李小姐不是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也沒抽菸或身材肥胖,其胸痛常在休息時發生,並持續超過半小時甚至一小時。經心電圖及胸部X光檢查後,排除心臟問題,是工作壓力衍生胸痛問題,建議可至身心醫學科門診尋求協助。若是本身有慢性疾病呢?吳寶榮也遇過一名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65歲婦人,在一般診所接受規律治療,卻在近一個禮拜出現呼吸困難,夜晚平躺睡覺時會有咳嗽及胸口緊緊的感覺。丈夫直覺情況不單純,立即陪同婦人到心臟內科門診就醫。經初步心電圖及胸部X光檢查後,確診為心肌梗塞併發心衰竭及肺水腫,立刻轉診至具有心導管設備的醫院,接受緊急心導管手術,及冠狀動脈塗藥支架置放術,目前已平安出院,接受門診追蹤及藥物控制。吳寶榮指出,上述兩個胸痛案例在門診都很常見。究竟胸痛是否為心臟病,需要先了解造成胸痛的原因,才能判斷,而胸痛的原因可簡單分為心因性、非心因性區分。心因性胸痛有哪些症狀?當心是心肌梗塞 心因性胸痛有可能是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包膜炎、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狹窄、二尖瓣(三尖瓣)脫垂症候群等原因造成。其中,典型冠心症胸痛(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症狀為,前胸靠近左側有壓迫感,或是重物擠壓感,有時合併呼吸困難的感覺。悶痛感可能會輻射到左肩、下巴、背部、頸部或左臂內側。非典型心絞痛是噁心、嘔吐、頭暈或昏厥、感覺異常等。症狀發生時間可從數分鐘到15~20分鐘不等,通常這種疼痛如果與活動(工作或運動)有關,可以在休息或使用藥物(如硝化甘油舌下含片)後症狀減輕。非心因性胸痛原因多,緊張憂鬱也有可能非心因性的胸痛有:一、肺部問題:例如肺炎、氣胸、氣喘。二、腸胃道問題:例如胃食道逆流、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胃穿孔等。三、胸廓肌肉神經疼痛:例如肌肉拉傷、帶狀泡疹引起的神經痛、挫傷或撞擊後的疼痛等。四、情緒問題:例如憂鬱、緊張或壓力可能會引發胸悶、胸痛,有時還會合併心悸或呼吸困難等症狀,最典型的就是換氣過度症候群。胸痛要不要就醫?2個關鍵點協助判斷如何自我評估是否需要盡快就醫或進一步檢查?1.胸痛的感覺及位置首先,從疼痛的感覺及位置來看,假使疼痛是刺刺的痛,集中在某一個點,或是有壓痛點,抑或伸展動作會加重疼痛,這些都比較像是肌肉神經的痛。通常適度休息或服用止痛、肌肉鬆弛藥物可緩解症狀。如果胸口正中央有灼熱或噁酸水,就偏向胃食道逆流等腸胃疾病。假使胸痛感覺像壓迫感,有呼吸困難或冒冷汗等心絞痛現象,疼痛範圍大約有一個拳頭大小,位置在胸口中間偏左,甚至會痛到下巴或左上臂,就要強烈懷疑與心臟血管狹窄有關,必須盡速就醫。 2.胸痛的時間其次是疼痛持續的時間,假使短暫幾秒鐘就消失,通常比較不是太大的問題,只需觀察。如果疼痛已經好幾個小時,甚至好幾天,完全沒有惡化跡象,比較傾向於非心因性的胸痛。一旦胸痛位置及範圍符合心絞痛的症狀,且持續5分鐘以上,並導致患者無法再繼續目前的活動或工作,且引起呼吸困難等加重病情的症狀,就要考慮前往急診就醫,必要時撥打119請求協助。 吳寶榮呼籲,有胸痛問題,應就醫請專科醫師檢查,才是上策。本文摘自《今周刊 幸福熟齡》|幸福熟齡延伸閱讀。頭暈頭痛,是中暑還是熱衰竭?牢記急救步驟、注意不曬太陽也中暑的6個原因。頭痛該吃止痛藥嗎? 林志豪醫師:破解4大常見迷思。拉血便、黑便是消化道出血!可能是大腸癌造成,出現6症狀要小心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12 科別.泌尿腎臟
多喝水沒事?醫師提醒飲食少鈉、飲水過量小心水中毒
日頭赤炎炎,要預防中暑,水分補充是一大關鍵,醫師提醒,尤其是老人家、小孩子、戶外工作者,以及肥胖、三高患者,更要留意水分補充。感知不靈敏 老人、小孩易脫水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急診科主任簡立建說,水分不夠會造成脫水,出現疲倦虛弱、暈眩、惡心嘔吐、體溫上升等症狀,老人家、幼童對身體缺水的感知較弱,比較不容易覺得渴,或較不會表達,因此是脫水的高危險群。另外,三高患者也是高危險群,一旦身體缺水,血液濃稠度變高,也會影響血流,易造成血栓,增高心肌梗塞、中風的風險,甚至昏倒、休克。尿出烏龍茶色 快喝水、補充電解質要如何判斷身體是否缺水,該趕快補水,有三大徵兆:1.觀察尿液顏色正常尿液應呈淡黃啤酒色,顏色愈濃,水分愈不夠,一旦尿量少,甚至是排不出尿,也代表體內缺水。簡立建建議,戶外工作者最好一、兩個小時就排尿一次,觀察尿液顏色,可大概了解體內水分情況,若呈現烏龍茶色澤,就太深了,要趕快喝水,並適度補充電解質。2.觀察流汗狀況若身體覺得熱又流不出汗,也是缺水的徵兆之一。3.做捏皮試驗捏起手背皮膚,正常狀況下指頭一放開,皮膚應會立即彈回,若仍皺縮沒彈回,代表已嚴重缺水。至於小孩子,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說,若尿布久乾不濕,或哭時沒眼淚,嘴唇乾乾的,都是水分不足,若眼窩、囟門凹陷,更是嚴重缺水。飲食少鈉、飲水過量 小心發生低血鈉「沒事多喝水,多喝水沒事。」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廣告詞,但喝太多水,也會為身體帶來麻煩,可能導致電解質不平衡,簡立建說,「中庸之道很重要,過猶不及,喝太多太少都是問題。」簡立建說,有些老人家飲食講究減鹽清淡,避免吃太多鈉,炎炎夏日裡擔心脫水,喝水喝過了頭,愈喝愈累,全身虛弱無力,原以為是中暑,被送到醫院才發現是「低血鈉」,即俗稱的「水中毒」,血鈉值只剩125、126mEq/L(正常值為135-145 mEq/L),治療後才恢復正常。鈉離子會隨汗液、尿液排出,夏天裡,戶外工作者、長時間運動的人因身體大量流失水分,血中電解質偏低,若只喝水,沒適度補充電解質,反而會更稀釋,出現頭暈、身體虛弱等「低血鈉」症狀。少量多次喝 牛飲反讓水流失要喝多少水,和體重有很大關係。朱柏齡說,一般情況,可以每公斤體重至少30c.c.水推算,以60公斤為例,一天至少要1800c.c.水,這包括飲料、湯、水果等水分在內。若是戶外工作者、長時間運動,因水分揮發量大,就要再增加。很多人習慣等到口渴才喝水,事實上,口渴時身體已缺水,朱柏齡說,最好少量多次喝,每次喝200、300 c.c.,不要一口氣牛飲1000c.c.。一次灌太多水,腎臟收到進水太多的訊號,反加速排尿,讓喝下去的水立刻流失,沒足夠時間送到身體各處。心腎功能差 飲水嚴格控管至於心臟、腎臟功能不好的患者,喝水更要適度。簡立建建議,可量測尿量,推算喝多少水,若一天排尿量是1200c.c.,加上揮發量,約喝1800 c.c.水,若喝進的遠超過尿出來的,兩、三天下來心臟就會受不了。這類患者應每天量體重,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另外,簡立建提醒,心、肺功能不好的患者,夜晚入睡前千萬別喝太多水,除了半夜上廁所會干擾睡眠,睡覺平躺時,過多水分可能回流蓄積在心、肺,出現「充血性心臟衰竭」,造成肺水腫、換氣不良,必須坐起來喘氣,否則會覺得呼吸困難。這類患者經常在天快亮時被送到急診室,一定要特別留意喝水量。
-
2020-06-29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實習醫師細心的陪伴並說服阿嬤治療 感動病人家屬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醫學生的臨床學習心得」,由三位剛走入醫院接觸病人與家屬不到半年的醫學生,由不同角度寫出他們的學習心得:一位關心病人而竭盡所能勸服病人與家屬接受進一步的檢查找出病因,但卻因為發現是無法治癒的病而引起了自己內心的不安;一位因為病人抱怨別的醫師一時不知如何應對,之後學到的應對之道;一位分享他如何透過自己的觀察,而找到與病人溝通的「鑰匙」,打開與病人溝通之門。希望這些赤子之心的描述,可以感動社會大眾願意讓學生參與照護,使他們早日成為良醫。阿嬤今年八十出頭,是我在一般內科照顧的病人,她雖然只念到小學、不太識字,卻辛苦拉拔三個子女長大,兒女們不僅事業有成,其中一位還在海外深造;她辛苦一生,腰板總是直挺挺,不管去何處都要擦上指甲油,把自己打理得整整齊齊。堅毅的她十分倔強,不太願意聽從別人的指示而改變自己生活的方式,幾年前心肌梗塞合併肺水腫,心臟科醫師好說歹說才把她請進導管室,在冠狀動脈裝上支架;這幾年雖然慢性腎臟病已經到了第三期,老伴早已不在身邊,還是不願勞煩事業成功的子女,堅持自己打理生活,每天上市場買菜、做飯給自己吃。長久以來,阿嬤還有黑便和貧血的問題,她的心臟科主治醫師建議她接受進一步的腸胃道內視鏡檢查,她說,年紀一大把了,不用檢查那麼多啦!她總是固執地說,只不過是大便比較黑而已,一定是因為比較愛吃菠菜,不用擔心,而她的子女心疼阿嬤,從來沒有強迫她接受侵入性的檢查。兩週前,阿嬤因為一個月以來腳越來越腫、走路就會喘來醫院調整利尿劑。阿嬤住院的那天晚上,剛好是我值班,在我問完詳細的病史,正準備離開病房寫住院病歷時,阿嬤的大女兒叫住了我:「阿嬤可以不要給實習醫師看嗎?」她略顯尷尬地對我這麼說:「不是嫌棄你們的意思,以前阿嬤也給實習醫師照顧過,只是現在她年紀大了,怕實習醫師進來都要做很多次身體檢查,問很多問題,阿嬤身體吃不消,她需要更多休息。」在主治醫師解釋了教學內科的種種好處之後,大女兒才勉強接受院方的安排。後來,我們稍微調升了利尿劑的劑量,三天後症狀緩解便順利的出院。沒想到才過了一個禮拜,阿嬤腿又開始越來腫,連在家裡從客廳走到廚房都會喘不過氣,體重更以每天半公斤的速度往上升,這些跡象在在暗示阿嬤的心臟功能逐漸下滑,導致過多的體液積留在身體各處無法回流,漸漸累積而成上述的症狀。住院以後,在靜脈注射利尿劑之下,阿嬤的腿逐漸恢復原來的樣貌,走起路來也輕鬆許多。「終於要好了嗎?蹛院好煩。」阿嬤這麼說,醫療團隊囑咐再觀察一個週末,若無異狀便能快快出院。沒想到就在星期六,阿嬤突然多次的低血壓,排便不僅如髮色般黑,還帶有鮮血;到了禮拜一,不但面色蒼白、虛弱無力、體重再度回升,原本已恢復正常的雙腳,又變成兩根白白胖胖的大蘿蔔,血紅素從原本的8.4掉到7.6。很顯然,嚴重的消化道出血,讓原本已功能減損的心臟承擔了更大的負荷;而早已衰弱不堪的腎臟,因為血液灌流的不足,腎功能更是逐漸下滑,打進去的利尿劑再也沒辦法逼迫腎臟排出更多的水分,最後,阿嬤只會越來越腫、越來越喘,緊急的輸血也只能暫時改善症狀。主治醫師建議做胃鏡,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查清楚,好一勞永逸地解決阿嬤的問題。阿嬤一聽到胃鏡、吞管子,平常冷靜、堅毅的臉龐馬上皺成一團:「我毋愛做胃鏡,我會驚。」主治醫師正要開口,阿嬤就握住了主治的手:「你毋愛逼我,我真之會驚。」阿嬤的小女兒、我、還有整個醫療團隊面面相覷,主治無奈的拋下了一句:「好吧!我們明天再看看。」便離開了病房。那天以後,我每天都花半小時以上與阿嬤聊天,台語不輪轉的我,努力地用我屈指可數的台語詞彙跟阿嬤解釋要做胃鏡的來龍去脈,從腸胃道出血對整個身體的影響、不解決的話徒增的住院次數與天數以及頻繁的輸血、胃鏡的必要性,到無痛胃鏡的舒適性。當我流暢自信、滔滔不絕地講解腎臟與心臟為何因為失血會逐漸衰竭時,我忽然發現小女兒的眼眶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浸滿了淚水,我一時語塞,心想,我剛剛是否在為我對醫學知識的掌握而感到驕傲,我是不是在期待病人稱讚我學識淵博、病解明晰,是一位成熟的醫師?我居然沒有想到,我所謂邏輯嚴密的clinical reasoning,描繪的卻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荊棘坎坷的末期之路,建構的不是漂亮的醫學論文,而是衰老、即將逝去的一家之主。那天,我只好草草結束查房,落下一句:「阿嬤,我明仔載閣來看你。」便落荒而逃。之後幾天阿嬤總是堅定的拒絕胃鏡,但學商的小女兒居然「久伴成良醫」,完全理解了複雜的醫學概念,開始用漂亮的台語加入說客的陣仗,做我的完美翻譯,我們一起坐在阿嬤的床邊,我用國語講一句,小女兒就用台語講一句。「阿嬤!你做完胃鏡,把出血的問題解決,就不用一直因為腫跟喘來住院喔!你要勇敢,我們都會陪你!」我信心滿滿的對阿嬤這麼說,阿嬤終於從毫無意願,軟化成一絲絲的搖擺不定,偶爾會說「好啦好啦」,小女兒對我使了個眼色,表示她會利用陪病的時間,盡量讓阿嬤做好心理準備。隔天,我向主治醫師報告,阿嬤態度轉變,或許有機會接受侵入性檢查,當我們來到病房,主治醫師跟阿嬤提起即將要安排的胃鏡,阿嬤卻依然一臉懼怕,她又緊緊握住主治的手說著:「我會驚……我會驚……」主治醫師快刀斬落麻,說別怕!就安排明天吧!第二天早上,當我要去阿嬤的病房,給阿嬤最後的加油打氣,正好碰見阿嬤躺在病床上,正要被傳送人員推去診療室。只見阿嬤哭喪著臉,嘴角低垂著好像把整張臉垮到了地板上,好幾天沒有輸血之後,又是一臉的蒼白。我湊近阿嬤對她說:「阿嬤,加油!你還好嗎?」阿嬤看都不看我,兩眼直勾勾的盯著天花板,說:「我攏予恁刣阿!」我正要開口,傳送就已推著床把阿嬤送入電梯,她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那時我才知道,什麼叫做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我心想,我應該是三者兼備了吧。等阿嬤做完檢查,發現潰瘍,吃個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她就會感受到relief & comfort了,我這樣說服自己。胃鏡報告出來得很快,相片裡在胃與食道之間有一坨腫塊,是癌症,通常要開胸把腫瘤切掉,以阿嬤的年紀與身體狀況而言是不可能的,她只能定期回來追蹤血紅素、輸血,最後可能會吞嚥困難,加上前述所有的症狀。下午我去查房的時候,是之前的大女兒陪著她,她在門邊聽主治醫師宣布壞消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我硬著頭皮先進去病房與阿嬤打招呼,她的心情居然輕鬆了許多,笑咪咪地問我檢查結果怎麼樣。我想,她好不容易跨過了心理障礙做了我跟她說會非常有用的檢查,想必是如釋重負,然而我給了她relief和comfort,卻不能cure。我大概是騙了阿嬤吧!我騙了阿嬤,也騙了幫我翻譯的小女兒。我一廂情願的認為一定是一個可以簡單解決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小問題,在廣大的鑑別診斷裡面,我把彩券簽在九成的診斷上,心裡隱隱約約的聲響,震動著、浮動著,會不會是癌症呢?不會是吧,未免也太倒楣了。阿嬤的髮型、穿著、表情,與我八十出頭的阿嬤出乎意料的相似,要是我治好了她的小問題,我的外婆一定會很驕傲,我也會很驕傲。我該不該跟阿嬤還有家屬道歉呢?我的導師曾對我說,成為一位名醫的路上,總是飄盪著許多冤魂,我們從來不會忘記那些成長的路上,作為我們老師的每一個病人。專科護理師告訴我,家屬不會想再回顧當初要不要讓阿嬤接受胃鏡的掙扎與痛苦,他們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如何消化這個壞消息,還有如何告訴阿嬤這個壞消息;我去向家屬道歉,或許只是減輕自己的罪惡感,而不是紓解他們的煩憂。月底團隊輪換之際,我去向阿嬤道別,依然是大女兒隨侍在側,阿嬤依然不知道身體裡有一個腫瘤。阿嬤聽到我下個月會轉移到其他病房不再照顧她,一臉疼惜的用台語說著「可惜呢……」,阿嬤為我祝福,祝我以後一切順利能當個好醫師,還說我跟她的孫子年紀差不多,當我準備離開的時候,大女兒問是不是我說服阿嬤去做胃鏡,我心頭一緊,說是阿,就是我。「我就知道是你!妹妹跟我說阿嬤要做胃鏡的時候,我就問是不是陳醫師說服阿嬤講的,你總是很有耐心、很溫柔,每天都來關心阿嬤……」我有點不好意思。「我覺得有點對不起你,」大女兒接著說,「之前還說你們實習醫生會打擾阿嬤,我覺得你真的對阿嬤很好……」起身離開之際,我彷彿看到大女兒眼眶泛著淚,然而,說不定那只是視線模糊的我的錯覺。
-
2020-06-28 科別.心臟血管
經常頭暈、胸悶、喘不過氣?醫師:當心二尖瓣逆流,盛行率比想像中高
我們的心臟瓣膜具有類似門扉的功能,可以在心臟搏動過程中適時打開、關閉,以維持血流的方向。當心臟瓣膜無法完全打開時,就會造成「狹窄」,阻礙血流通過;當心臟瓣膜無法完全關閉時,就會形成「逆流」。臺北榮民總醫院的李慶威醫師表示,二尖瓣是位於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的瓣膜,當二尖瓣無法於心室收縮時完全閉合,便會出現「二尖瓣逆流」。「二尖瓣逆流」的病因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原發性或是退化性,意思是二尖瓣損壞,簡單來說就是門壞掉了;另一類稱做功能性或是續發性,意思是心臟瓣膜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因為心臟擴大,造成門框變大,使得瓣膜閉合時,仍有部分空隙,導致血液逆流。 二尖瓣逆流在中老年人較為常見,其盛行率比想像中還要來的高,75歲以上的民眾,可能約10%有二尖瓣逆流,只是有很多患者並不曉得自己有這樣的問題。二尖瓣逆流警訊要留意李慶威醫師指出,左心室收縮時,血液應該往前送進主動脈,若血液逆流回左心房,將導致許多問題。患者可能經常感到頭暈、胸悶、喘不過氣。當血液鬱積於肺臟,會造成肺水腫、肺積水,較容易喘、運動耐受力差。患者可能無法平躺,需要坐起來呼吸,而被稱為「端坐呼吸」。另外,血液也會鬱積在下肢、肝臟、腎臟等處,導致下肢水腫,甚至形成腹水。根據研究,重度二尖瓣膜逆流患者,如果只接受藥物治療,大概5年便有一半的患者因為心臟衰竭或各式各樣的併發症而死亡;即便沒有因疾病死亡,因心衰竭住院的機率也有9成。李慶威醫師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二尖瓣膜逆流很重要,拖得愈久,心臟功能愈差,治療風險也愈來愈高。到最後即使將瓣膜修補好,心臟功能恐怕也無法恢復。該如何診斷二尖瓣膜逆流?李慶威醫師說明道,有蠻多患者一開始都是聽診發現的,他們可能因為感冒、高血壓到基層診所就診,醫師聽診時發現有心雜音,而建議患者轉診到醫院進一步檢查。醫師會安排心臟超音波,心臟超音波可以確定二尖瓣膜逆流的嚴重度,分辨屬於退化性、還是功能性二尖瓣膜逆流。需要做治療時,接下來可能安排「經食道心臟超音波」,把超音波探頭放入食道,經由食道來觀察心臟。因為從胸前作心臟超音波,會遇到乳房、肺臟等,可能擋到一些視野。透過經食道心臟超音波,能夠把二尖瓣的結構看得更清楚,幫助醫師擬定治療計畫。二尖瓣膜逆流有哪些治療方式? 李慶威醫師解釋道,針對退化性、原發性二尖瓣膜逆流,瓣膜已經壞掉,屬於物理性的問題,藥物無法改善。功能性、續發性二尖瓣膜逆流,是因為心臟擴大、門框變形,所以要先用藥物治療,減輕心臟負擔,改善心臟功能,看心臟是否會縮小一點,也許瓣膜逆流就會改善。根據研究,續發性二尖瓣膜逆流,在積極藥物治療三個月後,大概有一半的患者會從重度逆流變成輕度逆流,而不需要動手術去修理瓣膜。當藥物治療沒有辦法改善的時候,就跟退化性二尖瓣膜逆流一樣,需要做手術矯正。 目前的手術矯正,可以採用開心手術,修補瓣膜或置換瓣膜,也可以使用導管瓣膜修補。開心手術是從正中把胸骨切開,接上體外循環機後讓心臟停下來,然後打開心臟修補瓣膜或置換人工瓣膜。這種做法的好處就是視野最清楚,外科醫師可以在心臟停止跳動的狀態下進行,治療效果最好,手術的歷史也最悠久。如果還有其他心臟瓣膜或冠狀動脈的問題,可以一併處理。然而在心臟功能不好的患者,施行手術、體外循環的風險較高。隨著微創手術的發展,部分開心手術也可以用達文西機器手臂來執行,好處是不需正中切開,有助改善術後疼痛,疤痕也會比較小。近年來發展出利用導管做二尖瓣夾合術,它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鋸胸骨、也不停止心臟,病人的疼痛較少、恢復較快。什麼是二尖瓣夾合術?李慶威醫師道,二尖瓣夾合術是模仿外科的術式,二尖瓣膜為兩片對合的瓣膜,如果有一側脫垂,外科醫師其中一種修補的術式是開刀進去把脫垂的瓣膜跟好的瓣膜對縫,縫起來之後,就能改善二尖瓣膜逆流,後來根據這樣的原理研發出二尖瓣夾合術的器械。導管會從肢體的血管進入,延伸到心臟,調整好位置後用夾子把兩側瓣膜夾起來。因為不用鋸開胸骨、不用接體外循環機、不用打開心臟,患者恢復比較快,可能第二天就可以下床,適合年紀很大、心臟功能很差、手術風險很高的患者。二尖瓣逆流的治療選擇然而導管瓣膜修補跟傳統開心手術比起來,出現瓣膜逆流復發的機會可能稍微高一些。臨床上有時候會遇到較年輕二尖瓣逆流的患者,他們看了報導就想選擇二尖瓣夾合術,認為可以不用開心臟,但是我們都會鼓勵他,導管瓣膜修補比不上外科醫師的手術修補,若能打開心臟修補好瓣膜,患者的存活曲線跟一般人差不多,而且復發的比率大約3%以下。若做導管瓣膜修補,五年追蹤以來的復發率約10到15%。所以對較年輕、狀況較好的病人,醫師會鼓勵接受開心手術,至於老年人、狀況較差的患者,可能較適合導管瓣膜修補。 李慶威醫師回憶道,曾經遇過一個78歲的伯伯,他開過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因為重度二尖瓣膜逆流,喘得很厲害,轉診過來的時候狀況非常差,已經插管也需要洗腎。我們先替他安裝主動脈急救幫浦,後來也上了葉克膜。年紀很大、心臟功能很差、伴隨多重器官衰竭、還靠葉克膜維生,手術風險極高,外科不建議手術,本來我們也告知家屬可以考慮安寧療護,不過家屬希望能夠試試看。在裝上葉克膜兩、三天後,狀況稍微有穩住,人也清醒的狀態之下,我們趕緊替他執行二尖瓣夾合術,過程相當順利。七天之後拔掉葉克膜,兩個禮拜後拔管。老伯伯又回復到他原來的生活,到現在已經3年多了。「每個案例,都能感受到家屬對病患的愛與關懷,相當有感觸。」李慶威醫師道,「台北榮總在2016年1月做了第一例,到現在也陸續有些研究發表,治療成果跟國外做出來的結果很類似。透過這些治療經驗,我們愈能回答患者的問題,為何要作治療?預期達到那些成效?以及可能的復發率。」二尖瓣逆流患者日常保養重點李慶威醫師提醒道, 日常生活中,要好好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因子,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為若發生心肌梗塞,二尖瓣膜逆流的狀況可能惡化。二尖瓣膜逆流的患者要先確定自己的逆流的程度,是輕度、中度,還是重度。作過詳細的檢查後,醫師便能給予適當的治療建議。 中度二尖瓣膜逆流,要定期在心臟科門診追蹤,定期做心臟超音波檢查。重度二尖瓣膜逆流,一定要積極配合藥物控制,若藥物無法改善,便需要跟醫師詳細討論治療策略!原文:
-
2020-06-07 科別.泌尿腎臟
天熱吃西瓜解渴?專科醫提醒「這群人」千萬不能貪嘴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 隨著天氣逐漸炎熱,又到了吃西瓜、喝西瓜汁消暑的季節!許多人發現,因為今年雨水不豐,使得西瓜非常香甜可口,忍不住就多吃了幾塊,或多喝了幾杯西瓜汁解渴。但吃西瓜真的健康嗎?那些人不能貪嘴呢?專科醫師告訴您!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主任林軒任指出,最近腎臟科門診陸續出現多位腎臟病患者,抱怨手腳嚴重水腫,甚至胖了7、8公斤。細問之下,才發現原來是吃西瓜上了癮,使體內水分無法順利排出所致。除了造成四肢水腫,甚至有病友因肺水腫就醫!他分享,就有病友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每周定期接受血液透析(洗腎)治療3天,日前週五洗腎時,發現體重比平常多5公斤,詢問下得知,患者最近狂嗑西瓜,導致全身水腫,體重飆升,因此,特別提醒應節制飲食,才不致影響透析療程。但患者返家後,仍完全不忌口照吃不誤,果然隔兩天就在家突然喘不過氣,緊急送醫急診,發現肺水腫了,血氧濃度低至90%以下,緊急接受洗腎後才穩定病情,嚇得他願意遵照醫囑,不再恣意妄為。林軒任表示,西瓜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群、鉀、鎂、磷、β-胡蘿蔔素、茄紅素等營養素,能提升身體抗氧化能力,也具降血壓功效。但西瓜是糖分及水分含量高的水果,若同時患有糖尿病和腎臟病,短期內吃太多西瓜,會使血糖飆高,增加腎臟負擔。他特別強調,尤其是慢性腎臟病患者,如果貪嘴多食了西瓜,就像是水多喝了的概念,會導致體內水分超量蓄積,使體內的水分、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進而增加腎臟負擔,容易誘發肺水腫、心臟衰竭等嚴重併發症,甚至有致命的風險。林軒任建議,對健康的人來說,西瓜確實有促進水分代謝、改善排尿及消除水腫的效果。但對於慢性腎臟病或有心衰竭的患者而言,在攝取西瓜、稀飯等含水量高的食物前,應先與醫師諮詢,視其病情和排尿量,再決定食用的份量,才不會因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使腎臟功能惡化。(圖文授權提供/國家網路醫藥)延伸閱讀: 太陽眼鏡鏡片愈深愈好? 錯了!一次看懂怎麼挑選 夏天減肥好難? 營養師私藏TOP10燃脂食材大公開
-
2020-05-31 養生.聰明飲食
喝西瓜汁消暑解渴?專家提醒,這種人千萬母湯!
隨著天氣逐漸炎熱,又到了吃西瓜、喝西瓜汁消暑的季節!許多人發現,因為今年雨水不豐,使得西瓜非常香甜可口,忍不住就多吃了幾塊,或多喝了幾杯西瓜汁解渴。但吃西瓜真的健康嗎?那些人不能貪嘴呢?專科醫師告訴您!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主任林軒任指出,最近腎臟科門診陸續出現多位腎臟病患者,抱怨手腳嚴重水腫,甚至胖了7、8公斤。細問之下,才發現原來是吃西瓜上了癮,使體內水分無法順利排出所致。除了造成四肢水腫,甚至有病友因肺水腫就醫!他分享,就有病友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每周定期接受血液透析(洗腎)治療3天,日前週五洗腎時,發現體重比平常多5公斤,詢問下得知,患者最近狂嗑西瓜,導致全身水腫,體重飆升,因此,特別提醒應節制飲食,才不致影響透析療程。但患者返家後,仍完全不忌口照吃不誤,果然隔兩天就在家突然喘不過氣,緊急送醫急診,發現肺水腫了,血氧濃度低至90%以下,緊急接受洗腎後才穩定病情,嚇得他願意遵照醫囑,不再恣意妄為。林軒任表示,西瓜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群、鉀、鎂、磷、β-胡蘿蔔素、茄紅素等營養素,能提升身體抗氧化能力,也具降血壓功效。但西瓜是糖分及水分含量高的水果,若同時患有糖尿病和腎臟病,短期內吃太多西瓜,會使血糖飆高,增加腎臟負擔。他特別強調,尤其是慢性腎臟病患者,如果貪嘴多食了西瓜,就像是水多喝了的概念,會導致體內水分超量蓄積,使體內的水分、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進而增加腎臟負擔,容易誘發肺水腫、心臟衰竭等嚴重併發症,甚至有致命的風險。林軒任建議,對健康的人來說,西瓜確實有促進水分代謝、改善排尿及消除水腫的效果。但對於慢性腎臟病或有心衰竭的患者而言,在攝取西瓜、稀飯等含水量高的食物前,應先與醫師諮詢,視其病情和排尿量,再決定食用的份量,才不會因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使腎臟功能惡化。
-
2020-05-28 科別.骨科.復健
婦人腰痛跛腳走 新式脊椎內視鏡讓她術後隔天照常洗腎
一位長年洗腎的六旬婦人並伴有多重慢性病,因下背痛痛到沒法正常走路,難以忍受,前往「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就醫,經檢查診斷是因腰椎椎間盤突出所致。院長楊椒喬考量其特殊病史,範圍大的傳統手術,術中、後易讓她承受極高風險,建議她接受麻醉風險極小的新式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術,術後不僅很快感覺不痛了,隔天竟能照常洗腎,絲毫不因手術而影響生活。收治病例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指出,患者因有末期腎臟病,須長期洗腎,同時還有高血壓、糖尿病,並因心臟問題裝有心臟支架。一直以來她亦持續為下背痛所苦,包括,右小腿和臀部疼痛、酸痛、麻木和無力,影響所及,讓她無法長時間行走,被迫用跛腳走路,無法保持良好正常的行走狀態。近來她的疼痛已越來越嚴重,痛到讓她難以忍受,坐立難安。院長楊椒喬進一步指出,經過診斷及磁振造影(MRI)檢查確認,患者是腰椎第三、四節(L3-4)椎間盤突出,並壓迫神經,導致出現上述症狀,需要接受神經減壓手術,以免造成神經不可逆損傷。楊椒喬院長說,經詳細評估她的多重慢性病史,尤其考量腎功能缺損病患若接受麻醉開刀治療,一向有極高的風險,尤其是時間長、範圍大、流血多的傳統大手術,可能在術中、術後,造成急性肺水腫、心臟衰竭及嚴重體液離子不平衡等併發症,較一般人承受更高危險,因此建議她接受新式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術。楊椒喬院長表示,新式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術的獨具特點,均非常適合有慢性病的患者,包括,採局部麻醉,相較於全身麻醉,麻醉風險極小;手術時間短,平均為1-2小時;微創小傷口只有約1公分,出血量極少;破壞組織少,恢復很快。尤其手術醫師使用專屬脊椎內視鏡系統,手術視野清晰,能精準地將突出的椎間盤加以移除,降低誤傷神經機率,有效改善病人的神經壓迫問題。術後患者感覺不痛且恢復很快,因此術後隔天已能照常洗腎。
-
2020-05-23 新聞.科普好健康
動不動就喘?心肺耐力不足3原因
「最近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盡量不去室內密閉場所,厝邊揪我去戶外步道走走,人家王太太爬起步道來臉不紅氣不喘,為什麼我連走一點點坡度的斜坡都會喘得說不出話來?」現代人生活忙碌,但也愈來愈重視戶外休閒,假日闔家步道踏青聊天,既活動筋骨、呼吸新鮮空氣,又能夠聯繫感情,確實是一項很不錯的活動。但是,為什麼有人只要稍微一活動就喘呢?有沒有甚麼方法可以解決?心肺耐力不足 帶氧力下降就運動生理學來說,稍微活動就喘的原因很簡單,即在身體心肺耐力不足,也就是呼吸及循環系統將氧氣帶到周邊肌肉的能力下降。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肺臟及呼吸系統效率不良,導致氧氣沒法進入體內,原因可能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氣喘、間質性肺病或其他疾病所導致的肺水腫。第二:心臟收縮幫浦血液的能力不佳,導致氧氣順利進入肺泡循環,但卻沒法輸送到全身細胞:原因可能包括冠狀動脈狹窄、心律不整、甚至心衰竭等。第三:全身肌肉的有氧代謝能力下降,導致氧氣雖然輸送到全身肌肉,但肌肉卻沒法好好利用這些氧氣,只能夠進行無氧代謝產生乳酸,造成血液酸化,需要過度換氣才能夠代償這些血液中過多的乳酸。睡覺也喘 建議先看心臟科 生活中,如果發現自己稍微一活動,例如爬一層樓梯就異常的喘,又合併胸悶或胸痛,或晚上睡覺躺下來也感覺很喘,必須坐起來才比較不喘,建議先看心臟內科門診,接受心電圖或心臟超音波檢查。若發現自己異常容易咳嗽,同時合併濃痰或過多呼吸道分泌物,則建議先掛胸腔內科,進行肺功能或X光檢查,確立診斷,以便安排更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肌肉失能、有氧代謝不足 若在心臟內科或胸腔內科都已就診,排除需要立即治療的心肺疾病後,通常容易喘的原因即在於周邊肌肉的失能及有氧代謝能力不足。解決方式可將運動整合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習慣,運動的選擇以對關節衝擊性較小,使用全身大肌群且持續規律收縮的運動優先,譬如游泳、健身車、划船機等,強度在感覺有點喘又不會太喘,可以講話但無法唱歌的程度。每天累積小段時間運動不可一天打漁,三天曬網,建議每天累積小段的時間運動,每段至少10分鐘,加起來全天超過30分鐘,一周至少5天運動,這樣的運動量對身體健康才足夠。持續的運動訓練,需要耐力與毅力,但是對於健康的好處絕對是不言可喻的,讓我們開始為自己訂定每天的運動計畫,一同為自己的健康而努力。
-
2020-05-20 新聞.用藥停看聽
高山旅遊安全嗎? 4個行前小撇步預防高山症
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許多民眾紛紛取消出國旅遊行程,而轉往戶外活動。這時,想進行自然旅遊或是有意挑戰高海拔地區旅遊的民眾,千萬要注意高海拔疾病可能帶來的危險。初次挑戰登山的葉小姐因為登山前沒有先服用預防性藥物,登山過程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導致頭痛、頭暈、嘔吐等症狀逐漸加劇,因此敗興而歸。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為計畫至高山旅遊的民眾,整理預防高海拔疾病發生及用藥小撇步,提醒民眾在出發前依個人健康狀況,做好行前醫療諮詢,及服用高海拔疾病預防藥物,留意早期症狀,減少發病的可能性及嚴重性,安心玩平安歸。撇步1:行前就醫諮詢登山可強化心、肺、血液功能,增進個人體力及耐力,但隨著高度增加,大氣壓力逐漸下降,吸入的氧氣也隨之變少,當身體無法適應低氧、低壓的環境時,可能引起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腦水腫或高海拔肺水腫等高海拔疾病。尤其是本身有慢性疾病、氣喘、懷孕或心臟疾病等情形屬於高風險族群,建議於行前4至6週,由醫師依其健康狀況,做專業風險評估或身體檢查,做好事前預防與開立備用藥品。撇步2:特殊族群需告知相關病史及過敏史高海拔疾病的預防或治療因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常見用藥包含:acetazolamide、nifedipine、tadalafil、sildenafil、dexamethasone等。本身有藥物過敏史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等特殊族群,就醫時應主動告知醫師病史及過敏史,遵醫囑指示用藥,相關用藥建議注意事項如下:1.Acetazolamide:為一種利尿劑,因化學結構類似磺胺類藥品,所以對磺胺類藥物過敏者以及蠶豆症者皆不能使用。此藥物通常登山前一日就開始服用,可預防急性高山症,並且加速身體適應高地環境。服藥後可能發生會出現多尿、噁心、嘔吐、倦怠、周邊感覺異常(如臉頰、嘴唇、手腳異樣感)等不良反應。2.Nifedipine:有心因性休克病史的病人不能使用此種藥物。臨床上,此藥常用於治療高血壓、狹心症,亦能預防曾有高海拔肺水腫病史的病人,再次發生高海拔肺水腫的機率。但需留意服用後可能有血壓下降、頭痛、心悸、熱潮紅及下肢水腫等不良反應。3.Tadalafil、Sildenafil:這兩種藥物是改善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也常用於預防高海拔肺水腫,但不可與預防及緩解心絞痛的硝酸鹽類藥品,或降血壓的甲型阻斷劑併用,以免出現嚴重的低血壓。此外,服用此藥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頭痛、暈眩、臉潮紅等。4.Dexamethasone:屬於類固醇類藥物,可用於預防急性高山症及高海拔腦水腫,但使用後無助於身體適應高地的環境。服用後可能有高血糖、高血壓和免疫抑制等不良反應。除非醫師指示,一般不建議連續服用超過7天,也不宜驟然停藥,避免症狀反彈發作。撇步3:上山後時時警覺,最好緩慢爬升除了用藥預防外,建議登山民眾飲食盡量以低脂為主,避免食用會產氣的食物及吸菸、飲酒等行為;慢慢提高上升的高度,讓身體適應高地環境,放慢速度,注意保暖,隨時注意自身及同行隊友的身體狀況,以降低高海拔疾病的發生風險。撇步4:留意高海拔疾病早期症狀若登山時發生:頭痛伴隨頭暈、噁心、嘔吐或虛弱等一個以上症狀時,可能已患急性高山症;一旦發生步態不穩、意識變化或呼吸困難等症狀,病情或許已惡化為高海拔腦水腫或高海拔肺水腫,此時若沒有妥善治療及處理,則有致死的風險,登山民眾若有以上症狀宜及早下山。喜歡登山健行的民眾一定要知道,高海拔地區的風景雖然引人入勝,但也要考量自身體能,量力而為,並做好事前風險評估與預防性用藥。出發前建議進行醫療諮詢,若有預防用藥之需求,應聽從醫囑指示,切勿自行購買服用,尤其是本身有藥物過敏史或患有高海拔疾病病史、呼吸道疾病或心血管疾病等高風險族群要特別謹慎。如果於登山期間,出現任何疑似頭痛、頭暈、嘔吐等症狀,最重要的治療方式即為立即下山,必要時就醫治療。本文摘自藥害救濟基金會 原文請點此
-
2020-05-12 科別.心臟血管
以為感冒…胸悶、盜汗才知心肌炎
一名49歲男子日前因感冒就醫,吃藥一周病狀卻未改善,還出現胸悶、盜汗、氣喘等症狀,緊急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掛急診,照X光才發現有嚴重的肺水腫、肺浸潤,且心臟肥大,心跳飛快,恐出現致命性的心律不整,疑似感染新冠肺炎。所幸經篩檢,最後確診為心肌炎,緊急以「主動脈氣球幫浦手術」治療,成功緩解症狀,於加護病房治療約一周後轉入普通病房,現已平安出院。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心導管室主任陳業鵬指出,男子到院急診時有嚴重肺水腫肺浸潤,心臟肥大,心跳每分鐘高達130下,心跳波形變寬,恐出現致命性的心律不整,不排除心肌炎或其他冠狀動脈症狀疾病,而且他清明連假掃墓也曾到人多的地方,症狀加上接觸史,擔心恐染上新冠肺炎。院方不敢大意,立即將該名男子隔離和篩檢,為把握黃金搶救時間,陳業鵬和團隊在負壓隔離病房穿全套防護衣,以「主動脈氣球幫浦手術」治療,經一個多小時搶救治療,患者才比較不喘,生命跡象穩定。事後,患者妻子特別製作感謝卡給院方。陳業鵬則說,上次穿隔離衣治療病人已是17年前SARS期間,17年後再度穿上隔離衣,心裡當然會掙扎,但遇到了,為了病人,還是義無反顧。陳業鵬表示,很高興患者能平安出院,他也主動隔離兩周,等到患者二採陰,才與家人見面。
-
2020-05-11 科別.心臟血管
影/以為感冒症狀結果是心肌炎 醫護即刻救援
一名49歲男子感冒就醫,吃藥一周病狀卻未改善,還出現胸悶、盜汗、氣喘等症狀,緊急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掛急診,照X光才發現有嚴重的肺水腫肺浸潤,且心臟變的肥大,飛快心跳恐出現致命性的心律不整,和新冠肺炎症狀相似,所幸經篩檢,最後確診為心肌炎,由心導管室主任陳業鵬和團隊以「放主動脈汽球幫浦手術」治療,才成功緩解症狀,於加護病房治療約一周後轉入普通病房,現已平安出院。陳業鵬指出,該男到院急診時有嚴重肺水腫肺浸潤,心臟變的肥大,心電圖顯示心跳高達每分鐘130下,心跳波形變寬,恐出現致命性的心律不整,不排除心肌炎或其他冠狀動脈症狀疾病,加上該男清明連假掃墓也曾到人多的地方,症狀加上接觸史,擔心恐染上新冠肺炎。院方不敢大意,立即將該男隔離和篩檢,為把握黃金搶救時間,陳業鵬和團隊在負壓隔離病房穿全套防護衣以「放主動脈汽球幫浦手術」治療,加上內科部長林圀宏、感染科主任張凱音、胸腔內科主任梁信杰、胸腔內科醫師沈宜成和腸胃科醫師鄧冠宇及護理師全程待命,經一個多小時搶救治療,該男才比較不喘,生命跡象穩定。事後,該男的妻子特別製作感謝卡給院方,陳業鵬則說,上次穿隔離衣治療已是17年前SARS期間,17年後再度穿隔離衣,心理當然會掙扎 ,但遇到了,為了病人,還是義無反顧。 很高興該男平安出院,他也主動隔離兩個禮拜,等到該男二採陰,才與家人見面。
-
2020-03-29 養生.運動天地
登山健行預防高山症 這些事情別忘記
登山健行令人心曠神怡且能強健體魄,但若登的是高山,大氣壓力會隨高度增加而逐漸下降,人體吸入的氧氣則會漸漸變少。當身體無法適應低氧、低壓環境,就可能引起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腦水腫或高海拔肺水腫等疾病,尤以慢性病、氣喘、懷孕或心臟疾病患者風險較高。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建議,赴高海拔地區前四至六周可就醫諮詢,請醫師評估風險與開立備用藥品。但就醫時,切記要提醒醫師自己的慢性病史與藥物過敏史。Acetazolamide是常見的高山症預防用藥之一,它是一種利尿劑,其化學結構類似磺胺類藥品,因此不適用於對磺胺類藥物過敏以及蠶豆症者。Nifedipine常用於治療高血壓、狹心症,同時能預防曾有高海拔肺水腫病史的病人再次發病的風險,但服用後可能有血壓下降、頭痛、心悸、熱潮紅及下肢水腫等不良反應,有心因性休克病史的病人不能使用此種藥物。Tadalafil、Sildenafil均是改善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也常用於預防高海拔肺水腫,但不可與預防及緩解心絞痛的硝酸鹽類藥品、降血壓的甲型阻斷劑併用,否則可能出現嚴重低血壓。Dexamethasone屬於類固醇類藥物,可用於預防急性高山症及高海拔腦水腫,但使用後無助於身體適應高地的環境。由於服用後可能有高血糖、高血壓和免疫抑制等不良反應,因此除非醫師指示,否則不建議連續服用超過七天,也不宜驟然停藥,以免症狀反彈發作。登山時宜緩慢爬升,飲食盡量以低脂為原則、避免食用會產氣的食物,且避免吸菸或飲酒。如果登山過程出現頭痛,伴隨頭暈、噁心、嘔吐或虛弱等一個以上的症狀,此時可能已患急性高山症;如果發生步態不穩、意識變化或呼吸困難等症狀,病情或許已經惡化為高海拔腦水腫或高海拔肺水腫,此時應盡速下山,必要時就醫治療。
-
2020-03-01 名人.鄒頡龍
鄒頡龍/從「寄生上流」 認識「咳血」
小時候讀童話故事,美麗的公主與英俊的王子是當然的主角,或許歷經波折,但最後一定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長大之後忽然想到:王子和公主似乎不需要找工作?更不需要擔心業績如何,還順理成章地可以擁有財富與權力。王子與公主的生活一般人難以想像。回到現實,當社會的貧富差距過大,許多有理想、才華的人在貧窮線以下掙扎,對未來的憧憬就像天邊彩虹,永遠沒有搆得著的一天,是否會因此沮喪、絕望而憤怒呢?韓國導演奉俊昊2019年的電影「寄生上流」(韓語:寄生蟲)以生動而驚悚的手法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男主角和妹妹、父母因為貧窮,住在不見天日的半地下室,因緣際會下,以虛假的身分讓全家人都進入富有的家庭擔任老師、司機與僕人。或許太過順利了,他們開始幻想自己真正成為上流社會的一員,為了隱瞞虛假的身分,只好使出極端手段,終至一步步引發驚悚的悲劇!「寄生上流」推出後獲得全球好評,甚至打破奧斯卡金像奬紀錄,成為史上第一次奪得奧斯卡金像奬最佳影片的非英語片。電影中,男主角及家人使用詭計讓原來的女僕劇烈咳嗽,再偷偷在衛生紙澆上韓國辣椒醬。女主人看到丟在垃圾桶裡的衛生紙都是紅色,嚇得花容失色,以為女僕咳血染上肺結核,將之辭退,並讓男主角的母親替代。咳嗽的時候帶血,一定是肺結核嗎?如發現咳嗽之後的痰液中有血,一定會感到驚慌害怕。醫學上真正的「咳血」,是指源自於下呼吸道出血,包括氣管、支氣管、肺泡及肺間質組織以及肺部血管。不過出血的來源也可能是上呼吸道,例如嘴、鼻腔、喉部,或是來自於上消化道,例如食道或是胃出血。所以需要醫師詳細的鑑別診斷。造成咳血的原因很多,常見的原因包括:感染(如肺結核、肺炎、肺膿瘍……)、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支氣管癌及肺癌等;一些內科疾病,例如心臟衰竭併發肺水腫,也可能咳血。如果病人有服用抗凝血劑,或是本身有凝血功能異常,也會讓咳血症狀變得嚴重。咳血是健康的警訊,發現痰液中有血,要保持鎮靜,避免想要將血「咳乾淨」而用力咳嗽,應在適當的時機請胸腔科醫師進一步檢查原因。咳血嚴重程度也是觀察重點,因為嚴重的大咳血(24小時內咳血量達到300-600cc,或每個小時出血量大於100cc)有可能造成呼吸道阻塞而有生命危險。因此如果咳嗽時伴隨大量的血液流出,千萬不可等閒視之,應該立即就醫。「寄生上流」這部電影將貧富差距的殘酷刻畫得入木三分。「太太雖然有錢,可是卻很善良!」男主角的父親感嘆富太太的好騙,他的妻子卻說:「不是『雖然有錢,卻很善良。』,而是『因為有錢,所以善良。』,有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這對話是「寄生上流」中讓人省思的句子。確實,衣食無虞的狀況下有餘力關懷助人;但如果身處匱乏,就一定無法善良嗎?孟子說:「貧賤不能移」。在台灣,有收入微薄的菜販,用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默默奉獻,共捐出了上千萬元行善。另一方面,新聞也曾報導,世界上有些富豪為了追求更多的金錢而做出違法的事。欲望永無止境,有了錢,就會善良?恐怕未必。或許在物質生活,我們無法人人進入所謂「上流」,但善良與正直,是可以追求,並超然於有形物質之外的。(本文關於「咳血」的部分,承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內科部長蔡昆道醫師閱稿,僅此致謝)
-
2020-02-05 該看哪科.婦產科
38歲孕婦突視力模糊癲癇 緊急剖腹搶救母嬰均安
新竹一名懷孕32周的38 歲孕婦,近日突然視力模糊且全身性癲癇抽搐數次,家人驚覺不對勁緊急送醫,經醫師診斷為子癲前症,胎兒在腹中嚴重缺氧,情況危急必須立即終止妊娠,生產過程中孕婦一度昏迷,嬰兒也因早產體重僅 1660公克,所幸經治療後母子均安。東元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陳文斌指出,許多婦女在懷孕或生產時突發癲癇症狀,俗稱「子癲前症」、「子癇症」或「妊娠毒血症」,是醫師最擔心的懷孕併發症,大多發生在20周後,最主要的症狀是高血壓,其他還有蛋白尿、全身性水腫、噁心、嘔吐、視力模糊、體重過度增加等合併症狀。孕婦癲癇發作非常危險,嚴重時可能導致母體呼吸中斷,造成胎兒的腦部受到缺氧傷害,尤其孕產期34周前發生的早發型子癲前症,嚴重者可能危及孕婦及胎兒的生命,孕婦的循環系統受到極大影響,併發症包括腎衰竭、肝衰竭、肺水腫,全身抽筋等癲癇症狀。胎兒若不滿30周,死亡率較高,死因多為早產、子宮胎盤機能不良而導致胎盤剝落。陳文斌表示,胚胎著床後,母體會分泌胎盤生長因子(PIGF),降低螺旋動脈阻力,有效的運送血液給胎兒,而子癲前症患者的PIGF濃度較低,血管擴張不佳,隨著胎兒增大,血管的管徑大小若差1倍,產生的血流將差16倍,影響胎兒生長,此時母體的血壓會不斷升高來增加供應量,血管阻力也會不斷增加形成惡性循環,最後就必須終止妊娠,才能即時保住母親與胎兒的性命。陳文斌提醒,35 歲以上高齡產婦,或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疾病、過去曾發生過妊娠高血壓、有自體免疫疾病等狀況的孕婦,都是發生子癲前症的高危險族群。目前可在第一孕期 11 至 13周時,透過抽血檢測PlGF與懷孕相關血漿蛋白A(PAPP-A),並搭配高層次超音波進行子宮動脈血流檢查及定期血壓量測,可有效篩檢出子癲前症發生率,及早發現,及早對症治療。
-
2019-12-25 科別.心臟血管
貧血到高海拔區 易得高山症
貧血可能使人在高海拔地區出現更嚴重的缺氧症狀,一名50歲女性患有貧血而不自知,日前至西藏旅遊,雖然事先預防性地服用高山症藥物,但仍出現喘氣、惡心、嘔吐、劇烈頭痛等症狀,吃止痛藥也無效。返台後就醫確診有缺鐵性貧血,醫師判斷應是這趟旅程不適的主因。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周明文表示,人經由呼吸讓氧氣進到肺部,透過心臟、血液、血紅素等循環系統將氧氣送到體內各組織,使身體正常運作。由於高海拔地區的大氣壓力與空氣含氧量較低,血紅素可結合的氧氣較少,因此可能使身體組織缺氧產生不適,嚴重時會造成高山症。一般人到了高山,啟動代償機轉來適應低氧環境,短期代償機轉包括心跳加快、呼吸加速,長期代償機轉則是增加血紅素。但如果是貧血患者,體內血紅素較少,使身體組織獲得氧氣比健康者更少,因而易出現缺氧症狀。缺氧引發高山症症狀包括頭痛、頭昏、失眠、惡心、嘔吐、厭食、虛弱等,嚴重者可能產生腦水腫導致步履不穩、嗜睡、昏迷,或是肺水腫造成呼吸困難,持續惡化則可能有生命危險。當高山症發生時,應盡快向低海拔處移動,同時給予氧氣、藥物治療及休息。周明文表示,預防高山症,前往高海拔地區前可預防性投藥,並緩慢、漸進移動,貧血者應先請醫師評估風險。倘若不確定是否貧血,可觀察平日是否容易疲累、體力不佳、臉色蒼白、運動或月經來時更不舒服等症狀,並就醫確認,切勿在未確診缺鐵性貧血的情形下自行購買鐵劑服用,以免引起其他副作用。 編輯推薦 失落的黃金 維生素D能幫助肌肉修復和強健? 防大腸息肉變成癌 7個習慣現在做還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