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1 新聞.生命智慧
搜尋
肺動脈高壓
共找到
40
筆 文章
-
-
2020-09-26 新聞.用藥停看聽
壯陽藥含西地那非別亂吃 下場可能小弟硬不起來反要命!
亂服壯陽藥,當心可能要了你的命。在投顧公司當經理的小陳,因為經常熬夜,導致體力變差,小弟弟硬不起來被女友嘲笑退步,一氣之下透過在大陸經商的客戶取得俗稱「孟加拉虎王」的壯陽藥,原本想好好藉此好好扳回一城,沒想到服用後感覺心臟不適,根本無法行房。後來就醫才得知,壯陽藥含刺激心血管擴張的西地那非(Sildenafil),和自己原本服用的心絞痛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差點要了他的命。收治小陳的中醫師楊永榮表示,西醫壯陽藥常用成分西地那非(Sildenafil),能放鬆及擴張肺部的血管,使血液更容易流動,原本是用來治療治療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hypertension),後來發現可改善勃起功能障礙,也被拿來當作壯陽藥使用,但千萬不可與其他心血管藥物併用。醫師指出,患者平常有抽菸習慣,加上經常加班熬夜,1年前因為身體不適而就醫,確診為罹患心絞痛及高血壓,開始用藥控制。但患者自訴由於平日工作忙碌,沒有規律用藥,日前又因為服用大陸買來的壯陽藥差點釀出人命,於是轉而尋求中醫治療,經過2周的調養,勃起不佳的情形已明顯改善,重拾美滿性生活。中醫學理認為,勃起不佳主要原因在於情緒壓力、煩惱過度而耗損心脾,導致陰虛火旺及肝氣鬱結、氣虛無力引起。中醫對勃起功能障礙有深入的研究,臨床上最起碼發現有6種不一樣的原因,必須對症下藥,才能從根本治療。楊永榮分析,血虛型的病人要補血活血;氣虛、腎陽虛損型的病人要補氣壯陽補腎;溼熱下注型的病人要先清熱除溼,疏通陰莖海綿體內的溼氣;血瘀外傷型的病人要排除瘀血;肝氣鬱結的病人要疏通肝脈,解除肝經鬱滯,使通氣行血。中醫針對不同原因,採用不同藥物治療,才能使陰莖海綿體內的血流暢通,達到對症治療的目的,同時又能調理身體。若患者合併有其他健康問題,也能同步調理,並非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單向治療。醫學研究已證實,長期吸菸、三高患者、肥胖、以及長期熬夜、生活壓力、緊張焦慮,都是罹患性功能障礙的高風險群。有這方面生活問題的男性朋友,應積極維持正常作息,做好健康管理,以免身體健康問題進一步影響性表現。楊永榮提醒,中醫改善勃起功能障礙效果顯著,除按時用藥外,患者平日飲食可多攝取加強性腺功能的食物如牡蠣、韭菜、核桃、羊肉等,以及有利維護血管健康食物如新鮮蔬菜、豆類、根莖類及粗糙飲食(糙米、全麥、各種穀類)等,透過食療保養達到預防功效。★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5-13 科別.心臟血管
健康保衛站/喘咳血腫暈5症狀 恐是肺高壓
一名50歲婦人喘咳約兩周,因症狀與新冠肺炎相似被懷疑染疫,採檢後排除罹患新冠肺炎,卻確診為肺動脈高壓,醫師提醒,民眾如有「喘咳血腫暈」肺高壓五大症狀,應及早就醫。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黃瑞仁表示,肺動脈高壓是心肺及血管系統嚴重病變,俗稱「心臟癌」,這種罕見疾病惡化快,萬一再感染新冠肺炎,後果嚴重。中華民國肺動脈高血壓關心協會理事長黃偉春說,新冠肺炎8成為輕症,60歲以上或合併有心血管、糖尿、高血壓、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癌症患者,發病率和死亡率顯著提高。其中肺高壓病患遭病毒、細菌感染風險較高,不可掉以輕心。高雄榮總肺高壓專業治療中心醫師鄭錦昌提醒,年長的肺高壓病患較少發燒,若有「喘咳血腫暈」五大症狀,就應提高警覺。檢視要點包括有無咳嗽、呼吸急促、胸悶、心跳加快、疲倦、腳踝或腿部腫脹、頭暈、無法走路等。新冠肺炎警報尚未解除,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中華民國肺動脈高血壓關心協會合推一支宣導影片,提醒肺高壓病友面對新冠病毒的自保之道。
-
2020-04-30 科別.骨科.復健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僅傷關節! 細數6大恐怖併發症
「醫生啊,怎麼辦?我現在連洗澡都要靠兒子幫忙!」才五十歲的陳媽手部腫痛了好幾個月,看了國術館、吃了醫師開的止痛藥都沒有用,最後女兒帶她到免疫風濕科看診,才知道自己罹患了類風溼性關節炎。其實,臨床上很多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都跟案例中的陳媽很像,總是忍痛了很久才就診,但這時候關節已經變形甚至有些已經開始遭到破壞,嚴重可能導致身體失能。嘉義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陳俊銘醫師表示,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類風溼性關節炎好發在女性,特別是三十歲到五十歲之間的女性,男女罹患的比例約為1:3;有學者推測,可能與女性荷爾蒙有關,因為女性荷爾蒙會讓身體的免疫細胞比較活躍,一旦過度反應,就會造成免疫細胞自我攻擊。類風溼性關節炎典型症狀以手部關節為主,除了會出現明顯的晨間僵硬腫痛外,還可能會有鞏膜炎、肺纖維化、肺動脈高壓及心包膜炎等嚴重關節外的併發症,不過,所幸比例並不高。但令人擔心的是,這類患者的血管年齡會比一般人更加快速老化,容易出現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陳俊銘解釋,這可能是因為體內的慢性發炎導致血管同樣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所以在治療上不僅要解決關節的症狀外,更要注意血壓、血脂、血糖等三高問題。 陳俊銘提醒,類風溼性關節炎一旦發病確診後,務必要持續接受治療,千萬不要擔心藥物副作用而拖延治療的黃金期;同時保持低油、低熱量飲食與培養適當運動習慣,降低再發炎的機會,這樣才能與疾病和平共處,讓關節遠離慢性發炎,甚至變形等危機。延伸閱讀: 運動容易損膝蓋? 日常3動作殺傷力更大 瓶蓋打不開別只想到肌少症! 「不死癌」中年婦女最危險 跌打損傷要冰敷or熱敷? 先搞清楚受傷時間再決定
-
2020-04-16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類風濕性關節炎 不早治療會變形
50歲的陳媽媽手部腫痛了好幾個月,自己無法穿衣,甚至連洗澡都要靠兒子幫忙才能完成,到免疫風濕科就醫,才被診斷罹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嘉義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陳俊銘表示,很多病人會忍痛很久才就診,但這時關節大多已經變形,有些已經遭到破壞,嚴重可能導致身體失能。據研究,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30歲至50歲的女性,男女罹患比例約為1比3,推測與女性荷爾蒙有關,女性荷爾蒙會讓身體免疫細胞比較活躍,一旦過度反應,就會造成免疫細胞自我攻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典型症狀,以手部關節為主,除了會出現明顯的晨間僵硬腫痛外,還可能會有鞏膜炎、肺纖維化、肺動脈高壓及心包膜炎等嚴重關節外的併發症,所幸比例並不高。但令人擔心的是,這類患者的血管年齡會比一般人更加快速老化,容易出現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陳俊銘解釋,這可能是因為體內的慢性發炎導致血管同樣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所以在治療上不僅要解決關節的症狀,更要注意血壓、血脂、血糖等三高問題。陳俊銘表示,在診斷上,除了詢問發病過程,還會進行關節腫痛位置數目評估、X光片及抽血等檢測。治療方面,除了使用改善患者關節疼痛的非類固醇性消炎止痛藥外,還要以免疫調節藥物來控制病情,以減少發炎狀態。除了採用傳統藥物外,目前生物製劑已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帶來治療的曙光。生物製劑是以基因工程的方式製造抗體,精準的鎖定目標達到調節免疫反應的效果。但生物製劑也不是萬靈丹,單一藥物仍然有兩到三成病患對藥物反應不佳,患者可以多與醫師溝通討論適合自己的藥物。陳俊銘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一旦發病確診後,務必要持續接受治療,千萬不要擔心藥物副作用而拖延治療的黃金期;同時保持低油、低熱量飲食與培養適當運動習慣,降低再發炎的機會,這樣才能與疾病和平共處,讓關節遠離慢性發炎甚至變形等危機。
-
2020-03-21 新聞.科普好健康
幼兒心室中隔缺損 超細導絲 成手術關鍵
四歲何小弟自幼瘦小,經常生病,雖然胃口不錯,但體型偏瘦,運動後容易氣喘吁吁。有次看診時,醫師聽到有心雜音,轉介至本院,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有膜周型心室中隔缺損約0.5公分(見圖),胸部X光顯示心臟肥大。與父母親商量後,為治療他的心臟衰竭及促進發育,入院接受心導管封堵心室中隔缺損。導絲0.032英吋 穿過心臟缺損在輕度的鎮定安眠情況下,將一條極細、直徑僅0.032英吋的導絲,從腹股溝的股動脈經過心室中隔缺損,再由股靜脈穿出體外。隨後將一個由網狀鎳鈦合金編織而成的關閉器經輸送鞘管送達缺損處,展開並確認位置及穩定度後,血管攝影也顯示完全的封堵心室中隔缺損,然後將之釋放。全部手術時間77分鐘。術後,小朋友醒來後開始進食,隔日接受超音波及胸部X光確認關閉器位置,出院回家。心室中隔缺損 幼兒風險高心室中隔缺損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約占全部先天性心臟病25%,大約四分之三的病童屬於最常見的膜周型。膜周型心室中隔缺損有可能自行密合,如果無法自行縮小或密合,同時合併較大的血液分流量的話,會產生心臟衰竭,小朋友會有呼吸急促、生長遲緩、運動不耐、易感染肺炎等現象,若是長期不予治療,甚至有可能引起肺動脈高壓等後遺症。傳統上,開心手術修補是唯一的治療方法。但是開心手術會留下疤痕,傷口恢復慢,可能造成乳糜胸、早發及遲發之心律不整等副作用。同時,為了開刀,非得要進行體外循環,幼兒大量輸血所帶來的潛在風險,往往令家長裹足不前。所幸現在健保給付以心導管治療心室中隔缺損,可以不用開刀,平均手術時間約一個小時,心導管技術發展,大幅減少了病患的痛苦。目前常見的先天心臟病,例如存開性動脈導管、心房中隔缺損、心室中隔缺損等,都可以藉由心導管治療,90%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都可以免去開刀的痛苦。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希望未來微創的技術可以嘉惠更多病患。
-
2020-03-16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硬皮症奪命主因 肺纖維化最大宗
正值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的敏感時期,日前更有確診案例治癒後出現肺纖維化,肺纖維化可怕之處,在於它會阻礙肺泡間正常的氣體交換,導致肺功能下降,走路會喘、乾咳,且肺功能無法恢復到正常狀態。更值得留意的是硬皮症患者,因為肺纖維化往往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纖維化是硬皮症患者致命主因臺灣國立大學醫學院免疫學研究所許秉寧教授說明,硬皮症是一種罕見的自體免疫疾病。依疾病影響部位和範圍,分為局部性硬皮症及全身性硬皮症。局部性硬皮症僅會使患者身上一小塊皮膚產生硬化;而全身性硬皮症則會影響大片皮膚。許秉寧教授特別提到,因為硬皮症皮膚表徵比較明顯,所以通常會被大家留意和在意,忽略了真正導致死亡的其實是肺部的侵犯,像是肺動脈高壓與間質性肺病;其中,最常併發的間質性肺病就是肺纖維化。硬皮症患者中有高達五成以上會併發間質性肺病,導致肺部發炎。當發炎進展到後期便會產生纖維化現象,重創肺部功能。硬皮症不僅要留意皮膚外顯症狀 更應留意肺功能狀況硬皮症進展雖然緩慢,但有相當高的機率會併發肺部疾病。初期併發間質性肺病的症狀並不明顯,患者常誤認為是感冒,或是體力下降,因此輕忽長期乾咳背後所代表的意義。併發肺部疾病初期可能會有無痰乾咳症狀,接著是運動時呼吸困難,直至肺纖維化後期,即便在平地走動也會上氣不接下氣,日常生活無法自理,僅能臥床仰賴家人照料。期間若罹患流感或感冒,更會誘發肺功能急性惡化,加速侵蝕患者生命。建議患者可主動與醫師溝通安排肺功能檢測、肺部高解像度電腦斷層掃描(HRCT),進一步檢視肺部功能與狀態。許秉寧教授語重心長地說,現代醫療雖不斷進步,但面對硬皮症合併有間質性肺病的患者,仍希望能及早診斷、及早治療,一旦出現長達2個月的咳、喘現象,應立即告知醫師,及早檢查、治療,維持正常生活品質。【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
2020-03-10 科別.心臟血管
劉真生死拔河 醫嘆:4種心疾 求孕得用命來拚
國標舞女王劉真與死神搏鬥近月,病情惡化到出血性腦中風,必須開顱搶救,讓外界納悶:何苦要到鬼門關前走一回?外傳她想再為老公生個孩子,才冒險動手術;只是,有心臟疾患的女性這麼多,她們都能養兒育女,劉真為何要冒死一搏?劉真因主動脈瓣膜狹窄開刀昏迷,拔除葉克膜後,暫以心室輔助器撐住生命機能,等待換心。未料再遇腦中風,須優先動開顱手術取出血塊才能保命,親友、網友都不斷集氣祈禱,希望劉真能克服難關。主動脈瓣膜狹窄 為再生一個冒險?劉真已有個4歲女兒,演藝圈傳出她是為了再生一個,才冒這次險。心臟科醫師推測,劉真有主動脈瓣膜狹窄的毛病,生第一胎時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後來可能有喘的感覺,才積極治療。影響生育最嚴重的心臟疾患,包括重度二尖瓣阻塞、主動脈瓣阻塞、肺動脈高壓、嚴重心衰竭等重度患者,懷孕會危及母子性命。輕中度患者可由婦產科及心臟科醫師合作調整用藥,仍可一圓生子夢。至於年輕患者,應及早決定是否生育,才能規畫適當治療方式,減少懷孕風險。「患者想求子 要用命來拚!」「這種患者想求子,就是要用命來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主任詹德富表示,包括主動脈狹窄、心室或心房中膈缺損等心臟血管結構性變化的孕婦患者不多,一年頂多1、2人,婦產科團隊須全程嚴陣以待,直到母子均安才能鬆口氣。常見孕婦的心血管疾患是高血壓,其次是心律不整,這些都在可控範圍內。主動脈瓣膜狹窄 懷孕猝死高風險女性生育很辛苦,懷孕期間為供應胎兒營養,心血管功能會有大變化,不但血流量增加40%到50%,心臟做工率也會提高30%到40%,所以孕婦容易疲倦、呼吸急促、頭暈。若主動脈瓣膜狹窄,為讓左心室送出更多血流,原本功能不佳的心臟負荷會過於沉重,日積月累造成心肥大,甚至血壓飆高造成主動脈剝離,有猝死的高風險。心房中膈缺損 懷孕恐肺動脈高壓至於心室或心房中膈缺損,這就像心臟會漏水,血流一直打不出去,造成心臟負荷變大,長期心臟會出現肥大而有心衰竭,甚至造成肺動脈高壓,血流進不到肺部而危及性命。生育風險高 懷孕前要仔細評估詹德富說,有這些心臟疾患的婦女,生育風險高,懷孕前一定要仔細評估,臨床上會建議先做手術修補,否則就別懷孕。高雄市阮綜合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林伯彥也持相同看法,如果不修補,要直接手術換成人工瓣膜,可選耐用15年以上的機械式人工瓣膜,是當今主流,但須長期吃抗凝血劑,避免發生血栓,長期服藥也有胎兒畸形的風險;若用豬心等製作的生物性瓣膜,機能退化是缺點,可能5年內就要再開刀換新。換言之,劉真應該是在面臨置換人工瓣膜與修補手術的抉擇時,選擇了後者,卻在手術中出了其他狀況而昏迷。其實就算裝了人工瓣膜必須吃藥,也能設法避開胎兒畸形的問題。林伯彥收治一名30多歲女性,因故換了機械式瓣膜。最近她懷孕想留下孩子,醫師先減少她的抗凝血藥劑量,目前正密切觀察到36周後,改注射低分子類抗凝血劑,產前即停藥避免出血,生產後再伺機恢復施打防止血栓。劉真昏迷至今的醫療費用,醫界估計恐達上千萬元,若有足夠保險支應,實屬萬幸,否則這趟求子大冒險,代價不小。先天性心臟疾病者 保險業界怕怕其實,一旦出生就被確診先天性心臟疾病者,保險業界都拒絕往來,就是怕未來這筆龐大的醫療理賠。保險經紀業者吳玉山說,新生兒若有瓣膜缺損等問題,就算長大後瓣膜長好了,醫師也願意開證明,基於風險考量,願承保的業者仍少之又少。【你也可以看】劉真等待心臟移植 醫生點出手術成功關鍵
-
2020-01-07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新知/病主法 新增11疾病適用善終權
昨天是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一周年,目前超過1萬1000人預立自己疾病末期的醫療決定。衛福部醫事司宣布,新增漸凍人等11項疾病情形適用病主法。衛福部昨天公告新增11項疾病適用病主法,包括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多發性系統萎縮症、囊狀纖維化症、亨丁頓氏舞蹈症、脊髓小腦退化性動作協調障礙、裘馨氏肌肉失養症、肢帶型肌失養症、Nemaline線狀肌肉病變、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及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泡症。上述病患若符合特定臨床條件,包括身心障礙程度、呼吸功能或行動能力等,就可依預立的醫療決定,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新增公告疾病多屬罕見疾病,日後衛福部會與相關病友團體合作,積極協助病友依其意願,決定適當的預立醫療照護計畫,保障罕病患者善終權利。石崇良說,未來將定期於每年三月公開徵求適用病主法第14條第一項第五款的疾病或情形,病友團體、醫療機構、專科醫學會皆可提出申請,作為後續公告參考依據。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楊育正昨天表示,病主法的核心以病人為主體,顛覆長久以來醫療父權或以家屬為主的醫療慣性,上路至今面臨許多挑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則表示,病主法施行一年已完成一萬多例簽署註記,看似不多,但是跟安寧初上路第一年的四千筆相較,可以看出國人死亡適能提升。安寧照顧基金會表示,安寧療護及病主法都捍衛國人善終權,除了對民眾宣導教育,也陸續開辦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人員訓練課程,培育諮商人員,並輔導醫院開辦諮商門診,目前全國各縣市、甚至離島,已有140家醫院可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相關資訊可參閱衛福部醫事司網頁「預立醫療決定專區」。
-
2019-12-17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免疫失調不只關節疼痛 心、肺、皮膚全都遭殃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除了影響關節之外,還有慢性全身性發炎所引起的併發症。員林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留美萍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初期患者可能會關節疼痛,早晨有僵硬的感覺,並可能會持續1至4小時,經過慢慢活動之後才會比較緩解,有些病患也會感到疲倦、全身無力不舒服。疾病中期,由於關節持續慢性發炎,也連帶影響周邊的軟組織,造成肌腱、韌帶疼痛,關節軟骨也可能慢慢被破壞。疾病後期,如果發炎沒有控制好,就連較硬的骨頭也可能被侵蝕,導致關節變形,可能讓手指出現像天鵝頸的變形,還可能造成肌腱斷裂,甚至若發生在下肢,可能會影響行動,必須坐輪椅。除此之外,類風濕性關節炎還可能增加脊椎骨折風險,其主要原因是患者大多為50、60歲,骨質已漸漸流失,尤其是女生通常已進入更年期,骨質疏鬆的風險更高;加上類風濕性關節炎本身就可能影響骨質,在接受低劑量類固醇治療時,也會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在多重因素影響下,骨質密度比一般人低,脊椎骨折的風險就比較高。建議患者可同時進行骨質密度檢查,了解骨質疏鬆的嚴重程度。想要改善骨鬆問題,首先要把發炎的問題控制好,減少骨質流失,也可以補充鈣質,必要時可考慮使用骨質疏鬆的治療藥物。心、肺、皮膚都有併發症留美萍醫師指出,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全身性慢性發炎的免疫系統疾病,所以它不單單只會攻擊關節,也會攻擊身體其他地方,例如皮膚,可能合併血管炎,或皮下出現類風濕性結節,結節可能長在骨突起處、伸肌表面或關節周邊部位,甚至長在肺臟裡面。有些病患會出現間質性肺炎、肺動脈高壓,或者心包膜炎、心肌炎,少部分病患可能會影響腎臟。也有些病患眼睛會被攻擊,引起鞏膜炎、漿膜炎等。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併發症留美萍醫師表示,曾經遇過病患來求診,抱怨的症狀不是關節痛,而是下肢有血管炎的問題,造成皮膚慢性潰瘍。進一步詢問才發現,其實病患也有慢性多發性關節炎,但都不是很在意,直到下肢出現血管炎、慢性潰瘍,才接受檢查,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經過藥物治療後,關節炎和皮膚潰瘍都漸漸改善。依照疾病活動度,調整藥物的組合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式有幾種,留美萍醫師指出包括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低劑量類固醇、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DMARDs)。近年來還有針劑或小分子口服的生物製劑,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是一大福音。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黃金期是在前三到六個月。確診後,大部分會先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低劑量類固醇、疾病調節抗風濕等藥物合併治療,以半年為觀察期,如果仍舊沒辦法控制好發炎指數,就會考慮申請使用生物製劑。根據臨床觀察,大概二至到三成的病患可能需要調整藥物,進入到生物製劑接續治療。偶而也有少數患者在初期控制得很好,但是因為長期熬夜、壓力太大導致疾病突然發作起來,藥物沒辦法壓下來只好使用生物製劑。醫師都會依據病患個別狀況調整藥物種類與用量。什麼是生物製劑?留美萍醫師解釋道,生物製劑可以透過不同的機轉來控制身體免疫系統失調所產生的發炎反應,有抑制T細胞、抑制B細胞、或阻斷誘發發炎的細胞激素,像是腫瘤壞死因子(TNF-α)、介白素(IL-6、IL-1)。使用各種生物製劑前都需要評估病患適不適合,包括是否有B型肝炎、C型肝炎、潛在性肺結核等,確定沒有問題才能施打。施打生物製劑後也要仔細監測是否有副作用產生,例如影響肝功能、嗜中性白血球下降、或血小板下降。在治療過程中,大概2至3個月就會幫病患抽血檢測肝功能、血球數目。提升治療順從性,改善生活品質留美萍醫師表示,有些患者服藥順從性不好,可能把藥領回去但都沒有吃,讓病情很難控制,相較生物製劑是透過注射給藥,可以確保病患每次回診都有確實施打藥物,提升醫囑性、維持治療效果。醫師會根據患者狀況調整口服藥物,或者也有可以單獨施打的生物製劑,因為有機會減少口服藥物的量,不用每天吃那麼多藥丸,讓病患較願意配合治療。留美萍醫師舉例,一位60多歲的退休老師,罹患中重度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日漸腫痛的關節讓她哪裡都不能去,前半年使用口服藥物治療,但是評估疾病活動度仍舊處在高活性,於是申請生物製劑治療,數月後關節疼痛顯著改善,她又可以恢復以往的活動,跟朋友聚會、旅遊,享受退休生活。正確日常保健,幫助病情穩定留美萍醫師提醒,想讓病情穩定,患者一定要聽從醫囑用藥、定期回診。再來就是生活作息要正常,不可以熬夜,平常要規律的運動,別讓自己壓力太大,抽菸、喝酒這些都要避免。 飲食方面請正常均衡飲食,減少中藥材進補,例如人蔘、靈芝、牛樟芝…等。補品吃多了可能讓免疫系統更錯亂,疾病就更加嚴重不好控制。醫師都會告訴患者,如果不確定保健食品適不適合,就請帶來諮詢。患者應避免食用苜蓿芽,因所含成分可能活化免疫系統,造成免疫異常反應。有關節炎的病患會比較怕冬天,因為冷天氣容易讓關節比較僵硬疼痛,要盡量做到保暖,如果覺得關節僵硬不舒服,可以適度熱敷,緩和疼痛僵硬。貼心小提醒類風濕性關節不是不治之症,是一種慢性病,患者應與疾病和平共處。隨著醫療進步,類風濕性關節炎有許多藥物可以好好控制發炎,避免關節破壞變形,使患者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留美萍醫師再一次叮嚀患者,務必要按時用藥、定期追蹤,日常生活要作息正常、規律運動,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不要任意使用補品。如果有任何不舒服,請儘快回診和醫師討論。原文:免疫失調不只關節痛,心、肺恐遭殃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