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8 名人.許金川
搜尋
肝病毒
共找到
109
筆 文章
-
-
2020-11-23 癌症.肝癌
免疫+標靶 第一線肝癌晚期治療
● 肝癌8年下降,但仍在十大癌症名列前茅● 肝癌存活率低,因為發現時期別太晚● 即使C肝病毒清除,仍應繼續追蹤有無肝癌晚期肝癌病患出現治療新選擇,衛福部食藥署核准使用免疫加標靶藥物的組合療法,用於晚期肝癌第一線治療;美國也通過雙免疫藥物療法,成為晚期肝癌第二線治療的選擇。被稱為國病的「肝癌」,在B型肝炎、C型肝炎控制良好的情況下,發生率已經連續8年下降。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暨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余明隆指出,從2004年開始,肝癌死亡率逐步降低,但是仍在十大癌症中名列前茅,主要的原因在於肝癌被發現的期別太晚。長庚醫院肝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林錫銘指出,肝癌早期可以使用手術根除,但當病患察覺到疲勞、體重減輕、食欲不振、黃疸、腹部腫大等症狀,大多已進展至晚期,若是發生轉移,5年存活率也將降至約3成以下。最近核准的免疫加標靶藥物組合,抗PD-L1免疫抑制劑加上抗腫瘤血管生成的標靶藥物,相較於傳統的標靶藥物,存活期延長,腫瘤縮小率、疾病控制率也顯著提升。第一線晚期肝癌治療已有重大突破,但病患終究會疾病惡化,第一線治療惡化後病患仍應積極尋求第二線治療。目前二線治療中也有新的治療選擇,特別針對高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400ng/ml的患者,可選擇新一代抗血管新生藥物。此外,第二線治療也有合併療法,雙免疫療法對於曾經接受第一線標靶藥物效果不佳,或是無法耐受副作用的晚期肝癌患者,有三成的病患獲得緩解,為晚期肝癌病患帶來新希望。馬偕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張明志指出,肝癌的警戒期很短,只要短短三個月,就會從小小的腫瘤侵犯到血管。林錫銘指出,早期診斷肝癌,仍是對抗肝癌最好的策略,針對男性、B肝帶原者、肝硬化、酒精性肝炎、曾治療痊癒的肝炎病患都是肝癌的高危險群,應該每三到六個月,進行超音波與胎兒蛋白檢查。民眾若對肝癌防治有更多疑問需要解答,可打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免費諮詢電話:0800-520-523。
-
2020-11-07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老」公為恩愛進補 肝指數飆高
診間來了一對男女。女:「他很急!」「很急?」我看了他們,女的年紀輕,有外地口音,男的明顯年紀大了很多。「難不成是老少配的問題,男的力不從心,因此很急?」女的看我一副遲疑:「他有B型肝炎,最近肝指數高了起來,GOT、GPT都一千多!」我看了病歷,男的已70歲,70歲的人即使有B型肝炎,人之將老,病毒也衰,病毒應該不會活躍了,肝指數應該也不會飆高了,怎麼會如此?「妳有給他吃什麼嗎?」「沒有啊!就是維他命丸、深海魚油,還有一些增強免疫的健康食品……,我朋友也有買給她老公吃。」「為什麼給他吃那麼多?」「因為我看他越來越弱,晚上表現越來越不好,他越來越急,我也急……」。原來如此,為了晚上恩愛煞費苦心,吃了增強免疫的食品,誘發了人體的免疫系統對體內的B肝病毒發動攻擊,肝細胞因而受到殃及,肝細胞發炎,接近猛爆性肝炎,以前是男的「急」於表現,現在是女的「急」於保男的命。儘管目前B肝有藥物可以控制,使肝指數降低,避免發炎,但肝內的B肝病毒無法完全消除,與人體的免疫系統和平共存,一旦有了外來藥物刺激,誘發了免疫系統,破壞平衡,就有可能引發猛爆性肝炎。●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92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10-15 醫聲.肝病清除
C肝篩檢/感染率九成 藥癮、獄友防治挑戰大
消除C肝的最後一哩路,高危險特殊族群很重要,藥癮者及監獄受刑人C肝感染率約九成以上,台大雲林分院在雲林監獄C肝治療率百分之百。前副總統、中研院士陳建仁認為,為了讓監所順利微根除C肝,將與法務部討論,建議所有受刑人接受C肝篩檢。台大雲林分院副院長陳健弘指出,雲林監獄進行受刑人C肝治療計畫,兩年來總計篩檢了八二四人,陽性率達三分之一,有C肝病毒核糖核酸占七成,罹患C肝受刑人以藥癮者居多,其肝功能狀況不錯,肝纖維化指數三期者僅百分之三點一,並無肝硬化,有一六五人接受C肝治療,十二周後已全數驗不出病毒。雖然治療成果佳,但陳健弘認為,健保給付規定,需於同一個醫院完成治療三個月,才可給付,因此,對於六個月內將出獄及申請假釋的病人,無法接受治療,這讓收容人不滿意,甚至有人想對醫療團隊提告。他建議,希望未來應放寬監所治療的給付條件。衛福部嘉義醫院副院長陳詩典指出,美沙冬替代療法消除C肝,需精神科醫師及公權力介入,藥癮患者都在精神科,要轉介到腸胃科並不容易。陳詩典曾任衛福部彰化醫院肝病團隊負責人,他先在醫院內集合精神科、腸胃科、感染科醫師舉辦共識營,甚至病友會,讓在精神科的C肝患者順利到腸胃科就診。為讓藥癮者走完消除C肝的最後一百公尺,彰化醫院團隊在早上七點半開門診,讓接受美沙冬替代療法的患者先來看診,再去上工,避免因工作而中斷治療,同時也製作小手冊讓患者了解,多管齊下提高藥癮患者的C肝治療率,達百分之八十五到九十四。陳建仁認為,監所消除C肝,必須像當年檢驗愛滋病毒,讓受刑人全面篩檢C肝,應與法務部討論可能性。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林漢傑也認為,矯正署態度很重要,監所若與醫院配合,C肝篩檢率可達到七到八成,但若沒有醫院進入協助,篩檢率僅二成。
-
2020-10-15 科別.消化系統
C望工程/監獄毒癮者滅C肝 跨科別合作走最後一哩路
消除C肝最後一哩路,特殊高危險族群很重要,毒藥癮者及監獄受刑人約九以上感染C肝,要達到消除c肝最終回,更需要跨科合作,尤其需要精神科醫師一同協力。台灣肝臟研究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衛生福利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與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13日共同舉辦「2025C望工程,消除C肝最後一哩路」專家會議。會議中專家們針對監獄及毒藥癮患者進行C肝微根除計畫進行報告。台大雲林分院副院長陳健弘指出,以雲林監獄針對受刑人的C肝治療計畫,總計篩檢824人,陽性率約1/3,其中有C肝病毒核糖核酸佔7成,罹患C肝受刑人也以毒藥癮者居多,C肝的基因型與一般人不同,以1A型、3型及6型為主,肝纖維化指數三期是3.1%,並沒有嚴重的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由於患者都在監獄內,接受抗病毒治療的165例患者,治療後12周無病毒比率達100%。雖然治療成果零失誤,但陳健弘認為,健保給付規定,需於同一個醫院完成治療3個月才可以給付,因此,對於6個月內會出獄及申請假釋的病人,不得已被拒絕治療,就有收容人因假釋申請連續駁回3次,讓收容人心生不滿,進而想要提告,希望未來在監所的治療應該可以放寬給付條件。另外,監獄門診也需要克服的困難,受刑人經常於服藥療程後,不願意配合後續追蹤,這會影響到治療成效,陳健弘就曾遇到有受刑人表示,又沒有法律規定一定得接受治療,也有人不願意負擔看診費用,因此,造成醫療團隊不小的困擾。衛福部嘉義醫院副院長陳詩典指出,美沙酮替代療法消除C肝,不只是腸胃科醫師的事,更需要精神科醫師及公權力介入。因為藥毒癮患者都在精神科,要讓他們轉介到腸胃科就醫有困難的,有時候病人就此離開醫院。為了完成藥毒癮C肝患者治療的最後一百公尺,陳詩典在衛福部彰化醫院時,擔任肝病團隊負責人,針對藥毒癮患者消除C肝進行院內跨科合作,找來精神科及感染科醫師舉辦共識營,甚至病友會,讓患者轉介到腸胃科治療更順利,加上彰化縣衛生局將消除C肝列為評鑑項目,跨科別合作就比較容易。陳詩典團隊為了讓毒藥癮患者不中斷治療,在早上七點半就開設早安門診,讓美沙酮替代療法的患者可以先來看診,看診完後他們才能安心上班,這兩年來也進行5次行動門診,看了近200人,治療率高達85%到94%。陳詩典也認為,美沙酮替代療法毒藥癮者死亡有45%都跟C肝有關,因此美沙酮替代療法是很重要的用藥資訊,希望健保署可以把美沙酮給藥系統納入健保C肝系統,讓精神科及腸胃科一起合作消除C肝。延伸閱讀:➤C望工程/受刑人普篩C肝 陳建仁:與法務部討論可行性
-
2020-10-07 科別.消化系統
衛福部彰化醫院追進精神專科 最早用藥者已驗無C肝病毒
很多病人不方便移動,衛福部彰化醫院2014年起辦理外展門診,醫療團隊到偏鄉服務,今年3月進一步與衛福部草屯療養院跨院合作,開創國內一般醫院到精神專科醫院作C肝外展門診的先例,最早用藥的5名C肝精神病患者已經驗不出C肝病毒。今天上午,衛福部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楊智超和多名衛教師、醫檢師、批掛人員,帶著移動式超音波等儀器,搭乘交通車到草屯療養院,在門診區幫精神狀況較穩定的病患做例行超音波及抽血檢查,接著帶儀器進保護室,為精神病情較嚴重者的患者檢查,醫檢師抽血時,兩名衛教師在旁邊安撫精神病人,醫師做超音波檢查必須隨時注意患者的反應。這是第十二次外展草療醫療服務,衛福部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楊智超說,政府宣示2025年根除C肝,各大醫院紛紛到偏鄉開辦外展門診,彰化醫院早在6年前就到偏鄉衛生所外展,在衛生所成立肝炎行動醫療站,定期下鄉,讓很多偏鄉的肝炎患者不必搭車騎車,就近就能獲得治療。部彰護肝醫療小組成員表示,草療沒有肝膽科醫師,如果要帶精神科患者到外面醫院持續就診,對於家屬形成長期負擔壓力,為了體恤弱勢的精神病患和家屬、看顧,部彰外展服務讓慢性B型及C型肝炎的精神患者得到積極治療;起初精神病患對於院內出現外來醫生護士,感到奇怪,幾次之後病患會主動打招呼,雙方互動良好。楊智超說,彰化縣大部分洗腎院所沒相關科別醫師可治療C肝,洗腎病人通常1周洗腎3天,精力放在洗腎顧健康,常忽略治療C肝,部彰護肝醫療小組去年把外展門診拉到各地的洗腎室,治癒53名洗腎的C肝患者。楊智超又說,肝炎患者較易轉變為肝硬化或肝癌,C肝口服新藥可阻斷肝硬化或癌化,副作用低,治癒率達到9成8以上,健保給付已大幅放寬,所以護肝醫療小組主動做外展門診,今年和草療合作,除了找出C肝病患加以治療,也定期追蹤B肝患者,希望建立慢性精神醫療照護機構的外展門診模式,還規畫未來到長照機構,讓肝炎無所遁形。
-
2020-09-30 該看哪科.婦產科
懷孕B肝治療 病毒傳染率大降
國病也是雲林縣病的B型肝炎,多年研究發現約有一半帶原者來自母親垂直感染,儘管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但仍有許多高病毒量母親,懷孕期間傳給嬰兒,為進一步防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引進母體防護療法,即在懷孕期間就接受藥物治療把關,最近4個案例中,已一例新生兒成功遠離帶原,令人欣悅。該院婦幼中心主任徐明洸說,B肝盛行時發現約有一半帶原者就由母體垂直感染,所以新生兒都須接種B肝疫苗,多年下來已把帶原率降至1%,後來又發現這些雖打過疫苗的嬰兒,仍有10.7%為慢性帶原,原因是母親為高病毒量(e抗原陽性)帶原者。徐明洸表示,研究證實經孕期口服藥物治療,病毒傳染率由10.7%降到1.5%,有效預防母子垂直傳染,為提升全面防護率,健保署對B肝病毒量高的孕婦,於懷孕滿27周後,健保給付使用B肝口服藥物治療 ,產後仍持續服藥4周,目前收治4名符合高病毒量準媽媽,接受「懷孕B肝治療」,第1例新生兒滿1歲經追蹤體內HBS表面抗原已呈陰性。
-
2020-09-29 科別.消化系統
B肝母體垂直感染防疫仍有破口 雲林台大朝零破口邁進
國疫也是雲林縣病的B型肝炎,多年研究發現約有一半帶原者來自母親垂直感染,儘管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但仍有許多高病毒量母親,懷孕期間傳給嬰兒,為進一步防護,台大雲林分院引進母體防護療法,即在懷孕期間就接受藥物治療把關,最近4個案例中,已一例新生兒成功遠離帶原,令人欣悅。婦幼中心主任徐明洸說,B肝盛行時發現約有一半帶原者就由母體垂直感染,所以新生兒都須接種B肝疫苗,多年下來已把帶原率降至1%,後來又現約這些雖打過疫苗的嬰兒,仍有10.7%為慢性帶原,原因是母親為高病毒量(e抗原陽性)帶原者,徐明洸表示,為提升全面防護率,健保署對B肝病毒量高的孕婦,於懷孕滿27周後,健保給付使用B肝口服藥物治療 ,為避免產後停藥風險仍再持續服藥4周,以減少垂直傳染。台大雲林分院目前收治4名符合高病毒量準媽媽,接受「懷孕B肝治療」,第1例的新生兒已滿1歲經追蹤體內HBS表面抗原已呈陰性,第2例仍在追蹤,另兩例仍治療中。徐明洸說,研究證實,經孕期口服藥物治療,病毒傳染率由10.7%降到1.5%,有效預防母子垂直傳染;目前使用的藥物安全性高,對胎兒影響小,可安心服用。所以呼籲孕婦抽血產檢B肝檢驗若出現s抗原及e抗原雙陽性,最好接受「懷孕B肝治療」及產後追蹤,以確保安全。「雖是媽媽吃藥卻是治療孩子!」副院長陳健弘強調,「懷孕B肝治療」目的,主要是讓高風險的胎兒,在未出生前提早接受治療,能更有效防堵垂直感染風險。院長黃瑞仁說,雲林台大婦幼中心最近再延聘總院婦癌專家陳啟豪、許文瑋、邱為則、黃佳萱等4名醫師加入團隊,陣容更堅強,為雲林婦幼健康把關。
-
2020-09-12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B肝未服藥 猛爆性肝炎搶救不及
二位男士,一起聊天。甲:「你信佛嗎?」乙:「我信佛,但不拜佛!」甲:「你看醫生嗎?」乙:「我看醫生,但不喜聽醫生的話!」乙是B肝帶原者,應該是出生時由母親垂直感染而來,30歲以後每半年定期追蹤,肝指數一直高高低低,一年前肝指數竟飆到二、三百,醫師勸他吃藥,但他不聽,只是定期抽血及做超音波檢查。不吃藥的理由是他自己上網查資料,目前B肝抗病毒藥物不能完全地把病毒清除乾淨,而且停藥後容易復發,復發之後有可能會引發猛爆性肝炎。結果三個月前他來求診,主訴疲倦、黃疸,抽血檢查膽紅素高到15,肝指數高到2千多,血液中的B肝病毒量也高到每C.C.大於1億7千萬多,是典型的B型肝炎發作引起猛爆性肝炎,雖然入院緊急治療,也安排換肝,可是病情一直惡化,也找不到合適的捐肝者,入院不到一個月就往生了,享年才50歲。這是個令人難過的故事,他有聽醫師的話,知道要追蹤,但不聽醫師的勸告,未及早服用抗病毒藥物,因為他是知識分子,相信自己的判斷,等到猛爆性肝炎發作,再求醫再開始用B肝抗病毒藥物,但B肝發作不可收拾,搶救來不及了。的確目前B肝抗病毒藥物就好比高血壓或糖尿病的藥一樣,有吃有控制,沒吃又回復原狀。它無法將病毒完全清除,因此停藥後很容易復發,而復發有時很可怕,若未定期追蹤,必要時即使再用藥,有些人可能會演變為猛爆性肝炎。但不服藥對某些病人來說更可怕,因為隨時都有可能變成猛爆性肝炎而不自知,求醫太晚而造成悲劇。「術業有專攻」,醫療上最怕一知半解,自以為是,看醫師,而不聽醫師的指示,不僅反而害了自己,也讓親人難過,醫師心酸。●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及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91期已出刊,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 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08-23 科別.消化系統
健康醫點靈/不共用牙刷、刮鬍刀 防再染C肝
基隆市李先生曾有C型肝炎病史,10幾年前施打干擾素治療後痊癒,他近日感到疲倦、肌肉痠痛並伴隨發燒,覺得應該只是小感冒,就醫檢驗發現再度罹患C肝。衛福部基隆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張可斌指出,C肝主要是透過血液接觸感染,與他人共用牙刷、刮鬍刀等多項行為時都有可能發生,必須注意衛生習慣。李先生接受抽血後,驗出血液中C肝抗體呈陽性,且含有大量C肝病毒核糖核酸,醫師判斷是再度感染C肝。醫師經過綜合評估,建議他接受口服藥物治療,治療期程約8至12周,與注射干擾素相比,副作用較低且痊癒率提高許多。張可斌說,C肝主要透過血液接觸感染,不會經由飛沫或飲食傳播,例如使用未充分消毒的工具刺青、穿耳洞、針灸等,或與他人共用牙刷、刮鬍刀、指甲剪,以及進行不安全性行為,或醫療人員在執行醫療處置時,未採取預防措施等,都可能受感染。張可斌說強調,C肝高風險族群務必要定期追蹤,如過去或現在是靜脈注射藥癮者、曾接受未經篩檢C肝抗體的血液製劑或器官移植者、洗腎患者、愛滋病患、醫療工作人員或其他可能接觸到血液的工作者(如刺青師)、C肝感染者所生的子女或性伴侶是C肝痊癒者。
-
2020-08-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彰化血清調查陳建仁憂失真 台大師指比當年B肝調查認真
彰化縣展開新冠肺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預計本月25日公布,再加上近日爆出自行採檢無症狀返台者,前副總統陳建仁今在臉書表示,盛行率調查研究特異度越低或真正盛行率越低,易偽陽性失真。但台大公衛教授金傳春在陳建仁臉書留言指出,彰化研究比當年B肝病毒血清調查還認真,應正面鼓勵。陳建仁指出,檢驗方法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檢驗抗體陽性的盛行率、受檢個案的代表性等三大因素恐有使檢測盛行失真,「盛行率調查研究的特異度越低或真正盛行率越低,檢測盛行率也就越容易被高估,也越會失真。」聯合報記者今上午致電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多次都沒有通,下午再次寫傳訊息詢問,陳秀熙表示,這幾天都在國際缐開會,非常忙,很抱歉,有空再談。記者在收到訊息後馬上打電話給陳秀熙,但電話就打不通了。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則是在陳建仁臉書下留言表示,彰化縣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有採納其建議,使用第二種實驗法,也請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做特異性最強的中和抗體,比當年B型肝炎病毒血清流行病學多數未進行中和抗體測試還認真,應該正面鼓勵。彰化縣政府、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結合縣內醫療院所從6月11日起,啟動彰化縣萬人新冠肺炎血清抗體調查,從確診者、接觸者、居家檢疫者及健康照護人員等四大類高危險群調查抗體分布,目前初步完成近3000人抗體檢驗,發現四個族群都有抗體陽性者,但比例分佈仍待統計。
-
2020-08-13 癌症.抗癌新知
早期肝癌存活率 最新統計嘉基領先全國平均值
衛福部國健署最新統計,早期肝癌民國102年到106年平均治療存活率為59.87%,嘉義基督教醫院為63.84%,不僅領先全國平均值,也高於醫學中心,嘉基採「肝癌電燒」,降低治療危險性,一名劉姓男子利用電燒治療肝癌,當時住院僅4天,已5年未復發,許多朋友都不知道他得過肝癌,感謝嘉基讓他恢復健康身體。嘉基院長姚維仁、胃腸肝膽科醫師陳柏岳等人今天透過「嘉基早期肝癌存活率優於全國」記者會,慶祝近5年的亮眼成績,院方也以牛肝示範電燒狀況,被治癒的劉男也現身說法。劉男說,他是65歲的退休勞工,本身患有慢性C型肝炎數十年,過去由於沒有症狀,並未定期追蹤,5年前,他因稍感疲憊,前往嘉義基督教肝膽科求診,發現代表肝癌指數的胎兒蛋白暴增,於腹部超音波下發現3公分的肝癌,接受肝癌電燒治療,又服用C型肝炎的新式口服抗病毒藥,將困擾數十年的C肝病毒清除,如今都未復發。陳柏岳表示,過去的早期肝癌患者,多半只能接受開刀切肝或是風險更高的換肝手術,對於年紀較大、體能較差或是無法承受重大手術的患者而言,是高危險性治療,嘉基讓早期肝癌患者接受「電熱射頻燒灼術」,也就是俗稱的「肝癌電燒」,得到相當大的成效。陳柏岳說,肝癌電燒的最大好處,就是對於中小型的肝癌,可以達到與開刀或換肝相同的治療成功率,在患者身上只會留下微小的電燒針傷口,住院時間多半只有3到5日。陳柏岳表示,嘉基對較大型的肝癌,也能採取多針燒灼治療,2年前引進最新的肝癌微波治療,肝癌清除更迅速,也買入最新的腹部超音波機型,可以融合患者的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影像,搭配去年台灣剛引進的超音波顯影劑注射,幾乎可以讓所有肝臟內躲藏的腫瘤全部現形。
-
2020-08-12 科別.消化系統
C型肝炎健保幫出20萬治療 護理師:9成能治癒
C型肝炎是國內感染人數第二多的病毒性肝炎,僅次B型肝炎,是造成慢性肝病與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此衛生福利部推出「健保幫出20萬治療」,護理師提醒,只要經檢驗出有C肝病毒的民眾,便可使用健保及早治療。桃園醫院日前有一名婦人因準備洗腎,在腎臟科醫師評估後發現她是C型肝炎感染者,轉至腸胃科門診做C型肝炎的用藥評估,腹部超音波顯示有一顆2公分的腫瘤,更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竟然除了肝臟外,闌尾及右腎也發現腫瘤。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顧元豪利用腹腔鏡手術,同時切除肝臟惡性腫瘤、闌尾惡性腫瘤肝臟及右腎良性腫瘤,富人也順利康復,在完全沒有任何腹痛的情況下,及早發現「雙癌」並及早接受治療,算是不幸中的大幸。C型病毒如何傳播感染?桃園醫院外科專科護理師護理長林秀秀解釋,C肝病毒主要是由血液透過皮膚、粘膜進入體內而傳染,若與他人共用汙染針具、沾血的個人器具,如刮鬍刀、牙刷、指甲剪、刮痧板等,都有可能發生感染。有研究指出,慢性C型肝炎經過20至30年後,4人之中會有1人演變成肝硬化,一旦進入肝硬化,肝癌的機率會增高,因此必須及早治療或定期追蹤檢查,C肝早期無藥可醫,須花上百萬自費藥物治療,但隨醫藥發展,現已有健保補助治療費用。林秀秀表示,新型全口服抗病毒藥物(DAA)只需服用2至6個月,治癒成功率達97%,且民眾只要就醫經確認感染慢性C型肝炎,不論有無肝纖維化,健保都可給付近20萬元的藥物治療,由國家幫忙支付藥物費用,提醒慢性C肝病友千萬別放棄這20萬,要趕緊治療。
-
2020-08-09 科別.消化系統
擊潰肝病 陳時中:9月免費肝炎篩檢對象擴大至79歲
台灣一直被視為肝病王國,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今出席肝基會26周年活動致詞表示,預計今年9月起免費肝炎篩檢對象擴大至79歲,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說,推估每年篩檢受惠人數可望從20萬提升至56萬人次,一年可再多找出1.7萬至2萬名B、C型肝炎患者,早期發現提供適當治療。據衛福部數據,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每年造成約13000國人死亡,肝癌更是高居癌症死因第二位,其中B型肝炎就是國內感染人數最多的病毒性肝炎,其次為C型肝炎,兩者都是造成國人慢性肝病與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國健署現行肝炎篩檢提供一般民眾免費篩檢資格則維持民國55年次或以後出生且滿45歲者,去年6月1日起,放寬原住民終身一次免費B、C型肝炎篩檢年齡為40至60歲。賈淑麗說,預計9月中旬將民國55年次的「天花板」取消,未來45歲至79歲一般民眾都是免費肝炎篩檢對象。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成立已屆26年,肝基會董事長許金川致詞表示,台灣曾經是一個每5個成人就有1人是B肝帶原者土地,隨醫學進步,抗B肝病毒藥物可緩解症狀控制病情,C肝全口服新藥治癒率更逼近100%,不但可阻斷病毒傳染,罹患肝硬化及肝癌的病患人數也會大幅降低。大部分肝病發生,並沒有明顯症狀,民眾發現時通常為時已晚,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指出,目前根除C肝最大挑戰在於,如何把罹病卻不自知的潛藏患者都找出來接受治療;賈淑麗呼籲,符合資格國人善用政府此項篩檢服務或自費檢查,掌握自己是否有B、C型肝炎。賈淑麗表示,符合資格的民眾可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接受終身一次的B、C型肝炎篩檢,只要攜帶戶口名簿到全國6000家提供成人預防保健醫療院所,不再須自掏腰包花200元,即可免費接受篩檢。只要定期接受追蹤、治療就可有效阻斷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
2020-07-24 醫聲.肝病清除
C肝治療/台灣2025消除C肝目標 仍差14萬人未治療
衛福部2017年起編列C肝口服新藥治療預算,幫助民眾遠離肝病與肝外病變,據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統計,實施三年半來,至今近10萬人治癒;不過距離台灣2025年前要消除C肝的目標,目前仍差14萬人。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今舉行記者會,公布C肝治療成果。衛福部長陳時中也出席,他表示考量C肝對國人的衝擊,衛福部在2017年開始每年編列C肝口服新藥預算,幫助民眾遠離肝病與肝外病變。從最早的廿億元、六十億元增加到今年的八十億元,至今治療了98923人,即將邁向10萬,也代表救了10萬個家庭免於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 。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主任蒲若芳表示,C型肝炎是台灣病毒性肝炎的第二號敵人,感染人數僅次於B型肝炎。C肝會誘發不尋常的免疫反應,引起肝內及肝外的慢性發炎,除導致肝硬化與肝癌,還會使肝臟以外的器官發生病變。據台灣大型臨床研究,罹患C肝者,肝硬化、肝癌死亡風險倍數將提升至5倍及21倍。她說,綜合各項流行病學調查推估,台灣約有40萬名慢性C肝病人,據WHO消除C肝定義為治覆率8成目標,鎖定需治療者有32萬人;其中近8萬人在2003至2016年接受干擾素治療並成功清除C肝病毒;再扣除衛福部2017年起編列C肝口服新藥預算,這三年半就有近10萬人治癒,估計仍有14萬人尚待治療。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簡榮南表示,國人十大主要死亡原因中,包括惡性腫瘤、心臟、腦血管、糖尿、腎臟、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六疾病與C肝有關;而國人十大癌症中有肝、攝護腺、食道癌與C肝有關,若未及時治癒,恐成為健康的不定時炸彈。簡榮南說明,感染C肝後,體內脂肪代謝改變及血管硬度會增加,與未感染C肝民眾相比,患者腦血管病變死亡風險攀升至2倍以上、心血管病變死亡風險倍數提升至1.5倍;而C肝病毒也會降低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導致血糖上升,糖尿病罹病率提升至3倍、腎變病死亡風險也接近3倍。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執行委員暨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表示,C肝口服新藥治療僅8周或12周,治癒率達98%,新藥更可使用在腎功能衰竭的病患身上,其副作用低、安全性高。蒲若芳說,自全面開放C肝全口服新藥後,每月平均約近4000人接受治療,如去年治療4萬5000人,今年受疫情影響,截至本月15日,約2萬2000人完成治療,比預期數稍落後,剩約3萬個治療名額,呼籲民眾主動進行肝炎篩檢、及早進行治療。
-
2020-07-17 科別.消化系統
肝指數正常? 應搭配2檢測才可靠
肝指數正常不代表肝臟健康?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林漢傑15日在記者會上指出,肝功能指數正常,不代表自己沒有感染到慢性肝炎病毒,也不代表沒肝纖維化、肝硬化,應搭配B肝病毒量檢測、肝臟超音波等輔助手段,進行更全面的檢測。台灣B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約有220萬人,其中未妥善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病患預計有30至40萬人,多為35歲以上族群,當中不乏尚未發病、未出現病徵的B肝病毒帶原者。林漢傑建議,30歲以上民眾除了以ALT/AST指數檢驗肝臟健康,也應該透過B肝病毒量檢測、肝臟超音波等輔助手段,進行更全面的檢測。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蘇東弘表示,目前尚無根治B型肝炎病毒的藥物,因此現在的治療以抑制病毒複製為主,在治療慢性B型肝炎過程中,醫師會定期為病患進行病毒量檢測,以確保治療效果並追蹤是否出現抗藥性,9成以上病情可獲得良好控制。「停用慢性B型肝炎的藥物後,病毒復發率不盡相同。」蘇東弘醫師說,平均停藥1年的病患出現病毒復發的機率高達6至7成,其中約有5%的病患會出現嚴重復發的情況,如肝功能指數飆高、出現黃疸,但也會有幸運的患者穩定控制病毒,因此他建議民眾在停藥期間仍需定期回診,請專業醫師協助監測病毒量,以及早發現復發。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會長高嘉宏提醒,病患在病情穩定或完成治療後,除了定期回診,患者仍應每年進行肝癌篩檢。另外,今年「全民回肝計畫」持續進行中,凡30歲以上,未接受B肝抗病毒治療、表面抗原HBsAg為陽性的B型肝炎帶原者,以及3個月內肝功能指數(ALT)大於80 U/L,即可免費參加B肝病毒檢測。【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7-17 科別.消化系統
高醫大最新研究 清除C肝病毒能治3病
B、C型肝炎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癌主因,高雄醫學大學最新研究發現, 只要成功請除C肝病毒,除能防止肝癌,還能降低7成淋巴癌和胃癌機率,一舉三得。7月28日為「世界肝炎日」,國民健康署與財團法人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今天在高雄醫學大學舉辦「世界肝炎日,相約一起篩」活動,護肝大使季芹分享肝炎檢測經驗,也推廣「去篩檢、要治療、肝會好」護肝3招給國人。肝癌已連續40年名列癌症死亡前2名,據統計,台灣一年約有1萬1225 人患肝癌,其中8成的肝癌是因B、C型肝炎引起。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高醫肝膽胰內科主治醫師余明隆發表最新研究顯示,經追蹤一萬多名C肝患者後發現,只要成功清除C肝病毒,不只能降低罹患肝癌的機率,還可減少6成7胃癌和7成3惡性淋巴癌機率,「一箭三鵰」。余明隆說,肝炎症狀一向不明顯,患者一旦出現疲倦、食慾不振,黃疸或小便變成茶褐色,情況就已經很嚴重,因此提早接受篩檢是最好的方式。
-
2020-07-16 科別.消化系統
B肝指數正常恐是假象 持續檢測保健康
新冠肺炎在台疫情雖趨緩,仍有民眾不敢去醫院,但對肝病患者來說,若因此減少就醫或中斷用藥,恐提升病毒復發風險。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會長高嘉宏表示,台灣B肝病毒感染者約有220萬人,估計仍有30到40萬名B肝患者未妥善接受治療,未來肝癌風險大增,呼籲失聯肝病患者應積極就醫、持續回診檢查。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林漢傑指出,健檢肝功能指數「正常」,並不代表就沒有慢性肝炎病毒,或沒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的可能。台灣自1986年起實施新生兒全面施打慢性B肝疫苗,新生兒B肝感染率從10% 降至近年小於1%,但35歲以上族群仍不乏B肝病毒帶原者,其發生率高達15%。60歲的張女士30年前罹患B型肝炎,雖有治療並定期追蹤,但是6年前肝炎嚴重發作,肝功能與黃疸指數皆比一般人超標10倍、2倍外,B肝病毒數更飆升至600萬單位,比正常值超出3000倍,所幸立即接受治療而改善;不過,半年後停藥又復發,再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而改善,讓她決心不再停藥。收治張女士的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蘇東弘表示,在慢性B肝治療過程中,9成以上病情可獲得良好控制。但現行健保給付規定,肝病患者在治療三年後會面臨停藥。據台大醫院近年研究發現,治療慢性B肝的藥物停藥後導致的復發比率不盡相同,平均停藥一年的患者中有6成會病毒復發(B肝病毒數大於2000單位),其中約有5成肝功能指數(ALT/AST)大於80 U/L,恐出現黃疸、肝衰竭等嚴重威脅生命的症狀。高嘉宏說,7月28日為世界肝炎日,今年「全民回肝計畫」持續進行中,凡30歲以上,未接受B肝抗病毒治療、表面抗原HBsAg為陽性的B型肝炎帶原者,以及三個月內肝功能指數(ALT)大於80U/L,即可進一步免費參加B肝病毒量檢測。以上若有任何疑問,皆可至官網「肝炎救星網」http://www.loveliver.com.tw 查詢。
-
2020-07-16 科別.消化系統
病毒量超標3000倍 B肝婦不敢再停藥
今年有許多民眾因新冠肺炎疫情而不敢去醫院,但對肝病患者來說,若因此減少就醫或中斷用藥,恐提升病毒復發風險。60歲張女士在30年前就發現自己患者B型肝炎,雖有治療並後續定期追蹤,但六年前肝炎嚴重發作,肝功能與黃疸指數皆比常人超標10倍、2倍外,B肝病毒數更飆升至600萬單位,比正常值2000超出3000倍,所幸立即接受醫師治療而改善;不過半年後停藥又復發,再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而改善,讓她決心不再停藥。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會長高嘉宏表示,台灣B肝病毒感染者約有220萬人,預估仍有30到40萬位B肝患者未妥善接受治療,肝臟可能逐漸受病毒侵襲而出現慢性發炎,更可能持續惡化,轉變成肝纖維化、肝硬化,未來肝癌風險大增;而為響應今年「全民回肝計畫」與7月28日世界肝炎日,他呼籲失聯肝病患者應積極就醫、持續回診檢查。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林漢傑指出,民眾都會做健檢,但肝功能指數「正常」不代表就沒有慢性肝炎病毒,或沒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的可能。台灣自1986年起實施新生兒全面施打慢性B肝疫苗,使新生兒B肝感染率從10% 降至近年小於1%;然而35歲以上族群中,仍不乏B肝病毒帶原者,其發生率高達15%。台大內科部主治醫師蘇東弘表示,在慢性B肝治療過程中,醫師會定期為病患進行病毒量檢測,以確保治療效果並追蹤是否出現抗藥性,9成以上病情可獲得良好控制。不過現行健保給付規定,肝病患者在治療三年後會面臨停藥,再視患者是否復發、肝病毒指數等決定是否續藥。而據台大醫院近年研究發現,治療慢性B肝的藥物導致的復發比率不盡相同,平均停藥一年的患者中有6成會病毒復發(B肝病毒數大於2000),其中約有5成的人肝功能指數(ALT/AST)大於80 U/L,恐出現黃疸、肝衰竭等嚴重威脅生命的症狀。因此蘇東弘建議民眾在停藥期間需要定期回診,請專業醫師協助監測病毒量以早期發現復發。高嘉宏說,B肝不像C肝可以治癒,患者需長期服藥治療,今年「全民回肝計畫」持續進行中,凡30歲以上,未接受B肝抗病毒治療、表面抗原HBsAg為陽性的B型肝炎帶原者,以及三個月內肝功能指數(ALT)大於80 U/L,即可進一步免費參加B肝病毒量檢測。以上若有任何疑問,皆可至官網「肝炎救星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