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9 焦點.健康你我他
搜尋
職場
共找到
1337
筆 文章
-
-
2024-07-17 醫聲.罕見疾病
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 病友生活陷3難關
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是一種罕見的血液疾病,發病原因不明,症狀不具特異性,不易在第一時間診斷,若無及時治療,恐危及性命。臺灣罕見血液病促進協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日前共同舉辦TTP病友聯誼會,協會理事長王建得及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周聖傑在會中分享衛教知識。與會病友皆認為,TTP從確診開始,會經歷診斷難、治療難、工作難等三大難關,希望增加大眾與醫護對疾病的認識,以縮短診斷時間,重回職場工作,並有更多治療選擇。TTP病友稀少,這次有來自台、港兩地病友及家屬參與病友會,透過帶著病友建立診斷與照護經歷地圖,重新回溯罹病過程與心理狀態,藉由彼此經驗分享,互相加油打氣。10餘年復發7次 非常茫然經營FB粉專「十三分之一罕見血液病聯誼會-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的張小姐表示,後天性TTP申請納入罕病未果,孤兒病不在專款的保護傘之下,獨自在健保預算中與大病種競爭用藥權益,無法得到相關資源,她生病10餘年復發7次,「每次心裡都沒有期待,感覺非常茫然,能活到現在也是奇蹟了。」這條就醫路因找不到病友非常孤寂,因此很開心能透過病友會串連更多病友,作為彼此的支撐,不再單打獨鬥。病友們也大吐苦水嘆道,常面臨「診斷難、治療難、工作難」三大難事。30餘歲陳小姐說,去年出現間歇性腹瀉、惡心、食欲不振、疲倦、皮膚瘀點和皮疹,經皮膚科醫師轉診至三總血液腫瘤科門診,抽血發現她血小板嚴重低下、貧血、紅血球破碎等,臨床診斷為TTP,處以血漿置換(換血)合併類固醇免疫抑制劑、標靶單株抗體等治療,目前病況穩定,定期追蹤中。治療每劑自費數萬元這幾年因醫療科技進步,治療才有新突破。周聖傑表示,患者在發病時須盡快換血,合併使用類固醇治療;雖然國際治療指引也建議合併使用標靶單株抗體一起治療,但這類藥物在台灣仍屬於適應症外使用,病友每劑須自費數萬元。病友交流 盼更多人了解現在國外有針對TTP研發出抗體新藥,可抑制溫韋伯式因子(vWF)與血小板之間的交互作用,避免超大vWF造成血小板黏附,減緩急性期發生血栓,導致器官損傷、甚至死亡的風險,未來若能引進台灣,與血漿置換、或標靶單株抗體併用,有機會改善病友的治療效果。TTP患者常要出入醫院接受治療,疾病發作時,自身的血液成了凶手,就像是身體藏了一顆致命的炸彈。台港病友藉由交流生病經驗分享,獲得喘息的空間,也期待增加大眾與醫護對於疾病的了解。醫學辭典: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TTP分為先天性及後天性,多數病友為後者,發生率為每百萬人1至4.5位。由於血液中的ADAMTS13酵素缺乏或受抗體影響而活性低落,無法切斷凝血蛋白溫韋伯氏因子(vWF,亦稱類血友病因子),造成血小板過度活化,於全身各處微小血管中形成血栓,容易導致器官損傷、甚至死亡,因此若出現貧血、皮膚紫斑等症狀,須盡快至血液腫瘤科就醫檢查。不過,也因為多處微小血管阻塞,導致發燒、腎功能異常、神經學症狀如意識模糊、昏迷、癲癇等,被送至急診,急診科醫師要特別留意。想知道更多?歡迎加入TTP患者及家屬成立的病友團體「十三分之一罕見血液病友聯誼會 - 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
-
2024-07-16 養生.健康瘦身
肥胖=貪瀆?減肥名醫劉伯恩:肥胖不能和貪瀆畫等號!
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被控涉嫌貪汙收賄,被桃園地院裁定羈押。各界對鄭文燦落馬紛紛提出議論,有醫師在臉書提到,以前鄭文燦好瘦,如今難以想像鄭文燦變好多,引發網路上有人討論。對此,減肥名醫劉伯恩表示不平,他說「肥胖不能和『貪瀆』畫上等號,做為一個從事肥胖治療30多年的醫師,壓力型肥胖才職場常見暴肥主因。劉伯恩指出,肥胖的成因約有卅幾種,其中壓力型肥胖是現在職場上常見暴肥主因。他以自身為例,當兵後進入大醫院當住院醫師,值班壓力大,常常用「over eating」舒壓,當時最高記錄體重73公斤,胖到爬樓梯都會「氣噓噓」,在離開大醫院不需值班,不到一年,體重直線下降到60公斤。他分析,壓力型肥胖主要是壓力上升造成體內腎上腺素分泌,進而使升糖激素、胰島素等「釋放熱量」的激素上升,也會使「饑餓閾值」下降,大量吸收熱量,過多熱量轉換成脂肪,於是體重快速增加;適當的糖分也會提升腦內嗎啡濃度,進而舒壓。他強調,許多肥胖現象應該要用科學依據探討成因。劉伯恩臉書全文如下:肥胖不能和「貪瀆」畫上等號!目前在網路上流傳某某人以前非常消瘦,但當了一陣的公職人員後,就變得非常夯胖,甚至小腹暴凸等現象,就開始有許多起超「連想」的隱喻!其實這是完全沒有醫學或科學的依據的!而以一個從事胖胖症治療超過三十年的醫療者來看,肥胖的成因,臨臨總總共有三十幾種,其中以壓力型肥胖為現在職場上常見的暴肥主因!像以我個人而言,在我大學畢業要當兵前,曾瘦到四十幾公斤,差一點還被打入「過瘦」而免役的標準而無法入營,但我覺得不當兵不像「男人」,就硬喝了許多水勉強過關入伍。而當兵後進入大醫院當住院醫師後,因一兩天就要值班一次,而且當時都是責任制,上完大夜班,白天還是要留下care病人,所以壓力很大,常常就會用「over eating」來舒壓,因此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最高記錄體重是73公斤,胖到爬樓梯都會「氣噓噓」,但在離開大醫院不需值班,沒想到不到一年,體重直線下降到60公斤,而不到一年半,體重就降到52~54,且體脂率也都維持在17%~19%之間,到目前還是落在此區間!而分析此種壓力型肥胖,主要原因是壓力上升會造成體內腎上腺素的快速上升,進而會使升糖激素、胰島素等「釋放熱量」的激素上升,也會使「饑餓閾值」下降,進而使熱量吸收快速大量的增加,再來就是會把過多的熱量轉換成脂肪而使體重快速的增加!而另外一個生理反應就是適當的「糖分」也會提升腦內麻啡的濃度,進而達到舒壓的效果!因此許多肥胖的現象,應該要用科學的依據去探討成因,而非用非專業或意識形態去隱喻來龍去脈!
-
2024-07-13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今年是幾分?/初老轉換跑道 要當翩翩蝴蝶
踏入社會工作40餘年,歷經普考、國營機構民營化、結婚生子、居服員考照、百歲老母仙逝,轉眼我也初老了。檢測出「我是蝴蝶,像會飛的花朵…」,得52分,核心能力中「健康」準備最不足,我心悅誠服,有過之而無不及。窮家出身的我,見「錢」思齊,高工技校投入職場,當年月俸勝過授業的老師,但我並不自豪,半工半讀專科畢業,想繼續深造卻囿於照顧家母而停滯蹉跎。心想:「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要求男性要賣命工作,證明自己。換言之,對男性訂了很多賺取物質上的標準,而且內在化很深,造成金錢滿足了,工作壓力卻如影隨形侵蝕健康。時光荏苒,家母也漸漸體衰力薄、耄耋老矣,白天請看護照顧,夜晚我隨侍在側,因此我趁輪休或請假去學居家照護病人的技能,恪盡孝道。人生何處不道場?我的家庭、工作就是我的道場,如今家母雖已出遠門,但我的翅膀猶有可為,稍嫌脆弱,要在健康方面多加把勁,但只要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定期健檢,相信更換職場的我仍老當益壯。行有餘力,我要多接些案例,試想高齡化社會有多少需要看護的長者?轉換跑道的我,不僅助人,也是利己(成就感多、孤獨感少),矢志娑婆紅塵裡的翩翩蝴蝶。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
2024-07-13 焦點.用藥停看聽
女性比男性更難戒毒!中市2024毒品防制論壇首創擴大關懷女性藥癮者
「男性藥癮者出監時,接他們的是媽媽、姐姐或配偶,但女性藥癮者出監時,接她們的卻是車手。」2024毒品防制論壇邀請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陳鳴敏,以藥癮過來人分享親身故事,道出女性藥癮者的困境,「年輕的女性藥癮者為了免費毒品而攀附男性藥頭,甚至多次懷孕生子只為了留住男人,回歸社會之路艱難。」由台中市政府衛生局舉辦的2024毒品防制論壇於七月十二日登場,台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曾梓展、衛生福利部心健司司長陳亮妤、台灣台中地方檢察署檢察長張介欽等人出席,並邀請全國毒防中心、矯正機關、社政、警政及民間單位等從事毒品防制業務相關人員共同與會。其中,女性藥癮者的輔導計畫為本次論壇一大重點,曾梓展致詞時提到,為健全女性藥癮者之自我照護知能,台中市提出「藥妳好孕 衛妳守護」女性輔導計畫,更擴大收案對象至男性藥癮者之配偶/伴侶未婚懷孕者,並首創服務至幼兒就讀幼兒園或年滿6歲,補強3-6歲未就學間之空窗期。衛生福利部心健司司長陳亮妤致詞時表示,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3.0即將上路,未來四年將挹注150億元,下一步反毒政策將更精緻化,婦女及兒少是關注重點,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數據,藥癮者子女的非自然死亡率高出三至六倍,其中女性藥癮者對下一代的影響遠高於男性,因此將針對女性藥癮者及男性藥癮者之配偶、以及毒品施用者子女提供協助。台中市首創女性藥癮者輔導計畫過去毒品防制以男性為主要討論對象,但據2023年聯合國的世界毒品報告,女性藥癮者雖然占比較低,但成癮速度更快、劑量更高。台中市政府衛生局心理健康科科長黃敏慧表示,台中市的女性藥癮者從109年占比14%到112年微幅上升至16%,然而介於21到40歲育齡的女性約是六成,目前約有三百多人,單以人數來看或許感受不到嚴重性,但台灣在高齡少子化趨勢下,已經持續四十二個月出生人口低於死亡人口,因此每一個孩子都非常重要,尤其女性藥癮者的自我照護能力不足,其子女在先天上處於弱勢,更需要予以輔導協助。女性藥癮者輔導計畫四大策略「藥妳好孕 衛妳守護」女性輔導計畫在作法上,以社會復歸、經濟資源、親職角色、支持系統等四項策略因應。首先是社會復歸,安排出監銜接輔導,幫助女性藥癮者重返家庭,以家庭為單位,協助多元議題個案,像是藥癮合併自殺、家暴、性侵、精神方面及HIV等,達到一項以上合併問題的個案加強關懷輔導。經濟資源方面,許多女性藥癮者無一技之長或是原本工作環境複雜,導致成為經濟弱勢難以獨立生活,因此提供婦女就業服務,協助她們重返職場。親職角色方面,女性藥癮者缺乏孕產期照護知能,將提供心理支持與就醫等協助,提升她們的親職角色;對於正處在懷孕階段或產後六個月內的對象,將轉介保健科提供相關協助,降低孕產期間風險及新生兒死亡率。以0到3歲幼兒為中心建立健康照護制度,並將追蹤至幼兒進入幼兒園就讀或是年滿6歲為止。 除此之外,支持系統也會提供心理健康、改善家庭關係等協助,案家若有特殊需求,例如經評估無法提供新生兒完善照顧,將轉介至社會局;另家中無經濟收入或經濟狀況不佳,台中市政府衛生局將轉介社會局提供經濟協助,或請勞工局協助就業媒合。截至目前為止,台中市政府衛生局已協助81戶藥癮家庭及幼兒,未來更將擴大服務,營造支持環境,強化女性自我照護,有效輔導協助女性藥癮者及其子女。過來人的戒毒復原之路在女性藥癮者相關研究方面,邀請國家衛生研究院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鄭婉汝分享「女性藥癮者(含孕產婦)復原歷程及社會復歸之路」,女性物質成癮盛行率雖然較低,可是一旦使用就較容易成癮,健康後果較嚴重也較不容易戒除。為讓社會大眾了解女性藥癮者的困境,本次論壇邀請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陳鳴敏,以藥癮過來人的身分,分享戒毒十八年的心路歷程。值得注意的是,女性藥癮者的心智年齡會停留在開始吸毒的那一年,在成癮及復原歷程上都處於弱勢,尤其年紀愈小受到藥癮圈的壓榨愈嚴重,例如十六七歲剛接觸毒品,但藥頭都是男性,為了獲得免費藥物,在心態上就想要去攀附男性,甚至不斷為不同男性懷孕生子,想用孩子綁住男人。陳鳴敏說,當女性想回歸社會,首先面對的就是獨立問題,不但要幫助她們經濟獨立,更要幫她們學會跟自己相處。宜蘭縣渡安居女性關懷協會理事長李貞遉表示,女性藥癮者需要培養獨立的經濟、思考能力以及與自己相處的能力,她們比男性需要更多時間陪伴,要幫她們把從小到大遺失的時光找回來,甚至生活起居習慣都要重新建立。協會為幫助女性藥癮者特別規畫各類專題講座與活動,包含音樂療癒等多元照顧。「2024年毒品防制論壇」藉由跨領域專家學者與實務工作者經驗分享與創新交流,激盪出創新思維,提升跨網絡、跨專業學習,以增進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整體服務品質,打造更堅固的社會安全網。
-
2024-07-12 養生.家庭婚姻
盤點10大易出軌職業,85%發生在職場!心理師提供「外遇體質測驗」,測你伴侶的出軌機率
近期政壇、醫院、演藝圈...有許多公眾人物婚內出軌的新聞頻傳,都因禁不起外面的誘惑而外遇。外國就有一份報告揭露最容易出軌的十大職業排名,內容提到有85%的婚外情發生在工作場所,高達五分之一的民眾坦承出軌同事。對此,元氣網在臉書粉絲團詢問網友們覺得「台灣最容易出軌的職業是什麼?」。外遇85%發生在職場!英國研究盤點「10大容易出軌職業」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美國《新聞週刊》指出,英國線上遊戲公司RANT Casino發布一份最新的報告,內容裡調查英國3,800人當中,哪些行業最有可能出軌。報告指出,有85%的婚外情發生在工作場所,高達五分之一的民眾坦承出軌同事。最容易出軌的職業是銷售人員,該領域所有員工中,有14.5%的人承認自己有過不忠行為,而教師以13.7%的比例位居第二,第三為醫護人員,被舉報外遇的比例達12.5%。其次容易出軌的職業依序為運輸物流業、活動管理、工程製造、房地產和建築、會計銀行金融、資訊科技和職業軍人。元氣網在臉書粉絲團詢問網友們覺得「台灣最容易出軌的職業是什麼?」。大部分網友說出自己認為容易出軌的職業。「能出差調班的行業,機率都非常大」、「晶圓廠」、「機師」、「醫生」、「當然是工程師啊」、「空服一定第一,不會有其他」、「每個職業都有可能!連清潔阿姨的工作,也很精采阿」、「鐵路局最容易出軌」、「警察,軍人,保險業務」、「醫生護士,演藝人員,工廠主管和女員工」、「綠色黨證的機率高?!」、「房仲」、「律師啊~很多都超花」、「師字輩的,X師…都很多」、「直銷業吧!因為得不到家人認同的比例較高,在自己圈子內互相取暖,很容易彼此產生情愫」、「娛樂圈最亂」。也有部分網友有其他意見。「什麼地方都有可能發生,有敢女人,及下半身思考男人」、「金權是最強春藥」、「只要癢了行業別有差嗎?」、「每個行業的可能性都很大」、「出軌都有借口」、「每個行業都有渣」、「各種職業都會出軌」。「外遇體質」測驗 測測你的對象是否有外遇跡象當面對伴侶晚歸、加班或突然改變穿著風格時,你可能會不自覺地懷疑他們的忠誠,甚至暗中查看他們的手機尋找證據。這種潛在的不信任感讓你時刻感到不安。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其新書《從外遇洞察人心:療癒創傷與重建信任》中,提出了一種應對方法。她建議,當這些擔憂困擾你時,不妨進行一個「外遇體質」測驗,以洞察伴侶行為模式中的線索,判斷是否真有出軌的可能。這種方法不僅有助於理解情感問題,還能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式,從而避免陷入無休止的懷疑和焦慮。【測驗開始】本測驗旨在幫助您深入了解伴侶的行為模式。以下是一系列問題,請根據您對伴侶的認識選擇「是」或「否」。(1)伴侶是否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或氣氛的影響?(2)伴侶是否經常會對異性產生各種不同的幻想?(3)談到或看到跟性有關的事情,如寫真集、電影電視中的性愛畫面,或網路影片、A片,伴侶就會變得特別有精神?(4)伴侶是否會刻意打扮,以吸引異性的注目?(5)伴侶是否會常常做有性愛情境的夢?(6)伴侶是否酷愛嘗試各種激情的性愛遊戲?(7)伴侶是否會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談情說愛、與人聊天?(8)伴侶是否有過出軌的不忠紀錄?(9)伴侶是否曾經交往多個對象?(10)伴侶的依附關係是否屬於矛盾、逃避、不穩定的狀況?(11)伴侶父母的婚姻是否有高度的衝突?(12)伴侶是否在感情中投入較少、不願承諾?(13)伴侶是否長年在國外工作、經常出差?(14)伴侶對自己的外表、能力、財富、名位感到驕傲?(15)伴侶的年紀是否小於三十五歲,或是大於五十歲?答案中「是」越多,就越需要多關注伴侶的情緒與行為改變;「否」越多,就意味自己可能太過緊張。每個人對刺激的需求都不一樣,就像吃東西的口味人人不同,有人喜歡清淡,有人偏好酸辣。刺激需求高的人,在生活變得安定規律時,就會覺得枯燥乏味;而刺激需求低的人,當生活充滿挑戰時,就會覺得壓力太大。在親密關係中,雙方對刺激的需求是否一致,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本文節錄:《從外遇洞察人心:療癒創傷與重建信任》一書看完以上英國研究盤點的「10大容易出軌職業」,跟元氣網說說你認為在台灣你心目中最容易出軌的職業是什麼?也動手測測看諮商心理師林萃芬的「外遇體質測驗」,判斷你的對象是否有外遇跡象!.婚姻幸福男比女易出軌!比利時兩性專家:我們對外遇誤解,遠比想像的多.《淚之女王》糖衣包裹的殘酷婚姻真相:為什麼相愛的人結婚後反而不愛了?.妻婚後默默付出,卻換來夫外遇找小三!專家點出婚姻手原因
-
2024-07-11 養生.心理學解密
欠缺成長機會、影響心理健康 工作若出現5跡象你該立即辭職
人的工作影響生命之大難以想像。如果你對當前工作很不快樂,可能會傷及生活的其他領域;人生三分之一時間用在工作,對工作很不滿意可能導致壓力。心理學者雪瑞(Kendra Cherry)指出,凡是你的工作出現以下五種跡象,如果情況允許,不用考慮太多「辭職吧!」第一種是欠缺成長的機會。對很多美國勞工來說,在工作裡有機會進步、學習及成長,是很重要的事。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調查指出,91%受訪者認為這些機會很重要。如果你的工作看似死胡同,沒能取得更好的機會,或讓個人成長,就是很好的指標,你該考慮辭職。一成不變的例行工作無法讓你脫穎而出,毫無挑戰感,肯定會讓你停滯、不滿。第二種是牴觸你的道德價值。若是你的雇主要求你,針對你的個人價值有所妥協,或者做不符道德的行為,此時就該辭職。加州全人照護治療師威爾斯(Jenny Flora Wells)指出,若是你在工作時遇到不道德舉措、覺得你與老闆的信念不符、發現同事中的不正當行為等等,這些經歷都會增加壓力及焦慮,很難處理,還會影響到你的日常工作相關的職務上。第三種是影響到你心理、情緒的安寧。人人都會遭逢自己心理、情緒上的挑戰,但是假如你的工作,對你的心理安寧傷害特別大,那就是很強烈的跡象,你該求去。工作長期感到壓力、焦慮及不悅,後果很嚴重,危及你的健康,勞累不堪。第四種是沒有興趣及動機。如果你連努力提起對工作一絲絲的興趣都很困難,這就是很強的跡象,你必須認真自問,為什麼還要眷戀下去。職涯專家指出,長期覺得無聊、空虛,絕對是該離開某個工作的扎實理由。第五種是職場環境有害。假如每天去上班,開始覺得像去打仗,就足見你的工作環境有很嚴重的功能不良力量在作祟;員工覺得被輕視、毫無支援、遇到霸凌歧視,對身心安寧及工作滿意度,都有負面影響。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10 養生.心理學解密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夏天 世界最快樂國家人民最常講3句話
芬蘭和丹麥在今年3月發布的「世界快樂報告」中獨占鰲頭,芬蘭還連續第七年奪冠,CNBC Make It不禁好奇,訪問了這兩國心理學家和職場專家,發現最快樂的人常講這三句話:第一句:「你留在後頭的東西,總會在你面前出現。」人生不可能一路平順到底,總會面臨困難和障礙,唯有直接面對,才可能避免同樣的困難和障礙。芬蘭人常說「你留在後頭的東西,總會在你面前找到。」芬蘭製造廠Framery的人員與文化部門主管哈里拉(Anni Hallila)說,這句話意謂,有問題不去處理,到最後,問題只會變更大。例如,如果朋友跟你開了個品味不高的玩笑,不立即應對的話,對方會以為,既然你無所謂,下次再開個同樣沒品味的玩笑也OK。Hallila說,「問題你放在後面不管,同樣的問題就會出現在你前面。因此,唯一的應對之方就是,一有問題,就要實際下工夫去處理。」第二句:Pyt med det (丹麥語: 沒關係/不重要;別擔心)美國心理學會2022年民調發現,超過25%美國人擔心情況失控,壓力大到傷害心理健康與生產力的程度。快樂研究所的執行長魏京(Meik Wiking)說,丹麥人用Pyt med det z這三個字,就輕鬆化解了這美式焦慮。魏京說,Pyt的意思就是「別在意」,言下之意就是要完全接受現實,然後把擔心焦慮釋放掉,「在人生的風暴中,輕輕舒口氣,確信在事情似乎不順的時候,總會好轉、沒事。」第三句:「某些人很快樂,每個人都有夏天。」看到別人在社媒上曬幸福,一般人很容易會產生比較甚至嫉妒的心理。芬蘭心理學家馬特拉(Frank Martela)說,快樂的人都明白,人人都會有不好過的日子,即使自己正處於難過時刻,也沒必要,更沒道理,去和別人比較。他說,芬蘭人知道,不管寒冬有多長,有件事絕對可靠:夏天遲早會來到,而且人人都有份。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07 名人.傅志遠
傅志遠/當醫師面臨人性的黑暗面
「為什麼你一走進來,病人就什麼問題都沒了?」有天早上我和住院醫師一起巡房,出發前他向我報告有一位預計出院的病人不想出院,而且提出很多問題,多到無理甚至是挑剔的程度,所以需要主治醫師親自跟他說明。沒想到我們兩個一起走進病房,病人看到我就客客氣氣,什麼也沒問,我告訴他今天可以出院,也是一口答應。面對病人判若兩人的反應,住院醫師有點疑惑又有點生氣。我當住院醫師值班的時候,也常遇到某些病人不斷跟護理師抱怨,要求醫師一定要來看,我一到病房,病人卻安安靜靜。結果輪到護理師跟我抱怨:「我跟他講半天都沒用,醫師一來就閉嘴了!」如今我已經是資深教授醫師,也偶爾遇到年輕主治醫師向我求援,協助處理某位病患的問題,因為病人覺得他太資淺不夠格,結果一到場,病人一點問題都沒有,我只是把年輕醫師講過的話再講一遍。照理說,遇到越資深的醫師,問題應該越多才對,對年輕醫師問不出口、不信任的問題,應該當著資深醫師的面問清楚。可是更多的情況和前述相同,對前端基層人員是一個樣子,對資深人員又是另一個樣子。「如果同一個問題,遇到資深醫師就不成問題,那只代表一件事:找麻煩。」我試著安撫住院醫師的情緒,這種事情我遇多、也習慣了,這是一種人性的展現,但很可惜是不好的展現:挑軟柿子吃。醫院(或其他職場)永遠充斥著同樣的事,年輕時會嘗試改變、想跟病人溝通講道理,後來慢慢「成長」也就習慣了。人會越來越資深,曾經我承受的,慢慢會移轉給更年輕的人;也慢慢認知到,有些人性的缺點,不是與病患萍水相逢的醫師所能改變。醫院是個很適合觀察人性的地方,光明面與黑暗面都有。只是當自己身在其中,有時候會角色混淆,我究竟只是旁觀者,還是必須適度的介入?車禍骨折的病人,為了提高對肇事者的賠償金額,賴在醫院不肯回家,或每周都來門診開止痛藥,製造慢性疼痛無法工作的紀錄。照理說,當醫療部份結束,醫師的角色就該退場,然而這些人性黑暗面卻不斷出現,醫師該袖手旁觀?或用自以為的正義感來阻止?但充其量也只能用「不配合」的方式來抗拒罷了。車禍腦傷的病人,已經確定終生昏迷,甚至隨時會因為各種併發症死亡,家屬為了讓他多活一天、多領一天保險金,要求用盡方式「絕對不能死」,看在醫師眼裡,我該止於醫療本份,或是該多做點什麼?不可諱言,剛入行的時候充滿正義感,不讓無理病人挑戰我的底線。不過隨著遭遇的事件和挫折越來越多時,事不關己、己不關心,似乎成了行醫之道。醫療上我盡心盡力,醫療之外不關己事,這不知是成長,抑或是一種沉淪?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7-06 養生.家庭婚姻
《玫瑰的故事》劉亦菲離婚!老公婚後從溫柔男變大男人,原來一句「我養你」,卻是以愛之名控制你,令人窒息
《玫瑰的故事》劉亦菲原本以為踏進婚姻可以幸福,沒想到婚後生女,林更新變成控制狂丈夫,婚姻生活變調埋下離婚種子!「神仙姐姐」劉亦菲的人氣,隨著《玫瑰的故事》的上檔,再度迎來高峰!上線播出後劇情更是備受劇迷討論關注,除了天生超高顏值外,劇中她飾演的「黃亦玫」,經歷了四段深刻的感情,從一開始全心投入愛情,到心碎受傷,或是在婚姻中品嚐酸甜苦辣的滋味…《玫瑰的故事》,婚前婚後兩樣情劉亦菲也經歷婚姻之後發現,自己的人生追求與生活目標,也是很重要的。這樣的體悟從她邁入婚姻開始,一開始懷抱著對家庭的憧憬,沒想到直到懷孕,處處受到婆婆與丈夫的牽制,默默承受的樣子,跟以往被家人捧在掌心的開朗模樣,截然不同。老公方協文在追求她時費盡心思,不只經常在「黃亦玫」身邊打轉,像是在打工的地方替她解圍,幫黃亦玫養貓外,還租了房子再便宜轉租給黃亦玫等等。種種看似貼心的舉動,正好撫慰她上一段的情傷,就在長久相處並深入瞭解後,兩人順理成章地交往結婚。沒想到結婚在她身上,真的就像走入「墳墓」!原本明亮,有如一朵嬌豔玫瑰的「黃亦玫」,婚後就像是被囚禁的金絲雀。即使劉亦菲在這段感情戲中台詞不多,但是看著她逐漸黯淡的眼神,偶爾的嘆氣,甚至是心情低落到不想與丈夫婆婆爭辯的無力模樣,真的讓人不捨。《玫瑰的故事》,老公婚後成了控制狂結婚並不代表「從此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尤其丈夫「方協文」對待她的方式。首先是,劇情中她因為懷孕被迫離職,而老公卻擅自將婆婆帶來上海家裡,美其名是照顧孕婦,但有更多監視的意味。無論她走到哪裡,婆婆就跟到哪裡,更是直言不諱,「我兒子叫我看著妳!」婚後方協文開始顯露大男子主義,小到不讓黃亦玫做美甲穿裙子,大到不讓她出去工作,都是打著「為妳好」的旗幟,卻是一點一滴地剝奪黃亦玫的獨立、自由與經濟,讓她在身懷六甲,身處異地,毫無法反擊之力下只能隱忍。《玫瑰的故事》,想要重回職場卻遭受阻止學長方協文因為對玫瑰百依百順、百般討好,讓黃亦玫錯想:「與其找一個自己愛的,不如找一個愛自己的。」沒想到婚後全變了調。婚後,方協文褪掉了偽裝的面具,不僅是媽寶男還不斷在婚姻中PUA她,在黃亦玫準備去面試的時候,他說:「反正也不是多高的職位!」並一再強調她的工作賺不了多少錢,倒不如待在家相夫教子,他能養得起她。而壓垮婚姻最後一根稻草就是,孩子即將進幼兒園,在黃亦玫應聘上美術老師後,他卻擅自回絕她的工作,只因要她努力生兒子,完全不顧及老婆的感受。《玫瑰的故事》,婆婆重男輕女看不順眼不只老公如此,連同婆婆的雙重壓力,讓她喘不透氣來。好不容易擺脫婆婆出門透透氣,看看想看的書、買買喜歡的花,回家卻被婆婆指責亂花錢,是個甚麼都不會的媳婦,甚至告狀兒子「女人不能有錢,否則就會想出去!」(編只聽過這種事,會發生在男人身上),種種被禁錮的不自由,讓她與閨蜜泣訴,她說:「我現在特別不喜歡自己的狀態,我覺得自己像被養在魚缸裡的魚。」加上農村出身的婆婆,認為媳婦過於奢侈嬌貴,看到兒子幾乎做完所有家事,更是覺得忿忿不平。價值觀天差地遠的婆媳關係,本來應該保持距離,住在一起摩擦勢必只會多不會少;甚至重男輕女的她,不斷催促夫妻生二胎,讓她抱上大孫子,她照顧起來也才心甘情願。神仙姊姊的這段婚姻,讓她最終認清要忠於自己的內心,選擇離婚!本來就是一個重視自我實現的她,就像她說的,「我好想沒聽到有人叫我的名字,因為大家都叫我『太初媽媽』」。生兒育女雖然重要,她也希望「玫瑰」在成為妻子母親之前,是屬於自己的個體,身為媽媽,真的心有戚戚焉啊 !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妻婚後默默付出,卻換來夫外遇找小三!專家點出婚姻手原因.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7-06 退休力.社會連結
改善「成為照顧者就是一種犧牲」情況!男性照顧者新型態,自信暖男懂得善用長照資源
長泰老學堂執行長林金立在第一線服務中,對於男性照顧者的增加非常有感,這五、六年來,詢問或是申請照顧資源而留下聯繫資料的,有愈來愈多是男性照顧者。他認為,男性照顧者增加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個可能是,這些男性比傳統的照顧者更有自信,也更願意承認「我是男性照顧者」。男性照顧者新型態,自信暖男懂得善用長照資源過去鄉村也有男性照顧者,他們多半是沒有遠走他鄉發展的兒子,擔負照顧老父母的責任,鄰里間常會形容,「這孩子較憨慢(無才能),但是跟老爸老媽比較親,緣分比較深。」但這幾年,林金立遇到的新進男性照顧者,樣貌和傳統的有些不同。他們年約五、六十歲,學歷與知識水平不低,對資訊的接收程度也很高,會第一時間知道政府在長照推出的新福利與措施,社交能力也不錯。他們很大比率認為,照顧父母是孝道、是自己的責任,太太不願意照顧,他也不可能要已婚的姊妹回家照顧,就很自然接下照顧責任。林金立有不少男性朋友,採都會、家鄉二地居的模式,運用長照資源照顧父母,平日在南部照顧,假日回到北部家裡與妻小相聚。這些男性都很會善用長照資源,讓照顧更省力。新款男性照顧者也比傳統照顧者更願意轉化照顧知識,告訴別人可以怎麼做,以發揮正向影響力。林金立舉例社區內的江先生為例。江先生是水電師傅,前幾年幾乎停掉工作照顧中風的媽媽,媽媽離世那年,江太太車禍導致無法自主行動,他接著擔起照顧太太的任務。後來太太好了,他卻不好了,他發現自己晚上失眠睡不著,出現身心狀況,情況愈來愈糟,只好去看醫生,經過一段時間服藥治療後痊癒。後來江先生成為親友間的「照顧達人」,常分享自身經驗告訴別人怎麼做,熱心引薦長照資源給親友。每個家庭的照顧故事裡都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心酸,男性又格外會「隱惡揚善」,獨自面對照顧裡的孤單與困境,林金立提醒,即便是看起來自信、游刃有餘的男性照顧者,需要時也要記得求助。照顧公共化…國家資源挹注 推動長照安排假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指出,要改善「成為照顧者就是一種犧牲」的情況,最根本的方式是,照顧責任的公共化,透過政策,讓國家的角色進來,減輕照顧者負擔,而且這種國家資源的介入絕對不只是發錢,而是更多長照資源的布建。在整體環境上,如果住宅、交通的無障礙設施可以做得更好,讓老人家能夠生活自理、可以安全的出門移動,即便有點動作緩慢或是行動不便也能出門採買、看展、旅行,不擔心跌倒,不需要完全依賴照顧者,社會就不太需要這麼多照顧者。這幾年,婦女新知、家總及多個民間團體共同推動「長期照顧安排假」的修法,覃玉蓉說明,職場上的中年勞工多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世代,得擔負兒女及父母的照顧責任,在缺工的趨勢下,若要支持勞工能承擔長期照顧責任,又保有工作,就要有不同的思維,把勞工也同時視為照顧者,透過「長期照顧安排假」的制度設計,當家中長輩需要照顧時不需要離職,可以有時間盤點照顧資源、安排照顧計畫。民間團體提出的版本是,前三十天連續且完整的有薪假,讓照顧者集中心力做好照顧安排,以及後續一百五十天無薪的彈性運用假。延伸閱讀/為什麼別人不用照顧?60歲艾先生照顧失智母多年,大哥身障、二哥在美國,身為老么卻只能自己顧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05 醫聲.醫聲
三陰性乳癌治療稀缺,兩寶媽盼同病病友擁免疫治療機會
「我怎麼會有這麼好的老闆、老闆娘,願意幫我出一半醫療費…」四十二歲的慧儀在去年四月,遭醫師宣判得到第三期三陰性乳癌,屬於晚期癌症,當聽到三陰性乳癌的健保治療選項不多,只能倚靠手術、放療、化療,身為雙寶媽的她便很擔心自己不久於人世,兩名女兒沒人照顧,雖然知道目前有免疫療法可供選擇,但動輒上百萬的醫藥費,更讓她心慌意亂,所幸慧儀的老闆、老闆娘一聽到這消息,願意幫忙出一半的錢,她才有機會用藥。根據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資訊,三陰性乳癌是指荷爾蒙雌激素受體(ER)、黃體激素受體(PR)與第二型人類上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都是陰性,由於這三種受體都是陰性,代表沒有荷爾蒙藥物、標靶藥物可用,目前治療方式以手術、化療與放療為主。免疫療法+化療,為三陰性乳癌病友帶來新希望目前,三陰性乳癌病患人數大約占所有乳癌病患的10%-15%,好發於年輕女性,且惡性度、復發率與死亡率都比較高,容易轉移,治療也較棘手,雖然研究顯示,免疫治療可幫助病患延長生命,但這類療程尚未納入健保,因此像慧儀這樣的病友便很容易因經濟負擔太重而放棄接受免疫治療,只能被迫承受化療、放療所帶來的副作用折磨。談起治療過程,慧儀說,當接受免疫治療、化療之時,她可以去上班,還可以帶女兒四處遊玩,腫瘤也逐漸縮小,原以為治療本該如此順利,和病友分享時,聽到病友接受化療後生不如死,或歷經種種痛苦還是無法抑制腫瘤的經歷,她才驚覺,原來是因為有免疫治療做前導,才讓她可以「扛住所有副作用」,治療效果才真正有所發揮。台三陰性乳癌健保用藥給付,未與國際接軌在賴清德總統上任後,他宣示要讓癌症死亡率下降三分之一,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曾在健康經濟研究學會論壇公開表示,精進早期乳癌的治療、減少病人復發、轉移風險等,都是必要環節,這也是該署未來努力的目標之一。由此可知,乳癌的治療,已得到許多關注,不過美國癌症學會指出,晚期三陰性乳癌病患的癌細胞若帶有PD-L1蛋白,第一線治療可能就是免疫療法加上化療,而台灣健保給付項目尚未與國際接軌。病友呼籲,期盼三陰性乳癌病患可多一點治療選項因此,在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所舉辦的「2024癌症免疫治療論壇」上,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語重心長表示,現在的健保藥物給付考量並非以實證證據為主,主要是在財務面考量,所以像化療合併免疫治療這類選項,就只能放後線,若能跟上國際治療指引,在第一線就使用最適合、最好的治療,病患就有機會延長生命,對家庭、社會,也可以有更多貢獻。慧儀認為,自己非常幸運,因為有老闆、老闆娘支持,所以有機會接受免疫藥物的治療、重回職場,但許多三陰性乳癌病友不像她那麼幸運,因為較年輕,經濟基礎也沒有很深厚,治療就會格外辛苦,若能將免疫治療合併化療選項納入健保給付範圍,相信三陰性乳癌病友就可以有多一點活命機會、多一點治療選項,也較不會墮入「因病而窮」的深淵。
-
2024-07-05 醫聲.Podcast
🎧|三明治中年人是自殺最大族群!精神科醫分享3步驟拆彈
「職場上,不只要承擔來自高層的壓力、領導下屬的衝突。在家中,面對照顧長輩、青春期兒女的叛逆、妻子的抱怨,中年人是典型三明治族。」專家表示,中年男性通常都到最後一刻,或是老後才求助心理資源,建議透過覺察壓力源、紓壓、向外求助三步驟,儘早解除未爆彈。🎧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理事長王仁邦表示,自殺是國人第11位死因,去年每10萬人就有16.7人自殺,根據衛福部最新112年死因統計,自殺人數也創14年新高,達到3898人。「疫情是雙面刃,居家隔離讓家庭關係更緊密,具保護作用,但也是危險因子。」民眾因失去家人、染疫後遺症、經濟受困等,加劇憂鬱、焦慮等疾病,或發生家暴,惡化原先有問題的關係、身心狀態。其中45至64歲中壯年自殺人數1345人、佔35%,位居第一,再者是25至44歲青壯年1139人、29.2%。王仁邦說,青壯年、中壯年屬於勞動、經濟生產年紀,須面對職場、家庭的壓力,疫情導致通膨也加重負擔,男性又更不擅於傾訴、求助,且傾向採取致死率高的手段,因此男性自殺死亡率較女性高出1.9倍。老人則常因生理機能衰退、親朋好友去世、孤獨等,產生寂寞、悲哀、焦慮、緊張等情緒,是自殺死亡高危險群,但最新統計指出,老年人自殺人數不升反降,自殺率較去年減少近4%,是唯一下降的年齡層。王仁邦表示,主要歸功於長照資源完整、申請外籍看護資格放寬,疫情使子女回家、居家上班,減緩老人孤獨感,「研究顯示,日照中心、失智據點等地的團體活動有助於輕度憂鬱症,這也是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暫不納入老人的原因。」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上路至今已近一年,王仁邦表示,日前衛福部心理健康司搜集各學協會建議,擬定新一期方案,其中的討論包括了建議擴增年齡至經濟尚不穩定的44歲,另外也期盼能增加高危險群補助次數,盡量滿足民眾需求。至於如何自助?王仁邦說,民眾首先要覺察壓力,辨別各類情緒來源,並透過運動、旅遊、吃美食等自己喜歡的方式舒壓,若情況嚴重,也建議向信任的親友傾訴,甚至向專業人員求助,最重要的是放寬心,接受生命本就有起有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需太過嚴肅看待低潮。王仁邦小檔案現職: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理事長經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主治醫師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兼任主治醫師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主治醫師學歷: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碩士與訪問醫師英國塔維史塔克家庭治療與精神分析訓練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博士、醫學士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周佩怡音訊剪輯:陳函腳本撰寫:周佩怡音訊錄製:許凱婷特別感謝:台灣精神醫學會、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2024-07-05 ESG.健康ESG動態
第七度得獎 艾伯維藥品獲HR Asia評比台灣最佳企業雇主
亞洲權威人力資源刊物「HR Asia」今天揭曉「台灣最佳企業雇主」名單,艾伯維藥品第七度獲獎。同時,艾伯維今年第三度獲得卓越職場研究機構頒發「2024台灣最佳職場」認證。艾伯維持續採取工作彈性措施,重視員工身心健康,工作生活平衡;今年四月地震頻繁,立刻採購含地震防災頭套的避難包,員工拿到超級感心。台灣最佳企業雇主今年共有368家企業角逐,從企業文化、工作環境等面向檢視職場,僅兩成五的報名企業通過評選,艾伯維已連續七年獲得「台灣最佳企業雇主」,更是極少數連續七年獲獎的藥廠,也因為連續七年通過評選,今年獲頒金獎(Gold Awards winners)。在今年台灣最佳企業雇主評選、由員工填寫的匿名問卷結果中,艾伯維於核心、個人、團體等三大面向評分皆優於所有參賽企業平均評分,在肯定「公司鼓勵管理階層與員工間的開放溝通與合作」、「鼓勵不同部門的合作與輪調」、「公司政策鼓勵員工獲得額外技能與認證」,獲得高分;多數員工也同意「公司信任員工能做最好的決策」、「鼓勵員工表達不同意見」等。其中工作彈性措施是員工評選高分項目之一,在工作時段、服裝、地點等,艾伯維讓員工彈性安排,包括上下班時間,員工確保上午10點至下午4點30分核心時段工作,保持聯繫及處理工作事務,以及「Where We Work」模式,員工每周進入辦公室三天,其他工作日可彈性選擇工作地點。艾伯維人力資源處處長黃宜蕾表示,公司鼓勵開放溝通與合作的文化,同時提供機會、創造環境協助員工多元學習與發展,透過多樣化專案與職務輪調,讓員工辨識自我優勢與職涯志向,培養專業職能與影響力,並激發他們潛能,綻放國際舞台,這些成果也被員工評選為最有感的項目之一。公司高度成長,外部環境快速變動,艾伯維台灣也關懷員工身心健康,今年四月頻繁地震,立刻採購含地震防災頭套的避難包給員工,以備不時之需。同時期望員工工作與生活平衡,今年規畫「超級充電計畫」,舉辦花藝工作坊以及拳擊活動,讓員工在忙碌中身心放鬆,下半年度也將舉辦員工期待的家庭日等。艾伯維也鼓勵員工擔任志工,每年提供兩天有薪志工假,今年也是艾伯維第九度舉辦全球志工周(Week of Possibilities),超過三分之一員工參與北、中、南三場志工活動。艾伯維員工、資深業務專員劉任陞表示,連續三年參加志工日,不管協助NGO打掃社區生態園區或機構環境、探訪獨居長輩等,很高興投入力量回饋社區。艾伯維自2013年成立,目前是全球前五大藥廠,於全球70多個國家有五萬多名員工,台灣分公司目前員工有三百多人。今年透過Value Workshop,確立了艾伯維台灣「信任、熱情、成長、快樂」的四大價值,期望吸引志同道合的人才,一起共創最佳職場。
-
2024-07-01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今年是幾分?/知足常樂 自在獨立拿滿分
填答退休力題目時,心裡充滿喜悅,感覺很正向陽光。果不其然,檢測65分,與前幾年分數比較,退休準備能力大幅增加,看著發展圖向上爬升趨勢,值得拍手鼓掌。發現成長最多的是「社會連結」,自退休後,曾有段時間離群獨處,雖然自在但欠缺互動,人際關係顯得疏離。後來重新踏入職場,不計較薪資多寡,重點在社會連結,幾經磨合不斷調整,終於找到讓自己發光發熱的一片天。認真的女人最美,容顏雖老化,卻容光煥發,心理年齡呈現年輕化。相由心生則喜,境隨心轉則悅,蝴蝶效應影響,我在夥伴圈裡人緣變好,能力也被看見肯定,這和「暖男水豚」相當吻合,個性溫順,自體發光。較弱的「健康」和「活躍好學」兩個面向,倒不擔心,因為每天定時定量運動,持續閱讀寫作,能讓身體健康有足夠能力抗疫,讓思緒清晰靈活遠離失智。但最近不慎失足造成骨折,才意識到骨質疏鬆缺鈣問題,所幸傷勢並不嚴重,也讓自己找到健康漏洞,對症下藥,因禍得福。最欣喜的是「自在獨立」拿到滿分,這對我和家人來說都是福音,能照顧好自己,身心靈都健康,知足常樂,怡然自得,這就是最棒的退休人生。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
2024-06-30 名人.吳佳璇
吳佳璇/當爸媽拒絕請外勞…不要忘記這些重要協助
「陳先生早,太太怎麼沒來?」病人還沒入座,我已開始發問。「不好意思,你剛剛問我什麼?麻煩再說一次。」有些耳背的陳先生緩緩坐下後,要我重複問題。原來,總是連袂就診的妻子,因為跌倒髖骨骨折,正在住院。我費了一番工夫,才讓掏出兩張健保卡的陳先生了解,住院病人的例行門診必須延後,否則健保不給付,這次只能拿自己的藥。好不容易結束第一個話題,我接著關心這對互相照顧的老夫妻,如何應付這次意外。我和病人的對話,旋即陷入另一個泥淖。因為照護妻子陷入憂鬱的陳先生,一問三不知,讓我不得不對著他提高聲量叫喊,「一定要叫你兒子回來幫忙!」目送老人家離開診間時痀僂的背影,我對著護理師嘆了一口氣,「早就懷疑他不單是憂鬱,同時有失智,只是老婆的巴金森氏病越來越嚴重,不知道要叫誰帶去大醫院作詳細檢查。這下可好了,醫院遇到這樣的家屬,一定很頭大!」所幸,兒子在下一次門診出現了,同時表明接下來由他在家照顧父母,我喜形於色,趕緊再寫一次轉診單,請他帶爸爸去完成失智評估,「半年前寫過,最後不了了之,這回有你幫忙,真是太好了!」小陳先生花了點時間,讓一團亂的老家重回軌道,可橫在他眼前,卻有無窮的考驗。首先,他必須耗費難以估計的時間與精力,來回應父母的各種生活需求。「他們又各有各的堅持,不肯全然放手,搞得我很累,口氣難免不好!」某次回診,當我問起回家生活適應如何時,他忍不住抱怨。再者,小陳先生原本打算趁著疫情被公司資遣,利用空檔幫父母把事情搞定,盡快重回職場。眼看雙親垂垂老矣,狀況又層出不窮,實在放不下,「又不能不顧荷包……」,兒子嘆了一口氣。他曾和哥哥盤算過,「如果我出去工作,兩兄弟就負擔得起外勞的開銷,讓頭腦清楚的媽媽來指揮外勞」,可惜,陳太太不能接受家裡多了個陌生女子,「她認為爸爸從年輕就不守規矩,喜歡搞七捻三,一定會惹麻煩。」「所以,我應該還會繼續留在家,當台勞。雖然媽媽和哥哥說要補貼我生活費,還是希望自己能找到在家工作的差事……」小陳先生疲累又迷惘的心情,全都寫在臉上。「雖然家裡有你,千萬不要放棄使用長照服務,打過1966吧?」「還不太熟練……對了,我媽在外人面前很逞強,我覺得第一次評估時,她的需要照顧等級被低估了。」小陳先生咕噥著。「有本書很適合你」,我突然想起一本叫做《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的翻譯書,小陳先生簡直是作者翻版。一位長年在東京工作,年過半百的上班族,為了年邁的父母,回到鄉下老家共同生活,想不到連住在附近的阿姨姨丈,一起納入照顧行列。她以舉重若輕的筆法,寫下帶著四個老人跟醫院、各種長照機構、銀行、以及地方政府機關打交道的經過,「你不妨參考她的心法,在下次長照等級評估前,預先做點功課,讓母親得到適合的等級與照顧。」
-
2024-06-29 焦點.健康你我他
你家的食物如何保存?/葉菜裝袋冷藏 肉類秤重分裝冷凍
過去在職場,三餐外食。冰箱中除了牛奶、豆漿與礦泉水外,就是水果、乾果、糖果等三果的零嘴。退休後,為了營養衛生與經濟實惠,自己掌廚。按照體質、生活型態、活動量、體重與年齡,粗略計算該吃進去的卡路里,每天約吃100公克肉類、一個雞蛋、一杯牛奶、50公克麥片、兩碗糙米飯、半斤蔬菜、兩份拳頭大的水果。買回食材後,肉類依重量分裝在鐵製容器中冷凍;蔬果例如洋蔥、胡蘿蔔、南瓜等食材,放在通風陰涼處,不必冷藏;黃瓜、絲瓜等瓜果用餐巾紙或報紙包好,放在塑膠袋中冷藏;茄子或葉菜類蔬菜,用塑膠袋包好冷藏。開封後的麥片、麵粉等,以及黑木耳、香菇、金針、海帶等乾貨,則用密封袋或密封條封緊冷藏。每次煮菜時,取用當天所需的食材烹煮。用自來水沖裝肉的容器,即可順利拿取適當份量解凍;冷藏蔬果,每次取用所需份量,一點都不麻煩。我每天準備當天份量的食物,中午煮完後分成兩份,一份趁熱吃,一份立刻放入冰箱冷藏當晚餐,每天吃完,沒有隔夜飯菜。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27 醫聲.癌症防治
多發性骨髓瘤好發高齡 侵犯骨頭併發症多 醫籲療法接軌國際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而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族群為60至80歲長輩,年齡越大,發生率越高,已成隱憂。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面對多發性骨髓瘤侵襲,不少長輩病患承受骨痛之苦,甚至臥床、行走不便,隨超高齡社會到來,病患將日漸增多,若採用國際治療指引建議四合一藥物組合,病患有望翻轉命運,不過因健保給付條件受限,導致多數長輩病患無法如願,希望未來透過更多治療選項,重新有「生活主控權」。滕傑林分析,多發性骨髓瘤為骨髓內漿細胞出現癌病變,常引發骨痛、骨折、腎衰竭,除了無法行走,還面臨洗腎風險,造成家庭照護負擔。據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副科主任王銘崇觀察,不少年長病患因骨痛、骨折臥床而無法出門回診,治療中斷,加上傳統治療效果欠佳、治療深度不足,致使病患飽受症狀、死亡陰影折磨。病情反覆發作 行動困難需照護蔡麗娟發現,多發性骨髓瘤病患多為年長者,病情反覆發作,容易失去行動力,且需更多照護人力,此時得請看護,或家人須離開職場照護,對整體家庭造成極大衝擊。「治療不只疾病控制,主要希望病人拿回原本的生活方式。」滕傑林說,曾醫治一名62歲罹患多發性骨髓瘤女老師,當時她坐輪椅進診間,因貧血、骨頭變形造成劇痛,行走困難。傳統上會先使用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劑及類固醇等三合一療法,再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不過多數病患約二到三年就可能復發。自費最新療法 控制病情返職場由於女老師家人希望她接受最新療法,因此雖沒有健保支持,卻選擇依最新國際治療指引建議,在第一線三合一療法額外自費加入單株抗體藥物,形成四合一療法,治療之後,她的疾病獲控制,便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骨痛、貧血好轉,原本想退休的她,又可回校園教書。目前,在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藥物上,健保給付藥物包括免疫調節劑、蛋白酶體抑制劑、類固醇、單株抗體、化療等,第一線治療以免疫調節劑、蛋白酶抑制劑與類固醇為主,單株抗體則列為第二線治療。談到相關健保給付政策,滕傑林直言,要把好的治療放第一線而非後線,才能拉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王銘崇表示,「趕快控制癌細胞,就可減少越往後期惡化,藥物使用越多窘境。」在健保給付上,可考慮依病患用藥效果作給付評估條件。跟上國際 健保署給付審議中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認為,若能跟上國際治療指引腳步,將單株抗體等藥物納入第一線選項,讓治療深度進一步優化,對年長病患的行動力、存活期提升與減少照護人力需求等,都能帶來正向好處。對此,衛福部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張惠萍表示,目前健保給付兩款單株抗體藥物,為依據藥效實證資料及病人需求列為第二線用藥,目前也已經有藥廠提出將藥物列為第一線使用申請,正在進行審議。張惠萍說,為達到癌症治療接軌國際的目標,正持續加速癌症新藥納入健保給付,除了採行暫時性支付制度、編列專款預算,也針對癌症新藥執行醫療科技評估(HTA),並追蹤藥物成效,定期檢討給付規定,以求資源合理分配。此外,在暫時性支付制度上,截至今年六月,已收載六項癌症新藥,並擴增兩項癌藥給付範圍,其中亦包含血液腫瘤用藥,原則給付兩年。健保署後續也將蒐集真實世界資料、臨床數據,以決定是否回歸健保給付。延伸閱讀:傳統療法治多發性骨髓瘤 3成5患者撐不到移植
-
2024-06-23 退休力.活躍好學
「信GPT的人有福了,信AI得永生!」許銀雄想要台東longstay,ChatGPT提供秘訣
「上個月來台東流浪幾天後,就喜歡上台東的山與海。」許銀雄在「東遊雜記」寫下自己的衝浪之旅,記錄他來到台東學衝浪,在小屋裡與六個打工換宿的小幫手,還有年輕有活力的瑜珈老師兼小管家,以及專業又帥氣的衝浪高手的相遇。這是許銀雄的日記,開始寫日記是ChatGPT給他的建議。經營人生下半場 探尋人生更多的可能性許銀雄是國內人工智慧、智慧醫療、大數據分析的專家,去年自宏碁智醫總經理一職退休,目前是陽明交大客座教授、華安醫學首席顧問,雖然身上仍「掛」著許多職務,且因為專長是現在當紅的AI,經常不得閒,但他認真想要開始經營人生下半場,在離開高強度的職場之後,探尋人生更多的可能性。身為在高科技業工作的學者,如何準備人生下半場的開始,許銀雄也充滿了研究精神,他先拜訪已經退休的「前輩」,看看他們現在怎麼過日子。運動保健和旅遊是退休後常見的日常,他也跟著健身房、斷食等活動,但還不到六十歲的他,有個想法持續在他內心深處迴旋,那就是到陌生的地方流浪longstay,台東就是他期待的第一站。裝了三根支架才撿回一命 決定提早退休像許銀雄這樣早就離開職場的,在科技業高層並不多見。為何決定退休? 許銀雄看似一身輕鬆,但指著胸口,「這裡頭有三根支架喔。」原來他五年前曾因突然的嚴重心絞痛住進加護病房,裝了三根支架才撿回一命,這個經驗讓他領悟許多。許銀雄有跑馬拉松的習慣,十年前因為工作壓力太大停跑,後來再跑,總覺得跑步不像之前順暢,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拖住腳步。一個假日午後,跑完覺得胸口悶不舒服,過去只要休息一下就好,但這次怪怪的感覺揮之不去。結果半夜他就痛到不對勁,馬上掛急診,做心導管檢查,三條冠狀動脈阻塞了百分之九十,緊急裝了心臟血管支架。這次經驗或多或少改變許銀雄對人生的想法,住在天母的他,開車去汐止宏碁辦公室時,某一天途中,看到指標有另一條路通往基隆,但多年來他從未想過轉個彎去基隆看看。他和基隆的距離很近,卻又如此遙遠,人生會不會有許多事情就如此錯過?工作之外會不會有更值得投注的事?心之所想,開始嚮往,於是決定離開每天固定的工作。許銀雄想要台東longstay,ChatGPT提供秘訣身為AI專家,除了把「信GPT的人有福了,信AI得永生!」掛在嘴邊外,許銀雄雖退休但還是每天和ChatGPT對話。愛上台東的他,雖然覺得一切都好,但卻也擔心沒有獨居過,在心理上是否可以活得好,於是發問:「如果想要移居偏避鄉下,對於面對孤獨有什麼建議?」ChatGPT建議他正常作息、規律生活,提醒他可以學習正念或冥想,還可以寫日記,紀錄心情。這次一回來就開始寫「東遊雜記」,正是ChatGPT給的建議。但ChatGPT也提醒許銀雄,就算是一個人生活,還是可以適度與人連結。在真正longstay之前,他這次去台東,發現這完全不成問題,那裏有來自各地愛山愛水愛衝浪,想要感受自然及不一樣生活的一群人,只要也愛山愛海樂生活,絕對可以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夥伴。成長於山林的許銀雄,只靠一個鋼杯和簡單器具就能野營生活,很想試試看「一個人」。孩子大了,太太願意一起,就兩人同行,太太想做自己的事情,留在台北也行。好爸爸和好先生在家人需要時出現,平時能各自安好。人生有許多可能,最近讀「跟沙特一起衝浪」的許銀雄,邀請大家跟著一起提倡「work-life balance」 ,大家一起來休閒救地球。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19 焦點.元氣新聞
112年死因統計自殺達到14年新高,「無助世代」代表三明治族群的無奈心聲!
112年死因統計,自殺人數統計概況衛福部昨公布112年死因統計,自殺死亡達3898人,創近14年新高,被視為高風險族群的65歲以上長者去年自殺率下降4.9%,為近年來首見。45歲至64歲中壯年反倒成為無助世代,共1345人自殺,占近35%,精神科醫師提醒,該年齡層屬於三明治族群,身心及經濟壓力沉重,易感到絕望與無助。最新國人死因統計顯示:112年自殺死亡人數中,男性2500人、女性1398人,均比前一年增加。年齡層統計,0~14歲共有24人自殺,15~24歲260人,年逾65歲者1130人,25~44歲則有1139人,而45~64歲則有1345人自殺。長者自殺率下降是好事,但中壯年自殺的情況恢復到疫情前衛福部心健司長陳亮妤表示,65歲以上長者自殺率不升反降,比去年減少4.9%,這是所有族群中唯一下降的年齡層。至於其他族群自殺狀況則已回到新冠疫情的水平,又以中壯年最讓人擔憂,「上有老、下有小」,勞心勞力,壓力相當大,為此,心健司將與勞動部攜手推動「職場心理健康計畫」。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老年人自殺率下降,這是好事,顯示近年來推動銀髮族憂鬱篩檢、衛教,已獲成效。但青少年、中壯年自殺率均上升5.1%,且45~64歲自殺人數最多,這代表三明治世代的悲慘,經濟壓力原已沉重,在職場又得跟年輕人競爭,擔心失業,確實容易失眠、憂鬱,增加自殺意念。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中壯年族群通常扮演「提供資源的角色」,一家之主身負重責,承受許多壓力,但其身心健康卻常遭忽略。提醒三明治世代多愛自己一點,每天再怎麼忙,也應撥空讓自己獨處,做些喜歡的休閒活動。政府應提供心理健康衛教,讓民眾陷入困境時,可以向誰求助,可運用哪些資源。青少年自殺多與校園霸凌有關值得一提的是,24歲以下自殺人數共284人,葉雅馨指出,青少年自殺,霸凌為重要原因,國外研究發現,曾遭網路霸凌、校園霸凌者自殺率為未受過霸凌者的10倍,政府應該重視霸凌議題,並持續推廣「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15 退休力.自在獨立
「老公怎麼不去死?」別小看妻子的怨念!研究證實女人真的不需要男人
如果問「退休後旅遊想跟誰一起去?很多男性會回答:老婆。但多數女人卻比較想跟好朋友、閨蜜一起出遊,「不要帶老公」,是共同心聲。避免退休後成為太太、小孩嫌棄的大型家俱,甚至不可回收的垃圾,大叔一定認清自身處境。餐廳下午茶女性三五成群,開心碰面好不熱鬧;社區大學教室陰盛陽衰,男同學是稀有動物。熟齡男女大不同,女性行程滿檔,旅行、看展覽,有著自己朋友圈,而且經常「大家約好不帶老公」。相較之下,熟齡阿伯不是不出門,就是一個人出門;參加聚會不是少說話,就是只和一兩人說話,太太不在身邊,日子似乎就難過了起來。 生活不會自理 愈老愈被人嫌最近日本作家小林美希所著的「老公怎麼還不去死」一書在台爆紅,不但是全台圖書館大熱門,六都市立圖書館預約人數逾四千人;想要買書,實體書店也缺貨。很多人沒有看過這本書,但看到書名就心有戚戚焉,不論日本或台灣,妻子們的怨念都不少,「老公」成為令人討厭的生物,而且可能愈老愈讓人看不順眼。 「老公怎麼還不去死」的日文書名直譯是「希望自己丈夫死掉的妻子們」。記者出身的作者訪談許多案例,還有專家分析與觀點,單看章節標題就令男人們顫慄:「當愛轉為殺機」、「全職主婦充滿怨念的日常」等,作者訪談的主婦們誠實的說:「盼望丈夫不在家根本是小兒科,如今我已變成希望丈夫死掉的妻子。」真實世界裡,殺夫事件也確實出現了,日本大阪近日發生一起六旬妻將七旬丈夫刺死的凶殺案,六十四歲的菲律賓籍婦人,不滿七十六歲的丈夫催促「晚餐還沒煮好?」一氣之下便手持菜刀刺向他的肚子。事發後,丈夫立即被送往醫院急救,仍因傷勢過重而宣告不治。熟年後失伴侶 男減壽女沒差男人為何會得到如此深的怨念?文身為主張退休必須及早準備的牙醫師作家,李偉文很早就觀察發現,年紀漸長,男女差異變大,男性需要女性,遠超過女性需要男性。李偉文這些年來看過不下十數篇研究,如果熟年後失去伴侶,男性可能減壽七到十年,但對女性來說,不僅沒差,甚至壽命還可能增加。所以,李偉文說,我們經常看到,男性失去伴侣大多努力設法再婚,女性則對再度走入婚姻敬謝不敏,「不想再服侍人。」一個人更加活得快樂自在。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與台大臨床藥學研究所所長蕭斐元團隊的研究也顯示,婚姻對年長男性的寂寞感、憂鬱症狀具保護效果。研究以衛福部國健署「台灣老人健康之社會因素與生物指標研究報告 」為基礎,選定七五七位長者追蹤四年,結合身心與社會面向分析,觀察社會孤立與孤寂感、憂鬱、認知功能衰退的關係,得出如此結論。蕭斐元說,國內女性四、五十歲後,小孩長大,較常外出、活動,且未必會與伴侶共同參加,參加的活動包括跳土風舞、宗教等;男性的人際關係則多與職場有關,退休後較少社會活動,生活相對倚賴配偶,「對很多高齡男性來說,配偶常常就是他們唯一的親友。」想拉太太衣角 男性必須覺悟長泰老學堂健康照顧體系執行長林金立觀察,舉辦社區活動時 ,女性參與度高,願意承擔責任,參加的活動也比較多元、跨世代,可以認識不同年齡層的朋友,有學習心和好奇心,比較不會變老;男性參與社區活動者少,有時一來就在大樹下和朋友聊天,且只和一、兩人互動,男生就兩三個老友,容易愈來愈封閉而孤獨,萬一身體有病痛,就更加退縮。李偉文提醒,很多男人在職場上很有成就,注重工作、事業、成功,但若沒有培養其他專長或興趣,退休後只好宅在家裡。他奉勸男人不能依循過去父執輩的方式來對待妻子、小孩,更要在退休前培養興趣,並且好好善待另一半,等退休後才開始改變,就有點來不及了。李偉文主張,男人退休後,「更要拉緊太太的衣角。」超高齡社會來臨,退休後的日子有好幾十年,過得好不好過,跟老婆很有關係,「當體力變差,又更需要老婆!」男人一定要對太太好一點,女生的壽命比較長,韌性也比較強,值得依靠,怎能不好好惜福。面對自己 不需「不甘示弱」國際間統計發現,已開發國家高齡者的社會孤立約占二成,男性、無婚姻狀態、較低教育程度、較低經濟收入者容易出現社會孤立,也是憂鬱症高危險群。專家指出,男女大不同,男性退休後面臨更多挑戰,需要了解自身狀況,且不應把所以變化都視為「老了」,以為一切理所當然。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國防醫學院外科學科教授查岱龍指出,男性健康是近年受到關注的議題,主要是大多數的男性「不甘示弱」,尤其許多男性長者,不到問題很嚴重不願意啟齒,甚至在診間面對醫師,也都說沒問題,一旁的太太或女兒忍不住說實話,例如「其實他晚上一直跑廁所」,才肯說出困擾他很久的問題。作家李偉文表示,男性不善傾吐,男女的不同,其實早在遠古的狩獵時代,就已經寫在人類的血液裡。男人外出獵捕大型動物,必須全神貫注,所以男人一次只做一件事;女人採集果實,通常集體行動,一群人一邊說話一邊完成工作,所以女性通常結伴,願意分享各種體驗。時至今日,男性必須適度表露,有助身心健康。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15 醫療.腦部.神經
為心腦充電 易思腦『好腦帶』行動鍛鍊裝置 延長大腦保固期
『好腦帶』行動鍛鍊裝置,達到身心最佳平衡易思腦獨家引進『好腦帶』行動鍛鍊裝置,不限時間、空間限制,隨時配合鍛鍊APP進行心腦鍛鍊,有助於睡眠、專注、放鬆、紓壓、身心等面向,進行心腦平衡調節。它的操作原理為:NFB心腦神經回饋,基於腦科學研究的理論;使用者透過APP內超過40款的聲音、影像或遊戲情境,以腦波回饋機制的自我覺察與強化意念控制,讓心腦在遊戲中學習與自我調整,短而不斷的天天鍛鍊,有助於調節身心反應能力與控制力;專注與紓緩情緒。適用對象包含:• 睡眠品質不佳、欲緩解壓力的年長者或職場工作者。• 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不足者。• 想發揮身心潛能的專業工作者。• 欲以非藥物、非侵入性緩解神經緊張者。心腦健康從學習與鍛鍊開始臺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 高明見董事長,一直提倡推廣心腦健康的概念,在體驗『好腦帶』行動鍛鍊裝置後表示:”放鬆及集中精神的腦波圖的變化,可作為神經回饋訓練的參考“未來只有2種人:心腦鍛鍊過的,和其他人易思腦心腦保健品牌,由大江生醫前副董事長關淑君創立,她因基因檢測時,發現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基因較正常值高了3成左右,開始關注老化、神經可塑性等議題,進而引進美國BCIA生理回饋國際聯盟,在歐美發展相當成熟的神經調節鍛鍊系統,有助於情緒穩定、調節睡眠品質、緩和壓力與焦慮,幫助注意力、記憶力等;腦波評量、NFB神經回饋鍛鍊課程,由專業的臨床、諮商心理師進行一對一從腦波訊號分析,釐清心腦狀態與運作失衡的關聯性,並透過心腦可塑性激勵學習,讓心腦神經有根本性的精進。『好腦帶』行動鍛鍊裝置,限時體驗易思腦『好腦帶』行動鍛鍊裝置,特別推出限時體驗優惠,了解更多訊息,請於連結 https://reurl.cc/p3pmVa 留下聯絡方式,或洽心腦專線:(02)8797-5757※好腦帶非醫療產品,不用於疾病診斷、治療或預防。※好腦帶需搭配 Neurofeedback 應用程式APP使用。※好腦帶內含射頻模組 NCC ID:CCAF15LP0280T1易思腦心理治療所/易思腦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港墘路187號10樓
-
2024-06-14 失智.失智資源
為年輕型失智症的青少年照顧者開創希望的平台
年輕型失智症是指65歲以下確定診斷的患者,目前以50歲左右發病的比例偏高。由於正處於生命的壯年期或事業的上升期,卻因為疾病必須轉換角色或離開職場,對個人和家庭都會造成影響和衝擊。一般而言,他們的照顧者身分有父母、兄弟姊妹、配偶和未成年的子女,而且是後兩者居多。目前全世界有大約400萬的年輕型失智者,如果一個家庭有4個人,受到影響的家人就有1600萬人之多。在2024年4月下旬舉辦的國際失智症大會中,來自非洲波札那失智症協會的代表,分享了這個群族在她的國家的困境。在非洲大部分地區,民眾還未正確的認識這個疾病。所以照顧在社會中,一直影響兒童和年輕人。為了照顧父母或家裡的老人,他們必須停止原來的生活。這種犧牲,會導致放棄抱負和夢想。因為,在照護旅程結束時,沒有為他們提供任何支持,重新融入社會。另外,瑞典的研究指出: 健康和社會照顧的專業人員描述了與年輕型失智症父母同住的兒童和年輕人,是一個被遺忘的群體。並強調他們在缺乏適當的支援服務可供運用的情況下,更會因為擔心同儕的排斥,所以不願意尋求諮商和協助。所以,建議:1.為這個族群倡議2.投入關注3.了解現況的複雜度4.建立信任和關係。美國芝加哥的羅倫佐之家(Lorenzo’s House),就呼應了上面的需求而建立的一項新服務。在第一天的大會中,創辦人 Diana Cose小姐說,當她的先生被確診為年輕型失智症的時候,兩個兒子一個9歲,一個13歲。就像大多數類似的家庭一樣:他們徬徨、絕望和情緒陷入低谷。是小孩的提醒,讓她站起來面對挑戰。因為,對於父母親患有年輕型失智症的青少年來說,他們的旅程也同樣是很艱難的。所以,Cose小姐在2021年以小額貸款,在自家的客廳架起了一個網路平台。以先生的姓,建構「羅倫佐之家」,開放給正在經歷父親或母親得到失智症的年輕小孩,讓他們獲得知能、情緒支持和互相鼓勵的管道,減少孤獨和照亮生命。至今有美國45州、全球9個國家,共2000多人,串在一起參加線上課程。三個核心的服務包括: (1)媒合MATCH:幫助照顧者以一對一的方式配對,建立互相了解和支持的同儕關係(2)俱樂部CLUBS:安全方便的虛擬空間,分享故事、交換資源和找尋合適的社區(3)高峰會SUMMITS: 全球年輕人的虛擬活動場域,為他們提供教育和生命的正能量在MATCH 計劃中,將年輕型失智症的家庭成員與失智者聯結起來。依據家庭指引的過程,提供有用的照顧者標準以進行明智的匹配,考量重點包括:家庭結構、性格、狀況、階段等。在很安全的青少年和成人俱樂部裡CLUBS,練習正念、共同交流照顧故事、分享策略和建立社區的空間。擴展大腦健康知識,並建立不斷成長的青年聯盟。青年高峰會SUMMITS是一年一度的單日虛擬體驗,將全球兒童、青少年和年輕人團結起來。並得到加拿大失智症協會、國際失智症協會和倫敦經濟學院的支持。2024年估近會有200名青少年參加,分享作為一個患有年輕型失智症的家庭,他們所經歷的個人故事。也正因為有了這一個支持年輕人學習、交流和發聲的場域,他們才能夠有機會表達和爭取照顧上所需要的正義與公平。來自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利用他們的才能和努力,擴大了 Lorenzo’s House 的使命,甚至加入包括對國家失智症政策建言的行列。另外,也邀請那些其本人或親人處於病情後期階段的夥伴,或者失智者已經過逝的家人,加入照亮小組“Shine On”。結合音樂、運動和社區,組成一種面對面的互動體驗,其中音樂和表達已經點燃芝加哥北區的歡樂,並於 2024 年擴展到南區。羅倫佐之家是一個非營利的小團體,最初懷抱著以協助年輕型失智症的子女和家庭走出孤獨無依為宏願。由於符合了隱性群組青少年的照顧需求,而且掌握了網路平台的方便性和有效性,就在短短3年多的努力下,點亮了全球無數青少年的希望和生命之光。相信所有不管在現場或線上參加國際大會的人,都會因為他們的投入和付出,備受感動。同時,志同道合的家庭聯盟不斷壯大,除了讓家人關係更緊密和堅固,他們也更有能力延伸去鼓舞其他家庭的成員,大家團結一致走出不再需要孤軍奮鬥的旅程。本屆大會的主題是:「失智症: 洞見、創新和激勵」 (Dementia: Insights, Innovation, Inspiration),「羅倫佐之家」做了非常切題的示範。有興趣的夥伴可以上網,進一步參考他們的服務: http://lorenzoshouse.org
-
2024-06-14 醫療.精神.身心
中年失業者如何盡快走出憂鬱?精神科醫師提5大建議緩解
失業嚴重衝擊身心健康!中研院學者最新研究發現,上班族如非自願失業,隔年平均收入減6成以上,在10年內,難以回復失業前薪資水準,心理健康求診次數平均增逾1成,精神醫療費用增逾5成。失業後壓力倍增 導致心理健康惡化中研院經濟所副研究員楊子霆與政大經濟系副教授黃柏鈞、美國密蘇里大學博士生蔡咏諭等學者,分析衛福部資料科學中心2002年2017年資料,追蹤同1人在16年間收入和健保使用狀況,研究對象包含約2萬9500位遭大量裁員民眾、9700名因工廠關閉失業民眾,以及33萬2700名穩定就業民眾。結果發現,遭遇大規模裁員或工廠關閉民眾,隔年平均收入銳減約67%,收入減少逾6成。以往研究認為,失業者短期內找到工作,就可改善收入,但該項研究發現,持續時間達10年,甚至更久。值得注意的是,民眾失業後壓力倍增,導致心理健康惡化,求助心理健康門診的次數較未失業者增加15%,精神相關疾病醫療費用則平均增加57到62%。對於心理健康的影響,在低收入受薪階級(薪資於平均中位數以下者)、男性、年老者則更明顯。目前非自願失業民眾可請領失業給付6成薪,視年齡給付6至9個月,學者建議,政府應該延長失業給付期間,而失業者多多利用職業訓練,找尋職場的第二春。失業心理壓力增加 專家提5大建議緩解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臨床觀察,失業期愈長,心理壓力就會愈大,感到焦慮,特別是對於經濟狀況的不確定性和未來,感到擔憂。此外,持續失業也可能導致憂鬱症狀,包括,持續悲傷、無助感和興趣減退等。再者,失業者也常出現自我否定、自尊心下降等心理現象,質疑自己能力和價值,這種自我否定可能會進一步降低自尊心,導致情緒低落。失業者如何盡快走出憂鬱?楊聰財指出,心理壓力和情緒反應可能會形成惡性循環,使得個人在尋找工作時表現出更高的焦慮和不自信,從而影響求職效果,進一步延長失業期。失業者如何盡快走出憂鬱情境?楊聰財提出5大建議:1.尋求專業幫助:心理治療或輔導可以幫助失業者處理焦慮和抑鬱等情緒問題,增強應對能力和自我價值感。2.參與支持小組:與其他失業者或有相似經歷的人交流,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實用建議,減少孤獨感。3.學習新技能:利用失業期間學習新技能或進修,既能增強自信心,又能提高競爭力,有助於更快找到工作。4.保持積極心態:嘗試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和充足睡眠,有助於改善整體情緒和心理健康。5.設立現實目標:設立可達成的小目標,以逐步恢復信心和動力,減少失敗感。楊聰財表示,長期失業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長遠,應積極接受專業治療和支持,這有助於打破惡性循環,更快地重新進入職場。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13 醫療.心臟血管
4至7成民眾數值已異常卻不自知 預防三高3要點避免慢性病
台灣人77%有高血脂問題卻不自知。衛福部國健署調查顯示,不僅高血脂,國人的高血壓、高血糖自知率也都不及7成,恐不知不覺中積累成疾,釀成不可挽救的危險狀況。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民眾可將成人定期健檢數據登錄到「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即可推估未來10年內罹病風險,也呼籲民眾注意三高問題,預防慢性病。衛福部111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三高慢性病共奪走6萬9400位國人性命。根據2017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變遷調查資料顯示,20歲以上國人三高自知率,分別為高血壓68%、高血糖66%、高血脂23%,約4至7成民眾不知道自己的三高數值已有異常。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長吳建遠表示,當醫事人員替民眾抽血檢驗前,會先問民眾「有沒有三高?」許多患者都自認數據正常,但檢驗結果卻呈現異常,即是對自己的三高不自知。三高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民眾不易察覺可能已面臨健康危害。「僅約6成國人定期參加健康檢查。」吳昭軍提醒,凡年滿40至64歲國人,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原住民提前至55歲及小兒麻痺患者提前至35歲),可參加成人健檢,包括健康行為調查、身體檢查、抽血檢查、驗尿、健康諮詢等。吳昭軍說,民眾還可以自行查詢未來10年罹病風險。只要將健康檢查結果輸入「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即可推估未來10年罹患冠心病、高血壓、腦中風、糖尿病、心血管等不良事件的高、中、低風險,給予後續追蹤建議。預防三高3要點1.量血壓722:居家自我血壓量測,以「722」原則,「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以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2.定期健康檢查:善用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職場勞工健檢、公務人員健檢或是自費健檢等,關心自己的血壓、血脂及血糖等數據變化。3.健檢紅字,定期追蹤:健康檢查有紅字,要加以重視,應盡速至醫療院所進行追蹤。
-
2024-06-13 醫療.巴金森病
確診了巴金森病 我會失能嗎!早期巴友注意「這些事」停下退化的腳步
年過七十的陳奶奶跳了一輩子國標舞,至今每週還是會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相約跳舞至少3次,每天還會抽空1小時散步。愜意的生活態度,實在讓人很難想像她竟患有會嚴重影響肢體動作的「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甚至已罹病超過10年,病程仍穩定控制在早期。台北神經醫學中心教學副院長葉篤學表示,巴金森病中期之後病情進展快速,早期患者應依照醫囑規律服藥,記錄藥效方便醫師調整用藥,並養成運動習慣,不僅能延緩病程,也有望改善肢體功能,逆轉期別。巴金森病早期會有哪些症狀?巴金森病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第二大腦神經退化疾病,國際研究指出,病友多於55至60歲間發病。葉篤學表示,巴金森病共分為五期,初期最主要的症狀為顫抖、動作遲緩、僵硬。他也分享,臨床觀察因上述症狀前來看診的病友超過半數為早期,其中因抖動就醫的病友大多仍在第一期,因察覺肢體出現遲緩、僵硬症狀就醫的則多在第二期。然而,第三期病患會開始出現平衡障礙,容易進展至第四期須輔具協助,一旦進入第五期,就需要坐輪椅或臥床,病情發展迅速,因此葉篤學表示,會希望病患將病情維持在第三期以前,更有機會透過用藥逆轉身體功能。巴金森病早期的治療方式有哪些?巴金森病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若醫師判斷症狀輕微,尚不影響生活,則會考慮暫不需用藥或使用B型單胺氧化酵素抑制劑(MAO-B Inhibitors);隨著病情發展,腦內多巴胺會減少,藥效需求也就增加,則會以直接補充多巴胺的左旋多巴(Levodopa, L-dopa)、或刺激多巴胺接收的多巴胺受體促效劑(Dopamine Receptor Agonists, DA)作為主要治療藥物。葉篤學表示,病友剛用藥時會有一段用藥蜜月期,症狀透過用藥獲得改善,生活上與一般人無異。但用藥幾年後,蜜月期過後就可能出現運動方面的併發症,如藥效減退或因多巴胺不足而「斷電」無法控制肢體,行動固僵。他也補充,若年輕發病的病友使用藥效較強劑量較高的左旋多巴,有50%在五年內會出現「異動症」,即服藥後的半小時到一小時間,身體會因瞬間獲得大量「電力」而突然不自主地全身抖動扭曲,乍看像在跳舞一般,事實上卻是令病友非常困擾的現象。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葉篤學建議,早期巴金森病患者的用藥,在70歲以上病患因對副作用的耐受程度較低,建議優先使用左旋多巴,但要注意蛋白質會影響腸胃吸收左旋多巴,所以建議飯前服用;而在70歲以下病患則建議起始使用多巴胺受體促效劑,雖然可能出現姿勢性低血壓、異常衝動等副作用,但也能避免太早出現如異動症等會為病友生活品質帶來影響的併發症。雖年齡可作為早期用藥的參考,但葉篤學補充,醫師也會視病患作息、職業與生活作息需求調整用藥。他有位在職場中擔任主管的病患,回診時反應開會時被同事或客戶看見症狀,十分尷尬,於是他透過調整藥物協助病友在工作期間能更好地控制症狀表現。他提醒,治療過程若有特殊的用藥需求都可以提出與醫師討論,並且依照醫囑用藥,配合規律運動,將巴金森病控制在早期超過十年並非不可能。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推出《巴金森病88問》一書,收錄「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等社團中6000位巴友與家屬的真實提問,整理成最常見的88個困擾,由全台逾20位權威專家受訪、審訂,並經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協助審閱,期盼成為溫暖巴友家庭的支持資源。全書集結8大主題:疾病診斷、動作障礙、非動作障礙、生活起居、疾病治療、常見合併症、心理調適、照護資源等,提供給需要的民眾。📖免費閱讀>>>《巴金森病88問》【加入Facebook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 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歡迎您加入
-
2024-06-06 養生.保健食品瘋
硒8大功效:保護心血管、延緩老化...10大硒食物排行一次看!過量恐致6副作用
硒(Selenium,se)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需從食物中攝取。硒(Selenium,se)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可構成人體內第21個胺基酸—硒半胱氨酸(Selenocysteine)。硒與生殖、甲狀腺功能、DNA生成及抗氧化等有關,可從日常飲食中攝取。硒何時吃?一文看懂硒功效、副作用、每日攝取量及硒食物一覽表。硒的8大功效硒具有多種功效,可以說是超級元素,體內的硒大多從食物攝取,貯存在骨骼、肌肉中。以下整理硒的功效:.維持甲狀腺機能:根據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院預防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蘇珊.布魯醫師於《免疫系統全方位復原計畫》提及,硒是製造甲狀腺荷爾蒙和穀胱甘肽過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的必需元素,穀胱甘肽過氧化酶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止甲狀腺濾泡損傷。如果沒有硒,甲狀腺無法製造荷爾蒙,細胞就會被自由基破壞。一般認為,自體免疫形成的過程之一是甲狀腺細胞受損且看似異常,當免疫系統發現後對其發動攻擊便會造成更多傷害和發炎。.保護心血管:硒參與人體免疫系統中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抗氧化反應,有助於預防心肌梗塞、高血壓,減緩發炎反應,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硒也是生產前列腺素必須的礦物質,而前列腺素為控制血壓的荷爾蒙之一,可使血管擴張進而預防動脈硬化。.延緩老化、維持皮膚彈性:硒具有的抗氧化特性,對於延緩皮膚老化有幫助,與維生素E共同作用可發揮更強大的抗氧化效果。.排毒、解毒:硒可與有害金屬離子結合,形成金屬─硒─蛋白質的複合物,把誘發病變或毒害的金屬離子排出體外,達到緩毒、解毒、排毒的作用。.預防癌症:PrimePlus健康設計家的品牌營養師Sean表示,硒有延緩細胞癌化進程並促進癌細胞凋亡的效果。研究發現充足的硒與大腸癌、食道癌、胃癌的發生率都有著負相關的結果。.提升免疫力:硒具有的抗氧化功能,可降低體內的氧化壓力並減輕發炎反應、增強免疫力。.改善不孕:家醫科醫師李思賢發文指出,硒是男性精子形成的必要成份,可幫助分泌性荷爾蒙以增加受孕機率,但硒會隨著精液排出體外,因此男性更需要補充;對女性而言,有助降低更年期不適症狀。.保護肝臟:硒是構成穀胱甘肽過氧化酶的重要成分,有清除自由基、促進肝臟代謝的作用,有助於保護肝細胞、減少發炎反應。硒何時吃?硒的每日攝取量硒可從日常飲食中攝取。根據國民健康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硒的每日建議攝取量如下,成人每日上限攝取量應以不超過400微克為原則: 0~6個月:AI=15 μg(微克) 7個月~3歲:AI=20 μg(微克) 4歲~6歲:25 μg(微克) 7歲~9歲:30 μg(微克) 10歲~12歲:40 μg(微克) 13歲~15歲:50 μg(微克) 16歲以上:55 μg(微克)國健署建議,懷孕女性的攝取量應增加5微克,哺乳期女性應增加15微克的攝取量。缺硒6症狀!過量攝取恐致6副作用根據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檢驗醫學部檢驗宣傳單顯示,缺硒會造成以下6症狀: 心肌病 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免疫力下降 生長緩慢 甲狀腺功能失調 男性生育能力受損攝取過多的硒也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指出,攝取過量會造成以下副作用: 噁心、嘔吐或腹瀉等腸胃道症狀 皮疹 易怒 嘴裡有金屬味、呼吸有大蒜味 頭髮或指甲脆弱、脫落 牙齒變色神經系統問題攝取極高的硒則有呼吸困難、顫抖、腎衰竭、心臟病和心臟衰竭等嚴重風險。硒食物有哪些?10大硒食物含量排行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硒,需仰賴食物攝取。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衛教,以下整理10大含硒食物一覽表: 硒食物 硒含量 6~8顆 巴西堅果 約544微克 3盎司 鮪魚 約92微克 3盎司 比目魚 約47微克 3盎司 沙丁魚 約45微克 3盎司 烤火腿 約42微克 3盎司 蝦 約40微克 1杯 通心粉 約37微克 3盎司 牛排 約33微克 3盎司 火雞 約31微克 3盎司 牛肝 約28微克 其他硒食物包含雞蛋、糙米、全麥麵包等等,1顆熟雞蛋約15微克的硒含量,1杯糙米約19微克,1片全麥麵包約13微克。【延伸閱讀】10種「鎂食物」含量排行榜大公開!含鎂食物有哪些?缺鎂7症狀一次看鋅什麼時候吃?缺鋅症狀有哪些?鋅6大營養功效及10種「含鋅食物」排行榜大公開怕冷、疲倦...你可能缺碘了!缺碘可以吃什麼?10種「含碘食物」及含碘量排行一次公開參考資料: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農業知識入口網新知專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檢驗醫學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責任編輯:林勻熙核稿編輯:陳宛欣延伸閱讀: 別以為馬上逃到戶外是對的!半夜發生地震,你一定要知道這4件事 5月星座運勢排行》巨蟹偏財運旺、摩羯迎來正財!12星座「財運、職場、戀愛運勢」前3名是...
-
2024-06-06 焦點.元氣新聞
月經來不舒服好厭世?OL實測:好喝有感,讓「好朋友」不再鬧脾氣!
每天上班壓力已經夠大,衝業績、拚KPI達標,事情永遠做不完,每個月還會遇到「好朋友」來攪局!每次月經來都好不舒服、氣色好差,無法專心工作,一整個虛累大爆發,如何才能改善體質,讓「好朋友」不再鬧脾氣?根據《噓星聞》職場調查,許多女性朋友月經來的時候,會「肚子不舒服,在床上打滾」、「頭暈」、「腰痠」、「無法下床」……,可說生理期那幾天,人生是黑白的!也有不少女生為了月經不順、不準時、量時多時少、週期不定、經前的悶脹感而覺得困擾。如何舒緩生理期不適?大多數女性都嘗試過貼暖暖包、喝熱飲、熱敷按摩等江湖傳說,認為效果其實有限,很多人乾脆每個月都依賴西藥來緩解不舒服,讓自己能夠維持正常生活,但又擔心長期會增加身體負擔。中藥、四物湯也是常見調理補身的方法,但上班族傾向不要浪費時間排隊看醫生,中藥的口感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經期不舒服是長期奮戰,必須從內到外調養。近期有一款專業藥師推薦的「月月私語精華飲」,有多種營養素,對調節女性生理機能很有幫助,不僅在閨蜜圈引發討論,超高回購率更是實力保證!「月月私語精華飲」添加珍貴的聖潔莓,聖潔莓已有超過2千年以上的食用歷史,有豐富的植物黃體成分,被封為「上帝賜給女人的禮物」,能幫助調整體質,舒緩不舒服情況,並找回正常週期和好氣色。黑棗精華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能幫助新陳代謝、維持青春活力,並幫助消化與排便順暢。此外,更嚴選好吸收的焦磷酸鐵,幫助恢復紅潤氣色、健康有朝氣,還有葉酸、紅景天萃取物、維生素C、維生素B12等,一次補充多種營養,全方位滋補強身,讓許多品牌鐵粉「一試就有感」!經上班族OL實測,「月月私語精華飲」,沒有苦澀味道,也不會有明顯的鐵味,微酸甜口感、很好入口,讓女性朋友接受度非常高。小小一包,一撕即飲,方便隨身攜帶,或是放在辦公桌上,定時補充喝出健康好體質。「月月私語精華飲」由專業藥廠監製,品質安全有保障,建議在生理期結束後開始補充,一天一包,連續7-14天,幫助下次經期解除警報,擺脫悶脹感,輕鬆搞定大姨媽!幾乎每個女生都有月經不順的困擾,只是程度不一,月經會陪伴女生至少40年,所以女生要對自己好一點,有問題,不要忍,定期補充、簡單飲用,讓大姨媽乖乖聽話。求生欲強的男士們想要「安太座」,家中常備保平安,另一半開心,大家就開心,你的人生也會跟著風調雨順!詳情請見:https://reurl.cc/Rq8WGD
-
2024-06-06 養生.家庭婚姻
少子化是年輕人養不起?月薪多少才能生小孩?網友公認「超過x萬」才敢生
隨著物價、房價上漲,年輕人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許多上班族的薪水連養活自己都很勉強,更別說再養家庭跟小孩,這樣的現況導致結婚生子的意願普遍偏低!對此,元氣網在臉書粉絲專頁詢問大家意見「少子化是因為年輕人養不起?你認為月薪要多少才能生小孩」,引發了許多網友表示自己對於生小孩與財力的看法。少子化是因為年輕人養不起?月薪要多少才能生小孩?此問題引發廣大迴響,許多網友紛紛留言年輕人不生小孩的看法。「什麼都漲..哪敢生,薪水沒漲卻物價一直漲,真的非常扯」、「如果下一代是來複製你的貧窮,不生也是一種慈悲」、「現在少子、長照、租屋房貸、低薪,處處都有問題」、「沒有錢,不婚不生就是一種善良」、「都要工作沒人幫忙帶小孩」、「不是薪水的問題,是房價高物價高,社團動蕩不安,神經病滿街跑」、「不是豬有得吃就好,需要花時間陪伴教育,不要生產出一堆詐騙集團工具人」、「很多人養得起也不生,每個人都有權利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是窮苦人太多,生了也只能繼承貧窮」、「不是薪水養不起而是單身快樂更有性價比」、「生小孩來幫忙繳稅金跟勞健保?現在大環境房價物價高、學校霸凌課綱亂;再來小孩制度不齊全,就拿為什麼都是小孩,原住民或單親的福利比較好?可上公托什麼都有補助」、「人類進化了不婚不生一人幸福100分」。部分網友針對月薪要多少才能生小孩,發表自己的看法。「雙人至少要月薪12萬以上」、「不只薪水趕不上物價,一個月不到15萬根本無法養小孩和房貸,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導致不敢生孩子」、「10萬生一個小孩一個老婆才能擁有比較好的生活品質,扣掉要自己買房買車那些,品質品質懂嗎!不是為了單純的活著而已~亞洲人都習慣把過勞當正常」、「現在的物價至少要20萬才夠」、「有房的人薪俸要5萬,無房的人要8萬的薪俸才敢養小孩子,必竟父母的年齡增長又會生病,薪資低根本無法負擔的起日常生活的」、「應該不是月薪問題!而是要考量雙方家庭狀況!薪水多少都可以生」。也有網友表示其他看法。「想要生的怎樣都養的起,很多人只想自己爽,當然養不起」、「執政黨只會顧財團及養外國小孩,自己的產業不提升只會空頭話」、「生來給政客、富人作工的」、「事實上是,大多數人不願犧牲自己生活跟花時間在小孩上,而不是收入又多少」、「不生!當人類變保育類動物再來煩惱就好了」、「世紀末過好自己就好」、「高消費的社會當然養不起,如果國家栽培到高中都不需要學費,人人都養得起,希望國家能體會人民的辛苦」、「小時候家裡更窮,爸媽也生養5個小孩啊!現在個個都是退休軍公教」、「養不起是藉口,當父母的人潛能無限,撐著撐著孩子就長大了」、「小孩生了就養得起」。整理上述網友們的看法,年輕人不生小孩的原因主要來自於經濟壓力和生活品質的考量。隨著物價和房價不斷上漲,許多年輕人的薪水僅能維持基本生活,難以負擔養育孩子的高成本。許多人認為要有穩定且較高的收入才能考慮生育,否則可能會繼續面臨經濟困境。此外,社會環境的不穩定、教育和育兒支援系統的不足,也讓年輕人對生養子女感到望而卻步。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少子化現象的普遍存在。5個改善年輕人不生的方法針對台灣年輕人不敢生小孩,5個方法助改善,增加年輕夫妻生小孩意願:1.提供經濟支援:政府可以推出財政政策,例如提供育兒津貼、減免學費或稅收優惠等,以減輕年輕夫妻生育的經濟負擔,增加他們的生育意願。2.降低住房壓力:政府可以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提供多元化的住宅選擇,包括建設公共租屋、推動長期租賃市場發展等,以降低年輕人購房的壓力。3.優化工作環境:企業應提供更彈性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制度,鼓勵工作與家庭生活的平衡。同時,建立友善的職場文化,禁止對待孕婦或育有小孩的員工的歧視,以促進年輕人生育的決策。4.加強育兒支援:政府和社會應建立完善的公共育兒設施和服務,提供高質量、可負擔的托兒所、幼兒園,減輕年輕父母在育兒方面的負擔,增加生育意願。5.增進教育品質:提高教育品質,包括提供優質的學校和教育資源,減少家長為子女教育負擔的壓力。此外,也應加強性教育和生育知識的普及,讓年輕人對生育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準備。這些改善方法的目的在於從經濟、住房、工作、育兒支援和教育等方面提供支持,解決年輕人不生育的問題,並創造一個更有利於年輕夫妻計劃生育的環境。同時,政府、社會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也是解決少子化問題的關鍵。大部分年輕人不生小孩的原因主要來自於經濟壓力和生活品質的考量。你認為,造成年輕人不想生小孩的原因是什麼?月薪要多少才能生小孩?歡迎跟元氣網分享。延伸閱讀:.養兒防老反被啃老?他直指:窮人沒資格生小孩,6點評估你是不是合格父母.二寶媽曝坐月子血淚經驗!第一胎在家簡直人間煉獄 坐月子3方式如何挑選?.網紅列出16個「不想生小孩的理由」引共鳴,但想生的原因只需一個就夠!
-
2024-05-29 醫聲.領袖開講
防疫英雄藥師的日常/鄭文柏:當您需「藥」我們都在
藥師小檔案姓名:鄭文柏年齡:36歲執業地點:柏愛藥局最想跟民眾說的一句話:當您需「藥」我們都在。指揮中心去年五月正式解編,台灣走進後疫情時代,與新冠病毒持續共存,經歷疫情的三個年頭,社區藥局藥師扮演重要的角色,在面對未知的病毒傳播速率與明確方式時,肩負起發放口罩、調度酒精、送藥等責任,時至今日,最後一道強制佩戴的口罩令已於五月十九日起解除,回憶這段過往,柏愛藥局執行長、新北市藥師公會常務理事鄭文柏說:「辛苦,但為了國人的健康很值得」。與民眾的距離從關係密切到被迫拉遠疫情爆發初期,國人瘋搶口罩,各通路的貨源幾乎被搶光,無力搶口罩的民眾,在這場疫情之下儼然是「防疫弱勢」,政府在2020年2月6日宣布口罩實名制上路,藥師公會全聯會一聲令下,串連全台8000多家藥局,承攬起發放口罩的重責大任。鄭文柏說,一開始全聯會替社區藥局攬下這個業務時,很多社區藥師不滿,一是擔心疫情傳染、二是發放口罩時得處理民眾複雜的情緒,甚至多次發生插隊引起的衝突事件,回憶起疫情前幾年,發放口罩不只身體感到勞累,承受極高的情緒勞務。社區藥局過去與民眾關係密切,但疫情期間「人與人的距離」被迫拉遠,特別Omicon疫情爆發時,無論是調劑處方箋或販售口罩實名制,藥局對外僅剩一塊不到30乘以30公分的窗口,其餘都用玻璃遮蔽,曾有藥局周邊的居民說「沒辦法多聊兩句的藥局,不會再來光顧了」。不過科技的力量則稍稍改善距離限制,甚至現在也幫助了調劑慢箋的便利性。鄭文柏說,與社區民眾建立LINE群組,大概是疫情期間最重要的產物,為了降低接觸,民眾看完病,拿到慢箋會立刻透過LINE傳送內容,告知醫師開立的藥物,讓藥局提早準備,久而久之藥局還延伸出「提醒功能」,幫助提醒健忘的民眾,記得準時領藥。疫情之前,柏愛藥局就有「送藥服務」,鄭文柏記得,某次幫90多歲且視力僅剩三分之一的奶奶送藥時,順道問「奶奶,妳有打疫苗嗎?」奶奶搖頭,無奈地說長照陪伴服務額度用完了,沒人帶她去打。他當天馬上抓了空檔,聯繫醫療院所,開車載奶奶打完疫苗才完成送藥程序。鄭文柏說,還好當天有帶奶奶去打,因為過幾周奶奶就確診了,如果當時沒打疫苗,可能淪為重症案例。鄭文柏:後疫情時代藥師的專業重新被看見鄭文柏說,藥局提供送藥服務幅員廣大,最遠送到貢寮,送藥之後,需花費時間與長輩說明用藥方法,有時候長輩雖然有聽,但沒有懂。但也因為疫情建立起群組,以及提供視訊或電話諮詢,可以再和長輩確認用藥方式,也讓服藥遵從性變高,很多慢性病患也懂得用LINE問藥師問題,關係變得更親近。走過為期三年的疫情,鄭文柏一度是「天選之人」,但工作繁忙使免疫力變差,前年自天選之人名單被除名,呼吸道嚴重不適,喉嚨如同刀割,休息大約二周之後,症狀才轉好。他後續重回職場開始送藥時,更能理解罹病的不舒服,解釋藥物使用時更有耐心也更仔細告訴長輩,用藥的必要性。如今已是後疫情時代,鄭文柏說,疫情前會來藥局聊天,投資自身健康的民眾不僅回籠,還帶了更多人來,不少是口罩實名制時建立的好交情,還有更多以前鮮少看見的年輕人面孔。他最高興的是以前年輕人一踏進藥局,都會稱藥師為「老闆」,把藥師當作商人,疫情之後,紛紛都改口稱「藥師」,他很高與,這是藥師專業受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