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纖維素
共找到
156
筆 文章
-
-
2020-06-25 橘世代.愛吃橘
端午不只吃「粽」還要懂「粽」,達人:最大差異是在這!
端午節將至,民俗以吃粽子過節,許多家庭開始忙碌動手包粽,台灣的粽子主要分成幾種,包括北部粽、南部粽的「鹹粽」,以及「鹼粽」、「客家粽」,各有口感及特色,滿足不同客群的胃,粽子是國人端午節必討論話題,也是永恆的粽子戰爭,您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粽子嗎?快來認識吧!新竹市是歷史300年的古城,閩南、客家、眷村等移民都匯聚於此,間接使粽子多元化。關於各式粽子,市府特別找來傳統市場資深達人幫忙解答。產發處市場管理人陳彩雪說,大家常討論的北部粽、南部粽,其實都被歸類在「鹹粽」,而蝦米、蛋黃、香菇、紅蔥頭、花生與肉則是鹹粽的基本餡料。北部、南部粽兩者最大的差異是「烹煮方式」,也就是米與原料是否有先炒至半熟或六分熟,若難以分辨,更簡單的,就是外層糯米混有花生者就是南部粽。北部粽「先炒再蒸」,普遍習慣先將生糯米與餡料一起炒香,再包入粽葉送進蒸籠蒸熟,或者也可先把糯米煮熟,將醬料倒入米飯中攪拌均勻,再裝到粽葉中並包入餡料。北部粽外層不摻料,但內餡較豐富,除了基本配備的香菇、肉塊、菜舖外,還有加上栗子、蛋黃等。北部粽的優點在於糯米經醬汁一起拌炒後,已經確實將醬汁、油脂與餡料香吸入,再經過蒸熟,可完整提振香氣,吃下口米粒分明Q彈,口味較重,因粽子本身就有鹹味,常見吃法是不沾任何醬料使用,也曾被網友戲稱「立體油飯」。南部粽「生米水煮」,傳統使用生糯米,放入粽葉後加上炒好餡料,最後將米飯覆蓋以「水煮」煮熟,之後米飯會成為濕黏狀,而南部粽外皮混有花生,內餡通常是基本配備外,如今也會加入蛋黃等增加香氣,吃起來的口感軟綿,口味清淡,熱量較北部粽低,因此常見吃法會林上一些醬料,再搭配些許花生粉。陳彩雪說,「鹹粽」又名甜粽,是眷村口味民眾的最愛,通常被當作甜點,做法是將糯米加入鹼水或鹼粉,讓糯米的澱粉產生糊化作用,之後米粒會變得具黏性和彈性,再與油脂拌均勻,填入粽葉中綁好製成無餡料粽子,經蒸煮完成,民眾能吃到完整的糯米香味,網路上也有人推薦可淋上砂糖或蜂蜜,也有人搭配果糖、花生粉、煉乳。客家粽又被稱為粿粽,與其他粽子不同的是,客家粽看不到米粒的顆粒樣,因為同家粽以糯米粉加水揉成的米團所製,主要餡料有香菇、肉、蘿蔔乾與蝦米,並加入胡椒、醬油經拌炒,將其包入米團,蓋上粽葉開始蒸煮,是客家族群的最愛之一。但端午佳節粽飄香,但粽子熱量高,患有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的民眾要如何因應?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營養師指出,只要謹記適量攝取,且把握三低一高(低糖、低鹽、低油;高纖)與均衡飲食的五大原則,仍可開心吃粽。營養師吳婉瑜提出健康吃粽五大原則,包括減少熱量、 慎選食材、 替代正餐、 搭配蔬果、少用沾醬。若是購買連鎖通路販售的粽子,可先檢視包裝上營養標示,挑選熱量較低或體積較小的粽子。食材上,建議挑選添加全穀雜糧的粽子,如薏仁、燕麥、糙米等,可增加維生素及礦物質的攝取,餡料可選擇菇類、竹筍等富含纖維素的天然食材。而高血壓、高膽固醇或心血管疾病的病友應減少食用飽和脂肪及膽固醇較高的鹹蛋黃、五花肉,可用雞鴨肉或瘦肉取代五花肉、以栗子取代鹹蛋黃,減少飽和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取。吳婉瑜建議,一天最多以一個粽子作為正餐,不當點心食用。糯米是主食類,餡料中的油脂和沾料用糖也是造成熱量攝取過多的來源,避免食用過量引起肥胖,購買時也應適量,避免浪費。【端午精選延伸閱讀↘↘↘】。端午餐桌!吃粽配杯酒,冷酒釀盛夏。別過個連假就胖了!營養師菜單-端午吃粽不增重!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08 養生.聰明飲食
端午節如何健康吃粽?營養師:把握三低一高原則
端午佳節粽飄香,粽子熱量高,慢性病友患有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問題也能開心吃粽子嗎?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營養師今天指出,民眾只要謹記適量攝取,且把握三低一高(低糖、低鹽、低油;高纖)與均衡飲食的五大原則,仍可和家人健康吃粽。營養師黃琳惠說,依照粽子大小、做法、餡料等不同,熱量會有所差異。傳統肉粽常使用五花肉,避免口感乾柴,糯米也經過大量油脂的拌炒,1顆熱量約500至600大卡,若需消耗熱量,60公斤者須慢跑73分鐘;而甜粽內餡也加入大量油脂及砂糖拌炒,1顆豆沙粽的熱量380大卡,若需消耗,60公斤者須慢跑46分鐘。因此,營養師吳婉瑜提出健康吃粽五大原則,包括減少熱量、 慎選食材、 替代正餐、 搭配蔬果、少用沾醬。若是購買連鎖通路販售的粽子,可先檢視包裝上營養標示,挑選熱量較低或體積較小的粽子。食材上,建議挑選添加全穀雜糧的粽子,如薏仁、燕麥、糙米等,可增加維生素及礦物質的攝取,餡料可選擇菇類、竹筍等富含纖維素的天然食材。而高血壓、高膽固醇或心血管疾病的病友應減少食用飽和脂肪及膽固醇較高的鹹蛋黃、五花肉,可用禽肉或瘦肉取代五花肉、以栗子取代鹹蛋黃,減少飽和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取。吳婉瑜建議,一天最多以一個粽子作為正餐,不當點心食用。糯米是主食類,餡料中的油脂和沾料用糖也是造成熱量攝取過多的來源,避免食用過量引起肥胖,購買時也應適量,避免浪費。吃粽子的時候,可搭配1至2盤青菜,水果約棒球大,奇異果、鳳梨、木瓜都可助消化,達到天天五蔬果的建議量,除了補充營養素、纖維素及維生素,還可以增加飽足感、促進腸胃蠕動。另外,民眾吃粽子常搭配甜辣醬、醬油膏、番茄醬等,醬料因鈉含量高,過量可能增加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吃鹼(甜)粽時喜歡沾的砂糖或果糖,雖然可以增添風味,卻容易吃進過多的熱量,增加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等風險,建議吃粽子時以原味為主,或是以代糖取代砂糖。
-
2020-05-24 養生.聰明飲食
石原聰美從62→41公斤狂瘦秘訣 必吃3種食物變身女神
日本當紅女星石原聰美(原名:石原里美),近期新劇回歸,演出日劇《默默奉獻的灰姑娘藥師》,不走時尚女王的路線,石原聰美改當起藥師,有別於其他戲劇多以醫師、護理師為主,石原聰明在劇中飾演藥師,也成為幫助病患的關鍵角色。33歲的石原聰美,可時尚、可清新的外型,讓許多人視為女神,但其實剛出道的石原聰美,被嬰兒肥所苦,花了許多時間減肥。根據日本媒體報導,石原聰美之前體重曾達62公斤,但她認真運動與透過飲食減肥,如今只有41公斤,足足減去21公斤,但石原聰美對減肥,很有自己的一套。她認為減肥不能速效,得靠長期習慣養成,除了運動之外,平常生活中她也特別重視「飲食」,譬如曾提說吃飯時,每口都會咬30下才吞下,減緩進食的速度,讓自己容易吃飽,在飲食控制上,她最常吃三大類食物。一、白蘿蔔日本人愛吃白蘿蔔,石原聰美也不例外,她常常吃白蘿蔔,或是白蘿蔔泥,因為熱量低,但又有纖維素,還能有飽足感,她會當成沙拉、或是配高蛋白質食物一起吃。二、高蛋白質食物石原聰美在減肥時,會大量吃入高蛋白質食物,特別喜歡吃魚肉,雖然不會大量減少攝取醣類,但她會儘量多吃高蛋白質食物,除了魚肉,其他如豆腐、牛奶、雞蛋與雞胸肉等,都是減肥時可以食用。三、水減肥過程中,石原聰美提醒,水是最重要的食物,不管是否飢餓時,都要喝水,強化自己的新陳代謝,每天至少要喝2000ml以上的水分,讓她的減肥與運動,可以代謝,這樣瘦身才有用。
-
2020-05-20 養生.聰明飲食
你家的毛寶貝過胖了嗎?學做低卡減肥餐簡單又營養
你家毛寶貝過胖了嗎?新北市經寵物登記的犬貓數量總計15萬隻,約有22500隻犬貓過胖,容易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等健康問題,動保處提醒,除了要讓犬貓適當運動,飼主也可嘗試DIY低脂減肥餐,控制毛孩攝取熱量,但要注意避開禁忌食物,避免毛孩食物中毒。根據新北市動保處統計,目前8間動物之家總計有1422隻犬貓,體重過重的犬貓佔3至5%,大約有43至71隻,新北市有植入晶片犬貓總計15萬隻,家中飼養的寵物肥胖比例會高一些,約佔15%,大約有22500隻犬貓過胖,換算下來,每100隻犬貓中,就有15隻屬於過胖,需要注意身體健康。動保處指出,家中犬貓如果過胖,和人類一樣會有三高問題,其他像關節炎、骨科問題、十字韌帶撕裂、髖關節發育不良、免疫系統問題、心臟病、胰腺炎、糖尿病等疾病機率也會大增。家中犬貓如果過胖,除了每天要有適當運動,也需要掌握飲食組成比例,如高蛋白質比例50%,適當的脂肪含量10%,低碳水化合物,並且加入纖維素、維生素ADE及微量元素,確保攝取充足的營養,最重要是提供足夠乾淨飲水,增加寵物進食飽足感,如果已經減少餐量保持運動但體重仍不斷增加,就要請獸醫師檢查是不是有內分泌代謝功能減退的問題。如果想嘗試為毛寶貝準備減肥餐,南門國中老師陳奕君表示,雞肉豆腐餅低卡又有高蛋白,是簡易上手的料理,只需準備豆腐、雞胸肉、雞蛋、花椰菜、紅蘿蔔等食材,就可以完成專屬毛孩的健康減肥餐。陳奕君提醒,挑選食材時,要注意避開寵物禁忌食材酪梨、洋蔥、大蒜等,料理烹飪方式簡單即可,例如乾煎、清蒸等,過程中不添加過多調味料,料理如果全部都是蛋白質,反而會增加肝臟及腎臟代謝負擔。農業局長李玟表示,給寵物健康營養的每一天,了解家中寵物標準體重,由專業獸醫師協助評估理想體重後計算必需卡路里,避免過多熱量及過度餵食造成肥胖影響健康,可以先試看看少量多餐或調整每餐的飲食組成比例,來幫毛寶貝控制體重、健康久久。
-
2020-05-20 養生.聰明飲食
醫生認證!「增進顏值」必吃3大食物 減肥吃也OK
雖然疫情減緩,但許多人依然減少出門,也少到許多人群聚的地方,在家的時間變多了,醫生就推薦在家時,可以多吃3類食物,可以「增加顏值」,提升免疫力。皮膚科醫師廖苑利提到,現代人工作常外食,長期營養攝取不足,會讓身體發出警訊,想讓自己增加顏值,又能提高免疫力,其實靠吃對的食物,也能辦到,而且天天換著吃,也不會覺得膩。以下3項食物就可以多吃。一、水果蔬菜多吃蔬菜、水果是許多人都知道的事情,醫師提醒,可以多吃葉菜類、綠色時蔬以及水果,因為富含維生素,還可選擇具有抗氧化效果的維他命C食物,每天要攝取3種以上的蔬菜,以及2碗裝的水果,增加免疫力。二、蕈菇類蕈菇類如鮮香菇、杏鮑菇等,都內含多醣體,可以清炒、煮湯等均可,特別是鮮香菇,含有豐富營養,可以提升身體的防護力。三、堅果類在家時間多,許多人都會吃零食,想吃零食時,就選吃堅果類,譬如低糖燕麥棒、堅果等,每天只要吃一湯匙的堅果,含有維生素E,也可以搭配優格食用,其中特別推薦燕麥,含有纖維素,維持腸道健康。
共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