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6 科別.牙科
搜尋
結石
共找到
695
筆 文章
-
-
2020-05-26 養生.聰明飲食
怎麼知道鹽份攝取有無超標?家醫科醫師教你簡單計算
臺灣是世界聞名的美食王國,到處都是各種好吃的食物、點心零食、飲料,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您是否注意到自己吃的健康?近年來,威脅國人健康的幾項重大疾病,如:高血壓、慢性腎臟病、心臟病、腦中風,甚至癌症都與過量的鹽份攝取有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鄭玠豪說,對於鹽份的攝取量,WHO建議的每日攝取量是5公克,法國健康部是7.7公克,日本厚生勞動省是男性9.0公克女性7.5公克,臺灣衛生福利部是6公克。但根據調查,臺灣人經常攝取高達每日15公克,是建議量的2倍以上。鄭玠豪指出,分析臺灣人的過量鹽攝取來自兩大因素,其一是外食,另一個因素則是各類食物加工製品,如零食、肉乾、醃製品、滷味等,這些鹽份平均使用量通常是自家烹煮的4、5倍以上;此外,還有一項常被大家忽視的,就是沾料和醬油中的含鹽量。當血中存在過多的鹽分會造成血管中水份大幅增加,使得血管壁壓力上升,持續的高壓狀態將會造成動脈硬化,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產生。鹽份的排出主要是腎臟的工作,而長期過多的鹽份會造成腎臟的過度負擔,腎臟功能逐漸低下,甚至可能最後要面臨洗腎;另外,在腎臟排除鹽份的過程中,鈣離子也會一同隨之排出,增加尿路結石發生的機率,而過量的鈣離子排泄,會使得骨中鈣離子大量流失,導致骨質疏鬆症。而每日攝取超過10g以上的鹽,會使胃黏膜受損,導致胃發炎,長期下來,會造成罹患胃癌的風險性上升3-4倍。如何知道自己吃的食物有多少鹽份?鄭玠豪說,市售食品的包裝上都會有營養成分的標示,而鹽份都是採標示「鈉」含量,只要將標示的「鈉」含量乘以2.54即可換算出食品中的鹽含量,進而計算出自己每日大概吃進了多少鹽份。若要減少鹽份攝取,以下有4個小技巧:1、平時的食物習慣清淡口味。2、外食時,減少沾料的使用,麵湯、火鍋高湯喝少許,勿全部喝完。3、食量控制,因為即使清淡的食物,若是吃的食量太大仍然會攝取過多的鹽分。4、兒童最好從小就習慣清淡的口味,若是從小就習慣攝取高鹽分食物,日後要減鹽將會更加困難。延伸閱讀: 高血壓都是吃出來的! 5飲食地雷少碰為妙 腸道是人體第二個腦! 適量吃發酵食物有5大好處
-
2020-05-22 橘世代.健康橘
40+要注意腎功能! 五字訣「自檢是否有腎臟病徵兆」
根據衛生福利部健保署統計,2018年醫療支出前10大疾病,慢性腎病排名第一,年花健保約新台幣513億元,國內洗腎人數突破9萬人大關,造成腎病主因之一,是隨著年齡增長,器官功能衰退。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腎臟科主任楊雅斐指出,腎臟功能有排泄體內廢物、調節酸鹼度、維持體液電解質、維持骨質平衡等,年紀超過40歲,腎功能每年退化1%,水分與電解質改變協調能力較差,再加上銀髮族經常合併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都會讓老化衰退的腎臟更容易受到傷害。楊雅斐表示,由於早期腎臟病不會有臨床症狀、很難被早期診斷,民眾可透過五字口訣「泡、水、高、貧、倦」,注意是否有腎臟病徵兆。「泡」指的是泡沫尿,通常小便出現泡泡,代表腎絲球過濾白蛋白的功能受到損害;「水」則是水腫,體內調節水分或鹽分的能力變差,就容易水腫;「高」是高血壓,可能造成腎功能惡化,而腎衰竭引起高血壓,因此必須定期量血壓;「貧」指的是貧血,隨著腎功能的惡化,腎臟會無法製造足量的造血荷爾蒙,進而引發貧血;「倦」則是疲倦,腎臟功能不佳會造成體力的負擔,容易感到倦怠,若是出現長期倦怠就要注意。若出現上述症狀,應去醫院進一步檢查,醫師會安排抽血、驗尿與腎臟超音波的檢查,透過抽血可得知肌酸酐、尿素氮與腎絲球過濾率,評估腎臟功能,驗尿可評估是否有血尿、蛋白尿的情形,超音波則可評估腎臟是否有結構異常、變形或有結石等病變。在飲食方面,腎病患者禁吃楊桃,因楊桃含有神經毒素,慢性腎臟病患食用後,可能出現噁心、打嗝、嘔吐,甚至意識不輕而昏迷。應盡量少鹽、少油、少調味,選擇富含纖維質的食物,養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在藥物方面,因長輩常合併多種慢性疾病,需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就醫時可主動告知醫師目前服用的藥物,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物。楊雅斐也建議家人可製作健康手冊,紀錄就醫狀況,以免長輩記性不好,容易忘記醫囑。另外,也提醒40歲以上民眾,每3年一次有免費健康檢查,65歲以上每年一次免費健康檢查,透過血液肌酸酐和尿蛋白的檢測,才能早期發現及治療。【健康精選延伸閱讀↘↘↘】。均衡飲食有方法!美食圈教你煮出「天天蔬果579」。在家運動/5招助脊椎減壓、心肺強化、增強免疫! 立即加入橘世代 50歲後的你想要怎麼樣的人生?還在煩惱退休、健康、生活嗎?加入「橘世代」找出屬於自己的老後生活,從現在開始為你自己的人生而活!>>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21 科別.心臟血管
鹽攝取過量 易有心血管疾病或胃癌
高血壓、慢性腎臟病、心臟病、腦中風、胃癌等重大疾病與過量的鹽分攝取相關,北市聯醫醫師指出,外食及食用加工製品都會導致鹽分攝取過高,尤其沾料和醬油含鹽量容易被忽視。台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醫科主治醫師鄭玠豪表示,WHO(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攝取的鹽量是5公克,法國健康部是7.7公克,日本厚生省男性為9公克、女性為7.5公克,台灣衛福部是6公克。不過,鄭玠豪說,台灣人常每天攝取15公克以上的鹽量,是建議量的2倍以上。他表示,當鹽分攝取過多,會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因血中存在過多的鹽會導致血管中水分大幅增加,血管壁壓力上升,持續的高壓狀態會造成動脈硬化;不僅如此,長期過多的鹽會造成腎臟負擔、增加尿路結石發生機會,還有可能骨質疏鬆,因腎在排除鹽的過程中,鈣離子也會一同排出。鄭玠豪說,每天攝取超過10克以上的鹽,胃粘膜會受損,長久下來,罹患胃癌的風險會上升3至4倍。他表示,市售食品包裝的營養成分標示中,鹽都是標示「鈉」含量,只要將鈉乘以2.54就可算出食品中的含鹽量,進而計算每天吃多少鹽。鄭玠豪也建議民眾,盡量飲食清淡,外食時減少沾料使用,麵湯、火鍋高湯不要全部喝完,食量也要控制,否則就算是清淡食物,也會攝取過多鹽。
-
2020-05-21 科別.骨科.復健
預防跌倒骨折 行動放慢速度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多民眾不敢前往醫院,尤其骨鬆患者自覺疾病沒有立即危險性,而自行中斷治療,這樣安全嗎?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家醫部主任黃駿豐表示,近期有骨鬆病患停止治療發生跌倒骨折,因不願來醫院治療,引發褥瘡或併發肺炎感染,這類病患約增加兩成。提醒骨鬆病患切勿自行停止治療,一旦停藥恐發生立即性骨質流失,若跌倒易併發骨折,提高致死風險。預防新冠肺炎,待在家中時間變長,該如何預防跌倒骨折?黃駿豐建議,採取任何動作時請放慢速度,例如慢慢起身、移位,有些血壓藥物易出現眩暈、半夜頻尿等副作用,應謹慎使用,盡量減少家中障礙物設置,並在地板放上止滑墊,燈光也不宜太昏暗,避免跌倒。為避免罹患骨鬆,黃駿豐說,飲食應多補充鈣質,例如每日喝1至2杯牛奶即可,過量恐有腎結石或心血管疾病風險;乳糖不耐症者、牙口不佳者可食用小魚乾、豆製品或深綠色蔬菜替代牛奶,但深綠色蔬菜盡量選擇鈣量高、草酸低的蔬菜如秋葵、南瓜,降低腎結石風險。輕微骨鬆者可採取伸展和負重運動,例如雙手扶牆伏地挺身或是雙手舉水瓶;骨鬆嚴重者做伸展運動時需更加小心,避免發生骨折。按時搭配藥物治療也很重要,口服骨鬆藥物對腎功能不佳、胃潰瘍、失智者較不適合。黃駿豐說,目前有針劑型骨鬆藥物,搭配個管師固定追蹤,提醒打針時間,較不易忘記而中斷治療。部分骨鬆藥物有顎骨壞死和大腿骨折副作用,但發生機率非常低,病患應與醫師討論個人用藥,安心且固定治療。當病患持續用藥兩年,建議病患回到同一家醫院和同一台機器做骨密檢測,避免落差。病患是否持續用藥關鍵,黃駿豐認為,不是看骨密度上升或恢復正常,骨鬆藥物治療是以降低骨折風險為主要目的。針對脊椎骨和髖骨骨折病患,黃駿豐說,骨鬆學會協助醫院推出骨鬆骨折聯合照護服務計畫(FLS),藉由個案管理方式,辨識出骨鬆高危險病人,提供生活衛教及治療評估。以陽大醫院為例,接受FLS照護計畫的髖骨骨折病患,一年內死亡率可從15%下降至4%,全方位避免骨鬆骨折危機。●了解更多關於骨質疏鬆訊息:https://www.fightthefracture.tw/
共
2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