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7 醫療.骨科.復健
搜尋
糖分
共找到
695
筆 文章
-
-
2023-12-13 養生.運動健身
5招輕鬆無痛苦減糖法 懶人必收藏 不用全戒糖
欲達到增肌減脂的目標,掌握糖分攝取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但對於熱愛甜食的人來說,實在是無法抵擋誘惑,飯後不來杯珍奶該怎麼活,珍奶無糖還能好喝嗎?編輯推薦劉詩詩睽違6年絕美回歸!《一念關山》10大要角介紹「橫店白月光」陳都靈演出邪惡皇后誰能拒絕暖呼呼的火鍋!盤點全台「8間特色鍋物」正宗泰式鴛鴦鍋、台式胡椒豬肚雞湯鍋、重慶麻辣酸菜魚鍋 冬日暖胃首選YouTube 77老大,以幽默有趣的風格在頻道中分享了中醫、健康、美容、情感等各類主題,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關注。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該如何實現「無痛減糖」的方法,以健康的方式且不需委屈自己,達到減脂的效果。影片中也提到,在傳統醫學觀念上,甜食被視為濕性食物,可能對脾胃造成負擔,進而使體內的痰濕累積增加。這樣的生理反應可能導致臉部易出油長痘痘、腹部脂肪積聚,甚至引起身體水腫。因此減少攝取糖分不僅對減肥有益,更有助於維護皮膚和整體身體的健康。77老大提出的「無痛減糖」法簡化為五個步驟,分為「飲料77法」和「調整生活習慣」兩大部分。只要依循這些步驟,就有機會在不感到痛苦的情況下,實現身材的改變,趕快點開影片看看吧!祝大家都能擁有健康自信的體態,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關注訂閱女子漾吧!編輯推薦不只Aesop、歐舒丹! 「這3款」隱藏版護手霜根本女孩心頭寶,香氣滿點好吸收不黏膩!毛孔粗大上妝很煩惱?掌握4個步驟,輕鬆擁有完美無瑕底妝「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2-12 醫療.新陳代謝
成分皆為腸泌素…瘦瘦筆、降糖尿病藥差別在哪? 醫師:後者為救命藥
減重瘦身效果超強,「瘦瘦筆」成為不少名媛貴婦的最愛,事實上,該藥物研發目的為控制血糖,但減重效果顯著,以致讓外界劃錯重點。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廖國盟表示,「瘦瘦筆」與糖尿病藥物的成分雖差不多,但不能劃上等號,後者用來控血糖、降低血管疾病風險,可說是「救命藥」。GLP-1 RAs腸泌素 有控糖、降體重雙重效果廖國盟表示,GLP-1 RAs為腸泌素,為人體腸道自然分泌的荷爾蒙,可協助胰島素分泌,抑制升醣素,進而控制血糖。另外,腸泌素具有抑制胃排空的作用,產生飽足感,就不會感到飢餓,另可降低食欲,藉此有效降低體重。廖國盟說,腸泌素為相當特殊的荷爾蒙,分泌至人體後,幾分鐘內就被代謝,且濃度偏低。經過醫藥界研發,透過基因工程修飾,將代謝時間從幾分鐘延長至七天,而濃度增加十倍,達到有效控糖、降低體重等雙重效果。【延伸閱讀】QA/不必刻意斷食也能達到減重效果?使用「瘦瘦筆」必知十件事GLP-1 RAs腸泌素臨床試驗多 「對健康的好處可說遍及全身」GLP-1 RAs問世後,後續臨床試驗眾多,廖國盟表示,目前研究證實,具有護心、顧腎等效果,在預防腦中風上,擁有研發潛力,甚至在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疾病上,初步發現,也有不錯的預防作用。此外,注射腸泌素後,體重控制,降低脂肪,腰圍變小,連帶也減少脂肪肝,並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提高睡眠品質,廖國盟說,「腸泌素對於健康的好處,可說是遍及全身」。正因新型降血糖藥物療效超乎預期,這也讓糖尿病治療不再只著重於血糖控制,美國糖尿病學會(ADA)/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EASD)最新治療指引指出,2023年邁向去階層化時代,治療時應共同評估「控糖、體重控制、有益於心血管疾病及心血管風險因子」等四大面向。因為藥費高於傳統降血糖藥物,目前健保給付相對嚴格,必須罹患過腦中風、心肌梗塞(裝過心導管、心臟血管支架),且糖化血色素大於七,或使用其他降血糖藥物半年以上,醣化血色素仍大於八點五,符合這兩大資格其中一項,才會給付。值得注意的是,GLP-1 RAs在台灣取得肥胖(瘦瘦筆)、二型糖尿病治療等兩種適應症,兩者主成分皆類似,但著重機轉及適應症皆不相同。廖國盟表示,對於需要血糖控制、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及體重降低的二型糖尿病患者而言,GLP-1 RAs為救命藥,與「瘦瘦筆」之間不可劃上等號。GLP-1 RAs控體重 半年就遇撞牆期臨床觀察,使用GLP-1 RAs來控制體重,約在半年至一年就會遇到撞牆期,再者,這類藥物副作用為噁心、嘔吐,廖國盟建議,想瘦身者務必在醫師評估下用藥,以確保健康。此外,最新治療指引建議,糖友如符合「55歲以上與兩項風險因子如肥胖、高血壓、吸菸、高血脂與蛋白尿」或「已確定的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即可使用GLP-1 RAs,或SGLT2i作為一線治療。新一代口服降血糖藥SGLT2i抑制劑 降血糖也保護腎臟SGLT2i抑制劑(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是新一代口服降血糖藥,透過抑制腎臟回收尿液中的葡萄糖,讓糖分經由小便排出體外,進而達到降血糖效果。此外,透過減少腎絲球壓力等機轉,達到保護腎臟效果。廖國盟指出,近幾年來,醫界將GLP-1 RAs、SGLT2i喻為兩大首席藥物,兩者作用機轉不同,一針劑、一口服,均能有效控糖、降低糖化血色素,前者適用於肥胖、曾罹患腦中風、心肌梗塞、糖化血色素偏高的糖友,至於後者,則適用於心衰竭、慢性腎臟疾病等糖友,各有其優點。(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11 養生.聰明飲食
早餐吃「8種食物」助降膽固醇,雞蛋是其之一!喝1飲品比喝咖啡更好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健康的早餐是維持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透過精心搭配食物,不僅可以提供豐富的營養,還能降低膽固醇水平。以下是一些建議,有助於打造降膽固醇的美味早餐。 1、高纖維穀物食品:選擇全穀類早餐食品,如燕麥片、全麥麵包或糙米。這些食品富含膳食纖維,能夠有效降低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 2、添加堅果與種子:含有健康脂肪的堅果,如核桃、杏仁,以及亞麻籽、莎草籽等種子,都是降低膽固醇的好選擇。它們提供了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降低 LDL-C 水平。 3、選擇低脂乳製品:選擇低脂或無脂的乳製品,如低脂牛奶、乳酪或優格。這些食品提供豐富的鈣質,同時降低攝取飽和脂肪的量。 4、多食用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是富含天然抗氧化劑和膳食纖維的理想選擇。特別是富含植物固醇的水果,如蘋果、梨,以及綠葉蔬菜,有助於調節膽固醇。 5、選擇健康脂肪:避免食用飽和脂肪,轉而選擇健康的不飽和脂肪。例如,橄欖油、酪梨、葵花籽油等,這些脂肪有助於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 6、瘦肉和豆類:選擇瘦肉,如雞胸肉或火雞,以及富含植物蛋白質的豆類,如豆腐或豆類,這些是低脂肪的膳食選擇,有助於維持良好的膽固醇水平。 7、選擇雞蛋:雞蛋是營養豐富的早餐選擇,提供高質量的蛋白質。最近的研究顯示,食用適量的雞蛋與膽固醇水平的上升並無直接關聯。 8、喝茶而非咖啡:喝茶,特別是綠茶,可能有助於降低膽固醇。綠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和降脂作用。 9、減少加工食品:避免高加工食品,這些食品通常含有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高糖分,這些都可能對膽固醇水平產生負面影響。 10、適量運動:結合早餐後的適量運動,有助於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同時促進整體心血管健康。 【延伸閱讀】·澱粉吃太多也會害膽固醇高!專家揪「身體3警示跡象」 瞳孔周邊有白圈中了 ·早餐「吃這4品項」會害你發胖、精神差!大冰奶、鐵板麵秒中 1物吃多還可能致癌
-
2023-12-03 養生.生活智慧王
牛奶、含糖飲料都不建議裝保溫瓶?譚敦慈教怎麼清洗才乾淨!
你的保溫杯多久沒有好好清洗了呢?冬天多喝熱飲除了身體暖,心裡也感到暖暖的,用保溫杯裝飲料更可以帶來上班的好心情,但保溫瓶該如何清潔?材質又該怎麼挑選最好?最好不要裝什麼飲料?醫師與專家都給出建議。含蛋白質、含糖飲品,一個上午就要喝完。冬天到了,許多人習慣上班前帶上一杯熱咖啡溫暖上班的心情,裝在保溫杯裡還能讓熱飲陪伴一整天。不過,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提醒,「熱牛奶、含糖飲料」都不建議放在保溫瓶內飲用太久,最好一個上午就把它喝光,避免微生物孳生。顏宗海指出,細菌在7℃至60℃的環境下皆可孳生繁殖,醫學上稱為「危險溫度帶」,保溫杯內的冷、熱飲一開始可能都不在危險溫度帶內,但超過一個上午的時間,保溫杯內的溫度都會慢慢落在危險溫度帶上,大部分細菌例如「黃金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都可能會在這樣的環境下滋長,造成健康的危害。每天都要清洗並晾乾,縫隙處可用棉花棒清潔。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也說,除了含糖飲料不建議長時間用保溫瓶存放,「含蛋白質」的飲品,如豆漿、牛奶、拿鐵等都不建議。許多上班族工作繁忙,一杯拿鐵從早喝到晚,根據研究,放置保溫杯的豆漿,超過一個上午,細菌數直接增長數十倍。「保溫瓶每天都得清洗並晾乾。」譚敦慈說,尤其是裝飲料的保溫杯,一定要將瓶內的蛋白質、糖分清洗乾淨,使用軟毛刷具加上中性清潔劑清洗,保溫瓶蓋上若有「矽膠墊片」也一定要拆下來洗乾淨,洗完後不要立刻裝回去,放置在陰涼處晾乾,縫隙處若清潔不易,可用棉花棒進行清潔。304、316不鏽鋼材質都很穩定,可耐酸抗腐蝕。保溫瓶材質該如何挑選?顏宗海說,市面上常見有304、316兩種材質,當中的鉻元素含量都是18%,304不鏽鋼鎳元素8%,316不鏽鋼則有10%,含量愈高愈穩定。不論是304或是316不鏽鋼,抗腐蝕能力都相當好,任何飲料都可以裝入,酸性飲料也可以,不用過於擔心,但只要發現有生鏽的情形發生,就得趕緊替換新的保溫瓶,不宜再使用。過碳酸鈉清洗保溫瓶利器,但不適用於塗層式內膽。網路上盛傳用檸檬酸、過碳酸鈉、小蘇打粉浸泡清洗保溫瓶。譚敦慈表示,過碳酸鈉確實是清洗保溫瓶的「利器」,效果比小蘇打粉更殺菌、更能除垢,她自己每兩、三個月也都會使用過碳酸鈉清潔一次家中器皿。過碳酸鈉加常溫水不會起反應,因此得用熱水煮沸,可以先浸泡餐具、保溫瓶等器皿,一兩個小時後取出,再放入家中清潔用的抹布,並重新煮沸,最後倒入下水道,清潔水管內的油垢,消除蟑螂、蟲類的孳生源。不過,譚敦慈提醒,不是所有的保溫瓶都適合用上述方式清潔。有些保溫瓶為了「減輕重量」,會使用塗層式的內膽,這類保溫瓶並非全部用不鏽鋼材質製作,就不太建議用強烈的方式清潔,比照不沾鍋的保養方式為宜,不要強力刷,也不建議用小蘇打、檸檬酸、過碳酸鈉來清潔。避免用鋼刷或菜瓜布刷洗,使用海綿等軟性材質。顏宗海說,304、316不鏽鋼保溫瓶的化學元素都相當穩定,比較不必擔心清潔劑的問題,這兩類保溫瓶照理說不會生鏽,因此一旦瓶身生鏽,就代表材質被破壞,務必立即更換。食藥署則建議,民眾清洗食品容器時,建議使用中性洗潔劑,避免使用酸性或鹼性洗潔劑,也應避免使用鋼刷或菜瓜布刷洗,否則容易留下刮痕,建議使用海綿等軟性材質之刷具清洗,若容器已有刮痕、裂痕、變色或破損,建議立刻更換。何時該換新?保溫瓶摔過還可以用嗎?譚敦慈說,保溫瓶若只是外部碰傷並無大礙,主要得觀察「內襯」,若看見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一來清潔不易,容易藏汙納垢,二來也可能影響到保溫效果,建議換新的保溫瓶較妥當。如果接縫處發霉、矽膠失去彈性,也都建議更換。保溫瓶該怎麼清洗?1. 全不銹鋼材質(304、316)煮沸熱水加入過碳酸鈉,浸泡1~2小時再清洗,使用後的過碳酸鈉水可重新加熱、倒入下水道清潔管道油汙。2. 塗層式的內膽比照不沾鍋的保養方式為宜,不要強力刷洗,也不建議用小蘇打、檸檬酸、過碳酸鈉。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1-30 養生.聰明飲食
半夜餓醒該不該吃東西止飢?營養師推不會干擾睡眠的4種零食
你是否曾經半夜三點醒來,外頭暗濛濛而肚子咕咕叫,想吃些東西?挑什麼來滿足叫餓的肚子,又不會妨礙你睡回去,更重要的,不會第二天起床後不舒服,彷彿生病了?專家建議如下四種不會干擾睡眠的零食:一、火雞胸肉。營養師梅舒蘭(Marissa Meshulam)說,火雞肉富含色胺酸(L-tryptophan),這是人體必需的胺基酸,有放鬆情緒、幫助睡眠、改善運動表現等功能。冷藏的火雞胸肉片單吃一小片或做半個三明治,就很適合半夜解饞,它所含的蛋白質足以防飢到天亮,色胺酸則是幫你入睡的好養分。她建議大家選用沒有防腐劑或添加糖的火雞胸肉。二、起司和餅乾。梅舒蘭認為,要吃零食,就要吃含蛋白質和纖維質的,才能讓我們順利睡到天亮,起司和餅乾是最經典的零食組合:起司有蛋白質,富含纖維的餅乾嚼起來脆脆的,與起司一起入口,最有飽足感。此外,起司也有色胺酸,會轉化為退黑激素,有助入眠。 梅舒蘭另外提醒,餅乾要選含纖維的(杏仁麵粉做的也行),才能穩定血糖。三、香蕉和堅果醬。高品質睡眠靠平衡血糖的點心如香蕉、堅果醬,因為太甜的東西,尤其睡前享用的話,通常會造成反效果。營養師法蘭肯尼( Amanda Frankeny)解釋其道理:香蕉富含鉀,有鬆弛肌肉之效,也有綜合碳水化合物調節血糖不致飆高,讓你不好入睡,香蕉配花生醬最能助眠,因為花生醬的脂肪和色胺酸都是很健康的營養,「半夜吃香蕉配堅果醬很容易,是我書中的霸王點心。」四、麥片加牛奶。讓孩子入睡,一杯溫牛奶是理想零嘴,對半夜醒來的大人,也同樣理想。法蘭肯尼建議各位,不妨加點全穀類、低糖分麥片到牛奶裡,這是平衡血糖的理想零嘴。「喝牛奶的目的取其鈣質,鈣會幫助人體製造、運用退黑激素。」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1-27 養生.聰明飲食
「天然礦泉水」梨子能養顏美容、入藥治咳嗽!不只夏秋才產,一圖看13項品種產季
梨子不僅口感清爽,含有多種營養素,能利尿消水腫、降血壓、血脂,好處相當多。不過更為人熟知的是,梨子能入藥止咳。以下介紹梨子功效與營養,以及台灣13種梨子品種、產季。梨子營養成分水梨有「百果之宗」、「天然礦泉水」的美譽,吃起來不但香味佳、清脆可口,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蘋果酸、檸檬酸、果糖、維生素B1、B2、C等。梨子6大功效營養師高敏敏曾於粉專分享,梨子不僅能消水腫,還有助於新陳代謝。以下盤點梨子的六大功效好處:.利尿消水腫:水梨富含鉀, 可以幫助人體排出多餘水分,消水腫。所以鈉含量攝取太多時,可以吃高鉀食物幫助代謝。.補水解渴:一顆水梨的含水量,高達90%,不僅可以解渴消暑,也能讓角質保持水分。.軟化便便:山梨糖醇可以軟化便便,吸收充足的水分後 會幫助腸胃蠕動,促進排便,維持腸道健康。.養顏美容:水梨含有維生素C,可促進膠原蛋白生成、幫助養顏美容。.降血壓/血脂:鉀可幫助細胞、組織運作,調整血壓,果膠則可以降低膽固醇。.促進代謝:天門冬胺酸合成蛋白質後,可以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吃梨子能止咳?注意生梨、熟梨功效相反!新北市藥師公會說明,有些人認為,吃梨子可以改善咳嗽的症狀。台灣中醫老年醫學會常務理事翁瑞文醫師表示,雖然梨子多汁,具有潤肺、化痰止咳、退熱降火等好處,但民眾應特別注意生吃、熟吃的差別,因為生梨性寒,熟梨性溫,兩者性質並不同,差異也相當大,用於改善咳嗽症狀的時機也不一樣。翁醫師指出,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中醫認為,屬於風熱型咳嗽的患者,通常會出現咳嗽、黃痰、痰質濃稠等症狀,像這種情況就可以「生吃梨」來改善症狀,因為中醫有所謂「熱者寒之」的說法。翁瑞文醫師指出,當咳嗽病久遲遲不癒的時候,就會轉成虛寒型咳嗽,因為中醫有「久咳必虛」的說法,若咳嗽遲遲沒有改善的話,往往導致正氣虛弱,這時候可以用「川貝冰糖燉梨」來改善症狀。「川貝冰糖燉梨」作法:需準備梨子一個、川貝粉二錢、冰糖少許,然後把水梨挖空去核,放入川貝粉、冰糖,接著燉熟即可食用。 .風熱型咳嗽:咳嗽、黃痰、痰質濃稠/生梨(寒性).虛寒型咳嗽:久咳不癒/ 熟梨(溫性) 梨子燉熟之後成為熟梨,雖然梨子性寒,但這時候熟梨的寒性會消失,同時轉變成溫性水果。至於川貝性苦、甘,微寒,歸肺、心經,能清熱化痰,潤肺散鬱。梨子也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藥材,不但果實可入藥,連梨皮、梨葉都可以入藥使用,用途相當廣泛。梨子3大禁忌,一天最好一顆為限梨子不僅是低GI的健康水果,熱量也相當低,不過在食用上仍有一些禁忌需特別注意: 高敏敏營養師建議,一天不宜吃超過一顆水梨,對於腸胃敏感的人,吃過多可能會出現腹瀉症狀。 對於需限制鉀離子攝取的腎臟病患,以及需限制糖分攝取的糖尿病患,仍須謹慎食用。 臨床毒物科醫師楊振昌曾受訪指出,梨子、蘋果、櫻桃等水果的種子,都含有氰化物,它會抑制身體利用氧氣,如果民眾把種子咬碎吃下肚,大量誤食,可能出現缺氧、代謝性酸中毒,嚴重甚至會導致抽筋、休克,甚至死亡。如何挑選梨子?如何買到好吃的梨子?農業易遊網以下分享5個挑選梨子的小撇步:.外觀是否端正。.果皮要薄而光滑,色澤均勻且無外傷,如果有斑點則越小越好,出現黑斑就代表梨子不新鮮。.果肉摸起來要硬實。.果蒂附近如出現發酵味道代表果肉已經開始腐敗。.保存梨子時可用兩層報紙,單顆分別包好後放入冰箱冷藏即可,約可保存1~2週。梨子不只秋天才有!13種梨子品種比一比農糧署在臉書發文分享,臺灣梨子依不同產期及栽培海拔,可分為三類,其一是「低需冷性品種」,在1890年由先民自華南地區引進,適合於低海拔地區種植,果皮粗糙,口感也較為酸澀;其二是「高需冷性品種」則只有在高海拔山區才能正常開花結果,又以梨山地區為主要產地;最後則是「高接梨」,這是1970年由臺中農友張榕生先生開發的技術,以低需冷性品種作為砧木,將高需冷性品種的梨穗嫁接於上,故稱之為「高接梨」,自此開啟了中低海拔地區,也能生產好品質高海拔梨的契機。下圖為台灣13種梨子產期介紹:台灣13種梨子產期介紹。(圖片/取自農糧署。) 橫山梨(粗梨)-低海拔梨產期為4月至5月、8月至11月。橢、扁圓果型,深褐色果皮,口感粗、纖維多,略帶酸澀。 秋水梨-高接梨產期為4月至7月;高海拔梨產期為9至10月。橢、扁圓果型,青黃色果皮,果肉爽脆清甜。 幸水梨-高接梨產期為5月至6月。扁圓果型,光滑褐色果皮,帶香氣、糖度高,細緻多汁。 新興梨-高接梨產期為6月至7月。橢、扁圓果型,褐色果皮,果肉細脆多汁。 豐水梨-低海拔梨產期為5月至7月。橢、扁圓果型,光滑褐色果皮,多汁略帶酸度。 新世紀梨-低海拔梨產期為6月;高海拔梨產期為8月至9月。橢、扁圓果型,黃綠或白色果皮,甜脆多汁耐貯藏。 黃金梨-高海拔梨產期為6月至8月。圓果型,黃綠或金黃色果皮,口感甜脆。 新雪梨(總統梨)-高海拔梨產期為11月至1月。圓大果型,光滑褐色果皮,甜中帶酸、香氣十足。 烏梨-低海拔產梨產期為9至12月。圓小果型,深褐色果皮,酸度高,通常加工醃製後食用。 馥梨-高海拔梨產期為8月至9月。似西洋梨果型,綠黃色果皮,果肉微酸,帶濃郁清香。 蜜雪梨-低海拔梨產期為7月;高接梨產期為6月至7月。圓果型,果皮斑點明顯,非常多汁帶酸度。 蜜梨-低海拔梨產期為7月;高海拔梨產期為9月至11月。頂端爪型隆起,褐色果皮,甜度高帶蜂蜜味。 寶島甘露梨-高接梨產期為7月至9月;高海拔梨產其為9月至11月。圓大果型,淡褐色果皮,果肉細緻耐貯藏。【資料來源】營養師高敏敏、臨床毒物科醫師楊振昌、新北市藥師公會、農業易遊網、農糧署【延伸閱讀】 容易感冒、長皮蛇...竟是因為體內少了這個!營養醫學博士:吃7種食物就對了(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23 醫療.新陳代謝
一天吃三餐好還是只吃兩餐?不止空腹血糖降,研究列5改善數據做這建議
我們一吃完飯,通常很快就會去洗碗、回頭去工作或繼續做想做的事。然而,當我們吃飽以後,身體器官才剛剛要開始工作—在我們吃完最後一口食物以後,它們平均會繼續工作四個小時。這段忙碌的時間就是我們說的「進食後」或餐後狀態。餐後狀態會發生什麼事?餐後狀態是我們一天中發生荷爾蒙和炎症變化最劇烈的時刻。為了消化、分類和儲存我們剛吃下肚的食物中的分子,血液會湧入消化系統,荷爾蒙也會像潮水一樣拚命分泌。有些系統會暫停運作(包括免疫系統),其他系統則會被激發(例如脂肪儲存)。胰島素濃度、氧化壓力和炎症會增加。飯後血糖或果糖飆升得越高,身體就越需要應對餐後狀態,因為它需要控制更多的自由基、糖化作用以及釋放的胰島素。有餐後狀態是正常的,但人體也得耗費時間去處理它。處理一頓飯吃下的食物或多或少需要耗點精力,至於耗費多少,取決於我們剛剛攝取的葡萄糖和果糖的量。一天有24小時,我們通常大約有20 個小時處於餐後狀態,因為我們平均每天吃三餐,外加兩頓零嘴。過去的生活不是這樣的:一直到1980 年代以前,人們只吃兩餐,中間並不常吃零食,所以只有8 到12 個小時處於餐後狀態。零食是1990 年代的發明,跟低腰牛仔褲一樣(要穿這種褲子之前,請三思而後行)。當我們的身體不處於餐後狀態時,事情就好辦多了。這時器官就會負責清理任務,用新細胞替換受損細胞,同時清理體內的系統。例如,只要我們幾個小時沒有吃東西,小腸就會發出咕嚕聲,表示清空的消化道正在清潔內壁。當我們不處於餐後狀態時,胰島素濃度就會下降,身體就可以重新燃燒脂肪,而不是儲存脂肪。你可能聽人說過,史前時代的人可以長時間不進食。這是因為我們可以輕易在使用葡萄糖作為燃料(來自最後一餐)和使用脂肪作為燃料(來自脂肪儲存)這兩種模式之間切換。正如先前所講,這種轉換能力稱為代謝靈活度。它是新陳代謝是否健康的主要衡量標準。要增加新陳代謝靈活度,用餐時請吃得更多,讓你更有飽腹感,這樣就不需要每隔一到兩個小時就得吃一次零食。這跟一般人想的不一樣,因為我們通常認為,要「少量多餐,一天吃六頓」,這樣比吃兩頓或三頓大餐更好。然而,研究結果證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針對這點,捷克共和國的科學家在2014 年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測試。他們決定每天的卡路里配額,讓其中一組受測者在兩頓大餐中攝取這些卡路里,而另一組則分成六頓,少量多餐,分批攝取相同的熱量。只吃兩餐的小組不僅減掉了更多體重(三個月內減掉了3.6 公斤,另一組只減掉2.3 公斤),而且他們整體健康狀況的關鍵指標也有所改善:空腹血糖降低、肝臟脂肪減少、胰島素抗性降低、胰臟細胞變得更健康。攝取相同的卡路里,效果卻有所不同。(我又要講我最喜歡的格言:卡路里不是一切。)另一種改善新陳代謝的方法是所謂的間歇性斷食,你可以一次禁食6、9、12 或16 小時,或者每週有幾天減少攝取卡路里。為什麼說寧可吃飯後甜點當我們不吃零食時,身體系統會有更長的時間不處於餐後狀態。這樣一來,身體就有時間去進行上面提到的清理工作。餐後吃甜點,可以減緩相應的血糖飆升,因為吃完其他食物之後最後再吃糖和澱粉(不要先吃糖和澱粉,或者單吃零食而攝取糖和澱粉),就能讓它們更慢從水槽移動到管道。因此,無論你想吃一片水果、一碗果昔、一顆太妃糖或一塊餅乾,請在飯後吃。圖H6-1 同樣是吃鳳梨,血糖飆升的幅度卻不同。如果你先吃含有脂肪、纖維和蛋白質的食物,然後吃鳳梨作為甜點,鳳梨就不會讓血糖大幅度驟升。把鳳梨作為零食吃的時候,血糖會飆升,即便反應性低血糖的情況的確比較輕,但兩害相權取其輕,血糖峰值越高,導致的症狀就越多。圖H6-2 選擇用餐後攝取糖分的主因是不要讓血糖上下波動。空腹時喝果昔會導致大約2.8 mmol/L 的血糖峰值;飯後吃的話,它引起的整體血糖濃度變化較低。 (本文摘自高寶出版《90%的病,控糖就會好》,作者:潔西.伊喬斯佩 Jessie Inchauspe;譯者:吳煒聲)
-
2023-11-21 養生.聰明飲食
防便秘、控血糖...藜麥好處超級多!一表看懂藜麥、紅藜差異
藜麥(Quinoa)因含有豐富營養素、纖維及蛋白質,被稱為「超級食物」。藜麥功效與禁忌有哪些?藜麥與台灣藜有何不同?減肥適合吃藜麥嗎?藜麥怎麼煮?本篇一次看懂藜麥功效以及2道食譜分享。藜麥是什麼?藜麥為莧科植物的種子而非全穀雜糧類(與莧菜是親戚),適合生長在高海拔和乾燥地方,主要產地為南美洲的秘魯、玻利維亞、厄瓜多,俗稱奎藜、印地安麥、灰米,因外觀及營養成分與米、麥相似,被歸為「偽穀類」的種子。藜麥營養功效與禁忌藜麥不含麩質,具豐富維生素及高纖維且是少數含有完整必需胺基酸的植物。根據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124期指出,藜麥營養價值如下: 蛋白質含量高:藜麥蛋白質含量高於其他穀物並含有人體完整必需氨基酸,其氨基酸含量均高於國際糧農組織建議攝取之標準,且蛋白質含量及品質也優於許多傳統蛋白質食物,可作為取代部分肉類及豆類的蛋白質選擇。 含好油抗發炎:適量的脂肪有助於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而好的油脂有助於維持心血管、降低壞膽固醇。藜麥每100公克的脂肪含量高於豆類、玉米、小麥及稻米,其脂肪總量中約有50%以上為Omega-3、Omega-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且含有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亞油酸及亞麻酸。 促消化、控血糖:膳食纖維可促進消化,有助於預防便秘,且膳食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可延緩吸收,有助於避免血糖急速上升,膳食纖維越高,其升糖指數(GI值)越低,有助於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藜麥每100公克膳食纖維含量雖不比豆類植物但仍高於多數穀物,其升糖指數約為35 ,屬低升糖食物。 豐富礦物質及維生素:藜麥鐵、鎂、鋅含量均高於每日建議攝取量,相較其他穀物而言,藜麥是更好的礦物質來源,也是維生素B群及葉酸的良好來源。此外,根據營養師姜藹倫素於高雄榮總醫訊營養專欄指出,藜麥含有豐富的錳(Manganese),錳有血管放鬆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偏頭痛。 抗氧化:藜麥含有類黃酮中的槲皮素和山奈酚,有助於減少人體自由基、抗氧化,降低慢性發炎之危害。雖然藜麥營養價值豐富,但以下兩類人在食用上需特別留意: 腎功能不佳者:藜麥的鉀含量高,腎臟功能不佳、洗腎患者應謹慎食用量。 腸道功能不佳、易脹氣者:藜麥膳食纖維含量高,不易消化,容易消化不良及易脹氣者,應避免多食。藜麥與台灣藜有何不同?常見的藜麥有白、紅、黑三種顏色,以白藜最為常見、黑藜最少見。相較於進口藜麥,台灣也有本土藜麥俗稱紅藜又稱台灣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 Koidz.),與南美洲產的紅藜不太相同,台灣藜為台灣原住民的傳統作物,是原住民釀小米酒的原料之一,主要產於臺東縣及屏東縣,有「穀類中的紅寶石」之稱。據農糧署發文指出,進口藜麥與台灣藜分辨如下: 就營養成分而言,台灣藜的營養價值不輸進口藜麥,台灣藜的鈉、鉀及鈣等礦物質含量高於藜麥,而藜麥的鋅含量則高於台灣藜。根據國健署指出,台灣藜其蛋白質含量將近白米的兩倍且富含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其膳食纖維含量則為地瓜的七倍,有助於腸道消化,並富含礦物質。減肥適合吃藜麥嗎?藜麥雖與白飯熱量差不多,但白飯的升糖指數(GI值)較高,在進食後易使血糖快速升高,來不及被胰島素分解的糖分會轉換成脂肪,而藜麥的膳食纖維含量高、升糖指數低,有助血糖與體重控制。藜麥怎麼煮?藜麥、台灣藜簡易食譜藜麥沙拉,適合素食者和蛋奶素者▲藜麥沙拉。(圖片來源:shutterstock)食材:1杯藜麥、2杯水、黃瓜、紅甜椒與黃甜椒各一,切成小丁、1/2杯聖女番茄,切半、1/4杯紫洋蔥,切成細絲、1/4杯新鮮薄荷葉,切碎、1/4杯新鮮的香菜葉,切碎沙拉醬料:1/4杯橄欖油、2湯匙新鮮檸檬汁、1湯匙細砂糖或蜂蜜、1茶匙鹽、1/2茶匙黑胡椒、1/2茶匙蒜末、1/2茶匙巴薩米克醋。作法: 將藜麥沖洗乾净後放入鍋中,加入2杯水煮滾,轉小火蓋上鍋蓋,繼續煮約15~20分鐘,直到藜麥變軟且吸收大部分水分後,熄火蓋上鍋蓋靜置5分鐘後,用叉子鬆散。 製作沙拉醬,混合橄欖油、檸檬汁、細砂糖、鹽、黑胡椒、蒜末和巴薩米克醋,拌均勻。 將切好的蔬菜和新鮮草本葉加入藜麥中,倒入沙拉醬,輕輕攪拌確保所有成分均勻混合,放入冰箱冷藏至少30分鐘。臺灣藜紫米紅豆粥(參考: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食材:前紫米1杯、紅豆1杯、臺灣藜1杯、水適量、牛奶適量、黑糖適量作法:將紫米和紅豆泡水約4~5小時,將臺灣藜洗淨後加入水中,與紅豆、紫米一起燉煮到軟,最後加入適量的牛奶和牛奶增添口感。參考資料:高雄榮總醫訊營養專欄、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124期、農糧署、healthline、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延伸閱讀: 一點小事就爆炸?生氣,是因為心太累!精神科醫師:終結壞脾氣的8個方法
-
2023-11-20 醫療.新陳代謝
調整吃東西順序,體重掉了血糖也穩了!5張圖了解「正確進食順序」如何血糖曲線平穩
訣竅一:以正確的順序進食某個禮拜二早上,陽光明媚,伯納黛特告訴我:「我只是調整了吃東西的順序,九天內就瘦了約2.27 公斤。」我們經常留意該吃什麼和不吃什麼,但你有沒有注意過該如何吃呢?其實,我們如何吃東西的方式會大幅影響血糖曲線。由相同食物組成的兩頓飯(因此營養成分相同,熱量也相同)對我們的身體可能會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至於如何影響,就是取決於我們如何吃這些食物。我讀到證明這一點的科學論文時大吃了一驚,尤其是2015 年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一篇影響深遠的論文:「如果你按照特定順序去吃含有澱粉、纖維、糖、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可以將整體血糖驟升幅度降低73%,同時可以減少48% 的胰島素驟升幅度。」無論你是否患有糖尿病,情況都是如此。什麼是正確的進食順序?首先是纖維,其次是蛋白質和脂肪,最後才是澱粉和糖。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這種進食順序的效果足以媲美糖尿病藥物。2016 年的一項驚人研究更加證實了這項結果:兩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了為期八週的標準化飲食,一組被要求按照正確的順序進食,另一組則是隨心所欲吃東西。按照正確順序進食的患者,他們的糖化血色素值顯著降低,表示開始逆轉第二型糖尿病。另一組吃的食物和熱量完全相同,但沒有依照特別的順序,他們的狀況就沒有改善。這是一項突破性的發現。效果如此驚人,這和消化系統的運作方式有關。請將你的胃想像成一個水槽,把小腸想像成水槽下方的管道。你吃的食物都會落到水槽裡,然後流到下方的管道,食物會在這裡被分解並吸收到血液中。平均每分鐘大約會有三卡路里的食物慢慢從水槽流向管道。(這個過程一般稱為胃排空。)如果澱粉或糖先進入胃,就會很快到達小腸。它們會在這裡被分解成葡萄糖分子,然後快速進入血液,這樣會導致血糖驟升。碳水化合物吃得越多、吃得越快,葡萄糖產生的量就越多,讓血糖峰值變得越高。圖H1-1 假設你的餐盤上有義大利麵和蔬菜(青花菜,有人愛吃嗎?我超喜歡青花菜的),而你先吃了義大利麵,然後再吃青花菜。義大利麵屬於澱粉,會被你快速消化,轉變成葡萄糖。花椰菜會「坐在」義大利麵之上,慢慢等待去通過管道。圖H1-2 然而,如果你先吃蔬菜,再吃碳水化合物,就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如果你選擇先嚼食青花菜。青花菜是一種蔬菜,含有大量的纖維,而纖維不會被消化系統分解成葡萄糖。纖維會從水槽直接下到管道……最後流到下水道,過程緩慢,但它不會改變。然而,還不只如此。纖維有三種超能力:首先,它降低了α 澱粉酶(alphaamylase)的作用,α 澱粉酶是可以將澱粉分解成葡萄糖分子的酵素。其次,它會減緩胃排空的速度:當纖維存在時,食物從水槽流到管道的速度會更慢。最後,它會在小腸中形成黏稠的網狀物,讓葡萄糖更不容易進入血液。纖維藉由前面的機制,減緩了隨後落在水槽中葡萄糖被分解和吸收的速度,因此可以讓血糖曲線平穩。圖H1-3 圖H1-4 圖H1-5 我們先吃纖維再吃澱粉或糖,就會減少澱粉或糖對身體的影響。我們仍然可以大快朵頤,卻能大幅減少負面影響。為了說明進食順序對血糖驟升的影響,我們以俄羅斯方塊來做比喻:緩慢下降的方塊比快速下降的方塊更容易排列。當我們以正確的順序進食時(首先是蔬菜,其次是蛋白質和脂肪,最後是碳水化合物),我們不僅讓方塊的速度變慢,甚至減少了方塊的數量,這得歸功於纖維在腸道建構的網狀物。葡萄糖進入血液的速度越慢,血糖曲線就越平穩,身體就會感覺越舒服。我們可以享受完全相同的食物,只要最後才吃碳水化合物,我們的身心健康就會大大地不同。(本文摘自高寶出版《90%的病,控糖就會好》,作者:潔西.伊喬斯佩 Jessie Inchauspe;譯者:吳煒聲)
-
2023-11-20 養生.營養食譜
防癌、.護眼、有益攝護腺…南瓜一身是寶 但5類人慎食
口感鬆軟的南瓜,營養價值很高,含高鉀、高維生素A、E及B群,且含β胡蘿蔔素、類黃酮素等黃色植化素,具防癌、保眼、護膚等功效;中醫認為南瓜有不可忽視的食療效用,但要小心吃多了容易腹脹、不好消化。南瓜屬主食 一碗南瓜熱量相當於半碗白飯南瓜別名「金瓜」,營養師劉怡里指出,南瓜屬於主食類,一碗南瓜的熱量140大卡,相當於半碗白飯,吃的時候應減少米麵等主食的分量。劉怡里說,南瓜是高鉀食材,具降血壓作用;富含維生素A,有助於皮膚、黏膜的修復,保護眼睛、提升免疫力;維生素E含量豐富,有助緩解更年期前期的不適;維生素B6含量也高,對心血管疾病有保護作用;黃色植化素可提高抗氧化能力,有防癌效果。南瓜子含鋅,對男性的攝護腺具有保護力。南瓜不宜天天吃 含鉀量高腎臟病人慎食不過,劉怡里提醒,南瓜不宜天天吃,若食用過量,β胡蘿蔔素、類黃酮素等黃色植化素容易色素沉澱,引起皮膚暫時性發黃,但只要停止食用,就可復原。由於南瓜含鉀量高,腎臟病人尤其是限鉀飲食患者,需要特別留意。在中醫來看,南瓜的食療效果佳 。中醫師吳明珠表示,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消炎止痛、化痰排膿、治咳止喘功效,也可生肝氣、益肝血,有利尿、美容等作用。南瓜適宜和牛肉、牛腩搭配,可健胃益氣;和蓮子同食可通便排毒;和綠豆搭配具保健作用;和豬肉一起吃則可健脾補氣。南瓜含有較多糖分,吳明珠說,多吃易腹脹,不好消化,易助長濕熱,尤其皮膚患有瘡毒、易風癢,還有黃疸和腳氣病患者,都不宜大量食用,糖尿病患者也要注意。5類人慎食南瓜.腎臟病人尤其是限鉀飲食患者.皮膚患有瘡毒者.黃疸患者.腳氣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16 醫療.皮膚
「這些病」真的要命!8個殺手級皮膚重症x檔案 專家帶你一次看
皮膚病能有多嚴重?曾有一位患有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女生,因為屬於罕見的乾癬類型,惡化時會出現化膿紅腫加上膿疱,同時合併高燒等全身性症狀。也因誘發因子包括壓力、疲累,從小到大她每逢考試前就會惡化,小考小惡化,大考大惡化,尤其在高中和大學入學考試前,更是嚴重大爆發,全身佈滿傷口,劇痛難忍且有感染風險,需要立刻住院,不僅影響考試準備,甚至還可能為生涯發展帶來巨大影響。多數人都有過皮膚紅腫癢痛的經驗,但往往覺得皮膚問題只是小事,但有些皮膚疾病急性發作時非常嚴重,或是不痛不癢的沉默殺手,若未及時適當治療,將大大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可能出現敗血症、心肺器官衰竭等併發症,有致命風險。台大醫院皮膚科主任蔡呈芳表示,皮膚重症疾病具有兩個特徵:1.致命:發病時可能危及生命。2.難纏:長期為病人的生活品質帶來嚴重影響。【殺手級皮膚重症x檔案目錄】📕第一類|痛不欲生 奪命重症殺手群1.天疱瘡2.類天疱瘡 3.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第二類|痛癢難耐 糾纏重症殺手群4.蕁麻疹 5.化膿性汗腺炎📘第三類|不痛不癢 沉默重症殺手群6.黑色素瘤 7.皮膚性T細胞淋巴瘤8.皮膚血管肉瘤 👨⚕醫師這樣說|隨時求助皮膚科 GPP不須犧牲生育規畫 📕第一類|痛不欲生 奪命重症殺手群首先從重大疾病分類來說,常見的皮膚重症包括天皰瘡與類天皰瘡等,患者會全身破皮長水泡,或因疾病或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治療,出現免疫缺陷,甚至因感染而死亡。➢皮膚重症殺手1【天皰瘡】小檔案:疾病簡介:天皰瘡是一種慢性、復發性、嚴重性表皮內水皰疾病,主要是由於體內淋巴細胞失調,不正常的過度活躍,產生出不正常的自體免疫抗體,破壞皮膚粘膜的正常結構,造成皮膚、粘膜發炎破損,使得患者皮膚輕輕一碰就破皮、起水泡,甚至潰瘍,嚴重的全身性天疱瘡不治療,一年內死亡率達75%,而天皰瘡也可能合併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乾癬。常見症狀:反覆性的口腔潰瘍、鼻粘膜潰瘍、皮膚水泡、潰瘍,大部分病人以粘膜、皮膚症狀為主,少數可影響全身皮膚影響,產生類似嚴重燙傷的情況。當心族群:好發於 50~60歲中年人,男女間無發生率差別🔗更多病友的心路歷程故事,點這裡看更多➢皮膚重症殺手2【類天皰瘡】小檔案:疾病簡介:「類天疱瘡」也是「水疱病」的一種,發生率比天皰瘡更高,也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65歲以上長者,常合併有中樞神經疾病或中風、服用特定藥物的第二型糖尿病病人風險高2倍,病人會因出疹、搔癢、水疱、大面積破皮痛苦不堪,可能引發嚴重感染而致死,需住院和門診長期追蹤。常見症狀:水泡是類天皰瘡的主要症狀,大多出現在身體經常彎曲的地方。早期症狀是紅疹和搔癢,無論是胯下、腋下、關節等皮膚皺褶部位或其他部位,都有可能出現。有些患者也會以手腳的出血性水泡來表現當心族群:・失智、中風、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等年長者・精神疾病:躁狂抑鬱症・多重慢性病臥床長者・40至50歲的神經性腫瘤(如腦癌)者・部分藥物 (如糖尿病藥物;利尿劑)除天皰瘡與類天皰瘡等水疱病外,蔡呈芳醫師說,如上述考生個案,乾癬患者會有20%屬於嚴重型乾癬,需要接受照光、吃藥或光線治療,另外如上述考生罹患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在臨床上也是非常嚴重的乾癬類型,它與常見的乾癬不同,會為病人帶來生命危險。➢皮膚重症殺手3【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小檔案:疾病簡介: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是一種罕見的嗜中性白血球增多皮膚疾病,急性發作時會使病人全身皮膚反覆出現化膿、潰爛並長出無菌膿疱,只要輕碰一下就痛如刀割,有如被燙傷般的燒灼感,還會導致全身發炎,忽然發冷或高燒等其他併發症,有的病人可能幾天後逐漸恢復,但也有人須忍耐劇烈疼痛長達兩個月。過去醫界對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治療大多只能讓化膿的皮膚乾掉,整體症狀往往容易持續一陣子,直到近年醫藥界發現了IL-36為全身型膿疱性的關鍵致病機轉,隨著藥物的進展,目前已有相對應的生物製劑問市,用藥後兩天左右皮膚會變乾,全身發炎也可有機會一周內獲得大幅改善,幫助患者提升生活品質。常見症狀:患者的症狀可能會合併局部斑塊型乾癬或只有單純膿疱皮疹,進展到全身長滿膿疱、發燒、發炎、脫水等,嚴重恐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敗血症到休克。有些重症更會傷害體內器官,引發肺部與肝膽的發炎和水腫,導致心肺衰竭,病人也會因為免疫力下降而增加感染風險,有時發炎加上未及時治療,便引發細菌感染甚至造成敗血症。當心族群:・40-59歲的成人或孩童・精神壓力・不當用藥・感染・懷孕・地圖舌・反覆性皮膚膿疱藥物過敏疹🔗延伸閱讀看更多>>>GPP到底是什麼?🔔專家小叮嚀:此外,值得留意的是,由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比較罕見,一般人認識較有限,容易與藥物引起的藥疹「急性廣泛性發疹性膿疱症(AGEP)」混淆。蔡呈芳提醒,民眾如果常常因為用藥而出現皮膚過敏,或是皮膚症狀持續超過15天,或是不管用任何藥物都會過敏化膿時,就要懷疑自己不是單純的藥物過敏,而可能是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他解釋,因為用藥或施打疫苗,可能引起免疫活化而導致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發作,之前全民施打新冠肺炎疫苗期間,就曾有民眾施打後疑似發生嚴重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身體發炎,全身膿疱脫皮上了新聞。📗第二類|痛癢難耐 糾纏重症殺手群蔡呈芳也分享,還有些雖不一定會致命,但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重症皮膚病,例如慢性蕁麻疹與化膿性汗腺炎等,癢到影響作息,像是不定時炸彈,或是身體流湯流膿,有可能導致感染,加上長期下來留在皮膚外觀的疤痕也常使病人無法正常作息,造成非常大的困擾。➢皮膚重症殺手4【蕁麻疹】小檔案:疾病簡介:蕁麻疹是皮膚過敏的一種,特徵為皮膚上出現一塊塊紅腫的膨疹,大小形狀不規則;疹塊出現後,伴隨明顯劇烈的發癢感,但之後完全不留痕跡。如果發作時間短於六星期,稱為急性蕁麻疹,若長於六星期則為慢性。常見症狀:皮膚充血、皮膚發紅、局部水腫、皮疹、團塊、皮膚發炎、皮膚搔癢、膨疹、組織液滲透、紅斑、紅腫、全身不適、腹痛、腹瀉、頭痛、高燒、畏寒、乏力、血壓下降、關節痛好發族群:・過敏體質者。・基因中或家族裡有蕁麻疹病史的人。・感染特殊病毒或細菌,例如肝炎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真菌、蛔蟲等的人。・壓力過大的人。・風溼病患者。➢皮膚重症殺手5【化膿性汗腺炎】小檔案:疾病簡介:化膿性汗腺炎是一種擾人的疾病,皮膚中的頂漿腺(汗腺中的一種,產生體味的主要腺體)存在位置的反覆發炎所引起,初期症狀與青春痘十分類似,最大的差別只在於化膿性汗腺炎不會形成真正粉刺,且往往會融合成瘻管。化膿性汗腺炎初期只是冒出豆子大小般、具有疼痛感的皮膚腫塊,之後影響的皮膚區域逐漸擴大,病灶中也會排出惡臭的膿液,皮膚上甚至會出現疤痕與各種底下相連小管,嚴重的病人甚至會流膿流血、沾染衣物,需要隨時墊著厚重棉片,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品質。常見症狀:病灶通常出現在腋下、乳房下方的皮膚皺褶、臀部、肛門、會陰與鼠蹊等等難以啟齒的位置,會降低病人的就醫意願。一旦病灶面積擴大,沒有好好照護就可能引發蜂窩組織炎,甚至是敗血症。好發族群:・體重過重・有抽菸習慣・飲食習慣攝取過多油脂與糖分・貼身衣物穿得過緊,導致皮膚一直摩擦。・國外好發於年輕女性,尤其在18~29歲間,50歲以後罹病機率明顯下降,但國內嚴重患者男性較多📘第三類|不痛不癢 沉默重症殺手群蔡呈芳也補充,不易診斷也是皮膚重症疾病具有的特徵之一。有些惡性腫瘤,初期像是良性疾病,發現症狀時往往太晚。也因為感覺起來不大會痛癢,病人便以為「好像」不嚴重,但在醫生眼中,卻可能已是皮膚的重症疾病,如惡性黑色素瘤、皮膚T細胞淋巴瘤、血管肉瘤等。➢皮膚重症殺手6【惡性黑色素瘤】小檔案:疾病簡介:黑色素瘤是一種主要出現在皮膚的惡性黑色素細胞腫瘤,是皮膚癌中罕見的一種,但惡性程度高,是皮膚癌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較常出現在肢端如手指腳趾、手掌腳掌、趾甲等處。但也可能出現在身體任何一處,包括臉部及黏膜,通常以墨黑色或色澤不均的斑塊出現,也可能是凸起潰瘍的腫塊。常見症狀:黑色素細胞癌可產生在身體任何部位,大多產生在女性的下肢,男性的身上,東方人好發在指甲或掌蹠。好發族群:・50歲以上之中老年人・日曬➢皮膚重症殺手7【皮膚性T細胞淋巴瘤】小檔案:疾病簡介:皮膚性T細胞淋巴瘤是一種是先侵犯皮膚,之後經過多年散佈至淋巴結及其它器官的淋巴瘤。小孩、長者都有可能發生,分為不同亞型,不同類型表現不相同,大多屬低惡性度,進展極為緩慢,容易被當作濕疹或是乾癬或圓秃來治療,經過多年才診斷出來。僅10%淋巴瘤患者病情才進展惡化。但嚴重時也可能轉移到其他淋巴結、器官、血液等。好發族群很廣泛。常見症狀:症狀相當多樣性,大多表現於大腿、臀部、手掌、腳掌等部位,出現乾燥脫皮、不太癢的疹子。有些患者則被蚊蟲叮咬會發現久久不癒,或是皮膚出現一片片白白的病灶,也常常被當作濕疹。皮膚T細胞淋巴瘤分為四期:・第一期:以皮膚病灶為主,根據表皮侵犯面積程度區分・第二期:皮膚病灶腫瘤成凸起狀,或淋巴結腫大・第三期:全身皮膚都被侵犯,進展到紅皮症的狀態或出現血球異常・第四期:連臟器都受侵犯。好發族群:男性中比女性常見,在老年患者中更常見,平均診斷年齡為 55 歲,可能與遺傳或環境汙染因素有關➢皮膚重症殺手8【皮膚血管肉瘤】小檔案:疾病簡介:皮膚性皮膚血管肉瘤是一種好發在老年人頭頸部的惡性腫瘤,初期往往不痛不癢,之後經過幾個月後等到皮膚浮腫後才被診斷,進展極為緩慢,容易被當作瘀血或是過敏水腫來治療,之後才快速進展惡化,可轉移到淋巴結、內臟器官。常見症狀:症狀相當多樣性,可以是呈現瘀青、單一或是多發紅色丘疹或突起,或是反覆眼皮浮腫。四肢及軀幹脂或病灶也可能出現,表面皮膚初期都是完整,不痛不癢,但以可以因為搔抓破皮出血。好發族群:・老年族群・局部淋巴水腫・局部放射線治療・基因異常👨⚕醫師這樣說|隨時求助皮膚科 GPP不須犧牲生育規畫皮膚重症疾病除為病人帶來身體症狀與生活品質衝擊外,也會影響人生重要規畫,蔡呈芳表示,以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舉例,因成因與基因有關,有經驗的醫師會為患者進行基因檢測,七成病人會檢出基因異常。醫界推測台灣2%的人口帶有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遺傳基因,但真正發病者遠比帶有突變基因者少得多,台灣的病例不到500人。他認為,這代表很多人帶有突變的染色體,若壓力、感冒、疫苗等外界刺激夠強,便有可能發病 。蔡呈芳分享,部分患者擔心可能會遺傳,或是因為用藥不敢結婚和生產。多年前他曾收治一位新婚的女性患者,雖然非常喜歡小孩,但因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反覆發作和治療,不敢懷孕,後來只能選擇領養小孩。他表示,可以在母體受孕時經由絨毛穿刺做染色體檢查,了解胎兒是不是真的遺傳到此疾病。蔡呈芳呼籲,有任何皮膚疾病一直存在,不論有無症狀,都要尋求專業的診斷、找對醫師、正確用藥,維持正常的生活品質,以免引起更嚴重的併發症拖得更久,甚至導致感染造成生命危險。📢GPP策展頁新上線📢GPP是什麼?我會遇見GPP嗎?遇見GPP會怎麼樣?我想對GPP病友說...👉最完整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大公開別忘了在網頁中的加油站留下一些分享或鼓勵的話!【加入臉書社團】👉 GPP情報站[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慢病好日子創建專屬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空間,是資訊站也是一個安全私密的討論區。📌提供GPP病友關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診斷,治療用藥及生活保養的完整資訊。📌最即時地分享新治療發展訊息,包含管理疾病、減少復發等趨勢時事。更希望病友面對身上的紅斑痕跡、脫皮,加上總是無預警復發的劇痛與高燒,還有再也不想回想的感染致命壓力時,不再感到孤單。
-
2023-11-14 養生.營養食譜
飲食宜忌表秋天吃柿子禁忌多?專業營養師透露柿子的5益處與4禁忌
每年的10月到12月是柿子成熟的季節,儘管柿子有高維生素C、幫助消化、促進排便、有助視力保健等好處,提醒大家,將柿子放進嘴裡前,要注意不要空腹吃,也不建議與高蛋白食物,如肉類、雞蛋、豆製品、海鮮等一起吃。柿子5大營養好處「柿柿如意」的柿子,有5大營養好處:1.預防心血管疾病柿子富含果膠,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在腸道裡可以幫助包覆製造膽固醇的原料「膽酸」和致癌物「二級膽酸」,並可將它們排除體外,增加膽固醇的代謝,有助預防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柿子水分含量高,鉀離子也高,能夠排除體內多餘鹽分、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等作用,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2.促進腸道健康柿子的水溶性纖維在腸道裡,有滋潤並軟化糞便的作用,有助腸道蠕動、改善便祕等好處;對於腸道維持正常菌叢生長有極大的作用。3.維生素C對皮膚好處多每顆柿子約含有維生素C 108毫克,是一般水果的兩倍之多,可以對抗體內自由基,消滅癌細胞生長的作用。維生素C也可促進真皮層的膠原蛋白增生,使肌膚有彈性、不容易鬆弛。4.保護視力每100公克的柿子約含1105 I.U.維生素A及640微克β-胡蘿蔔素,維生素A是構成視紫質的主成分之一,可以協助人體維持正常視覺功能,還能預防夜盲症,暗適應更好。有乾眼症的人,可以多食用β-胡蘿蔔素與維生素A含量高的蔬果,因為維生素A可以促進淚液分泌,改善眼睛乾澀與疲勞的作用。5.柿子有助解酒柿子不能與酒共食是個誤會。從中醫傳統的食補觀點來看,柿子甚至被稱為天然的「解酒神器」。因為柿子含有豐富的單寧酸,可以抑制酒精在胃裡的吸收,豐富的維生素C,還能加速酒精排出體外。不過,愈硬的柿子,解酒效果愈好,因為硬柿含的單寧酸較高。雖然柿子能解酒,建議飲酒前吃才有效,且柿子也不是萬能的解酒器,只能抑制酒精吸收,如果喝太多還是會醉。功效:柿子的單寧酸可抑制酒精吸收,牛番茄裡的特殊果糖,能幫助身體裡的酒精分解,達到解酒的效果,讓頭暈感慢慢消失。吃柿4禁忌1.不要空腹吃:柿子含有大量的單寧酸,在胃酸的作用下,會凝結沉澱為單寧酸凝結物,腸胃功能較弱的人,可能會引發胃痛2.不與蛋白質同吃:若與蛋白質含量較高的牛奶、優酪乳或豆漿一起食用,也容易凝結成塊成單寧酸蛋白的沉澱物,影響消化3.貧血者少吃:單寧酸很容易與鐵結合,會妨礙鐵的吸收,有缺鐵性貧血的患者應該少吃。另外,也會影響其他金屬離子的吸收。4.糖尿病患少吃:成熟的柿子含醣量有17.2%,糖分高,容易導致血糖震盪,糖尿病患者應少吃。【柿子解酒飲】食譜食材:硬柿一顆、檸檬半顆、牛番茄一顆作法:1.柿子去蒂頭切小塊,檸檬去皮切小塊、牛番茄切小塊備用。2.將所有食材置入果汁機攪勻即可。
-
2023-11-13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治療藥物有哪些?主要作用機制是什麼?有哪些副作用?
據統計,台灣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今年主題強調「Know your risk, Know your response」,提醒民眾注意罹患糖尿病可能導致大小血管、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風險,應及早發現與治療。糖尿病分兩類型,第一型糖尿病是因胰島細胞遭到破壞,進而導致胰島素缺乏;第二型糖尿病則是身體組織對於胰島素有阻抗性,進而造成糖分代謝異常,病人若無法藉由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來控制血糖,則需採取藥物治療。第一型糖尿病主要以注射胰島素治療,第二型糖尿病則會依照病人狀況,如血糖控制需求、副作用風險、共病症、用藥依順性考量等選擇用藥,但在使用藥物的同時亦需留意是否產生藥物不良反應。不久前,國內即陸續接獲疑似使用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DPP-4 inhibitor)而導致大疱性類天疱瘡(Bullous pemphigoid)的不良反應通報,其病徵為皮膚大疱和糜爛性黏膜病變,屬於罕見的自體免疫性表皮下水疱性疾病。糖尿病治療藥物有哪些?.雙胍類藥物 作用機轉:可降低肝糖,幫助身體利用胰島素。 副作用:腸胃不適、腹瀉、乳酸中毒等。.磺醯尿素類藥物 作用機轉:可增加胰島素在體內的生理作用,促進胰島素分泌。 副作用:低血糖、體重增加等。.甲型葡萄醣苷酶抑制劑作用機轉:可抑制腸道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減緩餐後血糖的升高。副作用:脹氣、腹瀉、腹痛等。.胰島素增敏劑 作用機轉:主要增加肌肉、脂肪及肝臟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增加葡萄糖的吸收。副作用:體重增加、水腫、心衰竭等。.促進胰島素分泌劑作用機轉:主要可促進胰島素分泌。副作用:低血糖、體重增加等。.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DPP-4 inhibitor)作用機轉:可提高腸泌素的濃度,促進胰島素釋出和抑制升糖素分泌。副作用:頭痛、鼻咽炎、大疱性類天疱瘡等。.鈉-葡萄糖共同運輸蛋白2抑制劑作用機轉:可降低腎臟對葡萄糖再吸收的能力,增加葡萄糖經由尿液排泄以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副作用:泌尿道感染、生殖器感染等。.類升糖素胜肽1受體促效劑作用機轉:增加胰島素分泌,減少升糖素分泌。降低胃排空速度,增加飽足感。副作用:惡心、嘔吐、腹瀉等。.胰島素(Insulin) 作用機轉:藉由注射不同類型的胰島素,以達到降血糖的效果。 副作用:低血糖、體重增加等。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1-11 養生.聰明飲食
「皇帝的長壽菜」茄子功效超級多!能護心、抗癌、降血糖,2道零失敗料理教你做
據傳茄子是皇帝的長壽菜,也被稱為「血管清道夫」,對於血管的好處顯而易見。每年5-12月都是茄子的盛產期,享受美味之餘,一起瞭解茄子功效與營養價值吧!以下為您介紹茄子功效、食用禁忌、挑選&保存方法、料理祕方。「茄子」營養成分大解析茄子又稱崑崙紫瓜、落蘇、茄菜、草鱉甲。其營養成分相當豐富,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茄子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P、鈣、磷、鎂、鉀、鐵、銅等營養素。而茄子中有百分之九十是水分,富含膳食纖維及皂甘,有助於降膽固醇,而紫色的外皮也含有抗自由基的多酚類化合物。此外,茄子也富含抗癌植物化學成分:維生素P、花青素、綠原酸、龍葵鹼。茄子4大功效:維持血管彈性、抗癌...但3種人要小心吃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茄子富含多種營養素,能維持血管彈性,超強的抗氧化力能防止動脈粥狀硬化,並抑制消化系統腫瘤。茄子功效詳細說明如下: 維生素P維持血管彈性維生素 P 又稱生物類黃酮,主要由檸檬素( citrin )、芸香醇( rutin )、檸檬黃素( hesperidin )、黃酮素( flavones )和黃烷醇( flavonals )所構成。 維生素 P 的 “P”來自英文 permeability 的第一個字母,表示與滲透性有重要的關係。維生素 P 的主要機能,就是增強毛細血管和調整吸收能力。是控制毛細血管滲透性的要素。另外維生素 P 可幫助維生素 C 的消化和吸收,也可保護維生素C受到氧化,共同維持結締組織的健康。可預防瘀傷、防止出血及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 花青素避免動脈粥狀硬化花青素具有超強的抗氧化能力,能穩定細胞膜構造,來保護動脈與靜脈的內皮細胞避免遭自由基破壞,亦可增加黏多糖的合成,以維持動脈壁的完整性。花青素也可以預防血小板產生過度凝集的現象。研究指出,花青素可避免膽固醇被氧化,改善了人們的動脈粥狀硬化現象。 綠原酸幫助血糖穩定研究指出,綠原酸可以降低腸道吸收糖分的速度,緩和飯後血糖急速升高,也是減重的好幫手。 龍葵鹼含量高有助對抗腫瘤龍葵鹼即是茄鹼,能夠抑制消化系統腫瘤。紫色茄子中含龍葵鹼較其他品種的茄子高,所以食療抗癌以紫茄為高。茄子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位於地中海沿岸的希臘,當地居民常年大量食用茄科蔬菜(包括茄子、番茄和辣椒),那裡心臟病與癌症的發病率明顯低於歐美其他國家。茄子固然益處多,但其性涼滑,肺寒、咳嗽者忌食,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腸滑腹瀉者慎服。此外,中醫師鄒瑋倫曾受訪表示,茄子久放不吃,會產生茄鹼,吃多容易拉肚子。好吃的茄子怎麼挑?如何保存?茄子是餐桌常客,在選購時,要注意哪些才能挑到最新鮮、好吃的茄子呢?以下台北農產分享3招,幫民眾掌握挑選技巧:.看外型:茄身均勻,沒有外傷造的疤痕,萼片下白色處,俗稱「眼睛」,眼睛明顯的較為鮮嫩,過熟則尾巴膨大。.看顏色:皮色澤光亮,呈現黑紫色( 麻荸茄 )、或淡紫色(胭脂茄 ).輕按壓:輕輕的按壓茄身,按壓有Q彈感茄子不耐低溫,若買回家後直接放進冰箱,沒過多久就會發現茄子變硬、發黑 有的是已經切好的茄子,炒菜已經用不了那麼多,那麼這些茄子要怎麼保存才好呢?以下分享冷藏與冷凍兩種保存方式:冷藏保存.一般冷藏:保存期限約7~10天,保存方式為購回的茄子去掉蒂頭,清洗乾淨後,以紙巾把整條茄子擦乾,用稍微沾濕的報紙包裹住,再裝入塑膠袋中密封,即可置於蔬果冷藏室。小提醒:也可改用保鮮膜包裹茄子。.燙再冷藏:保存期限約3~5天保存方式為茄子去蒂、切塊後,放入滾水中汆燙,起鍋後放涼,最後裝進保鮮盒中冷藏。冷凍保存保存期限:約30天保存方式:切掉茄子蒂頭、滾刀切塊後,放入清水中浸泡5~10分鐘,防止果肉變色,再用廚房紙巾把茄子擦乾,放入保鮮袋中冷凍保存。小提醒:以冷凍方式保存更能維持原先的顏色和口感,且不需要解凍就能直接料理。茄子料理DIY:日式蒲燒茄子飯茄子無論是清蒸、紅燒、油炸、焗烤都很好吃!你會做茄子料理嗎?農糧署在臉書「鮮享農YA - 農糧署」和大家分享一道「日式蒲燒茄子飯」的料理祕方,材料與做法如下:材料:中型茄子1條、芝麻適量、青蔥適量、飯(依人數煮飯)、醬油2湯匙、味醂2湯匙、料理酒1湯匙、水1湯匙。三步驟作法:步驟1:蒸選用中型茄子經洗淨、切斷,並蒸煮10分鐘至軟熟(或電鍋外鍋半杯水)步驟2:切將其對切攤開(不切斷),於茄肉表面刻劃縱橫紋路。步驟3:煎再以油煎方式煎至金黃色,最後淋上靈魂醬汁煮至收乾,撒上芝麻及蔥花點綴便完成囉! 農糧署分享,在醬汁調配上,除了使用家中常見的臺式醬油,也可改用同比例的日式醬油加上1茶匙的糖取代,一起品嚐蒲燒茄子,厚實多汁的甜鹹好滋味吧!茄子料理DIY:魚香茄子另外,再教大家做一道好吃的茄子料理「魚香茄子」,材料與做法如下: 材料:茄子 500公克、絞肉 40公克、蔥 1根、薑 15公克、蒜頭 20公克調味料:油 1湯匙、醬油 1湯匙、糖 2/3茶匙、辣豆瓣醬 2茶匙、芡粉 1/2湯匙做法:步驟1:茄子去蒂,切5公分長段再對剖,煮熟(或炸熟、蒸熟),撈起後略壓茄子以去掉水分(或油分),置於盤子上。步驟2:蔥切蔥花,薑及蒜頭皆切末。步驟3:起油鍋,先炒絞肉至半熟加蔥、薑、蒜同炒,炒至香味四溢時淋下醬油,再倒入4/5杯水,加糖及豆瓣醬調味,湯汁滾後以調水的芡粉勾芡。步驟4.將步驟3項之醬料淋於茄子上,撒上少許蔥花及紅辣椒就完成囉。資料來源:台灣癌症基金會、鮮享農YA - 農糧署、台北農產、育聖園地、農業部、農業部粉專延伸閱讀:.高溫易皮膚癢、頭痛 中醫師建議吃茄子、芝麻.知名油蔬菜 茄子其實有「三低」很利於減肥.茄子5大好處!高溫過油不變黑,加「1步驟」還能去油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07 慢病好日子.慢性心臟病
慢病主題館【心衰竭】5位糖尿病患就有1位得這病!6題看懂如何避免心衰竭
當身體各器官組織長期浸泡在糖水裡,就容易造成器官受損,產生各種併發症,糖友除了需要預防併發腎臟病、糖尿病足外,也應小心併發又稱「心臟癌症」的心衰竭,據統計,平均每5位糖尿病患中就有1位併發心衰竭。但心衰竭到底是什麼疾病,對於糖尿病患的關聯是什麼,以至於美國心臟學會(AHA)和美國心臟學院(ACC)宣布糖尿病是心衰竭的高風險因子?而我們又該如何預防避免心衰竭呢?這篇文章可以告訴你:1. 什麼是心衰竭?得了會好嗎?2. 罹患糖尿病後,為什麼需要積極預防心衰竭?3. 避免糖尿病併發心衰竭,該注意什麼症狀?可以做什麼檢查?4. 定期回診追蹤糖尿病,可以順便檢查心衰竭嗎?5. 糖尿病併發心衰竭,治療方式有哪些?這些治療健保都有給付嗎?6. 糖友如何從飲食、運動預防心衰竭?Q1: 什麼是心衰竭?得了會好嗎?心臟如同身體的幫浦馬達,要用力收縮打出足夠的血液量供各器官使用,以維持身體功能。當患者因冠狀動脈疾病、瓣膜性心臟疾病、各種不同類型心肌病變、高血壓、心律不整等,將導致心臟結構或功能受損,演變成心衰竭(又稱心臟衰竭),心臟衰竭是不可逆的過程,一旦功能受損,只能避免惡化,無法恢復功能。心衰竭依照心臟不同的功能異常,又可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 1.心臟收縮力不正常的心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像是馬達電力不足,心臟無力且整體心臟擴大,進入心臟的血液無法完全被排出運送至身體,較容易被發現。2.心臟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像是馬達壁生鏽,心臟外觀沒有改變,但肌肉變僵硬,左心室失去正常舒張的能力,導致左心室進入血液量減少,連帶排出血液量也少,難以供應身體所需,但因進入量與排出量接近,較難被診斷出;此類病人常合併心房顫動、高血壓等共病症狀,更增加確診的難度。無論是哪種心衰竭,都會增加住院及心血管死亡風險。由於心衰竭難以察覺,等症狀出現再就醫時,狀態已不佳,且預後也差。根據健保署統計,心衰竭患者3個月內再住院率30%,1年死亡率高達22%,5年死亡率更逾50% ,致死率比卵巢癌、子宮頸癌、攝護腺癌、乳癌等多數癌症更高,因此也有心臟的癌症之稱。延伸閱讀:心衰竭有哪些症狀?對生活的影響大嗎?Q2: 罹患糖尿病後,為什麼需要積極預防心衰竭?依據全球性糖尿病患者的大型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罹心衰竭的盛行率高達10~28% ,約5位糖尿病患者中有1位罹患心衰竭, 雖不是最容易發生的併發症,但心衰竭難以察覺,且晚期會導致血液無法提供足夠血液量給各器官使用,造成多重器官衰竭。根據統計,糖尿病患發生心衰竭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到4倍,美國心臟學會(AHA)和美國心臟學院(ACC)將心衰竭發展過程分為A-D四階段,A階段是指患者具有形成心衰竭的高危險因子,但心臟構造、功能尚無異常,糖尿病即為其中一項因子。值得留意的是,心衰竭是65歲以上病患最常見住院原因,其中每3人就有1人會在住院後1年內死亡,住院及心血管死亡風險高。病患的累、喘、腫等症狀除了影響看似平常的穿衣服、行走、淋浴、執行家務等日常生活,心理同時備感壓力,進而影響日常社交生活。延伸閱讀:台灣有多少人糖尿病併發心衰竭? 其它併發症發生率又是多少?Q3: 避免糖尿病併發心衰竭,該注意什麼症狀?可以做什麼檢查?喘、累、腫是心衰竭三大警訊!喘:心衰竭主要症狀,病患常覺得胸悶氣喘、呼吸困難,平躺時情況更嚴重。累:比以前更容易疲累、活動力降低,起床或運動時更明顯,休息後仍未改善。腫:尿量減少,全身(特別是下肢)腫脹,手指按壓後沒有馬上恢復,或體重不明原因增加。另外,還可能出現消化不良或沒胃口、頭暈腦脹等症狀。但在發生症狀、確診為心衰竭之前,糖尿病等高風險族群,可以在固定回診追蹤的新陳代謝科或內分泌科,每年抽血檢查腦利鈉(BNP)及N端腦鈉前體(NT-proBNP)一次,健保也給予給付。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NT-pro BNP數值高於125pg/mL,或BNP數值高於35pg/mL ,代表心衰竭風險偏高,應該立即就醫做進一步檢查。延伸閱讀:NT-pro BNP檢查是什麼?我該怎麼進行檢查?Q4: 定期回診追蹤糖尿病,可以順便檢查心衰竭嗎? 糖尿病患可在固定回診就醫的科別,與醫師及整個醫療團隊討論,提出心衰竭檢查需求,評估後,如果醫療團隊認為應進行相關檢查,就可以做檢查,不需特別再掛心臟科或其他科別的門診。由於健保資源有限,目前只有針對部分糖尿病患者進行健保給付的BNP或NT-proBNP的抽血檢查 ,給付對象包含以下3類:1.有心衰竭臨床症狀或症候,如胸悶、氣喘、水腫2.心電圖或胸部X光結果異常,包含心室肥大、擴張、收縮力異常及瓣膜疾病等B階段相關前兆3.有身體活動明顯受限制,休息可緩解,但是從事日常的輕微活動(如爬樓梯、掃地、刷牙)也會導致氣促或喘的症狀不符合健保給付標準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會擔心,可考慮自費檢查,費用約1000-1200元不等。Q5:如果糖尿病併發心衰竭,治療方式有哪些?這些治療健保都有給付嗎?心衰竭的治療以口服藥物治療為主。常用藥物如下表,且健保針對不同種類和情況的心衰竭有不同的藥物給付標準,建議與醫師討論。除了口服藥物治療,還有氧氣治療可幫助糖尿病心衰竭患者獲得足夠的氧氣供應,減輕呼吸困難及疲倦的程度,或其他相關併發症所需的輔助性侵入性治療,如心臟節律器、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室輔助器、心臟移植等。延伸閱讀:及早預防心衰竭,健保目前給付哪些治療?Q6:糖友如何從飲食、運動預防心衰竭?預防糖友併發心衰竭,須養成5習慣1.控制飲食:每日用鹽量不超過5公克、油脂用量不超過50公克,避免攝取糖分,斟酌食用高甜份水果,以地瓜、燕麥、糙米等高纖維澱粉取代白飯,用豆製品取代肉類。2.限制水分:D階段的糖尿病心衰竭患者,症狀已影響到生活,嚴禁大量飲水,包含靜脈注射液、飲料、食物中的含水量,每日水份須限制在1500毫升內。3.保持運動:例如依照國健署「運動333」建議,每週運動3次、一次30分鐘、心跳達130下,尤其有氧運動可以提升心肌含氧量;但若擔憂有心衰竭情形,最好是經過醫療團隊評估及建議其運動處方。4.減少心臟負擔體重過重,建議可減輕3~5%的體重;並避免抽菸、喝酒等習慣。5.不亂買成藥:「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會使糖尿病心衰竭患者腎功能變差,不要在藥房隨意購買成藥,應就醫向醫師諮詢,並告知自己有心衰竭病史。延伸閱讀:【享學糖】三部曲,教你養成糖尿病生活好習慣!【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1-07 醫療.心臟血管
心臟肥大怎麼保養?營養師教4飲食方針避免惡化成心臟衰竭
心臟肥大原因複雜,舉凡血壓過高、心肌病變、肺動脈高壓等都是危險因子,會出現心悸、胸悶、心律不整等症狀。一般而言,生理性的心臟肥大會自行恢復,可是疾病引起心臟肥大都需要透過醫療手段介入,才能有效改善,並防止惡化成心臟衰竭。心臟肥大的患者:4種對心臟有益的飲食方針1.控制鹽分心臟肥大、衰竭、高血壓與體內鈉離子超標有關。鹽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有心臟肥大、高血壓的民眾,鹽分就不能攝取過量,因為一旦血液的鈉增加,身體會滯留較多的水分,血管承受的壓力就會增加。正常人一日鹽分攝取量建議不要超過6公克,心臟肥大、高血壓患者則應控制在4公克以內較為理想。習慣用調味料的民眾,也要一併將其鹽分計算進去,避免過量攝取鈉離子。陳詩婷營養師的減鈉小技巧:∎增加酸味:醋或檸檬的酸味,有助提升鹽巴的鹹味。例如,可在醬油沾醬裡加點醋,味道會更明顯。∎增加嗆辣味:利用黑胡椒、白胡椒的嗆麻感,增加味道的層次。∎增加鮮味:利用香菇、柴魚片等天然食材,增加食物的鮮味。∎運用辛香料:蔥、薑、蒜、九層塔、香菜、洋蔥、迷迭香、茴香等。2.限制反式脂肪攝取反式脂肪及品質差的飽和脂肪會在體內生成膽固醇,是高血壓、血管阻塞與肥胖的元兇。脂肪的攝取有「黃金比例」,品質好的飽和脂肪酸(如冷壓初榨椰子油、草飼奶油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酪梨油、苦茶油等),以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魚油、亞麻仁油、紫蘇油等),每日攝取量比例應為1:1:1,如此便可攝取到身體維持細胞正常功能所需的各種脂肪酸。3.魚油、堅果適量吃魚油是保護心血管的好油之一,鯖魚、秋刀魚、鮭魚、鱈魚、土魠魚等都是非常好的魚油來源。一條鯖魚大約是2至3兩魚肉,相當於75至110公克重,約含5公克的魚油,所以每周吃兩至三次小型深海魚,保養已足夠。不過,最近日本的核廢料排放問題,讓許多人不敢吃魚貨,除了選擇其他海域的魚貨外,也可以改吃淡水魚或養殖魚,譬如鰻魚、香魚、虱目魚、石斑魚,同樣含有豐富的魚油。堅果類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植物固醇,可幫助降低血液中壞膽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累積,並防止血管形成斑塊的機會。建議選擇無調味、低溫烘焙的堅果,較為健康。4.纖維每日至少30克膳食纖維是血管的清道夫,可以吸附脂肪、糖分和有毒物質,藉由糞便排出體外,還可以抑制膽固醇的合成,因為膳食纖維能與膽酸鹽結合排出體外,等於減少了體內膽固醇的原料,達到降低血中膽固醇濃度的作用。研究發現,成人每日纖維量至少達到30公克,才能有助降低血中膽固醇與有毒物質的好處。這樣的量,約是每天要吃到三碗熟的青菜量,生菜則是三個手掌攤開的份量。建議各種顏色蔬菜要輪流吃,以得到不同蔬菜的營養。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1-04 焦點.健康知識+
了解疾病預防的「三段五級」,從癌症和三高了解疾病預防的基本概念!
我們一般認為,所謂的疾病預防,就是在沒有生病前做好預防,如果一旦罹患疾病,那就不需要有預防的概念。但這樣想法對嗎? 答案是:錯的!吃藥也是預防?什麼是公共衛生的「三段五級」概念?公共衛生學者為預防疾病的進展,將預防的概念分成「三段五級」,作為推行疾病預防的準則。希望能夠在進入疾病之前,就能做好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降低日後醫療成本,除了減輕健康保險重擔,還能達到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健康。三段五級將疾病分成三段,第一段是疾病前的預防,第二段是疾病發生時的早期預防,第三段則是疾病進入臨床期,探討的就是如何在疾病中預防疾病惡化。詳細的工作項目則分成5級,包括:促進健康、特殊保護、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限制失能或殘障與復健。接下來用癌症預防,來說明三段五級的概念小明是一個健康的男性,目前並沒有罹患癌症,那他要如何進行三段五級的預防呢? 第一段第一級:建議小明在身體健康時,要進行第一段疾病前的預防,做好健康促進活動,包括養成良好運動習慣、飲食均衡、補充足夠的營養來增強免疫力等。第一段第二級:如果小明發現自己家族有癌症病史,此時小明就需要進行加強預防,包括多攝取含抗癌成分的蔬果、注射HPV疫苗預防子宮頸癌或鼻癌癌、積極治療胃部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問題。 第二段第三級:這個階段預防主要是「疾病篩檢」,不讓疾病持續發展。以小明來說,他可以透過早期癌症篩檢,找出身體可能出現的腫瘤。例如:●使用低劑量斷層掃描(LDCT)進行肺部檢查,提早找出可能惡性的肺結節。 ●使用糞便潛血檢查或大腸鏡,檢查是否有大腸瘜肉的發生。 ●檢測血液中的攝護腺特異抗原(PSA,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濃度,早期偵測是否有攝護腺癌的可能。 透過早期篩檢,提早篩出可能的腫瘤或癌細胞,這是三段五級中的第二段、第三級。因為此時癌症屬於早期,大多可以使用外科手術移除不大的惡性腫瘤。第三段第四級:此時疾病的預防主要是「疾病照護」,其中第四級主要是限制失能與殘障:癌症早期手術後需要定期追蹤,減少日後復發可能造成引起的身體失能危機。使用輔具維持日常的活動,例如善用拐杖與輪椅維持病人的活動力。第三段第五級:主要透過復健,維持病人的生活與工作,例如肺癌切除肺葉的病人,進行肺部復健後,可養成正確的呼氣和吸氣技巧,可維持病人日常工作與處理生活事務。許多中後期癌症治療的病人,在治療初期多半都還有體力維持日常的工作,維持日常的生活。如果小明年紀已高,可能就需要轉送到適合的照護機構進行安置,設法讓小明保有基本生活的能力,減輕家庭的負擔。三段五級預防常用於慢性病,特別是三高病患!經常聽到一些三高病患,他們已經有高血壓、高血脂或高血糖,但是卻總是拒絕承認,想要用運動、飲食控制來讓三高下降。但經常發生的狀況是:三高指數沒有下降,也有可能是微幅下降,但是相關疾病的風險卻激增,最後導致中風或發生心臟病等狀況。其實,很多人沒想過:吃藥也是一種預防。在《宇平診所》網站中有一篇文章《您想要初級預防還是次級預防呢?》中提到:有許多人慢性藥吃的瀝瀝拉拉,三個月的藥,吃了五個月還沒吃完。很多患者被問起來,也是理直氣壯地回答說:「藥還沒吃完呀,就沒有回診囉」這個時候劉醫師常常會回一句話說:「您是想是讓疾病不要發生呢,還是想等生病之後再來治療呢?」其實,這位醫師提到的情形就是:沒有做好第二段預防的狀況,這也是很多醫師呼籲的事情。新光醫院心臟內科洪惠風醫師曾經撰文指出:當我們控制了LDL,就控制了動脈硬化的速度,也就減緩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這說明了,如果可以使用藥物順利控制膽固醇,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能有效地預防更嚴重的疾病。所以,當你無法只靠運動與飲食讓三高下降時,就需要考慮服用藥物來進行預防,千萬不要等到疾病惡化到無法拯救時才來後悔。三段五級來說明三高的預防:第一段 健康促進:希望讓民眾能夠健康的生活、並且針對三高的危險族群完成特殊保護的措施第一級促進健康:目的在於讓國人身心健全,維持健康面對三高,減少三高的發生。具體的作法:●良好的衛生教育和注重健康的營養觀念●良好的婚前規劃與性教育,並進行遺傳優生,減少因遺傳導致三高的可能性。●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定期體檢了解身體健康狀態●注意個性發展,維持心理健康第二級特殊保護:針對的三高的高危險族群進行保護,預期減低疾病的發生。具體的作法:●腰圍過粗的族群,應定時體檢與透過飲食與運動設法改善腰圍過粗的問題。 ●體重過重的族群,避免吃下過多的糖分,不喝含糖飲料,養成定時運動的習慣,維持良好的作息 第二段 疾病篩檢:疾病剛開始發生的早期,甚至是「無症狀」期,就能透過篩檢而得到早期診斷,而能達到早期治療的目的。第三級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篩出早期的三高病人,避免三高併發更嚴重的併發症,減少失能的機會。具體的作法:●透過定時體檢進行篩檢,在三高數值異常時就提醒民眾早點進行各種治療。●早期服藥治療三高,病人避免日後因三高併發腎病變,最終導致洗腎一途,病人會發生失能問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三高如果不控制好,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例如發生中風,有可能會導致病人發生失能或殘障的問題。第三段 慢性病照護:透過臨床指導來避免現在病人的殘障或失能程度,並透過復健讓病人能夠有自立自主可能。第四級限制失能或殘障:避免三高進一步惡化或併發嚴重的疾病,所需要採取的措施與相關照護設備。具體的作法:●三高病人應該定時追蹤三高數據,同時也要檢查腎功能、心電圖等檢驗數據,早期篩檢出併發症加以治療,避免病人惡化成更嚴重的疾病。●三高病人可使用特定的照顧輔具,避免未來併發更嚴重的後遺症。第五級復健:提高三高病人的生活能力與獨立性具體做法:●透過良好的復健讓三高病人維持一定的工作能力,能夠維持自己的生活品質。例如腎病變的病人透過定期洗腎,維持部份工作能力和生活品質。●設置良好的照護機構或措施,來照護年齡較大、病情較為嚴重的三高病人或家庭,減輕負擔。參考資料:您想要初級預防還是次級預防呢?洪惠風/23世紀的醫療
-
2023-10-31 養生.聰明飲食
吃對白飯控血糖!4招吃白飯美味不怕胖,加「1種油」煮飯熱量剩一半
「飯」是東方人的主食,不過精緻過的白米,少有膳食纖維及其他營養素,若攝取過量會使血糖不穩、讓人發胖。許多人為了健康,會改以糙米飯或五穀飯取代,可是糙米飯質地較硬,煮起來也麻煩,讓很多人又回去吃白飯。推薦不妨運用4招煮飯撇步,可讓白飯變得既美味又營養,尤其能夠減少血糖的震盪。第1招:加椰子油煮飯,白飯卡路里剩原本一半一篇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會議(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的研究指出,在生米中加進椰子油,飯在煮熟的過程中,因葡萄糖結構會變得比較鬆散,此時椰子油的脂肪進到白飯裡,會讓葡萄糖分子的排列順序改變,使其成分轉變為難消化的「抗性澱粉」,可以降低血糖的震盪。作法很簡單,如同平常煮飯的方法,先將白米洗乾淨,再將椰子油倒入生米中(比例是一杯米放6克椰子油),放進電鍋煮即可。椰子油飯煮熟後,不要急著吃,放涼後再放進冰箱冷藏一天,白飯的抗性澱粉會比之前多十倍,熱量只剩下原本的一半。要吃的時候再來出來加熱,不僅能享受到椰香的白米,還能大幅減少熱量的攝取。第2招:米飯變身豆漿飯黃豆是一種完全蛋白質,含有豐富的大豆異黃酮及卵磷脂,有助平衡女性體內荷爾蒙,若與白飯一起食用,不僅能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平衡血糖的擺盪,還能達到互補作用,以提高營養價值。值得注意的是,黃豆跟白米一起煮,經常有太硬、口感不好的問題。建議可把豆漿拿去煮飯,不僅可以提高蛋白質攝取量,還可以吸收到豆漿的養分,特別是喝豆漿會脹氣的人,改吃豆漿飯,能夠大大減少不舒服的症狀。豆漿飯食譜食材:黃豆或黑豆20克、米2杯、水2杯作法:1.先將黃豆或黑豆泡水,直到膨脹有點發芽時,倒入2杯水用攪拌機打成生豆漿渣。2.將米洗淨,倒入生豆漿渣。3.置入電鍋或電子鍋煮即可。第3招:進餐順序為蔬菜→蛋白質→米飯有研究比較「先吃澱粉、再吃蔬菜與蛋白質」以及「先吃蔬菜和蛋白質,最後吃澱粉」這兩種進食順序,體內的血糖反應為何?結果發現先吃蔬菜和蛋白質這組,血糖上升的幅度比較平穩,胰島素分泌較為穩定,同時體內脂肪合成也比較少,餐後血糖更加穩定。因為先吃蔬菜跟蛋白質,可以增加食物團的黏稠度,有助延長消化時間,穩定餐後血糖。因此,進餐的順序,建議先吃蔬菜,再搭配些豆製品和魚、肉、蛋,最後才是吃米飯。第4招:蔬菜比飯多通常一餐的飯量大約是比自己拳頭多一點的量,且攝取蔬菜量應比飯還要多。盡量以「維持原態」之全穀雜糧為主,或至少應有三分之一為未精製全穀雜糧,例如糙米、全麥製品、燕麥、玉米、地瓜等,避免麵粉精製品,如麵、麵包、饅頭等。
-
2023-10-30 失智.大腦健康
三高易損傷腦血管 中醫教你食療補養降低失智風險
.控制三高,避免累積過多糖分脂肪.腦中風、頭部外傷 失智容易找上門.配合藥膳 改善脾弱腎虛、痰瘀阻脈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問題,容易引起腦血管和心血管疾病。三高初期因沒有明顯的症狀,讓人難以察覺,也忽略潛藏的傷害,除了致命危機,三高更是失智的危險因子,易損傷血管造成血管性失智症,也會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中醫「以通為補」 調理氣血通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三高的成因是身體累積過多糖分、脂肪,導致末端細胞得不到充足的養分與氧氣,造成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使用中醫食療補養,建議採用「以通為補」的方法,以高血壓為例,應先讓血管放鬆,減少血管平滑肌的壓力,再搭配可通暢血管的丹參、白芍、三七等藥材。若是高血脂問題,要使用消脂化痰的青皮、陳皮、山楂果、洛神、紅麴等藥材,可促進腸胃蠕動,減少過多脂肪的攝取;針對重度肥胖或高血脂的病患,可給予大黃幫助活血化瘀,增強腸胃道蠕動。林舜穀補充,高血壓的人可另食用杜仲、天麻補腎;高血糖者可吃黃耆、五味子降血糖,避免身體長期處在高血糖的狀態下,導致慢性發炎。運動、定期針灸 防血管性失智三高常伴隨著末稍循環不良的問題,頭部也是屬於肢體末端,而造成失智症第二大原因的血管性失智症,可以多運動促進腦部血液循環,藉由控制三高來達到預防效果。林舜穀表示,也可透過穴位刺激,幫助引導氣血下行,包括印堂、內關、三陰交、百會、風池、完骨、天柱等穴位,經常按壓或定期針灸,可以疏通經絡氣血,會有一定的效益。失智症屬於非正常老化的大腦疾病,但是腦中風、頭部外傷會讓認知障礙的症狀快速發展,當腦組織受到損害,失智現象可能接踵而至。頭部外傷可歸究車禍、意外跌倒、運動損傷等,若是傷及負責記憶的海馬迴,會大腦萎縮和皮質變薄,就會演變成失智症。腦神經的功能一旦受損,恢復很有限,有相關疾病史者要多加注意,及早發現治療,可維持生活品質。如何改善高血脂?林舜穀建議,食用「山楂果藥膳」藥膳,可以改善中醫理論的痰濁、瘀血,意即改善脾弱腎虛、痰瘀阻脈。這道藥膳富含山楂的功效,可以幫助降低膽固醇和血脂,同時瘦肉和番茄也有助於調節血脂。山楂果藥膳材料:山楂果乾15克、瘦肉(雞胸肉或瘦豬肉)50克、番茄1個、生薑1片、蒜末及食鹽適量作法:1.將山楂果乾先泡水,約泡20分鐘,然後切碎備用。2.瘦肉切成小塊,番茄切丁,生薑切末。3.先將瘦肉汆燙,去除血水、腥味和雜質。4.另起鍋,加入清水將山楂碎、瘦肉、番茄和生薑放入鍋中,煮沸後轉小火燉煮30分鐘。5.最後加入蒜末和適量的食鹽,攪拌均勻再煮5分鐘即可。責任編輯 :辜子桓
-
2023-10-27 養生.聰明飲食
一年四季都有芭樂,哪個產季口感最爽脆?吃口感軟的選2品種
芭樂是一年四季常見的水果,但芭樂的正式名稱其實是「番石榴」。芭樂富含維生素C,營養豐富,更具高抗氧化力。不過不同月份的芭樂,外觀上也會有點差異。根據農業部臉書粉絲專頁指出,芭樂主要產地在高雄、彰化、台南等縣市,不同月份出產的芭樂可以從外觀、果肉厚薄及果實果臍的大小來判斷。.3-5月的芭樂:此季節的果肉會較薄,外觀摸起來較光滑,果實的果臍較大,表面上會有明顯線痕,但還是一樣清甜好吃 。.9-2月的芭樂:此時越來越接近涼爽天氣,雨水逐漸減少,氣溫漸漸下降,進入芭樂品嚐的最佳時節,果肉會較厚,果臍較小,外觀表面凹凸,口感嚐起來爽脆十足。除了不同時節外,芭樂的口感脆軟程度還會因品種而有所不同。根據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鮮享農YA - 農糧署」指出,口感較脆的芭樂品種,包含帝王拔、珍珠拔、彩虹拔、水晶拔、珍翠等,至於採收後會軟熟轉色、口感較軟的品種,則有宜蘭特色的紅肉拔及中山月拔。口感脆.帝王拔(台農1號):外型橢圓,皮凹凸明顯,肉厚甜中帶酸,是芭樂品種中最脆的。.珍珠拔:外型卵圓,肉清脆酸甜適中,為台灣主要栽培品種。.彩虹拔(西瓜拔):外型卵圓,綠皮紅肉,成熟時綠皮紅肉間有層白色果肉,相似西瓜,帶有百香果香氣。.水晶拔:外型扁圓,皮粗糙不規則突起,肉厚籽少。.珍翠(高雄2號):外型圓,皮凹凸明顯,肉厚且細緻。口感軟(採收後會軟熟、轉色).宜蘭紅肉拔:皮黃肉紅,軟Q香甜,富含茄紅素和β-胡蘿蔔素,通常於7-8分熟、果皮略帶淺綠時採收,熟後轉為黃色。.中山月拔(東山月拔):皮黃肉白,果較小果肉軟Q,香氣濃郁,多於9分熟、果皮轉淡黃色時採收,雖然果實較小,但香氣濃郁。芭樂有哪些營養價值?根據農業部的食農教育整合平台的資料指出,芭樂的熱量低、纖維含量高、水分多,易有飽足感,是糖尿病和減肥者最常攝取的食物之一。芭樂的維生素C含量高,每100公克的珍珠芭樂果肉就含有193毫克維生素C,超過奇異果的2倍、檸檬的6倍。此外紅肉番石榴所含類胡蘿蔔素,能清除體內自由基,預防心血管疾病,也能預防糖尿病與高血壓的發生。芭樂最大的優點是熱量低,而且碳水化合物、糖分都低,但是維生素C、膳食纖維高,所以非常適合想要控制熱量的人。【資料來源】.「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食農教育整合平台:芭樂所含營養成分.「農業部」臉書粉絲專頁
-
2023-10-25 養生.聰明飲食
膽結石會消失嗎?該怎麼吃?「5大飲食原則」避免發作,別誤信1偏方錯過治療黃金期
膽結石是無聲的疾病!是由於因膽汁中的膽固醇濃度增加,致使膽汁過於濃稠,逐漸形成結晶所造成。依發生位置可分為膽囊結石及膽管結石。膽結石形成後,不會自行溶解消失。往往等痛到去看醫生,才發現自己有膽結石,進而開刀取膽成為「無膽」之人。對此,營養師高敏敏教你透過5招「飲食調理」減少發作,也不要誤信偏方錯過治療黃金期。膽結石8大高風險族群1.喜歡吃重油2.肝硬化、酒精性肝病3.急速減重者 4.長期斷食者5.兩餐隔太久 6.肥胖者 7.糖尿病患8.停經後女性「6招改善飲食」避免膽結石發作膽結石雖不會消失,但透過「飲食調理」可以很好的減少發作。高敏敏提醒,膽囊的主要功用是儲存膽汁、幫助消化油脂,所以不要讓他過度負擔。1.簡單烹調飲食避免吃太油,以蒸煮取代油炸、油煎。2.多吃原型食物多吃原型食物少吃加工食品,主食部分也可以用部分未精緻澱粉取代精緻澱粉。3.多吃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幫助吸附膽酸,和糞便一起排出。4.不要吃大飽吃大飽容易使膽囊收縮激烈,讓結石卡住。5.避免甜食避免攝取過多糖分及脂肪,增加消化負擔。6.勿備偏方有偏方是用化石草溶解膽結石,但實際上是無法溶解。膽結石形成後原則上是不可逆,可透過飲食調整減少發作。但嚴重發作時大多都要切除膽囊,不要錯過治療黃金期。胃痛vs.膽結石 怎麼區分很多人的膽結石在一開始都被誤以為是胃痛,直到就醫後才發現是自己有膽結石,究竟胃痛跟膽結石該怎麼區分,才不會耽誤黃金就醫時間。1.疼痛部位.胃痛:上腹微靠左.膽結石:上腹微靠右,甚至痛到背或肩2.發作時間.胃痛:空腹或飯後均可能發作.膽結石:大多在飯後發生3.藥物改善.胃痛:9成胃藥可以改善.膽結石:胃藥無法改善高敏敏提醒,兩餐之間也不要間隔太久,你的膽囊太久沒有收縮,很容易膽汁堆積、易結石。她表示其實膽結石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沒有善待身體,建議最好每年定期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若出現莫名腹痛、胃痛、吃胃藥後不好轉時,請及早尋求專業醫師診斷。延伸閱讀:.你知道什麼是總膽管結石嗎?飯後腹痛千萬別拖.不吃早餐容易胖!外食早餐大多缺乏1營養素,營養師教6招健康吃.一吃飯就腹痛當心膽結石 醫揭何時該取出結石:常做2事易成高風險群
-
2023-10-22 慢病好日子.慢性心臟病
慢病主題館【心衰竭】無症狀也應定期檢測 糖尿病友慎防心臟衰竭致命
第1站 高危險群Q:為什麼糖尿病患要預防心衰竭?糖尿病是心衰竭的高危險群的原因?請益醫師╱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鄭畬方糖尿病患發生心衰竭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到4倍!想像一下,當身體各器官組織長期浸泡在糖水裡,就容易產生各種併發症。美國心臟學會(AHA)將心衰竭發展過程分為A-D四階段,A階段是指患者具有形成心衰竭的高危險因子,但心臟構造、功能尚無異常,糖尿病即為其中一項因子。國內可能低估了糖尿病致心衰竭的情況,依據台灣糖尿病年鑑顯示,過去十年來,台灣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衰竭盛行率約4%左右,事實上,根據全球性糖尿病患者的大型研究,實際盛行率高達10%~28%,推估台灣約有60萬名糖尿病合併心衰竭患者,也就是平均每4-5個糖尿病患者就有1位罹患心衰竭。糖尿病患都該積極控糖,避免併發症,但控糖僅能改善小血管病變,對於大血管病變的幫助不顯著,要達到心衰竭預防效果,需要醫療專業人員介入,給予藥物治療,防止惡化。美國心臟學會(AHA)心衰竭發展階段A階段:患者具有形成心衰竭的高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風溼性心臟病及酒精濫用等,但心臟構造、功能尚無異常。B階段:心臟出現結構或功能異常,包含心室肥大、擴張、收縮力異常及瓣膜疾病,此時死亡率明顯上升,但還沒有像是胸悶氣喘等心臟症狀。C階段:已出現心臟結構的異常及臨床症狀,確診心衰竭,但經藥物治療可緩解症狀。D階段:病情影響日常生活,需使用強心劑,或接受換心手術或安寧緩和等治療。第2站 認識疾病Q:什麼是心衰竭?得了會好嗎?請益醫師/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鄭畬方心臟就像身體的幫浦馬達,要用力收縮打出足夠血液量供各器官使用,以維持身體功能。患者出現冠狀動脈疾病、瓣膜性心臟疾病、各種類型心肌病變、高血壓、心律不整等,將導致心臟結構或功能受損,演變成心衰竭。一旦心臟無力,身體水分與血液會累積在心臟、肺臟裡,增加心臟負擔,患者往往感覺到很喘;又因全身的血流不足,人會出現疲累、水腫等症狀,其他器官也因缺血無法維持身體所需,引發其他併發症,例如中風;肝、腎、肺功能都變差,造成多重器官衰竭。由於心衰竭難以察覺,等症狀出現再就醫時,狀態已不佳,且預後也差。曾有位55歲男性因心肌梗塞送急診,發現心衰竭嚴重,幸好接受其他緊急處置後脫離難關。但根據統計,心衰竭患者3個月內再住院率45%至50%,一年死亡率高達22%,5年死亡率更超過一半,致死率比卵巢癌、子宮頸癌、攝護腺癌、乳癌等多數癌症更高,因此也有心臟的癌症之稱。雖然心衰竭無法完全治癒,但早期嚴加控制,仍能避免心臟功能惡化,因此一旦確診,積極配合醫師治療用藥,並改善生活習慣,就有機會延長存活時間。第三站 自我檢視Q:我擔心糖尿病併發心衰竭,該注意什麼症狀?可以做什麼檢查?請益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新陳代謝科醫師廖國盟喘、累、腫是心衰竭三大警訊,糖尿病患者出現相關症狀,就要警覺心衰竭的可能,應和醫師討論安排進一步檢查。喘:心衰竭主要症狀,病患常覺得胸悶氣喘、呼吸困難,平躺時情況更嚴重。累:比以前更容易疲累、活動力降低,起床或運動時更明顯,休息後仍未改善。腫:尿量減少,全身(特別是下肢)腫脹,手指按壓後沒有馬上恢復,或體重不明原因增加。但糖尿病患常因不夠警覺延遲診斷,導致確診時已錯過心衰竭治療黃金時期,醫界逐漸有「糖尿病族群屬於早期篩檢無症狀心衰竭病患」的共識,美國糖尿病學會和心臟醫學會更於2022年6月1日共同發布,建議糖尿病患者即使沒有症狀,也應每年接受一次腦利鈉(BNP)或N端腦鈉前體(NT-proBNP)檢驗,以便篩檢出無明顯臨床症狀的心衰竭患者,提早治療以改善預後。從生理學上,左心室功能不良會導致過多血液累積在左心室,造成壓力負荷增加,此時左心室會分泌BNP與NT-proBNP,增加腎臟的排鈉量,減少心室負荷,只要抽血檢查這兩者濃度值,就可協助診斷是否患有心衰竭及心臟衰竭的嚴重程度。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BNP數值高於35pg/mL,或NT-proBNP數值高於125pg/mL,代表心衰竭風險偏高,應該立即就醫做進一步檢查。第4站 如何就醫Q:我有固定回診新陳代謝科追蹤糖尿病,可以順便檢查心衰竭嗎?還是要一次掛兩科?有整合門診嗎?請益醫師/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醫師楊宜瑱慢性病患若擔憂心衰竭,可在固定回診就醫的科別,與醫師及整個醫療團隊討論,提出心衰竭檢查需求,評估後,如果醫療團隊認為應進行相關檢查,就可以做檢查,不需特別再掛心臟科或其他科別的門診。但由於健保資源有限,目前僅針對部分糖尿病患者進行健保給付的BNP或NT-proBNP的抽血檢查,給付條件包含:1.有心衰竭理學症狀,如胸悶、氣喘、水腫。2.心電圖或胸部X光結果異常,包含心室肥大、擴張、收縮力異常及瓣膜疾病等B階段相關前兆。3.身體活動明顯受限制,休息可緩解,但是從事日常的輕微活動(如爬樓梯、掃地、刷牙)也會導致心悸胸悶或心絞痛。不符合健保給付標準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擔心,可考慮自費檢查,費用約1000-1200元不等。第5站 積極治療Q:我有糖尿病併發心衰竭,有哪些治療方式?這些治療都有給付嗎?請益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新陳代謝科醫師廖國盟目前糖尿病心衰竭是以藥物治療為主。糖尿病心衰竭患者常因鹽分與水滯留在體內無法有效排出,造成肺部及周遭組織水腫,使用利尿劑可排除體內多餘鹽分與水,並搭配其他治療藥物一起使用,臨床上常用藥物包含傳統治療藥物與新一代降血糖藥。(臨床藥物治療見下表)除了藥物治療,還有氧氣治療可幫助糖尿病合併心衰竭患者獲得足夠的氧氣供應,減輕呼吸困難及疲倦的程度,或其他侵入性治療,如心臟節律器、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室輔助器、心臟移植等等。第6站 生活須知Q:糖尿病併發心衰竭了,我可以吃什麼、做什麼運動避免惡化?請益醫師/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醫師楊宜瑱糖尿病患併發心衰竭,在生活方式上,應保持運動習慣,體重過重者建議減重,減少鹽分攝取,以豆製品取代肉類,高纖維澱粉替代白飯。此外,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會使心衰竭病患的腎功能變差,不能隨便使用成藥。除了藥物治療,還可從以下5點改善生活習慣,避免疾病惡化:1.控制飲食:每日用鹽量不超過5公克、油脂用量不超過50公克,避免攝取糖分,斟酌食用高甜分水果,以地瓜、燕麥、糙米等高纖維澱粉取代白飯,用豆製品取代肉類。2.限制水分:D階段的糖尿病心衰竭患者,症狀已影響到生活,嚴禁大量飲水,包含靜脈注射液、飲料、食物中的含水量,每日水分須限制在1500毫升內。3.保持運動:例如依照國健署「運動333」建議,每周運動3次、一次30分鐘、心跳達130下,尤其有氧運動可以提升心肌含氧量;但若擔憂有心衰竭情形,最好請醫療團隊評估及建議運動處方。4.減少心臟負擔:體重過重,建議可減輕3~5%的體重;並避免抽菸、喝酒等習慣。5.不亂買成藥:「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會使糖尿病心衰竭患者腎功能變差,不要在藥房隨意購買成藥,應就醫向醫師諮詢,並告知自己有心衰竭病史。【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0-18 養生.聰明飲食
你有便秘困擾嗎?營養師激推「10大暢快飲品」,看看哪一種對你最有感?
你有便秘問題嗎?是否常常好幾天都大不出來,肚子裡堆積了不少糞便。對此,營養師高敏敏分享網路上熱門討論的「10大暢快配方」,喝了可以幫助排便順暢,來看看哪一種助順暢飲品你最有感。「10大暢快飲品」哪一樣對你最有感?高敏敏帶你一起來了解網路上熱門討論的暢快配方,看看哪一樣對你最有幫助?常常喝讓你每天都是小纖女。.助順暢飲品第1名:優酪乳、優格優酪乳跟優格含有大量好菌,能維持腸道中菌相平衡,能助消化助排便順暢。高敏敏建議選「無糖的優酪乳跟優格」更健康,更好的達到促進身體代謝的效果。.助順暢飲品第2名:高纖豆漿豆漿有「植物界牛奶」的美譽,豆漿中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更不用說額外添加纖維的高纖豆漿。但高敏敏提醒喝豆漿易脹氣的人,要注意少量攝取,以免腸胃不適。.助順暢飲品第3名:無糖茶綠茶中有茶多酚及大量水份,適量飲用可刺激消化道蠕動、幫助排便順暢。但國健署也提醒,茶當中含咖啡因攝取過多容易使體內的水分流失,因此茶類飲品還是要適量飲用、不能以茶代水。.助順暢飲品第4名:水果醋醋的有機酸能幫助身體代謝循環,夏天喝醋消暑又開胃。但建議選擇「由水果自然發酵的醋」比較健康,且要注意含糖量攝取的問題。.助順暢飲品第5名:黑咖啡不少人喝完咖啡的早晨都超順暢,是因為咖啡因能刺激交感神經、幫助排便。但高敏敏提醒,喝完咖啡一定要多喝水份,因為咖啡因攝取過多會加速體內水分流失,如此一來可能會更不順暢喔。.助順暢飲品第6名:鮮奶不少人喝鮮奶、乳製品會馬上跑廁所,其實有可能是因為乳糖不耐症,導致喝鮮奶後刺激消化道,無法完全消化乳糖,才會有排氣、腹瀉的症狀發生。.助順暢飲品第7名:花草茶花草茶經常會添加「決明子」,而決明子最特別的成分就是蒽醌,不僅能刺激腸胃蠕動,還有抑制細菌生長的效果,再加上大量的水分,自然可以有幫助排便順暢的效果。.助順暢飲品第8名:檸檬水檸檬水一直是夏季的熱門飲品,尤其韓星宋慧喬也曾經提起「檸檬水清腸法」。而檸檬水有順暢功效,是因為含有有機酸、維生素C,有機酸有刺激腸道蠕動的效果,維生素C能將水分吸入結腸使腸道收縮,再加上大量的水分,就可以很溫和又清爽的幫助排便。.助順暢飲品第9名:蔬果汁蔬菜跟水果本身就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通常都會把較粗的水果皮、蔬菜梗去除,但高敏敏建議連皮一起打蔬果汁,就能很好的保留這些纖維,更能幫助排便順暢。.助順暢飲品第10名:乳酸飲料乳酸菌可以維持腸道的健康,刺激消化蠕動。但要注意市售乳酸飲料是否添加過多糖分,以免喝完反而小腹一圈圈。上述的「10大暢快飲品」,哪一樣對你最有感?高敏敏提醒,除了10大暢快飲品,每天要做到喝入充足的水分+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好油,再搭配良好的運動習慣、睡眠時間,才能長久的保持健康的腸道。以上數據來源 來自《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調查結果延伸閱讀:.膳食纖維每天要吃多少才足夠?營養師推薦「纖維4正確吃法」補足所需.便秘不是狂吃菜就好,記得多加「一物」才有用!5件事改善便秘.痔瘡會自然好嗎?和大腸癌「大便流血」差在哪?醫解析痔瘡成因
-
2023-10-15 養生.聰明飲食
最好不要一大早就喝咖啡?牙醫籲保護牙齒 剛起床別吃3食物
保護牙齒的方法很多,哈里私人牙科診所的牙醫阿濟濟建議大家一早先別吃三樣很受歡迎的早餐食物,因為經過一夜的睡眠,唾液的分泌降低了很多,而唾液是牙齒最好的天然保護劑。柑橘類阿濟濟說,早餐避免先吃柑橘類的道理很簡單:酸性溶液腐蝕牙齒。「橘子、葡萄柚、檸檬等柑橘類所含的檸檬酸,會減弱牙齒的琺瑯質,導致牙齒腐蝕或蛀牙。」他說,早上的唾液量不大,降低口腔對付酸性腐蝕的天然防衛力,此時再攝入酸性水果,對牙齒的傷害更大,因此,早餐選擇酸性較小的食物,保護牙齒琺瑯質健康。咖啡咖啡是很多人的早餐必備品,但是阿濟濟提醒大家,想要牙齒不變黃,最好不要一大早就喝咖啡。他說,「鑑於咖啡的酸性和玷汙兩大效應,最好避免。咖啡本質上是酸性的,時間久了會逐漸腐蝕牙齒的琺瑯質,在肚子空空、唾液不多的時候喝,尤其會傷害牙齒。」此外,咖啡的暗色素會讓牙齒改變顏色,影響美觀,早上盡量少喝咖啡,喝完一定要漱口,減低它破壞牙齒顏色的效應。甜麥片和糕餅類阿濟濟說,糖分高的麥片和甜點在口中創造有利細菌滋長的環境,因為這種食物不斷提供細菌最愛的糖分,不但會產生酸性,也會侵蝕琺瑯質。早餐吃低糖分食物,長期而言,有助保護牙齒琺瑯質,有益口腔健康。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5 醫療.骨科.復健
如何知道自己有肌少症?醫師教自我檢測法,5種相關疾病的預防策略
老年人肌少症,又稱為老年性肌肉減少症或老年性肌肉流失症,是指隨年齡的增長,肌肉質量和功能逐漸下降的現象。年紀達30歲過後,平均每年肌肉量會減少1-2%,60歲之後,減少的速度增快,尤其在7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更加明顯。老年人肌少症的特點.肌肉質量減少:肌肉截面積減少進而使脂肪和結締組織浸潤,尤其以第二型肌纖維減少更多。這不僅影響到體型,還進而導致肌肉力量和耐力的下降。.力量和功能下降:肌肉力量和功能減弱,這導致日常活動變得困難,影響其獨立性和生活品質。.代謝率降低:肌肉在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其減少導致基礎代謝率的下降,使老年人更容易積累脂肪,增加肥胖和相關疾病的風險。.骨質疏鬆風險增加:肌少症可能導致骨質疏鬆風險增加,進而可能增加骨折和其他骨骼相關問題的可能性。2019年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共識會議,提出亞洲人的標準以小腿圍以及SARC-F問卷作為篩檢.小腿圍量測指標:男性<34公分、女性<33公分.歐盟肌少症工作小組的SARC-F問卷,總分達4分以上符合以上其一,可進一步檢測以下二點 .手部握力:切點為男性小於 28 公斤,女性小於 18 公斤.體能表現:五次椅子站立測試(從椅子坐著起身)超過12秒,或六公尺步行速度小於1.0 m/s若又符合上述其一,建議尋求醫師協助,透過生物電阻抗分析或雙能量 X 射線吸收儀檢測,若中軸肌肉量下降達到一定程度,則確診為肌少症。肌少症5種相關疾病+預防應對策略1.骨折風險增加:老年人肌少症導致肌力下降與骨骼變得脆弱,這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出現骨折,尤其是髖部和脊椎骨折。骨折不僅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還可能導致長期的康復過程和功能障礙。預防和應對策略.鈣和維生素D攝取:鈣和維生素D對於骨骼健康至關重要,可以通過飲食或補充劑獲得。.骨密度測試:定期進行骨密度測試可以幫助早期檢測骨骼健康問題,及早採取預防措施。2.代謝疾病:肌肉質量的減少使脂肪組織的比率上升,會增加胰島素組抗性,這增加了老年人患上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等代謝性疾病的風險。預防和應對策略.均衡飲食:適當的飲食有助於維持血糖水平穩定。降低食物中的糖分和高GI(血糖指數)食物的攝取,增加蔬菜、全穀物和蛋白質的攝取。.定期檢查:國健署推動65歲以上每年一次老人健檢,定期檢查血糖相關檢驗數值,以及其他與代謝健康相關的指標。3.心血管疾病:脂肪組織的比率上升,使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進而導致心血管健康惡化,這包括高血壓、心臟病和中風等問題。預防和應對策略.定期監測:老年人應該定期測量血壓和膽固醇,確保其在正常範圍內。.健康飲食:減少飽和脂肪和鈉的攝取,適當增加飲食中的膳食纖維、健康脂肪和抗氧化劑。4.認知功能下降:肌少症可能與認知功能下降和失智症風險增加有關,對其生活和獨立性造成嚴重影響。預防和應對策略.認知訓練:參加認知訓練活動,如解謎、遊戲和學習新技能,可以有助於保持大腦的活躍。.保持社交互動: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可以刺激大腦,有助於減緩認知功能下降。5.抑鬱和焦慮:肌少症導致老年人活動能力下降,社交互動減少,進而引發抑鬱和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預防和應對策略.心理健康支持: 與家人、朋友和專業心理健康專家保持聯繫,提供情感支持和建議。.保持活躍: 適度的運動和社交活動有助於維持情緒穩定和心理健康。適合肌少症老年人的運動模式包括輕度抗阻力訓練、有氧運動、日常步行和伸展運動。老年人肌少症引發的相關疾病範圍廣泛,可以通過適當的預防措施和健康管理來減少這些疾病的風險。保持適當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飲食、定期運動、心理健康支持和定期健康檢查,將有助於老年人維持健康、積極的生活。同時,也鼓勵家人和社區共同努力,營造一個有助於老年人健康的環境。延伸閱讀:.40歲肌肉開始流失,增加肌少症的風險:4穴位按出好胃口.好好走路就不會老!87歲金融退休董座推薦CP值最高銀髮運動.肌少症也可能提高失智風險!長輩開罐沒力、易跌倒 當心是肌少症警訊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12 養生.聰明飲食
醣類就是碳水化合物嗎?為什麼控制醣類吸收時間非常重要?
碳水化合物與醣類碳水化合物與醣類的差別碳水化合物和醣類的分類非常混亂。碳水化合物大部分的化學結構式都用Cm(H2O)n來表示「水與碳結合的化合物」,以前也稱為「含水的碳」。但有些碳水化合物的結構式並非如此,因此不稱為碳水化合物,而是改稱「醣類」或「糖」。不過,現在大家還是習慣使用「碳水化合物」,「糖」和「醣類」的定義也有點混亂。(審定註:「碳水化合物」是舊名稱,新名稱以「醣類」稱之。醣類為一大類的營養素,分為單醣類、雙醣類、寡醣類和多醣類,一般再將具有甜味的單一醣類,以「糖」稱之,如葡萄糖、蔗糖,英文字尾多為ose。)以前的碳水化合物可用營養來分類,有可當作熱量的「醣類」,和無法當作熱量的「纖維質=膳食纖維」。若從結構上分類,可分為單醣、雙醣、寡醣和多醣。若按照這種分類,纖維素等纖維質屬於多醣類。目前的分類仍保留碳水化合物這個用語,裡面再分成醣類和纖維質。醣類分成單醣、雙醣、寡醣和多醣,單醣和雙醣為常見的醣類。但是,若按照此分類,纖維素在結構上屬於多醣,但本身是纖維質,因此無法納入多醣類。正因為現在仍保留碳水化合物的用語,習慣將sugar翻成「糖」,才會造成這樣的混亂。代表性之砂糖(sugar)的主要成分為蔗糖(sucrose)這種雙醣,由葡萄糖和果糖結合而成。醣類的消化與吸收由酵素分解為單醣再吸收醣類要變成最小單位的單醣,才能被身體吸收;想吸收雙醣或多醣等養分,需先分解為單醣。而身體攝取最多的是多醣類的澱粉。在口腔咀嚼食物後,透過口腔唾液裡的消化酵素α-澱粉酶,分解為麥芽糖這種雙醣。再經由胃部來到十二指腸,和含有α-澱粉酶的胰液結合,進一步分解為麥芽糖和糊精。再送到小腸,由上皮細胞絨毛分泌的麥芽糖酶,分解為葡萄糖這種單醣。最終被分解的葡萄糖由上皮細胞絨毛膜吸收後,透過微血管經由肝門靜脈送到肝臟。而乳糖和蔗糖這些雙醣來到小腸後,乳糖由乳糖酶分解,蔗糖由蔗糖酶分解後再吸收。吸收的速度與血糖值醣類被分解為單醣後由小腸吸收。像葡萄糖這種單醣一旦被吸收,血糖值會急速上升,當胰島素分泌正常時還能控制,但會增加胰臟、血管或身體的負擔。為了避免發生這種狀況,分解吸收的「時間」非常重要。比起精製白米,糙米可以慢慢被吸收。用餐順序「蔬菜→魚肉類→碳水化合物」,也能讓醣類的吸收趨於穩定。醣類的代謝製造生命活動需要的ATP由小腸消化吸收的葡萄糖除了儲存於肝臟,也能變成血液裡的血糖循環全身。葡萄糖增加,血糖濃度(血糖值)跟著增加,必須把血糖儲存於肌肉或脂肪組織以調整濃度。肌肉裡的葡萄糖變成肝醣這種多醣類,脂肪組織裡的葡萄糖則變成體脂肪。血糖是熱量的重要來源,由自律神經調整其濃度。尤其大腦或神經系統只能利用來自醣類的熱量,必須確實維持血糖值。再者,葡萄糖可以透過無氧呼吸下進行的糖解作用,以及有氧呼吸態下進行的檸檬酸循環(TCA cycle)這兩大系統,製造熱量後,最終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而醣類轉換為熱量時,一定要有維生素B1構成的輔酵素。葡萄糖分解為兩個,形成二個分子的丙酮酸或者是乳酸,這時可以製造二個分子的ATP(腺苷三磷酸)這種熱量儲存物質[糖解作用]。丙酮酸得到氧後,於粒線體內轉換為乙醯輔酶A,與草醋酸縮合形成檸檬酸。然後再經過好幾個階段,透過檸檬酸循環變回草醋酸,再次變成檸檬酸之前製造三十〜四十分子的ATP[檸檬酸循環作用]。而想進入檸檬酸循環作用必須透過呼吸取得氧氣。缺少氧氣的話,丙酮酸會變成乳酸,不僅代謝作用止於糖解作用,還會堆積乳酸這種疲勞物質。檸檬酸循環(TCA cycle)粒線體的糖解作用形成丙酮酸,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時的一種生理反應循環。檸檬酸循環於體內進行時可產生熱量為身體所用。熱量一天的必要攝取量(按不同年齡)仟卡(kcal)是活動或驅動大腦或心臟等體內各部位的必要之熱量單位。所謂的1kcal就是,讓1公升水的水溫上升1℃所需要的熱量。熱量攝取過剩或不足都會影響身體健康,而不同年齡、性別或活動量,一天必要的攝取熱量之標準也不同。(審定註:仟卡(kcal)亦可稱大卡(Cal),熱量單位亦有用仟焦耳(kj)表示。1 kcal = 1 Cal = 4.184 kj。)根據厚生勞働省「日本人的飲食攝取標準」(2020年版),人一天預估的必要熱量可由[基礎代謝標準值×參考體重×身體活動強度]來計算。基礎代謝就是沒做任何事的安靜狀態下用來維持呼吸、心跳、體溫等生命活動之最小限度的熱量。而所謂的身體活動強度,就是運動或日常活動等,一天有多少活動量的指標。至於未成年所需的熱量,男性15〜17歲的成長期需要2800kcal,女性12〜14歲需要2400kcal。※ 本文摘自《來自日本NHK 打造健康每一天的營養大全》。《來自日本NHK 打造健康每一天的營養大全》作者:上西一弘, 藤井義晴, 吉田宗弘譯者:高淑珍出版社:方舟文化出版日期:2023/09/20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08 癌症.飲食與癌症
可預防癌症還有助提高治癌療效 4位癌症醫師的早餐選擇一次看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指出,健康的早餐不但可預防癌症,還有助於提高治癌療效,「史隆凱特琳癌症紀念醫院」腫瘤內科醫師科曼也認為,早餐「確實能讓每天都有一個全新的開始」。鋼切燕麥‧堅果種子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醫院黑色素腫瘤助理教授麥奎德每天早餐少不了燕麥片,她說:「我最愛鋼切燕麥(Steel-cut oats),因為纖維含量更高。」並表示:「我喜歡燕麥片搭配亞麻籽、南瓜籽或任何堅果和種子。」(註:鋼切燕麥,也稱為粗燕麥片,是整粒燕麥的碎粒,已切成兩到三顆針頭大小的碎片。然後可以將碎塊出售或進一步加工以製成比整粒碎粒的薄片更小的燕麥片。)克利夫蘭診所腫瘤專家卡馬斯也愛吃燕麥片,並添加草莓和杏仁增添風味,同時攝取健康脂肪,他表示:「雖然蛋白質含量不如其他早餐食物,但真的讓我有飽足感,可以撐到吃午餐。」另外有時也會吃高蛋白能量棒,提供身體所需的熱量,而且挑選富含纖維質和低糖的能量棒,他並說:「許多能量棒會添加大量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C。」全麥吐司‧花生醬‧水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西德尼·金梅爾綜合癌症醫院教授普拉茲表示:「我幾乎每天都吃同樣的早餐,就是兩片薄全麥吐司加上花生醬。」有時也會在吐司和花生醬之間,再抹上一層薄薄的奶油,再搭配當季新鮮水果食用。普拉茨說吃早餐時,應避開讓血糖升高的食物,因為高血糖和初期糖尿病皆有罹癌風險,她表示:「雖然花生醬含有大量脂肪,但血糖增加和下降速度也會變慢。」優格‧莓果‧炒蔬菜麥奎德還建議多吃優格,以降低罹癌風險,他表示:「這就是為何我努力在三餐飲食加入益生菌食物。」而且她只吃不含糖分、自然發酵的原味優格,再搭配種籽、乾果或新鮮莓果食用。麥奎德也建議早餐攝取蔬菜,她個人在料理菜肉餡蛋餅時,會添加大量炒蔬菜,例如菠菜、甘藍、甜菜等,並推薦攝取洋蔥和大蒜這類益生元食物,促進腸道健康。雞蛋‧咖啡至於早餐常見的雞蛋,麥奎德說:「雞蛋是蛋白質和優質脂肪的重要來源。」建議適量即可,同時科曼也建議避免吃蛋黃,以防攝取過量膽固醇和不必要的脂肪。還有幾乎人手一杯的咖啡,卡馬斯表示:「從防癌角度來看,咖啡確實具有預防效果。」麥奎德也指出:「多項資料顯示,適量喝咖啡可減少罹癌風險。」更重要的是,早上喝咖啡有助於大腦運作。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28 養生.聰明飲食
可樂贏過白開水!研究列「13種解渴飲品排行」 第1名讓人超驚訝還很營養
當口渴需要喝水時,哪些飲料最能補充水分?當然,你可以喝一杯水,但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的一項研究比較了幾種不同飲料的補水反應,結果顯示, 純水並不是最補水的飲料。快速補充身體水分 這些飲品更有效研究人員發現,雖然水能很好地快速為身體補充水分,而含有少量糖、脂肪或蛋白質的飲料則可以更好地讓我們更長時間地保持水分。該研究的作者、聖安德魯斯醫學院教授羅納德•莫恩表示,原因與我們的身體對飲料的反應有關。其中一個因素是特定飲料的容量:你喝得越多,飲料從胃中排空並吸收到血液中的速度就越快,從而稀釋體液並為你補充水分。最補水的飲料排名聖安德魯斯大學的研究小組測試了13種常見飲料,看看它們如何影響水分。以下是他們的發現,按四小時內補水程度從最高到最低的順序排列:1、脫脂牛奶2、口服補液(如 Pedialyte 或 Liquid IV)3、全脂牛奶4、橙汁5、可樂6、健怡可樂7、冷茶8、茶9、運動飲料10、水11、蘇打水12、拉格啤酒13、咖啡牛奶比水更能補水而影響飲料補水效果的另一個因素與飲料的營養成分有關。例如,人們發現牛奶比白水更補水,因為它含有乳糖、一些蛋白質和一些脂肪,所有這些都有助於減緩胃中液體的排空,並在較長時間內保持水合作用。牛奶還含有鈉,鈉的作用就像海綿一樣,可以保留體內的水分,從而減少尿液的產生。用於治療腹瀉的口服補液溶液也是如此。它們含有少量的糖、鈉和鉀,也有助於促進體內水分的保留。糖要適量 含糖飲無法取代水營養師梅麗莎•馬宗達(Melissa Majumdar) 說,這項研究告訴我們很多我們已經知道的事情:電解質——如鈉和鉀——有助於更好的水合作用,而飲料中的卡路里會導致胃排空速度減慢,從而減慢排尿速度。不過,含糖量較高的飲料,例如果汁或可樂,不一定像低糖飲料那樣有助保水。與白開水相比,它們在胃中停留的時間可能更長,排空的速度也更慢,但是一旦這些飲料進入小腸,它們的高濃度糖就會在滲透的生理過程中被稀釋。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將水從體內拉到小腸中,以稀釋這些飲料所含的糖分,腸道內的任何東西都在你的身體之外。Majumdar 解釋說,果汁和蘇打水不僅水分較少,而且含有額外的糖分和熱量,無法像固體食物那樣讓我們有飽腹感。如果選擇蘇打水和水來補充水分,請每次都選擇水,畢竟,我們的腎臟和肝臟依靠水來排除體內的毒素,而水對於保持皮膚的彈性和柔軟度也起著關鍵作用。啤酒和拿鐵為何可以讓人保持水分?酒精是一種利尿劑,會導致您排出更多尿液,因此酒精飲料的水合作用取決於飲料的總量。啤酒比威士忌導致的水分流失更少,因為你通過啤酒攝入了更多的液體;烈性酒精飲料會脫水,淡酒精飲料則不會。”說到咖啡,咖啡的補水效果取決於攝入的咖啡因量。一杯普通咖啡含有約 80 毫克咖啡因——大約是 12 盎司的咖啡因含量。而攝入超過 300 毫克咖啡因,或大約 2-4 杯咖啡,可能會導致失去多餘的水分,因為咖啡因會產生輕微的短期利尿作用,尤其對於通常不攝入咖啡因的人來說,這種情況更有可能發生,建議可以在一杯咖啡中添加一湯匙或兩湯匙牛奶來抵消。延伸閱讀:.乳糖不耐症者福音!不強調乳製品,哈佛飲食法建議喝水、咖啡或茶.喝水該喝冰水還是熱水好?好處壞處和「最佳飲水溫度」一次看懂.喝咖啡會導致心悸嗎?專家曝真相!教你「3招喝咖啡」更長壽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21 醫療.腦部.神經
午睡充電、一天喝兩杯咖啡 專家教你5項強化記憶的生活好習慣
午睡是最有效的充電方法睡眠能提升各種類型記憶的強度和品質。最近的研究發現,在睡眠時,大腦會特別強化那些編碼時較鬆散的記憶。換句話說,在你記憶劇場的各種畫面中,那些模糊的影像會在你休息時變得更清楚。你在清醒時對某件事情的印象若很模糊,在你睡覺時它就會鮮活起來。因此,只要有充足的睡眠,就算是編碼不完整的記憶,也不會馬上退化或消失。午睡能提升記憶力。中午休息個三十分鐘,就比較能回想起早上已編碼的記憶。在一項研究中,受試者可選擇打盹片刻或觀看紀錄片。之後,研究人員請兩組受試者背一張字彙表。相較於觀看紀錄片的受試者,打盹片刻的受試者記憶力好上百分之二十一。除此之外,後者大腦的睡眠紡錘波也比較活躍,這代表他們的記憶編碼力更好,從功能性磁振造影來看,他們的海馬迴也很活躍。前面已經談到,海馬迴是大腦形成記憶的初始點。許多研究都證實,若夜間睡眠品質不佳的話,用午睡來補足就好了。午睡能有效提升記憶力,對於青少年和年輕人最有助益。進入深度睡眠時,與記憶相關的神經細胞突觸連結會更緊密。這些突觸沿著神經通路將各種訊息從海馬迴傳送到皮質,並且變成長期記憶儲存起來。這就是記憶鞏固的機制。因此,午睡是有益身心的好習慣。不過,並非每個人都能在最適合的時間(下午一點至四點之間,與晝夜自然的交接一致)順利睡著。如果你中午時難以入睡,請不要太氣餒。準備午睡時,試著放鬆心情,在昏暗又安靜的空間裡或坐或躺,也不用逼自己一定要睡著。持續個幾天,大腦會覺得這個狀態與夜晚入睡時相似,之後你就能順利午睡了。接下來請你評估一下,午睡後醒來的感覺如何?還覺得昏昏欲睡、爬不起來,就代表你睡太久了。午睡太久會擾亂晝夜節律,到了晚上你就會睡不好。多年來,我都習慣午休半小時。其實睡十五分鐘就夠了,醒來時你一定會精神煥發、活力滿點。要衡量好的午睡品質,標準在於醒來時比睡前更有精力。根據我的經驗,午睡的長度(十五分鐘到半小時)要固定,時段也要規律(最好在午餐後,這樣自然就會想睡覺,吃下很多碳水化合物的話更是如此)。養成午睡習慣需要一段時間,但請保持耐心。午睡非常神奇,可以強化記憶力,還可以讓你身心充飽電。吃得健康才有本錢訓練腦力無數的專家和研究都談到食物對記憶力的助益,但眾說紛紜,我們並不確定哪種方法特別有效。不過,若有方法能預防失智症,就等於在保護記憶力(雖然不一定有增強的效果)。在我們年紀增長、記憶力下滑時,若飲食習慣保持良好,就比較有機會能預防失智症。我前面已經談到,患有各種類型失智症的人,記憶力一定都會變差。基於上述說明,讓我們先從某個具代表性的研究來探究食物對記憶力的影響。(巧克力愛好者如果讀到這一段,一定會很開心。)二○二○年,有學者在《營養學》期刊發表研究,證明了黑巧克力能增強年輕人的情節記憶力。可可豆含黃酮類化合物,它可以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進而改善記憶力。神經科學家發現,只要強化齒狀迴(dentate gyrus,在海馬迴裡面),記憶力就會變好。隨著年齡的增長,齒狀迴會變小、功能會變差。研究人員找來了五十二至六十九歲的受試者,請他們連吃三個月的富含類黃酮的食物。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和認知測試,研究人員發現,他們齒狀迴的功能變好了。除了巧克力之外,許多食物都能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哈佛醫學院的烏瑪.納多(Uma Naidoo)博士是營養精神醫學專家,她做了大量的實驗,發現許多食物都能促進大腦全方位的健康。不過她強調,飲食只能維持記憶力,若要增強記憶能力,就必須定期練習、鍛鍊腦力。當然,大腦越健康,這些練習的效果就越好。所以納多博士的建議很有道理的:有健康的大腦才能維持良好的記憶力。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身體才不會疲累,也更有動力去進行各種記憶訓練法。以下是納多博士推薦的三項健腦食物:莓果:它充滿抗氧化劑、礦物質和維生素。藍色、黑色和紅色的莓果都好,每一種都帶有不同的黃酮類化合物。綜合食用各種類的莓果益處多多。發酵食物:食物中若含有某些微生物群,其糖分就會轉化為乳酸,便可以促進腸道中有益細菌的生長。這類食物包括味噌、康普茶、克非爾奶、優格和泡菜。綠色蔬菜:它們富含葉酸,以及有助於神經傳導的維生素B。芝麻菜、西洋菜、菠菜、瑞士甜菜、野菜蒲公英和萵苣都不錯。這些食材要如何納入健康飲食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地中海飲食法。它包含大量的蔬菜、水果、豆莢、豆類、堅果、麥片、穀物、魚類以及橄欖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雷區則是含糖飲料、披薩、果汁、甜味麥片、油炸食品、甜點、餅乾、炸薯條和薯片。一天兩杯咖啡近期的研究顯示出,現代人對咖啡和茶類攝取量越來越高,而失智症的發病人口卻有降低。根據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於二○二一年十一月所釋出的資料,在三十六萬五千六百八十二名受訪者裡,每天喝兩到三杯咖啡和茶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了百分之二十八。在《老齡化神經科學前沿》期刊上,有學者研究澳大利亞飲食法,發現咖啡的效果很好(但沒有針對茶飲)。在兩年又二十二個月內,受試者每天飲用兩到三杯咖啡,結果證實,他們的認知退化速度趨緩,大腦內的β澱粉樣蛋白積累變少,後者是一種有害的剩餘物質,累積太多的話會形成阿茲海默症。戒酒好處多針對這種十分普及的飲品,學界所發表的意見每個月都不一樣,甚至每天都在改變。「法國健康與醫學研究院」於二○一八年在《英國醫學期刊》上發表其研究成果,結果卻令人感到困惑。與適度飲酒的人相比,九千名滴酒不沾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反而更高。難道這是在勸每個人多少都要喝點酒嗎?不知何故,這結論似乎不太正確。雖然酌量飲酒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每週最多十二杯),但我很難相信酒精對身體有益或絕對不會導致失智症。基本上,它是一種微小的神經毒素,可以殺死腦細胞,只是毒性很低。我搜尋了各地的文獻,針對輕度到中度飲酒人士的健康狀況,學者一致同意:戒酒最好。首先,大家都說,只要健康狀況允許,每日小酌兩杯有益健康,但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都是「虛假的場面話」所造成的。加拿大的心臟病學家拉伯斯(Christopher Labos)發現,在某些提倡小酌的研究中,被歸類為「滴酒不沾」受試者,實際上以前是有飲酒習慣的,有些人甚至得戒酒才能保命,但都被列入對照組。他們以前飲酒過量所造成的慢性病,例如肝炎和胃腸道疾病,都是到成為受試者時才惡化。因此,研究人員才認定小酌比不飲酒更為健康。為了避免他們講場面話,研究人員在徵求「滴酒不沾」的受試者時,都要調查他們以前的飲酒習慣。也就是說,對照組的成員一定得是從小到大都沒有喝過酒的人。拉伯斯說:「找出了這些實驗的漏洞後,你就會發現,酒精對健康的助益微乎其微,甚至可說不存在。整體而言,它對我們的社會確實是弊大於利。」至於酒精對記憶力的影響(本書關注的焦點),研究成果並不明朗。我前面有談到,失智症的患者記憶力一定不好;所以只要確保記憶力正常,就能確認自己沒有失智症。當前並沒有證據顯示,酒精在破壞記憶力的同時,其他認知能力可以毫髮無傷。也就是說,酒精會全面性地破壞認知功能,並在最後演變成失智症。最近,法國研究人員調查了一百多萬的失智症病例,發現酒精是最嚴重的風險因子,他們總結道:「它比高血壓和糖尿病更危險、更容易導致失智。」二○二一年,英國生物銀行調查了兩萬五千名參與者,確認酒精沒有安全劑量可言。研究人員也發現,酒精對身體所造成的影響,跟記憶力下降和失智症的生理狀況樣。「小酌有益健康」的迷思,可能是受試者的年齡階層所影響:他們都是身強體壯的人。的確,酒精對身體的危害程度,會隨著年齡而有所變化。酒精對三個年齡層的人特別有害:(1)從受孕到分娩的妊娠期,所以孕婦不該喝酒;(2)青春期(十五至十九歲);以及(3)老年(六十五歲以上)。有鑒於老年人所背負的風險因素,我都會建議患者,最遲在七十歲時一定要戒酒。六十五歲以後,大腦的神經細胞會大減,但老年人更要維持腦力,這時戒酒才是王道。微運動過去二十年來,相關研究已證實,定期運動非常重要。以前的觀念錯了,也就是激烈運動才有效果。巴西佩洛塔斯聯邦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他們在英國調查了八萬兩千八百名參與者,當中男女各半,平均年齡為六十三歲,調查期間從二○○二年至二○一九年。在這項老齡化縱向研究中,他們發現,體育活動與較低的失智症風險有關。比起五十至六十九歲少運動的中老年人,經常進行中高強度活動的八十歲以上老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低。光是從「久坐不動」、「不愛走路」變成有「微運動」的習慣(不時站起來、多爬樓梯、每天步行一點五公里),身體也會明顯變好。《英國醫學期刊》上面有篇令人苦笑的有趣研究,除了各種運動,做家事也能提升老年人的注意力、記憶力、感官敏銳度和活動力。這再次提醒我們,只要集中注意力、起身運動,就算時間很短,也對健康有益。更進一步看,任何類型的體育活動都能促進突觸的連結和認知韌性。※ 本文摘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作者:理查‧瑞斯塔克 譯者:劉宗為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8/29責任編輯:辜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