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0 醫療.皮膚
搜尋
粉瘤
共找到
19
筆 文章
-
-
2023-12-22 焦點.健康知識+
她長疔子自擠膿、敷草藥 傷口誘發「1病」嚴重潰爛
61歲有糖尿病的蔡女士3個多月前在左後背長了疔子,自行擠膿並敷上草藥,竟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到醫院就醫時已潰爛至筋膜,清創後傷口達10公分,比手機還大,住院2週後由居家護理師前往住家換藥,折騰3個月才傷口收合。 蜂窩性組織炎潰爛 敷蓋草藥感染加重 彰化醫院外科醫師李忠懷表示,蔡女士就醫時,其左後背因蜂窩性組織炎潰爛,連筋膜都已受創,可見得相當痛,但婦人卻一直沒有就醫,而是一再以草藥敷蓋,讓細菌感染的情況更加嚴重,直到痛得受不了才就醫。對此情況,個案顯得很難為情,因為以前也曾長過疔子,也是用草藥搗碎後敷上,沒多久就好,不料,這次的結果不一樣。 疔子又被稱粉瘤、疔瘡 免疫力差恐一發不可收拾 李忠懷說,蔡女士左後背長出的疔子,也常被叫做粉瘤、疔瘡,醫學上稱表皮囊腫或皮脂囊腫。她不以為意,以為擠膿後敷草藥就會好,但現在的她年紀已大,加上有糖尿病,免疫力比較差,可能在過程中因沒有消毒等措施導致感染擴大,也可能是草藥造成擴大感染,竟然一發不可收拾,開始往外及往內潰爛。 疔子多因細菌感染所致 就醫診治避免擴大感染 李忠懷說,疔子的感染來源最常來自細菌,造成相鄰的多個毛囊一起被感染,免疫力正常的病人,通常2週內會化膿破出、慢慢消炎、變平,但較好的處理方法是由醫師切開引流,把疔子的膿擠出來,再搭配外用或口服抗生素,避免擴大感染。 尤其免疫力不好的病人最好不要自行處理敷藥,如果處理不當,很可能將感染擴大到皮下脂肪,成為蜂窩性組織炎,一個小傷口都可能要命,不可不慎! 【延伸閱讀】「最美周芷若」周海媚享年57歲 紅斑性狼瘡恐引發全身器官衰竭國內18年來首例瘧疾死亡!旅遊前沒聽醫師建議 未做1事不幸染病逝世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01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
2023-05-23 醫療.皮膚
粉瘤無所謂?他屁股長出「紫青膿包」如坐針氈,動手術才解決!粉瘤什麼情況需治療?
一名19歲男大生,在屁股長了數顆「紫青膿包」的大粉瘤,不僅嚴重化膿,甚至發燒,只得就醫「除瘤」,歷經2次手術清理才完成治療。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幫助抵抗外界的病菌,但也會因「內分泌失調」長出「粉瘤」,初期並不會對生活造成影響,嚴重時可能出現化膿疼痛症狀,必須開刀處置。粉瘤是什麼?需要治療嗎?該如何處理比較好?人體許多部位都會長出粉瘤,可能粉瘤長好幾年也不會有疼痛感。趙昭明指出,除了手、腳掌外,全身上下都有可能長出粉瘤,大小不一,一般人難以分辨此病灶是青春痘、疔子或粉瘤。通常粉瘤不會有出口,有時會在皮膚內與之共存數年,若不會疼痛、不影響生活,「沒有發炎就不用處理」。粉瘤屬於上皮層中較深層的囊腫組織,趙昭明醫師表示,通常在油性肌膚上較有機會出現,擠出後會白白臭臭的,民眾千萬不要自行擠出,若擠不乾淨,上皮囊腫的囊袋還在,沒有清除乾淨的話,仍會「不斷復發」;需透過醫師門診手術將囊腫完整切除,避免囊腫殘留在皮膚內而一再復發。粉瘤有時會合併成大囊腫,甚至造成嚴重感染,需進一步就醫趙昭明說,當時該名19歲男大生,在右臀部反覆長出大粉瘤,皆為大囊腫,數個連在一起,造成他「如坐針氈」根本無法坐在書桌前念書,觀察其病灶更出現紫青色、化膿等情形,甚至影響到免疫系統,出現發燒的問題。趙昭明指出,一般的粉瘤在門診就可以一次清除,但該名男大生粉瘤十分嚴重,要先進行清創,把膿包引流、切除,由於不會進行麻醉而非常疼痛,無法一次性完成,因此手術分成兩次進行,才完全將囊腫清除乾淨,後續也需服用抗生素治療,通常預後狀況都良好。粉瘤何時需要治療?預防重點報你知粉瘤已在發炎狀態,千萬不可置之不理。趙昭明表示,如果粉瘤已處於紅腫狀態務必就醫治療,如過放任持續發炎,就會造成囊腫破裂,引起傷口感染,處理不當將導致蜂窩性組織炎。粉瘤4預防重點:.粉瘤通常會隨著身體抵抗力降低而產生,平常盡量不要熬夜。.粉瘤會受到內分泌影響,女性可能會由於月經讓粉瘤出現在會陰部、肛門處,建議平時需要注意個人私密處的清潔。.粉瘤與個人體質相關,控制甜、辣食物的攝取,少吃刺激性過大的食物。.糖尿病病人需要進行飲食控制。資料提供/趙昭明醫師 記者/鄒尚謙整理疾病百科/粉瘤粉瘤是皮膚病中常見的皮下腫塊疾病之一,只要是成年人都可能誘發。主要因皮脂腺阻塞或外力穿刺傷而形成。特徵為膚色的皮下突起,鼓起的表皮中心常會看到一個小黑孔,有時稍加擠壓,會跑出一些帶酸臭味的粉狀物質,因此又有粉瘤之別稱。看完整疾病介紹》
-
2023-02-28 醫療.皮膚
最常見的皮膚良性腫瘤 詳解粉瘤外觀判斷、成因及治療方式
「我摸到腋下這顆有點時間了!本來小小的,」孟欣告訴醫師:「可是最近突然覺得痛痛的,一看,這顆變大了,又好紅,這是不是淋巴結出了問題,我是不是得了癌症啊?」醫師替孟欣做了檢查,告訴她:「這個不是淋巴結,而是一個發炎的粉瘤,我們可能要先做個引流。」孟欣還是相當緊張,不太明白什麼是粉瘤。◆ 什麼是粉瘤?粉瘤是個很通俗的說法,比較學術一點我們會稱這個為「表皮樣囊腫(epidermoid cyst)」,也有人稱此為皮脂腺囊腫(但後面我們會解釋為何這個稱法並不恰當)。表皮樣囊腫可說是最常見的皮膚良性腫瘤,而且它常常長了很久,長的很慢,甚至是幾年了,好像沒有太大的變化,在臉、脖子、軀幹等處尤其常見,基本上全身各處都可能找到粉瘤的蹤跡。會長粉瘤的族群常常是20多歲到30多歲之間的青年,很少在青春期之前就發現有粉瘤。在男女比來說,男生長粉瘤的比率比女性高了一些。◆ 為什麼會長出粉瘤?表皮樣囊腫來源於毛囊漏斗部。毛囊漏斗部是毛囊開口於皮膚的表層處,當表皮受到反覆地刺激、摩擦,或因外傷及乾燥帶來傷口,表皮樣細胞於是經由漏斗部往深處潛行進到了漏斗內,形成了囊腫並內襯著複層鱗狀上皮,鱗狀上皮產生的角蛋白因而累積於表皮下層或真皮內,囊腫通過充滿角蛋白的出口與皮膚表面相通。這樣講有點難懂。白話一點的話,我們可以想像表皮樣囊腫是個位在皮膚表層的球狀囊袋,囊袋的內層會持續分泌角質來塞滿這個囊袋,而囊袋與皮膚表面相通的地方常常會看到中間會有個像粉刺黑頭那樣的中央深色開口。所以,當我們提到粉瘤或表皮樣囊腫,就代表這是個充滿角質的表皮下結節,是毛囊口堵塞的結果。還有,粉瘤與粉刺並不一樣,請看「粉刺和粉瘤到底差在哪裡?又該怎麼辦?醫師來解答」◆ 粉瘤的外觀有什麼特色?因為表皮樣囊腫很常見,因此當在臉上、脖子、軀幹發現一顆圓鼓鼓的隆起時,你可以先試著用大拇指和食指夾一下這顆隆起,如果它可以被你夾在大拇指與食指之間,代表是皮膚表層的結節,是表皮樣囊腫的機會就很大。表皮樣囊腫的大小差異很大,小至0.5公分,大至3-5公分,都不少見。通常除了隆起腫塊之外沒有其他症狀,不過,表皮樣囊腫有可能會破裂,在破裂的時候,會看到灰白的濃稠分泌物,甚至像濃稠起司般帶有黃色的膏狀分泌物,而且通常聞起來並不好,會帶有腐敗氣味。這裡就要說到為什麼我們不應該稱此為「皮脂腺囊腫」,因為但其實粉瘤裡面沒有皮脂腺體本身。雖然也會有真的皮脂腺囊腫,但臨床上遇到皮脂腺囊腫的案例比表皮樣囊腫少很多。皮脂腺囊腫裡面分泌的是用來潤滑皮膚與毛髮的油狀物質,而不是含有許多角質的起司狀分泌物。表皮樣囊腫發炎感染的時候,就會讓人感覺局部會痛、皮膚發紅、腫腫的。 ◆ 長出粉瘤,是做錯了什麼嗎?表皮樣囊腫的發生率很高,絕多數不用什麼特別原因,本來就有機會長出表皮樣囊腫。只有少數患者的表皮樣囊腫則與體顯性遺傳疾病、長期太陽曝曬、或免疫抑制劑的使用有關。然而由於表皮樣囊腫的致病原因之中,會與皮膚有摩擦、創傷、乾燥有關,平常大家還是要多多照護自己的皮膚健康,減少太乾燥、頻繁抓搔造成的皮膚表皮受損。◆ 怎麼確認是粉瘤?皮膚上一粒粒的東西很多,請看「老了就會長?皮膚一顆顆沒事嗎?皮膚良性腫瘤圖文解析」,所以究竟你身上、臉上,長的是哪一種,最好還是就醫讓醫師診視。而當醫師會依據病史與身體檢查作出臨床診斷,並與脂肪瘤、粟粒疹、痤瘡等其他皮膚的結節做出鑑別診斷,通常不需要影像學檢查或抽血檢查。◆ 粉瘤需要處理嗎?怎麼處理?如果你的粉瘤具有以下特色,那就最好趕快跟醫師討論處理方式:◇長的很快◇長的很大◇會痛、會紅、會腫,代表已經發炎了◇長在容易摩擦的地方,像是腋下、腹股溝、內衣邊緣◇長在不尋常的位置,尤其是腳趾、手指決定處理方式時,通常要先看表皮樣囊腫當時的狀況。假若並沒有發炎,那麼最直接、最完整的處理方式就是以手術完整切除。唯有手術切除,能完整移除整個囊袋。如果表皮樣囊腫很大,且長在臉上、或其他比較影響美觀之處,有人會考慮先打洞引流裡面堆積角質,並且從此洞口破壞囊袋內層,減少囊袋內層持續分泌角蛋白的機會。但因為不是完整切除,此法還是會有較高的復發機會。假使表皮樣囊腫已經發炎、化膿,且範圍不小,通常醫師會先在發炎的囊腫上做個開口,引流出裡面的膿瘍。等到發炎控制之後,再視狀況。倘若發炎的過程若已經讓囊腫破裂,而且破壞了囊腫的鱗狀上皮內層,那就不會復發,無須後續處理。倘若囊腫沒有破裂,囊袋都還在,那還是要擇期以手術移除。最後需要提一下,過去大家認為表皮樣囊腫基本上都是良性的,然而後來的研究發現,可能有1%的比率會有變成鱗狀細胞皮膚癌SCC或基底細胞皮膚癌BCC,因此若身上長了有疑慮的皮膚結節,不要自己亂擠,記得還是要就診讓醫師評估。原文:
-
2022-03-10 癌症.乳癌
女星朱芯儀驚覺乳頭搔癢確診乳癌 專家:臨床上不常見
乳頭長痘痘、搔癢、傷口不癒合,小心是罹患乳癌的警訊。女星朱芯儀宣布罹患乳癌,她說,乳房出現痘痘、乳頭搔癢、傷口不癒合等症狀,且發現左右乳房不對稱就醫確診。醫師表示,乳房皮膚不容易長痘痘,即使有痘痘可能是皮膚病,並非乳癌症狀,但若是乳頭長痘痘、搔癢或傷口不易癒合,可能是罹患「柏哲氏症」,此為乳癌的一種表現,應速就醫檢查。依衛福部統計,每年乳癌新增患者約有1.3萬人,為女性癌症好發首位。台北榮總外科部主任曾令民說,「柏哲氏症」臨床上並不常見,症狀為乳頭瘙癢、脫皮、掉屑、潰瘍、傷口不易癒合等症狀,但這類患者於整體乳癌患者中占比不高,比率約為3至5%。而乳癌一般常見症狀為硬塊,並會隨著時間長大且不規則。曾令民說,隨著乳癌腫瘤長大,可能出現皮膚凹陷、破損、乳頭出現分泌物等,當癌細胞轉移至腋下淋巴結,容易造成淋巴結、脖子腫大,但也有沒有症狀,僅以疼痛表現的患者,占比約6%。國泰醫院乳房中心主任蔡明霖說,乳暈有皮脂腺,一旦皮脂腺塞住,就會長青春痘或粉瘤,嚴重時還會發炎,但這大多數都非癌症。不過,若是乳頭出現柏哲氏症的病徵,因是乳房原位癌細胞沿著乳腺管到達乳頭,同時也可能合併傷口不易癒合症狀,此為癌症腫瘤已於表皮潰爛。只要皮膚出現不易癒合的傷口,可能就是罹癌症狀,一定要就醫檢查。蔡明霖說,門診曾收治一名年輕女性,乳房皮膚出現傷口,但怎麼擦藥都不會好,檢查發現,竟是乳癌腫瘤已從皮膚破出,經檢查確診為乳癌第三期,且腫瘤大小已有7至8公分,所幸先經化療縮小腫瘤後,在進行手術切除腫瘤及乳房,目前患者已康復出院。朱芯儀現正在進行化療,預計在5月入院開刀,將右邊的乳房全數切除,一度傳出她考慮將雙側乳房都切除,有如美國女星安潔莉納裘莉進行的預防性切除。蔡明霖說,醫界普遍共識,若患者帶有BRCA1、BRCA2基因,建議進行預防性切除,以降低死於乳癌的機會,提高存活率,但如果未帶有基因者就不需要預防性切除。曾令民說,隨著飲食西化、工作壓力大及食物高油、高脂,或喝酒、吸菸、肥胖、少運動、環境汙染等,過去20年來,國內女性乳癌患者有每年增加的趨勢,依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約有4成乳癌可以預防,建議維持好的生活型態,多運動、避免肥胖。蔡明霖說,乳癌治療時,將依患者雌激素受體、黃體素受體及第二型人類上皮生長受體(Her2)等荷爾蒙不同表現,給予化療或標靶治療。提醒乳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女性應定期進行乳房X光、超音波篩檢,平時可自我觀察左右乳房大小,自我檢查有無硬塊等,有乳癌家族史女性更應提高警覺。
-
2022-02-22 該看哪科.皮膚
牛奶、乳製品恐害你長痘痘?名醫揭痤瘡發生原因
▍牛奶、乳製品與痤瘡有次農曆小年夜,我鼻上突然長了腫痘,而且舌頭痛。奇怪,什麼原因?回想前一天,朋友請我喝珍珠鮮奶茶,3 分糖。十分不巧,吃飯時雞骨頭卡在牙齒中間,我想用舌頭撥出來,反倒刮傷了舌頭,3 分糖還讓我發炎厲害,到了晚上,舌頭痛不堪言,難以下嚥。大年初一早上,我發現人中又長了一顆痛痘。前一天並沒有喝牛奶啊?!後來,我才想到親戚在除夕夜帶了珍藏的「奶酒」回來,大家喝得盡興。到了大年初二,人中痘不僅沒消,鼻子上又多了另一顆腫痘。我大年初一也沒喝牛奶,可是我喝了親友請客的大杯拿鐵咖啡,裡面是加牛奶的。大年初三,我臉上鼻旁黑頭粉刺突然大了起來,不得不擠掉它。因為我大年初二時,喝了含牛奶的抹茶奶綠⋯⋯整個過年痛苦不堪,真是「奶」影幢幢!了解到是吃東吃西導致,還希望過年趕快結束。青春期時,爸媽希望我多喝牛奶,能夠長高,加上家族遺傳,整個臉爆痘,至今留下月球表面隕石撞擊般的坑疤。離開了青春期,我已少長痘,再次長痘時,總不出兩個原因:一是睡眠不足,二是喝牛奶。許多患者都和我有類似的經驗:Nicole 是35歲的女性上班族,鼻子大、整個鼻子的毛孔多又大,布滿黑頭粉刺像草莓一樣,抱怨之前痤瘡治療效果差。我追問才發現,她每天都喝一杯鮮奶,常額外喝鮮奶茶,雖然都點「無糖」。Kent是26歲男性上班族,平常很少長痘,最近這兩週人中卻長兩顆痘痘。他否認睡眠、壓力、食物的改變。我特別問他:「有無喝牛奶?」他否認。再問:「有無接觸乳製品?」他恍然大悟地說:「這兩週開始,我早上都喝一罐優酪乳,一罐大概 500c.c.。」儘管優酪乳好處多,但畢竟也是乳製品,還需要小心添加糖、色素、香料的問題。究竟攝食乳製品是否與痤瘡有關?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分析「護士健康研究第二波」中,回溯4萬7000多位女性的資料發現,攝取乳製品較多的比起較少的人,長痤瘡的機會增加了22%。其中,攝取全脂乳者增加12%,低脂乳增加16%,脫脂乳增加44%。且日常生活攝食即溶早餐飲品、雪酪、茅屋起司、奶油起司,都和長痤瘡有關。研究團隊推斷,可能是因為「牛」奶中的荷爾蒙與生物活性物質,讓「人」長了痤瘡。牛奶(包含乳糖)產生類似高升糖指數碳水化合物的效應,胰島素、第一型類胰島素生長因子 IGF-1增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結合蛋白IGFBP-3減少。再者,牛奶中的20%正是由乳清蛋白構成,乳清蛋白主要由支鍊胺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s, BCAAs)組成,會增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刺激胰島素過度分泌,導致角質細胞過度生長、皮脂腺分泌油脂、雄性素活性增加,導致粉刺與痤瘡形成。此外,牛奶還含有牛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一樣會結合到人類的受體上,促進粉刺形成、皮脂腺脂肪生成、毛囊發炎、以及刺激雄性素。牛奶還含有高活性的雙氫睪固酮(Dihydrotestosterone, DHT)前驅物,包括:胎盤源黃體酮、5α-pregnanedione, 5α-androstanedione;以及六種和痤瘡相關的生長因子:轉化生長因子(TGF)、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I , -II)、血小板源生長因子、纖維生長因子(FGF-1, -2)等,都會刺激痤瘡形成。Dylan是35歲男性工程師,苦惱於耳朵前方的疼痛粉瘤,經藥物與注射治療,仍反覆發作。我追根究底地詢問:「有發現什麼時候容易發作起來嗎?」他想一想說:「都是兩個狀況:夜眠5小時,加上吃了起司,有時候是吃蛋糕、布丁、奶昔,真的一吃就發作!」儘管牛奶、優酪乳、起司,都是相當優質的營養來源,但若在意皮膚長痘痘的問題,可能就需要以其他食物來替換了。牛奶、乳製品與痘痘之間似乎有常見的關聯,但在醫學上仍存在爭議。我建議,若長期困擾於痤瘡、且感到一般治療療效不佳者,是可以考慮停用乳製品並且觀察痤瘡是否有改善。▍乳清蛋白粉與痤瘡許多人上健身房鍛鍊肌肉,並配合攝食乳清蛋白粉,以養出健美的肌肉。他們自然也是愛美一族,發現臉上、胸口、背上不斷冒痘,吃、擦抗痘藥卻不斷復發,更出現發炎後的黑色素沉澱,好不容易透過雷射治療開始改善,卻又冒出紅腫的新大痘。Hank是26歲的男性科技業工程師,在醫師建議下,乖乖地吃過兩個療程、每次為期一年半的口服A酸,卻抱怨:「我吃A酸時,皮膚乾燥的副作用十分嚴重。都已經配合長期治療了,為何仍一再復發?」口服A酸是現今痤瘡治療的最強效的選項,不過根據《美國醫學會:皮膚醫學》研究,仍有 32.7% 痤瘡患者在完成 A 酸療程後一年內復發,當中低劑量治療組(A 酸累積劑量小於 220 毫克/公斤)復發率為47.4%,高劑量治療組(累積劑量大或等於 220 毫克/公斤)為 26.9%。為何接受如此強效的治療,仍頻繁復發?臨床上,我發現若有性荷爾蒙失調、不當飲食、睡眠障礙、合併精神疾病、服用特定藥物等狀況,就成為復發的高危險群。這也是為何我要在本書中系統性地分析皮膚關鍵病因,希望找出個人原因,減少復發率。果然,Hank 喜好健身,每兩天按時上健身房進行重量訓練。為了增肌,他吃多量乳清蛋白粉(每天 40 公克以上),奶油、奶茶、布丁、水蜜桃⋯⋯口味琳瑯滿目,喝起來甜滋滋的,真是不亦樂乎!他還愛喝牛奶,最近大賣場特價,索幸牛奶整箱搬回家,把它當水喝,每天喝1500c.c. 都不膩。平常還喜歡吃美式炸雞、炸薯條。我追問:「你的年度健康檢查有無異常?」他說:「醫生說我有高膽固醇血症、低密度膽固醇 LDL 過高,但沒告訴我為什麼?我自己也不知道原因。」我說:「小心你攝取的乳製品!已有研究報告指出乳清蛋白與痤瘡有關,全脂牛奶含的飽和脂肪、乳糖,多量攝取也可能和你的高血脂有關。」一項研究針對三十位使用乳清蛋白補充品的成年人,未服用前僅有57%的人有痤瘡,嚴重度在第一級(輕度)至第二級(中度),無人為第三級(重度),服用乳清蛋白兩個月後,所有人都出現了痤瘡,7成為第一級至第二級嚴重度,而3成為第三級嚴重度。為什麼會這樣呢?乳清蛋白(Whey protein)是在牛奶形成起司的凝固過程中,留下的上清液,富含乙型乳球蛋白(beta-lactoglobulin),佔了65%、甲型乳球蛋白(alpha-lactalbumin)佔了25%、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以及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這些牛奶蛋白會增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誘發角質細胞過度增生與細胞自戕,也會刺激 5α 還原酶(5α-reductase) 將雄激素睪固酮轉化成二氫睪固酮(DHT),以及增加腎上腺與性腺的雄性素製造、促進雄性素受體訊息傳導,導致粉刺與痤瘡形成。事實上,健身者服用的乳清蛋白補充品,相當於喝下了6 ∼ 12公升的牛奶。若你在攝食這類產品,同時困擾於長期痤瘡,可以考慮停用一陣子,看看痤瘡是否自然改善。※ 本文摘自《皮膚營養學全書:減輕過敏發炎、免疫與荷爾蒙失調,優化腸腦皮膚軸的抗老化聖經》。《皮膚營養學全書:減輕過敏發炎、免疫與荷爾蒙失調,優化腸腦皮膚軸的抗老化聖經》作者:張立人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30
-
2022-02-20 養生.人生智慧
如何買到真正需要的保單?最懂保險的急診醫師教長照險、癌症險、意外險、實支實付怎麼買
編按:實支實付險、癌症險、失能險、長照險⋯⋯買了很多保單,卻不知道老後能不能派上用場?急診醫師、保險達人林逸婷,從醫療專業的角度分析不同保單的購買重點與理賠認定注意事項。聰明買保單,老後才有保障!年輕時買的保單,繳了這麼多年的保費,真的能提供我們老後安穩的保障嗎?「50世代買的保險,大多都是好久以前規劃,現在可能不夠用了。建議退休前重新檢視保單。」衛福部台中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林逸婷說。她同時擁有EMBA財經碩士學位,也對保險頗有研究,被網友稱為「最懂保險的急診醫師」。在醫院看盡人們受病痛所苦,林逸婷認為,買對保險,進行醫療決策時就無須為錢煩惱。她以媽媽為例,早年買了不少儲蓄險,醫療險的規劃卻不足。後來,媽媽因膽結石必須動手術,就因為預算考量,捨不得用更好的自費醫材。她觀察,50歲以上世代的保單規劃,大多以壽險、儲蓄險、終生型醫療險為主。保險公司早期推出的終生型保單,通常是一次療程理賠固定金額,例如住院一天理賠2000元等。然而,隨著時代進步,現今醫療處置所需的住院天數變少、自費項目變多,再加上通貨膨脹,都可能讓終生型醫療險的保障縮水。保險不必買得多,但要買得對。醫療險項目繁多,如何買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保單?林逸婷針對幾種常見的保單類型,分析購買時的眉角:一、實支實付險:留意手術認定標準、門診手術與雜費額度因應醫療現場自費項目增加、住院天數減少的趨勢,林逸婷認為,購買實支實付險時,可優先確認門診手術、雜費的額度是否充分。例如,許多熟齡族群會進行的白內障、植牙,都是不需要住院的門診手術。不過,她也提醒,若非實際醫療需求,僅是因為保險理賠考量要求在門診使用自費項目,可能會產生理賠糾紛。例如,過往曾有癌症病人要求自費住院,請醫師在住院期間再開立口服標靶藥物,以便申請住院雜費理賠。「因為頻率太高,加上標靶藥物在門診就可以開了,保險公司懷疑他是為了領保險金住院,拒絕理賠。」另一個須留意的重點是,各家實支實付險的保單對「手術」有不同定義。目前常見的手術認定方式有3種:1. 依據保險公司的「手術項目給付表」,按比率乘以保障限額,在額度內給付。2. 依照健保署公布的「醫療費用支付標準」第二部第二章第七節中所列出的手術(簡稱「健保2-2-7條款」),認定理賠項目。3. 採取寬鬆的方式解釋,只要療程有切開、麻醉、縫合等程序,就可以被認定為手術。「手術怎麼認定,取決於保單怎麼寫,當然選擇定義愈寬鬆的愈好。」林逸婷舉例,採用第3種認定方式的保單,傷口縫合、切除粉瘤、息肉,都有機會被認定為手術。不過,這類保單也因為手術認定方式較寬鬆,過往糾紛不少。她建議保戶可留意各保險公司過往的理賠申訴紀錄。申訴案件多,代表申請理賠難度較高。二、癌症險:中高齡族群保費高,購買前先衡量自身財務準備現行癌症險的理賠規定,大多是保戶確認罹癌後,一次理賠一筆固定金額。然而,不少癌症病人到了病程後期,服用標靶藥物、癌症新藥所費不貲,甚至治癒幾年後又復發。癌症險的額度,怎麼規劃才夠用?林逸婷指出,早期的癌症治療療程,大多有健保給付,不至於造成太大的財務負擔。然而,若是晚期癌症、復發,需要使用第2、3線的治療或自費藥物時,每年光是藥費就要50~120萬元。再加上無法工作的損失、聘請看護照顧的費用,晚期癌症病人一年所需的花費約為100~150萬元。現有的實證數據顯示,當晚期癌症病人開始使用第2、3線的治療或自費藥物時,平均存活期約為3~5年。換算下來,病人從癌症病程進入晚期到人生終點,平均所需花費約為300~500萬元。林逸婷建議,猶豫是否要購買癌症險之前,不妨先思考自己的財務狀況:癌症險一次給付的理賠金額約為100~200萬元,萬一不幸罹癌,自己拿得出這筆錢嗎?財務不穩定的社會新鮮人,可能會需要這樣的保單。但若中年人已有相當的存款,再考量保費會隨年齡增長,癌症險可能就不是最划算的投資。三、意外險:CP值高,但僅理賠不可抗外力導致的意外在眾多保單中,林逸婷認為,意外險可說是「CP值」最高的保險:保費平價,但理賠金額相對較高。百萬額度的保單,一年保費可能僅需數百元。不過,正因為低保費可換得高保額,意外險的理賠紛爭也不少。什麼樣的「意外」,可以申請意外險理賠?林逸婷指出,申請意外險理賠,最重要的是證明意外為外力所引起的突發事故,而非個人疾病所致。她以老年人經常發生的跌倒意外為例,若是自己眩暈、貧血,甚至中風發作跌倒,則不符合意外險的理賠要件。反之,若是地板濕滑、踩到石頭,或因其他不可抗的外在因素跌倒,則有機會申請意外險理賠。她提醒,想申請意外險理賠,就醫時要留意自己說明事發經過的方式。若病人在敘述病情時,說出:「我當時頭暈、視線不清,不小心跌倒……。」等類似「個人疾病導致意外」的陳述,可能會影響後續理賠成功與否。四、長照險:理賠條件較嚴,有家族病史、危險因子可考慮隨著失能險陸續停賣,目前市面上主打分擔長照風險的保單,以長照險為最大宗。然而,年紀愈長,長照險的保費愈高,如何評估自己是否需要這張保單呢?林逸婷指出,相較於失能險,長照險的理賠認定標準較為嚴格,被保險人必須符合巴氏量表或其他臨床專業評量表中,更衣、進食、移位、如廁、沐浴、平地移動6個項目中至少有3項無法自理,才能申請理賠。簡單來說,「人大概要退化到需要住安養機構的狀態,長照險才會理賠。」她建議,若有骨關節、脊椎退化、阿茲海默症、運動神經元疾病的家族病史,或者自身有其他可能導致失能疾病的危險因子,可考慮購買長照險。若未來不幸失能、符合理賠要件,依合約每月給付費用。不過,她也提醒50歲以上的族群,可自行評估若有朝一日需入住安養中心,現有的理財規畫能否創造每月3~5萬的現金流?此外,隨著通貨膨脹,現在規劃的保額未來是否足以支付安養機構的費用,也是需好好思考的變數。不論是哪種保單,保戶若對理賠認定有爭議,皆可向保險公司申訴,或向金融評議中心申請評議。買保險之前,看懂理賠要件、評估自身風險,才能精準買到你最需要的保單!原文:退休前必檢視!最懂保險的急診醫師:老後用得到的長照險、癌症險、意外險、實支實付怎麼買?
-
2022-02-12 該看哪科.皮膚
膠原蛋白流失、老人斑、長皺紋怎麼辦?醫師詳解皮膚如何變老,傳授4招保養秘訣
皮膚是如何變老的?年紀大了,皮膚多斑點、暗沉、皺紋、乾燥,也有的皮膚薄如蟬翼,容易受傷。究竟皮膚是如何變老的呢?皮膚分為真皮層及表皮層,表皮層的最外層是「角質層」。年輕人的角質細胞二十八天代謝。老年人的角質細胞四十二天才會代謝,所以角質層薄,加上剝脫不良,局部堆積而形成老人斑,表面不平則使光線的反射不均勻,造成顏色暗沉。此外,皮膚的天然保濕成分(脂肪、膽固醇、神經醯胺)隨著年齡增加(服用降血脂的藥,或是高血壓、高血糖等也會影響),分泌會減少,使皮膚變乾,產生皺紋及皮屑。由於身體自然保濕因子的運作障礙,年輕人可能三天就適應新環境的乾燥氣候,老年人卻可能要一個星期才調整好。年齡增加,最大的變化在真皮層年輕的皮膚,膠原蛋白及彈性纖維的形狀一致,排列整齊。而老化的皮膚,膠原蛋白及彈性纖維斷裂、變胖、交叉、連結,一片錯亂,失去彈性及延展度,並且,纖維母細胞產生的膠原蛋白與彈性纖維變少,無法修復本身結構的改變。膠原蛋白及彈性纖維是由我們體內的降解酶分解、代謝,而陽光的紫外線會加速降解酶的作用,因此長期曝晒於日光的人,真皮層的厚度平均可能減少百分之二十至八十。斷裂的膠原蛋白及彈性纖維,便構成「薄如蟬翼」的老化皮膚。了解皮膚老化的機轉後,我們可以這樣來照顧皮膚:一、注意健康及營養:皮膚的狀況與全身健康有關。自然保濕因子是蛋白質,保濕成分是脂肪、膽固醇、神經醯胺,因此均衡的營養很重要。二、避免過度曝晒陽光:四肢最好以棉質衣物覆蓋。三、避免過度清洗皮膚:年紀大了,皮膚的油脂減少,容易乾癢,應該避免過度清洗。四、問題盡早處理:熟年皮膚容易受傷,也容易長疣、痣、老人斑、粉瘤,盡早處理,可以避免併發症。【延伸閱讀: 人生猶如馬拉松,任何年齡都能圓自己的夢想!林靜芸:我七十歲,我正在挑戰自己】※本文摘自寶瓶文化《不老的挑戰:創造理想的老後》
-
2022-01-15 醫療.皮膚
屁股痘痘原因和臉部不同!屁股痘痘怎麼消及如何預防?
痘痘總讓人傷腦筋,有些不會影響外觀、長得比較隱密的痘痘,也常會影響到生活,好比屁股。美麗信義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提醒,屁股上的痘痘通常和臉上的痘痘並非同一種,處理不當恐怕細菌感染的風險更高,且也有其他疑慮,建議民眾可先了解原因並從生活著手改善。 屁股痘痘別亂擠!醫:和臉上的不一樣。 曾奕騰醫師表示,關於痘痘可先從學名、形成的原因上了解,同樣是被民眾稱為痘痘,臉部的通常是醫學上稱為「痤瘡」的皮膚疾病,而屁股上的則大多是「毛囊炎」、「疔瘡」、「表皮囊腫」。 痤瘡好發於臉部、胸部、背部等處,會在毛囊角質過度增生、皮脂腺分泌、痤瘡桿菌、身體發炎四個主要因素集合下形成,起初會出現粉刺,發炎形成丘疹,嚴重時形成膿皰或囊腫,最後演變成痤瘡,也就是民眾所稱的痘痘。 至於屁股的痘痘,因此處皮脂腺分布較少,也較不容易形成粉刺,形成主因也不一樣,上頭的毛囊炎之所以會形成,和毛囊阻塞、細菌感染、黴菌感染等息息相關,較嚴重的則會形成疔瘡。另也有一部份為表皮囊腫發炎,可視為皮膚下有個囊袋,穢物在裡面堆積。 會受到感染的原因,主要與環境、衣物、習慣、體態有關,悶熱潮濕的環境容易孳生細菌、黴菌,當中包括了流汗、久坐、行車過久、褲子不透氣、洗完澡沒有擦乾身體就直接穿內褲和褲子等,而若泳池、溫泉等環境較不乾淨,感染的風險自然也會升高。另外肥胖者也相較容易有屁股長痘的問題,主要是因為體態結構上皮肉皺褶處容易摩擦、悶熱,且身體也較容易有發炎反應。 屁股痘痘因感染所起,亂擠恐增不必要風險。 面對痘痘民眾總會想自己擠掉,曾奕騰醫師表示任何痘痘其實都不大建議自行處理,除了容易留疤影響外觀,更重要的是需注意更嚴重的感染。而屁股上的痘痘之所以會成型,就是因為細菌、黴菌量較高,若自行處理又沒妥善做好消毒工作,傷口細菌感染的風險也將更高。且屁股上的痘痘往往相當難擠,硬擠往往會讓水腫情況愈加厲害。另外,皮膚下出現囊袋的表皮囊腫發炎,若沒有妥善開個開口,硬擠容易使得囊袋在表皮底下破開,也將有皮膚底層感染的風險。 屁股痘痘該怎麼辦?醫教6招有助改善! 曾奕騰醫師建議,屁股上的痘痘若真的要自行處理,輕者可使用外用的抗生素藥膏,一般而言就會有明顯的改善,而情況較嚴重者,則建議使用口服抗生素。若是出現相當大顆、已經感覺很嚴重的,自然是建議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為佳,通常在經過一般的引流手術後就可以消退,後續再遵照醫囑用藥便可改善,相較之下這些方法便利且無感染風險。也提醒民眾留意藥物取得方式,應透過藥局等合法通路取得,最好的方式當然還是先檢查,但不論如何應避免透過來路不明的管道、親友介紹等,以避免無法預期的風險。 至於在預防方面,曾奕騰醫師建議,可從生活改變做起,例如洗完澡擦乾身體、避免久坐或長途開車、騎車,坐久了就起來動一動。平時穿褲子、裙子的習慣也可以改為寬鬆、透氣的,內褲可選擇純棉的較不吸汗。平時若容易流汗的族群,外出時可多帶條內褲,特別是在外過夜者更留意更換,如此也可以降低感染風險。而肥胖者減重通常就可以有明顯的改善。保持皮膚乾淨清爽的習慣,屁股的痘痘也自然不易產生。 《延伸閱讀》 .戴口罩狂長痘痘?醫教5招預防口罩痘作祟! .痘痘不斷復活原來是粉瘤!兩者差在哪?如何根治?一張圖秒懂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2-07 該看哪科.皮膚
頭皮腫瘤99%是良性 但若生長快且潰爛、滲血要注意
1名46歲男子一年多前發現後腦勺頭皮長了一塊凸起物,原本以為只是青春痘不以為意,但腫塊始終沒消除,日前他嘗試用力擠壓,反倒感覺紅腫疼痛,經就醫檢查後,醫師研判是皮脂腺囊腫,切除後病理報告顯示為良性,讓他鬆了一口氣。醫師提醒,若出現潰爛、紅腫、發炎、滲血,則應盡早就醫檢查為宜。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整形外科醫師鄭旭棠指出,該患者自述與腫瘤和平共處1年多,平時除了洗髮偶爾會摳到,其餘多數時間都不會妨礙正常生活,只是因本身剪短髮,旁人看到後都會好意詢問「你後腦杓長了一顆怪怪的東西?」讓他頗感困擾,日前決定「擠一下」,沒想到竟開始出現紅腫狀況,因而前來就醫。鄭旭棠說,從外觀來看,診斷是俗稱「粉瘤」的皮脂腺囊腫,門診手術切除即可;過程僅需局部麻醉,不需全身麻醉,手術耗時約20分鐘,術後兩周完成拆線,患者回診時還笑說,「總算不用再擔心腦子出包了」。他說,一般臨床常見的頭皮腫塊可分為囊腫、痣、上皮腫瘤及黑色素瘤等,病因多半與皮膚受損、日曬、環境汙染或化學物質接觸有關,且頭皮腫瘤幾乎99%是良性腫瘤,僅極少數是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等惡性腫瘤,癌症轉移到頭皮的腫瘤也相對少見,民眾無須過度慌張。不過鄭旭棠也提醒,如果皮下腫瘤生長速度很快,且表面有潰爛、滲血等情形,就得懷疑是其他惡性皮膚疾病,應該盡快就醫接受專業檢查、評估,而平時則建議多保持頭皮清潔乾爽,減少染燙髮次數,避免接觸化學物質,同時不要過度用力抓搓摳擠頭皮,都能降低頭皮腫瘤的風險。
-
2021-11-05 養生.運動天地
不節食減重70公斤 掌握2關鍵7年不復胖
小孩能吃就是福,養得白白胖胖才叫有福氣,是許多家長寵愛孩子的方式。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周志倫一路胖到166公斤,坐飛機要兩條安全帶對接、33歲被醫生判定「再不運動就沒機會動了!」「別再用錯誤觀念害孩子了!」周志倫接受全台最大女性健身社群「有肌勵」專訪,分享他努力甩肉70公斤的心路歷程。能吃就是福周志倫在大家庭長大,家中每天都會有一大鍋焢肉,就算是半夜也有一鍋熱飯加焢肉可以吃,逢年過節拜拜桌上更是滿滿的肉,滷的、炸的、烤的要多油有多油,幾乎看不到任何青菜。長輩擔心孩子長不大,不斷用食物換取小孩滿足的表情,卻沒料到,身高有限、體重無極限,幼兒園時已經是肉肉圓圓的孩子,這時還會被說「很可愛」。 國小後,周志倫體重開始突飛猛進,可以一次吃掉3片雞排,胖到小學制服都沒有他的尺寸,必須量身訂做,但大人依然說「維持這樣,以後抽高就好了」但是,飲食習慣已經養成,吃不到垃圾食物就不開心、開始大吵,大人疼小孩又開始溺愛,怎麼改?爽爽的吃肥人生周志倫國中時體重破百,但家人擔心住校的孩子伙食不習慣,到學校探視時還是買了一大堆塩酥雞,只想讓孩子開心。高中時,體重飆高到120公斤,白天工作、晚上唸書,沒跟家人同住沒人管,飲食更不正常,把飲料當水喝,三餐高油高鹽高熱量,每天伙食費700塊,吃掉薪水超過3分之2。雖然從小胖到大,但肥胖對周志倫的人生,沒有一點點的不便,交女朋友、找工作、結婚生子等,所有胖子會遇到的問題、想減肥的動機,他通通沒遇過,求學、工作、成家,人生一直都是順順利利的,完全找不到任何減肥的理由。他擔任電腦工程師,平常工作聚會多應酬也多,常常下班後就是半夜,忙碌了一天最能撫慰人心的莫過於爆卡美食,吃完回家就睡更是爽,就這樣爽爽的吃肥人生一路來到166公斤。166公斤的人生很難想像166公斤是什麼樣子吧?腰圍60吋,坐飛機需要兩條安全帶對接;到餐廳、咖啡廳不能坐有扶手的椅子,因為屁股會卡住。到大尺碼店買衣服,店員會取笑他「你60吋腰圍,我們店最大到52吋喔,要不要買兩件30腰的回去改?」但他依然有他生存之道,打聽哪家廳餐椅子大?哪邊的衣服尺碼大?哪間餐廳車子可以開到門口不用走路?繼續無憂無慮繼續吃、繼續胖。2015年5月,周志倫因為長期以炸物為主食,皮膚非常不好,背上長了一顆粉瘤需要手術,外科診所門診無法處理,要他轉診到大醫院,成了吃肥人生改變的契機。再不動就沒機會動了醫生眉頭深鎖說,他明明才33歲,但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尿酸、血壓、血糖都是紅字,肝功能、腎功能、血脂肪統統超標,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風險群,甚至會中風,「如果再不動的話,可能很快就沒有機會動了。」周志倫腦海中浮現,過胖的自己,未來就醫需要出動消防隊拆窗戶用吊車吊掛,生活起居、吃喝拉撒只能在床上的慘狀,如果真的癱在床上,除了自己痛苦以外,身邊的家人怎麼辦?他想起才念國小、幼兒園的兩個孩子,這輩子還沒有能力可以留什麼給他們,如果自己病倒了卻會留下足以影響他們一生的大麻煩,「不管如何,我絕不能拖累家人,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了,我要開始減肥,找回健康!」邊走操場邊痛哭一開始,周志倫靠吃減肥藥、極低熱量飲食法來減重,雖然半年就瘦下30公斤,但停藥或恢復飲食後,不到一年就連本帶利胖回40公斤以上。他決定改用健康方式減重,擬訂減重計畫及菜單,因體重過重只能選擇快走。他下班後就到附近操場繞圈快走,從來不曾運動的他,背著166公斤的肉,走不到30分鐘,就覺得不行了、腳踝痛、滿身大汗像快死掉,每走30分鐘,就要休息5分鐘,撐著走完一個小時,每天下班就到操場報到。總是走到整個操場一片黑只剩下他一個人,有時候走到腳底冒水泡,好幾次走著走著就鼻酸痛哭,周志倫覺得自己好悲哀,「過去30幾年我都在幹嘛?為什麼把自己搞成今天這個樣子,如此放縱自己不自愛,到今天才要如此狼狽!」原型食材飲控7年看著體重計上逐漸減少的數字,周志倫愈來愈有信心,慢慢加入單車、登山等運動;過去爬山不到10分鐘直接放棄,現在可以在山裡走上一整天。第一次騎單車,因體重過重加上沒肌力,踩不到5分鐘就開始滑行,現在可以一次騎上5小時,更成功單車環島。原本就對烹飪有興趣的他,也採取原形食物來做飲食控制,有成績就到社群分享,受到網友好評,索性改行創業賣起健康原形食材。「我不是在減肥,是在重新學習正確的生活方式!」7年來,周志倫成功甩肉70公斤,減重期間養成的飲食及運動習慣,從不斷忍耐到慢慢習慣,如今成為享受,身心靈感受前所未有的舒暢,整個人重生了。減掉70公斤的心路歷程周志倫表示,過去常常聽到「遺傳性肥胖」,好像自己胖是天生的,後來想想,遺傳的並不是肥胖,而是飲食習慣。你喜歡高熱量的飲食,小孩跟著你一定也是相同的飲食;你不運動,你的小孩當然也是有樣學樣。為了不重蹈覆轍,現在他每天帶著孩子均衡飲食、天天五蔬果;以前假日全家人吃到飽的美食之旅,現在是全家人一起登山健行、陪小孩學直排輪、騎單車,想要遺傳肥胖都很難,「認為自己有肥胖遺傳的人,不要再自己騙自己囉,快點改變自己的生活飲食習慣吧!」真心想做就會找到方法走過艱辛的瘦身歷程,周志倫表示,如果身邊有像他當初一樣不知死活的吃、不知死活的胖的家人,不要再唸他,唸有用的話就不會胖成這樣了。減肥需要動力,但動力絕不是來自於唸、來自於逼,唯有自己想通,才是最強大的力量。透過「有肌勵」,他也想鼓勵更多人,如果你真的很想完成一件事,你就會找到方法 ; 如果你不想,你就會找到藉口。如果你相信自己可以做到,那就一定能看到成功的那一天。延伸閱讀168斷食法失敗?專業醫師教你怎麼吃!健身必吃!低醣雞胸肉的4種料理「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9-20 養生.人生智慧
半百人生 飄洋過海讀書去
很多女士或太太們一生為工作或家庭努力付出,到了5、60歲才突然想起自己年少時的未竟之夢,想為自己活一段,於是想起了諸多夢想中的其中一項:到海外去念書。活到這個年紀,其實要的已經不是學位背後可以帶來升遷那麼膚淺的益處,想要得到的,不過是年輕時無法實現的夢想。如今人生義務已經完成7、8成,而自己也已經進入再不去就可能沒機會的尷尬年齡,所以很多人在年過半百之後勇敢與自己的舒適圈短暫告別,大膽追夢去。勇敢追夢,可以有千百種理由。根據我們菲律賓宿霧遊學的經驗,整架廉價航空的飛機上幾乎搭載了98%要去圓夢的年輕人。下機經過海關時是第一個考驗,要獨自面對海關說英語,不過海關大都知道這些是來學習英語的學生,很少見到刁難的狀況。此次遊學期間遇上了幾個年紀相仿的學生,也和他們聊起來此的動機。有位中國大叔獨自前來約莫有幾個月了,他的理由很有趣,他說想帶老伴去環遊世界但老伴不敢,因為擔心走失在語言不通的國度。於是愛妻的大叔下定決心要好好努力學習英語,因此拋下老婆來了菲律賓努力學習,只見他從早到晚1天8堂課從不怠惰,雖說有效果但壓力著實不小,我感受到他愛護妻子的努力與承諾,是個好男人。可以體驗海外留學生活的地方很多,菲律賓絕對不是首選,但為什麼上了年紀者偏好菲律賓呢?我猜想有以下幾個理由:● 飛行時數短● 不用調整時差● 語言學習效果佳● 費用相對經濟● 提供很多1對1課程,適合各種程度的學生● 校內設有華語經理,可以幫忙處理生活與學業大小事務● 從接機開始的一條龍服務從ABC開始,60歲不是追夢的阻礙。搭機時所見幾乎都是年輕人居多,但到了學校發現原來有點年紀的叔叔阿姨們也不少,主要是看當初的選擇和代辦公司的建議,如果和一堆年輕人相處怕有障礙,那可以請遊學代辦建議適合中老年人就讀的學校。不過說實話,來菲律賓學習語言的還是以年輕人為主流,所以還是要把自己的心態保持年輕,有機會就和年輕人聊聊也不錯。我們遇上的中老年學生,還有一位不會說英語的台灣婦女,鼓起勇氣和老公告別二周,自己一個人到菲律賓圓夢,她幾乎是從ABC重新開始認識英文。二周後獨自搭計程車到機場準備返家,用英文和司機討價還價成了她此行最大的成就。小小的進步對很多人來說或許意義不大,但對一個60歲左右的大姐來說,除了圓夢之外,也是對自己的肯定,原來我也可以做到,如果你也還有未竟之夢,那就趕快規劃吧!去了之後你就會發現,原來你不是唯一,你也不是怪胎,活到這把年紀還想為自己努力一下的精神,非常令人感佩,大家都應該為你喝采加油。日本求醫歷險記雞同鴨講 還好有Google翻譯在海外長期旅遊最怕碰上的問題之一,就是看病。活到這把年紀了,身體上難免有一些暫時死不了卻又醫不好的宿疾,但也不能因為這些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疾病,就放棄出國旅遊的計畫吧。上次我們到日本遊學期間,很不巧地,我的老朋友「粉瘤」正好復發,這可是好多年才會發生一次的狀況。平日只要不發作倒是相安無事,一旦發作起來,患部會腫脹如小彈珠一般充滿膿血,有如針刺坐立難安。我的粉瘤之所以棘手,是因為它長在有點令人難以啟齒的地方,所以在日本尋找醫師時,我設定了要找皮膚科的女醫師看診。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我首先使用Google查詢福岡的皮膚科診所,鎖定了距離比較近的幾家診所,只是一旦進入通話,就開始雞同鴨講,電話那頭的診所人員幾乎無法使用英語溝通,根本無法預約或詢問。在持續尋找的時候,突然在網路上發現一個網頁:「福岡亞洲醫療支援中心」,這個單位設有24小時的服務電話,主要是幫助外國人在福岡就醫,提供免費的醫療諮詢和翻譯服務,其中也包括中文服務,我便馬上打電話去求救。可別以為這樣就解決了語言溝通的問題,真正的挑戰是從踏進診所後才開始的,從櫃檯的接待人員到醫師看診,我們開啟了一連串的雞同鴨講和比手畫腳,還好世界上有Google翻譯,讓我們一路透過翻譯,達到處理疾病的目的。建議出國期間,不要忘記投保旅遊平安險,就醫的費用有高有低,派上用場的時候真的會讓人安心不少。
-
2021-02-22 名人.林靜芸
林靜芸/病患心中好醫師 是人性的關懷
外科醫師的養成非常辛苦,實習醫師時才開始作皮膚縫合。雖然醫學生時縫過豬皮,但面對有感覺會流血的真人,還是會失常。尤其幼兒受傷,家屬亂成一團,醫師的雙手不由地也變笨拙,好不容易縫下去卻位置不對,只能拔起來重縫,一個小傷口,重縫再重縫,孩子哭得聲嘶力竭,實習醫師更是滿頭大汗。急診是住院醫師學習機會等到成為外科第一年住院醫師,可以開盲腸炎、腦部外傷頭顱探索、處理手腳挫傷,第二年住院醫師可以作切胃手術。我當住院醫師的時代,常有胃潰瘍穿孔造成腹膜炎的病人,必須緊急手術,所以急診病人正是住院醫師的學習機會。為了有機會能夠主刀,當住院醫師的人有空就練綁線及縫合。有機會開刀時,手術室會擠滿看熱鬧的同事,刀子劃下皮膚的瞬間,絕對是主刀者最驕傲的時刻。對待病患溫柔被認好醫師那時有兩位老師,一位手術乾淨俐落,是學生的偶像;另一位雜亂無章,常出狀況,是學生們私下的笑柄。手術棒的老師很自負,巡房時態度冷淡,病人的問題全交給住院醫師,印象最深的是有位病人喊痛,老師回答他:「手術當然會痛」後就不理他了。但另位手術技巧差的老師在病房很溫柔,他常安慰病人:「今天比較痛,你忍耐一下,明天會好很多。」經濟困難的病人,老師還會幫忙找資源,病房的家屬一面倒,都說他才是最好的醫師!年輕時的我,無法理解家屬為什麼如此輕易受矇騙。1983年澳洲馬歇爾及華倫發現幽門桿菌是胃潰瘍的原因。潰瘍轉為以內科治療為主流,外科被迫從胃切除的戰場撤軍,但喜歡作手術的醫師,並沒放棄揮刀前進,轉而發展減肥。外科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被內科以支架取代,外科改攻微創開心手術。加上許多癌症早期發現都可以手術根治,這幾年神經外科、胸腔外科、一般外科、乳房外科、整形外科、骨科反而有很大的突破。醫師送暖讓病患產生信賴外科醫師的所有學習都是為了精進醫術,但醫療人員也應注重人性的關懷。曾有一位婦人在醫學中心作了粉瘤切除小手術,待在恢復室時又冷又餓,一位路過的小醫師給她熱毯,還把自己的午餐讓給她吃。三年後,婦人想拉肚皮,指定由該位小醫師手術,不過拉肚皮是整形外科研究生等級的手術,該醫師資格並不符合。醫院院長委婉詢問婦人能否改由其他醫師操刀服務,婦人回答:「這位醫師是我認為最好的醫師,我想等到他方便再作這個手術。」衛福部有專科醫師制度,醫院也有醫師升等制度,都是為了評定把關醫師的醫療品質。但對這位婦人而言,關懷她的醫師才是最值得信賴的醫師。關懷能夠激發自癒力美國克里夫蘭診所聞名世界,入口處掛著他們的信念:「每個病人在這裏都能感受人性的關懷」。他們明白,「關懷能夠激發自癒力,是疾病痊癒最重要的力量。」花蓮慈濟泌尿部郭漢崇主任最近出書,提到一位好醫師的定義是能對病人「真心陪伴,用心關懷,細心醫治,潛心研究」,應是醫療人文最正確的闡述。
-
2021-01-16 科別.皮膚
噁!67歲男後腦長巨大粉瘤 醫生花3天擠完「蛋沙拉膿液」
噁!美國真人實境秀節目「Dr. Pimple Popper」主持人兼知名皮膚科醫師桑德拉‧李(Sandra Lee)日前分享一件令人震驚的案例,一名67歲男子丹尼斯(Dennis)與頭部的巨大粉瘤相處超過20年,且粉瘤日漸長大,如今已嚴重影響他的生活。丹尼斯近日找上Sandra Lee治療,才讓他恢復常人般的生活。根據《太陽報》報導,來自密西根州(Michigan)懷恩多特市(Wyandotte)的丹尼斯已與頭上粉瘤(皮脂腺囊腫)相伴超過20年,但腦後那顆巨大粉瘤漸漸變大,讓他沒辦法再帶上安全帽,就連睡覺也相當痛苦。他的妻子多娜(Donna)非常擔心他的情況,她很害怕若丹尼斯再不接受專業醫治,恐怕很快就會失去他。最終,丹尼斯找上桑德拉‧李醫生為他治療,但當她看見巨大的粉瘤也忍不住驚呼,「這是我目前看過最大的粉瘤」。桑德拉‧李向他解釋病情,指出這顆巨大粉瘤會晃動,可能代表粉瘤裡含有大量液體,是一顆「水囊粉瘤(water balloon cyst)」。桑德拉‧李透過手術將這顆巨大粉瘤切開,並擠出大量宛如「雞蛋沙拉」般的金黃色膿液,由於丹尼斯頭上還有另外3顆不小的粉瘤,桑德拉‧李花了好幾天時間才將粉瘤完整清除。如今丹尼斯的頭上已不見巨大粉瘤,她終於能恢復常人般的生活。These bumps are even BIGGER in person. What did I get myself into... 😩#drpimplepopper @TLC pic.twitter.com/SjCG8OP5TU— Dr Pimple Popper (@SandraLeeMD) January 12, 2021
-
2020-12-14 科別.皮膚
醫病天地/實習前粉瘤突發炎 及時手術復原
新竹縣一名國立大學電機系的大一新生俊凱(化名),正準備考甲級機電整合技術士證照,也即將參加高階機電整合實習,但因「共生」已久的粉瘤突然發炎化膿,擔心療程漫長恐影響考證及實習。東元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陳偉迪在詳細了解病人處境後,當天就安排手術切除右臀兩顆囊腫且復原良好,讓俊凱如期參加實習。陳偉迪指出,粉瘤是常見的皮膚腫瘤,生長範圍可大可小、位置不受限,若有越長越大的情況,有可能因擠壓或過大而破裂發炎,體質、壓力大、飲食油膩及吸菸喝酒等,也會導致表皮囊腫生長,破裂的機率相對較高。表皮囊腫也是許多人容易忽視的皮膚腫瘤,若沒有及早切除,嚴重恐從病灶處細菌感染擴大而引發蜂窩組織炎。以俊凱來說,檢查發現右臀兩顆表皮囊腫分別有2公分與4公分,其中一顆已經化膿合併細菌感染,因此盡快排刀切除,給予抗生素治療,降低擴大感染釀蜂窩性組織炎的風險,術後傷口復原也十分良好。俊凱表示,粉瘤在他國中時出現,因上課坐木板椅壓迫到腫瘤疼痛不舒服,而採取錯誤坐姿舒緩疼痛,但長久下來腰痠背痛,導致上課無法專心,經醫護團隊協助切除囊腫,身體變得輕鬆舒適,更能專注聆聽思考,要朝夢想全力邁進。
-
2020-07-04 科別.皮膚
濕疹到底是皮膚太濕,還是皮膚太乾?醫師用實際病例解說
「醫生說我是濕疹,可是我的手乾到不行,怎麼會是濕疹?」「我的手,常常濕,甚至濕到會起水泡,醫生也說是濕疹,怎麼會呢?」到底濕疹,是皮膚太濕,還是皮膚太乾呢?其實,這兩者都對,也都不對。甚麼叫都對,也都不對?請講中文!其實,濕疹的皮膚,可以表現濕,也可以表現乾;更需要記得的是,濕疹的皮膚怕濕,也怕乾。我們來看兩個實際的病例吧!第一個案例,是典型的手部濕疹,講白話文,就是富貴手,可以看到紅腫的皮膚,又乾又脫皮,這是因為常接觸清潔劑,所引起的手部濕疹。第二個案例,是手部汗皰疹,或者稱為手掌水皰型濕疹,可以看到手掌、手指,散在性的分布了很多細小的水泡,這是在濕疹的急性期,因為表皮與真皮層有組織液累積而分離,因而形成外觀上的水泡。(和流汗一點關係都沒有的汗皰疹)濕疹的皮膚,確實可以表現乾,也可以表現濕,所以濕疹的皮膚,既不是太乾,也不是太濕,而是敏感脆弱,所以冬天怕乾、夏天怕流汗潮濕。 為什麼一種病,卻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表現?這要從組織切片的表現說起,濕疹的皮膚,在顯微鏡底下,呈現出來的是表皮層很多發炎細胞的浸潤,表皮因而變得很多小泡泡,我們稱之為海綿樣變化(Spongiosis);當這些小泡泡聚集在一起,就形成大泡泡,大泡泡就把表皮跟真皮層隔開了,於是外觀上就冒出了小水泡,這是急性濕疹。當一次又一次的濕疹發作,皮膚經歷反覆的發炎之後,表皮層會因此增厚,原本應該正常代謝的角質層,因為發炎的關係,代謝速度加快,造成很多來不及脫落的角質,一半黏在皮膚上,一半掀起來,臨床上就是我們看到的「脫皮」或「脫屑」,表現在外,可以看到皮膚粗粗的、紅紅的、合併脫屑產生;這是亞急性濕疹。 當濕疹發作很多很多次以後,皮膚就開始有相應而生的反應,為的是抵抗這些反覆的發炎,於是皮膚開始增生、變厚,表現在外,就是皮膚增厚、變乾、甚至合併裂縫產生,這就是慢性濕疹。打個比喻來說,同樣一個人,嬰兒時期、青少年時期、跟老年時期,外觀上會有顯著的不同,但是他還是同一個人啊!這就可以解釋了上述的疑問,同樣一種病,也會因為有急性、亞急性、慢性三種不同的變化,但是本質上,還是同一種病。三種時期的濕疹,治療方式都相同嗎?如果單從使用的藥物來看,三種時期的濕疹,確實治療上大同小異,唯一不同的是,病程的期待與如何預防復發。急性濕疹,根據發病原因的不同,有的只是因為接觸到誘發的物質,而引起立即性的過敏反應,這種一次性的發作,只需治療當下的變化,可以當成是偶發事件處理。亞急性濕疹,患者通常有濕疹的體質,所以再發的機率高,除了治療當下的病灶之外,規律作息、積極保濕、避免過度清潔,都須請患者一併配合,才能達到有效控制。 慢性濕疹,光聽名字就知道病程是起起伏伏,不容易痊癒,皮膚往往呈現粗、厚,這時候,治療上很重要的是,打破慢性濕疹的惡性循環:不要抓!不要抓!不要抓!抓了皮膚就會引發更多的發炎反應、更形增厚。不要抓談何容易!癢起來怎麼辦?痛可忍,而癢不可忍,濕疹很癢啊,不抓怎麼能爽快止癢?有些人會說,我知道不能抓,所以我都用拍的,用刀背去刮它,用熱水沖它,就能止癢。這其實也是錯的!用拍的、用刮的、用熱水燙的,都會刺激皮膚,使底下的血管擴張,一樣會惡化濕疹的發炎,造成後續的皮膚增厚。 那難道,濕疹癢起來,只能用念力、用祈禱的?除了用念力跟祈禱的,還有一個好方法:沖冷水,或者用冰冰涼涼的濕毛巾冷敷,冷敷之後,皮膚血管收縮,癢的感覺也會因而被減弱。降溫之後,濕疹的患者,更要注意保濕,擦上保濕的乳液、面霜、或油膏,這些外敷的保濕劑,不只能夠保護皮膚,也能提供局部降溫的功用。濕疹不能只靠吃藥擦藥濕疹的皮膚,比起正常的皮膚,表皮屏障缺乏,因此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夏天流汗多的時候,汗水裡的廢棄物質如不適時移除,會刺激濕疹的皮膚,引起發炎;冬天天氣乾冷,冷風一吹,表皮含水量下降,保護力更缺乏,也會引發發炎。所以濕疹的皮膚,急性期吃藥擦藥,只能治療,無法預防疾病復發;更重要的是,患者必須了解自己的皮膚,不去烤箱、三溫暖;不碰刺激性物質像洗碗精、洗衣粉、漂白水、有機溶劑;不吃刺激的食物如麻辣鍋、薑母鴨;盡量規律作息,不熬夜、不失眠;同時勤擦保濕劑,提供保護,才能有效減少復發。汗水不能停留,保濕一天三次濕疹的皮膚保健,請記住十二字真訣「汗水不能停留,保濕一天三次」汗水會刺激皮膚,所以一旦流汗,除了儘速用毛巾擦乾之外,一天數次,用清水沖洗患部,之後用毛巾輕輕按乾,再補充保濕劑,才能徹底減少汗水對皮膚的影響。近幾年來很流行吸濕排汗材質的衣物,雖然感覺上汗水很快乾了,但是其實汗水是在皮膚上乾掉,並不是被衣物吸收,所以汗水內的廢棄物質,還是停留在皮膚上,一樣會刺激皮膚。濕疹的皮膚,我會建議患者,貼身的衣物選擇純棉的材質,雖然純棉的衣物,吸汗之後會濕濕的,不舒服,但是至少是衣服吸收了汗水,衣服濕掉就換掉,換掉的同時,能夠用濕毛巾輕輕擦拭皮膚,也可以減少汗水殘留的刺激。保濕一天三次,請在洗完澡、睡覺前、出門前,各擦一次。洗完澡,皮膚含水量最高,這個補充保濕劑,可以把水分鎖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保護屏障,隔絕外界的刺激。睡覺時,蓋了棉被,體溫上升,蒸散水分的速度也會加快;水分蒸散,皮膚屏障消失,就容易癢,所以濕疹常常在半夜發作,就是這個原因;在睡覺前擦一次保濕劑,讓患部的皮膚多一層保護,可以減少水分蒸散,預防半夜無意識的狀態,一直抓一直抓。戶外風吹、日曬、雨淋,再加上路上的灰塵、空氣汙染,都會刺激皮膚,讓濕疹的皮膚更形惡化,所以在外出打仗之前,請先幫皮膚準備好戰袍:保濕劑,提供多一層的保護,才能延緩復發。濕疹的皮膚,怕濕也怕乾,請記住十二字真訣,做好皮膚保健。醫師說的我都有照做,為什麼還是一直復發?手是我們一天當中,用最多的器官之一,也因此手部濕疹,通常格外難治療。門診常常聽到患者這樣問我:「醫師,我都認真擦藥,也一直擦乳液,可是藥停了沒幾天,就會復發,到底是甚麼原因?」有些反覆發作的手部濕疹,其實跟職業很有關係!很愛乾淨的媽媽,一天到晚都在洗洗擦擦;餐飲業的朋友、烘焙的師傅,反覆接觸油料、食品原料、清潔劑;美容美髮的朋友,一整天碰水、碰有機溶劑,這些都是很常見會有手部濕疹的職業。可是沒工作就沒飯吃了,那該怎麼辦?這個時候,我會跟他們強調,戴手套的重要順序!手套要戴兩層,一層布的,一層塑膠的,布的在內、塑膠在外。布的手套可以吸汗,可以吸附不小心滲入手套的外來物質,讓手部皮膚有個緩衝;更重要的是,一旦布手套濕濕的,就要更換,不可以一雙濕手套還黏在手上繼續工作。更換手套的同時,請用清水沖手,把汗水、刺激物、清潔劑沖洗掉,再補充一次保濕劑後,戴上乾的布手套、塑膠手套後,才繼續工作。把環境中、工作中會接觸到的刺激物質,藉由手套有效隔絕,來降低復發的機會,如果真的認真配合戴兩層手套、勤擦保濕劑,手部濕疹,通常就會不藥而癒。針對超級頑固的手部濕疹,皮膚科特有的妙招皮膚科有兩樣妙招,針對廣泛增厚、大面積脫屑的手部濕疹,也很有效,這兩樣都必須在皮膚科醫師的監督與指導下施行,在此一起分享給大家。妙招一:照光治療頑固的慢性手部濕疹,由於皮膚一直處於反覆發炎的狀態,如果可以有效減少發炎反應,會讓外用藥膏事半功倍,加速治療速度,單一波長的紫外光照射,就能提供這個優點。照光治療在皮膚病的應用範圍很廣,乾癬、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汗皰疹、白斑、尿毒搔癢症,都是行之多年的有效適應症,照光治療的副作用不多,手部濕疹需要的劑量也不高,在皮膚科醫師的監督下,是安全又有效的方法。(皮膚科照光治療,常見問題一次解答)妙招二:濕敷療法濕敷療法,是把提供滋養的乳液、控制發炎的藥膏,一起擦在患部,然後藉由密封的方式,來達到加倍吸收的效果,針對頑固的手部濕疹,在皮膚科醫師的指導下,循序調整外用藥膏與乳液的比例,依據病程設定治療期間,針對手部濕疹,也是有效的治療方式。(濕敷療法安全又有效,請你跟我這樣做!)濕疹並非不治之症,保養得好,控制得宜,有濕疹的人生,也可以是彩色的!原文:
-
2020-06-25 科別.皮膚
什麼是身上長釘子?粉瘤與疔瘡都不要自己擠,以免細菌長驅直入
皮膚科門診,如果看到患者面帶愁容,走路姿勢有點奇怪,或是請患者坐下時猶豫再三、坐姿有點歪歪扭扭的,通常就是在大腿內側、屁股附近,長了壓了會痛的東西,因為很痛,讓人覺得芒刺在背,造成姿勢改變;有時候,老一輩的患者會直接用閩南語跟我說:「我長釘子了!」這當然不是真的身上長了釘子,而是這種痛感,就像一根釘子釘在皮膚上一樣難受,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不外乎兩種病因:粉瘤或是疔瘡。這兩種疾病,急性期治療方式大同小異,然而病程卻大相逕庭,一起來看看有甚麼不同吧!粉瘤是良性囊腫,容易復發粉瘤的正式名稱是表皮囊腫,英文名字叫Epidermal Cyst,名字中有個「瘤」字,就表示它是屬於增生性的疾病,大多數增生性的疾病,要根治都需要手術切除。我常常這樣跟患者解釋甚麼是粉瘤:我們把粉瘤想像成一顆水球,但是水球裡面裝的不是水,是白色的角質,這些角質,是水球的壁分泌出來的,角質分泌越來越多,水球就越來越脹大,所以原先在皮膚下面小小米粒大的東西,經年累月之後,就慢慢長大,長成一顆花生米大,甚至變成一顆乒乓球大小。 這顆水球埋在皮膚裡面,大多數的情況下,可以相安無事,然而一旦水球大到一定程度,就會容易受到擠壓而破裂,水球破裂之後,包在裡面的角質外漏,進而引發發炎反應,反應在臨床症狀上,外觀上看起來變的紅紅的、摸起來熱熱的,同時壓了會痛,或是不壓也會隱隱作痛。由於粉瘤是增生性的疾病,如果沒有移除它,它就一直都在,只要它還存在一天,就有發炎的可能,因此粉瘤發炎會常常在同一個部位反覆發生。疔瘡是毛囊感染,可以痊癒如果單一個毛囊受到感染,我們叫它毛囊炎(Folliculitis);如果是好幾個相鄰的毛囊都一起被感染,我們叫它疔瘡(Furuncle);如果這好幾個毛囊的感染已經擴及到鄰近的皮下組織,我們叫它癤或是癰(Carbuncle);如果感染深到皮下脂肪、大到一定的範圍,我們叫它蜂窩性組織炎(Cellulitis)。疔瘡的感染來源,最常源自於細菌,尤其以正常皮膚就會有的細菌,像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大宗,因此只要把細菌殺死了,疔瘡就可以痊癒,不會反覆發生。粉瘤、疔瘡千萬不要自己擠治療發炎的粉瘤,或是正在感染的疔瘡,通常以口服抗生素、消炎藥、外用抗生素為主,同時做好傷口照護,不論是粉瘤或是疔瘡,都可以在一周內得到大幅度的緩解。 然而,我常常遇到患者,在疾病初期一直想要把粉瘤或疔瘡的內容物擠出來,不管是用手指掐、還是特意去買偏方來「吊出」內容物,這其實都會讓發炎惡化,千萬不要這樣做! 粉瘤會發炎是因為水球壁破掉了讓內容物外漏,引起發炎反應,用力去擠只會讓內容物更往皮膚深層擴散,讓發炎反應更深、更廣、更惡化;疔瘡初期不一定會有膿產生,硬要擠,可能會把原本已經被白血球包圍好的細菌往外推擠,引發鄰近部位感染,也有可能因為擠壓的過程製造了新的傷口,讓皮膚門戶大開,細菌長驅直入。切開排膿須由專業的醫師執行針對發炎厲害、內容物已經液化成膿的粉瘤或疔瘡,直接切開病灶、排出這些膿液,確實是最快速有效的治療方法;然而,切開排膿的重點,不在排膿,在於切開,妥善消毒之後,在粉瘤或疔瘡上面切開一個乾淨的切口,切口的深度要夠,才能讓底下的膿液順利排出人體,不會擴散到旁邊,這才是有效的治療。因此切開排膿,請找皮膚科醫師或外科醫師,使用無菌器械、妥善消毒過後執行,合格醫師使用的刀片或針頭,是ㄧ次性使用過後就丟棄,並不會重複使用,所以請不要以為在家裡,用火烤一下縫衣針、或是美工刀,就可以有一樣的結果,消毒不當,往往會讓感染變得更複雜、更難治療。根治粉瘤的方法剛剛提到,粉瘤是增生性的囊腫,如果包住粉瘤的水球壁不清除,粉瘤就一直都在;通常一顆體積不大、完整包覆的粉瘤,不用積極處理,可以學著跟它和平相處;然而如果粉瘤的體積越來越大,或者長在容易摩擦、受壓迫的部位,像是大腿內側、腋下、背部、屁股這些地方,往往粉瘤就會反覆發炎,而影響到日常生活。 反覆發炎的粉瘤,我就會建議患者做手術切除,然而手術的時機很重要,正在發炎的粉瘤,不建議動刀,因為發炎時期正常組織與粉瘤組織夾雜在一起,不容易辨認清楚,不但動刀的範圍會變大、傷口容易出血、粉瘤更不容易拿乾淨,因此,醫師會等到粉瘤發炎好了、不會痛了,恢復成原來的大小,最好是摸的出明顯的邊界時,再行手術。還有一些要特別注意的情形發炎的粉瘤、疔瘡雖然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感染,然而不是所有會痛的都只是粉瘤或是疔瘡這麼單純,有ㄧ些特別容易復發、很難控制的發炎,要考慮其他潛在的原因,像是長在嘴周,要小心可能是牙周發炎後形成的膿瘍;長在肛門附近,要小心可能是肛門廔管的皮膚開口;長在腋下、腹股溝,要注意可能是化膿性汗腺炎的初期表現。皮膚突然出現會痛的病灶,屬於急性皮膚病,請儘快就醫,不要拖延,早期治療可以讓病程縮短,也可以降低永久性疤痕產生的機會。原文:
-
2020-06-02 科別.耳鼻喉
國中女說話像含滷蛋 舌下粉瘤作怪
嘉義縣國中女學生小芳(化名)因舌頭下方腫脹、舌頭無法伸出,說話像含一顆滷蛋,在嘉義長庚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經檢查發現,她的舌頭下方長了一顆約6公分大的「上皮樣囊腫」,經開刀取出後,舌頭恢復正常,過了半年沒再復發。嘉義長庚耳鼻喉科主任徐正明表示,常見口腔底部囊腫有2種,此案屬上皮樣囊腫,穿刺抽吸物為豆沙狀,又俗稱粉瘤,顯微鏡下可見脫落上皮細胞、毛囊和皮脂腺等,好發於口底、頦下、耳下等部位,多見於兒童及青年,發生率每萬人不到1人,小芳的粉瘤可以長到這麼大非常少見。另一種口腔底部囊腫則為蛤蟆腫,主要由舌下腺,少數是頷下腺引起,病人舌頭下方口底處會出現柔軟及微藍色半透明腫塊,就像青蛙鳴囊的鼓起,在飯後會因為唾液分泌而更加清楚,而後逐漸消退,發生率為每萬人中只有2人,常見於年輕族群。徐正明說,口腔底部囊腫病人都會因口腔底部的囊腫體積變大,使舌部抬高,進而影響言語及吞嚥功能。目前手術治療方式可從口腔或是頸部進入開刀,但囊腫愈大愈難處理,且口腔的腫塊也有可能是口腔癌或是唾液腺癌,建議民眾若有類似情況,應盡速就醫,避免耽誤病情。
-
2020-06-01 科別.耳鼻喉
舌頭腫脹說話含滷蛋 女國中生得粉瘤就醫
嘉義縣國中女學生小芳(化名)因舌頭下方腫脹、舌頭無法伸出,說話像含一顆滷蛋,在家人陪伴下日前到嘉義長庚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經耳鼻喉科主任徐正明檢查,發現是她舌頭下方長了一顆約6公分大的「上皮樣囊腫」,經開刀取出後,舌頭恢復正常,過半年也沒再復發。徐正明表示,常見口腔底部囊腫有2種,此案屬上皮樣囊腫,穿刺抽吸物為豆沙狀,又俗稱粉瘤,顯微鏡下可見脫落上皮細胞、毛囊和皮脂腺等,好發於口底、頦下、耳下等部位,多見於兒童及青年,發生率每萬人不到1人,小芳的粉瘤可以長到這麼大非常少見。另一種口腔底部囊腫則為蛤蟆腫,主要由舌下腺、少數是頷下腺引起,病人舌頭下方口底處會出現柔軟及微藍色半透明腫塊,就像青蛙鳴囊的鼓起,在飯後會因為唾液分泌而更加清楚,而後逐漸消退,發生率為每萬人中只有2人,常見於年輕族群。徐正明說,口腔底部囊腫病人都會因口腔底部的囊腫體積變大,使舌部抬高,進而影響言語及吞嚥功能,目前手術治療方式可從口腔或是頸部進入開刀,但囊腫越大越難處理,且口腔的腫塊也有可能是口腔癌或是唾液腺癌,建議民眾若有類似情況,應盡速就醫,避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