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焦點.元氣新聞
搜尋
空氣污染物
共找到
12
筆 文章
-
-
2023-06-13 養生.生活智慧王
5招對抗室內外空污危害 室內擺放「這些植物」有助淨化空氣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今公布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惡性腫瘤仍居冠。在癌症部份,十大癌症死因跟去年一樣,第一名仍是氣管、支氣管和肺癌。台灣空汙一向嚴重,但與肺癌有關嗎?專家指「只能說是危險因子」。而想要減少室內外空氣污染物危害,在室內種植一些適合的植栽有助淨化空氣。空汙與肺癌有關嗎?「只能說是危險因子」肺癌已連續多年位居國人癌症死亡率第一名,且不抽菸、沒有家族史的肺癌患者逐年增加。根據北醫於2019年發表研究,南部肺癌患者大幅增加,疑與空汙有關。不過,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孟志曾受訪指出,目前為止醫界仍未發現空汙影響肺癌的確切病理機轉,「只能說是危險因子,要從危險到風險,兩者還沒有直接關連。」.戶外空氣污染物主要來源:汽機車、地下工廠排放、火力發電廠等。.室內空氣污染物主要來源:家具、地毯、影印機、窗簾帷幕、絕緣材料、油漆甚或建築材料等所釋放出的揮發性有機物質(Volatile Organic Chemicals, VOCs)。 種植室內植物有效減輕空氣污染物而想要減少空污這個危險因子的危害,在外除了盡量遠離污染源,回到家在室內擺設綠色植物,也是改善生活品質的方法。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臉書粉絲專頁貼文指出,植物不僅能美化室內空間,室內植物還可以有效減輕室內空氣污染物。美國太空總署建議,每3坪地板放置2盆6吋大小的盆栽,足以達到空氣淨化的效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就介紹兩種臺灣易於在家種植、具有室內淨化空氣功能的植物:臺灣山蘇花及薜荔。臺灣山蘇花臺灣山蘇花較容易照顧,於夏秋季可以1公克之20-10-20粉末肥料溶於一公升水中,每週兩次,冬季無需施肥,生長適溫為20~30℃,夏季高溫葉片快速展開,以及可有效降低甲醛濃度 ! 一般客廳的採光狀況良好,空間寬大,因此建議擺放中大型的臺灣山蘇花盆栽。【注意】山蘇花可使用施用稀釋過的化學液體肥料,於盆栽底部加入緩效性肥料或腐熟的豬、牛糞,但不宜添加雞糞。薜荔薜荔原生於臺灣平地或闊葉林區,由於葉片小,質感細緻,故常被利用為吊盆,或作為室內盆缽植物。植栽規格3~7寸盆均有,可作為盆栽、吊盆、牆面綠化,薜荔滯塵力指數高,凹凸不平表面的葉片,可有效吸附塵埃,但室內植物葉片可能因落塵堵塞氣孔而降低氣體交換率,為避免影響其淨化空氣的效果,建議每隔數週以濕潤的抹布擦拭葉面及葉背,去除累積之灰塵與水垢,清理葉片以增加滯塵效率,同時維護盆栽的美觀,建議可擺放在落塵較多的高處。【注意】光強度不足會造成落葉,陽光直射、空氣濕度過低、介質過乾均會導致葉片萎凋皺縮乾枯。其他還建議可種黃金葛、常春藤、馬拉巴栗等,都可吸收居家空汙微粒。而市面上還有賣更多種室內植物,想知道有沒有淨化空氣的功能,可先上環保署網站查詢:臺灣市售50種常見室內植物淨化室內空氣能力總表。5招對抗室內外空污危害1.建議改騎電動車或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共同改善空污環境。2.盡量減少外出時間,若外出要防止PM2.5,可戴N95口罩、醫療口罩、防霾口罩加上布口罩。3.室內擺放可淨化空氣的植物。4.「多喝水」加速部分空氣汙染物質排出。5.攝取含維生素ACE的食物抗發炎,魚油、微量元素如鐵鋅能幫助維持身體免疫機能,綠色蔬果也是類似概念。【參考資料】.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臉書粉絲專頁.吃什麼能減低空汙對身體傷害?胸腔科醫師:沒有!唯有這件事.111年十大死因公佈,惡性腫瘤居首!肺癌更是穩居癌症死因頭號殺手
-
2023-04-03 養生.運動健身
選錯時間跑=慢性自殺!要避空汙危害,一文看懂慢跑建議時間、地點、空汙指數查詢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3年將空汙訂為一級致癌物,在歐洲許多城市可以發現,空汙指數越高(如紅、紫爆),民眾罹患肺癌的比例就越高,因此在空汙中慢跑也是慢性自殺的行為。近年,擁有良好運動習慣的人口比例逐年提高,運動對健康的好處也是人人皆知,但是「空汙(如PM2.5)」卻是讓越運動越不健康的地雷!我們人體最大運動時的換氣量可達每分鐘100公升,約比安靜狀態下多20倍,如此一來,我們可能在運動時不知不覺將廢氣、髒空氣吸入體內,造成危害。到底外出運動時我們該注意什麼?空汙多少要注意?有哪些分類?空汙造成的危害蘇一峰醫師指出,「空汙的微粒從肺部微血管進入血液循環之後,會進一步破壞血管內壁造成發炎,時間一久,造成動脈硬化和產生血栓,血栓發生在心臟的冠狀動脈就造成心肌梗塞,塞到腦血管就造成中風。」我們可以發現,空汙不僅會造成肺癌,或是心血管疾病和腦部問題外,長久吸入汙染的空氣,還會造成全身性的發炎。肺癌權威陳晉興醫師也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在2013年將空汙訂為一級致癌物,在歐洲許多城市可以發現,空汙指數越高(如紅、紫爆),民眾罹患肺癌的比例就越高,因此在空汙中慢跑也是慢性自殺的行為。空汙中如何運動?因此外出慢跑,或是進行騎單車、跑馬拉松等較激烈的運動,出門前最好先查看空氣品質預報,陳晉興醫師說,若PM2.5在50,甚至是在35以下就是對身體有好處的。在《空汙世代的肺部養護全書》一書中,環境醫學專家陳保中教授提到自身的運動方法,「我的方法是早點出門,通常早上6點多就到醫院,避開高空汙時段;下班時我會選擇走比較少空汙的『路線』,盡量避開大馬路,改走小巷弄」早上六點不只避開交通尖峰時段,走小巷也能盡量避免汽機車排放的揮發性有機溶劑。對於場地,陳保中教授也有一番見解,「河濱公園是蠻好的運動場地,車少、空曠,河道旁風大,有風流動能加速改善空汙;另外,台灣山林豐富,不必特別去挑戰大山岳,鄰近的小山丘也不錯,像台北近郊就有很多條親山步道,也是假日運動的好選擇。」綜上所述,選擇淸晨時段慢跑,避免上、下班時段(早上空汙濃度高但持續時間短/下班時間分散,空汙濃度低、但持續時間長);選擇靠近公園、水邊等樹木較多的地區,避免在大馬路邊跑步、運動;且留意PM2.5大於50微克/立方公尺時,就應避免戶外運動,才可以較有效的避免空汙危害。空氣品質指標(AQI)與健康影響及活動建議空汙的分類空氣汙染實際上到底存在哪些物質?以下分為6大類:一、氣狀污染物硫氧化物(SO2及SO3合稱為SOx)、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及NO2合稱為NOx)、碳氫化合物(CxHy)、氯化氫(HCl)、二硫化碳(CS2)、鹵化烴類(CmHnXx)、全鹵化烷類(CFCs)、揮發性有機物(VOCs)。二、粒狀污染物總懸浮微粒(指懸浮於空氣中,所有粒徑之微粒)、懸浮微粒(指懸浮於空氣中,粒徑10微米以下之粒子)、細懸浮微粒(PM2.5,指懸浮於空氣中,粒徑在2.5微米以下之粒子)、落塵(指粒徑超過10微米,能因重力落下之微粒)、金屬燻煙及其化合物(指含金屬或其化合物之微粒)、黑煙(指以碳為主要成分之暗灰色至黑色微粒)、酸霧(指含硫酸、硝酸、磷酸、鹽酸等微滴之煙霧)、油煙(指含碳氫化合物之煙霧)。三、衍生性污染物光化學煙霧:指經光化學反應所產生之微粒狀物質而懸浮於空氣中,能造成視程障礙者;光化學性高氧化物:指經光化學反應所產生之強氧化性物質,如臭氧、過氧硝酸乙醯酯(PAN)等(能將中性碘化鉀溶液游離出碘者為限,但不包括二氧化氮)。四、有害空氣污染物氟化物、氯氣(Cl2)、氨氣(NH3)、硫化氫(H2S)、甲醛(HCHO)、含重金屬之氣體、硫酸、硝酸、磷酸、鹽酸氣、氯乙烯單體(VCM)、多氯聯苯(PCBs)、氰化氫(HCN)、戴奧辛、致癌性多環芳香烴、致癌揮發性有機物、石綿及含石綿之物質。五、異味污染物:指具有氣味,足以引起厭惡或其他不良情緒反應之污染物。六、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物質。【延伸閱讀】 長輩要防肌少症,只吃蛋白質根本沒效!日本研究證實:加上「這3種營養素」才能長肌肉(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2-11-09 癌症.肺癌
健檢發現肺部有結節會是肺癌嗎?醫曝一狀況才需就診追蹤
依據108年衛福部的癌症登記報告,每十萬人當中有315.9人新發癌症,其中肺、支氣管及氣管癌症佔39.8人(每十萬人),位居第二。男女發生率與排名相仿,女性新發生肺、支氣管及氣管癌症而死亡的比例為35.0人(每十萬人),排在第二,男性的比例則為45.6人(每十萬人),同樣位居第二。又依據110年衛福部的死因統計,每十萬人當中有220.1人因為惡性腫瘤死亡,連續40年佔據十大死因之首位,其中肺、支氣管及氣管癌症佔了37.2人(每十萬人),為惡性腫瘤之首。性別也佔了重要的角色,女性因為肺、支氣管及氣管癌症而死亡的比例為31.3人(每十萬人),男性的比例則為54.5人(每十萬人),皆居惡性腫瘤之首。對於看起來如此窮凶惡極的肺癌,台灣也發展出了一套篩檢策略。從2022年7月開始,政府已經公費補助肺癌高風險族群每「兩年」做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獲益對象包含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曾經得過癌症的50-74歲男性與45-74歲女性,以及不論性別,50-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或正在吸菸、戒菸15年內的國民,目的是為了提早發現並處理早期腫瘤、癌症。這時問題就來了,如果真的發現異常,報告上有類似肺部結節、腫塊等字眼的話,該如何處理呢?首先,來認識肺部結節、腫塊的定義吧!一般來說,在做電腦斷層的時候,會請病人吸氣並屏住呼吸,讓肺裡面充滿空氣,使X射線可輕易穿透、藉此成像。咦?不是電腦斷層嗎?跟X射線有什麼關係呢?這牽涉到電腦斷層背後的成像原理,可以視為照了相當多張X射線的影像之後,經過演算法計算,產生的重組影像。判讀的時候,如果發現影像上出現穿透率較低、比較不透明、密度比較高的區域,就會先根據大小給予不同的命名,直徑小於三公分的稱之為結節(nodule),大於三公分則稱之為腫塊(mass)。接著我們會根據結節的型態,大致分成幾種類型。不只如此,單是「根據型態分類的方式」也有許多種,其一是分成實質結節(solid nodule)、非實質結節(non-solid nodule)跟兩者兼具的部分實質結節(part-solid nodule)三種,其中非實質結節又稱作純毛玻璃樣結節(pure ground-glass opacity, GGO 或 pure ground-glass nodule, GGN)。其二是分成實質性結節、亞實質性結節(subsolid nodule),再把亞實質性結節細分為純毛玻璃樣結節跟部分實質結節。而此篇文章後續提到與分類相關的處置,主要採用前者的分類標準。儘管分類的方式有許多種,但相同處是這些結節「不一定就是惡性腫瘤」。事實上,真的是惡性腫瘤的機率只有30-40%,更常見的是良性。原因包含細菌感染造成肺部發炎,而發炎的病程結束之後,肺部組織會進行重建,其中一部稱之為纖維化,而纖維化的痕跡也會在影像上有類似結節的表現。另外,空氣污染物在肺臟裡面堆積久了造成的傷口,也是常見造成結節的原因。畢竟回顧電腦斷層成像的原理,「有結節」只是象徵著那裡有「穿透率與空氣不同」的組織,而惡性腫瘤僅是其中一種可能性,並不需要過度緊張。至於要怎麼判斷是不是惡性腫瘤呢?首先,醫師會根據家族史、環境暴露、是否最近曾感染過等風險因子做初步的鑑別診斷,接著依照初步診斷結果,安排病理切片或是更高階的影像檢查,例如正子攝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等,除此之外,過一段時間最好再回診進行電腦斷層的追蹤。時序上的資訊往往能給出更有利的線索,一個結節看起來顯著比六個月之前更大、形狀更不規則、密度更大了,相較一個追蹤了三年還是長得一模一樣的腫塊,儘管大小顯著不同,但前者是惡性腫瘤的機率還是相對較高的。所以應該在哪個時間點、或說在報告上看到哪些字眼,需要進入醫療系統內進行常規追蹤呢?根據衛福部公告的「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指引」,初次篩檢出小於6mm的結節,無論是單個或多個、非實質性、部分實質性甚至實質性的肺結節,都只要每年追蹤一次即可。不過每位病人的個體差異性高,臨床醫師可以根據不同的狀況,制定不同的追蹤時間及策略,所以也不是一塊死硬鐵板,完全無法通融。至於大於6mm的結節,就會再根據型態決定分成小於8mm、大於8mm,或分成小於20mm、大於20mm兩組,但大致上而言,處置方式就會如前述提到的:使用再次追蹤電腦斷層、正子攝影、支氣管鏡、組織切片、手術切除等工具,以不同的時間間隔來確認結節是否增大超過1.5mm,原則是結節越大、越多的人,由於惡性機率越高,就會需要以越短的時間間隔固定追蹤。隨著時代演進,各種診斷、治療工具都以日新月異的方式飛速進步,預防醫學、定期健康檢查的觀念也越來越為人所重視,這是醫界相當樂見的。與此同時,具有良好的閱聽素養,不因為來自四面八方的訊息而過度恐慌,避免浪費醫療資源,讓資源可以用在正確的地方,這方面的觀念也相當重要。台灣目前是有提供公費篩檢的,照著規則適當就醫,相信不僅是個人,對於整個社會來說也才是長久發展之計。參考資料:1. 國民健康署資料2.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3. Bellomi M (2012) A classification of pulmonary nodules by CT scan ecancer 6 2604. MacMahon H, Naidich DP, Goo JM, Lee KS, Leung ANC, Mayo JR, Mehta AC, Ohno Y, Powell CA, Prokop M, Rubin GD, Schaefer-Prokop CM, Travis WD, Van Schil PE, Bankier AA.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Incidental Pulmonary Nodules Detected on CT Images: From the Fleischner Society 2017. Radiology. 2017 Jul;284(1):228-243. doi: 10.1148/radiol.2017161659. Epub 2017 Feb 23. PMID: 28240562.5.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指引【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李佳穎醫師】健檢報告說我有肺部結節?!醫解釋「這種的」才需要就診追蹤】
-
2021-08-18 新聞.健康知識+
中元普渡拜拜、燒金紙小心吸廢氣致癌! 專家提「3大自保原則」
不僅清明掃墓,農曆七月祭拜好兄弟是國人傳統的宗教活動,而日常生活中年節祭拜、祈求神明保佑平安健康,普遍民眾也都習慣焚香、燒金紙,希望透過火連接陰陽間的概念,以表達敬意,不過,卻往往忽略了燃燒所除了容易引起火災、增加碳排放影響環保外,還可能吸入因焚燒產生的PM2.5及其他有害污染物質,對健康十分不利。 焚香燒金紙產生多種物質 易損害健康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網站指出,燒紙錢會產生許多種空氣污染物,例如含碳粒狀、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以及多環芳香烴等有害空氣污染物。而依消基會過去針對紙錢及拜香焚燒產生廢氣的成分分析結果,發現紙錢燃燒的廢氣中,有苯、甲苯及乙苯等化學物質;而在燒香廢氣中,則有甲苯、乙腈、1,3-丁二烯及苯等物質,其中苯是一種致癌物,對眼睛、皮膚、呼吸系統、血液病變、中樞神經系統會有傷害;甲苯可能對眼睛、皮膚、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肝臟及腎臟等器官造成危害;1,3-丁二烯及苯則可能引發淋巴腺癌和血癌,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視。此外,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空氣品質指引也指出,長期暴露於環保署空氣品質指標「橘色」等級的環境中,肺癌患者的死亡率將提高15%,特別是有心肺功能障礙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氣喘等,應盡量避免曝露於焚香燒金紙的環境中。 施行減爐、禁燭 空氣品質明顯改善環保署表示,還有一些人短時間內沒辦法改變燃燒紙錢的觀念,仍然要燒紙錢,但是燒的方式已經有了改變,由原來自行以鐵桶露天燃燒方式,改為由清潔隊代收,再統一送到焚化廠燃燒,廢氣經過空氣污染防制設備處理後再排放,就不會有空氣污染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露天燃燒紙錢是違法行為,有污染事實且經查獲者,可處行為人(屬個人行為者)罰鍰,罰則不輕。目前臺北市知名的行天宮及龍山寺已不燒金紙、不焚香,心誠則靈,依據台大研究團隊測量,龍山寺2015年測得PM2.5數值為每立方公尺高達1,360微克,經過2017年減爐及2019年禁燭後PM2.5降至35微克,周邊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心誠則靈 這樣做避免暴露在PM2.5中中元節不要燒紙錢,凡事心誠則靈,以徒手或鮮花素果等方式祭拜,可淨化心靈,又不會污染空氣,一樣會得到神明的保佑,才能環保又健康。在祭祖、祭神時,國民健康署建議可採取3措施,保護自己與家人健康:1、雙手合十,以花代香,心誠則靈。2、如需焚香燒金紙,務必選用符合國家標準(CNS)規範的香品,使用防空污的環保金爐,並減少焚燒量;焚燒時注意良好通風,避免大量吸入燃燒煙霧。3、可配戴口罩,減少暴露。 延伸閱讀: ·中元普渡飲食有禁忌! 拜拜食物下肚前,這4地方看仔細 ·水果罐頭可以久放是因防腐劑? 專家曝真相…罐身出現1情況最好快吃 
-
2021-06-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機車族安心防疫 環保署:排氣定檢期限延至年底
環保署今天表示,配合全民防疫,減少民眾外出及降低感染風險,機車排氣相關檢驗及複驗的辦理期限,可延至今年底前完成。環保署指出,設籍及出廠滿5年以上,且行車執照原發照月份為4月至10月份的機車,110年度實施排放空氣污染物定期檢驗期限,延長至110年12月31日止。其次,110年4月15日至11月30日期間,經定期檢驗不符合移動污染源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機車,完成複驗改善期限,延長至110年12月31日止。延長機車排氣定期檢驗及複驗的辦理期限至年底,相關資訊可至環保署「機車排氣定期檢驗資訊管理系統」查詢。環保署說明,領有牌照且出廠滿5年以上的機車,每年皆應實施排氣檢驗1次,並於行車執照原發照月份前後1個月期間完成,如經定期檢驗不符合排放標準的機車,應於檢驗日起1個月內修復並複驗,防疫期間為了便民,推出以上措施。
-
2021-04-09 該看哪科.一般內科
環保署嚴管營建空汙 毒物醫:PM10危害至少有6項
為降低營建工程懸浮微粒,環保署預告加嚴工程空污管制辦法,預估實施後,每年PM10將減量3415公噸。臨床毒物科醫師指出,PM10與PM2.5主要差別在於顆粒大小,可能誘發氣喘,導致肺部發炎、肺癌、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及腦部退化等,顆粒上可能還帶有重金屬、戴奧辛、多環芳香烴等有毒物質,研究顯示,恐與「失智症」有關。環保署指出,營建工程排放的空氣污染物以懸浮微粒(PM10)為主,約占全國各污染源排放量的15%,且由於營建工程開發基地常位於民眾生活環境周遭,以往施工期間,民眾經常對空氣污染排放陳情。PM10是空氣中直徑小於等於10微米的顆粒物,包括煙霧、灰塵、油煙、鹽、酸和金屬;汽車和工業排放的氣體等,在大氣中發生化學反應時,也會間接形成顆粒物。台北榮總內科部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表示,PM10與PM2.5主要差別在於顆粒大小,可能誘發氣喘,導致肺部發炎、肺癌,還可能罹患心血管相關疾病,如心肌梗塞、心律不整等,甚至導致腦部退化,他指出,已有研究顯示,「失智症」與PM10有關。楊振昌表示,顆粒上可能還有「附帶物質」,如重金屬、戴奧辛、多環芳香烴等有毒物質,「從哪裡來會影響帶什麼」,交通工具燃燒排放之氣體,或境外移入等非燃燒因素狹帶的有毒物質都不同,其他污染來源也會不同。楊振昌進一步指出,PM10瀰漫在空氣,也會流動,不只周邊的人會影響,急性狀況恐導致呼吸道發炎、氣喘發作、鼻子發炎,樂見政府擬加嚴管制空污物質,「對全民是好事」。預防PM10的方法與預防PM2.5的方法沒有什麼不同,楊振昌說,民眾出門盡量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減少相關氣體排放量,空氣品質不好時,應避免戶外運動,有心肺疾病者減少外出,若要外出,務必要戴好口罩,也可於家中使用空氣清淨機淨化空氣。
-
2020-12-12 新聞.元氣新聞
大型幼兒園、健身房室內空品將納管 最快明年上路
環保署今預告「應符合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之公告場所」修正草案 ,新增5類場所,包括200人以上幼兒園、20床以上產後護理機構、收托35人以上托嬰中心、地區型醫院、總樓地板面積達1千平方公尺以上、未滿2千平方公尺的運動健身中心,新納入約2200家場所。若法制作業程序順利,最快在明年初上路。為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環保署滾動式檢討管制場所及規模,優先依敏感族群活動場所、大量公眾聚集及頻繁進出者、公立及大型場所,循序漸進管制,2014年、2017年已公告過第一批及第二批場所,總共納管16類、1500多家場所,其中8成以上為大型場所,今再公告擴大新增5類。環保署空保處科長謝仁碩表示,環保署去年就針對這5類場所持續輔導、宣導,程序上差不多完備,才提出預告內容,預告60天期間也將召開研商會議,聽取相關單位意見。謝仁碩說,依照室內管制場所特性,管制的空氣污染物項目略有不同,但二氧化碳(CO2)、甲醛(HCHO)是通風換氣指標,是各場所的基本管制項目,以這次新增面積1千平方公尺以上的運動健身中心為例,除二氧化碳、甲醛,也管制細菌、粒徑小於等於10微米的懸浮微粒(PM10)。謝仁碩指出,原則上希望列管場所能自主管理,若室內空氣品質標準超標,會給予限期改善,並要求場所在限期改善期間在出入口張貼海報,揭露室內空品超標,藉此方式監督盡速改善,若屆期未改,才會處以5萬以上、25萬以下罰鍰。環保署說,公告發布後,新增受列管公告場所應辦理室內空氣品質維護管理工作,並給予公告場所義務人1年緩衝期限,設置室內空氣品質專責人員、訂定室內空氣品質維護管理計畫,以及實施第一次室內空氣品質定期檢驗測定,以減緩法規發布造成衝擊。
-
2020-06-25 新聞.健康知識+
隧道一氧化氮濃度高 多用空調避免開窗
長途開車時駕駛偶爾會想開窗透氣,學者指出,戶外或郊區開窗能達到良好的換氣效果,但隧道內因一氧化氮濃度高於戶外千倍,應使用車內空調,避免吸入空氣污染物質。今天是端午連假首日,國道從24日就開始出現壅塞情形,其中國道5號塞爆一整夜,到目前為止南下南港到坪林路段仍車多壅塞,高公局預估最快晚上6時才會紓解。長途開車有時為了消散車中異味或透氣,駕駛會開窗,宜蘭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張章堂透過新興科技媒體告訴中央社記者,若是在一般戶外、郊區,駕駛過程中開窗能達到良好的換氣效果,但若是行經隧道內則建議只用車內空調,避免空氣污染物進入車內。張章堂指出,隧道內一氧化碳(CO)濃度是戶外的數十至上百倍,一氧化氮(NO)更可能上千倍,開窗透氣反而可能會吸入空氣污染物;雖然密閉空間中呼吸可能會導致二氧化碳(CO2)濃度上升,但相較於CO與NO,CO2對人的影響還屬輕微,可以等到開離隧道後再開窗透氣。此外,消除異味也有人會選擇使用車內芳香劑,張章堂說,一般車內芳香劑分為溶劑類與非溶劑類,溶劑類可能比較容易有丙酮、酒精等揮發,經呼吸後進入人體,若是長時間累積在體內,可能會對肺、肝有不良影響。張章堂表示,若是選擇芳香劑,可減少使用水性、溶劑類;如果是可開關式的芳香劑,建議不要一直開著,減少揮發濃度;開車前可以先開窗,讓車內空氣流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簡任技正董曉音告訴中央社記者,若是以減少曝露在化學物質中為出發點,最好不使用芳香劑,若要使用,要注意是否有合格標章,使用時也建議避免高溫或長時間曝露。
-
2020-06-16 科別.腦部.神經
空氣污染會導致阿茲海默症?看看墨西哥城的悲劇
聯合國1992年將墨西哥城列為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大都市。2018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墨西哥城大量30~40歲成人大腦中發現有典型阿茲海默症的病理表現(老年炎性斑),甚至在嬰幼兒的大腦內也有類似發現,研究人員把這個發現和大氣污染相關聯。幾年前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調查了1000萬名美國東北部50個不同城市的65歲以上患者,他們發現這些老人罹患神經變性病,包括阿茲海默症的幾率和暴露於一些特定的污染源劑量密切相關。其它來自英國、瑞典和臺灣的報導也支援這個說法。《阿茲海默症》雜誌主編、美國德州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George Perry指出:「在阿茲海默症的病因研究中,空氣污染已成為熱門話題。」墨西哥城的悲劇美國蒙大拿州的神經病學者Lilian Calderon-Garciduenas 調研了在墨西哥城嚴重污染區域的40隻野狗,有些動物已出現行為學改變,如不再認識自己的主人,不會做以前學過的技巧等。檢查發現,狗腦內有阿茲海默症的典型病理表現——斑塊。 她接著又開始研究同一嚴重污染區的居民,發現他們也多有同類斑塊病理表現,甚至在孩子或11個月大的嬰兒腦內都可發現。2018年英國醫學雜誌(BMJ)發表了一項研究,追蹤131000名50~79歲的倫敦居民,在八年的隨訪中他們發現,暴露於空氣污染時間最長的人也最容易患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和PM2.5的相關性尤其高。臺灣學者在一項10萬人的調查中也發現類似的相關性。瑞典學者指出與空氣污染相關的癡呆症患者和他們是否攜帶阿茲海默症易感基因無關。多倫多大學的學者在2017年1月的《柳葉刀》上報導:在660萬接受調查的安大略省居民中,居住在距離主路不到50米處(這些地方的細顆粒污染物濃度比距離150米左右的高出10倍以上)的居民,罹患失智症的幾率比生活在離主路200米以外的人高出12%。此類流行病學研究確有它的局限性,它很難設計、完成一項有對照組的污染源研究,因為長期使人們暴露於已知有害的污染環境是不人道的。但這個工作可以在動物實驗中完成。美國北達克塔州的神經生物學家Colin Combs2015年在飼養老鼠的籠子中灌入不同程度的污染空氣,他發現空氣污染程度越高、暴露時間越長對腦的損害越嚴重;神經病理檢查發現的斑塊和阿茲海默症頗為相似。2018年,洛杉磯的科研人員發現空氣污染中的重金屬不但能進入動物的腦內,而且它可以啟動一些特定基因而誘發神經變性病和癌症。PM2.5會損傷大腦研究人員推算,40%~65%的阿茲海默症風險來源於非遺傳性因素,如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其中空氣污染是最重要的誘發因素。PM2.5來源於油、氣的燃燒,發電廠的排放、煤和木頭燃燒等。這些物質一旦被吸入到肺臟可被吸收入血。它會對呼吸和心血管系統造成嚴重損害,導致癌症、心臟病、腦卒中,甚至死亡。以前的醫學知識多認為這種有毒物質很少能進到腦內因為腦組織有血腦屏障保護,現在看來並非如此,PM2.5可以改變血腦屏障的通透性從而進入腦內。此外它也可經鼻腔黏膜沿嗅神經入腦。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暴露在這些空氣污染物中可以損傷大腦,加速認知老化,甚至還可能增加罹患阿爾茲海默病與其他癡呆疾病的風險。PM2.5危害大,但這些微小顆粒中什麼成分危害最大,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石油燃燒後釋放出來的污染顆粒有成百上千種成分,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這些物質在腦內聚集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可能部分解釋了阿茲海默症為何多發于老人。有人會問,空氣污染PM2.5的水準有沒有安全區間?我們可能永遠也確定不了這個安全區間。遠離空氣污染 活得更「聰明」美國南加州大學流行病學家陳居泉教授專門研究空氣污染對大腦的影響,他指出雖然空氣污染中每個單一特殊物質對大腦的作用現在並不明朗,但多種成分混合的微小粒子污染物顯然和腦損傷、認知功能障礙有直接相關。陳居泉教授去年在《大腦》雜誌上發表的文章表明,空氣污染中的微小粒子和老年女性的神經病理改變和記憶力喪失密切相關。現已有多組資料表明,中老年人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是發生失智症的重要風險因素;青少年暴露於空氣污染是否會發展成癡呆症還需進一步研究。雖然阿茲海默症相關基因遺傳學研究眾多,但至今藥物治療效果甚微。大氣污染和阿茲海默症的相關性對疾病防治具有重大意義,這也是政府和相關部門嚴查嚴管空氣品質最重要的客觀依據。和遺傳基因變異不同,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是可以管控的。鍛煉身體可以增加腦血流,從而提高腦源性神經生長因數的水準,減少癡呆的發病率。控制大氣污染不光對減少呼吸、心腦血管病、癌症有重大作用,對於人類如何能活得更長、更「聰明」也具重大戰略意義。
-
2020-03-18 新聞.健康知識+
枕頭不洗,養出塵蟎屍體及大便!美國免疫學醫師:定期做1件事維持清潔
室內過敏原,從何而來? 或許美國人不全都住在室內,但也差不多了—平均來說,現代人有將近80∼90%的時間都待在家裡、工作場所和其他封閉空間。雖然我們住處和其他熟悉的室內區域感覺起來就像家一樣,但其實有陌生東西潛伏在我們之間。 有一項研究發現,超過一半的家庭存在著至少6種過敏原;而且幾乎有一半的人至少有3種過敏原,已經超出過敏性致敏或氣喘的臨界值。 當你在家裡或辦公室時,你的鼻子、眼睛、喉嚨是否都一直受到刺激?塵蟎、寵物皮屑、黴菌等等,都會在你家中產生過敏風險。我們要小心家中的過敏原,特別是那些有過敏家族史和遺傳性過敏特徵的人。 室內空間的危害很多。首先,應該要把家庭分為兩類—有寵物和沒寵物,而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前一組會產生相當嚴重的過敏。 另一方面,室外過敏原往往是季節性或零星的,室內過敏原則是全年都存在。我們的過敏發展有一部分是基於過敏原的劑量、親近程度和持續曝露的時間。因為花費在一小串密閉空間內的時間是幾個月和幾年,最終可能致敏,然後出現過敏症狀。 室內過敏人數不論國內外都在上升—預計到了2030年, 每5人中就會有3人住在城市,而有些研究人員認為,在城市環境中,風媒花粉粒會附著在流動的空氣污染物(例如,汽車排放的廢氣)上,這樣會增加花粉的致敏潛力,引發過敏症狀。2012年的一項歐洲研究發現,城市花粉量每年平均上升3%,快了鄉下地區3倍。 在過去幾十年間,研究人員一直注意「早期曝露於室內過敏原」和過敏致敏性及氣喘間的可能關係。 從嬰兒到幼童,再到學齡兒童,年幼的孩子往往面對著更高的風險,因為平均而言,他們在室內的時間比成人還多,而且由於早期曝露的過敏原之中,像是家塵蟎、寵物皮屑、黴菌、蟑螂和囓齒動物這些過敏原都與氣喘有關(有些可能會持續到發育期),而過敏原致敏的關鍵期似乎是2、3歲。 在特定社區中,主要過敏原的致敏性會讓兒童氣喘的可能性增加到4至20倍。一項針對市中心兒童的研究顯示,有94%的兒童有過敏現象,真是太嚇人了。因此我強烈建議這些兒童要避開過敏觸發物,尤其在年幼時,特別是在還有家族病史的情況下。 我的許多患者在家庭以外的工作場所、學校或其他地方接觸到過敏原時,都出現了過敏現象,但是在家中時卻幾乎沒有。如果是在家中還比較容易補救,但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找出問題的根源,而且就算發現,也難以在他們的控制之下改變環境。 這是個很大的新發展——我們推動更節能、更絕緣的住宅是具有良好意義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成本),而有點諷刺的是,其實這些本來就是打算要保護我們免於受到戶外危險物侵害。 然而,這些新的建築設計經常使室內變得更溫暖和更潮濕,替更多的家塵蟎和黴菌鋪路(僅舉這兩個當例子),而且也較不通風,促進了過敏原的累積。這些新的建築設計還促使「大廈不良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這個術語的誕生。 當然,打開窗戶就會更通風,但此舉是否也邀請了黴菌、其他過敏原、戶外的空氣污染進到屋子裡? 如前所述,一些研究似乎證實了這種衛生假說。例如:他們表示生活在農場的人過敏率低於一般人。這是因為室內或室外的關係嗎?不是,這不是農場的人過敏率會低於一般人的唯一因素,但這個原因卻令人信服。 並非所有室內空間都一樣,而可能對室內過敏原的類型和程度產生直接影響的關鍵在於— 住家位置 住家類型(例如,多層公寓或透天) 季節(在三季或四季的氣候地區,夏天/早秋代表著更高的濕 度,也意謂著室內和室外都會有更多的黴菌) 整體降雨/濕度/潛在濕度(會影響黴菌生長) 地板類型 海拔高度(住在愈高的地區,家塵蟎數量愈少) 你無法擺脫家裡所有過敏原的痕跡,但可以減少負擔,而第一個關鍵就是找到和隔離過敏原。 枕頭為何會變重? 你已經用了至少2年的枕頭感覺現在比以前更重嗎?根據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昆蟲學家的說法,有高達10%的重量是來自塵蟎的糞便和屍體(增加的重量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水分)。因此,請定期用熱水清洗枕頭,並定期更換枕頭。 室內空氣污染 你要怎麼改善室內的空氣品質呢?移除不好的東西、控制任何污染源,並保持良好的通風。你可以這樣做—— 將化學物和化學產品的用量減少到最低,因為它們帶有強烈氣味 和刺激性,例如,清潔用品、空氣芳香劑、使用擴香器發散的精油、髮膠、噴霧式殺蟲劑、油漆(廢氣)、煙霧。 使用在全食超市等商店中很容易買到的環保產品。 讓濕度上限保持在30∼50%,只要使用便宜的濕度計就能夠隨時監測濕度。 空調能將室外花粉和黴菌進到屋裡可能性降到最低。 在空氣污染或氣味的源頭附近安裝排風扇,將它們排到室外,以 減少空氣污染和氣味。 如果你使用壁爐或燃燒設備來取暖,有良好通風很重要。 打開窗戶。 延伸閱讀: 阿茲海默症發病風險降7成!第一名神經內科醫師教你預防「腦退化」●書籍簡介 對症抗敏 自療解方全書:64種過敏原侵害,完全阻斷!免疫學醫師教你打造保護網,預防與緩解腫痛癢以及可怕疾病作者: 克里福德.W.巴塞特 出版社:方言文化 出版日期:2019/02/27 克里福德.W.巴塞特(Clifford W. Bassett) 巴塞特醫學博士為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院(ACAAI)及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會(AAAAI)會員,其任教於紐約大學醫學院和康乃爾大學威爾醫學院,並且為布魯克林SUNY健康科學中心醫學和耳鼻喉科臨床助理教授,同時也是紐約過敏與哮喘醫療中心創辦人及醫學主任。身為《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雜誌(U.S. News and World Report’s)所譽的頂尖醫師之一,巴塞特的意見及論述常見於當地及全國性媒體,包括《哥倫比亞今日早晨》(CBS This Morning)、《今日秀》(Today)、《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美國公共電視台(NPR)、《紐約時報》和《時代》週刊。作者現居紐約。
-
2019-12-25 養生.保健食品瘋
過敏是不是該吃益生菌?醫:只有這二種過敏有效
過去,過敏的發生與遺傳基因息息相關,但隨著環境污染日益嚴重,越來越多人在完全沒有家族史的狀況下,突然開始過敏也不再少數。因此,門診常遇到父母問說:「醫師,我的孩子一直過敏,是不是該給他吃益生菌啊」、「聽說天天喝功能性優酪乳就能改善過」......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過敏免疫科資深主治醫師徐世達表示,環境中的誘發過敏因子除了過敏原塵蟎、蟑螂、黴菌、貓狗有毛寵物等之外,還包括室內外刺激物,包括PM2.5 、空氣污染物、化學刺激物和香煙等,而PM2.5懸浮微粒的劇增是造成台灣過敏病人數和病情嚴重度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就算本身非過敏兒,卻老是皮膚發癢、噴嚏打不停、眼睛搔癢等狀況層出不窮。除了外在致敏物質變多外,也可能是腸道菌叢生態失衡,導致免疫調控機制出問題。過敏發生與人體免疫調控機制有關徐世達指出,健康人體內每個人皆有同時存在兩套免疫系統有一套由第一型幫助型T細胞(Th1)所負責的正常免疫反應負責對抗感染的微生物,另一套由第二型幫助型T細胞(Th2)所負責的過敏免疫反應負責對抗環境中寄生蟲、叮咬蟲類、過敏原與刺激物接觸障壁層器官(包括皮膚與黏膜器官)的防治反應。這兩套免疫系統都可由調節型T細胞(Treg)和其所分泌的細胞激素(TGFβ和IL 10 )來作調節維持正常免疫反應。兩者的作用互為拮抗,猶如蹺蹺板的兩端,一邊高另一邊就低。如果Th2太活躍會使Th1低弱,人就容易產生臨床過敏疾病,同時容易受到環境中各種微生物感染。相反的若能讓Treg 或Th1上升就會讓Th2能力下降,便能使過敏病人不容易產生臨床過敏疾病。益生菌抗過敏之原理徐世達進一步說明,而益生菌對抗過敏的原理,便是使Treg 或Th1上升,抑制Th2,以降低臨床過敏疾病的發病率和嚴重度。許多歐美研究證實,長期補充益生菌確實有助於舒緩過敏,但僅適用於過敏性鼻炎和異位性皮膚炎。世界過敏組織(WAO)於2015年的新建議也明確指出,在已經有一個或以上過敏病患的高敏感家庭,懷孕婦女可於懷孕的妊娠第35週開始每天攝取益生菌;寶寶出生後,媽媽在哺乳期間持續攝取,將益生菌經由母乳給予嬰兒;或從孩子出生後持續直接餵食益生菌,也能幫助調節體質,預防過敏兒的產生。他提醒,不同菌株的益生菌具有不同功能,選錯益生菌有時反而可能會加重臨床過敏症狀,還有補充的益生菌數也非越多越好,吃到適當建議菌數量即可,過量攝取反而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市售益生菌眾多,該怎麼選?徐世達建議,挑選益生菌補充劑時,建議選擇安全性高,且有研究證實功效的產品。此外,適量補充優格、優酪乳等含有乳酸菌的飲食也有幫助,不過,記得選擇含有活菌的產品,提高好菌在腸道的繁殖力,有助預防過敏。提醒家長,千萬不能依賴保健品來改善過敏,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而是應該讓孩子維持均衡飲食、正常作息、規律運動等良好生活習慣,才是遠離過敏、健康成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