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3 科別.僵直性脊椎炎
搜尋
皮肌炎
共找到
39
筆 文章
-
-
2020-11-11 慢病好日子.慢性呼吸道疾病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自體免疫病患注意3大警訊 慎防肺纖維化
56歲黃女士長年走路喘、易疲勞,連下床都會喘,某次感冒就醫,且皮膚出現紅斑、潰爛等症狀,醫師聽診肺部呼吸聲,驚覺有異,建議轉診至北榮,確診為自體免疫疾病皮肌炎併發肺纖維化,醫師提醒,「乾咳、走路喘、體力下降」為肺纖維化三大警訊,務必提高警覺。>>延伸閱讀/認識失控的肺纖維化據統計,台灣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每年新增4000例,截至今年7月累計逾12萬人,位居十大重大傷病第3名。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表示,免疫系統攻擊肺部等內臟器官,引發間質性肺病,導致肺纖維化,但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延遲就醫,時肺功能嚴重下降,錯失早期治療時機。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陳明翰指出,硬皮症、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皮肌炎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均為肺纖維化的高風險群,近3成發展成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嚴重時因呼吸衰竭死亡,10年存活率僅剩一半。肺纖維化早期症狀較難察覺。亞東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表示,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如出現「長達2個月以上的乾咳、走路喘、體力下降」等三大徵兆,需特別注意,肺恐已纖維化,病情不可逆且可能急速惡化。鄭世隆建議,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定期接受肺部檢查,每半年檢測一次肺功能,由醫師聽診後背下肺葉呼吸聲,並搭配一年一次的高解析肺部電腦斷層掃描,及早檢測、及早用藥治療。【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0-11-11 醫療.慢病好日子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自體免疫疾病恐釀肺纖維化 初期「三大徵兆」要注意
56歲黃女士長年走路會喘、容易疲勞,連下床都會喘,某次感冒就醫,醫師聽診肺部呼吸聲驚覺有異,建議轉診。院方綜合黃女士皮膚出現紅斑、潰爛等症狀,確診為自體免疫疾病皮肌炎併發肺纖維化,用藥治療後日漸改善,重拾正常生活。醫師建議,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是肺纖維化高風險群,出現「乾咳、走路喘、體力下降」是警訊,應盡早就醫。>>延伸閱讀/認識失控的肺纖維化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表示,台灣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每年新增4千例,截至今年7月累計逾12萬人,佔據十大重大傷病第3名。但許多患者在治療疾病表徵外,卻忽略免疫系統可能攻擊肺部等內臟器官,引發間質性肺病,進而導致肺纖維化。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就醫時肺功能已嚴重下降,錯失早期治療時機。收治上述個案的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陳明翰說,自體免疫疾病包含硬皮症、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皮肌炎等患者是肺纖維化的高風險群,近3成患者會發展成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嚴重甚至會因呼吸衰竭死亡,10年存活率僅剩一半。有別於自體免疫疾病顯而易見的關節及皮膚症狀,肺纖維化的早期症狀較難察覺。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表示,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在初期,如出現「長達2個月以上的乾咳、走路喘、體力下降」3大徵兆需特別注意,疾病恐已侵犯到肺造成纖維化,病情往往不可逆且可能急速惡化。鄭世隆表示,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應定期進行肺部健康追蹤,建議患者每半年進行肺功能檢測、聽診後背下肺葉呼吸聲,並搭配一年一次的高解析肺部電腦斷層掃描確認肺纖維化的範圍,及早檢測、及早用藥治療。【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94愛你慣粉絲團
-
2020-09-23 科別.僵直性脊椎炎
年輕男性晨起下背痛要看哪一科?大部分人都錯了!
駝著背,無法轉頭,雙邊髖關節都置換了人工髖關節,一名才20多歲的年輕男性赴風濕免疫門診時,行動如七十歲的老翁。他多年來忽略疼痛,拖延至末期才終於正確就醫,被診斷出僵直性脊椎炎,使用傳統止痛藥半年仍無法止痛,使用生物製劑三個月後,才將飆高的發炎指數控制住。但是骨頭沾黏所導致的駝背、頭部活動能力、壞去的髖關節都已無法改善。醫師呼籲,下背痛、腳跟痛都是典型的僵直性脊椎炎,務必及早就醫中國附醫風濕免疫科邱瑩明醫師指出,下背痛與腳跟痛是最為典型的僵直性脊椎炎症狀,而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年輕男性,這群男性因為活動量大,往往誤以為自己是運動傷害,不是自行買痠痛藥膏、止痛藥,就是到錯誤的科別就醫。若是出現症狀,應該前往風濕免疫科就醫,正確診斷與治療。邱瑩明說,僵直性脊椎炎所引發的疼痛,位置通常好發在下背處或臀部,也就是褲子後口袋放皮夾的位置,或是阿基里斯腱的腳後跟。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晨間僵硬,因為睡眠時維持同一個姿勢,發炎物質累積在該處,所引發的晨間僵硬症狀。而且起床活動後,可以緩解下背處的疼痛,這是與運動傷害越動越痛最大不相同之處。甚至有些嚴重的病患,還等不到晨起疼痛,半夜就會痛醒,半夜起來在家走來走去,這也是僵直性脊椎炎疼痛的特色之一。女性的僵直性脊椎炎更容易被忽略,因為疼痛症狀更為不典型,通常發生在周邊關節,例如上肢關節、下肢關節,加上一般人誤以為僵直性脊椎炎是男性的專屬疾病,更容易忽略女性的僵直性脊椎炎症狀。事實上,每四個僵直性脊椎炎病患就有一名是女性。邱瑩明提醒,僵直性脊椎炎正確診斷之後,第一線會給予消炎止痛類藥物,不僅可以止痛,也可以控制發炎。如果療效不佳,還有時會給予類固醇,或是第二線的口服免疫製劑,若是仍控制不佳,可以健保申請生物製劑,不用每天吃藥,且效果比口服藥物好。邱瑩明提醒,延宕就醫將導致骨頭沾黏,就像是骨頭被強力膠黏住,因此出現駝背,身高一年比一年矮,頭無法轉動,甚至無法開車,行走困難等問題,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及早就醫,正確用藥,讓疾病「停在那裡」。該名年輕男性正確就醫,使用生物製劑後,症狀三個月就得到緩解,病況也不再惡化,可是換掉的髖關節已經無法恢復,駝背也無法再挺直,因為頭不能轉動,也無法開車,心中非常懊惱,希望時光能倒回,自己能及早就醫,及早治療。邱瑩明小檔案專長:全身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血管炎、硬皮症、乾燥症、皮肌炎、多發性肌炎、急慢性關節病變。學歷:國立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博士國立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碩士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經歷:嘉義榮民總醫院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主任彰化基督教醫院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主任彰化基督教醫院風濕病中心主任彰化基督教醫院第一人體試驗委員會主委彰化基督教醫院內科部大數據暨資料庫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彰化基督教醫院漢銘分院主治醫師、醫務長醫藥品查驗中心審查顧問醫師美國風濕病學院院士微軟資料科學家
-
2020-09-23 科別.僵直性脊椎炎
運動讓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逆轉勝 改善疲勞與關節活動
僵直性脊椎炎病患疾病惡化後,關節活動度只能一去不回頭嗎?雙和醫院的僵直性脊椎炎運動班搭配運動與藥物,證明疾病真的可逆轉,經過10到12週的運動課程後,病患的疾病活性、疲勞感、關節活動度、平衡感、功能都有明顯改善。雙和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張又升表示,歐洲風濕病學大會(EULAR)與美國風濕病學會(ACR)均強調,運動對於僵直性脊椎炎的重要性,尤其主動運動優於被動運動,例如游泳、地板運動等都是很適合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運動,但是過去較缺乏本土實證,證實運動究竟能為病患帶來多少益處。根據雙和醫院運動班的經驗,有超過40名學員,在醫師、個管師、物理治療師,共同推動為僵直性脊椎炎病友量身訂做的周末運動班,進行經過10到12週的運動課程。張又升指出,運動班經驗發現,運動可以改善疾病活性,例如減少僵硬和疼痛、增加功能。呼吸訓練及心肺有氧運動可以有效改善心肺功能。改善脊椎的運動、平衡和功能。還可以改善肌力、刺激骨質減少骨質疏鬆。從雙和醫院僵直性脊椎炎運動班的初步成果發現,病患的疾病活性、疲勞感、關節活動度、平衡感、功能分數都有顯著進步。其中又以疲倦感改善最多,其次是關節活動度。張又升說,很多學員起初覺得自己做不到要求的動作,物理治療師可以從旁協助調整學員的運動強度與正確性,尤其知道學員哪些部位有沾黏,做動作的調整。在運動班中,有一名75歲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脊椎已經彎曲,行走緩慢,需要依賴兩支拐杖才能走路,藥物治療讓疼痛與發炎狀況控制得宜,但是病患覺得效果有其極限,也不再抱著逆轉的希望,在配合運動治療後,如今已經能自行走路,有時甚至不需使用枴杖。張又升強調,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仍以藥物為主軸,尤其是急性發炎期,更需要規律使用生物製劑等藥物,不可偏廢。他呼籲,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透過規律的運動可以減少發作機會,且要熱身充足、緩和地運動、知道身體的警訊,如果已經發炎,運動是緩不濟急的,且過度運動也會刺激發炎,病患若能藥物與運動雙管齊下,還是有機會「逆轉勝」。主治專長:• 自體免疫疾病(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硬皮症、多發性肌炎、皮肌炎、乾燥症、血管炎)• 風濕症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退化性關節炎、痛風、骨質疏鬆、肌筋膜疼痛)• 過敏症(過敏、過敏性鼻炎、蕁麻疹、過敏原檢查)學歷陽明大學醫學系學士經歷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內科部風濕免疫科主任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內科學科助理教師獎項2019 臺北醫學大學年輕學者研究獎
-
2020-09-04 科別.僵直性脊椎炎
好想當媽媽!女性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可以懷孕生子嗎?
僵直性脊椎炎女性患者可以生孩子嗎?一名女性從大學時代開始因膝蓋痛而就醫,由於疼痛症狀斷斷續續,也就沒有積極就醫與治療,一直到了33歲才被診斷出是僵直性脊椎炎,到門診時已經是大肚便便、懷孕六個月,下背痛到幾乎無法忍耐。醫師提醒,年輕女性也會罹患僵直性脊椎炎,且會面臨懷孕、生產、哺乳的階段,配合醫囑好好就醫與用藥,控制發炎指數,懷孕過程會更順利。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許寶寶說,一般人以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都是男性,事實上,女性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也不少,男女比例大約是三比一。不過,因為女性的症狀較為不典型,大多是肩頸痠痛、膝關節疼痛,而非典型的下背痛與腰痛,因此女性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很容易被忽略,平均延遲就醫達十年左右。年輕女性病患很快就會面臨進入生育期,許多病患都會擔心「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是否可以順利懷孕生子?」。許寶寶說,門診中,常見懷孕的女性病患。她曾接治一名26歲的女性患者,也是因為膝蓋持續疼痛兩個月而就醫,當時完全沒辦法走路,治療了一年,病患規律就醫,病情控制穩定,進入懷孕階段僅有輕微的下背痛,懷孕過程非常順利。另外一名女性,則因為平常症狀輕微,不僅回診也不肯規律吃藥,發炎指數沒有好好控制,骨頭已經出現輕微沾黏,等到懷孕下背疼得受不了時,才到門診求助。許寶寶指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生育能力跟平常人一樣,是可以懷孕生子的,但是,建議在準備懷孕期間,就要先控制好病情,再準備懷孕。懷孕過程也會較為辛苦,下背痛的情況會稍微加重一些,周邊關節炎的情況反而會減輕。在用藥部分,第一線經常使用的NSAIDs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因為有抗凝血的功能,可能會造成出血,因此建議第一孕期和第三孕期應該盡量避免使用該類藥物,至於新的COX-2抑制劑就沒有凝血功能異常的風險。分娩時,可能因為薦腸關節黏合或骨盆附著點發炎,自然產時骨盆腔可能無法完全撐開,如果婦產科醫師評估,可以考慮剖腹產,不過,因為脊椎黏合,脊椎麻醉時可能比較難入針。進入哺乳期時使用新型生物製劑,乳汁僅微量藥物殘留,讓僵直性脊椎炎的母親也能享有親自哺乳的機會。許寶寶醫師簡歷:仰光第一醫學院中正大學生命科學系生物醫學碩士經歷: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主治醫師大林慈濟醫院總醫師大林慈濟醫院內科住院醫師華濟醫院內科住院醫師專長: 1.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皮肌炎及血管等系統性自體免疫疾病2.痛風、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僵直性脊椎炎、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3.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關節疾病 4.肌腱炎、五十肩、肌肉酸痛症5.疼痛治療6.過敏性氣喘、鼻炎、蕁麻疹7.腎絲球腎炎、自體免疫性肝炎、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免疫性間質性肺炎、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等器官專一性免疫疾病之免疫功能篩檢
-
2020-09-03 醫療.自體免疫
你絕對沒想到 運動對僵直性脊椎炎超重要
「不動就痛,動了不痛。」是僵直性脊椎炎的重要特色之ㄧ。美國風濕病學會指南建議,運動應該是髖部和膝部骨關節炎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患者應該把運動視為重要的治療之一。嘉義長庚風濕科主任林科名指出,游泳、有氧運動、太極、瑜伽都是很適合的運動,透過各種運動可以改善疼痛情況,關節活動度增加,改善生活品質與睡眠,建議一周三天,一天一小時。國內曾有研究指出,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運動不足的原因,主要是難以持續運動習慣、沒有時間運動、受到疾病症狀的限制,像是感到疲倦和關節疼痛、不知從事何種運動對於病情有助益,以及擔心運動使症狀惡化。林科名指出,根據2019年美國風濕病學會指南建議,運動是髖部和膝部骨關節炎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患者應該把運動視為重要的治療之一,而不僅僅是緩解或輔助。運動的項目包括,游泳、有氧運動、太極、瑜伽等,目的在於增加柔軟度、訓練肌力的肌耐力運動,以及強化心肺功能的運動。運動的頻率大約是每週三天,一天一小時為佳。林科名強調,每個病患的情況不一樣,建議緩和而持續的運動。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因為疼痛導致生活品質不佳,晨起酸痛到無法起床,甚至半夜被痛醒,久坐後挺不直腰桿,疼痛的感覺不僅在下背,還可能放射到臀部、大腿、頸椎。林科名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體內的發炎物質,會一直累積在患處,腰椎、頸椎是最容易被侵犯的地方,造成肌肉緊繃,因此不動的時候造成惡性循環,越是不動作,就越感到疼痛,活動後,則幫助代謝發炎物質。除了減少疾病活性以及減少僵硬、疼痛感。慢性的肌腱韌帶和關節沾黏,也多半難以恢復,脊柱沾黏會造成外觀上的彎腰駝背,活動範圍受限,變成更多的疼痛問題。胸廓受限會影響心肺功能、平衡能力下降會導致跌倒,運動可以改善平衡與呼吸功能。此外,僵直性脊椎炎也易併發骨質疏鬆。運動可以刺激骨質,減少骨質疏鬆。林科名小檔案現職:嘉義長庚風濕科科主任專長:關節炎、一般內科疾病 、骨質疏鬆、骨刺、腰酸背痛、氣喘、過敏性鼻炎、皮膚炎、蕁麻疹、乾癬、過敏症、紅斑性狼瘡、硬皮症、皮肌炎、血管炎、自體免疫疾病學歷: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士經歷:高雄長庚風濕科住院醫師高雄長庚風濕科主治醫師嘉義長庚風濕科主治醫師
-
2020-09-01 醫療.自體免疫
僵直性脊椎炎不是男人專屬 女性腳跟痛要小心
「男性」、「下背痛」、「家族史」就像是僵直性脊椎炎的hashtag(主題標籤),卻也因此易使女性輕忽,五十歲的阿美(化名)十年飽受阿基里斯腱痛之苦,期間好好壞壞,始終無法釐清腳痛主因,直到走入風濕免疫科,才確診僵直性脊椎炎,也才發現自己的旁系有僵直性脊椎炎的家族史。9成至9成5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攜帶一種稱為人類白細胞抗原B27(HLA-B27)的特定基因,風濕科醫師王宏斌與陳瑋昇等人的研究發現,免疫T細胞受器Vß14的表現在僵直性脊椎炎病患和第一等親HLA-B27陽性者比第一等親HLA-B27陰性者更明顯,顯示其很可能是與HLA-B27分子相接觸的位置有關。北榮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陳瑋昇說,家族中帶有該基因一等親,後代得病機率約10至20%;基因幾乎一致的同卵雙胞胎,其中一個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另一人高達6至7成可能發病。僵直性脊椎炎常發生在20到40歲成年人,適婚適孕的病患常面臨想懷孕,但又怕遺傳給孩子。陳瑋昇表示,雖僵直性脊椎炎具遺傳性質,但不是帶有基因就一定發病,即使發病也非不治之症,所以不會反對病患懷孕生子。但他提醒,女性僵直性脊椎炎患者若有生孕計畫,必須先將發炎情況控制好,避免中後期肚子變大,對骨盆脊椎壓迫增加,懷孕又不太能吃藥,孕期若一直腰背發炎,患者會很辛苦。僵直性脊椎炎通常以男性居多,女性機率較低,男女比例約為4:1,通常女性有罹患僵直性脊椎炎者病情也較男性來的輕微,陳瑋昇指出,在臨床上,有些女性即使知道有僵直性脊椎炎家族史,因症狀表現比較輕微或不典型,有時連醫師都可能忽略。臨床上,醫師都會先問問否有家族史,有家族史的患者罹病機會較高「但真的不見得都有家族史」行醫多年的陳瑋昇說,不曾見過整個家族都罹病的案例,但常見家族某人被診斷,才驚覺腰痠背痛是僵直性脊椎炎,或太怕自己也是,檢查後虛驚一場的故事。近年來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比以前進步很多,除物理治療外,醫師依情況開立抗發炎藥物或免疫調節藥物,陳瑋昇說,若上述的治療都沒有好的療效,就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雖價格較昂貴,但健保也有條件給付, 能有效幫助患者控制發炎與增進生活品質。陳瑋昇小檔案專長:軟組織超音波、關節炎、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痛風、退化性關節炎、多肌炎/皮肌炎、硬皮病、蕁麻疹及其他過敏症等經歷: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 研究醫師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 助理教授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 主治醫師學歷: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士
-
2020-05-08 科別.皮膚
氣候濕悶濕疹易發作 切記這些食物、飲品碰不得
梅雨季節來臨全台陰雨連綿,許多民眾肌膚開始產生過敏反應,常見的症狀如:發癢、紅腫、小水泡等,若本身就患有皮膚疾病的民眾,也可能會在此時變得更嚴重。其實,從中醫觀點而言,這與節氣轉換有關。中醫師鄭愛蓮表示,春夏交替之際,當春季的最後1個節氣「穀雨」,正要轉換到夏季的第1個節氣「立夏」的時候,此時期陰雨頻繁、日夜溫差大,悶、溼、熱的環境條件下,便容易導致皮膚狀況亮紅燈,不過民眾無須過於緊張,只要遵照醫囑,細心照護調養即可。此時節較常見的皮膚疾病,當屬溼疹及異位性皮膚炎。鄭愛蓮指出,患有這類型皮膚疾病的患者,本身多屬虛寒體質,體內溼氣較重,一旦碰上外在天氣潮溼悶熱,外邪入侵,人體又無法將溼氣排出時,就會引起皮膚搔癢、紅疹等症狀。特別是許多民眾嗜吃辛辣食物及冰涼飲品等,也會造成脾胃寒溼,無法正常排出水分而症狀加劇。 在治療方面,維持原先的調理藥方即可,除非紅腫狀況嚴重,才會加重清熱藥物的劑量。若想緩解季節轉換所帶來的肌膚不適感,建議可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以飲食為例,需禁食任何海鮮及生冷食物,冰冷飲品與性質寒涼的食物,如:生菜、西瓜、芒果、未煮熟的番茄等,都要盡量避免。 鄭愛蓮也提到,現在手搖飲料盛行,許多民眾幾乎是1天1杯,但對於皮膚病患者來說,除了需特別留意不要喝冰的以外,也要避免以綠茶為基底的飲品,因為綠茶屬於生茶,性質寒涼,不利於體內水分排出,易導致溼氣淤積。至於紅茶、烏龍茶則屬與熟茶,適量攝取無妨。 此外,還能從調節、降低外在溼氣下手,以改善肌膚症狀。不一定要花大錢買除溼機,可以直接利用冷氣機進行除溼。平均每周2至3次,在冷氣開啟的同時,把衣櫃或是平日關起的櫥櫃都打開,徹底進行除溼。 早睡早起亦是保養肌膚的不二法門,建議每日最晚11點以前就寢,因為晚間11點至隔日的凌晨3點是肝膽經的修護與排毒時間,若無法充分休息,會造成體內排毒不暢,皮膚病症自然就不會好轉。鄭愛蓮強調,皮膚病症不僅僅是皮膚問題,還與內在的五臟六腑息息相關,因此,民眾在面對皮膚問題時,飲食習慣與作息都要調整,並搭配外用藥物,才能遠離反覆發作的噩夢。(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每逢換季濕疹就發作? 除了用藥再教你8招搶救皮膚 臉冒紅紫疹子沒那麼簡單! 你染上的可能不是濕疹,是皮肌炎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