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疫情防控
共找到
104
筆 文章
-
-
2020-10-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疫情波動不定 南韓歸納3大防疫威脅
韓國8月中爆發新一波疫情,但與年初首波疫情防控狀況相比困難重重,單日確診數持續在百例上下波動,未獲顯著控制,相關單位也就最新疫情狀況,歸納出3大影響防疫效果因素。韓國是中國以外第一個爆發疫情的國家,但在防疫當局以大量採檢、追蹤隔離、治療因應,迅速控制疫情,因此成為防疫模範國。但8月中開始以首都圈地區為中心的最新一波疫情,似乎就沒那麼好對付了。這波疫情單日確診數一度高達400多例,之後雖逐步下降,但在百例上下卡關,根據韓聯社報導,9月3日至19日皆維持在100多例,隨後雖3度降至百例以下,但最多連續4天,最近一天降至77例,但接下來的疫情動態仍待觀察。首爾市公共衛生醫療財團就這波疫情發表分析報告,整理出可能降低韓國式防疫(K防疫)效果的3大因素,包括感染途徑不明、民眾不合作,以及病床不足。感染途徑不明代表感染源可能不在防疫當局管控範圍之內、仍在社區中活動,成為隨時都有可能引發新一波社區感染的「火種」;另一方面,將當前疫情視為「假新聞」,拒絕或妨礙居家隔離、接觸史調查等防疫工作的非理性族群,就如同可能使疫情一發不可收拾「乾稻草」。研究員指出,這次疫情並非起因於社會經濟上的弱勢族群,而是「非理性的宗教團體」,這類非理性行為就如同直接破壞K防疫效果。若觀察在首例確診出現後20天內達到100例的群聚感染事件,找出其中7成相關案例花費時間,最初的愛第一教會群聚感染花費10天,815首爾市中心集會群聚感染花費13天,新天地教會群聚感染則花費17天,九老區電話客服中心則僅花6天,可以看出宗教團體相關事件掌握時間較一般團體明顯較長。此外,照護重症患者的醫療設施及人力不足,對整體醫療體系可能造成結構上的問題,當局雖已承諾會在年底前增加病床,但無法確定足以應付秋冬季可能再回升的需求,研究員認為,當局應同時制定短期及中長期方案。韓國至今累計確診2萬3889例,415例病歿,其中2萬652例皆為社區感染。
-
2020-10-01 新聞.食安拉警報
外包裝驗出新冠病毒 大陸暫停巴西1牛肉企業進口
根據大陸海關總署官網10月1日的消息,因從巴西進口1批凍去骨牛肉1個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按相關規定,大陸全國海關自即日起暫停接受巴西MINERVA S.A牛肉企業產品進口申報1周,期滿後自動恢復。進口冷凍食品是目前大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點監控對象,大陸各地海關也接連從來自多個國家的進口食品外包裝及樣品中驗出新冠病毒。山東省9月26日曾通報,從進口俄羅斯水產品外包裝和產品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大陸全國海關因此暫停接受捕撈船VLADIMIR STARZHINSKY LLC ROLIZ和運輸船CRYSTAL AFRICA等2艘漁船進口申報4周。大陸海關總署9月25日及23日則分別從巴西進口的1批凍帶魚1個內包裝樣本,以及從挪威進口的1批凍尖吻平鮋1個外包裝樣本中,分別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另,根據大陸國家衛健委通報,9月30日,全大陸共報告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1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其中上海7例,廣東2例,四川1例,陜西1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
-
2020-09-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陸CDC:今冬最大挑戰是流感+新冠合併感染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主任高福指出,「我們在今年冬季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將新冠病毒感染和流感、腺病毒等其他一系列疾病區分識別出來。」他認為,目前全球仍處於新冠疫情大流行早期,未來全球範圍內的病例還會持續增加。據上海《澎湃新聞》報導,高福29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屆全球健康學術研討會」上演說時表示,新冠疫情是人類嚴峻的挑戰,因為這個病毒已經非常完美地適應了人體,甚至比流感病毒還要適應得好,因此比之前大多數已知的病毒造成了更加嚴重的疫情。他透露,早在去年10月,他在美國訪問時曾和各國專家就全球可能發生的大流行疫情做過假設性討論。高福說,「當時我們做了一個假設的模型:一個冠狀病毒引發肺炎的大流行,當時的沙盤演練是從巴西開始,最後導致了全球的大流行。結果沒想到過了兩個月就發生了新冠疫情。」高福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進一步指出,未來很大的挑戰在於今年冬天可能會出現的合併感染,像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的合併感染。這個時候會很難區別出來這些疾病。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統計,截至北京時間29日8時23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計死亡病例已經突破100萬例。「這是基於人口的疾病,個人的行為非常重要,但是在全社會層面讓病例數得到控制更加重要。」高福形容,對抗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像是一場「人民戰爭」,因此他呼籲各國應加強合作、加強團結,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應對這次全球大流行。在大陸國務院29日下午舉行的疫情防控記者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也表示,目前全球疫情大流行仍然處在高峰期。他指出,3月下旬,全球每日報告病例數突破5萬;到了5月下旬,全球每日報告病例數突破10萬;到7月初,每日報告病例數突破20萬;9月以後有多個單日報告病例數突破了30萬。吳尊友說,從這個時間軸來看,疫情就沒有出現過趨緩、下降的態勢。因此,在沒有新的特別有效的預防措施能夠應用的情況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要指望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可能性不大。
-
2020-09-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指揮中心宣布:團聚陸籍配偶 明起可申請入境
新婚陸籍配偶可以回台團聚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繼日前陸續放寬措施後,經考量國內疫情防控能量,兼顧人道人倫需求,也聽取各方意見,今日再進一步宣布 ,國人的團聚陸籍配偶,從明天零時起可以申請入境。政府日前一直未開放持「團聚證」的陸籍配偶入台,這群持「團聚證」的陸籍配偶大多為新婚不久的兩岸婚姻新人。兩岸人民決定走入婚姻後,陸籍配偶來台辦理的第一項證件即為「團聚證」,之後才能依序辦理「依親居留」、「長期居留」,甚至決定入籍台灣。至今,因疫情緣故有約2000名的團聚陸配未能入台。陳時中表示,這些陸籍配偶可以向內政部移民署申請入境,另外外國人隨行團聚的陸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也可申請,入境人員需依規定完成14天居家檢疫。陳時中也說,為確保國人健康福祉,防疫的調整均是循序漸進,希望各界能夠體諒,而對於邊境管制的開放,在不衝擊疫情防控下,會再進一步積極評估,推動下階段的調整措施。
-
2020-08-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9地冷凍品包裝帶病毒 專家:毋須恐慌
中國自今年7月以來至少有九地十起進口凍品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不少消費者因此不敢購買或食用冷凍食品。對此,專家表示,包裝檢測出病毒不代表食物吃下肚就會感染,毋須過度恐慌,但北京、廣東等地病例是接觸汙染的冷凍食物後患病,必須搞清楚是人員傳播還是汙染的食品傳播。中國新聞網報導,近日包裝檢出新冠病毒的冷凍食品,都來自巴西、厄瓜多爾等疫情高風險國家,專家指出,這與當地疫情嚴重、冷凍海鮮等食品加工過程較容易汙染有關。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認為,環境的溫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時間越長,所以容易在冷凍海鮮產品中或者其包裝上發現新冠病毒。至於為何飄洋過海的新冠病毒還活著,江南大學教授、博導,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研究所所長姚衛蓉表示,在此冷鏈過程中,病毒等微生物不會被凍死也不會生長繁殖,能一直保持存活狀態,「類似於冷凍保藏菌種,冷鏈產品在解凍到室溫後,病毒就能恢復活性」。報導說,很多人將「食品或食品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 與「吃了會感染新冠病毒」畫上等號,其實是過於恐慌。首先,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CDC等機構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不是食源性疾病,不會通過食品傳播。另一方面,食品感染也存在劑量因素,這方面同樣沒有任何劑量與感染的證據。至於有民眾認為是否乾脆暫停這些冷凍食品進口,報導說,進口食品仍是中國消費者重要的食品來源,且目前專家多認為,食品被新冠病毒汙染的概率是非常小的。不過仍有隱憂。文匯報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中俄合作新冠疫情防控學術交流會議」上提醒,在北京、廣東等地發現病例接觸汙染的冷凍食物後患病,這點值得重視。食品安全專家、中國農業大學原食品營養與安全系主任何計國也指出,監管部門應對進口冷鏈食品實行源頭管控並加強檢疫。
-
2020-08-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再放寬! 8月13日起2歲至6歲以下「小明」終於可以回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經考量國內疫情防控情形及量能、人道衡平性及各方意見後,於今(12)日宣布,自8月13日零時起,開放國人之2至6歲(含)以下的陸籍子女申請入境,並得由父母親陪同,入境後須依規定完成14天居家檢疫,執行細節將由移民署與相關單位處理。指揮中心表示,現階段防疫與人倫兼顧仍難以達到兩全其美,每項措施均可能無法讓所有人滿意,期望各界能諒解。本次開放6歲以下持居留證的陸籍子女申請入境,後續將觀察實施情形及中國大陸疫情發展等,再進一步評估是否有調整空間。
-
2020-08-12 新聞.健康知識+
立秋後要注意些什麼?這幾點很重要
立秋剛過,盛夏餘熱未消,許多地方仍處於高溫高濕天氣之中。天津市中醫一附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孫慶提示,市民要謹防「秋老虎」發威,避熱納涼很重要,防曬防中暑依然不能鬆懈。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市民要注意換季養肺,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警惕早晚溫差立秋時節,依然會有一段炎熱天氣,被人們稱為「秋老虎」,仍要適當進食清熱解暑食品。但從立秋後,晴熱高溫會逐漸緩和,人們會逐漸感到涼爽,晝夜溫差也會逐漸加大,要注意適時添加衣服、被褥,尤其是晚上,睡覺時要注意肩頸、腰腹的保暖。注重潤肺去燥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易傷肺,宜潤燥、養陰、潤肺。適當食用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秋天,人們有時會感到煩躁,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還可進食酸味的食物以收斂肺氣,如橘子、檸檬、柚子等。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以防瀉肺氣。另外,立秋時暑熱未消盡,還需適當服食防暑降溫之品,如綠豆湯、蓮子、百合等,以消暑斂汗,健脾開胃。根據自身的體質狀況,可以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像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健身運動,對於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練習深沉而緩慢的呼吸具有明顯的作用,是老年人、體質虛弱者、慢性病患者最佳的鍛煉方法。避免傷風感冒立秋後,白天高熱的溫度到了晚上就會變得涼爽起來,同時早晚的溫差如果過大,易感冒。有些人習慣在家將空調溫度調得比較低,夜晚睡眠時寒氣入侵,體質下降,很容易誘發感冒、肩頸疼痛等疾病。立秋過後,夜間盡量少用空調。尤其是在幾場秋雨過後並出現氣溫驟降時,夏天時人體有內熱再加之受涼,人們極易傷風感冒,應及時增減衣物,並適當進行戶外活動。感冒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老年人及心血管病患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相對抗病能力差,對秋天氣候的變化適應能力和耐受力也差,因此要特別注意提高免疫力,避免感冒、感染。(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8-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陸工信部:防控秋冬疫情要強化核酸檢測能力
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在大陸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要充分估計秋冬季疫情防控的困難和風險,要強化底線思維,提前謀劃部署,按照「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不備」的原則,把提升核酸檢測能力作為當前的重大任務。王江平近日在國新辦舉行的記者會上被問到,隨著秋冬季節的臨近,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都將陸續加強核酸檢測能力,下一步工信部將如何做好核酸檢測試劑和設備的保障工作?他表示,要充分估計秋冬季疫情防控的困難和風險,要強化底線思維,提前謀劃部署,按照「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不備」的原則,把保持和提升核酸檢測能力作為當前的重大任務。王江平指出,大陸國家衛健委下一步要布局核酸檢測能力,特別是要建立一支機動的檢測隊伍,要圍繞這些工作任務,按照規劃的要求,做好所需要的核酸檢測試劑和設備的保障,將主要將開展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持續跟蹤重點生產企業的供應情況。通過醫療物資保障調度平台,跟蹤全國範圍內的檢測試劑和設備企業的生產、發貨情況,及時了解企業的生產動態和需求。二、持續保障生產企業所需要的原輔料和零部件供應。暢通相關產業鏈、供應鏈,協調相關原輔料和零部件的供應,協調各地加大對生產企業的支持和保障力度,推動企業穩產擴產。三、及時響應和對接疫情防控需要。按照衛健委和海關總署等部門提出的能力建設要求,組織協調好生產企業保障供應,確保試劑和設備及時送達用戶。四、持續推動新型檢測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工信部將積極會同科技部、藥監局等部門,密切跟蹤新型檢測技術和產品的研發進展情況以及審評情況,協調解決企業研發和產業化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推動已經註冊的新產品能夠及時產業化。
-
2020-07-3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張文宏談香港防疫:必須把檢測放第一位
香港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連續多天確診病例破百,截至30日,累計確診病例已達3151例。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30表示,香港可以借鏡大陸防控經驗,首先是早檢測、早發現,要「把檢測放在第一位」。據香港文匯網,張文宏指出,「發現病人」是第一步,如果病人都發現不了,後續的工作就非常難開展,所以這個第一步需要投入大量的力量去做。他強調,原則上各國和各地區都認可的一點,就是「把檢測放在第一位」,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檢測的能力提升到最大,盡一切可能最快最精準地發現並找到病人,後續的防疫措施就能馬上跟進。「擴大檢測,盡量對感染者進行居家隔離、方艙隔離,或者是住院隔離,嚴守民眾的社交距離,就能有效切斷病毒的傳播。」張文宏表示,香港專家的防控水平在國際上領先,滬港兩地醫療機構有着良好的相互借鑒學習傳統,上海同行密切關注香港疫情防控,希望疫情能夠盡快得到控制。
-
2020-07-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鍾南山:香港出現社區感染 應展開全民核酸篩查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29日表示,根據目前香港每日新增病例的數據來看,香港疫情正在發展之中,已經出現了社區傳染,但還沒有出現指數級增長,所以他建議香港要加強檢測,尤其是對無症狀感染者的篩查。觀察者網報導,他認為,香港2月至4月疫情控制得比較好,4月到6月下旬,最高日增長不超過20例,所以那個時候覺得香港做得很漂亮、很成功,但7月8日到18日就多一些了,但日均還不多於60個,7月18日以後這10天裡,除了個別日子,病例數日增長量都超過100例,最高的是日增長145例。鍾南山指出,現在香港已經存在社區傳染,但它的傳播態勢不像西方國家那樣是幾何級數或是連鎖反應式增長,而是在一個平面上每天增加一些,這說明政府干預、社會干預還是起了很大作用。他建議,香港要加強檢測,尤其是對無症狀感染者的篩查。「我建議不光是在特定的黃大仙區來進行,而是應該在整個香港進行核酸檢測排查,總共也就七八百萬人,應該不難,好處就在於早發現、早隔離,減少人傳染人的機會;例如在武漢,有了方艙醫院,幾萬人得到隔離,問題很快就解決了。」鍾南山表示,強化檢測實際上是為了發現更多的無症狀患者,因為症狀是一個主觀的因素,每個人感覺不太一樣,此外無症狀感染者有一部分是在潛伏期內,嚴格意義上不叫無症狀,而是待發病。還有一種無症狀感染者是目前正深入研究的,沒有明顯症狀,且過一段時間自癒了,但這些無症狀感染者最大的問題是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所以必須及早發現。他認為,相比香港,大陸採取的疫情防控措施更嚴格,大陸現在的做法,不管在黑龍江、吉林、新疆、北京,都是很快把疾病限制在某一個區,減少傳播,例如在北京新發地疫情發生後,採取的措施是非常嚴格的,「疫情發生地市民全部做了核酸檢測,同時整個社會動員力度大,不出門減少了社區間的傳播,此外大中小學停課等都是強有力的措施。在這些措施下,也就花了25天左右就把病例數清零。」目前香港疫情還處於一個上升的階段,鍾南山希望防控措施要加強,「我非常贊成香港有一個全民的核酸檢測,這是我希望能夠做的,當然這是不便宜的,大陸現在最低是人民幣60元一次檢測,香港還是比較貴,要港幣1000多元。」
-
2020-07-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張文宏:疫情在冬季面臨的挑戰仍很嚴峻
目前,中國大陸疫情防控已經進入常態化階段,但仍有不少人擔心在今年秋冬季會有第二波疫情。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公共衛生專家組共同組長張文宏表示,今年冬季面臨的挑戰仍很嚴峻,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請民眾保持警覺並懷著敬畏之心。據人民網,張文宏表示,這次疫情在傳染病歷史上可以說是比較獨特的一次,雖然很多國家在4月份時就將第一波疫情控制住了,但還有一部分地區和國家第一波疫情尚未控制住,並且已經疊加了第二波,挑戰依然嚴峻。面對中國可能出現的第二波疫情,張文宏稱,北京疫情被完全控制住後,中國已經基本確定了下一階段的防疫模式。其中包括大暴發時期的武漢模式、散發情况下的北京模式,現在防疫態勢裡面的其他城市如上海模式,輸入性散發的一、兩例病例的防控模式。「中國還有很多像歐洲、東亞等疫情控制較好的夥伴,到時大家會採取較統一步驟,對整個世界輸入性疫情進行防控。」張文宏稱,希望疫苗能够早日出來,加入戰團,成為有力武器。對於暑假大陸民眾出去旅遊,張文宏表示,「在中國疫情基本清零的情况下,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較低,更大的風險來自於其他風險,如交通等旅行中的安全問題都要注意。」他表示,一定要清楚地認識到,現在全球範圍內新冠疫情並沒有結束,大家要繼續保持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包括在聚集時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分餐制。做好這些防護措施後,即使在旅途中碰到一些感染者,被感染的風險也會被降到最低。
-
2020-07-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陸CDC流行病學首席專家:美國疫情幾乎失控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發展,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專訪時表示,大陸未來一段時間的疫情將呈現以輸入病例為主,一些地方會出現零星續發病例,很難再出現以地級市為單位的封堵現象。截至7月15日24時,北京連續10天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零。文化和旅遊部14日晚間發布通知,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可恢復跨省團隊旅遊。吳尊友表示,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新冠肺炎暴發疫情及相關聯傳播,基本已經終止。大陸再次回到零星輸入病例的疫情特徵。但他也指出,部分國家疫情一路持續上升,幾乎失去控制。比如美國,每日報告新增病例數從2周前的2萬多例,增加到4萬多例,再繼續上升到5萬多例,近日更是突破6萬例。部分國家在疫情得到較好控制後,又出現不同程度的反彈,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等,部分國家疫情反彈將成為常見現象。吳尊友分析,大陸疫情受到兩方面擠壓,一是類似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突發疫情、武漢華南海鮮市場聚集疫情,原因尚未查明;二是隨著復航越來越多,境外輸入病例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他強調,有信心相信大陸不會再出現第二個類似於武漢年初時的嚴重疫情。大陸未來一段時間的疫情,將呈現以輸入病例為主,一些地方會出現零星續發病例,很難再出現以地級市為單位的封堵現象。吳尊友認為,大陸當前面臨最重要的挑戰就是境外輸入病例。新冠肺炎病毒不可能短時間內消失,只要任何一個國家不能歸零,大陸就一直會受到輸入病例的威脅。而現階段採取的防控策略,基本能維持大陸疫情低水準。他說,沒有必要過分追求零病例的控制目標,只要疫情控制在較低水準,又能保證社會和經濟基本發展要求,就是最佳策略。
-
2020-07-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今起終於能回家 莊人祥:截至中午無「小小明」返台
指揮中心昨公布,自今天起二歲以下持我國居留證陸籍子女可入境,約100名「小小明」與爸媽長達半年分隔異地的思念終於畫上句號,如今可以全家團圓了,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據統計,截至今天中午12時為止,還沒有「小小明」入境台灣,與家人團聚。今年2月11日起多達2000多名無我國國籍的陸配子女「小明」們被取消返台資格、滯留中國大陸。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經考量國內疫情防控情形及量能、人道衡平性及各方意見後,決定開放國人二歲(含)以下持居留證的陸籍子女申請入境。據指揮中心規定,「小小明」返台得由父母親陪同,登機前無須提供三日內PCR檢測陰性報告,入境後不集中檢疫,但陸籍子女及陪同者都須依規定完成14天居家檢疫,二歲以下陸籍子女需要照顧,照顧者可同住一室,執行細節將由移民署與相關單位處理。
-
2020-07-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7月16日起 2歲以下持我國居留證陸籍子女可申請入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宣布,考量國內疫情防控情形及量能、人道衡平性及各方意見後,自7月16日零時起,開放國人之2歲(含)以下持居留證的陸籍子女申請入境,並得由父母親陪同,入境後須依規定完成14天居家檢疫,執行細節將由移民署與相關單位處理。指揮中心表示,現階段防疫與人倫兼顧仍難以達到兩全其美,每項措施均可能無法讓所有人滿意,期望各界能諒解。這次優先開放2歲以下持居留證的陸籍子女申請入境,後續將觀察實施情形及中國大陸疫情發展等,再進一步評估是否有調整空間。
-
2020-07-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北京新冠重症者吃了安宮牛黃丸後脫險 中醫有話說…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記者會近日表示,一北京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服用安宮牛黃丸後,病情好轉,撤除葉克膜(ECMO);另有患者僅服用一兩丸,就退高燒。不過,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表示,這方子不能普遍使用。劉清泉院長表示,安宮牛黃丸不可以普遍運用於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上,他說,「中藥講究辨證施治,每個方子都有其具體的適用症、適用者,並不能普遍使用」。北京中醫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祝勇則強調,「安宮牛黃丸是急救用藥,不是保健品,無症狀時不要服用」,安宮牛黃丸的硃砂和雄黃有一定毒性。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神經科主任李濤也表示,若長期服用,對腎臟、血液系統會產生一定慢性毒副作用。據人民日報報導,該重症患者為27歲女性,上月12日住院,隔天即出現呼吸困難、呼吸衰竭、高熱等現象並進行插管,15日進行葉克膜治療,中醫診斷邪熱內閉,陽氣暴脫之危重,以人參、生大黃、葶藶子為基本處方,配合給予安宮牛黃丸後,病情逐步穩定。26日患者移除葉克膜,本月3日移除插管,目前神智清楚。劉清泉院長表示,該患者在治療期間加服安宮牛黃丸四天,一天三丸,這個服用療程和用量是根據患者情況而定的。他說,治療上中西醫緊密配合,患者目前處於康復治療階段。安宮牛黃丸出自清代溫病學大家吳鞠通所著的《溫病條辨》,迄今已有200多年的應用歷史,它與至寶丹、紫雪丹並稱為中醫「溫病三寶」,已被寫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中新網報導指出,北京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發生以來,截至到7月4日24時,北京地壇醫院共收確診病例334例,所有病例在入院的第一時間都進行中醫診療,截至7月4日已經出院10人,其中7人以中藥治療為主。根據北京衛健委7日通報,7月6日0時至24時,北京無新增報告新冠肺炎本地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例。這是北京新發地市場爆發新一波疫情26天以來,首次出現單日零確診。
-
2020-07-03 養生.生活智慧王
生鮮食物還能進家門嗎?要想吃得安心這些細節要注意!
慢慢進入盛夏,到了一年中最悶熱的梅雨季節,此時氣溫環境非常利於病菌繁殖滋生,人們飲食稍有不慎便容易引起胃腸炎。民以食為天,在任何時候,食品安全較之營養、口味都是更重要的標準。在疫情之下,生鮮食物還能進家門嗎?該如何處理,如何吃得更安全?要確保生鮮吃得安心不致病,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長海醫院)預防保健科主任倪海萊提醒:1.生鮮選購: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新鮮生鮮食材;疫情防控期,謹慎選購境外生鮮食品。2.生鮮處理:不要在水龍頭下直接沖洗生的肉、禽、生鮮等,防止濺灑污染;處理生鮮最好戴比較厚的廚房手套。3.生鮮接觸:市民接觸生鮮後要及時洗手,建議使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至少20秒。接觸生鮮的容器、案板、刀具、水池和包裝等,注意妥善處理,避免污染。4.生鮮保存:冷凍和冷藏,都要生熟分開。一些魚肉與其反复燒煮不如一次多煮點分裝成小份,既方便又能避免污染冰箱。5.生鮮食用:生鮮可以吃,食用前一定要將食材煮熟、煮透,並且不建議長時間冷凍。正規渠道購買生鮮,保證食材鮮活要明確的一點是,生鮮可以吃,但挑選方法有很多講究。1.首先,購買生鮮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前往有國家標準認證的生鮮市場購買食材,確保生鮮食品來源的安全。2.其次,判斷生鮮產品的新鮮與否很重要。要知道,海鮮類產品本身含有病毒的風險就高於其他產品,如果死去病菌則會繁殖更多。3.最後,疫情期間,市民仍應堅持錯峰買菜,避免過多人員聚集在生鮮市場。購買時也不宜長時間久留,不要用手直接觸碰生鮮食品。如需接觸,不妨準備一副一次性手套,以降低污染風險。特別需要提醒的是,目前仍處疫情防控期,市民應謹慎購買境外生鮮食品。目前從全球研究報告看,並沒有發現新冠病毒可以通過食物傳播,也沒有研究報告稱,水生動物可以感染新冠病毒。但病毒不能通過食物傳播,不等於不會通過物品傳播。境外生鮮一般由冷鏈配送,生鮮一旦在中高風險國家或地區停留過久或者遭遇以下情況,比如開箱後未得到及時處理,污染風險便會增加。低溫無法殺死病毒,只能將其暫時冷凍,一旦解凍,病毒便會恢復本來的活性。此時,若未及時做好個人防護,完全有可能增加致病風險。處理生鮮要及時,生熟分開做好手衛生1.買回家的生鮮若在室溫下存放過久極易變質、腐敗,因此要盡量縮短在自然環境中的時間,馬上處理。如果生鮮食品要即時食用,建議放在專門的碗盤中;如果要繼續冷藏或冷凍,可以簡單處理後,放在專門存放生鮮的保鮮盒或冷凍庫中。比如,魚類可以先將魚鰓和內臟等部位去除,沖洗乾淨後,根據每次食用的量切割分裝,放入冰箱內冷藏儲存,這樣可以防止反复解凍導致二次污染。2.需要注意的是,不論冷凍還是冷藏,都必須生熟分開。而且,食物放進冷凍室時,要包裝嚴密,避免互相污染。必須用至少兩層不透水的包裝,既避免生食中的微生物污染其他食品,也避免氧氣進入食品當中,造成食物氧化劣變。3.冷凍的生鮮食物也要儘早食用。雖然冷凍食品在-18攝氏度可保存半年以上,但其風味口感都會變差,營養含量會降低,脂肪和蛋白質會不同程度地氧化。儘早食用既有利於口味,也有利於營養,還有利於環保。包裝上最好寫上儲存日期,避免存放太久被浪費。接觸生鮮的容器、砧板、刀具、水池和包裝等,也都要妥善處理,避免污染。1.如果只有一個水盆,那麼建議先洗蔬果,後洗生鮮。清洗和分割生鮮的砧板、刀具和容器最好是專用的。不要在水龍頭下直接沖洗生的肉、禽、生鮮等,防止濺灑污染;切分完成後,把砧板和水盆及時洗乾淨,也可近一部做消毒處理。2.處理過生鮮的碗盤和筷子,也要及時清洗和消毒。裝過生鮮的袋子及時處理,不要隨手放在桌上、櫥櫃上。3.處理生鮮的過程,有一定污染風險,因此要注意及時洗手,建議使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至少20秒。很多水產帶有致病菌,處理時一旦手被刺傷,極易出現感染,甚至還有被海洋弧菌等病菌致死的案例。建議佩戴比較厚的廚房手套操作,如果直接用手操作,處理之後要徹底洗手並消毒。4.還要注意,沒有洗手之前,不要再觸碰其他食物和容器。生鮮高溫煮熟方可食用,警惕霉變食物生鮮食品一定要全熟食用,如生蠔、三文魚等海鮮產品不建議生吃,高溫煮熟方可食用。一些生鮮食品或未經徹底煮熟食品含有寄生蟲卵或幼蟲,進食後易引發食源性寄生蟲病。目前,對人體健康危害嚴重的食源性寄生蟲有肝吸蟲、肺吸蟲、薑片蟲等,很多生鮮水產品的體內,也可能攜帶這些寄生蟲。因此,食用生鮮前一定要將食材煮熟、煮透。生的魚肉等食物與其長時間冷凍,然後一次一次烹調,不如及時處理,一次多做一些,烹熟後再分裝成幾份,冷藏或冷凍保存。這樣既能及時殺滅致病微生物,避免污染冰箱,吃起來也更為方便。每次拿出一份,鍋裡加熱幾分鐘,或微波爐加熱兩分鐘,保證食品中心溫度達到70℃即可。梅雨季節空氣悶熱、潮濕,食物極易發生霉變,一旦發現食物外觀或味道異常,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及時丟棄。(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6-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二次疫情在北京爆發 給世界的啟示
北京本月中旬突然爆發第二波新冠病毒疫情, 6月11日至6月23日累計256個確診病例,由發現第一例至100例僅五天。這波疫情傳播速度非常快,病例短時間內大量出現,河北、遼寧、四川都出現與北京確診患者關聯的病例。而疫情發生地是北京南郊大型農貿批發市場「新發地市場」。什麼原因導致疫情再出現?疫情回潮能給世界各國疫情防控什麼示?綜合各方訊息,北京疫情爆發原因包括:一、第一波疫情解禁後,聚集性感染是成因之一。與今年初武漢疫情發源地華南海鮮市場一樣,北京二次疫情在農貿市場出現。兩個市場均有環境髒亂、人員混雜之弊,易造成疫情集中暴發。農產品批發市場每天大量人潮進出,只要一人攜帶病毒,防控措施未發現,就可能造成病毒快速擴散。新發地市場是北京市最大蔬果和鮮貨批發集散中心,每天近5萬人次進出,病例從市場帶進社區,導致進一步傳播。二、病毒傳染渠道可能經外來產品和包裝帶入,或是此前已存在的隱性傳播鏈進入市場。北京相關部門抽檢,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檢測到病毒,而其他牛羊豬肉、蔬菜、水果及相關設施都未發現病毒。中方專家認為,沒有證據表明三文魚是新冠病毒宿主或中間宿主。本輪疫情病毒可能在國內有一條隱性人傳人傳播鏈,傳播力不強,且輕症感染者容易自癒。但經全國物流、人流匯集的新發地農貿市場「擴大」傳染,病毒先污染市場再傳人,形成規模性爆發。汲取武漢的教訓後,對疫情二次爆發,北京採多項針對性舉措,行動更快速,譬如:一、加強社區封閉式管理,對新發地市場及周邊出現病例的小區採封控措施。人員只有測溫、查證、驗碼、登記等措施後才可進入,對中高風險街道(鄉鎮)所轄小區(村)實行嚴格管控,該市場相關人員不准離開北京,所有市民堅持「非必要不出京」,確實需離北京的民眾須持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二、針對不同風險人群開展大規模核酸篩查。包括市場工作人員及訪問民眾,出現病例的小區居民,農貿市場、菜市場、餐飲店、單位食堂工作人員,中高風險街道居民,重點行業和重點人群等都須採樣檢測。北京兩天內完成數萬民眾的核酸檢測,即使晚上,也有社區人員挨家挨戶詢問半個月內是否去過該市場。採取多項針對性舉措後,目前北京新一輪疫情已基本控制,新發地市場人員發病已近尾聲。中國特殊體制和龐大動員力,能將感染者、接觸過感染者的人都在第一時間找出、檢測、控制,發揮「專政特色」;但非專制的台灣、南韓同樣能做到類似行動,使疫情相對輕微。美歐國家做不到,所以疫情嚴重。新冠疫情二次復發不僅中國,也在其他國家出現。美國疫情升高,專家稱不是二次爆發,歐洲卻出現病毒捲土重來苗頭。過去兩周,30個歐洲及中東、中亞國家累積新增病例增加,其中11國病毒加速傳播,造成顯著的疫情回潮。包括亞美尼亞、瑞典、摩爾多瓦和烏克蘭。全球確診人數累計已近980萬,逼近千萬大關,死亡人數超過49萬。美國5月間似已控制疫情,但近日病例數增加25%,10個州新增病例增加逾50%,單日新增病例逾3萬6000個,與4月24日最高單日紀錄3萬6426個旗鼓相當。德國確診也暴增,最大肉類加工企業Tnnies感染患者升至1331人,使全德關鍵感染率指標R0爆表。不難看出,中國和世界各國出現二次疫情,與第一波疫情後復工復產、解除隔離、人群接觸增加等直接相關。無症狀患者,即隱性人傳人傳播鏈,很大程度是北京疫情復發的來源。而毒株變異傳染力增強,較值得憂慮。研究顯示,被發現的D614G毒株可能比老毒株更具傳播力。據統計,D614G毒株占所有COVID-19的比率從年初的0%,到3月達26%,4月升至65%,到5月已達70%,成為世界主流毒株。此次疫情復發給各國示:在疫苗未上市和有效治療手段下,疫情隨時可能反撲擴散。但部分國家政府和民眾對疫情復發不夠重視或管控不力,無法及時而全面有效地採取檢測和隔離。美國就因解封過急,德州、佛州解封後又關閉酒吧等商業活動,亞利桑納州還在爭論是否強制戴口罩。因國情不同或美國人自大傲慢,無法從中國學到教訓,大家跟著受害,讓人歎息。
-
2020-06-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國專家:有了新冠肺炎疫苗 未必能一勞永逸
許多民眾對尚未問世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苗寄予厚望,不過,中國專家吳尊友說,越認識新冠病毒越不敢太樂觀,疫苗不一定是人類面對新冠病毒的「免疫通行證」。中國青年報App今天刊出對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的訪問,其中針對新冠肺炎疫苗部分提出他的看法。吳尊友說,並非有了疫苗,就可以一勞永逸解決問題,疫苗的問題非常複雜。隨著對新冠病毒的認識加深,他越發感覺到情況不像最早那樣樂觀。他有幾個理由。第一,除了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先前還有引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的病毒都是冠狀病毒,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種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可以用疫苗預防。第二,感染新冠病毒後,人體產生的免疫力持續時間尚不明確,新冠病毒的抗體可以持續多久還有待研究,「最新的研究發現,以前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幾個月後抗體就會下降,甚至下降到檢測不到」。吳尊友說,人類用疫苗預防疾病的基本原理是,當人體感染病毒後,人體的免疫系統能自然地產生保護。研製疫苗就是模仿這個自然感染、自然免疫的過程。「如果自然感染後,人體都不能形成免疫力,我們研製的疫苗也就沒辦法來保護人。」根據現有的發現綜合來看,感染新冠病毒後,人體產生的免疫力是有時間段的,也就是說,疫苗也只能保護一段時間。吳尊友說,這就構成了很大的挑戰,要求國家生產大量疫苗,同時要求人一直接種。但吳尊友表示,目前疫苗還是當下最有希望的疫情防控措施,且應該可以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應用;只是基於目前研究得到的結論,疫苗不一定是人類面對病毒的「免疫通行證」。
-
2020-06-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籲放心買生鮮 新冠肺炎沒證據會消化道傳播
受北京疫情影響,民眾對生鮮肉品、特別是海鮮感到恐懼。北京感染科專家王貴強今天強調,所有商場的肉、蛋、魚都可放心購買,目前,沒有任何證據提示新冠病毒可以通過消化道傳播。綜合陸媒報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王貴強今天在北京第132場新冠(武漢)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作上述表示。他說,目前,沒有任何證據提示新冠病毒可以透過消化道傳播,所以透過消化道感染的風險很低。但目前處於夏季,其他消化道傳染病是高風險時期,天氣炎熱各種細菌容易滋生。近來專家們連續做出類似呼籲,希望打消民眾對於飲食和武漢肺炎之間關聯性的疑慮。19日,同樣是在北京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也強調,目前還沒有發現透過食物,包括海鮮產品經過消化道感染的證據。新冠病毒主要還是透過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不過,為了降低可能的風險,多名專家都建議,公眾處理食材時,生、熟食分開處理,處理前後要徹底洗手,食物要煮熟等。北京此波疫情自11日至今,本地確診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共有269例。超過98%都與新發地批發市場有直接關聯,官方曾在新發地的鮭魚砧板上測到病毒。每日經濟新聞報導,除了北京之外,多地的海鮮業者也都大受影響。報導引述業內人士說,一般人以為漁獲賣不掉就不要進貨,「挺一挺就過去」,但情況沒那麼簡單,這些進口漁獲都是先前談好的,已經付了訂金,不是想停就能立刻停下來,目前只能把下下週跟國外供應商協商的訂單停掉。除了海鮮,中國海關總署近日也暫停了幾家出現員工感染疫情的國外工廠產品輸入中國。18日晚,各地海關還通知當地食品進口企業,要求填寫食品安全承諾書。中新網報導,自今年2月以來,海關總署已對部分進口貨物、物品及相關環境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抽樣檢測,結果均為陰性。中國並已全面部署了口岸消毒殺菌。
-
2020-06-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直擊北京首座戶外檢測站 2分鐘可採樣5人
被外媒讚嘆「一夜之間建好」的北京市首個核酸採樣工作站,24日上午在天壇體育中心核酸樣本採集點投入使用,在貨櫃屋形式的工作站內,採樣人員不用再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北京日報報導,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市民透過窗口傳遞槽放入登記表,工作站內,一名工作人員為她進行登記,並透過窗口將咽拭子採樣器具傳遞給市民,在引導下,市民將採樣器具放入採樣人員的袖套手中。兩分鐘內,工作人員便可以完成一組五個人的採樣。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衛勤保障技術研究所張宗興表示,這次核酸採樣工作站研製工作由該研究所研究員祁建城帶領團隊負責,開始設計到完成研製,團隊僅用了五天時間,將首批兩台核酸採樣工作站支援給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並在天壇體育中心核酸樣本採集點投入使用。他表示,工作站採用全新風高效空氣過濾送風,形成艙內相對於外部環境的正壓環境,有效防止艙外的空氣進入艙內;艙內採樣人員透過密閉的袖套進行採樣操作,與受檢人員接觸隔離;艙內設置內循環空調,可調節艙內溫度,無懼酷熱和寒冬。張宗興說,採樣人員今後不需要再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汗流浹背地在烈日下工作了。另據北京晚報報導,15家境外媒體24日也走進西城區金融街街道核酸檢測點和新街口城市森林檢測點,和醫務工作者、被檢測人員交流。其中受邀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戴維·卡爾弗發出報導,透露這個檢測點約有100多名醫護人員,按兩個小時輪班,每天採集時間從早上9點持續至晚上10點。卡爾弗還稱讚這個檢測點以「相對快的速度」在一夜之間建好,過去三天來共進行了約兩萬次檢測,並將視需求持續運轉。此外,同一天,北京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指出,新發地批發市場聚集性疫情發生以來,北京市迅速對重點地區進行了封閉管理,全方位全覆蓋追跡、隔離密切接觸者,與新發地直接關聯的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其中,新發地所在的豐台區有三名官員因失職被懲處。徐和建指出,雖然與新發地直接關聯的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但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家庭組織聚集疫情和社區的散發病例。首都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絲毫不能掉以輕心。
-
2020-06-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大陸CDC首席專家:新冠肺炎夏季也會流行
隨著氣溫升高,新冠肺炎疫情再進入夏天後會减弱嗎?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19日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新冠病毒不僅在冬季流行,夏季也會」。他說,北京必須連續兩周沒有新的診斷病例或檢測陽性病例,才能調降防控措施。吳尊友坦言,一般來說,呼吸道傳染病在夏季氣溫高時流行會降低,但新冠肺炎的流行給這一傳統認識帶來重大的衝擊,例如印度和一些非洲國家也出現新冠肺炎疫情。但溫度低確實更適合新冠病毒的生存、傳播,像是北京在這次疫情中,新發地市場局部暴發點都集中在周邊環境潮濕、溫度低的地方,特別是賣海鮮有冰、局部溫度低的地方。「可以說,新冠病毒沒有完全違背我們的認識,但讓我們增長知識了,它不僅僅在冬季流行,在夏季溫度高的地方也會,但溫度低的地方更容易。」吳尊友說。對於新冠疫苗是否有望在今年底前展開大規模接種,吳尊友表示,年底前疫苗問世有可能,但大規模應用「只能說有希望」。他解釋說,「因為疫苗現在還不是成熟地能夠用的」,產能和接種所需要的人力資源還有一定過程,所以可能要分不同等級,風險比較高的更多地優先。至於北京何時能減輕防控力度?吳尊友表示,現在疫情防控措施力度一點都不能放鬆,相反的,還要繼續鞏固目前的防治成果,各項防治措施還要進一步加強落實。「尤其在北京,經過幾個月努力突然出現新的一起疫情,醫務人員已經非常疲憊不堪。」吳尊友說,越是這樣的時候越是不能鬆懈,要咬緊牙關,全力繼續落實好各項防治措施,等到沒有新病例出現,就像過去兩個月沒有出現新病例一樣,到這種程度才有可能調整防控級別,才有可能減輕防控力度。吳尊友認為,如果北京能維持兩周沒有新的診斷病例或檢測陽性病例,就可以判斷不會有當地病例引起的續發病例了。
-
2020-06-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為何出現在新發地?陸專家:海鮮市場適合病毒存活
為何北京新發地市場與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先後成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的傳染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指出,初步分析,賣海鮮涉及到冰凍產品,溫度低、濕度大,適合病毒存活。「至於為什麼這些地方會產生傳播中心,它的機理是什麼,需要進一步進行研究和分析。」據中國青年報報導,北京這波疫情近期報告病例已達183例,是否屬於疫情正常反彈現象?吳尊友表示,北京出現這次疫情,「一方面可以說預料之中,全球仍然處在疫情高流行階段,平均每天新報告十幾萬例,只要有境外輸入的風險,中國任何地方都可能出現輸入病例以及引發的小規模聚集性疫情,這是正常的。但是,又發生在一個批發市場,而且集中出現,這是意料之外」。但吳尊友也為北京近日的疫情防控工作「點讚」,他表示,針對疫情,北京市響應及時,第一時間發現了疫情,第一時間鎖定了源頭,第一時間採取措施,切斷了繼續傳播,將疫情控制在最小的範圍。新發地市場出現疫情,讓北京不少民眾對「蔬菜水果」的食用安全產生疑慮,吳尊友表示,對於蔬菜瓜果,如果產地是安全的,那麼這地方就沒有汙染的問題;如果供應的市場也是安全的、沒有疫情的地方,這樣的蔬菜瓜果就是安全的,可以放心大膽地吃。
-
2020-06-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國專家:北京新冠疫情時間可能往前推一個月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昨天表示,北京市最新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可能不是5月底、6月初才出現的,時間可能要往前推一個月。陸媒財新網今天報導,中國全國政協16日在上海針對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機制展開專題調研,高福在這次會中作了上述表示。高福說,北京市這場疫情很可能不是6月初、5月底才出現的,很可能要提前推一個月,「這裡面已經有好多無症狀感染或輕型病人,才使得環境裡能有這麼多的病毒」。不過,高福指出,這是目前的推測,還需要進一步驗證。對於北京這波疫情起於何時的問題,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15日接受央視節目專訪時則提出了不同觀點。吳尊友表示,目前還不是很確定疫情開始的時間,不過「從目前發現的病例來看,他們曝露的時間、出現感染的時間最早應該在5月底前後」。吳尊友認為,北京市的疫情應該是在早期就已及時發現了,因為「第一,幾乎所有病例都指向一個來源—新發地市場,說明它還在早期,沒有造成廣泛的傳播」。此外,吳尊友說,「目前從北京的病例特徵來看,還沒有觀察到明顯的家庭聚集性傳播,也沒有觀察到病人就診在醫院發生交叉傳播」。一般來說,病毒離開活體就很難再增值,但最新研究發現,2019冠狀病毒在陰暗潮濕的環境有一定潛伏能力。對此,高福說,「新冠病毒會在一些陰暗潮濕、比較污染、不好的環境裡潛伏下來,這是大家沒有想到的,潛伏下來以後,它在一定的時間內再突然暴露給好多人」。吳尊友此前也表示,北京這次新發地市場的疫情和當初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出現的疫情都發生在農貿、海鮮市場,有一定的相似性。吳尊友說,「這裡有沒有共同的規律,我們也在思考、分析、探索。這一類的市場,有一個特點就是,潮濕、陰冷的地方可能適合病毒生存」。北京市這波疫情傳播快速,從11日到昨天24時,共新增137例確診患者。
-
2020-06-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澄清:鮭魚非新冠病毒宿主 但暫時別生吃
由於北京傳出新冠肺炎疫情的新發地市場董事長張玉璽表示,市場內切割進口鮭魚的砧板驗出新冠病毒,引發部分大陸民眾對於鮭魚的恐慌。對此,專家表示,新冠病毒的宿主是哺乳類動物,鮭魚和海鮮都不是新冠病毒的宿主,不會感染病毒,體內也不會潛伏新冠病毒。但專家仍提醒,鮭魚表面可能會因環境而存在病毒,因此暫時仍應避免生吃鮭魚。北京日報指出,在新發地市場從切割進口鮭魚的砧板上檢測到新冠病毒後,北京主要幾家超市,包括:超市發、物美、家樂福等,都已連夜將所有的鮭魚下架。四川日報則報導,成都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13日也要求,即日起,全面下架鮭魚產品,具體恢復銷售的時間待定。南京餐飲商會13日也發布關於現階段疫情防控的倡議書,呼籲南京各餐飲企業切實做好防控措施,食品加工要充分熟化,暫時停止供應生食類的畜、禽、海鮮水產等相關菜品。針對鮭魚引發的防疫恐慌,大陸一名病毒學家接受上海第一財經訪問時表示,由於進化距離太遠,在人肺的病毒一般不會傳染給魚類,魚類鰓上的病毒也不可能傳染到人。此外,魚類是變溫動物,人類是恒溫動物,病毒要穿行在不同溫度的動物間很不容易,目前全世界還未發現人類與魚類共患的病毒疾病。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醫學教授金冬雁接受中國新聞周刊訪問時也指出,海鮮不太可能是傳染源,因為魚類作為低等生物,魚類病毒傳染給人的情況幾乎沒有發生過。而且現在沒有證據表明病毒能在魚身上複製,也就是說,鮭魚本身作為病毒載體的可能性非常小。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鐘凱表示,鮭魚攜帶病毒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應該還是被人汙染,傳染途徑很可能依然是黏膜接觸,比如揉眼睛、摳鼻子之類。但他還是建議,消費者目前還是暫時不要生吃鮭魚。此外,外出採買時應配戴口罩,處理食物前後也要記得洗手。
-
2020-06-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抗疫總回顧 影響決策8事件
新冠肺炎延燒全球,從1月21日台灣出現首起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一次次面臨突襲,關關難過、關關過,到今天放心解封,民眾能接近正常生活,歷經8個重大事件影響決策。1、登機檢疫 防疫視同作戰去年12月,中國武漢傳出疑似冠狀病毒感染的不明肺炎案例,那時還沒有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這個名詞,衛福部疾病管制署跨年夜獲得中方證實疫情,啟動登機檢疫,防範境外移入病例。隨後派人赴武漢實地探查疫情後,以電郵向世衛示警。隨著疫情發展,開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團隊從加嚴邊境檢疫,防堵於境外,繼而拉起醫院防線,切斷院內感染,再擴大疫調追查零星案例源頭,撲滅星星之火,築起社區防火牆,防疫措施一層包著一層。2、武漢封城 台胞身分註記包機返台時間拉回到1月23日小年夜,凌晨2時天還沒亮,整座城市的人們還在睡夢中,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宣布上午10時起正式封城,公共運輸全面暫停、無特殊原因不得離開武漢,恐慌情緒一觸即發。各國紛紛派出專機撤僑,台灣頻頻向陸方提出包機要求,卻未獲回應,數百名台灣民眾受困當地,甚至出現藥品短缺,幾經協調,總算在2月初傳來好消息,2月3日深夜出動首班包機,載回200多名台商返台。考量疫區風險,指揮中心對湖北武漢台人進行身分註記,要求只能以包機形式返台,避免個別擅自回台成為防疫破口;建立下機後的消毒、發燒篩檢等作業流程,有症狀者通通由救護車送醫治療,其他由專車送往集中檢疫所,原則一人一室,專人提供三餐、垃圾按照感染性廢棄物高標準處理,建立起包機、集中檢疫模式。3、口罩實名制 國家隊成軍預購再升級在疫情期間,口罩、酒精、額溫槍等防疫物資十分搶手,行政院長蘇貞昌1月24日宣布管制醫療口罩輸出時,雖然指揮中心釋出防疫庫存,仍見民眾在超商排隊搶購,為解決口罩短缺,政府以公權力徵用口罩,並由經濟部協調廠商擴建口罩生產線,口罩國家隊成軍。2月6日購買口罩實名制上路,民眾可在健保特約藥局及部分衛生所限量購買,之後進化為口罩實名制2.0及3.0,增加了網路通路、超商預購,口罩漸漸供應無虞,在6月1日開放內外銷自由買賣。4、郵輪災難 三採陰解隔離防復陽曾停泊基隆港的「鑽石公主號遊輪」傳出有20多名乘客確診,郵輪可能淪為病毒溫床,載著病毒散布世界各地,指揮中心於是在2月6日宣布禁止國際郵輪靠泊台灣港口。但此時以基隆為母港的「寶瓶星號」正準備從日本外海返港基隆,船上1700多名台灣人,指揮中心強調一定會讓台灣人回來,但只要有1人確診新冠肺炎,必須全員留船隔離14天。寶瓶星號返抵基隆港那天,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親自登船信心喊話,防疫團隊共對128名有發燒、中國旅遊史、旅遊史不明及外國人進行採檢,全船旅客歷經9小時等待,檢驗結果全數陰性,陳時中開心公布「這一仗我們打贏了」,全民信心大振。郵輪事件看似落幕,卻傳出日本鑽石公主號乘客二次篩檢陰性出院後,又轉為陽性,國際間也頻頻出現「復陽」個案。由於病毒捉摸不定,為了避免復陽個案具傳染性,指揮中心依專家決議將解除隔離標準從二採陰性,升級為更嚴謹的三採陰性,將風險降到最低。5、媽祖不遶境 大型活動停辦或延期農曆3月媽祖遶境是宗教界一年一度的盛事,其中又以3月19日的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規模最大,9天8夜將橫跨4縣市,每年吸引200萬人次參與,但當時國內出現零星社區感染,加上韓國教會爆發群聚感染的前車之鑑,醫師、專家、甚至陳時中都表態籲延期。原本堅決要辦的大甲鎮瀾宮態度逐漸軟化,2月底宣布暫停媽祖遶境,指揮中心隨後也公布公眾集會指引,呼籲人潮密集活動應考慮延期,此後各種大大小小的宗教活動、馬拉松相繼自主停辦,讓台灣至今不曾因集會活動出現群聚感染。6、歐美返台病例釀危機 入境一律檢疫大型活動取消雖然降低群聚感染風險,但3月中旬疫情迅速延燒至歐美各國,在海外旅遊民眾、留學生返台避難潮雙重夾擊之下,台灣在短短7天內暴增79例境外移入病例。為防漏網之魚成防疫破口,指揮中心3月18日宣布提高國境封關管制措施,限制外籍人士入境、所有入境民眾一律居家檢疫14天,此後境外移入病例總算逐漸獲得控制。4月初,一架3月底剛從美國紐約飛往台灣的中華航空班機CI011傳出機上9名乘客確診,指揮中心發現大事不妙,隨即對全機旅客、機組員進行採檢,該班機共有12人確診,均為出現疑似症狀者,所幸空服員、機組員均無人確診。外界注意到,在機上密閉空間工作的空服員恐成染疫高風險族群,國籍航空為了保護空服組員,不僅備有組員專用洗手間,也增添隔離衣、口罩、手套等防護裝備,指揮中心也宣布4月起,空服員執勤時須配戴外科口罩、護目裝備、防水隔離衣及防水手套。7、女公關染疫 酒店舞廳難復業此後國內疫情漸趨穩定,僅有零星本土病例,未料4月8日確診的30多歲家庭主婦,一夜間竟成了台北市酒店女公關,指揮中心考量娛樂場所無法落實社交距離,隔天火速宣布全台酒店、舞廳即日起無限期暫停營業。疫調人員抽絲剝繭、層層追查相關接觸者,截至4月22日監測期滿,這名女公關的接觸者無人染疫,陳時中這才鬆了一口氣,宣布此案結案。但是各縣市卻為了酒店舞廳何時能恢復營業、如何落實社交距離與實名制或實聯制的防疫配套,爭議許久。8、敦睦艦隊群聚 國軍亡羊補牢4月18日正當疫情快速降溫,國內連續2天沒有新增確診個案時,竟傳出剛完成任務從友邦帛琉返台的海軍敦睦艦隊有3人染疫,全艦人員立即召回採檢並集中檢疫,當時全艦隊700多人的假期已邁入第2天,而且散布在全台各縣市,全台民眾頓時陷入恐慌情緒,也讓軍艦未落實通報、無檢驗能力等問題浮出檯面。經艦上與陸上集中隔離檢疫、反覆檢驗抗體,指揮中心釐清個案全都集中在磐石艦上,專家研判病毒來自台灣,且艦上已出現4波感染。除36名病毒核酸檢驗陽性的確定病例,還有8名血清抗體陽性的極可能病例,耗時1個多月調查後,確定查無感染源,宣布結案。為防磐石艦群聚事件重演,國防部已採購17套小型PCR檢測儀,優先部署在執行長期偵巡任務的船艦、外離島,以及6所作戰區醫院,實施早期採檢及初步診斷,以利及時通報應處。
-
2020-06-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國抗疫專家張文宏:秋冬肯定有第二波疫情
中國大陸著名抗疫醫師張文宏近日表示,未來一個月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若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全球確診病例恐超過1000萬例;秋冬出現第二波疫情是肯定的,但做好基本防護就不必過度擔憂。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5月31日參加中國中央電視台一場直播節目時提到,國際疫情仍未結束,5月30日全球新增確診病例11萬例,是疫情發生以來新增最多的一天。他表示,這意味未來一個月如果疫情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全球確診病例超過1000萬例都是可預見的,死亡人數也會隨之上升。張文宏指出,秋冬出現第二波疫情是肯定的,因為國外疫情仍舊比較嚴重,並且一旦國外復工復產的防疫不到位,疫情還有蔓延的風險。不過,他強調,中國建立閉環的疫情防控體系已非常完整,為輸入性疫情做了準備,未來疫情防控做好常態化的管理,病毒或許還會與人共存一兩年,但對日常生活影響非常小。
-
2020-05-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鍾南山團隊再發布:連花清瘟口服14天 可提高新冠改善率
為找尋和驗證哪些中藥對新冠疫情防控有效,鍾南山團隊再發布臨床試驗結果稱,連花清瘟口服14天後,可提高新冠症狀改善率。對此,網友掀論戰。有人說,「呵呵,喝14天白開水該好的也都好了」,但也有人反駁稱,「別那麼自信,很可能你喝不到第14天的水」。央視報導,鍾南山院士聯合張伯禮院士、李蘭娟院士等中西醫臨床專家,啟動連花清瘟治療新冠病毒肺炎的全國多中心臨床試驗。按照研究方案,入選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常規治療組),參照「新冠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共收集了符合研究方案的284例病例。試驗數據經過專業第三方統計分析,結果顯示:經過連花清瘟治療組治療14天後,主要臨床症狀(發熱、乏力、咳嗽)治癒率較對照組顯著提高,在治療第7天達57.7%,治療第10天達80.3%,治療第14天更是達到了91.5%。報導指出,上述系列發現表明,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連花清瘟膠囊口服14天可顯著提高新冠肺炎發熱、乏力、咳嗽等臨床症狀的改善率,明顯改善肺部影像學病變,縮短症狀的持續時間,提高臨床治癒率,遏制新冠病情惡化,而且安全性較高。據報導,這項研究結果被植物醫學界的一區(2020年中科院SCI期刊分區)雜誌「植物醫學」(Phytomedicine)收錄發表。但有不少網友表示,「呵呵,喝14天白開水該好的也都好了」、「別那麼自信,很可能你喝不到第14天的水」、「連花清瘟有贊助?」、「不知道你們詆毀院士有什麼利益收穫??鍾老的用藥建議難道是他一個人主觀臆斷的?」、「但留三分土,留與窮人」、「耕人無完人呀」、「為啥不提雙黃連」。
-
2020-05-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張文宏:瑞德西韋、奎寧對新冠肺炎療效都不好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六日晚上表示,目前,大家抱有很大希望的抗新冠病毒藥物,目前療效都不好。包括吉利德藥廠瑞德西韋以及治療瘧疾用的奎寧。6日晚8時30分,中共駐墨西哥大使館與上海市外辦聯合組織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視訊會,請來中國-WHO聯合專家考察組成員、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吳凡,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出席。張文宏在會上指出,羥基氯喹(奎寧)的抗病毒療效是否定的,但是有一定抗炎症的作用,可以緩解病人早期的炎症反應,不會向重症轉化,但是作用比較有限。此外,中國大陸對瑞德西韋做了測試,沒有得到陽性結果。(瑞德西韋)雖然對新冠肺炎的病死率沒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對病人的恢復有幫助,因此美國準予其緊急上市。在沒有非常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時,張文宏認為,只能對疾病本身進行治療,降低重症率和病死率。張文宏表示,在武漢疫情的早期,大陸派了4萬餘名醫護人員參加武漢的救治,在武漢開設了很多新的重症病房,收治了所有的重症病人,補充了其ICU病房的不足,對這個城市進行了飽和式檢測,對所有病人進行飽和式的收治,防止病人進行進一步地社區傳播,現在武漢已經全面復工復產,並且沒有新的病例。他同時強調,不是所有國家都適合同樣的做法。保護風險最高的病人,是降低病死率和重症率的關鍵。張文宏表示,現在從全世界的數據來看,所有病死的人數和重症人數主要是50歲以上人群。因此,如果需要復工復產,工作人群比較年輕,在疫情沒有完全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條件復工復產。張文宏以美國為例,不少州已經開始復工復產,儘管每天還有2萬左右的確診人數增加,但他們可能對老年人進行了比較好的保護,因此仍然可以在一些重點產業上進行復工復產。
-
2020-05-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武漢醫師:出院追蹤應簽盡簽、應管盡管
大陸湖北武漢是新冠肺炎疫情最早大規模爆發的城市,如今疫情獲控制,武漢已解封,他山之石可以借鏡,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治研究所長官旭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程真順建議,疫後防控首要為痊癒者出院後追蹤,務必做到「應簽盡簽、應管盡管」。有效去阻斷傳染源過去兩個多月來,官旭華、程真順在第一線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獲得大陸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官旭華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正值大陸新年春節春運期間,人口流動巨大,為了降低傳播,政府作出封城和交通管控的決策。總計湖北六十三天,武漢七十六天,嚴格的人員流動管控措施,有效阻斷了傳染源,是控制疫情的重要措施。無症狀感染擴大篩在疫後防控上,官旭華認為,首先是針對性加大篩查力度,特別是對無症狀感染者的監測,其次是對在醫學觀察期間的新冠病例密切接觸者,以及有境內外旅遊史者均須主動檢測。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如發現無症狀感染者,兩小時內要網路直報。無症狀感染者集中醫學觀察十四天,期間若轉為確診病例,立即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治療。集中醫學觀察期滿且連續兩次標本核酸檢測呈陰性者,才可解除集中觀察,但解觀察後第二周和第四周,仍要到定點醫院複診,瞭解其健康狀況。而在確診者痊癒出院後追蹤部分,程真順表示,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仍需隔離十四天,期滿後,醫院會將患者資料「點對點」移交給基層醫療機構追蹤管理,全部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範疇,做到「應簽盡簽、應管盡管」。保護康復者的隱私在隔離期滿後兩周內,患者所在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展開「預約式」康復複查。滿後一個月,家庭醫生團隊每天追蹤瞭解患者健康狀況,提供健康諮詢、康復指導和心理疏導等。完成一個月健康監測後,轉為常態化跟蹤隨訪。另外,就是要做好對群眾釋疑的工作,引導社區居民消除恐懼心理,增加對疾病知識的瞭解,讓民眾了解治癒了就是健康人,可以正常的生活,盡早融入社會。同時,嚴格保護康復者的隱私資訊,包括姓名、詳細住址等,避免他們遭受歧視。為此,程真順說,湖北已培訓一批專業人員,推進互聯網+心理服務模式,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熱線服務、心理諮詢及治療等援助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