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疫情防控
共找到
45
筆 文章
-
-
2020-10-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疫情波動不定 南韓歸納3大防疫威脅
韓國8月中爆發新一波疫情,但與年初首波疫情防控狀況相比困難重重,單日確診數持續在百例上下波動,未獲顯著控制,相關單位也就最新疫情狀況,歸納出3大影響防疫效果因素。韓國是中國以外第一個爆發疫情的國家,但在防疫當局以大量採檢、追蹤隔離、治療因應,迅速控制疫情,因此成為防疫模範國。但8月中開始以首都圈地區為中心的最新一波疫情,似乎就沒那麼好對付了。這波疫情單日確診數一度高達400多例,之後雖逐步下降,但在百例上下卡關,根據韓聯社報導,9月3日至19日皆維持在100多例,隨後雖3度降至百例以下,但最多連續4天,最近一天降至77例,但接下來的疫情動態仍待觀察。首爾市公共衛生醫療財團就這波疫情發表分析報告,整理出可能降低韓國式防疫(K防疫)效果的3大因素,包括感染途徑不明、民眾不合作,以及病床不足。感染途徑不明代表感染源可能不在防疫當局管控範圍之內、仍在社區中活動,成為隨時都有可能引發新一波社區感染的「火種」;另一方面,將當前疫情視為「假新聞」,拒絕或妨礙居家隔離、接觸史調查等防疫工作的非理性族群,就如同可能使疫情一發不可收拾「乾稻草」。研究員指出,這次疫情並非起因於社會經濟上的弱勢族群,而是「非理性的宗教團體」,這類非理性行為就如同直接破壞K防疫效果。若觀察在首例確診出現後20天內達到100例的群聚感染事件,找出其中7成相關案例花費時間,最初的愛第一教會群聚感染花費10天,815首爾市中心集會群聚感染花費13天,新天地教會群聚感染則花費17天,九老區電話客服中心則僅花6天,可以看出宗教團體相關事件掌握時間較一般團體明顯較長。此外,照護重症患者的醫療設施及人力不足,對整體醫療體系可能造成結構上的問題,當局雖已承諾會在年底前增加病床,但無法確定足以應付秋冬季可能再回升的需求,研究員認為,當局應同時制定短期及中長期方案。韓國至今累計確診2萬3889例,415例病歿,其中2萬652例皆為社區感染。
-
2020-10-01 新聞.食安拉警報
外包裝驗出新冠病毒 大陸暫停巴西1牛肉企業進口
根據大陸海關總署官網10月1日的消息,因從巴西進口1批凍去骨牛肉1個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按相關規定,大陸全國海關自即日起暫停接受巴西MINERVA S.A牛肉企業產品進口申報1周,期滿後自動恢復。進口冷凍食品是目前大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點監控對象,大陸各地海關也接連從來自多個國家的進口食品外包裝及樣品中驗出新冠病毒。山東省9月26日曾通報,從進口俄羅斯水產品外包裝和產品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大陸全國海關因此暫停接受捕撈船VLADIMIR STARZHINSKY LLC ROLIZ和運輸船CRYSTAL AFRICA等2艘漁船進口申報4周。大陸海關總署9月25日及23日則分別從巴西進口的1批凍帶魚1個內包裝樣本,以及從挪威進口的1批凍尖吻平鮋1個外包裝樣本中,分別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另,根據大陸國家衛健委通報,9月30日,全大陸共報告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1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其中上海7例,廣東2例,四川1例,陜西1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
-
2020-09-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陸CDC:今冬最大挑戰是流感+新冠合併感染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主任高福指出,「我們在今年冬季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將新冠病毒感染和流感、腺病毒等其他一系列疾病區分識別出來。」他認為,目前全球仍處於新冠疫情大流行早期,未來全球範圍內的病例還會持續增加。據上海《澎湃新聞》報導,高福29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屆全球健康學術研討會」上演說時表示,新冠疫情是人類嚴峻的挑戰,因為這個病毒已經非常完美地適應了人體,甚至比流感病毒還要適應得好,因此比之前大多數已知的病毒造成了更加嚴重的疫情。他透露,早在去年10月,他在美國訪問時曾和各國專家就全球可能發生的大流行疫情做過假設性討論。高福說,「當時我們做了一個假設的模型:一個冠狀病毒引發肺炎的大流行,當時的沙盤演練是從巴西開始,最後導致了全球的大流行。結果沒想到過了兩個月就發生了新冠疫情。」高福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進一步指出,未來很大的挑戰在於今年冬天可能會出現的合併感染,像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的合併感染。這個時候會很難區別出來這些疾病。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統計,截至北京時間29日8時23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計死亡病例已經突破100萬例。「這是基於人口的疾病,個人的行為非常重要,但是在全社會層面讓病例數得到控制更加重要。」高福形容,對抗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像是一場「人民戰爭」,因此他呼籲各國應加強合作、加強團結,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應對這次全球大流行。在大陸國務院29日下午舉行的疫情防控記者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也表示,目前全球疫情大流行仍然處在高峰期。他指出,3月下旬,全球每日報告病例數突破5萬;到了5月下旬,全球每日報告病例數突破10萬;到7月初,每日報告病例數突破20萬;9月以後有多個單日報告病例數突破了30萬。吳尊友說,從這個時間軸來看,疫情就沒有出現過趨緩、下降的態勢。因此,在沒有新的特別有效的預防措施能夠應用的情況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要指望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可能性不大。
-
2020-09-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指揮中心宣布:團聚陸籍配偶 明起可申請入境
新婚陸籍配偶可以回台團聚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繼日前陸續放寬措施後,經考量國內疫情防控能量,兼顧人道人倫需求,也聽取各方意見,今日再進一步宣布 ,國人的團聚陸籍配偶,從明天零時起可以申請入境。政府日前一直未開放持「團聚證」的陸籍配偶入台,這群持「團聚證」的陸籍配偶大多為新婚不久的兩岸婚姻新人。兩岸人民決定走入婚姻後,陸籍配偶來台辦理的第一項證件即為「團聚證」,之後才能依序辦理「依親居留」、「長期居留」,甚至決定入籍台灣。至今,因疫情緣故有約2000名的團聚陸配未能入台。陳時中表示,這些陸籍配偶可以向內政部移民署申請入境,另外外國人隨行團聚的陸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也可申請,入境人員需依規定完成14天居家檢疫。陳時中也說,為確保國人健康福祉,防疫的調整均是循序漸進,希望各界能夠體諒,而對於邊境管制的開放,在不衝擊疫情防控下,會再進一步積極評估,推動下階段的調整措施。
-
2020-08-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9地冷凍品包裝帶病毒 專家:毋須恐慌
中國自今年7月以來至少有九地十起進口凍品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不少消費者因此不敢購買或食用冷凍食品。對此,專家表示,包裝檢測出病毒不代表食物吃下肚就會感染,毋須過度恐慌,但北京、廣東等地病例是接觸汙染的冷凍食物後患病,必須搞清楚是人員傳播還是汙染的食品傳播。中國新聞網報導,近日包裝檢出新冠病毒的冷凍食品,都來自巴西、厄瓜多爾等疫情高風險國家,專家指出,這與當地疫情嚴重、冷凍海鮮等食品加工過程較容易汙染有關。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認為,環境的溫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時間越長,所以容易在冷凍海鮮產品中或者其包裝上發現新冠病毒。至於為何飄洋過海的新冠病毒還活著,江南大學教授、博導,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研究所所長姚衛蓉表示,在此冷鏈過程中,病毒等微生物不會被凍死也不會生長繁殖,能一直保持存活狀態,「類似於冷凍保藏菌種,冷鏈產品在解凍到室溫後,病毒就能恢復活性」。報導說,很多人將「食品或食品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 與「吃了會感染新冠病毒」畫上等號,其實是過於恐慌。首先,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CDC等機構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不是食源性疾病,不會通過食品傳播。另一方面,食品感染也存在劑量因素,這方面同樣沒有任何劑量與感染的證據。至於有民眾認為是否乾脆暫停這些冷凍食品進口,報導說,進口食品仍是中國消費者重要的食品來源,且目前專家多認為,食品被新冠病毒汙染的概率是非常小的。不過仍有隱憂。文匯報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中俄合作新冠疫情防控學術交流會議」上提醒,在北京、廣東等地發現病例接觸汙染的冷凍食物後患病,這點值得重視。食品安全專家、中國農業大學原食品營養與安全系主任何計國也指出,監管部門應對進口冷鏈食品實行源頭管控並加強檢疫。
-
2020-08-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再放寬! 8月13日起2歲至6歲以下「小明」終於可以回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經考量國內疫情防控情形及量能、人道衡平性及各方意見後,於今(12)日宣布,自8月13日零時起,開放國人之2至6歲(含)以下的陸籍子女申請入境,並得由父母親陪同,入境後須依規定完成14天居家檢疫,執行細節將由移民署與相關單位處理。指揮中心表示,現階段防疫與人倫兼顧仍難以達到兩全其美,每項措施均可能無法讓所有人滿意,期望各界能諒解。本次開放6歲以下持居留證的陸籍子女申請入境,後續將觀察實施情形及中國大陸疫情發展等,再進一步評估是否有調整空間。
-
2020-08-12 新聞.健康知識+
立秋後要注意些什麼?這幾點很重要
立秋剛過,盛夏餘熱未消,許多地方仍處於高溫高濕天氣之中。天津市中醫一附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孫慶提示,市民要謹防「秋老虎」發威,避熱納涼很重要,防曬防中暑依然不能鬆懈。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市民要注意換季養肺,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警惕早晚溫差立秋時節,依然會有一段炎熱天氣,被人們稱為「秋老虎」,仍要適當進食清熱解暑食品。但從立秋後,晴熱高溫會逐漸緩和,人們會逐漸感到涼爽,晝夜溫差也會逐漸加大,要注意適時添加衣服、被褥,尤其是晚上,睡覺時要注意肩頸、腰腹的保暖。注重潤肺去燥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易傷肺,宜潤燥、養陰、潤肺。適當食用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秋天,人們有時會感到煩躁,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還可進食酸味的食物以收斂肺氣,如橘子、檸檬、柚子等。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以防瀉肺氣。另外,立秋時暑熱未消盡,還需適當服食防暑降溫之品,如綠豆湯、蓮子、百合等,以消暑斂汗,健脾開胃。根據自身的體質狀況,可以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像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健身運動,對於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練習深沉而緩慢的呼吸具有明顯的作用,是老年人、體質虛弱者、慢性病患者最佳的鍛煉方法。避免傷風感冒立秋後,白天高熱的溫度到了晚上就會變得涼爽起來,同時早晚的溫差如果過大,易感冒。有些人習慣在家將空調溫度調得比較低,夜晚睡眠時寒氣入侵,體質下降,很容易誘發感冒、肩頸疼痛等疾病。立秋過後,夜間盡量少用空調。尤其是在幾場秋雨過後並出現氣溫驟降時,夏天時人體有內熱再加之受涼,人們極易傷風感冒,應及時增減衣物,並適當進行戶外活動。感冒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老年人及心血管病患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相對抗病能力差,對秋天氣候的變化適應能力和耐受力也差,因此要特別注意提高免疫力,避免感冒、感染。(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8-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陸工信部:防控秋冬疫情要強化核酸檢測能力
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在大陸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要充分估計秋冬季疫情防控的困難和風險,要強化底線思維,提前謀劃部署,按照「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不備」的原則,把提升核酸檢測能力作為當前的重大任務。王江平近日在國新辦舉行的記者會上被問到,隨著秋冬季節的臨近,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都將陸續加強核酸檢測能力,下一步工信部將如何做好核酸檢測試劑和設備的保障工作?他表示,要充分估計秋冬季疫情防控的困難和風險,要強化底線思維,提前謀劃部署,按照「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不備」的原則,把保持和提升核酸檢測能力作為當前的重大任務。王江平指出,大陸國家衛健委下一步要布局核酸檢測能力,特別是要建立一支機動的檢測隊伍,要圍繞這些工作任務,按照規劃的要求,做好所需要的核酸檢測試劑和設備的保障,將主要將開展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持續跟蹤重點生產企業的供應情況。通過醫療物資保障調度平台,跟蹤全國範圍內的檢測試劑和設備企業的生產、發貨情況,及時了解企業的生產動態和需求。二、持續保障生產企業所需要的原輔料和零部件供應。暢通相關產業鏈、供應鏈,協調相關原輔料和零部件的供應,協調各地加大對生產企業的支持和保障力度,推動企業穩產擴產。三、及時響應和對接疫情防控需要。按照衛健委和海關總署等部門提出的能力建設要求,組織協調好生產企業保障供應,確保試劑和設備及時送達用戶。四、持續推動新型檢測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工信部將積極會同科技部、藥監局等部門,密切跟蹤新型檢測技術和產品的研發進展情況以及審評情況,協調解決企業研發和產業化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推動已經註冊的新產品能夠及時產業化。
-
2020-07-3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張文宏談香港防疫:必須把檢測放第一位
香港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連續多天確診病例破百,截至30日,累計確診病例已達3151例。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30表示,香港可以借鏡大陸防控經驗,首先是早檢測、早發現,要「把檢測放在第一位」。據香港文匯網,張文宏指出,「發現病人」是第一步,如果病人都發現不了,後續的工作就非常難開展,所以這個第一步需要投入大量的力量去做。他強調,原則上各國和各地區都認可的一點,就是「把檢測放在第一位」,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檢測的能力提升到最大,盡一切可能最快最精準地發現並找到病人,後續的防疫措施就能馬上跟進。「擴大檢測,盡量對感染者進行居家隔離、方艙隔離,或者是住院隔離,嚴守民眾的社交距離,就能有效切斷病毒的傳播。」張文宏表示,香港專家的防控水平在國際上領先,滬港兩地醫療機構有着良好的相互借鑒學習傳統,上海同行密切關注香港疫情防控,希望疫情能夠盡快得到控制。
-
2020-07-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鍾南山:香港出現社區感染 應展開全民核酸篩查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29日表示,根據目前香港每日新增病例的數據來看,香港疫情正在發展之中,已經出現了社區傳染,但還沒有出現指數級增長,所以他建議香港要加強檢測,尤其是對無症狀感染者的篩查。觀察者網報導,他認為,香港2月至4月疫情控制得比較好,4月到6月下旬,最高日增長不超過20例,所以那個時候覺得香港做得很漂亮、很成功,但7月8日到18日就多一些了,但日均還不多於60個,7月18日以後這10天裡,除了個別日子,病例數日增長量都超過100例,最高的是日增長145例。鍾南山指出,現在香港已經存在社區傳染,但它的傳播態勢不像西方國家那樣是幾何級數或是連鎖反應式增長,而是在一個平面上每天增加一些,這說明政府干預、社會干預還是起了很大作用。他建議,香港要加強檢測,尤其是對無症狀感染者的篩查。「我建議不光是在特定的黃大仙區來進行,而是應該在整個香港進行核酸檢測排查,總共也就七八百萬人,應該不難,好處就在於早發現、早隔離,減少人傳染人的機會;例如在武漢,有了方艙醫院,幾萬人得到隔離,問題很快就解決了。」鍾南山表示,強化檢測實際上是為了發現更多的無症狀患者,因為症狀是一個主觀的因素,每個人感覺不太一樣,此外無症狀感染者有一部分是在潛伏期內,嚴格意義上不叫無症狀,而是待發病。還有一種無症狀感染者是目前正深入研究的,沒有明顯症狀,且過一段時間自癒了,但這些無症狀感染者最大的問題是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所以必須及早發現。他認為,相比香港,大陸採取的疫情防控措施更嚴格,大陸現在的做法,不管在黑龍江、吉林、新疆、北京,都是很快把疾病限制在某一個區,減少傳播,例如在北京新發地疫情發生後,採取的措施是非常嚴格的,「疫情發生地市民全部做了核酸檢測,同時整個社會動員力度大,不出門減少了社區間的傳播,此外大中小學停課等都是強有力的措施。在這些措施下,也就花了25天左右就把病例數清零。」目前香港疫情還處於一個上升的階段,鍾南山希望防控措施要加強,「我非常贊成香港有一個全民的核酸檢測,這是我希望能夠做的,當然這是不便宜的,大陸現在最低是人民幣60元一次檢測,香港還是比較貴,要港幣1000多元。」
-
2020-07-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張文宏:疫情在冬季面臨的挑戰仍很嚴峻
目前,中國大陸疫情防控已經進入常態化階段,但仍有不少人擔心在今年秋冬季會有第二波疫情。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公共衛生專家組共同組長張文宏表示,今年冬季面臨的挑戰仍很嚴峻,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請民眾保持警覺並懷著敬畏之心。據人民網,張文宏表示,這次疫情在傳染病歷史上可以說是比較獨特的一次,雖然很多國家在4月份時就將第一波疫情控制住了,但還有一部分地區和國家第一波疫情尚未控制住,並且已經疊加了第二波,挑戰依然嚴峻。面對中國可能出現的第二波疫情,張文宏稱,北京疫情被完全控制住後,中國已經基本確定了下一階段的防疫模式。其中包括大暴發時期的武漢模式、散發情况下的北京模式,現在防疫態勢裡面的其他城市如上海模式,輸入性散發的一、兩例病例的防控模式。「中國還有很多像歐洲、東亞等疫情控制較好的夥伴,到時大家會採取較統一步驟,對整個世界輸入性疫情進行防控。」張文宏稱,希望疫苗能够早日出來,加入戰團,成為有力武器。對於暑假大陸民眾出去旅遊,張文宏表示,「在中國疫情基本清零的情况下,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較低,更大的風險來自於其他風險,如交通等旅行中的安全問題都要注意。」他表示,一定要清楚地認識到,現在全球範圍內新冠疫情並沒有結束,大家要繼續保持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包括在聚集時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分餐制。做好這些防護措施後,即使在旅途中碰到一些感染者,被感染的風險也會被降到最低。
-
2020-07-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陸CDC流行病學首席專家:美國疫情幾乎失控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發展,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專訪時表示,大陸未來一段時間的疫情將呈現以輸入病例為主,一些地方會出現零星續發病例,很難再出現以地級市為單位的封堵現象。截至7月15日24時,北京連續10天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零。文化和旅遊部14日晚間發布通知,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可恢復跨省團隊旅遊。吳尊友表示,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新冠肺炎暴發疫情及相關聯傳播,基本已經終止。大陸再次回到零星輸入病例的疫情特徵。但他也指出,部分國家疫情一路持續上升,幾乎失去控制。比如美國,每日報告新增病例數從2周前的2萬多例,增加到4萬多例,再繼續上升到5萬多例,近日更是突破6萬例。部分國家在疫情得到較好控制後,又出現不同程度的反彈,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等,部分國家疫情反彈將成為常見現象。吳尊友分析,大陸疫情受到兩方面擠壓,一是類似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突發疫情、武漢華南海鮮市場聚集疫情,原因尚未查明;二是隨著復航越來越多,境外輸入病例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他強調,有信心相信大陸不會再出現第二個類似於武漢年初時的嚴重疫情。大陸未來一段時間的疫情,將呈現以輸入病例為主,一些地方會出現零星續發病例,很難再出現以地級市為單位的封堵現象。吳尊友認為,大陸當前面臨最重要的挑戰就是境外輸入病例。新冠肺炎病毒不可能短時間內消失,只要任何一個國家不能歸零,大陸就一直會受到輸入病例的威脅。而現階段採取的防控策略,基本能維持大陸疫情低水準。他說,沒有必要過分追求零病例的控制目標,只要疫情控制在較低水準,又能保證社會和經濟基本發展要求,就是最佳策略。
-
2020-07-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今起終於能回家 莊人祥:截至中午無「小小明」返台
指揮中心昨公布,自今天起二歲以下持我國居留證陸籍子女可入境,約100名「小小明」與爸媽長達半年分隔異地的思念終於畫上句號,如今可以全家團圓了,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據統計,截至今天中午12時為止,還沒有「小小明」入境台灣,與家人團聚。今年2月11日起多達2000多名無我國國籍的陸配子女「小明」們被取消返台資格、滯留中國大陸。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經考量國內疫情防控情形及量能、人道衡平性及各方意見後,決定開放國人二歲(含)以下持居留證的陸籍子女申請入境。據指揮中心規定,「小小明」返台得由父母親陪同,登機前無須提供三日內PCR檢測陰性報告,入境後不集中檢疫,但陸籍子女及陪同者都須依規定完成14天居家檢疫,二歲以下陸籍子女需要照顧,照顧者可同住一室,執行細節將由移民署與相關單位處理。
-
2020-07-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7月16日起 2歲以下持我國居留證陸籍子女可申請入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宣布,考量國內疫情防控情形及量能、人道衡平性及各方意見後,自7月16日零時起,開放國人之2歲(含)以下持居留證的陸籍子女申請入境,並得由父母親陪同,入境後須依規定完成14天居家檢疫,執行細節將由移民署與相關單位處理。指揮中心表示,現階段防疫與人倫兼顧仍難以達到兩全其美,每項措施均可能無法讓所有人滿意,期望各界能諒解。這次優先開放2歲以下持居留證的陸籍子女申請入境,後續將觀察實施情形及中國大陸疫情發展等,再進一步評估是否有調整空間。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