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4 醫聲.領袖開講
搜尋
甲狀腺腫瘤
共找到
20
筆 文章
-
-
2023-11-09 癌症.其他癌症
8點檔女星兵家綺 追蹤3年甲狀腺腫瘤變成癌!腫塊會動是惡性?醫教判斷關鍵
常在8點檔演出貴婦角色的女星兵家綺,在民視「市井豪門」殺青後,甲狀腺亢進回診竟發現癌細胞,醫生建議她甲狀腺全部切除,終身服用甲狀腺素。醫師表示,嗓音沙啞、摸到硬塊都是甲狀腺癌前兆;年輕女性常罹患甲狀腺癌,但多為預後良好的甲狀腺乳突癌。根據聯合報報導,兵家綺原本就有甲狀腺亢進、甲狀腺腫瘤,這幾年一直持續追蹤,但最近因感喉嚨、耳朵不適,晚上睡覺還會心悸失眠,回醫院檢查後發現,持續追蹤3年的甲狀腺腫瘤最終還是轉變成癌細胞,令她無奈表示:「該面對還是要面對。」原以為只要切除癌的部份就好,沒想到醫生建議甲狀腺全部切除,終身服用甲狀腺素。她日前也在臉書發文:「祈求不要擴散到淋巴。」【記者林琮恩報導】甲狀腺癌分3類 患者大多是年輕女性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張以承說,甲狀腺癌主要分為甲狀腺乳突癌、甲狀腺髓質癌以及甲狀腺未分化癌三大類型,以甲狀腺乳突癌最為常見,占比8至9成,且若確診時未出現淋巴轉移,經手術切除與碘131放射治療後,20年存活率高達9成,是人類最好治療的癌症之一。他也說,甲狀腺髓質癌占比約為一成,且較為難治;甲狀腺未分化癌則具有猛爆性發作的特色,非常兇猛,但近年隨免疫治療新藥研發,不少病人能可獲得治療。張以承表示,甲狀腺癌患者以年輕女性較多,且八、九成都是甲狀腺乳突癌,預後良好。自己在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服務時,曾有一位護理師午餐時突然摸到甲狀腺腫塊,確診為甲狀腺乳突癌,但因結婚在即選擇不動手術,追蹤至今已過十年仍未造成影響。甲狀腺癌多數無徵兆 2成聲音沙啞、吞嚥困難「聲音沙啞、鎖骨間摸到硬塊是甲狀腺癌的主要徵兆,但更多人是沒有任何症狀,在健檢時接受超音波檢查才發現罹癌。」張以承說,甲狀腺癌腫瘤局部侵犯,會影響聲帶、造成嗓音沙啞;腫塊則會位於兩鎖骨之間,且硬度很高「像石頭」。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張聖為曾受訪表示,大部分的甲狀腺相關疾病,像是甲狀腺癌或甲狀腺結節,超過八成的患者並不會有任何症狀,只有約二成左右的人可能會出現聲音沙啞、吞嚥困難或可以觸摸到腫塊等症狀。多數甲狀腺疾病的患者是透過健康檢查才被發現的,例如進行頸部超音波檢查、抽血檢驗甲狀腺功能等,或者是因為本身有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的症狀,所以定期接受追蹤檢查才能發現問題。腫塊移動與否可判斷腫瘤良性或惡性?至於是否能以腫塊移動與否判斷腫瘤的良性、惡性?張以承說,不論腫塊是否移動都有可能是惡性腫瘤,若腫瘤已發生局部侵犯,會因組織沾黏而固定不動,但在局部侵犯之前,患者吞口水時腫瘤也會跟著移動。甲狀腺結節、家族史 甲狀腺癌主要危險因子張以承說,甲狀腺結節、家族史是甲狀腺癌的主要危險因子。若發現超過一公分的甲狀腺結節,臨床上會先以細針穿刺判斷是良性或惡性,每半年到一年穿刺一次,並連續進行三次,若都是良性則持續觀察即可,不必動刀切除。此外,甲狀腺亢進、甲狀腺功能低下或發炎等情況,有可能導致癌化。他表示,細針穿刺的準確率約為七成,開刀是最有效的防治方式,但全台具甲狀腺結節的民眾約佔人口一成,不可能每人都開刀切除。通常是穿刺後為惡性、超音波觀察到嚴重鈣化的患者,才會進一步治療。目前醫學界至今仍不清楚甲狀腺癌真正發生原因,但推測可能跟遺傳、飲食、孩童時期因腮腺炎接受X光或放射線治療者等相關。整體而言,甲狀腺癌的存活率很高,在所有癌症中算是預後良好,而適當的治療尤其重要。透過積極的態度和適切的治療,大多數患者都能夠康復。》看更多甲狀腺癌預防方式
-
2023-07-10 養生.聰明飲食
吃牡蠣壯陽助性?牡蠣真正優點在低脂、低膽固醇及鐵含量高
牡蠣在兩廣地區稱「蠔」,江浙名為「蠣黃」,北方叫「蠣子或海蠣子」,福建及台灣稱其為「蚵仔」。牠們棲息於海水或鹹淡水的交界處,以蜉游生物為食物,著名的品種有法國銅蠔、澳洲石蠔、太平洋蠔等。牡蠣也可產出珍珠。牡蠣吃法千變萬化,薑絲蚵仔湯是最簡便的料理,還能做成蚵仔煎、蚵仔麵線、蚵嗲、蔭豉蚵、炸蚵仔等令人垂涎三尺的小吃。除了上述常見吃法,蚵仔可以加工為蚵乾或蠔油,帶殼的大型牡蠣還有人生食,卻也有人對它軟嫩、滑溜,以及帶有生腥味的口感不敢恭維。由於蚵仔營養價值高,有人稱為「海洋的牛奶」,日本人則譽為「海洋之糙米」。》看更多牡蠣營養成分鮮蚵、牡蠣、生蠔原來是同一種生物?根據行政院農委會資料,台灣沿岸所採集的野生及養殖牡蠣主要分為2屬,分別為巨牡蠣屬(Crassostrea) 及囊牡蠣屬(Saccostrea)。經過DNA序列比對,台灣養殖牡蠣均為葡萄牙牡蠣(C. angulata)。除了地域所造成的稱呼有別之外,一般12公分以下者,稱為蚵或牡蠣,13公分以上才會稱為蠔。牡蠣殼入藥 治多汗、盜汗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廖麗蘭:牡蠣味甘、性溫,就營養學角度來看,它含有豐富蛋白質,但中醫用的不是牡蠣,而是它的殼,磨成粉後入藥,即使是今日,依舊廣泛使用,但須搭配其他藥材,不會單用牡蠣。牡蠣的殼味鹹、澀,屬性微寒。中醫臨床上常用來治療多汗、虛汗及盜汗,但必須搭配其他藥材一起使用,比如四肢冰冷、臉色蒼白的氣虛型多汗者,可以合併黃耆使用,治療陰虛型多汗者,常見的組合就是牡蠣加上百合、生地。牡蠣治白帶過多 能中和胃酸牡蠣還能用來治療白帶過多。脾虛型患者,可以少許牡蠣,搭配蓮子、芡實,健脾胃及利濕。另外,治療胃酸過多、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時,中醫也常用到牡蠣。牡蠣殼裡的碳酸鈣,可以中和過多的胃酸。甲狀腺腫瘤、慢性淋巴腺腫大患者,也可以牡蠣搭配其他藥物治療。牡蠣殼屬性微寒 體虛者節制不過,因牡蠣殼屬性微寒,躁熱體質的人較適合使用,體質虛寒、胃寒者不宜長期使用,或須搭配其他藥物。像胃寒型的胃酸過多、胃潰瘍患者,須搭配理中湯或安中散一起使用,暖腸胃、補氣。吃牡蠣壯陽 含鋅很有限署立八里療養院營養師葉香蘭:很多人怕吃海產,擔心膽固醇過高,吃蚵仔時不必有此顧慮。一份重量65公克的牡蠣(約八顆),膽固醇只有33毫克,算是低膽固醇海產。它還是「低脂肉類」,一份蚵仔的脂肪含量只有1公克,熱量則是50大卡。坊間相信吃蚵仔能壯陽,因為它富含微量礦物質「鋅」,能助「性」。但事實上,去除水分後的蚵仔乾鋅含量較高,每100公克有31.1毫克外,新鮮蚵仔的鋅含量並不如想像中高,甚至不及紅蟳、牛腱等,也比不上洋菜。牡蠣鐵含量不少 貝類佼佼者國人對鋅的迷思,可能源自「缺鋅,睪丸會發育不良」之說,其實只要飲食均衡,就可攝取足量的鋅。蚵仔的鋅不如想像高,但令人意外的是,別看它白白灰灰的,鐵含量反而高,每100公克含6.6毫克鐵,雖不及紅肉、內臟、米血糕等高鐵食物,但在貝類裡,名列前茅。當心寄生蟲 還是少生食牡蠣雖然蚵仔的營養價值高,但從飲食衛生觀點來看,不建議民眾生食,除了避免寄生蟲下肚,一旦保存稍有不慎,還會吃進其他病菌。【原始資料為2009/07/12元氣周報 2023/07/10重新增補】
-
2023-04-01 醫療.耳鼻喉
脖子、頸部腫大是癌症?醫指3可能性,出現8症狀盡早就醫
發現頸部腫塊總會有點緊張,深怕是癌症,不過其實那並不是最常見的,因此謹慎為上,但不必緊張。許英哲張漢明耳鼻喉科診所主治醫師劉承信在個人網站分享,指出主要3大原因,以及癌症警訊和檢查方式,提醒民眾如有發現合併症狀應盡早檢查,以利確保健康。 脖子、頸部腫大是癌症?醫指3可能,發炎感染最常見! 劉承信醫師指出,頸部腫大可分成3大類原因,包括先天性腫塊、發炎感染、良性或惡性腫瘤,其中最常見的其實是發炎感染使得淋巴腫大。 發炎感染淋巴腫大:頸部構造密布著大大小小的淋巴結,聚集專門對抗病毒和細菌的淋巴球,因此淋巴結本來就存在,只是腫大到讓人摸得到,原因可如感冒、鼻竇炎、中耳炎等發炎疾病。 先天性腫塊:先天性腫塊則是手術時最多看到的囊腫類型,常見包括腮裂囊腫、甲狀舌骨囊腫、皮下囊腫、唾液腺囊腫、黏液囊腫等。其他也包括了因血管異常而發生變化的囊腫,不過相對少見。 良性/惡性腫瘤:至於民眾常最擔心的惡性腫瘤,或一般的良性腫瘤,門診中最常見的是甲狀腺腫瘤,以及口腔癌、喉癌、下咽癌、鼻咽癌的淋巴結轉移,唾液腺腫瘤則是當中最常見的。其他也包括淋巴癌、神經髓鞘腫瘤、內分泌腫瘤等少見疾病。 脖子、頸部腫大防癌症,出現合併症狀盡早就醫! 即便發炎或感染造成的淋巴腫大是頸部腫大最常見的原因,但還是得留意癌症,劉承信醫師表示,民眾若有發現頸部腫大,也可觀察是否有其他合併症狀出現,包括沒有減重的情況下,體重半年內掉了10%的不明體重減輕,以及口鼻出血、單側耳鳴耳悶、張口困難、吞嚥困難、呼吸困難、聲音沙啞,以及腫塊很硬、表面不光滑、無法滑動等異常腫塊,這些都是癌症高度可能性的徵兆。而醫師也多會在檢查前了解病人情況。 脖子、頸部腫大可做什麼檢查?醫指常見4項,瞭解確切原因! 為瞭解頸部腫塊的確切原因,醫師也會做詳盡檢查,劉承信醫師指出,檢查方式常見可為觸診檢查、內視鏡檢查、超音波檢查,以及抽血檢查和進階的影像檢查。 理學觸診檢查:觸診可觀察患者的腫瘤大小、硬度、彈性、固著度、是否疼痛、表面光滑等。而這不只是隨便摸摸,經耳鼻喉頭頸外科長期訓練、觸摸過上千人的手感,光是觸診就可知道很多事情。 內視鏡檢查:鼻咽喉內視鏡則可詳細檢查頭頸部區域,診斷或排除癌症的風險,包括鼻子、鼻咽、口咽、喉部、下咽等各區域,這也是透過門診即可進行檢查,快速方便、免禁食、且無痛。 超音波檢查:超音波檢查可直接直擊腫瘤位置,可說是醫師的透視鏡,快速、方便、無痛,透過影像即可判讀。而對於有高度懷疑病變的腫塊或淋巴結,甚至可再搭配細針抽吸檢查,不用開刀就可以初步知道診斷。 抽血檢查&影像檢查:抽血檢查可更精確診斷感染、癌症指數,也可再藉由電腦斷層、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正子攝影等進行進階影像檢查,更有助鑑別診斷病灶、擬定後續的治療方向。 脖子、頸部腫大謹慎但別緊張,觀察症狀、盡早檢查,預後佳! 劉承信醫師提醒,頸部腫塊雖然發炎感染較為常見,但也不能忽視。醫師表示,診間常遇到只是發炎感染造成頸部腫大,長期不追蹤處理也完全沒有影響。但也遇過確診早期淋巴癌,在化療和放射治療下恢復良好。也有遇過頸部腫大不以為意,檢查發現是甲狀腺癌,經手術後定期追蹤,一切順利。也遇過案例體重減輕、無法進食,檢查後發現是下咽癌第四期,已經無法手術,只能免強嘗試化學治療。 醫師呼籲,寧願小心謹慎,也別掉以輕心,通常預後良好的都是早期就發現的患者,民眾日常可在洗澡時自我檢查,若有發現合併相關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以利確保健康。 《延伸閱讀》 .甲狀腺結節可以不用理它?醫:「4情況」及早治療避免惡化 .淋巴癌來得又快又猛!及時確診是治療關鍵!出現6大症狀速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10 癌症.頭頸癌
喉嚨痛、易嗆到、體重減輕...可能是甲狀腺異常!盡速檢查避免延誤治療而癌變
嘉義有名60歲的邱姓婦人,因甲狀腺功能低下長期服用補充甲狀腺賀爾蒙藥物,今年抽血檢查甲狀腺刺激激素數值異常,轉診至台中榮總嘉義分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醫師吳崇榮透過儀器檢查結果為「甲狀腺惡性細胞」,目前持續接受治療並追蹤。醫師提醒民眾及時檢查避免延誤治療。甲狀腺癌好發於中年女性 須及早就醫治療醫師吳崇榮表示,依據國健署癌症統計報告中指出,甲狀腺癌的發生率排名,男性為第13位,女性為第4位;甲狀腺癌女性發生人數約為男性的3倍,且好發於中年女性。而甲狀腺腫瘤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患者經由醫師的觸診檢查後,約十分之一的人有甲狀腺腫瘤,且以女性佔多數,大部分檢查結果為良性腫瘤,是甲狀腺癌的機率並不高,但仍須及早就醫治療。出現5症狀需特別注意吳崇榮表示,如發生以下症狀請特別注意:1.頸部出現腫大或腫塊2.頸部疼痛或是喉嚨痛3.吞嚥和呼吸困難、容易嗆到、有壓迫感。4.持續性咳嗽、聲音沙啞5.體重減輕。醫師建議,如有以上症狀立即就醫安排檢查,確認是良性的甲狀腺結節腫大或是惡性腫瘤所致,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甲狀腺超音波 檢查甲狀腺是否有異常吳崇榮表示,甲狀腺結構上是否有異常,最好的判斷方式則是靠甲狀腺超音波檢查,一旦有異樣,再進一步接受甲狀腺細胞穿刺檢查,能盡早確認是否為惡性腫瘤,提早接受手術治療,以免延誤病情;一般因甲狀腺功能低下而在接受甲狀腺賀爾蒙治療的民眾,建議一定要接受過甲狀腺超音波檢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特別是甲狀腺惡性腫瘤,以免一味服用藥物而錯失治療的先機。甲狀腺癌甲狀腺癌依其組織形態之不同,可大分為乳突癌、濾泡癌、髓質癌、未分化癌四類,其中以「乳突癌」所佔比例最高,其他的癌則較少。甲狀腺癌的發生率較低,容易治癒。更多資訊請看元氣網疾病百科 >>>甲狀腺癌延伸閱讀:.甲狀腺結節需要開刀嗎?放著不管會變甲狀腺癌?醫師解答「大脖子」真相.甲狀腺癌新增個案逐年增加 出現這5大症狀別輕忽!.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得甲狀腺癌?醫教你從脖子觸感初步檢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2-08-13 養生.抗老養生
烤肉時鋁箔紙該用哪面?柚子放多久最好吃?白露吃喝養生秘訣公開
講到中秋節,大家想到的第一件事一定是烤肉!這無疑已是約定成俗的中秋重要活動。一年難得團圓的日子吃吃烤肉無傷大雅,但文明病多的現代人,怎麼吃才是重要!吃完烤肉必需來點蔬果均衡一下,吃當季的水果柚子最好了,但柚子屬高鉀水果,有三種人要注意食用。而中秋前後來到24節氣的「白露」,中醫提醒容易出現「秋燥」,宜多食用白色食物來預防。以下《元氣網》整理中秋節飲食及養生秘訣,月圓人不用圓,讓大家可以健康過節。(編註:以下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健康烤肉烤肉鋁箔紙用光面還是霧面?毒物專家:一件事更重要【2020-09-27/聯合報/記者陳雨鑫報導】烤前選購與處理✔油脂較少的雞肉、里肌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肉品的準備最好以新鮮的肉類為主,油脂不要太多,可選雞肉、里肌肉,避免烤肉完油脂攝取過量,五花肉、霜降牛、牛五花等適量就好。✘加工品、醃好的肉品不建議買加工肉品如熱狗、火腿、香腸等,最好也不要購買已經醃好的肉,除新鮮度堪慮,鹽分也較高。民眾購買新鮮的肉類後,也不建議在家先醃,以免先醃漬再加上烤肉醬,鹽分將爆表。✔少量準備蚌殼類、蝦類烤肉多是長時間待在室外,海鮮類的建議購買蚌殼類或是蝦類,屬於稍微可以放久一點的海鮮。海鮮透過燒烤雖然鮮美,但也不宜過量,海鮮仍屬於高蛋白、高嘌呤,曾有痛風病史或是膽固醇過高者,都不建議大量食用,準備的量不必過多,以一人一到兩份的量即可。✔綜合串燒,肉類要切小切薄烤肉食材的準備,常有民眾會採取「串燒」的方式,同時把菜、肉串在一起。蘇秀悅表示,這是好的方式,但是得考量菜與肉烤熟的時間不一樣,建議肉品應該以小塊且薄的型態與菜串在一起。醬料的準備可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買現成的烤肉醬,但一定要加水或是檸檬汁稀釋,加辛香料提味。另一種是自行調配烤肉醬,可以用蔥、蒜、洋蔥、味噌、醋、醬油、白蘿蔔泥、味噌、醋、醬油等食材加上水拌勻,即可自製低鹽的烤肉醬。✔易熟青菜如小白菜、青江菜、高麗菜、玉米筍、杏鮑菇蔬菜類的準備以家人喜歡吃的類型為主,量最好是肉品的一倍。烤肉的火候大小較不穩定,烤蔬菜建議以易熟的蔬菜類型為主,如小白菜、青江菜、高麗菜等,用鋁箔紙或是烤盤烤熟,看見蔬菜出水即可食用。同時可以搭配香菇、杏鮑菇、玉米筍等一起烤。若怕麻煩也可以準備可直接生食的萵苣、芝麻葉等,搭配肉類食用,口感也較為清爽。✘吐司、白飯烤肉最常看到吐司配肉片,蘇秀悅表示,烤肉時的澱粉搭配,不建議採取「精緻澱粉類」,在烤肉期間很容易一口吐司一口肉,不知不覺澱粉的攝取量就會過量,體內會產生過多的醣類,進而產生脂肪。✔玉米、南瓜、地瓜、馬鈴薯建議可以準備玉米、南瓜、地瓜、馬鈴薯等,取代吐司、白飯。烤中注意檸檬汁、番茄醬 會破壞鋁箔紙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烤肉過程中建議使用鋁箔紙包住烤肉架,避免肉汁滴到木炭。烤較難熟的食材如玉米、地瓜,或是太容易熟的食材如青椒等,建議都用鋁箔紙包。網路謠傳鋁箔紙有分光面與霧面,顏宗海表示,兩面的效益都一樣,不會因為包錯面就較難烤或溶出有毒物質。顏宗海表示,使用鋁箔紙時,不建議邊添加醬料或是檸檬汁、番茄醬等酸性醬料,酸性的物質會破壞鋁箔紙,導致容易烤焦,烤焦的鋁箔紙若接觸食材,會讓致癌物質汙染食材。蘇秀悅表示,醬汁最好是食材烤熟後再添加,一邊烤一邊塗,很容易因為醬料乾了,以為醬汁不夠,又再塗上一層,一餐吃下來鈉含量超標。吃烤肉配飲料是常態,特別是啤酒、含糖飲,蘇秀悅表示,一瓶易開罐啤酒,熱量約有125大卡,等於吃掉半碗飯,建議喝無糖飲料或是氣泡水,比較不會增加身體負擔。她也推薦烤肉時可以搭配吃一些水果,幫助攝取足夠的纖維質。烤後保養水果幫助消化蘇秀悅表示,烤肉不管怎麼建議,民眾仍會攝取過量的油脂,對於腸胃多會有負擔,建議可以吃一些幫助消化的水果,如鳳梨、木瓜等。若腸胃已經非常不舒服,則建議不要再進食,適量攝取一點點粥品,可以舒緩。若已經出現腹瀉、胃痛等症狀,則建議盡速就醫。烤完肉隔天建議多喝水、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或是水果,解油膩。烤焦剝掉放心吃?專家:避免3個烤肉致癌風險壞習慣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碳火在燃燒時也會產生細懸浮微粒、懸浮微粒、一氧化碳等物質,烤肉時不只會接觸到上述三種毒物,同時也會吸入有害的空汙物質。專家建議,想要趨吉避凶,烤肉時必須要把握「烤得剛剛好」的原則,才能降低致癌風險。以下三個壞習慣,會讓烤肉產生毒物,應盡量避免。1.喜歡讓油脂滴落木炭、吱吱作響肉類遇高溫、油脂滴到木炭會產生揮發物多環芳香烴(PAHs)。烤得越久、毒物量愈多,與肺癌相關。顏宗海表示,不管烤肉或是油炸,只要是高溫烹調,都可能產生致癌物質,增加罹癌風險。烤肉最常被提及的致癌物質多環芳香烴,係指油脂接觸到攝氏100度高溫後產生的揮發物質,烤肉時除了肉品本身的油脂會產生,油脂滴到木炭時也會產生。隨著烤肉的時間增加,多環芳香烴的含量也會增加,根據2009年國外研究碳烤時間對豬肉PAHs含量的影響,結果發現碳烤前豬肉即含每公斤106.8微克的PAHs,經過碳烤2分鐘、3分鐘、4分鐘,PAHs類型中無論是弱致癌物、中致癌物、高致癌物都顯著增加,且隨著碳烤時間愈長,增加的量愈高。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徐上富表示,多環芳香烴以「吸入性」為主,依研究顯示多環芳香烴容易引發肺部的上皮細胞病變。2.喜歡吃烤焦的肉類、覺得比較香蛋白質遇上高溫會產生異環胺(HA),與胃癌、大腸癌相關。即使去掉烤焦處也不建議吃。顏宗海表示,肉類含有豐富蛋白質,若遇上高溫,特別是烤焦時,食物會含有高濃度的異環胺。即使去掉烤焦處,周邊部位恐怕也已含有高濃度異環胺,不建議食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方冠傑表示,異環胺與腸胃道的癌症有關聯性,如胃癌、大腸癌等。避免食物烤焦,針對較難熟的食材,如雞翅、雞腿、豬排等,建議先汆燙後再烤,表皮呈現黃金色時,就可以直接食用。3.常把澱粉類食物烤焦澱粉食物遇上高溫會產生丙烯醯胺,經動物實驗有致癌風險。丙烯醯胺產生的原理是食物中的還原醣與游離胺基酸,即天門冬醯胺,接觸到高溫,如油炸、烘焙、烘烤就可能產生。高溫烹調時間越長,產生丙烯醯胺數量愈多。因此,丙烯醯胺常見於洋芋片、烘焙咖啡豆、黑糖、杏仁果、薯餅、薯條、油條等,根據國外研究,吃下0.94毫克的丙烯醯胺後,蒐集72小時內排出的尿液分析,約六成的丙烯醯胺會被人體吸收代謝,並經由尿液排出。顏宗海表示,目前經動物實驗會造成甲狀腺腫瘤、肝臟腫瘤、卵巢腫瘤等,不過尚未有人體試驗的確切致癌結果,建議盡可能少吃。如何避免毒害?●選通風處烤肉、或用電扇增加風流動。●食材當天烤完最好,別再放回冰箱。健康烤肉5習慣1. 烤盤取代烤網烤網改用烤盤,或用鋁箔紙包裹食材,避免油脂直接滴到木炭。2. 蔬果多於肉類蔬果準備量要比肉類的準備量多出一倍。3. 難熟食材先蒸煮避免怕不熟而烤太久焦掉。4. 烤熟再塗醬料邊烤邊塗醬料會增加烤焦的風險,鈉含量也會過量。5. 減少加工食品如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通常會添加亞硝酸鹽,加熱後就會產生致癌物亞硝胺。(資料來源/顏宗海)蔬果均衡大陸妹正名「福山萵苣」,竟是烤肉致癌物質的剋星!【2018-11-30/元氣網綜合報導】長久以來被台灣人俗稱為「大陸妹」,而被農委會發起正名活動的「福山萵苣」,其實含相當豐富的營養素,而且熱量低,是相當優質的蔬菜。據農委會農業兒童網指出,萵苣可分為以莖為食用部位的嫩莖萵苣,和以葉為食用部位的葉萵苣。葉萵苣本身又可再分為不結球及結球萵苣兩大類,台灣目前種植最多的是結球萵苣,現在在台灣四季都能生產。萵苣的成長和溫度很有關係,它很怕熱,冬春兩季日夜溫差大時,容易結球,到了夏季高溫就不易結球,甚至發生抽苔,而且越高溫苦味也越明顯。結球萵苣含有豐富蛋白質、胡蘿蔔素,以及維生素A、B1、B2、C、鈣、磷、鐵等,能促進腸胃蠕動,而且熱量很低,每100克只有12大卡。萵苣葉可以分解食物中的亞硝胺,被稱為天然的亞硝鹽阻斷劑。尤其烤肉時最常出現亞硝胺,所以很多人用它包著烤肉吃,解膩也更健康。萵苣算是少用農藥的蔬菜,做成生菜沙拉比較不必擔心。挑萵苣要選購有圓潤感,有光澤,重量較重的,在顏色上要青綠不枯黃、葉片完整、不萎縮腐爛、沒有斑點的品質比較好。柚子別急著吃 果皮放到黃綠更美味【2016-09-11/元氣周報】▓挑選柚子撇步第1步:看外觀查看柚子的「油包」密度以及細緻度,油包愈小、密度愈高,果肉愈細緻,風味、口感也相對好。反之,若是油包粗且密度低,果肉細緻度也較差,吃起來較硬。第2步:看色澤柚子外皮顏色呈現濃綠、深綠色,表示柚子成熟度不足,果肉肉質較硬脆、酸度也比較高。第3步:看形狀柚子呈現「不倒翁」形狀,尖端小又窄,下盤左右平均,表示柚子皮較薄,可食部位多。第4步:掂重量兩手比較兩顆柚子,看看哪一顆比較沉,沉的表示果肉水分較多,前提是符合以上3步驟,若只比沉重感,有時是果皮重。註:一般而言,400到600公克的柚子最好吃,今年柚子受到雨害等影響,柚子體型偏大,因此建議把握步驟1到3,比較可以挑到果肉細緻、水分多的柚子。▓放到什麼程度最好吃?買到果皮呈現深綠色的柚子,最好再放一到兩周,等到果皮呈現黃綠色時,口味較好,果肉水分也充沛。柚子最好放在通風處,無須放在冰箱內。▓正確的剝柚子方法1.傳統剝柚法把柚子尖端切除,果皮畫三到四刀,並在剝皮處畫上痕跡,幫助剝皮,最後柚子呈現帽子狀,可作為孩童嬉戲玩具。2.削蘋果法同樣去除柚子尖端,果皮直接用削的切除,白色海綿外皮也慢慢削除,以免吃的時候有苦味。3.對半剝柚法刀子在柚子橫切面畫上痕跡,直接對半剝除,再把海綿外皮去除,對半切後的柚子果皮,可以用來承裝海綿外皮、吃剩的果皮。4.切片剝皮法像切柳丁,直接對切成需要的等份,要吃時直接把皮去除掉即可。備註:任何一種剝柚子方式都是正確方式,依喜好剝柚子即可。▓哪些人不宜多吃柚子鉀含量高,腎臟病、糖尿病患,依照營養師指示食用。(資料來源╱台南區農改場果樹研究室副研究員張汶肇、馬偕醫院營養醫學中心課長蔡一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製表╱陳雨鑫) 白露養生【2014-09-07/元氣周報/記者吳佳珍報導】中秋時節也是廿四節氣中的「白露」,入秋後天氣轉涼,夜晚露水一天天加重,在葉子上凝成「白露」,因此而名。這時天氣也變得比較乾燥,有人開始口乾舌燥、皮膚脫皮、脫屑等症狀,這可能是身體缺水的徵兆,中醫稱為「秋燥」。秋燥為虛火 寒涼食物別多吃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楊賢鴻表示,入秋後氣候得比較乾燥,雖然台灣相對大陸型氣候地區,濕度較高,不見得會明顯感受到差異,但皮膚敏感者,又沒有適當補充水分,就容易出現秋燥。開業中醫師羅珮琳表示,秋燥通常在立秋後出現,門診民眾約增加二到三成,中醫稱為「血虛風燥」,因為血管無法滋養皮膚而造成乾燥、乾咳,一般來說,血液循環較差的老人家比較容易出現,有些年輕女性也會有秋燥症狀。楊賢鴻說,秋天缺水有別於夏天缺水,就中醫角度,「上火」分實火與虛火,夏日的燥熱多為實火,需涼補祛暑,例如喝青草茶;秋天的乾燥則為虛火,這時候不適合大量補充寒涼食物,以免引發過敏或腸胃不適。秋天補充水 潤喉為主別猛灌同樣補充水分,夏秋也有不同,夏天天氣炎熱,身體水分流失,需要補充大量水分;秋天補水則以潤喉為主,飲用量不需像夏天那麼多。楊賢鴻指出,秋天需補陰氣,旬參、麥門冬等為常見補陰氣藥材,但不建議服用過多。平常就有乾眼症的人,到了秋天可能眼睛會更乾,可以杞菊帝黃丸解決眼睛缺水問題。顧呼吸系統 白色食物抵外邪開業中醫師陳潮宗說,秋天乾燥,而中醫認為「燥易傷肺」,這個「肺」不只指肺臟而已,還包括了整個呼吸道系統。五臟中的「肺」對應五色中的「白色」,多食用白色食物來預防、緩解秋燥傷肺,但白色食物多偏寒涼,一般體質民眾可放心食用,但過敏性體質者要特別小心。過敏性體質者,宜慎選白色溫補、補氣的食物,可增強肺臟對於秋燥以及外邪的防禦能力,進而增進免疫力。陳潮宗指出,秋季養肺,可選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肉、豆漿;選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有良效,更可藉此保養呼吸系統,減輕過敏性症狀。吃白色食物 過敏體質要留意另外,中醫認為與肺同系統的器官還有大腸、皮膚、喉嚨、支氣管等,平日容易感冒,或是肺與支氣管常不舒服、易咳嗽的人,膚質不佳的人,要多吃一些白色食物,例如白蘿蔔、白菜、高麗菜、花椰菜、洋菇、白木耳、甘蔗,中藥材有杏仁、山藥、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等,但過敏性體質者不適合。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說,韓國、中國都以「百合」為重要潤肺食材,已有研究證實,罹患肺炎的小老鼠服用百合後,發炎系數明顯下降;中醫常提到的養肺食材蓮子,也在動物實驗中證實對肺癌有幫助。天涼多運動 提升體力過寒冬李婉萍提醒,秋天溫差大,容易過敏、感冒的民眾,進入冷氣房一定要先把汗擦乾,要補充適量水分,一公斤體重要喝30cc的水,例如60公斤的民眾,一天至少要喝水1800cc。天氣轉冷也容易使血壓上升、血管收縮,「現在運動有助冬眠。」李婉萍說,夏天太熱、冬天太冷,都有不運動的藉口,趁著秋高氣爽,天氣好,應該多運動。李婉萍說,天氣變化之際,可多攝取維生素A、C、E,提升免疫力。維生素A有助修復皮膚、口腔黏膜等,建議多吃深綠色蔬菜、地瓜、南瓜、菠菜等;維生素C可提供膠原蛋白,有助修復身體軟組織,秋天盛產的橘子、柳丁都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常見於堅果、好的油脂,例如苦茶油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對抗秋燥你該吃1.潤肺:白木耳、山藥、白果、百合2.潤膚:玉竹、秋葵、百合、含黏液的食材3.提升免疫力:菇類、白花椰菜、洋蔥、蒜調理注意:建議湯水調理,補充水分。以砂鍋、瓦鍋取代鐵、鋁鍋烹煮中藥材,避免中藥材與不穩定金屬產生化學作用,溶出其他物質。‧秋季盛產食材魚類:秋刀魚、鯖魚、虱目魚、螃蟹。(此時節油脂多,營養成分高)蔬果類:橘子、柳丁、柚子、葡萄柚、水梨、番茄、香菇、高麗菜、花椰菜。●此時節應避免攝取1.上火食物:烤肉、辛辣食物。2.利水食物:含咖啡因飲品、濃茶。3.油炸食物4.加工食物:含色素、香精等加工品,容易引發過敏。(資料來源╱羅珮琳中醫師、劉怡里營養師、李婉萍營養師;製表╱吳佳珍)
-
2022-07-30 養生.人生智慧
曹文娟健康出現警訊,面臨人生十字路口! 生病後體悟:敲金鐘、開畫展,人生轉彎看到更美麗風景
「面對黑暗時,往往忘了只要一轉身,光就在你背後。」7年前,國小主任曹文娟面臨人生十字路口,健康出現警訊,更大挫折是三度考校長落選,50歲的她選擇退休放下,受邀主持廣播節目,初試啼聲就獲金鐘獎肯定,退休後還專心學畫,並且舉辦了人生第一場水墨個展。曹文娟出身員林農家子弟,從小要幫忙家裡剝龍眼、採荔枝,「真的是做到怕。」她說,小時候最怕放假,只要一放假,就是要幫忙家裡的農務,當初要念大學時,親友認為女孩子不必念太多書,唯有父親獨排眾議,堅持讓她升學,她很感謝父親的栽培。口試沒過關 考校長三次落第從事教職時,曹文娟是個拚命三郎,她說,一直很熱愛教學,對教育也有自己的藍圖與理想,所以有志於考校長。不過,從小就很會考試的她,卻在考校長這關頻頻受挫,尤其是第三次考校長時,口才極好的她認為只要筆試過了,口試就有絕對把握,不料最後竟以0.09分落選,而且是扣分在她最有把握的口試上。「世界上最長的距離就是那0.09。」曹文娟說,當年很挺她的長官安慰說,「也好,妳這種個性如果當上校長只有做死,乾脆不要當好了」。曹文娟說,考不上校長這關,應是菩薩在點化她,要她離開了。隔年她選擇退休後,檢查才發現甲狀腺腫瘤已經很大,治療期間,因女兒想學水墨畫,她也陪著女兒開始學畫,自此展開與水墨創作難解的情緣。生病後體悟 練書法賺到健康有一天到醫院做完檢查,她覺得心裡很悶,在先生陪同下,兩人開車上合歡山散心,途中心裡不斷吶喊「為何是我?」,等上了山,看著山頭,突然豁達了,心想著「為何不是我?」曹文娟說,「老天爺是要用這個疾病來教會我」,以前的自己個性太急,也許老天爺要讓她學會放慢腳步。「退休7年,我也賺到健康」,曹文娟說,除了畫畫,也抄經練書法,寫書法對她而言是一種放鬆,她大多站著練書法,寫起字來有時甚至會動到全身,很像練太極拳、練氣功,有時一站就是1、2個小時,寫到冒汗,覺得自己練書法,練到身體都變健康了。曹文娟認為,退休後「儀式感」很重要,像她每天固定抄經、畫畫,也建議退休族不要懶散過日子,以為就自己看看書就好,最好能找老師再學習,因為老師會給功課,讓你學到你不知道的東西。跨界再學習 看到更美麗風景退休後的曹文娟,也應警廣台中分台邀請,和主持人鄭晴共同主持少年節目「小太陽的天空」,兩人從在地飲食出發,介紹當地農特產,一舉拿下廣播金鐘獎最佳少年節目和主持人雙料金鐘獎。讓她最感動的是,自己的父親曾是芭樂農,節目還曾請父親介紹,後來父親因舌癌開刀,無法再正常發聲,這段廣播節目父親的錄音成為她的珍藏。日前曹文娟在彰化員林演藝廳舉辦個人首度水墨畫展。她說,從沒想過有一天會開畫展,並嘗試在每幅畫作配上自己創作的詩,以前她也不曾想過會有源源不絕的靈感寫詩,她常想,退休後的轉彎「一定是老天爺要讓我學會什麼」,讓她看到更多美麗的風景。為何想退休?脫離考試 畫出新舞台曹文娟退休是因為考校長差0.09分,加上甲狀腺腫瘤連續幾年增大,讓她陷入長考,是否繼續再考或回歸單純的教學工作。當時丈夫提醒她,如果當了校長,退休後便失去舞台和掌聲,什麼都沒了,但若現在開始學畫畫,至少可以再畫30年,加上覺得教育環境日益惡化,不想再被考試引導生活,希望重新開始,尋找自己另一個發揮的舞台。
-
2021-11-29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復健科醫師談疼痛:徒手按壓檢查有時勝過影像檢查
【編者按】「疼痛」一直是醫療端非常棘手,而病人端非常痛苦的大難題。這次因為一位旅美資深復建科醫師的投稿,而有機會邀請國內麻醉科以及神經內科的資深學者,分別就三種不同醫療專業的角度寫出他們對疼痛的看法。希望可以幫忙大家了解「止痛」固然重要,但探究疼痛的原因更是不容忽視。病人需要有耐心,能夠告訴醫師詳細病史,並用心回應醫師的問診,接受醫師的身體診察,而這絕不是昂貴的儀器檢查就能找出疼痛的病因。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疼痛的治療並不只是藥物,其他非藥物或心理方面的支持也都是非常重要。多數病人的病況 其實「觸診」就能被診斷有一次我從檀香山飛往洛杉磯,機上呼叫醫師,我一向志願幫忙,便去看個究竟。一位年輕醫師捷足先登,他已把病人平躺在走道上,囑咐空服員每五分鐘量血壓。我蹲下向病人探問狀況,她才廿來歲,健康無病,也沒服藥,先前無恙,上廁時不小心,頭碰到輕薄的廁門,稍感頭暈。我在她指出的頭部碰撞處,用手指輕按,找到痛點,這就是頭暈的來源,只須輕按五分鐘即可化解。這位年輕醫師我大聲喝住,不讓我碰觸病人;我說頭暈係頭皮下的筋膜扭傷縮緊所引發,輕撫五分鐘就好了。他不加理睬,堅持我勿插手,偏要全權處理,沒查明頭暈的原因,卻說她的頸椎可能斷了,頭頸千萬動不得,會導致全身麻痺。(輕碰一下廁門會打斷頸椎嗎?頸椎斷了只會頭暈嗎?) 我多說也沒用,只好袖手退下。見他驅走乘客空出四個座位,讓病人靜躺幾小時,並要空服員繼續每五分鐘量血壓,即使每次都正常,甚至聯絡洛杉磯機場,備好救護車待命,抵達時送她去醫院急診。這事令我搖頭三嘆,他反應過度、小題大作,將輕微頭暈當成緊急大病,缺乏理智的醫療判斷,胡搞一番,簡直太離譜了!可憐的病人,平白遭受如此折騰驚嚇,無謂地浪費時間與費用,著實替她叫屈。一位跛腳的病人由神經科醫師轉診過來做復健,他身體健壯無異樣,唯跛腳走路已有幾天。我觀察他的步態,看出腳底有問題,問他痛不痛,他說腳底痛,檢查之下發現有厚繭痛,我在厚繭處貼上軟墊避開負重,走起路來隨即不痛不跛。他說神經科醫師已開處方,要他去驗血、照腦部CT scan,把跛腳當作是腦的病變。我問他該醫師知不知道你的腳底痛,他說醫師沒問,也沒檢查。我向該醫師報告實情,他才取消所有的檢驗。 一位病人頸前右側有一小硬塊,按之會痛,便知是扭傷縮緊的肌肉,我輕按十分鐘就化解消失。她的家庭醫師卻視為甲狀腺的腫瘤,藥物治療多年,甲狀腺機能一直都正常。我很納悶,硬塊不在甲狀腺上,也沒連結,而是相距2-3 cm之外;若是腫瘤,按之不痛也不消失,該醫師竟沒觸摸檢查,逕以甲狀腺腫瘤治之。難道頸前的腫塊就必是甲狀腺而不會有其他嗎?還有一位病人腰痛了數天,醫師以為是腎結石,做了很多檢驗才罷休,腎結石引起突發性劇痛而異於腰痛,難道是腰痛的首選、沒有別的考慮嗎? 躁動手 (restless hand) 一概認定為神經的問題,許多病人被誤作帕金森氏病 (Parkinson’s disease) 經年服藥。要之,前者的躁動 (特發性震顫essential tremor) 幅度甚大,動作時才發生,休息時則靜止不動,波及身體許多部位,不只手指。後者只有手指在靜止時出現微顫 (fine tremor),即所謂滾丸狀 (pill-rolling) 微顫,手一動就消失;另外,帕氏病還有運動過慢 (bradykinesia)、鉛管樣 (lead-pipe) 或齒輪樣 (cogwheel) 僵硬(rigidity)、姿勢前傾站不穩、碎步走路越走越快 (慌張步態festinating gait)、表情木訥等症狀。兩者的症狀懸殊,非常明顯,如此混淆,真是要不得。我一位病人半夜腹痛,到急診室求醫,醫師說是胃痙攣,做一大堆檢驗,搞了幾小時仍找不出病因,準備做腹腔鏡。她遲疑婉拒,翌晨來找我,我一聽就知是腹肌的筋肉傷,不是胃腸的毛病,輕按半小時就治好。事後她心有不甘,打電話去急診室痛罵一頓。我另一位病人頭暈,去急診室做了許多檢驗,還住院兩天觀察,都搞不出名堂。隔天找我看病,我輕按十五分鐘就根治,頭暈原是頭皮下的筋膜因傷縮緊之故,並非其他的問題,鬆開就是了。 疼痛的真相 徒手檢查可找出確切的傷處醫學界這類的糗事何其多!茲以我專業的「疼痛」為課題,根據親身的閱歷,再舉例略述之:首先應該把疼痛的真相弄清楚:疼痛必有根源,痛表示受傷或發炎,諸種疼痛的根源在於筋肉 (肌肉muscle、筋膜fascia) 傷,而與炎症無關,因炎症痛短期內就消失;一旦受傷,傷處長年留存累積,不治則時痛時隱,終生不癒。疼痛不可能來自沒痛神經的組織,脊椎、關節、血管無痛覺,因此腰痛與脊椎、膝痛與膝關節、偏頭痛與血管,互不相關;身體仰賴神經才有感覺,能感覺痛表示神經完好,否則神經損壞便已喪失痛覺,疼痛並非神經的問題。疼痛來自機械性扭傷的肌肉和筋膜,有如頭髮糾纏打結。徒手檢查可找出確切的傷處,X光、CT scan、MRI無以顯示。各類療法若不梳理扭纏的傷處,即屬無效,例如藥物、打針、冷熱敷、電療、推拿、矯整附件、開刀、針灸等;任何刺激傷處的動作,易致惡化,亟宜避免,包括牽引、拉筋、推拿、運動、按摩壓揉、鍛練肌肉等。若在確切的傷處施以輕按候住及輕拉候住的精準療法,筋肉傷以及急性炎症痛皆可輕易祛除,輕按或輕拉啟動自癒功能的生理反應而鬆解筋肉,候住則維持反應直到復原。醫學論述對筋肉傷略而不述,致令醫師對筋肉的傷痛所學有限,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全予忽略,沒做檢查也無從治療。事實上,所有疼痛均源自筋肉傷,醫學書在這方面卻付諸闕如,可以說助益很少也不可靠,讀者多遭訛傳誤導,落得「盡信書不如無書」。我一直懷疑那些撰寫醫學教科書的學者教授,是否依據問診檢查病人並親手治療所獲取的實際臨床經驗?究竟有幾個親自去診治病人?搞懂傷處在哪?或只沿襲傳統既有的謬誤,而對真確關鍵的病因茫然無知、視而不見、置之不理?遂致以訛傳訛延續窠臼,卻已悖離實情而不自知。結果,診斷偏差而無以「搔到癢處」,治療隨之歧誤而沒能「對症下藥」,診、療皆錯。腰酸背痛的病因,眾口皆曰椎間盤突出或骨刺,壓迫了神經引起坐骨神經痛,實則腰痛與脊椎或坐骨神經並無因果關係;脊椎的內部結構沒有痛神經,絕不致痛,壓迫神經引發的痛極其短暫,腰痛根本就是脊椎周圍的筋肉傷在作祟,按觸之下便可找出。醫師都沒檢查筋肉,只知遵照教科書,因循盲從,必然偏誤。手痛概皆認定是腕隧道症候群 (carpal tunnel syndrome) 壓迫正中神經、網球肘不外是肱骨外上髁炎 (lateral epicondylitis of the humerus) 發炎造成、肩痛都是軸轉肌袖口撕裂 (rotator cuff tear)、五十肩係黏稠性包囊炎 (adhesive capsulitis) 沾黏、膝痛即是半月板撕裂 (meniscus tear)、偏頭痛乃是腦血管的張縮所致、月經痛起因於荷爾蒙失調。這些全錯了,都是筋肉傷。 腳麻當成糖尿病性末梢神經症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連同皮蛇痛 (shingles pain)、三叉神經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都指向神經的病變。殊不知吾人依賴神經來感覺麻痛,能感覺麻痛表示神經正常,若神經損傷或病變,便就失去感覺,不麻也不痛;麻痛與神經病變,兩者不可能同時存在,有其一便無其二,所以疼痛與神經病變毫不相干,沒有神經痛 (neuropathic pain) 這回事。關節內部結構沒有痛神經,不管關節何種狀況皆無痛,即使骨磨骨、半月板撕裂、關節炎也不痛,痛在關節外具有痛神經的筋肉。膝、臀痛與關節無涉,乃是關節外的筋肉扭傷所致,觸診即可找出痛處,一、二小時就能治癒。可惜醫師都不予檢查, 卻誣賴關節,大費周章把膝關節、髖關節換掉。 呼吸困難多是胸肋、橫膈膜、腹肌的筋肉傷,致使胸式、腹式呼吸受限,比心肺的疾病更常見。乾咳來自喉嚨而非肺部,治療氣管肺臟則徒勞無功。鼻塞喉癢是胃液逆流 (acid reflux) 最顯著的症狀,甚少出於喉嚨發炎或過敏。小腿抽筋不是因為缺鉀缺水,而是筋肉傷。腳痛絕非腳底筋膜炎 (plantar fasciitis),實是筋肉 (筋膜多於肌肉) 扭傷,並沒發炎。疼痛都是筋肉傷惹的禍一般大眾以及醫療人員對疼痛的病源,因誤導而缺乏正確的認知。腰酸背痛其實來自肌肉與筋膜扭傷,並非書上所說的骨刺、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坐骨神經痛、關節炎或其他脊椎的問題。筋肉傷的診斷,只須徒手檢查,按觸疼痛的部位、肌肉的緊硬,檢測肌力的強弱、彎轉的幅度,觀察姿勢的歪扭、走路的姿態,很容易就可以準確地找出疼痛的根源,無需其他的檢驗來作診斷。認清病源並找到確切傷處之後,有了正確的診斷,腰痛即可輕易有效治之,而且節省花費;不是靠吃藥、打針、開刀,而是徒手施以輕按候住及輕拉候住的精準療法,筋肉傷很快就能治癒而不再有痛,不啻名副其實的「妙手回春」。療法不對或不足,則終久纏身無解。疼痛都是筋肉傷惹的禍。診斷若不檢查筋肉,便誤入歧途;治療若不及於筋肉,就徒勞無功。
-
2021-11-20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進補因人而異,盲目進補恐傷身!醫:把握4觀念更養生。
天氣轉涼變冷時,民眾多會吃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藥燉排骨等進補,不過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梁祐爾提醒切勿盲目進補,進補方式因人而異,亂補恐怕僅會造成身體負擔,越補越糟。 養生進補4觀念,並非吃鍋就是進補! 梁祐爾醫師表示,天冷之際氣溫變化大,是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此時養生應著重在「養陰藏陽」,而非胡亂進補,也不宜燥熱,天氣冷時可適度補充桂圓、肉桂、丁香等溫中散寒食材。 許多人誤以為天冷就是多吃鍋物以利禦寒,但其實現代人多的是營養過多又少運動,加上生活、工作壓力等因素,多有「外寒內熱」的情況,若大肆助陽,容易發生失眠、口腔潰瘍、便秘、痔瘡、皮膚紅疹等上火問題,因此除了看個人身體狀況,也建議循序漸進為佳。好的進補關鍵在於良好的消化吸收,若忽略了原本身體狀況,恐怕越補越糟,甚至加重腸胃系統的負擔,出現腹脹、胃痛等不適。 進補吃什麼因人而異,中醫提醒3種人更要謹慎! 梁祐爾醫師舉例,平時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者,恢復腸胃功能就會是進補的重點,而以內含茯苓、淮山藥、蓮子、芡實的四神湯進補就相當有幫助,具有滋補脾陰、厚實腸胃的效果。 除此之外,兩大族群進補時需更加謹慎,包括「陰虛有熱」者,以及「痰濕內盛」者。陰虛有熱者常見體型較瘦、長期晚睡、大便偏乾、皮膚容易過敏或長痘、身體常覺得燥熱、舌頭細瘦或舌面有裂紋。而痰濕內盛者則常見肥胖、飲食油膩、臉部容易出油、大便軟黏、舌頭形狀較胖且舌苔厚。這兩種族群可用清補、通補等方式進補,食材建議可選擇百合、杏仁、蓮藕、山藥、木耳、大白菜、白蘿蔔等,痰濕重則加上砂仁、白豆蔻、薏苡仁等。 案例健康出問題,一問出自進補不當! 梁祐爾醫師分享,日前診間曾有案例,因進補不當出現各種身體不適,該案例有甲狀腺腫瘤病史,個性容易緊張,且常覺得燥熱,長期在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梁祐爾門診調養,某日就診時表示近一周長了許多大顆的疔瘡,且睡眠多夢又不穩定,一問之下才知道,這些症狀是出自於吃了養生大補鍋。 養生不只在於進補,良好生活更助健康!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進補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建議在進補前可先與中醫師討論,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作精準的進補。梁祐爾醫師也表示,進補在養生只是其中一個面向,也需注意保暖避寒、休養生息,並培養運動鍛鍊及腦力活動,以及調整好飲食消化,如此才更有利養生。 《延伸閱讀》 .冬季進補先看「自己缺什麼」,中醫:台灣以滋陰潤燥為佳。 .簡單防範天冷6疾病風險!醫:睡覺放件外套助防心肌梗塞。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1-20 新聞.科普好健康
82歲阿嬤切除甲狀腺腫瘤! 透過「精準麻醉」 術後恢復較快、不會惡心嘔吐
精準醫療的時代來臨!其中「麻醉」是外科手術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近年也走向「精準麻醉」配合外科手術的治療方式,可透過腦波監測、靜脈注射麻醉藥物,能更精準即時調整麻醉藥劑量,不僅減少了麻藥量,患者術後很快恢復呼吸且清醒,不再疼痛、惡心嘔吐了。腦波監測 可即時調整劑量一名82歲阿嬤罹患晚期甲狀腺癌,腫瘤超過6公分,癌細胞已擴散到食道、右喉返神經與內頸靜脈,難以切除乾淨,她的右聲帶長期麻痺、呼吸只剩一半,加上被癌細胞侵犯的食道可能滲漏破裂、內頸靜脈剝離時可能大出血,導致施行甲狀腺切除手術風險很高,因此事前規畫安排「精準麻醉」配合外科切除手術,費時6個半小時。此次執行甲狀腺切除手術,麻醉醫師就像機長一樣緊盯精密儀器發揮麻醉技術,採用BIS腦波暨DSA頻譜分析精確判斷患者使用的麻醉劑量,即時進行劑量的調整;同時以手術疼痛監測儀(SPI)與四聯刺激(TOF)監測,安心投予止痛與肌鬆劑量,保障術中不會亂動且血壓非常平穩;最後縫傷口時加上專一肌鬆逆轉劑Sugammadex,患者即刻恢復正常呼吸,迅速拔管且10秒鐘內睜開眼睛。患者清醒快 不到3天出院手術結束後,病患很快清醒,不會疼痛、惡心嘔吐,不會急性譫妄,不須延遲拔管,也不用住加護病房,不到3天就康復出院,降低未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因此,面對高齡、多病且高風險手術時,「精準麻醉」是複雜手術可以採用的麻醉方法。高雄長庚自2017年開始,施行外科手術時,會導入精準麻醉的概念與眾多實踐技術,根據6713位國人的大數據分析,採用腦波監測,能減少8.6至13.9%的不必要麻藥量,拔管、意識恢復與甦醒會變得更快更好;術後疼痛部分,除了傳統自控式止痛外,還結合口服止痛藥、非嗎啡類長效止痛針劑、超音波導引神經阻斷術等,多管齊下才能有效止痛。施打時機與流程 更為優化尤其更優化施打時機與流程,讓麻醉氣體可減量5至14%,嗎啡減少18至20%,術中高血壓減少22至55%,術後止痛效果一直保持。同時也優化手術的點滴速率、因應病患風險選擇適當麻醉藥物、合併多重止吐藥物應用,可讓術後嘔吐不再是許多手術病患醒來的夢魘。目前施行全身麻醉有兩種作法,一種是吸麻醉氣體進行麻醉,台灣大約八、九成的手術是採用此方式,術後常會發生惡心嘔吐;另一種則是靜脈藥物注射,但必須在腦波監測下進行麻醉劑量的調整,避免過輕中途醒來或過重導致延遲甦醒,術後可防止惡心嘔吐及未來認知功能障礙等問題。現代最高品質的全身麻醉,應包括精準麻醉深度、優良止痛計畫、全方位預防惡心嘔吐、提早拔管降低術後肺部併發症等。
-
2021-11-03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女子吃鍋進補後冒疔瘡 醫籲慎選食補方式
台南1名30歲女子近日因身上長了多顆紅腫的疔瘡,且睡眠品質不佳向中醫求診,醫師詢問後發現這些症狀是在吃了冬令養生鍋物後出現,除以藥物調養,並希望病患慎選食補方式。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今天發布新聞稿,總醫師梁祐爾表示,這名病患因有甲狀腺腫瘤病史,長期在中醫門診接受調養,最近因為臉部及臀部皮膚出現多顆嚴重的「青春痘」,且睡眠品質不佳求診,深入詢問後發現病患是在吃過冬令養生鍋物才有這些症狀。梁祐爾表示,檢視後發現病患皮膚症狀為細菌感染引起的疔瘡,看起來像是比較大的青春痘,但化膿及疼痛情形較嚴重,研判因病患本身體質較易燥熱,加上食補不當,導致抵抗力下降。她說,因氣溫漸降,不少民眾會開始食用薑母鴨、燒酒雞、麻油雞、羊肉爐、藥燉排骨、十全大補等進補,但同一道藥膳,有些人吃後覺得滋補,有些人卻會吃出毛病。梁祐爾指出,現代人常見營養過剩、忙碌、少運動的生活飲食型態,體內常有鬱熱,氣溫下降時活動量減少,產生「外寒內熱」情況,若大肆進補,就容易發生失眠、口腔潰瘍、便秘、痔瘡、皮膚紅疹等上火的症狀,冬令溫補仍要循序漸進和對症進補才能有效。她說,冬季雖適合飲食調理,但消化好才有利於營養吸收,否則補了只是加重胃腸系統的負擔,對於平常消化不良或食慾不振者,恢復胃腸功能是冬天進補的重點,注意保暖避寒、休養生息,適當運動鍛鍊和腦力活動,並注意調整飲食消化,才有益於養生。台南市政府今天發布新聞稿,衛生局表示,立冬將至,國人常有進補的習俗,但小心補過頭。應掌握「我的餐盤」六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運用拳頭及掌心估算食物攝取量,落實均衡飲食。
-
2021-10-15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吃太多肉、太鹹會導致腎結石? 醫師教你預防「腎結石」的6大方法
腎結石發作起來通常有劇烈腰痛、血尿、解尿困難等症狀,甚至一直嘔吐、發燒,沒有及時治療恐引發敗血症。在泌尿科門診常見病人,一手扶著腰,表情疼痛,緩緩地走進診間,要求打止痛藥,經過醫師安排檢查後,發現是結石卡在腎臟及輸尿管造成阻塞引起疼痛,而病人在接受治療並在石頭排出後,症狀才完全改善。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腎結石?是體質?還是水喝太少?其實除了上述的原因外,有些疾病也已證實容易造成腎結石的復發。腎結石常見的原因 ◎脫水長期在高溫下工作,大量流汗,無法補充適當水分,容易引發腎結石。腎結石顧名思義就是腎臟裡面長石頭,所以大量流汗時雖然有喝水,但沒有排足夠的尿液,仍然會因為尿液濃度太高而產生結晶,最終形成腎結石。◎糖尿病罹患糖尿病的病人,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會減少尿液中原本可以抵抗腎結石的蛋白,也讓尿液更酸性,都是會讓腎結石越來越多因素。◎痛風痛風患者的血液中尿酸都偏高,有些甚至從腎臟代謝到尿液中的尿酸也偏高,而尿液中的尿酸會增加腎結石的聚集,讓腎結石形成更多。◎副甲狀腺腫瘤一般有副甲狀腺腫瘤的病人多數都沒有症狀,通常是因為抽血意外發現鈣離子超標,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有副甲狀腺腫瘤。特別是反覆發生腎結石的病患及20幾歲就有腎結石的患者,須注意血液及尿液中鈣離子的濃度,如果超標,則要檢查是否有副甲狀腺腫瘤。◎反覆腎臟感染腎臟反覆感染,會因為尿液中的發炎物質及被破壞的腎盂黏膜,吸引結晶聚集,形成腎結石。◎吃太鹹、太多肉吃太鹹會吃入太多納離子,鈉離子會導致對抗結石形成的能力降低;而吃太多肉會增加草酸鈣在腎臟形成結石。預防腎結石六大原則現代醫學強調預防勝於治療,要怎樣做才能對預防腎結石再發生呢?把握以下原則即可避免腎結石發生。一、多喝水:根據泌尿科醫學會的建議,好發腎結石的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排2500毫升的尿液才能減少腎結石的復發,換算成每天飲水量至少要3,000西西以上;正常人一般也建議至少要喝2,000西西以上的水,避免結石形成。二、少吃鹽:許多研究都證實,長期吃太鹹的食物會增加腎結石的發生率;根據美國國家糖尿病消化暨腎臟疾病研究機構建議,對於腎結石好發者,每日鹽的攝取量要少於一茶匙(約2,300毫克)的量。三、足夠鈣:吃鈣不足無法讓草酸形成草酸鈣由腸道排出,反而增加草酸吸收,在腎臟形成草酸鈣結石;美國泌尿科醫學會建議,成人每日鈣攝取量應1000-1200毫克,約250毫升牛奶4杯所提供的鈣量,由於正常飲食已有鈣的攝取,加上牛奶1~2杯即可獲得足夠的鈣。所以要提醒腎結石者好發者,不要刻意減少鈣的攝取,反而會增加結石生成。四、少吃肉:攝取太多動物性蛋白質會增加腎結石形成,尤其是草酸鈣、尿酸結石的患者更要注意。五、減少高草酸食物攝取:高草酸食物包括菠菜、甜菜、韭菜、秋葵、黃豆、杏仁、榛果、楊桃、紅茶、巧克力...等,容易腎結石的病患應少吃。六、控制糖尿病、痛風、反覆泌尿道感染:腎結石容易發生在有糖尿病、痛風、肥胖、代謝症候群的患者身上,如果這些患者有因腎結石造成疼痛,經過專科醫師治療恢復後,應積極控制血糖、尿酸、體重,並遵守多喝水、少吃鹽、足夠鈣、少吃肉及高草酸食物等5大原則,就能避免腎結石的覆發。醫師叮嚀腎結石的診斷除了照X光、超音波外,24小時尿液的分析與腎結石相關的血液檢驗,也是對診斷腎結石形成的原因很重要的依據。建議腎結石病患尋求泌尿專科醫師的協助,診斷腎結石形成的原因,並針對原因做改善,才能減少腎結石再發生,降低腎臟受傷的風險。
-
2021-05-12 癌症.其他癌症
男子出現雙下巴不是發胖 小心癌症上身
南投30歲呂姓男子無意間發現自己脖子腫腫的,以為是變胖長出雙下巴,後來出現聲音沙啞時就醫,沒想到是甲狀腺癌的徵兆。經醫師安排手術治療,並送快速冷凍化驗,切片檢查結果確定是甲狀腺癌,因此當次手術便將甲狀腺切除,住院3天便出院。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李尚儀說,甲狀腺屬於內分泌器官,位在頸部甲狀軟骨下方,氣管兩旁。甲狀腺內腫塊大多為良性,好發於女性,不過仍有少部分患者會變成惡性腫瘤,因此需定期安排追蹤治療。依據國健署107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中,甲狀腺癌排名第7位,罹甲狀腺癌機率女性高於男性,甲狀腺惡性腫瘤發生率排名於男性為第13位,女性為第4位。發生的年齡中位數男女皆為50歲,107年新發現甲狀腺癌有4445人,較106年增加了392人。他為呂先生安排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左頸有個5X4公分的甲狀腺囊腫,但因有鈣化點,進一步做細針穿刺,只是穿刺結果仍無法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性。討論後安排手術治療,並在手術中送快速冷凍化驗,切片檢查結果確定是甲狀腺癌。李尚儀表示,甲狀腺癌一般早期病人無特別症狀,腫塊大可有氣管及食道之壓迫癥狀,如呼吸不暢,吞咽困難。 如果侵犯喉返神經可有聲音嘶啞。 早期均在一側甲狀腺發現一腫塊,活動可隨吞嚥上下運動。早期甲狀腺癌很難與良性腫瘤區別,透過細針穿刺可增加診斷的機率,但並非百分之百準確。而造成甲狀腺癌原因很多,家族史、曾經接受頭頸部放射線照射治療、低碘化的飲食,但目前尚沒有確切結論。發現甲狀腺腫瘤後,會先接受細針穿細去判別良惡性的機率。醫師在根據抽取的細胞報告會依病況安排適合的治療方式。
-
2020-11-10 新聞.元氣新聞
總統牌乳酪驗出大腸桿菌超標11倍 食藥署全數退運銷毀
愛吃起司的人注意了!食藥署公布邊境查驗結果,共計13件產品不合格,其中賣場常見的法國總統牌卡門貝爾乾酪遭驗出大腸桿菌超標11倍,自中國大陸進口的奇力魚也驗出國內禁用的動物用藥孔雀綠。所幸,已遭全數退運或銷毀,未流入市面。台北市聯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自法國進口「PRESIDENT卡門貝爾乾酪(PRESIDENT CAMEMBERT 45%MG/ES BOITE BOIS)」,檢出大腸桿菌超過1100 MPN/g,超過「乳品類衛生標準」乾酪大腸桿菌標準的100 MPN/g以下。大腸桿菌超標,可能引發急性腸胃炎,導致噁心、嘔吐、肚子痛。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副主任林旭陽表示,若是驗出大腸桿菌超標,通常顯示因為加工污染或是運送、保存過程不適當等衛生管制不好,加上乳酪等屬於高蛋白食品,一旦有污染就會提供很好的養份供菌類生長而容易超標。目前抽驗到的54公斤,已全數退運或銷毀,未流入市面。另外,桃園市朵芬貿易有限公司自中國大陸進口的「冷凍奇力魚(FROZEN ZACCO PLATYPUS)」則檢出動物用藥還原型孔雀綠0.5ppb。林旭陽表示,動物用藥孔雀綠多是養殖業者用於養殖池的殺菌之用,以降低魚群微生物感染,但觀賞魚有使用量限制,食用魚則不得使用。他說,這次同號列、同產地的奇力魚為六個月內首次檢出,若驗出第二批不合格,將提高抽驗頻率,加強管控。這次查驗到高達9046.56公斤的奇力魚則全依規定退運或銷毀。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則表示,孔雀綠是常見的工業用染劑,也可作為殺菌劑使用;許多養殖業者怕魚群在養殖池裡碰撞受傷遭受微生物感染,而會添加使用。但因為顏宗海說,孔雀綠和其代謝物還原型孔雀綠在動物實驗中被證實都具有致癌性,可能增加肝癌和甲狀腺腫瘤的風險,因此許多國家都禁止使用。
-
2020-09-27 養生.聰明飲食
烤焦剝掉放心吃?專家:避免3個烤肉致癌風險壞習慣
隨著環保、健康意識抬頭,不少民團倡議中秋節別再烤肉。但在平淡又苦悶的生活中,佳節烤肉團聚,已成為潤滑生活的必備儀式。在儀式感與健康之間,仍可透過一些撇步趨吉避凶,既可滋潤生活也能守住健康。秋分已過,中秋將至,身體開始要適應節氣的變化。由夏入秋是養生保健的關卡,我們也請來中西醫為你的健康把關。烤肉帶來的健康危害,近年國內外研究結果愈來愈明確。當油脂遇上高溫易產生多環芳香烴(PAHs),蛋白質遇上高溫則會產生異環胺(HA)、澱粉遇上高溫會產生丙烯醯胺,這三類物質皆是動物實驗顯示具致癌風險的物質。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碳火在燃燒時也會產生細懸浮微粒、懸浮微粒、一氧化碳等物質,烤肉時不只會接觸到上述三種毒物,同時也會吸入有害的空汙物質。專家建議,想要趨吉避凶,烤肉時必須要把握「烤得剛剛好」的原則,才能降低致癌風險。以下三個壞習慣,會讓烤肉產生毒物,應盡量避免。1.喜歡讓油脂滴落木炭、吱吱作響肉類遇高溫、油脂滴到木炭會產生揮發物多環芳香烴(PAHs)。烤得越久、毒物量愈多,與肺癌相關。顏宗海表示,不管烤肉或是油炸,只要是高溫烹調,都可能產生致癌物質,增加罹癌風險。烤肉最常被提及的致癌物質多環芳香烴,係指油脂接觸到攝氏100度高溫後產生的揮發物質,烤肉時除了肉品本身的油脂會產生,油脂滴到木炭時也會產生。隨著烤肉的時間增加,多環芳香烴的含量也會增加,根據2009年國外研究碳烤時間對豬肉PAHs含量的影響,結果發現碳烤前豬肉即含每公斤106.8微克的PAHs,經過碳烤2分鐘、3分鐘、4分鐘,PAHs類型中無論是弱致癌物、中致癌物、高致癌物都顯著增加,且隨著碳烤時間愈長,增加的量愈高。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徐上富表示,多環芳香烴以「吸入性」為主,依研究顯示多環芳香烴容易引發肺部的上皮細胞病變。2.喜歡吃烤焦的肉類、覺得比較香蛋白質遇上高溫會產生異環胺(HA),與胃癌、大腸癌相關。即使去掉烤焦處也不建議吃。顏宗海表示,肉類含有豐富蛋白質,若遇上高溫,特別是烤焦時,食物會含有高濃度的異環胺。即使去掉烤焦處,周邊部位恐怕也已含有高濃度異環胺,不建議食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方冠傑表示,異環胺與腸胃道的癌症有關聯性,如胃癌、大腸癌等。避免食物烤焦,針對較難熟的食材,如雞翅、雞腿、豬排等,建議先汆燙後再烤,表皮呈現黃金色時,就可以直接食用。3.常把澱粉類食物烤焦澱粉食物遇上高溫會產生丙烯醯胺,經動物實驗有致癌風險。丙烯醯胺產生的原理是食物中的還原醣與游離胺基酸,即天門冬醯胺,接觸到高溫,如油炸、烘焙、烘烤就可能產生。高溫烹調時間越長,產生丙烯醯胺數量愈多。因此,丙烯醯胺常見於洋芋片、烘焙咖啡豆、黑糖、杏仁果、薯餅、薯條、油條等,根據國外研究,吃下0.94毫克的丙烯醯胺後,蒐集72小時內排出的尿液分析,約六成的丙烯醯胺會被人體吸收代謝,並經由尿液排出。顏宗海表示,目前經動物實驗會造成甲狀腺腫瘤、肝臟腫瘤、卵巢腫瘤等,不過尚未有人體試驗的確切致癌結果,建議盡可能少吃。如何避免毒害?●選通風處烤肉、或用電扇增加風流動。●食材當天烤完最好,別再放回冰箱。徐上富表示,避免烤肉時吸入過多的煙,最好將烤肉架設置在戶外通風處、半露台,烤肉當天若沒有風,建議戶外接多支電風扇增加風的流動。若不怕烤肉時掃興,也可以在等待烤肉時,配戴口罩,避免吸入有害的煙。方冠傑說,每年中秋節過後都會出現大量腸胃道不適的患者,多與吃到不潔或不熟的食物有關。碳火的溫度較難控制,若整塊生肉直接下去烤,常常會發生外皮烤焦,裡頭仍滲漏血水的情況,加上處理食材時,常會生熟食交叉汙染,導致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弧菌等感染的案例比比皆是。顏宗海提醒,食材的準備最好依照每個人的食量做評估,烤肉食材多放在常溫,不建議沒有烤完再放回冰箱內,最好當天吃完,食材新鮮才能吃得健康。中秋佳節是難得的年度家庭聚會,烤肉偶一為之也希望能烤得盡興,不過健康烤才能沒有負擔。健康烤肉5習慣1. 烤盤取代烤網烤網改用烤盤,或用鋁箔紙包裹食材,避免油脂直接滴到木炭。2. 蔬果多於肉類蔬果準備量要比肉類的準備量多出一倍。3. 難熟食材先蒸煮避免怕不熟而烤太久焦掉。4. 烤熟再塗醬料邊烤邊塗醬料會增加烤焦的風險,鈉含量也會過量。5. 減少加工食品如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通常會添加亞硝酸鹽,加熱後就會產生致癌物亞硝胺。資料來源/顏宗海
-
2020-09-03 科別.一般外科
女子甲狀腺腫瘤愛美拒開刀 新型手術不留疤
25歲楊姓女子因頭暈到醫院檢查,意外發現左側甲狀腺有個2.5公分大的腫瘤,經細胞學檢查沒有癌細胞,但她伸展頸部時會有異物感,醫師建議開刀治療,但她擔心手術後頸部會留下傷口不好看,與醫師討論後以口腔前庭內視鏡手術處理,術後恢復良好且體表沒有傷口,她也不用擔心影響外觀,非常滿意。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外科醫師劉信誠表示,甲狀腺結節好發於20至40歲的女性,且女性好發率是男性的4倍,一般會在伸展頸部或健康檢查時發現頸部有腫塊鼓起;80%的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但如果會影響氣管、食道功能、結節持續長大或檢查有異常細胞時,建議以手術方式切除。傳統甲狀腺手術會在頸部留下約5公分疤痕,有些病人的傷口甚至會演變成蟹足腫,常讓病人望之卻步,近年甲狀腺手術已發展至以口腔前庭內視鏡手術處理,術後體表沒有傷口,對愛美的民眾來說,不需要再以衣物或領巾遮掩傷口。劉信誠指出,口腔前庭內視鏡手術適合小於5公分的甲狀腺良性腫瘤、腫脹程度較輕微的甲狀腺亢進症,或小於1公分的早期甲狀腺癌;由於手術是從下唇前庭區進行,為避免感染問題,病人手術前需要消毒口腔,術後也要維持良好的口腔清潔;另外,術後下巴部位會有局部的腫脹感,約一周就會改善;提醒民眾,如發現頸部有腫脹或伸展頸部時有異物感,務必盡早到醫院檢查及治療,才不致影響健康。
-
2020-06-03 橘世代.健康橘
累到罹癌?方季惟當紅之際被問:要賺錢還是冷凍?
我們的生活樣式,就像一幅油畫,從近看,看不出所以然來,要欣賞它的美,就非站遠一點不可。—叔本華一九九二年,聲勢如日中天的方季惟才拍完《賭俠II—上海灘賭聖》,有一天,她偶然看到自己的喉嚨,怎麼好像凸了一小塊,用手摸一摸,有點硬,像是脖子裡凸出一個喉結。方季惟坦言,當時她每天都忙著跑通告和表演,「休息」對她來說,是個奢望。除了她自己想要把握住每一個能夠賺錢的機會,也有唱片公司對她的要求。方季惟不但要為自己的唱片跑通告,還要負責帶公司裡的新人,忙起來的話,一天跑十個以上的通告都可能。她的疲於奔命,一度連唱片公司跟著跑通告的宣傳人員都病倒了,希望公司能讓方季惟放幾天假,讓她們都能好好休息保養。「想要放假嗎?可以啊,妳想要放一年還是兩年?」唱片公司高層這麼回覆。一心想要賺錢還債,方季惟眼見公司的態度強硬,深怕遭到冷凍,拖著疲累的身軀和強裝開朗的笑臉,繼續接下一個又一個通告。但是喉嚨上的小喉結不但沒有消失,反而一天一天長大,肉眼就可以明顯看到。方季惟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就醫,醫生初判她是內分泌失調導致甲狀腺異常,先開了藥,請她先吃藥再觀察看看。這一次,吃藥似乎有效,她的喉嚨腫塊漸漸變小了。方季惟眼看喉嚨隨著藥效恢復原樣,以為沒事了,又繼續過著沒日沒夜的生活。但在不經意間,方季惟發現小腫瘤又開始蠢動,更令她擔心的是,這一次比上次來得更大,只得再次就診。但這次醫生心底有數了,立刻安排她做穿刺切片,囑咐她要多休息。「公司已經幫我接下了在美國的巡迴演唱,我哪有時間可以休息,」即便滿心惶恐又不安,她依舊得不到休息的機會,再度踏上跨海作秀的長途旅程。其實出發前往美國前,她已經接獲醫院通知,切片結果百分之九十是濾泡癌,怕她因為穿刺而有轉移風險,希望她盡快開刀,沒想到她還是得先完成美國表演行程。但人在遠方異鄉的方季惟,其實已經亂了方寸,就像被困在籠子裡的小鳥,插翅也難飛離困局。方季惟從小就跟著媽媽進廟拜佛,要好的堂姊佛緣深厚出家後,方季惟也隨著堂姊學習佛法皈依。就在心亂如麻的當下,她突然想要臨時抱佛腳,趕緊打電話問堂姊「我身體不好,出了狀況,我該念什麼經?」堂姊不慌不忙地安撫她,「你就專心念大悲咒吧。」為了讓自己心安,方季惟開始誠心誦唸經文,心裡一面也不斷盤算著:「家裡債還沒還完,我卻生病了,爸媽怎麼辦?」在得知生病過後,她的思緒再怎麼樣都縈繞在父母身上,就怕爸媽會失去持家的依靠,又要過得辛苦。怨蒼天變了心(詞:何厚華 曲:徐嘉良)本是雲該化作雨,投入海的胸襟卻含著淚水,任孤獨的飄零本是屬於我的你,同把人生看盡卻無緣再聚,怨蒼天變了心我還能唱歌嗎?生與死不在我們的手上。但是生與死之間的歷程,需要我們去塑造、鍛鍊與培育。 ——《薄伽梵歌》好不容易終於完成巡演回到台灣,方季惟立刻趕赴醫院。她不死心地告訴醫生,由於她這幾天誠心持咒,感覺腫塊好像有變小了些,「會不會不是癌症?」她不死心地問醫生。醫院為了謹慎起見,再安排一次穿刺,但結果出爐後醫生直言,「就是濾泡癌,而且你的腫瘤黏在聲帶,我們建議一定要趕快切除,」硬生生戳破她虛幻的小小期望。看到方季惟擔憂的神情,醫生很有信心地說,「像你這樣的狀況,國外有同樣的案例,」打包票會小心幫她開刀,讓方季惟術後可以繼續唱歌。這個保證,彷彿強心針,讓她決定面對癌症,動手術切除腫瘤。在此同時,醫生也建議方季惟保持低調,因為她的高知名度,如果罹病消息曝光,可能會造成她自己以及院方更多壓力。對於這一點,方季惟完全同意。從得知罹癌的身心煎熬到果斷接受手術,所有決定與選擇都是方季惟獨力完成,除了公司少數人知情,她絕口不提身體正面臨重要關頭,沒有驚擾任何家人,就怕爸媽會著急憂心。甲狀腺癌多好發於年輕族群,由於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輕忽。根據統計,罹病患者以四十歲前的族群居多,女性較男性比例高出四倍。有家族病史、頸部曾暴露輻射、碘過多及不足、生活壓力及環境中的汙染源也是可能因素。原發性甲狀腺癌分為乳突癌、濾泡癌、髓質癌、淋巴瘤和分化不良癌,其中大部分病人數以乳突癌、濾泡癌所佔比例較高。手術通常是治療甲狀腺癌的第一步,以儘量切除癌組織為主。方季惟的病況屬濾泡癌,手術需切除腫瘤及百分之八十的甲狀腺,並且終生吃甲狀腺素。那一年,方季惟只有二十五歲。曾經備受老天眷顧的開心女孩,一步步跌入深谷。聲勢暴跌、狀況接二連三 生命大轉彎就在方季惟自以為低調,準備住院接受手術的同時,她突然接到公司通知,請她去錄個節目,理由是怕她手術後傷到聲音,也許會變得沙啞,要是術後沒辦法再唱歌,不如先把最美好的聲音錄下來。本來說錄個十五分鐘就好,結果錄了整個下午。她回想,那時其實已經很不舒服,耳鳴到幾乎聽不到聲音。她就像拖著自己的軀殼唱歌,上節目聽人擺布,自己幾乎已經無感。當時她原本已經要住院了,為了節目硬是跟醫院請假,醫生囑咐她,半夜十二點前一定要回院。「我一進到攝影棚發現,哇,好多人唷,怎麼看到我都在哭,我又沒跟他們講我怎麼了,我只跟公司提過。還有人看到我就要我加油……,」但現場忙著趕錄,方季惟也沒有時間多問什麼。結束後的當天深夜,方季惟就住進醫院,準備第二天早上進行手術。令她錯愕的是,清晨才四點多,院方就急忙跑來告訴她,「不行,媒體已經在門口排隊了,開刀消息曝光了。」結果原定上午才要動手術,這下時程整個往前提早,方季惟就這麼匆忙被推進手術室。就在方季惟進入麻醉無意識狀態與腫瘤搏鬥的時候,陽明山上一處聚集著登山客泡茶聊天的涼亭,發生了一陣騷動。「你女兒不是在開刀,你們兩個老的怎麼還在這裡喝茶?」「你在說什麼?我女兒是方季惟,她跟我們說今天去桃園唱歌錄影啊。」方季惟的爸爸還老神在在地回答。「你們沒看報紙喔?你女兒今天在醫院開刀,是癌症耶。」原來方季惟就怕父母擔心,所以即使進了手術室,都守口如瓶,沒有對家人透露任何訊息。甚至前一天還特別跟父母說,自己隔天在桃園錄影,「報紙上面如果寫我怎樣,你們都不要相信。」但是友人拿出當天報紙,只見上面大大的字體印著:「潛伏兩年的甲狀腺腫瘤惡化,方季惟今天手術」,再加上橫標:她可能無法再唱歌了。撰述記者描述,「這兩天之中,方季惟曾一直思索一個問題,『如果不能唱歌了,我活著還為什麼?』後來她想過了,『如果我痛苦,所有愛護我的人會更痛苦。如果我能堅強,大家也會和我一樣的堅強面對現實。』所以方季惟決定以平常心,來克服她此生中最大的難關。」方季惟的爸爸和媽媽從頭到尾被蒙在鼓裡,看了報紙才驚覺事情不妙,急忙下山趕赴醫院。兩位老人家一路上憂心忡忡,不知道這下還能再見到女兒嗎?【熟齡精選延伸閱讀↘↘↘】。退休到底要準備多少錢?超詳細算法一次讓你看個夠!。橘世代揮別職場 自由定義屬於你的退休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5-08 癌症.其他癌症
講話「燒聲」要注意 恐是罹患此癌!
55歲張小姐,平日沒有抽菸習慣,講話聲音沙啞持續3個多月,可是喉嚨不會痛,偶爾喝水會嗆到。剛開始以為是感冒,去診所看診吃藥,但破鑼嗓遲遲未改善,讓張小姐從此開始噤聲。透過內視鏡檢查,發現張小姐右側聲帶麻痺,進一步檢查後,竟發現甲狀腺有2顆腫瘤,最大達2.5公分,診斷是甲狀腺癌。進行甲狀腺全切除手術後,並接受後續聲帶玻尿酸注射治療後,張小姐聲音明顯改善,恢復開朗健談。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許瑛倢解釋,聲帶在發聲時兩側會閉合,藉由氣流通過引起震動來發出聲音;當聲帶麻痺時,聲帶兩側閉合不全,造成聲音沙啞或氣音,吃東西則容易嗆到,特別是液體。她進一步說明,甲狀腺背後有喉返神經,負責控制聲帶開合,當甲狀腺腫瘤壓迫或侵犯喉返神經,會出現單側聲帶麻痺,造成聲音沙啞或飲食嗆咳。一般引起聲帶麻痺的原因為,感冒時病毒感染;甲狀腺腫瘤或良性結節;非甲狀腺癌症,如肺癌、食道癌等;醫源性因素,如在甲狀腺手術過程中傷到喉返神經。許瑛倢指出,以該名婦人為例,經超音波檢查和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她的聲帶麻痺是甲狀腺長腫瘤所引起,超音波輔助穿刺的細胞學檢查顯示為甲狀腺乳突癌。接受雙側甲狀腺切除和放射性碘治療後,目前追蹤情況良好。甲狀腺癌的預後非常良好,以最常見的甲狀腺乳突癌為例,10年存活率可達90%,惟甲狀腺全切除的病人,需終身補充甲狀腺素,以維持身體內分泌所需。許瑛倢提醒,大家對於聲音沙啞,或是在喝水、吃東西時嗆到或咳嗽等症狀往往不以為意,但要小心有可能是聲帶麻痺所引起。如果發生聲音沙啞持續超過1個月,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找出真正病因,及早發現和治療。
-
2020-04-23 癌症.抗癌新知
聲音燒聲只是小毛病? 4原因其中一種就是癌
55歲的張小姐,平日沒有抽菸習慣,但講話聲音沙啞已持續三個多月,偶爾喝水會嗆到,可是喉嚨不會痛,剛開始以為是感冒,去診所看醫生吃藥,但破鑼嗓一直沒改善,因此變得沮喪不愛講話,輾轉到其他醫院就診後,竟發現甲狀腺有2顆腫瘤,最大達2.5公分,診斷是甲狀腺癌。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許瑛倢醫師指出,聲帶在發聲時兩側會閉合,藉由氣流通過引起震動來發出聲音;當聲帶麻痺時,聲帶兩側閉合不全,造成聲音沙啞或氣音,吃東西則容易嗆到,特別是液體。一般引起聲帶麻痺的原因: 1.感冒時病毒感染。2.甲狀腺腫瘤或良性結節。3.非甲狀腺癌症,如肺癌、食道癌等。4.醫源性因素,如在甲狀腺手術過程中傷到喉返神經。 許瑛倢進一步解釋,甲狀腺背後有喉返神經,負責控制聲帶開合,當甲狀腺腫瘤壓迫或侵犯喉返神經,會出現單側聲帶麻痺,造成聲音沙啞或飲食嗆咳。然而,甲狀腺癌的預後非常良好,以最常見的甲狀腺乳突癌為例,10年存活率可達90%,惟甲狀腺全切除的病人,需終身補充甲狀腺素,以維持身體內分泌所需。 一般人都有過聲音沙啞的經驗,或是在喝水、吃東西時嗆到或咳嗽,許瑛倢提醒,對於這些症狀別不以為意,小心有可能是聲帶麻痺所引起,如果發生聲音沙啞的情況持續超過一個月,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以找出真正的病因,及早發現和治療。 延伸閱讀: 慢性咳嗽別瞎治! 看看是不是這11個禍源引起的? 吃東西常嗆到  是癌症前兆?
-
2020-04-20 科別.耳鼻喉
不抽菸卻有菸嗓?4種原因都會害你「燒聲」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從來沒抽過菸的張小姐某天突然出現菸嗓,聲音沙啞持續近3個月,有時連喝水都會被嗆到,但並沒有感覺喉嚨有異狀,以為只是感冒,吃了藥之後依舊破鑼嗓,最後至大醫院就醫,竟發現是甲狀腺癌,且有2顆腫瘤,最大的1顆約莫有乒乓球大小。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許瑛倢表示,聲帶在發聲時會將兩側閉合,藉由氣流通過引起震動發出聲音;如果聲帶麻痺,導致發聲時兩側閉合不全,就會造成聲音沙啞或氣音,吃東西也會容易嗆到,特別是喝水時。一般來說,會造成聲帶麻痺的原因有4:1.感冒時病毒感染。2.甲狀腺腫瘤或良性結節。3.非甲狀腺癌症,如肺癌、食道癌等。4.醫源性因素,如甲狀腺手術過程中傷到喉返神經。許瑛倢解釋,甲狀腺的背後有喉返神經,負責控制聲帶開合,一旦甲狀腺腫瘤壓迫或侵犯喉返神經,就會出現單側聲帶麻痺,造成聲音沙啞或飲食嗆咳。以張小姐為例,經超音波檢查與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聲帶麻痺是由於甲狀腺長腫瘤所引起,透過超音波輔助穿刺的細胞學檢查顯示為甲狀腺乳突癌,經施以雙側甲狀腺切除手術及後續放射性碘治療後,目前追蹤情況良好。許瑛倢進一步解釋,該個案有2顆甲狀腺腫瘤,最大達2.5公分,手術後以聲帶玻尿酸注射治療「燒聲」後,聲音明顯改善不再自卑。甲狀腺癌預後非常良好,以最常見的甲狀腺乳突癌為例,10年存活率可達90%。不過,如果甲狀腺全切除,則必須終身補充甲狀腺素,以維持身體內分泌所需。許瑛倢提醒,許多人感冒時都會聲音沙啞,或是喝水、吃東西時嗆到或咳嗽,但若持續1個月以上,就應謹慎就醫,可能是聲帶麻痺所致,必須找出病因,才能及早發現和治療。(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慢性咳嗽別瞎治! 看看是不是這11個禍源引起的? 打嗝也與胃食道逆流有關! 防症狀加劇4習慣要躲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