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5 失智.失智專題
搜尋
生活照護
共找到
65
筆 文章
-
-
2021-01-14 失智.新手照顧
生活照護/失智照護應進階訓練 實作認證
專家談失智照護國人聞失智色變,照顧失智者常為家人帶來挫折與痛苦,進而虧欠內疚。國際失智症照顧專家指出說,不論家屬還是專業照顧者,若沒有獲得足夠的失智照護教育,猶如醫師在手術中缺乏工具。衛福部長照司與國健署表示,將加強失智照顧者教育訓練,並考慮合作推出課程。每位失智者 需求不一樣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失智症預防及照護因應策略」專家會議,邀請加拿大認知悠能(DementiAbility)諮商公司創辦人、麥克馬斯特大學老齡化及心理健康前教授Gail M. Elliot,與衛福部長照司、國健署、立法委員吳玉琴及第一線工作者交流台灣失智症照顧經驗。Elliot指出,全球失智老人照護每年花費八千一百八十億美元,用於家屬與社會照顧占比達八成五,顯示失智照顧成本遠高於醫療。她將蒙特梭利模式導入失智照護,她認為,每一位失智患者在食衣住行生活起居上的各種能力和需求都不一樣,失智症照顧須依據跨領域的研究基礎、瞭解大腦與行為的關係,建立專屬於個人化的照護方法,而政府在擬定延緩失智照護政策時,扮演重要角色。知識須整合 教給第一線衛福部在全台設立七十三處失智共照中心,作為民眾諮詢疾病與轉介資源平台,並輔導轄區內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新北市亞東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負責人甄瑞興指出,許多據點雖申請到經費,卻不知如何運作。他認為,台灣並非缺乏好的照護模式,但知識必須整合,並系統地教給第一線照顧人員。課程要實作 機構不拒收台灣第一線照顧人員接受的訓練屬「初階」,並未針對失智症有專屬的認證,甄瑞興提議政府參考加拿大、香港做法,給予失智照護人員進階訓練,並納入認證。社會對失智照護的認知度越普遍,未來不會再出現機構拒收有精神症狀的失智症患者。國健署與長照司都提出正在規畫教育訓練課程,表示可考慮納入蒙特梭利認知悠能的觀念。曾任老盟秘書長的立委吳玉琴指出,目前失智照顧課程光有理論、缺乏實作演練,「衛福部務必須訓練人、訓練種子師資,否則家屬不敢送,機構也不敢收」。吳玉琴建議,衛福部長照司應與醫事司溝通,強化醫師對失智症的辨識,國健署應推動失智友善認證,邀請企業響應,並加強對家屬的支持。推友善社區 減詐騙風險衛福部長照司簡任技正吳希文表示,明年起將要求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為專業工作者開設課程,包括失智照顧的理論與情境演練。國健署副署長游麗惠說,國健署今年起推動失智友善社區,參與試辦的北市中正區銀行開設課程提升行員知能,減少失智者遭詐騙的風險。
-
2021-01-14 失智.新手照顧
生活照護/失智者易中暑 留意家中長者是否有3項危險因子
時序進入5月,愈來愈熱,三軍總醫院一周內竟接獲三名失智患者中暑路倒病例,他們都出現肝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等症狀,其中兩名患者肛溫超過40度。三總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提醒,夏天剛開始,大家都還在熱適應期,家有認知異常長輩更要注意,別讓他們在大熱天獨自外出。朱柏齡說,5月3日周日下午陸續接獲兩名患者,都因高溫導致昏迷而被通報送醫,周三又有一位女性失智症患者穿毛衣、戴毛線帽出門,忘記回家的路而走失,因天氣太熱路倒被發現,經救護員送到急診室治療後,才逐漸恢復意識並由家屬接回。朱柏齡指出,家屬應留意家中長者是否有慢性疾病、體型胖或體能差、使用藥物等三項危險因子,勿讓他們在大熱天獨自外出,以免天氣過熱而體力不支,形成中暑危機。民眾若在路上遇到疑似中暑者,可藉由補充水分、吹電扇、全身噴水等方式,來幫助患者及時散熱、體內降溫。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家屬可在患者身上放置水瓶、配戴愛心手鍊、縫上愛心布標、每天拍照等方式,以防患者真的走失時,也能較快尋獲。湯麗玉說,家屬無法時時刻刻陪同外出,建議也可向鄰近社區商家告知,設置杯水、椅子等簡易物品,若發現有民眾走路緩慢、搖晃、眼神不對等情形,可給予幫助或留下歇息,如同友善商店概念,來減低家中長者走失,甚至中暑的風險。
-
2020-12-30 失智.新手照顧
生活照護/照顧失智投其所好 70歲爺爺下棋無敵手
70多歲的高爺爺,中度失智到連老婆過世都忘了,女兒看著老爸每天無精打采,索性帶去住家附近的日照據點。照服員發現高爺爺小學是象棋常勝軍,天天找人跟他下棋,爺爺吃棋、贏棋的技巧好到讓人以為他沒失智,成就感也帶來快樂、開心,讓他元氣大增。「面對失智症患者,不要在意他失去甚麼,找到他原本擅長的能力加以保存,才是最重要的。」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亞東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表示,原為幼兒教育所用的「蒙特梭利」法,後來在加拿大失智症專家Gail Elliot用於失智症照護後,成功被推廣,相較於懷舊治療、藝術治療,蒙特梭利在意的是患者NISA(即需求、興趣、專長),並透過設置準備好的環境,讓失智患者找回被擱置已久的能力。「認知悠能-蒙特梭利」法引進台灣至今三年,現在除了導入新北市、台北市的社區照護據點,台中市社會局也主動接觸,原預計100個名額,引來180位報名排隊。當失智者有激躁、不安等情緒行為時,可試著了解解異常行為背後原因,量身訂做照護方式。一位快要80歲的彭奶奶,是典型的焦躁失智,曾因住院經驗不佳被家人領回,一開始剛來社區關懷據點,天天擔心老公不來接、小孩怎麼還沒來看,照服員後來讓奶奶天天畫圖,讓她安靜下來。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執行長林於諍說,蒙特梭利失智照護就是「投其所好」,以興趣為中心,才能找回失智老人失去已久的專注力。隨著台灣失智人口將破30萬,避免失智症提早發生,甄瑞興表示,可以人的興趣設計各種角落如美勞角、機械角、閱讀角、家事角,幫助老人家願意動腦訓練,一名80多歲爺爺年輕時是修車員,在日照據點就把皮沙發加裝輪子,改造成可以推可煞的沙發車。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已接受新北市社會局委託,其轄下29個行政區中,已有12個行政區銀髮俱樂部導入「認知悠能蒙特梭利式照顧模式」。甄瑞興說,多動腦、充足睡眠、放鬆心情才能多存腦本,老年不代表老化,蒙特梭利法可以延緩至少二至三年的可能性失智。
-
2020-12-20 癌症.食道癌
台中榮總食道癌病友會登場 抗癌鬥士分享抗癌6年經驗
台中榮總2020好呷俱樂部第十屆食道癌病友會今天登場,罹食道癌6年的張姓病友分享抗癌心得,靠平時爬山、騎單車等運動保養身體,郭姓病友分享,他戒菸、酒、檳榔,飲食清淡、多蔬果抗癌,並感謝台中榮總胸腔外科醫師莊政諺及醫療團隊的醫治。56歲張姓病患說,他從事玻璃行業,長期跑工地,15歲開始抽煙喝酒,直到2014年6月吞嚥困難,就醫確診為食道癌,醫師莊政諺詳細病情解釋後,因食道癌介於第1到2期,接受微創手術,經由醫療團隊們細心專業的照護下順利出院。他指出,抗癌過重新調整生活習慣還是可以正常生活,他戒煙酒等壞習慣,空閒時就去爬山、騎腳踏車,儘量保持心情愉快,感謝妻子及家人的陪伴與鼓勵,以及莊政諺醫治。50歲郭姓病患說,他菸檳酒壞習慣約20年,直到去年10月吞嚥困難,就醫確診為食道癌第3期,他選擇相信醫師、醫療團隊。術後他飲食清淡,每天增加運動量,聽從醫師指示完全戒除菸檳酒等不良習慣。莊政諺說,食道癌多半初期無症狀不易早期發現,通常隨著腫瘤變大,病人出現喉嚨異物感、吞嚥困難、體重減輕、頸部硬塊、聲音嘶啞等症狀,逾70%患者發現時已癌症第三期(淋巴轉移)。他提醒,民眾如有不適症狀時,應立即就醫檢查及早治療,平時應避免菸、酒、檳榔、減少過燙食物、香腸及臘肉等含亞硝酸鹽食物,維持規律運動以增強自我免疫力,降低罹患食道癌風險。莊政諺說明,台中榮總每年收治食道癌病人數約150人,2009年成立食道癌診療團隊,提升病患生活照護品質。2011年起成立食道癌病友座談會(好呷俱樂部),透過醫病互動、交流,以及邀病友分享抗癌經驗,鼓勵更多病友勇於接受面對治療。
共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