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搜尋
牛蒡
共找到
80
筆 文章
-
-
2021-02-26 科別.消化系統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老是便祕大不出來?國人9成膳食纖維不足 根據我國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國人九成以上膳食纖維不足,僅六十五歲以上為最高族群,而達標的也只有百分之二十,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攝取不足。其實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兩種,個別的功能也有些區別。 膳食纖維分2大類,功能各有所不同! 相信多數民眾都知道蔬果含有相當豐富的膳食纖維,不過除了蔬果以外,豆類、穀類也都含有膳食纖維。水溶性膳食纖維常見出現在水果類、黏滑類型等食材上(如木耳),有助於降低血膽固醇、穩定血糖數值,並且有利增加飽足感。而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則常見於葉菜類、豆類、全榖雜糧類等食材身上,其有利增加腸道蠕動、增加排便體積,並且減少毒素於腸道內時間。 富含膳食纖維 4大類食材大公開 一般而言,民眾每日建議攝取約25~35克的膳食纖維,一份蔬果含有3克以上的膳食纖維算不錯,超過3克則可說是膳食纖維資優生。如欲攝取多些膳食纖維,可以在飲食均衡的前提之下選擇含量較多的食材。 蔬菜類(一份蔬菜:生重100g ) 根據營養成分有些蔬菜膳食纖維含量很高,如100克的木耳含有7.7克的膳食纖維、屬於澱粉蔬菜類的牛蒡則有5.1克、有機黑豆芽有4.9克、野莧菜有4.3克、黃秋葵則有4.1克。而像是脫水的乾貨乾木耳乾辣椒乾香菇等等,因為脫水濃縮過所以含量高,不過實務上要能攝取到那麼多也不太容易,所以還是從新鮮蔬菜才比較容易攝取足夠。 水果類(一份水果:可食100g) 雖然說水果中的膳食纖維略低於蔬菜,但是因為不用經過烹調就能快速補充,也算是我們日常補充相當方便的食材。像是100克的百香果就有5.3克的膳食纖維、土芭樂則含有5克、榴槤有4.4克、紅柿有4.4克、仙桃則有6.1克,以上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豆類(植物性蛋白質) 大部分的豆類的膳食纖維也相當豐富,除了纖維外也有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偶爾將豆類取代肉類也是不錯的選擇,如烘烤黑豆每100克就有27.1克的膳食纖維、蠶豆酥為23.1克、白鳳豆為19.6克、青仁黑豆有18.6克、紅豆則有18.5克。 穀類 主食類建議以全穀雜糧類取代精製的澱粉,熱量雖然差不多但就多了其他營養素,吃主食還能補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常見如100克的大麥含有15.3克的膳食纖維、小麥則有11.3克、爆米花也有10.3克、燕麥為8.5克、糙薏仁則含有6克。 【延伸閱讀】 .排便之計在於晨,中醫2招助改善便秘! .紅番薯不只促身體排毒,這樣吃顧腸道更加分!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1-03 養生.聰明飲食
多吃蔬菜還是便秘? 醫曝「便祕兇手」愈做愈是一肚子大便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吃了很多高纖的食物,卻還是排便不順?了解排便警訊 解除身體未爆彈通常食物被消化後的非營養物質,進入消化道30~48小時後,就會形成糞便。便秘形成的問題,不能單從補充足夠的纖維質來看,營養師林容安指出,膳食纖維在腸道中則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大腸中,因為纖維質具有吸水而膨脹的特性,在大腸運作過程中能增加糞便的體積,每1公克的膳食纖維,可以促使糞便體積增加約20倍左右,有了充足的糞便體積,就能促進腸道肌肉的蠕動,以利將糞便推送出體外。除此之外,纖維質吸收水分的作用,能夠使糞便變得柔軟,就比較容易順利排出,不過,由於膳食纖維與水分具有互相牽引的作用,一旦吃進過多的纖維質,水分卻不能同步補充足夠時,反而會出現便秘的反效果。膳食纖維攝取足夠還便秘 當心是水喝太少若你有長期的宿便困擾,但平日食物攝取量與膳食纖維攝取都很充足,林容安表示,這就是水分補充得太少。人體每天的基礎補水量,可以依照體重來計算,每1公斤應補充35c.c.的水分,因此,若是每天攝取足夠的纖維質,但是喝水量卻不足的話,就容易有宿便的情況發生。除了要補充水分之外,當宿便情況持續時,也可以補充像是絲瓜、冬瓜、木耳、 胡蘿蔔、黃瓜、大黃瓜等水溶性的纖維質。另外,最好也要減少攝取肉類食物,可以多吃些水果,林容安說明,大多數的水果都富含水溶性纖維質,只是要注意適量,因為水果所含的糖分容易導致肥胖的問題,每日2 份(2平碗)就足夠了。林容安提醒,吃筍子或是牛蒡會容易便秘的人,有可能是少數腸道比較彎曲者,自己要特別小心注意,食物要先切細,不能吃太大塊的,並且要經過充分烹調處理為質地柔軟,才會比較好消化吸收,排便也會比較順暢。排便偏黏有殘便感 恐是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過量當發現便便狀況有些偏黏的情形,或是常常覺得有排不乾淨的殘便感時,則有可 能表示體內的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過量。林容安指出,這種情況就應該增加含有較多非水溶性的粗纖維蔬菜,例如葉菜類、花椰菜、高麗菜等,同時應減少肉類的攝取,補充足量的水分,才能幫助便便的情況恢復正常。飲食上可以再做一些調整,例如可以把主食類的白米飯改為全穀根莖類如糙米或 五穀米等。因為1碗全穀類米飯所含纖維量相當於1份蔬菜(半碗煮熟的青菜);白米飯中幾乎沒有纖維質,1碗白飯的纖維質含量不到0.5克,若是吃習慣白米飯的人,建議可以在飯中加些薏仁、紅豆、綠豆等, 來增加主食的纖維質的含量。吃對纖維質 有助輕體順暢膳食纖維其實包含了非水溶性的粗纖維及水溶性纖維質,基本上每種蔬菜水果 中,都同時會有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纖維,只是所占的比例不同。林容安建議,平日纖維質吃不多的人,最好是慢慢增加纖維質的攝取量,不要一次吃太多,最好是適度的增量,維持2~3天之後,等腸胃適應之後, 再逐步往上增加攝取量,至於高纖食物的選擇以及吃的技巧,可以根據個人不同的情況自行加以改善。延伸閱讀: 大便大不出來,是便秘嗎? 連續3天沒解便就算是!醫師說明原因 很多人都白吃了!益生菌改善過敏、顧腸胃無感? 營養師曝7種NG吃法
-
2020-12-14 養生.聰明飲食
影/怎麼健康吃火鍋?營養師:判斷熱量高不高先看湯底
●醬料可選擇清爽又消脹氣的蘿蔔泥,搭配紅肉可吃洋蔥,若吃生洋蔥脹氣可先燙熟●青蔥有抗氧化作用,可加入醬料;若正值感冒、免疫力不佳,可將青蔥先過熱水●吃完酸菜白肉鍋,可吃芭樂、草莓、木瓜或柑橘類等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冷冷的冬天,嗑鍋撫慰身心。但火鍋食材好多,湯底也豐富,如果不想吃了幾次火鍋就變胖,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日前在元氣網直播示範一人份777大卡的健康火鍋,並傳授健康吃火鍋撇步,建議除了選擇熱量200大卡以內的湯底,更要注意控制醬料及火鍋料的熱量。看不到底部食材即偏油劉怡里強調,吃火鍋「選對湯底」最重要,建議選擇熱量200大卡以內的湯底,例如蔬菜湯底的昆布鍋或泡菜鍋,或是大骨熬成的蔬菜湯底。常見的咖哩鍋、豆腐鍋、起司鍋、麻辣鍋和酸菜白肉鍋等,則屬於熱量較高的湯底。從湯底清澈度可判斷此鍋是否熱量高,「只要看到湯底的顏色很濃稠,無法看到底部的食材,湯底就是比較偏油、熱量高。」劉怡里打趣地說,喝一碗麻辣鍋的湯,可能要跑步20分鐘才能消耗完畢。健康湯底怎麼煮?劉怡里說,白洋蔥可成為湯底甜味來源,香菇和昆布則是很好的鮮味來源,也可以加番茄增添湯頭風味,蘋果入湯底也可提升甜味。加點柴魚也讓湯底更顯鮮味,但要注意起鍋前再下柴魚,以免熬太久會讓苦味跑出來,還可加小魚乾或牛蒡,讓湯底出現「肉味」,而有大骨湯的感覺。沙茶醬、花生粉熱量高至於醬料,劉怡里建議,熱量最好控制在50大卡左右,可選擇清爽又消脹氣的蘿蔔泥,或搭配紅肉吃的洋蔥。有人吃生洋蔥會脹氣,建議可以多放一些蘿蔔泥,或把洋蔥燙熟一點。此外,醬料可以加含硫化物的青蔥,有抗氧化作用。劉怡里提醒,若正值感冒、免疫力不佳,可將青蔥先過熱水。如果要增添辛香料風味,可加入蒜末或生辣椒。沙茶醬、香油和花生粉雖是常見的火鍋佐料,但熱量不低,不建議多吃。有人為增加醬料風味想要加醋,白醋優於黑醋,因為黑醋的鈉含量較高。火鍋的湯可不可以喝?火鍋料是熱量的另一大來源,劉怡里建議,加工食品及油炸類應避免攝取。可觀察食物的顏色,只要外觀稍微黃一點、外表粗糙,很有可能就是炸過的。火鍋的湯可不可以喝,是吃火鍋常見的疑問。劉怡里說,清爽的湯底可以喝一至三碗,但酸菜白肉鍋的湯則要注意,因為湯中的亞硝酸鹽可能會隨水分蒸發而飆高,如果要喝,可以先盛出一碗,避免久煮;建議吃完酸菜白肉鍋後,可吃芭樂、草莓、木瓜或柑橘類水果等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火鍋煮蛋一定要全熟劉怡里特別補充,火鍋煮蛋一定要全熟。半生熟的蛋影響體內生物素吸收,體內若缺乏生物素,可能掉髮、皮膚變差、指甲旁產生很多死皮,常吃生雞蛋也會讓人精神不好。若真的喜歡吃半生熟蛋,建議要讓蛋不要是液體狀態,蛋白更要煮熟。
-
2020-12-10 養生.聰明飲食
火鍋煮蛋沒熟會害你掉頭髮?一周吃3次火鍋的營養師劉怡里教你怎麼健康吃
每到冬天就會想到吃火鍋,許多人喜歡在冷冷的天氣嗑個鍋撫慰身心,然而嗑完一鍋美味食材和湯底後,又總讓人擔心攝取的熱量會不會爆表,元氣網粉絲團本月請到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教大家怎麼吃火鍋,她表示自己一星期就會吃三次火鍋,只要遵照幾個小技巧聰明吃,把熱量控制在777大卡左右,就能控制體重又可以吃得很健康。劉怡里表示,吃火鍋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選對湯底,選擇熱量在200大卡以內的湯底比較好,像是蔬菜湯底的昆布鍋或泡菜鍋,大骨熬成的蔬菜湯底也可以。常見的咖哩鍋、豆腐牛奶鍋、起司鍋、麻辣鍋和酸菜白肉鍋等,則是屬於熱量比較高的湯底。劉怡里指出,這些高熱量的湯底有一個共通的特色,透過湯底的清澈度判斷,只要看到湯底的顏色很濃稠,無法看到底部的食材,湯底就是比較偏油的。她打趣地說,喝一碗麻辣鍋的湯,可能要跑步跑20分鐘才有辦法消耗完畢。如果打算自己料理,一鍋健康的湯底該怎麼煮呢?劉怡里表示,可以用白洋蔥當作湯底甜味的來源,如果不加味精的話,香菇和昆布是很好的鮮味來源。不過很多人都會有疑問,昆布究竟要不要洗?她建議,用開水沖洗一下還是比較安心。另外,也可以加番茄增添湯頭的風味。除了這些常見的湯底食材,劉怡里還有小祕訣可以讓湯頭風味更豐富,例如讓蘋果入湯底可以提升甜味。若是要讓湯底更顯鮮味的話,她建議柴魚是好的選擇,但要注意起鍋前再下柴魚,不然熬太久會讓苦味跑出來。如果覺得這樣的湯底太清爽的話,她表示加小魚乾或牛蒡都可以增加湯底的「肉味」,而有大骨湯的感覺。至於吃火鍋必不可少的醬料,該怎麼搭配可以吃得健康?劉怡里建議,醬料的熱量最好控制在50大卡左右,所以沙茶醬不太適合。比較好的選擇是像清爽又消脹氣的蘿蔔泥,或是可以搭配紅肉吃的洋蔥。不過有很多人都有吃生洋蔥會脹氣的困擾,她分享可以多放一些蘿蔔泥,或把洋蔥燙熟一點就能解決脹氣問題。此外,醬料還可以加含硫化物的青蔥可以抗氧化。不過劉怡里提醒,若是正值感冒、免疫力不佳或是小朋友在吃的時候,她建議可以將青蔥過熱水,降低拉肚子的風險。如果要增添辛香料的風味,還可以加入蒜末或生辣椒。而常見的醬料,包括沙茶醬、香油和花生粉都是她比較不建議的,特別是近期流行在湯底加花生粉,她指出因為花生粉本身就是油脂會增加熱量的攝取,香油也是同樣道理。如果要增加醬料的風味來源,該選擇白醋還是烏醋好?劉怡里表示,烏醋和豆瓣醬是所有調味料中鈉含量很高的,而且會害你水腫,所以盡量以白醋為佳。面對熱量另一大來源的「萬惡」火鍋料,又該怎麼挑選呢?劉怡里表示,所有火鍋料不建議的品項有兩大原則,一項就是加工食品,另一項是看似無害但油脂很高的油炸物,這兩類食物就都盡量避免攝取。她指出可以觀察食物的顏色,只要外觀是稍微黃一點、外表粗糙一點的,很有可能就是炸過的。火鍋的湯到底可不可以喝,也是吃火鍋的常見疑問。劉怡里表示,清爽的湯底可以喝一至三碗,但酸菜白肉鍋的湯則不建議喝,因為湯中的亞硝酸鹽會隨著水分蒸發而飆高,增加胃癌的風險。如果真的要喝酸菜白肉鍋的湯,在煮的剛開始就要喝,接下來煮的過程就盡量別喝了,或是在湯鍋加水後再喝,吃完之後搭配芭樂、草莓、木瓜或柑橘類水果解亞硝酸鹽會比較好。若不想讓湯底變得混著又充滿油脂,劉怡里建議可以另外備一鍋水煮食材,再將涮過的食材放進湯鍋,如果是在餐廳吃火鍋,則可以用鴛鴦鍋的形式,把蔬菜及海鮮和肉類食物分開來煮。劉怡里特別補充,火鍋煮蛋一定要全熟。她指出半生熟的蛋會影響體內生物素的吸收,體內如果經常缺乏生物素的話,可能會害你掉頭髮,皮膚變得不好,指甲旁產生很多死皮之外,常常吃生雞蛋也會讓人精神不好。所以她建議若是真的很喜歡吃半生熟的蛋,至少要讓蛋不要是液體狀態,而蛋白要是熟的。
-
2020-12-02 養生.聰明飲食
胃潰瘍不能吃水果?山藥、秋葵、芥花油顧胃? 營養師解析急性期、慢性期飲食完整攻略
上班、上課時間漫長、壓力緊張,時常不定時吃飯,或是在短時間內狼吞虎嚥、 嗑光便當,又加上喜愛喝咖啡、吃甜食?你也有這些不正常的飲食習慣嗎?小心很容易就患有胃潰瘍;然而,吃也痛、不吃也痛,胃潰瘍患者到底該怎麼吃才好?胃潰瘍推測是受幽門桿菌感染 嚴重恐致胃癌引起胃潰瘍的主因,過去醫學上認為是胃酸分泌過多所導致,營養師程涵宇表 示,目前專家們則是偏向以幽門桿菌感染為主。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患有胃潰瘍的患者,半數以上都可在胃裡發現幽門桿菌的感染,若沒有適當治療,情況輕微可能僅是胃部慢性發炎,嚴重的話,會導致腸胃道出血、胃穿孔等併發症,甚至是胃癌的發生。至於症狀表現,胃潰瘍最直接的不適,就是上腹部的燒灼痛、悶痛,而且通常發生在空腹時,有些人在吃飽後會稍微緩解,但若疼痛持續超過一個星期,就該求助醫師。急性期、慢性期飲食法不同 持續到無症狀急性胃潰瘍與慢性胃潰瘍,兩者治療方式不同,飲食守則也各自不相同。程涵宇說,胃潰瘍急性期飲食因患者劇烈疼痛,合併有胃黏膜發炎充血、浮腫和滲出物的產生,甚至可能有局部糜爛出血的現象,這時候應以禁食為佳,目的是為了減少胃酸的分泌;等到症狀減輕後,以少量多餐的方式攝取米湯或稀飯,一次大約2~3匙即可,絕對不能吃 到有飽足感。此外,可視情況攝取纖維結構細緻的蔬菜,例如冬瓜、沒有梗的葉菜類,並煮到 軟爛,較好消化,必要時可補充營養劑。至於胃潰瘍慢性期飲食,當急性期症狀緩解後,這時不會再有劇烈的疼痛,胃穿孔或出血的症狀也明顯得到緩解,可能伴隨偶爾的上腹部痛,或者進食時胃會痛,這時候可以攝取的食物就比較多了,但大前提仍然是不能吃到飽,並且要選擇好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攝取稀飯或白飯:視個人情況 將一碗稀飯分多餐攝取,但不建議吃難消化的全穀類食物,除非是打成糙米漿、五穀漿等。●適量攝取蔬菜:蔬菜的挑選仍然以纖維細緻的為主,可加上花椰菜、去皮南瓜、 地瓜等,烹調方式一樣煮到軟爛好消化,帶粗梗的不好消化的葉菜類先避免,例如空心菜、牛蒡等。●適量攝取水果:可攝取甜度低、好消化的水果,例如香蕉、木瓜、去皮水蜜桃等;同時避免太甜、難消化的水果,例如 西瓜、葡萄、番茄、火龍果、柚子等。至於這些飲食方式要維持多久?程涵宇說,目前沒有定論,因為每個人的情況各 不相同,但大前提是維持到胃部沒有疼痛感為止,且日常保養一樣要避免任何刺激性飲食,例如忌菸酒、咖啡因、酸辣、甜 食、暴飲暴食等習慣,同時維持每餐6~7分飽為佳。 胃潰瘍年輕化 平日應該這樣吃程涵宇建議,胃功能較為敏感者, 除了早睡早起外,飲食方面應定時定量,每餐約7~8分飽,避免暴飲暴食,增加胃的負擔、不抽菸、少喝酒、少甜食,因為甜食會引發胃酸分泌,此外,多蔬菜、適量水果,蔬菜應咀嚼爛一些再吞下肚;太甜水果應適量。最重要的是養成運動習慣,並找到紓壓的方法,尤其人處在緊張壓力的情緒下,特別容易分泌胃酸,應找到紓解壓力的方法。高纖維食物適量吃 別拒絕酸口的水果除了遵照日常正確飲食法,胃潰瘍患者對於保養胃部方法,總有一些困惑,怕胃 二度受傷,不敢多吃富含纖維的蔬果,導致便秘、痔瘡等症狀上身;或是擔心口感酸酸的水果很傷胃,但其實,若是拒絕攝取,恐怕會因為營養攝取不均而使得身體 亮紅燈。因為高纖維食物會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為了避免胃腸道受到刺激,建議少量攝取,並要充分咀嚼到爛再吞下;若真的喜歡吃高纖維的食物,可以將食物的體積 縮小後再攝取,比如將燕麥打成燕麥奶、 糙米飯打成糙米漿等作法,可避免胃酸分泌過多。此外,很多人以為,胃功能不好就應拒絕檸檬、奇異果等酸類的食物,其實這樣的觀念並不正確。空腹喝檸檬汁雖然會刺激胃,引起胃的不舒服,但若稀釋為檸檬水(建議以檸檬與水的比例為1:10),研究顯示,並不會造成胃潰瘍,也不會影響 康復,若不喜歡檸檬水的味道,也可柳丁汁以1:1的比例稀釋,但若合併有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則柑橘類水果皆不適合。 保護胃 山藥比秋葵適合黏黏滑滑的秋葵因富含黏液蛋白,這 種黏液蛋白含有豐富的多醣體,對腸胃壁 具有保護的作用,可幫助修復胃黏膜、降低胃酸的產生,適量攝取有助胃潰瘍的緩 解,這種果膠類食物除了秋葵外,也很推 薦山藥。不過,要提醒的是,秋葵表面綠綠的皮,因膳食纖維含量較高,一定要煮得軟爛些再進食,山藥則是沒有這方面的顧慮。再者,花椰菜也是不錯的選擇,曾有研究指出,因花椰菜含有一種異硫氰酸鹽的成分,在小鼠體內發現具有穩定對抗幽門桿菌的能力,建議攝取時,應烹調至軟爛較為合適。 空腹喝芥花油不能治療胃潰瘍 喝牛奶易產生脹氣油脂雖然具有保護胃壁的作用,但也是營養素中消化速率最慢的,所以,空腹喝 芥花油,會讓食物滯留在胃部,反而可能會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危險,加重胃潰瘍的 症狀;因此,建議胃潰瘍患者,飲食方面還是以少油為主,任何多餘的油脂都不利於胃部修復。早期會建議胃潰瘍病患喝牛奶,原因是牛奶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油脂,具 有保護胃壁的作用,但後來發現,其鈣質會刺激胃酸的分泌,如此就不利於潰瘍組織的修復,而且因為牛奶屬於容易產氣的食物,使得胃脹氣的可能性增加。延伸閱讀: 腹痛是胃潰瘍還是十二指腸潰瘍? 教你從痛的時間點分辨 胃潰瘍、胃痛多吃胃藥可顧胃? 這些潛在風險先看懂!改善症狀具備5觀念才對胃好
-
2020-11-28 養生.生活智慧王
完勝冰箱常備菜!日本備餐達人 超實用「2週買菜清單」曝光
一個人也OK、一家人也沒問題,準備正餐還能順手完成便當!日本料理達人分享,忙碌一族花少許時間搞定三餐、便當有撇步,秘訣就是隨時準備常備菜,能依家中人數彈性調整菜色,大幅降低備餐時間,還有2週的常備菜採購計劃可參考喔!一起來看看吧。【常備主菜示範:起司餡漢堡排】內含香濃起司的漢堡排。使用起司球的話就不必切,非常簡單。● 材料(分量約1個L尺寸保存容器)豬絞肉 300g洋蔥 1/2 顆雞蛋 1 顆加工起司(球狀) 8 顆鹽、粗粒研磨黑胡椒、肉荳蔻 各少許● A料:番茄醬 4 大匙中濃醬 1 大匙砂糖 1/2 大匙]巴西里 依口味而定● 作法1.將洋蔥切碎備用。2.將絞肉放進碗裡攪拌至出現黏性,再倒入作法1與雞蛋攪拌均勻,並混入鹽、粗粒研磨黑胡椒與肉荳蔻。完成後分成8 等份,包入起司後捏成漢堡排的形狀。3.將作法2 擺在平底鍋上,用大火煎2分鐘左右,翻過來後再蓋上鍋蓋,以中火至小火燜煮7分鐘左右,再取出擺在保鮮容器上。4.A 倒入作法3 的平底鍋中拌熟,再淋在漢堡排上。最後依口味撒上巴西里。● MEMO:將肉團放進冰箱裡「醒」過攪拌出肉團後,先放進冰箱「醒」1 個小時,會比較易於塑造形狀。● 醬料也帶有肉的鮮味:用剩下肉汁的平底鍋來調製醬料,可增添美味程度。【常備主菜示範:甜辣豬肉炒地瓜】將地瓜的甜味與豬肉的濃醇搭在一起的食譜。燉煮過的地瓜相當入味,搭配豬肉一起吃的濃度恰到好處。● 材料(分量約1個L尺寸保存容器)豬梅花肉片 270g地瓜 250g麵粉 1 大匙● A料:味醂、醬油 各2 大匙酒、砂糖 各1 大匙炒過的白芝麻 適量沙拉油 適量● 作法:1. 將地瓜切成容易入口的大小後,泡水10分鐘左右;用叉子戳斷豬肉各處的筋,再沾上薄薄的麵粉。2. 平底鍋熱油後,將數片豬肉攤平於鍋中,煎熟後用廚房紙巾吸掉多餘油脂。3. 將地瓜放在作法2 的豬肉上,蓋上鍋蓋後以中火燜煮3 分鐘。※ 燜煮時間應視地瓜的大小調整。4. 掀起鍋蓋加入A,邊炒邊燉煮2分鐘左右,最後撒上炒過的芝麻。● MEMO:戳斷梅花肉的筋梅花肉的口感濃醇,脂肪適中,相當易於入口,所以會運用在廣泛的料理上。用叉子戳或是用菜刀切斷紅肉界線處的程序,稱為「斷筋」。這麼做可以預防肉在烹調過程中收縮,受熱會比較均勻。這裡使用的豬肉部位可視喜好而定,也可以選擇肉販切下的邊角肉。● 煎豬肉的方法將數片豬肉攤平在平底鍋中央,煎得差不多時再撥到外側。反覆數次此動作,可以避免肉片都黏在一起。相較於一口氣倒入,這麼做比較不易出現焦痕,口感較柔軟。【同場加映:2週份常備菜 採購清單大公開】第1週:6道菜份量這一週會準備多一點,並以兩道容易混搭的料理為主軸。6道菜中有2 ∼ 3 道都可以冷凍,因此特別多做一些,才能在第2週派上用場。預定準備菜色參考:墨西哥辣肉醬、玉米奶油燉雞肉、牛蒡胡蘿蔔美乃滋沙拉、櫛瓜炒蛋、芝麻拌秋葵、日式拿坡里蘿蔔絲【一週採購清單】● 肉類、海鮮類豬絞肉 約300g 、雞腿肉 約400g、雞絞肉(腿肉) 約100g● 蔬菜類洋蔥 1 又1/2 顆 、馬鈴薯 約150g 、胡蘿蔔 1 又1/2 條、青椒 3 顆、櫛瓜 1 條、秋葵 1 袋、牛蒡(細型) 1 ~ 2 條● 其他(常備食材、加工食品)培根(切半)1 袋(4 片)、水煮黃豆(鋁箔袋型)1 袋(125g)、番茄罐(切過)1 罐 、玉米奶油罐 1 罐、白蘿蔔絲 50g 、雞蛋 2 顆第2週:4道菜份量這一週是平日加菜週,所以在1小時內迅速完成4道菜。前一週冷凍以拉長保存期限的菜餚,會在本週優先食用,推測要到後半週才會吃的部分會繼續冷凍。● 預定準備菜色參考:起司餡漢堡排、豬肉炒白蘿蔔、筑前煮、酸甜茄子炒甜椒【一週採購清單】● 肉類、海鮮類豬梅花肉片 約300g 、豬絞肉 約300g 、雞腿肉 約250g● 蔬菜類白蘿蔔 1/2 條、洋蔥 1/2 顆、茄子 1 條、甜椒(紅、黃)各1/2 顆、牛蒡(細型) 1 條、蓮藕 1 段、胡蘿蔔1 小條、豌豆 4 ~ 5 片● 其他(常備食材、加工食品)加工起司(球型)8 顆、蒟蒻板 1 片、雞蛋 1 顆作者介紹:森望(mori nozomi),大阪人,與家人住神奈川。原為系統工程師,現在以簡單料理研究家的身分活躍中。為了方便上班族的自己也能吃到手作料理,才開始週末一次做好整週常備菜的料理形式,並在網路上記錄、分享常備菜食譜,最後意外發展成專業網站「つくおき」(常備菜),受到廣大網友的支持。而這些主要和她一樣,來自雙薪家庭的粉絲,也讓她一躍成為日本很受歡迎的料理部落客。著作:《冰箱常備菜 》、《終極冰箱常備菜》。【以上文章摘自《【完勝】冰箱常備菜》、作者:nozomi、譯者:黃筱涵、圖文提供:悅知文化、整理:記者柯意如】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0-10-29 養生.聰明飲食
罹癌還能喝咖啡嗎?纖維囊腫會不會癌變?張金堅解密咖啡與乳癌
在10月粉紅乳癌防治月的尾聲,元氣網粉絲團邀請台大外科名譽教授、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醫師喝咖啡聊乳癌防治。喜愛喝咖啡、進而鑽研咖啡的張金堅指出,很多患者在門診問他,罹癌了還能喝咖啡嗎?張金堅指出,在癌症的預防上來講都是正向的,而若已是癌患,一般而言也都是可以喝的,喝咖啡還可防止乳癌、大腸癌、肝癌的再發及降死亡率。以下整理昨天直播網友熱烈的提問及張教授的回答。Q:空腹可以喝咖啡嗎?黑咖啡還是拿鐵比較好?A:咖啡還是喝黑咖啡較好,若要加東西請加鮮奶。奶精有反式脂肪不宜,糖會增加熱量也不宜加。而早上一起床其實精神還算旺盛,也先不用急著喝,早上10點左右,或下午3點喝較佳。Q:咖啡需要加牛奶預防骨質疏鬆嗎?A:咖啡確實對鈣質的再吸收較差,因此有骨質疏鬆就建議不要喝。或者喝了咖啡一段時間後,再單獨喝鮮奶,也有助補鈣。另骨質疏鬆也需靠多曬太陽、多運動來補足。Q:請問膽結石可以喝嗎?A:有報告指出,已有膽結石,喝了就不會再變大;但是已有的膽結石是不會消失的。Q:我有胃食道逆流可以喝咖啡嗎?A:建議少喝,若要喝請飯後喝。咖啡有助腸胃蠕動、胃酸分泌,所以當你有拉肚子的情況,請不要喝;但如果便秘,喝了倒是可促進排便。Q:老人家飯後都要吃很多藥但又想喝咖啡,可以嗎?A:有些藥確實會與咖啡產生交互作用,所以建議吃藥後至少間隔半小時後再喝。但吃止痛藥又喝咖啡,反而藥效更好。Q:睡前大概幾個小時最好不要喝咖啡?喝咖啡會睡不著,怎麼喝才好?A:這因人而異,若喝了會睡不著,中午後就不要喝了。Q:淺焙的咖啡因比較少嗎?A:咖啡因約佔1.4%,不會隨烘焙減少,脂肪也不會。但蛋白質及少許糖份會隨高烘焙減少。有益處的抗氧化物及綠原酸,淺烘焙含量較高,約9.6%。重烘焙隨之減少,剩4.8%。Q:咖啡一天最多能喝多少?義式濃縮咖啡 有沒有量的限制?A:美國標準一天上限約400毫克,歐盟及台灣是300毫克。換算到杯數來看,依萃取濃度不一,取平均值,一天大約3杯為上限。而咖啡利尿,應同時多補充開水。Q:什麼人不適合喝咖啡?A:不建議喝咖啡的族群包括停經有骨質疏鬆症狀者、懷孕前半期、小孩、胃酸過多者。還有人說咖啡會心悸,其實是選到不好的咖啡豆,好的咖啡豆其實不會。對心臟不好?其實也是迷思,其實喝咖啡對心臟有好處,但有的人剛喝血壓會升高,這部份需注意。此外,還能抗癌、對糖尿病、痛風、牙周病,延緩失智都有幫助。Q:我得了乳癌還可以喝咖啡嗎?A:大原則是無害,在預防上來講都是正向的,而若已是癌患,一般而言也都是可以的,還可防止乳癌、大腸癌、肝癌的再發及降死亡率,更有報導指出大腸直腸癌第三期化療患者,喝咖啡反而有助化療療效。而喝咖啡究竟是不是較不易罹癌?依台灣的統計數據看,大腸直腸癌及鼻咽癌的發生率較有幫助。Q:不愛吃甜食,但常吃速食,罹乳癌風險高嗎?A:速食、pizza、薯條等都是高熱量食物,以及甜食,最好都要少吃。Q:如何降低乳癌罹患風險?A:飲食要均衡,不要吃剩食、隔夜菜,不要用塑膠袋裝熱食。多運動,多消耗體內脂肪就不易肥胖。光這二點就可減少40%罹癌率。另外,還要特別注意環境荷爾蒙,塑化劑、PM2.5等也都要避免,這些都可能導致乳癌發生。Q:本身有乳癌,自己的女兒需要何時開始定期追蹤?如果家裡沒有人得過乳癌,自己也有罹癌的機率嗎?A:媽媽有乳癌,當然家族罹患機率會比較高,但也不必過度緊張,例如擔心15歲就得癌,這樣反而還沒得乳癌就先焦慮得憂鬱症。較適當的規畫是20歲開始,每2至3年就醫超音波檢查,畢竟還年輕時還有月經,乳腺還很緻密,這時X光的偵測敏感度不高,常擠壓也有幅射劑量,太年輕實在沒必要硬做太多檢查,頂多35-45歲做一次,40歲以後做乳房攝影。Q:有纖維囊腫會不會變惡性?A:多數人分不清纖維腺瘤、纖維囊腫、乳癌的關係。基本上纖維腺瘤都是良性,不用擔心。停經前的纖維囊腫,也多是良性,少數有異狀可抽取組織檢查,若為非典型增生,就會有致癌可能,要特別小心。Q:如果照超音波發現陰影、照出硬塊,我該做什麼?有需要開刀嗎?A:超音波發現陰影、硬塊,需根據實際的狀況及診斷做處置,如為常見的纖維囊腫或腺瘤等良性腫瘤,通常只要定期追蹤即可;如果有乳癌懷疑時,則會安排在超音波導引下進行粗針切片檢查,如果病理確認乳癌,則要找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治療及處理,如果確認良性,則定期追蹤即可。Q:有人說胸部摸到腫塊,不要揉,可能會讓腫瘤變大?A:胸部摸到腫塊應至一般外科或乳房外科檢查,醫師會根據實際狀況進一步檢查,確認腫塊是否為良性或惡性。Q:更年期後補充健康食品,是否需要,應注意哪些事項?A:改善更年期症狀,可以先從飲食中補充天然雌激素,可多選用黃豆類及其製品、全穀根莖、牛蒡等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有助於改善更年期不適。另外,多吃蔬果、規律運動,每天補充適量的水及並適度日曬20分鐘,有效預防骨質疏鬆也能有所幫助。如果無法改善可以依症狀請教婦產科或相關科別醫師,荷爾蒙補充療法,一定要在醫師指示下服用。Q:「丙烯醯胺」比較常出現在淺中深焙哪種咖啡豆?會否有危害?A:丙烯醯胺在烘陪過的咖啡豆中含量極少,雖然其為2A類致癌物,但對人之危害極微,應可放心,每天飲用5杯內無害。Q:不喝咖啡會頭痛,請問該怎麼辦?義式咖啡壺會對身體有害嗎?需不需要選特別的材質?A:不喝咖啡會頭痛,應可飲用咖啡,不過頭痛亦有其他原因,還是要請教醫師為宜,義式咖啡壼對身體應該無害。
-
2020-10-10 養生.聰明飲食
碳水化合物=澱粉?為何吃對碳水化合物對健康很重要
【文、圖/摘自漫遊者文化《補充特定營養素的全植物蔬食料理》,作者高韻均, 蕭煜達】民眾普遍認為「澱粉」是減肥的最大敵人,「不碰澱粉」的減肥觀念自此開始流傳,因此也出現了許多錯誤的迷思。●迷思一 碳水化合物對健康百害而無一利?●迷思二 碳水化合物=澱粉?事實上過量攝取大量額外添加油脂、糖、鹽製作而成的「精製澱粉」,才是需要格外注意的(如:白吐司、甜麵包、泡麵、白麵條、甜甜圈等各種糕點)。規劃良好的全植物性飲食,不僅對體重管理有所幫助,且也有利於保護心血管;但當將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以精製澱粉取代時,保護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重視碳水化合物的「質」以及烹調方式,才能協助發揮全植物性飲食對於健康層面的最大效益。可以從哪些食物攝取到碳水化合物?無論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或是美國醫學研究院(IOM),都認同並建議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來源,要由富含複合性碳水化合物的全穀類、根莖類、豆類、蔬菜、水果、堅果(含有少量的碳水化合物)以及種子來獲得。蓮根親子丼6人份材料:乾昆布20g、乾香菇40g、浸泡昆布及香菇的水600g、白色大薏仁80g、圓糙米80g、蓮藕200g、紅蘿蔔150g、牛蒡50g、初榨橄欖油10g、薑末30g調味料:白醬油60g、鹽1g、純素無酒精味醂20g、紫蘇葉10g、乾蓮子150g步驟:1.大薏仁、圓糙米洗淨,以室溫約30℃的水浸泡4 小時後,再放入冰箱冷藏浸泡8 小時以上。2.昆布、香菇洗淨泡水備用;蔬菜洗淨,蓮藕、紅蘿蔔切小丁,牛蒡去皮切絲,昆布及香菇瀝乾切小丁。3.將橄欖油倒入壓力鍋中加熱,以中火爆香薑末,再將香菇丁、牛蒡絲及紅蘿蔔丁爆炒片刻。4.接著加入瀝乾的大薏仁、糙米、昆布丁、蓮子及蓮藕丁,以及浸泡昆布及香菇的水。5.最後加入白醬油、鹽及味醂調味拌勻,蓋上鍋蓋以大火加熱,計時30 分鐘。6.煮至壓力鍋噴出蒸氣時改成小火,30 分鐘到時熄火,靜置20 分鐘後開蓋拌勻後,盛碗裝飾切絲的紫蘇葉即可。【主廚阿Q】純素無酒精味醂DIY:將羅漢果糖10g、脆梅2 顆、純水100g 混合靜置1 天以上;或者將羅漢果糖1/2 杯、水1/2 杯、米醋4 小匙、少許鹽混合拌勻,亦可替代味醂。如果家中沒有壓力鍋,也可利用電鍋烹調:作法3 ∼ 5 改在鍋中爆香拌炒和調味,接著盛入電鍋內鍋,外鍋加水3 ∼ 4 杯,蒸煮約1 小時,待電鍋跳起再燜30 分鐘即可。【素食營養師Mia】蓮子的營養成分組成澱粉含量高,100g 中約有70% 的熱量來自碳水化合物,因此雖然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中歸類在堅果種子類,但與栗子一樣,在營養學上都是可作為替換成「主食類」的食物。由於綠色的蓮子芯帶有苦味,無論是用新鮮或乾燥的蓮子(市售乾燥蓮子大多數已去芯),建議都先把芯去除,以避免苦味。這苦味來自於蓮子芯的生物鹼,對於腸道痙孿有些微的緩解作用。
-
2020-10-09 科別.兒科
孩子挑食原因 專家:小時候太少吃苦、吃軟不吃硬
一個人是否挑食,取決於小時候的飲食習慣。專家指出,孩童六歲以前若太少「吃苦」、「吃軟不吃硬」,長大後願攝取的食物種類大幅限縮,易導致營養失衡。如何讓孩子愛上各種蔬菜和五穀雜糧?營養師建議在蔬菜上加點料,比如山藥加蒸蛋,去除山藥在部分小孩心中黏而無味的口感,就能食得下嚥。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分析,蔬菜常成為小孩挑食的項目,是因植物的苦味多於肉類,相較之下不可口。北新國小教師李雅菁則說,現在不少小孩在隔代教養環境長大,成長時期跟著祖父母吃較軟的食物,影響咀嚼能力。中小學營養午餐業者也為配合學童飲食情況,很少使用胡蘿蔔、茄子等常遭排斥的蔬菜。久而久之,又苦又硬的蔬菜,成孩子的拒絕往來戶。但李婉萍從營養學角度指出,全榖雜糧、蔬菜、乳品等六大類食物缺一不可,舉例來說,有人是典型「澱粉控」,只吃白飯不吃肉,易導致維生素B一攝取不足,走路不穩、學習能力不佳。建議讓孩子在每類中愛上三種食物,才不易演變成挑食兒童。蔬菜又是六大類中最多人挑嘴的一類。李婉萍建議家長從不苦的深綠色蔬菜著手,讓孩子習慣吃菜。家長習慣把各項食物打成糊狀,不過孩子約一歲半就可以吃切碎的菜,建議改讓他們單吃菜葉,習慣菜味也訓練咀嚼能力。替苦味較重的蔬菜裹上「糖衣」,融入孩子喜愛的味道,也是改善挑食的方法之一。李婉萍以秋季蔬菜為例,牛蒡可加入麵糊,做成海鮮煎餅;芋頭可做成芋頭西米露;菱角可與沙拉攪拌;蓮藕可改裝為蜜汁蓮藕或蓮藕湯;山藥可做成山藥蒸蛋或加糖,消除孩子對山藥「黏黏的」、「沒味道」等負面印象。李婉萍也說,家長假日可結合食農教育,帶孩子實際去看食材的產地源頭,比如苦瓜為什麼苦、茄子如何種植,化解孩子初次見到蔬果的「食物恐新症」。部分孩子因不知道蔬菜味道、害怕嘗鮮而挑食,若深入認識食物,有助降低恐懼和排斥感。
-
2020-09-25 養生.聰明飲食
不是每種蔬果都有豐富膳食纖維!酪梨、芭樂、地瓜葉...營養師解碼各類食物纖維含量
編按:「膳食纖維」能促進排便,是因為它有「保水」的特性,能使糞便變軟、增加排便量。部分膳食纖維經腸道細菌分解,能提升大腸運作力的能源,因此多攝取膳食纖維就能改善腸道環境。但是,並不是每種蔬菜,都含有豐富膳食纖維!蔬菜纖維含量最高的是新鮮黑木耳,最低的是竹筍,這四種蔬菜每百公克的纖維排行榜為新鮮黑木耳(7.4公克) >地瓜葉(3.3公克)>胡蘿蔔(2.7公克)>竹筍(1.7~2.1公克)…你答對了嗎?坦白說答錯其實很正常,因為除了因特殊健康問題而需限制或增加纖維攝取者,一般人並不需要特別去了解各種食物纖維含量的高低,畢竟只要遵循蔬果579的健康飲食建議,想要滿足每日25~35公克的纖維建議量並非難事。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根據國健署2013~2016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9~64歲成人約86%蔬菜攝取量不足3份、水果攝取量不足2份.....簡單地說就是八成六的人連每日5份蔬果都做不到。在這種蔬果普遍攝取不足的情況下,如何挑對、選對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健康常識了。所以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要如何選對蔬果、補夠纖維!纖維在哪裡~哪些食物含有纖維?所謂的膳食纖維指的是存在植物細胞璧、細胞間質中,無法被人體消化、吸收的多醣類(如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植物膠等)和木質素,所以某蔬果是否富含纖維並不能直接用口感來判斷,因為不管是硬的食物或軟的食物都可能含有纖維。由於膳食纖維只存在植物食物中,所以纖維只會來自蔬菜類(含藻類、菇類)、水果類、堅果種子類及主食類等植物性食物;肉、魚、蛋、奶等動物性食物是不含纖維的。不過在食品加工過程纖維也會隨之流失,所以並非只要是植物性食物就一定含纖維。舉例,當將蔬果榨汁後,因為果皮和剩餘的果渣(=纖維)會被丟棄,所以大部分的蔬果汁纖維含量並不高。例如柳橙每百公克含2.1公克纖維,但等重的100%柳橙汁卻只有0.3公克的纖維。黃豆每百公克含14.5公克纖維,而等重的豆漿僅有1.6公克纖維;而由黃豆發酵製成的醬油纖維則為0。再以米和麵粉為例。由於在精製過程(如碾磨)時會除去的富含纖維的麩皮/米糠或胚芽,因此成品的白麵粉和白米的纖維量會大幅減少。以米為例,糙米每百公克含3.5公克纖維,白米卻僅有0.9公克(即損失74%的纖維)。解碼各類食物的纖維含量!儘管很多植物性食物都含有纖維,但從實際生活層面來看,食用量大的「蔬菜類」和「水果類」才是我們補充膳食纖維的主要管道。雖然「全榖雜糧類」整天的食用量也不低,但因大部分人平日的主食,如飯、麵食或麵包等都是以精製的白米和白麵粉所製成,所以提供的纖維並不如蔬果多。我們三餐中的主菜:「豆魚蛋肉類」中只有植物性的大豆含有纖維,其他動物肉類,包括奶、蛋纖維含量基本上都是零。當然如果你有吃「堅果種子類」食物習慣的話,也可從中獲得纖維,不過因為這類食物熱量很高,且非大部分人的常態飲食組成,所以也不是一般人補充纖維的主要管道。那麼,各種植物性食物到底該怎麼挑,才是補充纖維的好方法呢?全榖雜糧類白米飯和白麵粉因經過精製,所以纖維含量較低,故若想增加纖維攝取的話,宜將白米改成糙米或胚芽米,將白麵粉改成全麥麵粉。如果你的飲食中很難找到這些食物的話,你也將小麥、大麥、麥片等全穀類食物加入日常飲食中(例如早餐改吃麥片),或將紅豆、綠豆、薏仁;或玉米、地瓜、芋頭、蓮藕、菱角等原形食物加入平日飲食中…這些方法都有助於增加主食類食物的纖維攝取。豆魚蛋肉類除了植物性的大豆(黃豆、黑豆等)及其製品外,動物性食物包括如家禽、家畜、魚貝海鮮及奶、蛋等都不含纖維。所以若想從此類食物獲得纖維的話,就要以部分植物性蛋白質來取代動物性蛋白質。在大豆製品中,未加工的豆類如黃豆、黑豆纖維含量最高,加工做成豆干、豆腐或豆漿後纖維含量會減少。在眾多豆製品中,水分含量較高的豆漿和豆腐每百公克纖維量是最低。【範例】每百公克纖維含量:黃豆(14.5公克)、五香豆干(2.2公克)、豆腐(0.6~0.8公克)、豆漿(1.3~1.6公克)。蔬菜類蔬菜是纖維的良好來源,在TOP100纖維排行榜中(圖一)。你會發現排名在前面的多半是乾料食材,如乾的菇類、藻類和蔬菜乾,以及各式植物製成的香料、調味料。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事,因為乾料食材經過脫水,所以濃縮了食物的量,這包括了熱量、纖維及某些維生素、礦物質等。但即使如此,這類乾料食物因為一次食用量較低,所以並非好的食物來源。以乾木耳或乾香菇為例,使用時需要先加水泡開,所以實際上每次所使用的乾料公克數並不多。因此從現實層面來看,一次可食用量較多的新鮮蔬菜才是我們平日補充纖維的主要管道。新鮮蔬菜中,纖維含量最高的是食茱萸(16.8公克),其次是辣椒類(紅辣椒平均值11.4公克),以及一些平日不太常見的蔬菜,如野苦瓜嫩梢、紅梗珍珠菜、明日葉、香樁和牛蒡等。我們平日較常吃的新鮮蔬菜纖維量多半在1.5~3.5公克間,其中非葉菜類的纖維會較葉菜高。圖二提供了新鮮蔬菜、新鮮菇類與藻類食物的纖維含量資料,供做挑選高纖食物的參考。水果類水果也是纖維的良好來源,雖然含量略低於蔬菜類,但因具備不需烹調即可食用的優點,所以是外食者相當好的補充纖維管道。同蔬菜一樣,水果纖維排行榜中也是乾料食材排在前面,例如柿餅、黑棗、紅棗及其他水果乾。相較於乾燥蔬菜類食物,水果因本身富含醣類,所以當脫水濃縮後,醣和熱量都會變高,而有高醣、高熱量的問題。再加上水果加工後,最重要的營養素——維生素C會被破壞,其他營養素也或多或少會流失。所以不管是從健康、還是體重管理的角度來看,水果最好還是挑選新鮮的好。為了方便大家了解哪些種類的水果纖維含量較高,Stella針對纖維含量較高的水果做了歸納整理,你可以參考圖三了解哪些水果是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堅果種子類大部分的堅果每百公克纖維都超過3公克,其中最高者是瓜子和芝麻,每百公克纖維都超過14公克。不過因為堅果種子類熱量很高、用量少(一般建議每日攝取10~30公克),且除非特意去購買否則並不常出現在我們日常飲食中。因此這裡就不特別對其細節作探討,對堅果種子類食物纖維含量有興趣者可自行上食品資料庫查詢,參考Stella另一篇文章[堅果該怎麼買、怎麼吃才對]。總結來說,若想增加纖維攝取,最基本的兩個原則就是:多吃植物性食物;以及選擇「原型」、「加工較少」的食物。不過因為纖維含量高低和吃起來質地硬不硬沒有絕對關係,所以若想增加飲食纖維攝取的話,還是要挑對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所以你可以參考圖二和圖三,看看哪些食物是自己平日飲食生活中比較常看得到的,然後儘量多挑選這些食物來吃。或花點時間思考一下,如何調整自己現有的飲食,儘量把這些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納入日常生活中。延伸閱讀: 「腰痛」長期治不好...原來你有「梨狀肌症候群」!疼痛醫學專家:4分鐘「腳跟上抬運動」放鬆你的梨狀肌
-
2020-09-19 科別.心臟血管
小鬼黃鴻升解剖死因為「心血管問題」 營養師:預防心血管疾病,小心這些地雷食物!
編按:小鬼在16日上午11時許被父親發現時已無生命跡象,身上僅穿著白色短t、下身赤裸,他臉朝下趴地,口鼻流血、嘴唇撞腫,研判是慌張走出浴室,突然因不明原因摔倒,臉部撞到流血,屋內無發現藥物、也沒有喝酒情事。今日下午法醫在板橋殯儀館進行解剖程序,初步解剖發現死因疑是心血管的問題。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每年造成全球約1,790萬人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數的31%。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有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狹心症及心肌梗塞)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族群,但近幾年來,心血管疾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含缺乏運動習慣、不均衡飲食習慣所引起的三高問題、肥胖、抽菸及飲酒等因素。大家都知道,預防心血管疾病就是避免或減少高油脂食物的攝取,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提醒,但還有一項地雷食物容易被忽略,那就是飲食中的「鈉」攝取量也須留意。她進一步說明,許多人喜愛重口味、無辣不歡,但吃得太鹹時會攝取過多的鈉,造成體內鈉離子濃度增高,使血管中的水分也會相對增加,導致血管壁壓力大增,連帶影響高血壓的發生,甚至動脈硬化、中風等。根據國健署105年統計數據,成人每日食鹽攝取量男性平均為9.6克、女性平均則是7.6克,男女平均攝取量皆超出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鈉攝取量不超過2,400毫克(相當於6克食鹽或1茶匙食鹽)。潘富子指出,國人飲食習慣多以鹹食為主,若再加上餐與餐之間的鹹食零嘴,一不小心就可能攝取「鈉」超標!以常見零食舉例,罐裝的原味洋芋片(約163克)鈉含量約816毫克,佔單日鈉攝取量的34%;一包鱈魚香絲(114克)鈉含量約2411毫克,一整包吃下去就直接超標單日攝取量。潘富子師建議,利用幾個小撇步,為飲食減鹽「鈉」。1. 少吃或避吃加工食品:罐頭食品、香腸、火腿、培根、泡麵、餅乾、肉乾、魚乾、醬菜、醃漬物等。加工食品具有四特性:高脂、高鹽、高糖、低纖,才能得以長效保存並維持美味,因此,才會被說是不健康食物。2. 避免喝太多味道濃郁的湯:例如,日式拉麵的湯頭、關東煮湯汁、豬骨湯、火鍋湯等,能不喝湯就儘量不要喝,尤其是過鹹或過於鮮甜的湯,而火鍋湯底可用白開水取代。3. 減少使用調味料:少用鹽巴、醬油等調味,以天然食材或辛香料,如檸檬、蔥薑蒜等取代。湯品是鈉含量隱藏地雷食物,建議儘量使用新鮮食材熬湯,比較能掌控用鹽量,並運用食材的原味,如牛蒡、柴魚、大蒜、番茄等提鮮。4. 維持低鹽飲食:尤其是有高血壓問題的人,不是完全不吃鹽,而是要採取低鹽飲食。每日維持2~4克食鹽的攝取量,過低或過高都可能增加高血壓的風險,可參照為改善高血壓所設計的「得舒飲食法」。
-
2020-07-27 養生.聰明飲食
吃對蔬菜部位更有利排毒 醫解4大族群這樣吃最養生
再生診所院長黃鼎殷醫師在直播節目【直播會客室】中表示,人之所以會有無法排汗、宿便、皮膚疾病、糖尿病、三高等慢性疾病問題,主要就是因為4大類型的毒素累積所造成,常見排毒的方式則可透過腳泡熱水、優化飲食、飲用黑咖啡、橄欖油等方式進行,關於4大毒素及改善方法可參考《 4大毒素問題,4招在家自己改善 》一文。在優化飲食方面,黃鼎殷醫師則更進一步指出,蔬菜營養的攝取,其實可以因應不同的族群選擇不同的部位。蔬菜部位不同,主要營養也不同黃鼎殷醫師表示,蔬菜中對人體有利的營養素相當多,不過每種部位的主要營養成分不盡相同,可因應不同的情況、族群,選擇不同的部位攝取營養。例如常見花椰菜、地瓜葉、高麗菜、大白菜等葉部植物,就含有豐富的葉黃素、葉紅素、葉綠素等抗氧化物;而青椒、小黃瓜、茄子、玉米筍等莖部植物的營養,通常粗纖維較多,但植化素則較少;至於地瓜、南瓜、山藥、洋蔥等根部植物,因為根部是植物儲存養分之處,澱粉和蛋白質則較高;而薏仁、黃豆、綠豆、黑豆等種子植物則含有最豐富的全營養。不同族群可攝取不同蔬菜部位營養黃鼎殷醫師舉例,像是常需應酬加班者,菸酒不離身,或者平常就容易上火的民眾,在攝取蔬菜營養時就可以多著重在葉和莖。上火一詞是從中醫而來,中醫所說的上火概念等同於西醫所說的自由基,葉部蔬菜類的食物就有不少能降自由基的營養素;而常有宿便情況者,也容易有上火的情況,莖因為粗纖維較多,有利清除腸道宿便,可視為腸道中的掃把,因此對於降火也相當有幫助。相反的,身體常見比較容易虛寒的民眾,例如不少婦女常會出現貧血、手腳冰冷的情況,或是正在積極接受治療的癌症患者,就可以多考慮從植物的根和種子攝取營養。黃鼎殷醫師表示,像是山藥、牛蒡等植物的根部都是相當補腎的食材,且雖然內涵不少澱粉,但其為優質的澱粉,不易形成血糖飆升;而種子中所富含的植物油,在未經過70度高溫處理的情況下,是非常健康對人體相當有利的養分,正接受癌症治療的患者可適度的多加攝取。當季蔬果連皮一起吃營養更加分除了在蔬菜營養攝取上,可因應自己的體質從不同的部位攝取營養,黃鼎殷醫師也表示,當季的蔬果通常營養價值都相當高,可依照不同的節氣,選擇當季盛產的水果從中攝取營養,如此也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且建議在清洗乾淨後,連皮一起吃營養更加分。除此之外,也可以將當季的蔬果以蔬果汁的方式打成汁攝取營養,當然也建議將蔬果及富含營養的果皮一起打成汁,如此營養更加豐富。像近日夏至,火龍果和苦瓜就非常適合放在一起打成汁,其對於降火氣、潤腸極具有助益;而茄子和番茄也非常適合放在一起製成果汁,有利於潤腸、清除宿便。而兩者皆因放進水果,具有天然的果糖,除了健康養生外,口感也相當不錯。(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07-26 養生.營養食譜
不用瓦斯爐 日式料理澎派上桌
有人總說沒有瓦斯爐,所以沒有辦法在家做料理。經常在YouTube上分享料理經驗的日本男子KAZU說:這個理由太薄弱!因為電磁爐與瓦斯爐做出來的料理風味並無不同,何況家裡還有萬能電子鍋。有了這兩項烹飪利器,沒有瓦斯爐也能端出十分美味的家庭料理。生薑鮪魚炊飯材料:米2杯、水2杯、鮪魚罐頭1罐、生薑1節(約4公分)、味醂1大匙、醬油1大匙、竹筍1/2支、牛蒡1/3根、胡蘿蔔1/4根、蓮藕1/5根作法:1.生薑及胡蘿蔔分別切絲。2.竹筍和蓮藕切半月形。3.洗好的米放入飯鍋中,倒入等量的水,並撈除2大匙的水。4.鮪魚罐頭瀝去油後,與步驟1的材料一起丟入鍋中。牛蒡洗淨,直接用刀削方式加入鍋中,接著煮飯。5.飯煮好後,加入味醂和醬油拌一拌就完成。Tips■做好的炊飯捏成飯糰帶出門也很方便。■處理牛蒡時可以用揉成球狀的鋁箔紙,放在流水下輕輕擦拭牛蒡表面,既能有效去除泥土,還能保有表面的營養。蒜味醬油炸雞塊材料:雞胸肉300公克醃料:水100毫升、砂糖5茶匙、鹽巴1茶匙調味料:米酒1大匙、味醂1大匙、醬油1大匙、香油1茶匙、蒜末1瓣、薑末1節麵衣:太白粉30公克作法:1.先將雞肉切成適口大小。2.將雞肉與醃料放入盆中,揉捏按摩一下,放置浸漬2分鐘。3.接著濾掉水分,加入調味料按摩一下,再醃15分鐘左右。4.將太白粉直接倒入醃漬盆內,按摩揉勻。5.起一鍋攝氏160度~170度的油鍋,放入雞塊炸3分鐘。6.將炸好的雞肉洱出,放置5分鐘。7.等待期間將鍋內溫度調高至約攝氏180度。8.最後下鍋搶酥1分鐘就完成。Tips■如果用雞胸肉怕口感太柴的話,可以炸2分鐘,比較不柴。■充分揉進醃料後,能讓雞塊鎖住水分,吃起來更鮮嫩多汁。■第一次炸好放置在常溫下,可以讓中心充分加熱,避免雞肉的中心沒有熟,這道手續不可省。泡菜鐵板燒材料:白菜淺漬100公克、蛋2顆、鰹魚醬油露(2倍濃縮)1茶匙、香油2茶匙、柴魚1把作法:1.首先將大白菜淺漬切成好入口的大小,並瀝乾水分備用。2.蛋打散,加入鰹魚醬油露拌勻。3.在平底鍋中倒入香汁熱鍋,放入白菜翻炒。4.接著倒入蛋液,蓋上蓋子煎煮至喜歡的熟度就可盛盤,起鍋前撒一些柴魚片。Tips■鰹魚醬油露是決定味道的關鍵,請依照喜歡的濃度做調整。■如果不喜歡鰹魚醬油露,不放也很好吃。
-
2020-06-16 養生.聰明飲食
愛吃重口味等於慢性自殺!4招為飲食減鈉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每年造成全球約1,790萬人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數的31%。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有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狹心症及心肌梗塞)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族群,但近幾年來,心血管疾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含缺乏運動習慣、不均衡飲食習慣所引起的三高問題、肥胖、抽菸及飲酒等因素。大家都知道,預防心血管疾病就是避免或減少高油脂食物的攝取,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提醒,但還有一項地雷食物容易被忽略,那就是飲食中的「鈉」攝取量也須留意。她進一步說明,許多人喜愛重口味、無辣不歡,但吃得太鹹時會攝取過多的鈉,造成體內鈉離子濃度增高,使血管中的水分也會相對增加,導致血管壁壓力大增,連帶影響高血壓的發生,甚至動脈硬化、中風等。根據國健署105年統計數據,成人每日食鹽攝取量男性平均為9.6克、女性平均則是7.6克,男女平均攝取量皆超出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鈉攝取量不超過2,400毫克(相當於6克食鹽或1茶匙食鹽)。潘富子指出,國人飲食習慣多以鹹食為主,若再加上餐與餐之間的鹹食零嘴,一不小心就可能攝取「鈉」超標!以常見零食舉例,罐裝的原味洋芋片(約163克)鈉含量約816毫克,佔單日鈉攝取量的34%;一包鱈魚香絲(114克)鈉含量約2411毫克,一整包吃下去就直接超標單日攝取量。潘富子師建議,利用幾個小撇步,為飲食減鹽「鈉」。1. 少吃或避吃加工食品:罐頭食品、香腸、火腿、培根、泡麵、餅乾、肉乾、魚乾、醬菜、醃漬物等。加工食品具有四特性:高脂、高鹽、高糖、低纖,才能得以長效保存並維持美味,因此,才會被說是不健康食物。2. 避免喝太多味道濃郁的湯:例如,日式拉麵的湯頭、關東煮湯汁、豬骨湯、火鍋湯等,能不喝湯就儘量不要喝,尤其是過鹹或過於鮮甜的湯,而火鍋湯底可用白開水取代。3. 減少使用調味料:少用鹽巴、醬油等調味,以天然食材或辛香料,如檸檬、蔥薑蒜等取代。湯品是鈉含量隱藏地雷食物,建議儘量使用新鮮食材熬湯,比較能掌控用鹽量,並運用食材的原味,如牛蒡、柴魚、大蒜、番茄等提鮮。4. 維持低鹽飲食:尤其是有高血壓問題的人,不是完全不吃鹽,而是要採取低鹽飲食。每日維持2~4克食鹽的攝取量,過低或過高都可能增加高血壓的風險,可參照為改善高血壓所設計的「得舒飲食法」。(圖文授權提供/國家網路醫藥)延伸閱讀: 蛋白質吃太多腎臟會受不了? 4種攝取方式都NG 洗腎前多數人都罹這3種病! 別等身體有警訊才想到要預防
-
2020-06-09 橘世代.健康橘
想瘦不必挨餓!提升「基礎代謝率」才是減脂王道
許多人似懂非懂的基礎代謝率到底是甚麼?一處咖啡廳中兩個姊妹淘正在熱烈對話「夏天剩沒多少時間了,這冬天吃了不少東西,想穿比較貼身的衣服都沒辦法了!」「對啊!這個過年吃了太多像是肉乾、巧克力零食,好不容易消下去的腹部又回去了!」「唉,到底有沒有辦法在平常時候就能燃燒熱量呢?」一位身材健美的男性剛好走過: 「妳們需要的是重新認識基礎代謝。」這兩人一臉迷茫的看著,想聽到底是甚麼?這位教練拉了張椅子坐下「人體的基礎代謝率,約佔總熱量消耗65~70%,身體活動所需熱量,約佔總熱量消耗15-30%,消化食物所需熱量,約占總熱量消耗10%。」「基礎代謝率或稱靜態代謝率,人體靜臥狀態下24小時內所消耗的總熱量,也就是維持生命所需的最小熱量,包括維持呼吸循環系統、神經系統以及肝腎等器官組織的運作。對於有心減脂的人來說,提高基礎代謝率是相當重要的事,它能幫助你更有效地消耗熱量,且不易囤積脂肪。」該怎麼有效的提高基礎代謝率?以上面的例子來看,在平日增加代謝率是能看到有效改變的方式,減重是藉由運動燃燒體內的脂肪,你也許聽過類似的例子,那為什麼有些人常常運動,身體的肥肉卻絲毫不減?其實啊,運動燃燒脂肪的說法並不夠全面。沒錯!提高基礎代謝率的根本原則是運動,根據醫學期刊發表的論文中指出,運動能夠減脂,因為體內的「碳水化合物」被肌肉所利用,間接地掠奪脂肪細胞所能獲取的營養,這樣就會讓脂肪變小、死亡,達成消滅體脂的目的。只有了解這個過程,才能真的有效提高代謝率。都已經拼命運動,為何總是瘦不下來?有經驗的私人健身教練都會告訴妳,想要減脂的關鍵,就在於身體肌肉是否能有效利用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讓脂肪細胞失去養分而無法增長。這時候你一定會問,該如何做才能達到目標,別急,要先知道身體目前的代謝率才能有效的制定計劃對吧!BMR計算公式並不複雜,簡單帶入妳的年齡與體重就可以得知。男生 = 66 + (13.7 × 體重) + (5.0 × 身高) – (6.8 × 年齡)女生 = 65 + (9.6 × 體重) + (1.8 × 身高) – (4.7 × 年齡)這個是建立在整天靜止不動的情況,不過這不可能吧,所以要加入一個關鍵數字TDEE來計算,如果妳是長期久坐的生活型態,就把BMR數字X1.2就是妳的每日總消耗熱量。為什麼已經吃得很少了,體重還是沒有下降的情況?私人教練表示,見過許多想要減脂的學員,可能一天只吃一餐,甚至吃得更少,短期下來的確可能有減重效果,不過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體重再也降不下來,甚至復胖得更快,這到底是為什麼?因為啊!人體長期處於低熱量的狀態下,基礎代謝率隨之跟著降低,讓身體所需熱量減少,即使維持低熱量的飲食,體重也無法下降了。在這裡提供給大家飲食方面提高代謝率的建議,這十種食物對於減重很有效果喔!一、水沒事多喝水這句話不是空談,除了能夠抑制食慾,更是加速身體的化學作用,增加身體新陳代謝率,對體內環保、預防便秘、身體廢物排出、脂肪分解…等等都有幫助。二、綠茶好處已經不用多提,在這裡要說的是兒茶素,可以促進脂肪的燃燒、減少脂肪形成。三、薑有許多研究證實,的確有助於提升人體溫度,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提高基礎代謝率,幫助脂肪燃燒等功用!四、辛香料像是辣椒、胡椒粉、咖哩粉,能有效提高甲狀腺功能,增加體內熱量的消耗。不過這些東西會刺激食慾,所以還是要酌量使用。五、蛋白質由胺基酸組成的蛋白質,身體消化時會比消化脂肪及碳水化合物,需要燃燒更多的熱量,建議食物像是雞胸肉、白肉魚或是牛奶、優格、優酪乳等。六、雞蛋無論蒸還是煮等方式都能幫助燃燒卡路里。特別是早餐時,不僅可以增加飽足感,更能提升高達10%的基本代謝率!七、含碘的食物碘是合成甲狀腺素及維持甲狀腺機能正常不可或缺的礦物質,其中含有的甲狀腺素,有助於提高基礎代謝率,有那些呢? 昆布、海苔、牡蠣、蛤蠣、蝦子…都在其中。八、全穀根莖類這類食物會讓,胰島素分泌降低減少產生同化作用,不容易合成脂肪。像是糙米、蕎麥、薏仁、蘿蔔、紅蘿蔔、牛蒡等食物。九、燕麥「好的穀類」這句話真的不假,可以增加飽足感,穩定血糖。十、香蕉富含的鉀有助於身體調節礦物質與液體進出,更是提高基礎代謝,幫助熱量消耗。但是請注意,香蕉熱量並不低,要酌量進食。要命,體重又超標了,這該怎麼辦?私人教練在這裡提供三個原則或是說是方式給大家參考。。減重時,每日仍應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攝取之總熱量不可低於基礎代謝。。每天減少攝取500大卡熱量,維持一樣的活動量,就可以每週減脂約0.5公斤。。每天減少攝食300大卡熱量,並增加體能活動多消耗200大卡,也可以每週減重約0.5公斤,還可以享受運動帶來的好處。 總之牢記,每減7700大卡就能減少1KG,日常飲食仍須以低GI食物為主,減少攝取精緻糖類的機會,如含糖飲料、甜食、蛋糕、巧克力等,主食用五穀根莖類如糙米飯、五穀飯、燕麥等取代白米飯,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想要減脂的大家,務必牢記提高基礎代謝率 + 增加肌肉含量 + 補充對的營養,才是聰明又健康的瘦身方法!本文摘自《SuperFIT極度塑身》【健康瘦系列↘↘↘】。金馬新人瑞瑪席丹 火辣身材不敗秘訣:隨身必備「彈力帶」!。運動後肌肉一定要有酸痛感 減肥才會有效果?。不老男星修杰楷:養生秘訣從「戒糖」開始。「佛系減肥法」不挨餓也能瘦!營養師:吃對食物比少吃更重要。如何瘦身不節食 黃惠如:先從「專心吃飯」開始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26 橘世代.愛吃橘
在家吃飯/「燉補」好簡單!3道素燉補電鍋一指完成
忽冷忽熱的天氣想要來點「燉補」養身嗎?電鍋絕對是忙忙族的好朋友,除了簡單的保溫跟煮飯,製作起料理更是簡單方便,《大忙人的電鍋素燉補》收錄料理達人江豔鳳老師多年使用電鍋心得,呈現一道道美味養生又口感清爽的素燉品。懶人族更要看,只要一指按下電鍋鍵,你也可以變身燉補達人喔,現在就來看看3道好料分享吧。電鍋素燉補:五行蔬菜湯份量:約4人份,難易度★材料:乾香菇 6 朵、紅蘿蔔 150公克、白蘿蔔 200 公克、白蘿蔔葉 100 公克、牛蒡 150 公克、水1200c.c.做法:1. 香菇洗淨;紅蘿蔔、白蘿蔔洗淨切塊備用。2. 白蘿蔔葉洗淨切段;牛蒡洗淨切片備用。3. 取內鍋,放入全部材料,加入水。4. 放入電鍋中,外鍋加入2杯水,按下開關,煮至開關跳起燜 5 分鐘即完成。秘訣:1. 乾香菇可以自行在大太陽下曝晒,增加維生素 D 的營養成分。2. 這道料理不加調味料,就是要喝蔬菜自然的鮮甜味。電鍋素燉補:銀杏百合絲瓜湯份量:約4人份,難易度★★材料:絲瓜 1 條、銀杏 70 公克、百合 40 公克、薑 15 公克、水1200c.c.調味料:鹽適量 1 大匙做法:1.絲瓜洗淨去皮切塊;銀杏、百合各洗淨;薑洗淨切絲備用。2.取內鍋,放入絲瓜、銀杏、百合及薑,加入水。3.內鍋放入電鍋中,外鍋加入 1 杯水,按下開關,煮至開關跳起。4.放入薑絲,加入調味料即完成。秘訣:如果能買到新鮮百合最好,不然也可以在中藥行買乾燥的百合,先用滾水汆燙 5 ~ 10 分鐘去除雜質,撈起後再放入乾淨的溫水中稍微發泡,便可料理。電鍋素燉補:眉豆花菇湯份量:約4人份,難易度★★材料:眉豆 150 公克、花菇 12 小朵、薑 15 公克、水1300c.c.做法:1.眉豆洗淨泡水至少 5 小時;花菇洗淨泡軟;薑洗淨切片備用。2.外鍋洗淨擦乾,按下開關加熱,加少許油,放入薑片、花菇炒香取出。3.取內鍋,加入眉豆、花菇、薑片及水。4.內鍋放入電鍋中,外鍋加入 2 杯水,按下開關,煮至開關跳起燜 10 分鐘。5.加入調味料拌勻即完成。秘訣:眉豆可以和糙米一起煮成眉豆糙米飯,尤其如果將眉豆泡到微微發芽,營養成分更高。作者介紹:江豔鳳因為喜歡吃媽媽做的菜,無師自通學會台灣小吃、麵食、米食等中式料理。從事烹飪教學工作多年,因個性開朗活潑、認真負責和細心,加上耐心的教學態度,廣受學生歡迎,一直是補習班裡的人氣烹飪老師。這幾年平日吃早齋,加上初一、十五茹素已成習慣,因此對素菜有更深一層的研究,不斷努力研發做出更好吃的素料理,尤其擅長提升免疫力、增強抵抗力的燉補素料理。編按:使用電器,請務必注意居家安全,因各產品不同需自行詳讀廠商說明書。【本文摘自《大忙人的電鍋素燉補》,朱雀文化 2020/04/01出版】【在家輕鬆做好菜↘↘↘】。燒一桌菜不難!3道電鍋食譜,難度從1顆星起跳!。一鍋燒快速上餐 醫師娘「0失敗」好D食譜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19 橘世代.健康橘
更年期如何補充營養?專家教你 9大飲食原則!
公館地區營運邀請營養師黃淑惠,開設「保健營養學堂」一系列課程,深受社員歡迎。本文摘錄課程精采內容與社員分享!女性的生命歷程約在45歲至55歲會遇到更年期,而合作社社員以女性為主,處於此年齡區間的女性社員占女性社員將近4成。面對更年期的身心轉變需做什麼樣的心理準備?又該注意那些飲食及生活上的保健?女性特有的生理週期黃淑惠指出,所謂女性更年期,指的是從女性賀爾蒙降低(主要為雌激素)到完全消失前後約5年的時間,最長甚至將近10年,因個人體質而異。女性從11、12歲,一直到更年期來臨前,都會有生理週期,亦即卵巢週期和子宮週期。女性的生理週期從腦下垂體分泌濾泡刺激素(FSH)展開,其刺激卵巢中濾泡長大,在卵成熟過程中濾泡會分泌雌激素(E2)。雌激素一方面刺激子宮內膜增生準備受孕,另一方面會再刺激腦下垂體,傳達下視丘,分泌出黃體刺激素(LH)來刺激濾泡破開,讓裡面的卵順利排出(以上為卵巢週期)。卵排出後,濾泡本身萎縮轉成黃體並分泌黃體激素來和雌激素一起刺激子宮內膜增生,增加受精卵著床機會。黃體激素分泌同時牽動乳腺、卵巢、皮膚變化,完成所有懷孕的準備動作。一旦確定沒有受精卵,黃體萎縮,黃體素和雌激素減少,子宮內膜不再增生,開始剝落,經期於焉來臨(以上為子宮週期)。雌激素能維繫心血管健康,讓好膽固醇(HDL)增加、壞膽固醇(LDL)降低,並具下降血壓、鬆弛末梢血管肌肉、抑制血栓形成等功能,也能促進鈣在骨骼的沉積和促進脂肪燃燒。女性更年期後,因雌激素逐漸減少,早期會出現月經週期不規則、熱潮紅、心悸、盜汗、失眠、偏頭痛、食慾改變、體重上升、頻尿、焦慮等症狀;而後期症狀則包括停經、泌尿道乾燥萎縮易感染、性機能改變、肥胖、皮膚乾燥產生皺紋、高血壓、動脈硬化症、骨骼疏鬆症、腦功能退化等。因此很多慢性疾病都會在失去了雌激素的保護之後慢慢浮現。從食物中獲取植物性雌激素補充當更年期不適已影響到日常生活時,就需要求助於婦科醫師,通常醫師會施予雌激素的補充,讓症狀緩解。但過度或不適當的雌激素補充卻也會導致乳癌和子宮內膜癌等疾病,因此對身體健康的人來說,黃淑惠也建議了替代療法,包括從天然食物中補充結構類似雌激素的異黃酮素、木酚素、豆香雌酚等,可以降低雌激素過少所帶來的影響。異黃酮素來源包括黃豆、毛豆、黑豆等及黃豆類製品;木酚素則來自芝麻、亞麻仁籽、十字花科蔬菜;而芽菜類食材則是富含豆香雌酚。然而,植物性雌激素一旦攝取過量,對原有婦科疾病如子宮內膜癌或巧克力囊腫的人來說,也會強化刺激,因此要特別叮嚀,以上是針對完全沒有婦科疾病的女性所建議的雌激素補充,而且最好從天然食物取得。更年期也可能造成睡眠缺乏,因而導致脾氣暴躁或高血壓,建議為了睡眠品質應少喝咖啡,並且常曬太陽、多運動。黃淑惠說,若之前營養攝取均衡,打下健康的基礎,絕對可以減低不適症的影響,快樂度過更年期!1.規律接受日照:產生維生素D,以提高免疫力。2.漫步大自然:輕鬆運動或徜徉大自然中,有益荷爾蒙調節。3.限制咖啡因攝入:過量飲用咖啡因,恐影響雌激素平衡。4.維持高品質睡眠:有助調節賀爾蒙。5.抒解壓力:壓力會干擾天然的賀爾蒙週期。6.攝取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可讓賀爾蒙運作良好。 女性更年期飲食原則•均衡飲食,控制熱量,減少動物性油脂來源,避免熱量過高,體重上升。•食用黃豆及深海魚等來補充優質蛋白質,減緩肌肉流失。 •透過低脂奶、芝麻、堅果、魚和乾藻類來補充足夠的鈣鎂,延緩骨質疏鬆發生。 •補充足量維生素B群,包括全榖、豆類、彩虹蔬菜來維持精力充沛。 •食用新鮮水果、橄欖油、苦茶油和菇類,確保獲取豐富的維生素C、D、E,可以預防動脈硬化,提升免疫力。「尤其維生素D在食物中很少,只能從鮭魚、蛋黃或菇類中攝取,不然就是要多曬太陽了。」更年期具體飲食建議黃淑惠更貼心提出具體飲食建議,包括以下:一、以天然五榖為主食來源:大棗、龍眼、紅豆、蓮子可以添加在全穀中做補食。二、以魚、黃豆為蛋白質來源(大豆可以補充異黃酮素),減少飽和脂肪較多的動物性肉類。三、須有充足蔬菜與水果(每天四份蔬菜三份水果)補充鈣鐵食物有:莧菜、番茄、甘菊、蒜苗、九層塔。也可多核酸食物具有延緩老化作用:核桃、菇類、木耳、花粉、麥胚芽、芝麻等。四、適量低脂乳和脫脂乳來補充鈣質。五、慎選優質食用油預防高血脂:橄欖油、苦茶油、芥花油,宜低油烹調。六、改善失眠,可多選用有安神鎮定作用的食物,如大棗、百合、金針花、蓮子、木耳、發芽糙米。七、多選用富含膠質食物延緩關節退化,如海蔘、蹄筋、木耳等。八、依五性五味,多選用黑色、鹹味食物,達到補腎、強化筋骨與生殖功能:香菇、木耳、核桃、芝麻、海蔘、海帶芽、髮菜、牛蒡、烏梅等。九、多植物雌激素食物改善更年期不適:黃豆、洋蔥、山藥。本文摘自《綠主張月刊》,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如何吃得美味又健康↘↘↘】。春天宜養肝!若突然愛吃酸,要注意恐是身體警訊。如何吃得營養又美味 哈佛大學建議「餐盤這樣放」。抗老飲食這樣吃 「八分飽」讓你越吃越年輕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19-12-07 養生.聰明飲食
怎麼穿都還是好冷? 常吃8樣食物讓你從胃暖到心
時序進入冬天,不少人開始手腳冰涼、感覺氣血不足,開著暖氣雖然能暖和身體,總歸是治標不治本,所以人體為了增加體溫和暖身驅寒,就會開始進食一些補氣的食材或藥膳,想辦法補元氣、暖身體和養血。 氣候寒冷,空氣也變得乾燥,人體皮膚也變得乾燥,容易上火、畏寒怕冷,感冒也是常見症狀,很多人身體開始吃不消。精於養生之道的人,會在剛入冬時,開始服用一些對症滋補的藥膳,提前為身體儲存能量。 中華經絡美容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吳明珠表示,寒冷的氣候會損傷人體陽氣,老年人陽氣虛衰,冬寒更為傷陽,陽虛的老人在冬天病情易加重,甚至死亡者甚多;而患有慢性病,心腎陽虛衰者,禦寒力低,更怕過冬天,所以在冬天要特別注意防寒保暖,宜多吃溫熱性食物。 防寒保暖的食材、藥膳非常多,哪些是適合冬天的溫熱性滋補食材?吳明珠推薦以下幾種具溫補腎陽、心陽、脾陽的食材藥膳,慢性病患者可根據體質、病況而選用。 1、甘溫熱性的肉類食物:如羊肉、鹿肉、牛肉等肉類,富含蛋白質、脂肪、醣類,熱量高,禦寒效果好。2、甘溫熱性的根莖類食物:如胡蘿蔔、馬鈴薯、山藥、牛蒡、地瓜、菠菜根等根莖類蔬菜,因含有大量的鐵、錳、磷、鈣等礦物質,與禦寒肉食配合食用,不但可以增加禦寒力,還可清除肉食中多餘的膽固醇。3、富含鐵質食物:如動物肝臟、雞肉、蛋、豆類、香菇、黑木耳、芹菜、菠菜等可多吃,與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果同食,可促進鐵質吸收,使各種營養成分能充分氧化,產生熱量,提高身體的抗寒能力。4、辣椒:辛辣可使末梢毛細血管擴張,流向體表的血液增加,可抵禦寒冷。5、核桃仁:能補腎強精,含脂肪40~50%,這種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和高血壓,所含糖類又能產生高熱量,含有卵磷脂和維生素E能增強細胞活性,促進造血功能。一顆核桃就是一個產熱的營養方,冬季食用有很好的防寒保暖作用。對老年氣喘、腦力減退,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6、栗子(板栗):甘溫補腎,腎虛怕冷而又腰膝無力者,常吃有益,與糯米一同煮粥,常吃還可治療慢性結腸炎所致的寒瀉。7、韭菜:屬於熱性蔬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B群、鈣、磷、鐵,煮熟吃可助陽暖腎,增強禦寒能力。凡背心冷、腰膝酸冷者,常吃有不錯效果。8、薑棗紅糖飲:用生薑10克、紅棗5枚、紅糖15克煨成湯,服用後,會頓覺全身暖和舒暢,還能防治冬天風寒感冒。 延伸閱讀: 冷氣團報到! 「這群人」體溫調適能力差,外出4準備要做妥 冬天想瘦又怕餓? 8種減肥食物市場裡就能找到
-
2019-11-28 新聞.長期照護
用餐後總是不停咳嗽?「嗆咳」是吞嚥力衰退重要訊號
【文、圖/選自如果出版社《看圖就能懂!軟食料理技巧大全》,作者山田晴子】吞嚥力差的人有什麼特徵吞嚥力衰退容易發生誤吸吞嚥力衰退,會變得難以吞嚥,進食時也容易嗆到,增加誤吸(食物或飲料沒有進入食道,而是跑進肺部或與肺相連的氣管)的危險。誤吸是引發吸入性肺炎的原因。◆用餐時會嗆到,用餐後總是不停咳嗽食物誤入喉頭或氣管時,會引起「嗆咳」。「嗆咳」是吞嚥力衰退最重要的訊號。如果無法將食物完全吞下,殘留在喉頭的食物殘渣,在用餐完畢後不久就會掉入氣管,引發咳嗽。此外,有時也會被自己的口水嗆到。◆有些食物很難吞嚥纖維較硬的食物(牛蒡等),或是乾燥的食物(地瓜等),因為較難在口中形成食團(食物和口水混合成可以吞嚥的大小),比較不容易吞嚥。◆吞嚥後,口腔中還殘留有食物如果食物無法在口中成團,就會無法吞下,進而讓食物殘留在舌頭上、上顎或牙齒和臉頰之間。◆口腔有口水積存我們平常是不自覺的吞口水,但如果吞嚥反射不佳,口水就會積存在口腔中。◆經常卡痰當有空氣之外的異物進入與肺部相連的氣管時,會分泌很多痰以排出異物。此外,積存在口腔的口水有時會不經意流進喉嚨,這個時候就會覺得有痰卡在喉嚨裡。如果咳出的痰中有混雜食物,就表示很可能是誤吸,需要多加注意。◆舌頭上白白的有吞嚥困難的人,因為舌頭的功能不佳,食物殘渣會留在舌頭上,滋生微生物,讓舌頭會變白,稱為舌苔。此外,當口水分泌量變得極少時,也是出現舌苔的原因之一。 ◆用餐後聲音改變無法順利吞嚥食物時,有時食物殘渣會殘留在聲帶或喉頭讓聲音變得混濁。讓食物容易吞嚥的技巧湯或飲料容易誤吸,可以把它們調理得黏稠些湯或飲料等像水一般清澈的液體,因為吞嚥時機不易掌握,容易誤吸。湯汁可以加入太白粉水等增加黏稠度(請參見第15頁),茶或果汁等飲料,可以用吉利丁做成偏軟的固體,便不容易發生誤吸。此外,燉煮料理的湯汁中或快炒料理時,增加黏稠度把湯汁和食材拌在一起,也會比較容易吞嚥。吃的時候,可以用湯汁或水濕潤,或是沾著芡汁一起吃食用肉類、魚類、蔬菜及芋薯等的燉煮料理時,可以加點湯汁濕潤食物之後再吃。為此,烹煮的時候可以用點技巧,增加湯汁的分量。水分較少或容易散開的食材,有時會無法在口腔中和口水混合成食團就進入喉嚨。吃的時候可淋些芡汁在上頭。將麵包或蜂蜜蛋糕等浸泡在飲料中,濕潤瀝水後再吃,會比較容易吞嚥。把食材煮軟肉類等要煮到可以用筷子切斷的軟爛程度。魚類剛好相反,如果煮太久會變硬,只要稍微煮一下就可以了。蔬菜或芋薯等,也要煮到進食者容易食用的軟爛程度。拌入帶有黏稠度的涼拌醬料、白蘿蔔泥或山藥泥比起涼拌青菜,用帶有黏稠度的拌醬做成的味噌芝麻拌豆腐或芝麻醬涼拌菜,會比較容易食用。此外,拌入磨碎的白蘿蔔泥或山藥泥,因為可幫助食材集結,也比較容易吞嚥。選擇容易吞嚥的食材魚要選擇烹煮加熱後肉質不會變硬的種類。其他食材,請參見第24至27頁的詳細說明。切成不會引起誤吸的大小食材切小一點比較容易吞嚥,但如果切得過小,在意識到吞嚥之前,食物可能就已經掉進喉頭,反而容易引起誤吸。可以有意識地「咕嚕」一聲吞下而不造成誤吸的食物大小,大約是可以放在智齒上,五至八公釐左右的塊狀。麵條類如果用吸食的,容易導致誤吸,可以切成三至五公分長,來預防誤吸。放涼後再吃熱的烤地瓜或熱食等,因為要一邊吹涼一邊吃,容易嗆到,建議放涼之後再吃。湯汁和湯料分開吃之所以會有「味噌湯肺炎」的說法,就是因為喝湯時如果將湯汁與口感不同的湯料一起入口,會因為湯汁和湯料的吞嚥時間點不同,容易導致誤吸,建議把湯汁和湯料分開來吃。到醫院查明原因出現吞嚥困難的情況時,建議前往耳鼻喉科或專攻吞嚥復健的復健科接受診療,查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