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澎湖
共找到
416
筆 文章
-
-
2020-05-16 橘世代.健康橘
陳淑麗談母/從一言九頂到I love U,媽媽的珍貴禮物
熟齡的你還記得媽媽的臉嗎?對於資深藝人、終身志工的陳淑麗而言,想念媽媽的心,從一開始的談話就知道了。崇拜母親威嚴 小學志向「我要當媽媽」拿著與母親的合照,70歲的她陷入回憶,「這是我帶媽媽去高雄參加她的同學會」、「這是媽媽剛從日本回來,幫她在台北的家第一次慶生…」,看著照片中媽媽漂亮年輕的臉龐,陳淑麗開始哽咽…。「其實,我不太敢談我媽媽!一講,就掉淚」,轉過身,陳淑麗試著調整心情。這種不敢去想卻又思念的複雜心境,在陳淑麗生活日常反覆上演,但再多的思念,如今只能透過照片連結。91歲的陳媽媽在2014年過世,陳淑麗承認,「5年了,我還沒有走出來。」她抱怨自己把媽媽很多的照片給丟了;看著媽媽留下的影像,她才知道,自己一直以來都是依賴著媽媽;小時候是崇拜母親的威嚴,長大後,是媽媽的智慧引領她。陳淑麗小學2年級人生的第一篇作文「我的志向」,就大剌剌的寫上「我要當媽媽」,其他同學都寫「我要當老師」,陳淑麗想當媽媽的志向,還被同學取笑,「媽媽有什麼好當的」,但在陳淑麗眼中,媽媽漂亮又能幹,當媽媽很威風,沒有比這個更厲害了。背老人到防空洞 壽司最好的請別人吃陳淑麗老家在澎湖,早年是開報關行的,她解釋「媽媽就是個女強人,家裡任何事問爸爸,爸爸都說『去問妳媽就好。』我們從小就是依賴著媽媽。由於父母非常好客,早年澎湖很多從大陸撤退落腳的單身漢,因為孤家寡人,媽媽常邀請他們來家裡吃飯,媽媽總是說,『只是多雙筷子而已』。」母親樂於分享的愛心,從小就深深烙印在陳淑麗小腦袋裡,成了她成長歷程中最珍貴的禮物。 陳淑麗記得,媽媽包壽司請客,家人永遠是吃邊邊角角的殘餘壽司,那一卷卷美麗的壽司總是先給別人吃,「我們家習慣把最好的分給別人,從不把別人當外人看。」早年還有空襲警報,陳淑麗說,警笛聲一響,媽媽就趕緊背著左鄰右舍的老人到防空洞避難,背完十多人才警覺到自己兩腳快癱軟了。這種熱情堅毅的身影,即使在家道中落後依然堅挺。陳淑麗回憶,爸爸因幫人作保,家裡一夕之間落難,媽媽還是繼續當「老闆娘」,只是從報關行變成早餐店,挽起袖子開始賣豆漿、包子,「我沒聽媽媽抱怨過,父母也不怨天尤人,只是換了不同的身分,繼續做本分的事…」,她笑笑地說。小時一言九「頂」 當了志工關係才變好潛移默化下,陳淑麗也就成了媽媽的分身,當她開始當名模、藝人,覺得賺錢比其他人容易時,就開始想要分享奉獻,讓她毫無懸念的從藝人轉志工,至今已30餘年。陳淑麗遺傳媽媽極好的態度基因,媽媽也給了她一雙得天獨厚的筆直雙腿,讓她靠身材就能吃飯,但陳淑麗卻老實地說,「我們母女關係一直都不好,是我當志工後才變得比較好」。「媽媽很威嚴,家裡又是傳統的打罵教育,都只講負面的話,我小時候脾氣驕縱,常常忤逆媽媽,是名副其實的一言九『頂』;當志工後看到別人的故事,開始反省才懂得感恩,決定不跟媽媽吵架了,要改變和媽媽的相處方式。」這對從年輕就愛鬥嘴的母女,相處方式跟很多家庭一樣,不把愛說出來,年輕版的陳淑麗感受到媽媽對待子女間的不公,有點吃味。但媽媽60幾歲從日本回台跟她同住後,母女間的小細節就慢慢連上線了,她才發現媽媽有柔軟的一面。從鬥嘴到每天抱抱 「媽媽愛我,只是嘴硬」她回想,小時候媽媽問她要學鋼琴還是芭蕾舞,她為了漂亮的芭蕾舞衣選擇跳舞,媽媽立即帶她去訂做,這在五、六十年前是多奢侈的事。後來她才知道,每到公演時,媽媽就開始四處拜託鄰居的小孩,「去捧我女兒的場」。「有次遇到藝人趙舜,他是我澎湖的鄰居,他就抱怨,『妳知道嗎?每次妳要上台表演,妳媽媽就來叫我們這幫小孩子去幫妳拍手,我從小就是妳的鐵粉耶!』」陳淑麗哈哈大笑。或許媽媽的愛都是隱性,陳淑麗從小就很羨慕孩子一回到家,媽媽開門的瞬間,會抱著小孩說「我愛你」。這個畫面一直印在陳淑麗的腦海裡,「媽媽不做我來做」。這些年,每天回到家就主動跟媽媽抱抱,剛開始媽媽當然不自然,慢慢的也就習慣了,甚至連印尼看護都加入抱抱行列。有幾次陳淑麗出差,媽媽及看護還會想念3人的擁抱,「有天我媽媽居然也跟我說,『I love you』。我就知道,媽媽一直都愛我,只是嘴硬。」陳淑麗感慨地說,年輕時自己雖然孝順,但就是盡孝道而已,媽媽上台北,就是帶她去西門町、上教堂,去自己覺得應該去的地方,有時還為逛個街母女可以吵翻天,「我後來想想,自己不夠尊重她,她可能更想去延平北路、中山北路,這些才是媽媽想逛的地方」。「我從媽媽身上得到這麼多珍貴的禮物,都是後來當志工才領悟到;父母的善良熱心,這是給我一輩子的養分,非常足夠了。」陳淑麗在訪談中哭哭笑笑好幾回,她在信紙上寫下:「謝謝您給我的愛 我愛您!」你多久沒跟媽媽說愛了呢?一個擁抱永不嫌遲。【延伸閱讀↘↘↘】。陳淑麗坦然看生死 公益路上無憾 立即加入橘世代 50歲後的你想要怎麼樣的人生?還在煩惱退休、健康、生活嗎?加入「橘世代」找出屬於自己的老後生活,從現在開始為你自己的人生而活!>>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兒童版疫情記者會 陳時中潘文忠接招犀利提問
公視節目「青春發言人」今天播出兒童版疫情記者會,邀請衛福部長陳時中與教育部長潘文忠,接招小學生提問,面對小朋友接二連三的犀利問題,2個部長超認真回應,親和力十足。自從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天都召開記者會,由「阿中部長」陳時中向社會大眾說明狀況。公視「青春發言人」播出特別節目「部長部長請回答—COVID-19(新冠肺炎)兒童獨家記者會」,蒐集全國北、中、南、東和離島澎湖共13所國小同學,一共超過500個問題,邀請11名同學代表發問。面對小學生記者提問,2個部長依舊不馬虎,認真回應,親和力十足。記者會上,陳時中還碰到台北市銘傳國小的小學妹,開心相認:「我是校友。」小學妹則關心大學長,記者會上遇到奇怪問題都如何回應,陳時中說:「這個社會有多元想法,問的人不覺得奇怪所以才會問,我們正好透過記者會去解答,如果能多用同理心去思考,不要有先入為主的概念,人彼此之間關係就會越來越好。」迎接全台校園畢業季來臨,許多學生關心畢業典禮防疫措施,陳時中建議從不同角度思考,即使得戴口罩合照也可發揮創意,「像我可能會寫上名字或畫一個嘴巴,讓大家以後都會記得我。」會中還有同學對防疫期間造成的排擠問題感到煩惱。潘文忠也強調,「我們共同的敵人是病毒,這時候更應該互相去理解跟包容」。還有人提問,全台認真防疫之際,大人與醫護人員都很辛苦,小學生能為台灣做什麼。對此,陳時中很開心大家都有貢獻的心,「小學生能做的就是幫大家加油,好好照顧自己、好好讀書,平常的時候充實防疫資訊,並力行防疫新生活,把自己的責任做好,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有空也可以幫醫護人員加油」。潘文忠則表示,小學生可以做很多事情,包括落實防疫行為,就能減輕防疫人員負擔,也可以把正確資訊帶回家,成為防疫小尖兵,讓台灣有更多守護員。
-
2020-05-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開心領三萬!逾4萬2000無固定雇主漁民今入帳
保有勞保的漁會甲類會員,可申請3萬元「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之漁民生活補貼」方案,第一批生活補貼金已匯入漁民帳戶。農委會漁業署表示,目前已有約9萬8000多人提出申請,將儘速審核分批撥款匯入漁民帳戶,第一批計有4萬2619位漁民申請獲准,金額12億7857萬元,漁民涵蓋全國包含金門及澎湖等離島,第二批將於明日匯入,計有1萬6404位漁民受惠,金額計4億9212萬元;符合資格但尚未申請的漁民,6月1日前,可向所屬漁會提出申請。漁業署表示,漁民只要符合109年3月31日前已加入漁會為甲類會員且申請補貼時仍為漁會甲類會員、107年個人綜合所得總額未達50萬元、未請領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之漁民生活補貼,及農委會或其他機關所定性質相同的補貼,即日起到6月30日止,可以向所屬區漁會申請1萬元生活補貼,預估受惠漁民21至22萬人。另外,漁民生活補貼金1萬元方案,僅需檢附申請表及存摺影本,就可以向所屬漁會提出申請,現在已經有超過5萬4000人送件。漁業署說,從5月11日起,各區漁會同時受理3萬元、1萬元生活補貼,其中1萬元部分,人數雖較多,但因申請受理時間至6月30日,長達1個半月,漁民可錯開時間申請,避免人潮多而排隊耗時。
-
2020-05-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率先全台 嘉縣府、學校可不戴口罩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嘉義縣長翁章梁昨宣布,縣府員工及學校師生不再硬性規定戴口罩上學,創全國首例;澎湖縣繼宣布解除戶外戴口罩規定,昨再宣布解除台灣外縣市遊憩船、釣漁船、水上摩托車停靠澎湖各港口限制令,促進觀光復甦。翁章梁表示,台灣已連續卅天無本土病例,即日起嘉義縣府及所屬機關員工,包含縣轄所屬的學校(含幼兒園)師生及教職員,將不硬性規定戴口罩。澎湖縣長賴峰偉前天宣布十三日起解除戶外戴口罩規定,但仍必須配合中央規定的社交距離,且在人潮擁擠場所、搭乘大眾交通運輸、交通船、遊艇時仍要戴口罩。昨天更宣布,十三日起,同時開放外縣市船舶可停靠澎湖各港口。台東縣教育處處長林政宏昨表示,學校如認為有辦畢旅、戶外教學需求,且保證做好防疫,可提出計畫申請,教育處會視情況准駁。
-
2020-05-09 橘世代.好學橘
張文菁當老學生 彩繪人生下半場
從事新聞工作25年的張文菁,在50歲人生最顛峰的時刻,毅然離開職場,同事驚訝她的決定,而她早已做好人生規畫,人生下半場拾起童年的夢,回到最愛的繪畫世界。每天泡工作室 開心玩創作走入張文菁的工作室,船木家具與油彩溶劑參雜的氣味,門旁的玻璃櫃櫥窗,放了些貝殼、石頭,是她在創作過程中,時常放入畫中的元素。白牆上掛滿的油畫作品,是張文菁這3年多來的心血,不分平、假日,她每天下午進工作室到半夜才離開,是她退休後的日常。考美術研究所 開心上學2013年從平面媒體編輯台退休後,張文菁考入台師大美術研究所,回憶放榜時的心情她說,「真的是開心,每天上學都很澎湃!」初入學,她像是20多歲的「研究生」,徜徉在藝術與知識的殿堂。去年10月,她舉行了「蛻變.獨白」畢業創作展,她的畫中有人、有景,也有她半百生命的縮影。時間軸拉回1985年,大學畢業後在雜誌社任編採,1988年考進平面媒體任記者,採訪科技、產業新聞,在她筆下,記錄了台灣科技產業最蓬勃發展的年代,記者生涯也培養她敏銳的眼光。6年後,她轉任編輯,有別於過去記者全天候待命,白天是屬於她的自由世界,工作型態的轉換,讓她有機會重拾畫筆。退休年資一到 轉戰新目標工作之餘,張文菁把美術的靈感慢慢抓回來,同時嘗試在副刊撰寫短文。就這樣,一路守著編輯台,「但當工作變成只是1份工作,如果可行的話,就盡快離開吧!」退休年資一到,她選擇離開,轉戰另個目標。繪畫與文字在張文菁心目中,有著同等的地位。「有時繪畫先行,有時文字先行,彼此激盪交融,不斷進化」,張文菁說,繪畫跟文字很不一樣,繪畫是瞬間的印象,文字則是需要時間理解的過程。雖然文字的表達比較完整,但對她而言,仍必須用繪畫的方式,把最精采的那一瞬給抓出來。油畫表現形式相當自由,可以不斷修改堆疊,而每一次的腦力激盪,或是在文字書寫時所產生的視覺意象,對她而言都是新元素,可融合到畫面中,呈現她靈魂深處的情感。浸淫繪畫世界 找心靈出口讀師大美研所的短暫歲月,張文菁不斷反思自身閱歷。畢業論文她引用了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一段話:「繪畫…變成精神的鏡像。」張文菁將自身經歷,投射在她的系列作品中。翻開張文菁作品集,都有寫實的人像「困」在她的畫裡。冰裂、火山與漩渦,成了禁錮人像的枷鎖,好似當時在職場上的自己,想要掙扎突破,最後是在繪畫國度,找到心靈出口。畫中咕咾石、珊瑚石的意象,是她對原鄉的呼喚。張文菁來自澎湖,雖然並非當地出生,但父親常講述家族在澎湖的故事,咕咾石斑駁的紋理,珊瑚不斷新生、再造的模樣,是她對家鄉的記憶。創作解放自己 蛻變獲新生繪畫的過程中,張文菁獲得療癒,她說,工作中的自我通常是隱藏的,而創作就是把自己解放出來的過程,珊瑚蟲代表著自己的新生,火山、熔岩與冰河,則暗喻蛻變過程的心境。繪畫,讓她獲得新的生命。如今,她與自我的對話暫告一段落,轉而將大自然的紋理,在她的畫布上交融,繼續她下一系列的創作。看更多報導:《橘世代》【更多精選延伸閱讀↘↘↘】。曬媽媽青澀照片 網友驚艷:氣質像女明星。康思云15年領悟 找回自己的母親節我們成立「橘世代粉絲團」囉!不定時好康抽獎,快加入吧!現在立即按讚
-
2020-05-03 橘世代.好學橘
手術台前的「國寶」醫師 行醫50年,75歲仍執刀順暢
台南市立醫院院長吳明和今年75歲,又擔任院長行政工作多年,但他每周至少仍開4台刀,很多外院不敢開的刀都送來給他開,他開玩笑說台灣能到他的年齡還站在手術台前的外科醫師,可以說是幾乎沒有,算是國寶級的人物。不服老除了體力要好,心境也很重要,吳明和認為「時時保持年輕的心態」,不要怕嚐試新的事物,不要認為自己老了不行,到目前為止在手術房裡,只要有機會他都會繼續實驗新的手術方法,絕不會因年紀而打折扣。台南市立醫院最近剛幫吳明和慶祝行醫50周年,吳明和是胸腔外科專家,多年來開過大小手術無數,除了開刀,還研發許多相關器械用具與手術方法,最拿手的是食道的接合,很多食道癌的病人都在他的妙手下成功保留食道,他視病如親,曾被商業周刊選為全台百大名醫。國內醫療院所長期「五大皆空」,其中外科因為手術不分日夜,加上醫療糾紛多,年輕醫師都不願意選擇外科,外科醫師愈來愈少,醫界都知道,外科醫師執業壽命,比起內科短很多,內科醫師75歲還在看病人的不少,但外科到75歲還能開刀,幾乎沒有,很多外科醫師甚至50多歲就「封刀」,主要是體力難以負荷。吳明和表示自己從小就吃苦耐勞,生長在偏遠的海邊鄉下,父親在他小時候就臥病在床,他5歲就要照顧父親,一家人靠著母親工作賺錢養家,但也因為從小刻苦的環境,培養他不服輸的精神,唸書的時候,別人花三小時唸書,他就要加倍,完全沒有玩樂的時間,靠著苦讀才考上國防醫學院。他行醫後,也是抱著這種刻苦精神,每天大刀小刀不斷,只要有刀就開,從不拒絕,早年因為南部胸腔外科醫師很少,他曾創下在12個縣市、包括澎湖離島,總共37間醫院開刀房開刀紀錄,「這個紀錄大概很少外科醫師能打破」,他表示,有時候一進開刀房就要10個小時,為培養自己的體力,他喜歡打網球,到現在仍然經常下場,一打就打四局。對自己的體能有信心,但他擔心病人會認為他已高齡,不敢給他開刀,還定期「進場維修」,把臉上的曬斑都修掉,看起來年輕,「應該很少有醫師像我這麼愛開刀」他開玩笑。但其實背後有原因,他認為要培養一個成熟有經驗的外科醫師,至少要20年的時間,而且要非常努力,但很多外科醫師卻50歲就不開刀,對病人來說是損失,所以希望自己以身作則、做給年輕人看,也做給其他外科醫師看,希望他們好好保重鍛鍊體魄,為病人多留在手術房幾年,不要輕言放棄。【更多精選熟齡延伸閱讀↘↘↘】。「客庄花甲故事人」壯遊台灣700公里,帶著生命故事走出去!。劉益丞24年「以館為家」 獲志工界最高榮譽「金駝獎」。外面買不到的甜點味 德國爺奶帶出家門做給你吃!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4-30 新聞.杏林.診間
行醫50年 他為病人留在手術台
台南市立醫院院長吳明和今年75歲,又擔任院長行政工作多年,但他每周至少仍開4台刀,很多外院不敢開的刀都送來給他開,他開玩笑說台灣能到他的年齡還站在手術台前的外科醫師,可以說是幾乎沒有,算是國寶級的人物。不服老除了體力要好,心境也很重要,吳明和認為「時時保持年輕的心態」,台南市立醫院最近剛幫吳明和慶祝行醫50周年,吳明和是胸腔外科專家,多年來開過大小手術無數,還研發許多相關器械用具與手術方法,最拿手的是食道的接合,很多食道癌的病人都在他的妙手下成功保留食道,他視病如親,曾被商業周刊選為全台百大名醫。吳明和表示,自己從小就吃苦耐勞,生長在偏遠的海邊鄉下,父親在他小時候就臥病在床,他5歲就要照顧父親,一家人靠著母親工作賺錢養家,但也因為從小刻苦的環境,培養他不服輸的精神,別人花3小時讀書,他就要加倍,完全沒有玩樂的時間,靠著苦讀才考上國防醫學院。他行醫後,也是抱著這種刻苦精神,只要有刀就開,從不拒絕,他曾創下在12個縣市、包括澎湖離島,總共37間醫院開刀房開刀紀錄,「這個紀錄大概很少外科醫師能打破」,他表示,有時候一進開刀房就要10個小時,為培養自己的體力,他喜歡打網球,到現在仍然經常下場,一打就打四局。他認為要培養一個成熟有經驗的外科醫師,至少要20年的時間,而且要非常努力,但很多外科醫師卻50歲就不開刀,對病人來說是損失,所以希望自己以身作則、做給年輕人看,也做給其他外科醫師看,希望他們好好保重鍛鍊體魄,為病人多留在手術房幾年,不要輕言放棄。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澎湖外出必戴口罩引爭議 不贊成者:澎湖獨立了嗎?
澎湖縣長賴峰偉昨天宣布,到5月13 日止,澎湖全縣外出一律戴口罩,經勸導不聽的,將依法開罰。此禁令引起許多澎湖人在臉書社群討論,且意見不一,支持者認為要保持零確診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反對者中有替在戶外工作的勞動者抱不平,甚至說這些勞動者戴口罩工作,無異於謀殺,還有人問目前同樣無確診的離島金門、馬祖有這樣的禁令嗎?賴峰偉昨天主持澎湖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會議,宣布自昨天起到5月13日止,全縣民眾出門一律戴口罩,勸導不聽者,依傳染疫防治法開罰3000元。臉書「澎湖公民論壇」、「澎湖大聯盟」社群即有許多人上去留言表達不同看法。支持縣府禁令的人,有的提起17年前SARS時的經歷,要大家記取當年防疫的艱難,還有人語重心長的表示,要保持零確診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有位林小姐留言,戴了口罩能保護自己,為何不呢?總比到時中了後悔都來不及急!口罩可以重複使用,她一個口罩也是帶好幾天才換,除非去診所醫院才會用一次就換。另有人建議覺得口罩不足的人可以試著乾蒸口罩。對全縣戴口罩令有「異」見的人不少,有人反問台灣本島的疫情比澎湖嚴峻,台灣本島有那個縣市首長有下令民眾出門一定戴帶口罩?政府配售的口罩有滿足人民的需求嗎?有位王姓縣民問:「澎湖獨立了嗎?」陳姓縣民說,澎湖涵蓋的離島地方,可都有口罩可買? 口罩量夠,才能杜民怨,否則開罰會造成民怨。另有問澎縣府,同樣無確診案例的金門、馬祖有這樣規定嗎?一位署名「沒得講」的人留言:「叫在太陽下工作的人戴口罩,根本是謀殺!」有人說非常同意出門戴口罩,但問題是口罩還沒普及到一天一個;也有人釐清「口罩」的類別,是不是一定要戴醫療級口罩?觀光客也都要戴嗎?
-
2020-04-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澎湖防疫戶外活動一律戴口罩 違者罰3千元
敦睦艦隊有27名官兵染疫,足跡遍及全台多縣市,成為防疫最大隱憂,澎湖縣長賴峰偉今天在防疫會議宣布,即日起至5月13日在縣內戶外活動人員,一律要配戴口罩,勸導不聽者將罰3000元。賴峰偉表示,海軍磐石艦27名確診者短短幾天在全台趴趴走,近距離接觸者眾多,全台人心惶惶,為防範敦睦艦隊可能造成的連鎖感染,縣府決定即日起至5月13日止,在全縣戶外場所活動人員均應配戴口罩,未配戴口罩且經警察人員勸導不從者,處新台幣3000元罰鍰。澎湖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表示,敦睦艦隊磐石艦確診者官兵,主要是在高雄和台南市,縣府等相關人員即起至5月5日,暫緩赴高雄、台南出差;民眾若前往,全程要戴口罩、勤洗手和做好個人防疫。全縣各漁港也禁止外縣市遊憩船、海釣船或水上摩托車等泊靠。縣府表示,擁擠、密閉場所,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仍應佩戴口罩。針對縣內八大行業,縣府要求實施實名制、量體溫、維持室內1.5公尺社交距離,違反規定依「制定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最高開罰100萬元。
-
2020-04-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清明連假過後兩周為觀察期 醫籲出現疑似症狀盡速就醫
清明節與兒童節連續假期被認為是防疫關鍵期,不過民眾的警覺心恐怕不能隨假期結束而鬆懈。有醫師表示,新冠肺炎的潛伏期可能達兩周甚至更長時間,民眾有可能在連續假期間不慎感染,因此未來一段時間仍須警覺是否出現疑似症狀。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的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國內新冠肺炎病例數截至今天上午已增至348例,以台北市的100例居冠,其次是新北市的82例、桃園市35例、台中市34例、高雄市27例為多,前五多案例的縣市都是六都。其它縣市確診案例數依序為彰化縣17例、台南市13例、新竹市9例、屏東縣7例、新竹縣6例、雲林縣4例、基隆市3例、嘉義市3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2例、南投縣2例、嘉義縣1例、澎湖縣0例、花蓮縣0例、台東縣0例、金門縣0例、連江縣0例。台灣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林應然表示,國內疫情有可能持續惡化,因為清明節與兒童節連續假期間,民眾南北往來、家人團聚掃墓,甚至傳出阿里山、墾丁大街、旗山老街等知名觀光景點人潮如織,很有可能不慎遭到感染。林應然表示,日本櫻花季就是一個例子,3月份櫻花季人潮眾多,不少民眾仍群聚席地野餐,可能因此造成近日病例持續增加。光是昨日就傳出日本新增227例病例,累計確診病例突破3000例。國泰醫院臨床病理科主任崔可忠表示,新冠肺炎感染者可能在無症狀時就有傳染力,因此有可能在與他人近距離接觸時造成傳染。多數新冠肺炎患者從感染到發病約在五天左右,但也可能長達兩周或以上。崔可忠表示,民眾仍應持續注意與人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赴人潮密集場所應配戴口罩、勤洗手。林應然表示,民眾應將未來兩周視為觀察期,高度警覺自己是否有疑似症狀,如發燒、腹瀉、四肢無力、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嗅覺或味覺異常症狀等,必要時盡速就醫。
-
2020-04-03 名人.楊志良
楊志良/吃人一口 至少還人半口
吃人一口,還人一斗,還不了一斗,還一碗總可以吧!如果連一碗都還不起,還半口總可以吧!台灣早年醫藥衛生落後,偏遠地區更是如此,主要都是西方各國具醫療背景的傳教士來台協助,加拿大、挪威、美國、義大利、瑞士等等,名單一下也列不完全。民國79年,具有醫學專業、資歷及熱心社會福利的跨黨派立委組成厚生會與厚生基金會,每年辦理醫療奉獻獎。直到近年獲獎大宗的都是早年來台的外籍人士。再加查考,得獎外籍人士中竟然以義大利人最多(如附表)。得獎義國人中,分別從民國41年、42年、43年、45年,來台超過三分之二世紀,最後一位來台的是民國60年,至今也有半個世紀。他們在台灣偏遠地區設立醫療機構,包括澎湖在內,個人則有特別的因緣,有機會與他們相知相處。1990年,規劃完成第一階段全民健保,從經建會回返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當時醫院管理成為「顯學」,設立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現整併為「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擔任所長一職,交了兩位「損友」,認為大學教授都是閒人。首先楊敏盛先生要我去擔任中華民國醫院協會秘書長,自認為疾病分類是醫院管理的基礎,在台大、馬偕病歷室主任協助下,辦理疾病分類人員考試,因為辦理嚴謹,其證書普遍為公、私立醫院認可,成為病歷室人員任用的重要資格證明及敘薪加給,這是極少數民間辦理,及受到公立醫療機構認可的證書。在協助醫院協會期間,遇到另位「損友」,當時任埔里基督教醫院的行政副院長成亮先生前來看我,認為更需要協助的是教會醫院,那時全民健保尚未實施,在偏遠地區施醫,只有艱苦付出,收入十分有限,要從母國及在台募款。這些神父、修士,在意的是解除病患身心靈痛苦而非自我的生活。當時基督教與天主教各別設有教會醫院協會,理事長分別為馬偕的吳再成院長及耕莘的乳房外科醫師陸幼琴修女,在成亮兄的遊說下,二個教會醫院協會,再合併成立教會醫院協會,由成亮兄擔任秘書長,邀我義務擔任顧問(好像後來再也沒有此職),我們自行開車,赴每個教會醫院拜訪,提供醫院經營管理的意見,及說明未來實施全民健保的願景及因應之道。但個人提出條件,就是「朽木不可雕也」,不可對我宣教,但用餐可以參加禱告。個人大概是在教會醫院住院最多的人,除馬偕及耕莘,因在台北外,都因醫院經費有限,所以為了節省,都不住旅社,而住醫院的空床,因不是病人當然晚上沒有護理人員照顧是必然的。又發現一件趣事,如果只有兩片吐司及一根香蕉,禱告時間就很長,如果豐盛,時間就比較短(請教會人士勿怒,可能是個人偏差心態),跟這些神父修士交往,發現面由心生,特別覺得莊嚴動人。某次帶尚在小學常不受控的女兒一同前往拜訪,午餐十分簡便,但她看到修女們那麼對病患無私的奉獻,竟然也正襟危坐起來。在台大任教期間,因緣際會跟隨林家春教授學習電腦在醫學院統計上的運用,有師自通,沒上過一天正式課程,居然也跟幾位研究生開發了一套公、勞、農保費用申報的PC軟體,更大受教會醫院歡迎,也曾購買PC贈給東部的醫院,跟這些教會醫療人士交往除心靈上獲得無上滿足外,特別神父、修士,必定招待喝些紅酒(據說葡萄酒是神父們發明的),澎湖惠民醫院的何義士修士,滿臉大鬍子的紅酒,特別令我懷念。如今義大利新冠疫情最為嚴重,台灣曾受人無私的幫助,擬發起送十萬N95口罩,值約一千一百萬,這當然比起他們超過半世紀對台灣偏遠民眾的照顧,不及千百分之一。做善事應不為人知,但因疫情,大家多有財務困難,個人只好高調拋磚引玉,捐出二十萬(四個月的退休金),算是還了大鬍子的一口紅酒。期各界雪中送炭,此款交由天主教靈醫會在國外購買,逕送義大利靈醫會,善款請交:財團法人天主教靈醫會,郵局劃撥帳號:19308592或銀行匯款帳號22807000014,銀行別(017)兆豐國際商業銀行。附註:1.靈醫會是梵蒂岡教宗下的一個組織,在許多國家設有分會,本人曾以中華民國衛生署長身分,受邀參加全球靈醫會年會。2.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率先響應,支援靈醫會羅東聖母醫院2萬支檢診手套。該會亦與義大利紅十字會取得聯繫,各界亦可直接捐款支持該會的急刻救援!Everywhere for Everyone Ⅱ 勸募專案(衛部救字第1081367411號,勸募期間:即日起至05/31),捐款專戶: 華南銀行和平分行121-20-0702339
-
2020-03-26 焦點.元氣新聞
寶山、包子、西瓜、薯條等醫院在哪裡?醫院綽號大盤點
網路的文章中,你是否曾看到「寶山醫院」、「頂好醫院」或「塑膠醫院」等醫院稱謂,而感到一頭霧水嗎?這些醫院到底是指哪一家醫院呢?「Icu醫生陳志金」就在粉絲團分享這些醫院的網路暱稱,例如「寶山醫院」指台大,「頂好醫院」是榮總,「塑膠醫院」則代表長庚,讓網友直呼太有趣了。陳志金表示,列出這份暱稱清單純粹為博君一笑,並無嘲笑哪家醫院的意思,也請大家別介意。快來看哪些醫院暱稱是你聽過的:【醫院暱稱大集合】(不斷更新)寶山醫院 - 台大金寶山 - 台大金山雲寶山 - 台大雲林風寶山 - 台大新竹徐州醫院 - 台大醫院急診部頂好醫院 - 榮總(北頂好、中頂好、南頂好)塑膠醫院 - 長庚百貨/西瓜醫院 - 新光鋼鐵醫院 - 義大成本大醫院 - 成大博物館/包子醫院 - 奇美東哈佛/瓷器/山邊醫院 - 花蓮慈濟田中央醫院 - 大林慈濟川總/斯斯/數字醫院 - 三總數字醫院 - 國軍醫院開心醫院 - 振興醫院美國仔/海邊醫院 - 門諾醫院大樹/花椰菜醫院 - 國泰醫院亞當/ETC/水泥醫院 - 亞東醫院洗腳醫院 - 彰基火雞肉飯醫院 - 嘉基彭于院 - 澎湖醫院電鍋醫院 - 大同醫院雙聖醫院 - 和信醫院貴院 - 中國附醫巧克力/罵罵號醫院 - MMH馬偕國父/串出醫院 - 中山薯條/布條 - 署桃/部桃聖馬醫院 - 聖馬爾定醫院噹乩醫院 - 臺東基督教醫院和和醫院 - 雙和醫院小孩/阿童伯醫院 = 童綜合打狗醫專/十全醫院 - 高醫蛋蛋醫院 - 阮綜合
-
2020-03-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告訴需要的人!全聯、愛買18日開賣75%防疫酒精清潔液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影響,全聯、愛買明(18)日將再度開賣防疫清潔75%酒精,其中全聯全台門市將開賣的是「必麗淨75%酒精清潔液」(500ml),而愛買開賣的則是「台酒防疫清潔專用75%酒精」(300ml)。全聯表示,繼開賣台糖與台酒75%酒精後,全聯將於明日開賣「必麗淨75%酒精清潔液」(500ml),其添加茶樹精油,可直接噴於手部,搓揉至乾,酒精揮發可達清潔效果,不殘留。另也可直接噴灑於物體表面,經擦拭後達到清潔效果,作為環境衛生、器具及玩具清潔使用,隨時清潔保持衛生,每瓶售價79元。全聯指出,本次除了開賣「必麗淨75%酒精清潔液」(500ml)外,也持續供應「台糖酒精擦隨身包」(10抽),但兩款商品販售數量皆有限,以各店現場販售貨量為準。而外島門市(澎湖、金門)部分則延後一天至3月19日開賣,會依照當日海象及船班抵達時間為主。愛買亦將於明日於全台14家門市開賣「台酒防疫清潔專用75%酒精」(300ml),每罐售價40元。為了讓更多消費者可以買到酒精,愛買量販將購買人潮分流,開賣時間分為兩個時段,3月18日的10:00與14:00在賣場中的藥局販售防疫酒精。愛買表示,本次到貨共150箱,每箱24瓶,總數量3,600瓶,每間店的酒精到貨數量依來客數分配,每時段至少有72瓶,數量依各店現場貨量為主,每人限購1瓶,售完為止。此外,全聯和愛買也同聲呼籲,消費者防疫商品無需過度囤貨。
-
2020-03-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聯7日起販售600毫升台酒酒精 售價75元
全聯今天宣布,將在7日起販售台酒酒精,每瓶600毫升,售價新台幣75元。家樂福表示,因設備生產問題,10日、11日將暫停販售台糖酒精,延後至12、13日。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搶買口罩、酒精防疫已是日常一景,隨著酒精產量增加,民眾也能在更多通路買到商品防疫。全聯表示,繼販售台糖酒精後,全台門市7日起開賣「台灣菸酒75%防疫清潔用酒精」,一瓶600毫升,建議售價75元。不過,澎湖、金門等外島門市將延後一天至8日開賣,會依照當日海象及船班抵達時間為主,販售數量以各店現場貨量為主。全聯指出,開賣時間以各店開門營業時間與現場販售貨量為準,每人限購一瓶,售完為止。民眾須滿18歲以上才可購買,呼籲民眾不需過度囤積防疫商品。家樂福表示,全台137家分店自1日起連續10天進貨販售350毫升的「台糖防疫期間清潔專用75%酒精」,不過,因生產設備問題,10日至11日間將暫停販售,延後至12日至13日進貨販售。家樂福共計到貨12萬9600瓶,預計分批10天到貨販售,每天到貨約1萬2960瓶,各分店依據來客數配貨,家樂福說明,量販各店分配貨量最少60瓶,最多300瓶;便利購各店分配貨量每天最少12瓶,最多可到120瓶。另外,購買者須滿18歲以上,且每人限購1瓶。
-
2020-03-06 養生.聰明飲食
吃髮菜討吉利卻害到環境?少吃來自這裡的髮菜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髮菜」又名「頭髮菜」,因外型酷似毛髮而得名。不過同樣長得像頭髮,也一樣被叫做頭髮菜,但實際上一種來自沙漠,一種卻來自於海洋。其中生長於沙漠地區的這種髮菜,不僅可為土壤保水,更扮演著固沙、減緩沙漠化的重要角色。「髮菜」又名「頭髮菜」,因外型酷似毛髮而得名,而其諧音又似「發財」二字,更使得它成為年夜飯討吉利的必備食材,許多中式羹湯料理中也不難見到它的身影。髮菜、海髮菜,平平都長得像頭髮還有這兩種?但其實目前常食用的「頭髮菜」主要有兩種,一種來自沙漠,也就是我們傳統認知的「髮菜」,另一種則來自於海洋,常又被叫做「海髮菜」。其中生長於沙漠的這種「髮菜(Nostoc flagelliforme)」,主要歸屬於「藍菌門(Cyanobacteria)」的陸生藻類,具有耐高溫、寒冷與抗乾旱的生長特性,多生長在中國甘肅、陝西、青海、新疆、內蒙古等乾燥貧瘠的沙漠地區。經採收、挑選、風乾及整形包裝後,最後才會變成黑色如毛髮的模樣。而另外一種「海髮菜(Bangia atropurpurea)」,又名「紅毛苔」,同樣屬於藻類,但在生物學的分類卻是屬於「紅藻門(Rhodophyta)」的水生藻類。生長的環境多是在浪花衝擊拍打的飛沫帶或海水高潮帶的礁石上,除了廣布於北太平洋、大西洋暖溫帶海域,在台灣北部、東北部沿海、澎湖區域同樣能見到這種海髮菜的身影。而在海髮菜生長旺盛的冬季、東北季風盛行時,更容易能見到紅褐色細毛狀的海髮菜在礁石上形成薄膜的樣子。討吉利卻害到環境?沙漠髮菜是水土保持重要功臣!在2000年以前,其實我們所常吃的髮菜羹材料多數使用的是這種來自沙漠的髮菜。本身雖然沒有任何特殊風味、充其量只是討吉利用,但它對生態環境卻極其重要。不僅為土壤保水,更扮演著固沙的角色,減緩沙漠化的情形發生。但也由於多是透過野生採收而來的關係,不僅耗費人力,每16個足球場面積的土地,頂多只能採集到約2兩(約75.6公克)的髮菜,更讓它的價格曾飆漲到每公斤125元美金。也導致了中國許多地區過度採收、髮菜大量減少,使得沙漠化情形更加嚴重。因此直到2000年,中共國務院才因為考量水土流失、沙塵暴問題,不僅將髮菜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的保護級別二級提升為一級,嚴格禁止採集,也禁止了髮菜及其相關製品的收購、加工與銷售、出口。少吃沙漠髮菜,或選擇髮菜替代品!而現在我們所吃到的髮菜料理,除了多以海髮菜作為取代外,亦有少數發展人工種植的髮菜產品在市面出現。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香港消費者委員會調查市售髮菜產品,卻也發現有部分不肖業者以澱粉、海藻酸鈉或玉米鬚加以染色,藉以矇騙消費者。因此其也建議民眾,在支持環保的角度下,除了少吃髮菜、選擇髮菜替代品外,選購時也應多加確認產品標示、來源,以免求吉利不成,先影響健康。延伸閱讀▶一場刮了10年的沙塵暴 促使美國走上永續農業之路▶救人也能救土地!古老神秘的生命之果「沙棘」!▶來自天堂、越過沙漠與海洋的高級調味料——天堂椒 (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3-04 科別.心臟血管
劉真靠「人工心臟」撐著 等待換心續命
國標舞女王劉真在心臟主動脈瓣膜手術過程心臟驟停,經葉克膜搶救後再換裝人工心臟續命,多數人對人工心臟的認識有限,它分體內及體外兩種,早期植入體內的人工心臟,自費高達500萬元,雖讓等待換心的病患增加活命希望,卻不是人人負擔得起。高雄長庚醫院2年前收治一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澎湖青年,他休克倒下時,由父親緊急做心臟按摩救回,後送高雄長庚搶救。醫療團隊從他鼠蹊部打進一個主動脈幫浦輔助心臟,之後做繞道手術,沒想到拔管第5天心律不整,裝上葉克膜搶救12天,再換裝體外心室輔助器爭取續命,後來評估裝上人工心臟更能持久。當時裝人工心臟自費需500萬,家屬負擔不起,打算放棄之際,院方以專案向董事長王瑞慧爭取,獲同意全額給付,這名年輕人也因為裝上百萬級人工心臟,挺過8個月後幸運等到換心機會,至今健康良好。高雄長庚心臟外科主治醫師李芳艷表示,民眾心臟出問題送醫急救,必要時會先裝葉克膜,葉克膜不能使用過久,否則會產生感染等併發症。如果裝葉克膜心臟仍不見起色,下一站就是要裝心室輔助器。心室輔助器又分兩種,依美國FDA規範,體外的可使用一個月,置入體內的心室輔助器,協助病人心臟把血打到全身去,直至心臟回復功能就可移除。李芳艷說,人工心臟材質為鈦金屬,現已發展到第三代離心式,1顆用十幾年沒問題,第3代使用1000多例,兩年存活率將近8成。目前體外的心室輔助器健保可給付,體內的人工心臟,在健保挹注下也已降價。
-
2020-02-29 橘世代.健康橘
理工男vs.文藝女 退休後夫妻關係考驗的開始
莫昭平的臉書上常常出現她和先生古競祥參與各種活動的合照。去年12月,莫昭平才剛分享夫婦12天、1000公里的單車環島,幾天後show出一起擔任熟齡模特兒的照片,月底又分享了兩人耶誕節扮裝照。歷經磨合 才能享倒吃甘蔗結縭43年的兩人,這幾年來攜手做了許多事:雪霸國家公園解說志工、橫越戈壁、聖母峰基地營、遊埃及、遊新疆、跑三鐵、橫渡日月潭……。他們樂於分享彼此生活、創造共同回憶,照片裡的鶼鰈情深總惹來旁人欣羨,說他們是神仙眷侶。聽到這類的讚美,莫昭平笑說:「總算是倒吃甘蔗,『苦盡甘來』,這可是辛苦磨合得來的甜蜜果實!」43年婚姻 退休後摩擦頻繁古競祥2009年從顧問公司主管退休後投入運動,創下許多「豐功偉業」,最為人知的是,他是目前台灣226超鐵分齡冠軍;曾經在觀光局徵選中,從351人中脫穎而出成澎湖吉貝島主。三鐵、爬山、泳渡日月潭、橫渡長江、單車環島等運動都難不倒他。現在是中華台北鐵人三項協會理事。2013年,任時報出版總經理的莫昭平也退休,原本期待退休後可以好好休息,心情愉快地和古競祥遊山玩水。萬萬沒想到,退休後兩人幾乎24小時在一起,出現了43年婚姻裡吵架最頻繁的一段時間。「以前我們都不覺得我們會有那麼多直接而強烈的摩擦」,古競祥說,以前各有各的工作,忙到不行,兩個人都退休後,相處時間變多了,不知不覺地把職場的互動方式帶回家,「主管的樣子都出來了」,兩人同時苦笑。夫妻共處 專業成就用不上吵什麼?「什麼都能吵啊!」例如作息,莫昭平退休後接了5個志工,工作起來總是愈夜愈有勁,每天都立志早睡卻一天比一天晚睡,還要古競祥提醒她。某晚古競祥三催四請地要她早睡,到清晨4點發現她還沒睡,他一氣之下把家裡的電源總開關關掉,莫昭平才驚覺:「啊!4點了!」立即乖乖就寢。古競祥取笑莫昭平「君子立恆志,小人恆立志」,莫昭平也奚落他:「你對我都很沒耐心,脾氣很壞。」與機器操作有關的事,莫昭平總是學得慢,古競祥教一次不會,教第二次就發火了:「妳都不用心學!」「其實啊,你只要再多講解一次我就學會了!」莫昭平笑呵呵地反駁。古競祥是工程顧問公司退休主管,莫昭平在出版領域也是名人,兩人人生上半場的事業輝煌與專業成就,對於人生下半場的婚姻關係經營並無用武之處。生活了大半輩子,到了退休後才認真學習經營夫妻關係。獨立個體 學會凡事好好講古、莫都坦承兩人是典型「理工男vs.文藝女」的組合,衝突難免。以前情緒來了就吵架,但是慢慢的,他們學會好好講。例如莫昭平最常出現的句子是:「你講的事情沒有錯,我道歉,但我不喜歡你說話的語氣。」古競祥也學著用對的方式表達愛。採訪時莫昭平提到古競祥對她耐心不足時,語帶抱怨:「他覺得我依賴性太強」,古競祥聽完,沉默了兩秒說,夫妻本來就應該是獨立個體,「我們家雖然有長壽基因,但是人生誰會什麼時候走真的不知道。所以一定要會照顧自己」。古競祥用的是他慣有的低頻聲音,小小聲,莫昭平卻聽得清楚,感動得鼻子酸楚,因為她聽到了古競祥背後沒有直說的焦慮及愛。不怕衝突 有建設性的吵架衝突與吵架是健康的夫妻關係很難避免的日常,但是幾年來,古競祥和莫昭平摸索出一套「有建設性的吵架」的方式,讓兩人個性差異造成的衝突,反而化為提升關係的機會。6祕訣 夫妻學著重新愛古競祥說,人生永遠在學習,很多事是不曾做過的,像是婚姻關係各階段的轉變。莫昭平也強調,美滿和諧的婚姻關係要靠兩人的努力。以下6點是這對「過來人」仍在努力的經驗談。1.建立共同興趣,但保持彼此獨立空間2.有建設性的吵架:對的表述方式、願意為對方改變3.離開原有生活情境去約會、旅遊,創造新鮮感4.不要吝於表達愛,也看懂對方愛的表達。當古競祥在吵完架隔天燒桌好菜,莫昭平就懂這是他的「愛的語言」5.願意感恩和道歉,沒有任何事是理所當然6.允許不同,例如選舉期間不談政治,因為知道彼此的立場不同看更多報導:《橘世代》【更多老派夫妻 婚姻相處學↘↘↘】。名醫鄭丞傑翻滾女人堆 女權妻子王麗容:我有免疫力。名人心法/李昂:規劃退休生活,別忘了把愛情也規劃進去。老了要更浪漫!他們每天重新為對方戴戒指說「我願意」。3個行動 莫昭平、古競祥為另一半儲蓄愛的存款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1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如果SARS時代可以這樣,林重威就不會離開了吧!?
【編者按】「醫病平台」的終極目標是促進醫療團隊與社會大眾(包括病人與家屬)互相了解。本週的主題「醫生的心語」是由三位不同世代的醫師說出他們在行醫生涯難忘的經驗:一位是在學生時代勤於筆耕的年輕醫師,因為「武漢肺炎」而追憶2003年SARS肆虐台灣時不幸犧牲的同學林重威醫師,並說出醫師對目前這緊要關頭的誠懇呼籲;一位中生代、長年在美國執業的癌症專科醫師,追憶一位不幸過世的癌症病人,道出醫生內心的遺憾;一位醫學院畢業五十年,大部分時間都在美國行醫,最近才退休的老醫師,回顧自己行醫生涯特別留下印象的幾個病人。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讓我們更了解醫師的內心世界,我們也盼望不久能有更多的社會大眾與我們分享他們自己或陪伴家屬就醫的經驗與意見。重威殉職之後,台灣的蛻變重威,你的名字再度被提起。我們許多人又想起那段歲月,談起當年種種,但十七年過去,我們其實都不再是十七年前的自己。那時候,我還單身,擔任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醫院指派家醫科駐守發燒篩檢站,為醫院安全把關,N95口罩存量不足,發燒篩檢站醫師配給的N95口罩是兩天一個,幸而當年似乎沒有瘋搶外科口罩的情形,我們能每天用一個新的外科口罩蓋在N95外層,另外也不知是否真的有幫助,總摺張衛生紙墊在N95口罩內,減少說話時唾沫附著口罩,衛生紙隨呼吸飄近飄遠,常搔著臉。相較起來我們還是輕鬆的,真正照顧SARS病患的醫生,值班時是戴著N95口罩睡覺的。當SARS風暴終於結束,科內舉辦了一場感恩禱告會,同事們分享各自心路歷程:有人在過程中尚要承受來自家裡擔驚受怕的長輩壓力,不斷勸說他們辭職或是轉科,也有人說好久不敢抱孩子了,但我們都慶幸SARS的威脅終於解除,也慶幸自己服務的醫院至少制度健全、主管睿智,在科內住院醫師輪排發燒篩檢站時,主任領著主治醫師扛下科內其他大大小小的事,並暫時刪除其他不緊急的業務,我也記得有回代表家醫科參加臨時會議,副院長沉痛的說:那些犧牲的醫護人員不是英雄,他們是無辜的受害者啊!重威,我們都不希望你是英雄。你走的那天,我去到隔離病房外,一群同學圍著你的父母,你母親的淚還洶湧地落,便被催促穿上隔離衣進去看你最後一面,然後要火化了。我記得那一幕在當時帶給我的衝擊,你是那麼熱心的班代,那麼和氣的同學,怎麼會是你?一年一年過去,我始終沒忘記那場景,當我後來成為母親,再想起那一日,那股椎心已不僅止於失去一位好朋友,更為你的母親而痛。你的父母卻那麼堅強,與北市府打官司,以國賠添存款成立了「林重威基金會」照顧澎湖清寒子弟,參與「SARS,再見」舞台劇紀念活動,難以想像他們的心一次又一次的磨著痛著,依然面對並且前行。澎湖有座「重威紀念公園」,班上幾位同學去過,在那兒拍張照,「舒服卻感傷的地方」,他們說。十年前我給你父親寫過信,他回信說道:「有些事,重威沒有活著看見,或許也是好事。」那是個紛亂的時局,擺盪的政治、口水、權力鬥爭,一度我覺得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只能無可奈何的下坡。但這次,武漢肺炎的嚴重疫情讓我們欣慰的看到台灣社會的成長與成熟。此刻的我已不是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對我來說,學校延遲開學、學生要不要戴口罩的議題更加切身。想起許多年前社會輿論對「草莓族」憂心忡忡,如今他們已長成國家棟樑,在醫療前線上義不容辭的防守,而政府官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紙上談兵,人民感受到總統的強韌,看著行政院長、衛福部長等人每天帶著倦容卻絲毫不懈怠的堅守崗位,在對疾病的惶惑當中,至少有同舟共濟的凝聚力,看到民間對口罩配額自發性提出「我OK,你先領」的禮讓運動,醫生發起「醫療人員連署支持政府堅持防疫底線」,也有許多人透過網路留下對政府的支持鼓勵話語。如果SARS的時代可以這樣,或許,重威就不會離開了吧,但肯定的是,因為當時這些人的犧牲,帶來了反省,也讓政府與人民都提高警覺,才能有今日。心裡默念台灣因SARS殉職的十一人名單,深深感謝並且祝福他們的家人,然而名單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長,當年付出的代價其實不止於此,有感染SARS後痊癒的醫生,病後花了好長時間調適他易喘的後遺症,也有更令人傷心的,逃過SARS的死劫,卻或許因著心肺功能的侷限,剛屆不惑之年便心肌梗塞離世,留下稚齡兒女。懷著最深的敬意,感念過去,同時感謝此時為防疫與治療病患而努力著的國人:全神戒備的醫療體系,不停加班的口罩廠,業務量暴增的先是便利商店、而後藥局,以及一些微瑣卻不可或缺的細節,例如菜市場裡賣菜的那位老家在湖北的中國新娘告訴我,她媽媽原本預定大年初三來台灣陪她過節,但事前接到陸委會的勸阻電話因而未成行……防疫不是一道命令,而是一張嚴密的網。病毒仍擴散蔓延著,讓我們繼續謹慎面對。開啟網頁關心疫情變化,常看到重威燦爛的微笑,你一定是在鼓勵著活著的大家吧!「永遠不要放棄希望,我們可以同心協力一起度過。」名利一下子,健康一輩子!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我們是來自聯合報系家族、最有活力的「元氣網」,給你最需要的保健、疾病、樂活訊息!加入>>
-
2020-02-13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澎湖漁船竟私載運7.1萬個口罩遭查獲 船長辯:給家人用
澎湖一艘漁船今中午12點40分在馬公接受出港安檢時,馬公漁港安檢所人員赫然發現船艙內載運大量來源不明的口罩,包括防塵用N95口罩125箱及醫療用N95口罩70箱,清點合計有7萬1千個口罩,船長當下說是要運到七美、望安給家人使用,但因目前口罩管制出境,海巡隊通報衛生局、疾管署馬公辦事處及海關協處偵辦,將查證口罩來源。海洋委員會海巡署金馬澎分署第七岸巡隊副隊長鄭文豪表示,依財政部關務署1月3日公告,自1月24日至2月23日止,出境隨身攜罩口罩數量以每人最多5盒(每盒50片)為限,經查獲攜帶超量口罩出境者,將依海關緝私條例第39條規定沒入貨物,並依同條例第36條第1項規定,處貨價3倍以下之罰鍰。馬公漁港安檢所人員是在今天中午執行例行漁船登檢勤務時,發現一艘漁船正準備前往七美、望安,持密錄器登船檢查,查獲船艙內有防塵用N95口罩125箱共5萬片,以及醫療用N95口罩70箱共計2.1萬片,隨即查扣並帶回偵訊。此外,依漁業法規定,漁船也不得載運貨物,從事非漁業行為,後續將偵訊船主以調查釐清原因。船主向安檢人員說,因武漢肺炎疫情嚴重,才將口罩載出海,想交給住在島上的親朋好友使用,因口罩管制出境,且載運數量龐大,岸巡人員將船主全數帶回偵辦,並通知相關單位釐清口罩來源。金馬澎分署第七岸巡隊也呼籲民眾,防疫期間口罩不得以郵寄、快遞或其他運送等方式運翰,更不可囤積防疫物資,以免觸法受罰。
-
2020-02-04 新冠肺炎.回首SARS
回首SARS/第一位因抗煞殉職的醫師林重威之父:我的兒子不是英雄,他是被害死的
林亨華的兒子是台灣第一位因抗煞殉職的醫師林重威。抗煞前原準備結婚的他,人生原本那麼美好,沒想到因為照顧和平醫院SARS的病患,讓他的年輕生命瞬即殞落....「媽,別擔心,我會好起來的! 我還答應母親節要陪妳吃飯,送妳禮物! 媽,能不能再抱我一次,像小時候摟著我一樣,輕撫我的背、哼一首兒歌、用軟軟的手摀著我的額頭,媽! 能不能再看一看妳,看妳笑起的眼角,堆起的皺紋,看妳的身影在歲月裡逐漸老去,看妳望著我的時候的眼神--」。這是為紀念SARS五周年而舉辦的公益舞台劇「SARS再見」中的一幕感人劇情,每當看到這一幕時,林亨華就忍不住要流下眼淚,因為這些台詞全都出自於他之手。而寫這些台詞卻完全是根據真實改編,雖然情感真摰,但故事結局卻讓人唏噓不已。因他的兒子就是台灣第一位因抗煞殉職的醫師林重威。民國64年出生的林重威,是澎湖縣人,從馬公高中畢業後,因成績優異,保送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他92年3月27日才剛退伍,因女友任職和平醫院,他從4月1 日起也到立和平醫院擔任內科住院醫師,預計7月1日再轉到國泰醫院任職,還擇定要在8月15日結婚。人生原本是那麼美好。沒想到因為4月12日起在和平醫院B棟8樓照顧SARS病患,讓他的年輕生命瞬即殞落。林亨華說,林重威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負責診治有腸胃道感染與高燒不退的劉姓員工。林重威雖曾一度懷疑病人感染SARS,但醫院未做好事前防範工作,也未告知他院內有SARS病人,且病人太太哭喊:「我先生就要死了,穿什麼衣服都不要緊,求求你們快一點」,在如此緊急情況下,林重威來不及穿隔離衣,就前往救治病人…。劉姓病人不久後死亡,經事後追查確認他是和平疫情擴散的的重要病例。才沒幾天後,還未警覺疫情就在身邊的林重威,在4月20日發現自己發病了,隨後也被隔離,29 日清晨2時30分轉入國泰醫院隔離病房救治,他的病情時好時壞。5月7日,林重威在發病過程中,曾透過隔離病房的玻璃窗向媽媽揮手。5月14日清晨仍能寫出「爸爸別擔心,我有喝果汁,哈哈」。沒想到5月15 日下午5時15分,林重威就不幸逝世。且受限於防疫規定,當晚11時就火化。好多年過去了,兒子染病猝逝的過程,仍然縈繞在在林亨華心中。他也從這段過程中,感受到人性的自私,體會過驚駭和悲痛。他說,只能以「椎心泣血、痛不欲生」來形容,只有曾身歷相同處境的人才能稍有體會。雖然悲痛,但林亨華決定用最大的力氣走出悲情。不過要走出悲情,首先一定要了解真相。在突破種種阻撓中自力調查,他發現台北市政府及和平醫院未做好事前防範工作;在疫情失控之際,又以錯誤的封院隔離政策召回全體和平員工;將員工集中於充滿病毒的和平醫院,又未成立接管小組;相關外援物資、人力都亂成一團;配套不足,妄圖讓和平醫院內員工,自己組成自生自滅系統,決策明顯不當。現為馬公高中校長的林亨華表示,在林重威華殉職後,曾有台北市政府員工打電話問他:「林重威醫師是否願意入祀忠烈祠? 」林亨華斬釘截鐵拒絕並說:「林重威不是英雄,他不是自願的,他是被害死的,因為沒有人告訴他,病房內有SARS病患。」他認為,「行政官僚企圖用濫情式榮譽來掩飾自己決策的過失,是一種可恥的行為」。不但拒絕兒子身後接受此「殊榮」,更直接訴求國家賠償,希望能喚起政府的重視。官司訴訟期間,林亨華說,曾遭到多方攻訐,也只能一笑置之。他說「電光石火度一生,何若蝸牛角上爭」。想一想,口水戰真是無聊透頂,能做出有益人群的事,才是本事。憑著此信念和對兒子的愛,他竟打贏國賠官司,並獲賠748萬元。林亨華再拿出積蓄252萬元,連同國賠所得湊成1000萬元,成立「財團法人林重威基金會」,透過基金會運作,幫助繳不起學費的清寒學生。如今基會提供的獎學金,金額在澎湖縣算是相當高額的; 且為偏遠地區學生辦理研習營,培養其多元才能與領導能力; 提供圖書送給學校、積極建立書香社會。林亨華深信點點滴滴的涓流,一定可以匯成洪流的大愛。打國賠官司、成立基金會、參與「SARS再見」舞台劇公演,林亨華的毅力驚人。林亨華表示,悲傷只會帶來頹喪、振作才有希望,這是許多人用來勉勵別人的話。但對罹難者家屬來說,要消除心中的陰霾,豈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而他是在「不為利害興訟、只問事實真相」、「不圖賠償金額,只求公理正義」、「不重冤情昭雪,只盼勿蹈覆轍」、「不計個人得失,只願公益利他」等原則下,才重新振作起來。只希望喚起國人對防疫工作的重視,以免不幸事件一再重演。「在我們批判別人之前,先要有一種假設的同情」,林亨華說,這句話是是英國哲學家羅素的名言。對於公共政策的討論要有同理心,不必陷入悲情,這就是他的體認,而他的種種做法,就是要走出悲情,迎向光明。這也是一位父親對早逝的兒子,無盡的愛。※本文摘錄自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2009年出版《回首SARS》
-
2020-01-16 癌症.大腸直腸癌
大腸癌篩檢 每百人有2-3人癌前病變
大腸直腸癌發生率高居國人癌症之首,衛福部國健署統計2018年全台各縣市糞便潛血篩檢,每百人能揪出兩到三人有癌前病變,比率較高的縣市包括台東、嘉義、澎湖、屏東、雲林等;經篩檢後,每千人約一到兩人確診罹癌,比率較高的縣市包括澎湖、高雄、台南、台中等。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各縣市篩檢結果差異,可能是接受篩檢的人口結構不同,有的縣市篩檢的民眾平均年齡較大、有縣市男性較多、有的則是較多人第一次篩檢,因此無法斷言為何部分縣市篩出的癌前病變與癌症比率較高。不過,仍能藉由這些數字觀察到篩檢有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表示,癌前病變不一定會發展成癌症,但目前的醫學知識無法確定哪一顆腫瘤性息肉日後會變成癌症,因此發現息肉就經由大腸鏡加以切除,可降低日後罹癌風險。邱瀚模表示,大腸癌第一期到第四期的五年存活率落差很大,第一期約有九成五,第二期為八成多,第三期降至六成多,到第四期僅剩一至兩成。符合資格的民眾把握政府提供篩檢的機會,有一等親內家族史的人,最好提前至40歲自費作大腸鏡檢查。林莉茹表示,大腸癌危險因子多半和生活習慣有關,建議保持規律運動,應少吃紅肉、每日吃三份蔬菜、兩份水果等。
-
2020-01-16 癌症.大腸直腸癌
大腸癌篩很重要 檢百人有2-3人揪癌前病變
大腸直腸癌發生率高居我國癌症之冠,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全台各縣市糞便潛血篩檢篩檢情形,每篩檢百人能揪出兩到三人有癌前病變,每千人約有一到兩人罹癌。醫師表示,癌前病變者切除病灶即可避免演變為惡性腫瘤,提醒50-74歲民眾把握政府補助兩年一次的糞便潛血檢查,有一等親內家族史者宜提前至40歲自費作大腸鏡檢查。衛福部國健署2018年統計資料顯示,全台接受政府補助進行糞便潛血篩檢的人口當中,癌前病變比率約為2-3%,比率較高的縣市包括台東、嘉義、澎湖、屏東、雲林等;經由政府篩檢最後確診罹癌的比率約為1-2‰,比率較高的縣市包括澎湖、高雄、台南、台中等。衛福部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各縣市篩檢結果差異可能源於接受篩檢的人口結構不同,有的縣市來篩檢的民眾平均年齡較大、有縣市男性較多、有的縣市較多人第一次篩檢、有的縣市較多人已持續篩檢數年等,因此無法斷言為何部分縣市篩出癌前病變與癌症比率較高。不過,仍能藉由這些數字觀察到篩檢有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表示,癌前病變不一定會發展成癌症,但目前的醫學知識並不確定哪一顆腫瘤性息肉日後會變成癌症,因此發現息肉就經由大腸鏡加以切除,降低日後罹癌風險。邱瀚模表示,大腸癌第一期到第四期的五年存活率落差很大,第一期約有九成五,第二期為八成多,第三期為六成多,第四期僅剩一至兩成,因此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把握政府提供篩檢的機會,有一等親內家族史的人則宜提前至40歲自費作大腸鏡檢查。林莉茹表示,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多半和生活習慣有關,近四分之一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因此平時宜保持規律運動的好習慣,另應少吃紅肉、每日食用三份蔬菜與兩份水果等。
-
2020-01-10 新聞.杏林.診間
我的經驗/坐月子上下樓梯 竟罹退化性關節炎
多年前生小孩回澎湖坐月子,因為娘家是三層樓透天屋,我的房間在三樓,所以不時會上下樓梯活動。那時候媽媽經常對我耳提面命:「坐月子要好好保養身體,不要動不動就上下樓梯,這樣會傷膝蓋的」。那時候年輕氣盛、凡事不上心的我,不但不把媽媽的話放心上,而且還覺得她的觀念食古不化,跟不上時代,因而依然故我地在樓層間上上下下,開心自在的過活,我心想「哪有這麼嚴重,我年輕、身體好好的,才不會傷到膝關節呢。」「不聽老人言,不一定會吃虧在眼前,但有可能會吃虧在若干年後。」果不其然,在45歲某一天,我突然發現爬樓梯膝關節痛痛卡卡的,下樓梯時痛感更加劇,心裡不信邪的我,覺得可能過一下子就會好,沒想到卻是一個夢魘的開始,我甚至連蹲下去都發生困難。後來不得已,只好去看醫師,醫師說這是退化性關節炎,最好不要去爬山,上下樓梯要慢慢來,以免病情加重。於是我接受醫生的診療及醫護人員的復健一段時間,也學會保健與愛護身體之道,例如不要勉力做自己做不到的事,身體發出疼痛警訊,就是警告我們要學會緩慢與放下。慢慢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膝蓋的痛感才逐日解除。壞習慣會肇致終生的悔恨,病痛讓我後悔當年沒把媽媽的話聽進去。專業觀點懷孕期間 關節韌帶會鬆弛許多長輩會告誡年輕孕婦好好養生、好好坐月子,別跑上跑下以免傷膝蓋,這個說法不無道理。女性在懷孕期間,胎盤會分泌鬆弛素(relaxin),讓骨盆韌帶變鬆變軟、增加骨盆伸縮性以容納寶寶,而身體其他部位的關節韌帶也會鬆弛、支撐力減弱,因而使孕婦容易腰痠背痛;倘若這個階段讓膝蓋承受過度的負擔,理論上有可能在未來提早發生退化性關節炎。鬆弛素的分泌量在臨盆前達到高峰,產後則逐漸下降,關節韌帶的緊實度也將慢慢恢復正常。因此,女性懷孕期間至產後數月到半年,建議別過度使用膝蓋,像是爬樓梯、爬山、做需要站蹲交錯的家事等均應減少,但仍可做其他溫和運動與肌力訓練。就一般人而言,要預防退化性關節,就得避免過度使用膝蓋,但也不是完全不用使用。由於關節中的軟骨沒有血管,只能藉由運動刺激,獲得關節液取得營養,因此人還是需要規律且適度的運動;運動還能提升肌力、控制體重,連帶減少關節的負擔,降低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風險。(諮詢╱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 整理╱記者羅真)
-
2019-12-29 養生.家庭婚姻
語言治療嚴重缺乏 基隆成最北的偏鄉
我國語言治療師嚴重缺乏且分布不均,據衛福部統計,截至去年底為止,全國有993位語言治療師,每十萬人口僅有4.2位語言治療師可照顧國人,但每年通報發展遲緩的孩子約二萬多人,經評估約有六成須介入早療,多數需要語言刺激,而基隆的民眾看似享有北台灣醫療資源,但在語治資源爭奪戰上,幾乎是弱勢中的弱勢。以語言治療師登記執業的縣市來看,台中市最多有202名語言治療師,新北市居次有157位、台北市139位、高雄市112位,其餘縣市的語治師人數統統跌破百人,以離島資源最少,連江縣0位、金門澎湖各自僅有3位,本島以嘉義縣、台東縣最慘僅有6位,基隆居次僅有9位。基隆市議員王醒之表示,基隆雖位處北台灣,但可以說是「最北的偏鄉」,醫療資源看似可與雙北市共享,但隔著22公里的高速公路,對於照顧發展遲緩孩子的家庭來說,是非常龐大的負擔,但也因為看似可以與雙北共享醫療資源,基隆的醫療資源能量竟持續被弱化。王醒之說,衛福部所屬的部立基隆醫院,也是基隆第一家聯合評估中心,今年竟然連一位兒童語言治療師都沒有,若在部立基隆醫院完成聯合評估的孩子,要開始進行早療時,治療計畫就會變得支離破碎,物理、職能治療可以在部立基隆醫院,語言治療就得讓家長自己想辦法。王醒之說,部立基隆醫院提出的薪資待遇不如基隆其他的醫院,即使有些語言治療師有心待在基隆,也待不了多久就離開,特別是隔一條高速公路,到了台北市就有雙倍以上的薪資,成了留不住語治師的最主要原因。部立基隆醫院拋下原本在院內接受語言治療的孩子,相對排擠正在基隆長庚醫院的收治人數,所有人都擠進長庚,讓原本在基隆長庚接受語言治療的舊生,被迫停課,要到外縣市擠語言治療,王醒之說,這是一環扣著一環。王醒之表示,基隆市需要早療的孩子106年度有126位,107年提升至260位,成長幅度之大;但無論是衛福部或是基隆市政府皆冷處理,凸顯政府對於兒童的照顧,並沒有任何的著力,甚至可以說「完全無心照顧」。一位住在基隆的家長提到往返基隆台北就診的過程,她感嘆地說,孩子生病了但社會似乎不容許孩子不正常,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時,孩子因為聽不懂大人的指令,加上在陌生的環境中沒了安全感,孩子一陣哭鬧,馬上換來乘客的白眼,甚至還有人說「管好妳的孩子」。她好幾次為此提早下車,家中經濟狀況不是太好也不敢搭計程車,走到醫院已經遲到好幾分鐘,而珍貴的半小時語言治療課程就這樣沒了,這位家長再次提到這件事,眼眶又不小心泛紅,渴望哪一天基隆市民也能有就近就醫的權利。王醒之表示,一般家長帶著正常的孩子外出,都已經是飽受社會的壓力,包含正義魔人會指責,家長不得在外幫孩子包尿布,即使孩子尿急拿杯子應急,也被說是有礙觀瞻,更何況是這群帶著發展遲緩的家長,好多家長都反應壓力大到曾想過一走了之。王醒之表示,希望能爭取基隆至少處於及格邊緣的語言治療師,避免家長能夠到處奔波。對此,部立基隆醫院院長林慶豐表示,目前已經聘雇到一位可以提供每周兩天診次的語言治療師,但強調語言治療師缺乏是全台的議題,若僅針對語言治療師加薪,其他科別的醫師、治療師、護理師也會喊著加薪,院方恐無法支應,強調目前語言治療的量能已經足夠。基隆市衛生局長吳澤誠表示,部立基隆醫院語言治療師不足的問題,市府已開始關注,若部立基隆醫院能聘雇到基本的語言治療師就能達到供需平衡,但是為了防堵部立基隆醫院再次出現缺人的情況,目前也已研擬市立基隆醫院是否能協助聘雇語言治療師,即使市立基隆醫院並非是聯合評估中心;另,同步會組成早療的巡迴小組,輔導有需要的家長,教育他們能在家提供孩子基本的支持性訓練,也讓家庭在早療這一塊也能扮演一定的角色。
-
2019-12-29 養生.家庭婚姻
早療資源難尋 孩子六歲了等不到語治課程
台灣人生得少,能生下來的也不一定生得不好。據衛福部統計,每年通報發展遲緩孩子約有二萬多人,近六成於當年確診,包含早產兒、多重障礙等因素所致,家庭中若育有遲緩兒,照顧負擔不亞於照顧失能長者,我國早療資源普遍不足,其中以語言治療最為嚴重,從聯評到上課,至少半年起跳,有些孩子則是等到快六歲仍等不到資源,早錯過早療黃金期。 ・永遠等不到的語言治療 早療變慢療「哎!誰也不希望自己孩子發展遲緩,但我從未放棄我的孩子,卻被社會先放棄」小孩已經5歲半的葉媽媽說,孩子出生時的腦傷,使得他有多重性障礙、聽損,經評估需接受物理、職能、語言治療,以提升認知、感統,但從把小孩送出去治療的第一步就被拒絕。葉媽媽帶著被認定需要早療的孩子到醫院尋找資源,當年孩子僅一歲左右,卻屢屢被醫院退貨,最常聽到的是「才一歲先回家教,別占用資源」,使得他兩歲多才開始接受早療,步入早療市場後,卻是噩夢的開始。 家庭資源有限的她,需犧牲工作,下午請假帶孩子上課,每天請假讓公司就受不了,被迫換工作,早上兼一份差、晚上再上另一個班,下午短短三小時,全花在陪孩子上課,家住基隆的她,必須奔波台北、新北,就為了上每次半小時的課,其中語言治療卻怎麼也排不上。她笑說「幾乎每周二都留下給語治,但通知的電話卻從未響起過」,孩子已經五歲半,想吃飯、想上廁所仍不會表達,當然知道以孩子情況而言,早療介入有限,但這社會卻一點機會也沒給,靠自己在網路上搜尋資訊,費盡所有的時間幫忙刺激孩子,最近終於會講爸爸、媽媽了,但再過幾個月孩子卻也快六歲了。 ・排上語言治療後 隨時都可能被停課兒童語言治療資源有限,家長即使排上了,也可能隨時被停課,擔心課程無法延續,家長到處排隊幾乎成了「必備動作」,語言治療師坦言,為紓緩語治塞車情形,多數醫院安排孩子上滿半年就會先停課,好讓新生進來,醫院雖會提前通知停課,但無法協助媒合,家長只能自救,若沒排上恐永遠被踢出語治市場。 台北市語言治療師公會秘書長王佩怡說,早療的孩子從聯評到報告出爐、上課,約要等候三個月到半年,才會安排固定的治療時間,各醫院的語言治療人數普遍不足,且語治師多以治療長輩為主,即使語治師一天最多可服務到14位孩子,兒童語治仍舊塞車。雅文基金會也說,多數家長也反應「外面想上語言治療統統都要等」。 王佩怡說,台灣對於早療相對不重視,反而老人可以得到相對好的照顧,但需要早療的孩子愈早介入治療,愈能復健成功,幫助孩子回到正常軌道,未來60年到70年的歲月裡,毋需家長、社會照顧他們一輩子,投資報酬率相對於老人更高,且遲緩兒帶給家庭的照顧負擔不亞於照顧失能長者,可是國內明顯不重視這塊。 ・塞車兩大原因:患者等級未分流、醫院開缺少馬偕醫學院聽語系主任、馬偕耳鼻喉科資深主治醫師林鴻清說,懷疑有發展遲緩的孩子,經聯評後,粗估至少有一半需要語言治療,而接受語言治療的患者,孩子的狀況也分不同等級,有嚴重身障、智能不足,或是只是構音不好臭乳呆的孩子,另外成人也同時都在競爭語言治療的資源,而孩子的語言治療也分為刺激語言以及協助改善構音,卻沒分等級,統統擠在一起。林鴻清說,有些醫院會把成人的語治與小孩的部分分開,殘酷的是語治師,多希望能接簡單的案子,願意花愛心及時間相形之下較少,再加上醫院不願重視語言治療師,幾乎沒開缺,即使每年畢業生可多達到200人,也是被迫到外創業或是離開語言治療領域。 林鴻清建議,語言治療應該分等級,有些孩子只是構音的問題可以上幼兒園後調整,也建議政府應該要比照國外,醫療端治療因疾病所需的語言刺激治療,學校端也應該強制設置語言治療師,協助構音或是延續早療孩子的後續治療。・每十萬人僅有4.2名語言治療師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去年底為止,全國有993位語言治療師,每十萬人口僅有4.2位語言治療師可照顧國人,而根據衛福部社家署統計,每年通報發展遲緩的孩子約二萬多人,通過評估鑑定後,其中有六成的孩子需早療協助,多數皆需要語治介入,但台灣語治師人數稀少,執業分布也極為不均。以登記執業的縣市來看,台中市最多有202名語言治療師,新北市居次有157位、台北市139位、高雄市112位,其餘縣市的語治師人數統統跌破百人,以離島資源最少,連江縣零位、金門澎湖各自僅有三位,本島以嘉義縣、台東縣最慘僅有六位,基隆居次僅有九位。台北市語言治療師公會秘書長王佩怡說,語言治療在早療中扮演重要角色,從聽覺刺激腦部發展,再幫助發聲,若是有聽損的孩子,希望能在三歲前介入,透過配戴助聽器,或是其他的方法刺激表達,但現實是以台北市資源最豐沛的縣市,語治都是「卡滿」的情況。 衛福部醫事司科長吳淑慧表示,語言治療師是從民國97年開始培育,教育部每年培養260位語言治療師,語言治療師正逐漸布建中,過去沒有語言治療師時,主要是由特教老師協助,目前特教老師的資源還在,加上正在布建的語言治療,應足以協助有需要的孩童,目前教育體系應與衛政體系協力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