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4 橘世代.健康橘
搜尋
洗澡
共找到
711
筆 文章
-
-
2020-05-03 新聞.健康知識+
紓解避疫困在家裡的壓力 研究建議做這件事可護心護腦
想紓解避疫困在家裡的壓力,最好辦法可能是泡個澡。最近「心臟」雜誌發表的新研究報告發現,每天泡個熱水浴與降低中風和心臟病死亡的風險有關。研究人員分析逾6萬1000名沒有癌症或心血管疾病史的日本中年人(40至59歲)的數據,包括生活習慣(例如洗手頻率)的詳細問卷後,發現他們與每周洗澡一至兩次、或根本不洗澡的人相比,患心臟病的整體風險低28%,中風的整體風險低26%。研究發現,水溫也有影響,溫水澡和熱水澡分別使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26%和35%,這顯示熱水浴對心臟健康有益,但水溫和中風風險沒有顯著關係。典型的日式沐浴是浸在攝氏40至42度的水中,並且要浸至肩膀以上,有些人甚至浸在攝氏43度的水中。研究人員指出,這可能是對健康有益的關鍵因素。把身體浸至頸部,水壓和阻力會迫使你進行更長、更深的呼吸,從而使肺部更強和容納更多空氣,再加上水的熱力,能使心跳加快,使更多氧氣在身體循環。更重要的是,有些研究發現,處身熱環境中會增加核心體溫、心跳率和血液流量,與做運動相似,並且熱水浴可以紓緩一天工作或鍛鍊後的肌肉疼痛和痠痛,而熱水浴也是眾所周知的紓壓方法。睡前洗熱水澡,也能幫助更好入睡。如今,在新冠病毒大流行威脅民眾生命和生計的情況下,誰不能花20或30分鐘放鬆身心浸泡熱水浴?不過,熱水澡也會帶來風險,尤其老人和孕婦要小心。
-
2020-05-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每次值完班都慶幸「我還活著!」 醫院同事搞笑歡送他
「總之,我還活著!」胸腔科住院醫師盧正綱自願待在「呼吸加護病房(RICU)」照顧新冠肺炎病患,該院收容兩位病人都已治癒出院。他說,「救治病患是醫師的天職,一點都不害怕」,但女兒僅一歲三個月,他最擔心妻女安全,防疫過程中,女兒一度發燒把他嚇壞了,幸好只是因為注射疫苗引起發燒,虛驚一場。盧正綱說,防疫期間,在適當防護裝備下,威脅他的不是病毒,而是過勞,每次值完班都覺得,等等見到太陽,他就會化成輕煙或泡泡之類,「總之,I'm alive (我還活著)」 。受到醫師父親盧亞人的影響,盧亞人68歲還上大夜班照顧病人。盧正綱認為,醫師的天職就是站在第一線救治病患,他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難道不害怕?他說,「我個人覺得還好,不害怕」,妻子曾是護理人員,其實只要做好防護措施,院內感染機率很小,一般都是沒有防備之下被傳染。盧正綱女兒年紀還小,他每天穿便衣便鞋到醫院後,換穿醫師工作服及工作鞋,再穿上兩層防護衣,裡面是白色「小熊裝」,外加一件拋棄衣,並戴上N95口罩、防護面罩措施;下班後一定先在醫院洗澡,換回便衣便鞋才敢回家,這段時間,他不太敢抱女兒。過程中,女兒一度發燒,他很自責也嚇壞了,幸好只燒了一天,後來診斷是注射疫苗引起的輕微發燒,他才放下心。盧正綱說,許多護理人員全天候戴著N95口罩,默默堅守崗位,臉部及鼻子都起水泡或破皮,才是最偉大及最辛苦的是護理人員。有趣的是,盧正綱要離開負壓病房時,其他醫護同仁在防護裝外貼上「LOVE」紅色貼紙,搞笑慶祝歡送他活著健康離開,盧正綱說,「很窩心,謝謝大家,也算苦中作樂吧!」。
-
2020-05-01 科別.消化系統
是痔瘡還是肛裂?大便有血恐是全身發炎警訊!醫師教你3點判別
「醫生!我大便出血、屁股好痛!會不會死掉啊?」還沒坐穩,他就緊張地對我說。 這位弟弟你浮誇了,我了解你看著馬桶裡整缸血的驚恐,但請先靜下來回想,出力排便的那一瞬間,你大出了什麼?一小段羊屎般的硬便?還是一陣擋不住衝力的腹瀉?其實,這可能只是很常見的肛管疾病──肛裂,也就是肛門有撕裂傷口。 通常,最常見的肛裂病人都是這樣敘述的:「大概一個多禮拜前大便時,坐馬桶一用力,就感覺一陣傷口撕裂痛,接著馬桶裡出現了一大灘血。」或是「我最近比較常拉肚子,前兩天腹瀉之後,突然覺得肛門又痛又癢,有時候還會痛上2、3個小時」。如何判別自己是不是肛裂?1.排便時突然而來的肛門撕裂痛與刺痛,有時會痛上幾小時,甚至幾天;癒合較慢、或者癒合期排便再度裂傷的病人,可能會痛上1、2個月。 2.跟隨在硬便或腹瀉後的肛門部灼熱感,有時伴隨著搔癢感。 3.排便時伴隨著傷口摩擦或拉扯的疼痛,之後發現鮮血或血塊流進馬桶裡、纏繞在糞便表面,或是在擦拭時,發現衛生紙沾染了血漬。 而最常引起肛裂問題的原因,則有: 1.先天肛門壓力就比較高:尤其常發生在年輕男性患者身上。雖然肛門壓力高或低,不影響整體健康,但若加上排便不穩定、不順暢,發生肛裂問題的機會就比較高。 2.便祕:常便祕的患者用力擠出硬便,造成肛門撕裂傷;或者雖沒有排便困難,但因糞便內缺乏纖維質,質地粗硬結實,而將肛門內皮反覆刮傷。 3.嚴重腹瀉時:衝力過大的稀水便拉扯肛門、造成深淺裂傷。 4.生產時:下骨盆腔劇烈撐大,連帶造成肛裂受傷。 5.自行灌腸:不當自行灌腸,或以異物刺激肛門。 6.肛交。 接受糞便的衝擊和摩擦,是肛門天生的使命,即使常受傷,也比身體其他部位恢復得快。所以並不會出現像前述大學生擔心有致命危險的狀況,大部分急性肛裂在醫師診治後,配合飲食調整、規則坐浴、口服軟便藥物和外用藥膏多管齊下的治療之下,於2天、2週或2個月內即可自行復原。無需手術,這樣治療幫助肛裂癒合一旦肛裂出血後,可能有幾週的時間,就算排便是正常、濕潤柔軟的,經過傷處時還是會引起不適。因此在復原期間,會叮嚀病人特別注意排便狀態。開立軟便劑使糞便比平時更加稀軟,減少對肛裂傷處的二次傷害;同時建議增加纖維質的攝取,以幫助腸胃穩定、降低對傷口造成衝擊的機率。 為了保護傷口,會使用注入型的痔瘡藥膏或痔瘡塞劑。這是因為肛裂的傷處多半在肛門內,塗抹外用藥膏很難擦到患處;而附有注入型塑膠管的痔瘡藥膏,或者將藥膏做成固態子彈形狀的痔瘡塞劑,才能有效置入患處、覆蓋肛裂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保護膜,減少再次排便時糞便對肛裂處的衝撞。 此外,肛裂後因肛門內有傷口,會刺激周邊肛門括約肌緊縮,原本繃緊肌肉的動作是為了自我保護、減少糞便經過時直接衝擊的力道;但此時緊繃的括約肌也經常讓肛裂患者產生排便上的困難。採用溫水坐浴能舒緩括約肌、促進局部循環,幫助肛裂修復。一般坐浴的標準方法是:每天排便後和洗澡後,準備一盆比體溫高一點的熱水,坐入浸泡肛門15分鐘;或將下半身泡入浴缸15分鐘,每天2至3次,幾天後就能見到效果。 倘若肛裂疼痛或出血症狀持續2個月以上,便符合臨床定義的「慢性肛裂」。長期不癒合的慢性肛裂,通常代表肛門周邊有著比單純糞便擦傷更複雜的受傷原因。有時是反覆肛裂形成複雜的瘢痕組織、阻礙復原;有時是肛門內部有容易膨脹脫垂的痔瘡、造成黏膜表面張力不均,肛門內於是產生容易持續撕扯裂傷的弱點;有時是肛裂碰上患者免疫力較差,因而細菌入侵、形成慢性瘻管。凡以上原因皆需適時介入手術,同時治療合併出現的疤痕、痔瘡和瘻管。 另外,反覆不癒的慢性肛裂出血,還必須考慮幾項嚴重的疾病,例如腸道反覆發炎的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編按:一種可能引起全身發炎的疾病)和大腸激躁症。除了單純的肛門疼痛及出血之外,這些疾病還可能伴隨腹痛、發燒、體重減輕和複雜性肛門瘻管等問題。所以,還是得及早找專業醫師診治,才不致延誤健康。 【幫助肛裂修復的溫水坐浴法】 方法一:每天排便後和洗澡後,準備一盆比體溫高一點的熱水,坐入浸泡肛門15分鐘。方法二:將下半身泡入浴缸中15分鐘,每天2~3次。延伸閱讀: 口腔癌開完刀變這樣子...看完這篇文章你還堅持死也要抽菸嗎?●書籍介紹痔瘡自救全書:痔瘡專家教你預防、診斷、自療、術後保養,搞定國民病一本就通!作者:鐘雲霓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0/01/03作者簡介/鍾雲霓現任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大腸直腸外科/微創痔瘡手術專任主治醫師,曾任馬偕紀念醫院一般外科總醫師、外科住院醫師,渾然天成聯合診所痔瘡專任醫師。熱愛外科與手術的鍾醫師,喜歡無影燈下專注做著精巧縫合的每個時刻,十多年外科經驗讓她有「痔瘡達人」之稱。常受邀各大健康節目,如《別讓身體不開心》《健康兩點零》《57健康同學會》及訪談節目《SS小燕之夜》《媽媽好神》等,現為《醫師好辣》固定班底,更是台灣媒體提到痔瘡手術的第一諮詢醫師。
-
2020-04-30 科別.骨科.復健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僅傷關節! 細數6大恐怖併發症
「醫生啊,怎麼辦?我現在連洗澡都要靠兒子幫忙!」才五十歲的陳媽手部腫痛了好幾個月,看了國術館、吃了醫師開的止痛藥都沒有用,最後女兒帶她到免疫風濕科看診,才知道自己罹患了類風溼性關節炎。其實,臨床上很多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都跟案例中的陳媽很像,總是忍痛了很久才就診,但這時候關節已經變形甚至有些已經開始遭到破壞,嚴重可能導致身體失能。嘉義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陳俊銘醫師表示,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類風溼性關節炎好發在女性,特別是三十歲到五十歲之間的女性,男女罹患的比例約為1:3;有學者推測,可能與女性荷爾蒙有關,因為女性荷爾蒙會讓身體的免疫細胞比較活躍,一旦過度反應,就會造成免疫細胞自我攻擊。類風溼性關節炎典型症狀以手部關節為主,除了會出現明顯的晨間僵硬腫痛外,還可能會有鞏膜炎、肺纖維化、肺動脈高壓及心包膜炎等嚴重關節外的併發症,不過,所幸比例並不高。但令人擔心的是,這類患者的血管年齡會比一般人更加快速老化,容易出現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陳俊銘解釋,這可能是因為體內的慢性發炎導致血管同樣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所以在治療上不僅要解決關節的症狀外,更要注意血壓、血脂、血糖等三高問題。 陳俊銘提醒,類風溼性關節炎一旦發病確診後,務必要持續接受治療,千萬不要擔心藥物副作用而拖延治療的黃金期;同時保持低油、低熱量飲食與培養適當運動習慣,降低再發炎的機會,這樣才能與疾病和平共處,讓關節遠離慢性發炎,甚至變形等危機。延伸閱讀: 運動容易損膝蓋? 日常3動作殺傷力更大 瓶蓋打不開別只想到肌少症! 「不死癌」中年婦女最危險 跌打損傷要冰敷or熱敷? 先搞清楚受傷時間再決定
-
2020-04-29 科別.皮膚
影/胸部長皮蛇痛到不想穿內衣出門 斬皮蛇禁忌是錯誤
彰化粘姓婦人一年前曾在腰部長出帶狀疱疹,日前又在右胸復發冒出帶狀疱疹,痛到連內衣都無法穿,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皮膚科主任郭峰昇說,得過帶狀疱疹病患九成以上不會再復發,旦若再復發,就要檢視自己是不是免疫力持續低下,應及早治療,才能能避免病程拖更久。今年61歲的粘姓婦人日前洗澡時察覺右胸乳暈旁有搔癢的感覺,且持續了三天,不過每次抓了抓之後就不癢了,以為是一般皮膚問題而已,索性就放任不管,結果第四天開始竟冒出一點一點的紅斑,原本發癢的地方也伴隨些微的刺痛感,經檢查又是帶狀疱疹。粘姓婦女說,因為衣服常常摩擦到患部,當時連走路都會痛,連帶影響到工作表現,為了減少皮膚接觸到衣物的機會,期間更是連內衣也不穿就出門,只求能減少疼痛。粘姓婦人說,一年前她在腰部就長過一次帶狀疱疹且面積相當大,治療兩個多月才痊癒,當時醫師說,長過之後要再復發的機率很低要她不用擔心,沒想到才過一年又被「蛇」纏上。彰化醫院皮膚科醫師郭峰昇說,帶狀疱疹和水痘病毒相同,只要曾得過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就會潛伏在體內神經中,等到人體免疫力低下時,藏在神經中的病毒就可能被激活,進而以帶狀疱疹形式發病。郭峰昇說,或正在接受化學治療。粘婦說,當時同事看到她痛得連路都走不好,就說要帶她去找師父斬皮蛇,還一直誇讚師父有多厲害多神奇,她不相信,還告訴同事「另一名同事被你帶去斬了五、六次了,蛇還不是長得好好的!」郭峰昇說,民間有俗稱「斬皮蛇」的療法,不外乎都是透過儀式,象徵性地斬掉皮蛇的頭部,再敷上草藥,但來路不明的藥物可能會引起皮膚不適形成反效果;另外長輩常告誡長帶狀疱疹不能吃蛋,因為蛇愛吃蛋,會把蛇越養越大,這也是錯誤觀念,引起帶狀疱疹的成因多半是免疫力下降,這時還刻意避開某些食物反而會營養不均衡,這樣病程可能拖得更久。帶狀疱疹病毒潛藏於人體神經中,有可能在身體任何一個部位冒出,郭峰昇說,要注意的是,若長在眼鼻周圍可能會影響到視力,若長在私密處的話恐引起大小便失禁,都應盡早就醫。郭峰昇說,現在針對帶狀疱疹的患者有提供最多7天的健保給付藥物,如果症狀嚴重還可選擇自費藥物,效果更顯著,越早服藥越能大幅縮短及減低帶狀疱疹帶來的神經疼痛,更能避免後遺症的產生。
-
2020-04-26 新聞.長期照護
張慶光/長者居家隔離怎麼辦?
一場新冠肺炎大流行,攪得全世界的生活節奏全亂了。台灣雖然防疫有成,但因維持社交距離的規範,公共空間戴口罩的規定以及勸導減少出遊的宣傳,大家因而減少外出機會,也造成百業蕭條,很多老店因此結束營業。雖然我們並未如其他疫情嚴重國家頒布「封城」禁令,但這樣的氛圍,還是壓抑了大家出門的衝動。年輕人宅在家只要有網路,無論是要追劇、購物或網路訂餐都不成問題,上FB或用LINE聊天,總可以找到情緒出口。但是,對於獨居高齡者或居住在長照機構的長者而言,若疫情持續蔓延,因為親人探視的機會變少了,在與人減少互動的狀況下,可能會對其身心產生不良影響。高齡者因免疫力較弱,本就是染疫高危險群,加上許多高齡者有慢性病,一旦染疫則致死率高出許多。高齡長者若鎮日宅在家,運動量減少,也有身體機能退化、肌肉流失的隱憂。另外,很多長者被要求待在家中,在心理上容易產生孤獨感,離群索居的結果,不僅發生問題時無人知曉,也有可能造成認知功能的進一步退化。這些可能都是在我們防疫的過程中,很容易輕忽的狀況。不過隨著銀髮產業的發展,針對高齡者居家自我隔離,其實已有一些產品及服務可以預防或避免上述問題進一步惡化。以隔離期間的備餐而言,若擔心外送餐食不合口味、不營養或不方便牙口不好的長者進食,樂齡網最近引進一系列日本進口的介護餐食即食包。針對吞嚥及咀嚼能力退化的長者,該食品以光滑的慕斯形狀呈現,同時保留了食物原始的外觀顏色和味道,長者用舌頭即可壓碎食物、方便進食。不僅口感極佳、營養也兼顧,而且採便攜式容器包裝,常溫即可食用,最近因為疫情關係,才剛上市就熱銷。另外,為防止長輩長時間待在家中缺乏運動而退化,目前有很多居家運動用品推出,只是這些用品大部分是為年輕人而設計,沒有考量到長輩的體能狀況,不一定適合長者居家使用。推薦大家去找一些手足運動的健身車,體積不大、可放在客廳,長輩在家看電視時即可採踏運動,像在踩腳踏車一樣,可設定不同的速度。若長者剛開始腳沒什麼力,也可開啟被動模式,讓踏板自動帶動腳的活動,達到運動效果。若擔心長輩一個人在家危險,市面上也有智慧居家照護的套組,可透過科技偵測長者在家的狀況,並且可以看到影像,與長者雙向溝通。當長輩感到身體不適或需要援助時,可主動按下求救按鈕,相關人員會馬上在手機裡收到推播通知,第一時間進行處理。進階版還可整合用藥提醒、跌倒偵測等功能,雖然家人不在身邊,也能適時給長者關懷。最後,考慮到長者心理的孤獨感如何排解,除了家人要經常電話或視訊探視外,亦希望社區可以扮演一定的關懷角色,定期問安,甚或代買物品,讓長輩仍能與社區產生連結。不過,總有長輩必需獨處的時光,有些長輩有寵物陪伴,若沒有養寵物,現在日本也有療癒系玩具,如電子寵物或電子孫子等,輕撫玩具的不同部位,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此類電子寵物不用洗澡、處理大小便或餵食,卻能達到與真實寵物一樣的心理撫慰效果。台灣在此次防疫作戰中已成功防堵病毒在社區擴散,不過接下來可能更要超前部署疫後的復原工作。而這工作不應只是側重經濟上或失業人口的復職,更要考慮到長者身心的修復工作,支持他們盡速回復到原來的生活品質,而不會成為疫後的負擔,如此防疫工作才算真的圓滿。
-
2020-04-25 科別.皮膚
登山得提防這隻山中小惡魔 被叮到死都不鬆口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登山成了熱門運動,但是5月起也是蜱蟲好發時間,是許多疾病的傳染媒介如萊姆病、蜱媒腦炎等,疾管署也將蜱蟲叮咬引發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致死率高達17%,蜱蟲常出現在山區野外,叮人後「死不鬆口」,更被山友形容為「小惡魔」,聞之色變。玉山國家公園最近便提醒登山遊客注意蜱蟲叮咬,玉管處表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疫情發生在5至10月,主要在山區及丘陵地區,引發病媒是長角血蜱。蜱蟲俗稱「壁蝨」或「八腳怪」,常棲息草叢、樹林等野外環境,4月至10月為蜱蟲活動季節。應避免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如需進入這些區域,應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並將褲管塞進襪子或鞋子裡,衣物及皮膚裸露處可使用含敵避(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的防蚊蟲藥劑。南投醫院便曾治療蜱蟲叮咬案例,有名山友到南投山區登山,回家洗澡時發現腹部竟遭蟲子叮咬,用手拔不起來,因此以指甲剪剪斷蟲體,沒想到這隻小蟲死了還是不鬆口,頭還是死咬著肚皮,只好趕緊就醫。經醫師確認,這隻小蟲是硬蜱,因為它的口器有倒鉤,硬拔的話會讓倒鉤卡在皮膚,就往皮肉裡面鑽,就算死了,口器仍牢牢夾住拔不出來,因此被稱為山中小惡魔,經醫師處理才取下蜱頭。醫師說,蜱蟲體型最大可到兩公分,除了人類,毛小孩也容易被蜱蟲叮咬。硬蜱是許多傳染病媒介,萬一被叮咬,應盡速小心摘除或就醫處理,並在就醫時要將旅遊史、動物接觸史主動告知,方便醫師診斷治療。。
-
2020-04-24 橘世代.健康橘
睡前忌洗澡? 醫師推9招找回一夜好眠
女性年過50歲進入更年期後,時常有失眠問題。花蓮門諾醫院表示,隨年齡增長,深層睡眠時間變短,且更年期易有熱潮紅問題,常睡到一半體溫升高、冒汗,從睡夢中驚醒,若熱潮紅很厲害的話,可找醫師看診,短期使用藥物改善熱潮紅現象。身心科醫師更提供9招做法,找回一夜好眠。門諾醫院神經內科醫師王志弘表示,女性更年期容易有熱潮紅現象,主要症狀為上半身出現突然的火熱感,並伴隨有心悸和盜汗,時間持續約3至5分鐘,原因可能是與血液中雌激素低、黃體素突然大量釋放有關。更年期還有可能影響心情,產生焦慮、緊張和壓力,產生慢性失眠的現象;有些人體重增重,或是舌頭肌力下降,睡覺時往後倒,產生睡眠呼吸中止情形,同樣影響睡眠。一天應該要睡幾小時才夠?身心科醫師鍾德表示,睡眠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縮短,因人而異。好的睡眠品質,可保養大腦功能,讓學習、記憶更好,但睡眠品質差時,健康與生活品質下降,還可能導致免疫系統失調等問題。醫師鍾德建議,只要遵守以下9項做法,可幫助找回一夜好眠:1.白天盡可能少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咖啡因對人體來說是中樞神經興奮劑,如果有失眠的人,不建議飲用咖啡、茶、可樂等這些飲料,因為停留在體內的咖啡因有時比想像中還長,會影響晚上睡意。2.忌白天躺床及過度晚睡熬夜,盡可能在晚上11點前固定時間就寢,白天不躺床或閉眼休息太久,午睡最好不超過30分鐘。3.睡前1小時減少玩手機、看電視、用電腦,螢幕含有藍光光線,這些光線進入眼睛刺激大腦後,會降低褪黑激素,反而讓人保持清醒。4.睡前2小時內忌洗熱水澡及激烈運動,否則會喚起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及人體中樞體溫升高,會影響睡意而延後入眠的時間。如果睡前要洗澡,建議以淋浴方式,水溫不要太冷或太熱。5.睡前1至2小時避免吃宵夜或晚餐吃太飽,睡前進食會增加胃酸分泌,易增加胃食道逆流的風險;也會導致胃排空及消化時間增加,進而影響睡眠。如果肚子餓,以清淡及少量的食物為主。6.不過度依賴喝酒助眠,酒對中樞神經來說具有抑制效果,的確可以幫助入睡,但酒精退了後,反而更清醒,就算入睡容易淺眠及中斷。另長期飲酒助眠,反而增加失眠嚴重性及增加酒精依賴風險。7.忌躺床思考及計畫事情,床不應該是用來反省今日或計畫明日的地方,在床上思考及計畫事情,容易導致焦慮而影響睡眠。8.未經醫囑自行服用助眠成藥或安眠藥,未經專業精神科或睡眠專科醫師評估,自行服用助眠藥物,對於失眠改善的效果不一,且易造成對於安眠藥依賴,拖延失眠病情。9.若躺床超過30分鐘仍沒有睡意,建議起身離開床,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如溫柔光線下看書、聽音樂、或散步等,等到有睡意再回到床上睡。【關於更多「睡眠」精選特輯↘↘↘】。如何讓肌肉休息?睡眠品質是關鍵!。想睡得更好 上床前做對3件事。圖解運動/1分鐘!舒緩睡醒痠痛,躺床就能做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22 科別.泌尿腎臟
保養攝護腺別等老了才做! 4習慣從現在開始養成
根據統計,攝護腺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男性應該從年輕時就開始從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等各方面著手,以期能預防攝護腺肥大症,乃至攝護腺癌等相關疾病的發生。一定要從年輕時就要保養,否則等到發生時再處理,恐怕就來不及了,究竟該如何保養攝護腺呢?近年來,人口高齡化,攝護腺癌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認為,除了生活環境因素外,國人飲食習慣不良,也可能與攝護腺癌提早發生有直接的關係。舉例來說,日常飲食經常攝取動物性高脂肪的食物,這類脂肪屬於飽和性脂肪酸,根據研究顯示,會誘使攝護腺癌的發生,例如豬、牛、羊等紅肉類,以及牛油、豬油等,都屬於高脂肪食物。另外,加工食品包括火腿、香腸、糕餅等,也都含有增加癌症發生的物質,而且通常愛吃肉、加工食品者,比較不喜歡吃蔬菜、水果,容易造成飲食不均衡,不僅容易肥胖,更會增加罹癌的危險性。周宗翰建議,日常飲食最好營養均衡,多攝取蔬菜、水果,增加蔬果攝取量,能夠提升身體的抗氧化能力,幫助降低發生攝護腺癌的風險;若是罹患攝護腺癌的病患,日常飲食可以選擇雞肉、魚肉、海鮮、黃豆等食物,取代紅肉類。 同時也建議適量攝取含有鋅的食物,攝護腺液中含有高量的微量元素——鋅,臨床研究發現,患有攝護腺炎或攝護腺癌的患者,其體內的鋅含量明顯低於健康的人。所以,補充鋅有助於預防攝護腺方面的疾病,包括牡蠣、南瓜籽、蛋、全穀類或堅果類,皆含有豐富的鋅。含有鋅的食物之外,含硒的食物也不錯,硒能促進體內抗氧化的能力,而且還參與了攝護腺的新陳代謝作用,有助於抑制攝護腺腫瘤的生長。建議可多吃大蒜、洋蔥、綠色花椰菜、黃豆、黑豆等各式豆類,鮪魚、香菇、芝麻、全穀類等食物。屬於抗氧化劑的茄紅素,對於攝護腺疾病具有保健功效,可以減緩攝護腺肥大及預防攝護腺癌。茄紅素多存在於番茄及其相關製品、西瓜、櫻桃、柿子、木瓜等蔬果中。另外,如黃豆等各種豆類中富含的大豆異黃酮,可抑制攝護腺組織增生,減緩攝護腺肥大的症狀;其他含有豐富的纖維素、維生素C等抗氧化物質的蔬果,都能抑制細胞氧化形成腫瘤病變,有預防癌症的效果。4大良方保養攝護腺 良方1:多喝水平時建議多喝水保養泌尿道,每天至少飲水1800~2400c.c.,切記不能憋尿,以免造成泌尿道感染,一天排尿8次為正常範圍內。因為水分過少、尿液濃度太高,都會增加對攝護腺的刺激,多喝水則可以稀釋尿液濃度;不過,若是有攝護腺肥大的患者,夜間要減少喝水量,以避免夜尿的發生。另外,每天應該正常排便,如果有便秘問題,也會對攝護腺造成壓迫。 良方2:私密處按摩洗澡時,蹲下來以溫水沖洗會陰部位,從陰囊根部、會陰到肛門口之間,之後再進行私密處按摩。按摩時,從陰囊部位先輕按壓睪丸,若是有些微的酸脹感,則要稍加使力揉散,直到微微發熱的感覺;接著,從腹股溝到會陰部,以打圈圈的方式按壓,將筋結或酸脹揉開,私密處按摩全程,最好以蹲姿進行,才更能感受會陰部的酸脹程度。穴位:會陰穴位置:二腿之間,約在前陰與肛門的中間,也是任督二脈的交會點。功效:經常按摩會陰穴,可以改善頻尿、尿急、小便不順等症狀,同時預防攝護腺發炎、攝護腺肥大。 良方3:溫熱水坐浴每天洗澡時或排便之後,可以進行溫熱水坐浴,時間大約10~20分鐘,有效舒緩肌肉與攝護腺的緊繃程度,進而減緩尿路症候群的症狀。利用活血化瘀中藥材坐浴,例如:當歸、川芎、桃仁、紅花、赤芍、丹皮、丹參、山楂、沙草根、益母草、生蒲黃,更能改善攝護腺血液循環,達到消炎的效果。 良方4:服用通關丸散周宗翰說明,此方為通關丸的主要成分,中醫認為攝護腺肥大通常屬於濕熱在下焦,腎與膀胱的陰分被耗傷,導致氣化不行、小便不得出,因此,用黃柏、知母的苦寒,具有清熱燥濕而兼滋陰,更配少許肉桂,可以溫養命門真陽、蒸水化氣,小便自通。藥方:通關丸散材料:黃柏、知母各1兩,以及清華肉桂2錢。用法:磨粉每天服用一小匙即可。功效:專治小便不通。 避免利尿飲料和吃得太辣少喝有利尿作用的飲料,包括咖啡、可可、酒、茶葉、可樂等飲料,尤其是罹患攝護腺炎的年輕患者,更應該要節制。另外,也要少吃辛辣食物,辛辣食物會影響攝護腺分泌功能,應減少食用包括沙茶、芥末、辣椒、辛香料、辣咖哩、麻辣鍋等食物。 以形補形,補養攝護腺可行嗎?國人「以形補形」的觀念盛行,不少男性為了增加性能力而進補;其實,患有攝護腺疾病的患者,不應該胡亂進補,尤其坊間常認為的壯陽食物,例如腰子補腎、吃鞭壯陽等,含有豐富的荷爾蒙,不但會刺激攝護腺,更會讓攝護腺增大,甚至可能會誘發攝護腺癌。 一週一次性愛,有助保養攝護腺周宗翰強調,保養攝護腺不能縱慾,但也不能禁慾,否則攝護腺液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非常容易造成感染、沉積,還可能形成攝護腺結石。一般來說,一星期一次的性愛頻率,有助於保養攝護腺。 延伸閱讀: 泌尿問題不全是老化的錯! 這3原因都會讓攝護腺提早GG 攝護腺肥大切除就萬事OK? 如果你也這樣想恐害腎衰竭
-
2020-04-21 橘世代.時尚橘
41歲李蒨蓉極簡保養術 聰明選保養品:便宜又大碗!
41歲李蒨蓉駐顏有術,她也大方分享保養撇步,她說一天最多洗臉2次,晚上一定會卸妝,將彩妝或是卡在毛孔中的空汙除乾淨,「我自己很懶,有時候懶到會拿洗澡的肥皂洗臉,當然這不當然這不是個正確的示範,不過,我覺得極簡的保養,也是一種招數啦」。她認為保養的瓶瓶罐罐不用很多,熟女的保養一定要有油,建議使用輕油質的精華液,介於油與水之間,滋潤度就很夠了。她也表示保養程序沒有一定的SOP,「有時候搽身體的拿來搽臉、搽臉的拿來塗身體,只要這個商品是對的,拿來搽臉或身體應該都是有效的,聰明選擇正確的保養品才是王道。」另外,不見得貴的才是好的,很多大賣場賣的美系產品,強調抗過敏、全身都可以塗抹的乳液,就便宜又大碗。她也強調日常作息很重要,「我自己就早睡早起。我很喜歡喝咖啡,但咖啡對女性非常的傷,會讓皮膚乾燥,所以我若喝下1杯咖啡就會補喝2杯水,我很愛喝水,多喝水多排尿,排出身體的雜質,對皮膚很有幫助。」至於運動方面,她說有氧類的運動很好,「在新冠肺炎爆發之前,我每個月上10堂拳擊課,這屬於高度有氧燃脂的運動,可以加速心肺功能,大量的流汗,可以加速代謝,上完覺得皮膚毛孔完全打開,再去沖個冷水澡,讓皮膚收縮鎮定,就感覺皮膚很緊實,非常的好。」【時尚女星凍齡指南大公開↘↘↘】。這樣做年輕10歲!賴雅妍獨門保養,把握喝水黃金時間。黃嘉千健康法則:飲食、運動,加上「打電動」!。蘇慧倫澄清:沒有「不老神話」 每早喝1杯當保養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4-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回家要立刻洗澡?郵件可能沾病毒?新冠肺炎日常自保5問
新冠肺炎襲擊全球導致人心惶惶,民眾除了更加注重平常的衛生習慣,也開始擔心其他可能傳染的途徑,許多人更害怕身上的衣服、鞋子,甚至是郵箱裡的報紙或信件,是否都可能有機會沾染新冠病毒。究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可避免的事物可能染上新冠病毒呢?傳染病專家、氣膠科學家及微生物學家等,列出以下幾個常見的問題,同時列出答案協助民眾解惑。Q:回家後需立刻換衣服洗澡嗎?A:研究結果顯示,病毒並不像小飛蟲會在空中亂竄,他們僅能在空氣中飄浮約30分鐘,因此沾到衣服的可能性也不高;若民眾確實保持社交距離,且外出皆為執行必要性目的如到藥局或超市等,專家們認為回到家可不用馬上換衣服或洗澡,但無論如何一定要洗手,因為雙手可能更容易透過空氣沾染到感染者的飛沫。Q1:為何通常病毒不會沾到衣服?A1:維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的氣膠科學家琳西‧馬爾(Linsey Marr)解釋,主要是因為我們對病毒來說體積太大,而人類移動的速度又相對比病毒緩慢,這就好比小蟲子只有在車子快速行進時,才會被黏在擋風玻璃上一樣。馬爾說:「通常人類移動的速度沒有辦法快到讓病毒黏在身上,一般來說氣流會隨著人體移動把病毒從我們身上帶走,但只有帶源的飛沫範圍較大,才可能會沾在我們的衣服上」;因此出門在外若周遭有人對著你打噴嚏,就可能需要回家立刻換衣服和洗澡。Q2:頭髮或鬍子可能沾到病毒嗎?A2:如同上述原因,只要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這點也無需擔心,華盛頓大學小兒科傳染病教授詹諾夫斯基(Andrew Janowski)說:「要將病毒傳染給對方需要更大量的病毒,然後剛好你觸摸到沾有病毒的毛髮處,接著再摸臉上其他部分才可能感染,但這機率又相對更小。」Q3:甩衣服能甩病毒?分類洗衣?A3:如果只是一般的髒衣服其實不需要太擔心或特別分類,不同於諾羅病毒,冠狀病毒對肥皂和洗衣精相對脆弱許多,所以只要徹底將衣服洗淨就能確保病毒不會殘留。然而,處理已感染患著的衣物就不能掉以輕心,必須遵守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建議,將衣服用最熱的水徹底洗淨後烘至全乾。Q4:郵件或包裹可能沾病毒嗎?A4:目前沒有任何案例是經由包裹或信件傳染的,理論上病毒透過信件傳播的可能性也非常低,但專家建議取件後仍須洗手;如果你仍然很擔心,不妨採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建議,讓包裹抵達後靜置24小時後再取件。
-
2020-04-19 科別.皮膚
健康醫點靈/拒皮膚癢 飲食清淡洗澡別太熱
一名42歲婦人近期因腹部及背部大量出疹,奇癢難耐又紅腫微熱,洗完澡後情況更嚴重,搔抓後滲出液體,嚴重時還會有血痕,日前至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中醫科就診,主治醫師賴博政判斷問題出在飲食習慣跟盥洗水溫過熱。賴博政表示,皮膚癢症狀好發於3、4月季節交替時,平均10人就診就有1人出現症狀,但並非特定疾病,可能由多種原因誘發,最常見的是刺激性食物引發的過敏反應,如酒類、海鮮、堅果、牛奶、竹筍等。他表示,嗜食重口味、加工食品及特定藥物都可能導致過敏;接觸動物毛髮、植物花粉或處在過濕的環境也都可能導致皮膚癢;甚至情緒改變都有影響,起伏過大也容易誘發。發作初期雖僅有皮膚搔癢的症狀,但許多人反覆搔抓,反而造成續發性的皮膚損傷如抓痕、鱗屑、疤痕或糜爛等情況,最後甚至出現苔癬化及皮膚增生肥厚的病變。皮損樣貌及形態多元,醫師須針對外觀、發作及持續時間,依不同體質診斷及治療。賴博政說,要避免皮膚搔癢難耐,平時預防及保養最重要。建議飲食清淡忌口,少吃容易誘發皮膚過敏的「發物」如帶殼類海鮮、花生、芒果、香菜、芋頭等;盡量用「拍」代替搔抓,防止加重或繼發性的皮膚炎。另外,居住環境盡量保持乾燥舒適,盥洗時避免使用刺激性沐浴乳及洗髮精,也不要高溫熱水;衣物保持寬鬆通風;適當運動,保持心情愉快。
-
2020-04-18 科別.耳鼻喉
鼻涕倒流令人訝異的真相!三大原因讓您一次掌握
「陳醫師,我之前一次感冒後,就感覺鼻涕倒流一直到現在,讓我很困擾...」「常常覺得自己一直在吞鼻涕,這些鼻涕倒流究竟是從哪來的啊?」若要說耳鼻喉科門診最常見的症狀,我想「鼻涕倒流」絕對穩坐排行榜前幾名。身為鼻過敏兒的我,以前也常深受鼻涕倒流的困擾。因此,面對有鼻涕倒流症狀的朋友,我盡可能地從問診和檢查中抽絲剝繭,希望幫忙找出最可能的原因,以求對症下藥。許多原因都可能導致鼻涕倒流,但您知道鼻涕倒流也可能是正常現象嗎?還有這些鼻涕此時此刻正悄悄地被您吞入肚子裡嗎?今天就藉由這篇文章,我將與您分享關於鼻涕倒流的真相,並為您整理造成鼻涕倒流的三大原因,希望讓您快速了解,且讓我們一起看下去...關於鼻涕倒流,先告訴您真相 鼻涕倒流其實是正常現象,但如果已經造成明顯不舒服,請尋求醫師協助找出原因。居然有「正常」的鼻涕倒流?這些鼻涕是從哪來的啊?我們的上呼吸道一路從鼻子到喉嚨,都被一層「黏膜」所覆蓋。顧名思義,這層黏膜就是會分泌「黏液」的膜,這些黏液由黏膜的腺體所製造,每天大約會製造 1 到 2 公升的黏液,默默地往後往下流到喉嚨,這些是「正常」的鼻涕倒流,平時我們並不會注意到它。所謂流水不腐,這些不停流動的黏液,就像灑水系統一樣,除了讓鼻子和喉嚨保持濕潤,更能沖掉吸入鼻子或喉嚨的髒污或病菌,是保護我們上呼吸道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線。這些鼻腔分泌的黏液當中,有三分之一會從鼻子流出,其他則是往喉嚨方向流下,被我們吞入胃中。那「不正常」的鼻涕倒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上面提到這些平常就不斷倒流的黏液不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不過,有許多問題會導致不正常、令人困擾的鼻涕倒流,我試著把這些原因歸納成三大類,希望能幫助您理解。這三大類原因分別是:「鼻涕製造過多」、「鼻涕排不出去」、「鼻涕變得太黏」。鼻涕倒流第一類:水龍頭沒關緊-鼻涕製造過多鼻涕產生得比平時還多,就像水龍頭沒關緊一樣,下游處因此淹水。常見的原因如下:• 感染性鼻炎:舉凡病毒、細菌、黴菌...等病原,都會造成鼻腔的感染,進而產生過多的鼻涕倒流。 • 過敏性鼻炎:環境中充滿各式各樣的過敏原,如塵蟎、黴菌、貓狗毛、蟑螂...等等,這些過敏原可能誘發鼻黏膜的過敏反應,造成大量的鼻水。 • 非過敏性鼻炎:若沒有明顯的感染源或過敏原,鼻涕倒流可能是非過敏性鼻炎引起。這些包括懷孕性鼻炎、職業性鼻炎、藥物性鼻炎、血管運動型鼻炎...等等。(想知道更多鼻炎資訊,請您參考之前這篇文章:別再說鼻子過敏了!您應該要知道的「非過敏性鼻炎」)• 異物:小朋友若不小心將異物塞到鼻孔內,會導致鼻腔持續發炎和感染,分泌物和鼻涕因此變多。鼻涕倒流第二類:下水道不通-鼻涕排不出去正常情況下,鼻腔分泌的黏液流往喉嚨後,會被我們不經意地吞入胃中。如果這個過程出問題,就像下水道不通,黏液往上累積在喉嚨,因而產生鼻涕倒流的症狀。可能的原因有:• 胃食道逆流:胃酸是胃液的成分之一,這是一個很強的酸(pH 值只有 1.5 到 3.5,比常用的浴廁清潔劑還酸!)。當胃液逆流而上,最遠可到達鼻腔附近,造成所到之處的黏膜發炎,產生類似鼻涕倒流的感覺。 • 食道病變:食道結構問題或運動障礙,也會影響鼻黏液被吞入胃部。鼻涕倒流第三類:鼻涕變得太黏•脫水:水分攝取不夠會讓鼻子分泌的黏液變得更黏。•藥物:某些藥物(例如常用來治療鼻水的抗組織胺),可能讓鼻涕變得黏稠。•乾冷的氣候:在冬天或是乾冷的地方,會讓鼻涕變得黏稠。•年紀:隨著年紀增長,上呼吸道黏膜的腺體萎縮,加上吞嚥和協調能力下降,都容易產生濃稠的鼻涕倒流。既然鼻涕倒流也可能是正常現象,那我什麼時候應該要看醫生呢?現在您應該已了解鼻涕倒流分正常和不正常的,那究竟出現哪些症狀時,需要儘早尋求醫師協助呢?以下這些是您需要特別注意的:• 發燒:可能是感冒後出現併發症,例如急性鼻竇炎• 濃黃甚至有異味的鼻涕出現:要懷疑急性鼻竇炎• 鼻涕或痰液出現血絲:要排除像是鼻咽癌、肺部疾病...等疾病的可能性• 呼吸會喘或是聽到喘鳴聲:可能是過敏症狀發作(例如氣喘...)• 經治療後仍沒改善的鼻涕倒流鼻涕倒流讓我很困擾,該怎麼治療呢?由於造成鼻涕倒流的原因太多了,抓出背後潛藏的來源,是決定治療效果的關鍵。對於有症狀的鼻涕倒流,治療大致可以分成「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兩大類。若不喜歡吃藥,或是暫時無法就醫時,可先自行嘗試這些溫和的物理治療:• 補充水分:當感覺鼻涕變得濃稠時,水分一定要比平時喝得更多,避免黏膜缺水。• 洗鼻子:使用洗鼻器或洗鼻機,將溫暖的生理食鹽水沖入鼻腔,能改善許多鼻炎造成的症狀。市面上有許多種類的洗鼻器具,挑選您使用習慣的即可。(洗鼻子是平時保養鼻腔很好且有效的方法,建議可以詢問您的耳鼻喉科醫師有關洗鼻子的方法喔!)• 吸蒸氣:若家裡沒有吸蒸氣的機器,可以用泡過熱水的毛巾熱敷在鼻子附近,或是洗澡時在浴室待久一點,都能使鼻腔處於濕潤的狀態,藉此減少鼻涕的黏稠度。• 過敏控制:對於過敏造成的鼻涕倒流,除了藥物控制,最重要還是平時就要做好減少過敏原的功課(例如加強室內除濕、使用防蟎寢具、減少二手或三手菸...等等),效果才會好。若經以上的物理治療仍沒明顯改善,或是鼻涕倒流的症狀太困擾,醫師會考慮使用藥物治療,包括:• 口服抗組織胺藥物:抗組織胺是治療鼻炎症狀很常用的一類藥物,然而使用時機建議請您的醫師評估,因為在某些情況下(例如急性鼻竇炎...)不適合使用這類藥物,會讓鼻涕變得更黏而不易排出。• 口服抗充血劑:造成鼻黏膜消腫,使鼻腔變得通暢,以利鼻水排出,但同樣建議遵照醫師建議使用,避免副作用產生。• 鼻噴劑:鼻噴劑有許多種類,其中一類為類固醇鼻噴劑,可以治療不同種類鼻炎造成的鼻涕倒流;另一類則是抗充血的鼻噴劑,一般藥局即可買到,但過度使用可能導致藥物性鼻炎,鼻子越噴藥反而越塞,千萬要注意。• 抗生素:當鼻涕倒流的來源是細菌性鼻竇炎時,使用適當的抗生素可以縮短不舒服的時間,以及避免演變成慢性鼻竇炎。• 其他:當鼻涕倒流的症狀來自於胃酸逆流,某些胃藥(例如氫離子阻斷劑...)就能派上用場了。關於鼻涕倒流,還有什麼我需要注意的呢?鼻涕倒流可能導致許多症狀,例如持續咳嗽、喉嚨痛、聲音沙啞...等等。可能造成鼻涕倒流的原因當中,有些可能需要幾週甚至幾個月的時間能會消失,聽到這消息許多人可能會感到洩氣,甚至在過程中就放棄治療,實在可惜。這可不是要您因此灰心喪志,其實大部分造成鼻涕倒流的問題都不嚴重,只要越早找出原因,經過耳鼻喉科醫師為您「客製化」的治療,多數人都可以感受到進步的。現在,讓我們一起為您鼻子的健康而努力吧!原文:鼻涕倒流令人訝異的真相!三大原因讓您一次掌握 搜尋附近的診所:耳鼻喉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4-17 橘世代.健康橘
哈佛醫給失智妻的情書「她認我是陌生人,要我滾」
前言:當一個在醫學、人類學、公共衛生等領域備受敬重的精神科醫師,成為失智症妻子的照顧者,會發生什麼事?哈佛醫學院精神醫學與醫療人類學教授教授凱博文,寫下了他照顧失智妻子瓊安(漢學學者)十幾年的故事,他描述自己如何踏上照護之路,以及照護妻子時學習到,照護所涵蓋的領域之廣,遠遠超出醫學的範疇,而且不時令人氣餒。「滾!給我滾!」我的妻子,瓊安,正對著她床邊的陌生人瘋狂地尖叫和拍打。她非常地激動和恐懼。「離開這裡,滾出去!」但那個被她視為陌生人的人是我,與她結縭超過四十年的丈夫。瓊安剛從午睡中醒來。這時是二〇〇九年夏季,地點在麻塞諸塞州的劍橋。我們在住了二十七年的家中臥室裡。我試著讓聲音保持冷靜,同時隱藏心中湧出的恐慌。「我是妳丈夫,亞瑟。不要這麼生氣,我是跟妳一起在這裡的!」「你不是!你不是亞瑟!你是冒牌貨!給我滾!快!」她顫抖著嘶吼,高度警戒,就像隻困在陷阱裡的動物。我試盡我所能想到的各種方法要讓她冷靜下來,並且向她證明我是她丈夫,但她不為所動,拒絕承認我是誰,變得越來越頑固,越來越生氣。我開始懷疑這是不是真的,還是我做了場噩夢。瓊安只感到驚恐,深陷在讓她極端恐懼的幻覺中。這種情況之前發生過,是去年在阿姆斯特丹一家的飯店裡,但我依然對她的胡言亂語束手無策。瓊安幾乎全盲,並且因為罹患了非典型的早發性阿茲海默症而失智。這樣極度折磨人的狀況是卡普格拉綜合症(Capgras syndrome)的典型發作情況 ,這是一種有時會發生在罹患神經性病症患者身上的妄想症。患者會將與她親近的人物,甚至是她所存在的物理空間,誤認為是虛假、不真實的。以瓊安為例,她的妄想症最常出現的模式是偶爾、短暫持續,然後馬上忘記,但是對於親近她的人而言,它可是會將世界扯得支離破碎的-就像是一段花費數十年時間才鑄造出來的牽繫,在一瞬間就粉碎了。我是個受過專業訓練的精神科醫師。我應該有方法應付這樣的狀況。但在當下這一刻,我只是個震驚而絕望的丈夫。這次的場面就像第一次發生時一樣,延續了可怕的數小時。在那段時間,我得退避到屋內的其他地方,直到症狀發作完畢而她恢復冷靜。然而,我同時也是一個照顧者-瓊安的主要照顧者。有好幾次我試著和她閒話家常,但她拒絕了我。最後,我讓她相信我是另外一個人,是來幫助她的。「這樣啊,那趕走這個冒牌貨,把我真正的丈夫找來。」她哀求著說。之後,她對這件事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隔天,她完全否認發生過這樣的事。截至這個時候,我已經照顧了她八年之久。我幫助她洗澡、更衣並且為她帶路。我也幫助她吃飯,而且漸漸地也得為她解釋周遭的一切。我是個平凡的家庭照顧者,在美國有超過五千萬名家庭照顧者,而我是其中之一。身為醫師與醫療人類學家,我將職業生涯投身於專業照護與研究。針對這項主題,我具有客觀的專業知識,但同時間,我也身為一個平凡的參與者而埋首其中,每天都從中學習。從每次的經驗中,尤其是我擔任家庭照顧者十年間的可怕經驗,讓我對於照護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發現,照護是一種人類發展的過程。在我們社會中經常會發現,男孩的教養讓他變得粗心大意,女孩則是細心體貼。青少年和年輕男性得花上很長的時間,才能學會關心其他人,然後才會變得體貼而且有同情心,最後才能勝任照護工作。對於女性來說,要求她們成為照顧者的社會壓力和文化期待要大上許多,而這並不表示照護工作對她們來說是天性或比較容易。女性也要經過培養才能成為照顧者。照護是以關係為中心。給予照護和接受照護是一種分享禮物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我們給予並接受關心、肯定、實質的協助、情感上的支持、道德上的團結一致,以及持續不變的生命意義,一份複雜而不完整的意義。照護是行動、實踐和表現。它經常是一種反應。它是在各種不同狀況與情境下,針對他人與我們本身的需要而持續出現的反應。照護是陪伴某人度過他們驚慌與傷痛的經驗。它是協助、保護,以及為了避免陷入進一步的困難而未雨綢繆。照護攸關著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活生生的臨現(vital presence)-存在個體所本有的生命力與充實感。照護的行動會從我們內在召喚出臨現的能力。照護不會隨著死亡終結,反而讓我們積極守護記憶。我學到照護意味著著恐懼和驚惶、自我懷疑和絕望的時刻-但其中也有深刻的人性連結、真誠與坦誠、充滿意義與喜悅的片刻。我也學到照護所涵蓋的領域之廣,遠遠超出醫學的範疇。照護或許是最無所不在的一項人類活動,卻也可能是最吃力的一項活動,而且不時令人氣餒。它也是一項攸關人類存在意義的活動,透過這樣的活動,我們才得以完全了解、發揮人性的光輝。照護中最微不足道的時刻-擦乾汗濕的額頭,換掉弄髒的床單,安撫煩憂不安的人,在所愛的人生命結束時輕吻她的臉頰-我們或許便表現出最美好的自己。它能為照護者與被他所照護的那個人帶來救贖。照護可以為生活的藝術提供智慧。照護是一項困難、有時枯燥又沉悶無趣的工作,但它會與情感、道德、甚至是宗教意義彼此共鳴。了解實際的照護工作的意義,或許能有助於我們迎接這份挑戰、繼續堅持下去,並忍受試煉,而且它也會讓我們更堅強,以面對生活帶來的其他考驗。挑戰會日益增加。我相信,我們正在經歷一段高品質的照護受到嚴重威脅的危險時期,不管是在家庭內、在醫療專業中、在醫院與老人之家中,或是在我們的整個社會中。在充滿了僵固、憎恨、暴力和譏諷的政治氣氛中,反照護的風氣大行其道,而且經費少到幾乎無法觸及需要的人,使得照護工作遭受破壞,甚至可能被錯認成軟弱與傷感。它當然兩者皆非。照護是將家庭、社群與社會凝聚在一起的人性黏著劑。照顧教導我們的是不同的故事,告訴我們如何生活,我們又是什麼樣的人。但是在美國以至世界各地,照護的聲量被湮沒,價值被貶低,成了經濟與效率下的犧牲品,對家庭與專業醫療保健人員的苛求越來越多,給他們的資源卻越來越少,而且面臨在醫療保健中被排除重要性的危機。表達人類經驗、關乎人們的苦痛和療癒-我們共同的存在基礎-的道德語言,正在遭受扼殺,最壞的狀況下甚至可能消失殆盡。我們必須做好準備,好對自己提出令人難受的質問,去挑戰制度中的假定和「醫療保健論戰」所設定的前提。採取行動的時刻到了。這本書便是我針對照護工作以及它為何至關重要的原因,所提出的一份證詞。【本文摘自《照護的靈魂》,心靈工坊 2020/03/18 出版】【關於「失智」一定要知道的事↘↘↘】。張曼娟:「長照2.0應該留給更需要的人!」 沒想到,這真的不只是錢的問題...。張曼娟:照顧者才懂的旅程「辛苦也幸福」。失智者的家 9個細節別忽略 光線、舊物不能少
-
2020-04-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期間整天關在家最好?急診醫分享95歲父親這樣防疫心情好
中高齡長者及慢性病患,是新冠肺炎死亡率的高危險族群,因此疫情暴發,有些人已經不太敢出門,尤其不敢上醫院。不過完全不出門對長者是好的嗎?新竹馬偕醫院急診外科主任白永嘉就在臉書分享高齡父親的一些防疫心得,如偶爾去公園放風、去醫院除戴好口罩外回家得馬上換衣服洗澡等。其實只要做好正確防護,適時出門活動對身心是有正面幫助的。白永嘉在臉書粉專「急診醫師的眼睛(白永嘉醫師)」發文分享他95歲老爸的8個防疫心得,並po出父親開朗大笑的照片,希望對大家防疫期間的健康有所幫助。8個防疫心得1)#門診一定按時去看:爸爸固定在台北榮總心臟內科、神經內科、及胸腔內科,拿慢性病的藥,他沒有一次請假😂2)#拿回來的藥一定按時吃:他不吃也不行,印尼好幫手阿麗準時會拿出來,哪一科門診幾顆藥清清楚楚❤️3)#去醫院除戴好口罩外回家換衣服洗澡:所以爸爸從醫院回來都香噴噴,病毒退散😇4)#在家做中風復健避開每天醫院行程:這點他有抱怨,因為無聊不能跟別人哈啦😝5)#人多的地方不去只能偶爾去公園放風:其實他最渴望去擁擠的菜市場,但被禁止😢6)#每天晚上一定一小杯高粱多年如一日:我認為這是他抵抗力好的原因之一,相信金門縣政府一定也同意!但就是一小杯不能多👍7)#每天晚上大概七點多就睡覺:我真的不知道他怎麼辦到的,「返老還童」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小baby也沒這麼早睡啊 😆8)#每天除了關心時事也一定講古早代誌:邊喝酒邊跟我聊川普、蔡英文的事,也會講很多徐蚌會戰、823炮戰的事(資料來源/臉書粉專「急診醫師的眼睛(白永嘉醫師)」)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也曾受訪提醒,新冠肺炎提防疫病是第一要務,但高齡者還要設法維持基本活動量,以免疫情過後更虛弱。此時年長都不是關在家裡就沒事,適時的出門活動還是好的。
-
2020-04-16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類風濕性關節炎 不早治療會變形
50歲的陳媽媽手部腫痛了好幾個月,自己無法穿衣,甚至連洗澡都要靠兒子幫忙才能完成,到免疫風濕科就醫,才被診斷罹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嘉義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陳俊銘表示,很多病人會忍痛很久才就診,但這時關節大多已經變形,有些已經遭到破壞,嚴重可能導致身體失能。據研究,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30歲至50歲的女性,男女罹患比例約為1比3,推測與女性荷爾蒙有關,女性荷爾蒙會讓身體免疫細胞比較活躍,一旦過度反應,就會造成免疫細胞自我攻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典型症狀,以手部關節為主,除了會出現明顯的晨間僵硬腫痛外,還可能會有鞏膜炎、肺纖維化、肺動脈高壓及心包膜炎等嚴重關節外的併發症,所幸比例並不高。但令人擔心的是,這類患者的血管年齡會比一般人更加快速老化,容易出現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陳俊銘解釋,這可能是因為體內的慢性發炎導致血管同樣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所以在治療上不僅要解決關節的症狀,更要注意血壓、血脂、血糖等三高問題。陳俊銘表示,在診斷上,除了詢問發病過程,還會進行關節腫痛位置數目評估、X光片及抽血等檢測。治療方面,除了使用改善患者關節疼痛的非類固醇性消炎止痛藥外,還要以免疫調節藥物來控制病情,以減少發炎狀態。除了採用傳統藥物外,目前生物製劑已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帶來治療的曙光。生物製劑是以基因工程的方式製造抗體,精準的鎖定目標達到調節免疫反應的效果。但生物製劑也不是萬靈丹,單一藥物仍然有兩到三成病患對藥物反應不佳,患者可以多與醫師溝通討論適合自己的藥物。陳俊銘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一旦發病確診後,務必要持續接受治療,千萬不要擔心藥物副作用而拖延治療的黃金期;同時保持低油、低熱量飲食與培養適當運動習慣,降低再發炎的機會,這樣才能與疾病和平共處,讓關節遠離慢性發炎甚至變形等危機。
-
2020-04-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藝人防疫/梁赫群、哈孝遠:一進門脫光光 淨身才能抱小孩
梁赫群和哈孝遠都已成家立業,每天除了棚內錄影,還常出外景、搭大眾交通工具,身為爸爸,怕把外頭的病菌帶回家汙染小朋友,防疫比過去更仔細,兩人都說,「回到家,站在門口,就會把全身衣服脫了,立刻丟洗衣機,然後洗頭、洗腳甚至淨身乾淨才能上沙發,抱小孩。」酒精隨身帶 口罩省著用梁赫群隨身帶著側包,裡面拿出來就是一包口罩和一瓶酒精,酒精是老婆買的,口罩包裡則放了兩、三片,他個性節儉,用過的東西常捨不得丟,口罩也是嗎?他說,「每周只能買三片,當然酌量使用,但有時候要帶妝上節目,口罩沾到髒了只能丟掉,若平時素顏出門,我會回到家掛在陽台晾乾再用。」兒子小寶今年四歲,他不僅要準備自己的口罩,還得排隊買兒童版的,「小朋友口罩用很兇,他現在上幼稚園,每周一到五各一片,包包裡還得幫他準備多兩片備用。」幼稚園規定,全部師生一整天除了吃飯和睡覺口罩可以脫下,其他時間都必須戴著。小孩子皮,等放學接他時,口罩因為一天的拉扯、跟同學戲弄,經常呈現鬆垮破爛的模樣。防疫配備 老婆精心打理梁赫群的老婆從事婚顧工作,對細節要求高,他的防疫包裡的物品都是老婆打理。他下了班只要知道老婆、兒子在家,會特別小心在門口就把衣服脫光淨身,「老婆也常會用酒精把家裡噴一遍。」他沒車,出門都以大眾運輸工具或計程車為主,前幾天從台南出外景回來,在上下班時間站在台北車店,「那場景,就像大清早到車站一樣,乘客稀少,我一度想,現在不是下班時間嗎?人到底都去了哪裡?」一歲兒雖壯 防疫不敢輕忽哈孝遠才新婚不久,兒子剛滿一歲,以前他總是大剌剌個性,甚至好幾天不洗手,「我崇尚自然,食物掉到地上會立刻撿起來吃掉,從小就覺得隨便吃隨便長大,從來沒在管的。現在有兒子不同了,很怕從外面帶細菌回家,一天至少洗十幾次手。」他隨身防疫用品,也是一瓶酒精,幾片口罩。他身高200公分,過去是職業籃球隊員,退役後轉戰演藝圈,成了通告咖和主持人。兒子才一歲,遺傳了他的身高,體長85公分,他笑說,「醫師有做身高體重排名,他是每百人中排第一,這年紀,帶出去常被鄰居以為是二、三歲的小孩。」別看小孩身體壯碩,過年期間疫情延燒,因為咳嗽不舒服,一檢查竟是支氣管炎,住院三天,「小朋友太容易因為一點小狀況就受罪,所以我跟老婆都特別小心別把外面的病菌帶回家。」臉大口罩小 主持外景怕怕哈孝遠的老婆是長榮空姐,產假原定休到過年就回去上班,但疫情嚴重,她乾脆繼續休下去好照顧兒子。她防疫觀念重,每次哈孝遠從外面工作回來,她會立刻衝到門口幫忙將他全身脫個精光,「如果是一整天外景,衣服立刻送進洗衣機裡,然後洗澡、洗頭。若只是外出一下,回來至少把衣服都換掉。」以前他太隨興,如今為了兒子改變,光噴個酒精就特別仔細,「很多人以為噴兩下在手上隨便搓一下就好,我覺得那不正確,至少單手都得噴15下以上,再反覆搓到細部才徹底,但再怎麼做,都沒有拿肥皂洗手乾淨,這方面,我特別小心。」他身材大一號,口罩戴在臉上有些顯小,主持的節目多是外景,每天都得面對不同的陌生人,若不小心,擔心容易中鏢。哈孝遠說,例如跟納豆、張立東等一群藝人主持台視外景節目「綜藝3國智」,每趟都得搭遊覽車到外景地過關玩遊戲,「車上等於密閉空間,雖然大家都把口罩戴緊,但下了車開始錄影,就得脫口罩工作。你不知道其他藝人的衛生習慣,像鯰魚哥,每次說話都會噴口水,像風田,動不動就會來親你,過多的肢體接觸都是危機,只能更小心,回家時清潔更徹底。」兩個大男人,當老爸後多了一分細心與貼心,除了防護自己,也想辦法保護家人。大家疫起來1.一進門立刻脫光,洗淨身體衣服。2.一天洗手十幾次。3.酒精多噴幾下,仔細搓揉。4.出外景口罩戴緊緊。
-
2020-04-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地方防疫/新竹市長林智堅 9樣最強防疫小物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地方政府也上緊發條。新竹市長林智堅身為公眾人物及三個孩子的爸爸,平時也隨身攜帶「防疫包」。他表示,這些東西其實在非疫情期間也會隨身帶出門,包括肥皂、乾洗手、酒精、「病毒崩」抗菌噴霧、濕紙巾、面紙、口罩。他也分享,他會攜帶用資料夾改造的「口罩收納夾」,另外,他個人從小就養成習慣,隨身一定會攜帶手帕,做好自我防護。家有三寶 早早養成勤洗手專訪這一天,林智堅全程戴口罩受訪,新竹市政府所有員工也早就戴口罩辦公,進入市府的民眾一律登記姓名等相關資料,所有洽公場景也從室內搬到室外。林智堅表示,平時工作讓他養成更嚴謹的自我健康管理習慣,除了疫情期間戴口罩之外,他本來就會攜帶「防疫小物」。為了防疫,現在已經減少外賓接見及媒體採訪,聚餐活動幾乎沒有了,不斷「滾動式檢討」,避免任何可能的傳染機會。林智堅另一個身分是「三寶爸」,每天回到家中也維持防疫守則。他表示,有了孩子之後就非常重視勤洗手,回到家也一定馬上洗澡,把身上所有衣服換下來,如果沒有洗澡,就不會和孩子有肢體接觸。他也提到,過去在許多活動及社區內遇到長輩或小孩,大家對他很熱情,小朋友會抱他,長輩會想要握手拍照,不過為了防疫,大家習慣都改變了,維持「拱手不握手」,他也會向民眾說明,現在必須維持「社交距離」,民眾也都很體諒。助市民防疫 早早超前部署我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至今已經超過七十天,林智堅回顧,曾有兩個時期讓他最擔心。首先是新竹市出現第一個確診病例時,由於確診前只是疑似案例,過程中讓他非常擔憂「發生了要怎麼處理」,但之後就有了經驗;另外一個時期則是曾有市府員工疑似感染,收到疾管署資訊後,地方政府必須進行疫調,當時也預備異地辦公,如果真有需要就馬上啟動,不過最後市府員工確認沒事,他也鬆了一口氣。他常對市府同事說,「希望白忙一場,不要派上用場。」他也強調,作為地方首長,危機處理是這份工作最重要的一環。被問到疫情期間如何幫助外出市民防疫?林智堅說,早在清明連假之前,新竹市就將全市125處公園都消毒,也在所有公園洗手台提供肥皂。此外,深受市民喜愛的「十八尖山」,也在連假前就於入口處寫上「多運動、少交談」標語,相關宣導後,新竹市民都很配合,這些管理工作都是「超前部署」的一部分。外出用餐 加強業者宣導至於外出用餐是否合適?林智堅說,生活型態只要遵循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指引,不會有太大問題,不用過度恐慌。他也舉例,新竹市已加強餐廳宣導,請負責烹飪的廚師一定要戴上口罩,具規模的餐廳都有做到,雖然某一部分小吃業者還沒有注意,但現在也開始宣導。林智堅也說,生活還是要過,尤其是「吃」是民生問題,不過已有很多替代方案,例如外送就是一個方法,他認為,未來政府應該給予外送平台更多資源補貼,在防疫期間透過這些方式讓民眾持續消費。新竹口罩模式出動108位志工 協助藥局作業談到「口罩實名制」發放,林智堅也分享「新竹模式」。他表示,一開始新竹市政府就主動製作「口罩地圖」放上新竹市政府官方網站,再透過市長臉書分享,供民眾作為買口罩的參考依據,他也要求準確率「零差錯」。他表示,此政策實施後,新竹市政府第一時間調查全市配合發放口罩的藥局數量,盤整後發現有108家,因此市政府派出108位員工到前線當志工,每家藥局安排一位,不但幫助「一人藥局」的藥師發放口罩,也協助其他藥局安撫排隊民眾。林智堅也透露,新竹市口罩地圖花了兩天就建置完成,市府與所有藥師也建立通訊群組,互相督促、互相協助,即時掌握情資,更重要的是,實名制口罩發放有什麼問題?現在全市每一家藥局有多少口罩?都掌握得很清楚。日前中央有了新政策,強制規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必須戴口罩。林智堅表示,目前新竹市並沒有發生乘客不配合戴口罩的案例,他認為新竹市民自我意識很高,都知道這樣做是保護自己。他也呼籲,希望國人共體時艱,若不配合戴口罩進站,將徒增執勤人員困擾,也影響其他乘客的權益。市長防疫包● 肥皂 ● 乾洗手● 酒精 ● 「病毒崩」抗菌噴霧● 濕紙巾 ● 面紙● 口罩 ● 手帕● 資料夾改造的「口罩收納夾」
-
2020-04-11 橘世代.健康橘
張曼娟:照顧者才懂的旅程「辛苦也幸福」
張曼娟成為照顧者邁入第5年,父親思覺失調、母親失智、雙親因年老身體功能陸續退化,她從一開始的驚慌失措,到如今的篤定安心,在公開場合、在個人粉絲專頁,張曼娟成為「照顧者們」的傾訴者、相知者。這些都是她一路走來,跨越無數照顧的「艱難時刻」後,終於找到稍微平衡自我與照顧的姿態。一開始都自己來 負面想法上身初為照顧者時,張曼娟1天的生活是這樣的:7點起床到市場買菜、煮午餐;8點幫母親洗頭洗澡,安頓兩老吃飯,有時要上網幫父母掛號、陪父母跑醫院;下午,父母託給外籍看護,她開始工作,演講、上通告、小學堂事務等等;一直到晚上9點後,父母睡了,她才有時間讀書寫作。夜裡,父母親不時醒來,張曼娟也跟著起床,常常一夜5、6次,然後天就亮了,「我經人體實驗證明,只要超過1周睡眠這樣中斷,你後來都無法睡覺,嚴重失眠、不想吃東西、內分泌亂七八糟」,張曼娟苦笑,連續2、3周後,她覺得被徹底摧毀。張曼娟陪父母看精神科,明明是陪病的角色,醫師卻語重心長對她說:「妳要把自己照顧好喔!」因為醫師看過太多帶長輩來看診,半年後卻自己罹患憂鬱症的例子。那時,張曼娟的確覺得自己有憂鬱症,動不動就流淚,很多負面想法,「我不知道撐不撐得下去?」「也許我先走了,再看看事情會怎麼發展?」負面的情緒與精神科醫師的關心同時出現,她打起精神提醒自己,「不行,我要把自己照顧好」,有時是去咖啡廳好好吃頓早餐、有時和朋友聊聊天、有時給自己一個小旅行。四面八方支援網 我知道我不孤單所幸與照顧者重擔同時到來的,是來自四面八方的關心與協助,形成支援網,幫助張曼娟度過照顧風暴,讓她沒有手足支援的這類 「獨力」照顧者,不那麼孤單。父親倒下後,相識40多年的老鄰居天天來陪父親聊天,原本沒那麼熟的同社區的伯伯也每天主動來敲門,「要不要出去散步?」而張曼娟幾個多年的好朋友,總是說「我都在,有需要隨時找我」。還有,後來她找到的第2個外籍看護阿妮中文流利,跟父母親溝通良好,在家裡甚至像個小女兒,很多時候爸爸不聽張曼娟的話,阿妮撒個嬌,爸爸只好乖乖聽話「喔,好」。張曼娟的父親最終從被照顧者成為張曼娟的幫手。最糟時連路都無法走,但生病5年後,如今可以拄著拐杖趴趴走。張曼娟歸功於父親「革命軍人」的性格,不願意被打倒的意志,讓他復健時無比堅持,自己的狀況改善後,也拖著另一半一起散步、曬太陽,延緩了母親的惡化,「我非常感謝他,雖然我成為照顧者是因為父親,但是後來他卻成為了我的幫手」。跨越一個個照顧的艱難時刻,相較於5年前,現在的張曼娟,比較懂得照顧自己、鼓勵自己,然後驕傲的說出:「可以成為父母的照顧者,是我今生最榮耀的身分,我是張曼娟!」 【張曼娟系列報導】。張曼娟:沒有一個時刻讓我覺得,此刻最好。張曼娟:「長照2.0應該留給更需要的人!」 沒想到,這真的不只是錢的問題...。張曼娟:人生很少有事情可以自己作主,生死大事自己作主,簡直太奢華、太幸福了!。「一間小屋與友為鄰」張曼娟:無子老後,不憂不懼留言就有機會獲得張曼娟最新力作「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立即參加:https://bit.ly/2V3qbtD 致照護者│填問卷抽好禮 因為愛而成為「照顧者」,不要讓這份愛壓垮自己。我們希望透過調查可以聆聽照顧者們的聲音,讓照顧者知道你不是自己一個人。(提交問卷即可兌換贈品)《照顧者生活調查》立即填寫:https://bit.ly/3cH97iM
-
2020-04-10 新聞.杏林.診間
我的經驗/摔車橈骨骨裂未矯正 後悔落下病根
年逾七旬的老鄰居阿珠嬸因腳無力而跌倒,反射性以手撐地導致手腕腫痛,貼痠痛藥布,我以自身經驗勸她千萬別掉以輕心,上了年紀易有骨鬆症狀,應該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才不會像我以前受傷後骨裂而不自知,還堅持自己騎車。凸出水閥蓋害我「犁田」當年趁著女兒午睡,我匆匆趕往郵局匯款,騎車經過鄰村路口時,5、6個凸出地面的制水閥蓋,令我閃避不及慘遭「犁田」。摔落時,右手臂正好撞擊把手,膝蓋也破皮流血,路旁擺攤的婦人見狀將我扶至屋內,為我上藥、止血,並殷勤詢問是否與人擦撞及需要叫救護車嗎?摔車後一身狼狽,又掛念酣睡中的女兒,也怕年邁的公婆為我擔心,於是連忙揮手表示自己還好,可以自行到前面的診所讓醫師檢查。熱心的婦人看著迅速腫脹的手腕,提醒我:「看起來像骨折,一定要去看醫師喔!」受傷時,或許是腎上腺素發揮了強大的抑制作用,並未覺得疼痛,還能騎車到十幾公里外的整復所。照X光時,發現靠近手掌端的橈骨有一裂痕,待推拿師為我貼上藥膏,輔以二片木板固定傷肢後,便自行返家。手掌無法上翻及向外轉到了晚上,手腕變得更加腫大、僵硬,隨著脈搏劇烈抽痛讓人難以入眠,洗澡、穿脫衣服都無法自理。由於老公擔任軍職長年在外,還好老公的四姊常在下班後趕來照顧我們母女,白天只好偏勞婆婆煮飯燒菜,但才幾個月大的女兒不解世事,總是哭著討抱,而我只能把臉貼近,用左手輕拍安撫,陪她一起傷心落淚。無力的右手連燈座開關都按不下去,讓我都想將它卸下來,等好了之後再裝回去。可能因為怕痛及不知道如何運動,導致僵硬加劇。半年後雖然不痛了,手掌卻無法上翻及向外旋轉,才驚覺事態嚴重。到骨科就診,醫師建議局部麻醉後,拉拇指矯正,再以鋼釘固定一段時間。但考慮到女兒年幼尚需照顧,還有好不容易才恢復的作息,若貿然接受手術,恐又有段時日無法料理家務,這樣太對不起公婆而急忙喊卡。掌臂接合處仍有歪斜台語有句話說「打斷手骨顛倒勇」,我卻沒有這樣的好運氣。事過境遷30年,右手雖然貌似完好,但轉動手腕時總無法像左手那般靈活,手掌與手臂接合處有錯位及歪斜的情形,骨折處還摸得到癒合後的凸起。而「腕隧道症候群」及「媽媽手」等痠痛症狀,提點著我曾經受傷的過往,讓我有些後悔,當時若及時接受診治,現在也許好過些。
-
2020-04-07 橘世代.愛玩橘
左創園區/穿時光,享受「光」 美軍俱樂部舊址新裝
高雄市左營南大路「海光俱樂部」,早年是美軍俱樂部舊址。 56歲的李財明將此處打造成「左創生活園區」,民眾到這兒可以享受到綠蔭水影、星級蔬食料理,也可以報名核心肌群課程、音療課程,從身體到心靈都得到放鬆。左創生活園區執行長李財明從事策展設計業,他說,當年的美軍俱樂部在中美斷交後便閒置多年,後來軍方才慢慢解禁,有條件的開放民間進駐,於是在機緣中向軍方承租了這個區域。「當初的起心動念也很單純,就像蒲公英的種子落下,在一塊自己認同的土地上耕耘。」對他來說,有心願者就可以做到很多。原本海光俱樂部的建物外觀都沒改變,但內部的設備都已更新,改造成為以健康生活為宗旨的園區。左創生活園區以「光」為主題,定義每一個空間,像「烏光巷」為一條通透的長廊,與戶外自然草地融為一體,是瑜珈、心靈課程的上課場地。「且留光」展演廳的前身,是超過50年的老電影院,現在是具備燈光、音響、投影機的展演空間。「糧光書坊」是充滿靈性的舒適空間,適合小型靜態活動;「之光」會展室有著禪意和書香,可以容納40至60人。左創生活園區裡的「食不二」創意蔬食餐飲空間,由赴澳洲學藝、曾獲國際廚藝競賽獎牌的年輕主廚翁淳俞推陳出新,菜單依時令更迭,都是當季食材入菜。用餐完再到戶外的「光籽咖啡」戶外貨櫃咖啡廣場坐坐,清風徐來,運氣好時還可以碰到有人在土芒果樹下做檨仔青呢。左創生活園區總監謝宛蓁表示,園區也會推出解除筋肉痠痛無力的核心肌群課程,以及減緩心靈壓力與失眠的缽鑼浴課程。記者第一次接觸到「缽鑼浴」也覺得新鮮有趣,這裡所謂的缽鑼「浴」當然不是洗澡,而是以敲缽與鑼形成的音與波,沐浴在全身,對身心 靈有正面的提升。「左創生活園區」位於左營區南大路4號,營業時間上午11點到晚上9點,有免費停車場。洽詢電話07-5887366。【漫遊。輕旅行↘↘↘】。預約體驗1日原民!認識太巴塱,大啖「部落寶石」。慢遊北投!在地里長報你知「泡湯美食1日行程」。去哪玩? 走趟台北的「大院子」 品味老時光 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 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20-04-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清明連假去過人潮熱點怎麼辦?急診醫師提亡羊補牢5建議
清明連假墾丁被塞爆,讓許多大企業在昨(5日)晚緊急宣布,若有旅遊史的員工應居家辦公,指揮中心也在今(6日)一早也加開疫情記者會,呼籲連假期間曾至人潮擁擠的地方活動的民眾,應自主健康管理14天。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昨晚也在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寫道,不少網友私訊問他,連假後該怎麼辦?謝宗學從個人防疫角度提出5建議:1. 加強個人衛生習慣的執行,出門緊戴口罩,手儘量不接觸周遭環境器物,不觸碰眼、鼻、口,確實清潔手部。2. 連假出遊的人,麻煩確實執行上述個人衛生習慣,14 天內儘量不要到人潮擁擠或通風不良之處,儘量不要和親朋好友見面;若身體出現不適,務必誠實告知醫師旅遊史,精準描述症狀,特別是出現嗅覺味覺異常,提供醫師判斷的依據。3. 連假沒出門的人,14 天內不要接近連假出遊的人,教導孩子在學校和補習班注意個人衛生防護。4. 孩子放學回家先洗澡再開始家庭活動5. 注意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政策和建議並配合執行(資料來源/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台灣民眾連假對疫情似乎鬆懈的態度,不止謝宗學,許多醫師這一二天也都在臉書發文表達憂心。童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吳肇鑫昨(5日)也自比是「非常心灰意冷的急診室醫師」,深怕看到「昨天的台灣!一個月前的義大利!」。
-
2020-04-02 科別.皮膚
防曬、防恙蟲、小黑蚊/出遊掃墓做好防護 皮膚不NG
春天是闔家出遊,也是慎終追遠的好時節。今天起一連四天清明掃墓假期,提醒大家出門在外要懂得照顧自己的皮膚,除了要做好防曬措施,更要小心防範避免小黑蚊、恙蟲的叮咬,才能玩得盡興、掃得安心。【防曬】出門在外,防曬是照顧皮膚的第一道基本功。防曬產品的選用,建議挑選防曬係數SPF30至50以上,PA值++++或標示broad-spectrum的產品,才能兼具防護紫外線A光及B光的功能。凡在室外活動,建議每兩小時就要補充擦一次防曬產品。若是家中有幼兒,則建議挑選純物理性(氧化鋅/二氧化鈦)成分的產品,較不易引起過敏反應。此外,陽傘、太陽眼鏡、寬邊的帽子、袖套或防曬衣也都是防曬的好夥伴。【小黑蚊】小黑蚊的學名是「台灣鋏蠓」,在台灣分布地區以中南部及花東地區最多。每年四月開始孳生,數量到夏天達到最高峰。跟蚊子相比,小黑蚊的叮咬反應更劇烈,紅癢的情形更甚,且引發過敏反應的時間更久,可以拖到一周以上,甚至接近一個月才完全退去。防護小黑蚊,首要清理青苔藻類,保持乾燥環境,家中需裝細目紗窗紗門;外出要避開中午小黑蚊出沒的高峰期,穿著長袖長褲衣物,並且使用含DEET(敵避)成分的有效防蟲產品。【恙蟲】恙蟲是八隻腳的小節肢動物,喜歡居住在高草叢和森林區域,尤其清明掃墓時節,因為清理雜草的關係,很容易接觸到恙蟲。恙蟲叮咬的疹子形態,通常是鮮紅色的點狀疹子,可能咬在皮膚皺褶或衣服遮蓋的地方,如膝窩、腋窩、腰部、腳踝等。被恙蟲叮咬非常癢,千萬不要抓破皮導致感染。避免用過熱的水洗澡,可以用冰敷或外用止癢藥膏來減低癢感。預防恙蟲叮咬首重保護皮膚。當您在林間小徑漫步時,盡量穿著長袖長褲衣物,並將褲管塞入襪子中。可以將防蟲液塗抹在領口、袖口、腰部、褲管等處。從野外回到家後馬上淋浴,也可以預防恙蟲滯留在您的皮膚上。恙蟲最惡名昭彰的是可能傳染恙蟲病,又稱叢林型斑疹傷寒,被恙蟲幼蟲叮咬,易產生發高燒、頭痛、背痛、惡寒、盜汗、淋巴腺腫大等症狀,叮咬處出現無痛性的焦痂。在台灣主要發生在金馬離島以及花東地區。如果去上述地方旅行,回來後出現類似症狀,請務必向醫師求診。
-
2020-03-24 養生.家庭婚姻
超恩愛夫妻卻因有了女兒「變了」!辛龍超級「女兒控」,劉真看到傻眼
【編註】「國標舞女王」劉真今年2月因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在台北榮總接受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但過程中忽然心跳停止,裝上葉克膜搶救,後又因腦出血動刀,最終仍等不到換心於前晚(22日)22時病逝,享年44歲。劉真和辛龍結婚多年,夫妻倆育有一女兒霓霓,不過日前劉真卻忍不住在節目中抱怨,表示老公「變了」,原來是自從有了女兒後,他就把女兒的一切視為珍寶,甚至在女兒哭的時候會親吻她的眼淚,因為說那是「珍珠」,讓劉真這個做媽的超傻眼。劉真透露,老公認為女兒就要「嬌養」,因此每天出門回家,抱小孩前一定會先洗澡、消毒,要是去了磁場不乾淨的地方,還會先進佛堂點香再抱女兒,而且講究程度不只這樁,霓霓第一次剪髮時,辛龍堅持要親自操刀,還要求看日子,並謹慎收藏剪下來的頭髮。「小三」魅力無法擋,讓劉真忍不住嘆:「我以前在我老公心中是公主、女王,女兒出生之後一切都變不一樣!」女兒控爸爸超有理汪小菲:「女兒就是我的人」汪小菲和大S育有一子一女,他時常在微博上曬出女兒的照片,還被網友揶揄是只疼女兒不理兒子,不過汪小菲有自己的育兒想法,他認為兒子是要替社會帶來貢獻,所以對兒子比較嚴厲,但是當一個男人有了女兒的時候,他才真正懂得什麼是無私的愛;為了女兒,可以付出和給予自己的一切。「可是如果你有了一個女兒,你的生命,自由,都不再屬於自己,為了她,天大的事兒和痛苦也要扛著,都要看到她的笑容,都要為了她奮鬥,好好的活著。」修杰楷:「女兒就是我的人生代表作。」修杰楷時常趁太太工作時帶著小公主上山下海四處遊玩,也不時在臉書上分享父女相處的甜蜜情況,常常讓太太嬌嗔大喊吃醋。雖然女兒們還小,老爸卻開始擔心起她們未來交男朋友的情況了,竟然對咘咘說:「妳只能在我身邊,這輩子生命中不准有別的男人!」讓賈靜雯笑翻直喊:「超變態的!」42歲的賈靜雯與小9歲的修杰楷兩人大談姊弟戀後,去年兩人結婚後幸福甜蜜,擁有兩人愛的結晶可愛的女兒「咘咘」,女兒遺傳爸媽兩人的優良基因,超萌迷人的大眼電暈不少粉絲。吳尊:要追Neinei需過十關卡吳尊自稱完美老爸,自認對女兒細心又不會過分寵愛,但是這位完美老爸仍然不免俗地為Neinei未來的伴侶擔心,甚至設計一件背後印有網路名言:「與我女兒交往的十大守則」T恤擺在辦公室門口。1.有工作,負責任2.理解我可能不喜歡你3.我會隨時隨地監督你4.如果你敢傷害我的女兒,我會加倍奉還5.每天24小時待命6.你的錢就是她的錢7.如果你敢對她說謊,我會發現8.他是我的小公主,不是你的戰利品9.我做好了進監獄的準備10.鍛鍊身體,保持健康和強壯,一輩子保護她
-
2020-03-2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防疫怎麼做?譚敦慈建議居家檢疫12措施、一般民眾預防10守則
目前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已從本土病例轉為境外移入病例劇增的階段,現在大家都怕演變為社區感染,除了持續排買口罩之外,更一窩蜂的搶購囤積生活物資。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日前就在其臉書發文指出,暫且不出國旅遊、不參與大型聚會、不去人多不通風處、不要搶購及囤積貨品,更不應轉傳未證實資訊及謠言,並做好健康自主管理及居家檢疫,才是全民應盡義務。她也PO出長庚毒物實驗室的建議,讓大家清楚了解境外回國居家檢疫該注意什麼,一般民眾又該做什麼事。境外回國居家檢疫措施1:不要外出及搭乘大眾公共運輸工具、每日量體溫2次,注意呼吸道症狀2:單獨居住通風房間,盡可能使用單獨衛浴,若無單獨房間也可以選擇檢疫旅館,或是家人住飯店,需檢疫者住家裡3:如廁完, 沖馬桶務必蓋上馬桶蓋再沖水4:正確戴好口罩並與人保持2公尺距離,拒絕探訪5:不共用餐具、採分餐法,不與人共餐,餐具單獨清洗並煮沸消毒6:不共用生活日常用品, 換下的衣物、被服不要抖動揮揚,可以用熱水或添加氯系、氧系漂白水清洗7:如廁後、餐前、擤鼻涕後、睡覺前、手髒時,確實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至少20秒,洗手後要擦乾,使用一次性擦手纸擦手。如果没有,可以專用乾淨毛巾擦乾,毛巾每天或濕了就要更換8:咳嗽、打噴嚏時需要佩戴口罩或用纸巾或手肘遮擋口鼻,咳嗽、打噴嚏時捂住口鼻的物品立即丟棄,然後立即洗手。9:不要揉眼睛、不揉鼻子、也不以手碰觸嘴巴10:適量喝水、均衡飲食(多吃蔬果、並攝取足夠蛋白質)、充足睡眠、於房間內可以做些運動放鬆心情11:確保厨房、浴室、客廳等公共區域通風良好。浴室和廁所表面及經常碰觸的物品每日消毒1-3次。12:處理排泄物、嘔吐物戴手套,垃圾密封後再丟棄。消毒劑可採用75%酒精或稀釋漂白水(小面積用酒精,大面積用漂白水)稀釋漂白水時務必戴手套、口罩並保持通風,漂白水不要用噴灑方式,以抹布浸漂白水同一方向擦拭,20分鐘後再用清水擦乾淨,注意漂白水不可用熱水稀釋,也不可與酸性清潔劑及含檸檬烯清潔劑併用,使用後的漂白水不可直接倒入馬桶以免影響化糞池功能,漂白水用後可以靜置24小時待氯揮發後或用水稀釋100倍再倒入下水道,以免造成環境傷害。一般民眾預防感染、增強抵抗力的最好方法:1:注意個人衛生,需要時正確戴好口罩、多洗手,不以手碰觸眼睛及口鼻2:經常開窗通風、沖馬桶蓋上蓋子3:人與人之間保持1-2公尺距離4:分餐吃飯,不共食、不共用餐具5:碰觸過電梯按钮、公共用品之後也要勤洗手。6:回家後快洗澡,若無法洗澡也要洗手、洗臉、漱口7:沒限水者可以喝足夠的水,減少含糖飲料攝取8:多吃天然蔬果及適量蛋白質,善用辛香料9:不要試吃、不要試用貼身物品如睫毛膏、唇膏10:充足睡眠、適度運動、穩定心情(資料來源/譚敦慈護理師官方粉絲專頁)
-
2020-03-2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這事總是有人要做...」醫師:大家很辛苦加油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胸腔外科醫師鄒冠全,一張負重印記的照片惹哭眾人爆紅,隨後他視訊受訪,提到因採檢輪班醫師不足,他選擇加入並參與8小時檢疫的心情,「防疫夥伴都很辛苦,我只是小螺絲釘...」希望大家一起為彼此加油,共度難關。雖然有穿防護裝備幫愛滋病患者開過刀的經驗 ,醫師鄒冠全說,穿著兩層防護衣連續工作8個小時還是頭一遭,而在桃園機場入境處採檢有新冠肺炎疑似症狀的旅客,「當然,還是會擔心」。鄒冠全昨天深夜值夜班時,在群組得知今晨5時到13時的採檢輪班醫師不足,便自告奮勇提前加入行列。原本他是排定下周。他們必須穿上內、外兩層防護衣,戴N95口罩、護目鏡及鞋套,全副武裝迎接被篩出必須接受採檢的旅客。一早是澳洲來的航班、之後是來自歐美洲航班,他略算共採了32分檢體。今天他在臉書打卡貼出一張兩頰與鼻梁都是N95口罩深深壓痕的自拍照,獲得近兩千人按讚,五百多人留言為他打氣、感謝他。他說,「大家都說辛苦了,其實我真的只是小螺絲釘」,從2月起這些檢疫工作就在進行了,其他防疫人員才是真正的辛苦。沒想到臉書貼文出來以後,獲得這麼多回響,手機訊息響到沒電。「在沒有航班入境的空檔,可脫下防護服,而且要感謝政府,給我們充足的資源,可以換新的一套,」他說,在資源不足的地方,這些拋棄式的防護衣可能要重覆使用。今晨結束醫院值班,直接趕到機場,鄒冠全形容自己滿身是汗,非常狼狽,一度不願意接受視訊訪問。鄒冠全說,決定支援防疫工作以後,他有告知家人,他們都擔心。他也先跟妻子告知,「等我回家,把洗衣籃放門口 ,讓我把衣服脫光了,直接衝進去洗澡」。要請妻子把全身的衣物拿去泡肥皂水,確保家人的健康。他的朋友中,也有人因為工作必須在這段期間前往海外,他說,希望大家不必去為難誰。請他們配合政府防疫措施,好好在家檢疫不要亂跑,有症狀請打1922,就是對醫療人員的最大幫忙。
-
2020-03-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水最遠可以噴2公尺 新冠肺炎期間如何運動不中標?
合作撰寫:好痛痛(粉絲頁)、林杏青復健科醫師(專欄連結)好痛痛的讀者群大多是喜愛運動的鄉民朋友們,一日不深蹲、不跑步,便覺面目可贈。但是新冠肺炎 (中國武漢肺炎) 期間很害怕出門運動會中標,畢竟日本已經有健身房感染的案例了,那在台灣應該怎麼做比較好呢?讓林杏青復健科醫師來告訴你!人的口水最遠可以噴兩公尺,如何降低武漢肺炎中標風險先講結論,台灣目前沒有大規模社區感染,因此只要避免去人擠人的地方,加上勤洗手、不要亂摸口鼻,大致上算是安全的,不用過度焦慮。根據目前的資訊告訴我們病毒會經由飛沫傳染,但還沒有證據會經由空氣傳染。意思是如果你有病毒,你講話噴口水到別人鼻子、嘴巴上,別人把口水吃進去可能會中標,或是飛沫噴到某個東西上,你摸了東西之後輾轉把病毒吃下肚才會中標。但是你們不會因為很靠近、呼吸一樣的空氣就傳染。世界紀錄吐口水的距離是兩公尺多,並沒有你以為的那麼遠那麼厲害,一起登山、幾個人一起去路跑,或是在通風良好人數沒有很多的健身房健身,只要衛生習慣良好,危險性不大。但是要注意那些隨地吐痰、打噴嚏或咳嗽不遮嘴、不愛洗手、不愛洗澡的人,這些人風險比較高。所以面對武漢肺炎,你不必像反應過度的某些人一樣,以為跟人說話、接觸就會變殭屍。你應該在外出後用肥皂洗手、用餐前後用肥皂洗手、出入密閉空間例如捷運和公車的時候戴口罩,基本上不用過度操心。那防疫期間該怎麼運動呢?我會建議健康的人還是盡可能維持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以及每週兩天的阻力訓練。可以選擇通風良好、開放式的運動環境。基本上健身房不要向公車、捷運一樣擠,且有好的空調設備,傳染機率不會那麼大,但不代表就絕對安全,也有可能感染者的口水噴到槓片上,你拿了槓片之後沒洗手又去吃東西,就間接中標了。如果擔心公共場所或交通環境中不夠安全,可以在家裡使用啞鈴、壺鈴、彈力繩等取代健身房的儀器訓練,減少出門頻率。根據研究,肌力訓練的間隔拉長到兩週,也還是可以維持住肌力與肌肥大不要退步。所以不用太擔心肌力衰退的問題,而面目可憎大是心理作用句多。作為一個喜愛運動、參加巴西柔術公開賽的醫師,我很懂這個感覺。本文獲「好痛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3-12 橘世代.健康橘
牽一「足」動全身!早上足部健康操,腳好身更好
歐洲許多國家很早即重視足部照護保養問題,有專業學校(高職),有完整的設備、工作防護和消毒系統。這些服務普及於長者關懷據點和活動中心,讓長輩可以不必跑醫院,就近預防皮膚、趾甲、骨骼等足部衍生的身體疾病問題。從出生到死亡,我們的雙腳帶著我們前往各個地方,但是我們卻常常忽略足部的健康狀況。青少年時我們常運動負重、長時間穿鞋襪,青壯年則可能因穿高跟鞋造成擠壓病變,晚年則因免疫力降低、骨骼變形、肢體老化不便、用藥等因素,一不留神,輕者治療幾個月,重者演變成截肢或喪命。在台灣,我們常見足部養生和美甲,有的會私下協助處理灰指甲和趾甲內長等困擾,但因業者缺乏醫療知識,屢生感染等風險。為此,歐洲先進國家早已積極建立足部照顧服務,例如已有50年歷史的丹麥足療學校校長,與有20年實務教學經驗的老師媚特應衛福部邀請,來台協助建立足部照顧評估標準,並做教學示範。預防勝於治療 足部護理有待重視台灣目前雖有物理治療師等各專業職系,但沒有專門針對足部照顧的醫護專業,以往民眾多半是到皮膚科診所就醫,或被轉介至醫院動手術,這已是發生問題後的治療,無形中付出額外的社會成本與醫療成本。丹麥自1970至1980年之間,開始大力推動跨領域糖尿病控制,足部預防照顧是協同防治項目之一,根據後來統計,減少了80%的截肢。另一項統計則顯示了不重視足部照顧的後果:一個能預防卻不作為而導致的足部傷口,相當於一位護理師一年薪水的醫療代價,若傷口惡化需要截肢,花費可達新台幣500萬元,這還不算停止工作與影響生活品質的損失。簡而言之,媚特引進的足部照顧知識即是預防醫學,本篇介紹淺顯的醫療知識和技術,讓一般人、家庭照顧者和居家服務者不用花錢吃藥,也能做好足部保健。媚特首先示範足部晨操,她坐著用5根手指夾住5根腳趾,左右上下前後搖動,好像喚醒腳趾一樣。早上起床這樣做,可以讓腳趾肌肉骨骼鬆弛柔軟,增進血液循環,等一下行動時比較好協調出力,尤其足部老化僵硬的人更要這樣做。每日一早向人問安前,先向自己的腳問安。如果有拇趾外翻的情況,可先兩腿兩腳併攏,用粗橡皮筋套住雙腳大拇趾,然後腳跟合併不動,拇趾向左右兩側外展再合併,來回練習多次。雖然這不能完全改善外翻,但是可以減緩疼痛。若是槌狀趾,則可一腳前一腳後,前腳跟輕壓後腳趾,減緩症狀。這些都不需要花錢,而是了解問題機轉,自己可以減緩困擾。做完足部晨操後,照顧者先用手接觸客戶足背動脈和後脛動脈,從能否感覺到脈搏判斷循環狀況。若摸不出來,再進一步用手摸拇趾下方,用手指重壓肌膚,看看是否在5秒內恢復彈性,藉此研判是否水腫。若還有疑問,則建議就診,也做為進一步觀察足部現象的參考背景,以免誤判紅腫等因素來源。再來看皮膚、趾甲、骨骼外觀,皮膚包括摩擦、硬皮、龜裂、紅腫、雞眼、感染、濕疹、黴菌與傷口;趾甲部分要觀察是否有過長、厚硬、黴菌(灰指甲等)、往內長、扭曲、感染、龜裂現象;骨骼部分則查看是否有拇趾外翻、兩指重疊、扁平足、腳踝下塌、高弓足等現象,這些問題可能來自先天或老化,也可能是受到鞋襪影響,像走路姿勢扭曲可能是骨骼變化,若不確定原因,可能會誤以為是扭傷。除了足部晨操、觀察詢問,媚特還介紹了足部神經敏感度基本測試,包含用棉花棒碰觸常受壓的部位,詢問對方有無感覺;用10公克壓力的塑膠針測試壓力覺;將棉花棒折斷,用尖銳端測試腳底痛覺,以及用反射鎚敲擊膝蓋測試膝反射,然後用震動機器量測對震動程度的感覺。最後是溫度差異測試,這時需要使用專業用測溫筆。專業用測溫筆的兩頭,一為金屬端一為塑膠端,測試者以兩端隨機碰觸受測者的同一部位,通常先選腳背,因為這區域比較敏感,然後問客戶感覺是一樣或不同?用以判斷足部能否感覺出溫差。如果多次無法感知,表示神經傳導或血液循環可能有問題,建議就醫。儘管這些測試中,有些需要使用一些專業儀器和知識才能判斷,不過其他幾項一般人可以相互執行。我曾多次將上述檢測用於老人大學,的確曾替人找到一些潛藏的足部問題。媚特也說,在丹麥也有不少人因為測試才發現自己的腳有問題,甚至意外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穿鞋前最好先清空鞋子媚特特別介紹感覺神經系統和運動控制神經系統,用以了解糖尿病的後果,和為什麼腳有各種不正常的反應。血糖高低不穩和末梢神經被破壞,可能造成走路與站立不穩而摔跤,或者改變走路時足部重壓的位置,造成骨骼變形或硬皮,以及皮膚和趾甲容易龜裂。這些問題當然要多重保護,包括乳液保養、趾甲維護與鞋襪選擇等。媚特舉了丹麥真實故事,有個小孩喜歡玩樂高玩具,把玩具塞進祖父母的鞋子裡,祖父母因為神經受損,沒有注意到鞋子裡有異物,連流血了都不知道痛。類似的例子還有髮夾等異物,在台灣則較多發生小石頭塞在鞋內造成足部受損。所以媚特建議,長者每次穿鞋前最好倒一倒,確保鞋內清空。以上各種足部測試治療,都要在安靜的環境中進行,以便專心聆聽和測試,而且每一項測試都要先告知受測者,甚至請他們先用手感受、理解測試器材,讓他們安心並配合。確定他們都了解後,才開始修趾甲和護理皮膚。此外,工作時要戴手套,且每20分鐘更換1次,因為手套雖然可以隔離防護,但手指容易出汗,會影響手套的防護能力,若持續不更換,等於沒有防護,這個耗材不可以省。同時,工作要有升降椅,保護工作者背部,才能長久執業。但要注意,若對方背部無力或有背痛,不要一次把兩隻腳都升高,以避免壓力向後造成對方背痛困擾。比較現代的磨腳機會自動吸附粉塵,若無此設備,要戴口罩避免肺部傷害。這不僅適用於足部護理,也適用於家庭照顧者、居家服務人員與居家護理師。灰指甲、趾甲脆裂、硬皮 如何修剪才能避免感染?關於趾甲整理,媚特提醒,若有一隻腳趾有灰指甲,剪趾甲和磨修趾甲時,務必先處理其他的趾甲,最後才來處理有灰指甲的腳趾,以免交互感染。一般處理趾甲就是把過長的部分剪掉,很多人都知道要「平著剪」,但不見得真了解怎麼做,更何況趾甲造型人人不同。媚特先介紹所謂的「平著剪」,剪的時候趾甲要留一點長度,不宜全剪到接近甲床,不然比較胖、皮膚光滑、趾甲脆裂,或有硬皮的人,就很容易破裂感染。她還分析平著剪至少有3類,要看趾甲的厚薄、彎曲程度,較彎的趾甲反而要剪得略成弧形,以免最前緣保留不夠而容易內嵌。媚特說很多人為了省事,一次剪太多,後來兩側嵌甲,兩側尖尖的像貓耳朵,因此媚特稱之為「凱蒂貓」。因為一般人剪的時候怕嵌甲、怕痛,就將兩側剪成45度切角,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可以避免長進肉裡,實際上趾甲被這樣一剪,兩側還有一部分不容易被剪到,或者變形生長,最後看不到、剪不到的部分伸進肉裡更痛,而且可能引起感染發炎。如果長輩獨居在家,或因失智不能表達,或眼睛不好,或地面不乾淨不穿鞋四處走,都有可能讓腳步傷口惡化成各種疾病,而威脅生命。另外,因為許多銀髮族長年不剪趾甲而變長,加上老化組織改變,可能讓腳趾甲下緣連著肉往前長,或者甲床與趾甲分開,突出肉芽,若有這兩種情況,在修剪趾甲時容易以為是硬皮,或一不留神就剪下去了,結果一剪才發現是肉,可能流血感染。所以,肉芽若是連著趾甲,要慢慢剪一點點,讓它長出來乾化再處理,若肉芽不連趾甲,可以保留一些趾甲將之修薄,待乾化脫落。如果趾甲已經因為長期不剪而變長變厚,不要直接剪,因為這樣很可能使趾甲斷裂引起感染。也不要因為想省事,直接撕一些已經翹起一點點的趾甲,因為這樣不但可能因撕掉過多受傷,也使趾甲敞開更多空隙,容易引起感染。足部天天接觸地上,可能是口腔與肛門之外,最常接觸細菌的地方之一。如果用電動鑽頭磨硬皮,要注意使用方向要一致,不要來回摩擦,以免感染或速度太快導致磨傷。修整硬皮更要注意工具,有的地方可用小刀,如果用電動鑽頭要非常注意溫度,因為速度快或頻率高會增加溫度,可能加速細胞反應而導致硬皮增生,這樣反而容易繼續長厚皮。如果有空的話,儘量用小刀或用手工慢慢地磨。一般人在家可用廉價菜瓜布於洗澡後處理硬皮,不建議用指甲銼刀來磨硬皮,後果和電動鑽頭的高溫相似。硬皮不處理可能會龜裂,進而導致流血潰瘍感染風險,尤其糖尿病患者更應注意。造成因素可能是鞋不合腳,要做鞋墊,也可能是因穿夾腳拖鞋而不適,要避免穿,還有長輩足部變形,走路重壓部位與方向改變,也可能會長出硬皮。如果無法確認原因,而只是一味修硬皮,不能改善根本問題。關於嵌甲,丹麥多年前已經成熟發展鋼絲矯正,這種方式不用動手術,也不需要侵入皮膚,而是用金屬張力矯正,但要看趾甲條件。除了鋼絲,近年還有樹脂陶瓷等材料,不像鋼絲要靠趾甲兩側來固定,可以直接貼於趾甲中央,這樣可避免因鋼絲造成意外傷害。這種方式逐漸在歐洲風行,在台灣有少數醫師和部分護理師使用,費用比丹麥還要貴,而且要做很多次,可見在台灣這類保健技術和器材尚未普及。丹麥針對足部照顧設有職業學校,1年8個月循序漸進學習,從足部各種知識,到糖尿病、癌症、臥床、吸毒、酒藥癮等各種足部測試照顧,製作個別化鞋墊都有。他們參與機構服務、據點服務、日間照顧與居家服務,也被列為糖尿病病人聯合衛教一環。丹麥除了糖尿病患者有醫療給付,其他長者足部照顧在該國各行政區域有些微補助,這是街坊非常普及的預防醫療資源,另每年還舉辦足療日,於全國藥房、圖書館和人潮多的地點同步進行衛教宣導。土耳其比台灣更晚接觸丹麥足療,但已經立法設足療師,並於大學健康學院建置技職學系,教學醫院新陳代謝科隔壁設有診療間,並搭配糖尿病衛教,引進多國自動檢測足部壓力設備,可直接列印鞋墊參數製作。國內目前無任何學府開設足部照顧科系,2019年政府提出護理創新服務發展計畫,已經將足部照顧列為居家基本生活照顧給付;但是從修剪趾甲到更完整預防照顧的知識、技術等,仍待進一步強化提升。當這些都到位之時,台灣才有更多人免於截肢,更落實活躍老化。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熟年誌2019年10月號(NO.91)》【「動一動」這樣強化自癒力↘↘↘】。膝蓋受傷也能練翹臀? 6大動作幫你減低膝蓋負荷!。123慢鬆呼吸操 讓身體自癒,緩解感冒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0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皮膚容易乾癢且四肢冰冷?中醫師教你按摩這些穴道
Q:皮膚乾癢,按摩有效?A:近來乍暖還寒,不少人在乾冷時候容易發生皮膚乾癢情形。這類型的搔癢好發於血虛體質的人身上,因為這群人的體內血液虧虛、無法濡養皮膚表面,特別在天冷、人體皮脂腺分泌減少之時,容易生風、化燥、搔癢及脫屑情形,頸部、腰部、手肘、小腿前脛及腳踝等皮脂腺較少處尤其容易發生。血虛體質者容易發生乾癢,且容易有四肢冰冷、面色蒼白、毛髮乾枯易斷等情形。這群患者發生乾癢時,只在患部塗抹藥膏往往治標不治本,因此中醫經常透過藥方補血潤燥,同時也建議患者可自行按壓穴道。血海、風市、太谿有助養血止癢的穴道像是「血海」,這個穴位屬足太陰脾經,由於脾統血,因此適度按摩有助血液循環之效;「風市」屬少陽膽經穴道,適度按壓可祛風止癢;「太谿」屬足少陰腎經,適度按壓可順氣血、補陰防燥。要避免乾癢發生,日常生活中有些小習慣要留意,像是避免以高溫水洗澡或洗澡洗太久,以免過度清除皮膚表面油脂,反倒更易出現搔癢情形;洗完澡後,可在肌膚乾燥處適度塗抹乳液,以鎖住體表水分。飲食上可適量補充海帶、白木耳等富含膠質的食物,或是核桃與黑芝麻等較油的食物,如此將多少有滋陰潤燥之效。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