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5 癌症.卵巢.子宮
搜尋
江良誠
共找到
131
筆 文章
-
-
2020-07-22 科別.眼部
學童左右眼視差大 可配戴角膜塑型片改善
南投9歲葉姓男童,在學校定期檢查時發現他的兩眼視差相當大,右眼可看到1.2,左眼卻只能看到0.1,家長擔心孩子的視力健康而陪同就醫。在與醫師評估與討論後,選擇讓葉童配戴角膜塑型片,睡前單眼配戴,隔天早上醒來不戴眼鏡便可看物清晰,控制近視的度數,延緩度數爬升的速度。台灣近視盛行率高,南投醫院眼科主任何建賢醫師說,學童近視最容易快速增長度數,因此控制度數與矯正相當重要。除了近視問題,兩眼視差大可能會導致疲勞、頭痛等症狀。近視初期的孩童如果能即時矯正,並維持正常生活作息及良好用眼習慣,可避免度數快速增加。眼科醫師多會建議孩童可選擇散瞳劑,讓睫狀肌放鬆、達到矯治效果。不過許多孩子會出現畏光等症狀,進而抗拒點藥,影響效果。因此家長也可以在與醫師討論後,考慮角膜塑型片。角膜塑型片是藉由鏡片來改變角膜表面的形狀,配戴者在睡前配戴,使得角膜在ㄧ夜進行調整,隔天早晨摘下鏡片後,不需要戴眼鏡也可維持正常視力,適合喜歡運動的孩童,較不會受到眼鏡的限制。何建賢說,角膜塑型片是依患者個別狀況訂製,因此需至眼科門診由專業醫師評估後配戴。另也需確實清潔、保養鏡片,定期回診檢查角膜狀況及視力控制情形、鏡片清潔情況等。配戴角膜塑型片後,仍要注意用眼習慣,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少使用3C產品,才能避免度數不斷加深。
-
2020-07-17 科別.皮膚
驚!南投吳姓男子左臉刺痛 竟大面積水泡腫瘍和結痂
南投縣50歲吳姓男子最近左側臉頰刺痛、抽痛,還出現耳鳴,他只塗抹藥膏止痛,沒想到幾天後左臉冒出一長串滿滿的紅疹與小水泡,嚇得趕緊就醫。南投醫院確診為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經住院治療後症狀緩解,不過仍可能有神經痛等後遺症。帶狀泡疹在發疹前幾天至數周,便會發現身體某側皮膚會出現成串的紅疹、水泡,且伴隨有異常疼痛、刺癢、灼熱等症狀;接著水泡會進入潰瘍階段,若沒有做好適當防護,破裂的水泡則容易因被細菌感染,造成大面積的結痂。這名吳姓病患就是因為沒有及時就醫,導致左臉都是水泡、潰瘍和結痂,相當嚇人。南投醫院感染科主任廖嘉宏醫說,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所引發,多為幼時感染全身性水痘後康復,但病毒並未因此消失,而是躲在人體背根神經節中。在年老後或免疫下降時,病毒再次出來發威,但多沿著活化的神經分枝分布的皮節長水痘,併嚴重神經疼痛症狀。廖嘉宏指出,帶狀皰疹發作初期症狀不明顯,可能會有抽痛、痠痛、刺痛、頭痛、倦怠等症狀,幾日後在皮膚上可能會開始出現紅疹,並進展成水痘、膿皰。而身上某些部位的帶狀皰疹造成的後遺症可能會影響正常機能。若帶狀皰疹長在頭頸部,可能會伴隨蜂窩性組織炎、顏面神經麻痺、腦膜炎或影響聽力、視力;長在生殖器可能會影響排泄功能,恐無法順利排便排尿。因此提醒患者若出現症狀應盡早就醫、治療。治療部分主要給予抗病毒及止痛藥物,而預防帶狀皰疹,廖嘉宏主任表示,目前有疫苗可以自費施打,建議50歲以上或患有慢性病之民眾可考慮施打,降低罹患帶狀皰疹的風險。平時則建議維持規律生活作息,睡眠充足,均衡飲食。
-
2020-07-09 橘世代.好學橘
82歲還在學!工程退休轉農業,人人稱他「可可爺爺」
「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用在82歲的陳哲雄身上最貼切不過!陳哲雄年輕時曾是經濟部認證的安全工程師,長年在海外營建部門工作,後來回到花蓮開礦業公司,研究玉雕、石雕,幾年前他回到南投名間鄉老家,早可含飴弄孫,他卻研究栽可可亞樹馴化栽培,希望這項高經濟作物能在台灣生根,吸引年輕人返鄉務農,為農村注入新活力。「可可是很好的作物,除了可作為巧克力原料,可可豆含有40至50%的脂肪、14至18%的蛋白質、超過500種不同的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性、抗發炎、免疫調節等作用...」一提到可可,許哲雄話匣子就關不起來,關於可可各種知識,他如數家珍,還到學校為小朋友上課,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可可爺爺」。陳哲雄喜歡冒險研究,十幾年前他退休回到名間鄉東湖村老家,閒暇雕刻玉石、硯台,台灣農耕隊朋友引進非洲可可樹,陳哲雄也嘗試栽種,他發現可可經濟價值高又有益健康,若能在南投栽培可可樹,有助提升農業收入,吸引年輕人回到農村。他自己研究栽培管理,並評估氣候、地質,可可豆是熱帶植物但經過馴化後,在亞熱帶也可種植,而可可樹抗病蟲害性強,他從移苗、開花、成熟、結果到加工,一手包辦依天氣溫度與濕度讓可可自然發酵,利用果實本身的甜度,做出可可脂高達98%的巧克力。他將栽培好的種苗提供農民種植,還提供技術輔導,可可樹逐漸在水里、信義和名間鄉生根。除了烘焙可可豆做為巧克力原料和可可飲,陳哲雄和學生也淬取果膠、甚至希望可可脂可作護膚產品。他說,可可栽培一到兩年就可採收,一棵樹可生產400顆果莢,果莢內含30至40顆豆子,四季可採收用途用多元,這麼好的作物去哪找?陳哲雄受邀到永興國小等教學,以校外教學為目標,讓小朋友親眼看看平時吃的巧克力,長什麼模樣。近年天氣暖化,可可亞樹畢竟是外來樹種,照顧仍需技巧,陳哲雄也提供其他農友技術指導,希望可可的栽培和運用能日益增加,為南投農業走出新道路。可可爺爺聯絡方式:0937-758-110。 【熟齡精選延伸閱讀↘↘↘】。理工碩士辭百萬年薪!把科技帶回鄉,當起田園詞人。樂齡創生 日進斗金 日本上勝町「樹上長出錢」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09 科別.婦科
少女常腹痛 處女膜閉鎖經血造成
南投14歲少女最近1個月常腹痛,解尿也疼痛尿不出來,在兒科就醫治療沒有緩解,經到南投醫院以超音波檢查,發現腹部有15公分骨盆腔囊腫,因少女未有月經,醫師確診為處女膜閉鎖,以造口手術讓經血排出,也恢復排尿功能。南投醫院婦產科醫師黃子菲說,這名少女從初經以來經血就累積在體內,瘀積經血長期在子宮、雙側輸卵管及陰道,造成骨盆腔囊腫,進而壓迫到膀胱及尿道,造成解尿困難,再不處理壓迫到輸尿管恐造成腎水腫,影響腎臟功能。醫師以手術方式把閉鎖處女膜做造口,將蓄積的經血引流出來,體內累積已多達1200毫升經血,醫師推論應該1年前就開始初經。黃子菲說,處女膜閉鎖發生率大約在千分之一至兩千分之一的活產女嬰,新生兒生殖孔道較小,不易發現,很可能在青少女時期發現;臨床症狀有腹部慢性疼痛、背痛、周期性疼痛、無月經、尿滯留及解尿困難,內診可發現處女膜無開口,並鼓脹透著藍紫色。黃子菲提醒家長如果發現第二性徵如乳房發育、腋毛及陰毛已生長,但月經遲遲不來,可考慮至婦產科進一步檢查。
-
2020-07-02 科別.泌尿腎臟
男子疝氣復發 「微創修補手術」隔天就出院
南投65歲林姓男子三年前左側疝氣手術,半年前發現左側下腹又鼓起一包,因為可以按壓推回,所以也不太在意。但最近出力活動下腹沉重,疼痛難耐,檢查後發現疝氣再復發,經醫師進行微創疝氣修補手術之後,隔天就可以出院回家後可正常活動,兩個月後就可以負重運動。南投醫院外科醫師許家榮醫師說,腹股溝疝氣是外科相當常見的疾病,後天性的疝氣可能會因為人體老化、懷孕、腹水、咳嗽、便秘、過度用力、吸菸、肥胖等等原因,造成腹內壓力上升而導致腹股溝肌肉或筋膜退化,接著腹腔內器官或組織進而被擠壓出來。疝氣不會自癒,許多患者可將腹內器官推回腹腔內,但是久站、彎腰或咳嗽等用力時,就可能又跑出來,因此仍建議手術治療。許家榮醫師提醒,疝氣若不處理,如果腸子等器官卡在腹壁外,血液循環受到影響,可能會引起腸阻塞、器官壞死、腹膜炎,危及生命。而新的微創疝氣修補手術是以腹腔鏡方式來修補腹股溝退化之處,加強腹壁強度,降低復發的機會。對於接受過傳統疝氣手術後復發的患者,更適合接受微創手術。不但傷口小、疼痛感少、復原也較快。醫師也提醒患者在術後應盡量避免劇烈運動,並維持規律之生活作息,減少便秘或感冒的發生,加速傷口修復,也減少復發機率。當發現腹股溝(肚子連著大腿的區塊)凸出腫塊,平躺時會縮回去,就可能是疝氣。建議應至外科、泌尿科就醫,盡早處理,盡早脫離疝氣困擾。
-
2020-06-24 科別.兒科
幼童不喜歡吃飯除了挑食 也可能是口部功能發展障礙
幼童不喜歡吃飯,常讓家長頭痛,每次吃飯都要耗上1、2個小時,南投醫院語言治療師提醒,幼童不喜歡吃飯,除了胃口不好、消化不良、挑食外,也可能是口部功能發展問題,應仔細觀察孩子表現,如發現口部功能發展有問題,應尋求語言治療師協助。南投醫院語言治療師林宛臻說,一般孩子以2歲為分水嶺,這時不該再有大量流口水,飲食也與大人無異,若孩子仍依賴奶瓶,下巴和衣服前襟總是濕答答,就可能是口部功能發展有問題。口部功能發展有問題的幼童,往往會挑食,吃軟不吃硬,喜好吃軟食或是流質食物,無法有效的練習咀嚼,造成口腔肌肉力量不足惡性循環,而妨礙口腔功能正常發展。除了進食障礙,也影響到說話清晰度,因為說話過程需要唇、舌、雙頰、下頦肌肉力量及呼吸發聲共同協調完成的,而口腔能力不佳的孩子在控制肌肉的活動上相較於正常發展兒童不協調,發音清晰度都較差。林宛臻說,針對孩子成長階段,應適時改變使用的食器和食物,2足歲之後營養攝取應以固體食物為主,發展咀嚼和咬的能力,長期使用奶瓶吃流質食物,會讓孩子停留在原始口腔反射動作影響口腔功能發展。當孩子4到6個月便可開始使用湯匙餵食糊狀較稀的食物,從流質、泥狀、再到半固體、最後到固體食物,增進咀嚼能力。若孩子拒絕新食物,父母必須耐心鼓勵孩子嘗試,而不是篩選剔除不接受的食物,以鼓勵嘗試代替強迫餵食,漸進式增加餵食量和食物的粗糙度。另外,可利用吹紙團、吹泡泡增加雙唇收縮的能力,或利用吸管來協助噘唇;使用吹笛玩具增加圓唇動作。用牙齒咬名片或卡片比賽看誰咬的久,增加孩子牙齒閉合及雙頰肌肉力量。也可以將果醬塗抹在口腔周圍,讓孩子用舌尖去舔,增加舌頭的活動度。陪伴孩子玩聲音的活動,利用口腔內的器官,唇、齒、雙頰、下頜,軟顎接觸發出不同聲音,了解孩子是否有口腔功能發展遲緩問題,以及該如何幫助孩子發展出正常的口腔功能,若是還有更多問題,建議尋求語言治療師協助。
-
2020-06-21 橘世代.愛玩橘
七彩吊橋啟用 雙龍部落居民帶遊客體驗布農文化
南投縣信義鄉雙龍部落原住民文化豐富,配合雙龍瀑布七彩吊橋20日起啟用,居民也舉辦「依希岸部落觀光嘉年華」,20日、21日、25日至28日等6天在雙龍國小登場,邀請布農族創作歌手輪番演唱和原住民文化表演,帶領遊客深度體驗生態和布農族文化。七彩吊橋全長342公尺,高度達110公尺,是全國最高最長吊橋,未開放先轟動,為了慶祝吊橋啟用,布農族人將以八部合音、迎賓舞迎接各地遊客。「依希岸部落觀光嘉年華」以布農族文化為主軸,明天開幕結合縣政府原民局「烤大豬職人認證計畫術科考試」,中午12時由南投縣長林明溱縣分送烤大豬考試成果,讓遊客品嘗。部落嘉年華期間,遊客憑吊橋門票每日上午11時安排烤大豬品嘗,每日限量300份,還有小米酒試飲,部落集章兌換小禮物,現場也有部落市集,可體驗DIY手作工藝及品嘗部落美食。丹大布農生態旅遊協會也推出丹大好好玩七彩吊橋部落一日遊活動,由專業導遊帶領探訪部落,深入體驗布農文化,每人只要1200元,詳情可上協會官網查詢。縣府也與豐榮客運合作,推出雙龍暢遊套票,遊客可以一次購買水里到雙龍的來回客運車票以及雙龍吊橋園區門票,同時加碼推出三橋聯票,包括「清境高空觀景步道」、「竹山瑞龍瀑布園區」以及「雙龍七彩吊橋」,各項優惠票券20日起對外販售。林明溱說,南投縣有許多優質的戶外景點,歡迎大家來南投森呼吸。觀光處長陳志賢則表示,配合「安心旅遊」專案以及「振興券」政策,縣政府將加碼推出抽獎,7月1日發售「中台灣好玩卡」景點暢遊版及南投縣定版,讓大家超值玩南投。系列活動詳細資訊可上「走進南投」網站以及「樂旅南投FB粉絲專頁」查詢。【更多愛玩精選延伸閱讀↘↘↘】。夏季泡湯排毒素!走走松鶴-啖美食,穿越時光賞河谷!。經典小鎮行程/悠走楊梅客庄古道,賞景啖美食!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18 焦點.食安拉警報
夏季高溫預防食物中毒 營養師提10點建議
高溫炎熱,食物容易變質,南投醫院營養師提醒民眾,不管是正餐蛋糕飲料等點心,都要留意衛生及保存問題,保存不當容易導致細菌滋生,甚至食物中毒,危害健康。依據食藥署資料,食物中毒主要致病菌有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霍亂弧菌、肉毒桿菌等。常見的食品中毒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及虛弱等,有時候伴隨血便或膿便。食物中毒致病原因種類以及吃了多少被汙染食品等因素,均會影響中毒症狀及其嚴重程度。抵抗力特別弱的人症狀會比較嚴重,甚至可能會因為食物中毒而死亡。一般食物中毒症狀通常會持續1天或2天,有些會持續1周到10天。營養師蔡玉思提出十點建議,預防炎夏食物中毒:1.盡量不要放在室溫下超過兩小時,放冰箱時也要注意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2.維持良好衛生環境。3.食物冷藏及冷凍環境都應維持乾淨且定期清潔。4.食物冷藏時應將熟食放於最上層,生食放於下層,以避免交叉污染。6.儘量不要買涼拌食物、加工後放置較長時間的食物。7.剩的食物一定要及時放入冰箱保存,高溫加熱後再食用。8.食品買回來後應該儘快烹調,生的食品原料愈快處理愈好,熟食也要趕快食用。9.確保烹調的海產食物須經過100℃煮沸充分加熱避免生食。10.煮熟的食物必須保存於夠高的溫度(高於60℃),否則即須迅速冷藏至5℃以下,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
-
2020-06-10 科別.眼部
男子右眼常有蚊子飛 視網膜剝離顯失明
南投縣62歲曾姓男子兩周前發現右眼常看到蚊子在飛,且下半部像被黑幕蓋住一樣,他認為是疲勞引起不以為意。兩天後他與友人打網球,沒想到第一場還沒結束,右眼就突然看不到趕緊就醫,醫師透過眼底鏡檢查,發現他右眼視網膜剝離,趕緊安排手術修補,目前已出院返家。南投醫院眼科主任何建賢說,視網膜剝離是眼科的急症之一,若沒有立即就醫治療,恐有失明的風險。中老年人、高度近視、眼球受過外傷或曾經手術治療、發炎、有視網膜剝離家族病史都是高危險群,視網膜剝離不會疼痛,但可能會出現突發性飛蚊症(出現大量的黑點或黑影)、閃光、眼前景物直線變扭曲等症狀。何建賢說,眼球構造是中空的眼球裡面充滿著透明膠狀的玻璃體,大部分視網膜剝離患者,是視網膜發生裂孔,使得玻璃體之液體經由裂孔進入視網膜之下,造成視網膜鬆動、脫落。若視網膜出現裂孔,醫師會使用雷射治療來固定,預防視網膜剝離。如果沒有立即治療,剝離的時間越久或範圍過大,恐影響視力,甚至導致失明。何建賢主任建議民眾尤其是視網膜剝離高危險群應定期至眼科檢查,養成良好用眼習慣,適度休息,平時盡量避免劇烈運動、避免眼球受到外力傷害,保護好靈魂之窗。
-
2020-05-30 科別.感染科
61歲水果商踢傷腳趾不在意 20天後腳掌發黑見骨
「疥癬之疾,終成大患」南投61歲廖姓水果商上月踢到水果搬運籃腳趾破皮,他以為是小傷會自行痊癒,沒想到過了3個星期天傷口反而起水泡腫痛,趕緊到南投醫院治療,醫師發現傷口已成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潰爛見骨,還診斷出他罹患糖尿病,一有傷口更容易壞死,經藥物搭配高壓氧治療才逐漸改善,仍須持續回診治療。南投醫院感染科主任廖嘉宏說,蜂窩性組織炎主因是皮膚或黏膜傷口遭鏈球菌或者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如果忽略小傷口或因足癬而導致,細菌深入感染到皮下脂肪層組織,組織受到感染之後紅腫,如果未即時就醫使用抗生素治療,傷口惡化可能會併發敗血症,嚴重的話會造成壞死性筋膜炎,需緊急開刀否則有生命危險。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抵抗力就較弱,更要當心傷口的變化,預防併發症的產生。最近梅雨季節,連日下雨,蜂窩性組織炎的患者增加,本月相較上個月增加近5成。南投近日也有名80歲老農,雖然下雨仍每天下田裡關心作物,可能在接觸雨水後不慎感染,左腳出現蜂窩性組織炎,醫師提醒若身體被雨淋到,務必要擦乾,否則雙腳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下,易讓細菌趁機進入傷口感染蜂窩性組織炎。醫師也提醒,若受傷時別輕忽,要把傷口處理乾淨妥善照顧,降低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的機率。出現紅腫、熱、疼痛,甚至發燒、畏寒、倦怠等症狀時,應盡快就醫診療。
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