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科別.皮膚
搜尋
止癢
共找到
125
筆 文章
-
-
2020-05-17 橘世代.健康橘
夏天「皮膚癢」原因多! 小心誤用藥越擦越癢
現已步入夏天,炎熱的天氣常讓民眾出現皮膚搔癢的問題,尤其老人家皮膚老化,容易掻癢,如未正確使用藥物,常會讓情形更加嚴重,甚至抓破皮。造成皮膚癢的原因很多,要找出病因,才能正確對症下藥。苗栗大千醫療體系康平診所皮膚科醫師蕭毓良指出,皮膚搔癢常見的原因包括股癬、念珠菌感染、對磨疹、紅癬、過敏性濕疹等,感染的情況及治療方式各不同。股癬:胯下是很容易悶熱潮濕的部位,形成有利黴菌繁殖的環境,股癬就是由黴菌感染引起,在胯下長出環形的紅疹,合併脫皮及搔癢;股癬也常會侵犯到臀部、腋下,也常合併香港腳及灰指甲。有些民眾會自行拿家裡治療其他皮膚疾病的藥膏或到西藥房自行買藥,結果誤用含類固醇的藥膏,使用初期會有明顯退紅及止癢效果,但因為類固醇藥膏會抑制皮膚免疫發炎反應,也就是會降低皮膚的抵抗力,黴菌就會趁機繼續擴散;因此門診常常碰到病人自行擦家裡現成的濕疹藥膏,反而造成股癬加重並擴大。股癬治療需要使用抗黴菌藥膏,如果病灶範圍太大,可考慮口服抗黴菌藥物治療,且所有長癬部位都要同時治療。因為股癬的病灶會不斷向外擴大,擦藥膏時需注意擦的範圍,一定要超過病灶最外緣,在病灶消退後,仍需持續擦藥2周以上,如此才能根治股癬。念珠菌感染的情況是病灶呈現鮮紅斑塊,斑塊外圍可能有小紅疹的衛星病灶。念珠菌感染常被誤認為過敏,導致用錯藥物治療而惡化。潮濕、過度流汗都會加重病症的狀況,治療時除需使用抗黴菌藥膏外,保持乾燥也很重要,若病人狀況較嚴重,還需搭配口服抗黴菌藥物治療。對磨疹是因摩擦導致的紅疹,合併有疼痛感或搔癢,治療上可給滋潤的藥膏,且避免過度潮濕及摩擦患部。紅癬是感染微細棒狀桿菌造成,會出現紅色大片斑塊,很容易被誤認為是黴菌感染的股癬。可使用外用或是口服抗生素治療,雖然紅癬是由細菌感染所導致,但是使用抗黴菌藥膏也有效。過敏性濕疹是皮膚接觸特定物品引發過敏,造成濕疹,會出現紅色浮腫疹子合併搔癢情形;衣物、毛巾、藥膏、乳液、清潔劑等都是過敏源,依狀況給外用類固醇及口服抗組織胺治療。【身體指南精選閱讀↘↘↘】。真有「老人味」嗎?學者辯論:最難聞的時期不是老年。天天泡澡反而全身癢 皮膚科醫師:缺脂性皮膚炎好發季 立即加入橘世代 50歲後的你想要怎麼樣的人生?還在煩惱退休、健康、生活嗎?加入「橘世代」找出屬於自己的老後生活,從現在開始為你自己的人生而活!>>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15 該看哪科.皮膚
我的經驗/頭皮癢 愈抓愈糟糕
女人最常去的地方是美容院,去做洗髮、理髮、燙髮、染髮等事。據資深美容院小姐的觀察,顧客十有八九罹患頭皮癢的症狀,每次洗髮都被要求用力抓或用力刷頭皮,才能短暫紓解頭皮癢的困擾。去美容院洗髮 要求用力抓我也被頭皮癢困擾了大半輩子,三天兩頭洗頭髮,洗的時候要求美容院小姐用力抓,抓到頭皮麻辣甚至失去癢的知覺為止,沖水也要求盡量燙一點才過癮;日復一日,頭皮長紅疹糜爛,爾後化膿、結痂,便去市面藥房買止癢藥水回來洗,藥水涼涼的,洗了以後,會有改善,但藥效過了,頭皮依然會癢。一顆頭很難搞,從青絲搞到白雪,原本只要對抗癢的問題,現在加上白髮更攪局,染髮乃不得不做的事,一染一燙,更讓頭皮癢得難受,雖說頭皮癢不是病,但癢起來簡直要命,整天搔頭弄髮成為破壞形象的元凶。能忍住十來分鐘 就不癢了然而,皮膚癢去抓它是有記憶的。有醫學發現,皮膚被蚊蟲叮咬去抓它,那個地方會產生記憶,催促著你去抓;反之,能忍住搔癢,經過十來分鐘後,也就不癢了。看來不抓它,確實會改善,就從這裡做起。有幸,那時候電視新聞報導有位教授做了實驗,他用最天然的雞蛋洗頭髮,不但遏止掉髮的困擾,還讓髮際線的細毛長出來;因為頭皮健康,甚麼毛病都會消失。這個訊息對我而言,可說是「及時雨」,來得正是時候。寶貝頭皮 不需花錢去護髮從此,我改用雞蛋洗頭髮,先把蛋白和蛋黃分開來,蛋白可以洗去頭皮汙穢,蛋黃可以保養潤濕頭髮,並且不用加熱的水沖洗;洗髮時,美容院小姐只幫我按摩頭皮,不抓不刷;洗後,吹風機盡量不靠近頭皮,吹到半濕半乾即可。其實,如此寶貝頭皮,並不需要花錢去護髮,因為不過度刺激頭皮,頭皮自然會健康,搔癢的毛病不藥而癒,髮量反有增多不少。
-
2020-05-08 新聞.健康知識+
皮膚藥膏還在「一條通」擦嗎?小心愈擦愈癢
「一樣是奇癢難耐、紅腫、脫屑,我上次去看醫師說是足部溼疹,擦了藥就有改善,怎麼我將上次用剩的藥膏好心借給小王擦,他卻抱怨愈擦愈癢呢?」 皮膚的症狀有時看起來相當類似,卻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疾病,治療的藥品也完全不同。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您:外用藥(如:藥膏、凝膠、洗劑等)雖屬相對安全,但外用藥亦是藥,多數藥品仍須經醫師處方或藥師指示下,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正確地使用,才能有效緩解不適並且用得安心。因「人」制宜 – 別人用好,您用也好?上述小王的症狀後來經醫師診斷為「足癬」(即俗稱的「香港腳」),治療的藥物為抗黴菌藥,與治療溼疹常用的類固醇截然不同!因為香港腳為黴菌感染,而類固醇不但無法殺死黴菌,還會抑制免疫反應,單獨用於患部,將使得感染情形加劇!即便是不同人患上同一皮膚病,由於個人體質、耐受程度、及患部嚴重情形不同,所使用的藥物也不一定相同,適合甲的藥,不見得適合用在乙的身上;適合成人的藥,更不一定適合用在孩童的身上。因「時」制宜 – 季節不同,治療策略也不同嗎?以最耳熟能詳的皮膚疾患「溼疹」而言,一年四季都是好發季節;但夏季溼疹常是由於天氣悶熱,汗水刺激皮膚造成;冬季溼疹則是因為天氣乾冷、皮脂腺分泌減少,皮膚無法保持足量水分導致。針對不同季節,治療的策略與藥物也有所不同:夏季發作時,除了以藥膏緩解症狀,還必須保持皮膚透氣乾爽;而在冬季,立即擦藥的效果恐怕相當有限,首要之務是以乳液、凡士林加強肌膚保溼、減少使用鹼性肥皂與泡熱水澡的時間,使用的藥膏除了緩解症狀,通常也含有保溼成分,如尿素(urea)。因「地」制宜 – 擦身體的藥膏,可以擦臉嗎?人體的皮膚在不同部位的厚度不同,吸收與耐受藥物的程度也有所差異,因此醫師也會選用不同濃度或強度的藥品來治療,例如:臉部或接近黏膜的陰部皮膚較薄且敏感,所以與用於軀幹、四肢的藥物強度相較,則較為弱效;不同的部位也影響了所選用的藥物劑型:油膏(ointment)適用於乾燥或角質增厚處;軟膏(cream)適用於溼潤或流汗的部位;洗劑(lotion)及凝膠(gel)則適用於毛髮較濃密,或需要大面積的塗擦的地方,例如頭皮、背部。若皮膚已有傷口,為預防進一步感染,應使用的是抗生素,而非止癢、消炎常用的抗組織胺、類固醇等製劑。藥害救濟基金會建議,一般家庭可備有針對簡單外傷、蚊蟲叮咬的常備藥,而使用過後未見改善則應就醫尋求診治。外用藥的使用也應依照專業人員的指示,以正確的頻次、用法、用量使用,不應自行購買處方藥,更不應任意與人分享藥物,避免增加副作用發生的風險、甚至延誤治療,得不償失。常見皮膚外用藥品成分及作用本文摘自藥害救濟基金會 原文請點此
-
2020-04-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防疫禁探視! 子女不在旁 她10天驟逝
陳奶奶今年住進護理中心,她的五名子女天天排班24小時照顧,珍惜最後相處時間。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該護理中心實施訪視限制措施,原本病況穩定的陳奶奶不到十天突然陷入昏迷,送醫後不久就過世。子女求情 盼輪班陪伴安置陳奶奶的護理中心3月起每天只能早晚探視各一小時,且一次只限一名家屬。陳奶奶的子女向護理中心求情,但只能照規定走。陳奶奶中午、晚上各一個小時有子女陪伴,住的是單人房,一天有22個小時要自己面對寂寞。以往入夜睡覺有子女輪流陪伴,3月開始獨自熬過漫漫長夜,多數的照護行為也改由護理人員接手,造成陳奶奶很大的心理壓力。護理中心實施訪視限制措施不到十天,病況向來穩定的陳奶奶突然陷入昏迷,隨即立刻送醫緊急住院。主治醫師也困惑為何陳奶奶的病情急轉直下,「這十天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堅持探親 警察都來了跨專業長期照顧協會常務理事、貴族老人長期照顧中心主任桑予群表示,暫停探視令一出,99%家屬都能諒解,但見不著親人,情緒難免起伏。傳出有人主張探視權,堅持要探視親人,最後連警察都請來了。最近某機構有一名臥床近十年的長者往生,臨終前,家屬哭著哀求要見最後一面,最後只能全副武裝,拉起簾子讓家人道別。摸不到手…視訊哭不停媽媽住在長照中心的陳小姐說,視訊以來,不能面對面見面,摸不到媽媽的手,不能幫她抓背止癢,感覺媽媽話變少,妹妹每次視訊都哭不停,很想將媽媽帶回來照顧。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為避免長照機構體弱的高齡長者引發群聚感染成防疫破口,禁止訪客探視,屏東縣恆春督督教醫院貼心推出「行動視訊車」,讓長者可以和家人視訊對話。有家屬說,雖然視訊可撫慰家人和入住長者的思念之情,但和真實見面的感覺有差,但疫情嚴峻期間也是沒辦法中的辦法。(記者吳姿賢、陳惠惠、唐秀麗、吳淑玲、徐白櫻、王昭月、潘欣中、張裕珍、施鴻基、陳斯穎)
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