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7 新聞.杏林.診間
搜尋
根管治療
共找到
43
筆 文章
-
-
2021-07-23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防疫宅在家父母要小心!12歲童誤食32顆巴克球險腸穿孔
防疫期間,兒童宅在家要特別注意!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胡書瑋今天說,一名12歲男童在家拋玩成串俗稱「巴克球」的強力磁鐵珠,受到驚嚇不小心誤吞32顆巴克球緊急送醫,醫師發現巴克球竟全數在胃中竟吸附成戒指狀,趕緊以胃鏡異物夾取出,否則一旦磁球跑到腸道,隔著腸壁相吸、夾住腸壁,或是磁球吸附成一團巨球,甚至會腸壞死、腸穿孔。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肝膽腸胃科主任陳安琪建議家長,當孩子疑似吞入異物而呼吸困難時,務必先以哈姆立克急救法暢通呼吸道,無論該物品是否有危害,都應盡速就醫,以免異物通過十二指腸增加取出異物的難度及增加併發症的機會。送醫時應將異物殘餘的部分或相同的物品或可能誤食的材料包裝一起帶到醫院。陳安琪說明,孩子誤食異物後,一直到醫師評估前,都不應再喝水及進食,因為一來可能需要立刻進行麻醉,以胃鏡取出異物,二來異物可能損傷或阻塞食道,此時若再進食會造成二度傷害,或嗆到而造成吸入性肺炎。胡書瑋說明,巴克球2009在美上市以來,陸續傳出誤食案例,全球逾2900例誤食案例,平均誤食年齡為7歲,日本有逾120件,台灣每年也有零星案例,院內有4例,全數都順利移除,沒有併發症並出院。陳安琪認為,國內兒童誤食事件最常見是錢幣,紐扣也常見被誤食,可怕是尖銳的別針,一旦吞進去對胃腸傷害很大,還有鏍絲釘也曾被誤吞過,有牙科根管治療時牙針也會誤吞,最可怕是水銀電池,一旦誤食會灼傷食道,引發縱膈腔發炎而有生命危險。
-
2021-07-05 寵物.照顧指南
寵物知識+/狗狗牙齒斷主人要負責!獸醫教3原則篩掉「過硬食物」
又是一個充滿各式牙齒斷掉的下午門診.....『之前我們家Michael都乖乖讓我刷牙,但這幾天刷的時候他都撇過頭!』『最近覺得露比不是很開心,有時候一餐不吃,雖然下一餐又很正常~』『今天心血來潮檢查Apple嘴巴,怎麼發現牙齒上面紅紅的好像在流血?』無心的傷害平時花很多時間在處理治療狗狗斷掉、破掉、崩掉、斷裂、破裂、骨折、折斷的牙齒,有時候需要拔牙手術,有時候需要根管治療(抽神經),還要處理很多牙齒斷掉的併發症,像是齒髓感染導致的牙根膿瘍、臉部腫脹、臉部傷口、眼睛感染。我必須要說比較嚴肅的話,大部分,這些破損的牙齒,是主人造成的。當然百分之百絕對不是故意的,可是的確是主人拿了某些硬的東西給狗狗咬+吃,才會讓牙齒斷掉的。帶來的問題很多狗狗喜歡啃啃咬咬,所以主人們也就真心的相信,給牠們咬硬的東西對狗就是好的。不幸地是,有時候這些東西的硬度足以導致牙齒傷害。除了牙齒傷害,還可以引起立即致命的問題像是噎到、扎到口腔或喉嚨、食道異物、食道破裂穿孔等等。篩選的原則所以,請告訴你有養狗的朋友,不要給狗狗太硬的東西。你心裡可能有疑問,什麼是太硬的東西?因為寵物的零食或玩具日新月異,總有新鮮貨出品,無法一一列出來,但原則是:1. 拿起來折一折,彎一彎,可以被扳斷2. 拿起來敲你的膝蓋,如果會痛,不要給你的狗吃3. 幻想你自己要咬這個東西,如果你面有難色,不要給你的狗吃我是都拿起來咬看看,看感覺怎麼樣!依稀記得三年前的寵物展,看到鯊魚脊椎骨做的零食覺得新奇想買,我當場啃一下,超級無敵霹靂硬!於是打消念頭!當飼主的總是要身先士卒一下囉~最後叮嚀,不管給他們吃什麼,最好都是在主人看管下,可以確保狗狗享受安全的啃咬~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蔡依津獸醫師部落格,原文出處:狗牙齒斷掉,誰要負責?⭐️主題「動物萌星球」徵文邀稿中 誠徵逗趣又獨特的寵物故事!疫情不苦悶,讓萌寵大軍陪我們解悶!投稿文長最少500字,需附上寵物簡歷與照片,不僅有獎金,還有驚喜禮包等著你唷!活動截止至7/26(一),歡迎踴躍投稿,分享你與牠們共度的難忘時光!☞ 我要投稿,立即瞭解更多
-
2021-04-22 該看哪科.牙科
以為補牙只補1顆,就醫紀錄卻是3顆!是牙醫浮濫申報嗎?
案例病人張先生,因為感覺這一星期來右邊上面牙齒吃東西的時候會酸酸的,於是決定先到公司附近的「好習慣牙醫診所」找醫生檢查看看。掛完號後,由郝醫師負責幫張先生診治,郝醫師聽完張先生主訴並詳細檢查後,告訴張先生右上有蛀牙,張先生直覺反射的發出了一聲「嗯」,接著經過一連串磨來磨去的聲音,及一陣一陣酸痛感覺後,郝醫師跟張先生說:「好,你的牙齒補好了。」張先生帶著一臉茫然離去,回去越想越不對,為何只跟他說有蛀牙,但沒跟他說可以有哪些處理方式、處理完後可能會怎樣、該注意什麼,更沒讓他自己選擇想要如何處理,而且補牙也沒得到他同意,就直接補下去。更誇張的是,回家透過手機上「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 一查,以為只被補了一顆牙,沒想到竟然一次被補了三顆牙,越想越氣於是除了打算向衛生局投訴醫師未告知外,還要再向健保署投訴診所有虛報之嫌。做對三件事,不怕醫療糾紛一、告知《醫師法》跟《醫療法》都有規定,「診治病人時,應向病人或其家屬告知其病情、治療方針、處置、用藥、預後情形及可能之不良反應。」法律上的這個「應」就是醫師有義務,必須主動告訴病人,換句話說,只要當醫師被病人告的時候,法院一定會要求醫師自己先證明自己有告知。2019 年1 年6 日通過的《病人自主權利法》第4 條第1 項更規定,「病人對於病情、醫療選項及各選項之可能成效與風險預後,有知情之權利。對於醫師提供之醫療選項有選擇與決定之權利。」條文中已明確指出,病人對於病情、醫療選項有知情的權利,還有選擇與決定的權利,其中必須注意的是,以往只有在簽手術同意書需給病人手術及治療的選項,但現在則是不限手術,包括門診看診治療或處置,也都要給病人選項。以本例來說,只建議補蛀牙不叫給選項,因為病人沒其他選擇,因此至少要給病人「補」或「不補」兩個建議,才叫有給病人選項,而病人對這些選項有選擇與決定的權利。也就是說告知選項是一回事,病人自己決定要不要同意是另一回事,醫師有告知不代表病人就一定得同意,因為告知是醫師的義務,決定是病人的權利。如何才可以有效告知,老鄧接下來的內容會用「四四如意」來跟大家說明。首先,「四四如意」中的第一個四,也就是「四不一要」,病人有「嗯」≠有「好」,有「好」≠有「要」,有「要」≠有「懂」,有「懂」≠有「效」,不要聽到病人「嗯」一聲,或者聽到「好」就直覺反射病人同意,或者代表他同意,一定要「確認、確認、再確認」。二、病歷其實大部分的牙醫師在看診時,發現病人真的有蛀牙,都會告訴病人有蛀牙及蛀在哪裡,但被要求拿出證據來證明自己真的有講時,卻很少可以拿的出證據來,而平常補牙所寫的病歷,很多都是用以下方式來記載,cc: upper R't teeth sensitive for many days15 CRF 2 surface for MO caires這種病歷的記載方式,乍看之下真的有符合《醫師法》及《醫療法》的規定,因為有包含主訴、診斷及處置等,可以算是「醫療上病歷」,再加上這樣寫也符合健保規定,當然最重要的是可以申領到健保費用,因此這種記載方式的病歷,也可稱為「健保上病歷」。問題來了,當衛生局或法院需要醫師證明自己有告知時,絕不是口中唸唸有詞的一再重申「自己真的有講」,衛生局或法官就會相信你有講,因為那並不算證據。更慘的是,從這份大多數牙醫師會寫的「醫療上病歷」或「健保上病歷」來看,似乎只看到醫師有寫診斷及處置的證明,卻無法得到有告知病人的證明,因此老鄧常說我們最不會寫、最不常寫及最需要學會寫的,就是一份「法律上病歷」,也就是如何寫出一份能證明自己真的有講、有做的病歷,這包括了「為什麼」、「給選項」、「提證明」這三個要素。(1)為什麼包括「為何會下這診斷?」、「為何會建議做這處置?」。(2)給選項醫師下了診斷後所建議的處置,依《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規定,必須要給病人選項,而提供醫療選項是為了讓病人有選擇與決定之權利。請記住,超過一個以上的建議才叫選項,做與不做是選項,做A 或B 或C 三種處置方式叫選項,而且你必須告知病人每個選項的可能成效與風險預後,因為這會影響病人選擇與決定的結果。(3)提證明當醫師真的有告知病人「為什麼」及有「給選項」,可是面對醫療糾紛或訴訟,你怎麼證明自己真的有說及有給選項,反而更是重點,而這也是最多牙醫師面臨的難處,因為都習慣口頭說,很少會記載入病歷中,而這「提證明」所需的記載內容就是《醫師法》第12 條第二項第6 款的「其他應記載事項」。《醫師法》第12 條是有關病歷記載的規定,其中第二項第6款是「其他應記載事項」,而老鄧一直強調所謂「法律上病歷」三要素中的記載重點,就在這「其他應記載事項」,包括了「inform」、「mistake」、「yes」、「no」這四大要項。(1)inform就是把你有跟病人說的,你認為或者你建議的重點,都記載在病歷中,以本例來說,你認為及你有告知的病人蛀牙狀況、建議該如何處置的選項,例如補、不補,或者願意先補,但如果會痛就可能需要治療神經等選項。(2)mistake當你即將進行的處置,可能會出現的預後或風險,或者你已進行的處置,但病人似乎覺得不滿意或者你沒做好,這時候就該有警覺,這些過程絕對是記載的重點。因為有記載,至少表示你有注意;因為有記載,甚至表示你有積極處理,例如不補可能有怎樣的結果,或者補了以後可能會出現的狀況,或者當補完可能會敏感(這一定要在做處置前先說,千萬不要等病人會敏感,才跟病人說補完蛀牙本來就可能會這樣),甚至病人覺得不舒服時,你會處理的方式。(3)yes就是在病歷上記載病人同意你所建議的治療、處置或者用藥等。例如病人同意你所建議的蛀牙處置方式,或者選擇你所建議的選項中的哪一項,這些記載就是病人自己選擇及同意最好的證明。(4)no這是四項重點中的重點,由於此時病人所拒絕的建議、項目或者處置,往往就是日後醫糾的種子,因此記載病人所拒絕有關你告知的內容、建議或者選項,就超級無敵重要。例如病人怕補完可能會痛或甚至需要根管治療,而不願填補蛀牙,如果日後真的因為沒補,時間久了越蛀越深,最後蛀到神經會痛,萬一病人如果反咬說牙醫師沒跟他講要補,這時你除了說「你真的有講,是病人自己不要補的」之外,你還能拿出什麼證據,證明真的是病人自己拒絕不要補的。因此雖然多寫這些內容,健保不會多給付,雖然沒寫這些內容,還是符合醫療法規上病歷記載的規範,但多花幾分鐘多寫幾個字、幾句話,卻是能讓自己在醫糾及訴訟上,省掉好幾十倍麻煩及時間的好習慣。三、錄音萬一你真的有講,但你的病歷又真的忘了記載,這時只能指望自己沒忘了要錄(影)音,還記得「能得同意是最好,只錄彼此沒煩惱,錄音隱私爭議少,醫病關係是王道」嗎?因為有錄不知誰死誰手,沒錄只能死於病人之口。老鄧給個說法健保或醫療上的病歷,絕對是現今險峻醫療環境下醫師的頭號殺手,但許多醫師似乎都還沒發現它的嚴重性。舉例來說,當牙醫師發現病人有蛀牙時,以往最多只跟病人講有蛀牙需要填補後,就習慣直接補,老實說這是個很不好的習慣,特別是現在醫療糾紛頻繁的時代,也許牙醫師都很忙,但是不要忙到沒有空花幾分鐘去跟病人說明他的牙齒狀況,現在省下解說的幾分鐘,很可能日後要花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去跟法官說,而且法官還不見得相信。因此依法跟病人先告知牙齒狀況及蛀牙位置,得到病人同意或者病人自己選擇後才做處置,這是牙醫師依法該做的事,也才不會因未告知病人病情而有可能被衛生局罰鍰2 萬元。病人前來就診,有時到底被補了幾顆牙,就算醫師有講,病人其實大多不太清楚,或者根本搞不清楚,最多可能知道有被補了牙。也許這些狀況在以往不見得會有什麼問題。但是各位可能沒注意,現在「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 因為疫情期間可以用來購買口罩的關係,民眾下載的非常踴躍,這個app 除了可以購買口罩外,還可以查詢自己就醫的資訊及被處理的狀況。今天也許你好心幫病人一次補了三顆牙,卻忘了告訴他,更沒問他同不同意,而病人心裡可能最多只認為被填補了有狀況的那顆牙,但是當病人一查app,發現竟然被你申報了三顆蛀牙填補,當下你便很容易被病人誤認沒填補及故意虛報詐領健保。要是病人向健保署檢舉,你知道自己得多花更多、更多、更多的時間向健保署說明,才可能有一絲絲的機會證明自己的清白,萬一剛好又沒有足夠證據證明自己時,說不定還會因未能證明自己真的有補,而被健保署處分,甚至被以詐欺罪移送法辦。因此依法告知病人,依法給選項,依法給病人選擇、依法確認並得其同意、依法誠實申報健保、依法記載「法律上病歷」,才是安心行醫不煩惱的正道。※ 本文摘自《為自己而戰:預防牙科醫糾,你應該做對的三件事》。《為自己而戰:預防牙科醫糾,你應該做對的三件事》作者:鄧政雄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03/13《為自己而戰:預防牙科醫糾,你應該做對的三件事》書封。圖/商周出版提供
-
2021-04-12 該看哪科.牙科
牙齒也可以移植 智齒用不上移植到缺損的臼齒好處多
你知道牙齒也可以移植嗎?但是牙齒以自體移植為主,通常是把用不到的智齒移植到缺損的臼齒上,費用上比起一般的做假牙或植牙便宜許多,而且也比假牙好用。智齒移植到臼齒,很多人可能會想「但我把下來的智齒可不可以保留下來以備不時之需」、「智齒就先不要吧免得以後用得上」,答案都是不行的,台南市立醫院牙科部醫師鍾瑞哲表示,拔下來的牙齒必須在15分鐘內就種到嘴巴裡,否則上面的細胞會死光,種下去的效果就不好,而很多人的智齒會長歪或者是長一半,容易造成蛀牙,還是必須盡早拔除。鍾瑞哲表示,牙齒移植目前以自體移植為主,國內並沒有異體移植,國外雖然有媽媽移植給小孩的案例,但為了避免排斥,一旦排斥好處還不如直接做假牙,所以國內並沒有。市萇醫院今天公布一起自體移植牙齒的案例,58歲郭女士因左上顎後牙疼痛就診,診察後發現為左上第二大臼齒劈裂,未有良好的治療方式可以留下此顆牙齒,醫師決定拔除在左上第二大臼齒後,將右上第三大臼齒(俗稱智齒)移植到拔牙處,後續完成根管治療及單顆牙冠贋復。鍾瑞哲表示,傳統固定牙橋需要修磨缺牙區前後的牙齒,也就是坊間常聽到「缺一顆,做三顆」的假牙製作方式,對於需要修磨前後好的齒質,是比較可惜的,而且牙橋間牙線無法穿過,增加清潔的困難度與複雜性;人工植牙不用修磨前後自然牙,但單價相對較高;自體齒移植是利用口腔內沒有咬合功能的牙齒,移植到缺牙區的方式,也就是植自己的牙齒,除了後續假牙只需要做一顆外,留在口內的也是自己的牙根。而自體齒移植之所以不如同傳統固定式牙橋與人工植牙等方式常見,主要在於並非想要做,就有辦法做,其條件是比較嚴苛的,像是移植牙的構造,牙齒大小,牙根外型與長度,是否移植牙本身也有一些狀況像是齲齒、牙周病等等;受植區是否有牙周病,有沒有急性發炎或是感染的症狀等等;另外患者的年紀,口腔衛生,配合度等等,都是影響自體齒移植的因素。
-
2021-01-24 新聞.健康知識+
以油漱口助「排毒」?教授批:毫無依據的壞科學
我在2016-10-17發表口腔細菌,大腸癌,胰腺癌,然後又在2018-6-11發表口腔細菌與大腸癌關係密切,都是在報導最新的研究發現口腔裡的一些壞菌可能會引發大腸癌和胰腺癌。讀者Lance Wang 2020-1-8在口腔細菌與大腸癌關係密切回應:教授您好,"別讓癌症醫療殺死你!"一書中提及口腔細菌等大多是脂溶性,建議以油漱口去除,以避免細菌等經由根管治療處、假牙縫隙、傷口及淋巴系統處影響全身,想請問教授對此的看法如何? 是否有科學根據? 謝謝!讀者提到的這本書是2015-3-28出版,全名是《別讓癌症醫療殺死你!:毒理學博士的高成功另類療法關鍵報告》。其實,你只要看到《另類療法》就可以肯定這是一本《偽科學》。不過,儘管我私底下跟這位讀者這麼說,他還是不願意接受,因為他認為作者是毒理學博士,怎麼可能會宣傳偽科學。好,我們再看一次這本書的標題。它的意思就是說,正規的癌症醫療是會殺死你,而這本書提供的另類療法才是能救人的。這種利用民眾害怕化療、電療的心理而來騙取信任和金錢的書籍和偏方,是多如過街老鼠,早已見怪不怪。例如,請看我在2019-3-15發表的謀財害命的醫生。不管如何,為了滿足這位讀者的要求,也讓其他讀者能見識到另類療法的虛偽,我就來分析這個叫做《以油漱口》的另類療法。我們先來看這本書裡的原文:「口腔毒素主要分為油溶性毒與水溶性毒,以油漱口能幫助排除前者,而高克痢是含黏土的止瀉藥,黏土能吸附帶正電的重金屬離子與帶正電的其他毒素。口腔毒素多但勤漱口者在一個禮拜內往往會發現頭腦變清楚了,這是我透過教學所得到、屢試不爽的回饋事實。」《以油漱口》是源自古印度的阿育吠陀(Ayurveda)醫學/養生觀念,原名是kavala或gundusha,而英文是oil pulling。這個英文名稱可以解讀為《用油來拔除口腔裡的毒素》,也可以解讀為《用油來拔除全身的毒素》。就全身的作用而言,另類療法的推廣者聲稱《以油漱口》能治療約30種疾病,包括糖尿病,哮喘,皮膚炎,偏頭痛等等。《以油漱口》目前最常用的油是椰子油,而做法是將一大匙(tablespoon)油放入口腔,然後用漱口的方式在齒縫間沖刷,持續約20分鐘後,將油吐掉,然後用清水漱口。(註:網路上有人說試了一兩次後就放棄,因為把有味道的油含在嘴裡20分鐘,實在很難受)美國家喻戶曉的電視醫療節目Dr. Oz Show在2014年介紹oil pulling,從而導致全國各地的牙醫診所被民眾問爆了,所以美國牙科協會不得不立即做出回應。它說:「目前沒有可靠的科學研究表明oil pulling可減少蛀牙,增白牙齒或改善口腔健康。 基於缺乏科學證據,美國牙科協會不建議將oil pulling作為牙齒衛生措施。 美國牙科協會繼續建議您為保持良好的牙齒健康,每天用氟化物牙膏刷牙兩次,持續兩分鐘,每天用牙線清潔齒縫一次,不要吸煙。」我到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用oil pulling做搜索,看到30篇論文,幾乎全都是發表在一些阿里不搭的期刊。例如一篇2020年發表的綜述論文The effect of oil pulling with coconut oil to improve dental hygiene and oral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系統性評估:椰子油漱口對改善牙齒衛生和口腔健康的作用)。它是發表在一個我從未見過的期刊,名叫Heliyon,影響因子只有0.4。儘管這篇論文的作者發現「數據不足以得出結論性發現,研究質量參差不齊,存在偏見的風險很高」,但是他們的結論竟然是「有限的證據表明,用椰子油漱口可能對改善口腔健康和牙齒衛生具有有益的作用」。有一篇2018年發表在《英國牙科期刊》的評論很直接了當地就用這樣的標題:BAD SCIENCE: Oil pulling(壞科學:以油漱口)。美國有一個專門打擊偽科學的網站叫做Science-Based Medicine(基於科學的醫學)。它在2014-3-12發表Oil Pulling Your Leg(油拉你的腿),結論是:「油拉(以油漱口)是暗示性的錯誤稱謂,暗示從嘴裡拉出一些有害物質(毒素和細菌)。…用於一般健康或任何其他適應症,油拉(以油漱口)純粹是偽科學。 它的排毒聲明就跟所有排毒聲明一樣,都是毫無依據。 除了作為口腔護理的不良替代品外,沒有任何證據或合理的理由要推薦油拉(以油漱口)。」所以,陳XX博士在他書裡所說的《口腔毒素多但勤漱口者在一個禮拜內往往會發現頭腦變清楚了,這是我透過教學所得到、屢試不爽的回饋事實》,您還會相信嗎?註:有關《排毒》的胡扯鳥蛋,請看我發表的文章「排毒」到底是啥東西,或是演講影片排毒是排啥毒。後記1:這篇文章發表約11小時之後,讀者ChunChuan回應:「感謝教授提供的資訊,“油漱”這個亂象曾在台灣芳療業猖獗過一段時間,有些賣植物油的業者,在開課教民眾以各種植物油漱口,還標榜用不同植物油漱,會有不同功效,那時不少人信以為真。直到後來新聞媒體報導,有民眾長期用植物油長時間漱口,結果引發牙周病,也出現不少人口腔牙齒狀況變差的情形,甚至因漱口時間過久,造成口腔肌肉纖維化(不確定用詞是否正確,但就是口腔肌肉受損),這個“油漱”歪風才漸漸的退燒。如今回想,這件事情說到底,就是某些賣植物油的業者搞出來的促銷花招。」後記2:這篇文章發表後隔天,讀者Michelle回應:「謝謝林教授,看完這一篇太痛快啦!多年前我也曾相信油漱的功效,以第一道冷壓橄欖油進行油漱,嘗試兩次皆以牙齦發炎腫痛收場,證明油漱非但無法帶走口腔細菌,反而可能把細菌帶進原來就不夠健康的牙齒/牙齦(例如裝了牙套的牙),使口腔環境更惡化。」原文:以油漱口?排毒?
-
2020-07-29 科別.牙科
健康保衛站/齒內漂白 笑容不被黃牙綁架
一名25歲黃姓女子多年前撞壞門牙,雖然持續接受根管治療,但這顆受傷的門牙顏色卻愈來愈暗黃,漸漸她不再開口笑,擔心笑了「反被笑」。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牙醫師吳郁屏指出,現行已有根管治療專屬的牙齒漂白療程,適合解決單一顆因為牙髓壞死、牙齒外傷或根管治療後產生的牙齒染色問題。吳郁屏說,牙齒變色主要有外因性染色及內因性染色兩種原因。長期食用易染色的食物及飲料,有抽菸、嚼食檳榔、口腔清潔不佳或長期不當使用含氯己定漱口水屬前者;牙齒隨年齡增長與老化造成齒構改變,或在生長發育過程過量使用某些藥物,如四環黴素染色、氟斑牙等屬後者。而黃小姐的案例則屬內因性染色,即因根管治療材料或填補物染色,造成單顆牙齒疾病。吳郁屏建議,有類似案例的患者,也因受過傷且做過根管治療,可選擇接受「齒內漂白」療程。齒內漂白療程將會先完成根管治療後,接著在牙髓腔內置放漂白藥劑,並暫時將牙齒填補起來,再利用藥劑的氧化還原原理,將有機色素分子轉換結構而退除顏色,達到牙齒漂白效果。
-
2020-07-23 科別.牙科
牙齒抽過神經了,為什麼還要「根管再治療」?
53歲的王女士,因牙齦上長了一個牙包至牙科就診。她表示,1年前右上的牙齒曾痛過,後來牙醫幫她抽過神經就不痛了。沒想到,2個月前又突然覺得牙齦很脹痛,但吃了止痛藥又不痛了,而這次牙齦突然跑出牙包,讓她很擔心。經由檢查後,發現雖然已抽過神經,但牙齒神經管內還有殘餘的細菌,且牙齒再次蛀牙後,未能做很好的填補,造成細菌隨口水跑進神經管,進而擴散到牙根外的顎骨,再沿顎骨侵蝕到牙齦,長出牙包。X光片上顯示牙根有陰影,確診為牙根膿腫。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髓病科主治醫師郭祉吟跟王女士說明,需要再抽一次神經,但她很疑惑的表示:「之前已經抽過神經了,怎麼還要再抽一次神經呢?」常看到病人牙齦上長了牙包而求診,但絕大部分不一定會疼痛,或者是疼痛時有時無,有些甚至會牙痛,但幾天後就沒事了。這類病患常在檢查後,發現X光片上在牙根有陰影,或者突然發現長出牙包,只好進行根管治療再治療。郭祉吟表示,抽神經的正式名稱為「根管治療」。牙齒根管是牙齒中一個軟組織的管道,連接牙齒內部跟牙根外部顎骨裡的神經血管系統,因此,在牙齒根管中不只有神經而已,還有血管及其他組織。一個成功的根管治療不只是把神經抽掉而已,同時還需要把管道內部做徹底的消毒,讓細菌量減到最低,甚至到無菌狀態。更重要的是,要確保牙齒蛀牙和治療開口有緊密的封填,別讓根管內的殘餘細菌沿著向下孳生到牙根底部往骨頭擴散,會開始侵蝕牙根周圍骨頭,在X光檢查下會發現牙根出現一圈黑影。郭祉吟進一步解釋,絕大多數抽過神經卻需要根管再治療的原因,包含:(1)初次根管治療沒有在牙科橡皮障隔絕口水汙染下操作,導致根管內細菌無法徹底清潔。(2)牙齒牙冠沒有做好緻密的封填或是品質良好的假牙,導致口腔內的細菌再次滲透進入根管系統內而導致管道內再次感染。事實上,一個品質良好、在牙科橡皮帳隔離下操作完整的根管治療,以及治療後完整封填的牙冠,會使牙包消失且被破壞的骨頭癒合。她特別提醒,牙齒有問題就要儘快就醫,不要以為不痛就沒事了,定期進行牙科檢查也可儘早發現問題,不要等到牙根外的顎骨被破壞、長出牙包才尋求治療。
-
2020-06-28 科別.牙科
抽過神經就沒事? 牙齒疼痛可能是細菌再次入侵牙根
1名53歲的王阿姨發現牙齦上長了1個牙包而至奇美醫學中心牙髓病科主治醫師郭祉吟門診就醫,王阿姨表示1年前右上方的牙齒因為疼痛,牙醫醫師就幫她抽掉神經,本來已經不痛了,沒想到2個月前又突然覺得牙齦脹痛,但吃了止痛藥又沒事,所以並沒有太在意,沒想到這次牙齦突然跑出1塊東西,讓她非常擔心,也害怕要開刀。郭醫師問診檢查後發現,雖然王阿姨的牙齒已經抽過神經,但神經管內還有殘餘的細菌,且牙齒再蛀牙後也沒有做好填補,造成細菌跟著口水又跑進神經管,進而擴散到牙根外的顎骨,細菌再沿著顎骨侵蝕外面的牙齦,就會長出俗稱的「牙包」,透過X光片影像上顯示牙根有陰影,確診為牙根膿腫。於是告知王阿姨需要再做1次抽神經,讓她不禁疑惑表示,怎麼還要再抽神經呢?抽過神經就再也不會有問題?大部分病人都認為,已經抽過神經就再也不會有問題了。其實抽神經只是個通俗的說法,正式名稱是「根管治療」。牙齒根管是牙齒中某個軟組織的管道,連接牙齒內部跟牙根外部顎骨裡的神經血管系統,因此牙齒根管中不只有神經,還包含血管及其他組織,成功的根管治療不只是把神經抽掉而已,同時還要把管道內部做徹底的消毒,讓細菌量減到最低,甚至到達無菌狀態。更重要的是還要確保牙齒蛀牙和治療開口有被緊密的封填,否則根管內殘餘的細菌將會沿著牙根底部往骨頭擴散,開始侵蝕牙根周圍的骨頭,X光檢查就會發現牙根出現1圈黑影。絕大多數需要再次根管治療的原因,包含初次根管治療是在沒有牙科橡皮障(dental dam)隔絕口水汙染下操作,導致根管內細菌無法徹底清潔;或是牙齒牙冠沒有做好緊密的封填或是選擇品質良好的假牙,導致口腔內的細菌再次滲透進入根管系統內,導致再次感染。品質良好、在牙科橡皮帳隔離下操作的根管治療,以及經過完整封填後的牙冠,會使牙包消失,被破壞的骨頭也會癒合。郭祉吟表示,牙齒有問題要儘快就診,不要以為不痛就沒事了,定期做牙齒檢查也可以儘早發現問題,千萬別等到長出牙包才尋求治療。★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6-27 科別.牙科
抽神經後牙齒很脆弱 做好這7件事避免細菌侵犯
當你的牙齒需要接受根管治療,就表示這顆牙本身就是不健康的了,若沒有照護好,回診時就有可能需要跟你這顆牙齒說掰掰。「抽神經後,戴牙套前的這段時間,牙齒是很脆弱的,就像房子在整修時,打掉問題鋼筋,剩下幾支鋼筋在撐著房子,這時候只要來個地震就很容易造成房子倒塌」那麼要如何讓抽神經後的牙齒遠離地震般的威脅呢?這邊整理幾點給大家:1.少吃需要咀嚼較久的食物(如:口香糖)2.少吃太硬的食物(如芭樂、骨頭、冰塊)3.少吃容易黏牙的食物(如牛軋糖、麥芽糖)4.請勿用牙齒咬瓶蓋、咬筆等(沒有根管治療的牙齒也建議不要這樣做)5.若有磨牙習慣,請牙醫師評估是否需要使用咬合板或護牙套保護牙齒。6.進行某些運動(如拳擊、跆拳道等)時請務必配戴運動護牙套7.確實清潔口腔(口腔的細菌就像雨水侵蝕房子般侵蝕你的牙齒)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記得回診,因為在將感染的牙隨清潔乾淨及放藥後,牙醫師會用乾淨的棉花、暫時性材料或臨時牙套覆蓋根管治療的開口,許多人以為把傷口蓋起來,髒東西就跑不進去,但這只是暫時的保護,還是要遵照醫師囑咐繼續治療,才能避免讓牙隨腔再次受到細菌侵犯。劉易鑫醫師簡介現為艾康牙醫醫師,主治根管顯微治療、顯微根管手術※來源出處:艾康牙醫粉絲團
-
2020-05-31 科別.牙科
避免患者與醫師交叉感染 牙科隔離障防疫利器
疫情趨緩,不少牙科門診患者日增,而「牙科隔離障」,能減低患者與牙醫師間交互傳染,扮演著關鍵角色,是保護患者與醫師的利器。台南柳營奇美醫院牙醫部醫師郭祉吟表示,牙科隔離障(dental dam),是一片方形約比手掌稍大的含乳膠(或者不含乳膠)薄橡皮布;牙科治療從單純補牙到複雜根管治療都使用得到。其目的在治療時能減少口水汙染,使操作區域保持乾淨,避免因補牙材料在水氣或血液下,容易造成材料黏合度不足而填補失敗,且口水內細菌在根管治療過程中進入暴露的牙齒根管系統,更是造成根管治療失敗其中一大原因。郭祉吟指出,治療時牙醫師通常會在橡皮布上打洞套在想治療的牙齒上,讓牙齒可以單獨隔離出來消毒並治療,使唾液不會流入操作區域之中,同時也可以避免唾液裡的細菌跑進牙齒根管內,造成持續性感染。她說,牙科隔離障,是唯一一種裝置能夠使牙齒在根管治療中,將管內口水細菌感染風險減到最低,讓牙醫師可以更加徹底的清潔牙齒根管系統,進而提高根管治療的成功率,很多研究報告都顯示,根管治療中使用牙科隔離障可顯著提高治療成功率。郭祉吟表示,牙科隔離障,像是高空作業安全索一樣,保護病人安全;在治療過程中很多小小的醫療器械都會被隔離障擋住,而不會被吞進肚子內造成危險,同時也保護柔軟嘴唇以及舌頭不會干擾到牙科器械運轉。更重要是,減低病人口內血液、飛沫和醫師間交互傳染,當前冠肺炎疫威脅仍在,更是保護病人及牙醫師的利器。
-
2020-05-31 科別.牙科
根管治療一定要裝牙套嗎?醫師揭三大常見問題
根管治療 (俗稱抽神經)後,牙齒就好了嗎?很多人會說「根管治療後牙齒就不痛了,而且有幫我裝臨時牙套,那我就不用回診了吧」其實根管治療的意義在於:讓你的牙齒能被保留,不要走到拔牙的命運!以下先跟大家分享我在診間最常被詢問的三大問題:一、臨時牙套不能保護我的牙齒嗎?臨時牙套材質是像壓克力樹脂,堅硬度不高,加上是使用暫時性黏著材料,吃到太黏的東西容易掉下來,太硬的會咬破,密合度也沒有正式牙套好,不建議臨時牙套戴超過半年都不回診。二、牙套一定要裝嗎根管治療後的牙齒,失去牙髓供應的養份及水份,會變得很脆弱,吃東西及咬合時容易鬆動或裂開,因此建議裝上牙套及柱心(柱心會視狀況,並非一定要裝),來保護牙齒結構。三、牙齒好像變黑了根管治療後的牙齒失去牙髓供應的營養,因而變黑的因素有很多,像是基因、用藥、封填材料、蛀牙礦化等,情況因人而異,並非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情形,但如果你比較在乎牙齒美觀,通常會建議你做齒內美白或是裝上全瓷冠。最後也要叮嚀大家,根管治療後,即使有裝牙套,也要記得定期回來讓牙醫師檢查。來源出處:艾康牙醫診所
-
2020-03-27 新聞.杏林.診間
我的經驗/牙根好好的… 我差點拔掉門牙
人生的第一次經驗,總是特別惶恐無助,我掉牙看診的經驗便是如此。孩童乳牙掉了,再長出來的稱恆牙,顧名思義就是跟著我們一輩子的牙齒,它不像頭髮長長剪掉,還會繼續長;也不像指甲剪掉,還可以再留長。有鑑於此,我一生特別寶貝我的牙齒,凡是吃過東西,一定刷牙漱口,清潔口腔。因為潔牙有成,從未看過牙醫。然而,任何東西都有使用年限,牙齒也一樣,去年七月突然有一顆門牙開始出現問題,咬食有疼痛感,我非常謹慎小心,不想被坊間「蒙古大夫」處理,就到醫院看診。因為初診,掛了號,等了大半天才輪到我,護理師先安排我做牙齒X光檢查,然後由一位年輕牙醫師接手,他看完X光檢查報告後,再用儀器測試,正常牙會痠痛,而有問題的那顆沒有感覺,他確認後說:「這顆牙沒用了。」第一次看診,其實完全搞不清狀況,當然是聽從牙醫師的指示。正當他準備要拔我牙齒時,我忽然警覺到恆牙掉落之恐懼,馬上制止他,強調我還沒有做好心裡準備,牙醫師不悅的說:「遲早都要拔,為什麼不馬上處理?」我說:「這顆牙根還很牢固,不會搖晃呀!等搖了再處理。」只拿了消炎藥回家,按時服藥和飯後漱口水,牙床就不再發炎疼痛了,保住了一顆門牙。今年年初,這顆門牙再次作怪,這時我不再去那家醫院,而去附近的牙科診所看診,那位牙醫師有了年紀,經常到學校為兒童檢查牙齒,雖然醫療設備不新穎,但是行醫經驗很豐富,他說牙根好好的,不建議我拔掉,先根管治療(抽神經),以維護牙齒完整為優先考慮,因此,安排我前後去了五趟,才做完療程,年後又去補牙,得以延續牙齒的壽命。看牙醫是很多人的噩夢,受盡拔牙、植牙、鑲牙之折騰,也花費大筆經費。我很幸運在關鍵時刻阻止醫生拔牙,後來遇到有耐心的陳醫師,他懇切地說:「萬不得已才拔牙,畢竟真牙比假牙可貴。」並細心幫我護住這顆門牙。生平第一次看牙科,心裡很忐忑,要把整張嘴張得大大的,任牙醫師擺布,無從置喙,發現有良知的好醫師願意付出時間、耐心為病患護牙,而躁進的醫師愛拔牙,賺錢比較多,這是我獲得的寶貴經驗。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