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7 癌症.卵巢.子宮
搜尋
柬埔寨
共找到
131
筆 文章
-
-
2020-10-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旅遊泡泡首開帛琉?指揮中心:周五才會討論
新冠肺炎衝擊全球各國,目前傳出除了商務泡泡、外交泡泡外,還有旅遊泡泡。有消息指出,交通部觀光局將推動旅遊泡泡的規劃,正優先在和疫情相對穩定的帛琉討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目前還在先期的規劃,尚未看到整個計畫,預計再來的周五(10月16日)才會開第一次會前會。莊人祥表示,旅遊泡泡是指揮中心的追蹤事項,過去曾提到會往這個大方向規劃,指揮官也指示要開會討論,但很多配套還需要研議,特別是一些檢疫措施,但還沒有開始討論。指揮中心監測資料顯示,全球累計超過3578萬例確診新冠肺炎,分布於188個國家或地區,病例數以美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及哥倫比亞為最多。至於帛琉,則與紐西蘭、澳門、斐濟、汶萊、泰國、蒙古、不丹、寮國、柬埔寨、諾魯、東帝汶、模里西斯、越南、馬紹爾群島等國,並列低感染風險國家或地區。
-
2020-09-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灣旅客入境紐約 可免填防疫表及隔離
紐約州長葛謨(Andrew Cuomo)28日簽署行政令,指出鑑於全球第二波新冠疫情抬頭趨勢,國際旅客抵達紐約後將需填寫新冠追蹤表格並自主隔離,但來自31個國家和地區的旅客例外,其中包括台灣和澳門。根據葛謨簽署的行政令,來自全球處於二級或三級疫情等級的國家或地區的旅客,抵達紐約機場後將需填寫紐約州衛生廳的新冠追蹤聯絡表,提供在紐約期間的住址及聯絡方式;葛謨表示,這是應對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在本月14日停止收集入境國際旅客健康信息。CDC此前要求從新冠熱點地區進入美國境內15個國際機場的乘客,需接受體溫檢測和健康信息收集,但這項規定在14日停止執行;聯邦指出此舉並無法有效確認病毒攜帶者,指出在過去8個月內,在機場入境接受篩查的70萬名乘客中,只發現了15例病患。目前紐約州要求從其他疫情嚴重地區進入紐約的民眾,需填寫信息追蹤表及自主隔離,該行政令將相關舉措拓展到國際旅客。根據行政令,只有來自31個國家和地區的旅客無需強制性隔離和填寫新冠追蹤表,包括台灣、澳門、新西蘭、泰國、格陵蘭島、寮國、柬埔寨等;完整名單可至:https://on.ny.gov/3cEIcoX查看。
-
2020-09-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日本放寬管制 台灣等5國長期居留者8日起可入境
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今天宣布,因應新冠肺炎實施的入境管制措施,將從8日起鬆綁台灣等5個國家或地區企業派駐人員等長期居留者入境。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茂木今天宣布鬆綁的國家與地區,包括台灣、馬來西亞、柬埔寨、寮國與緬甸。日本因應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已禁止100多國人民入境,但對疫情逐漸穩定的國家或地區則採階段性開放措施,7月底已跟泰國與越南相互開放具長期居留資格的人員往來。日本的階段性入境開放措施分為兩種,一種稱為「商務通道」(Business Track),入境者在14天居家檢疫期間內,仍可在符合規定下移動到指定場所進行商務活動;一種稱為「居留通道」(Residence Track),主要針對長期駐日的人士,須居家檢疫14天。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網站公告說明,9月8日起對台灣開放的是「居留通道」,可入境對象包含短期商務與具有特定居留資格的人士。但因日本對台灣開放的並非「商務通道」,居家檢疫14天內不能離開檢疫處所,日本媒體報導都指出,這波放寬是開放台灣具日本長期居留資格者。日台交流協會表示,將持續協調,盼盡早對台灣開放「商務通道」。根據日本外務省網站公布的規定,開放「居留通道」的對象國家或地區人民,入境前須向日本駐外單位申請簽證(台灣是向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申請)。另外,出境前須觀察14天有無相關症狀,並有登機前72小時內核酸檢驗(PCR)陰性證明。入境時需在日本機場進行核酸檢驗,入境後也須在日本居住處隔離14天等。
-
2020-08-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風險國家名單變更! 日本即起除名 恢復居家檢疫14天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日本疫情快速上升,近期單日新增病例數多超過千例,且疫情集中在與我國往來密切之都市地區。考量該國疫情持續升溫,自即日起將該國自「短期商務人士入境申請縮短居家檢疫」中低感染風險國家移除,恢復入境須居家檢疫14天。最新名單如下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紐西蘭、澳門、帛琉、斐濟、汶萊、越南、泰國、蒙古、不丹、寮國、柬埔寨、緬甸;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
-
2020-07-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香港、澳洲疫情升溫 指揮中心:自中低感染風險名單移除
鑑於疫情持續發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宣布,考量香港、澳洲近期本土病例持續增加,且疫情維持上升趨勢,因此即日起將其自「短期商務人士入境申請縮短居家檢疫」的中低感染風險名單移除。指揮中心宣布自6月22日起只要符合四項基本條件,包含屬於短期商務人士、來自低感染風險、中低感染風險的國家或地區者,可申請縮短入境檢疫時間至五天或七天,若自費篩檢呈陰性者,即可提早出關。指揮中心今日更新低感染風險、中低感染風險國家或地區之名單,包括低感染風險:紐西蘭、澳門、帛琉、斐濟、汶萊、越南、泰國、蒙古、不丹、寮國、柬埔寨、緬甸;中低感染風險:南韓、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
-
2020-07-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可縮短居檢國家名單增三國 開放至今10名外籍人士入境
指揮中心歷經上月17日宣布,自6月22日起,短期商務來台者將以國家風險分級,縮短居家檢疫,入境後五至七天採檢,只要一次陰性結果,即可有限度外出,該管道申請短期商務人士至今共十人入境,指揮中心今宣布寮國、柬埔寨增為低風險國,斯里蘭卡增列中低風險國家名單。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公布,我國列為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為紐西蘭、澳洲、澳門、帛琉、斐濟、汶萊、越南、香港、泰國、蒙古、不丹、寮國、柬埔寨;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則是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目前澳洲列為觀察名單,有望次波開放。我國低/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名單,將以每兩周滾動式檢討,視各國疫情趨勢、檢驗量能、資訊透明度及鄰近國家疫情適時調整。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我持續分析國際疫情變化,澳洲本來低風險,因此密切注意未來兩周變化,但疫情每1、2天變化很大,故不多評論。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自6月22日開放低/中低風險國家地區短期商務人士,可申請縮短居家檢疫,至今透過該管道入境外籍人士共十人;6月25日至今教育部開放外籍學生入境為21位;外籍人士非在低風險與中低風險以外者,有232位入境。
-
2020-07-01 新聞.健康知識+
躍升高風險群!最新研究顯示:亞洲人「壞膽固醇」上升幅度最大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由於西方人的飲食習慣多食用動物性、高膽固醇食品,因此通常西方國家被認為是「高血脂症」的好發族群。但在2020年6月3日,全球最具權威科學期刊《Nature》發表了一項研究顯示,從1980年至2018年,西方國家人口的血液總膽固醇含量明顯下降,而亞洲國家的總膽固醇含量則大幅上升,血脂相關的風險在全球已經重新定位!當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超過正常數值時,可稱為「高血脂症」,是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頭號警訊,病因與我們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由於西方人的飲食習慣多食用動物性、高膽固醇食品,因此通常西方國家被認為是這類疾病的好發族群。但近年來全球人民的生活方式不斷地改變,就連各國民眾的血脂高低程度也有了變化。2020年6月3日,全球最具權威科學期刊《Nature》發表了一項研究顯示,從1980年至2018年,西方國家人口的血液總膽固醇含量明顯下降,而亞洲國家的總膽固醇含量則大幅上升!東亞、東南亞國家「壞膽固醇」上升幅度最大!該研究團隊彙整了1127項研究,包含了18歲以上、共計1億260萬人的血脂高低程度,以估算1980年~2018年、38年間共200個國家人民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俗稱「好的膽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non-HDL-C,即好的膽固醇以外的膽固醇)的含量趨勢。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俗稱「好的膽固醇」,HDL-C可以幫助清除血管中過多的膽固醇,因此體內的HDL-C越多,就越能夠保持血管的暢通,發生心血管相關疾病的風險就愈低。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non-HDL-C):即HDL-C以外的膽固醇,有些專家認為,除了HDL-C之外的膽固醇皆為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且non-HDL-C比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更能夠預測這些疾病的發生。研究發現,1980年時,血液中「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最高的國家為歐洲的比利時、芬蘭、格陵蘭、冰島、挪威、瑞典、瑞士和馬爾他,但至2018年比利時和冰島為下降幅度最明顯的國家,每10年的下降幅度為0.45 mmol/L以上。相反的,增幅最大的是東亞國家(如: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如: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寮國),每10年的的增加幅度為0.23mmol/L。尤其是中國,在1980年為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最低的國家之一,但在2018年已是增長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飲食習慣改變、藥物使用 使得西方國家血脂異常率降低在2017年,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引起的死亡的人數在全球共有390萬個案例,其中有一半發生在東亞、東南亞、南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趨勢轉變?該研究推論,西方國家人民血液中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少,可以歸因於飲食的變化,特別是以「不飽和脂肪」替代「飽和脂肪」,以及減少「反式脂肪」的攝取。此外,及早發現疾病、及早治療,並增加使用史塔汀類(statin)降血脂藥物的使用,有助於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但相反的,這種藥物尚未在中低收入的國家廣泛使用。且東亞以及東南亞國家對於動物性食品、精緻碳水化合物、棕櫚油的消費量更是大大的增加。台灣2019年的高血壓性疾病發生率較前年上升3.1%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指出,在台灣歷年來的十大死因中,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都可能因為高血脂症而增加罹患風險。且根據衛生福利部2020年6月16日發佈的「2019年國人死因統計」也指出,與2018年相較,2019年死亡人數以肺 炎、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高血壓性疾病分別上升6.9%、4.9%、3.1%較為明顯,可見高血壓性疾病成為國人死因的主要威脅之一。從該研究可知,血脂相關的疾病風險排行,在全球已經重新定位,因此,除了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聽從醫生的建議積極治療等作為,對於風險日漸增高的亞洲國家民眾來說,是相當值得關注的課題!延伸閱讀▶【李婉萍專欄】膽固醇過高,除了食物膽固醇含量,更應該注意這個!▶高血壓該怎麼吃?讓營養師教你「得舒飲食」!▶部分氫化油被封殺後,危害健康的反式脂肪藏匿何處?參考資料▶Repositioning of the global epicentre of non-optimal cholesterol(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6-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日生染疫 非我出錯」入境篩檢堵漏... 各國入境採檢隔離措施比一比!
我國近期逐步放寬邊境管制,卻傳出日籍學生在台染疫,我是否應比照日本,針對入境者篩檢,引發討論。目前亞洲地區疫情趨緩,日、韓等實施入境篩檢,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認為,隨著開放更多外籍人士來台,落實居家檢疫的同時也應進行入境篩檢,避免受無症狀或非典型症狀境外移入者造成防疫破口。陳秀熙說,「台灣無症狀感染者比例不多,應趁現在調整邊境策略。」他說,日生在台染疫,並不表示我國防疫出錯,但社區應有極少數無症狀感染者,建議針對所有入境者篩檢,為社區多設一層保護罩,避免無症狀感染者成社區零星感染源。最近日生在台染疫,使指揮中心防疫策略遭質疑。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該個案屬灰色地帶,若社區有無症狀感染者,勢必出現一定比率的有症狀者,我現行入境及境內防疫措施並未失效,目前應觀察,縮短居家檢疫天數是否使確診者走入社區。據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公布世界各國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措施,亞太卅九個國家及地區,其中有五國已開始執行入境全篩,日本境內新冠肺炎篩檢條件與台灣相似,須先排除其他疾症,疑為新冠肺炎者才進行篩檢,但入境採檢政策與我不同,曾停留包括台灣在內的八十七個具感染風險國家地區者,入境均須篩檢。南韓五月起對所有入境人士進行採檢,菲律賓、柬埔寨、汶萊也規定入境必須接受病毒檢測;厄瓜多是中南美洲少數開放外籍人士入境的國家,自六月起,所有入境者需進行快篩,若為陽性,則需再次進行核酸檢測,並須於入境後隔離十四天。即使沒有在入境時要求全面篩檢,紐西蘭要求入境者,隔離十四天期間進行兩次病毒檢測;新加玻所有入境人士須於十四天居家檢疫結束前,以自費檢測病毒。歐美則大多維持隔離策略,大規模普篩的德國採取十四天隔離檢疫。陳秀熙分析說,並非歐美國家認為入境篩檢不重要,而是歐美許多國家疫情一直未中斷,邊境未完全解封,防疫策略還沒走到這一步。開放邊境多為恢復經貿往來,降低經濟衝擊,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認為,實施入境採檢後,有助於近一步討論縮短入境者檢驗流程,未來可透過機場快篩等自費檢驗,交叉比對排除偽陰性,「最好在一天內解禁」,入境陰性者自主健康管理即可,以吸引商務人士來台。
-
2020-05-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自費檢驗對象再度放寬 旅外求學、出差不限國家
國內疫情雖趨緩,全球疫情仍未煞車,各國邊境嚴守,入境多數國家仍須檢附檢驗證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放寬自費檢驗適用對象,探視重病親屬開放為全球所有國家,另除旅外工作需求,求學或外籍人士出境、上述對象眷屬都適用,但每人3個月內最多申請一次。一位台灣人近期準備赴越南與女友結婚,盼透過自費篩檢入境越南,卻被各大醫院拒絕。指揮中心今宣布再次放寬新冠肺炎自費檢驗的適用對象。先前適用的自費對象,除了國內居家檢疫隔離者有探視重病親友或奔喪的部分外,僅限探視居住在印尼、越南、緬甸、柬埔寨、孟加拉的重病親友,或有緊急需求而搭機需經過中國大陸及澳門者;另外僅針對因工作需入境越南的民眾做一開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此次開放適用對象「放非常寬」,原本居家檢疫隔離探視奔喪的規定不變外,探視旅外重病或發生緊急事故的親屬,不再有國家或地區的限制,其餘因工作因素需出境、出國求學者,以及外籍人士、中港澳人士出境者,最後是適用上述所有條件對象之眷屬,皆開放自費檢驗。莊人祥表示,全國指定的自費檢驗醫院總計有18家,符合適用對象的民眾,申請自費檢驗需要檢附相關資料,至於像是特殊狀況,如有結婚需求,可與外交部提出需求後,由外交部協助提出證明可申請。
-
2020-05-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自費檢驗新冠肺炎適用對象 開放需出境的外籍人士
因應部分國家要求入境者檢附健康證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基於人道考量,開放因緊急情況需入境東南亞國家、中國與澳門民眾自費採檢新冠肺炎。昨起擴大適用對象,計畫出境的外國人如有需求,也可自費採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國際疫情持續變化,許多國家於邊境採取管制措施,為保障民眾相關權益與外交事務推動,因此指揮中心修訂公布第五版「開放部分民眾自費檢驗COVID-19申請規定」,開放預計出境的外國籍人士、有拜訪他國公務機關需求的外交從業人員等也可採檢新冠肺炎。其餘可自費採檢的對象包括因旅外親屬事故或重病等緊急特殊因素,而須至印尼、越南、緬甸、柬埔寨、孟加拉、中國大陸或澳門者,因工赴越南者以及其他經指揮中心同意的對象。居家隔離或檢疫者如有緊急探親或奔喪需求,於隔離或檢疫滿五天且無症狀,可向地方衛生單位提出申請。民眾赴可提供自費檢驗新冠肺炎的醫院採檢後,醫院會於採檢後48小時內提供中文版或英文版檢驗報告。檢驗費用由醫院報請地方衛生局核定後公告於醫院內,收費標準約介於5000元至7000元之間。目前國內可提供民眾自費檢驗新冠肺炎的醫院有18家,包括台大醫院、亞東醫院、三軍總醫院、新光醫院、萬芳醫院、淡水馬偕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林口長庚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奇美醫院、高雄長庚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高醫大附設中和醫院、花蓮慈濟醫院等。有疑似個案的接觸者也想自費進行篩檢,但指揮中心表示,疑似個案並非確診個案,其接觸者的感染風險有待評估;即使遭受感染,在沒有症狀的階段也可能因病毒量低而不易檢出。因此為確保國家疫情防治與醫療資源精準用於刀口,一般民眾仍須符合相關通報採檢條件,才能接受篩檢。
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