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2 科別.骨科.復健
搜尋
末梢循環
共找到
38
筆 文章
-
-
2021-01-06 新聞.健康知識+
天冷就手腳冰冷變色是血液循環差嗎?當心有可能是「雷諾氏症候群」
冬天把手裸露在外,除了感到寒冷之外,沒什麼大不了。但對於有些人來說,他們感到的不只是寒冷,還有皮膚遇冷後變白、變紫、變紅,同時伴有疼痛。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症狀?其實,這是一種常見的病理現象“雷諾氏症候群”。雷諾氏症候群是種什麼病雷諾氏症候群是指受冷或情緒激動後,手指皮膚突然蒼白、變紫,然後變為潮紅,並伴隨局部發冷,有時伴有短暫疼痛的一種臨床表現。雷諾氏症候群多發生於女性,除手指外,還可累及足趾、耳朵和鼻子,一般上肢症狀較重,偶見於下肢、內臟血管。出現這種現象是由於血管內皮細胞被炎症損傷,血管神經紊亂引起手指等部位的末端細小動脈痙攣,血流調節障礙又引起局部短暫性缺血,從而導致手指皮膚出現顏色變化。雷諾氏症候群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雷諾氏症候群是指除雙側肢體受累外無其他疾病,繼發性雷諾氏症候群常伴隨其他疾病。風濕免疫疾病常引起繼發性雷諾氏症候群在風濕免疫科接診的患者中,繼發性雷諾氏症候群更為常見,因為很多風濕免疫病都會伴隨出現雷諾氏症候群。不同疾病的雷諾氏症候群發生率差別很大。據統計,系統性硬化病的雷諾氏症候群發生率為80%-90%,常為首發症狀;系統性紅斑狼瘡的雷諾氏症候群發生率約20%。其它引起雷諾氏症候群的疾病還有類風濕關節炎、皮肌炎、乾燥綜合徵、血管炎、慢性閉塞性動脈疾病等。可引起雷諾氏症候群的因素很多,但當出現該現象時,首先需要警惕風濕免疫病存在的可能性,及時到風濕免疫科就診。雷諾氏症候群患者應做好保暖避免手指外傷出現雷諾氏症候群的輕症患者或很少發病的患者,一般無需用藥治療,但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防護措施。1.飲食上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2.戒菸,因為吸煙會引起皮膚血管收縮。3.生活作息規律,保持好心情,避免精神緊張和過度勞累,適當運動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4.做好保暖,冷天外出戴好手套、耳套、帽子。5.保護手指避免外傷,輕微損傷就易引起指端潰瘍,因雷諾氏症候群會使末梢血液循環不暢,不好恢復,還會加重疼痛。6.避免服用引起血管收縮的藥物,如β受體阻斷藥和避孕藥。另外,洗衣、洗菜等需接觸冷水的家務能不做就不做。雖然用熱水泡手、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但由於患者的皮膚感覺不敏感,要特別注意溫度,以免燙傷。對於反覆發作或症狀嚴重的患者,要積極治療原發病,根據末梢循環情況遵醫囑服用鈣拮抗劑、血管擴張藥物,甚至手術治療。因為隨著病程延長血管內膜會增厚,同時由於末梢循環障礙,會導致手指指腹萎縮,遠端指骨吸收,嚴重者出現指尖潰瘍、壞疽。(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11-25 養生.抗老養生
冬季養生飲食、藥膳大公開 中醫:飲食加入這東西助暖身!
進入冬季後,台灣的氣候有時冷有時熱,有時早晚氣候溫差大,在這萬物收藏之時要如何調理身體做好養生?中醫師表示應保持「注意保暖」、「留意作息」、「適量進補」、「少吃生冷」等4大原則。 冬季注意氣候變化 頭、頸、背是保暖重點 澄明中醫診所薛沛芳中醫師表示,人體的頭部、頸部、背部主一身之陽,這些部位若沒做好保暖,容易受到風寒入侵,引起感冒、頭痛等影響健康,是在入冬後更應注意保暖的重點部位。而手腳因屬於循環末梢,是較不易保暖的部位,因此建議民眾冬季盡量避免短褲、短裙,手腳容易冰冷的族群可以透過泡腳改善末梢循環較差的問題。在冬季可適時的戴上帽子、手套、圍巾、襪子更有助於保暖。 冬季作息應早睡早起,運動穿搭宜洋蔥穿法! 在生活作息方面薛沛芳中醫師表示,入冬之後半夜到清晨的溫度普遍偏低,建議最好在晚上9點至11點就寢,並可將外套備於床側,以利中途起床上廁所或早上起床時保暖。起床時間建議約6~7點太陽出來之後為佳,下床前可以在被窩中先活動一下四肢再緩緩起身,並記得穿上外套適應溫差,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應注意保暖,並且避免快速起身的大動作。 許多人在清晨會有運動的習慣,但也應保持先等太陽露臉再開始運動的原則為佳。運動前後也應記得做好暖身和收操,並隨時補充水分、將汗擦乾,水分補充以溫開水為主。穿搭以一件穿上一件的洋蔥式穿法為佳,適度添加衣物,內衣建議可穿吸濕排汗的衣服,配上長褲,穿上連帽的防風外套,更有助於保暖。冬季時的運動可選擇較緩和的類型,如快走、太極拳、瑜珈等,半小時即可。 冬季飲食宜加辛香料,避免生冷降低免疫力 在飲食方面,薛沛芳中醫師則表示可酌量加入辛香料,如蔥、薑、蒜、辣椒、胡椒、咖哩等,提振體內陽氣,並適量攝取堅果、黑芝麻、黑豆、黑木耳等溫補、入腎的食物。飲食禁忌則應避免瓜類(南瓜、木瓜除外)、竹筍、冷飲、冰品等生冷食物,以免人體陽氣受損,降低免疫力。 冬季進補應適量,進補前也應與專業中醫師了解自己的體質及身體狀況為佳,食材便可依個人體質選擇適當的高蛋白質食物,如羊肉、鴨肉、羊肉等,並加入合適的藥材增強效果,烹煮的方式以燉補為佳,更有助於消化吸收。 薛沛芳中醫師特別提醒,冬季進補選擇適合自身體質的食材相當重要,像是有三高、慢性病、痛風、感冒、生理期、體質燥熱的人就不適合進補,以免上火造成身體負擔。而腸胃功能不佳、容易脹氣、消化不良、容易軟便等族群,則應先將脾胃調養好再進補。提醒民眾在進補之前務必了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免影響健康。 除了提醒民眾冬季應注意的養生之道外,薛沛芳中醫師也介紹了三種不同有利冬季養生的食譜,其製作簡單相當方便,民眾不妨可以試試。 桂圓紅棗茶 材料: 龍眼乾3顆,紅棗3枚,水500ml 做法: 將龍眼乾、紅棗加入水中,大火煮滾後,小火煮10分鐘即可。 紫米紅豆粥 材料: 紫米1杯,紅豆1杯,水8杯。 做法: 步驟1:外鍋加入2杯水,跳起後悶10分鐘。 步驟2:外鍋再加入2杯水煮一次,悶10分鐘後加糖即可(依個人口味添加)。 進補藥膳 食材: 枸杞5錢,黃耆3錢,當歸2錢,川芎2錢,桂枝2錢,炙甘草2錢,紅棗5枚 做法: 藥材洗淨加入1000ml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20分鐘,可依個人喜好加入食材燉煮。 ※體質燥熱者不適合此方。進補之後,如果出現痘痘、口乾舌燥、嘴破、便秘等症狀是上火的表現,此時多喝水、補充一點蔬果,消除火氣。 《延伸閱讀》 .冬季保護心血管!溫差大易引心血管疾病,醫教4招保護好自己! .冬天洗澡防中風、心肌梗塞!醫:先洗手腳再洗身體,這些細節都要留意!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11-24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吃蒸梨子止咳潤肺卻咳更兇?中醫師:1種情況不適用
「咳!咳!醫生我最近很容易咳嗽,喉嚨都乾乾的沒有痰。」秋冬之際,不少節氣病症逐漸浮現,由於天氣明顯轉涼,門診增加了許多咳嗽及皮膚症狀的病人;此時,該如何改善入秋轉冬出現的身體不適?喉嚨乾燥易咳嗽 蒸梨子可緩解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林巧梅指出,秋令屬燥,秋主肺,所以乾咳是秋冬常出現的症狀,坊間常說的「蒸梨子」食療,就非常適合治療這類乾咳,但注意若是痰多的咳嗽就不適合;除了蒸梨子,建議也可以煮一些白木耳百合南杏湯來潤肺,緩解乾咳症狀。秋冬呼吸道過敏 注意脖子保暖晚上睡覺很容易咳嗽,早上起床也是?林巧梅表示,這類症狀主要是身體免疫調節較弱,溫差變化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過敏反應,建議要特別注意脖子的保暖,可以圍著絲巾睡覺,而老一輩常說要吃的「西洋參川貝粉」,可以補肺氣並化痰止咳,十分適合呼吸道容易過敏者;但要注意,如果是已經感冒、發燒、感染或是懷孕及服用其它西藥的人,食療之前仍需請醫師評估。皮膚乾癢、脫皮 宜早睡並且忌口針對臉上皮膚脫皮、身體乾癢等秋冬乾燥脫皮的現象,林巧梅提及,肺主皮毛,所以秋燥也會影響到皮膚,需注意洗澡溫度不要過熱,並選用較滋潤的沐浴乳,有些肥皂較不適合;另外,飲食上需避免太重口味及菸酒、烤、炸、辣等食物,作息需要盡量在晚上11點前就寢,因為太晚睡會耗傷我們體內陰分,讓症狀加重;此外也可以煮白木耳百合紅棗湯來養血潤肺,以緩解皮膚症狀。天冷易使血液循環變差 泡腳改善這樣做即將進入冬季,天冷會讓人的血液循環變更差一點,林巧梅提醒,末梢循環較差者,如常手腳冰冷、小腿容易水腫等,推薦可以自己在家泡腳,買一些生薑,不削皮切幾片,放入水中,水滾後先煮15分鐘,再加入泡腳桶的溫水裡,泡約20-30分鐘,可以有改善循環跟消水腫的功效,另搭配按摩陰陵泉穴效果更佳;若四肢冰冷情況較為嚴重的人,則建議可以加一些老薑及艾葉。延伸閱讀: 咳嗽、流鼻水...該吃哪一種感冒藥? 藥師依症狀教你正確吃藥 天冷皮膚乾癢,擦乳液也沒用? 洗澡時3個NG行為別再傻傻做了
-
2020-11-1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秋冬天氣轉涼身體狀況多 食療搭配穴道按摩可改善不適
秋冬之際,不少節氣病症逐漸浮現,由於天氣明顯轉涼,門診增加了許多咳嗽及皮膚症狀的病人。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林巧梅分享,除了門診的中醫調理,其實在家也可以利用食療、穴道按摩及生活調整,改善入秋轉冬出現的身體不適。乾咳是秋冬常出現的症狀,林巧梅醫師指出,秋令屬燥,秋主肺,所以坊間常說的「蒸梨子」食療,就非常適合治療這類乾咳,但注意如果是痰多的咳嗽就不適合;除了蒸梨子,也可以煮一些白木耳百合南杏湯來潤肺,緩解乾咳症狀。當出現晚上睡覺及睡前容易咳嗽,這類病人主要是身體免疫調節較弱,溫差變化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過敏反應,建議這類人要特別注意脖子的保暖,可以圍著絲巾睡覺,早上如果早起運動,也盡量圍著絲巾或脖圍,而老一輩常說要吃的西洋參川貝粉,可以補肺氣並化痰止咳,十分適合呼吸道容易過敏的病人;但要注意如果是已經感冒、發燒、感染或是懷孕及服用其它西藥的人,食療之前仍需請醫師評估。另外,穴道按摩上我們可以選擇合谷穴、尺澤穴來固肺提升免疫力。針對秋冬乾燥脫皮的現象,林巧梅醫師指出,肺主皮毛,所以秋燥也會影響到皮膚,需注意洗澡溫度不要過熱,並選用較滋潤的沐浴乳,有些肥皂較不適合;另外,飲食上需避免太重口味及菸酒、烤、炸、辣等食物,作息需要盡量在晚上11點前就寢,因為太晚睡會耗傷我們體內陰分,讓症狀加重;此外也可以煮白木耳百合紅棗湯來養血潤肺,穴道上建議可以按摩曲池穴、三陰交穴來緩解皮膚症狀。林巧梅醫師提醒,因為即將進入冬季,天氣轉涼會讓人的血液循環更差一點,末梢循環較差的民眾,如時常手腳冰冷、小腿容易水腫等,建議可自己在家泡腳,買一些生薑,不削皮切幾片放入水中,水滾後先煮15分鐘,再加入泡腳桶的溫水裡,泡約20至30分鐘,可以有改善循環跟消水腫的功效,另搭配按摩陰陵泉穴效果更佳;如果四肢冰冷情況較為嚴重的人,則建議可以加一些老薑及艾葉。★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11-12 養生.抗老養生
秋冬手腳冰冷、咳不停怎麼辦?醫教做這些事助改善
秋冬手腳冰冷、咳不停?醫教按摩、生薑泡腳助改善! 秋冬之際,不少節氣病症逐漸浮現,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林巧梅分享,由於天氣明顯轉涼,門診增加了許多咳嗽及皮膚症狀的病人。她指出除了門診的中醫調理,民眾其實在家也可以利用食療、穴道按摩及生活調整,進一步改善入秋轉冬出現的身體不適。 喉嚨乾燥易咳嗽 蒸梨子可緩解 「咳!咳!醫生我最近很容易咳嗽,喉嚨都乾乾的沒有痰。」針對門診病人的訴求,林巧梅醫師指出,秋令屬燥,秋主肺,所以乾咳是秋冬常出現的症狀,坊間常說的「蒸梨子」食療,就非常適合治療這類乾咳,但注意如果是痰多的咳嗽就不適合;除了蒸梨子,林巧梅醫師建議民眾也可以煮一些白木耳百合南杏湯來潤肺,緩解乾咳症狀。 秋冬早晚易咳嗽 穴道按摩來固肺 「醫生,我最近晚上睡覺很容易咳嗽,早上起床也是。」林巧梅醫師表示,這類病人主要是身體免疫調節較弱,溫差變化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過敏反應,建議民眾要特別注意脖子的保暖,可以圍著絲巾睡覺,早上如果早起運動,也盡量圍著絲巾或脖圍,而老一輩常說要吃的「西洋參川貝粉」,可以補肺氣並化痰止咳,十分適合呼吸道容易過敏的病人;但要注意如果是已經感冒、發燒、感染或是懷孕及服用其它西藥的人,食療之前仍需請醫師評估。另外,穴道按摩上我們可以選擇合谷穴、尺澤穴來固肺提升免疫力。 皮膚乾癢脫皮 宜早睡忌口 「醫生我臉上皮膚都脫皮了,而且身體有點乾癢。」針對秋冬乾燥脫皮的現象,林巧梅醫師指出,肺主皮毛,所以秋燥也會影響到皮膚,需注意洗澡溫度不要過熱,並選用較滋潤的沐浴乳,有些肥皂較不適合;另外,飲食上需避免太重口味及菸酒、烤、炸、辣等食物,作息需要盡量在晚上11點前就寢,因為太晚睡會耗傷我們體內陰分,讓症狀加重;此外也可以煮白木耳百合紅棗湯來養血潤肺,穴道上建議可以按摩曲池穴、三陰交穴來緩解皮膚症狀。 林巧梅醫師提醒,因為即將進入冬季,天冷讓人的血液循環會更差一點,末梢循環較差的民眾,如常手腳冰冷、小腿容易水腫等,推薦可以自己在家泡腳,買一些生薑,不削皮切幾片,放入水中,水滾後先煮15分鐘,再加入泡腳桶的溫水裡,泡約20-30分鐘,可以有改善循環跟消水腫的功效,另搭配按摩陰陵泉穴效果更佳;如果四肢冰冷情況較為嚴重的人,則建議可以加一些老薑及艾葉。 《延伸閱讀》 .天冷、溫差大易中風、心肌梗塞,何松穎醫師教防範及保命 .變天冷熱都會影響血壓,醫:防心腦血管病變注意這6點 .3招防冬天痛風發作!天冷易沉積尿酸,醫:這些食物要避開!
-
2020-08-25 科別.皮膚
九旬翁自剪趾甲沒感覺 竟連腳趾頭也剪斷了
92歲林姓老翁因腳趾頭有灰趾甲,又厚又硬非常難剪,家人平常會帶他到指甲店修剪,但上月患者因難耐腳趾甲變長,自己拿較鋒利的剪水果剪刀修剪腳趾甲,未料剪了腳趾甲,也把自己的腳趾頭剪斷,還剪掉骨頭一小部分,到院後因傷口無法完全縫合,將傷口覆蓋保護,讓它自然癒合。豐原醫院傷口外科醫師陳明澤表示,糖尿病病人容易併發灰趾甲,因趾甲受黴菌感染,造成趾甲變厚、變硬,修剪時如果發現平常所用的剪刀很難剪斷趾甲,就應就醫治療。豐原醫院皮膚科主任吳育欣說,治療灰趾甲的方式可分為外用藥治療,及口服藥物治療兩種。外用藥依藥物機轉、劑型而使用方式有所不同,需使用直到痊癒為止,通常需治療9至12個月,甚至更久。感染情形嚴重或外用藥效果不佳,則建議以口服抗黴菌藥一天一次,手指甲受感染者需服用6至12周,腳趾甲需服用12至24周,治療時間視趾甲生長速度而有所不同。糖尿病、末梢循環不佳或周邊神經病變的患者,建議要積極治療,避免因肢端微小傷口併發細菌感染,導致嚴重併發症,有灰趾甲情形應該儘早就醫,尋求醫師協助治療。
-
2020-06-17 科別.骨科.復健
水腫到手臂連彎都不能彎碰就痛 羅東博愛醫院震波消腫
宜蘭一名45歲婦人乳癌治療後,因淋巴水腫,左上臂到手掌都,腫脹疼痛,甚至不能彎曲、一碰就痛,沒辦法好好工作與睡覺,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復健醫學科醫師鄧復旦採用震波創新療法,為她消腫,不僅末梢循環變好,腫脹程度也明顯改善,與右臂相比,手圍從相差2公分半到縮減至1公分內,解決長期困擾。羅東博愛醫院指出,這名婦人前年(107年)發現乳癌後,手術切除左側乳房,並積極接受化療與放療,雖然身體狀況逐漸恢復,但去年接受放射治療時,左側上肢出現淋巴水腫,整隻手臂到手掌都呈現浮腫,與健康的右手臂相比,手圍整整相差2公分半,既不能握,也無法活動,更痛到晚上睡覺都不安穩。婦人自從左手臂出現淋巴水腫後,每周會花2到3天回醫院復健,但水腫的程度嚴重,傳統復健效果有限,副院長鄧復旦了解訴求後,以體外震波儀治療,每2到3周1次,每次30至50分鐘,緩解水腫效果極佳,讓沒時間運動與按摩的婦人感覺輕鬆省力。羅東博愛醫院指出,通常乳癌病人在手術前,若發現癌細胞已移轉到腋下淋巴,外科醫師在執行乳房腫瘤切除的同時,會同步進行腋下淋巴根除手術,並於術後立即轉介復健科指導復健運動,降低淋巴水腫發生率,一般若積極復健,可有效降低淋巴水腫的發生機率,否則病人仍需搭配穿著壓力衣、定期復健、溫和運動與居家徒手按摩促進淋巴引流,才能緩解淋巴水腫。鄧復旦表示,這名婦人就診時,上肢腫脹變形、皮膚緊繃、膚下組織呈硬化狀態,恐有蜂窩性組織炎疑慮,但隨著震波持續治療,不僅末梢循環變好,腫脹程度也明顯改善,與右臂相比,手圍從相差2公分半到縮減至1公分內,可說為體外震波儀的創新應用。羅東博愛醫院指出,體外震波儀原本應用於泌尿道結石治療,在復健科的應用上,則是針對關節炎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鄧復旦副院長針對癌症病人進行淋巴水腫治療屬於臨床上的創新應用,預估未來將可造福更多癌症術後病人,減輕因淋巴液蓄積所造成的脹痛不適。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