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木雕
共找到
3
筆 文章
-
-
2020-12-17 退休力.活躍好學
規畫下半場/退休再念大學 成績單女兒簽
六十歲的陳起賢去年決定重新上大學,成了長榮大學書畫系學生,像她這樣的「大齡大學生」全班竟有五人,占五分之一。不到廿歲的同學日前自嘆又忘了帶畫冊,丟三落四。陳起賢老神在在安慰:「這沒什麼啦,我早上還刷了兩次牙!」連刷過牙都不記得,退休七年的陳起賢大笑說,重新上大學,記憶力是最大考驗;幸好課程多的是術科,仕女畫、山水圖、篆刻,考驗的是耐心和時間,「勤能補拙,這我最會」。全家都贊成醫管碩士媽媽重當大學生。在香港工作的女兒說:「媽媽你好好念,我現在當你家長,成績單要給我簽喔。」母女約法三章,只跟自己比,不跟年輕同學較勁;只要老媽進步,女兒就酌發獎學金。這年,兩千港幣匯入老媽戶頭。 「她說這是她人生最美滿的時光。」和大學生妻子從台中搬家到台南的郭龍達說。這段「不為什麼、只為自己」的學習生活,是她為自己做過最好的決定。從台中榮總醫檢師工作退休後,陳起賢像所有退休族,狠狠做盡一切上班歲月不能縱容的事:追劇、看網路小說。但一陣子就膩了,「我從夢中被這個念頭嚇醒:我還沒很老,就要這樣吃喝玩樂到盡頭?」她去上社區大學、報名各種課程。陳起賢和先生愛茶,加入茶會,「打開了追求美的眼睛」。在租的學生宿舍裡,陳起賢端坐茶席前,屏氣凝神,置茶、注水。她解釋,從茶具、席方、席上花、掛畫、焚香,一樣樣都可以追求美的極致。席方畫的是她初學作品,竹下小黃雞。因為茶道 ,她上大學學書畫及篆刻;先生也隨班附讀,主攻「土木」:陶作及木雕。郭龍達說,未來大家都要有至少活到百歲的覺悟了,終身學習是必然。 少子化之下,許多大學都想辦法找活路,「與其找外籍生,不如開放多元管道讓退休人士重回校園」,追尋以前為了找工作而放棄的科系,或者圓一個「戴方帽子」的夢想。上大學,不見得要和年輕人擠破頭去考試,有很多管道,包括由推廣進修部上課,再轉進正式學程。郭龍達說:「很多人不知道,很可惜。」陳起賢說,她偶然知道有南北各有大學有書畫系,可以用過去學歷,插班上大二。招生人員問她為何不念碩士?她說,不要啊,就是要學基本功啊。三個月內搞定申請、錄取、搬家、重作學生。有時不免擔心:「有老人家當同學,年輕人會不會討厭?」她還對兒女民調,正反各半。陳起賢說,連系主任都擔心老同學會對年輕人太嘮叨,特別叮嚀:「他們家裡有爸媽了。」同學年紀都比她的兒女小,她要大家叫她名字就好,大家是同學,是平輩,「叫我姊,是你的修養;但叫我阿姨,聽了難過啊。」人生歷練也讓她懂得自嘲:上體育課打保齡球,小朋友都姿勢優美,「我得扶著膝蓋」。老師示範畫法,不厭其煩,「我還是賴皮說,『老師,我的記憶力只有三秒鐘,可以錄影嗎?』」早已拜師學畫的她說,大學課程給了書畫技藝背後的基礎理論,非常紮實。教授年紀比她小,「認真得不得了。老師認真,我就 用更認真報答」,通識課的音樂及哲學,她都愛不釋手。她翻著講義、上頭是密密註記。除筆記遵循「古法」之外,教學網站上有所有樂曲、上課錄音、授課 ppt。網路及英文,常是老學生的障礙,但陳起賢無礙。「你看,從巴洛克、浪漫派到現代,樂團編制、樂器。什麼詠嘆調、朗誦調,以前鴨子聽雷,現在終於懂了,超好的!」聽著音樂,她常常熬夜畫畫、寫字,先生說,她丟掉無數才交一張滿意的。陳起賢盤算著:「我要延畢。」因為這張畫完,還有無數張可以畫。人生還長呢。延伸閱讀.退休準備大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09-03 橘世代.好學橘
靠藝術享退休!60歲救難英雄成石頭雕刻家
2020嘉義市石猴雕刻競賽成績日前揭曉,首獎得主是阿里山消防分隊退休小隊長鄭育興,他在山區服務超過25年,曾參與無數山難搜救、阿里山小火車出軌救援,直到10多年前發現,帶隊上山搜救後,回程體能居然跟不上年輕人,開始規劃退休方向,學習素描、油畫、石雕,10年前退休離開阿里山。嘉義市石猴雕刻競賽今年有62件參賽作品,鄭育興創作的「猴幸福」,以白色大理石雕刻大猴帶著數隻小猴打盹,如沐浴在陽光下恬靜自在,表現猴群內在心靈幸福,評審認為石猴造型豐碩圓滿、技巧純熟、剛柔交融,獲選為今年首獎,鄭謙稱「只是運氣好!」早期工作克難 小火車翻覆救援印象最深是血腥味60歲的鄭育興說,19歲就從警校畢業擔任消防員,前5年都在新竹服務,請調回嘉義他一直等不到職缺,最後調派阿里山分隊,原以為工作幾年就可調回平地,沒想到工作久了,習慣也喜歡山區生活,就這麼在阿里山服務近26年,一直到50歲退休。「早期消防很克難!」鄭育興表示,剛到阿里山報到那年,分隊才2名消防員,每次出任務打火、搜救,都要先開車到街上載義消一起出任務,之後才逐漸增加員額、隊員越來越多。鄭育興指出,山區突發性工作繁重,經常遇到登山客失蹤協尋,山難救援,印象最深就是2003年阿里山小火車翻覆意外,當時阿里山居民都到場幫忙,他進入掉落約5米深溪底的車廂救援,看車內遊客相互交疊、傷亡人數不計其數、哀鴻滿車廂,該事故共造成17人死亡、205人輕重傷。他說,當時不斷救援、搬運傷患,累到完全忘了時間,記得最後搬運死者遺體,進入香林醫療站時等待相驗時,醫療站內排滿屍體、滿室血腥味,那味道真的至今難忘。出任務返隊全身痠痛 開始規劃退休生涯鄭育興回憶說,14年前帶隊上山找失蹤登山客,數小時後找到傷者,返隊下山時1名原住民自告奮勇,背70多公斤山客下山,他身為領隊一路跟隨都覺得吃力,當下直覺年紀漸長、體力可能無法負荷山區任務,萌生退休想法。鄭育興笑著說,年輕就喜歡藝術、攝影、繪畫,常利用公餘到山裡拍猴子、畫猴子,對於猴子體態、動作、身形比例都有概念,退休前剛好嘉義市辦石猴藝術創作,啟發他雕刻創作想法,退休後更用心到社區大學學石雕。「找石頭運動量大!」鄭育興說明,石雕並非單純雕刻,還要到溪底找石頭、認識石材硬度、特色,因為每顆雕刻石材都重達40公斤以上,因此找石頭須結伴同行才搬得動,搬運石材成為休閒另一種樂趣。●退休生活有重心 時間過得飛快 必須提早做準備鄭育興說,不同石材呈現不同石雕細節,像嘉義赤蘭溪、八掌溪貝殼化石多,南投埔里鎮眉溪有黑膽石,透過觀察石材、規劃作品樣貌,雕刻過程因為切割噪音、打時粉塵,必須穿戴護目鏡、耳塞、專業口罩、防護衣等安全設備,整個人與外界隔離、全心全意創作,時間過得很快,經常工作到忘了吃飯,若不是擔心影響鄰居,可能會忘記疲累工作一整天。鄭育興認為,生活一定要有重心,年紀漸長、體能或許無法負荷原本的工作,但退休後仍要讓生活有重心、有短中期目標,設定目標雖然有點壓力,但就是生活一部分,可以讓自己生活更有重心。他也建議,退休生活應提早規畫,最好有動、有靜,而且一定要有朋友互動、交流,像他退休前就去社大上課、撿石頭、玩陶土,現在石雕之餘還要玩盆栽、種水果,自己掌握退休生活節奏,活得很健康、很快樂。延伸/24年前栽進「賞石領域」 退休當起石頭師傅傳承學子延伸/獨自面對寂靜-聾啞木雕師成「巷弄藝術家」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