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新冠肺炎
共找到
11568
筆 文章
-
-
2020-03-1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17歲高中生改變世界 全球300萬人看他的新冠肺炎網站
17歲的美國西雅圖高中生,用一個念頭改變世界。當大家在搶水、搶糧、搶口罩的時候,一名17歲、在美國西雅圖莫瑟島高中念書的高中生席夫曼(Avi Schiffmann)突發奇想:我可以寫一個網頁讓大家了解新冠肺炎的狀況呀!就這樣,一個即時更新全球新冠肺炎案例的網站誕生了。每隔十分鐘,網頁會從全球各國抓到最新統計,讓大家得到完整的資訊!網站名為ncov2019.live,席夫曼自從聽說新冠肺炎在中國大陸蔓延之後,就決定創建。從去年耶誕節以來,這個網站已有300多萬名不重複訪客。網站從各種不同來源抓取資料,如各地公共衛生機關,並與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疾病管制預防中心的資料交叉比對。網站顯示累計確診病例數、中國以外累計確診病例數、累計死亡病例數、治癒病例數與所有出現疫情的國家。網站每十分鐘更新一次資料,不過席夫曼自己每天花六小時改善這個網站。席夫曼自學程式設計,曾多次參加程式設計馬拉松,願望是「創造出真正重要的東西」。網站顯示治癒病例數,是因為席夫曼曾收到網友來信說,這個網站太負面。席夫曼說:「如果我們顯示治癒人數,那會很酷,網站不全是負面消息,治癒的人多的是。」席夫曼打算新增一個表,顯示美國各州病例數,未來還將增設疫苗研發情況表。他能繼續改善網站,要歸功於持續有人捐款。網站上方有個按鍵,可讓網友請席夫曼喝杯咖啡。
-
2020-03-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學者籲:長照機構 應比照醫院配置物資
高齡者為感染新冠肺炎及發病死亡的高風險族群,美國、澳洲也接連傳出長照機構發生院內感染案例。台大公衛學院今天呼籲,政府應強化國內長照機構防疫,比照醫院配置物資,住在長照機構的長者的口罩也不應仰賴家人配送。台大公衛學院今天上午第五度開說明會,對社會提出防疫建言。台大公衛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陳雅美表示,香港研究指出,70歲以上長者的新冠肺炎感染率、發病死亡率,是整體確診者的三倍;80歲以上長者的死亡率更高達15%。美國華盛頓州的一間長照機構Life Care Center 發生院內感染,6位確診長者中,有3位已逝世;澳洲雪黎一間老年照顧中心BaptistCare也爆發感染,3位確診長者中已有2位死亡。陳雅美表示,各國已開始強化長照機構的防疫措施,高齡化的台灣必須嚴正以待。陳雅美呼籲,台灣長照體系應即刻比照醫院的防疫物資配置,提供更高規格的防疫用具。現在不少長者仍依賴家人領取口罩、再配送至長照機構,「這方面應有彈性領取機制」,降低任何感染風險。政府的紓困條例也應針對長照機構,進行空間及資源的盤點。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主任陳秀熙,各國已開始重視新冠肺炎相關致死率,「國家的經濟與人民的健康互為一體」,以美國為例,目前確診人數已突破400例,包含19起死亡病例,以人力資本的角度來看,美國已損失約2億美元。
-
2020-03-0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遭隔離民眾居家垃圾混進一般廢棄物 環保署長坦承「無法可管」
居家檢疫、隔離民眾產生的居家垃圾,可請環保署委託的甲級廢棄物清理業者清運,也可以自己收好垃圾等14天後再丟。立委今在立院質疑,尚未解除隔離的民眾,將居家垃圾丟到一般垃圾車恐造成病毒、細菌感染,一般人用過的口罩路上任意拋棄,都是防疫死角。環保署長張子敬說,SARS經驗發現,家中垃圾由專業業者收取,會被鄰居知道有居家檢疫或隔離民眾,造成心理壓力。因此,民眾可選擇不把垃圾交業者,但要自己收好,等到14天期滿後確認沒發病,再當成一般廢棄物清理,若發病的話就按照醫療廢棄物處理。立委黃秀芳質疑,環保署口頭說不行,實際上卻無法約束居家檢疫、隔離民眾將垃圾依照一般垃圾處理,張子敬沈默5秒坦承,「呃,應該是這樣」。會請地方掌握沒有申請業者清運垃圾的民眾名單,加強提醒、時常關懷。黃秀芳說,隔離民眾的垃圾當成一般廢棄物丟到垃圾車,隨行清潔人員防護只有口罩,壓縮垃圾時可能有病毒飛出來,應加強清潔人員防護措施。張子敬說,其實戴口罩就夠。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幾乎人人戴口罩防疫,國民黨立委廖婉汝說,全國每周至少有幾千萬個口罩產生,她今天光是走在青島東路上,就看到5個口罩隨處亂丟。建議設置口罩丟棄專用垃圾桶,一律當作醫療廢棄物,否則用過的口罩到處亂丟散播病菌。立委廖婉汝今天在立法院提案,為避免亂丟口罩成為另一個感染源,要求環保署一個月內研議增設廢棄口罩專用收集箱,集中回收處理。環保署承諾,會在一個月內,要求醫療院所在適當地點增設口罩收集箱。
-
2020-03-09 新聞.用藥停看聽
慢性病藥恐缺料?衛福部:有6個月存量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嚴重,現傳出新警訊,若中國原料藥廠復工不如預期,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慢性病用藥恐怕過了3月就有缺料問題。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吳秀梅今天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指出,國內藥品約有六個月的庫存量,現階段也沒有原料短缺的問題。另外,她指出,針對斷藥風險的藥物,衛福部已有替代方案,開始尋找其他原料藥來源,包括從中國跟印度以外的國家進口,還有我們自己有產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持續擴大,除了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慢性病用藥有缺料問題。此外,解熱鎮痛劑、抗生素等可能因轉換原料藥來源增加成本,屆時將面臨藥品價格上漲,成為今日立法院經委會質詢焦點。立委陳亭妃、廖國棟、林岱樺針對新冠肺炎可能造成藥物原料短缺,以及藥物價格飆漲情形進行質詢。吳秀梅答詢時坦言,藥品價格一定會飆高,這是因為國際市場需求增加所致。此外,經濟部長沈榮津答詢表示,針對藥品可能短缺,經濟部將啟動國內藥廠的全面盤點。沈榮津表示,針對新冠肺炎對我國製藥產業衝擊,根據經濟部的了解,短期部分廠商已有備料,目前產業未受疫情影響,且由於藥品為必需品,市場需求較為穩定,廠商多有二到三個月的備貨因應。經濟部將協助廠商啟動第二備料機制,例如向歐美採購,降低可能的風險。沈榮津指出,若受疫情影響而須啟動第二備料機制,粗估藥品成本將因採用新料源而上升二到三成。經濟部將密切注意產業動態,適時協助廠商與衛福部協商藥品的核價問題。沈榮津表示,這次新冠肺炎對國內藥廠來說,也是練兵的機會,培養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
2020-03-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實名制2.0」將採網路預購、超商取貨 最快明宣布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中午召集跨部會會議,確定「口罩實名制2.0」將採網路預購、超商取貨模式,但考量個資保護,將排除由一般購物網站販售,今起先展開系統壓力測試,預計明天由指揮中心宣布相關作法,但正式實施時間,須待測試結果出爐後再決定,是否提早或延後還沒確認。因應新冠肺炎防疫,行政院接連祭出口罩禁止出口、增購產線、與口罩實名制等措施,其中口罩實名制2月6日上路至今,將迎來新的改變,「口罩實名制2.0」,預計藥局口罩銷售量在五成以下的,將會縮減配給,把量扣下來留在網路預售,同時為了避免增加其餘藥局負擔,不會再行增加配給量。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表示,會有實名制2.0,也就是透過網路預售的想法,第一是因為口罩產量的確有增加,第二則是過去這段時間透過健保卡數據,以及其他資料、民眾反映等等交叉比對後可以知道上班族平日購買的比例低,因此才調整希望讓平日買不到的民眾也都有多些機會取得口罩。新冠肺炎讓你很焦慮?加入元氣網粉絲團快速掌握疫情!我們是來自聯合報系家族、最有活力的「元氣網」,給你最需要的保健、疾病、樂活訊息!加入>>
-
2020-03-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蔓延 台大公衛籲WHO發布全球大流行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今天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說武漢肺炎疫情死亡率3.4%,且逾100國發生疫情,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呼籲WHO這週應該發布這是全球大流行。針對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抗COVID-19說明會(第五週)」今天在台大公衛學院召開。詹長權指出,以感染率與死亡率來說,上週說全球看起來死亡率在2%左右,目前所有防疫工作要做的就是拉大人跟人之間的距離,不管是被照顧機構或是社會部分。其次是保持醫療能量,在「不當照顧之後走向死亡的環節可以早點介入,就可能不會死亡,讓疫情得到一些控制。」他也說,所有相關做法,上週是從1968年的流感方式,把疫情控制到2011年的情況,可是比爾蓋茲就認為可能是百年一次的大流行,情況可能像1918年西班牙流感,比爾蓋茲到今天還是這樣在做準備,認為必須用這樣的心情防疫。接著,詹長權並說,WHO說這次疫情死亡率3.4%,意思是說,已經從1968年流感推向1957年流感,往1918年流感方向在走,全球如果這樣判斷,特別是WHO自己這樣判斷,而且今天也已超過100個國家發生疫情,所以台大公共衛生學院要代表專業的角度向世衛組織呼籲,「這禮拜應該發布這是一個全球大流行。」他還反問,如果這樣的標準不符合國際衛生條例發布全球大流行的條件,不知道還有哪個疾病能這樣發布,「不知道世衛組織在遲疑什麼,這就是一個大流行,已經在發生了。」
-
2020-03-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傳染力有多強 醫生引用負壓病房格局圖揭主因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不斷擴大,而台灣日前有45例確診病例,其中有8例確定是院內感染,令不少人憂心病毒是否會在醫院的公共空間傳染給他人。而中山醫大兒童傳染科主任謝宗學在臉書粉專上引用新加坡學者論文,表示接觸傳染是病毒擁有高度傳染力的主因,並指出病毒傳染的主要路徑,提醒民眾應做好手部衛生及不隨意觸碰周圍環境的自保方式。謝宗學7日在臉書粉絲團「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引用新加坡學者4日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的一篇關於新冠肺炎病人住過的負壓病房環境採檢論文,謝宗學表示該位病患是只有上呼吸道症狀沒有肺炎的輕症患者,在病房消毒前對環境進行採檢,發現房內18個採檢點裡有15個(87%)呈現新冠肺炎病毒陽性反應,浴室5個採檢點中則有3個(60%)呈陽性反應,前室和走廊所有採檢點則呈陰性,醫護人員防護裝備8個採檢點1個 (12.5%,鞋子前端) 呈現陽性反應,所有的空氣檢體則是呈現陰性反應。謝宗學表示負壓病房內病患所有可能接觸到的位置,包括器物、設備、聽診器等,在未消毒前幾乎都沾有新冠肺炎病毒,病房外的前室和走廊則因為醫護人員管控措施執行徹底,才沒有將病毒傳出。謝宗學也點出該研究5點重要資訊,第一「病毒應該沒有空氣傳播能力,只有出風口風扇上存在少量病毒」;第二「 即使輕症病人只有上呼吸道症狀,也可能透過呼吸道顆粒大幅度污染周圍環境」;第三「民眾不要隨意碰觸周遭環境和保持手部衛生清潔格外重要,以防接觸感染」;第四「馬桶內部呈現陽性反應,加上此病人糞便檢體亦呈現陽性反應,暗示糞口傳染的可能」;第五「一旦爆發大規模社區疫情,短時間內將難以控制」。謝宗學表示「目前研究指出在適合的環境下可能存活高達 9 天,極容易因為接觸傳染讓更多人生病」,因此像韓國、日本、義大利爆發大規模疫情後就難以收拾,衝擊醫療資源,因此他覺得目前台灣的策略正確,謝宗學指出「雖然不一定可以避免疫情爆發,至少可以在疫情爆發時站在制高點上處理醫療體系面臨的衝擊,讓生病的人不會因為醫療體系崩潰喪命」。
-
2020-03-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老人發病死亡率高 學者籲長照機構防疫物資應比照醫院
高齡者為感染新冠肺炎及發病死亡的高風險族群,美國、澳洲也接連傳出長照機構發生院內感染案例。台大公衛學院今天呼籲,政府應強化國內長照機構防疫,比照醫院配置物資,住在長照機構的長者的口罩也不應仰賴家人配送。台大公衛學院今天上午第五度開說明會,對社會提出防疫建言。與會者有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主任陳秀熙、台大公衛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陳雅美。陳雅美表示,香港研究指出,70歲以上長者的新冠肺炎感染率、發病死亡率,是整體確診者的三倍;80歲以上長者的死亡率更高達15%。其中,美國華盛頓州的一間長照機構Life Care Center 發生院內感染,6位確診長者中,有3位已逝世;澳洲雪黎一間老年照顧中心BaptistCare也爆發感染,3位確診長者中已有2位死亡。陳雅美表示,各國已開始強化長照機構的防疫措施,高齡化的台灣必須嚴正以待。例如美國疾病預防管制中心(美國CDC)已發布長照機構預防新冠肺炎指引,例如禁止呼吸道症狀者進入長照設施,且居民房間外要提供個人防護裝備,如口罩、護目鏡、工作服、手套,且要有清晰使用說明供長者閱讀。也建議長者的照顧者及親友透過視訊互動,若見面要保持1.8至2公尺的安全社交距離。陳雅美呼籲,台灣長照體系應即刻比照醫院的防疫物資配置,提供更高規格的防疫用具。現在不少長者仍依賴家人領取口罩、再配送至長照機構,「這方面應有彈性領取機制」,降低任何感染風險。政府的紓困條例也應針對長照機構,進行空間及資源的盤點。陳秀熙則表示,各國已開始重視新冠肺炎相關致死率,「國家的經濟與人民的健康互為一體」,以美國為例,目前確診人數已突破400例,包含19起死亡病例,以人力資本的角度來看,美國已損失約2億美元。
-
2020-03-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3種消毒液正確怎麼用? 醫師打破常見迷思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台南市安南醫院家醫科陳泓毓醫師今天表示,為避免接觸傳染,消毒液的使用就很重要,他以最常見的酒精、漂白水及次氯酸水為例,從消毒能力、適用時機及人體影響三方面來分析如何正確選用消毒液。陳泓毓說,酒精可以溶解酯類,新型冠狀病毒的外套膜含有酯類,酒精(75%效果最好)可以使病毒失去活性,漂白水及次氯酸水都有次氯酸的成分(HOCl),次氯酸氧化能力可以破壞蛋白質結構,也可抑制病毒活性。關於消毒液適用時機,陳泓毓說,酒精有設置及攜帶方便優點揮發快速,可用於手部清潔及較小體積隨身及居家物品。在明顯有髒汙或是沾到血液或體液時,酒精消毒功能減弱,仍需在酒精乾洗手後儘速使用肥皂或清潔劑洗手為宜。漂白水可用於環境消毒,使用500ppm(稀釋一百倍)漂白水有消毒作用,環境表面大於10ml以上血液或有機物質時,需以5000ppm高濃度(稀釋十倍)漂白水進行消毒再以清潔劑或肥皂和清水移除髒污與有機物質為宜。次氯酸水可用在環境、食物消毒,用於環境消毒建議使用100~300ppm濃度,食物消毒需要在消毒後洗淨(食材殘留不得超過 1ppm)。漂白水跟次氯酸水都有保存問題,漂白水建議泡製後24小時內用完,次氯酸水不耐日光、高溫及空氣接觸,要保存在不透光陰涼環境。陳泓毓說,有關消毒液對人體影響方面,酒精會使皮膚乾燥,皮膚較敏感的人應酌量使用。漂白水會刺激皮膚、眼睛和口鼻,甚至接觸太久還會灼傷,使用時須要戴上塑膠手套並用擦拭方式,不要用噴霧因為怕會刺激呼吸道。次氯酸水刺激性較漂白水低但對皮膚及黏膜仍有刺激性,針對近來部分業者宣稱次氯酸水可用於皮膚情況,衛福部食藥署已公告市面上的次氯酸水主要是用在環境清潔,應該避免使用在人體上。
-
2020-03-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港學者:直至大部分人受感染獲免疫抗體 疫症才會紓緩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病毒已在全球擴散,多個國家愈來愈無法完全截斷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鏈,即使採用圍堵策略,病毒也不可完全消失。他認為,直至大部分人受感染後獲免疫抗體,疫症才會逐漸紓緩,但時間要多久,就難以預計。據香港電台報導,袁國勇估計,目前只有0.1%的人免疫,預料每年會增加5%,直至7成人有抗體,病例數目就會很少。他又說,根據中國大陸官方提供的資料,暫時未有確診者治癒後復發,加上港大測試發現香港確診者出院後,血液內抗體含量很高,推測他們受感染後至少可免疫5至10年。袁國勇說,要等藥物及疫苗完成研發需時一至兩年,但香港沒有製造有關產品的行業,在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情況下,即使其他國家完成研發,香港都要面對出口限制,形容「有錢都買不到」。他建議,特區政府除了實施入境健康申報,也可考慮要求入境旅客先提交健康證明,確定在出現疫情爆發的地區已完成14天隔離及檢測,才容許入境香港。
-
2020-03-09 科別.眼部
影/想知道自己有沒有黃斑部病變?在家電腦DIY點滑鼠即可檢測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高,病患無法掌握病況,又擔心到醫院有太多感染源,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發展「NOSARS」系統,為一種居家照護網路自我檢查電腦讀取即時回覆系統,已率先針對60位黃斑部病變的患者,成功追蹤黃斑部狀況,為黃斑部病變患者提供方便的服務。這套NOSARS(Nursing Online Self-test Accessible Response System)DIY檢檢法是利用原理黃斑部是眼睛視網膜的地理中樞,視角20度內都是由黃斑部負責,當直視電腦中央點,以15公分直徑螢幕所見,都是黃斑部掌控的視力範圍,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民眾只要透過自家電腦進入中醫大新竹附醫官網或www.dreye.net.tw網站,就可自我檢測黃斑部病變。NOSARS透過「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 Chart)從民眾的視角,對著電腦螢幕上的方格表,利用滑鼠作為檢測筆,將格線歪曲部分畫出作為檢測依據;較嚴重、格線也看不到的病患有「荷花圖」,可圈出看不到的範圍,檢測完畢送出資料醫師便可於線上判圖,提供正確的診斷與建議,還可線上與醫師互動,必要時即時回診,避免延誤病情。45歲謝先生從小近視超過800度,因右眼視力檢查發現僅剩0.2,經眼底鏡檢查發現黃斑部病變,在眼內藥物注射治療後,視力增為0.8,現在透過在家操作電腦,就可清楚了解黃斑部恢復狀況。陳瑩山指出,利用電腦作為檢查儀器,並將檢查結果傳送到網站供醫師作為診斷參考,且能將這些檢查報告儲存在伺服器中,這種COWS的網站結合就是網站醫院新概念。資訊室主任謝嵩淮表示,在COWS網站醫院新概念下,NOSARS遠距自我檢測系統可減少病患上醫院的機會,預防院內感染,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降低高齡化社會的醫療成本。民眾可透過連結http://www.dreye.net.tw/ ,申請會員登入就可以使用NOSARS遠距自我檢測。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說明:一個簡單的自我檢查老年黃斑部病變的方法使用方式:1. 把方格表放在眼前30公分之距離,光線要清晰及平均。2. 如有老花或近視,須配戴原有的眼鏡進行測試。3. 先用手蓋著左眼,右眼凝視方格表中心黑點。4. 複步驟1至3檢查左眼。※正常觀看方格為棋盤狀直線;若出現畫面模糊、扭曲或黑點擴散等非直線狀態,應儘速前往眼科診查。(資來來源/國健署健康九九網站)
-
2020-03-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鍾南山研發新檢測法 有助鑑別新冠病毒或流感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檢測病毒的速度成為疫情首道攻防難關。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近日透過微信公眾號舉辦有關新冠肺炎的多學科網上論壇,大陸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在論壇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有助同步為患者區分新冠病毒和甲型、乙型流感。新冠肺炎與流感的病徵相似,導致醫生難以分辨病人所患的病毒。鍾南山在論壇上表示,目前已開發一種新的檢測方法,名為恒溫擴增芯片,可對多患者同步檢測,鑑別出新冠病毒和甲型、乙型流感,或其他現存病毒。此外,透過對早前7.2萬名病例的研究,鍾南山及其團隊開發出針對新冠病毒感染對快速免疫球蛋白M(IgM)的檢測試紙;通過測流式免疫層析法實現,患者感染7天後或是出現徵狀3、4天後,即可驗出IgM,可協助原有的核酸檢測,明確排查疑似病例。
-
2020-03-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你多買!日藥妝店賣口罩奇招 1件原價、第2件飆天價
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口罩成為目前全球最搶手的物資。日本國內未對口罩進行管制,瘋搶、囤積口罩暫無法可解。不過有民眾發現,某間藥妝店想出了一個遏阻顧客大量購買的方式,讓人忍不住讚嘆「妙招」。推特上一名日本網友日前去連鎖藥妝店「唐吉訶德」,發現口罩有「限定價格」。他拍下的照片中顯示,一袋7片裝的口罩,售價是「一個人一件」298日圓(未稅,約台幣88元),如果要買第二件以上,售價就會飆升到9999日圓(未稅,約台幣2,966元),等於翻了33倍。該網友看到這樣的販賣方式相當訝異,直呼「真有創意」。這則推文引起廣大迴響,許多網友肯定這樣的做法,「真聰明」、「竟然有這一招,這種販賣方式不會令人反感」、「比起一人、一個家庭、一個團體限買一個,『一次買兩個比較貴喔』這種標價方式簡單多了」。發文者回覆網友留言時補充,店員說會這麼做,是希望盡可能讓多點人買到口罩。不過也有人質疑這種做法的效果有限,認為只要不停重複結帳就能突破限制。還有網友回應,若遇到不懂日文的外國人,不管怎麼解釋都沒用,因為他已經看過無數次店員說明一人限買一件,卻被中文大聲咆哮的場面了。 今朝、開店直後のドン・キホーテでマスク売ってました。個数制限はなく、2点目からは9,999円でした❗斬新な売り方❗ pic.twitter.com/eNUriYQb9e— こばりん (@koba_rin_0801) March 7, 2020
-
2020-03-09 名人.精華區
陳景寧/明天過後,全責照護?
什麼是「全責照護」?就是住院期間不必自聘看護,由醫院聘僱培訓與管理照顧服務員,包辦病患在醫療以外的清潔、進食、如廁等基本照顧工作。民間團體要求全面推動「全責照護」已有多年,但政府及醫界關注有限,諷刺的是,直到新冠肺炎疫情一發不可收拾,陪病家屬、外籍看護工陸續染病,住院陪病問題才又被重視。一項政策不受重視的原因不外乎,一是影響人數有限,二是錢,三是遠見。住院陪病很痛苦事實上,「住院陪病的痛苦,幾乎是民眾的普遍經驗」。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於一○六年間,針對曾有家人住院經驗的738位民眾所做調查發現,國人面對住院照顧,約六成六由一位家人負責或輪流請假照顧,約兩成五聘請本國看護,約一成由原聘外籍看護工照顧。而在職者中有七成五「曾因家人住院而請假照顧」,無法請假的人,每天得花兩千多元聘看護,卻不見得能請到人,且看護工品質良莠不齊,最近還發生不小心聘到逃逸外勞當看護被重罰的案例。家屬感染風險大「住院陪病更大的問題是感染風險」。陪病家屬、看護以醫院為家,個人雜物塞滿狹窄的病床空間、共用衛浴。再想想,台灣大醫院近年興起設置美食街、商場,不是拜進進出出的家屬、看護所賜?又潛藏多少交叉感染風險?再則,醫院因為健保費不含看護費,所以不願意全面編制納管,政府碰到經費增加問題就迴避。事實上,民眾需要的是一個清楚的財務計算與溝通。需增多少健保費?「全責照護」需要多少錢?目前全國約有七萬多張急性病床,以平均滿床率七成計算,大約是五萬張病床。若以一位照顧服務員負責四位病患、採三班制、每位照服員年薪五十萬元推估,約每年全民健保保費調高188億元,足以支應,占全度7500億元的全民健保年度經費不到3%,民眾可能每天增加2、3元的保費。政府與醫界防疫辛苦了!但明天過後,或該思考哪些事不要重蹈覆轍?建議政府提案「合理調整健保費,醫院全面推動全責照護,住院不必再自聘看護」,最快今年十月間「健保會」110年度預算協商就可討論,讓台灣進步醫療版圖最落伍的一塊,盡速翻修。●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一刊出。
-
2020-03-0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護國舞小姐也怕 護膚按摩蒸發90%…特種行業防疫戰 花招百出
高雄「金芭黎舞廳」一名舞小姐因揭發確診新冠肺炎的台商去消費,一夕爆紅,被網友封為「護國舞小姐」;不過舞廳也爆紅,不少熟客卻步,因為擔心染疫,更擔心萬一被隔離「太座」知情,店家重新開張,生意一度跌落千丈。其實不只金芭黎,不少特種行業也受疫情影響,轄區以按摩店聞名的高雄某警分局,上個月受理檢舉色情件數僅2件,比平常驟降10倍以上,連警方都吃驚。這波疫情百業衝擊,八大行業也難倖免,許多業者開始積極防疫,並加碼宣傳、挽救客人信心,只希望「愛喝的還是會去!」挽回客人心 業者忙消毒防疫金芭黎為高雄知名高檔舞廳之一,一名舞小姐今年1月底身體不適,打電話逼問台商熟客,驚知對方確診新冠肺炎,爆料他涉隱匿行蹤,聲名大噪。舞小姐兩次檢驗呈陰性未染病,店家卻因被扯上疫情,員工、舞小姐共42人隔離14天,還休息兩天做防疫,邀請媒體拍攝消毒,試圖挽回消費者信心。農曆初三舞廳重新開張,一整批新員工來支援,並在門口仔細替顧客量額溫,手部消毒且戴口罩才能入內,但生意明顯受到不小影響。據了解,新冠肺炎已衝擊高雄市各家酒店、舞廳、按摩店,業者都標榜控管小姐健康,宣稱每日消毒,客人上門先量體溫;不少店家還在臉書粉絲頁加強宣傳,強調小姐感冒一定強制休息就醫,無診斷證明不准上班,有按摩店更直接在臉書頁面貼上「額溫槍、75%藥用酒精」照片,表示「安心使用本場所」。疫情打擊酒店生意 常客反應不一「當然受影響!」一間高級酒店業者說,客人會擔心疫情較少出門,生意減少約3成,上班的小姐也跟著減少;很多熟識的酒店業者還會互相取暖,彼此關心「生意掉了多少」。一名愛「戰酒店」的客人說,最近會「暫時忍一下」,少去光顧,不只怕染病,若是該店傳出確診個案,萬一衛生機關為了調查接觸範圍,疫調造成他行跡曝光,對「太座」難以交代。另名酒店常客則說,疫情剛爆發,生意不可能沒差,不過感覺近期逐漸恢復以往,酒店生意是一陣一陣的,若小姐多、噱頭夠吸引人,只要店家無疫情,「愛喝的就不會怕,還是會去」。熟客不想「花錢傷身」 檢舉驟減相較酒店生意,高雄某警分局轄區有許多護膚按摩店,今年2月接獲涉從事色情性交易的檢舉僅2件,與以往最多單月獲舉報30、40件,驟減不少;有員警說,2月上旬曾前往某間按摩店臨檢,竟只有1名小姐待命,問了業者才知道,生意下滑,也怕疫情,小姐乾脆暫時休假。警方說,一般檢舉色情按摩,除了民眾看不慣,很多是同行惡鬥搶生意;檢舉數量變少,顯示生意已沒有那麼熱絡了,很多男人不想「花錢又傷身」,警方也可鬆一口氣。不過一名按摩店熟客上月底才去光顧,他說業者認為生意差不多,護膚小姐也說店內紅牌依舊每天預約滿檔,生意好壞與小姐本身比較有關。話雖如此,還是難免擔心疫情,小姐說服務時更注意客人狀況,只是有的客人分不清是「菸咳」還是生病,更別說辨別新冠肺炎症狀,心中仍難免怕怕的。警臨檢密閉場所 比酒測更緊張業者怕,警察也怕,新冠肺炎對特種行業生意造成衝擊,警方也機動調整例行性擴檢勤務因應,要求員警盡量減少與民眾接觸或近距離面對面機會;一名員警說,有時還是無法避免隨機突擊式臨檢,但進入房內或包廂,一定會做好保護措施,防疫絕對不開玩笑。至於戶外路檢,員警說除了一定戴口罩,也會盡量與民眾保持1、2公尺左右距離,還有就是減少交談、比手畫腳,降低感染風險。進出於樂場所 勤洗手、少接觸大同醫院感染科主任陳惇杰說,一般酒店密閉環境,小姐與客人密切接觸,又不可能戴口罩,的確風險較高;有些店家雇用非法外籍人士管制不到,小姐或客人喝酒熬夜,免疫力也會下降,若有病毒,感染性大大提高。陳惇杰指出,以往收治的小姐症狀,常見有呼吸道肺炎、咽喉發炎、扁桃腺發炎等,建議若非得前往類似娛樂場所,至少盡量做到勤洗手、戴口罩,並且避免親密接觸。
-
2020-03-0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藥品裝備雙缺 歐盟抗疫狀況外…
新冠肺炎疫情在歐洲大規模擴散,義大利是重災區,外界開始質疑歐洲對疫情準備不足。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歐洲多個國家在疫情爆發前已有藥物短缺問題,抗疫時欠缺裝備,而歐盟成員國對彼此和對歐盟提供的資訊也不夠透明。歐洲議會本周稍後將討論疫情並表決一項決議案,希望阻止病毒擴大傳播。歐盟廿七個成員國的衛生部長六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緊急開會,商討防疫措施。捷克衛生部長渥伊泰赫在會前說,「缺乏口罩、防護裝備和消毒劑的情況令人擔憂」,呼籲歐盟執委會實踐近兩周前的承諾,加快採購相關物資。在德國,由於消毒劑不足,衛生部允許藥局自行調配。在法國,總統馬克宏宣布,政府將控制口罩生產與配銷。此外,由於歐洲許多藥品從中國大陸和印度進口,大陸藥廠停工和印度三日限制廿六種藥物成分和由這些成分製成的藥物出口,恐將導致歐洲藥物短缺。歐盟執委會公共衛生主任萊恩說:「由於中國的因素和印度最近限制藥物和藥物成分出口,我們的確有藥品供應的問題。」歐盟藥師協會一份報告顯示,歐洲許多國家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就有藥物短缺的問題,尤其缺乏呼吸道疾病藥物。倫敦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公衛專家達爾說,許多歐盟國家並未對嚴重疫區實施旅遊禁令,原因之一是受制於國際法律框架,這個框架指示國家如何應對疫情。「國際衛生條例」旨在鼓勵各國向世界衛生組織等通報最新傳染病。達爾說,按照慣例,「盡早通報的國家將不會被其他國家施加貿易和旅遊限制,也就能減少疫情對國內社會經濟的衝擊」,形容這是一場「大交易」。
-
2020-03-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高虹安:一罩難求 大數據能解
口罩實名制上路已滿月,許多地方依舊一罩難求。曾任鴻海集團工業大數據辦公室主任的民眾黨立委高虹安表示,口罩日產量已達到千萬片產能,下階段的重點應著重在分配,這部分大數據能幫得上忙。熟悉資訊運用整合的高虹安表示,鴻海從生產、物流到銷售導入大數據行之有年,相關經驗也適用於口罩產線,能讓物流、配售點效率更精進;大數據還能用於預測疫情的發展趨勢與大眾心理狀態,若能搭配如實名制口罩販賣機、電子圍籬、機器人等新科技,相信能讓政府防疫事半功倍。滾動調整 智慧化配售口罩高虹安說,過去在企業任職時,每天生產、物流、銷售的產品數以百萬計,透過大數據分析,所有環節都能整合成一個平台,隨時滾動式調整,此概念也能運用在口罩配售上;過去這段時間的配售數據是大數據的重要線索,透過分析,能清楚掌握哪些據點要及時補貨,或減少配售量。高虹安日前在立院質詢時,就曾秀出運用大數據彙整出的「口罩地圖」,哪些配售點欠缺或多出多少口罩,一目了然,連衛福部長陳時中也說「可以教教我們」。行政院即將推出的口罩實名制2.0,也導入大數據概念,高虹安說,樂於見到政府更智慧化地管控口罩量。安定民心 掌握搜尋關鍵字大數據不只能用在產銷面上,更能藉由過去資訊預測未來。高虹安表示,透過大數據分析,能找出疫情大爆發前的徵兆與事後軌跡,作為政府防疫的規畫參考,及提供決策者預警操作與資源調度,讓防疫工作更有效率。高虹安表示,網路上的瀏覽紀錄也是大數據運用的一環,若一個地區的民眾搜尋疫情關鍵字頻率大增,代表恐慌心理可能較強烈,例如義大利、挪威的相關瀏覽量就在近日直線上升,其政府就必須在防疫同時,要有安定民心的措施;這部分經驗同樣值得我國參考。電子圍籬、機器人 新科技協防除了大數據,許多新科技也能讓防疫更有力。高虹安說明,若在醫療院所導入機器人技術,將可應用於汙染器械、衣物、醫療廢棄物回收、病患或訪客生理量測、藥品餐食運送、環境消毒等,可減少一線醫療人員直接接觸病患,降低感染風險。高虹安指出,部分縣市針對居家隔離、檢疫者,會配發智慧型手機作為監控使用,若檢疫者不將手機帶在身上,恐失去防疫功效,因此建議能採行更有效率的「電子圍籬」,設定其活動範圍,一越界便會立即通報,以遏止層出不窮的違規事件。另外,由於近來藥局販售口罩,讓藥師疲於奔命,高虹安建議,政府透過大數據分析出口罩購買熱門據點後,可在藥局設置實名制口罩販賣機,一方面減輕人力負擔,也能讓沒時間排隊買口罩的民眾,方便就近且快速購買。
-
2020-03-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國多省連續十餘天沒新疫情 防疫轉向「決戰境外」
根據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湖北7日除武漢外連續三天新增為零,湖北以外新增確診重返個位數,且均為境外輸入病例,由於中國已有多省連續十餘天沒有新增疫情,中國已將防疫重點轉向預防由境外傳入國內的疫情,定調「決戰境外」。綜合報導,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中國新增病例數基本快要沒有,將成為病例輸入型國家。包括河南、安徽兩省的六個地市已連日無新增病例,決定若無新的疫情情況,不再發布疫情每日通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中國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在同場論壇上表示,現有一半縣區從來沒有一個病例,且病例一直在減少,已有七省從一級回應降為二級,九個省份從一級降到三級,還剩十多個省份是一級。但疫情數字下降,社會活動就會增加,醫院開張、交通開始,風險等級仍是一件大事。因疫情趨緩,湖北宜昌市秭歸縣、咸寧市通城縣這陸續宣布縣內交通管制鬆綁,但仍堅持縣域對外繼續封閉。長江日報報導,最早爆發疫情的武漢市,各小區先後推出「無疫情社區」授牌及獎勵措施。有小區拿出「真金白銀」,例如青山區對成績突出的先進社區(村)分別給予5到10萬元獎勵,成績突出的先進街道最高可獎50萬元。東湖風景區對「無疫情小區」給予獎勵牌及獎勵5萬元,無疫情社區(村,場)給予獎勵20萬元。
-
2020-03-08 癌症.淋巴癌
發燒、咳嗽以為是肺炎 女大生差點因罕見淋巴瘤送命
女大生差點送命頸部出現腫塊、莫名變瘦,當心是罕見淋巴瘤。一名20歲的女大生,兩年半前發現右頸部出現腫塊,但因無疼痛感而不以為意,直到感覺腫塊變大、數量變多且常咳嗽而就醫,經檢查發現罹患何杰金氏淋巴瘤第四期,但因身體虛弱,家人原欲放棄、並轉至安寧病房,後轉院由醫師評估,經化療加標靶治療下,病情獲得緩解並控制至今。收治該女患者的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花蓮慈濟血液腫瘤科醫師李啟誠表示,最近因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大家對自身身體狀況比較警覺,但何杰金氏淋巴瘤,症狀跟肺炎與流感也非常像,也須注意。李啟誠說,何杰金氏淋巴瘤是淋巴瘤的一種,形成的原因是淋巴系統運作異常,導致淋巴球過度增生,並容易聚集在頸部、腋下或是腹股溝三個位置。而此淋巴瘤可以分成何杰金氏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兩種,台灣兩類患者都有,其治療的方式大同小異,差別為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癌細胞具有CD30抗原,外型長得類似貓頭鷹眼睛。年輕患者居多他說,據衛福部2016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以年輕族群居多,超過四成患者介於15歲至34歲間。而據學會統計,何杰金氏淋巴瘤臨床上有六大症狀,包括不明原因反覆發燒(38度以上)、身體出現不痛的淋巴腫塊(頸部、腋下、腹股溝)、體重不明減輕、夜間盜汗、皮膚紅疹及搔癢、咳嗽且呼吸急促等。由於症狀與流感、肺炎常出現的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咳嗽等症狀類似,故常被忽略。他說,但不同的是,流感通常一周內會康復,但何杰金氏淋巴瘤症狀則持續,就醫確診時大都為三、四期。治癒、存活率高李啟誠說,何杰金氏淋巴瘤雖不好確診,但治癒率及存活率遠比其他癌症好,即便晚期都有近六成存活率。醫師會根據細胞型態、惡性度、臨床分期及病人健康狀況,來決定治療方式。他說,何杰金氏淋巴瘤主要透過化學治療,並搭配標靶或放射線治療為主,而非手術治療。如該女患者雖為四期,原預估僅剩一年初可活,家人在台北原以為已無藥可醫,後轉回花蓮經他評估,本身年輕且無其他疾病下,建議以化療加標靶藥物治療,目前身體狀況轉好、已存活超過兩年外,也重回學校上課。李啟誠建議,民眾若皮膚出現莫名腫塊,且按壓不痛時就須注意,建議立即就醫檢查,以及早發現治療。
-
2020-03-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為疫情醫檢師累倒吞藥再上場超心酸
新冠肺炎疫情讓第一線的醫療相關工作人員都相當辛苦,衛福部目前打算給付一人天一萬元的危險津貼,有醫檢師在臉書表示,因為醫檢師人力本來就不夠,碰到疫情幾乎忙到連喝口水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甚至有醫檢師忙到病倒,因為無人協助,只能吞藥再上陣,辛苦不是外人能想像。新竹馬偕紀念醫院急診醫學科部急診外科主任白永嘉今天在臉書上貼出醫檢師的心聲,許多醫檢師都在網上回應「這就是我們的現況」,希望衛福部除了注意到醫護人員,也要重視醫檢師的現況;而白永嘉則呼籲,衛福部的危險津貼除了發給醫護外,醫檢師、放射治療師、呼吸治療師、清潔人員、院內運醫病患人員與救護車人員等,也都該納入。醫檢師的文章如下:因為武漢肺炎的篩檢,我們醫檢師這邊只要收到疑似個案的檢體,就要先做「消毒前處理」才能分發各個lab操作。所謂消毒前處理就是我們穿戴防護裝備,包含本身工作服、防水隔離衣、n95、外科口罩、髮帽、面罩、鞋套...,再進到污染區做檢體的初步消毒作業...其實如果只有這樣是OK的。我們還有自己原本就很多的線上檢體要操作!但只要一接到有疑似檢體送來,就要趕快做好手邊一段落,去消毒!穿脫加上消毒流程至少需要40分鐘(2隻檢體),疑似個案更多的話,即便我們動作已經很快整個流程下來還是得做到將近兩個小時。做完一大批我們還是不能休息,因為原本線上的檢體會持續累積,連喘口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就要趕快消化線上檢體...因為中間可能有急診也需要我們的報告。更嚴重的是目前擴大篩檢,我們一個班別(1個人)不可能只有一批疑似檢體,可能在不同時間點來3批甚至到5批,也可能到更多...每次都要「重新」穿脫然後做消毒,然後再衝回去消化線上檢體。我們同仁有請上層主管建議希望能擴大人力,但得到的回應都是「人力不足,沒辦法...排不出來」,造成目前檢驗部一個班別就是只有那位當班兼輪值醫檢師去消毒!我已經因為連值3天這個班...焦慮到暈眩嘔吐不止,還在當班期間衝去掛急診,醫師建議我留在急診打點滴休息,但我不行休息...因為組內當班只有一個人,一休息消毒跟線上檢體全部會停擺,所以吞幾顆藥再回去繼續撐到下班。我想每間醫院都是差不多的情況!因為醫檢師人力真的卡得很緊,消毒這種工作不可能排出多餘人力,只能強行配給值班人員吸收。線上醫檢師真的是把自己奉獻給醫療體系,我相信從事醫療人員都有強大的使命感,但是醫檢師的曝光度、重視度真的少到可憐...我和我朋友們有盡力在平台上留言讓民眾知道醫檢師也是對這次疫情奉獻心力,但我們力量實在是太小了很難引起迴響,醫檢師的工作量跟待遇不成正比,艱辛的環境也讓醫檢人才離開醫療體系。線上醫檢師真的是把自己奉獻給醫療體系,我相信從事醫療人員都有強大的使命感,但是醫檢師的曝光度、重視度真的少到可憐...我和我朋友們有盡力在平台上留言讓民眾知道醫檢師也是對這次疫情奉獻心力勞力,但新聞媒體焦點很少有真的去報導醫檢師,民眾也不清楚醫檢師的工作內容,我們力量實在是太小了很難引起迴響,希望白醫師可以幫我們醫檢同仁們聲援一下...。」
-
2020-03-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的新冠肺炎疫情5月結束?醫師:有些人比較樂觀
統計數據顯示,各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大。對於有學者認為台灣疫情應在5月結束,也不會有第二波流行,有感染醫師認為這樣的判斷稍微樂觀了一點,認為台灣疫情是否延燒,政府的旅遊管制限制是關鍵,得看施行措施與時間長短而論。中華民國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日前表示,冠狀病毒流行軌跡10年爆一次大流行,2003年SARS、2013年MERS,這次則早了3年。他預言大陸在3月底疫情會告一段落,台灣約晚一個月,會在4月底5月初結束,所以不會有第二波的流行。不過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醫界對疫情看待本來就有不同觀點,有些人比較樂觀,如王的說法是參考中國大陸的數據後綜合判斷;他自己屬於悲觀型,認為目前世界各地疫情仍屬上升期,台灣防疫雖然做得不錯,說5月就要結束可能稍樂觀了些。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也表示,台灣挺過了第一波新冠肺炎疫情,現在要防範病毒將從全球掃回台灣。黃立民說,台灣疫情是否能控制住,最大關鍵在政府的「旅遊管制」措施的緊縮與放寬。目前台灣對多國採取一至三級旅遊警示,並祭出限制入台、居家隔離等多種措施。但像最常來台旅遊的日、韓等國家疫情處於失控狀況,禁止入境、雖能防堵可能的境外移入個案,但對台灣的經濟也有影響。台灣還能持續限制這些國家多久,二、三個月還是更多?取決於政府的智慧。至於新冠肺炎未來流感化的可能性,黃立民說,就趨勢來說的確有可能,但因目前新冠肺炎還無法控制且尚無疫苗,仍不能輕忽。
-
2020-03-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傅玲:防護等級別依職別區分
我國新冠肺炎確診案例中,有一名清潔工遭感染,雖然大家都知道醫院外包人員也是高風險族群,但其防護裝備的配置卻未必與醫護人員相同。台灣手術全期護理學會理事長傅玲指出,防疫時刻,防護等級應以工作性質區分,而不是職位。充足裝備 安清潔工的心十七年前抗煞時,傅玲是台北榮總護理部督導,她回憶,疫情爆發後人人自危,護理人員除了關注防疫資訊,還得安撫人心。而醫護人員具有專業知識,疫情當頭都止不著內心恐慌,更何況是沒有醫療專業知識的清潔人員。目前已有清潔工確診,相信他們比醫護人員會更加恐慌,此時不只給他們最充足的裝備,還要穩定他們的情緒。「他們和醫護人員相同,都正在前線打仗。」傅玲說,醫院內的清潔人員主要分為內勤與外勤,內勤係指固定在病房內執行清掃作業,內容包含倒垃圾、收整病床、床單及被褥等,其餘病房內臨時性的清潔工作,如病患嘔吐、藥品傾倒等,醫護皆會請內勤清潔人員處理。教育訓練 沒落實要補上外勤則是各醫院俗稱的「傳送」,其工作內容包含遞送文件到各個樓層、將患者檢體送至檢驗室、推病床病人至手術房等。無論是內外勤都可能接觸到患者的唾液、血液或體液,通常皆會建議佩戴手套。傅玲說,各家醫院對於清潔人員都會有不同的規範,但醫院皆會肩負起教育訓練的責任,現在正是防疫的非常時刻,各醫院若是先前的教育沒有落實,現在一定要盡可能全面補上。依照職別 進行風險配送有醫療人員發現部分清潔人員的防護裝備仍舊不足,包含沒有著手套、頭套、防護衣等,傅玲說,醫院此時一定要用「風險」配送防護裝備,別用「職別」作為依據。需要採檢患者檢體的醫師、負壓隔離病房照顧患者的護理人員以及會直接接觸到病患血液、體液、唾液等的清潔人員,或是檢驗人員,防護措施恐怕都得相當。給了防護措施後,也得做好教育訓練,傅玲說,特別像是脫掉防護裝備後,仍要徹底洗手,別以為手套套一整天,手上就絲毫沒有病毒,脫下手套時也可能過於疏忽,不小心沾上充滿病毒的患者唾液等,以為沒事就回家,吃東西、揉眼睛等就可能造成感染。加強教育訓練,給予適當的防護措施,並依照風險程度一視同仁,是降低院內感染最必要的措施。
-
2020-03-08 科別.婦科
婦科醫的健康提醒:50歲以上女性得留意這方面的疾病
50歲至60歲婦女,此時無論是社會中堅,或全職家庭主婦,都會面臨更年期的問題,情緒難免紊亂外,也要小心相關婦女病的產生。婦產科醫師表示,50歲以上婦女得留意心血管、生殖泌尿、骨質疏鬆、代謝異常等疾病外,建議每年至少接受一次超音波檢查。營養師也建議,此年齡女性須持續補充蛋白質、鈣質與充足蔬菜攝取,以及適量運動,沒運動習慣者,可從10分鐘原地踏步、快走等開始,需量力而為。停經之後 失去荷爾蒙保護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宇琪表示,更年期是熟齡女性都會面對的課題,50歲左右是關卡,一般女性約在48至52歲間邁入更年期,除出現熱潮紅、盜汗、情緒不穩等徵兆外,過度期開始亂經,直到一整年月經都沒來時,即為停經。張宇琪說,50歲後的女性,因卵巢功能逐漸退化、荷爾蒙減退,易出現思緒紊亂、煩躁等情形。子宮、陰道也會萎縮,使彈性變差、變乾燥。女性荷爾蒙有保護心血管的功能,進入更年期停經後,荷爾蒙分泌減少,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慢慢增加。常見泌尿問題 骨質逐漸流失再者,是骨質疏鬆問題,張宇琪說,停經後女性骨質疏鬆比例高,因女性停經前,骨密度約以一年1%遞減,但停經後則是一年以5%遞減,五年就降低了25%。50至55歲是關鍵,若沒透過骨密度和肌力檢查及抽血測維他命D濃度,恐無法知道自己是否已經骨質疏鬆。而在代謝異常部分,張宇琪說,48歲後的女性,因卵巢功能逐漸衰退,雌激素減少,而間接地影響了新陳代謝,較容易出現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等三高慢性疾病。另外要提醒的是,任何年紀的女性,都得留意婦癌疾病,包括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體肉瘤、卵巢癌與乳癌。尤其48歲以後的女性,若卵巢出現異常,須將卵巢及輸卵管一併摘除,因此時已停經,輸卵管已無功能,通常會一併摘除預防癌變。在現行健檢部分,張宇琪建議40-45歲開始,女性每年至少接受一次骨盆腔和乳房超音波檢查,並可做子宮頸抹片加人類乳突病毒檢查、抽血檢驗婦癌腫瘤指數、更年期不適症候群量表,及骨質疏鬆密度檢查等。超音波可以檢視婦女的子宮頸、骨盆腔內的卵巢或肌瘤、內膜瘜肉等是否異常,再經由婦產科專科醫師整體性評估後,依個別性及時給予適宜天然生物等同質性荷爾蒙(BHRT, Bio-identical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治療補充。蛋白質選低脂 多補充鈣質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趙函穎表示,50至60歲女性,比較需要增加營養跟肌耐力,也要注意進食量足夠,因熟齡者普遍有進食量變少的問題。此年齡女性,有幾個營養素需特別注意是否攝取充足。第一是蛋白質,應選擇較低脂的食物,如豆漿、雞蛋、魚跟海鮮等。50至60歲保養心血管,需避免內臟脂肪過多、肚子越來越大等問題,因此選擇低脂、白肉是比較適合的。其次需補充的是鈣質,趙函穎說,此年齡女性需維持骨質健康、避免運動受傷。這個階段的女性也很容易失眠,睡前補充鈣質可以穩定神經、幫助入睡,助脂肪細胞分解,建議可吃些起司、黑芝麻、小魚乾與豆腐等,或喝杯黑芝麻豆奶,因豆漿有大豆異黃酮,也可補充女性荷爾蒙。蔬菜不能少 運動要漸進另外,蔬菜攝取仍是必須,建議菜與蛋白質的比例為二比一,原因在於蔬菜富有膳食纖維,可助身體血糖平衡、膽固醇排除,建議正餐進食時,蔬菜優先吃。另,因新冠肺炎疫情關係,特別推薦如菇類、木耳等提升免疫力食物,因菇類有多醣體、富含纖維外,可多攝取紅椒、黃椒等各種顏色蔬菜,富含維生素C,可助熟齡女性抗氧化、老化。而在運動部分,趙函穎建議50歲後女性量力而為,平常沒運動習慣者,可從10分鐘原地踏步、快走等開始;若本身就有運動習慣的女性,可進行約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跑步、滑步機;若膝蓋還不錯,可做些簡單肌耐力訓練,如開合跳、核心運動等,都可幫助消除內臟脂肪,肌耐力也會更好。熟齡健康表單熟齡養骨增肌菜單● 選低脂的蛋白質,如豆漿、雞蛋、魚等。● 睡前補充鈣質可穩定神經、幫助入睡,可吃起司、黑芝麻、小魚乾與豆腐等,或喝杯黑芝麻豆奶,可同時補充女性荷爾蒙。● 蔬菜含膳食纖維,可助身體血糖平衡、膽固醇排除。小心相關病症●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 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體肉瘤、卵巢癌與乳癌建議健檢項目● 建議40-45歲起,女性每年至少接受一次骨盆腔或乳房超音波檢查。● 子宮頸抹片加人類乳突病毒檢查● 抽血檢驗婦癌腫瘤指數● 骨質密度檢查
-
2020-03-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專家揭吃抗氧化劑和維他命C抗新冠病毒?教授說話了
一位好友在2020-2-25寄來一個視頻,標題是「美華裔專家揭秘新冠機理及自救措施!必看救人方法!」。我稍微看了一下之後,就把我發表過的幾篇文章寄給這位好友。兩天後,又有一位好友寄來一篇文章,而它就是上面那個視頻的文字版。所以,我又把同樣那幾篇文章寄給這位好友。昨天,又一位好友寄來同樣的那篇文章,所以,這下子,我不得不寫這篇文章來做個了斷。這篇文章的標題有好幾個不同版本,但大多是大同小異,例如「美国华裔专家揭秘绝大多数医生都不知道的新冠病毒肺炎机理及自救措施!救人救己!」。它的開場白是:「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全球公益健康講座,由美國華裔醫學科學博士吳軍教授主講。…吳教授是在美國的醫學科學博士,在美國從事微生物學和腫瘤學研究,目前是美國希望之城(City of Hope -美國最大的腫瘤醫院)醫學中心副教授,動物腫瘤模型實驗室主任。」《希望之城》(City of Hope),我想不是讀者們所熟悉的,所以我就先做個介紹。它是位於南加州洛杉磯附近的一個醫學中心。它在19世紀末期原本是一個肺結核病患收容所,而City of Hope是它的外號,意思就是一個會給病患帶來希望的地方。後來,由於結核病漸漸受到控制,這個收容所就開始轉型,成為一個以治療癌症為主的醫學中心,而本來是外號的City of Hope,就成為正式名稱。可是呢,把City of Hope說成《美國最大的腫瘤醫院》,是會笑掉人大牙的。根據一份去年發表的排名,它是連前十名都沒進入。再來,我們來看這位「美國華裔醫學科學博士吳軍教授」是什麼來頭。City of Hope官方網站給他的介紹非常簡單,就只是Jun Wu, Ph.D. Associate Research Professor, Division of Comparative Medicine。沒有學經歷,沒有研究項目,沒有團隊,沒有論文發表。我隨便查了該中心的另一位科學家,就有看到學經歷,研究項目,團隊,但還是沒有論文發表。所以,我不知道所謂的這位吳教授《從事微生物學和腫瘤學研究…,動物腫瘤模型實驗室主任》,到底是怎麼回事。這篇文章接下來說:「吳教授在講座中揭秘:新冠狀病毒肺炎的機理其實是過激的免疫反應製造的大量自由基引起的器官損傷!而目前絕大多數醫生都不知道這個機理!」我到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搜尋”Wu j” 和coronavirus,搜到75篇論文,但是沒有任何一篇的作者是在City of Hope工作的。也就是說,這位吳教授從沒有做過冠狀病毒的研究,更遑論新冠狀病毒肺炎的機理了。所以,我實在無法理解,他有什麼資格說《目前絕大多數醫生都不知道這個機理!》。不管如何,這位吳教授說,要清除自由基,就要吃大量的維他命C和E,還有中藥,如板藍根、金銀花等方劑。有關自由基以及抗氧化劑,我曾發表過兩篇相關文章。在2016-6-6發表的抗氧化劑能抗老抗病?裡我說:「自由基的確是有破壞性。而我們的身體為了避免被破壞,會加強防衛能力。而也就是這個升級的防衛能力,使得我們更健康,更長壽。可是,當我們吃大量的抗氧化劑,這些外來的“援兵”把 自由基給中和掉了。使得我們的防衛系統變成無需升級了。也就是說,我們從此淪為永遠需要外力保護的軟腳蝦。」在2016-6-8發表的抗氧化劑不可大量攝取裡我說:「植物性的抗氧化劑,不管是第一類的 (如維他命),或第二類的(如番茄紅素),都是只有在小量攝取的情況下才會帶給我們健康。如果大量服用,不但沒有任何好處,還可能造成中毒。」我也在今年1月23日發表抗武漢肺炎,大量吃維他命C?,批評《星島日報》報導維他命C可以抗武漢肺炎。我說:「維他命C既然連一般感冒的預防都成問題,還需要談更嚴重的流行感冒嗎?至於SARS和MERS,根本就沒有維他命C的研究報告。」至於板藍根和金銀花,已經有人批評了。請看2020-1-21發表的板藍根金銀花抗肺炎? 醫:新病毒不一定有效,和2020-1-22發表的板藍根、白醋丶金銀花都比不上一只口罩!武漢肺炎防疫莫重蹈SARS搶購防疫秘方的覆轍!總之,這位《美國華裔專家揭秘絕大多數醫生都不知道的》,根本就不知道他自己是在講什麼碗糕。原文:專家揭秘新冠機理及自救?
-
2020-03-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陳時中數據解釋旅遊建議 美日中東係未來重點
武漢肺炎蔓延,台灣先後提高各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外界好奇這些政策如何訂定。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以數據說明政策參考依據,強調美國、中東、日本是未來重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召開記者會,宣布提高法國、德國及西班牙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二級警示,自這些國家入境者,需自主健康管理14天。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各國群聚狀況、採檢強度,都是旅遊疫情建議相關政策依據,他並拿出各國數據佐證,包括各國確診數、死亡數以及發生率等資料。根據統計,目前確診數最多前5名國家分別為中國大陸,共有8萬651人確診、3070人死亡、每10萬人發生率5.79;韓國6284人確診、42人死亡、發生率12.18;伊朗4747人確診、124人死亡、發生率5.78;義大利4636人確診、197人死亡、發生率7.66;德國639人確診、0人死亡、發生率0.77。陳時中指出,以發生率來看病例密集程度,中國、伊朗、義大利約6到7,韓國特別高約12,但他不認為韓國有嚴重到是其他國家2倍之多,可能只是採檢密度較高,相對死亡人數少,其他國家可能等到病情相對嚴重才確診;反觀台灣,截至昨天共累計45例個案,發生率僅0.19。他表示,近來美國也承受許多壓力,各方對美國疫情看法也不一,該國個案數也持續增加,但美國人數也較多,因此反應出來的密集度較低,美國、中東、日本疫情發展將是未來關注重點。
-
2020-03-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每場記者會擠150人 陳時中下周一開始和記者保持距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4日起陸續發佈集會指引集氣要相關規範,現在也要管制指揮中心記者會人數,據指揮中心統計,每天舉行1至3場的記者會,參與人數平均為120至150人,最多時達180人,目前規劃從下周一開始,媒體將砍半64人,指揮官座位及記者區位置都需再向後移。指揮中心記者會人數眾多,因新冠肺炎具高度傳播風險,一旦出現疑似個案,可能影響指揮中心每天對外新聞發布工作,也會對我國防疫造成重大影響,今發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辦理方法調整方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曾表示,下周開始,指揮中心記者室將重新安排,如攝影記者需往後移、記者席往後移、適當間格等,類似作為媒體工作指引,讓其他單位辦記者會參考。因應疫情,他也提醒,「不是替政治人物講話,但近期記者盡量避免堵麥。」目前記者會場地約48坪,現行參加記者會人數約150人,每坪約站3.1人,初步設計實施「媒體採訪人數減半」方案後,媒體人數須降至64人,以一文字記者及一攝影記者為一組。現場桌子需梅花座,每張長桌只能坐兩人,請媒體固定入座。同時,改變堵訪方式,記者會後由指揮中心官員,坐在台上回答媒體提問,保持距離;禁止有發燒媒體記者參加記者會,有呼吸道症狀記者鷹配戴口罩、使用乾洗手,與他人保持一公尺以上的距離。
-
2020-03-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師投稿/防疫第二波 防堵改減害
一位曾在台灣公開演奏的澳洲籍音樂家,回國後發現感染新冠肺炎確診;然而兩周前入境台灣時,卻查無疫區旅遊史,因此在排練與表演過程完全沒有啟動防疫措施,讓不少人心驚。這類病例的出現,其實就印證了指揮官陳時中所說的「第二波疫情已經來襲」。第一、第二波疫情的最大分野在於,先前病毒主要從中國湖北散播出來,而過了兩個月不到,全球每日新增病例最多的區域已換成南韓、義大利與伊朗等國。台灣很幸運在第一波疫情裡沒有出現嚴重本土感染,接下來必須續防病毒第二波攻擊,而要守住戰果,第一步便是探究先前的成功因素。陳時中說「中國大陸可能為了拚復工而使疫情減緩」,然而台灣能擋住第一波疫情,最大原因就是中國大陸疫情被成功圍堵了,否則病毒將如潮水湧來。雖然中國大陸第一時間隱匿疫情,但歐美媒體公認,後來他們靠著其他國家難以執行的強力隔離措施,為歐美國家爭取到一個月的防疫時間。至於台灣,因SARS的創傷經驗,對疫情提高警覺,老早關閉中港澳邊界,而且民眾大都自行戴口罩,配合政府減少出國與團體聚會。除了台灣,香港、新加坡也在一小波社區傳播後疫情宣告穩定,而東南亞國家與目前處於夏秋季節的紐澳,病例總數也相對較少,因此漸漸有人認為,雖然新冠病毒可在溫熱氣候生存,但致病力可能較差。此外,先前認為新冠肺炎的致死率為二%,但從中國大陸非湖北省分、鑽石公主號,以及南韓這些廣泛檢測病毒的區域來看,比較可靠的數字應該是○.五到○.八%,也就是稍高於流感。以上種種都說明了,新冠肺炎雖然不容小覷,但也沒有那麼可怕。台灣官方目前仍使用「武漢肺炎」這樣的名稱,其實第二波疫情既不是來自武漢,也不一定導致肺炎,應比照世衛建議改成「新冠病毒疾患」。以感染源頭來說,先前台灣靠旅遊史來做病例通報,現在已經無效,如果拘泥於健保卡旅遊註記,只會造成防疫漏洞。以感染症狀來說,先前以為重症約廿%,其實若大規模檢測便會發現,此數字顯然高估了。未來如果發生大規模社區傳播,防治方向應從防堵改為減害,也就是負壓隔離病房留給急重症,其餘只需單人病房,甚至居家隔離便可,不至於癱瘓醫療量能。此外,禁止大型集會與口罩政策,都可視情疫情調整。台灣在第一波防疫裡獲得國際稱道,成防疫大國,未來面對第二波疫情,應以謹慎從容取代恐慌疑懼。先前強調自救才能救人,如今疫情相對穩定,台灣社會應冷靜思考,既然想要加入世衛,是否可對其他國家捐助防疫物資,或提供防疫經驗,以證明台灣能對全球公衛做出貢獻。
-
2020-03-0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中國新冠肺炎疫情趨緩 外媒:犧牲重症患者換來的
中國國家衛健委按日的通報顯示新冠肺炎疫情趨緩,港媒披露國家主席習近平擬視察武漢,官媒開始宣揚抗疫必勝,但外媒指中國疫情趨緩是犧牲人命換來的,像是罹癌沒醫院收治而逝的患者。根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中文網4日的報導,原本就已經不堪負荷的中國衛生保健體系因疫情肆虐而蒙受更龐大的壓力,許多重症患者陷入困境,無奈只能透過社群媒體發文求援。報導說,微博有則貼文是關於19歲的少年田光林(音),他罹患罕見的侵襲性肌肉癌,病情在1月初急轉直下,南方城市深圳的醫生建議他媽媽最好立即轉診到大城市更好的醫院,但是沒有醫院願意伸援手,於是愛兒宣告不治。報導指出,在武漢因大疫當頭,許多醫院只收治罹患新冠肺炎(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患者。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女性發文說,她62歲的母親得靠每週輸血維持生命,因醫院擔心交叉感染,加上武漢長期封城血庫庫存告罄,於是家人選擇放棄,等死的母親最後是躺在急診室脫離了病痛纏身。報導說,3歲的小男孩付浩然(音)患白血病,疫情爆發全家只能無奈且焦急苦等化療,期間就靠著吃一劑少一帖的口服藥維繫,所幸等待沒有落空,但化療結束回到租屋處,又開始煩惱下一輪的化療是否有著落。中國當局斷然下令武漢封城之舉,世界衛生組織(WHO)曾背書「採取強力措施有助控制疫情」,但另一方面也暴露,醫療資源沒有妥善配置的盲點。報導指出,政府部門雖然意識到這個棘手難題,下令醫院正常運作,上海和廣州部分醫院宣布重新開放門診,但是重災區湖北省的城市被嚴格封鎖,公共交通也停擺,身處當地病患仍難就醫,甚至有人自1月下旬封城起,得自行步行數小時到醫院就診。報導說,付浩然的父親付和田(音)說,「國家處於危機狀態這個我們理解,但是什麼時候結束?」按官方公布的數據,新冠肺炎的新增確診病例已降至二位數,報導說,隨著每天新增感染人數的下降,中國官員已經開始宣揚抗疫有成,不過「這很可能是犧牲一些人的生命來挽救另一些人的生命」。
-
2020-03-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70歲以上近4% 80歲以上飆到6% 港大:新冠死亡率1.4%
香港特區政府防疫專家顧問團成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團隊6日發表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新冠肺炎的發病死亡率上限為1.4%,即每1000名出現病症的患者,其中最多將有約14名因新冠病毒死亡。低於世衛估算3.4%財新網報導,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3月3日曾表示,根據全球報告的確診個案,新冠病毒致死率約為3.4%。對此,梁卓偉稱,若粗略將新冠累計死亡人數除以累計確診患者總數,得出的3.4%死亡率是完全錯誤的計算方法,因為分母中有不少為近期確診病例,他們病程剛開始,無法判斷之後會康復還是惡化而亡,也有許多無症狀者或未能納入分母當中。這種計算方法只有當整個疫情結束,不再有新增感染後,才能得出正確結果。梁卓偉表示,一般疾病死亡率有三種計算方式:感染死亡率、發病死亡率及入院死亡率。其中,感染死亡率涵蓋所有感染病毒的患者,包括無病症感染者;發病死亡率的分母是指所有出現病症的患者,包括輕症病人,而入院死亡率只計算住院的患者。因此,現階段疫情仍在發展之時,需要透過數據模型來估算新冠病毒的致死率。關鍵在隱性病例之前該研究團隊曾估算截至1月25日,武漢已有超過7萬5000人感染新冠肺炎。結合最新數據,他們認為,如果感染新冠的人群中有50%出現病症,那麼發病死亡率將為1.4%。由於不清楚無症狀感染者規模,梁卓偉表示,需等到如武漢等高發病率的城市做完血清抗體測試後,才能知道當地的全部感染人數,如果將隱性病例計算在內,感染死亡率或可低於1%。梁卓偉的數據模型顯示,70歲以上的長者感染率和發病死亡率均遠高於40歲以下的年輕人。70歲以上人群的感染率是40歲以下人群的三倍。同時,70至79歲人群的發病死亡率接近4%,超過79歲的人群的病亡率高達約6%,相比之下,40歲以下人群的病亡率低於1%。2月24日中國疾控中心以7萬2314例病例數據研究顯示,新冠肺炎總體病死率為2.3%。陸新增99例28死中國大陸國家衛健委今天上午公布最新數據,過去一天大陸新增99宗確診,28人死亡,湖北占28宗,新增疑似病例99宗,全國累計增至8萬651人確診,總死亡人數增至30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