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新冠肺炎
共找到
11492
筆 文章
-
-
2020-04-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醫大自評染疫APP 未將發燒、嗅味覺異常列入風險
台北醫學大學參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舉辦COVID-19黑客松競賽,北醫大以一款「居家快篩評估APP」參與競賽勝出,擷取中國、美國新冠肺炎確診者的症狀資料,納入APP中,讓民眾可以自行評估染病風險,不過,其指標中未將發燒、嗅味覺喪失納入其中,團隊指出,發燒是人體免疫反應,任何疾病都可能出現,不該列入新冠肺炎的指標,而嗅味覺喪失則不在資料庫中明顯出現。參與競賽的台北醫學大學醫資所副教授雪必兒與來自美國、香港、哥倫比亞等國成員組成研發團隊,設計「Smart Triage」智慧快篩APP,期望透過APP快篩,減少民眾前往醫院,降低感染機率。雪必兒表示,Smart Triage主要透過美、中兩國7萬2000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資料庫進行分析,使用者在APP輸入年紀、生活習慣、病史及目前症狀後,APP將提供數據,告知使用者目前的危急程度,並進一步自我判斷是否需要前往就醫快篩。其參考的風險指標包含是否有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等,症狀包含腹瀉、呼吸急促、噁心嘔吐、肌肉痠痛、關節痛、慢性肝病、鼻塞等。未將發燒、嗅味覺喪失納入其中,雪必兒表示,此次資料是採取美國CDC與中國患者資料,從資料來看,未看到嗅味覺異常與新冠肺炎有顯著關聯性,至於發燒是許多疾病會出現的症狀,同樣也認為無法與新冠肺炎有顯著關聯性,因此未納入風險評估項目中。雪必兒強調,因為疫情的關係導致許多民眾憂心焦慮,甚至不少人僅出現一點症狀就會想到醫院就醫、快篩,但事實上,這些人可能健康沒有大礙,卻因為前往醫院曝露在風險環境中,反而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研發團隊設計該款APP主要希望為醫院快篩更有效率並分流人潮,避免沒有就醫急迫性的民眾前往醫院,減少不必要的傳染途徑,因此利用數千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資訊設計一套加權計分系統,讓民眾透過APP知道可能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機率;目前也希望該APP可以以商業模式的方法給一般民眾使用。
-
2020-04-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敦睦艦隊感染源哪來?帛琉已篩檢1、200人皆陰性
敦睦艦隊多人感染新冠肺炎,由於任務期間曾出訪我國友邦帛琉,因此也引發當地政府關切,長期醫療支援帛琉並協助設置檢驗實驗室的新光醫院,今(23日)和帛琉國家醫院召開視訊會議,分享我國防疫經驗,對於外交部表示,我國駐當地大使館24名同仁和雇員,與協助接待的職員總共24人,結果全呈陰性,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表示,帛琉在新光的協助下,設置了檢篩實驗室,4月15日開始就有檢測新冠肺炎的能力,過去一周內也實施大規模採檢,已經測試了1、200例以上,結果均為陰性。黃建賢進一步說,當地醫護人員針對有症狀的民眾,應該也不只採驗一次,對於高風險族群的採檢應該也是會依照接觸狀況,採檢2至3次。另外記者提問,敦睦艦隊3月15日離開帛琉,當地一個月來都沒有確診案例,也已經過了潛伏期,是否代表在帛琉染疫的機率很低,黃建賢表示這不一定是潛伏期的問題,也不能排除無症狀者的可能性。
-
2020-04-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東新冠肺炎檢測儀器上線 4小時知檢驗結果
台東新冠肺炎病毒檢測必須送到百公里外的花蓮或高雄,在多名立委爭取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撥用2台檢測儀器給台東,今天完成上線,只要4個小時就能知道檢驗結果。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台東卻沒有病毒檢測儀器,檢體必須送到高雄或是花蓮檢驗,往往隔天才能知道結果。經過立委陳瑩、廖國棟、劉櫂豪爭取,衛福部撥用2台儀器分別放在衛福部台東醫院和台東馬偕醫院。陳瑩今天表示,有關新冠肺炎檢驗問題,全台檢驗所有30幾個,東部只有花蓮1個檢驗所,如果在台東南端發生疑似確診的病例,檢體必須送至上百公里外的花蓮。她在3月30日立法院質詢時首度提出,要求台東應盡速設置新冠肺炎的檢驗所。陳瑩說,「縮短檢驗時間」就是「限縮傳染擴散範圍」,所以在4月6日又再度在立法院提出這個問題,衛福部允諾會在「台東馬偕紀念醫院」及「衛生福利部台東醫院」將設置檢驗所,所需要的儀器將於4月17日前到位,因故延到今天上線。廖國棟也表示,4月13日衛福部次長薛瑞元、疾管署主任李淑英親自到他立法院辦公室說明,同意全力支援部東醫院及馬偕醫院承作檢驗工作。台東醫院表示,今天儀器已經完成上線,預計7天內通過疾管署的能力試驗,日後最快4小時即可得知檢測結果。台東醫院長樊聖表示,2部檢測儀器一次上機可以處理多達40個標本檢體,4小時即可發出報告,近期內正式上線之後會每天進行測試,保持檢驗品質。樊聖表示,檢驗科人員余秀珊已於4月16日前往疾管署昆陽實驗室受訓,先前她就具備分子生物檢測的豐富經驗,受訓期間得心應手,未來她將擔任部東醫院檢驗部門的種子教師,將檢測流程和操作標準傳授給相關同仁。
-
2020-04-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118名消毒人員扛縣每天消毒工作 目前已消毒2347次
屏東縣政府環保局與各鄉鎮市公所清潔隊自3月成立防疫消毒大隊,每日都會針對公共場所、交通場地等公共場域進行消毒,自敦睦艦隊確診個案出現以來,也配合確診者足跡全面消毒,成立至今的防疫消毒大隊,目前共出動消毒2347次,環保局表示,只盼民眾能夠安心。目前全屏東縣的防疫消毒大隊人數為118人,每天上午8時展開作業至下午5時,除了中午休息時間,幾乎全副武裝不間斷的進行消毒,且每天消毒地點平均約70處。此外,屏東縣政府環保局也優先發放2萬9千個口罩供各鄉鎮清潔隊使用。根據屏東縣政府環保局統計,3月26日防疫消毒大隊成立至今天為止,全屏東縣共消毒2347場次,主要針對103處交通場站、202處大型營業場所、669處民生熱點、學校、715處民眾洽公機關以及658處公共場所。且特別針對敦睦艦隊確診案例所公布的足跡進行全面消毒。屏東縣政府環保局表示,目前環境消毒藥劑以漂白水或含有次氯酸鈉以及環保署核准之藥劑進行噴灑,且環境消毒,皆以噴灑器材的水霧噴射器為主,若是街道巷弄等大面積範圍,則由消毒車作業,目前會增加清潔頻率,讓民眾得以安心前往公共場域。屏東縣政府衛生局,也呼籲民眾,做好個人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重視個人衛生,避免任意以手碰觸眼口鼻,與他人保持社交安全距離。
-
2020-04-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避免移工成防疫破口 入境台灣都須檢疫14天
新加坡新冠肺炎疫情加劇,移工宿舍是最大感染群,台灣為避免移工成為防疫破口,3月27日宣布,除社福移工入台需入住集中檢疫所14天,產業移工檢疫地點也須經查核。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在新加坡持續延燒,新加坡衛生部昨天表示,初步確認新增確診病例1016起,總病例數增至1萬141例,突破1萬大關,而新增病例絕大多數是住在外籍勞工宿舍的工作准證持有人,讓新加坡的外勞宿舍成最大感染群,占新加坡感染總數逾4分之3。台灣移工若要入境,必須符合居家檢疫14天的規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3月27日起,新聘僱社福類及返鄉探親回國的產業類移工回台必須入住集中檢疫所。至於新聘僱產業類移工,雇主必須在申請許可、入國簽證及移工入境辦理接機登錄時提供「移工入境辦理居家檢疫計畫書」,並經由權責機關實地查核,確認符合一人一室、落實門禁管制等機制後才能引進移工。另外,在境外聘僱漁工部分,農委會漁業署表示,4月起施行遠洋漁船境外僱用外籍船員入境防疫措施,境外僱用外籍船員搭機入境者,一律居家檢疫14天,至21日止,共10名居家檢疫,但這10名都是船上的台籍幹部,實際運作情況包含居家檢疫或是找檢疫旅館檢疫,都要符合單獨房間、衛浴等規定條件。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居家防疫悶壞了 外國網友拍片「幻想出國」
新冠肺炎大流行迫使民眾居家防疫,打亂許多人的度假計畫,有社群媒體用戶發揮巧思,拍攝「在家旅行」(#TravelFromHome)短片模擬出國遊玩場景,讓人會心一笑之餘,也彼此互掬一把同情之淚。西班牙政府頒布封城令,家住巴塞隆納的工程師何雷洛(Philipp Klein Herrero)只能取消全家到法國的年度滑雪之旅。但他利用塵封的滑雪裝備、床單、GoPro攝影機和停格動畫技術,花費約10個小時,在自己的公寓從無到有變出一整套夢幻滑雪旅行。這段不到1分鐘的短片3日上傳YouTube後,累積觀看次數接近70萬。「我希望只要閉上眼睛,感覺就像來一趟真正的山岳冒險。」何雷洛表示,靈感是來自其他網友在家運動的短片。他說:「我把影片po出去之後,真的爆紅,流量完全超乎預期。」還有TikTok用戶發出「在家旅行」挑戰。其中一段最受歡迎短片,就是一位老兄自拍喝香檳、看著飛機降落加勒比海小島。但他的「飛機」其實是洗衣間,「機窗」則是滾筒洗衣機門,「窗外」是一台播放飛機降落影片的平板電腦。希臘知名電視主持人塔尼曼尼迪斯(Sakis Tanimanidis)也來參一咖,只見他打扮成旅客,把跑步機當成機場電動步道與行李轉盤。「旅行的好處就是豐富記憶,」塔尼曼尼迪斯說:「在封城令期間,我用我的記憶、照片與影像旅行。只要時機一到,我們就會再次看到世界。」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0-04-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縣市政府公布足跡太細 確診過來人制止:很獵巫
敦睦艦24名確診官兵足跡陸續由地方政府公布,不過由於公布到店家名稱,一名確診過來人「秋口(化名)」受訪表示,她非常焦慮,認為公布過細會造成「獵巫」,不僅非必要、店家大受影響,且也恐讓下一位確診者不敢說出自己去了哪裡,更不利疫情調查。她呼籲縣市政府停止,如要公布,可公布街區就好。秋口表示,依過往經驗是透過旅遊、接觸及曝光史判斷病源,曝光史是指和確診者去過同一個地方,不過因曝光史確診在台灣微乎其微,且加上自己經驗及無症狀者不會咳嗽較不會傳染,自己在未發病之前也曾去過店家,當時事後對店家消毒,也沒有公布。秋口指出,地方政府公布太細有點作秀,造成不必要恐慌,她有在高雄的朋友現在都不敢出門。她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經做很多,希望地方政府能和中央通力合作。秋口也說,如真的需要公布請大家注意,之前也曾公布確診案曾到過某老街,該老街後來全面消毒、知道自己去過的民眾可自主健康管理,最後也沒傳出因此有人確診。她認為,不應該針對一間店家「針對性太強」,讓店家承受巨大壓力。秋口指,自己確診後,對因自己而受影響的人也很在意、愧疚,如果講出來就會被獵巫,那恐怕之後確診人疫調時,會選擇隱瞞足跡,因為「我們也有自己想保護的人」。另外秋口也說,大家在批評軍醫隱瞞、忽略,這也非常獵巫,她以自身經驗表示,她是非出國、但為出國返國者的接觸者,自己也曾去診所就診,她並不會怪罪當時醫師沒有診斷出來,因為醫師已經可診斷出99%的人,而自己是特例。
-
2020-04-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韓國瑜擬對醫護普篩 陳時中:不見得有必要
高雄市長韓國瑜擬對高雄4000多名醫護進行普篩,引發爭議。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醫護人員本來就列為擴大採檢對象,只要有需要就能採,不見得有普篩的必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召集人張上淳今天下午在記者會中表示,指揮中心在擬定防疫作為當中,保持足夠醫療量能及營運至關重要,尤其第一線醫護更需要特別的照顧和保護,畢竟從國外案例中能看出,新冠肺炎有不少機會在醫院造成群聚,醫療工作人員有相當風險會受感染。為此,指揮中心從一開始就優先提供防護裝備給醫療工作人員,並且介入展開健康監測。張上淳說,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經討論,決議自2月27日起,針對有肺炎症狀的醫護人員全數通報採檢,此後一直都沒有看到醫護因為肺炎遭確診,因此再放寬有發燒、呼吸道症狀就採檢,直到3月下旬再擴大相關監測,對有症狀醫護全數暫停工作並擴大採檢,直到檢驗陰性才可恢復工作。張上淳說,訂定這些政策一方面是為了照顧醫護同仁,另一方面醫護天天都在面臨病人,病人很多是年齡大、抵抗力差的族群,一旦醫護帶有病毒,恐對其他病人造成威脅。張上淳指出,3月30日至4月15日這段期間,指揮中心共對於1852名醫護人員進行採檢,結果均為陰性,顯示和國外醫護人員容易感染的狀況不一樣,正是因為台灣很早就開始給予足夠的防護裝備。尤其是照顧確診或疑似病例的醫護,避免他們遭到感染,因此台灣的醫療照護體系始終可以維持很高的量能,才沒有出現漏網之魚、傳染給其他醫護的狀況。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醫護人員本來就列為擴大採檢的對象,只要認為有必要就能採,政府都有編列預算,地方不用特地籌措財源全面普篩。既然過去半個多月1852名醫護檢驗結果均為陰性,他認為再次全面普篩「不見得有必要」,畢竟採檢都要經過醫師評估,只要醫師認為有必要都能通報採檢。
-
2020-04-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不織布產能足 援外口罩只送不賣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我國即徵用醫用口罩並增加產能,現隨產能提升開始展開「口罩外交」。然而傳出日本有不少印有「Made in Taiwan」鋼印的口罩,實為中國大陸製造,且可能不是醫療等級用的口罩。對此,陳時中表示,台灣不織布自產並有100噸,且援外口罩「只送不賣」。陳時中表示,經濟部早上表示台灣有一百噸不織布的量,是自產的,經濟部也協調相關的公司、機器建置,讓產能更穩定。另外民眾擔心國內是否會買到仿冒、劣質的口罩。陳時中表示,若有的人硬要把它印MIT,在台灣如果有這樣不實標示的個案會予以處分,但在日本的個案「就不是那麼清楚」。但他強調,台灣現在外科口罩跟醫用口罩對國外「只送不賣」,是針對需要提供幫忙,沒有在賣。
-
2020-04-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中研院新冠肺炎試劑技轉 陳時中:需視適用我疫情與否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安綏研究團隊成功研發的新冠肺炎快篩裝置,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已轉交7到9家廠商,廠商開始量產,但後續必須經衛福部食藥署申請授權。指揮中心表示,相關快篩仍須視與台灣情形是否適用,「還是要看靈敏度跟特異性。」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相關合作廠商,中研院若覺得可以公布,將交由中研院自行公布。快篩做出來不代表能夠用,或符合社會情況來使用,要看靈敏度與特異性是否夠、與台灣背景資料是否相符,需要相對適合且是有效率方式國內才會選擇使用。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霍金遺愛人間 家屬捐他用過呼吸器助抗疫
家屬今天捐出英國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生前用過的呼吸器,協助病患對抗俗稱「武漢肺炎」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霍金2018年3月辭世,享壽76歲。21歲診斷出患有漸凍人症的他,畢生致力於研究宇宙起源。呼吸器是捐給曾治療霍金的劍橋皇家派普沃斯醫院(Royal Papworth Hospital),院方今天表示:「在我們照護愈來愈多2019冠狀病毒疾病患者之際,霍金教授的家人把他的呼吸器捐給了皇家派普沃斯醫院。」院方表示:「霍金家人在這充滿挑戰的時刻協助我們,我們萬般感謝。」皇家派普沃斯醫院是心肺移植方面的頂尖醫院。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說,這台呼吸器是霍金自己購置,檢查過後,已列入皇家派普沃斯醫院院內設備。英國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首相強生(BorisJohnson)3月間就看到呼吸器可能短缺,呼籲業界協助生產。
-
2020-04-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韓國瑜喊官兵不疫調將罰 陳時中:無法定義務接受調查
高雄市政府針對敦睦艦隊700多名軍官士兵進行大規模疫調,但高雄市長韓國瑜今早表示,至今仍有24人拒絕配合,若今天下午5點前仍未配合,將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新台幣6萬元到30萬元不等;另外,韓國瑜說要讓市內4000名第一線醫護全面做篩檢。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防疫措施一直有相關規定,「請各地方政府遵照相關規定指引」;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則表示,維護正常醫療體系非常重要,也已擴大對醫護採檢。張上淳表示,防疫作為中保持足夠醫療量能非常重要,國外例子也讓我們知道,新冠肺炎有不少機會造成醫院群聚,所以指揮中心一開始提供防護裝備給醫護,也關切其健康監測,因此2月27日開始便對醫護人員若發生肺炎,需通報採檢;之後因為沒有因為肺炎被檢測出來,所以再擴大成對有發燒與呼吸道症狀者採檢,3月下旬也擴大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者要暫停工作且要擴大採檢,二次採陰性才能恢復正常工作。張上淳說,上周也公布3月30日至4月15日醫療院所醫護人員的發燒呼吸道症狀監測結果,共監測1852人,均為陰性。張上淳也表示,和國外不同的是,我國一開始提供足夠防護裝備,在良好裝備下面對病人,特別是照顧確診與疑似病例者,才不致得到感染;跟國外大規模、病人非常多造成醫院失守情形不同。陳時中表示,擴大採檢的費用都是由中央編列並且支付,張教授提到半個月期間的擴大採檢都是陰性,因此「我認為不見得是有必要」,但按照我們法傳通報和擴大採檢的規定去做就沒有錯。另外針對韓國瑜將對疫調爭議開罰一事,陳時中表示,根據傳染病法地方主管機關接獲傳染病,應迅速檢驗診斷,調查傳染病來源採行措施並報告中央主管機關等。他強調,所謂疑似個案是經過醫師評估才進到通報網絡,為了讓大家執行有依據,2月9日已發過文,當日起疫調對象是確定病例與極可能病例,所以針對24名官兵拒絕疫調開罰,除非他們是確定病例或是極可能病例,否則不適用傳染病防治法開罰。官兵雖可能是接觸者,但不算疑似個案或疑似病例。陳時中說昨天也與高雄通過電話,只要能確定身分、要了解我們不反對,「但並不代表這些人法定義務要接受調查」。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繼續延長! 來台轉機、兩岸航班禁令解禁期未知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嚴峻,除歐美國家疫情仍處高峰,中南美洲及鄰近我國的東南亞與南亞國家近期疫情呈上升趨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原本4月29日到期的「限縮兩岸航空客運直航航線」及4月30日到期的「全面禁止旅客來台轉機」二項政策,要繼續延長執行,何時解禁仍待視疫情狀況才能決定。指揮中心再次提醒,民眾應做好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保持社交距離,出入公共場所或密閉空間佩戴口罩。自國外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機場及港口檢疫人員並配合防疫措施;返國後應落實14天居家檢疫,如出現疑似症狀,請聯繫衛生局或各縣市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醫時請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及時診斷通報。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優先!高雄大學開發口罩辨識、熱成像體溫量測系統
國立高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蕭漢威,帶領碩士生羅秋馨、張廷瑋、蔡家進展現專業,導入AI自主開發「戴口罩辨識」、「熱成像體溫量測」兩項系統。前者可偵測並提醒進入室內師生職員、洽公民眾,口罩戴好帶滿;後者則智慧感應體溫,省去人工更能維持安全社交距離。蕭漢威表示,防範新冠疫情,校方落實政府規範,實施每日量測體溫、進入室內配戴口罩等措施,維護校園安全,相對也衍生排班人力負擔以及近距離接觸風險。在教學發展中心主任童士恒經費支持下,促成團隊開發「戴口罩辨識」、「熱成像體溫量測」兩系統。蕭漢威說,口罩辨識導入AI影像辨識技術,設計「正確戴好」、「未戴好」、「沒戴」共3種情境,及多張影像資料以供電腦判讀。架設在校園頻繁進出的特定場域,裝載攝影機即時秒讀多名進入者臉孔,對戴好帶滿者,會在螢幕秀出「感謝配合」訊息,反之則提醒「請戴上」或「請戴好」。這套系統可在相對密閉且多人的場域,像是電腦教室、演講廳等發揮最大效益,以最少人力提醒教職員生、民眾配戴口罩。「熱成像體溫量測」系統則是自行開發影像處理程式,搭配1只熱成像鏡頭,擷取監測範圍中的紅外線影像(被測者體溫)並即時顯示在螢幕上,不僅省去值班者把關工作負擔,更能維持安全社交距離、降低近距離接觸風險。蕭漢威說,市場上相關熱成像體溫量測已是成熟產品,但動輒6萬元起跳,自主開發優點除了節省成本,還可依需求擴充功能。相關影片可見https://youtu.be/lFnSIU7iIjM。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一場新冠肺炎 急診醫樂見醫院回歸該有的樣子
新冠肺炎延燒,北部更有醫院爆發院內群聚事件,讓民眾對醫院敬而遠之,過去總是人滿為患的急診也空盪不少,令急診醫師感嘆「這才是醫院該有的樣子」。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最新統計,今年1到3月全台門診、急診就醫約2698萬人次,比去年同期3143萬人次減少445萬人次、降幅約14%。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石富元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以往台大醫院急診總是人滿為患,除了急重症患者外,也有不少患者平時沒空拿藥,就把急診當藥房的,或是一點小擦傷就要來急診擦藥、拆線,但新冠肺炎爆發後,愈來愈多輕症患者擔心到急診被感染,全都消失了。不論有沒有新冠肺炎(COVID-19),進入醫院的每一刻都應戒慎恐懼,石富元說,在醫院裡隨時可能面臨肺結核、感冒等傳染性疾病威脅,只是台灣民眾太過於習慣「逛醫院」,不僅對這些風險視而不見,甚至把醫院當購物中心,不時到醫院買個東西,探完病順便在美食街吃飯聊天,都令他感到相當不解,如今因疫情影響,民眾逛醫院景象不復存在,令他感嘆「這才是醫院該有的樣子」。新冠肺炎疫情雖讓輕症、小病患者不再往大醫院跑,但醫界同樣擔心有就醫需求的民眾,恐因害怕就醫,拖出健康大隱憂。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患有腫瘤、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病控制不佳的患者,需要長期追蹤治療,若因害怕疫情而不敢回診或就醫,後果恐不堪設想。小兒科診所醫師林應然也指出,最近有診所醫師一天就收治3名中風患者,明知自己有慢性疾病,卻任由血壓亂飆,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這些患者因為害怕染疫,不敢到醫院拿藥或看診。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洪惠風表示,他的門診平時並未對外開放,看的幾乎都是回診的老病人,以往未到診率相當低,老病人看完診還會聊聊天、東問問西問問。不過,根據洪惠風觀察,疫情爆發後,不僅未到診率攀升至10%至20%,以往聊不停的老病人坐下來只講兩句就急著走,3月未到診狀況更明顯,也有很多人委託家人幫忙拿藥,老人家則到藥局排口罩,直到最近陸續出現零確診後,病人才陸續回到門診報導。他比喻,病人到診狀況就像是疫情的「雷達站」,當疫情嚴峻,患者數就會明顯銳減,一旦趨緩又會紛紛回流。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添利器 南科以「假病毒」開發活性篩檢平台
南科錫德斯生醫與偉喬生醫共同開發完成,用於篩檢新冠病毒感染細胞及動物活體的活性篩檢平台,將可協助醫護人員偵測中和性抗體、小分子、天然萃取物,或確認消毒性醫材是否確實完成消毒,可望加速未來藥物開發與中和抗體研究流程。兩家業者表示,憑藉開發技術和經驗,在疫情初期即投入資源,專注研究以假病毒(Pseudovirus)為基礎的新冠病毒感染活性篩檢平台。而此平台能夠運用在中和性抗體開發、蛋白藥物開發及小分子藥物開發等目的,目前已完成測試,可感染表面帶有 ACE2 細胞。業者說,ACE2 也就是辨識新冠病毒的重要分子,也是病毒能夠與人體內 ACE2 受體結合、進入人體引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的重要關鍵。業者指出,科學家可利用假病毒,透過 ACE2 表面蛋白進入細胞,產生螢光訊號,藉此在安全環境中,模擬新冠病毒進入細胞過程。而此平台也可用於測試抗體、藥物或鑑定測試消毒噴霧是否具有消滅病毒能力。由於假病毒無法於細胞內複製,不須在高防護的實驗室中即可操作,安全上沒有疑慮。
-
2020-04-23 科別.精神.身心
面對焦慮時該怎麼辦 心理師教你3步驟從「心」改變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成為近期全球關注焦點,而人類面對疾病的不確定性,易產生不安感,而使人繃緊神經,為防疫又長時間悶在家,更恐致使焦慮恐慌加劇,草屯療養院心理師教民眾,面對焦慮時如何從「心」改變,跳脫「想法-情緒」迴圈。衛福部草屯療養院指出,受疫情影響,院內身心組求診者明顯增加,有人憂心疫情變化恐使身體虛弱的自己被傳染,也有待在家的熟齡族擔憂兒女在國外工作恐被感染,使其焦慮、恐慌症狀加重,甚至因此失眠,身心靈都受到影響。「情緒需要想法來餵養,越餵養越壯大。」草療臨床心理師許嘉宏說,擔憂疫情的想法引發焦慮情緒,焦慮情緒再引發負面想法,負面想法又進一步引發恐慌情緒,這種「想法-情緒」迴圈正是在面對不確定情況下,引發恐慌情緒的主因。但類似的焦慮迴圈並非無法扭轉,許表示,民眾可嘗試並練習去改變「想法-情緒」迴圈之間舊有的習慣性,其中有3個重要的步驟,也就是「覺察它(身體感受)」、「看到它(想法蔓延)」、「改變它(聚焦他處取代負面想法)」。若能真實「覺察它」瞭解自身躁動、胸悶等感受,或覺得鬱悶、焦躁等情緒,「看到它」才能不再沉浸於疫情變化的預測或想像中,且預測和想像很可能不是事實,因此毋須隨想像起舞,別無端想像帶出更多焦慮,就「把想法當成只是一個想法」。最後一個重要步驟就是「改變它」,民眾可在家中或自身感到舒適的角落,做一些讓自己覺得平靜的事,也能嘗試注意呼吸過程的每一瞬間,讓自己的注意力聚焦他處,取代且避免餵養負面想法給情緒,沒了想法,情緒自然起不了反應。草屯療養院也提醒,正常飲食、運動、睡眠更是確保健康的根本,因此疫情期間仍須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作息,若緊張和焦慮,甚至驚恐狀態加劇,民眾就應到身心科門診接受專業評估和治療。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又助人 加州眾議員羅達倫讚台灣值得看齊
加州眾議員羅達倫對台灣慷慨捐贈物資與分享疫情資訊深表感謝與感動,他說,除了新冠肺炎防疫超前部署,台灣的第一位女總統、同性婚姻與高鐵建設都值得美國看齊。台灣捐贈加州的10萬片口罩在運抵當地之後,曾經擔任坎貝爾(Campbell)市長的美國加州眾議員羅達倫(Evan Low)14日率先在他臉書發文「感謝台灣」。今天他接受中央社記者視訊專訪時表示,蔡英文總統在時代雜誌(TIME)的專文非常重要,因為台灣處理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的部署,值得其他國家、政府立即採行或借鏡。儘管政治的處境不利台灣,但台灣善盡國際公民的責任,主動提供疫情相關資訊、成功防疫的經驗,善心捐贈國際社會口罩和個人防護設備,羅達倫說這展現台灣人的慷慨,以人命為優先,此舉讓他備感窩心及感動。「我們可以跟台灣學,美國可以從台灣的第一位女總統、全台普及的婚姻平權和高鐵建設,以及如何處理疫情,學到很多東西,」羅達倫強調,「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人道危機」,需要跨國、跨地區的合作,他非常樂見台灣與國際社會的專家共同援助這場人道危機。疫情為何在美國如此難控制?羅達倫分析,美國聯邦、州與地方政府的運作方式,各自有其權限,相當複雜。幅員廣大的美國,當聯邦制度和嚴重疫情交叉時,羅達倫說,這反而讓美國變得很脆弱、失去效率,他認為,「沒有一個社會是完美的,各有優缺點,互相學習,我們學到的是人命優先」。「很難套用單一成功模式,更凸顯講事實、看數據、論科學的重要性」,羅達倫認同的疫情處理價值觀是,「把自我擺在一邊,仰賴合作,跟台灣和其他成功打擊疫情的國家學習」。1983年出生的羅達倫在美國是第5代華裔移民,他代表北加州矽谷選區,曾於2017年、2019年訪問過台灣,他是加州眾議會科技與創新小組創始人,也是加州眾議會同志小組(LGBT Legislative Caucus) 榮譽主席。今年一月,羅達倫宣布支持台裔企業家、政治素人楊安澤(Andrew Yang)爭取代表民主黨參選美國總統,並加入其競選團隊、擔任全國競選團隊主席。2月11日楊安澤宣布退出民主黨總統初選。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研院快篩已交廠商量產 擬成立新興傳染病研究中心
台灣防疫表現頗受肯定,但要能快速針對病毒、藥物及疫苗做出突破性的研究,需仰賴專業的科研人才與設備。中研院院長廖俊智今與於立法院教委會針對「增加P3研究室相關研究人員之編制,並訂定長期性實驗人才養成方案」進行專題報告。他指出,中研院目前有3間研究高危險病毒的P3研究室,並規劃成立「新興傳染病研究專題中心」統整防疫資源與技術、人才培育,預估每年經費約需2.2億元。針對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安綏研究團隊成功研發的新冠肺炎快篩裝置,廖俊智表示,已轉交7到9家廠商,廠商開始量產,但後續必須經衛福部食藥署申請授權。廖俊智指出,P3實驗室主要為執行生物危險群第三等級致病原微生物之研究服務,研究嚴重影響人類健康之高危險性傳染病微生物,包括新興之高危險性致病原,例如冠狀病毒、禽流感病毒、漢他病毒等。中研院現有2間P3實驗室,分別位於生醫所與基因體中心,均已成立10餘年。此外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也將設立中研院第三間P3實驗室,去年7月底完成驗收程序,預計於今年底完成認證,面積約為240坪。廖俊智表示,為整合已養成之傳染疾病研究人才、技術及能量,並使專供感染症研究用之P2 及P3 實驗室發揮最大效益,中研院規劃成立「新興傳染病研究專題中心」。其目標包括研發快篩工具之開發與治療性抗體之研發、研發抗病毒藥物研發等。此一中心規劃聘任執行長1名,並延攬病毒研發重要領域的合聘研究員及新聘研究技術人員計8名,其餘研究人員原則上採合聘自中研院現職研究人員。廖俊智表示,新興傳染病研究專題中心成立後,所需經費除部分逐年編列於公務預算,同時已另向行政院申請政府科技發展計畫—「新興傳染病防治研發及重大疾病研發細部計畫」,預計每年經費約1億7000萬元。他指出,此一中心也可以與衛福部疾管署、食藥署、國衛院等單位密切合作、並與各學研單位及醫學中心建立新興傳染病資源共享平台,共同分享研究材料及資訊,為下一波隨時可能爆發的疫情作好準備。立委范雲質詢時,恭喜廖俊智「連任院長」。據了解,中研院院長一屆任期五年,院長多半至少連任一次。廖俊智明年任期才到,四月已召開評議會,同意廖俊智連任。評議會程序已完成,目前陳報總統核定中。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奎寧+日舒治新冠到底有無效?3個臨床試驗結果出爐
一個月前(2020-3-22),各大中英文媒體都在報導一則新冠神藥的新聞,例如新冠救命藥「奎寧+日舒」5天痊癒? 醫:數據好到驚人。我在4天後(2020-3-26)發表新冠神藥,群魔亂舞,說可憐的事實是,所謂的「數據好到不可思議!」,也只不過就是區區6個接受「奎寧+日舒」治療的新冠病患。幾天後各大中文媒體又在報導一位紐約州醫生用「奎寧+日舒」治療新冠病患的新聞,例如重磅!成功率100%!這位醫生神奇藥方治癒699例新冠患者!。我也在2020-4-6發表「鄉巴家醫」蛻變「國際神醫」,敘述這位鄉村家醫如何利用媒體自吹自擂,發表毫無可資查證的醫療訊息。但是儘管如此,直到今天,這位鄉村家醫還是繼續在加碼,說已經治療了1400多位病患(請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L39NDizKPI)。那,這個不論是美國還是台灣醫生都在大力吹捧的神藥,是真的有效嗎?這一個禮拜來,已經有三個較具規模的「奎寧+日舒」臨床試驗發表在預印本網站medRiv,所以我們就來看看它們的數據和結論。2020-4-14發表的No evidence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hydroxychloroquine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COVID-19 infection with oxygen requirement: results of a study using routinely collected data to emulate a target trial(沒有證據表明羥氯喹對因氧氣需要而感染COVID-19的住院患者的臨床療效:使用常規收集的數據模擬目標試驗的研究結果)。這是在法國進行的臨床試驗,有84位病患接受奎寧(羥氯喹)的治療,另外97位病患則沒接受奎寧治療。接受奎寧治療的81位病患裡有17位也同時接受日舒治療,另67位則接受阿莫西林和克拉維酸(amoxicillin and clavulanic acid)治療。結論:這些結果不支持因新冠陽性低氧性肺炎住院的患者使用奎寧。2020-4-16發表的Chloroquine diphosphate in two different dosages as adjunctive therapy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syndrome in the context of coronavirus (SARS-CoV-2) infection: Preliminary safety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phase IIb clinical trial (CloroCovid-19 Study)(兩種不同劑量的二磷酸氯喹作為在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下住院的重症呼吸綜合徵患者的輔助治療:一項隨機,雙盲,IIb期臨床試驗的初步安全性結果(CloroCovid-19研究 ))。這是在巴西進行的臨床試驗,有41位病患接受高劑量奎寧的治療(10天12公克),另外40位病患則接受低劑量奎寧治療(5天2.7公克)。所有病患也都接受日舒治療。在治療後第13天,高劑量組有13位病患死亡,而低劑量組則有6位病患死亡。結論:初步發現表明,由於其潛在的安全隱患,不建議用高劑量奎寧(10天療程)治療新冠病患用。2020-4-21發表的Outcomes of hydroxychloroquine usage in United States veterans hospitalized with Covid-19(Covid-19住院美國退伍軍人使用羥氯喹的結果)。這是在美國國進行的臨床試驗,有97位病患接受奎寧的治療,113位病患接受奎寧+日舒的治療,另外158位病患則沒接受奎寧或日舒治療。結論:在這項研究中,我們沒有發現使用奎寧加或不加日舒可以降低新冠住院患者需要使用呼吸器的風險。 在僅接受奎寧治療的患者中發現總死亡率增加。另外,根據華盛頓郵報昨天的報導 ,紐約Langone 醫學中心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在84位接受「奎寧+日舒」治療的病患中,約有24位出現心臟病的問題。該團隊的領導說,此一風險使得「奎寧+日舒」治療非常不恰當。最後,今天福布斯(Forbes)也發表NIH Panel Recommends Against Using Hydroxychloroquine And Azithromycin, Drug Combination Touted By Trump(國家健康研究院小組建議不要使用羥氯喹和日舒,川普吹捧的藥物組合)。最後的最後,我奉勸那些囤積奎寧的醫生,趁現在知道的人還不多,趕快脫手,要不然再晚點,可能就要當維他命自己吃了。原文:新冠神藥,吹捧的結果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韓國瑜全面篩檢4000醫護 醫批沒必要:乾脆每天篩
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宣布,將對高雄4000多位第一線醫護人員全面進行新冠肺炎篩檢。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諮詢委員李秉穎今天上午出席電台節目時談及此事,他表示,此舉必要性不高。李秉穎表示,根據目前專業建議,出現疑似症狀者才需要進行新冠肺炎篩檢。「全面篩檢沒什麼必要吧?篩了以後呢?篩檢完就安全了嗎?病毒不是今天篩完、明天就不會出現了。如果堅持全面篩檢才有效,(根據這個邏輯)可能要兩周作一次、一周作一次,乾脆每天篩」。被問及疫情到何時趨緩,李秉穎回答「天知道」,民眾應持續戴口罩、維持清潔衛生習慣直到疫情趨緩。針對國內數個縣市陸續推動封城演練,李秉穎表示,國內一直強調針對疫情提前部署,這是好事,但有時過於公式化,像是封城演練就不一定有必要。因為目前沒有實證顯示封城對於阻斷疫情有效,歐美的疫情趨緩可能與民眾戴口罩等防疫意識提升有關。李秉穎表示,現階段的台灣談封城,可能造成恐慌,「就像沒有失火你卻不斷灑水,可能先把經濟灑掉了」。台灣如果不幸出現社區感染,應優先看看是否能作重點式的防疫工作,而非一舉將所有經濟活動斬斷,而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政策應該同調,畢竟中央政府提出的指引是由許多人共同討論而成。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一個人最多可忍受多長時間不出門?日調查40歲者最不耐久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超過3個月,許多國家實施封城或禁足令,民眾只能被迫待在家裡,無法進行正常社交和日常活動。日本有機構釋出一項數據,調查一個人最多能忍受自我隔離多久。據朝日新聞報導,日本野村證券14日根據內閣府去年針對流感疫情,釋出一項上千人的調查,為了防止疫情擴散,有36.9%的人能「自我隔離」一星期不出門,18.9%的人能忍受兩星期,15.4%的人僅能忍受2~3天。野村證券將這項數據進行加權計算,平均下來一個人能忍受14.4天不外出進行實體社交活動,這其中也有年紀和世代的分別,40歲左右的人能忍受的時間最短,為12天;70歲以上者能忍受的時間最長,為18天。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延燒至今仍未趨緩,尤其在歐美地區更是嚴重,許多國家嚴格禁止民眾外出進行非必要的活動。一開始很多人以為不用出門在家宅著很愉快,但時間長了卻產生不少負面效應,包括因與家人相處時間變長而吵架失和、離婚率提高、成天在家看新聞導致憂鬱消沉等等。
-
2020-04-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吃蝙蝠是想飛嗎?小六生防疫真心話:我恨新冠肺炎
※居家防疫你準備哪些東西?分享你的「防疫包」,3萬元空氣清淨機、百項好禮等你拿》點我看活動辦法順時鐘真的很奇怪,為何要因為疫情,不能去畢旅,我的畢旅沒了,我恨新冠肺炎。到底怎麼會有人想要去吃蝙蝠,因為你一個人吃了蝙蝠,我們全六年級,都去不了畢旅。吃蝙蝠是想飛嗎?煩死了!從一年級開始期待的畢旅就這樣沒了。現在搞不好連運動會、園遊會也沒了,還要一整天帶著口罩,悶死了!如果因為疫情停止上課,我還滿想要上網上課的,因為感覺很有趣,可以一起床,穿著睡衣上課,還可以邊吃零食邊上課。宅在家的時候,最重要的物品,反正我一定會帶充電器、手機、平板、耳機,你該不會要問我家裡不就有插頭?當然是因為我要躺著玩。然後就這樣吧。我可以跟第五人格長相廝守,雖然第五人格已經退流行,沒關係,我喜歡就好。但我也不是這麼落伍的,我買到動物森友會了,但是我的鄰居好像跟我不太合,一直對我生氣,還說要搬走,反正我沒差,他長得好醜。連書展都沒有,漫展也沒了,我要從博客來搜刮所有的輕小說,可是漫展裡的公仔、紀念品、資料夾、周邊商品,怎麼還我?媽媽買了一堆水彩筆、積木跟書法用具給我,叫我在家要靜下心畫畫寫毛筆,拜託,她真的知道我幾歲嗎?還好有吳伯毅和胖熊貓。我就是一個死宅!※加入元氣網粉絲團,3萬元空氣清淨機、百項好禮等你拿》點我看活動辦法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避免敦睦艦隊群聚重演 專家倡放寬新冠肺炎篩檢條件
敦睦艦隊群聚案的感染源頭究竟在哪,恐怕難尋。有專家根據官兵發病情形研判感染源可能在帛琉,但重要的是放眼日後,軍方應與指揮中心更密切合作,考慮放寬軍人的新冠肺炎篩檢條件,並於軍艦出航時配備流感快篩試劑,才能在官兵出現症狀卻排除罹患流感時,更提高警覺。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諮詢委員李秉穎今天上午出席電台節目「周玉蔻嗆新聞」,他表示,眼下沒有足夠證據可證實敦睦艦隊群聚案的感染源,不過若細看幾個時間點,包括3月5日軍艦離開台灣、3月15日離開帛琉、帶有抗體的其中一名官兵於3月21日發燒,可就此初步判斷,3月5日從台灣帶病上船直到3月21日才發病的可能性較低,3月中旬從帛琉帶病上船、病毒潛伏六天後發病的可能性較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決議全面對於盤石艦官兵檢驗血清抗體,不過,李秉穎說,不一定找得到第一個感染者,因為發病紀錄恐怕不明確,「艦上確診官兵無症狀的比例過高,高得有點奇怪」。他說,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敦睦艦隊官兵年輕體強,可能原因之二是軍艦靠岸時人心浮動、想著趕快下船放假找女友而忽略告知症狀,另也有可能是軍中文化不鼓勵誠實告知症狀,導致有人發病卻不敢言,「我當兵時生病,大家會對你不太爽、懷疑你是否是假病」。李秉穎表示,軍旅生活長時間維持群聚,人與人之間難以保持社交距離,即使配戴口罩也非全天戴,且戴口罩防得了飛沫傳染卻未必能防接觸傳染。他說,放眼日後的防疫工作,軍方應與指揮中心保持溝通,並考慮放寬軍人的新冠肺炎篩檢條件,軍隊中有小群聚感冒事件、一個連隊有一兩人咳嗽流鼻水等,就應考慮作病毒篩檢。李秉穎表示,目前台灣尚未發展出新冠肺炎快篩試劑,現階段軍艦出航並無快篩試劑可用,但至少可配備流感快篩試劑,當官兵出現症狀卻排除罹患流感時,就能更加提高警覺。
-
2020-04-23 橘世代.時尚橘
退江湖!不蹲牢房 蹲家裡 「好小子」顏正國護妻小
昔日的「好小子」,先前曾推出賣座電影「角頭」系列的顏正國,私底下熱愛運動,時常在家深蹲或是做伏地挺身,常常一做就是100下,再加上時常陪伴妻兒享受天倫之樂,讓他始終能維持好心情及不錯的體態。曾經混過黑幫,見過大風大浪,顏正國現在覺得平淡就是幸福。顏正國曾有過一段浪蕩歲月,並因罪入獄,他在服刑期間為了平心靜氣,學習寫毛筆字,幾年下來成效相當不錯,他笑稱平時在家只要一有空閒就會寫字,也比較容易讓心情沉澱下來,好好思考自己最近的生活,心靈上有所沉澱,對健康也比較好。不過顏正國並沒有刻意忌口,但不會暴飲暴食,「其實我喜歡蒜頭、辣椒,適量的話也可以幫助消化」,他還透露自己是淺眠體質,睡沒幾個小時就會醒來,不過有時會要求自己多睡一點,「我睡前會固定簡單喝點小酒,有助血液循環,也比較好睡」。最近適逢新冠肺炎肆虐,顏正國不常出門,就怕可能帶回外頭的病菌,「沒辦法,畢竟我還有老婆及3個小孩」,外出時固定戴口罩,盡量不與人做近距離接觸,他也稱讚政府的防疫措施做得相當不錯,希望大家都能共體時艱,一起度過這個艱難的時刻。【更多熟齡男星精選特輯↘↘↘】。潘協慶54歲只比出道胖5公斤 保 養 撇步大公開。霍正奇自豪體力「有凍頭」 20多年腰圍不變。紙片人練成厚片猛男 偶像淡出星壇變健美先生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4-23 科別.精神.身心
疫情陷低潮 評估是否失志症候群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造成許多經濟活動停擺,引發失業潮及商店倒閉潮,讓許多人措手不及,也承受龐大身心壓力,容易產生無力感、絕望感及孤立感,嚴重者甚至會對生活失去目標,失去人際社交動力,導致「失志症候群」上身。精神科醫師表示,可用「失志症候群自我評量表」自我評估,若超過5項症狀,便應提高警覺,請專業醫師協助診斷及治療。今年48歲的阿龍(化名)原是資深國際導遊,去年買了人生中第一間房子,雖背負房貸,但因國際旅遊產業蓬勃,收入頗豐,仍可支應。然而今年年初突然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國際旅遊受到重創,公司面臨倒閉,也使阿龍頓失經濟來源,只好轉行從事基層保全工作。從事保全工作後,阿龍時常情緒低落、想法負面,覺得人生沒有目標,且每日輾轉難眠,脾氣也變得不耐煩,甚至常為小事與太太發生激烈口角,家人驚覺不對勁,趕緊求助身心診所治療,經診斷發現罹患了「失志症候群」,正積極接受治療。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最近類似阿龍這樣的求診患者激增3成,患者大多具備自我要求高、把工作當生活重心及目標導向者,發生疫情後突然失去工作及收入,也失去了生活目標。可利用「失志症候群自我評量表」替自己或家人先做自我評估:1.每天不容易入睡、失眠2.我覺得既難過又悲慘3.我對生活感到洩氣4.我覺得焦慮煩躁5.我覺得無望無助6.我對很多事情感到生氣7.我喪失生活中的角色跟目標楊聰財表示,上述情況若出現5項以上,就有可能出現「失志症候群」,須提高警覺,尋找專業醫師評估,合併藥物治療及紓壓技巧,可幫助患者恢復生活功能。
-
2020-04-23 科別.精神.身心
疫情影響家暴增加 防治專家:練「三段法」思考防家暴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衛福部統計,疫情發生1至3月全國家暴通報案件約3萬2000件,與108年同期相較,約成長5%;嘉義縣社會局說,1至3月家暴1084件次,較同期增加157件次;專研家暴、輔導家暴逾20多年的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林明傑指出,疫情下導致經濟蕭條,甚至居家隔離雙重壓力,讓家暴者心情受到打擊。林明傑指出,家暴案約6成親密伴侶,對兒少與老年傷害各占15%。不管哪類7成來自家暴家庭,也就是幼年目睹父母間暴力甚至自幼被打,所以沒學過和平面對衝突方法,甚至沒想過可以想方法法面對不舒服。這表示家暴其實是心理創傷,再加上沒能學習好的做法導致。林明傑鼓勵有家暴行為者,或有情緒起伏者,根據「三段法」做好思考。第一、先想是否希望子女學到暴力導致婚姻也不好,如果不希望,應該想怎樣做好示範,如自我整理與休閒紓導。第二、自問能否練好「閃招」,如果第一題是不希望子女不好,那應該在氣起來時,做好緊急煞車,這時先馬上離開現場,並用一口喝水或深呼吸鬆肩膀,讓心放鬆,鼓勵練上三遍,看自己能否放鬆,「此時告訴自己,我能控制好自己,並告訴對方兩三天後再談此事。第三、搜尋網路「面對困難的智慧」,或回想有無聽過宗教或古人有道理的話,甚至去問宗教場所詢問如何面對,林明傑曾鼓勵1名毆打愛賭博妻子丈夫去問神明,神明指出面對困難新想法,讓丈夫釋懷找出好方法,幫妻子戒賭,找到工作。林明傑最近將研究與輔導心得寫成一本書「家庭暴力的全貌與防治」,說明實例與成功方法,並將教導影片放在影音平台YouTube,可搜尋「中正大學婚姻溝通」、「簡易身心輔導法」、「善意溝通四關鍵」,教導性溝通、情緒溝通、衝突溝通、酒癮保健、身心保健的簡易氣功等。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釀逾18萬死 世衛示警病毒短期不會消失
世界衛生組織今天表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將伴隨世人很長一段時間,多數國家目前仍在抗疫初期階段。與此同時,法新社統計的全球病歿人數已破18萬人。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Adhanom Ghebreyesus)表示,有些國家認為他們已控制住病毒,確診數卻又反彈增加;非洲與美洲案例增加趨勢也令人憂心。根據法新社彙整官方數據顯示,截至台北時間今天凌晨3時,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已增至18萬1234例,確診逾260萬2670例。疫情已擴散至193個國家及地區,但至少59萬3800人已康復。法新社蒐集各國當局與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做出統計。但上述數字恐只反映實際感染總數的一部分,因許多國家只檢測嚴重病例。美國境內累計有4萬5950人病故,確診達83萬5316例,至少7萬6070名病患已康復。義大利是全球疫情次於美國第2嚴重的國家,境內累計2萬5085人病故,確診達18萬7327例。疫情重災國還包含西班牙(2萬1717死、20萬8389例確診)、法國(2萬1340死,15萬5860例確診)和英國(1萬8100死,13萬3495例確診)。中國(不含港澳)境內目前通報4632死和8萬2788例確診。到目前為止,歐洲累計確診126萬1757例,11萬2855死;美國和加拿大累計確診87萬5112例,4萬7973死;亞洲累計確診17萬8630例,7389死;中東累計確診13萬7642例,5902死;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累計確診11萬6131例,5797死;非洲累計確診2萬5461例,1223死;大洋洲累計確診7942例,95死。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是否過晚宣布大流行 譚德塞:足夠全世界因應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今天表示,世衛在1月30日宣布重大公衛緊急事件時,新冠肺炎在中國以外只有82例確診病例,且沒有死亡案例,時間已經「足夠全世界因應」。世衛1月底宣告俗稱新冠肺炎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後,直到全球超過110國出現確診病例、超過4000人死亡時,才在3月11日正式宣布疫情已構成全球「大流行」,被指控拖延通報疫情。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下午在日內瓦記者會被記者提問,假設時光倒流,他是否會提早宣布全球大流行。兩名專家先替譚德塞護航,表示世衛完全依照「國際衛生條例」(IHR),依據緊急委員會的意見,在1月30日就宣告「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已經是世衛可以宣布的最高級別緊急狀況。譚德塞也緊咬1月30日,表示當時在中國以外地區只有82例確診病例,且沒有死亡病例。他表示:「說的具體一點,當時法國5例、芬蘭1例,德國4例,歐洲一共只有10例。非洲則是完全沒有確診病例。」譚德塞強調:「你可以自己看。我們在(中國以外的)全世界只有82例確診、沒有死亡時,就宣告最高級別緊急狀況。」譚德塞也表示,宣告這些仰賴的是專家意見。來自全球的專家1月23日就碰面,但沒辦法同意宣告「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他們第二天繼續討論,但依舊沒同意,直到6、7天之後,他們才同意宣告「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譚德塞表示:「我認為我們在正確的時機宣告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當時全世界有足夠時間去因應。我再重複一次,當時只有82例(確診),沒有死亡,時間充足。那是1月30日,將近3個月以前。」另有記者提問,美國國會議員揚言凍結對世衛捐助,直到世衛領導階層對疫情負責,或是譚德塞下台為止。譚德塞回應,全世界都應該對資助世衛、拯救生命感到驕傲。他來自衣索比亞,他親自見證美國在衣索比亞不只拯救生命,也對建構衛生體系有很大貢獻。美國是世衛第一大捐助者,世衛對此很感激。他希望美國可以重新考慮繼續支助世衛,這不只是幫助他人,也是讓美國自己安全。至於辭職,他專注於拯救生命、對抗這場傳染病,沒有額外精力一一回應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