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新冠肺炎
共找到
9518
筆 文章
-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教職員、郵差 爭列優先施打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將物流倉儲、高中職以下教師等,列入疫苗施打順位第七類,但目前疫苗不足。教育部長潘文忠昨喊話,希望至少開學前讓教職員施打完成;台灣郵政產業工會發起「怒退獎章首日封」活動,爭取疫苗施打順位提前;農業界則高喊將批發市場人員列進第七類。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者接種2天通報11死 多有慢性病史
增167例 施打致死多有病史國內昨天新增一六七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個案、十八例死亡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整體趨勢發展稍微往下,但這波疫情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復燃,「面對疫情的緊張時刻,現階段希望疫苗要能順利施打」。日本贈台的AZ疫苗前天開打,但各地陸續傳出長者施打疫苗後死亡的事件。截至昨晚九點,有十一例死亡通報,新北、台中各三例,北市、彰化、嘉市、新竹縣市各一例,初步了解這些長者多有慢性病史,各縣市衛生單位已協助釐清死因。降二級 專家提四篩檢政策台大公衛預醫及流病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台灣連續十四天有效再生數(Rt值)小於一,過去三天各縣市Rt值也都小於一,這是放鬆警戒的科學證據,如果未來一周完成長照機構和加護長者疫苗接種,同時積極推動企業、家庭快篩等四大篩檢政策,可望降到二級。陳時中表示,目前疫情穩定,每天個案數篩檢量四至五萬,陽性率往下降,將廣納雅言,謹慎以對,請專家討論不同情況和可能性。未來逐步解封,不會解到剛剛好,因擔心連鎖效應,防線出問題。指揮中心統計,昨天全國接種超過十四萬人次,陳時中說,一天要打這麼多量,實在不簡單,未來疫苗來量更大時,一周打上百萬劑應該是沒有問題。第二批莫德納疫苗於六月十八日配送七萬三千二百劑,除開放第一類至第三類對象接種,另供國航機組員、民航航空第一線人員,陳還透露,新一批莫德納疫苗也將抵台。雙北趨穩定 苗栗確診較多昨新增一六七例本土確診個案中,新北市六十五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五十例,苗栗縣二十一例。陳時中表示,雙北比較穩定,近日苗栗確診較多,原因在於隔離中的高風險人員陸續第二次採檢,陽性率較高,在確診二十一例中,二十例為隔離者。指揮中心統計,四月二十日迄今確診個案一萬二一六一例,依WHO嚴重度分類,共有二一四六人重症,占比為百分之十七點六。年逾六十確診者共四二五九人,重症率為百分之三十四點四,達一四六五人。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FDA回函打臉高端 「免疫橋接科學地位未定」
衛福部食藥署十日公布國產新冠肺炎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標準,療效評估擬以「免疫橋接」方式佐證,「應檢附資料」則強調根據美國食藥局(FDA)相關規定制訂。不過,知情人士指出,參與審查EUA的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已獲FDA回函,認為現階段「免疫橋接」科學地位未定。知情人士說,FDA對CDE的回函,形同「打臉」免疫橋接方案,且在對高端疫苗的專家審議會議中曾被多次引述,食藥署卻仍試圖以「免疫橋接」替代「三期臨床試驗」同意高端疫苗EUA申請,動機可議,更無視蔡總統「一定用國際標準來審查」的宣示。食藥署公布的國產新冠肺炎疫苗EUA審查標準,明訂以三月第一批接種AZ疫苗兩百位國人免疫原性結果作對照組,以免疫橋接方式衡量國產疫苗產生的免疫原性,是否與接種國外已核准EUA疫苗相當,作為國產疫苗療效評估佐證。該審查標準中也提到,「應檢附資料要求」規定,是參考美國FDA於二○二○年十月發布的新冠肺炎疫苗緊急授權使用指引。本報取得CDE五月廿八日「討論建立國產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療效評估方法」簡報載明,美國FDA回函表示,「很遺憾,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仍在討論免疫橋接的方法,目前尚不可能有正式立場」。知情人士表示,早在高端疫苗二期解盲前,CDE就致函美國FDA,詢問FDA對以免疫橋接方案替代三期臨床試驗方案是否可行;FDA對CDE回函開宗明義即表達「遺憾」(unfortunately),表示「免疫橋接」方案仍處於科學論證階段,國產疫苗要以「免疫橋接」替代「三期臨床試驗」方案,並非FDA目前接受做法。知情人士認為,FDA的回函明確表示美國不贊同以「免疫橋接」替代,若食藥署堅持不做三期臨床試驗,單劑高達八八一元的高端疫苗,可能難以獲得國際認證。對於我國向美國FDA詢問免疫橋接的可行性,食藥署長吳秀梅說,「不太確定,要再確認一下」。新冠肺炎疫苗專家會議召集人鍾飲文說,專家會議確實曾討論國際上對使用免疫橋接方式的看法,目前國際並無共識,歐盟和韓國傾向贊同,美國則持反對態度。
-
2021-06-17 該看哪科.耳鼻喉
鼻子、眼睛、喉嚨都好癢,篩檢卻陰性!可能是這個疾病作怪
隨然現在是新冠肺炎流行期間,但是有其他身體狀況也一定要就醫。一位9歲孩童在過去半年內,常在晚上睡前或早上起床後,開始鼻塞、連打多個噴嚏、流清澈鼻涕,有時還會伴隨鼻子癢、眼睛癢、喉嚨癢,且這症狀常在忽冷忽熱的天氣變化、空氣汙染或雨天時特別嚴重,仔細詢問家族病史,孩童的爸爸也長年飽受鼻子不適的症狀困擾。臺灣4到5成孩童飽受過敏性鼻炎所苦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施養真表示,過敏性鼻炎是孩童最常見的慢性疾病,小兒過敏性鼻炎於全球發生率約占10-30%,臺灣孩童更高達四到五成飽受此疾病所苦。過敏性鼻炎與一般感冒鼻炎的表現有所不同。一般感冒鼻炎通常發生的時間會是一整天,會伴隨其他症狀,例如發燒、咳嗽、喉嚨痛、全身倦怠等;而過敏性鼻炎則較常發生在夜晚、清晨、或接觸到過敏原後立即發作,通常主要以鼻子症狀為主,有時還會伴隨眼睛癢或喉嚨癢等的症狀。過敏性鼻炎的典型臨床表現過敏性鼻炎的孩童有時會有一些典型的臨床表現,像是下眼瞼黑眼圈、朝天鼻、經常搓揉鼻子、鼻樑上常可見到橫摺等,此外,過敏性鼻炎的孩童可能也會同時有氣喘或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史,且家族史也有家人飽受過敏疾病所苦。施養真指出,過敏性鼻炎根據接觸過敏原的時間可分為季節型與常年型兩種,前者患者易受花粉誘發;後者易受塵蟎、黴菌誘發。且會依據鼻炎症狀的發生頻率,分為「間歇型」和「持續型」兩類,並根據病情其嚴重度、症狀及對生活品質的影響,進一步分為輕度和中/重度。臨床醫師大多仰賴病人的臨床表現與理學檢查即可診斷過敏性鼻炎,有時也會仰賴立即型過敏反應的皮膚試驗,或抽血清過敏原特異性IgE抗體測定來輔助診斷過敏性鼻炎。改善環境對治療過敏性鼻炎很重要施養真建議,過敏性鼻炎的治療需要改善環境,例如:使用防蟎寢具包裹隔離、使用HEPA空氣清淨機等減少過敏原與惡化因素的暴露。藥物方面,主要靠第二代口服H1抗組織胺緩解鼻炎症狀,此類藥物較不會有嗜睡的副作用。 但當病患過敏性鼻炎已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鼻內類固醇噴劑為最有效的治療選擇。鼻內類固醇可緩解過敏性鼻炎的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眼睛癢等症狀,效果約使用後一週左右出現,長期使用對孩童的成長發育並無太大影響。若病患依據臨床病史與塵蟎過敏試驗診斷其過敏性鼻炎主要由「塵蟎」所誘發,目前衛福部已許可此類病患年滿12-65歲可使用塵蟎過敏原的舌下減敏錠。最後,施養真提醒,好好認識過敏性鼻炎的臨床表現與何時該尋求過敏科醫師進行專業評估與治療,可有效減緩臨床症狀,以期改善生活品質。延伸閱讀: 。兒童過敏性疾病在母胎內就開始! 與準媽媽懷孕期間體重增加過多有關 。長期過敏小心引起偏頭痛! 醫曝「誘發元凶」:3成國人中鏢
-
2021-06-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發現隱形缺氧該怎麼辦?氧氣瓶有用嗎?重症醫師詳解!
台灣本土疫情尚未解除警戒,聽聞「隱形缺氧」可能在就醫之前便會猝死,不少民眾開始思考是否準備氧氣瓶在家以防萬一。對此胸腔內科/重症醫學黃軒醫師表示,可以是個選擇,但仍有需注意的地方,以免害死自己。 血氧跳崖式直墜,隱形缺氧惡化速度極快。 黃軒醫師表示,新冠病毒最特殊的特點之一,就是除了容易使得肺部受損,也可能出現急性低血氧的情況,使得患者血氧濃度不斷降低,形成民眾所關注的「隱形缺氧」,這兩種情況都會使得患者出現缺氧的情況,引發致命的危機。 黃軒醫師說明,低血氧並非新冠肺炎特有的急症,但有別於一般出現低血氧進程多如走下坡緩慢進行,新冠肺炎所出現的急性低血氧常見以「跳崖式」的速度進展,氧氣濃度直落谷底,節奏之快,往往讓患者措手不及,若未發覺症狀,患者可能上一秒還在對談,下一秒便倒下、猝死。因此才呼籲多留意相關症狀,可預備著血氧機監測血氧。但是否準備氧氣瓶,則需考量用途為何、何時使用。 隱形缺氧可用氧氣瓶嗎?醫:可用來等待救援 氧氣瓶不可單用於「急救」隱形缺氧! 黃軒醫師表示,民眾若自行準備氧氣瓶放在家中,最怕的情況就是把自己當作醫生,認為出現隱形缺氧的情況靠氧氣瓶自救即可,這種問題在各項疾病當中都非常常見,在一般輕微的跌打損傷還不打緊,但隱形缺氧可是致命危機,後續的治療也非常重要,並非單靠氧氣就能救命,氧氣瓶頂多延遲猝死的時間,且會有延誤治療導致送命的危險。 血氧不足立即求救,可用氧氣瓶等待救援! 黃軒醫師提醒,氧氣瓶目的在等待救援而非救命,民眾如欲購買氧氣瓶作準備,也建議先準備血氧機以利偵測,避免浪費氧氣瓶。血氧機的偵測,一般正常的血氧濃度為95%,偵測到94%~90%就代表著血氧濃度偏低,也可能代表著隱形缺氧正在發生,90%以下更是特別危險。 有鑑於染疫者往往隱形缺氧惡化速度飛快,一般民眾也可能為染疫者而不自知,建議若發現低於95%,如為確診者應撥打1922通報等待救援,如為未確診但有疑慮,則撥打119等待救援,不論如何皆不可拖到90%,而氧氣瓶就是在此時等待救援之際使用。 走動6分鐘觀察隱形缺氧,相關症狀提高警覺! 除了血氧機測量以外,黃軒醫師也建議可多觀察相關症狀,在家中來回走動六分鐘,若有出現呼吸困難、感覺易喘、嘴唇、末梢泛紫,往往就代表著有隱形缺氧的情況,應盡速求救。此測試中若症狀提早出現,就應提高警覺,例如心肺功能不佳者就有可能提早在三分鐘左右時出現,不可大意。而若在還沒做之前就出現,更是不能輕忽。 「超人姿勢」助改善隱形缺氧?醫:需專業人士。 另外,近日廣傳與超人姿勢相似的「俯臥姿勢」,在醫學上確實為呼吸窘迫的救命姿勢,此姿勢可更進一步的使用肺部功能,更有助於患者呼吸。但此姿勢並非單純趴著即可,也需倚賴醫護人員及醫療器材。提醒如遇血氧濃度不足,最重要的還是先撥打1922或119求救。 二級醫療器材不得網售,血氧機留意FDA認證 黃軒醫師也提醒,購買血氧機時應特別注意出處及FDA相關認可,血氧機為二級醫療器材,無法在網路販售,僅有取得販售許可的藥局、醫療器材商可以販售,在社群平台、網路商城所看到的恐有黑心商品或不法販售的疑慮。且血氧機是否合格就如同口罩,一般民眾難以分辨,甚至無法辨別,對於血氧測量準確堪憂。建議如有血氧機的需求,可至具販售許可的藥局或醫療器材商詢問,以利購買到安全無虞的設備。 《延伸閱讀》 .醫揭隱形缺氧危險真相:2症狀在家發現快就醫 .隱形缺氧在家猝死僅需半天?!4族群留意症狀!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6-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致死率高全因老年人?王任賢批陳建仁「專長是誤導」
台灣社區感染疫情爆發,造成全台破萬人確診、四百多例死亡,致死率百分之三點八,高於全球百分之二點一。前副總統陳建仁今在臉書發文,認為台灣致死率高於全球原因,是因為多是中、老年人染疫,且五十歲以上確診比例高。專家認為,直接解釋死因是年長原因不夠精準,真正原因是「確診母數不正確」,先前台灣不願普篩,「就是他說偽陰、偽陽性,讓大家不敢篩」。台灣四月二十日出現英國變種病毒株確診病例後,陳建仁說,從華航機組人員及諾富特員工聚集、獅子會員聚集、宜蘭遊樂園聚集,到萬華茶藝館聚集,確診數不斷飆升。此發病日流行曲線看,從最早美洲確診五六百人,至今每週一二百人,是全民共同防疫成果,持續作為就可將確診病例數降至百人以下。陳建仁說,四月十九日前,致死率百分之一,確診病例多是境外移入青、壯年人,在新一波流行中,多是本土感染的中、老年人,五十歲以上確診病例百分之五十五,高出全球致死率,要比較不同國家致死率,需比較年齡別或年齡標準化致死率,才能排除不同國家確診病例之年齡分佈影響。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認為,並不能以染疫都是中老年人,來解釋為何致死率高,「所有國家都是老年人染疫必較多,我相信新冠肺炎致死率各國都一樣,但台灣數字呈現這麼高,是因為篩檢量不夠,導致母數不夠大」,他舉例愛滋病剛盛行時,所有染疫者必死,現在卻能與人類共存,「原因就是篩檢試劑出來,廣泛篩檢治療,如今才變成輕症」。此外,致死率是顯示一個國家的醫療質量指標,王任賢表示,台灣致死率這麼高,一定引發國際討論,所以陳建仁趕緊寫臉書,「歸咎源頭就在他身上,之前說篩檢會偽陰、偽陽,所以大家不篩檢」,批評陳建仁「公衛專家專門算數,他這方式算出來不好看,就換個方式算,誤導就是專長」。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 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認為,前副總統用時間點區分看年輕、長者致死率差異,或許想用簡單直白的方式安定人心。他認為,現在講致死率太早,不能說只感染老人,是因長者症狀較嚴重,起初醫院量能緊繃,輕症、無症狀的年輕人尚未篩檢等因素。隨著擴大篩檢站,分母慢慢回歸矯正,預期未來兩週出現轉折點,穩定後才能反映台灣真實醫療水準。李建璋表示,除了年紀與漏診因素,各國分析若要改善死亡率、致死率,避免讓少數醫院過度擁擠,否則治療效果會越差,美國過去也曾出現此情況,經過調整後,加上醫療標準化,不僅改善醫療品質,死亡率也下降。他表示,新北有些醫院採輕重分流,一些負責輕症、一些負責重症,醫療量能仍可能過度負擔,他認為在重度級醫院間、都有一定治療水平下,醫院平均分配病人,是比較好的作為。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北再添第3例 長照機構住民打完疫苗死亡
新北市板橋區1位在住宿式長照機構的蔡姓男住民,15日打完AZ疫苗併位有不舒服症狀,但今天吃早餐時食慾不好,上午10時被看謢人員發現無生命跡象,對此,新北市衛生局證實確有該個案,為市內第3名長者接種疫苗死亡個案。蔡姓男住民今年69歲,15曰上午10時許在板橋某長照中心接受AZ疫苗注射,注射完後當天並未表示沒有任何不舒服,也沒發燒,午、晚餐也都正常進食,16日清晨吃早餐時表示胃口不好吃不多,今上午10時許看謢人員發現,蔡男無呼吸心跳明顯死亡,蔡男家屬獲通知後,懷疑跟接種AZ疫苗有關,於是要求通報相關單位報驗釐清。據了解,蔡男長期有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病等慢性病史,今年5月中旬住進板橋這家長照中心,蔡男床位及周遭無明顯打鬥跡象,身上也未發現可疑外傷,初步排除外力介入致死可能,至於蔡男死因是否為接踵AZ疫苗影響後所造成,或是本身疾病,蔡男及其家屬均不是新冠肺炎列管居家隔離檢疫對象,因此尚待檢警及衛生機關後續調查釐清。新北市衛生局證實,該個案為今天板橋衛生所通報,該個案是昨天至某養護中心接種,其中69歲男住民本身患有多重慢性病包含高血壓、糖尿病、十二指腸潰瘍等,今日上午死亡。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2長者打AZ後死亡 何美鄉:別被數字嚇到
台中有2名長者在接種疫苗後死亡。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今天表示,這是一個純屬機率的運算,「先不要被數字嚇到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指出,有媒體報導台中新增2名90多歲長者接種後死亡的狀況,由於2人均在昨天接種新冠肺炎AZ疫苗,分別於昨晚、今早病逝,預計這幾天才會通報到中央,收到後會儘速公布。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今天在臉書以「死亡與施打疫苗 隨機發生於同一天的機率為何?」為題發文,認為這是一個純屬機率的運算,只是要幫助長輩們,先不要被數字嚇到了。何美鄉指出,AZ疫苗開始施打於75歲以上的長者,不幸有兩名90歲以上的長者在施打疫苗24小時之內猝死,死亡與疫苗的因果關係當然會被嚴肅仔細的探討;不過,兩個不相干的事件,隨機同一天發生的機率有多少,是可以運算的。何美鄉解釋,依台灣90歲以上的人口以14萬3322人(2020年5月底,內政部統計)來計算,依據內政部資料,去年90歲以上的長者,粗死亡率為千分之191,亦即每天不論有沒有施打疫苗,都會有75名90歲以上的長者,因不同的疾病往生。何美鄉指出,若疫苗分5天施打,以100%施打率,則每天將有15名施打疫苗者在施打疫苗的同一天往生;若以50%施打率,則有7名施打疫苗者在施打疫苗的同一天往生。何美鄉強調,另就生物相關的因果推論,則需更多的資訊。
-
2021-06-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糖尿病患注意 染疫死亡率恐為常人8倍
全台200萬名糖尿病患者當心,醫師指出,糖尿病患者一旦感染新冠肺炎,死亡率是常人的8倍以上,國內染疫死亡個案也有近4成為糖尿病患者,呼籲符合接種資格的糖友儘速接種。國內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嚴峻,染疫病逝人數已超過400人。根據中央指揮中心最新統計,國內染疫死亡個案中,有多達8成9死者年齡在60歲以上,研判高齡、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是致死率較高的主因。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今天表示,最近新冠肺炎疫苗擴大施打,但許多糖尿病患者擔心疫苗副作用,對於是否打疫苗感到猶豫,也詢問醫師意見。黃建寧說,過去一年全球資料顯示,糖尿病患若罹患新冠肺炎,死亡率是一般人的8倍以上,國內染疫死亡個案當中,也有約4成為糖尿病患者,顯示糖尿病患者染疫後不僅重症、死亡率高,尤其血糖控制不良者,也容易增加染疫風險,接種疫苗相當重要。至於糖尿病患者打疫苗可能引發血栓,黃建寧強調,接種疫苗者只有百萬分之一的機會出現血栓副作用,且血栓事件和糖尿病沒有相關,呼籲符合接種資格的糖尿病患者務必儘速接種疫苗。黃建寧說,全台糖尿病患者已突破200萬人,且罹病數逐年攀升、罹病年齡持續下降,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糖尿病患者更首當其衝。黃建寧提醒,糖尿病控制不會因為疫情有所改變,糖友若不敢到醫院,可利用視訊診療,再請家人到醫院拿藥,千萬不可中斷用藥,也不可因害怕拿藥而自行減藥,恐影響病情控制。
-
2021-06-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每日任務:戴口罩、勤洗手 你真的徹底完成了嗎?
從疫情之初,政府就不斷宣導戴口罩、勤洗手的重要性,透過各方管道大力宣導下,不僅是在防疫上有實質的幫助,同時在一些時節好發、易傳播的疾病上,也一併達到了防堵,如流感、腸病毒等。不過隨著疫情升溫,這些日復一日的防疫日常,卻不一定被完整落實,活悅診所林昱君醫師表示勤洗手、戴口罩,並不是一個口號與虛應故事的事情,洗手要洗得徹底、口罩要戴得完整,民眾也需要更多、更詳細的訊息,以幫助更好的落實防疫。 不論居家防疫,或者外出自己的防護,洗手絕對都是重中之重的事情,絕對不應該敷衍了事,林昱君醫師說明洗手對於每個人定義不同,有的人認為有水沖過即可,而有的人則是會細心的用肥皂清潔,但是想要落實防疫、想要保護自己,洗手不能應付了事,由於新冠肺炎病毒表層有脂質膜,因此洗手時若只用水沖洗是不夠的,一定要用肥皂或者洗手乳,才能將病毒表層的脂質膜破壞,進而消滅病毒。而洗手時也要注意,時間必須至少長達20秒,且用衛福部宣導之正確洗手方式「內、外、夾、弓、大、立、腕」徹底清洗手部,平時家長也應協助並監督小朋友有無正確洗手,才能真正的遠離病毒。 洗手也不是洗完就好,林昱君醫師提醒民眾,手部雖然清潔乾淨,但並不是清洗後就一直乾淨,許多人洗完手後,水一甩就離開,或者使用公用的紙巾、烘手機等,甚至有些人直接往自己衣物上一抹就了事,其實這樣都可能使清潔後的手部立刻又沾染上病毒與病菌,最好是可以隨身攜帶自己的手帕或者面紙,洗完手後直接做擦拭,避免使用共用的物品做擦乾手部的動作,同時外出後衣物上也可能附著病毒,若是隨手這樣一擦,反而將病毒又帶回手中。 而出入配戴口罩是否一定需要高規格如N95的口罩,或者額外一些產品輔助?林昱君醫師答道一般來說醫療級的口罩即可,並不一定需要使用到高規格如N95等口罩,最高規格的口罩還是留給一線的醫護人員使用。而如國外提倡戴兩層口罩或者台灣也有一些廠商推出的口罩墊等,是不是有必要使用?其實口罩配戴時最注重的是密合度,一般醫療級的口罩有戴好,基本上已經足夠,國外提倡的兩層口罩雖然防護性更佳,但對於炎熱的台灣來說不一定適合,除了因悶熱的天氣容易不舒服外,若因為流汗而導致口罩濕掉,反而降低防護效果。至於口罩墊等替代物品,林昱君醫師則認為不需要,與其用其他物品替代,不如直接替換口罩,台灣的口罩產能仍遠遠足夠供應內部需求,加上口罩本身在外使用後也容易附帶病毒,基本上配戴6-8小時候就應丟棄,因此不需要用替代口罩更換的物品,以免隔離了病毒,卻一直將病毒留在口罩上,反而容易給身邊的人帶來感染風險。 防疫是一段漫長的路程,在疫情的防堵上需要時間慢慢的減少感染源與確診者,每日需要反覆執行的防疫工作,很可能因為長時間不斷的做,導致慢慢鬆懈,林昱君醫師提到其實從上一次疫情後就可以發現,一但疫情趨緩、開始鬆懈之後,許多人又開始回歸到不戴口罩任意出入公共場合的狀況,同時為了避免客人反感,店家可能也不敢過多規勸,而就如同這次,只要有一個防疫破口出現,在確診案例未被發現前,這些鬆懈的狀況就可能引發不可收拾的情況。防疫需要大家一起落實,切莫抱持著僥倖的心態,一起努力才能讓台灣的狀況更好!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活悅診所 林昱君醫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市一線醫護接種率92% 陳其邁籲盡快全施打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統計,高雄市87歲以上高齡長輩接種率達69%,第一線醫護人員接種涵蓋率則已達92%。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天表示,8%未接種醫護應盡快接種,以降低院內感染風險。針對疫苗接種率,衛生局統計,到目前為止,高雄市87歲以上高齡長輩接種率達69%,而長照機構、洗腎中心、社區高齡族群、醫事人員將在6月23日完成接種,第一線醫護人員接種涵蓋率則已達92%。高雄市政府下午召開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應變會議,會後由陳其邁主持記者會,說明高雄市疫苗施打情形。陳其邁指出,為降低院內感染及傳染風險,第一、二、三類等高風險人員應盡快接種,特別是8%尚未接種的醫護,否則醫院若有大型群聚,醫療體系會崩盤。在長者施打部分,陳其邁表示,中央給的配額大概有4萬2500劑,預計可以打到82歲的長輩,後續會比照87歲以上長者通知方式,通知各位長輩前來施打,現在已經造冊完畢,視中央配送情形,預計於18日讓80至86歲的6.1萬人開打。為了方便長者施打疫苗,陳其邁表示,除了熱血計程車接送長輩打疫苗,紅、黃線可供施打疫苗民眾免費停車,高雄市今天開始也啟動到宅接種服務,醫護也進駐長照機構為住民接種,若87歲以上長輩當日無法接種完成,也可以改天就近施打,希望方便民眾接種。另外,針對高雄市社區公費快篩成果,包括「串門子」等防疫專案、多次就醫等高風險民眾、長照機構人員等9360人皆無異常;而路竹、前鎮、楠梓、日月光、臨海、大發等園區,也完成1萬4563名國際移工快篩,結果皆無異常。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90歲阿嬤打AZ後死亡 檢察官明天解剖查死因
台中市南屯區90歲的蔡姓阿嬤,罹有阿茲海默症病史,昨天上午接種AZ疫苗後,出現發燒、口渴,補充水分後失去意識,昨晚送急診後不治,醫護人員對她進行新冠肺炎快篩,結果為陰性,家屬懷疑阿嬤的死與注射有關,由警方報請台中地檢署相驗,檢察官今天下午相驗後,決定明天解剖以釐清死因。台中市衛生局說,南屯區90歲阿嬤有阿茲海默症病史,近年都在醫學中心就診追蹤,近三個月先後因泌尿道感染及胸椎骨折就醫住院,昨天上午接種AZ疫苗後,出現發燒、口渴,補充水分後失去意識,晚間送急診,抽血檢驗初步顯示心肌有極度缺氧的狀況,搶救無效。個案有進行新冠肺炎快篩,結果為陰性。蔡姓阿嬤的家人以阿嬤注射AZ疫苗後,就發燒失去意識,送急診後死亡,懷疑阿嬤是注射疫苗死亡,由市警四分局報請台中地檢署相驗,檢察官今天下午率法醫相驗後,詢問家屬的意見,決定明天上午解剖遺體,以釐清死因。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印度變種需第三劑加強? 柯文哲:是要打不同疫苗
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種病毒感染力高,新北市長侯友宜今表示,除了加強邊境管制,並盡速完成兩劑疫苗施打,更要準備施打第三劑「加強版」疫苗,只有規畫準備好,才能夠面對高風險風致死率的印度變種病毒。台北市長柯文哲說,這不是疫苗打第三劑的問題,而是要打不同疫苗的問題。若病毒演化速度快,就會變成舊的疫苗無法對付,恐怕要有新疫苗才能對付,這是很頭痛的題目。柯文哲說,這是專業問題,新冠肺炎這個病毒突變速度快,他以前覺得奇怪,「怎麼奇怪?台灣人好像不太怕新冠肺炎病毒,不過英國變種進來後,也是一塌糊塗」。柯文哲說,人種與濾過性病毒似乎還是有對應關係,之前台灣人種對一開始的新冠病毒蠻有抵抗力,不過英國變種病毒就不行,印度變種好像殺傷力更大,但對台灣人來說,是否一樣?還是要臨床遇到,有統計數字才知道,但若新冠病毒突變這麼快,就不是疫苗打第三劑的問題,而是打不同疫苗的問題。柯文哲說,新冠肺炎會不會流感化?若演化速度夠快,一段時間,變成滿新的品種,就會變成舊的疫苗無法對付,恐怕要有新疫苗才能對付,這是很頭痛的題目。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竹縣97歲老婦打疫苗返家後死亡 檢警釐清死因中
竹東鎮一名97歲范姓老婦,今天到竹東衛生所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返家休息時失去意識昏迷,警消到場發現,已無生命跡象,是否因疫苗接種引起不良反應等原因,檢警釐清中。新竹縣消防局今天12時26分許獲報,竹東鎮一名97歲范姓老婦無呼吸心跳,警消到場後確認,老婦已明顯死亡。警消人員表示,范姓老婦今天上午9時多,到竹東鎮衛生所接種疫苗後回家休息,被家人發現,老婦失去意識,緊急通報119,但警消到場後,婦人已明顯死亡、無生命跡象。目前,已由衛生所協助相驗事宜,至於是否因疫苗引起的不良反應,或是本身疾病導致死亡等原因,正待檢警進一步釐清中。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剩餘不打志工? 柯文哲:別因好心肝 搞得浪費丟疫苗
傳出有人詢問健康中心,發現北市衛生局剩餘疫苗不敢打在志工身上,所以北市沒打完疫苗,都只能作廢?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說,若診所一瓶疫苗有剩餘,一時找不到75歲以上的人打,打其他人可不可以?「我不會跟你說不可以」,法令不要盯得死死的,文明國家不需要,「不要一個好心肝事件,搞得大家,寧可將疫苗丟掉,也不要打其他人,不需要這樣」。柯文哲日前開放授權診所,將開封剩餘疫苗可打在一至七類對象上,不過傳出衛生局仍不敢將剩餘疫苗打在志工上,引發質疑。柯文哲今天表示,他前天自己還寫字條簽字,發給所有要施打的診所,表示台北市的原則,當然還是要照造冊名單打,但若有一、兩個預約的沒有來,或一瓶可以打10人,抽完量還可以多打1個,當然是不要浪費。柯文哲說,若一瓶疫苗還有剩餘的量,當然不要浪費,因為用1cc的針頭可以打11個人,至於剩餘的量施打的對象,第一至七類可以先打,還有75歲以上優先,但若診所一時找不到75歲以上,打其他人可不可以?柯說,「我不會跟你說不可以」。柯文哲說,規則就是這樣,就是盡量做、不要浪費,法令不要盯得死死的,對文明國家來說不需要,這次台北市抗疫最成功,就是沒有用強硬規定,都是呼籲市民自主,有時候倫理比法律重要,每個人就是憑良心做事,盡量做。柯說,「不要一個好心肝事件,搞得大家,寧可將疫苗丟掉,也不要打其他人,不需要這樣」。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彰化86歲老翁打AZ疫苗 隔天沒呼吸心跳送醫不治
彰化縣連續三天針對75歲以上電話預約長者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目前已完成該族群25%施打率,但有一名長者在施打完疫苗隔天在家沒有呼吸,送往醫院急救仍不治,彰化縣衛生局指出,已將相關資料送往中央,循藥害救濟管道審查。彰化縣府衛生局長葉彥伯說,一名86歲老翁前天由家人陪伴到關懷據點施打疫苗,當時沒有任何不適,昨天家屬下午回家發現他沒有心跳呼吸,最後經醫生判定死亡,該案例相關資料已送往中央,會尋藥害救濟通報,讓專家審查。由於老翁有糖尿病、高血壓和有慢性肝炎等疾病,是否和疫苗有關,必須由專家審核,葉彥伯說,最近施打疫苗的都是高齡長者,有些本來就有罹病和相關風險,但目前看起來疫苗在國外安全性高,希望長輩還是配合政府政策,接到通知就去施打,畢竟感染之後的重症死亡風險高,權衡之下仍應該打疫苗。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心理諮商師打不到疫苗 陳時中籲地方補正造冊名單
國內疫苗大規模接種開打後,有諮商心理師反映他們打不到疫苗,甚至預約好了之後到現場又被說資格不符,還有部分縣市仍在造冊中,苦笑自嘲說是醫事人員中的疫苗孤兒。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會請各縣市地方政府除心檢視造冊人員是否有所遺漏,若有遺漏要盡快來補正,避免造成遺珠之憾。據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羅惠群表示,因醫院對於心理諮商師職類不熟悉,多次造冊仍有遇到人員反映打不到疫苗,特別社會經歷一年多的疫情影響,國人的身心壓力也加劇,不少患者不敢去醫院,仍有維持諮商的需求,並指出「諮商師也是醫師人員,也有職業登記資料,施打狀況卻特別多。」指揮中心陳時中對此回應,過去可能發生造冊有遺漏,上報的人員數和人口數有明顯不平衡,會請地方政府檢視造冊是否有所遺漏並且進行補正,希望不要有遺珠之憾。
-
2021-06-16 醫聲.慢病防治
糖尿病/糖尿病史27年病況控制佳 醫師公布胰島素3大進步、迷思
國內新冠肺炎死者中約有四成有糖尿病史,顯示病友積極控糖刻不容緩。今年恰逢控糖藥物「胰島素」問世100周年,三大糖尿病團體共同舉行線上記者會,邀請資深病友現身說法,並破解三大常見胰島素迷思,盼病友積極控糖、及早補充胰島素。糖尿病控糖藥物「胰島素」自1921年發現至今,已達100年歷史,讓糖尿病從無藥可醫到良好控制。今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糖尿病衛教學會、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共同辦理胰島素100線上直播記者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指出,過去臨床上曾遇過患者,因聽信施打胰島素會截肢的錯誤觀念,在口服藥失效後,堅持拒絕施打胰島素,甚至選擇民間療法,企圖以少吃飯、吃芭樂等方式降低血糖,最後反惹足部病變,導致截肢。為避免民眾誤信錯誤觀念,阻礙糖尿病的病情控制,王治元分享,糖友常見的3大胰島素迷思包含「擔心胰島素成癮」、「害怕施打胰島素會失明」、「覺得施打胰島素很痛」。王治元說,胰島素屬於人體內既有賀爾蒙,因此不具成癮性;拖延治療導致血糖超標,才是造成失明主因;新型筆型胰島素的針頭設計細小,僅4至8毫米長,施打時幾乎沒有疼痛感。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分享診治過的糖友個案,現年72歲的洪傳岳是知名心臟科專家、內科及藥理學教授、前萬芳醫院院長,其在45歲確診糖尿病。蔡世澤說,當時兩人在同家醫院工作,經討論,決定先透過運動、飲食控制,但因執行不易,沒多久便改以口服降糖藥物控制,經數年藥物聯合治療及調整,皆獲良好控制。直到洪傳岳59歲出任萬芳醫院院長,因醫務繁重,血糖漸漸失控,身兼藥理學專家的他諮詢蔡世澤後,選擇加入胰島素治療的行列,獲得良好的血糖控制;卸下院長重擔後,利用體重控制、飲食調理、運動,減少胰島素使用劑量,也未再發生過低血糖,生活品質愈來愈好。為因應糖友的多元需求,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表示,胰島素不斷從提煉方式、注射方式、劑型精進等是三大面向突破,對糖尿病治療尤有指標性意義。提煉方式部分,解決動物製劑造成的人體過敏問題。注射方式上,因筆型針劑的發明,提升方便性、降低疼痛感。速效、長效、混和等多元劑型的發展,更提供不同生活型態糖友們彈性使用的選擇。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郭董購BNT跨大步? 陳時中:能提出授權書當然積極辦理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欲購買500萬劑BNT疫苗,日前指揮中心表示已對BNT疫苗「有條件專案進口許可」。但中國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說上海復興為BNT疫苗大中華代理,台灣民間有洽購意願,願意提供原廠授權書,若真提供我國是否接受?指揮官陳時中則鬆口表示,「如果能提出BNT授權書和供貨證明,當然積極辦理」,但不願證實是否接受上海復興提供的授權書。但郭董到底卡關在哪裡?陳時中說,郭董事長這段時間非常努力,指揮中心提供函件,他也在努力,但各大疫苗廠政策方向都是跟國家往來,會和郭董繼續溝通聯絡。然而國內疫苗數量不足,許多民眾希望組團出國打疫苗,但卻被說不准組團甚至還要開罰。陳時中表示,不是說禁止去打疫苗,但以此名目招攬揪團的行為不行。副指揮官陳宗彥則表示,去年全球疫情列為三級警戒時,觀光局就要求旅行業者暫停組團出國,因此現在若有旅行團要出國,就應回到目的主管機關,依據全球疫情判斷處理。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診所協助接種剩餘疫苗 基層醫護爆:被要求作廢
國內本土疫情嚴峻,疫苗成為針對稀有資源,台北市今昨2日開放網路預約的85歲長者施打疫苗,今下午起進行未預約的長者疫苗接種,但有基層診所醫護指出,非疫苗合約診所未施打完的疫苗只能作廢,是否開放給其他符合資格的對象施打還在研議,讓醫護人員直呼「太浪費」。台北市長柯文哲14日表示,一瓶疫苗可打10人,針對有預約但沒來的民眾,疫苗開封後若還有剩,原則就是提供給前七類對象施打,授權給每個診所自行運用,相信醫師不會亂用。但有基層醫護指出,北市衛生局在各診所領疫苗時,嚴格警告領回的疫苗僅可給「系統預約的85歲以上長者施打」,若預約沒來或是診所很用力多擠出幾劑,「也不准拿去打75歲以上長者,而要強制繳回衛生局,或是直接作廢」,疫苗開封後6小時就要用完,繳回等於作廢,若一家診所有5人沒來,100家診所就要浪費500劑。另有醫護表示,詢問北投及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診所施打疫苗有剩問題,卻得到「非疫苗合約診所,未施打完畢的疫苗只能作廢,目前還在研議是否開放其他符合資格的民眾施打」的回應,面對珍貴疫苗卻要作廢,讓醫護們感到十分浪費、惋惜。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吳俊良表示,目前主要為北市有簽約的合約診所且自願協助民眾接種,為第一波施打疫苗接種站,若診所疫苗有剩,就可遵循市長日前所說,將疫苗提供給第一至七類對象進行施打;至於醫護所提,「非疫苗合約診所所剩疫苗須作廢」一事並不清楚。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周真貞表示,確實為了不讓疫苗浪費,市長授權診所醫師將多出的疫苗提供75歲以上長者施打;北市目前雖未開放75歲長者網路預約接種,但各家診所都有長期看診以及重症病患,因此可優先從這群病患中提供75歲以上長者給予接種。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2波5.7萬疫苗周六開打 侯友宜:在不不在籍都能打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日宣布第2波5.7萬劑AZ疫苗施打規畫,預計周六陸續開打,侯友宜表示,經過計算後能打到82到84歲以及72到74歲原住民長者,周六先打在籍,周日打非在籍,若有長期臥床者也會經專案評估後再視情況安排。侯友宜指出,這次5.7萬劑疫苗,除第1到3類人員外,居家式長照機構住民及工作人員會派機動接種隊到機構內施打;而一般民眾則從高年齡打下來,設籍先打,非在籍其次,預計82到84歲、72到74歲原住民長者都能打到。侯友宜宣布,周六先開放在籍者施打,若沒接獲里長通知可向設籍的區公所詢問,另有提供網路預約5千名;周日則開放非在籍符合年齡條件的長者施打,周五起可向里辦公室或區公所填寫意願調查表或電話登記。至於長期臥床者該如何施打,侯友宜回應,若有類似狀況可與區公所疫苗接種服務專線連絡登記,會先經過專業醫師專案評估後,再視情況安排接種。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開瓶後沒打完怎麼辦? 基層診所陷入兩難
85歲以上長者昨天起施打AZ疫苗,民眾黨立委蔡壁如接獲基層診所陳情,每瓶疫苗可提供10人接種,會發生開瓶後疫苗打不完的狀況,若給不在造冊名單上的人施打,恐有違法問題,若不這樣做,疫苗超過時效就得報廢,十分浪費。蔡壁如指出,疫苗接種順位有防疫或救命的考量,當疫苗被視為「戰略物資」的時候,「特留分」就是真正的特權,而且是政府公然宣告的特權。因為特留分,政府已經把人命分階級、在社會上製造對立,「大家應該知道職業不分貴賤,人命更沒有,基本生存權是一個平等的普世價值,一個有良知的政府不應該如此」。蔡壁如也提到,昨天首日開放高齡長者接種後,有一名基層診所人員向她反映,每瓶疫苗可提供10人施打,而該診所單日預約施打人數為35人,必須開4瓶因應,因此每日會剩餘5劑疫苗,「在疫苗開瓶後得在6小時內施打的情況下,一方面擔心給其他非優先對象施打會觸法,另一方面又不想要疫苗報廢,非常為難。」對於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宣布,己發出行政命令,若有開瓶後剩餘的疫苗,授權合約診所運用,但仍以1至7類對象為施打原則;蔡壁如說,本著相信醫護人員的立場,贊同讓第一線人員決定,但這個狀況各縣市都會發生,數量累積起來很可觀,呼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統一指引,讓醫療院所能夠依優先原則自行運用當日剩餘的疫苗,避免浪費,更能「多幫幾個就幫幾個」。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竹東驚傳97歲老婦人打完疫苗3小時身亡 檢警正介入調查
新竹縣竹東鎮今天(16日)中午驚傳1名97歲的老婦人,上午前往竹東鎮衛生所接種完AZ疫苗後,返家卻出現身體不適,沒想到家屬中午喊她吃午餐時,竟發現她躺在床上已經沒了呼吸心跳,目前檢警已介入調查,將釐清老婦人死因。據了解,這名死亡的97歲范姓老婦人家住竹東鎮上,上午9時許還拿著通知單前去打疫苗,1小時後返家她卻跟女兒表示肚子不舒服,沒想到到了上午11點50分,老婦人就已經昏迷、失去意識,家屬在12點20分報案,但救護人員到場後,家屬則決定不電擊急救。目前竹東警方已通報檢方前去相驗,要釐清老婦死因是否與打疫苗有關,不過竹東鎮衛生所則回應「這個我們不清楚」,下午的AZ疫苗接種也照常進行當中。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2例打完AZ返家死亡 通報再增80歲翁接種隔日喪命
疫苗大規模接種開打第二日,昨日台中市傳出2起老人接種AZ疫苗後死亡,其中一例90歲蔡姓婦人昨晚10時不治,另一例為94歲林姓老翁今早被家人發現無生命跡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目前台中2例案件發生不久尚未通報,但目前有一例個案通報不良反應事件,為一名80歲男性於接種後第二日死亡,本身患有慢性病史,若有詳細資訊會在發布。莊人祥指出,該名已知的疫苗接種後疑似不良反應的個案,是一名80幾歲男性,本身有糖尿尿病高血壓冠心症,於今年1月曾因心肌梗塞住院,可自行走路。昨日他自行去社區關懷站接種疫苗,6月14日下午接種,直到隔日15日下午,發現個案無呼吸心跳。他表示,目前家屬有通知衛生所行政相驗,目前已經轉通知地檢署會進行司法相驗,預定今天法醫會到家司法相驗,若有告知家屬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另外對於台中傳出2例接種AZ後死亡案件尚未獲通報,如果接到會盡快報告。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陳文茜籲公布第2類接種名單 陳時中:依個資法不能公開
日本捐贈的AZ疫苗昨天開始擴大至高齡者接種,但資深媒體人陳文茜表示,第二類總統府等中央機關人員,已施打近20萬劑疫苗,但這些人排在高風險、長者、長照機構人員之前,指揮中心應公布名單和接種劑量,若光明磊落才可服眾。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苗注射為醫療行為,依據個資法規定醫、健康檢查等個資不能公開。陳時中表示,可提供第二類中央及地方防疫人員的接種人數,供大眾參考。目前第二類接種對象有16萬人,維持防疫體系運作的中央人員3300多位,涵蓋中央各部會總統府指揮中心,地方防疫人員有4100多位。剩下國軍防疫人員、機場港埠團隊、第一線從事居家檢疫村里長里幹事、防疫車隊、救護救災人員等也都是在第二類。陳時中說,在結構上第二類接種對象都在一線從事防疫工作。而韓國目前已開放剩餘疫苗給非公費對象,我國是否若規劃疫苗地圖,是否可以公告剩餘疫苗以免浪費?陳時中表示,擴大施打後全部都列為公費對象,只是有優先和非優先的差別。目前開放的對象還是比疫苗供應的多,所以還是針對目標群施打。他說,疫苗很珍貴,要讓更多人使用是比較好,是否使用疫苗地圖來預約會再和政委唐鳳請教。現在是規定開瓶後六小時失效,如果一瓶浪費四人也很可惜,希望預約的人可以滿六個人才開,如果有一到六類符合的對象都可以請他來接種。另有醫療人員反映,打完第一劑還不能打二劑,第一劑接種後快12周者是否可接種第二劑?陳時中說,第二劑會盡快安排。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產疫苗趕7月開打? 陳時中:沒有既定時程表
高端疫苗上周解盲後,昨天表示已遞交緊急使用授權(EUA)的申請,衛福部食藥署今天也表示已收到。但外界關心國產疫苗是否真可趕上7月施打,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沒有一定要國產疫苗趕在何時施打,一定要走完審查程序,「沒有既定時刻表」。而近日有媒體報導「國光在疫苗研發上,疑因試驗基準不公而慘遭淘汰」及「聯亞遭受衛福部刁難,所提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替代方案遭漠視」等相關訊息。陳時中今天也澄清,食藥署和及醫藥品查驗中心對國產疫苗疫苗臨床試驗計畫申請,皆採取一致性審查標準,並無偏袒特定廠商。針對疫苗廠申請臨床試驗食藥署及醫藥品查驗中心都在諮詢周會給予相關建議,例如:如何選擇指標個案、樣本數估算、施打及追蹤時程、施打劑數之合理性等,供廠商進行相關評估。至於其他國家都已在針對第二代疫苗進行布局搶購,我國進度如何?陳時中說,購買疫苗是持續性的,持續和原廠洽購討論,已一定數量跟各公司開始談判。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擴大接種 第一類人員接種逾八成
日捐台124劑AZ疫苗6月15日正式擴大接種,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第一類人員已經施打約超過八成,第二類五成,第三類則不到五成;將和地方政府溝通積極造冊,分配疫苗數依照將依照造冊數目以成數分配。日前擴大接種一次開放第一到第七類對象接種,其中第七類對象由關鍵設施人員由各機關造冊,並獲指揮中心同意後才可接種。外界關心是否有更詳細的比例分配?陳時中表示,第一類接種對象,這兩天施打後應該超過八成,第二類五成,第三類不到五成。疫苗依照造冊數目分配,前一段時間地方政府造冊不夠積極,對象有漏列,各縣市造冊比例跟需要有落差,因此會再和縣市政府討論該如何補足。至於75歲以上長者,各縣市有分流必要依年齡往下打,分流策略讓施打更有秩序。現在分配的疫苗75歲以上基本分配量都有53%,風險區域增補5%到10%。而韓國已有通訊軟體推出疫苗地圖可以預約媒合,我國是否也會考慮設計類似系統?陳時中表示,疫苗地圖一定會有,政委唐鳳有在規劃,相信擴大疫苗施打範圍和數量時,預約系統和地圖都會帶來幫助。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6月18日起配發第二批莫德納疫苗 開放第三類對象接種
指揮中心昨天宣布日捐台的124萬劑疫苗第二批將於6月17日起撥付給各縣市,預計配送39萬4800劑疫苗。而第二批莫德納疫苗則將於6月18日起配送7萬3200劑,同時開放第一類至第三類對象接種。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莫德納疫苗已於6月9日起陸續提供第一類醫事及非醫事人員接種,截至昨日累計接種3萬7505人。為儘速提升第二類及第三類對象免疫保護力,將於6月18日起進行第二次配送,同時開放至第三類對象接種。疫苗配送量以各縣市符合第一類至第三類對象中,尚未接種人數接種率四成核估,同時考量疫情風險程度,高風險縣市(台北市、新北市)分配數量係以尚未接種人數接種率達5成以上計算,總計配送6萬3200劑。另1萬劑疫苗提供交通部認定第二類及第三類對象所需疫苗量,其中分配給國籍航空機組員5000劑,含長榮、立榮、華航、華信、台灣虎航、星宇及飛特立等七家公司的駕駛員、空服員與隨機維修員等;另外5000劑分配給民航航空第一線人員,含桃園機場及相關廠商、民航局、航空站、航管人員、飛機維修、倉儲、地勤及空廚等人員。但五月底到貨的15萬劑莫德納疫苗,指揮中心之前扣留七萬劑作為第一批接種者第二劑施打,現在全數發配給第三類對象,是否代表又有莫德納疫苗即將到貨?陳時中對此並未正面回應,僅表示「你(記者)很敏銳」。指揮中心提醒,為確保疫苗接種安全,建議先前曾因接種疫苗或任何注射治療後發生急性過敏反應之民眾,接種後請於接種處或附近留觀至少30分鐘,一般民眾則建議至少留觀15分鐘,並自我密切觀察15分鐘,以利即時處置該類急性過敏反應。另,依據各國疫苗上市後安全性監測,曾有報告極少數年輕族群在接種mRNA 疫苗後發生心肌炎等的不良反應事件,大多發生在接種後數天內,指揮中心特別提醒民眾,接種mRNA 疫苗後,應注意如出現胸痛、喘或心悸等症狀,請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90歲老婦人打疫苗猝死 家屬悲:無三高怎會如此?
台中市發生2名老人家昨打完新冠肺炎AZ疫苗後先後猝死,住南屯區的90歲婦人,家屬向區長表示,他的母親平時身體不錯,甚至沒有三高等慢性病,打了疫苗卻發生這種事「也許是運氣比較不好!」家人希望外界暫時不要打擾,靜等衛生單位查明死因。老人戶籍在南區,但與兒子住南屯區,南區區長陳佩玉稍早前往慰問時,家屬不解,老人家甚至沒有三高及慢性病,不料打了疫苗卻發生憾事。老人昨應是上午10點打完疫苗,晚間8點57分出現狀況,家人打119求救,送醫晚上10點07分不治。家屬指出,老人家昨晚出現意識模糊、發燒症狀,緊急送醫後,晚上10點院方宣告不治。死者沒有慢性病史,衛生局還須釐清死因。里長游月珠則表示,老人患阿茲海默症,可能不舒服也說不太清楚,發燒即送醫仍不治,讓家人悲痛。台中市消防局昨晚8點57分就接到南屯民眾電話求救,指90歲母親昨到崇倫國中接種AZ疫苗後,回家出現意識模糊、發燒,消防局派遣救護車前往救護,到場後患者已經OHCA,經AED電擊急救,一度恢復生命跡象,轉送往大慶中山醫院繼續急救,但昨晚8點07分,在大慶中山醫院宣告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