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指揮中心
共找到
8306
筆 文章
-
-
2020-05-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檢驗不足才無新增確診 陳時中:我檢驗量國際排名第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表示,國內無新冠肺炎新增病例,迎接13天零確診、第38天未新增本土案例,國內最後一例本土個案是4月12日確診的案386。陳時中引用研究報告指出,我國檢驗量能持續為國際間「前段班」,絕對不是因為檢驗不足,造成無新增確診。台灣持續零確診,但部分媒體質疑,台灣是否有檢驗不足的問題,陳時中擷取一份牛津大學報告,可以發現我國檢驗量能,在研究中所提的96國之中是為第六至第七位。「其中越南在我們前面。」以數據分系,目前紐西蘭每採檢203人中就一人確診,台灣則是每158人中有一名確診者,澳洲是採檢153人中有一人確診,南韓為每69人有一個確診病例。陳時中說,即使是大規模篩檢的德國也僅是每18.6人中檢出一個人,跟其他國家相較台灣檢驗並不算少,如果我們檢驗更多,比例只是更低,因為台灣只針對高風險對象做檢驗。
-
2020-05-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奎寧會「傷心」 預防新冠效果未證實
美國總統川普服用羥氯奎寧預防感染新冠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羥氯奎寧是目前臨床試驗藥物之一,但人體試驗結果尚未出爐,預防效果未被證實。奎寧類用藥可分為「治療」及「預防」新冠肺炎兩層面,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玉成說,預防方面,除美國研究仍在進行中外,已有其他國家實驗室以體外細胞進行實驗,確實發現具有部分預防效果。因川普身邊多名幕僚確診,以接觸者身份預防性服用羥氯奎寧,實屬合理。不過,紐約時報說,奎寧雖然在部分培養皿實驗中可阻止病毒入侵細胞,但在培養皿內有效不見得代表服用後也有效,過去的實驗發現奎寧無法預防或治療流感等病毒性疾病。如果用於治療,各國實驗初期看似有效,但最後都證實無明顯效果,黃玉成強調,奎寧原為瘧疾用藥,服用後可能出現心律不整等副作用,臨床使用上,都會先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血管、腎臟病等慢性疾病史,避免產生嚴重副作用。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報導,美國埃默里大學全球公衛與流行病學研究所教授里奧表示,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服用奎寧能預防感染新冠病毒,且他對總統正在服藥表示擔憂;當總統說自己正在使用這項藥物,的確會對民眾造成一些影響。川普三月就曾在白宮當著專家的面稱羥氯奎寧也許能治療新冠肺炎,當時美國全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佛奇就不認同,表示還沒有科學證據證明有效。美國國內、非洲和南亞國家都已出現民眾自行購買服用,出現用藥過量中毒甚至死亡案例。由於川普積極推銷奎寧功效,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一度在官網放上類似建議,不久後移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已公告,因對心臟風險太大,奎寧不能用來治療新冠肺炎。
-
2020-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落實防疫旅遊 阿中部長周六帶隊遊墾丁
為使社會大眾都能力行「防疫新生活運動」,也呼籲業者依循防疫新生活運動指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將於周六搭乘高鐵、實際走訪墾丁大街等景點,呼籲做好防疫就可恢復正常生活。除了陳時中,防疫五月天,包括副指揮官陳宗彥、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發言人莊人祥,加上備受指揮官盛讚「最年輕最帥」的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皆會一起逗陣逛夜市。莊人祥表示,本周末(5月23、24日)記者會走出疾管署移往屏東墾丁,除走訪墾丁大街,也會到全國最南邊的長照中心視察。希望業者依循防疫新生活運動指引,呼籲只要做好防疫就可恢復正常生活,民眾無須過度擔心,且只要個人及業者都能依循防疫新生活指引並確實執行,落實防疫之餘,也能放鬆享受生活
-
2020-05-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只要嘗試邊境開放 都可能有第二波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橫掃全球,許多國家邊境紛紛關閉,但隨著疫情逐漸趨緩,關島方面表示,由於台灣的確診個案很少,有可能會先對台灣實施免簽證計畫。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將台灣視為放寬邊境的國家「應該有很多」。除了關島,陳時中表示,將台灣視為放寬邊境的國家應該有很多,因為台灣相對安全。但儘管對方對我方放鬆,若當地有疫情,對於自當地回國者的邊境管制仍然不變,尤其在旅遊方面。另外,4月初才結束封城的中國大陸武漢市,再度傳出新增本土感染病例,因此將對民眾進行普篩,以防爆發第二波疫情。對此,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1月23日武漢封城時,大約五、六萬人感染,實際上是否只有這些人,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由於武漢人口約1000多萬人,若只有五、六萬人感染,以新冠肺炎通常一個人可以傳染2.2人,平均群體必須55%有免疫力才不會再傳出去。目前感染人數,不論是不是只有檯面上五、六萬,或更多,都難達到55%,還是有機會發生個案傳染。但這不會只在武漢發生,在任何嘗試解封或開放邊境國家都有可能發生。陳時中進一步表示,相信中國疫情比宣稱的要大很多,連中國學者都說一開始下情不能上達。但經過中國強烈封城與小區封閉,相信會有效果。陳時中說,如果真的只有一些小區出現狀況,不用太擔憂,但就怕有第二波隱匿,為了要復工順利,為了在WHA期間狀況看起來平穩。以中國現在的情況不用太擔憂,但以該國習慣性隱匿,提高警覺也是應該的。
-
2020-05-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周六「坐爆」北車站 陳時中:不能避免群聚要戴口罩
台鐵台北車站內黑白相間的棋盤格大廳,是北車特色之一,常見民眾席地而坐聊天。為防範新冠肺炎,台鐵2月29日起禁止民眾在此群聚。本報昨天台鐵擬對北車大廳實施永久禁坐令,引發各界關注,就有網友在網路上發起活動,要在本周六「坐爆北車」。台鐵表示疫情期間如果故意群聚,按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規範,是可以依法開罰的,會再掌握狀況。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相信開放時,對於每個開放步驟與方向都有不同見解,但這個時候非必要群聚也是要避免,若不能避免要戴口罩。昨天下午交通部長林佳龍也表態,理念上支持在疫情結束之後,評估適度開放北車大廳給包括移工在內的民眾,特別定節日或假日使用,但必須管理得宜,此案已交由台鐵研議規劃。依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第6款規定,因現在仍處疫情期間,可其他經各級政府機關公告之防疫措施。各機關、團體、事業及人員不得拒絕、規避或妨礙。違者可裁處新台幣3000元以上1萬5000元以下罰鍰。
-
2020-05-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川普吃奎寧「預防」新冠肺炎 張上淳:效果待臨床驗證
美國總統川普昨日在白宮答覆記者提問時主動透露,他正在服用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用量為一天一片,以避免感染新冠肺炎,且已服藥約十天左右。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奎寧作為預防用藥仍要等臨床試驗結果,才知道是否有效果。張上淳表示,有關預防用藥的部分,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都有幾個設想的方式,針對接觸者去研究藥物的預防效果,還是要等臨床試驗結果出爐,才知道是否確實有效。疫苗部分,張上淳說,先前跟大家說明,全世界有百種以上開發中的疫苗,也有十種以上進到臨床試驗,最近美國公布的民間藥廠公布第一期臨床試驗看來效果不錯,比較低或中等劑量,注射十五位受試者,副作用小、且產生抗體反應相當不錯,讓大家覺得短期內有機會有好結果。
-
2020-05-19 醫聲.數位健康
病患需求.困境/台大公衛學院:未來防疫 恐臨8隱憂4不足
台灣防疫有成,一個多月沒有本土病例,不過,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兼任教授金傳春表示,可別高興地太早,新冠病毒耐高溫,預計「持續傳播」,台灣仍面臨八大隱憂、四大不足之處,須做好準備,才能面對秋冬季節的另一次挑戰。台大公衛學院昨舉行說明會,金傳春以「下一波流行的防疫整體戰」為題,發表專題演說,認為同為冠狀病毒家族成員的MERS,可以存活在沙漠五十度高溫環境中,新冠病毒恐「持續傳播」,特別是高人口密度的國家與地區。台灣雖是防疫模範生,金傳春認為,仍有些環節較弱,包括長照機構感染控制,以及負責採檢和通報及核查作業的專責人員仍未全部到位;另在,慢性病領藥方式、遠距醫療等部分,均可再加強注意。金傳春指出,台灣防疫仍有八大隱憂,分別為,未感染的易感染者人數眾多、中國大陸疫情變數大,至今檢測量能仍然不足,以及台灣尚無敏感度高、特異性強、正預測值高的快篩法;因確診者人數較少,以致臨床與診療經驗有限,再者,秋冬可能仍無國產疫苗,進入冬季後,恐面臨人、禽流感與新冠病毒三挑戰、台灣科技研發起步晚、與未由「全球傳染病」整體觀協助他國齊心防疫。對未來防疫,金傳春建議,境外移入者採兩採檢且用不同法檢測。醫療院所與長照機構感控評鑑須加強、各縣市宜有防疫諮委會且須以「區」單位社區防疫力,並盡速擬定未來施打疫苗優先順序,才能打贏這場全球疫仗。立法院厚生會昨也舉行「新冠肺炎政策對談」討論會,學者除呼籲盡快擴大檢驗能量,掌握疫情情況,以有效決定國家解封時機點,也強調國家防疫政策未來要有一致性。另外,外媒報導,我國將與美國史丹佛醫學院共同合作一項國外旅客檢疫和檢測計畫,提供重啟國際旅遊新規章。疫情指揮中心證實有這計畫。
-
2020-05-19 該看哪科.婦產科
疫情增加夫妻相處 醫:今年可增加5千至1萬名新生兒
疫情影響,許多人宅在家不敢出門,台中市茂盛醫院觀察到驗孕人次變多了、懷孕率也較今年年初約增加3成,甚至連原本要借卵生子的高齡婦女也都懷孕。院長李茂盛樂觀預測,今年可望增加5千至1萬名新生兒,讓原先可能再探底的出生率止跌回升。李茂盛說,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近年台灣新生兒數量不斷下探,2000年有30萬人,去年到歷史新低點的17萬多人,今年意外因疫情使新生兒變多,有望達到18萬多人,讓以往出生人數不如死亡人數的情形得以暫時止住。不孕科醫師李俊逸也說,這情形符合國外婦產科發表「疫情使懷孕率增加3成」的研究結果,而且連該院內部最近期也是好「孕」連連,有6位護理師懷孕了。他分析,因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要大家儘量別外出,所以很多年輕夫婦多了很多相處的機會,意外替國家「增產報國」。李俊逸說,有兩名分別36歲與42歲的高齡婦女,因為卵子數量少且品質不佳,所以建議她們進行捐贈卵子配對,等疫情趨緩進行借卵生子的療程。不過,隨著夫妻相處機會增加,兩人都意外自然受孕成功。
-
2020-05-19 科別.心臟血管
憂疫情怕就醫 心臟病患未按時拿藥導致心肌梗塞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不少人視醫院為畏途,衛福部苗栗醫院今天指出,臨床上遇到數名心臟病患因未按時回診拿藥,反導致心肌梗塞,險些喪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台灣連續11天零確診、連36天無本土病例。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急診室主任蔡昌宏表示,過去疫情嚴峻時,希望民眾小病別跑大醫院,但現在更要呼籲「若身體不適千萬別硬撐,尤其是年長、心血管病史等高風險者,身體有異狀應立刻就醫」。蔡昌宏指出,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年初時來勢洶洶,醫院被視為病毒多的高風險區,許多民眾因為疫情不敢到醫院就診,臨床經驗中有幾個心臟病案例,因為藥物吃完,不敢回診拿藥未按時服藥,導致心肌梗塞送醫,緊急做心導管手術搶救,情況一度危急。他表示,醫院急診、門診出入動線嚴格分流管制,落實各項防疫措施,每天定時環境消毒,其實很安全,可以安心就醫,如果因過度擔憂疫情而不敢就醫,恐導致病情延遲而惡化,反而增加風險。醫師提醒,若有出現意識變差、呼吸急促、胸悶盜汗、發燒不退、厲害咳嗽、嚴重腹痛、劇烈嘔吐、口齒不清、突然肢體無力、頭胸腹部挫傷等危急症狀者,一定要立刻就醫,以免延誤而危害性命。
-
2020-05-1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與他國共享隔離圈或旅遊泡泡?陳時中:還不放心
隨著各國疫情逐漸趨緩,跨國邊境解封成為熱議話題,包括紐澳等國提出「亞太隔離圈」、「旅遊泡泡」等概念,基於國與國之間對於檢疫措施之互信,減少入境後需要隔離檢疫的時間。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台灣不會主動與外國接洽此事,預計還是先考慮開放短期商務需求,至於旅遊或擴大開放,則需要更多科學證據再進行研議。陳時中表示,有意與台灣共築防疫泡泡的國家,必須要提出完整的相關計畫,台灣沒有主動去接洽,但確實已有很多國家向台灣招手。外交部和外館都有在談,但就目前所蒐集到的資料,還是認為相關國家的疫情還是稍微嚴重了一些,比較不放心。陳時中說,目前在考慮的是容許短期商務的入境,但針對旅遊或是擴大開放時,還需要能有一個更有效率的制度,以及科學證據的支持。或許得等到台灣正與美國史丹佛醫學院將共同合作的檢疫和檢測計畫結束,才能釐清未來入境後隔離檢疫天數從現行14天縮短的可能性。
-
2020-05-1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指揮中心嗆新北? 陳時中秀資料指紓困效能第一是竹市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擴大紓困方案議題持續在地方延燒。新北市政府自行製作手冊提供行政人員參考,各縣市搶著來要,市長侯友宜還說「不曉得中央是不能還是不會」。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拿出資料表示,受理件數與核定件數最多都是新北市,「因為人口本來就最多」,但以核定案件與受理案件的比例來看,受理效能第一名是新竹市。陳時中說,紓困核定比例與效度,從資料中裡面可看到,受理件數與核定件數都是新北市為最多,但因人口本來就最多。不過若以已核定案件數與受理案件數來看,效能第一名是新竹市(47.4%),桃園市(42.4%)、新北(28.6%),金門縣(27.9%),台南市(26.8%)。「中央會做、能做,也做了!」陳時中表示,很高興地方盡量精進相關作為。中央是已經做了相當的解釋,希望大家互相激勵努力,可以及早幫助民眾得到紓困。受理案件數占縣市人口百份比,以是台東縣(1.296%)、台南市(1.266%)、高雄市(1.161%)、屏東縣(1.155%)、南投縣(1.136%),這五個縣市居民紓困需求最高。紓困受理件數前五名為新北市(39695件)、高雄市(32183件)、台中市(27724件)、台南市(23820件)、桃園市(23063件)。核定案件數前五名為新北市(11373件)、桃園市(9780件)、台中市(6466件)、台南市(6391件)、高雄市(5235件)。
-
2020-05-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口罩出口不用等到六月底! 陳時中:現在就可接單
經濟部政務次長王美花今上午出席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備詢時指出,國內口罩單日產能已達到2000萬片,未來上看每天2500萬片,經濟部已著手規畫口罩出口解禁事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首度鬆口透露,「現在就可以接訂單了!」而口罩開放出口的時間點,將原先預定的六月底早很多。隨著口罩產能日漸提升,之前曾傳出六月底才能夠出口,廠商因不確定開放外銷的時間,因此不敢先接訂單,有些廠商擔心,要是等疫情都快結束才能接單,會影響利潤。今天陳時中首度鬆口說,不用等到六月底就能出口,而且廠商「現在就能接訂單」。台灣對於聲援世界各國防疫物資不遺餘力,過去都是援贈。截至目前為止,臺灣總共援贈80多個國家2750萬片口罩,131臺熱像儀、3萬5000支額溫槍以及250組體溫自動量測系統。接下來繼續規劃第四波援外物資,總共會有約2350萬片外科口罩、116萬片N95口罩、17萬件防護衣、60萬件隔離衣、80臺呼吸器、34臺PCR快篩檢測儀,以及50萬片奎寧等,協助全球共同防疫。
-
2020-05-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國內疫情趨緩 全中運擬七月恢復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不但中華職棒率先開放民眾進場開球,各縣市運動場館也逐漸開放,因此許多民眾關心其他各類比賽是否開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近日會決定,可能七月中下旬恢復舉辦。陳宗彥表示,比較大型的運動如全中運、全大運,近日全中運籌委會將做初決定,是否七月下旬恢復,全中運若能舉辦,全大運等應也會陸續恢復。但儘管全中運恢復,各種運動保持社交距離的程度不同,是否會有開放的先後順序?陳宗彥則表示,運動選手和觀眾應該分開,就像一開始HBL和HVL是封館比賽,選手皆是固定球員、教練也會掌握其健康情形,賽事的舉辦主要分為是否開放給觀眾的差別。陳時中則補充表示,運動賽事的開放考量一個是運動選手本身,一個是觀眾;選手是特定對象,平時會做健康管理、評估,觀眾則是不特定對象。至於一般民眾,是否也應避免和不特定人士一起運動、打球?陳時中則笑稱,贊同這個想法,或是「打球距離三步遠」。
-
2020-05-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台美合作研究跨國檢疫天數 可能成為各國邊境解封指引
外媒報導,台灣政府與美國史丹佛醫學院將共同合作一項國外旅客檢疫和檢測計畫,提供重啟國際旅遊新規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證實確有此事,這項計畫將研究互信的兩國之間,若旅客出境前實施檢疫措施,入境後隔離檢疫時間能否從現行14天縮短。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台美這次合作研究的重要性在於,有可能成為未來各國邊境解封的操作指引,也將是「台灣模式」成就的一環。張上淳表示,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公衛專家確實有提出這樣的雙邊計畫,希望6月開始進行。目前初步的計畫是出發前就要採檢,旅客需要在機場附近的旅館檢疫一兩天時間,這部分的經費,美方的教授已經找到願意贊助的經費來源。確定陰性者才共同搭乘班機,進到台灣以後一樣進行居家檢疫14天,這群人檢疫期間會定期做篩檢。張上淳表示,除了上述的前端檢疫組,還要對照另外一組沒有前端檢疫,僅入境後接受居家檢疫14天的旅客。兩組比較之下,想要了解有接受前端檢疫措施的人,能否減少居家檢疫時間,不需要待到14天。張上淳說,這個研究室希望討論清楚,「萬一病毒將長久持續存在世界各國,檢疫的天數是否有變通和修正的可能性?或許不用每個國家都檢疫14天,因為這對國際間的交流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對此雙邊研究計畫,陳時中有正面的評價和期待。目前台灣也只允許符合特殊情況的外籍人士入境,入境後也要求居家檢疫14天。不過,台灣未來勢必要有某種程度的開放,「當然希望時間可以縮短來」,但還需要有科學證據支持的方式。「我很高興,因為對方的機構是可信任的,台灣也是可信任的」,未來這樣的研究發表出來,對於世界各國未來邊境解封互相交流會有幫助,「如果能夠成為一個guideline(操作指引),也是台灣模式成就的一環。」
-
2020-05-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跳舞戴口罩不切實際?陳時中:可以跳遠一點
國內新冠疫情趨緩,已連續11日零確診。而隨著疫情降溫,球場激情也升溫,中華職棒讓觀眾進場人數增至2000人,但有觀眾會離開自己座位,並未保持良好社交距離。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四球團與聯盟應一起落實防疫措施。陳宗彥表示,職棒現開放2000人,也開放可購買盒裝食品,但希望能按照申請的計畫,觀眾應該坐在原來的座位。即使去購買食物,買完也必須要回到原座位,親子也應坐在指定位置。希望希望職棒四個球團以及聯盟能按照規定一起落實。針對酒店實名制管理,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酒店客人可做各種方式的登記,不一定要實名制登記,主要目的為確保疫調能快速掌握,只要實際能聯絡到消費者便沒有問題。若地方政府要用更嚴格的方式管力,指揮中心也不會反對。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KTV很難保持社交距離,且酒店戴口罩接客不切實際。陳時中則回覆,「這思考沒有那麼複雜」,更反問「到底防疫重要還是跳舞重要?」陳時中說,想要跳舞就要跟著防疫基本架構,而非想要跳舞而不顧防疫,否則可能會造成其他災情;「或是跳舞也可以跳遠一點」。另外,在兩岸貨運航點上,目前只開放五個機場,有業界希望可放寬。陳時中則說,若在防疫上沒有妨害的話,可請航空公司提出來做討論,若有適當規畫、不妨害疫情,沒有反對理由。
-
2020-05-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重啟國際旅遊!史丹佛與台合作 找出最短最安全隔離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台灣政府與美國史丹佛醫學院共同合作一項國外旅客檢疫和檢測計畫,提供重啟國際旅遊新規章。儘管與中國旅遊關係緊密、地理位置相鄰,台灣在防疫方面相較於其他國家做得突出許多。台灣新冠肺炎案例累計至今總共440例、7人死亡,已經超過一周沒有新增案例、超過一個月沒有本土新增案例。台灣計畫在下個月實行與史丹佛醫學院合作的計畫,讓500人從舊金山飛往台北,這500人飛行前病毒檢測皆為陰性並在登機前就完成隔離。他們在入境台灣後會進行14天隔離,並且每兩天做一次病毒檢測。與台灣衛生官員共同計畫的史丹佛醫學院王智弘教授(Jason Wang)表示,「這項計畫的目標是要找出最短最安全的隔離時間,如此一來,短暫入境的商務人士便可以盡早解除兩周隔離時間」。台灣政府表示,在研發出新冠病毒疫苗之前,不會回歸到正常國際旅遊,但衛生官員同時也在尋找方法,允許重要的商業旅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考量到我們的感染率與其他國家相較起來相當低,我們當然只應對那些疫情得到完善控制的國家開放」。台灣政府近期正在檢視計畫,允許部分因重要經濟或政治因素造訪台灣的國外旅客入境。許多國家也正試圖尋找如何開放部分國際旅遊的方法。日本和香港規定旅客在入境時進行病毒檢測並在機場等待檢測結果才能離開;西班牙已經暫停非居民的旅遊;印度停止所有入境航班。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航空公司和機場,旅遊業也不斷呼籲各國政府協助重啟旅遊。英國倫敦希斯洛機場為全球最繁忙機場之一,其執行長17日呼籲英國政府鬆綁限制,讓「低風險」疫情國家能夠更簡易前往英國。
-
2020-05-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陳時中考慮漲健保費 楊志良:他做不成,其他人更難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確定留任衛福部長,他昨天接受聯合報專訪談時表示,留任之後的重大任務就是調整健保費率,以及在有公平機制的前提下調高部分負擔。對此,曾成功調漲費率且未因此下台的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表示,大家都很佩服陳時中部長,這個時間點提出來討論是對的,而且「如果他做不成,其他人更難做」,祝福陳時中改革成功。現任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衛生署長前署長楊志良2009年上任第一天宣布首要任務就是依法調漲健保費率,隔年將費率從4.55%調到5.17%,是健保開辦15年來第二次調漲保費,為此他不惜請辭下台,後因府院強烈慰留而留任。楊志良今表示,牽涉到健保財務的議題,各界都會有很多的意見,要取得最大的公約數,是最大的難關。雖然他現在也不清楚各界的反應,但「很快錢就會不夠,是確定的」,預估這次應會調高費率。不過根據現在倒三角形的人口結構,楊志良預期漲費率將引起「世代間衝突」,現在漲費率難度比2009年那時還要高。楊志良表示,2009年台灣人口結構是葫蘆型的,中間胖、兩邊小,當時就已經認為如果不調整,健保很難永續。現在人口結構是倒三角形,調整更迫切但難度更大,會衍生代間衝突,因為不論怎麼調,都還是由工作人口來承擔。就像勞保一樣,年輕世代繳的錢是給年老世代用,年輕世代擔心未來自己年老時無以為繼。這種世代間的經濟壓力,又受到疫情影響而更加強烈。楊志良表示,沒有一種方法是完全公平的,因為社會上生產的人減少了,受到不知道還要拖多久的疫情影響,經濟情況已經不是很好,疫情對於未來經濟的影響非常大,不是一年就可以恢復的,所以此時調整保費,可說是挑戰很大。「但他現在提出來是對的!」楊志良說,自己當時漲了保費,沒有人叫他下台,「當時我很幸福(被強烈慰留)。」健保現在該開源還是節流?楊志良語帶委婉地說,每個人都希望節省,但隨著人口老化,節省還是有限的。健保議題就是「誰當家、誰承擔」,總是得要找到一個衝擊比較小、大家可以接受的方法,這需要時間溝通和討論,所以現在提出來討論是對的。
-
2020-05-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封酒店 阿中部長走路怕被打
台灣新冠肺炎防疫成功,陳時中昨天接受專訪時坦言,每一個決定都承受莫大壓力,從決定不普篩、 禁止歐美人士入境,還有封酒店,他說:「我怕走在路上會被打。」之後酒店公關並未造成更多病例,也有人來問他:「這樣為何還要封酒店」。陳時中透露,他向來早起,五點多就起床,指揮中心成立後,每天一、兩點才上床睡覺,平均一天只睡三個多小時。起床後先打開電視、看看LINE訊息,想一想今天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寫下所有待處理事件,並發送訊息給指揮中心相關人員。陳時中說,雖然忙碌,但時間過得很快,也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步調。陳時中從三月十一日就覺得歐洲疫情傳播恐比亞洲快速,十三日緊急與外館溝通禁止歐洲入境,希望將外交和經濟衝擊降到最低,沒想到「疫情比預期的更快,討論完第二天就全關了。」禁止歐洲人士入境是壓力最大決策之一,但陳時中說,若再晚個幾天,對國內疫情威脅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國際疫情失控,指揮中心下令三月十九日「封島」,僅剩國人可入境,隔日國內單日最多確診個案,廿七例新冠肺炎確診者,境外移入就有廿四例。此時開始出現呼籲政府執行普篩的聲音,但陳時中認為,普篩只為政策背書的工具,無效又會帶來混亂。陳時中說,連韓國也只是針對疫情非常嚴峻的大邱市執行普篩,台灣僅是零星社區感染,沒有條件花大把錢普篩,讓偽陰性多引爆恐慌。面對未知的新冠肺炎,每個政策都有風險存在,陳時中坦言,決議台灣不普篩當下很緊張,「我必須為我所做的決定負責,還好方向沒錯。」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四月八日國內出現北部酒店女公關確診,陳時中馬上宣布全國舞廳、酒店四月九日起無限期停業,業者雖全數「乖乖」歇業,「有一陣子還怕走在路上可能被打,更擔心轉地下化,反而有害防疫。」各界害怕酒店女公關一百多名接觸者會擊潰社區防線,監測期滿無新增陽性個案結案,全民歡慶逃過一劫,陳時中「壓力很大,怕業者抱怨,沒造成疫情為何關酒店、舞廳。」
-
2020-05-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苗發展 陳時中:我們期待,但不該依賴
疫苗、藥物、檢驗試劑被認為是下一階段對抗新冠肺炎的重要武器,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認為,我們對新冠病毒有太多未知,人體自行產生的抗體未必能與病毒抗衡,更何況模擬人體免疫機制的疫苗,他說「我們期待,但不該依賴」,強調只要有七成以上國人落實防疫新生活,「台灣一定沒有問題」。陳時中說,民眾對疫苗和藥品的期待很深,不斷有人提到忍到冬天或夏天就可以過正常生活,他認為,這像給社會下迷幻藥,如果在等待的疫苗問世前,沒有做好該做的作為,去除可除去的風險,把國家與人民健康押在期待疫苗之上,這是不對的。觀察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少部分有復陽現象,也有患者體內病毒並未徹底清除,採檢陰性後,後續又被測出來,時陰時陽。陳時中說,由此可見,人體對抗新冠病毒產生的抗體,可能無法徹底壓住病毒,如同愛滋病、B、C肝患者,抗體跟抗原同時存在。當人體面對真正的病毒都無法透過抗體達到免疫時,遑論疫苗是模仿人類免疫機制而研發出的產品,可有完全抑制病毒的效果。陳時中說,國人對於疫苗、群體免疫、普篩等,可以期待,但不該依賴。陳時中說,台灣疫情發展比他想像的好,面對疫情,我們態度透明,不怕確診案例,相信經過疫調、醫療收治,都能控制住,現階段重點仍要控制疫情的傳播鏈,只要七成國人能落實防疫新生活,「台灣一點問題都沒有。」近期許多國家向台灣取經,期望習得「台灣模式」。陳時中說,台灣模式很簡單,但要學很難,前提是建立在人民對政府的信心,他瞭解各國民眾都希望有特效藥,政治人物也會跟著民意給予民眾想要的特效藥,但忽略應該扎實執行的防疫工作。
-
2020-05-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後疫情時代 率隊吃魯肉飯…陳時中想逛街
國內逾月沒有新冠肺炎本土病例,顯示社區安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推動防疫新生活運動,指揮官陳時中昨天率防疫團隊走訪商家大啖本土味小吃魯肉飯,示範防疫作好就能如同以往正常生活;對於許多畢業生關注畢業典禮和旅行,陳時中也說,參與對象都是學生,只要維持社交距離或戴口罩,並不建議停辦。陳時中從過年前就沒有休假,擔任指揮官一百多天,除了昨天去吃魯肉飯,他很難得的說還想去逛街。陳時中平日不愛逛街,但他笑說,「最近一直有衝動想買東西,是報復性消費。」還說「人都是這樣,久違正常生活,就會想買些東西。」他也期待看一場電影、出席親友婚宴,體驗疫情後新生活。後疫情時代,最重要的是個人防線守好。陳時中認為防疫新生活非常簡單,就是保持社交距離,否則就戴上口罩。陳時中半開玩笑地用自己最愛的網球舉例,打網球彼此距離足夠,不用戴口罩;但打籃球呢?他問過防疫醫師說可不用戴口罩,但他認為籃下距離太近,「我看未來籃球規則可能要改,靠近三步就犯規。」近期中職開放觀眾入場,但藝文界開放卻始終未定案,陳時中夫人孫琬玲是大提琴家,問及陳時中會出席夫人的表演場合嗎?他說當然想要參加,「但她不想要我去,怕我帶太多人過去。」對於學生關注的畢業典禮和旅行,陳時中說,他收到很多小朋友來信,尤其關心畢業旅行怎麼辦?其實學校可小規模舉辦,「跟上課一樣,同個班級、同個遊覽車一起出遊,我覺得滿好的。」在社區安全前提下,對於旅社安全與景點安排適當就好。另外,陳時中也收到某高中學生提到,學校畢業傳統是辦水球活動,願意讓參與者戴眼罩、口罩,希望得到指揮官許可照常舉辦。「我實在想建議可以,但請學校與社區防疫組討論一下」。陳時中說,常在電視看過畢業典禮打水球等,認為是很好的回憶。
-
2020-05-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小明」不能回家 陳時中痛苦的決定
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有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以防疫專業為最大考量的作風,深受肯定。但他於宣布撤銷不具我國籍陸配子女入境規定、同意官方以「武漢肺炎」稱呼「 COVID-19」,被認為是防疫過程中最政治的決定。陳時中昨天接受專訪細說決策過程,坦言撤銷非我國子女回台是痛苦的決定。陸委會將無我國國籍的陸配子女稱為「小明」,陳時中於二月十二日宣布撤銷「小明」的入境規定,相隔一個月,歐美疫情蠢動,大批留學生返台使我境外移入病例激增,指揮中心遭批評雙重標準。陳時中表示,歐美留學生具我國籍,是台灣人,但陸配子女「小明」沒有我國籍,兩者身分不同。陳時中說,依規定陸配子女若無台灣戶籍,對於政府而言等同不是台灣人,依照兒童權利公約,保護兒少,第一順位是孩子的父母,其次是孩子所在地國家,台灣都未符合這些條件,如果陸配子女在大陸需要協助,父母又不在身邊,首要負責的應是中國大陸社福單位。陳時中也說,如果當時中國告知,社福單位無力承受這群陸配子女,台灣便會啟動人道救援,一定給予幫助。陳時中說,中國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簽署的國家之一,台灣反而並不是,國內目前是配合公約立法。但他也坦承  ,當時做這個決定非常痛苦。他說,當時全球都有人想來台灣,但我們無法承接所有人,以武漢包機為例,當時並非不讓武漢滯留台人返台,而是武漢封城,加上包機過程爭執不休,兩岸溝通需談判技巧,指揮中心夾在中間很痛苦。但不變的立場一直都是,只要國人希望回台,他都願意提供幫助。他說,每次決定都具風險,每次他都得為決定負責。外界看待他是不帶政治色彩,具專業形象的指揮官,陳說自己其實是政治性格很強的人,只是他不會帶著政治性格處理公務。台灣至今將COVID-19稱為武漢肺炎,以地名命名疾病,被認為歧視,且有政治考量。陳時中說,當時以武漢肺炎稱呼,主要是疫情發源於武漢,沒想到後來擴散全球,目前已是世界流行疫情,其實可以改變稱呼。但他也說,現在各界都知道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為何,那就混著用好了。
-
2020-05-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新北自訂審查手冊 陳時中:助紓困大家高興就好
新北市自訂無保工作者紓困審查手冊,並指盼不到中央給標準;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這樣的說法太沉重,了解地方政府有民選壓力,只要有助紓困,「大家高興就好」。新北市長侯友宜上午表示,向中央反映盼不到紓困審查標準作業手冊「不知道是不能,還是不會」,新北自製標準作業手冊,加快審查速度,目前已有11縣市索取。陳時中下午在記者會回應媒體相關提問時表示,這樣的講法有些太沉重,衛福部都有提供相關的資料給各地方單位。但這段時間,類似事情層出不窮,每個地方政府都有民選壓力,除要跟第一線承辦表達謝意跟敬意,也認為,只要有助於紓困 ,「大家高興就好」。此外,酒店、舞廳解禁,地方政府還是有不同意見;陳時中說,收到北市和高雄市政府來文,北市想了解八大行業是否強制實名制,這並非強制規定,只要能確保能快速聯絡就可以。高雄市政府則是希望由中央統一公布酒店舞廳復業,陳時中重申,只要業者符合防疫新生活規定,保持適當社交距離、落實「實聯制」,就可以解禁,由地方政府協助監督。
-
2020-05-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不能碰的議題?下個挑戰 陳時中:調漲健保費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留任衛福部長,他昨天接受聯合報專訪談及未來施政重點,防疫有成,創下有史以來滿意度、知名度最高的他,挾超高人氣,希望發揮善於溝通的專才,挑戰另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那就是調漲健保費率。陳時中直言,「調整健保費用,不是不講的問題」,再過不久,就需面對。健保安全準備金於明年就會低於一點五個月健保支出,陳時中表示,計畫在最快的時間內,讓民眾瞭解提高費率的必要性,進而形成共識。調漲健保費率幾乎是歷任衛生署長、衛福部長不敢碰觸的敏感議題,幾乎每次調漲都以政務官下台為代價,如前衛生署長李明亮。陳時中雖笑說「如果這樣下台也不錯」,但隨即正色表示,不希望每次都因此折損官員,調漲保費應有理性討論空間。為解決健保財務困境,被認為有助抑制醫療浪費的就醫部分負擔最常被提出,但陳時中持保留態度。他認為,調高部分負擔不利貧苦人家,違背健保基本精神,舉例來說,調高部分負擔可能出現,「出得起五萬元的人不用死,出不起五萬元的人就沒了活下去的機會」的殘酷案例。對於部分負擔,陳時中說,「只能調一點點」,例如提高檢驗、檢查部分負擔,之前外界提議每次讓患者自付一千元,對許多人來說也許沒什麼,但有人經濟能力不好,連買便當、顧三餐都成問題,怎有能力再付一千元。真要調高部分負擔,陳時中認為,「需有公平機制」,他提出初步構想,先計算國人一年平均就醫次數,這就是上限,例如一年平均十次就醫,從第十一次起拉高部分負擔,且應有配套,排除重大傷病、中低收入戶等弱勢族群。陳時中說,「調整健保費率,比較公平。」希望透過理性討論,讓政府、雇主、勞工三方同意,獲得共識。陳時中認為,勞工朋友應該想得深遠一點,提高健保費率,看起來每個月多繳保費,但可加速新藥、醫療新技術引進,實際獲得的就醫保障其實會變多。「如果為了省眼前的一塊錢,可能未來必須多付十元醫療費用。」陳時中以C肝口服新藥為例,健保尚未給付之前,老闆等有錢患者花一百八十萬元完成療程,認為很值得。但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如果健保不付,怎可能負擔得起?陳時中強調,很多人認為調高健保費率對勞工不利,事實剛好相反,依照健保規定,勞工、受雇者如果多出一元,政府及資方就必須多出三元,等於多享受三塊錢的健保利益。他表示將盡全力爭取勞工界支持,積極協商溝通,尋求合理的費率調整方案。連九天零確診 三十四天無本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連續九天零確診,累計卅四天無新冠肺炎本土病例。
-
2020-05-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外籍商務人士來台政策鬆綁? 陳時中:不放鬆防線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天宣布,商務人士檢疫規定擬鬆綁,目前研議短期入境者檢疫5天且無症狀、檢驗陰性者,可望放行2到3天;長期入境者則維持14天居家檢疫。然而國際疫情仍未降溫, 讓許多國人擔憂好不容易守好的防線破功。陳時中今天表示,大家不要擔憂,「指揮中心才是最擔憂的」。陳時中說,指揮中心會在科學基礎上和專家討論做最好的安排,不會放鬆現在守護的線;強調人可以進來,但一定會確保過程與結果是安全的。另外,口罩自一月底徵用至今,許多廠商認為產量提升,應有多於產量可外銷,擔憂若等國際疫情趨緩才開放,無利潤可言。陳時中則表示,最近正在精算實施14天9片的實名制數量後後,整體購買及戰備儲量,目前看來是足夠的。強調開放外銷為必然,且時間越快越好,會再與財政部討論,並保證不會等到六月底才開放。至於口罩實名制,陳時中則說,實名制的政策目前還不會取消。
-
2020-05-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防疫五月天讚魚湯好 宣布520及防疫記者會重要動向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端出漁業署所準備的十隻龍虎石斑魚,並且每人喝光一碗魚湯,慶賀台灣新冠肺炎零確診邁入第十天。指揮官陳時中一邊喝一邊說,「湯很好喝,但要小心,不要因為太好喝就被刺到了。」副指揮官陳宗彥則說,「石斑魚養這麼大,台灣養殖技術世界第一!」陳時中宣布記者會結束,但「防疫五月天」卻都還留在台上,默默開始喝魚湯,記者也不敢走。陳時中左右看看,拿起麥克風說「跟各位報告,我們都吃完了。」微笑表情盡是滿足,現場記者看了都忍不住笑出來。陳時中接著表示,文總已決定520就職典禮晚上會辦線上音樂會,很快的也會開去規劃現場、實體的音樂會,希望能夠「和以前的生活更像一點。」另外,指揮中心的記者會也要「慢慢走向戶外」,偶爾舉辦、自由參加。因為人們的生活要慢慢正常化,畢竟已經在這個地方開了一百多天的記者會,要開始「從困境裡面慢慢走出來,表示我們要脫離困境」。
-
2020-05-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下一步選市長? 陳時中:找大家踏青、健保防疫期末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人氣旺,昨天親至寧夏夜市知名連鎖滷肉飯餐飲店用餐,頗有政治踩點意味,未來動向是否參選雙北市長?引人聯想。今被問到此事,陳時中表示,目前沒有規畫參選,吃完滷肉飯的下一步,是「找大家去外面踏踏青」,已經在規畫中。陳時中表示,我國防疫的期中考考得還不錯,但期末考還要努力。覺得自豪的部分,可以說這次防疫是全國國民的力量展現,在世界各國封鎖情況下,我們沒有用強制方法,是呼籲配合大家一起來做、抗疫,充分展現台灣人民素質的展現。陳時中說,「我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疫情期中考才剛過,期末考還需要努力」因為不論疫苗或藥物,「我們都還有一些需要等」,也需要把各種獨立事件一件一件處理好,還有健保體制、費率要處理好,「沒有時間想那些事情。」陳時中表示,有關健保費用調整,每一環節都會互相連動,以往國衛院也有相關論壇進行討論。今年健保署跟健保會就會做討論。我是希望在大方面做討論,單一結構下怎樣讓健保更健全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
2020-05-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陳時中:只要落實防疫新生活 酒店舞廳即可復業
酒店、舞廳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歇業,而台南市長黃偉哲14日到台南市北區萬象舞廳了解廳內的防疫設備及措施後,開出六都第一張舞廳准予復業的公文,台南成了率先解封舞廳的城市。至於其他地區的酒店、舞廳復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只要能落實健康防護以及可快速聯絡,即可開放。陳時中表示,分別收到北市和高市的來文,詢問八大行業是否須強制實施實名制才可開放。但他強調,並非強制規定實名制,目的是為了能快速聯絡到須疫調者。至於是否要統一宣布復業,陳時中說,只要能夠落實個人健康防護,包括梅花座、戴口罩、社交距離等,以及場所能夠提供清潔用品和確保聯繫到進出人員,能夠保護員工和出入場所人員的安全,就可以開放。另外,陳時中說,所有的場所都要符合防疫新生活,除了酒店、舞廳外,夜店也要配合。
-
2020-05-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為何石斑象徵十天零確診?陳時中妙答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連續第十天宣布零確診,歸零天數正式邁向二位數。指揮中心今端出十隻漁業署準備的龍虎石斑魚,為何以石斑象徵十天零確診?陳時中妙答說,昨天九個零,漁業署就去釣「九班(音同台語石斑)」。陳時中表示,我們今天前面放的「石斑」(台語),是因為昨天第九個零,「漁業署他們就去釣魚了啦,昨天九班(台語),迎接今天的石斑」,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
-
2020-05-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官員回顧歷史 健保署早想調部分負擔但很難通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確定留任衛福部長,他昨天接受聯合報專訪談時表示,留任之後的重大任務就是調整健保費率,以及在有公平機制的前提下調高部分負擔,例如排除重大傷病、中低收入戶等弱勢,在超過平均就醫次數開始拉高部分負擔。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今表示,高診次部分負擔過去曾經實施但後來取消,兩三年前也曾討論過慢箋藥品部分負擔,但健保會沒有通過。蔡淑鈴表示,目前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是免藥品部分負擔,過去曾經提案到健保會,討論慢箋也要使用者付費,比照非慢箋收取藥品部分負擔。但當時健保會付費者代表認為,慢性病病人是長期都要吃藥的高齡者,如果每次都要部分負擔,會不會付的太重,所以當時就緩議。另有關高診次部分負擔,原先也有這樣制度,但後來因為部分負擔很複雜,還包括檢驗、藥品等,後來在簡化制度之下,就取消了高診次部分負擔,並到定額部分負擔裡面。蔡淑鈴表示,目前健保安全準備金還有1000多億,如果明年沒有調,明年年底就會低於5、600億,也就是低於1.5個月的法定安全準備存糧,後年就會幾乎用完。健保要永續,財務健全是關鍵,要解決簡健保健保財務問題,一種方向是增加收入,一種方向是減少支出、減少浪費,解方需要多元考慮。目前不論哪個方向,都還沒討論到細節,只是一個概念,需要更多大數據分析的資料,會再跟部長討論。蔡淑鈴分析,尤其部分負擔有很多內容可以討論,如果有搭配部分負擔保費,保費的調整幅度或許就就不會那麼高,但還是要明白,這兩者的概念是不同的。調整保費是每個人每個月多出一點,調整部分負擔是每次看病的時候才會付到,影響的對象不太一樣,這也是要衡量的所在,需要更多社會溝通和對話,畢竟牽涉到每個人權益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