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2 焦點.元氣新聞
搜尋
扁平疣
共找到
8
筆 文章
-
-
2025-09-21 焦點.元氣新聞
柯文哲遭爆疑染 HPV!醫師揭「公廁傳染菜花」真相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遭羈押近1年,日前以7000萬元交保,並配戴電子腳環接受行蹤管控,其妻陳佩琪抱怨交保後每日清晨被查行蹤,還爆料柯遭羈押期間疑似感染HPV病毒(人類乳突病毒)。開業婦產科醫師蘇怡寧在臉書發文指出,HPV病毒有130多種,每一種都有偏好的感染部位,但是在公廁感染的風險不高。蘇怡寧分享,近日HPV突然變得很紅,但大眾還是有一些誤會,尤其是「多數公廁有菜花病毒」的說法。首先,HPV是人類乳突病毒的總稱,已知型別超過130種,主要感染表皮、黏膜組織,但每一種都有偏好的感染部位,例如手腳皮膚、生殖器黏膜,全部都叫HPV,但名字一樣不代表性質一樣。以平常說的皮膚疣為例,包含足底疣、手部疣、青春期疣、扁平疣等,其實都是HPV感染造成,只是型別屬於皮膚型,病毒為HPV 1、2、4、27、57型等。蘇怡寧指出,皮膚疣常見的症狀是長在手指、腳底、膝蓋甚至臉部,依據感染的型別不同,外觀有些粗糙隆起,或是表面光滑的細小顆粒狀。「皮膚型HPV確實可以透過皮膚接觸傳染。」蘇怡寧強調,其傳染途徑需要直接而且有微小破皮的皮膚接觸,才比較容易感染。坐馬桶或是在公眾浴室光腳會被傳染嗎?理論上,馬桶座的表面乾燥光滑,病毒在這樣的環境存活時間短,且臀部、大腿皮膚通常是完整的,即使前面的使用者曾經有人罹患皮膚疣,但留下足以感染下一個人的病毒量非常低,臨床上幾乎沒有靠坐馬桶得到皮膚疣的案例。另外,游泳池、浴室、溫泉更衣室等公共場合,赤腳踩在潮濕粗糙的地面時,若皮膚摩擦產生微小破口才比較有機會感染HPV,但這種情況也不常見,就算被感染了,多半症狀只是良性增生,不會導致癌症。蘇怡寧呼籲,不要再誤信坐馬桶會容易得到皮膚疣。除了皮膚型的感染,生殖器型HPV也幾乎不可能靠泡溫泉或坐馬桶傳染,HPV主要仍透過性接觸或黏膜傳染,包含陰道性交、肛交、口交,偶爾有母嬰產道垂直傳染;間接傳染則是共用毛巾、刮鬍刀。從傳染途徑來看,理論上可能在公廁、公共浴池,但幾乎沒有明確案例。而生殖器型HPV又有高危險型及低危險型,HPV 6型和11型屬於「低危險型」,是引起菜花(尖性濕疣)的常見病毒株,約90%的菜花個案由這兩種病毒引起。但是病毒只在表皮增殖,不會整合到DNA,幾乎不會導致癌症。高危險型包含16、18、31、33、45、52、58型等,這些型別具有致癌性,潛伏期可以長達10年以上。蘇怡寧提醒,HPV 9價疫苗是目前保護範圍最廣的疫苗,同時涵蓋高危險型和低危險型,可以預防子宮頸癌相關型別也能預防菜花。完整接種疫苗、安全性行為及良好衛生習慣能有效降低HPV傳播風險,維持良好的免疫力也能幫助身體清除病毒。
-
2023-03-14 醫療.皮膚
5種皮膚常見小肉芽如何治療?快速增加且有這些症狀,當心可能是癌
許多人的眼皮、頸部、腋下等皮膚皺摺處,常會莫名的出現小肉芽,不僅有礙美觀,也會擔心是否身體發生病變,令人困擾。其實,多數小肉芽不用太擔心,除非肉芽持續變大或流血,就要特別留意。小肉芽是良性「軟性纖維瘤」 好發體型肥胖及糖尿病友1. 軟性纖維瘤皮膚小肉芽俗稱「息肉」,正式學名是「軟性纖維瘤」,為皮膚表皮與真皮層間出現纖維組織增生,所形成的良性肉芽,好發於女性,多為後天才會生長。治療多利用電燒、雷射等方式,但有可能復發,因此應及早預防改善。國泰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羅陽說,小肉芽好發於體型肥胖及糖尿病患者,這類族群體內會出現胰島素阻抗,血液中胰島素濃度高,會影響皮膚生長因子而長出小肉芽,發生機率比一般人高,其他包括家族史或體質因素等。此外,女性在懷孕期間,小肉芽生長也會變多,可能與懷孕時體內荷爾蒙變化有關。皮膚皺摺處如頸部、腋下、眼皮周圍,易長出小肉芽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黃毓惠表示,常見許多人的頸部、腋下、腹股溝、女性胸部下緣、眼皮周圍等皮膚皺摺處,因為長時間摩擦而出現小肉芽。建議應避免肥胖,平時少吃高油高糖飲食、多運動,糖尿病患者應按時服藥控制病情。治療:電燒、雷射方式去除皮膚小肉芽依不同病因,將採用不同治療方式。黃毓惠及羅陽說,軟性纖維瘤可採電燒、雷射方式去除。如果纖維瘤體積約0.1至0.2公分,也可以攝氏零下196度的液態氮冷凍治療,但顆粒較大時,冷凍治療無法達到治療效果。四種小肉芽並不是軟性纖維瘤2.汗管瘤不過,身上出現肉芽也可能不是軟性纖維瘤。羅陽說,如果眼眶周遭或下眼瞼出現偏膚色或透明色的肉芽,則是汗管瘤,為真皮層汗管組織增生所致,建議不要擠眼眶四周的痘痘,勿過度塗抹含水楊酸等酸性成分的藥劑,以防眼眶周遭皮膚受傷。治療:二氧化碳等雷射治療3.粟粒腫另一種是粟粒腫,常被誤以為是白色粉刺,因皮脂腺油脂代謝異常,或眼眶四周皮膚曾受傷、過度摩擦,形成小肉芽。治療:粟粒腫小顆時,可用手擠出或雷射治療4.老人斑俗稱「老人斑」的脂漏性角化也會長出肉芽,隨著年齡增長,皮膚容易出現凸起的角化組織,此類肉芽為全身皮膚都可能會長,生成原因與體質、日曬接觸紫外線等有關,好發於臉部、頸部,容易與軟性纖維瘤混淆,建議要多注意防曬,降低臉部、頸部、手臂長出老人斑的機會。【疾病百科】老人斑治療:液態氮冷凍治療5.扁平疣扁平疣也是一種肉芽,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所致,天生免疫力不佳、有自體免疫疾病、重大傷病等患者容易發生,症狀為扁扁的小顆粒,好發於兩側太陽穴、額頭等,平時應避免接觸健身房的公共用品,如毛巾、枕頭,以及共用的美容儀器等,多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感染。【疾病百科】扁平疣治療:液態氮冷凍治療非好發部位出現肉芽 慎防癌症轉移症狀羅陽提醒,如果皮膚增生組織是硬硬的角化組織,或短期內數目增加很多,應懷疑可能是身體出現警訊,甚至是出現疼痛、流血、顏色變黑或腫脹、腫痛等症狀,應速就醫檢查,可能是基底細胞癌等異常組織,且若非好發部位出現肉芽,當有癌症病史或家族史等患者應要檢查,慎防是癌症轉移症狀,須經醫師診斷找出真正病因。(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1-09-19 該看哪科.皮膚
如何減少鼻頭粉刺、皮脂管絲?醫教日常簡易撇步
因為皮膚容易出油、冒痘痘,1名女大學生為此勤於去角質,除了在藥妝店購買相關產品,還上網爬文搜尋網友意見,嘗試牙膏、粗鹽、特殊布料等方式去角質,結果過度清潔之下,皮膚大受刺激,肌膚紅腫不已。過度去角質、錯誤的方法 反而更刺激肌膚皮膚科開業醫師趙昭明表示,許多人覺得臉上油膩膩,鼻頭出現小黑點,就直接聯想角質太厚,卡很多髒東西,恨不得用各種手段去除;然而,如果過度去角質,使用方法不對,或是過於頻繁,就可能讓臉部肌膚受傷。趙昭明指出,夏秋之際,皮膚容易出油,因而皮膚科門診中,因過度去角質而導致肌膚過敏、紅腫刺痛的患者明顯增加。趙昭明提醒這些患者,治療期間除了塗抹藥膏之外,至少兩三個月必須停止去角質。用鹽和白糖可以去角質? 皮膚科醫師闢謠另外,最近有網路流傳,「用鹽和白糖混合其他化粧品去除黑頭粉刺及角質。」,這真的有效嗎?趙昭明特此闢謠,他解釋,皮膚角質層具有保護屏障作用,若過度清潔容易,將使得皮膚角質層受損,因此使用時必須遵守產品外包裝上的建議及指引。此外,以粗鹽、白糖、紅糖等較粗顆粒來去角質,反覆於臉部搓揉,則可能造成細小傷口。鼻頭黑點不一定是粉刺 2周去1次角質就足夠至於鼻頭上密密的小黑點,不一定就是粉刺!有些是皮脂管絲,因為毛孔內正常分泌出的油質堆積成固狀,加上空氣中的油容易髒汙、日曬等,產生的過氧化物,而形成黑色沉澱。由於夏季臉部油脂分泌較多,容易讓粉刺惡化,趙昭明建議,務必做好日常的清潔,選擇適合自己的清潔及去角質產品,建議兩周1次去角質,如果1周兩三次,就會磨出問題。以果酸保養品代替微珠顆粒 去角質完後要注意保溼傳統去角質的清潔產品都含有細微顆粒,但近幾年已遭禁用,趙昭明建議,可使用A酸、杏仁酸、水楊酸等果酸保養品,促進老廢的角質代謝,千萬不要用手擠壓,導致膚質惡化。趙昭明最後提醒,做完去角質之後,臉部肌膚處於較敏感的狀態,比較脆弱,此時務必做好保溼,選擇無刺激性的保養產品,並注意防曬,外出時,戴上帽子,以及塗抹防曬乳液。(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鼻頭黑頭粉刺要怎麼清除? 千萬別用手擠!皮膚科醫師授清粉刺正確SOP ·臉上長肉芽用保養品消除是沒效的! 汗管瘤、粟粒腫、扁平疣,皮膚科醫師告訴你分別如何處理
-
2021-04-28 該看哪科.皮膚
妙齡女紋眉長50多顆病毒疣 醫:器械只用酒精消毒不夠
台中市一名20多歲女子紋眉後,在眉毛及頸部長出50多顆小肉芽,皮膚科醫師鍾佩宜診斷發現患者因紋眉在眉毛部位的真皮層造成傷口,可能透過紋眉器具感染了具傳染力的病毒性的扁平疣,加上病人手部亂抓,再將病毒再擴散至頸部所致。後來經過「液態氮冷凍治療」及塗抹A酸之後,才控制住病情。茂盛醫院皮膚科醫師鍾佩宜說,病毒疣最常長在手腳趾,極少長在臉上,經詢問,病人說年前曾去紋眉,這些小肉芽是在紋眉後的幾個月內陸續冒出。鍾佩宜提醒病患切忌再亂抓,否則會傳染給他人或是造成自身不同部位的一再交互感染。她說,因為病毒疣數量很多,治療期拉長,原本建議病人採用自費的雷射治療,較不易色素變化並能較快痊癒,但病人選擇健保支付的液態氮冷凍治療方式,副作用是會起水泡,接著再塗抹A酸來進行治療。鍾佩宜說,紋眉的原理其實就是在眉毛的部位進行「刺青」,把染料用針具刺進皮膚的真皮層。臨床上較常遇見患者因不滿意刺青的形狀、外觀,才會前來就醫,通常醫師會建議採用雷射方式來修整。另外,刺青會在皮膚上造成傷口,以致於發生感染的問題,如發生疱疹病毒引發小水泡的感染;再者,刺進真皮層的染料也可能誘發過敏。她說,病毒疣也跟病人的免疫力有關,通常是小孩、老人、糖尿病因免疫力較弱,容易中招。年輕的病人若較晚睡、作息飲食都不正常,也恐無力抵住病毒入侵。建議民眾調理好身體之後,再去紋眉、刺青,避免因免疫力下降感染了病毒疣。另外,病毒疣非常難消滅,一般酒精殺不死,需要用紫消燈至少照射30、40分鐘以上,才能徹底殺死病毒。但坊間業者並不懂這點,只以酒精消毒。再者,多個消費者使用同一套染料,也有被污染的可能性。因此,衛福部108年頒佈「刺青紋身紋眉等消費行為之注意事項」,請業者自主管理,例如應使用一次性的針具與染料,每次為病人施做時要戴手套,也要注意病人施做部位有無傷口。這些也都是民眾在紋眉、刺青前要注意的事項。
-
2021-04-03 性愛.性愛後遺症
性交出血正常嗎?專家分析6大可能原因,熟女更應當心婦科疾病
有些女性在性生活時或在性生活後會出現少量的陰道出血。這種出血通常是淡粉色或者鮮紅色的,有時表現為白帶中夾雜著血絲,個別人會持續數日後才乾淨,或者反復出現。性生活出血是許多女性羞於啟齒的困擾,還會令人惶恐不安,擔心出現嚴重疾病。現在就來列一列性生活出血的常見原因。性交出血6個可能原因1.性交不當:粗暴性交行為,頻繁的性生活,都會導致女性內、外生殖器損傷而出血。這類出血常伴有陰部疼痛,嚴重者傷口可長達幾釐米甚至穿透腹膜到達腹腔,同時因出血量的不同有時為淡紅色,有時為鮮紅色。一旦性生活中或者之後出血,尤其是出血量多、無法止血時,千萬不要心存僥倖當作月經血去護理,應立即去醫院檢查損傷情況,採取恰當的治療措施。如陰道內填塞紗布止血或者縫合止血。一般男性是性行為的主動方,要注意性交過程不可過於激烈,要在身體承受範圍內享受魚水之歡。2.子宮頸癌:性生活時接觸性出血常常是子宮頸癌變的早期表現。子宮頸分佈有豐富的小血管,受到癌細胞的浸潤後會導致周圍組織變脆、毛細血管增生,有的人可出現菜花樣贅生物或者組織壞死脫落而導致出血。在性交的過程中,宮頸更容易受到損傷而出血。發現不明原因的性生活出血後,尤其是35歲以上的女性,應儘早到婦科門診行TCT(薄層液基製片細胞學檢測)和HPV(人乳頭瘤病毒檢測)檢查,必要時還需要進行陰道鏡下取病理活檢,確定病變類型,及時治療。人乳頭瘤病毒(HPV)是一種DNA病毒,目前已分離出130多種,不同型別的病毒侵犯的部位不同,會有多種臨床表現。如低危型HPV感染可造成尋常疣、趾疣、扁平疣、生殖器疣等,高危型的HPV持續感染可導致宮頸癌。據文獻報導99%的宮頸癌患者檢測出高危型HPV陽性,但HPV陽性並一定都會患宮頸癌。TCT檢查是宮頸癌的“哨兵”,對宮頸癌細胞的檢出率為100%,同時還能發現部分癌前病變及微生物感染。TCT和HPV聯合檢查更有利於早期發現宮頸病變,減少漏診。3.宮頸糜爛:八成以上女性會在婚後患有此“病”。這裡要說明一下,宮頸糜爛不是一種病,現在這個稱呼已被“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所取代,且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變化。它與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發生毫無關係。子宮頸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並受到炎症長期刺激,導致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細胞外移,使宮頸外口看上去紅腫,像是糜爛的樣子,或者宮頸外口的上皮細胞剝落,形成糜爛面。性交時由於男方龜頭的摩擦容易損傷造成出血。這類出血量比較少,可能僅表現為擦血或帶下裡夾有血絲。可通過婦科檢查確診,採用陰道上藥、物理治療或者手術治療。4.子宮頸息肉:在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下,子宮頸口會出現單個或多個帶蒂的小肉芽組織,這就是宮頸息肉。宮頸息肉質地較脆,在與陰莖摩擦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擠壓出血,一般出血量較少,可行手術切除治療。5.生殖器官炎症:當有陰道炎時,陰道黏膜會充血水腫,在性交時容易損傷陰道黏膜而出血。女性的尿道和陰道相距很近,患有尿道炎的女性也容易在性交時受到擠壓損傷而出血。此外,女性患外陰炎、子宮內膜炎或者宮內節育環放置不當均可導致性交出血。避免生殖器官炎症的發生,就要注意個人衛生,尤其在性生活前後要做好清潔工作。如出現陰道分泌物有異味、顏色質地有變化,或者外陰瘙癢、陰道灼熱不適等症狀時要及時就醫。這裡需要提醒的是,若在陰道分泌物檢查中發現滴蟲,或者陰道炎反復發作者,需要性伴侶同時接受治療,並且在炎症未治癒前不要有性行為。6.子宮內膜異位:這類疾病是育齡期女性的常見病、多發病,常伴有痛經。它是由於具有活性的子宮內膜細胞,轉移種植到了宮腔以外的地方。有的子宮內膜異位到了子宮頸上,呈現出藍紫色結節狀,會出現性交疼痛伴有出血,一般出血量少,在婦科檢查後可進一步確診。性交出血會影響性生活的品質,也會由此暴露出女性身體尤其是婦科方面的隱患。因此如果在性生活中出現了出血的症狀,尤其是35歲以上的女性,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婦科做相應的檢查,明確病因,大多數情況是可以治癒的。不要擅自止血而不去醫院檢查,等到病情嚴重了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
2021-03-29 醫療.整形美容
飄霧眉卻過敏 腫成兩條蚯蚓
● 眉毛稀疏看起來沒精神、氣色不好● 飄霧眉前,先了解體質,避免發生皮膚發炎、感染● 做壞了,洗眉重做,恐愈洗愈黑眉毛是臉部美感的重點之一。眉毛稀疏,看起來較沒精神、氣色不好,外傳也會影響運氣,最近流行做「飄霧眉」來打造理想的眉型。醫師提醒,施作前應先了解自身體質,過敏體質者易產生發炎、感染問題,必須慎防。近年紋眉出現3技法一名20幾歲女性施作飄霧眉後,眉毛局部皮膚腫脹像「兩條蚯蚓」,治療快4個月才消腫;另一名35歲女性施作飄霧眉1個月後,起膚色丘疹,經醫師診斷為扁平疣;也有施作眉型失敗,變成「雙眉尾」,需洗眉重做。傳統紋眉技術工法類似刺青,是將帶有顏料的針刺入皮膚,紋出眉毛,雖效果持久,但無毛流感、顏色較深,不自然。近年則出現「飄眉」、「霧眉」及「飄霧眉」的技術工法。挑選合格店家與美容師「飄眉」是根根分明的仿真眉毛,一條一條的描繪上色,會有一根根的毛流感,就算不上妝也自然,打造原生眉毛感;「霧眉」是整片眉毛都打上底色,讓眉毛像上過眉粉,但無法創造毛流感。「飄霧眉」則號稱結合飄眉及霧眉的優點。針對有人接受飄霧眉恐發生發炎、感染的現象,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施作前務必要了解自身體質,凝血功能不好或有慢性疾病、糖尿病、紅斑性狼瘡等免疫力不佳者,以及過敏體質如蟹足腫、異位性皮膚炎等患者,施作後易產生皮膚病變,傷口色素沉澱、有疤痕,因此要挑選合格店家與美容師,並注意使用器械必須消毒。做成「雙眉尾」 須洗眉重做 趙昭明指出,門診遇過飄霧眉店家未依顧客眉型調整,導致患者的眉毛出現「雙尾巴」,因為患者原本眉尾比較彎,但施作的眉尾卻拉直,形成「雙眉尾」,必須洗眉重做。趙昭明說,如果飄霧眉的眉毛顏色不夠深或眉毛太細、太短,都可以補色、加長及加粗,不用洗眉,但是要調整眉毛的彎度、形狀及高低位置則比較難,建議要洗眉重做。新光醫院耳鼻喉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邱昱勳指出,洗眉可使用銣雅鉻、紅寶石、亞歷山大、皮秒雷射,除去黑色、藍色,其中銣雅鉻及皮秒雷射還可去除紅色、紫色。雷射洗眉可能產生副作用但雷射洗眉可能產生一些副作用,邱昱勳說,打完雷射可能使眉毛變白、肌膚起水泡、留下疤痕等,或施打處的黑色素細胞被破壞殆盡,恐導致該區皮膚反白;術後傷口若發炎,可能導致色素沉澱、反黑,建議出門要做好防曬、保濕、戴帽子等,避免加重色素沉澱。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常務理事黃柏翰表示,國外有案例雷射洗眉反而愈洗愈黑。國外研究顯示,飄霧眉所使用的黑色染劑通常會混一些白色染劑,主要成分為氧化鐵,部分則是二氧化鈦,施打一般雷射後,會使白色顆粒直接「還原」,變成黑色與深藍色,反而更難洗去原本的飄霧眉。提醒施作飄霧眉前,務必三思未來可能進行移除時的困難與風險。飄霧眉4重點1.了解自身體質,小心發炎2.挑選合格店家、美容師,注意器械消毒3.眉毛顏色不夠深或太細、太短可補色,不用洗眉4.若要調整「彎度」、「形狀」及「眉毛高低位置」,需洗眉重做資料來源/黃柏翰醫師 製表/黃惠群
-
2021-01-16 科別.皮膚
眼周長小顆粒怎麼辦? 皮膚科醫師告訴你解決辦法
眼周小顆粒的形成因素「醫師,我的眼睛旁邊最近開始長這個耶!」年輕女孩指著眼睛周圍的小凸起,露出困擾的表情。事實上,這種眼周小顆粒,屬於皮膚組織增生,可能是皮膚息肉、汗管瘤、粟粒腫等8種狀況。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別請到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邱足滿醫師,為民眾說明「眼周小顆粒」的各種可能:▶皮膚息肉(皮膚贅瘤、軟纖維瘤)這是纖維組織增生的良性小腫瘤,多在眼睛四周、脖子、乳房下、腋下等皮膚皺摺處,多是因遺傳和皮膚老化,而過度摩擦(化粧、揉眼睛)和賀爾蒙變化(懷孕、肥胖)也會刺激生長。▶汗管瘤(丘疹)膚色、粉紅色或略帶透明的小顆粒,是真皮層的汗管組織增生造成的良性腫瘤,常出現在眼眶四周,尤其是下眼瞼。主要成因是體質,好發於青春期後的女性,隨年齡而增大或變多,可用雷射去除,之後可能會再生長。▶粟粒腫(粟粒疹)小小白色顆粒,看似白頭粉刺,實際上與毛囊無關。這是皮脂腺的油脂和角質無法代謝,在皮膚表面形成凸起,分為原發性(跟體質有關)及續發性(過度摩擦、水泡或傷口癒合後形成)。發生於任何年齡、性別與新生兒。雖沒有研究報告指出眼霜或保養品會導致眼周長出小顆粒,較大的粟粒腫可用針挑破、擠出內容物,太小可用雷射去除,有時也會自行消失。▶扁平疣多呈咖啡色或膚色,常因搔抓而長出直線排列的疹子,頂端呈扁平狀,因而得名。這是皮膚感染濾過性病毒所致,建議積極治療,以冷凍治療、雷射、擦A酸或免疫調節藥膏去除。▶黑色丘疹皮膚病咖啡色、乾粗的凸起小顆粒,常見於臉部、身體,不仔細看很容易忽略。主要跟體質、紫外線有關,因角質過度增生而突起。▶小汗腺汗囊瘤天熱時會膨脹,天氣冷時會縮小,與體質有關,因汗腺增生、汗液堆積在汗腺內而成。▶皮脂腺增生皮脂腺過度增生而形成黃白色突起,中央經常會略凹陷。常發生在中年過後,年紀越長越明顯,與體質有關。口服A酸效果良好,數量少時可用雷射去除。▶眼瞼黃斑瘤(黃色瘤)位於眼瞼的黃色柔軟斑塊,近鼻側內眼角的上眼皮,一小點或一大塊都有可能。這是含有脂肪的泡沫組織細胞聚積在真皮層內,且是酯化的膽固醇。患者通常血脂肪正常,但仍建議抽血檢測血脂肪。可用冷凍治療、雷射去除。食藥署提醒,眼周小凸起除了影響美觀,也有可能是病毒引起。建議先至皮膚科尋求醫師協助,了解成因與類型,才可進一步做出合適的治療。有人說:「眼周小顆粒與保養品有關!」這是真的嗎?人與人交流總是先看到眼睛,尤其目前COVID-19肆虐,大家都戴口罩,臉的上半部更成為注目焦點。有人說,這種小顆粒是「脂肪粒」,與保養品有關,只要用特定的保養品可以去除,這是真的嗎?眼周小顆粒絕非保養品可解決,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邱足滿醫師指出,醫學上並沒有「脂肪粒」這個名詞,美容業者若指出這是因使用不當的保養品,如眼霜或者護膚品太滋潤,並不符合事實。因為保養品是透過保養成分讓皮膚健康、美觀,主要作用在角質層或淺層的真皮層。而息肉、汗管瘤、皮脂腺增生、眼瞼黃斑瘤、小汗腺汗囊瘤與粟粒腫等,都是真皮層問題;黑色丘疹皮膚病是增厚的表皮;扁平疣則是表皮的病毒感染,都「不是」化粧品、保養品可以解決。邱足滿醫師提醒汽化雷射去除眼周小顆粒,常有傷口修復期和暫時性色素沉澱;而對於更深層組織增生之汗管瘤、皮脂腺增生、黃斑瘤,若傷口太深時,可能會留有輕微的凹陷疤痕。食藥署叮囑,眼周小顆粒有許多成因,勿聽信網路謠言或美容業者的推銷,應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採適當方法去除,才能有效改善眼周外觀。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