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31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感冒
共找到
1632
筆 文章
-
-
2020-05-29 科別.心臟血管
不是感冒!喉嚨沙啞竟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66歲朱先生,因喉嚨沙啞就診,用藥後仍遲遲未癒,改至大醫院檢查。透過內視鏡發現,朱先生聲帶完全不會動,再安排X光檢查發現影像異常,立刻接受電腦斷層檢查,赫然發現嚴重胸主動脈瘤剝離。緊急安排主動脈血管內支架置放手術治療,才幸運躲過死劫!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指出,朱先生長年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卻未能好好控制,才會種下病因。經檢查,胸部有約6公分大的胸主動脈瘤,且已有破裂現象,緊急採取「主動脈血管內支架置放手術」,將支架經鼠蹊部在X光攝影導引下,送到病灶處後,開展支架以加強主動脈壁脆弱的部份,防止主動脈瘤破裂,讓血液能順利於主動脈內流動。他強調,主動脈瘤是指主動脈壁異常膨大,並不是癌症。由於人的血管由內膜、中膜和外膜所構成,而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血管,當血管內膜異常變大,導致管壁變薄,就如同吹氣球一般,當膨脹到一定程度便會破掉,若不能及時處理,恐有致命之虞。劉殷佐解釋,主動脈由心臟延伸出發,一路向下經過胸腔、腹部,再進入下肢。其中,腹主動脈瘤發生機率約7成以上,胸主動脈瘤較為少見。因胸主動脈瘤位於胸腔之間,平時無症狀,並不易察覺,但是當胸主動脈瘤壓迫返喉神經時,就可能產生聲音沙啞、喉嚨不舒服的症狀。提醒50歲以上民眾,若有抽菸、高血壓、主動脈曾受過外傷、細菌感染等問題,當出現胸痛、聲音沙啞、咳嗽、吞嚥困難、咳血等情形,應立即赴醫檢查。平時也應多攝取穀類、蔬果,培養良好運動習慣,控制三高,並戒除抽菸習慣,才能維護心血管健康。
-
2020-05-28 科別.指甲.足部
新鞋磨腳破皮別不理!看看這個差點要命的病例警愓
新鞋子磨腳有什麼稀奇的?確實不稀奇,但可能致命。近日,我與同事們就接診了這樣一則病例,記錄下來是希望更多人可以避免這樣的生死時刻。21歲的雯雯近日從瑞金醫院心臟外科康復出院,若非救得及時,她很可能因為敗血症,生命停擺。雯雯是因為持續發熱被救護車送到瑞金醫院的,因為有11天的發熱史,搶救室立即啟動一級防護和篩查措施。經胸部CT掃描發現,雯雯有明顯的兩肺門至下肺斑片狀滲出,氣道中出現大量血性泡沫痰,血壓低,心率快達150-165次/分。雯雯此前在當地醫院因發燒就診過,在排除新冠症狀後,她就被當作是感冒進行治療,沒想到症狀越來越嚴重,出現高燒、乏力、畏寒、腹瀉等,且病情仍在急速惡化,雯雯出現休克了……問題到底出在哪裡?隨著檢查深入,我們的目光轉移到這名患者的腳上。雯雯的腳有傷口,經詢問瞭解到,她之前穿了新皮鞋,腳磨破了。這個再平常不過的生活體驗,在醫生看來就不同了。雯雯極有可能是因為穿了新皮鞋磨破了皮卻未得到及時處理,病菌從她的傷口侵入,引發了肺、肝、腎等多器官衰竭。通過分析患者的病史特點,瑞金醫院急診科主任毛恩強很快下了初步診斷:多重器官衰竭症候群(MODS),是敗血症休克。這是一種由感染因素引起的全身炎症反應綜合症,當較嚴重時會表現出休克。經一系列救治,雯雯的生命體徵逐漸平穩,但醫務人員不敢鬆懈,幾乎是徹夜守候。但變化還是來了,就在入院第二天,雯雯的情況再度惡化。雖然初步診斷已有,但病因還未確定。在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後,雯雯被送入急診重症監護室,很快,醫生們有了新的發現:心超提示二尖瓣有贅生物,考慮感染性心內膜炎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她出現了急性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合併心源性休克,外加急性腎功能損害。這每一種情況,對病人來說都是沉重打擊。“死神”眼看已按下快轉鍵,每一秒的耽擱對患者而言都可能是致命的,醫生們必須快點找到答案。醫院迅速召集全院會診,經激烈討論,專家們一致認為雯雯的診斷是感染性心內膜炎致多重器官衰竭症候群。心外科主任趙強提出予以急診心外科手術救命,實施二尖瓣換瓣術。經家屬同意,當晚7點,這名患者被推入手術室。這是一台複雜的手術,但手術順利完成,雯雯被轉入心外科ICU。此時距離雯雯入院還不到48小時。兩天后,這位生命垂危的姑娘慢慢恢復意識,不久後便脫離了呼吸機。性命之憂的警報解除了,躺在監護室裡的雯雯情緒有些低落,原來,小姑娘原本有些叛逆,這次經歷了生死線,突然發現父母是自己最親、最想見的人。不久,經積極治療,雯雯順利轉到普通病房,一家人終於團聚了。“這48小時太驚魂,感謝醫護人員不僅救回孩子的命,也救了我們這個家。”雯雯的父母很感激。送走這個病例,我們回味很久,生命如此脆弱,一雙鞋磨破了腳可能要了人命;生命又是如此頑強,醫患齊心,多學科合作,可能逆轉結局。(來源/轉載自《文匯》)
-
2020-05-28 科別.腦部.神經
經常頭痛是腦中風前兆嗎?醫師:6個改變要提高警覺
你也是頭痛一族嗎?研究報告指出,頭痛是現代上班族常見的困擾,卻也是長期被忽視的疾病,許多人只要一頭痛就擔心是不是患了腦瘤?長安醫院神經內科&神經整合治療中心主任林邵臻表示,頭痛的定義很廣泛,有些人一頭痛會突然單邊沒力氣,有人頭痛會先頭暈,這些都算是頭痛,只是伴隨不同症狀。一般來說,腦瘤或腦中風的病人,除非腦壓升高,才容易引發頭痛反應,在臨床表現上,腦瘤是慢慢形成的,少部分病人會頭痛外,還可能伴隨嚴重噁心、嘔吐,或合併半邊手腳無力、意識不清、說話困難等症狀。林邵臻進一步說明,現代人的頭痛問題,很多是因為其他病症所導致,例如眼壓過高的青光眼、感冒或慢性鼻竇炎導致頭痛、剛拔牙或頸椎退化也會造成頭痛,高血壓引起的頭痛,通常血壓都要非常高,才會感覺頭不舒服、頭悶、有點痛的不適。頭痛分為原發型與續發型,前者是沒有原因的頭痛,後者續發型可能是因為外傷、血管有狀況,或是藥物過度使用、感染以及結構上的問題。林邵臻指出,不管是哪一型頭痛,應就醫檢查診斷,才能真正把頭痛解決,降低頭痛影響正常生活的機率。依國際頭痛分類,沒有原因的頭痛就屬「原發型頭痛」,一部分會遺傳,有的病人症狀會比較明顯,可能因為睡眠、作息、飲食、女性荷爾蒙等因素,會誘發「偏頭痛」;「原發型慢性每日頭痛」是指每月病人頭痛頻繁至少15天,在一般人口的盛行率為4~5%,在頭痛門診的比例為1~44%,最常見的「偏頭痛」就是這類,誘發因子很多,壓力是其中一種,酒精、咖啡因、檸檬酸的食物,也都是誘發因子。林邵臻提醒,有很多偏頭痛的病人會狂吃止痛藥忍到太晚才就診,導致「偏頭痛重積狀態」,產生一種使人極度失能的偏頭痛,若發作持續超過72小時,就需要住院治療。其他常見的頭痛類型,像是「叢發性頭痛」,症狀是絕對固定於單側發作的劇痛;而「緊縮型頭痛」的典型症狀,為雙側壓迫或緊縮性頭痛;「外在壓力性頭痛」則是因持續施於顱周軟組織的壓迫或牽引所導致的頭痛,例如頭綁緊帶子、戴帽子或安全帽、游泳或潛水時戴的護目鏡等。若自覺頭痛時,有伴隨類似中風的症狀,例如走路不平衡、視覺受損,或整個人突然感覺不太一樣,尤其有頭痛病史的人,更要注意頭痛的位置、嚴重程度、痛的形態是否有改變,才能有效防範急性血管堵塞與破裂造成腦中風。除了一般原發性頭痛,林邵臻指出,也有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尤以小孩跟老年人是屬於腦部長腫瘤機率較高的族群,通常小孩患有先天性腦瘤的機率不是沒有,會反應在走路有問題、反應變慢、發展遲緩等表現,其中又因癲癇發作就診發現腦部有腫瘤最為常見。在診斷上,要區別頭痛、腦中風與腦瘤,除了問診外,也可輔以腦波、腦部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檢查,來協助釐清最根本的問題。基本上,經常性頭痛「很少」直接代表就是罹患了腦中風和腦瘤,大部分的腦中風跟腦瘤都會伴隨其他症狀,例如失智、記憶力障礙、步態改變、個性改變、幻覺、不自主抖動、單邊越來越沒力、視野缺損、講話越來越慢、大舌頭、吞嚥困難等。腦中風常見的症狀是「臉歪」,尤其是在下臉部1/4的位置,患者會不自覺流口水、有吞嚥困難或是單側手腳麻或是沒力。如果是小腦中風,就會導致平衡系統出現問題;也曾有病人因為單邊眼睛看不見就診,經診斷是腦部視覺區中風所致;一般腦中風的症狀很少包括「經常性頭痛」,因為腦部血管出血導致明顯頭痛的比例較血管塞住為多。林邵臻說,一般腦瘤有分先天與不明原因、其他部位轉移等因素,後天型動脈瘤可能會因為血壓較高或血管結構有問題而導致,因此,平常多注意血壓,可預防動脈瘤及腦血管急性破裂;而頭痛是一種非常主觀的感覺,醫師通常都會以許多客觀症狀,加以判定是否為腦部的問題,可能是因哪些疾病或生活習慣所致,才能對症下藥。延伸閱讀: 每年奪走上萬條人命! 你一定要知道的6項腦中風檢查 全身不只腦部會中風! 身體4部位血管不通也會默默要命
-
2020-05-27 新聞.健康知識+
設鬧鐘起床卻未定時睡覺?神經科學家的12項健康睡眠守則
【文、圖/摘自天下文化《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作者沃克】1. 遵守規律的睡眠時間。每天同一時間上床,同一時間起床。人是會按照習慣行事的生物,一旦養成睡眠規律,就很難調整改變。週末睡得較晚,並不能完全補償週間的睡眠缺乏,也會造成星期一早上更難早起。設定鬧鈴,提醒自己上床睡覺。我們常為起床時間設鬧鈴,卻沒有定時睡覺。如果十二項守則中你只能遵守一項,就是這一項了。2. 運動好處多多,但是不能太晚運動。盡量每天運動至少三十分鐘,但要在睡前二至三小時前結束。3. 遠離咖啡因和尼古丁。咖啡因是一種興奮劑,在咖啡、可樂、某些茶飲和巧克力中都有,它的效果可能要八小時才會完全退去,因此傍晚的一杯咖啡會讓你晚上難以入眠。尼古丁也是一種興奮劑,常使吸菸的人睡得很淺。另外,戒除尼古丁時,吸菸的人早上常會太早醒來。4. 避免睡前飲酒。睡前小酌或許會讓你放鬆,但喝太多會使你缺少快速動眼睡眠,讓睡眠較淺。大量飲酒也可能造成夜間的呼吸問題。當酒精的作用在體內逐漸消耗掉後,也比較容易讓你在半夜醒來。5. 避免太晚吃大餐、喝太多飲料。輕食沒問題,但食物分量較多時會造成不消化,干擾睡眠。晚上喝太多飲料會導致夜裡必須常醒來上廁所。6. 可能的話,不要服用會延後或干擾睡眠的藥物。有一些心臟、血壓或氣喘方面常用的處方藥,以及咳嗽、感冒或過敏的非處方藥和草藥,有可能干擾睡眠模式。如果你有睡眠方面的困擾,可以告訴你的醫師或藥師,確認你正在服用的藥物是否和睡不好有關,也可以詢問你的藥是否可在白天或晚上較早時服用。7. 不要在下午三點之後睡午覺。午睡可以補充睡眠不足,但太晚睡午覺的話,可能會讓晚上更難入睡。8. 睡前要放鬆。不要把事情安排得太滿,讓你在睡覺前沒有機會放鬆。可以安排一些輕鬆的活動,例如閱讀或聽音樂,作為睡覺前的習慣。9. 睡前泡個熱水澡。泡完澡後體溫會降低,可以幫助你覺得想睡,泡澡也會幫助你身心舒緩放鬆,更易於入睡。10. 臥室要黑暗、稍涼、沒有電子產品。把任何可能打擾你睡眠的東西從臥室移走,包括噪音、明亮的光線、不舒服的床、過高的溫度。臥室偏涼可以讓你睡得更好。電視、行動電話或電腦都會造成干擾,剝奪你的睡眠。舒服的床墊和枕頭可以幫你好睡。失眠的人常會盯著鐘看,因此要避免鐘面出現在視線所及之處,以免試著入睡時還在擔心時間。11. 適當晒太陽。日光是調節每天睡眠規律的關鍵。試著每天在戶外至少晒三十分鐘的日光。如果可能的話,黎明即起,或在早上使用亮度非常高的光源。如果你有難以入睡的問題,睡眠專家建議應該在早晨晒一小時的陽光,並在睡覺之前把室內燈光調暗。12. 不要醒著而仍躺在床上。如果你上床後二十分鐘仍然醒著,或開始覺得擔心或焦慮,最好起床做些輕鬆的活動,直到睡意產生。無法入睡的焦慮,會讓人更難入睡。
-
2020-05-27 新聞.健康知識+
不曾被列在致命名單中 卻是有史以來在同一時間內殺死最多人的疾病
【文、圖/摘自商周出版《流行性感冒》,作者吉娜.科拉塔】世紀瘟疫這場瘟疫被稱作流行性感冒,但是它跟以往所見的流行性感冒完全不同,反倒像是聖經中的預言實現了。如同《啟示錄》中的預言,這個世界先被戰爭蹂躪,接著是饑荒。當書卷的第四個封印打開時,一匹灰馬出現了,騎在馬上的,名字叫做「瘟疫」,陰府也隨著它而來。那年九月爆發的瘟疫,總計造成超過五十萬的美國人死亡。這場瘟疫甚至散布到世界上最偏遠的角落。有些愛斯基摩的村落慘遭屠滅,幾乎從地球上消失;百分之二十的西薩摩亞人(Western Samoan)也難逃死亡的命運。而且不論瘟疫襲擊何處,病毒總是找上年輕人;這個年齡層通常最不易受傳染病的威脅。死亡人數的曲線成 型分布,第一個高峰是五歲以下的嬰幼兒,另一個端點是七十到七十四歲的老年人,中間的高點則是二十到四十歲的青壯年人。這場瘟疫讓無數個家庭破碎、孩童失怙,有些倖存者甚至不願再談起這場可怕的瘟疫。有些人把這場瘟疫當成戰爭中的另一場夢魘,另一種可怕的壕溝戰,另一種芥子毒氣。當世界已經為了戰爭而疲憊不堪時,瘟疫來到,在幾個月內橫掃全球。當戰爭結束時,瘟疫隨之平息。它的結束如同它的出現一樣神祕。而這場在最短的時間內屠滅最多人的瘟疫,讓人類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創。提到瘟疫,我們腦中浮現的都是一些陌生、恐怖的疾病,像是愛滋病、伊波拉病毒、炭疽病,以及黑死病。那些症狀令人毛骨悚然,像是膿泡、七孔流血,或是一個骨瘦如柴的年輕軀體,枯乾的雙手拄著柺杖,顫抖地走在寒風中的街道上。我們擔心生化戰爭的發生,擔心是否有人會將天花、炭疽或伊波拉病毒,組合成另一種新的病毒。我們也擔心,在原始的熱帶雨林深處,是否有某種新的瘟疫正在醞釀、蓄勢待發,準備毀滅地球上所有的人。流行性感冒從來不曾被列在致命的瘟疫名單當中,它看起來似乎微不足道。每年冬天,大家或多或少都會得到流行性感冒。而且得到流行性感冒時,似乎也沒有什麼比較好的治療方法,但它並無大礙。幾乎每個人都得過流行性感冒,只有少數的人比較嚴重。這樣的病,頂多只是讓患者在一、兩個星期內,覺得比較難受罷了。至少對於年輕人而言,流行性感冒是不會致命的。甚至,流行性感冒這個名字,就暗示了此疾病在冬天的普遍。流行性感冒的英文(influenza)是從義大利文而來,據說這個字是十八世紀中期,感染流行性感冒的義大利人所創造的。Influenza di freddo在義大利文中的意思就是「寒冷所造成的影響」。隱形殺手然而,流行性感冒似乎也是無法避免的。它經由空氣傳播,幾乎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感染。「我知道怎樣避免得到愛滋病,但我不知道怎麼樣可以不得到流行性感冒。」阿佛雷德.寇斯比(Alfred W. Crosby)這樣說道,他是研究流行性感冒的歷史學家。 也許正因為流行性感冒如此普遍,一九一八年的那場災難就顯得更恐怖。就像驚悚的科幻小說,整個世界宛如人間煉獄。當疫情剛開始出現時,醫生們還不願稱它為流行性感冒。他們說,這看起來像是一種新的疾病。有些醫生說,這是支氣管肺炎。有些醫生則說,這是流行性呼吸道感染。甚至有些醫生認為,這是可能是霍亂、傷寒、登革熱或肉毒桿菌感染。還有些醫生認為,這是某種未知的傳染病。而使用「流行性感冒」這個病名的醫生,堅持必須加上括弧或是問號。我們可以經由數據和事實,來了解流行性感冒有多嚴重。這些資料令人瞠目結舌,其嚴重程度遠遠超乎想像。當時有多少人受到感染?估計有超過百分之二十五的美國人罹病。軍人呢?這群年輕又健康的人,竟是最容易受到病毒感染的對象。根據美國海軍的報告,有百分之四十的海軍受到感染,而美國陸軍則有百分之三十六的人患病。全球有多少人死於此疾呢?估計的數字從兩千萬到一億人不等,但真實的數目無從得知。許多地方因為流行性感冒的侵襲,連死亡統計都無法進行。甚至在美國都有困難,因為我們並沒有明確的檢驗方法,可以確定病人是死於流行性感冒。儘管如此,這些死亡人數的最低估計值還是令人咋舌。對照之下,愛滋病在一九九七年造成了一千一百七十萬人死亡。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九百二十萬名士兵陣亡,總計死亡人數約為一千五百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則有一千五百九十萬人戰死。歷史學家寇斯比表示,無論流行性感冒實際上奪走多少生命,無庸置疑的是,「這是全世界有史以來,在同一時間內,殺死最多人的疾病。」這個病毒有多致命呢?它的致死率是一般流行性感冒的二十五倍。那次流行性感冒的死亡率是百分之二點五,而一般的流行性感冒則不到百分之零點一。那一年,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受到感染,你可以想像死亡的數字有多驚人。事實上,由於那麼多人死亡,美國人的平均壽命在一九一八年就降低了十二歲。如果類似的瘟疫發生在今天,造成相同比例的美國人死亡,那麼將會有一百五十萬人喪命。這個數目比每年因心臟病、癌症、中風、慢性肺疾、愛滋病、阿茲海默症所造成的死亡加總還要多。
-
2020-05-26 新聞.健康知識+
急診就醫3重點 醫病溝通更順暢!
急診室是搶救生命的第一現場,24小時提供民眾緊急需要的醫療照護。不過急診一直以來常有病人多、壅塞的現象,不只造成醫療人員沉重的工作負荷和壓力,也可能讓醫病關係變得緊張,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訪談高雄榮民總醫院急診醫學科楊坤仁醫師,整理出三大重點,希望讓民眾對急診多一層認識,讓醫病溝通更順暢。1.自我症狀評估 非必要不去急診急診處理的是緊急的醫療需求,如果不是緊急需求,楊坤仁醫師建議病人盡量不要到急診,以免讓自己暴露在感染風險下。不過每個人對「緊急」的感受都不同,楊坤仁醫師建議可先自我評估當下身體不適的狀態,若症狀出現的「頻率」和「嚴重度」,與平日有明顯差異,或出現呼吸困難、意識不清或疼痛難以忍受的情況,就要考慮到急診就醫。舉例來說:長期慢性咳嗽之病人,可在門診就醫,但若突發與平日狀態不同的劇烈咳嗽(頻率)與呼吸困難(嚴重度),就要考慮到急診及時處置。有些民眾去急診的目的是「吊大筒」(或稱打點滴),誤以為可幫助病情較快緩解,楊坤仁醫師也解釋,點滴通常是生理食鹽水成分,除非是休克病人需要大量輸液之外,並沒有特別療效;也有部分民眾誤以為急診較容易排到住院病床,楊坤仁醫師說明,除非病情急迫,否則急診安排病床並不會比較快,而且病人需要一直留在急診室等待,除了環境擁擠不舒適,也會使病人暴露在更多疾病風險之下。2.配合檢傷分級 耐心等候相對於門診依掛號順序看診,急診是依「檢傷分類」級數來決定看診的優先順序。檢傷分類依病情危急程度分為五級,第一級是病況危急或生命或肢體的病人,需要立即處置,而第五級症狀相對輕微,則需等候較久。楊坤仁醫師說,一般來說,急診掛號後會先由檢傷護理師量測血壓、呼吸、心跳及血氧濃度等生命徵象,填寫檢傷分類表,再由醫師評估病人看診順序,優先處置病況危及生命者。楊坤仁醫師提到,讓病人留在急診觀察對於病情的判斷也很重要,有些病人看起來症狀輕微,像是一般的腸胃炎或感冒,但可能是重大急症的前兆;有些頭部外傷病人,當下看起來可能沒事,卻可能在數小時後出現「遲發性」的出血,這些都是急診的挑戰,在檢傷時也會納入考量,讓醫療團隊特別注意。不過,等候時間太久除了病人本身病情危急程度或當時病人多等原因,有時也可能是因為等候治療用藥、檢查結果尚未出來或其他原因,民眾除了耐心、體諒以外,建議也可適時主動詢問治療進度,絕對不要以暴力、恐嚇等方式妨礙醫療業務執行,可能因觸法而受到刑事處罰。3.說清當下病況 以利即時診療在急診的醫病溝通方面,楊坤仁醫師說明,急診醫師最在意的是病人「當下病況」,建議民眾可直接說清楚此次至急診最主要的原因,並配合醫師問診,提供相關資訊。不過,有時會遇到病人或親友一問三不知或不耐煩的情形,要醫師看病歷紀錄或轉診單即可,但是過往紀錄無法呈現「當下病況」,會影響醫師診斷和即時治療的方向,建議病人或親友應該耐心回應。部分病人會要求急診安排各項檢查,楊坤仁醫師指出,急診進行的檢驗、檢查,都是對當下的診斷和治療有意義且必須的,醫師會依據病人狀況及臨床經驗來決定,不必要的檢查除了增加等候時間,對於病情也沒有幫助,建議尊重醫師判斷,避免不合理的要求。肩負使命的暗夜燈塔--急診專科在急診已服務12年多的楊坤仁醫師說,急診專科就像是把各醫學專科最精采的五分鐘濃縮在一起,充滿各種「緊急」的挑戰。執業生涯中,他曾在高雄氣爆現場搶救生命,也曾經親手接生急產的新生兒,對他來說,夜間的急診室就像是燈塔,病人像是黑夜中迷航的船,燈塔肩負著在黑暗中導引船隻平安返航的任務,就像24小時運作的急診,讓緊急的病人均能及時得到醫療協助,平安健康的返家。正是這份助人的使命感,讓他有動力堅持在急診服務。在病情需要時能享有寶貴的急診資源,是非常幸福的事,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急診資源寶貴,需要大家共同珍惜和維護,急診就醫前請自我評估必要性,就醫時記得說清楚當下病況,耐心等候醫師診斷治療,不做無謂要求,讓急診發揮最大的效益。本文經授權摘自《藥害救濟基金會》原文請點此
-
2020-05-25 養生.營養食譜
吃當季/龍鬚菜含鋅量高防失智 挑這種的最鮮嫩
養生很重要的就是要「吃當季」,但當季該吃什麼?元氣網「吃當季」為您整理當季盛產的蔬果,介紹當下適合吃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食用注意事項,及最實用的食譜等。四到十月是龍鬚菜的產季,它是少數不需使用農藥的蔬菜,不管用炒的或涼拌都好吃。且龍鬚菜的鋅含量在蔬菜裡名列前三位,多吃有助防老年失智症。【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出處/2010-08-01「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龍鬚菜又名柳絲藻、海米粉、龍鬚草、菊花菜,它是佛手瓜的嫩芽,因為嫩葉部分有著一條條又細又長的鬚,狀似龍鬚,因而得名,有人認為它的滋味勝過果實「佛手瓜」。每年四到十月是龍鬚菜的產季,因為生命力強,在惡劣環境也能存活,是少數不需使用農藥的蔬菜,稱得上是物美價廉的作物。不過,龍鬚菜不耐擺放,隔夜容易變老,最好趁鮮食用。購買時,除了從容易折斷與否來判斷鮮嫩度,也可以從鬍鬚直或捲曲來分辨,卷曲的口感較老。維生素A中等 B2較豐富署立八里療養院營養師葉香蘭:根據台灣地區食品營養資料庫的數據,每100公克龍鬚菜,熱量只有17大卡,且膳食纖維含量頗豐富,有1.9公克,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身為深綠色蔬菜的一份子,龍鬚菜的維生素A含量只能算是中等,B2則相對豐富。磷 鞏固牙齒骨骼餐桌上經常可見的蔬菜裡,龍鬚菜的磷含量堪稱名列前茅,只比青花菜略低一點。礦物質磷是構成骨骼及牙齒的要素,還能促進脂肪及醣類代謝,體內的磷酸鹽具有緩衝作用,能維持血液、體液的酸鹼平衡。鐵 關係智力發展龍鬚菜的鐵質含量也不算少,鐵質不只是組成血紅素的主要元素,還關係到孩童的智力發展。對於葷食者,吃紅肉、豬血、豬肝都能「補鐵」,素食者的鐵質來源就相對受限,除了豆類,也可以吃龍鬚菜增加鐵質攝取量。鋅 減少失智風險有研究發現,老年失智症患者,體內維生素A、B12、E及礦物質鋅等相對缺乏。要想攝取鋅,除了吃魚貝類食物,龍鬚菜的鋅含量在蔬菜裡名列前三位,只比茼蒿、半天筍遜色一些,但茼蒿有季節性,半天筍又遠不如龍鬚菜來得普及。龍鬚菜雖然是佛手瓜的生長點,即植株的幼嫩芽梢,但與蘆筍、黃豆芽及竹筍不同,它屬於低普林食物,痛風患者食用無妨。屬性涼 麻油與薑爆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楊素卿:龍鬚菜就是佛手瓜的新生嫩芽,龍鬚菜屬性偏涼,有人以胡麻油、薑爆炒後快炒龍鬚菜,可以中和它的屬性。而果實佛手瓜,跟瓠瓜同屬葫蘆科植物,可分綠色、白色兩種。生的佛手瓜性涼、味甘,煮熟後食用能減其涼性,軟軟的口感跟瓠瓜頗為相似。佛手瓜 適合夏季涼拌佛手瓜入脾胃經、肺經,可以清肺熱、健脾開胃、疏肝止咳,還能夠去風邪,即緩解熱性感冒的症狀,像是咽乾、咳嗽多痰、頭痛等。另外,消化不良的人也適合食用佛手瓜。炎炎夏日很適合吃佛手瓜,生的佛手瓜跟黃瓜一樣,微甜爽口,可以跟里肌肉涼拌,或切絲與青、紅椒混合,做成涼拌菜。也可以跟雞丁、紅椒快炒後食用。.挑選秘訣1.看鬍鬚:直的嫩、卷曲的老。2.看葉芽:肥胖者更佳。3.折折看:用手試試莖部是否細嫩。.保存方式老得快、趁鮮吃:龍鬚菜會隨採摘時間愈長、纖維愈老,所以要趁新鮮食用。除龍鬚、口感佳:買回家的龍鬚菜,千萬別切幾刀就下鍋,摘掉龍鬚口感會更好。枯萎了、泡泡水:若上午買回家,經過2~3小時後沒放進冰箱,水分留失就會看似枯萎,這時候只要泡進水裡約30分鐘,就又跟現摘的一樣新鮮了。食譜(示範主廚/唐文浚,雲朗觀光集團旗下五星級「君品酒店」中餐總主廚,做菜講究團隊精神,喜歡創新與變化。)百花龍珠材料:蝦子(一粒龍珠約需5錢的蝦肉)、龍鬚菜一把 調味料:鹽、味精、太白粉、豬油、胡椒粉 做法:1.蝦子打成泥,拌入調味料,做成燒賣大小的圓形狀,蒸熟後放冷。 2.龍鬚菜挑淨洗淨,汆燙後瀝水取出,放冷後放入馬丁尼杯。 3.把做法1的蝦球放到龍鬚菜上,淋上檸檬醋汁或紫蘇梅醬汁即可。肉碎佛手瓜材料:佛手瓜(龍鬚菜的果實)、豬碎肉、蝦米剁碎、辣椒末、蒜頭切碎、鹽、味精、糖做法:1.佛手瓜洗淨後去頭尾、切薄片,用糖和鹽醃製約10~20分鐘。再用水洗過後、以手擰乾。2.熱一點油爆香蝦米(要先剁碎)、辣椒末、蒜頭碎後,加入豬碎肉及做法1的佛手瓜,加點鹽、味精、糖調味即可。水晶龍鬚材料:龍鬚菜一把、少許橄欖油或香油、春捲皮、麻醬汁 做法: 1.龍鬚菜挑淨洗淨,汆燙後瀝水取出,拌入少許橄欖油或香油。 2.用春捲皮把做法1的龍鬚菜包起來,切小段。 3.淋上麻醬汁即可。
-
2020-05-25 科別.耳鼻喉
聽力受損原因有哪些?醫籲及早檢查
年紀大了,或多或少都有聽力衰退情形,如果聽力檢查測出的分貝數在25分貝以上,就已是聽力受損。25至40分貝屬於輕度聽損,一般人在輕度聽損階段較難察覺,往往會拖到中度聽損以上才做聽力檢查,時間拖久了,除了聽力變差外,要找出聽力受損的時間點、原因以及後續的治療也是難上加難。聽力治療師黃妤茜表示,聽力受損的原因不是只有先天性遺傳,後天的環境跟人為影響也會造成聽力受損。常見聽力受損的原因,包括噪音或長時間戴耳機;挖耳朵若用力不當,也有可能傷到耳膜;外力撞擊下,也很有可能會傷害到耳朵的組織;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感冒等疾病,都有可能侵犯腦神經,讓聽力受損;緊張、壓力過大或是睡眠不足,也是造成突發性耳聾的原因之一。老化更是聽力衰退主因,台灣的高齡人口中,三位至少有一位有退化型聽損;還有遺傳會造成聽力受損。聽力受損的檢測方式,包括耳鏡檢查,可以了解耳道耳垢過多、發炎、耳膜破洞等情況;純音聽力檢查,則是檢查受檢者純音聽力各頻率最小聽閾值,利用不同頻率的純音,檢測對聲音的敏感度,能夠正確測量聽力分貝數;而語音聽力檢查,是用於助聽器使用者的評估和復健,了解言語清晰度。此外,還有新生兒聽力篩檢,則是因為嬰幼兒無法表達,所以需要做嬰幼兒專門的聽力檢查。
-
2020-05-22 新聞.健康知識+
水腫、痰多…大雨狂下濕氣太重?看身體10大訊號自我檢測
梅雨季節濕答答,你是否經常感到頭部悶脹、四肢沉重無力、全身浮腫、提不起勁?當心,可能是「濕邪」上身。「濕」是中醫理論裡的外感「六淫」之一,《內經》中記載,「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中醫認為,自然界中的6種氣候變化過度,是引發疾病的外來因素。 莊雅惠中醫診所院長莊雅惠指出,「濕」是大自然的大氣,太過激烈,就會成為外來病氣;且「濕」不只存在於環境中,也可能是內生濕氣,尤其先天體質氣虛的人,代謝不佳,一旦脾的運化功能出問題,水分未進入細胞內液,就會在體內滯留、堆積濕氣,產生不適症狀。 此外,偏好生冷飲食,或居住在多雨潮濕地區,也容易誘發與「濕」相關的疾病。 濕氣檢測指標:重、脹、腫 當體內濕氣過重,會出現「重、脹、腫」,並隨著濕氣困滯在不同的部位,引發各種相應的不適症狀。想了解自己體內是否濕氣太重?中醫師建議,可從幾個身體訊號去檢視。 1.頭重悶脹濕氣會令人覺得頭部昏沉,好像戴了一頂安全帽,起床後頭暈目眩。中醫說「濕重如裹」,意思就是濕氣太重、有如緊緊包裹著濕毛巾般悶脹難受,睡了一整夜,卻沒有神清氣爽的感覺,打不起精神來。 2.咳嗽、痰多明明沒得感冒,卻老是有痰排不出,一直想咳嗽清喉嚨,這也是濕氣重的表現。如果是寒濕型會呈痰白,濕熱型則痰黃。 3.皮膚發疹當濕氣透過皮膚排出,會造成腫起、瘙癢,起丘疹、水泡等反應,通常會從手、腳開始蔓延,伴隨強烈瘙癢感,易反覆發作。濕疹不紅屬「寒濕型」,濕疹且紅則為「濕熱型」。 4.女性白帶多女性若體內濕氣重,易有白帶多的困擾,甚至感染有異味及瘙癢。 5.顏面、四肢浮腫明明吃的不多,卻容易發胖,整個人看起來鬆軟水腫,尤其早上起床後,臉部、眼皮浮腫,很難消退。用手指掐小腿,皮膚會留下壓痕,過一陣子才浮起來。 6.舌苔厚膩、有齒痕中醫認為「舌是外露的臟腑」,舌猶如臟腑的鏡子,可反映身體狀況。刷牙時不妨觀察一下舌頭,健康的舌頭呈現潤澤感的淡紅色,舌面有一層薄白乾淨的舌苔。一旦體內太濕,舌頭會腫大,碰到旁邊的牙齒,形成齒痕;同時,舌苔也會較厚 ,如果屬「寒濕」,舌苔為白 ,「濕熱」則舌苔黃膩。 7.食欲不振濕氣重的人容易食欲不振,或是才吃一點東西就腹脹,不餓時腸子也在叫(中醫稱為「腸鳴」),還伴有口渴卻不想喝水的現象。這些是脾弱的表現,也是脾濕的徵兆。 8.小便異常在濕熱的夏天,當體內濕氣過重時,小便往往量少、色黃濁。如果屬寒濕型,則會頻尿、色清、量大。 9.排便稀軟、黏膩濕氣若堆積在消化系統,水分太多,就會影響排便,造成腹瀉,大便稀軟不成形,總有排不乾淨的感覺。由於「濕性黏濁、如油入面」,因此也有些人是大便黏膩,沖馬桶時不妨回頭看一下,如果大便黏在馬桶上很難沖掉,也是濕氣的表現。 10.四肢沉重濕邪如果來到四肢,會讓人覺得沉重,身上好像扛著重重的隱形包袱,有「手不能舉,腳不能抬」的無力感,關節甚至會腫脹疼痛。 如果出現這些症狀,代表你體內的濕氣已經太重啦!應盡早就醫對症治療,千萬別拖延,以免引發更嚴重的疾病。 原文刊登:.【自我檢測】濕氣太重?看身體10大訊號就知道延伸閱讀:.每天活得充實,把癌細胞累死!「人生在世真正的價值,是精神、態度、信念」.退休後想踏遍千山萬水...口袋裡卻沒有買一張車票的錢!中年後體悟: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進入空巢期,「老同學」很重要!懂得生命無常之後,是相聚的最好時刻
-
2020-05-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嗅味覺異常 按壓穴道可舒緩
新冠肺炎常伴隨味嗅覺異常、發燒、四肢無力等症狀,嘉義長庚中醫科分享幾個特定穴道按摩,一般感染性疾病也會讓患者出現嗅味覺喪失症狀,適時按壓穴道,有助改善味嗅覺異常。嘉義長庚醫院中醫科主任吳清源表示,新冠肺炎導致味嗅覺喪失,可能是病毒主要依附在ACE2受體上,ACE2是細胞膜受體,作用於穩定血壓與內分泌等功能,新冠病毒可由此通道,進入細胞內繁殖,嗅味覺區有豐富的ACE2受體,新冠肺炎患者才會出現嗅味覺異常症狀。吳清源表示,不只新冠肺炎造成嗅味覺異常,老化、乾燥症、糖尿病、胃食道逆流、鼻過敏、鼻腫瘤、上呼吸道感染、一般病毒性感冒,還有部分藥物副作用也會造成嗅味覺異常。嗅味覺異常時,可透過按壓穴位,舒緩症狀。改善嗅味覺異常較常採用的穴位,包含百會、印堂、迎香、合谷、列缺、內關、足三里、三陰交等。百會有助醒腦開竅,升提陽氣;印堂針對鼻炎也有改善效果;迎香可緩解鼻塞、多涕,改善不聞香臭的問題;合谷能清泄肺氣,開關通竅;列缺可宣肺平喘;內關能寧心和胃;足三里為保健常用穴,可調理脾胃;三陰交則能健脾理氣。穴位按摩手法,以指腹揉壓穴位處,按壓至有些微痠脹感,千萬別用力壓,按壓穴位並非是壓到痛才是理想,每個穴位平均操作時間約5到10分鐘,一次按壓50下,每天可執行2到3次。吳清源提醒,皮膚較脆弱的長輩、小朋友可搭配使用乳液按壓,7歲以下幼童則不建議按壓,一般人皮膚出現局部感染或發炎,或身體狀況虛弱,如空腹或較無力時,也不建議按壓。吳清源說,按壓效果因人而異,也因症狀嚴重程度不同,有些患者嗅味覺異常與鼻腔內有鼻息肉或鼻涕濃液有關,必須先把病灶清除。他提醒,日常生活應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輕鬆愉快,盡量少喝生冷飲料、烤炸辣等刺激性食物。
-
2020-05-21 科別.感染科
爬山回家高燒、全身痠痛以為流感 小心這種病死亡率高達60%
夏天將至要注意蟲蟲危機,今年全台已有62例恙蟲病,桃園也有2例,衛福部桃園醫院感染科醫師陳正斌指出,恙蟲病流行季節主要為夏季,提醒民眾踏青時應穿著保護性衣物,避免皮膚裸露遭叮咬。陳姓男子爬山回家,約一周後持續高燒、頭痛與全身痠痛,以為是流行性感冒,但就診多次都沒改善,到醫院診治,醫師在陳先生皮膚上發現一些小結痂,看起來僅是一般小傷口,確診是恙蟲病。陳正斌醫師表示,根據疾病管制署資料,台灣全年皆有恙蟲病例發生,以夏季居多,且近年有增加的趨勢。陳解釋,恙蟲病是經由被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蟎叮咬,恙蟎會停留在草叢中,伺機攀附到經過的人類身上,行經草叢且未做好保護措施,就可能遭叮咬,但不會人傳人。遭叮咬後,潛伏期約6至21天,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背痛、盜汗、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約一周後皮膚會出現紅色斑狀丘疹。陳說,被叮咬通常在皮膚皺摺處及襪口、袖口和褲子鬆緊帶等縮緊部位,還有鼠蹊部等隱密處,如沒有適當治療,死亡率可高達60%,陳提醒若出現疑似恙蟲病症狀,應盡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該如何防範被叮咬?桃園醫院護理師鄒瑞瑩表示,接觸草叢環境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包括穿長袖衣褲、手套、長筒襪等保護性衣物。另外,可在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塗抹經核可的驅蟲劑,離開草叢地區後,應盡速沐浴並更換全部衣物,以防範恙蟎的附著和叮咬。
共
5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