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5 醫療.耳鼻喉
搜尋
感冒
共找到
1876
筆 文章
-
-
2024-04-04 養生.抗老養生
「清明」平肝息風、滋養肝陰為主 多吃這類食物避免春季常見疾病
今天4月4日是「清明」,根據文化部網站,清明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民俗節慶之一,通常在國曆4月5日前後。做為節氣的清明,時間落在太陽到達黃經15度,原意指此時中國北方春暖花開,大地空氣清新,景色明澈。然而台灣地處亞熱帶,清明時分氣候較不穩定,氣象諺語「清明穀雨,寒死老虎母」,就生動的指出偶發的寒流強度。清明有哪些民俗活動?寒食節在冬至後105日,約當清明前後一日。相傳是紀念中國春秋時期清官介子推遭焚身而死的日子,此日禁火,家家寒食。當天不開火煮食外,寒食節在唐代已經有上墓的習俗,但因寒食及清明的日期只差一天,春遊及掃墓的習俗融合,出城拜掃祖墳的人也趁機春遊、野餐,清明逐漸吸收上巳節及寒食節兩個節日的習俗,並進而取代之。清明有製作春捲的習俗,春捲也稱潤餅,以極薄的麵餅為皮,餡料以春天出產的青菜為主,如豆芽菜、韭黃、芹菜、芫荽、荀絲、紅蘿蔔等,再加上豆干、肉絲、魷魚、蛋皮等,一律細切成絲,灑上花生粉、糖粉、海苔酥,捲成筒狀即可食用。清明該吃什麼進補養生?中醫師陳潮宗曾受訪建議,清明時節,多吃蔬菜。他說,中醫認為春主肝,而風為春之主氣,又多襲於肝,飲食要以「平肝息風、滋養肝陰」為主,中藥可選用扶助正氣的補品,如山藥、大棗等;烹調食物以清淡為宜,多食甜、少食酸,以補益脾胃之氣。新鮮蔬菜,如菠菜、萵苣、芹菜、蘿蔔、白菜、蔥、薑等,不妨多吃,以補充各種營養素,避免口腔炎、口角炎等春季常見的疾病;也可多吃溫補陽氣的食物,如大蒜、韭菜等,以順應春夏養陽的原則。此時天氣春寒料峭,乍暖還寒,陳潮宗建議,穿著應以寬鬆舒展、柔軟保暖為主,宜「下厚上薄」,有養陽又收陰之意。當天氣稍微轉涼或起風時,要立即加穿衣服,以防病邪侵入人體。防病邪有兩重點,一是防濕邪,氣候溫暖多濕,有利微生物等生長繁殖,須留心結膜炎、腦炎、麻疹等傳染病;多補充蛋白質、維生素C及鋅,預防感冒;老人家或關節疾患容易感受濕邪,誘發關節疼痛,應多注意保暖防濕。另外也要防過敏,清明百花盛開,溫暖多濕,容易誘發過敏疾病,過敏體質者宜注意溫差變化、穿棉質衣服,忌梨、西瓜、蕃茄、椰子、香瓜、哈蜜瓜、大白菜、白蘿蔔、冰品、冰涼飲料等生冷食物,少吃核桃、魚乾及其他海鮮加工品。清明運動該注意哪些事項?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曾設計兩套健康操,分別為清明時節雨紛紛和祭祖追遠傳子孫。清明時節雨紛紛1.兩腳微蹲,張開約2倍肩寬;雙手平伸打開,手腕上下擺動,手指向下;扭轉腰臀向左,手腕、手指跟著揮動,表達出「雨紛紛」的意象。2.扭轉腰臀向左後,再擺動回中間,手腕仍上下擺動,手指向下。3.同樣動作,隨著腰臀扭動從左至中間,兩腳微蹲轉向右邊,整套體操左右擺動,持續來回。要領:左右來回扭轉腰臀時,應以腳尖為中心,以免扭傷膝蓋。動作功效:包括肩、手腕、腳部等部位,進行全身性左右旋轉;膝蓋微蹲,有助增加腿部肌耐力。建議時間、次數:一日至少2次,每次3分鐘。祭祖追遠傳子孫4.雙手合掌在身前,向右水平畫大圓;右腳以腳尖力量,踏地向右跟著畫大圓。要領:手臂畫圓時,應盡量向外延伸;以單腳腳尖畫圓時,另一腳盡力保持平衡。動作功效:訓練手腳協調能力,腳尖畫圓時,可藉此訓練平衡力。建議時間、次數:一日至少2次,每次3分鐘。5.同步驟4原理,雙手合掌在身前,改向左水平畫大圓;左腳以腳尖力量,踏地向左跟著畫大圓。
-
2024-03-29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的防過敏妙招/居家環境改造 向塵蟎說再見
台灣濕度高,每到春季就是惱人的「過敏」好發時節,家中兩位男孩從小有過敏體質,一旦過敏或感冒來襲,真是苦不堪言,一連幾天不斷的咳嗽、流鼻涕,臉上老是脹紅。最怕半夜莫名高燒的情節上演,搞得我和先生手忙腳亂,常得抱孩子直奔醫院掛急診,幾個小時折騰下來,不僅隔天的班上不成,最終精神不振和小孩一起躺平。過敏的原因很多,現在連孫子們也如實演出,經檢測發現最糟的過敏原是塵蟎,為了抵抗過敏持久戰,遂下定決心同步治療及防禦作戰。首先從改善居家環境著手,為孩子準備吸鼻器、除濕機及空氣清淨機外,再添購專除塵蟎吸塵器,各寢室勤以濕布擦拭,避免使用掃把減少塵埃飛揚。此外,室內擺設力求簡潔,不置放生塵之物,像是絨毛玩偶或布製品等。保持室內空氣暢通,浴室乾爽、衣櫃內清潔,定期勤換洗寢具,床罩、被套、枕頭套及枕頭巾每周換洗,以免塵蟎滋生。為了增強孩子們抵抗力,每天提供強肺的蔬果湯及健腸胃的益生菌。一到放假日就全家去爬山走古道,多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或是到戶外公園設施運動增強體力。更提醒家人出門戴上口罩,回家務必先洗手的防範措施。希望我持之以恆的努力,能提升家人的免疫系統,打造強健體質,不讓過敏原趁虛而入。
-
2024-03-28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的防過敏妙招/喝溫水敷眼睛 緩解鼻眼不適
2月19日是24節氣的「雨水」,降雨增多,濕度上升,且氣溫變化大,容易誘發感冒、過敏等問題。春節假期過後,我出現打噴嚏、眼睛發癢及呼吸時氣短等症狀,推測可能是由空氣過敏原引發的過敏症狀。為此,早上起床盥洗前,我會先喝一杯溫熱開水,再以毛巾熱敷眼睛,同時按壓雙眼內角偏上方凹陷處的睛明穴,接著熱敷鼻翼兩旁的迎香穴,有助於緩解晨起眼鼻的不適。面對過敏,飲食、環境和運動也很重要。我每餐均衡攝取多樣食物,減少吃油炸食品及含糖飲料,攝取足夠維生素或有抑制發炎效果的食物,像番茄、莓果等,減少發炎反應、減輕過敏症狀。每日打掃居家環境,利用除濕機降低家中的相對濕度,保持浴室和易生黴菌的區域通風乾燥,乾淨舒適的環境亦可緩解過敏。我透過每周二至三次的瑜伽調息練習,調整原本短淺的呼吸,讓呼吸能變得深長且緩慢,深長呼吸有助於增加身體的含氧量,進而促進氣血循環、增進健康。當身心的疲勞與壓力積累過多,往往免疫力下降,過敏症狀會更趨明顯,我盡力避免過度疲勞與學習適度放鬆調解壓力。持續從飲食、環境、運動和心理等層面來防範過敏的困擾,讓過敏遠離我。
-
2024-03-27 慢病好日子.慢性腎臟病
慢病最愛問【腎臟病】肌酸酐、尿素氮...專有名詞一大堆,慢性腎臟病的報告怎麼看?
專家告訴你回覆專家:三軍總醫院內湖院區血液透析室護理長 徐碧秀當被告知腎功能異常時,醫生會安排驗尿和抽血檢查,而驗尿則是檢測是否有蛋白尿,在健康的狀況下,尿液中只會含有微量的蛋白質,但若蛋白質量過多,每天排出量大於150毫克則稱為蛋白尿。代表腎小管或腎絲球開始病變,使得對蛋白質的回收能力變差,需進一步抽血檢測。抽血檢查會看病人的肌酸酐(CR)和尿素氮 (BUN),肌酸酐經常與尿素氮一起檢測,醫師會透過兩者的比值評估患者的腎功能。肌酸酐是指肌肉代謝的產物,當腎功能異常時,肌酸酐無法從腎臟排出,數值就會升高。尿素氮是指腎臟代謝廢物的功能,當尿素氮異常升高,可能代表腎臟功能有問題。不過,尿素氮數值和飲食有關,假如食用過量蛋白質,有可能造成尿素氮短暫偏高,但不一定代表病人有腎臟病,必須搭配其他指數診斷。接著,醫師會檢測患者腎臟移除廢物的能力,將肌酸酐、年齡和性別帶入公式,就可以算出腎絲球過濾率 (eGFR),腎絲球過濾率就像腎臟的成績,分數越低,代表腎功能越差,不過會隨著年齡衰退,必須搭配其他檢驗共同評估。透過肌酸酐、腎絲球過濾率和蛋白尿等三個數值,判斷慢性腎臟病的分期。通常慢性腎臟病分為五期,第一、第二期的腎友,建議作息正常、控制三高,不亂服來路不明藥物,第三期、第四期的腎友,建議要開始低蛋白飲食,食物選擇以低磷、低鉀為主,及持續控制三高,要特別提醒,由於有些藥物會傷腎,若已知有慢性腎臟病,當感冒到診所拿藥時,要提醒醫師自己的腎功能不好,避免開立會影響腎臟功能的藥物,才能保護腎臟。而第五期的腎友,需要準備進入洗腎。此時可以與醫師討論治療模式選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若年齡病況許可下,可以考慮腎臟移植。【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03-24 養生.營養食譜
朱慧芳/「蕨」對健康
好一陣子沒見到小山屋自然農園的范振耀老師,76歲的他,比之前看起來更加精神抖擻,活力滿滿。若不是他再一次告知,我根本忘記他的年齡。他遞給我幾支手作手刻的樹枝筆,還有他自己蒸餾的茶樹花水,善意提醒每周需要錄音的我,只要喉頭感覺怪怪的,就用花水噴一噴。澳洲茶樹花水是他長保安康,終年不感冒的平安水。范老師的吃喝玩樂幾乎都是取材於大自然,他送給我的樹枝筆,除了筆芯之外,就是樹枝和乾草沒有其他加工,他還調皮地比了一個V,表示筆芯只要二塊錢。范老師的健康體魄是個傳奇,多年前,他因為一場嚴重車禍造成全身粉碎性骨折,當時從事建築設計的他,屬於社會菁英階層,理所當然接受的是完整西醫治療,也認為手術後骨頭癒合要靠西藥。由於受傷過於嚴重,命雖然救回來,但久病難痊癒,朋友建議他不妨試試中草藥的骨碎補燉排骨湯,想不到試了一段時間,身體狀況獲得明顯的改善,從此改變他對於中草藥的觀念,進而在新竹縣峨眉鄉買地,開闢小山屋自然農園,運用大自然的資源,過著自給自足的悠閒好日子,並且在社區大學傳授他累積的中草藥植物知識。其實很久以前就聽說過骨碎補這帖藥方,而且告訴我的還是一位牙醫師呢。單是「骨碎補」三個字,就知道是對應骨頭方面的問題,但奇妙的是,中藥配方的牙粉原料當中也包含骨碎補成分,更奇妙的是,骨碎補竟然是蕨類。近年流行的蕨類上板常用的槲蕨(水龍骨科)、崖薑蕨(水龍骨科),以及兔角蕨(骨碎補屬)等,看起來優雅纖細的蕨類,竟然具有修復人體骨骼,甚至保健牙齒的功能,真的不能小看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在網路上有不少含有骨碎補配方的中藥牙粉,裡面含有的基本配方除了骨碎補外,也會有青鹽、石膏等,另外就是各家不同的搭配材料,我試過三個來源,口感大同小異。骨碎補帶有苦味、青鹽是鹹的,其他的配方則有不同的辛香味,這些味道和市面販售的牙膏完全不同,且又因為是粉末而不是膏狀,適不適用還是見仁見智。以前到美國參加自然療法課程時,聽到早晚用椰子油漱口的口腔保健法,以及牙疼的時候,用丁香油點在疼痛的地方等等。印度阿育吠陀的潔牙配方中,丁香也是重要的材料。各個古老民族,都曾經在大自然中找到治療口腔牙齒不適的方法。既然說到刷牙,又提到蕨類,讓我想起之前聽朋友說起,用「木賊」去除牙斑的事。木賊是蕨類,卻和印象中的各種蕨類截然不同,它一節一節的細長莖葉,長得跟木麻黃退化的葉子非常像,更特別的是,從上千年前,木賊就被人類用來當作研磨材料。學習金繼漆藝的時候,聽老師說,研磨的道具由粗到細,除了用砂紙、砥石之外,細緻的研磨可以使用木賊。木賊的莖葉含有矽質,所以觸感粗糙,可以拿來當磨砂紙使用。木賊在日文漢字寫法是砥草、歯磨草,看來真的曾經被拿來清潔牙齒,不過,在還不確定安全,且不會造成牙齒表面琺瑯質傷害等等疑問得到證實之前,我是不會輕易嘗試用木賊來刷牙的。下次再見到范振耀老師,一定要問問他,是否嘗試過用純天然木賊沾牙粉刷牙?
-
2024-03-20 醫療.感染科
我需不需要打麻疹疫苗?抽血檢測可知自己還有沒有麻疹抗體!但「1原因」醫建議直接補打
疾管署於2月公布今年首例本土麻疹個案,日前又新增2例境外移入麻疹,讓人擔憂疫情逐漸擴大,尤其麻疹的傳染力高,面對高傳染性疾病該怎麼預防跟治療?麻疹發病口腔有白色斑點 其餘症狀跟感冒相似 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表示,麻疹在台灣被列為第二類傳染病,是屬於感染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症狀跟感冒非常相似,同樣有流鼻水、鼻炎、咳嗽、發燒等症狀,而在發病3至4天左右,口腔內會出現白色斑點(柯氏斑點)。柳朋馳說,麻疹列入我國法定傳染病,於1992年全面推行幼兒接種MMR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但要注意的是,1981年後出生、接種麻疹疫苗已過20年的族群,保護力會下降,建議補打一劑。麻疹的疫苗接種率高,依目前資料統計,一歲幼兒的接種率約達95%,具有一定的保護力,不容易傳開來,民眾不需過度驚慌另一波大流行。不過特殊族群(免疫不全、體弱多病、工作頻繁接觸外國人者)建議施打疫苗增加抗體。想知道自己有沒有麻疹抗體,抽血檢測可知麻疹好發於春夏二季,雖然罹病的致死率不高,但併發症不容小覷,可能會引起腦炎、肺炎、中耳炎等,造成聽力受損或智力障礙。柳朋馳提到,想知道自己有沒有抗體,可抽血檢測,但檢測費用和施打疫苗的費用差不多,不如直接補打,效益更快。要特別注意的是,MMR屬於活性減毒疫苗,孕婦不宜接種,接種4周內也要避免懷孕。不論是感冒、流感、新冠肺炎、麻疹,這些呼吸道疾病症狀都頗為相似,也都怕引發重症、併發症,施打疫苗是最佳保護方法。目前麻疹沒有特定的治療藥物,若不慎被傳染,採症狀舒緩和支持性療法,症狀嚴重可以用抗生素來治療感染。柳朋馳提醒,麻疹的潛伏期約10至14天左右,透過口鼻飛沫傳染,有些患者不會有出疹症狀,施打疫苗、勤洗手、戴口罩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延伸閱讀】.日本現在有麻疹疫情嗎?預防麻疹要打什麼疫苗,我該補打嗎?關鍵QA了解麻疹
-
2024-03-20 養生.抗老養生
春分養生順應「春夏養陽」!氣候不穩,多吃1食物防感冒
3/20是24節氣的「春分」,春天養生要順應「春夏養陽」原則,適時調整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多吃韭菜,菠菜、芥菜、莧菜、扁豆等食材,提升身體的免疫力和健康狀態。二十四節氣「春分」,日照、氣候、運勢分水嶺春分剛好是冬季的結束,春季的正式開始。節氣上,春分日剛好晝夜各十二小時,也是日照長短、氣候冷熱之分界。根據農委會「二十四節氣-春分」的介紹,春分白晝時間漸漸增長,氣候變化大,氣溫不穩定,人或作物極易於此時生病或感染病蟲害,如果下雨,人們才會注意到天氣的變化,增減衣物不至於生病,也會進行病蟲害防治,作物則生育良好。春天吃當令 香菜能防感冒養生方面,春天是養肝好時機,中醫師建議,春三月要順應「春夏養陽」原則,像大蔥、大蒜、韭菜、萵苣等,都屬溫陽補氣食物,含較多粗纖維,可調味殺菌、增強脾胃、健腎利尿,尤其初春的新韭嫩肥,怕冷的人可多吃,陽痿者也可常吃,但胃虛有熱或消化不良者,不宜多吃。這個時節,也可多食甜,少吃酸,唐代醫家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胃之氣。」春天當令蔬菜不少,也有食療養生價值。除了韭菜,菠菜、芥菜、莧菜、扁豆都不錯;而春天天候不穩,體質虛弱的人易罹患感冒,多吃些香菜(芫荽)能發散寒氣,防治感冒。而春天屬木 也對應到肝臟,由於肝臟布滿血管,中西醫均認為補血有益肝膽。春天補血養肝食材.西醫:鐵質補肝,補充維生素B群、維生素C。.中醫:四物湯補血,基本四味,川芎、當歸、白芍、熟地。-脾胃不佳者:加紅棗、甘草、黃耆。-心臟不好者:加桂枝、丹參、玉竹。-腎功能衰弱者:加枸杞、黑棗。-手腳冰冷者:可喝八珍湯。而日常生活上,也要注意以下幾件事,以更好地適應自然的變化。春分養生4件事1.保持情緒平穩,注重心理健康春分之際,陽氣漸盛,人體的生理功能也隨之調整,這可能對情緒和心理狀態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春分時節要格外注重心理健康,透過適量的運動、舒緩的音樂、深呼吸等方式緩解壓力,保持情緒平穩。適當的戶外活動,如散步、郊遊,也能夠讓人心情愉悅,有助於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2.適度運動,提高免疫力春分時節,氣溫逐漸回暖,正是進行運動的好時機。適度的運動有助於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同時還可以幫助促進新陳代謝,調節體內的能量平衡。可以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等,每天保持30分鐘至1小時的運動,能夠讓身體更加健康。3.均衡飲食,注重蔬果攝入春季各種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紛紛上市。在春分時節,應該注重均衡飲食,多攝取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等營養素,有助於提升免疫力,維護健康。此外,春季氣溫變化較大,適當進食一些溫性食物,如薑、蒜、山楂等,有助於調節身體的陽氣。4.注意避免寒濕侵襲春季氣候多變,寒濕容易侵襲人體,尤其是對於關節疼痛、風濕等情況的人來說更為嚴重。因此,在春分時節要避免受涼,適時添加衣物,保護好自己的頸部、腰部等易受寒濕侵襲的部位。同時,保持室內通風,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有助於避免寒濕的侵害。【資料來源】.農委會二十四節氣春分.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ChatGPT
-
2024-03-20 醫療.心臟血管
天氣忽冷忽熱,小心病毒感染引發急性心肌炎
春季氣候乍暖還寒,溫差變化大,早晚氣溫偏低,流感病毒正發威,小心感染流感,進而引發急性心肌炎,危及生命。醫師提醒,若有上呼吸道或腸胃道感染的症狀,後續合併喘、胸悶、頭暈、持續心悸等症狀,務必盡速就醫,避免引發嚴重的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合併症,甚至休克、死亡。20幾歲的年輕人為什麼會得到心肌炎?心肌炎的原因有哪些?日前有兩位20餘歲年輕人,因出現發燒、肌肉痠痛、胸悶和喘等感冒症狀,到花蓮慈濟醫院急診,抽血報告發現心肌酵素異常升高,X光片出現心臟擴大且肋膜積水,心電圖顯示大範圍異常,疑似急性心肌炎,住進加護病房使用利尿劑、抗發炎藥物治療三天,心臟功能才逐漸改善。什麼是心肌炎?心肌炎是心臟的肌肉層發炎合併心肌細胞受損,造成心臟收縮能力銳減,嚴重的心肌炎會引發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甚至休克、死亡。→想了解更多的心肌炎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惠生指出,發生心肌炎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病毒、細菌感染或免疫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壓力造成,其中以病毒感染響引發心肌炎占多數。心肌炎的症狀有哪些?如何診斷與治療?兩位患者心肌炎發病前,呼吸道都已出現數天的感冒症狀,王惠生表示,一般來說,多數病毒性疾病通常無需服用任何藥物也會自然痊癒,但這兩位患者的病情卻在數天後快速惡化,出現臉色蒼白發紺、急喘且虛弱,家人發現過於異常才緊急就醫。儘管病毒篩檢皆為陰性,但胸口悶、喘、心律不整、嚴重倦怠感等症狀,初步判斷應是心肌炎造成血液輸出量大減的緣故。王惠生說,經X光檢查,兩人均有心臟擴大、肺水腫,心電圖檢查ST段上升、心律不整等症狀,有瀰漫的心電圖異常變化,合併休克,擔心快速惡化會有生命危險,診視後隨即收住院,並用利尿劑、消炎藥物治療,病情在三天後逐漸改善,並轉出加護病房。目前兩人均已痊癒出院。王惠生提醒,心肌炎不易預防,也沒有特定好發族群,預防病毒或細菌感染及注意個人衛生,有助於降低相關心肌炎的風險。流感期間,疫苗接種有助於預防相關病症,建議民眾施打。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19 醫療.感染科
日本現在有麻疹疫情嗎?預防麻疹要打什麼疫苗,我該補打嗎?關鍵QA了解麻疹
日前台大醫院感染科前醫師、旅日達人林氏璧指出,日本也傳出多地爆麻疹病例,「建議最好一歲以上再帶小朋友去日本」。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與林氏璧求證後,提醒民眾,日本疫情並未流行,搶打反而會讓自費疫苗快速用罄、影響高風險工作人員補接種人員的需求。麻疹怎麼傳染的?感染麻疹會怎樣?我需要打疫苗嗎?《元氣網》整理以下幾個關鍵QA讓大家對於麻疹更為了解。麻疹疫苗篇Q1:國人最常去的日本,現在有麻疹疫情嗎?目前國際間大流行的國家是哪裡?根據疾管署網站之國際間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表,目前國際麻疹疫情第二級警示的國家有以下3個,其餘國家僅在第一級注意等級。●哈薩克●衣索比亞●印度【註】國際旅遊疫情建議分三級第一級:注意(Watch),提醒遵守當地的一般預防措施第二級:警示(Alert),對當地採取加強防護第三級:警告(Warning),避免至當地所有非必要旅遊Q2:麻疹如何預防?該打什麼疫苗?疾管署指出,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MMR疫苗是用來預防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的活性減毒疫苗,其預防效果平均可達95%以上,並可獲長期免疫。家中如有年滿一歲幼兒,請盡速接種。麻疹:是一種急性、高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通常經由飛沫傳染,自感染至出疹約7-18天,前驅症狀會發高燒、咳嗽、結膜炎、鼻炎,且口腔的頰側黏膜會發現柯氏斑點,其後疹子最先出現在面頰及耳後,隨即散佈到四肢及全身,較嚴重者會併發中耳炎、肺炎或腦炎,而導致耳聾或智力遲鈍,甚至死亡。腮腺炎:俗稱「豬頭皮」,是一種經飛沫傳染的病毒性疾病。好侵犯唾液腺,尤其是耳下腺,病人可出現發燒、頭痛、耳下腺腫大,有些會引起腦膜炎、腦炎或聽覺受損。若在青春期感染,易併發睪丸炎或卵巢炎,可能影響生育能力。德國麻疹:是一種經飛沫傳染的病毒性疾病,病人症狀輕微如微熱、鼻咽炎、耳後淋巴結腫大,疹子約維持 3 天。易併發關節炎、神經炎、血小板減少、腦炎。若在懷孕早期受到感染,會導致流產、死胎或畸型(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目前公費接種的對象有3類:1.幼兒:出生滿 12 個月及滿 5 歲至入國小前各公費接種一劑。2.國小學童:未能於滿 1 歲後完成 2 劑 MMR 疫苗接種者,應依「國小學童新生入學後預防接種紀錄檢查與補種指引」完成補接種。3.育齡婦女及外籍配偶。另,有較高麻疹或德國麻疹感染風險者之接種建議如下:1.計畫前往有麻疹或德國麻疹疫情地區者。2.工作性質會頻繁接觸外國人者。3.醫療照護工作人員,及照護尚未接種第1 劑 MMR 疫苗嬰幼兒之機構工作人員。Q3:麻疹疫苗接種禁忌?1.已知對「蛋」之蛋白質或疫苗的成份有嚴重過敏者,不予接種。2.孕婦。3.已知患有嚴重免疫缺失者(包括嚴重免疫不全的愛滋病毒陽性個案、先天性免疫缺失症與白血病、淋巴癌等惡性腫瘤病人或接受化療、免疫抑制藥物治療及高劑量類固醇者)。Q4:為何建議1981年後出生之成人在前往麻疹流行地區前諮詢醫師自費接種一劑MMR疫苗?國內有研究顯示,1981年以後出生的成人,與其他成年世代比較,麻疹抗體盛行率較低,可能因為他們是接種疫苗的世代,幼時接種疫苗所產生的抗體,隨時間而衰退,因此,依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建議, 1981年以後出生的成人,如前往麻疹流行地區,考量前往該等地區可能感染風險,建議可諮詢醫師自費接種一劑MMR疫苗,再行前往。麻疹症狀篇Q1:麻疹怎麼傳染的?有哪些症狀?麻疹是由感染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屬於第二類傳染病,可經由空氣、飛沫傳播或接觸病人鼻咽分泌物而感染,出疹前後四天均具傳染力,傳染性相當高,在疫苗尚未使用前,超過百分九十九的人都會被感染。初期症狀:類似感冒,前驅症狀為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等,以及發燒三至四天後口腔內出現斑點。Q2:麻疹的紅疹如何呈現?麻疹最顯著的症狀就是出疹。根據疾管署衛教資料,紅疹的特點如下:前驅症狀3-4天柯氏斑點出現後,會繼續發燒,並且再過24-48小時後典型的斑丘疹出現於耳後,再擴散至整個臉面,然後慢慢向下移至軀幹第2天和四肢第3天,皮疹在3-4天的時間內會覆蓋全身,並持續4-7天;病人出疹時病情最嚴重,且發燒至最高溫;皮疹出現3-4天後,熱度與皮疹即開始消退,皮疹退了以後,會出現鱗屑性脫皮及留下褐色沉著。約5-10%之患者因細菌或病毒重覆感染而產生併發症,併發症包括中耳炎、肺炎與腦炎。【註】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簡稱為SSPE),這是兒童麻疹最危險的併發症,通常在感染痊癒後5~10年左右發病,並開始出現漸進式的個性改變、智能降低以及癲癇,隨著病程進展,最後病人陷入昏迷,植物人狀態,死亡率極高此症即使痊癒也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Q3:出現疑似麻疹症狀,該怎麼辦?出現疑似麻疹症狀時,應儘速戴口罩就醫,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若已被衛生單位通知是麻疹病例的接觸者,應落實自主健康管理,出現上述症狀時,應進行自我隔離並電話通知衛生機關,由衛生機關會通知醫院預先規劃動線,再且全程戴口罩並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以免傳染給其他候診的病人及家屬。Q4:什麼人較容易感染麻疹?三類人是感染麻疹高危險族群:1.一歲以下的寶寶。2.不曾得過麻疹或不曾接種麻疹疫苗的人,都可能感染麻疹。3.得過的患者大多會自行痊癒,之後就有終身免疫力。但小時候接種過疫苗、沒有得過麻疹的族群,可能因疫苗保護力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弱,成為感染的高危險族群。研究顯示,1981年以後出生的成人,幼時接種疫苗所產生的抗體,有可能已隨時間衰退。Q5:沒有與麻疹病人直接接觸,也會感染麻疹嗎?病人散佈於空氣中的麻疹病毒,在2個小時內仍有傳染力,因此,在麻疹病例之可傳染期間,若曾與其同處在一個封閉空間,無論時間長短,都算與個案有接觸,而可能被感染。即使病人已離開,該空間在2個小時內都可能還存有麻疹病毒,如果沒有麻疹免疫力的人進入這個空間,就有可能感染。Q6:與麻疹確診患者接觸後,是否需施行自我隔離?麻疹個案之接觸者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與麻疹病例最後1次接觸日起往後推算18天內),應每日早晚各量體溫1次,並詳實記錄體溫、活動史及是否出現疑似症狀,如果沒有任何不適或未出現疑似症狀如發燒、出疹、咳嗽、鼻炎、結膜炎等,仍可正常生活,但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儘量佩戴口罩。接觸者如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出現疑似症狀,則應進行自我隔離,並電話通知衛生單位,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預先規劃好動線,避免接觸到其他等候看診的人。就醫時並請主動出示健康健側通知書及全程佩戴口罩。根據疾管署3/12發布的資料指出,我國今(2024)年累計9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至40多歲,5例為本土病例,另4例為境外移入病例。疾管署提醒,今年本土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2023年同期的0例,國際間傳播風險增加,國內再新增群聚個案,目前處好發季節,本土傳播風險上升。【資料來源】.《疾管署》傳染病介紹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3-19 醫療.耳鼻喉
感冒、流感、新冠肺炎三者症狀比較 出現2異常狀況快送醫
天氣忽冷忽熱,溫度變化讓體溫調節不佳,容易使人生病,許多民眾表示,這一波感冒似乎非常嚴重,一直咳不停,連晚上都咳到睡不著。雙和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德宇表示,感冒是因為病毒進入呼吸道,天氣並非直接原因,而是天冷待在室內密閉空間,被患者傳染病菌。另一個原因是受到風寒,身體抵抗力變弱,病毒趁虛而入。流感流行期延長 突然高燒、肌肉痠痛可能就是流感感冒又稱「上呼吸道感染」,會出現鼻塞、鼻涕、咳嗽、喉嚨痛等症狀,有時會合併頭痛、發燒、肌肉及關節痠痛、腹瀉等,通常3至4天就會明顯好轉,病程約持續一周左右痊癒。冬季是流感號發季節,但是近年為了預防新冠肺炎,解封後受到「免疫負債」影響,造成流感疫情反撲,流感流行期延長到春天,醫院、診所掛號量暴增。而新冠疫情未歇,不少人感冒發燒後,將疫情期間未用完的快篩試劑拿出來使用,馬上出現二條線,若症狀不嚴重,可以先服用常備藥物緩解。張德宇說,每種病毒各有盛行周期,例如流感的高峰期於每年11月至隔年3月;新冠肺炎不斷產生變異株,每個季節都會發生;引起一般感冒的病毒約有200多種,好發時間不一定。張德宇提到,呼吸道疾病的傳染途徑分成飛沫傳染及接觸傳染,仍應保持戴口罩、勤洗手的習慣,降低罹病風險。當出現感染症狀時,可先服用市售綜合感冒藥止咳、緩解鼻水、打噴嚏、抗鼻塞。若突然高燒(超過38.3度)加上肌肉痠痛、頭暈無力,得到流感的機率非常高;發病初期使用抗流感藥物,可減輕症狀及縮短病程。新冠症狀跟感冒相似 胸口悶痛、呼吸喘咳可能是異常警訊新冠病毒的症狀跟感冒非常相似,包括發燒、頭痛、流鼻涕、喉嚨痛、咳嗽、打噴嚏以及呼吸困難等。張德宇提醒老年人若有慢性疾病、免疫力低下,建議使用抗病毒藥物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一般民眾也應盡速未完成基礎劑及接種追加劑,保護自己也保護同住的家人。不論哪一種呼吸道疾病,都有可能因病毒本身或繼發性細菌感染引起併發症,例如肺炎、心肌炎、腦膜炎、敗血症等。張德宇強調,出現胸口悶痛、呼吸喘咳,要特別小心是異常警訊,一旦病情急劇變化要立即就醫,別以為只是小感冒而在家躺著休息,錯過了黃金治療期。感冒、流感、新冠肺炎三者症狀比較●感冒:鼻塞、鼻涕、咳嗽、喉嚨痛,有時會合併頭痛、發燒、肌肉及關節痠痛、腹瀉等。●流感:症狀與感冒類似。若突然高燒(超過38.3度)、肌肉痠痛、頭暈無力,流感機率高。●新冠肺炎:發燒、頭痛、流鼻涕、喉嚨痛、咳嗽、打噴嚏以及呼吸困難等。※出現胸口悶痛、呼吸喘咳,特別小心是異常警訊。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3-18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的防過敏妙招/每日健走1小時 睡前泡腳放輕鬆
每當季節變化,鼻過敏症狀益發明顯。早晨起床連打幾個噴嚏,流鼻水、擤鼻涕似乎成了首要儀式。打掃時揚塵,也容易發作,甚至眼睛紅、睡不好、精神差。有幾次鼻水流不停,醫師笑稱我的鼻子像湧泉,雖然用藥後緩解,不久又發作,令人困擾。為了對抗過敏性鼻炎,嘗試許多方法,像不碰冷飲、起床前先戴好口罩,避免口鼻受冷空氣刺激。媽媽買了東洋參,囑咐每天泡茶喝,東洋參溫補,具有增強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寧神等好處。50歲後,我每日早起一小時,到堤防走路運動。好好走路是一門最自然的練氣功法,讓身體保持最輕鬆的狀態,不疾不徐走一個小時,如果感覺累,就放慢腳步,千萬不要停下來。人在走動的狀態下,對氣會有一定的推動力。12筋脈按時辰有一個大循環,小循環亦不間斷,基本是40分鐘巡行一圈,氣血功能差的人,一個鐘頭亦足夠,若能持之以恆,不出3個月定能讓人脫胎換骨。年長者血管老化,夜裡末梢循環較差,建議可在睡前泡腳,讓神經、血管放鬆,或在睡覺時穿上襪子,避免周邊末梢暴露在冷空氣中,可改善抽筋,有助睡眠。靠著這些方法,鼻炎復發和感冒次數也大幅減少。
-
2024-03-16 醫療.新陳代謝
血糖高有什麼症狀?輕忽身體6警訊,血糖失控恐釀糖尿病
如果經常出現頭暈、口渴、頻尿、泡泡尿、傷口癒合慢、體重下降等狀況,千萬不可輕忽,恐是糖尿病找上你。一旦血糖高嚴重超標,還會發生血管、神經、心腎等器官病變,甚至休克昏迷,有致命危險。長期血糖高 血管、神經、心腎等器官都可能病變一位中年男性日前出現頭暈、口渴、體重下降症狀,以為工作壓力大所致而不以為意,未料,竟發生昏迷緊急送醫救治。彰濱秀傳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蕭立偉表示,此名患者檢查發現血糖值高達1500mg/dL,是正常值的15倍,到院時已嚴重脫水,急性腎衰竭合併酮酸中毒,在加護病房連續注射胰島素後,才將血糖控制,脫離險境。博新小兒科家庭醫學科診所院長許惠春說,常有病人因為出現口渴、泡泡尿、傷口癒合慢、皮膚搔癢、性功能障礙、反覆感染或感冒長時間沒好等症狀求診,經檢查才發現是高血糖所導致。長期血糖高會發生血管、神經甚至心腎等器官病變,患者若出現6大症狀時,應盡速就醫,確認是否因高血糖所導致。6大高血糖警訊警訊1:口渴頻尿糖尿病患者血液糖分高,身體如同「蜜餞」泡在高濃度糖漿中,導致細胞水分流失,大腦發出「缺水」訊號,使患者口渴;也因為尿液出現糖分產生滲透性利尿,尿量因此增加。警訊2:泡泡尿高血糖會進一步產生蛋白尿,可以觀察起床第一泡尿,尿液中是否有細小綿密的小氣泡,如果氣泡沒有消散,建議就醫檢查。警訊3:傷口癒合慢高血糖會降低白血球活性,讓傷口容易受細菌感染。警訊4:皮膚搔癢皮膚沒紅疹但持續搔癢,可能是高血糖造成神經病變,讓皮膚產生麻、癢的感覺。警訊5:勃起障礙高血糖會損害血管系統,導致動脈硬化和血管狹窄,造成不可逆的勃起功能障礙。警訊6:反覆感冒感染身體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提供細菌、真菌理想的繁殖環境,使得反覆感冒或容易感染。高血糖需靠胰島素控制避免高血糖危害身體的器官,蕭立偉說,必須注射胰島素快速的把血糖降下來。胰島素能幫助患者快速控制血糖、延長胰臟分泌胰島素功能,即便目前已有多元的口服抗糖尿病藥物,仍無法取代胰島素的治療。蕭立偉解釋,多數口服藥物以胰島素增敏或促進分泌胰島素為主,卻可能讓患者體內剩餘的胰島細胞過勞,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使用胰島素治療,能快速控制血糖,也能幫助胰島細胞喘息,延長胰臟功能。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3-15 癌症.頭頸癌
孫耀威恩師何厚華逝!「無聲的癌症」鼻咽癌常被誤認感冒 提防6大症狀
孫耀威恩師、知名音樂人何厚華今(15)日驚傳離世,享年58歲,震驚音樂圈。據了解,何厚華在2004年就檢查出罹患鼻咽癌三期,多年來努力抗癌,接受化療、電療,忍受身心煎熬。近來出現吞嚥不適等狀況,更屢次就醫治療。何厚華曾替梁朝偉、林憶蓮、李玟、孫耀威等多位知名歌手寫歌,更被孫耀威視為恩師、摯友,堪稱台灣演藝圈的造星推手。得知恩師驟逝,孫耀威感傷表示:「厚華,你為什麼不多等我一天? 我明天一早飛機票都準備好去台灣找你了……何老師,你是我恩師、共患難的兄弟、無所不談的摯友,謝謝你,非常不捨,但我們天家再見。」Icu醫生陳志金也在臉書哀悼何厚華「如果有一天,你想回到初衷,只要轉身,就會看見」。亞洲人的癌症…眾多名人都是鼻咽癌患鼻咽癌是常見於亞洲人的癌症,如韓國男星金宇彬、《主君的太陽》韓國女星具本林、馬來西亞羽球世界球王李宗偉、三立電視董事長林崑海等,都是鼻咽癌患者。馬偕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及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曾受訪指出,鼻咽癌好發原因可能受種族、環境、飲食等影響。遺傳是重要罹病因素,一親等內家屬罹病機會是一般人的19.2倍。《聯合報》健保大數據揭露,依健保署108至110年統計資料顯示,國內鼻咽癌患者每年治療人數約兩萬多人,以61至70歲患者最多,屬於中老年民眾好發癌症,性別為男性多於女性。鼻咽癌難發現 症狀不明顯常被誤認感冒鼻咽腔位於鼻子後方和喉嚨交界之處,鼻咽癌一些症狀如鼻塞、頭痛、耳鳴等,與一般耳鼻喉科疾病相似,因此常被誤為是感冒、鼻炎等。由於症狀表現不明顯,鼻咽癌與肝癌、胰臟癌都被歸類為「無聲的癌症」。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教授黃祥富曾受訪指出,臨床上有病患病程已是第三、第四期也不覺得疼痛不適。一旦出現流鼻血及頸部腫塊等症狀,病程大都來到中晚期,其中以頸部腫塊為最大警訊,此時,癌細胞已轉移至頸部淋巴結,必須治療。鼻咽癌還是有些特殊徵兆可觀察。鼻咽癌常見症狀有以下六項。韓星金宇彬就是一直出現流鼻血,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鼻咽癌。鼻咽癌6大症狀 1.頸部腫塊2.單側的聽力障礙或閉塞感3.痰中帶血絲或鼻涕中含血4.單側鼻塞或鼻涕增多5.頭痛和臉麻6.遠看東西糢糊。鼻咽癌如何預防?1.少吃含脂肪、煙燻、鹽醃、醃製之食物,不吃含防腐劑、色素、受污染、發霉之食物,多吃富含纖維及維他命A、C之食物,烹煮食物時儘量以蒸煮方式代替油煎油炸。2.不抽菸、不吃檳榔、飲酒勿過量。3.定期接受身體健康檢查,鼻咽癌與遺傳因子有關,若家人有鼻咽癌,可以定期追蹤檢查。【了解更多】疾病百科/鼻咽癌【資料來源】.《噓新聞》資深音樂人何厚華離世享年59歲! 孫耀威悲痛發聲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3-11 名人.黃達夫
黃達夫/病人最滿意和信醫院 一份最好的新年禮
今年我的生日,與農曆年只差幾天,因此得到很多的祝賀。老實說,到我這年齡,不論是過生日或過年,一方面慶幸自己平安地活到這一天,一方面警惕自己「來日愈來愈短」,應趕緊去實踐此生尚未完成的任務。我必須說,這卅多年來,我心中牽掛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和信醫院的永續發展。34年前,醫院從零開始,和信醫院的創院初衷與使命,就是要為醫護人員營造一個優良的執業環境,為病人建立一個友善 、安全且品質確保的就醫環境。我相信,當我鼓勵我的工作夥伴精進他們的專業,容許他們從容地、精準地去達成他們的任務,病人就能夠被照顧到最好,而獲得最佳的醫療成果。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在醫院開辦5年後,和信醫院首創多科整合團隊醫療的綜效,就從我們所照顧的病人55%的平均5年存活率呈現出來,約為當時全國平均的2倍。經過超過卅年不斷經驗累積及精進後,如今,和信醫院全部病人的平均5年存活率已達75%,高於全國平均約20%。在此,我必須向大家指出,因為癌症病人的照護,需要不同專業的投入,而且專業的要求也較高,所以,在美國,健保(CMS)支付給癌症專科醫院的費用,高於一般綜合醫院約20%到40%。台健保不利照護癌症醫師可是,在台灣,健保支付制度粗製濫造,不論花1分鐘看傷風感冒,或花40分鐘看第4期癌症病人,門診醫師費同樣是200點,病房費則依照醫院層級支付。和信因為床數不多,被歸類屬區域醫院,給付比醫學中心低。而論量計酬的支付制度,對於主要照護癌症病人的我們而言,更加不利。當大多數醫學中心的醫師看上百位病人時,我們醫師平均只能看廿多人。因此,在台灣健保制度下,卅多年來,和信的經營一直非常艱辛。我記得健保開辦時,台灣醫院管理界的大老,就公開說,黃達夫的作法,絕對撐不了幾年。所幸,他的預言沒有成真,健保實施近卅年,和信醫院仍然佇立在關渡平原上。遺憾的是,這卅年來,除了投入精力於和信醫院的經營,我也費了不少精神於健保改革,卻一直不得其門而入。促進健保往對的方向發展是一件此生尚未完成的極為重要的任務。在任務沒有達成前,我很擔心我的工作夥伴,會因為台灣醫療環境的持續惡質化而氣餒,而失去繼續為病人努力的熱情。天無絕人之路,過年前,台大公衛學院鄭守夏院長發表了在衛福部委託下進行的全國醫院「住院病人就醫經驗調查運作模式之先驅研究」,揭示病人對全國所有醫院,包括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及地區醫院醫療品質滿意度報告(PRHQ),和信排序是全國之冠。病人讓我們堅持走對的路這對於卅多年來,努力實踐以病人福祉為依歸的和信工作夥伴,無疑是很大的鼓舞,更是一份最好的新年禮物。我們的努力,病人感受到了。病人告訴我們,我們做對了!我們要繼續堅持走對的路。
-
2024-03-10 醫療.眼部
眼睛不適點眼藥水讓紅眼變白眼 為何眼科醫師非常不推薦?
很多人有這樣的經驗,眼睛充血時,隨手掏出眼藥水,滴一滴清涼舒適,馬上緩解紅眼。眼科醫師提醒,這看起來像是保護眼睛的行為,事實上可能使潛在的眼疾變得更嚴重,「這類緩解紅眼的眼藥水,眼科醫師絕不使用。」眼白滿布血絲是發炎訊號美國加州聖莫尼卡太平洋神經科學研究所的驗光師米歇爾‧霍姆斯博士說,當眼睛受到刺激時(可能是傳染性急性結膜炎或過敏),眼睛前方的血管會充血,讓眼白看起來滿布血絲。這些血管有一個重要用途--------透露眼睛發炎的訊號。可能是輕微的問題,如感冒或眼睛進了灰塵,也可能是嚴重的警訊,例如感染、青光眼或角膜擦傷。紅眼緩解眼藥水就是針對這些血管,使其收縮,讓紅眼看起來不明顯,雖然短時間讓眼睛變白了,但可能讓你誤以為一切正常,掩蓋背後嚴重的問題。紅眼可以幫助醫師發現眼部疾病,及時治療避免惡化。霍姆斯說,隨著眼藥水失效,營養物質和氧氣開始通過這些血管,充血情況會變得更嚴重。如果持續使用並依賴這類眼藥水,潛在的眼疾始終未獲解決,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眼睛不適時,霍姆斯建議選擇對眼睛更溫和、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這通常被視為對眼睛最安全的點眼液。如果持續紅眼,務必及時就醫檢查。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09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老爸想續弦,兒女不肯,怎麼辦?
老爸喪偶,倍極傷心,子女孝順,每天噓寒問暖,輪流陪伴老爸,但老爸眉頭之間,總是少了一點快樂。有一天,有人介紹了一位阿姨給老爸,幾個月相處,老爸又回復了以前青春活力。不久,老爸提出了續弦的想法,但兒女紛紛反對。「爸!我們就陪你,看你想吃什麼、想去哪裡玩,我們小孩一定讓你滿意,你不會寂寞的!」老爸不置可否。兒女覺得做得不夠,於是電話關心的次數愈來愈頻繁,表現愈來愈殷勤。有一天假日,一早,小孩打電話關心老爸,電話響了很久,老爸才接起來:「啊呀,不要吵啦!」說著就把電話掛掉,話筒中傳來老爸的喘息聲。原來老爸正與阿姨溫存呢!俗語說,鳳求凰、凰求鳳。異性相吸,互相取暖,即使在中老年人也是生理需求的一部分,兒女親情再怎麼彌補,老爸生理上、心理上還是欠缺了那一塊。這一塊,許多孝子賢孫不曉得,因為他們以為可以彌補全部,事實上他們錯了,因為他們不太了解老年人的性生理及性心理需求。俗語說:「知彼知己,百戰百勝」,醫師看病除了要了解生病原因、病理,也要了解病人及家屬的心理。這種情形,就好像有些疾病醫師也會誤診一樣,當然不是故意的。可能在他的腦海裡沒有這個疾病,也許經驗不足或書看得不夠多所致。例如,有些疾病在初期、中期可能症狀不明顯,甚至沒有症狀,醫師當然不容易判斷。例如盲腸炎一開始通常是痛在肚臍上方,容易以為是腸胃炎,等過了一段時間才會痛到右下腹,那時醫師就容易診斷了。又如大腸長了東西,有些人開始是上腹脹脹的,醫師容易以為是胃發炎或胃潰瘍,等到有一天大便習慣改變,或大便帶血了,醫師才會想到是否大腸出了問題。又如肝臟內部根本沒有痛覺神經,因此,你如果有其他疾病例如傷風感冒或高血壓看醫師,醫師也不會為你驗肝功能或做超音波,因為做了健保也不會給付,甚至會被核刪寫悔過書。等到有一天肝癌很大了,肚子痛了或瘦了,醫師可能才會幫你抽血、做超音波,但可能那時候肝癌就太大,治療困難了。以上例子,醫師要正確診斷都那麼困難,何況是一般人,如果沒有正確的醫學常識,要能及早發現疾病及早治療,除了平常要吸收正確的醫療知識外,就是養成平日定期身體檢查的習慣或找一個醫師好友,定期幫你做全方位的健康檢查,這個醫師把你當成家人,用心呵護你的健康,就好比小孩不僅要有孝心,也要能懂老爸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一様,才不會發生老爸要續弦,子女基於其他考量而反對一樣。●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08 醫聲.Podcast
🎧|失眠吃安眠藥,種類分哪些?要怎麼吃?掛哪一科?睡眠專家一次告訴你!
國人失眠問題日益嚴重,根據健保署最新統計,2022年有453.5萬人使用安眠藥,等同每五人就有一人使用,一年總用量更突破11億顆,專家表示,若沒有遵從醫囑使用安眠藥,恐有成癮、夢遊、反彈性失眠等副作用;另研究指出,有需要時再使用安眠藥,可減藥一半以上,用藥更安全。🎧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暨睡眠中心主任李信謙指出,數據如此呈現,可從供需角度開始思考,台灣安眠藥管制較國外寬鬆,雖有利於睡眠障礙患者就醫,但無形中可能造成濫用;根據社區流行病學,安眠藥使用人數的增加速度大於失眠人數,且即使是短期睡眠障礙,民眾依舊偏好使用安眠藥。失眠要找根本原因 嚴重者找睡眠專科、身心科、神經內科醫師「只有一成五左右的失眠患者找不到原因,其餘一半是跟精神情緒有關,另一半則是身體疾病所致。」李信謙說,失眠患者最需要自助,可透過睡眠日記紀錄一天做的事、睡眠狀況等,確認真正問題所在,像是曾有位長輩聽聞沒有睡飽八小時會導致失智,因此即便原先自然睡就已七小時,仍使用安眠藥長達六年,結果久了反而對安眠藥上癮。若民眾真有失眠等睡眠障礙,可至各醫療院所就醫,狀況嚴重者更能直接向睡眠專科醫師求助,但若安眠藥所需劑量大,就得由身心科或神經內科醫師開立。李信謙表示,第一代安眠藥屬於巴比妥鹽類,極易成癮,且有效劑量與毒性劑量相近,也就是吃一顆有效果,兩顆就會致死。而目前常見的安眠藥則分為苯二氮平類(BZDs)與非苯二氮平類(non-BZDs),前者雖不易致死,但也容易成癮,不僅可能越吃越多,長期吃也會傷腦、傷智力,影響白天的運動能力與精神;後者安全性較高,屬於短效藥,半衰期短、效果迅速,服藥後短時間就能睡著,但同樣有成癮問題,且曾有夢遊者不可再使用。另一種新安眠藥「食慾素受體(Orexin)拮抗劑」,可阻斷食慾素系統活化產生的清醒反應,達到安眠的效果,成癮性低,但相關副作用待觀察;常見於感冒藥的抗組織胺僅能解決短暫、輕微的失眠;民眾補充標榜入眠的保健食品則需多注意,「真的有完成嚴謹臨床試驗的不多。」對嚴重失眠患者較無幫助。安眠藥使用要遵從醫囑 需要時使用可減少用量「民眾如果沒有遵從醫囑使用安眠藥,可能出現藥物習慣性,安眠藥越吃越多,戒斷時更可能有生理或心理的症狀。」李信謙說,戒斷症狀裡較擔心反彈性失眠,意即患者已經到了沒有安眠藥就睡不著的程度,必須要靠醫療介入。李信謙指出,使用安眠藥除了遵從醫囑,也以使用時間短為目標,如要長期使用,劑量越低越好,甚至國外研究顯示,在隔天有重要會議等必要時刻才使用,將可減藥一半以上,有助於睡眠品質及避免成癮;此外,使用安眠藥時,不可與酒精、其他藥物一同服用,睡眠呼吸中止症或重症肌無力患者更不可再使用安眠藥,否則反而讓呼吸受阻。3/15世界睡眠日 每天多睡15分鐘改善睡眠品質也減碳為提倡睡眠的重要性,每年會將日夜等長的春分前後訂定為世界睡眠日,今年落在3月15日,「我們發現失眠患者不是不能睡,而是生活緊湊,不甘心睡覺。」李信謙鼓勵民眾每天多睡15分鐘,不僅可改善睡眠品質,也能幫助減碳,讓睡眠不再是難事,還能一舉兩得。李信謙小檔案現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研究中心主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暨專任主治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副教授學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 碩士臺北醫學院醫學系學士經歷:雙和醫院精神科主任臺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臺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周佩怡音訊剪輯:周佩怡腳本撰寫:周佩怡音訊錄製:許凱婷特別感謝: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2024-03-08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的防過敏妙招/中年運動不輟 擺脫惱人鼻病
從小我就鼻子過敏,早上起床後,流鼻涕、打噴嚏已是家常便飯,若再伴隨鼻塞,真的非常難熬,嚴重時甚至只能以口呼吸,所以學生時代的我經常飽受鼻子過敏的煎熬。為了治好鼻子過敏,父親常帶我四處求診,北至台北大醫院耳鼻喉科,南到彰化小診所,只要聽說哪裡的藥有效,必定前去求診,因此我從小便成了藥罐子。此外,我也試過打針、鼻噴劑,以及諸如鼻孔塗抹綿羊油等偏方,或許短期內有療效,但畢竟治標不治本,過陣子依舊復發。大學時,聽說惟有改變體質才能舒緩鼻子過敏,於是我選擇以慢跑為主的運動,雖然開始時氣喘如牛,經由不斷的練習,體力逐漸提升,不僅感冒的次數大幅減少,早上起床後,流鼻涕、打噴嚏的惱人症狀亦減輕,這正是體質改變的最佳明證。進入社會後,因為運動次數減少很多,鼻病再次於中年後如影隨形,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另一半建議我們不妨帶著5歲的女兒健行爬山,從2021年開始,3人健走北台灣、南投及雲嘉諸多小百岳及步道,直至今日,已是欲罷不能。經過這幾年下來,除了季節交替時過敏偶爾發作外,我已很少感冒,健走數小時已是家常便飯,比起從前,體力顯然大有進展。奉勸為鼻病困擾的諸君,當知與其吃藥傷身,不如起而運動。(責任編輯 葉姿岑)
-
2024-03-07 醫療.感染科
感冒引發肺炎鏈球菌感染最後竟截肢!醫提醒感冒5天沒好出現這些轉變要警覺
美國一名51歲高中女老師雪莉(Sherri Moody)在戶外教學後出現感冒症狀,原以為休息幾天就沒事,沒想到短短幾天出現高燒、呼吸困難,送醫治療後,發現她的肺部因肺炎鏈球菌感染,出現感染性休克,因血液循環不佳,導致手腳發黑壞死,被迫截肢。醫師呼籲,勿輕忽感冒影響身體抵抗力, 5歲以下、65歲以上更要特別留意。感冒肺炎鏈球菌導致感染性休克 截肢保命根據《每日郵報》等外媒綜合報導,為了治療雪莉因肺炎鏈球菌導致的感染性休克,醫師為了保住她的性命,使用藥物讓血液運輸至她的重要器官內,但使雪莉的四肢血液循環受影響,導致她的手腳發黑壞死。最終在雪莉的生命跡象穩定後,醫師將她的手臂和膝蓋以下全數截肢。讓雪莉感染情況惡化的原因,因為雪莉一直服用的關節炎藥物,削弱了她抵抗感染的能力。對於被迫截肢,雪莉表示「我的精神非常堅強,不過我只是選擇快樂,但這並不是說我會時不時崩潰,只是會哭一會兒,我不會讓它持續太久。」感冒與流感都是病毒感染導致,但屬於不同的病毒,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表示,感冒包括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若身體抵抗力差,也可能因細菌引發繼發性感染。感冒的致病原超過上百種病毒,細菌主要為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黴漿菌等,如果剛好免疫力低下,可能引起敗血症、肺炎或心肌炎,入侵血液傳播至身體各器官,引起更嚴重的感染,甚至休克。為什麼有些人感冒症狀輕微,有些人卻重症?為什麼有些人感冒症狀輕微,有些人卻會發病好幾天,甚至併發重症?柳朋馳說,主要是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一般人可能3至5天就會緩解,免疫力差的人則會拖上一星期,5歲以下幼童、65歲以上長者要特別留意。另外,有酒癮、長期服用類固醇、糖尿病患者也是容易感冒的族群。柳朋馳強調,糖尿病患者感冒後,併發肺炎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出許多,因為高血糖使自身免疫力下降,建議在季節交替之際,注意穿著、多均衡飲食,並規律用藥及測量血糖。柳朋馳提醒,感冒症狀若未在3至5天緩解,出現胸悶、氣喘、血斑、嗜睡、間歇性發燒超過48小時,一定要提高警覺,透過抽血、影像檢查找出病因。建議關懷家中長輩健康情形,柳朋馳說,可觀察其活動力、食欲、如廁次數,並接種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提升長者免疫保護力。千萬別輕忽感冒,若沒有殺死病毒或細菌,當身體免疫力變差時,反覆發作的過程中,衍生出來的併發症非常多,小病也會變成大病。(責任編輯 葉姿岑)
-
2024-03-06 焦點.用藥停看聽
張宇老婆吃藥後「鬼門關前走了一遭」!服藥出現「2症狀」,小心藥物過敏要人命
歌手張宇曾在臉書透露,太太蕭十一郎(蕭慧文)因藥物過敏,導致呼吸困難緊急送醫,過程就像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藝人邵雨薇也曾公布,自己因為亂吃止痛藥而導致藥物過敏,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就全身腫脹、呼吸不順。「藥物過敏」是指身體免疫系統對某些藥物所產生的防禦或攻擊反應,不論是口服、塗抹或注射,都可能產生未預期的反應。最常見的症狀包括皮膚紅腫發癢、胸口悶脹、心悸、呼吸困難,以及疲倦、噁心、黃疸、發燒等。藥物過敏跟藥物副作用並不同,拿到藥袋時,上面都會註解可以預期的不良反應,藥物過敏則無法預測,症狀也因人而異。認識藥物過敏前兆 掌握六字訣要怎麼知道我是不是藥物過敏呢?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提醒,如果在用藥後發生「疹、破、痛、紅、腫、燒」等六大症狀,就應該攜帶藥袋或用藥紀錄回診就醫,讓專業醫護評估診斷。千萬不要忽略這些警訊,嚴重的話可能在短時間內血壓急遽下降或呼吸道堵塞,造成休克死亡。疹:皮膚起紅疹、搔癢或水泡、破皮破:口腔或黏膜潰瘍痛:喉嚨疼痛似感冒症狀紅:眼睛紅腫、灼熱腫:眼睛發腫、嘴唇腫痛燒:持續或間歇性發燒藥物過敏多久會好?應立即馬上停藥萬一發生了藥物過敏該怎麼辦?有些人一吃藥就全身皮膚發癢,還會冒出紅色疹子,這些過敏症狀是身體的白血球大量釋出組織胺的反應。一般來說,輕微的藥物過敏在停藥後一至二天就會自行緩解,不需再額外的藥物治療。如果身體不適難耐,也可請醫師視情況給予抗組織胺之類的抗過敏藥。另外,若是過敏症狀大面積發生,例如全身發癢、長水泡、出現紅色斑塊,則要注意是罕見的「史蒂芬強生症」,一定要進行有效治療,避免傷口潰爛發,甚至有感染風險。什麼藥容易過敏?止痛藥、抗生素別亂吃任何藥物都可能引發過敏反應,所以民眾就診或健康檢查時,一定會被詢問「是否曾有藥物過敏史?」「對哪些藥物過敏?」藥物過敏的發生頻率並不低,常引起過敏的藥物有哪些呢?根據統計,以抗生素、非固醇類止痛消炎藥、放射線顯影劑等,較容易有過敏反應。若真的不幸遇到藥物過敏,該如何處理?可掌握以下原則:1.依身體症狀判斷是否該去急診,如果已經呼吸不順,千萬別猶豫。2.找出藥袋上的資訊,打電話詢問就診的醫師或藥師。3.更換使用的藥物或開立抗組織胺劑來緩解。三大預防藥物過敏方法藥物過敏反應無法預測,那可以預防吃到會讓自己過敏的藥嗎?第一,透過「基因檢測」找出對藥物過敏的特定基因,再預測相關藥物可能產生的效果,這種方法能找出高風險族群。第二,「告知過敏史」,跟醫師討論過去的過敏情況,包括自身的食物過敏、皮膚過敏等病史,請醫生在開藥前評估。第三,「自我紀錄」避免同類型的藥物過敏情況再次發生,尤其是自行到藥局購買藥品。上醫院看病不再掛錯科藥物過敏最常反映在皮膚問題,民眾可能第一時間跑皮膚科;如果患者已經出現了喉嚨腫脹、呼吸困難等嚴重的過敏症狀,第一時間是馬上送急診,即時進行血液常規檢查。若發生「疹、破、痛、紅、腫、燒」等六大症狀,懷疑是藥物過敏者,建議可至過敏免疫風濕科、家醫科、皮膚科門診,請醫師評估。曾經發生藥物過敏的人,務必牢記會導致自己過敏的藥物,並填寫在藥物過敏紀錄卡、健保卡上。至住家鄰近的藥局購買成藥時,也要先向藥師諮詢,保障用藥安全。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05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的防過敏妙招/慎防小怒獅甦醒 我有禦敵3守則
過敏症狀好比體內隱藏著憨睡小怒獅,只要它不甦醒過來,就可以相安無事;偏偏我的身上住了好幾頭過敏小怒獅,有藥物過敏、皮膚過敏、鼻子過敏、眼睛過敏等,由鼻子領銜作亂,其他跟著一呼百應,讓我應接不暇。「久病成良醫」,在對抗怒獅的跌宕中,終於理出禦敵教戰3守則:1.找出過敏原:問診時告知醫師,標記在診病單上,以防壓制了一頭怒獅,引發另一頭怒獅甦醒。以前感冒看診,醫師每次開出含有磺胺類成藥,服下後,掌心、腳底腫痛發癢,抓到破皮流血,受盡折磨,才找出多重藥物過敏。2.增強免疫力:當身體狀況不佳時,呼吸系統容易受到病菌感染,一旦察覺有異,過敏細胞先甦醒,打噴嚏、流鼻涕、喉嚨痛等症狀一一報到,這時抵抗力差則兵敗如山倒,來不及禦敵,只能靠藥物殲滅它。預防勝於治療,我因此養成運動習慣,增強自身免疫力,只要城牆築得夠堅固,過敏細胞自會知難而退。3.保持居家環境清潔:塵蟎、灰塵都是過敏原,喜歡躲藏在毛毯、寢具和衣物中,肉眼難覓,是誘發氣喘、鼻過敏的元凶,我會利用陽光露臉時,把衣櫥裡的衣物搬到戶外曝曬,得以有效消毒。此外,口罩盡量不離身,清晨起床、出外運動、打掃環境,最好戴上口罩,以免刺激鼻腔引發過敏。
-
2024-03-05 醫療.中醫
一直咳嗽怎麼解決?常見止咳偏方有效嗎?中醫依咳嗽4類型分析
春天氣候多變,日夜溫差大,許多人因此反覆感冒,尤其「咳嗽」是最惱人的上呼吸道疾病,如果「酷酷嗽」太頻繁,常會「夜不成眠」,對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影響,因此,許多患者轉而尋求中醫治療改善。咳嗽4類型 出現症狀依體質而異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建輝說,咳嗽的表現視個人體質不同而有差異,咳嗽成因可分為風寒、風熱、燥咳與痰濕等4類型,不同體質會有不同症狀。感冒以「風寒」與「風熱」證型較常見,有些人風寒一天就會轉風熱,有些人則是一感冒就走向風熱,關鍵在於每人體質的不同,就會呈現不同的證型及症狀。1.風寒型:會怕冷、畏寒,咳嗽時的痰不濃稠,有全身痠痛、頭痛、鼻塞、流清嚏等症狀,脈象為「浮緊脈」,舌苔不會太厚。2.風熱型:帶有「熱症」,咳嗽時的痰偏黃黏稠,有時痰會轉綠,出現喉嚨痛、流鼻涕等症狀,流行性感冒等多屬這類型,新冠肺炎也屬熱症證型,多會伴隨嚴重的咽喉痛、痰黃濃稠及鼻涕黏稠等風熱證型。3.燥咳型:可能沒有痰,或咳出的痰量很少,喉嚨、鼻子、嘴巴會比較乾,有些患者甚至會咳到出現血絲,如百日咳或抽菸的民眾,咳嗽症狀比較偏這一類型。4.痰濕型:痰濕型咳嗽的痰量異常多,痰又多又黏稠,多和消化系統出問題有關,患者多半會覺得身體沉重,有濕氣感、胸悶、倦怠感、胃口不好、腸胃脹氣等症狀,且常糞便黏馬桶,舌苔偏厚,喜愛吃油炸、燒烤類或冰涼飲食的人可能屬於這類型。咳嗽吃什麼可改善?一般感冒不一定只有呈現單一證型,臨床上要看患者症狀及脈象,透過「辨證論治」開立屬於患者的藥物。陳建輝表示,如果感冒初期症狀輕微時,可藉由食療改善,例如風寒型感冒,可以煮薑湯飲用,因為薑具有去風寒的效果,透過「發汗」將風寒外邪祛除,洋蔥湯、大蒜、香菜水等辛溫食材也都有類似效果。如果是偏喉嚨痛的風熱型感冒,可選擇食用冬瓜生薑湯、白蘿蔔湯等,喝菊花茶、綠豆水、綠茶也可達到解熱效果;燥咳型患者如果喉嚨很乾,建議可食用水梨燉貝母,可化痰又去燥,或白木耳燉冰糖等食療方式。陳建輝強調,不管熱性或寒性食物,過度偏好對身體都不好,如果是日常保養,平時可以選擇黃耆、紅棗等食材泡茶,粉光蔘泡茶的效果也不錯,但考慮體質適不適合仍是重點,所以有些人在吃火鍋時會加蘿蔔白菜等中和,提醒民眾留意,只要吃得太油、太鹹、太重口味,在中醫觀點就特別會助濕生痰,所以飲食還是要特別留意避免過量。常見止咳偏方有效嗎?●枇杷膏:大多較甜,消化系統有狀況時,吃了更容易生痰,如胃酸逆流患者常燥咳,吃了胃酸會增加而提高咳嗽頻率,必須視體質服用。●喉糖:要看成分,很多人吃完就口乾舌燥,同理如薄荷糖等,熱症患者吃了,一開始咽喉涼爽,但後續可能會生痰,建議可以多飲溫水即可改善。●八仙果、羅漢果:不建議在感冒時吃,易多生痰,比較適合平常需要常講話或容易喉嚨乾的民眾用來潤喉保養。按摩7穴位緩解咳嗽按摩穴位也可改善咳嗽症狀及保養喉嚨,提升免疫力比較不容易感冒。陳建輝說,可順時鐘揉壓「合谷穴」、「尺澤穴」、「大椎穴」、「風池穴」、「孔最穴」等穴位,具緩解咳嗽作用;按壓「足三里穴」和「豐隆穴」則適合改善腸胃差痰濕型咳嗽。●合谷穴:位於手部虎口,大拇指與食指掌骨間靠近食指處。●尺澤穴: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大椎穴:在後背正中線上,位在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棘突之間。●風池穴:在後腦勺,後枕部兩側入髮際一寸的凹陷處。●孔最穴:位於前臂外側,腕掌側橫紋上7寸。●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側, 外膝眼下三寸(約四指幅寬)處。●豐隆穴:膝蓋骨外側陷下處,與外腳踝連線的中點處。
-
2024-03-04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的防過敏妙招/陽光曝曬寢具 除濕機控濕度
台灣屬於潮濕的海島型氣候,時序進入春季,空氣品質亮紅燈,但看布滿霧霾的天色,像似籠罩在煙霧中。日前出門健走,天空灰濛濛一片,能見度很低,可見空汙的嚴重性。不知是否呼吸到髒空氣或特殊氣味,我清晨偶而會打噴嚏、流鼻水、鼻癢、眼睛紅癢,猜想是空汙所致。過敏容易影響情緒,妨礙工作,有時會頭暈、鼻涕倒流,造成諸多不便。為了改善過敏症狀,我會將床單及寢具拿到陽台,以竹棍打掉灰塵、黴菌,採日光曝曬殺菌法,或送洗衣店以熱水清洗烘乾,減少過敏的發生。平時生活起居規律,早起先喝杯熱開水,室內保持空氣流通,打開除濕機或空氣清淨機,控制濕度在50%至60%,抑制黴菌滋生及減少塵蟎繁殖。古書云:「鼻鼽者,鼻流清涕不止,由肺經受寒而成也。」鼻子過敏者忌寒食,我平時注意保暖,不喝冰涼冷飲,少吃海鮮、大白菜、筍、瓜類等寒涼生冷食物,多食生薑、蒜頭、龍眼乾、紅棗、荔枝等熱性食物。為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增強防禦功能,適度運動不可少,在家中舉啞鈴、類慢跑。若是到戶外,口罩是最基本的裝備,不論購物、搭車、上課、訪友,謹記「罩不離口、口不脫罩」,除了禦寒、防塵,還能預防空汙、感染、過敏、氣喘和感冒,避免呼吸道疾病,可說好處多多。
-
2024-03-04 醫療.感染科
整理包/2024公費流感疫苗擴大全民免費施打!流感疫苗如何預約?可指定廠牌嗎?
公費流感疫苗3月5日將擴大提供全國6個月以上未施打者接種,你打流感疫苗了嗎?近期感冒的人太多,如果還沒打過,可把握此次免費施打的機會。元氣網整理以下相關訊息。流感疫苗多久打一次?打完多久有保護力?流感病毒容易變異,幾乎每年流行病毒株都有不同,每年接種一次流感疫苗是全球一致的作法。流感疫苗施打後,需約2周後才會產生足夠具保護力的抗體,建議高風險及高傳播族群盡早接種,讓整個流感季均有疫苗保護。流感疫苗哪裡打?可透過以下管道查詢哪些醫療院所可施打流感疫苗,建議提前向院所確認有疫苗後再前往接種。1. 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https://antiflu.cdc.gov.tw/2.各縣市衛生局流感疫苗相關專區:各縣市衛生局網站打流感疫苗需要帶什麼證件,要付費嗎?前往接種請帶健保卡及身分證件,如兒童健康手冊、戶口名簿、嬰兒出生證明文件或居留證等,需負擔掛號費或其他醫療費用。流感疫苗有哪些廠牌?這批採購的公費疫苗共有4家廠牌,分別適用6個月以上與3歲以上年齡。適用6個月以上者:賽諾菲股份有限公司/Vaxigrip Tetra菲流達四價流感疫苗台灣東洋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FLUCELVAX QUAD輔流威適流感疫苗適用3歲以上者:國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dimFlu-S(QIS)「安定伏」裂解型四價流感疫苗高端疫苗生物製劑股份有限公司/MVC FLU Quadrivalent pre-filled syringe injection高端四價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可以指定廠牌嗎?疾管署表示,疫苗配送採先到貨、先鋪貨、先使用原則,民眾接種疫苗的廠牌採隨機安排,不過,若民眾偏好接種特定廠牌,可以事先打電話詢問疫苗廠牌,或至其他醫療院所施打。不同廠牌流感疫苗保護力有差異嗎?流感疫苗保護力因年齡或身體狀況不同而異,平均約可達30%至80%。對18歲以上成人感染而住院的保護力約有41%,入住加護病房的重症保護力可達82%;6個月至未滿18歲的保護力與成人相仿。疾管署表示,流感疫苗在國內外已有數十年使用經驗,國內上市的流感疫苗不論廠牌,在保護力與不良反應發生率上均無差異。接種流感疫苗可能有哪些副作用?注射部位可能出現疼痛、紅腫,少數的人會有全身性的輕微反應,如: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噁心、皮膚搔癢、蕁麻疹或紅疹等,一般會在發生後1至2天內恢復。嚴重副作用如立即型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等,通常在接種後幾分鐘至幾小時內出現症狀,但發生機率非常低。若民眾發生接種後不良事件,應至接種院所或其他醫療院所就醫。流感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嗎?流感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目前肺炎鏈球菌、COVID-19 XBB疫苗持續開放接種,流感疫苗可與這2種疫苗一起接種,若同時接種1劑以上疫苗,可以打在不同手臂,或同手臂兩針間隔2.5公分以上;不過,因COVID-19疫苗較容易發生手臂腫脹等局部反應,局部反應多發生在接種1到3天內,若民眾擔心,可以過3天再接種其他疫苗。此外,北市衛生局為鼓勵長者施打疫苗,即日起至5月底設籍北市65歲以上長者至聯醫各院區及12區院外門診部接種新冠XBB疫苗除免掛號費,加碼送100元商品券,符合資格者可攜帶相關證件前往施打。
-
2024-02-26 醫療.心臟血管
心臟衰竭初期會有什麼症狀?如何從呼吸症狀判別?嚴重度可分幾級?
根據心臟基金會的資料,全球心臟衰竭的盛行率約1~3%,亞洲地區與全球盛行率相差不大,依最高的心臟衰竭盛行率3%推估,國內患者可能高達70萬人。根據衛福部109年(2020年)的統計,實際診斷出心臟衰竭患者僅24萬人,也就是說,可能約有46萬人未被診斷和接受治療,因此仍有必要加強民眾認知,早期篩檢出心臟衰竭的患者。心臟衰竭一開始有什麼感覺?如何區分老化與心臟衰竭?心臟是全身血液循環的動力馬達,可以讓全身所有細胞得到充足氧氣的關鍵。心臟科醫師所說的「心臟衰竭」,白話就是「心臟無力」。人會感受到心臟無力時,通常是進行激烈活動或情緒激動時,身體對氧氣的需求增加,如果心臟無力,無法正常增加氧氣供應就容易感受到吃力,身體會出現劇烈喘氣或無力疲累的狀況。此外,人體長時間處於缺氧、血液循環不夠好的情況下,體內廢物無法順利排出,也會導致人體的代謝廢物累積過多,人就會很容易感到疲勞和倦怠。一般說來,人過30歲後身體機能開始下滑,和同年齡人相比,身體功能如果衰退得過快,或自己原本能做或擅長的事情忽然變得吃力、難以執行,此時就無法單用「老化」來解釋。醫師建議也可以從觀察自身體能進行觀察,如果以前可以輕鬆跑步100公尺,現在連走50公尺就開始喘氣;以前可以一口氣登上5樓,現在光爬到3樓就要休息2次,這樣顯著的落差就是身體有問題。此外,如果50歲的民眾走路爬樓梯速度,與一般70歲長者一樣慢,或40歲以下的人,6分鐘卻走不到500公尺,這些是都不能輕忽的情況,建議就醫好好檢查心肺功能。心臟衰竭分幾級?可以上班嗎?嚴重度差異有多大?心臟衰竭的分級,目前主要依照美國紐約心臟協會(NYHA)進行分類: ●第一級:患者不會在身體活動上有所限制,此時對上班影響不大。日常活動時不會引起疲倦、呼吸困難、胸悶(心悸或心絞痛)的症狀。●第二級:身體活動輕度受到限制,仍可從事日常的簡易活動,上班活動可能會受到影響,例如爬樓梯一樓仍可達成,中間需要休息。如果進行劇烈運動時,就會有疲倦、呼吸困難、胸悶(心悸或心絞痛)。●第三級:身體活動明顯受到限制,會影響到日常活動的進行,上班交辦的事情也難以執行,但休息時都會緩解改善。從事輕微的活動,例如爬樓梯無法超過一樓,也會有疲倦、呼吸困難、胸悶(心悸或心絞痛)。●第四級:執行任何身體活動都會感受到不舒服,甚至躺在床上或站著不動時也會出現疲倦、呼吸困難、胸悶(心悸或心絞痛)。心臟衰竭常見的症狀有哪些?為什麼會引起呼吸困難?會肺積水?醫界常呼籲民眾若如果持續感覺累、喘、腫三大症狀,應儘速就醫檢查。以下針對這3大症狀進行說明,讓一般民眾可以更容易檢測自己是否有可能是心臟衰竭?1.容易喘:嚴重時會出現端坐呼吸,主因是肺積水(肺水腫)心臟衰竭時,血液流經肺部,水份容易水份停留在肺部,最終導致肺部出現明顯水腫情況,侵占其中空氣的容積,此時就稱為肺水腫或肺積水。想看更多→疾病百科:肺積水(肺水腫)因為肺部空氣容積減少,所以在運動或工作時,肺臟需要更賣力的工作,容易引發喘氣,嚴重時就會導致呼吸困難。雖著心臟衰竭持續嚴重,患者甚至躺在床上或站著不動,也會感覺呼吸困難。端坐呼吸(orthopnea):心臟衰竭已經處於嚴重階段的症狀描述,患者必須需要常常保持坐姿才能改善呼吸品質。尤其當患者進行睡眠等姿勢平躺時,大約30~60分鐘左右,下肢水份會回流經過心臟,導致心臟的負擔增加,會讓心臟出現沒力的情況。此時患者往往伴隨肺積水(肺水腫)的問題,心臟沒力會影響到患者肺部的氣體交換,容易讓人喘不過氣。當患者端坐起來後,呼吸就會逐漸改善恢復正常的呼吸頻率,因為水份逐漸回歸到下肢,心臟的負擔減輕,連到肺部負擔也減輕。部分患者為避免這種情況,也會使用越來越高的枕頭,減輕或減少端坐呼吸的發生。2.容易累:心臟衰竭患者很容易感到累、疲倦,最主要是因為心臟衰竭後會導致心臟輸出量偏低,打出來的血液量不夠,導致全身循環的血液量也會不足,身體各處的組織相對就會缺血,病患就容易感到疲倦,無法進行激烈運動,所以走一走就容易喘。患者在放鬆、休息的狀態下,還會不自覺地打瞌睡,沙發看電視睡著,非睡覺時間躺在床上很快睡著。患者如果合併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會加速心臟衰竭惡化,睡眠中止症候群容易導致患者發生缺氧的問題,長期處在缺氧狀態會讓心臟功能變差。缺氧時也會容易引起刺激交感神經,患者容易在睡夢中驚醒、心跳加快,讓心臟缺血的問題更加明顯,長期下來會讓心臟衰竭更加嚴重。3.下肢水腫:心臟衰竭持續惡化,會影響到正常的血液循環,水份會更容易積累在下肢、小腿處,形成明顯的水腫。這類的水腫醫學稱為「凹陷性水腫」,患者能出現小腿內側有襪子勒痕,久久難消;按壓下肢肌肉需要很解時間的才會反彈,容易出現凹陷的現象。患者因為代謝變差,尿量的排出也可能變少、顏色變深,水份也會堆積在人體中,導致患者出現體重增加的現象。年輕人會心臟衰竭嗎?年輕族群也會得到心臟衰竭,只是風險相對比老年人少,臨床造成的現象是年輕人可能會認為他不易得到心臟衰竭,往往等到非常嚴重才就醫發現。過去年輕族群罹患的心臟衰竭,多半是感冒等感染後引發心肌炎、血管阻塞有關,因此導致心臟衰竭。現在部分的年輕人往往很早就出現代謝症候群,合併有肥胖、不運動和生活作息不正常,導致比較容易在老年人發生的心臟衰竭也提早發生在年輕人身上。總之,心臟衰竭雖然是不可逆的疾病,透過「喘、累、腫」來長期觀察自己的身體健康強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還是能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
2024-02-26 醫療.耳鼻喉
這波感冒很嚴重!醫揭關鍵症狀「有夠誇張的咳嗽」、合併「化膿性中耳炎」
近日天氣溫差變化大,又有大陸冷氣團南下,孩童感冒患者增加。開業小兒科醫師陳信宏表示,最近診間孩童感冒情形,「真的很嚴重」,除發燒、流鼻水等症狀外,特別是有夠誇張的咳嗽,連續咳嗽,「咳到肚子痛」、「晚上咳到睡不著」,請及早治療,同時也有嚴重感冒兒童出現「中耳積膿」,就是俗稱的「化膿性中耳炎」,呼籲家長在這段天氣變化、溫差大時,務必注意家中孩童健康。陳信宏在臉書指出,日前家長帶一名1歲6個月孩童來看診,主述是「發燒7天了,看了好幾家醫生,一直不會退燒」,有一些咳嗽,一些流鼻水,經過詳細檢查,看喉嚨、看耳朵、看鼻子、聽診,發現兩個耳朵裡面都有「中耳積膿」,也就是俗稱的「化膿性中耳炎」,找到了發燒的元兇。陳信宏說,最近這一波感冒,常會合併「化膿性中耳炎」,導致孩童反覆高燒不退,請家長帶小朋友來看診的時候,記得請醫師檢查耳朵,原因是小朋友容易亂動,不易乖乖坐著配合,所以耳朵比較難檢查仔細。經過,確定診斷與抗生素的治療,發燒終於控制住了。陳信宏指出,臨床觀察,這一波感冒症狀,特別是有夠誇張的咳嗽,若孩童出現連續咳嗽,請及早治療。2歲女童感冒抽搐、雙眼上吊送醫 醫師:嚴重與否看「這兩點」近期天氣溫差變化大,即將又有大陸冷氣團到來,孩童感冒患者增加。一名台中市2歲女童日前感冒,在家午睡時,突然抽搐、雙眼上吊,家長第一次遇到這種情形,一時慌了手腳,送醫途中發現派出所,希望警方協助開道送醫,警方得知後,趕緊協助開警車,載運女童及女童母親前往醫院。所幸,經醫師診斷為感冒發燒引起的熱痙攣,就醫後已無大礙。馬偕兒童醫院兒科部主任紀鑫說,熱痙攣為醫學專有名詞,主要是指患者發燒時,如果體溫上升速度過快,而出現抽搐、雙眼上吊等症狀,這在兒科十分常見,占整體於門診就醫兒童比率約1~2%,好發原因與孩童體質有關,若有熱痙攣家族史的兒童特別容易發生,但往往只會發作一次,經治療後都可好轉,家長不需擔心。「當高燒不退,身體持續抽搐5分鐘以上,且反覆發作時,應特別提高警覺。」紀鑫表示,這種的抽搐恐與熱痙攣不同,有可能是腦炎、腦膜炎引起的症狀之一,家長務必提高警覺。紀鑫指出,近期氣溫忽高忽低,各種病毒十分活躍,包括腺病毒、流感病毒、腸病毒等,對兒童來說仍具威脅,近期門診兒童患者確實不少,呼籲兒童外出,家長應讓孩童戴口罩、勤洗手、少出入公共場所,當出現發燒、流鼻水、咳嗽等症狀,建議應盡速就醫。
-
2024-02-26 醫療.心臟血管
忽冷忽熱最容易讓心臟受不了!別太早出門、藏好身體4部位…秋冬護心保暖8要訣
近來天氣忽冷忽熱的情況愈來愈常見。上周還熱呼呼,但這二天又受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天氣寒冷,其他地區早晚亦寒冷,氣象署針對新北市等9縣市發布低溫特報,恐10度以下。醫師提醒,出門前一定要做好保暖,特別是頭頸部。其實如果是一直持續冷可能還比較容易防範,但就是這樣忽冷忽熱的溫度,最容易讓心臟受不了,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最要小心,心肌梗塞跟中風可能隨時爆發。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代理部主任田知學提醒,出門前一定要做好保暖,特別是頭頸部。如果天氣太冷,長輩可以評估是否要出門。田知學表示,重點就在「溫差」,溫度變化較大對有危險因子的民眾,如三高、年長、中風、心肌梗塞等較危險。冬季常見兩大類疾病三軍總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醫師謝嘉娟曾撰文指出,冬季天氣變冷常見以下兩大類疾病發生。一、心腦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塞」與「腦中風」若突然發生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該要立即就醫。而中風徵兆,則要牢記「FAST」口訣,辨別中風四步驟,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時間。.「F」就是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A」就是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S」就是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T」就是TIME:當上面三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二、呼吸系統疾病:包括過敏、氣喘、重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注意每日飲用足量的溫水,出門配戴口罩,若經濟許可,可購買空氣清淨機使用,也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天冷不要太早出門、泡澡溫度不超過40℃這二大類冬季疾病,又以心血管及腦中風較常急性發生,要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應先了解心血管疾病重要危險因子,包含年齡、性別、肥胖、三高及代謝症候群、吸菸、遺傳家族史等,同時做好護心養心的工作。冬季「護心」、「保暖」,務必做好以下幾件事。除了三高患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除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量血壓,並做好血壓監測。一般人也有許多應注意的事。例如有晨運習慣的人,國健署提醒,變冷時清晨外出運動要特別注意禦寒保暖,不要太早出門,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許多人天冷喜歡去泡湯或在家泡熱水浴,也要注意勿超過40℃,且避免長時間泡在溫泉中,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此外,冬天也應多喝水、多攝取纖維素,以預防便秘,以及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激烈運動等。也要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或是情緒起伏太大等情形。身體保暖 「藏」好4部位保暖的部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長陳潮宗曾受訪指出,不讓寒邪之氣侵入身體,養生要訣就在「藏」字,就是從頭到腳4個重點部位:頭部、背部、腰部、腳部,把這4個部位「藏好」包緊,就會保暖。另外就是注意晚上睡覺時,先備妥衣物在床邊,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進行活動。氣溫驟降護心、保暖8要訣1.監測血壓及控制病情2.充足睡眠3.夜間與清晨起床及出門要注意保暖4.氣溫回升再出門運動5.泡湯泡澡注意溫度6.避免大吃大喝及情緒起伏太大7.多喝水、多攝取纖維素預防便秘8.出現疑似心臟病及中風徵兆立即就醫,爭取黃金搶救期【資料來源】.國健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2-24 焦點.健康你我他
儲蓄健康存摺!公園日健走5公里,出門前吃麻油煎蛋或蛋花酒釀暖胃
先天營養不良、後天失調,造就了一身的體弱多病,坐四望五那年,一場手術讓我的身體更加虛孱,不過很幸福的是,離家5分鐘腳程,新闢一座中型公園啟用,讓我有一處免費地方運動兼復健。公園植物樹木多、空氣好,在積極健走下,我的傷口和體力復元迅速,從此開啟了運動日常。運動後,身體健康改善最顯著的是感冒不再輕易叨擾,但長年胃疾並未改善,原來起床後喝下500㏄的水後就出門運動,胃囊空轉一小時後才進食,導致胃在抗議。後來出門前,我先吃顆麻油煎蛋或一碗蛋花酒釀暖胃,運動完再吃其他食物補充熱量,如此,胃疾也不再隨意鬧脾氣了。運動以來,體質改善很多,連哪裡痠痛或筋骨卡卡,只要去公園健走甩手,都能消除。唯獨8年多前得帶狀疱疹的後神經痛至今未癒,冬天、風大是神經痛的天敵,因此一到冬天較少運動,就有種生活不夠充實的感覺。為了儲蓄健康存摺,冬天運動時間改到9點再出門,此時空氣不再冷冽,陽光溫暖許多,樹花花香也依舊相伴,邊運動邊賞景,是一天中心情最美好的時刻。新的一年祈願未來健走的步伐,能繼續維持25年來一小時走10圈、5公里的紀錄。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24 養生.聰明飲食
10大超好吃傷腎美食正慢慢傷害你的腎,第1名揚名海內外!
洪永祥醫師去年曾公布5大高熱量包餡食物傷腎排行榜,今年他又列舉十種在在不知不覺中緩慢傷害腎臟的美食,包括燒餅油條、炸雞排…就連早餐穀物也是!而第一名更是揚名海內外的國民美食珍珠奶茶。【延伸閱讀】熱量超驚人!醫師公布5大包餡食物是傷腎大魔王 第一名大家午餐經常吃台灣人是出了名的愛吃美食,但許多小吃其實都是高油鹽糖,吃多了其實對健康不好。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在臉書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指出,台灣人每九個就有一個慢性腎衰竭,很多人跟他說「我每天都再吃這些食物也都沒事阿?」其實不是沒事,而是緩慢破壞而不自知。傷腎食物百百種,洪永祥以下列出我們每天非常常見,容易被忽略掉的十個美食,經常吃會讓你容易口渴、水腫、變胖、小便出現泡泡,在不知不覺當中腎功能就會退化的比同年齡的快。十種超級傷腎的好吃食物第十名:早餐穀物早餐穀物,包含玉米片、小麥片等的主要成分是裹了糖的碳水化合物,主打健康的穀片,宣稱低脂肪、低膽固醇、高纖;很容易讓人誤以為跟天然的糙米、燕麥、五穀米等富含高纖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是一樣健康的穀物,但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曾發現,半數市售早餐榖片,每100公克含鈉量達500毫克以上。2006年,英國的消費者雜誌檢視275款早餐麥片,發現「以兒童為銷售目標的早餐麥片中,將近90%含高糖、13%含高鹽、10%含高飽和脂肪。」這些事實上都是高油鹽糖的加工食品,因為這是每天固定的早餐,經年累月的吃務必要給小孩吃天然全穀根莖類食物,而不是這些方便的加工傷腎穀物。第九名:蔥花肉鬆捲與奶酥麵包台式蔥花肉鬆捲麵包鬆軟的口感,是因為含有豐富油脂,並且抹上了美乃滋讓質地更加柔軟,加入了美味肉鬆,整體扎實的重量讓它直接奪得麵包界熱量冠軍。蔥花肉鬆捲麵包熱量高達565大卡,約莫2碗飯的熱量,另外日式麵包無論奶酥、紅豆、芋頭、克林姆都是超高油鹽糖的食物,這些超甜傷腎日式麵包的第一名就是奶酥麵包,一個奶酥麵包高達540卡,這是因為奶酥內餡主要是由奶油、奶粉、糖混合製作而成,再加上麵包原有的熱量,一個麵包下肚,不但吃進去了高熱量其內餡更含有較多的反式脂肪、飽和脂肪酸,吃多也是會讓身體造成腎臟極大負擔。第八名:燒餅油條燒餅油條的製作過程也要加入油脂,它是將麵粉先揉成麵糰,再丟入油鍋中炸。油溫越高,風險也就越高,除了一份燒餅油條的卡路里為500到600大卡,吃掉一份熱量大約是2/3杯珍珠奶茶的熱量。高溫油炸更產生了丙烯醯胺與多環芳香烴的傷腎致癌風險。另外很多油條等食品業者為了增加酥脆口感,多會使用含有重金屬「鋁」的膨脹劑,殊不知人體若攝取過多的鋁,可能會影響腦部腎臟,誘發失智與腎衰竭。第七名:鍋貼包餡食物像是鍋貼、水餃、小籠包,都是澱粉包著五花肉,澱粉高熱量,五花肉含飽和脂肪酸與高熱量,當澱粉緊緊包著五花肉,一點油脂都不漏掉,完全吃進肚就超級傷腎了,高熱量包餡食物傷腎排行榜第1名為鍋貼,因為一份高達750大卡與超過一餐需要的熱量,包餡食物是國人三餐經常的方便選擇,經常攝取是國人造成代謝症候群的非常常見原因,卻往往無法理解他對腎臟的慢性破壞,吃著吃著就吃出肥胖、高血壓、高血脂與糖尿病,腎功能就一日一日流失。第六名:肉鬆肉乾與香腸肉鬆是很好吃的下飯食品常見於早餐飯糰,還有小孩若是生病沒胃口時,或是老人家牙齒不好咬不動肉的時候,擔心加人營養不夠,要補充蛋白質往往都會選擇稀飯加肉鬆;肉鬆事實上很多營養加工食品,會用大量的油、醬油、糖與鹽調味,加工過程中幾乎胺基酸、維生素營養耗盡,只剩下高油鹽糖調味加工食品,尤其是糖尿病人及腎臟病人,就不宜吃肉鬆。同樣的肉乾與香腸也是高油鹽糖加上高溫加工的紅肉,吃完口乾舌燥,有研究發現除了致癌風險外,會引發身體慢性發炎,例如慢性腎絲球腎炎、心血管疾病、自體免疫性疾病、癌症等。肉鬆肉乾香腸一直以來頗有爭議性,製作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致癌物質「異環胺」,其實蛋白質高溫加工油炸、燒烤類過程也容易產生異環胺。第五名:鐵板麵鐵板麵是早餐店非常暢銷的明星早餐,也是我心目中所有早餐中最傷腎的食物,高油鹽糖鐵板麵全包了,鐵板麵除了高熱量每一百公克的油麵熱量就有361卡,鈉含量更是高達712毫克,鐵板面的調味包通常是預先做好的,裡面有各式各樣的調味成分跟勾芡,不僅很油也很鹹,熱量驚人,且經過鐵板上高溫烹煮的鐵板麵,容易卡上陳年焦炭,異環胺、丙烯醯胺與多環芳香烴增加罹癌風險。第四名:三寶飯一份三寶飯960大卡,這還是只有肉跟飯的熱量,加上配菜後熱量大約在1330大卡,比炸雞腿便當熱量還高,一餐就吃掉了一天兩餐的熱量,烤鴨、烤雞的脆皮是因為醃料中含糖,經過烘烤後雖然香氣十足,但熱量也是驚人。叉燒是由五花肉製成,本身為高脂肉類,,且燒臘便當的飯量很多,熱量就爆高,傷腎不只熱量最後會淋上美味高鹽高糖的醬汁,美味的三寶飯真的超傷腎。建議盡量少吃,吃的時候避開肥肉、雞皮、鴨皮。第三名:炸雞排香酥多汁的炸雞排堪稱「邪惡國民美食之最」,更是許多人的宵夜追劇聚會唱歌首選!2012年一則新聞震撼了台灣,台中市一位12歲女童,每天下課在學校附近,買雞排或鹽酥雞吃,一星期4到5次,估計1年吃超過2百份雞排,結果前陣子感冒,引發尿毒症,檢查發現腎臟已經壞死,以後都要洗腎,這位女童原本就有慢性腎臟病,加上每天吃高熱量的油炸物,導致腎臟無法負荷而整個腎功能就耗盡,裹著澱粉經過油炸的雞排,一片熱量平均可達630大卡,比吃2碗白飯還要多。「可怕的不單是熱量」,雞排的獨家調味都是有甜又鹹的高鹽糖,油品若不按時更換,回鍋油更是很多的致癌物與重金屬,經常吃炸雞排不單單是發胖更是傷肝傷腎身心傷血管提升致癌率。第二名:日式拉麵很多第一次吃道地日本拉麵只要喝上第一口湯就會喊好鹹,如果是出國日本才吃一次就算了,台灣人真的是太愛吃拉麵了,對拉麵痴狂的人超級多,甚至網路上還出現「台北捷運拉麵地圖」而且許多人氣店面不分白晝,總是大排長龍,大家一定有印象吃完拉麵超口渴,讓人擔心的是,愛拉麵的就愛拉麵的功夫熬煮湯頭,一定要把湯喝到見底才禮貌,一碗拉麵含鈉量高達2000~4000毫克,有些專業吃貨一周7天,很多人吃著吃著就習慣了拉麵的鹹度,接著血液中的鈉離子就飆高,高血鈉除了造成腎臟負荷、超級傷血管,更造成水腫、高血壓與痛風的發作,絕對是傷腎的高危險。第一名:珍珠奶茶傷腎第一名的后冠是珍珠奶茶,不僅僅是他本身傷腎的邪惡成分,比起前面九種食物她應該是台灣人攝取頻率最高的傷腎食物。一杯珍珠奶茶熱量高達 783.2 大卡;奶茶當中的「奶」是以奶精製作,不論是粉狀還是液狀都屬於油脂類、而不是奶類,雖然現在已較少見反式脂肪製成的奶精,但那一顆顆的褐色珍珠就是高熱量來源。高果糖是傷腎的另一大原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額外添加精緻糖的攝取量,不宜超過每日熱量的5%,若以成人一天所需熱量1800大卡計算,相當於精緻糖不超過90大卡(相當於22.5公克的糖),而一杯700c.c.珍珠奶茶的含糖量約50至60公克,只喝半杯就超標珍奶當中的高果糖糖漿,其果糖分子代謝會產生過多的磷酸三碳糖,促進肝臟內生性脂質合成,也會增加三酸甘油酯堆積胰島素阻抗的增加,提高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痛風等慢性疾病的風險。這些慢性病症是傷腎的最大元兇。偶爾吃別緊張 多喝水、多運動增代謝 洪永祥說,以上十種超級傷腎好吃的食物,大家務必放在心中就好,不要輕易放進口中,若真的偶爾嘴饞吃了,要多喝水、多運動增加代謝,任何一種千萬不要變成每天吃的常規飲食,那是非常恐怖的。人類出生約有兩百萬顆腎絲球,要使用一輩子,腎絲球不會再生,死掉一顆就少一顆,人類壽命不斷的延長,腎臟的存款一定要省著點用,將來老了才能避開洗腎的危險。為了腎臟的健康,一定要減少攝取這些食物的頻率。【資料來源】.臉書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