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1 養生.心理學解密
搜尋
愛計較
共找到
9
筆 文章
-
-
2023-06-09 養生.家庭婚姻
男友媽賣粽子...喊她休假來幫包,問「有薪水嗎」被罵白目!網勸分:這一家門不能進
端午節就要到了,很多人應景賣粽子。原po在匿名公社發文,「幫未來的婆婆包粽子賣,不能拿薪水嗎?」,男友媽媽接到粽子大訂單,叫她來幫忙,於是她整個周末都在包粽子,回家前她問「這兩天有薪水嗎?」結果惹怒準婆婆。男友姐:幫家裡忙還要什麼薪水?原po說,男友三月已上門提親,但是婚期還沒敲定。準婆婆端午接到粽子大單,她周休兩天都去男友家打工包粽子。當她包完兩天,問到「有薪水嗎」,卻被人在公司加班、兩天都沒有來幫忙的男友姐姐嗆「幫家裡忙還要什麼薪水?」,男友媽媽更直接臭臉,拿給她一串肉粽說「當成薪水」,原po笑笑收下。原po回家後,男友告知說家人覺得她沒禮貌,媽媽更認為她太愛計較,「對於婚事要再考慮」。原po擔心對方家想悔婚,男友安慰,他媽應該是說說而已,又勸原po「以後講話不要太白目,有話就講很沒禮貌」。原po很無奈,想問自己真的做錯了嗎?網友一面倒勸分 這一家門不能進!網友一面倒勸分,「你確定要嫁?」、「趕快放生!下一個未來婆婆會更好」、「媽媽、大姑、兒子都很有問題,感覺這一家門不能進啊」、「未來的婆家太早當妳是自己人,妳也沒想當自家人...別結了吧!早晚會離」、「疙瘩已經造成,以後日子不好過了」、「趁早止損吧!不然真的嫁過去,有得妳哭的」。有人認為準婆家很會算,「有關勞力,就是自己人,有關禮數財產,就變外人」、「通常愛計較的人都會故意設陷阱給你,然後再說你愛計較!真的快逃」、「愛計較,慣老闆口語」、「嫁進去前就這種嘴臉,嫁進去之後只會被剝削的更厲害而已」、「婚前便宜勞工,婚後免費奴工」。也有人認為要看平常相處之道,「要看看這婆婆平時怎麼對她,如果平時真的很疼,開口要薪水確實白目,如果不是,真的不用嫁了,嫁去當外傭而已」、「只能說兩邊都是愛計較的」、「一般是不會問有無薪水,但幫忙完長輩會多包一些做回禮」、「替婆家跑腿做事,一律叫自己老公給薪水才不傷和氣」。延伸閱讀:.婆婆只對媳婦暗示「小孩帶父母出國」媳1招反擊被讚爆!5方法解決婆媳關係.媳婦最想要婆婆人選!韓影后尹汝貞:「不喜歡就不見面,幹嘛製造婆媳紛擾」.媽寶AA制又要她服侍未來公婆喊「台灣就這樣」 海歸女1句話狠嗆放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2-11-24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控制不佳恐與C肝有關 未積極治療「罹肝癌風險飆6倍」
糖尿病控制不佳竟與C肝有關。55歲的貿易商老闆,平時糖尿病控制不理想,糖化血色素達7點多,近期透過國健署B、C型肝炎擴大篩檢,才發現自己罹患C型肝炎,治療後才將數值降至6點多。醫師提醒,C肝病毒影響體內胰島素阻抗性,使血糖控制不佳,呼籲糖友應儘早篩檢。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約11.2%,約有230萬名糖尿病患者。衛福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主任蒲若芳表示,糖尿病是C肝主要共病之一,但最新資料顯示,糖尿病病友接受C肝篩檢比率僅6成,若以230萬名糖友來看,約有近百萬名糖友「不知自己有無受到C肝病毒威脅」。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230萬名糖尿病病友中,約有6.8%、15.6萬人合併慢性C肝病毒感染。對比健保資料、實際篩檢資料,C肝盛行率分別為3.31%、6.8%,意謂糖尿病病友實際篩檢的C肝盛行率高出1倍。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表示,糖友普遍在意血糖控制與心血管、腎臟疾病間的關係,但若罹患C肝,因其影響胰島素阻抗,升高時會使血糖控制不佳,若能及早根除C肝病毒,使胰島素敏感度改善,患者血糖控制可以更穩定,也能避免後續產生併發症。研究顯示,清除C肝病毒會讓糖化血色素平均下降0.45%,血糖下降22mg/dl,早年本土研究顯示,糖尿病病友若未積極治療,未來罹患肝癌的風險是一般糖尿病病友的6倍以上。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理事長高嘉宏指出,C肝雖然以感染肝細胞為主,同時也會造成全身性及血管慢性發炎。研究發現,C肝病毒會引發胰島素阻抗,血糖、血壓、血脂上升與內皮細胞異常,最終引發心血管疾病與腦中風。若積極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3個月C肝治癒率高達99%。世界衛生組織(WHO)訂於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衛福部也擬定「國家消除C肝政策綱領」,希望提早於2025年完成消除C肝。為協助更多民眾及早發現與治療,國健署擴大補助成人預防保健之BC肝篩檢,45至79歲民眾(原住民40至79歲)一生可有一次免費篩檢機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也啟動「糖友C肝清零」計畫,包括治療指引、C肝萬人篩檢,與推出「糖友C肝愛計較」衛教短片,邀請演員王中皇、林嘉俐、馬國賢與董至成擔任宣傳大使,透過創意鄉土劇影片及系列衛教活動,鼓勵糖尿病病友積極接受C肝篩檢與治療。
-
2022-03-19 失智.失智100問
財務問題/「我爸生病後,好愛錢!」老年醫學專家的診間觀察:真正愛計較,終究是錢?還是愛?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長輩是因為失智才有的特殊問題,看到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是「愛」「醫生,我爸生病後,好愛錢,超煩!」陪伴失智長輩的家庭日久,常常可以聽到的是一個一個家庭愛的故事。很多問題,表面上看起來很類似,但是我的心得是,細究後會發現每個屋簷下有各自糾結和過不去的關卡,而這些關卡就藏著這一個一個家庭的歷史跟故事。這或許就是我們愈來愈重視個別化照顧的原因吧。有趣的是,愈是運用個別化照顧的精神去了解每個家庭的故事,我愈有機會發現很多時候大家以為很嚴重、很困難的問題,分析到最後會發現,只要換個角度來看都不是問題,或者應該說不是大家所以為的,長輩是因為失智才有的特殊問題,看到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是「愛」。郭爺爺失智後的性格改變一位家屬常抱怨失智症患者的改變:「我愛我爸爸,他也很愛我。過去,他總是永無止境的給我,包括錢與耐心,還有『好脾氣』,為什麼生病了以後,他都變了?!現在的他,超愛計較的啊!」爸媽和子女輩彼此之間,感情深厚,這一點我看得出來,但「愛計較」三個字總讓我聽得糊裡糊塗,只好請家屬多描述一點。郭爺爺不是愛計較,他是擔心家裡沒錢他們的家庭事業是生意興隆的餐飲店。生病前的郭爺爺,長年管理店內收入和家庭用度,這個家所賺的錢,主要都是存在他的名下,直到郭爺爺確診失智症,家人擔心日後會遭遇金融上的困難,於是將大筆金額提出後,改存女兒帳戶內。沒有人把這些改變和背後的考量告訴郭爺爺。漸漸地,家屬發現老人家變得愛計較。郭爺爺會要求客人少用醬汁、不要浪費免洗餐具。見到客人取用衛生紙,郭爺爺甚至會碎碎念,當場擺臉色給客人看。家人煩惱得不得了,怕再這樣下去,客人都跑光了,但老人家又說不聽。無奈下,只好來找我討論。我直接問郭爺爺為什麼要阻止客人取用呢?郭爺爺是這樣說的:「醫師啊,我坦白跟你說,我家生意看來很賺錢,但其實戶頭裡是沒有錢的!年輕人做生意沒有成本概念,只好靠我來幫忙出面管控啦。」他還驕傲地追加一句:「你說,我這個做爸爸的是不是很不錯!」王伯伯失智後的性格改變王伯伯每天找公司會計來查帳上述餐飲店小老闆的問題,其實也會發生在大公司的董事長身上,王伯伯就是故事主角。王伯伯每回來看門診都由媳婦陪同,兩人總是有說有笑的,看得出來,兩人感情很好。好到王伯伯的媳婦告訴我:「對我來說,我公公比我自己的爸爸還親。我對他是什麼話都能說,向他要東西,是要什麼給什麼。他對我沒有要求,反倒是沒事就給我錢。」王伯伯半認真,半開玩笑地回應:「我把媳婦當女兒疼。媳婦比兒子還重要,因為養老就靠她了啊。」一年過去了,王伯伯持續來門診追蹤。但他逐漸出現變化,最明顯的改變是擔心錢不夠用,於是,王伯伯每天找公司會計來查帳。但此時,王伯伯腦中記得的是十年前的帳目,所以,他會打電話給十年前向他借錢的人催繳,根本忘了對方已經在近幾年還清了,讓會計和媳婦因為要同時安撫王伯伯和被追債的人而疲憊不堪。家人請王伯伯不要再管公司的事務了。但是,王伯伯每天眼睛張開後,想的還是賺錢、查帳,以及把欠款追回來。另外,王伯伯也執著於長年來買賣股票的習慣。拗不過王伯伯的要求,家人最後妥協了。幫王伯伯把手機設定好,方便他透過手機來處理股票。沒想到,此舉卻是災難的開始。因為此時的王伯伯因病,已喪失對市場的敏感度,於是他會在股價最低點時通通賣出,卻在高點時買進。給錢,就是王伯伯表達愛的方式。王伯伯的媳婦帶著崩潰的語氣,求我:「雖然爸爸有不少存款,可是這樣花下去,即使有金山、銀山,也不夠用。拜託陳醫師,你勸勸他。」我找王伯伯坐下來談:「王伯伯啊,你現在子女都大了,應該是人生好命的階段啊,怎麼不好好休息,讓大家照顧你就好呢?」王伯伯很認真地回答:「陳醫師,我很愛我的家人。我要當可以幫家裡賺錢的人。我能發錢給大家,大家才會愛我!」那一秒,我看懂了王伯伯。原來對長年開公司的王伯伯來說,給錢就是他表達愛的方式。他的確是愛著家人的,只是他的表達方式就是買買買、給給給,而他也相信這樣的方式可以讓愛持續,家人有物質上的獲得,才會愛他。難怪現在的王伯伯會對錢斤斤計較了,因為要買東西、要發錢,哪是容易的呢?王伯伯知道自己生病了,他需要人照顧、需要被愛,更是拚命地非把錢抓在手上不可。我勸王伯伯:「王伯伯,就算不發錢給大家,你的孩子們還是很愛你的。他們希望你快樂,不要為賺錢和追債煩惱。」王伯伯聽不進去,但是他善良的天生個性,就急著希望我別為他擔心。我知道失智症讓他無法清楚思考,再加上長年累月下來的人際相處核心價值,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還不如請家屬這邊來處理比較快。製作假帳簿,好讓王伯伯查帳,於是,我請家屬製作以假亂真的帳簿,每天王伯伯想查帳時,就拿出來,讓他看看帳戶金額,好獲得安全感。當王伯伯想領錢出來時,也不需要阻止,家屬可以裝模作樣的說已經領出來了,讓老人家身上有錢來發給家人。拿到錢的人,再私下統一繳回即可。這總比讓王伯伯在現實生活中,到處追不存在的債務,或在實際股票市場中受損來得好,不是嗎?我想家屬也看懂了。生病後的王伯伯不是個性改變,正確地說,他還是過去的他,是那個一直透過錢來換愛的公司老闆,只是過去大家沒看懂他的心,現在疾病讓他自我掩飾的能力下降,這才讓家屬誤以為他變了。其實,若要說失智症讓王伯伯變得愛計較,我想現在的他,真正愛計較的,與其說是「錢」,還不如說是「愛」;他心中真正想要的,一直以來都不是錢,而是家人對他的愛。書籍介紹「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作者:陳乃菁出版社:寶瓶文化出版日期:2021/08/20作者簡介:陳乃菁醫師/副教授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已出版《因為愛,所以看見──從失智到高齡退化照護,學習以勇氣面對》(台灣失智症整合照護暨教育發展協會年度公益出版計畫)、《雄溫暖,心照顧──高雄第一線失智照顧者無藏私經驗分享》(合著)。延伸閱讀: 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侯文詠:兒子在國外身無分文,打回家求救,我的回應是…
-
2022-02-12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情緒勒索無所不在!家人、伴侶、老闆同事、同儕朋友,常見4族群你遇過幾種?慣老闆金句引熱議
在人際互動關係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曾經受到所謂的「情緒勒索」,也就是對方在話語間無形施加壓力,讓自己產生如罪惡感、挫敗感等等的負面情緒,進而妥協於對方的指令或意見。《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最近3個月內「情緒勒索」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了解網友熱議的4大情緒勒索常見族群網路聲量排行。最親密的人情緒勒索逃不掉 慣老闆金句引發網友熱議觀察網友熱議的情緒勒索話題,發現許多人都曾在「家人」、「伴侶」這類親密關係中遭受情緒勒索,像是日前有網友分享自己珍藏的公仔娃娃遭年幼表妹摔壞,而事後網友姑姑不願賠償及道歉,只表示「家人之間不要這麼愛計較」,讓該名網友大呼「真的被道德綁架」,貼文一出引發許多民眾熱烈討論,也有人分享自己被家人情緒勒索的相關經驗,並大呼「家人情勒真的沒辦法……逃也逃不掉」。而在「伴侶」之間,有網友表示女友只要一生氣就會說「這段關係只有我在付出」等情緒性話語,並時常以分手作為威脅,讓許多民眾回應「光看文字就感受到滿滿的勒索了」,並提醒該網友「真的不要一直忍,這就是恐怖情人,快逃……」。另外,日常社交關係的「老闆同事」及「同儕朋友」間,也時常出現情緒勒索的狀況,有網友就分享「老闆超愛情勒,每次都說是重用我才給我這麼多工作,是給我學習的機會,加班費也沒給」,讓許多心有戚戚焉的民眾無奈回應「真的……慣老闆的起手式啊,覺得我有用就多給一點薪水,不是多給工作……」;此外,也有網友表示「每次不陪朋友去逛街,他就說我都不夠朋友之類的,長期下來覺得壓力好大」,讓許多有相同經驗的民眾大嘆「真的……朋友間這種無形情勒超可怕」、「有時候又很怕自己小題大作,但真的懂你說的壓力大」。情緒勒索無所不在,若是在任何關係中感受到這種無形的壓力,都可以適度的遠離,給自己一點喘息的時間與空間,以免長期下來影響心理健康。★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1-06 失智.照顧喘息
照護選擇/父母需要人照顧,該辭職的是我嗎?先考慮好「這3點」才不後悔
步入中年職場,年邁雙親的身體在這個時候出了狀況,該離職照顧重病或失智的父母嗎?有些人甚至擔任主管職務,工作與照顧壓力更難向他人傾吐,根據統計,台灣長照、臥床的照護平均約8至10年,對照顧者來說是一條漫漫長路,壓力和過勞可能發生不善照顧,甚至造成家庭長照慘劇。照顧父母責任由誰擔?別被傳統價值觀綁架45歲的林小姐,單身住在家裡,擁有令人欽羨的中階主管職。年邁70的媽媽最近健康出了狀況,記憶力大幅衰退,變得不愛出門,睡眠紊亂且情緒不佳。好不容易哄去就醫,醫師診斷為輕度失智,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照顧。因為手足婚後都搬外面自組小家庭,照顧媽媽的責任自然落到她身上。初期工作、家庭兩頭燒,體力不堪負荷,萌生辭意專心照顧媽媽,但好不容易累積的工作專業該就此中斷嗎?照顧家人的責任該如何跟手足商討分配?Q1:討論照顧責任的注意事項,該怎麼做才不會撕裂手足感情?在台灣,傳統照顧者通常是女兒、媳婦,或是住在家裡的單身成員,有些人為了照顧長輩,不得不放棄工作,等到父母離世時,也難以再回到職場,造成自己生活不易。照顧父母是全家人的責任,在法律上更是必須!心理師吳若慈建議,首先充分了解長輩的疾病狀況,跟醫生討論各階段的照護方式後,再與手足分工,避免意見不合、找不到共識。若家庭成員都有人力照顧上的困難,可討論一起出錢聘請移工居家照顧,或尊重老人家的意願送至安養機構。(推薦課程:24小時不間斷,照顧者快崩潰了!一次說長照2.0有哪些喘息服務可使用)Q2:父母需要人照顧,該辭職的是我嗎? 中年職涯中斷後,大多很難再回到職場,吳若慈分析,回歸家庭要考量1.父母失能狀況 2.餘命還剩多久 3.照顧工作是我能負擔的嗎?綜合以上三項,再列出自己的年齡,是30歲、40歲還是50歲,各年齡的經濟承擔風險,以及回到職場的機率。💡 建議要看清現實面,包括存款和體力,「生活大小事都要你來做」的狀況下可以堅持多久,否則再多的愛都會被磨光。Q3:如何紓解心理上的照護壓力,別讓自己陷入憂鬱?日復一日的照護工作,非常耗費體力和心神,吳若慈說明,千萬別把責任全攬在自己身上,也不要認為請手足幫忙是自私的行為,照護是團隊工作。學會減輕負擔,理解「這並不是我一個人的責任」,千萬不要默默承受,或是因為照護放棄自己的人生。💡 適時尋求資源協助,可諮詢各地長期照護管理中心,運用「喘息服務」給自己留點時間放空休息。照顧家人先把自己擺第一,善用日間照護與喘息服務根據國內的資料統計,台灣約有230多萬人為失能、失智家人照顧所影響,每年更有13多萬人因照顧離職。吳若慈分享遇到許多類似狀況,主要照顧者設定的停損點時間到了,或是不堪負荷提出幫忙需求,家人常會脫口說出:「你就是愛計較」、「爸媽這麼疼你,為什麼不犧牲一點」、「送父母到照護機構就是不孝」,這些親情勒索的言語,把照顧當作是義務。💡 照顧者要拋開傳統的孝順觀念,不要因為自己沒時間照顧父母而深感愧疚,把自己照顧好才能照顧好病人。Q1:如何避免因為照顧父母,換來一無所有的臨老人生?台灣邁入高齡社會,照顧者高齡化的現象也越趨普遍,青壯年要有心理準備未來面臨的照顧難題。事先做好理財規劃,包括購買醫療險、殘扶險、長照險等,免於財務危機。(推薦課程:別等失智才來擔心錢,可提前規劃保障!搞懂「這3種方法」不需為錢擔憂保資產)Q2:政府有哪些資源可運用,降低照護者的負擔?善用長照2.0的補助及服務,可以在居住的鄉鎮市區,尋找需要的長照服務,即便所住的區域並未提供,也可透過各區轉送服務,送至符合需求的長照機構。撥打長照專線1966,照管中心會派照管專員到府評估失能等級;在想要休息的時候,也可申請喘息服務。吳若慈提醒照顧者,當遇到緊急事故,心理衝擊大約需要2個星期慢慢恢復,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冷靜下來跟手足好好溝通協調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記得照顧自己為第一優先,照護費用最好由親人的年金與存款支應,或是手足共同負擔,為自己存留退休老本。
-
2021-10-27 養生.家庭婚姻
準婆婆拋7問題 女友一聽怒喊分手 網戳破盲點:說話的技巧
許多情侶要結婚前,都必須先見過雙方父母,才能步入禮堂。一名網友的哥哥最近要結婚了,準婆婆要哥哥問女友幾個問題,沒想到哥哥問完後,女友相當氣憤甚至想要分手,於是他想問問網友們,「這些問題很惡劣嗎?」。一名網友在Dcard「結婚版」發文,他的哥哥最近要結婚了,正在看房,媽媽要哥哥詢問女友幾個問題,包含「女生打算以後房貸負擔多少?按照出資登記嗎?」、「女生有多少存款,夠不夠分擔頭期款?有沒有想要買車?」、「若男方出資較多,是否可以離婆家比較近?娘家有沒有要幫忙出錢?」、「以後有要生小孩嗎?如果有,想住多少錢的月子中心?」、「打算讓小孩接受什麼程度的教育、學前教育選擇公立還是私立學校?」、「小孩需要爸媽幫忙照顧嗎?」。沒想到原po哥哥問完後,女友氣炸了,認為很愛計較,還沒結婚就算計他們家的錢,甚至吵得要分手,令哥哥相當無奈,於是想問問網友們,「這些問題有很惡劣嗎?」,引起不少網友討論。不少網友認為,這些問題很必要,但男方不會講話導致女方和婆婆產生誤會,「就第三者的角度來看,確實是很現實且必要的問題,但我若是當事者,也會爆炸,重點是你哥哥在居中的溝通方式…我只能說,說話的技巧很重要」、「的確,就現實面而言是需要去了解的,畢竟沒錢走沒路,但是如果我是當事人我也會不舒服,我覺得這些問題都不應該由男方家長來問,如果男生自己跟女友討論他們未來家庭藍圖的方式去了解會比較好,畢竟感情是他們兩個在談,比較不會有互相猜疑的問題」、「媽媽不過分,是哥哥處理不好,為什麼要讓女友知道是你媽請他去問的?這些問題兩個人最好要在婚前討論,但不需要讓女生知道是你媽媽提出的,有些事情男友提出和男友媽媽提出,聽起來就是不一樣,只要加上一句『我媽/我爸問我們…』壓力瞬間暴增啊,如果他們分開了,也不是你媽媽的錯」。有網友則認為,媽媽管太多,「我自己是覺得,這些全部都是必須要討論的,雖然我還沒論及婚嫁,但如果我有那一天我也一樣會全部攤開來講清楚說明白,這是雙方本來就該事先討論的問題」、「我覺得女方必須回答的是跟你媽直接相關的問題,比如房貸男女方出資(假設你媽有出錢)、還有小孩父母帶不帶,其他問題回不回答要尊重人家」、「這些是結婚前兩人該討論的東西沒錯,但不是未來婆婆該問的東西」、「這些感覺是你哥他們小夫妻結婚前就應該討論好的,你媽一堆問題、小叔上低卡取暖,我是覺得比較過分」。
-
2021-04-29 養生.家庭婚姻
父母強迫兄金援敗家弟...心理諮商師:東方人眼中的家庭和諧,往往是悲劇的開始
關於心理界限的例子,我想再多談一點跟我們近一點的關係。當我們對親近的人失去了心理的界限,又會發生什麼狀況?在我的實務工作中,經常會聽到類似的故事。提款機大哥品冠出生在一個大家庭中,爺爺奶奶生了五個小孩,其中只有品冠的爸爸(是長子也是長孫)和叔叔兩個男生,其他姑姑長大後便陸續出嫁。品冠的爸爸遺傳到爺爺的勤儉、認真,很早就離鄉到臺北打拚,成家立業之後,有了自己的一個小家庭。但是品冠的叔叔,從小就好大喜功,一心想賺大錢、做頭家,創業數次,最後都賠錢收場。即便如此,依舊沒有澆熄叔叔的發財夢。大約在品冠青春期,叔叔又從朋友那打聽到一個賺錢的好機會,但是叔叔身上沒錢,只好轉頭向品冠的爸媽尋求資金。品冠的爺爺奶奶年邁、身上也沒有積蓄,都是靠大兒子奉養,才能有安穩的老年生活。儘管知道小兒子有許多不良紀錄,他們也希望小兒子能儘快像哥哥一樣結婚生子。因此,他們代為開口向大兒子借錢,希望他這個做哥哥的可以幫弟弟一把。其實,品冠爸爸已經不只一次借錢給弟弟做生意,每一次都慘賠,先前的錢也拿不回來。品冠爸爸不甘心,為何自己辛苦賺來的錢,一再地送給別人揮霍,自己卻得節儉度日,也沒辦法給孩子優渥的生活環境。因此,這一次他下定決心,不管爸媽怎麼哀求,他不再幫這個不成材的弟弟。而那些拒絕的話,聽在爸媽耳裡非常刺耳,覺得做大哥的怎麼可以棄自己的家人不顧,兩老斥責、辱罵他沒有擔當、沒有做弟弟的榜樣,甚至賭氣離家,到出嫁的女兒家借住。這件事情傳開之後,品冠爸爸背負莫大的壓力,說他不孝、愛計較的話語,不絕於耳。到最後,品冠爸爸罹患憂鬱症,幾年後,一人離家出走,至今生死未卜。品冠曾告訴朋友:「每次在路上遇見流浪漢,我都會多看兩眼。不知道是不是還有機會見到他(爸爸)。」為了家族的和諧共榮,父母不分是非的要大兒子無條件地支持自己的弟弟,結果造成兄弟間巨大的裂痕,也讓大兒子的下一代還沒成年就失去父親。這件事成了品冠心中很大的陰影,讓他難以對人產生信任感,對很多事情都抱持著負面想法,他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慢慢地找回自我。對他來說,家族這個概念,太沉重,也太沉痛。透過這兩個故事,我想和大家談一談文化這個部分。人是活在團體中的,談心理界限就不可能忽略文化的因素。特別是東方社會,以農業經濟為主,而家族又是整個農業活動的核心單位。因此,家族的團結、和諧、興盛就變得至關重要,這些約定成俗的信念與習慣,便漸漸地形成以「家」為重的「家族主義」。像是多子多孫,多福氣、家和萬事興、家醜不外揚等,一套獨特的思考模式與生活準則,規定著家庭成員彼此的權利義務,彼此都熟悉哪些行為是合適的、被鼓勵的,哪些則是被禁止的。目的是讓整個社會,可以用最穩定且有效率的方式運行著,以維繫家族的延續。這些想法和做法並非一定是落後的,放在當時的環境是必然的手段和策略。只是比較麻煩的是,現代人的生活早已脫離了農業型態、進入網路世代,早已不需要這麼多人力、居住空間的安排,也不若農村生活緊密,許多事情不可能再像過去一樣運作。但是幾千年累積下來的傳統和習俗,並不是說改就能馬上調整。因而,造就了許多家庭紛爭以及個人痛苦。特別是以下這兩個觀念,常常讓人在面臨家族問題時,感到非常的棘手、難解。1.重視家族團體家族的團結對我們來說,一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家族內有人「胳臂向外彎」,必定會遭致極大的撻伐與排擠。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是一家人,就必須「榮辱與共」、「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絕對不能置身於事外。只要是有關家族的事情,無論結果好壞,所有人都要一起承擔。因此,清楚的「心理界限」在東方文化是不存在的。甚至是被壓抑、禁止的,如果家族成員太過強調個人需要,將會破壞團體的凝聚力。為了控制每位成員對家族的忠誠度,家族會把同一個姓氏的所有男性子孫和其配偶,以及他們一起共同養育的孩子,全部集結起來,一起過著「同居共財」的團體生活。這種單一經濟體,有三個特色:所有的勞力收入皆歸公庫、每個人的必要開銷也從公庫支出、累積起來的財富是大家共同享有,成為家產。就像我們故事中提到的品冠爸爸,賺的錢不能自己花用,必須奉養父母還要提攜兄弟;而明倫則是賣了房子,錢卻不能放到自己的口袋。當一個人失去經濟自主權,他在人格與自我意識必定得依附團體,依據團體的喜好來決定個人的行為,大家念茲在茲的都是如何讓家族更強大,不能考慮個人的喜好。在這種氛圍下長大的孩子,很難有勇氣說出自己的想法,只能唯唯諾諾、聽命行事。加上我們長久以來重視家族團結的習慣,會讓許多人不敢有太清楚的自我界限,害怕承擔不孝、自私的罪名。可是放到現代人的生活,這樣的思維模式卻會扼殺一個人的創意與自主性。當小孩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先考慮爸媽會不會答應,他就把一部分的生活掌控權交託出去。因此東方社會中,媽寶的比率特別高。2.強調家族和諧再者,要一群人從早到晚緊密生活,彼此之間一定會有摩擦。對家族來說,關係間的紛爭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因為會破壞家族的和諧,造成不必要的分裂。因此,我們非常推崇「忍讓」這個美德。特別是女性常常扮演家族溝通的橋梁,她能不能把這個角色扮演好,就看她符不符合「溫、良、恭、儉、讓」五大特質。只要她能恪守這些原則,「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聽」並非難事,也能一起成就整個家族的名譽。也就是說,和諧,是家族運作不可違抗的天條,任何人只要有過激的行為,就有可能導致親屬間的不合,而長久、嚴重的紛爭會讓分家的問題提前來臨。站在長輩的角度,分家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為「大家族」的運作就會分崩離析,並讓他們喪失了家族中的權威地位。所以老人家會努力去除任何會造成分家的危險因素,堅守著能不分家、就不分家的理念。於是,「忍讓」和「犧牲」成為人人必要的修煉,衝突變成可怕的詛咒,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然而,不分家,看似團結一致、同甘共苦,在這樣的體制下,情緒壓抑久了,往往只會造成更大的悲劇,就像品冠的父親便是家族主義的犧牲品。對照我個人的教學經驗,亦是如此。許多學員之所以無法堅持個人的界限,來自於他太害怕與人有衝突。對他來說,從小家裡就被教導著不能吵架,大家應該相互友愛,不應該太過算計、自我,以至於他遲遲無法學會什麼是有建設的爭執,該如何透過衝突達成共識。書籍簡介書名:心理界限:尊重自己的意願,3個練習設立「心理界限」,重拾完整自我作者:楊嘉玲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17/11/30語言:繁體中文作者簡介楊嘉玲諮商心理師。熱愛寫作,喜歡透過文字讓人感覺溫暖、獲得療癒。啟點文化負責人。柔順的外表下,藏著一顆冒險的心。政大經濟系畢業,發現自己無法融入冰冷的數字世界,憑藉一顆敏銳的心思,以及對人文哲理充滿好奇心,毅然踏上心理輔導之路。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所畢業,曾榮獲全國優秀碩博士論文獎,本欲往學術界發展,但繁雜的行政和升等壓力,漸漸失去與人好好連結、互動的機會。決定在30歲生日,送自己一份禮物,離開專任教職工作,追求夢想。創立啟點文化,透過經營公司更理解一般人,在真實生活中須面臨的考驗。因此,總能用最淺顯易懂的話語,幫助個案突破盲點。相信心理工作者能帶給世界最好的禮物,是將枯燥艱澀的專業知識,轉化成簡單、有溫度的話語啟發人們思考。在閱讀的過程中,反思生命的處境,找到前進的動力。
-
2021-04-26 養生.人生智慧
朱慧芳/思念種櫛瓜的她
淑華託她姊姊送來兩顆栗子南瓜給我,剩下的一顆南瓜還端坐在我家廚房,躺在醫院的淑華已經離開,不像過去一樣,在醫院長長短短的住上幾天,然後出院回家,休息幾天又掛著便袋笑瞇瞇的往田裡去。我把南瓜慎重地放在窗前供著,打算能放多久就放多久,等到出現腐壞再埋入土堆,滋養其他的生命。大腸癌末期,她樂觀相信自己是幸運的那一個。差不多是四年前,元氣周報的主編得知淑華種的有機櫛瓜滯銷,卯起勁的團購,助她解決難關。當時淑華已經是大腸癌末期的患者,但還是樂觀地相信自己會是幸運的那一個。畢竟距離發現病徵已經三年,切了這個、那個,做了人工造口,還是可以像往常一樣作息,可以下田工作,繼續吃想吃、愛吃的鹹酥雞。除了作息沒什麼改變之外,因為有健保給付,再加上之前買的保險,每一次的住院、開刀,都可以領到幾萬至十幾萬的重大傷病理賠。過去幾年,全家的生活都是靠她開腸破肚,賺取理賠,她好像不怎麼在意所謂的「血肉錢」。只要有治療就可以領錢,不健康的輪迴已經變成七年來的常態。而她自己也甘之如飴,覺得如果可以這樣繼續活下去,也是個不錯的方式。靠開刀養全家還樂觀面對,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從她姊姊那兒聽到她又住院的消息,總是讓我質疑保險這件事的正確性。沒有人喜歡生病,可一旦購買了不怕生病的保險理賠契約,生病反而變成了確幸,而且病情越嚴重理賠越大條,就像是黑色的荒謬劇。我聽說,躺在護理之家靠插管殘活的老人家,有些是家屬不肯同意拔管,才維持著植物人的狀態,因為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可以繼續領取保險理賠或是退休撫卹津貼。不能自主決定是否要拔管,以及像淑華這樣,靠開刀養全家還樂觀面對,才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金剛經》裡提到一個故事,佛說他在前幾世時曾經被歌利王割截身體,因為心中沒有嗔恨,隨即又長出新的手腳,因此得到歌利王的衷心信服。過去幾年,淑華體內的癌細胞轉移到其他器官,腹腔內器官割了再割,原來的主治醫師曾跟她說,「不要再來了,我們這裡沒法醫妳,妳還是轉院吧!」最後她在台大醫院得到了照顧,幾乎每個月都在化療,醫師還鼓勵她,說她是打不死的蟑螂。而她也以為,自己就是這樣的命。旁人不可承受的苦,她卻是永遠的樂觀。病重還惦記南瓜沒賣完,她是單純開朗的生命勇者。聽她姊姊說,淑華兩歲的時候從樓梯摔下,頭破血流人卻無大礙,全家都說她該死沒死,必有後福。那份後福,可能就是她一生不愛計較,寬厚待人也憨厚地相信生命、享受人生。那兩顆最後的栗子南瓜,一顆已被我切割料理,一半做南瓜濃湯、一半做海鹽烤南瓜。她姊姊說,人都病成那樣了,還惦記著南瓜沒賣完,剩下的南瓜要怎麼辦!我想,日後若是看到南瓜或是櫛瓜,都會讓我想到她,一位單純開朗的生命勇者,賴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