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4 科別.婦科
搜尋
性行為
共找到
426
筆 文章
-
-
2020-10-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疫情波動不定 南韓歸納3大防疫威脅
韓國8月中爆發新一波疫情,但與年初首波疫情防控狀況相比困難重重,單日確診數持續在百例上下波動,未獲顯著控制,相關單位也就最新疫情狀況,歸納出3大影響防疫效果因素。韓國是中國以外第一個爆發疫情的國家,但在防疫當局以大量採檢、追蹤隔離、治療因應,迅速控制疫情,因此成為防疫模範國。但8月中開始以首都圈地區為中心的最新一波疫情,似乎就沒那麼好對付了。這波疫情單日確診數一度高達400多例,之後雖逐步下降,但在百例上下卡關,根據韓聯社報導,9月3日至19日皆維持在100多例,隨後雖3度降至百例以下,但最多連續4天,最近一天降至77例,但接下來的疫情動態仍待觀察。首爾市公共衛生醫療財團就這波疫情發表分析報告,整理出可能降低韓國式防疫(K防疫)效果的3大因素,包括感染途徑不明、民眾不合作,以及病床不足。感染途徑不明代表感染源可能不在防疫當局管控範圍之內、仍在社區中活動,成為隨時都有可能引發新一波社區感染的「火種」;另一方面,將當前疫情視為「假新聞」,拒絕或妨礙居家隔離、接觸史調查等防疫工作的非理性族群,就如同可能使疫情一發不可收拾「乾稻草」。研究員指出,這次疫情並非起因於社會經濟上的弱勢族群,而是「非理性的宗教團體」,這類非理性行為就如同直接破壞K防疫效果。若觀察在首例確診出現後20天內達到100例的群聚感染事件,找出其中7成相關案例花費時間,最初的愛第一教會群聚感染花費10天,815首爾市中心集會群聚感染花費13天,新天地教會群聚感染則花費17天,九老區電話客服中心則僅花6天,可以看出宗教團體相關事件掌握時間較一般團體明顯較長。此外,照護重症患者的醫療設施及人力不足,對整體醫療體系可能造成結構上的問題,當局雖已承諾會在年底前增加病床,但無法確定足以應付秋冬季可能再回升的需求,研究員認為,當局應同時制定短期及中長期方案。韓國至今累計確診2萬3889例,415例病歿,其中2萬652例皆為社區感染。
-
2020-10-01 科別.婦科
連假出遊別憋尿 護理師提醒小心妹妹悶癢
中秋連假到來,許多民眾會來上一趟旅遊,不過出遊車潮眾多易塞車,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師廖曉嵐提醒,長坐悶熱及憋尿都要小心「妹妹」會悶癢。廖曉嵐表示,「妹妹」會悶癢是很多女性相當難以啟齒的問題,常因工作壓力大、睡眠不足、免疫功能降低、生理期長時間使用衛生棉、潮濕悶熱、長時間憋尿等而感染,並非不注意生活衛生。桃園醫院婦產科醫師劉政賢說,女性陰道內有很多種菌,正常情況下,陰道內以乳酸菌為主,這類細菌會使陰道呈現酸性(約pH值4至4.5),維持陰道健康。劉政賢解釋,女性常見的陰道感染可分為3種,分別為黴菌、細菌以及陰道滴蟲感染。黴菌感染時,分泌物會呈白色或黃白色混濁的乳酪塊狀,氣味較不明顯。細菌引起的感染,分泌物較薄,呈灰白色或黃色,且有較重的魚腥味,性行為後的臭味會更加明顯。陰道滴蟲感染,分泌物通常呈黃綠色且較濃綢、有時合併泡沫,且有難聞的氣味。劉政賢提醒,不管哪種感染,都有可能出現陰部搔癢、灼熱的現象,其中又以黴菌感染時最明顯,很多患者會因為搔癢難耐而難以入眠,用手去抓破皮,導致外陰部表皮流血,使外陰部變得紅腫。劉政賢強調,私密處感染從日常照護上可以預防,要調整良好作息、少吃甜食、酒類,以免助長念珠菌大量繁殖、多吃乳酸菌,如無糖優格等。另外,在穿著方面也要選擇寬鬆的褲子,並盡量選擇棉質褲子,讓身體保持涼爽舒適,還有內褲不可以跟襪子一起洗,以免黴菌由襪子轉移到衣褲,而造成胯下或身體感染。劉政賢表示,發炎期間更要避免性行為,而平日記得要在性行為之前喝一杯水,性愛後一定要排尿,這樣能有效預防感染。
-
2020-09-25 科別.精神.身心
思覺失調患者回歸社會 最大阻礙在污名化
台灣每一百人便有一位思覺失調症患者,好發年齡為15到30歲。許多民眾常誤以為思覺失調症患者只會出現聽幻覺、被害妄想,皆有攻擊性行為。彰化基督教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邱南英表示,隨著藥物發展,思覺失調症患者經過治療,約有六成可以回復原本的樣子,也能繼續勝任老師、警察等工作,但社會對疾病的汙名化,讓患者不敢回歸社會。邱南英說,思覺失調症是慢性精神疾病,民眾對此疾病熟知的症狀多為正性症狀,包括出現聽幻覺、被害妄想,進而產生攻擊行為,但除了正性症狀外,還有社會退縮、面無表情、沒有動機等負性症狀;判斷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的認知症狀;憂鬱、焦慮等情緒症狀;以及出現胡言亂語和混亂怪異行為的解組症狀。花蓮慈濟醫院成癮精神科主任陳紹祖表示,過去治療思覺失調症,主要是多巴胺拮抗劑,針對正性症狀將聽幻覺的症狀壓下來,但容易產生負性症狀以及錐體外路徑症候群的副作用,患者容易精神呆滯、思考反應變慢、動作遲緩。陳紹祖說,許多患者急性期過後,情緒上仍飽受折磨,有些則因為藥物影響造成思考和動作變慢,面對人群有明顯壓力,而不敢重返學業和工作。現在則出現第二代的口服及長效針劑,以及最新的血清素與多巴胺調節劑,不只處理正性症狀,也避免加重負性症狀和影響認知功能,讓患者脫離急性期後,約有六成能回復原來樣子,回歸社會。但思覺失調症患者回歸社會最大的困境更在於社會的污名化,甚至有些患者也擔心自己是不是有一天也會在無意識下傷害他人。邱南英說,事實上自己診治過不少警察、老師,治療後病況都十分穩定,但不敢讓人知道病情,擔心只要一曝光就丟掉工作。邱南英表示,思覺失調症成因複雜,並非單一因素造成,包括遺傳、心理狀態、環境壓力等都可能影響,因此不僅是規律吃藥控制,也要搭配職能治療、心理治療、娛樂治療等非藥物治療,讓患者進入穩定治療的階段,甚至有三成患者治療後完全不再復發。
-
2020-09-16 醫聲.疫苗世代
HPV疫苗/HPV與HIV傻傻分不清楚! 泌尿科醫師列HPV常見3迷思,你中幾個?
HPV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無所不在,80%的人終其一生有機會感染HPV,與男性更是息息相關。調查指出,台灣男性對於HPV的認知度偏低,其中HPV又以36-40(37%)及41-45歲(32%)的熟男認知度最低;此外,約有3成男性HPV與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傻傻分不清,雖然兩者都會透過性行為提高感染風險,但前者是可透過施打疫苗預防,後者則為引發愛滋病的病毒;對此,台灣男性學醫學會主張男性預防HPV三關鍵──「安全性行為」、「依醫囑施打HPV疫苗」並主動「諮詢專業醫師」。 HPV並非只會透過性行為傳染 男性目前尚未有常規項目可篩檢許多人對HPV仍有錯誤的迷思,認為HPV僅與女性相關,或是單一性伴侶就不會感染,輕忽感染HPV的風險。據調查顯示,約4成台灣男性並不清楚單一性伴侶仍有機會感染HPV,約3成熟男認為HPV只會透過性行為傳染而輕忽了感染HPV的風險,雖然性行為是HPV的主要傳染途徑,然而也有可能因生殖器接觸到附有HPV的物品而感染,且有別於女性可透過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及早發現,目前在台灣尚未有針對男性的常規檢查項目來篩檢HPV。 男性感染HPV難察覺 由手術治療未施打疫苗者仍會復發研究指出,除了感染初期症狀難以察覺,男性在感染HPV後,較少產生抗體,以至於重複感染、無法自行將體內病毒清除,則有可能引發癌症。HPV詭譎多變,約有100多種型別,約有40種會感染生殖器,其中生殖器疣(菜花)傳染力高,約高達9成為HPV 第6, 11型所感染,傳染力高達75%,根據研究資料顯示未施打疫苗者即使經由手術治療,仍有25%面臨疾病復發。 九成沒有疫苗防護前3大原因有這些 主動諮詢醫師預防HPV 另外,調查提及,台灣男性有超過九成(94%)男性未施打HPV疫苗,其中又以36-40(97%)及41-45歲(96%)的熟男未施打比率高於所有男性平均。未施打的前三名主因為「不知道男性也可以接種HPV疫苗」、「不清楚諮詢科別」,「認為自己不會罹癌,不需要接種疫苗」,顯見不少男性對HPV預防知識仍相當不足。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煜強調,根據研究,在台灣,常見感染的高致癌HPV型別有16、18、52、58型等,目前通過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疫苗,分別為2價、4價和9價,呼籲社會大眾諮詢醫師,不分男女,應攜手預防HPV,保護自己也保護另一半。 延伸閱讀: 非性行為才會染HPV! 醫揭公共3危險地方 男性染HPV多無徵兆! 性生活前「這件事」很重要 
-
2020-09-15 癌症.卵巢.子宮
孕期青梅竹馬老公偷吃 8年後罹子宮頸癌的她最後悔這事
32歲小麗產後8年回診確診子宮頸癌,醫師詢問下,小麗說,產後有被告知施打HPV疫苗,減少感染風險,但夫妻從小青梅竹馬感情ㄧ直很好,認為自己不是風險族群,未施打HPV疫苗,直到發現自己罹患子宮頸癌前高惡度病變,才得知先生在她孕期「凍未條」曾去過聲色場所。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大規模研究發現,在透過性行為傳染的病源中,人類乳突病毒(HPV)造成最多人感染,遠超過愛滋病毒、披衣菌、淋病等,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指出,換句話說,HPV已成性病冠軍,即使是單一性伴侶,也有近6成的機率感染HPV。HPV有許多不同型別,低危險型HPV可能導致菜花或輕度子宮頸癌前病變;高危險型可能導致子宮頸癌及其他癌症,包含外陰癌、陰道癌等,多數經由性行為傳染,不論男女,只要發生生殖器接觸的性行為,就可能感染。除建議性活躍的年輕群族接種HPV疫苗,婦女產後也是接種關鍵時機,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解釋,自然產後產道易有小傷口,增加感染HPV風險,除了女性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篩檢外,不分男女更應依醫囑接種HPV疫苗,民眾可諮詢醫師,積極討論,遠離HPV感染風險。黃建霈呼籲,預防HPV男女性都該做到三關鍵,包含依照醫囑接種HPV疫苗、安全性行為及女性定期抹片檢查,據國內資料,近年子宮抹片篩檢率達六成。但黃建霈指出,20至29歲年輕女性屬性活躍群族,篩檢率卻偏低僅兩成,若反覆感染HPV,未來恐增加罹癌風險,建議儘早開始定期抹片檢查。據衛福部國健署提出的台灣本土研究顯示,子宮頸抹片篩檢是「四癌篩檢」中CP值之首,其降低約七成子宮頸癌死亡率。
共
1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