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2 科別.眼部
搜尋
局部麻醉
共找到
129
筆 文章
-
-
2020-05-28 科別.骨科.復健
婦人腰痛跛腳走 新式脊椎內視鏡讓她術後隔天照常洗腎
一位長年洗腎的六旬婦人並伴有多重慢性病,因下背痛痛到沒法正常走路,難以忍受,前往「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就醫,經檢查診斷是因腰椎椎間盤突出所致。院長楊椒喬考量其特殊病史,範圍大的傳統手術,術中、後易讓她承受極高風險,建議她接受麻醉風險極小的新式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術,術後不僅很快感覺不痛了,隔天竟能照常洗腎,絲毫不因手術而影響生活。收治病例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指出,患者因有末期腎臟病,須長期洗腎,同時還有高血壓、糖尿病,並因心臟問題裝有心臟支架。一直以來她亦持續為下背痛所苦,包括,右小腿和臀部疼痛、酸痛、麻木和無力,影響所及,讓她無法長時間行走,被迫用跛腳走路,無法保持良好正常的行走狀態。近來她的疼痛已越來越嚴重,痛到讓她難以忍受,坐立難安。院長楊椒喬進一步指出,經過診斷及磁振造影(MRI)檢查確認,患者是腰椎第三、四節(L3-4)椎間盤突出,並壓迫神經,導致出現上述症狀,需要接受神經減壓手術,以免造成神經不可逆損傷。楊椒喬院長說,經詳細評估她的多重慢性病史,尤其考量腎功能缺損病患若接受麻醉開刀治療,一向有極高的風險,尤其是時間長、範圍大、流血多的傳統大手術,可能在術中、術後,造成急性肺水腫、心臟衰竭及嚴重體液離子不平衡等併發症,較一般人承受更高危險,因此建議她接受新式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術。楊椒喬院長表示,新式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術的獨具特點,均非常適合有慢性病的患者,包括,採局部麻醉,相較於全身麻醉,麻醉風險極小;手術時間短,平均為1-2小時;微創小傷口只有約1公分,出血量極少;破壞組織少,恢復很快。尤其手術醫師使用專屬脊椎內視鏡系統,手術視野清晰,能精準地將突出的椎間盤加以移除,降低誤傷神經機率,有效改善病人的神經壓迫問題。術後患者感覺不痛且恢復很快,因此術後隔天已能照常洗腎。
-
2020-05-17 科別.消化系統
痔瘡要不要開刀?醫師告訴你選擇用藥或切除治療時機
痔瘡讓許多人聞之色變,痛起來也讓人難以忍受,但因發生在私密部位,更難的是向醫師啟齒。不過一旦決定治療,就得依嚴重程度跟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方式。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表示,民眾有痔瘡時,若只是微疼痛、少量出血等,症狀屬較輕微,可透過藥膏、藥物、塞劑等方式改善;若已明顯凸出、脫垂、甚至塞不回去時,屬嚴重情況,就須透過手術方式治療。臺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痔瘡分類上分為內痔和外痔,一般來說以肛門口內1公分處的齒狀線為界,齒狀線以內的稱為內痔區,齒狀線以外則是外痔區,如果內外都發生,則是混合痔。正常情況下,痔瘡並不會流血或感到疼痛,但像是久坐、久站、飲食西化等因素,會導致肛門內的靜脈曲張、肉墊充血腫大而成為痔瘡。一至三級 可用藥物保守治療糠榮誠說,痔瘡臨床上依嚴重程度約分為四級。第一、二級患者肛門偶有不適、出血症狀,或如廁用力時,覺得有肛門有異物感,此階段尚不嚴重,多可直接在門診處理;但到了第三級,則為肛門組織明顯凸出、腫脹,必須用手才能推回;第四級,患者的痔瘡可能已過度腫脹、脫垂,或明顯露出在肛門外推不回去時,應透過手術方式治療。而在現行痔瘡治療上,若症狀輕微或疼痛、流血及癢感不嚴重,可採保守治療,如多喝水,並多攝取蔬菜、水果等纖維含量高的食物,也可使用軟便劑讓大便比較順暢,不再刺激痔瘡。另外,也有藥膏、塞劑等選擇,來對病灶處局部消炎止痛。也可透過口服消炎藥物消除腫脹、減輕發炎反應,患者用藥約一周後,內外痔症狀便有緩解,且好處是不需住院。傳統電燒術有明顯疼痛感,住院、癒合時間長,健保給付。而到三、四級需手術時,則有傳統電燒術及痔瘡環狀切除術等選擇。糠榮誠說,電燒手術是將第三、四級痔瘡或內外混合痔一併做楔狀切除,再將傷口以縫線縫合,需局部麻醉。雖不會傷及括約肌,但術後會有較明顯疼痛感,醫師會給予止痛藥來止痛。不過患者須住院至少三、四天,忍受疼痛及不便外,一周後需回診,檢視疼痛感、傷口是否仍有出血情形,且需一個月傷口才會完全癒合。環狀切除術痛感低、恢復快,較能根治,需自費。痔瘡環狀切除術是一個較新的技術。糠榮誠說,此技術為透過特殊器械,於痔瘡上約1.5公分處進行環型的直腸黏膜及黏膜下的血管切除,可使痔瘡萎縮、並使脫垂的情形一併改善,尤其是用在內痔切除,較有根治的效果。而該手術標榜為「無痛手術」,術後僅少數患者有極輕微的疼痛感,且基本上一天後就能出院,排便也無障礙,傷口約一周就癒合,患者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生活作息。糠榮誠說,此手術各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都很純熟,只是目前健保尚未給付,仍需自費。其他手術微創、雷射須自費,效果不如環狀切除。而在痔瘡的其他手術治療方式上,另有微創、雷射手術,但糠榮誠說,兩者也需自費,且術後效果沒那麼好,疼痛感及癒合時間均比環狀切除術更長,故較不建議。糠榮誠說,痔瘡的症狀多樣,嚴重程度也不一,若民眾決定以手術治療,但本身腎、肝功能不佳或有嚴重貧血情形,應與醫師討論後,再決定適合的治療方式。痔瘡的分類1. 內痔第一度:痔核膨出在肛管內。第二度:痔核可自行縮回,發生在解大便時。第三度:痔核需用手推回,嚴重一點的,只要一用力或過度疲勞就會發生。第四度:痔核脫出是永久性的,會主訴有直腸飽脹感。2. 外痔痔瘡的治療1.保守療法預防便祕:無刺激性的輕瀉劑、高纖維食物、每天早餐後再喝杯冷開水,可促進腸蠕動、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局部用藥、溫熱療法:溫水坐浴,每天1~2次,每次10~15分鐘。2.橡皮圈痔結紮術(門診治療,免住院開刀)適用範圍:第二、三級中度內痔。特點:簡單、迅速、方便,為目前效果好且常用的治療方式之一,門診即可當天處置,不影響上班。3.電刀切除術(枯痔療法,門診治療)適用範圍:第一、二級中度內痔及輕度外痔。特點:簡單、迅速、方便、效果好,門診即可當天處置,不影響上班(需局部麻醉)。4.住院手術治療適用範圍:第三、四級痔瘡(內痔)及中度、重度外痔。5.痔瘡血栓切除術多針對急性發作的痔瘡患者,有暫時的效果。6.注射治療注射化學藥劑讓痔瘡纖維化並變小,容易造成感染。只對輕微的內痔有效,而輕微的內痔只要保養即可,不用治療。7.冷凍治療容易造成肛門組織深度壞死。30年前醫學中心已放棄用冷凍治療。坊間常有痔瘡診所標榜用雷射及冷凍治療來吸引病人,而且收費昂貴,病人常得不償失。資料來源╱郵政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洪樹玉
-
2020-05-09 科別.眼部
4種人最易長針眼!該冰敷還熱敷醫師告訴你關鍵
30歲電腦上班族楊小姐,最近一週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臉上長了痘子,眼睛疲累,右眼皮還長針眼,自己熱敷了一天想消腫,結果針眼反而更腫痛,嚇得她趕緊就醫;另一名60歲王先生,則是上個月長針眼自行冰敷擦藥後,針眼變小也不痛不癢,但持續冰敷仍未完全消退,就醫後,醫師告知他,應該熱敷才能消腫。針眼可簡單分為兩種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吳仁斌表示,針眼可簡單分為兩種,一種是皮脂腺開口阻塞而引起細菌感染,常伴隨紅、腫、熱、痛或合併有化膿等症狀,又稱麥粒腫;另一種是腺體慢性發炎較無細菌感染,在眼瞼上出現腫塊稱為霰粒腫。 麥粒腫(針眼急性期)的膿包正在形成,易紅腫熱痛,倘熱敷容易刺激發炎,而更加重症狀;霰粒腫(針眼慢性期)主要是慢性發炎形成肉芽組織腫塊,適度熱敷能促進血液循環免疫反應,有時可幫助腫塊消退。但有時不好自行判斷正處於急性期或慢性期,所以熱敷、冰敷選擇錯誤,反而加重病情。 治療方面,吳仁斌說,麥粒腫會使用含抗生素的眼藥水、藥膏,或加上口服抗生素治療;霰粒腫則可能合併使用含類固醇藥膏,必要時可考慮局部麻醉手術切開刮除。 針眼的好發族群至於哪幾類人要當心針眼上眼?吳仁斌解釋,經常熬夜、作息不規律者,常用手揉眼習慣者,愛吃刺激、油炸食物者,或是油性膚質,皮脂腺分泌較旺盛者,以上四類人都屬於針眼的好發族群。 最後,吳仁斌強調,針眼的發生與個人體質有關,但日常生活的衛生習慣也會影響針眼發生的頻率與程度,因此調整生活習慣也能預防針眼,最重要的是,當針眼發生時應就醫診斷,避免自行熱敷或冰敷,以防加重病情。 延伸閱讀: 「這氣候」最容易得針眼 1動作好得快 長針眼不僅是吃太補! 還有這些零嘴也要節制
-
2020-04-30 科別.眼部
她熱敷針眼更腫痛 他冰敷針眼也沒好? 醫師解釋給你聽
針眼是常見的眼皮腺體炎症,發作起來有時惱人,許多人卻不知如何才能有效消腫。近日一名30歲的女性疑似因壓力與熬夜冒生針眼,自行熱敷後反而更腫痛。另一名60歲的男子則自行冰敷擦藥,病灶卻未完全消退,就醫後醫師告知他的情形應該採取熱敷。收治上述兩名患者的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吳仁斌表示,俗稱的針眼可概分為「麥粒腫」與「霰粒腫」兩種,「麥粒腫」是皮脂腺開口阻塞而引起細菌感染的型態,常伴隨紅、腫、熱、痛或合併有化膿等症狀;「霰粒腫」則是腺體慢性發炎而在眼瞼上形成肉芽組織腫塊,較無細菌感染。他說,「麥粒腫」急性發炎形成膿包時,患部易紅腫熱痛,此時熱敷容易刺激發炎而加重症狀。霰粒腫不同,它是慢性發炎疾病,適度熱敷能促進血液循環免疫反應,有時可幫助腫塊消退。因此選擇熱敷或冰敷,需要判斷患部是急性發炎或慢性發炎,然而患者往往難以自行判斷,因此建議就醫接受評估。在治療方面,吳仁斌表示,西醫治療麥粒腫會使用含抗生素的眼藥水、藥膏,或合併使用口服抗生素;治療霰粒腫則可能合併使用含類固醇藥膏。必要時可考慮局部麻醉手術切開刮除。中醫則可能透過針灸或建議患者自行按摩合谷穴,有助改善臉部病徵。在預防方面,吳仁斌表示,經常熬夜、作息不規律、常用手揉眼睛、愛吃刺激性或油炸食物、油性膚質、皮脂腺分泌較旺盛等,均是好發針眼的危險因子,生活中應該盡量避免,助靈魂之窗維持健康明亮。
-
2020-04-30 科別.耳鼻喉
鼻塞打噴嚏流鼻水不一定是感冒 過敏性鼻炎可微創手術
「一直鼻塞好困擾!」臺中榮總嘉義分院耳鼻喉科門診,每逢季節交替,就有許多過敏患者因無法克制的打噴嚏、流鼻水,及嚴重鼻塞等症狀,憂心是長期感冒未癒而就診,耳鼻喉科醫師林陞樵說明,這其實是過敏鼻炎惹禍,透過藥物、健保微創手術都可治療。林陞樵指出,過敏性鼻炎與感冒造成急性鼻腔發炎不同,過敏性鼻炎通常因接觸過敏原出現誘發症狀,症狀為反覆發作,時間可能持續數週,症狀為明顯打噴嚏、鼻塞、流鼻水及鼻涕逆流,不會有發燒、喉嚨痛症狀;感冒經過潛伏期,症狀慢慢出現,大約持續3至14天,可能會合併喉嚨痛、發燒及全身肌肉痠痛等症狀。林陞樵表示,臺灣有過敏性鼻炎比率約占總人口3成,許多人飽受過敏困擾,強忍呼吸不順暢症狀,未即時就醫丶接受治療,部分長期慢性鼻發炎患者,最後產生下鼻甲肥厚增生,甚至合併鼻中膈彎曲,因鼻腔呼吸的通道狹窄,導致嚴重鼻塞、鼻腔黏膜增厚發炎,不僅增加鼻竇炎發生機率,也讓患者呈現精神萎靡、影響工作或學業表現。林陞樵說明,過敏性鼻炎病因多來自天氣溫差、過敏物質等,刺激鼻腔黏膜後慢性炎症反應,初步治療可使用局部類固醇鼻噴劑,及口服抗組織胺緩解症狀,若藥物無法緩解,可採微創手術,對鼻塞、流鼻水、慢性咳嗽等症狀控制有良好療效。他說,在僅約1至2毫米以下的鼻腔構造內,進行微創內視鏡手術,治療效果顯著。另慢性肥厚性鼻炎,目前微創切削管刀及無線熱頻手術,可不需住院,手術30分鐘可完成;另合併鼻中膈彎曲或鼻塞症狀較嚴重患者,則建議接受局部麻醉的鼻道成形術,手術約30分鐘完成。
-
2020-04-10 新聞.杏林.診間
我的經驗/摔車橈骨骨裂未矯正 後悔落下病根
年逾七旬的老鄰居阿珠嬸因腳無力而跌倒,反射性以手撐地導致手腕腫痛,貼痠痛藥布,我以自身經驗勸她千萬別掉以輕心,上了年紀易有骨鬆症狀,應該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才不會像我以前受傷後骨裂而不自知,還堅持自己騎車。凸出水閥蓋害我「犁田」當年趁著女兒午睡,我匆匆趕往郵局匯款,騎車經過鄰村路口時,5、6個凸出地面的制水閥蓋,令我閃避不及慘遭「犁田」。摔落時,右手臂正好撞擊把手,膝蓋也破皮流血,路旁擺攤的婦人見狀將我扶至屋內,為我上藥、止血,並殷勤詢問是否與人擦撞及需要叫救護車嗎?摔車後一身狼狽,又掛念酣睡中的女兒,也怕年邁的公婆為我擔心,於是連忙揮手表示自己還好,可以自行到前面的診所讓醫師檢查。熱心的婦人看著迅速腫脹的手腕,提醒我:「看起來像骨折,一定要去看醫師喔!」受傷時,或許是腎上腺素發揮了強大的抑制作用,並未覺得疼痛,還能騎車到十幾公里外的整復所。照X光時,發現靠近手掌端的橈骨有一裂痕,待推拿師為我貼上藥膏,輔以二片木板固定傷肢後,便自行返家。手掌無法上翻及向外轉到了晚上,手腕變得更加腫大、僵硬,隨著脈搏劇烈抽痛讓人難以入眠,洗澡、穿脫衣服都無法自理。由於老公擔任軍職長年在外,還好老公的四姊常在下班後趕來照顧我們母女,白天只好偏勞婆婆煮飯燒菜,但才幾個月大的女兒不解世事,總是哭著討抱,而我只能把臉貼近,用左手輕拍安撫,陪她一起傷心落淚。無力的右手連燈座開關都按不下去,讓我都想將它卸下來,等好了之後再裝回去。可能因為怕痛及不知道如何運動,導致僵硬加劇。半年後雖然不痛了,手掌卻無法上翻及向外旋轉,才驚覺事態嚴重。到骨科就診,醫師建議局部麻醉後,拉拇指矯正,再以鋼釘固定一段時間。但考慮到女兒年幼尚需照顧,還有好不容易才恢復的作息,若貿然接受手術,恐又有段時日無法料理家務,這樣太對不起公婆而急忙喊卡。掌臂接合處仍有歪斜台語有句話說「打斷手骨顛倒勇」,我卻沒有這樣的好運氣。事過境遷30年,右手雖然貌似完好,但轉動手腕時總無法像左手那般靈活,手掌與手臂接合處有錯位及歪斜的情形,骨折處還摸得到癒合後的凸起。而「腕隧道症候群」及「媽媽手」等痠痛症狀,提點著我曾經受傷的過往,讓我有些後悔,當時若及時接受診治,現在也許好過些。
-
2020-03-30 癌症.乳癌
影/防疫不忘健檢 婦人健檢查出乳房原位癌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嚴重,但53歲林姓婦人並沒有忘了利用每2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最近發現左側乳房內下方有群聚多形性的微小鈣化點,經醫師進一步透過「乳房攝影疑似鈣化點立體定位微創手術」診斷,在乳房攝影立體定位導引下切取組織化驗,結果證實是乳癌第0期原位癌,並進行局部切除的保留手術,目前患者術後恢復狀況良好。林婦說,之前檢查都沒有問題,這次也沒有什麼明顯疼痛症狀,只是偶爾覺得乳頭癢癢的,沒想到竟然檢查出乳房鈣化點。而且,化驗結果竟是原位癌,但慶幸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長安醫院乳房外科醫師吳嘉隆指出,乳房攝影疑似鈣化點立體定位微創手術是在乳房攝影導引,在器械真空輔助下,將疑似鈣化點取出化驗,它不同於立體定位穿刺切片,不僅傷口小,僅0.4公分,且在局部麻醉下,可以把可疑的群聚多形性微小鈣化點取出做化驗。吳嘉隆說,群聚多形性的微小鈣化點有20~25%的惡性機率,但大部分屬於早期的惡性腫瘤,林女士即是其中之一;確診是原位癌後,再進行局部切除的保留手術,通常治療效果很好。他提醒,根據統計,乳癌原位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幾乎100%可以治癒,女性朋友應善加利用國健局每2年1次的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降低死亡風險。
-
2020-03-10 癌症.肝癌
肝癌不想開刀怎麼辦?電燒療法新選項
68歲黃姓婦人是洗腎病患,早年曾是B型肝炎病毒帶原者,月前她進行超音波追蹤時,發現有顆貼近肺部的肝腫瘤,經電腦斷層掃描後確定為肝癌;因病人害怕接受手術,家屬也擔心洗腎者會有較高的出血風險,與醫師討論後選擇接受血管栓塞合併電燒療法,術後恢復良好,追蹤3個月都未再復發。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裕鈞表示,一般來說,肝癌病人接受手術切除的復發率最低,是治療第一優先選擇,但對害怕手術、年紀大、疾病多或不適合手術的病患,只要肝癌單顆小於3公分(2公分以下最好),且在3顆以內,電燒療法是風險較低的選擇;電燒療法是經局部麻醉後,插入能產生高溫的特殊細針,將肝癌細胞「燙熟燒死」。黃姓婦人的腫瘤大小有3.7公分大,超過適合治療的3公分,如果只用電燒療法,消融範圍恐不足,將會增加復發機會,因此先進行血管栓塞術之後,休息幾天再接受電燒療法,將局部復發的機會降到最低。林裕鈞指出,肝癌像是「釘子戶」,會分泌血管生長因子,接上周邊的血管竊取養分,因此對3至5公分的中期肝癌,先使用血管栓塞方式塞住供氧的小血管,讓腫瘤「斷水斷電」,可以減少因電燒熱能流失而燒不乾淨的狀況發生,對於主腫塊周邊零星的病灶,因對血管栓塞反應不佳,就可用電燒來補強搭配,徹底消除腫瘤問題。他指出,肝癌的危險因子包括B、C型肝炎病毒帶原及肝硬化,提醒有這些危險因子的民眾,記得每3至6個月定期至肝膽腸胃科追蹤,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