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8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搜尋
少量多餐
共找到
167
筆 文章
-
-
2021-08-18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主題館【腦中風】中風病人吃東西總是嗆咳?3大原則改善吞嚥障礙
中風、巴金森氏症與失智症病人進食常出現嗆咳,屬於吞嚥障礙的高風險族群。吞嚥困難有哪些症狀?如何協助病友進食才安全?台灣咀嚼吞嚥障礙學會理事長王亭貴提供重要方針。吞嚥障礙症狀有端倪臥床三年的康奶奶一次吃飯時發生嗆咳,造成吸入性肺炎而住院,甚至不得不插入鼻胃管,讓兒女看了相當難受......吞嚥困難會從一些小小的警訊開始。王亭貴理事長提醒,如果長輩吃得越來越少、常剩下一些渣渣吃不下去,總是吃得很累,要超過四、五十分鐘才能吃完一餐,都是警訊。延伸閱讀:避免長輩進食發生嗆咳 注意吞嚥基本安全原則很重要吞嚥安全 基本三原則1.確認病人意識清楚如果病人是從睡夢中被叫起來吃飯,王亭貴理事長建議要等十五分鐘,先跟他講話,確定他意識都很清楚了,才是適合吃飯的時候。2.坐著由下往上餵食建議照顧者跟長輩一樣坐著,由下往上餵更安全。確認長輩吞下去再餵下一口,一旦發生嗆到的狀況,要趕快讓他清一清喉嚨,確定沒有問題,再視情況繼續。3.吞嚥費力請改少量多餐吞嚥功能逐漸退化時,長輩每一口都要很用力吞,大概吃個二十分鐘就累了,越吃越慢,這時候也會比較容易嗆到。回歸專業評估王亭貴理事長提醒,通則之外,還是要以專業評估後的建議為主。例如吃液體雖然危險,但是對於某些口腔纖維化的病人來說比較簡單,不能一概而論。延伸閱讀:不只是老化!長輩吃東西吃得好累 其實隱藏疾病前兆如何照顧慢性病人,兩大平台分享專業照護方法🔔加入【慢病好日子】臉書社團,定期邀請專家介紹照顧須知,並提供病友與照顧者交流的空間。🔔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每月不定期收看營養、運動、用藥、照護與治療五大主題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最新資訊。延伸閱讀:1.奇美衛教資訊網,吞嚥障礙處置2.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多媒體雲端教育平台,中風吞嚥障礙飲食注意事項3.台灣國健署,吞嚥沒問題 營養有保障 長者「吃得下」 身心快活4.香港衛生署長者健康服務網站,長者的餵食(如何協助長者進食)【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8-1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起床腳痛 上WaCare學舒緩足底筋膜炎3大祕訣
● 起床後腳踏在地上,腳底特別疼痛,恐得足底筋膜炎● 有人痛在腳的大拇趾上,有人痛在腳背● 多練習放鬆足弓和過於緊繃的小腿肌肉從床上剛起來,腳踏在地上時,腳底或腳跟感到特別疼痛,走個幾步後會比較舒緩一些,不過走久了還是會不舒服,你可能罹患了「足底筋膜炎」。有些人會痛在腳的大拇趾上,有些人痛在腳背,患者形容:「痛到連踩踏一步都有困難!」WaCare專家、物理治療師洪岳裕表示,腳底有足弓和足底筋膜等重要組織,從橫剖面來看,腳掌是立體形狀,也就是有一個拱形的足弓,而且分別有內側足弓、外側足弓和橫足弓。罹患足底筋膜炎的原因,可能是因腳沒有力氣,走路時去拉扯到足弓的肌肉或筋膜;或是扁平足也會影響到足弓,建議要多練習讓筋膜及肌肉更強靭,或多放鬆足弓和過於緊繃的小腿肌肉。WaCare健康促進平台與國健署在疫情期間,提供長者146堂免費線上「全銀運動」課程,邀請運動教練、職能治療師、中醫師等各領域專業,充實各種知識和技能,大家一起運動、學習,促進身體健康,並降低罹患慢性病機率。足底筋膜炎舒緩有三大祕訣:一是鬆腳底;二是鬆小腿;三是加強腿力。可以喚醒平常較少用到的肌肉,做的原則是「少量多餐」,一次不用做很多,可以經常做。改善足底筋膜炎6動作1.腳趾動一動用雙手扣住腳的大拇趾和另外4根腳趾,或是在每兩根腳趾的中間,做上下的鬆動,可以特別去鬆動前三根腳趾頭,平常有時間就去做,之後腳會感到格外輕鬆。2.網球壓腳底運動將網球、其他的球或寶特瓶放在地上,然後用去壓腳底橫行頭和斜行頭這兩條肌肉,盡量壓到有點痠、但不要到痛的感覺。3.鬆小腿採「骨肉分離」原則,把小腿盤起來,將小腿的肉整個提起來,抓住它再去鬆一鬆它。也可以動動腳踝,滑動筋膜,可達到放鬆效果。4.滾動小腿將滾筒或寶特瓶放在床上,躺床上時,把小腿放在上面滾動,樣分三段去滾,如果單腿力氣不夠,可以兩隻腿一起放上去滾。5.剪刀、石頭、布要強化腳掌,可做「剪刀、石頭、布」動作。「剪刀」是將右邊四根腳趾往內縮,大拇趾維持在原位;「石頭」是五根腳趾全部往內縮;「布」是將五根腳趾都伸展開來。6.抓毛巾將毛巾鋪在地上,用所有腳趾把它慢慢抓向自己,抓一次就放掉。這個動作只可用到腳掌的力氣,小腿不可以動,可以循序漸進地練習。●全銀運動每天兩時段,分別是10:00-11:00長者銀髮知識課程、15:00-16:00主題運動課程。>>全銀運動線上課程>>加入LINE社群獲得最新課程訊息
-
2021-08-15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痛到走路都有困難!WaCare免費線上課教你改善足底筋膜炎
●起床後腳踏在地上,腳底特別疼痛,恐得足底筋膜炎。●有人痛在腳的大拇趾上,有人痛在腳背。●多練習放鬆足弓和過於緊繃的小腿肌肉。從床上剛起來,腳踏在地上時,腳底或腳跟感到特別疼痛,走個幾步後會比較舒緩一些,不過走久了還是會不舒服,你可能罹患了「足底筋膜炎」。有些人會痛在腳的大拇趾上,有些人痛在腳背,患者形容:「痛到連踩踏一步都有困難!」WaCare專家、物理治療師洪岳裕表示,腳底有足弓和足底筋膜等重要組織,從橫剖面來看,腳掌是立體形狀,也就是有一個拱形的足弓,而且分別有內側足弓、外側足弓和橫足弓。罹患足底筋膜炎的原因,可能是因腳沒有力氣,走路時去拉扯到足弓的肌肉或筋膜;或是扁平足也會影響到足弓,建議要多練習讓筋膜及肌肉更強靭,或多放鬆足弓和過於緊繃的小腿肌肉。WaCare健康促進平台與國健署在疫情期間,提供長者146堂免費線上「全銀運動」課程,邀請運動教練、職能治療師、中醫師等各領域專業,充實各種知識和技能,大家一起運動、學習,促進身體健康,並降低罹患慢性病機率。足底筋膜炎舒緩有三大祕訣:一是鬆腳底;二是鬆小腿;三是加強腿力。可以喚醒平常較少用到的肌肉,做的原則是「少量多餐」,一次不用做很多,可以經常做。★改善足底筋膜炎6動作1.腳趾動一動用雙手扣住腳的大拇趾和另外4根腳趾,或是在每兩根腳趾的中間,做上下的鬆動,可以特別去鬆動前三根腳趾頭,平常有時間就去做,之後腳會感到格外輕鬆。2.網球壓腳底運動將網球、其他的球或寶特瓶放在地上,然後用去壓腳底橫行頭和斜行頭這兩條肌肉,盡量壓到有點痠、但不要到痛的感覺。3.鬆小腿採「骨肉分離」原則,把小腿盤起來,將小腿的肉整個提起來,抓住它再去鬆一鬆它。也可以動動腳踝,滑動筋膜,可達到放鬆效果。4.滾動小腿將滾筒或寶特瓶放在床上,躺床上時,把小腿放在上面滾動,樣分三段去滾,如果單腿力氣不夠,可以兩隻腿一起放上去滾。5.剪刀、石頭、布要強化腳掌,可做「剪刀、石頭、布」動作。「剪刀」是將右邊四根腳趾往內縮,大拇趾維持在原位;「石頭」是五根腳趾全部往內縮;「布」是將五根腳趾都伸展開來。6.抓毛巾將毛巾鋪在地上,用所有腳趾把它慢慢抓向自己,抓一次就放掉。這個動作只可用到腳掌的力氣,小腿不可以動,可以循序漸進地練習。●全銀運動每天兩時段,分別是10:00-11:00長者銀髮知識課程、15:00-16:00主題運動課程。
-
2021-08-01 新聞.長期照護
失智據點重啟/失智母關在浴室生悶氣 女兒心疼曝原因
因為疫情,全台失智據點關逾2個月,少了據點課程及專業照服員協助,部分失智長輩退化加劇。27歲的小如(化名)兼顧工作與照顧失智症母親,原本母親如常到據點上課,但現在媽媽大幅退步,連洗澡、如廁都出問題,情緒也不穩定,擔心之餘更期盼失智據點能盡速開張,讓母親維持正常作息,別讓病況再惡化。小如透露,62歲的母親3年前確診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當時父親尚未退休,因此母親回診都由她打點,近年也協助母親報名失智據點,媽媽參與課程增加活動、也可以動腦,上了整天課程後,返家也很好睡,此外據點有照服員照料,不用擔心媽媽出狀況,讓她白天可安心上班。因為疫情,失智據點關閉無法營運,媽媽得由家人幫忙照顧。小如坦言,扣除早晚餐家人可以協助,她常憂心媽媽中午沒有東西吃。而媽媽自從無法到據點上課後,時常躁動發脾氣,有時白天睡太久,晚上很難入睡,影響家人作息。爸爸有時會帶媽媽散步,稍微隔了點距離,媽媽便感到害怕,即便就在家裡附近。小如透露,有一次媽媽在浴室待很久,突然生氣摔東西,進去才知道媽媽一直無法扣好內衣,加上浴室悶熱,所以生氣,現在她每晚陪著媽媽進浴室,在旁提醒洗澡順序,像搓沐浴乳、沖水等,起初媽媽非常排斥,經過幾次後才成功說服。小如發現,媽媽經常反應太慢,來不及上廁所而尿褲子,可能很 挫折,偶爾會「見笑轉生氣」,因為原本能做到的事,現在都做不到,有時很不好意思,也刻意不讓女兒發現。她表示,媽媽身體狀況不如從前,每晚要花不少時間照顧媽媽起居,或媽媽半夜睡不著,同樣也會影響到自己的睡眠品質。小如透露,也曾想過請其他家人協助照顧媽媽,但每個人習慣不同,也並非長照專業人員,偶爾出現不同意見,像是家人認為要媽媽把飯吃完,但她就覺得可以少量多餐,不用硬逼媽媽吃,或是在她上班時來電詢問照顧事宜,也都會影響到她工作。小如表示,失智據點對於照顧者家庭非常重要,可以透過課程給予媽媽腦部刺激,不會整天在家想睡覺。近期據點都會與媽媽視訊,也表示會努力恢復營運,媽媽也已施打疫苗,期待正式返回據點上課的那一天。
-
2021-07-23 癌症.癌友加油站
食譜分享/罹癌父味覺改變沒食慾!張鳳書「一口小飯糰」讓爸爸開心吃下肚
說到吃,我會那麼喜歡當美食節目主持人不是沒有原因的。我們一家人都是愛吃鬼,從小到大最開心的事就是吃,爸爸還總是那個帶頭的,領著我們從包餃子到燉牛尾,天南地北地做各式料理的人,家裡大小開心的事都是圍繞著餐桌發生的。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我們,從來沒想到我們的「領導」,有一天竟然會在「吃」這件事上卡關。治療期間,爸爸食慾不好的問題沒少困擾我們。兩週一次的化療,不是人到就好,每次門診都要抽血,血液中白血球數必須達標,才能順利進行治療,而血球數能否達標和每日飲食息息相關。以爸爸的年紀、體重計算,他每日需要十份蛋白質,也就是一餐至少要吃到三顆雞蛋的量,除此之外澱粉、蔬菜等營養素也不可少。但是化療造成食慾不好,食慾不好食量自然也大不。最初,他幾乎餐餐不達標,我們焦急,爸爸更可憐,身體虛弱的他,站都站不太穩了,心中還自責不已。我們想逼又不敢逼他,想催又不敢說話。還好,後來我們彼此磨合出一種默契,我們儘量不催他,但是他要自己積極掌握食慾從天而降的瞬間,努力進食,少量多餐,盡力完成。我們也幫他補充一些衛教觀念,自己計算每份蛋白質所代表的具體食物量是什麼,比如說:一份蛋白質代表一顆蛋、半盒豆腐、三隻手指頭粗細的肉類等等。至於如何吃、何時吃,則讓他依照食慾來決定,我們配合他。我挖盡心思,想出一些「開胃小菜」,例如加了橘醋醬的涼拌豆腐,添加了酸甜味的小番茄;還有做一些小份量的「點心」,像是可以自由選擇配料的「一口小飯團」,讓爸爸用少量多餐的進食方式,並利用餐間補充「點心」增加熱量和蛋白質攝取。終於食慾不好的部分,在我們共同努力下順利解鎖破關。味覺改變其實照護初期除了食慾不好外,更困擾我的是爸爸味覺的改變。很難想像,同樣一盤菜,一開始覺得好吃,隔一會再吃卻覺得不好吃,然而當味覺改變,真的會這樣子。味覺改變,讓我陷入無邊的沮喪,覺得我怎麼煮都不對,我越認真越覺得自己完全被否定。本來就很擔心爸爸吃不下了,爸爸無心的一句「你煮的都不好吃」,直接五雷轟頂地把我霹到地獄18層。還好我天性樂觀,自我感覺良好,修復能力又超強。一轉念,我立刻熱血大復活,重新就位打怪。活過來之後,腦子正常了,我開始積極思考,準備破關。既然嫌我煮的不好吃,那讓他自己煮不就沒得嫌了。所以我開始放手,退位思考,採買、清洗、備料、收拾料理後的殘局部分就由我來,味覺的關鍵部分「調味」就交給他來決定,菜煮得差不多時,我就把大老爺請來親自決定他想要的鹹甜濃淡,加鹽加糖都請爸爸自己來。嗯,基本上就跟買珍珠奶茶一樣!全糖半糖無糖加冰少冰去冰任君選擇,反正只要老爺子高興喜歡就好,只要他高興了,心情好,胃口就比較容易開,胃口開了,也就吃得多,至於我煮的到底好不好吃已經完全不重要了,能讓爸爸吃下肚才是重點。能達到目的,會跑的馬就是好馬,我是一匹千里馬(微笑戴上墨鏡)。我們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地度過化療的適應期,一次架也沒吵。一口小飯糰訴求:食慾不振治療期間,如果常常沒胃口該怎麼辦?營養師建議,可以採取少量多餐的進食方式,選擇隨手可得、吃得下好吞嚥的食物,並利用餐間補充點心增加熱量和蛋白質攝取,才有力氣抗癌。材料:牛小排火鍋肉片12公克、蝦仁10公克、蒲燒鰻12公克、酪梨10公克、白飯(每種口味各40公克)、芝麻(每種口味各3公克)、橄欖油4 cc做法:1.在牛小排火鍋肉片和蝦仁上撒些鹽和黑胡椒調味。在鍋子裡倒入適量的橄欖油,然後放入牛肉片和蝦仁,兩面煎熟後起鍋備用。2.酪梨洗淨後對切,取出籽後,用湯匙沿著酪梨皮的邊緣將肉取出,再切成方便一口吃的大小。3.白飯可以加些芝麻稍微攪拌備用。4.在乾淨的桌面上先鋪上一層保鮮膜,將捲成一口大小的牛肉片先放在上面,然後在上面放上一口量的白飯,保鮮膜的四周收口,稍微轉動擠壓一下,將空氣排出,成型後再將一口牛肉小飯糰放在盤子上。5.蝦仁、蒲燒鰻和酪梨口味的做法同上述的牛肉口味,即完成。(本文摘錄自天下生活《高效率癌症照顧心法:張鳳書陪伴爸爸走過治療路,心情佳、營養優、體能好,逐步展開癌後新人生》)
-
2021-07-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營養師:「營養照護」是戰勝新冠病毒癒後關鍵!加速康復可以這樣吃
連日來,本土新冠疫情有稍有趨緩,但如陳時中指揮官所言:「心情可以放鬆,防疫行動仍不能鬆懈」,然而,新冠確診者有5成以上是輕症或無症狀,在居家隔離等待康復的期間,該怎麼吃才有助戰勝病毒,早日恢復呢?營養師高敏敏指出,營養照護是戰勝病毒的重要癒後關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高熱量、高蛋白、充足水分攝取」,這飲食3關鍵將有助新冠確診者康復。 .增加熱量攝取約+250~500大卡/日—感染會增加體內壓力,應多吃高營養熱量密度的食物或飲品,才有足夠熱量對抗體內耗損: 1、少量多餐 就算不餓,也務必確保熱量足夠,減少對本體的耗損。2、吃酪梨、喝堅果飲 可透過油脂食物的攝取,提高能量進食。3、配方營養品 若食慾不振、身體不舒服,可視情況補充配方營養品,讓熱量、營養達到需求。.補充蛋白質營養—避免肌肉流失耗損使身體更虛弱、降低癒後恢復力:1、多吃蛋、肉、豆製品 以原型優質蛋白為主。2、 自製奶昔 可用豆漿、牛奶、優格+香蕉+堅果醬做高蛋白奶昔。3、蛋白質飲品 吃不下可利用高蛋白飲補充營養。 .水分補充足夠—發燒、流汗、咳嗽、腹瀉等,都會增加身體水分流失,為避免身體缺水、脫水、電解質失衡:1、少量多次喝水 避免身體缺水、痰越來越濃稠。2、自製水果水 把新鮮水果加進白開水中,替換不同味道的水份,避免味覺疲勞。3、喝電解質飲料 補充發燒、流汗、嘔吐、腹瀉之電解質。每日量體重 了解自己營養吸收狀態此外,高敏敏建議,每天盡可能的維持體重,因為體重是反應身體水分維持及營養狀態很直接的指標,除謹記以上營養原則,也要搭配多活動、多休息幫助更快恢復健康生活。最重要的還是確實的將口罩戴好、少出門、勤消毒,把自己跟周遭人事物都當成感染源、感染者,時刻提高警覺,一起加油渡難關! 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
2021-07-14 該看哪科.婦產科
準爸爸的神隊友攻略!孕期的4種狀況&建議作法
懷孕時為了提供胎兒良好的發育環境,母體承受了兩倍的工作量,再加上荷爾蒙的影響,心情也變得多愁善感,準爸爸無法了解的懷孕心情,本期透過醫生與心理師的說明,讓準爸爸們也能因為理解而貼心照顧辛苦的孕媽咪。身體篇案例一:小青與建安雖然對於懷孕感到十分喜悅,但嚴重的孕吐、低血壓與容易疲累,讓小青感到十分辛苦,尤其當小青不舒服時,看到一如往昔只是在旁收看電視的建安,卻也讓小青感到莫名的煩躁與生氣,起伏的情緒讓建安感到疑惑而不解。醫生怎麼說懷孕時身體為了提供胎兒良好的生長環境,會藉由分泌荷爾蒙、重新分配血液流量與調整心血管功能來協調身體的運作,其中荷爾蒙的分泌是造成孕媽咪孕吐與情緒不穩的原因,而低血壓則是因為體內血管擴張阻力下降以幫助血液順利流動,子宮的血流也會增加到孕前的3.5倍,禾馨婦產科醫療總監林佳慧醫師表示,懷孕時,因為身體的工作量增加,孕媽咪容易感到疲累,加上荷爾蒙的影響讓心情較容易有所起伏,此時建議準爸爸要特別體諒孕媽咪,千萬不要跟著老婆一起生氣,造成不愉快的爭吵。準爸爸怎麼做當孕媽咪因為懷孕讓心情受到影響時,生活中原本的樂趣也可能因此打折扣,如:案例中,懷孕前,小青原本也許能與老公愉快的一同欣賞節目,但懷孕後因為身體的不適而失去了一些興致,卻看到老公絲毫沒受影響地欣賞節目,不免覺得有些不平衡,此時,若準爸爸能稍微放下遙控器,為孕媽咪準備一杯水或關心一下她的需求,相信能讓孕媽咪心情有所放鬆。林佳慧醫師提醒,懷孕的辛苦準爸爸也許不容易體會,但多點耐心與諒解,會讓孕媽咪感覺受到重視也比較願意忍耐不適。Tips分泌的荷爾蒙中,幫助胎盤形成與發展的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會因為濃度的不斷上升造成孕媽咪的孕吐,作用會在孕期前三個月最為明顯,之後會因身體的調適與濃度下降而讓症狀逐漸緩解;而懷孕末期的孕吐,常見原因為胃部脹氣,因此建議孕媽咪以少量多餐的方式來緩和症狀。 飲食篇案例二:妞妞好不容易度過了食欲不好的孕期前三個月,從第四個月開始便沒忌口的能吃就吃,沒想到最近的一次產檢,被醫生告誡要控制體重,讓她有時只能看著老公大吃大喝,她覺得因為懷孕的影響,先是初期沒食欲,現在後期又要忌口,讓對吃很講究的她心情不免感覺低落。醫生怎麼說懷孕時的飲食,除了初期為了增進食欲需選擇較清淡忌油膩的食物外,懷孕中後期控制體重其實具有許多好處,林佳慧醫生表示,體重若增加太快,身體的關節與肌肉的負荷增加,若平時孕媽咪沒有運動習慣、肌耐力不夠,會很容易感到腰痠背痛,另一方面健康的飲食與控制得宜的體重,除了可幫助順利生產、減少水腫狀況與減輕孕期不適外,對於降低妊娠毒血症與妊娠糖尿病的併發機率也有正面影響。準爸爸怎麼做當孕媽咪為了腹中寶貝認真忌口、挑選食物時,準爸爸若能貼心陪同,且儘量避免在老婆面前大啖她忌口的食物,如此除了較不容易引起孕媽咪的失落感外,也能讓孕媽咪感受準爸爸的共同參與。林佳慧醫生建議,孕期中,除了多攝取營養素多元的健康食物與纖維質高的食物外,應儘量避免油炸、油煎、勾芡類及其他不健康的零食,並且也應該避免吃消夜。而懷孕期間,準爸爸若能經常抽空陪伴孕媽咪散步或踏青,不但能幫助孕媽咪控制體重、減輕不適,老公的陪伴也能讓孕媽咪減少辛苦感、增進夫妻間的感情。Tips懷孕時除了荷爾蒙的變化容易造成孕媽咪心情不佳外,心理層面的影響其實也有交互相關,林佳慧醫生觀察,當孕媽咪心理壓力較大時,同時也會讓原本的身體不適感受更明顯,她以常見的狀況舉例:若在家中孕媽咪與婆婆的相處需要一些磨合時,準爸爸的居中協調會有很大幫助,此時準爸爸的行動不但能讓孕媽咪感受到支持,也能讓孕媽咪的心理負擔沒那麼大。心情篇案例三:小玲到了懷孕後期,肚子下方突然出現大片妊娠紋,她突然不太願意讓老公看到自己的孕肚,並且對於自己皮膚狀況變差感到煩惱,也私自擔心老公看待她的眼光會不會因此改變。醫生怎麼說孕期荷爾蒙的影響會讓身體有些連帶的改變,其中包括黑色素容易沉澱與油脂分泌較多造成青春痘的生成,而妊娠紋的發生則是因為皮膚過度緊繃,造成皮下組織斷裂所引起,林佳慧醫生指出,除了使用乳霜按摩,控制體重是最好避免妊娠紋的方法之一,但若已經生成,產後雖不會完全消失,但會逐漸淡化,無需過於擔心。(延伸閱讀:全職媽媽面對無止盡的疲勞轟炸,老公卻跟單身沒兩樣!當媽媽後才懂,努力停下眼淚很難)準爸爸怎麼做林佳慧醫生建議,懷孕時,孕媽咪常會擔心自己因此不再漂亮,此時準爸爸的支持十分重要,千萬要避免對老婆冷嘲熱諷,畢竟為了孕育彼此的心肝寶貝,孕媽咪身心都承受了許多辛苦,準爸爸言語或行動上的鼓勵與支持,可以讓老婆感覺安心與被受重視,建議準爸爸可以以溫暖的語言來讚美、感謝老婆,讓孕媽咪恢復自信心與好心情。 產檢篇案例四:老公因為工作忙碌,對方萍的產檢不但無法陪同,甚至不聞不問,讓方萍覺得小孩彷彿是自己一個人的,為了這件事,方萍常常與老公爭執,對老公的事不關己感到生氣。醫生怎麼說每個月定期產檢的重要性,在於醫生能夠透過問診與超音波檢查,來掌握孕媽咪與胎兒是否正常發展,十次的產檢中會包含衛教資訊與健保給付的特定檢查,站在醫院立場,會希望準爸爸能夠陪同了解孕媽咪每次的檢查結果,並一同了解衛教資訊,林佳慧醫生表示,準爸爸能透過陪同產檢的實際行動,尤其是超音波影像的掃瞄或是聽到強而有力的胎心音,更能一同感受到胎兒成長的喜悅,也更有實際參與感。另外,有些孕媽咪在懷孕過程中,並不一定能準確傳達讓家人或老公知道每次產檢的結果與檢查紀錄,但若生產時媽咪於產檯上有緊急狀況,而老公或家人一問三不知時,雖然醫護人員仍有辦法做後續處理,但現場狀況就會顯得比較緊張。準爸爸怎麼做一起關心胎兒每月的變化,是孕期中值得期待的事情,尤其是第一次懷孕的孕媽咪,總是會對陌生的懷胎經驗感到不安,或對胎兒是否平安感到擔憂,此時另一半的陪伴與撫慰會有效地減少孕媽咪的不安全感,雖然,準爸爸不一定每次都能陪同準媽媽去產檢,但若準爸爸能夠在每次產檢後關心老婆的狀況與檢查結果,不但能讓她感受共同分享的喜悅,也能藉由協助孕媽咪留意每月的注意事項,讓她感覺貼心與備受重視。Tips主動協助家事的分擔,也是準爸爸可以採取的貼心行動之一,中崙諮商中心臨床心理師呂信慧表示,懷孕時不宜久站、不宜提重物且忌勞累,準爸爸若能協助分擔家務事,不只讓老婆開心,更是幫助孕媽咪輕鬆度過孕期的方法之一。 透過理解來體貼孕媽咪懷孕帶來的不單是媽媽身體上的變化,更影響了整個家庭未來生活重心的改變,面對身體與生活的未知改變,孕媽咪心中的不安全感與不確定感會增加,此時準爸爸的支持與陪伴是穩定孕媽咪心情的重要關鍵,呂信慧心理師舉例:有些媽媽因為懷孕而面臨工作上的變動,在新生命即將誕生之時,財務或工作的變化,會讓孕媽咪容易對未來產生擔憂,準爸爸可以藉由傾聽、提供解決方案,與陪同老婆一同規畫未來,增進老婆的安全感。同時,呂信慧心理師也強調,夫妻之間的溝通十分重要,孕媽咪可以藉由溫和的表達方式來傳達自己的感受與期望,讓準爸爸知道能夠如何幫忙以減輕孕期不適與不安,而孕期中的辛苦,雖然準爸爸無法親身體會,但多點耐心來傾聽與理解老婆的感受,會讓老婆情緒較安定、家庭氣氛更和諧。Tips 呂信慧心理師建議,懷孕期間夫妻之間培養感情的方式仍儘可能地持續,如結婚紀念日或是彼此的生日皆能抽空安排個小約會,一同吃吃飯、逛逛街或出遊,也可以在準媽媽身體狀態可接受的情形下,彼此愛撫或維持適當的性生活,夫妻兩人感情越好,越能一同迎接新生命來臨的挑戰!※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1-07-09 養生.健康瘦身
宅在家越吃越胖?給 12 星座的健康瘦身指南:牡羊試試168、雙子減少熬夜追劇
在家防疫的日子,囤了一堆零食,又不能去健身房跑步,許多人都感覺到自己「圓」了,因此感到焦慮。以下是給 12 星座的健康瘦身建議,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也能吃得更開心、動得更開心。牡羊座間歇性斷食法是很適合牡羊座的,因為牡羊是吃飯很準時的人,抓得清楚什麼時候該進食,什麼時候不該進食,可以從現在很流行的 168 (一天 8 小時進食,16 小時不進食)先試試吧!愛吃的你不需要節食,只要抓對時間吃就好。金牛座要金牛座節食實在是太難了,享受美食是金牛人生的一大樂趣之一,所以只能維持著運動習慣,來讓身材不至於走樣。金牛還很適合跟心靈有關的運動,比如瑜珈,透過冥想來讓內心平靜,一但內心平靜了,也許食慾也會暫時睡著喔!雙子座雙子座是熬夜追劇的慣犯,晚睡不但傷害身心健康,也會讓身材容易走樣,因為「瘦體素」都是在睡眠時間分泌的,它能幫助抑制食慾、燃燒熱量。害怕自己發福的話,先從改善睡眠習慣開始吧!巨蟹座巨蟹座對健康的生活型態很嚮往,改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對巨蟹來說不算難事。比如減少精緻澱粉的攝取,多吃蛋白質、蔬菜,以無糖茶代替手搖飲料等等。偶爾放縱一下吃垃圾食物也沒關係,只要大部分時間維持健康飲食即可。獅子座只要是獅子座做起來舒適的習慣就可以了,硬逼自己改變什麼,完全不像獅子座的風格,即使改變了也可能維持不久。選擇自己有興趣又有利於健康的事物來著手會更容易一些。比如做瑜珈對你來說是很開心的,就試著維持這樣的習慣吧!無須理會現在的瘦身趨勢、潮流。處女座基本上,處女座不看這篇文章,也會自己督促自己的!他們完全無法接受自己的身材走樣,一但意識到肉有點鬆了,他們馬上會去運動、吃少一點。就讓你的「超我」繼續督促著你吧!只要不要用極端的方式即可。天秤座天秤座很在意他人眼光,希望大家眼中的自己是很好的。因此自拍一些運動的照片 po 到社群,可以有效督促你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增加動力。這樣一來,如果你很久沒運動,朋友可能也會提醒你:「唉最近是不是沒在運動了?」天蠍座越有挑戰性的事情,天蠍座越有動力去做,因此可以幫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比如一天要喝 2000 cc 的水、一個禮拜不吃炸物,達成了目標後得來的成就感,又可以驅使天蠍座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射手座射手座大多都有運動習慣,比起室內運動,射手座更喜歡室外運動,比如跑步、投籃、爬山等等,疫情期間,做好防疫措施的話,還是可以挑個人比較少的時段,去空曠的地方動一動,消耗一下熱量。摩羯座摩羯座不太喜歡運動,也不太能節食。因此,少量多餐也許是摩羯座可以實行的方式,你不需要少吃一點,但可以分多次食用,且每次食用的份量漸少,來減少因為飢餓感而不小心暴飲暴食的狀況,但還是要盡量壁面高油高糖的食物。水瓶座水瓶座對擺盤有種莫名的偏好,喜歡將顏色分類,因此自備一個「健康餐盤」對於水瓶座落實健康飲食有所幫助。比如綠色蔬菜要多少的量、白米又需要多少的量。雙魚座你對創新的事物很感興趣,因此喜歡 follow 現在的健康瘦身趨勢,比如前陣子流行生酮飲食,後來流行間歇性斷食,反正都可以嘗試看看就對了!你會從中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的。參考資料:1.《Yourtango》:The Health Fad Each Zodiac Sign Is Obsessed With2.《The Times of India》:The eating habits of each zodiac sign※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宅在家越吃越胖?】給 12 星座的「健康瘦身」指南:牡羊試試168、雙子減少熬夜追劇
-
2021-07-02 寵物.寵物疾病
寵物知識+/夏天來了熱爆!嚴防寵物酷暑下易得的3大疾病
已經進入了七月,下禮拜即將迎來「小暑」,天氣也愈趨穩定炎熱,白天高溫動輒35度以上。因應疫情居家時間變長,許多人會選擇吹冷氣電扇、喝冷飲對抗酷熱,你是否也有意識到滿身是毛的貓狗也需要消暑呢?氣候濕熱容易讓毛小孩生病,以下整理三種夏天寵物易發的疾病,飼主得多多注意。1.中暑(熱衰竭)由於寵物只能舌頭和腳掌肉墊散熱,比人類更不耐熱,夏天室內溫度常常也在攝氏30度以上,即使寵物待在室內也可能中暑,尤其是短吻犬像是法國鬥牛犬、西施、巴哥等犬種上呼吸道狹窄,排熱功能較差,更可能中暑。獸醫師建議為避免寵物中暑,必須保持室內通風,不要限制其行動,並且維持充足的水分供給。如果能維持室內溫度在26~27度是最好的。如果寵物出現躁動不安、過度流口水、呼吸急促、開口喘氣等症狀,就代表有中暑徵兆;更嚴重者會呆滯、呼吸困難、抽搐,如果不即時處理會導致休克昏迷和死亡。你該怎麼做?若發現寵物有中暑症狀,趕快將牠移到通風陰涼處,將口中唾液清除以利呼吸,並用濕毛巾冷敷在牠的頭背部,幫助降溫;如果症狀未緩解應儘快送醫。2.腸胃炎就跟人一樣,寵物在大熱天也容易吃壞肚子,天氣熱容易讓寵物的食物和飲用水變質,吃入後就會引發腸胃炎;另外夏天太熱,寵物也會出現食慾不振、吃東西嘔吐的症狀,這也是消化道出問題。腸胃炎的症狀為上吐下瀉、脫水、精神萎靡、食慾不振、壓肚子會痛、排稀軟便、水便、血便,嚴重者甚至會吐血。你該怎麼做?先禁食和飲用水8~12小時,讓腸胃休息,等停止嘔吐後可提供少量水分,如果喝了水沒再嘔吐,就可給予少量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罐頭),並繼續保持少量多餐;若寵物持續嘔吐腹瀉超過12小時,就得儘速就醫。3.皮膚炎夏天的潮溼悶熱易引發寵物的皮膚疾病,而且夏天的蚊蟲很活躍,常外出的貓狗容易把蟲子帶回家,尤其剪過毛的寵物,更容易讓蟲子鑽入叮咬。寵物夏天常見的皮膚病包括異位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和皮黴菌症,常見症狀為搔癢、皮膚泛紅、掉皮屑、起疹子等,嚴重時皮膚會滲出黏液、掉毛,有時寵物過度搔抓而導致皮膚潰爛無法癒合。你該怎麼做?盡量不要讓寵物到蚊蟲多的草叢,從外面回家時要在門口清理一下身上異物,進到室內後要洗腳或洗澡。還要記得定期驅蟲,保持居住環境乾燥通風。由於夏天狗狗皮膚容易出油,有的飼主便經常幫牠洗澡,但狗皮膚分泌的油脂能保護皮毛,太常洗會把油脂洗掉讓皮膚變脆弱,更容易罹皮膚病,建議最多一週洗一次就夠了。很多飼主會在夏天把狗狗毛髮剃光,但皮毛有隔絕紫外線和防曬的作用,建議不要剃個精光,僅需剃短一點即可,長度建議留個2公分左右。
-
2021-06-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半年後死亡率增 醫師:新冠重症者易有後遺症
國外研究經驗/確診半年後死亡率增 重症者易有後遺症國外經驗顯示,新冠肺炎確診者在發病一個月到半年不等,可能出現肺部纖維化、嗅味覺失靈、心臟疾病等後遺症,也有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等問題。醫師提醒,重症患者特別是長者,預後出現後遺症機率高,生活照護上仍要特別小心。國際期刊《Nature》近期一篇美國研究,學者針對7.3萬名新冠肺炎輕中度患者、1.4萬名重症患者進行分析,與未感染新冠的健康人比,新冠患者康復6個月內死亡風險上升59%,有些國家推行「新冠康復者門診」、「新冠康復者隨訪研究」,長期追蹤抗戰。國泰醫院臨床病理科主任、感染科醫師崔可忠指出,整體來看,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有80%輕症、15%重症,產生後遺症的人大約佔10%,重症、曾插管治療的病人,比輕症患者容易有後遺症。崔可忠提到,確診新冠肺炎常見後遺症包括胸悶喘、疲勞、頭痛、嗅味覺喪失,也有部分出現關節疼痛、腎臟或血脂、血糖代謝問題,以及血栓、中風、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心悸等心血管疾病。也有人注意力不集中、睡不好、憂鬱,或因曾住加護病房或插管,瀕臨死亡而產生創傷症候群,第一時間可能很難發現,但長久恐成精神疾病。崔可忠表示,台灣因近期才爆發社區感染,尚未有足夠資料推斷新冠肺炎與後遺症因果關係。若參考國外案例來看,確診者面臨後遺症,也許和過往病史有關,像是老人家有慢性病,因確診新冠肺炎後引發惡化,他建議重症患者康復後仍要追蹤健康狀況。中醫舒緩建議/改良清冠一號 可解腹瀉者困擾新冠肺炎除了西醫治療,透過中醫也可緩解不適。開業中醫師郭哲彰去年因緣際會下,曾協助200多位美國紐約當地民眾視訊看診,觀察確診者預後出現嗅味覺問題、身體及沿著臀部的環跳穴特別痠痛等問題,判斷因疫情在冬季蔓延,身體寒氣特別重,因此多給予傷寒方藥物。郭哲彰表示,確診者因肺部受損、講話虛弱,咳嗽帶白痰,也給予加沙參、麥門冬、茯苓、白芨等補氣藥物。郭哲彰表示,台灣常見的「清冠一號」,內含黃芩、魚腥草等,具有清熱、解肺熱功效。而有些確診者容易拉肚子,代表他脾胃溼氣過重,若未解則會低燒不斷,因此可將清冠一號做改良,增加藿香、茯苓等祛濕,若風寒較深,可加重麻黃、桂枝,即為清肺排毒湯。一名60歲男性確診者因肺部纖維化,出院仍須戴氧氣罩,在西醫來看的確是不可逆傷害,但可透過中藥補氣調理。郭哲彰開立生脈飲藥方,內含人參、麥冬、五味子,幫助氣血活絡,補充元氣,並輔以丹參,該名病人從走路都會喘,服藥兩個月明顯改善,現在也不需戴氧氣罩。郭哲彰提及,有些重症患者形容,肺彷彿充滿許多碎玻璃,容易喘、支氣管充滿黏液感。除了中藥緩解,也可透過穴位按摩疏通,提升肺部吸氧。穴位按摩位於手掌大拇指下方的「魚際穴」可解肺熱,或輕敲「雲門穴」、「中府穴」,以及位於背部的「肺俞穴」,以手握空杯姿拍敲,也可拿小棍棒輔助。開肺通鼻式先以左手按住左鼻孔,以右鼻孔吸氣,同時右手比讚、從肺臟位置往上延伸,並順時針畫一圈,三次後換邊,左右各做三回合,藉此帶動肺氣循環。西醫飲食建議/多攝取優質蛋白質 修復身體能量新冠肺炎預後調養,衛福部桃園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吳家瑜表示,因確診者肺部受損容易喘,進食容易嗆到,建議攝取質地柔軟的原形食物,避免加工食品、油炸物。吳家瑜表示,患者若沒有特殊疾病,可透過高蛋白飲食,增加每日攝取能量。正常人每公斤體重可攝取1.1克蛋白質,建議患者可攝取每公斤1.2至1.5克蛋白質,讓身體擁有更好修復能量,雞蛋、豆漿、牛奶、海鮮、魚肉等都是優良蛋白質來源。若食欲差,吳家瑜建議少量多餐,餐間可將牛奶加芝麻粉當做點心,有充足熱量且為好的油脂攝取。但她提醒,若患者有肥胖問題,仍要以每日攝取總熱量為原則,將高蛋白、蔬菜、水果搭配少量多餐規畫,避免恢復期攝取過多熱量,造成更大負擔。確診者出現嗅味覺失靈狀況,甚至吃東西會有金屬怪味,吳家瑜建議將食物放涼,或將食物用塑膠餐具盛裝、進食;若食物吃起來無味,也可增加些許香料調味。若咳嗽情況嚴重,她建議一天至少攝取每公斤體重30至40cc的水分,以維持體內平衡。
-
2021-06-14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端午節粽子吃太多「脹氣」怎麼辦? 腸胃科醫師教你解決辦法
端午節快到了,除了開心的放假過節,過節食用的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都會開始吃粽子等高油膩的食物。吃完後總覺得肚子鼓鼓脹脹的,很不舒服,腸胃科門診常常遇到抱怨肚子脹氣,排便不順等等的問題。所以,到底脹氣是什麼呢?什麼是脹氣?首先,我們必須先知道什麼是脹氣?顧名思義,脹氣就是腸胃道充滿空氣導致的不適感。裡面的氣體99%主要成分為(二氧化氮、氧氣、二氧化碳、氫氣、還有甲烷(CH4))另外1%微稀有氣體且具有臭味。肚子脹氣有以下原因◎飲食導致,除了我們吃的食物外,吃的習慣,生活作息都會影響到。快速的吞嚥進食,攝取含有氣體的碳酸飲料、啤酒等,腸道細菌與食物的化學作用、發酵。高油膩的食物也會減緩胃的排空,使氣體積聚在腸道內。◎另外可能藏有的背後因素;發炎性腸道疾病、腸躁症、糖尿病、腸道腫瘤甚至腸阻塞等等問題也會使腸內有過多的氣體積聚。過多腸道氣體除了令人不適之外,也會增加腹內壓力,影響橫膈膜肌肉的協調。正常的情況下會有生理機轉,以打嗝或是排氣的方式,把過多的氣體排出來 要如何解決令人困擾的脹氣問題?藥物的部分,醫師們常常會開Gascon這類的藥物,目的是改變氣泡表面張力效果,讓氣泡凝結在一起,讓吸附在胃腸道的氣體比較可以透過打嗝或放屁等方式排出體外。除了藥物以外,可以在飲食習慣上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避免攝取過多的碳酸飲料及高油脂高纖維醣類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另外飯後運動走路,或是按摩腹部(以順時鐘方式按壓)都可以改善腸道氣體滯留。何時要去看醫師?能做什麼呢?如果上述的方式都無法改善,就必須找出根本的原因。除了腹脹之外是否有其他症狀呢?有沒有水腫、嘔吐、腹瀉、解血便、體重減輕、發燒、是否有糖尿病、有無開過刀等相關病史、是否有服用某些藥物。如果有上述症狀,請盡早尋求醫師做診斷。肚子鼓脹,首先得先確定肚子裡脹脹的是水是空氣呢?其實在門診裡,理學檢查一個簡單的動作,就可以區分。我們只要隔著手指輕敲肚子,高頻的聲音就代表空氣,低頻的聲音就代表水。不過這水可不是在腸子裡而是在腸道外的腹水。抽血以及進一步的內視鏡檢查都可以幫助醫師做診斷。另外,腹部X光攝影也可以協助判斷腹內氣體分布情況,而腹部超音波一般在檢查腸胃道的功能受限於空氣的關係,無法精確的診斷,但仍可以診斷腹腔是否有其他問題。總結腸內的空氣要怎麼控制,有太多的變因,最基本的還是飲食控制,畢竟大部分的氣體都是吃進去的,而吃進去的食物與腸內細菌的發酵,把握均衡飲食很重要。粽子是高熱量、高油脂、高澱粉的食物,在端午節,還是適量就好。如果仍然有反覆的脹氣症狀,可進一步尋求醫師及營養師的諮詢。參考資料sleisenger and fordtran's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disease 11th
-
2021-05-31 新聞.長期照護
咀嚼或吞嚥困難恐讓營養更不均 專家教飲食調整4技巧
如果因為咀嚼或吞嚥困難,使得他們有營養不均衡的情形發生,像是攝取不足的蔬果或肉類食物,將會造成蛋白質缺乏,導致患者出現營養不良、體重下降等問題。有些時候,是因為食物質地以及餵食的方式不適當,讓患者因嗆到而引起吸入性肺炎,或是氣管阻塞、窒息等意外事件發生,進而對「進食」產生害怕與恐懼感。腦中風患者在飲食方面有不少限制,像是少油少鹽、定時定量,並避免高脂肪的食物等等,而患者若有咀嚼、吞嚥困難的狀況,在食物的準備及處理上就需要更加地費心。 如果因為咀嚼或吞嚥困難,使得他們有營養不均衡的情形發生,像是攝取不足的蔬果或肉類食物,將會造成蛋白質缺乏,導致患者出現營養不良、體重下降等問題。有些時候,是因為食物質地以及餵食的方式不適當,讓患者因嗆到而引起吸入性肺炎,或是氣管阻塞、窒息等意外事件發生,進而對「進食」產生害怕與恐懼感。 關於咀嚼、吞嚥困難的飲食建議:提高食物的濃稠度 濃稠度適當的食物,有助於刺激唾液分泌和吞嚥反應,也能提升咀嚼及舌頭移動的肌肉強度。 為患者製作食物時,可利用天然凝稠劑(例如:太白粉、洋菜粉、寒天粉)或市售凝稠劑(例如:快凝寶、吞樂、易凝素、調稠素)或者,在食物中加添麥粉、馬鈴薯泥等等,增加食物的濃稠度也是一種方法。 或是選擇食物濃稠度較高的食物跟點心,例如:布丁、蒸蛋、碎肉泥、果泥、玉米濃湯、麵茶、鮪魚沙拉等。食物儘量切成小塊 烹飪前可先將材料剁碎,剁碎後需個別料理、盛裝,避免菜餚的味道相互混雜,如此不只外觀不佳,也會降低患者進食的意願。增加用餐次數及留意餵食的量 由於飲食習慣的改變,加上進食的速度較為緩慢,為了避免讓患者有進食上的壓力,建議可以增加用餐次數-少量多餐。 利用體積較小,或是質地軟、容易吞嚥的熱量高食物,像是蒸蛋、冰淇淋、布丁或是肉醬、奶昔等,來增加病患攝取的營養。 每口的進食量以1/2茶匙較為合宜,等到食物都吞入後,再吃第二口。 注意進食的姿勢 患者在進食的時候,請避免平躺,即使是無法坐起的患者,在進食時也需抬高床頭,採半坐臥的姿勢,儘可能使病患腰臀間的角度接近90度彎曲,再進行餵食。 進食後應維持坐姿30分鐘後再平躺,以免嘔吐或消化不良。 只要在烹調食物及餵食患者時注意以上幾點,就能維持患者的健康、減少意外的發生! 參考資料:奇美醫院營養科天主教聖馬爾地醫院
-
2021-05-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本土疫情大爆發1周逼近千人 染疫患者營養照護全攻略
台灣疫情大爆發,近1周來,累積本土新冠肺炎患者近800人,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陳韻婷提醒,輕症確診者務必多喝水,並多食用高營養密度的食物及飲品,天天測量體重,維持目前的體重。感染新冠病毒之後,症狀為發燒、咳嗽、呼吸急促,導致身體疲累及食慾降低,陳韻婷說,這個時候更要好好地吃,攝取高熱量、高蛋白飲食,才有足夠免疫力對抗新冠病毒。陳韻婷解釋,體內發燒,將加速身體代謝率,增加營養素需求量,此時,體內液體流失,導致脫水,就算不覺得口渴或飢餓,也必須進食及補充液體,攝取足夠的熱量及蛋白質。確診者對於熱量需求增加,每天熱量要比平時提高再多上200至250大卡,建議選擇含2至3份油脂來源的食物,例如,堅果種子、酪梨、乳酪。此外,感染者應該多多攝取優質蛋白質,一般體重的成年人每天應食用280至400公克的蛋白質,來源為大豆製品、魚貝類、雞蛋、各種肉類、乳製品(牛奶、優格、起司等)、蛋白質飲品等。由於食慾變差,陳韻婷建議,少量多餐,每隔2至3小時進食1次,1天6餐,藉此補充營養。在罹病時,建議適時補充營養補充品,在不感覺飢餓或對進食感到費力或疲累時,使用口服營養補充品,可快速補充身體所需的熱量、蛋白質及必需營養素,1瓶約可提供至少250大卡熱量及15至30公克蛋白質。「如果持續發燒,一定要多喝水。」陳韻婷說,務必維持體內足夠的水份,避免脫水,一旦出現頻繁口渴感、發燒、尿液量減少、顏色變深、口乾、心跳加快、疲累及意識混亂時,就處於脫水狀態,容易引發肺炎,因此,一定要多喝水。預防脫水4要訣:▸要訣1:每小時都喝水,至少每15分鐘應補充80至160ml液體。▸要訣2:選擇多樣化的流質種類,避免味覺疲勞。▸要訣3:睡前床邊應放置足夠液體,半夜醒來,就能飲用。▸要訣4:若有嘔吐或腹瀉,除喝水外,需補充運動飲料等電解質液。陳韻婷強調,體重是身體含水量及營養狀態的一個重要指標,體重變輕,顯示體內液體、脂肪、肌肉量持續減少。因此,確診者應該每天量體重,維持高熱量高蛋白飲食,搭配運動,才能保有抵抗力,並減少肌肉流失。★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5-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者5大飲食指引 有助康復
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激增,無症狀或輕症患者持續增加,必須將醫療留給重症者。振興醫院營養師陳韻婷昨天提出「給確診者的五大飲食指引」,確診患者的營養照顧可依循指引,將有助患者康復,並維持醫療量能不至於崩潰。陳韻婷表示,新冠肺炎患者常見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疲累、食欲降低等症狀。由於發燒會加速身體代謝率,營養素需求量會提高,也會增加體內液體流失導致脫水,建議應該持續進食及補充液體,攝取足夠的熱量及蛋白質,才有足夠的免疫力對抗病毒。給確診者的五大飲食指引一、飲食攝取原則患者應採高熱量高蛋白飲食方式,多食用高營養密度的食物及飲品,讓身體有足夠的營養對抗體內的能量耗損。每日熱量攝取為「體重x25至35大卡+200至250大卡」,可選擇含2至3份油脂來源的食物,如堅果種子、酪梨、乳酪等提高熱量攝取。每日蛋白質攝取量為「體重x1.2至1.5公克」,可攝取280至400公克的各種肉或魚類食物,其他如大豆製品、雞蛋、乳製品(牛奶、優格、起司等)、蛋白質飲品等都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建議每隔2至3小時進食一次,以少量多餐的方式補充營養。也可將口服營養補充品納入日常飲食中,增加餐間營養攝取,可快速補充身體所需的熱量、蛋白質及必需營養素。二、液體補充原則必須維持體內足夠的水分,注意是否有脫水情況,每日液體攝取量為「體重x40至45毫升」,可補充具熱量及蛋白質的清流質飲品、口服電解質補充液或運動飲料,可補足身體必需的電解質及礦物質,以維持正常生理機能。三、味覺或嗅覺改變時可以怎麼做可將食物放冷或放至室溫下再食用;若食物嘗起來有金屬味,可使用塑膠餐具盛裝及進食;若飲品喝起來有酸味或苦味,可加入適量的糖分調整;無味的食物可加入天然辛香料,增加風味。四、維持體重體重是身體含水量及營養狀態的一個重要指標,必須預防急性期肌肉量流失,對於日後的復元極為重要,應每天量體重,並維持目前的體重為佳。五、復元及復健期的營養患者逐漸復元後,宜維持高熱量高蛋白飲食,並搭配運動,能保有抵抗力及減少肌肉流失,有助於恢復日常活動。
-
2021-05-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者的五大飲食指引」營養師盼降低醫療量能超載
本土病例昨確診量暴增至333例,無症狀或輕症患者恐持續增加,未來醫療量能可能無法負載所有病患,必須將醫療留給重症者。振興醫院營養師陳韻婷今天提出,「給確診者的五大飲食指引」,希望幫助患者康復,並降低醫療量能超載。陳韻婷表示,新冠肺炎常見臨床症狀為,發燒、咳嗽、呼吸急促,導致身體疲累及食慾降低。由於發燒會加速身體代謝率,營養素需求量提高增加,也會增加體內液體流失導致脫水,就算沒有明顯口渴或飢餓感,也應該持續進食及補充液體,攝取足夠的熱量及蛋白質,才有足夠的免疫力對抗病毒。目前大部分新冠肺炎確診者都屬於輕症或無症狀,陳韻婷說,未來如果赴集中檢疫所或在家隔離,營養照顧可依循指引,將有助於身體的康復,並維持醫療量能不致於崩潰。●給確診者的五大飲食指引一、飲食攝取原則及注意事項(1.)高熱量高蛋白飲食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會增加體內壓力,陳韻婷建議,這時不該過度限制熱量,應多飲食高營養密度的食物、飲品,才能讓身體有足夠的營養對抗體內的能量耗損。★每日熱量攝取:體重X25至35大卡+200至250大卡。(如:60公斤成人平時每日的熱量攝取約1500至2000大卡,因熱量需求增加,需比平時提高200至250大卡/天);另外,可選擇含2至3份油脂來源的食物,如堅果種子、酪梨、乳酪等提高熱量攝取。★每日蛋白質攝取量:體重X1.2至1.5公克(如:60公斤健康成人每日需75至100公克);可攝取280-400公克的各種肉或魚類食物等獲得足夠蛋白質需要量,良好的蛋白質來源為大豆製品、魚貝類、雞蛋、各種肉類、乳製品(牛奶、優格、起司等)、蛋白質飲品等。*高蛋白奶昔2.5杯量/約600ml(每杯可提供200大卡熱量及12公克蛋白質)*全脂優格:3/4杯(希臘優格蛋白質含量更高)*全脂牛奶:1杯(若希望質地濃稠點可自行加量)*花生醬:1大匙*新鮮水果:如香蕉、芒果、莓類等 (可依個人喜好加入適量水果增加風味)(2.)少量多餐這個時期食慾可能會變差,就算沒有明顯飢餓感,也應每隔2至3小時進食一次,6餐/天,以少量多餐的方式補充營養。(3.)使用營養補充品陳韻婷建議,將口服營養補充品納入日常飲食一部份,增加餐間營養攝取。尤其不感覺飢餓或對進食感到費力或疲累,無法吃到足夠需要量時,使用口服營養補充品,可快速補充身體所需的熱量、蛋白質及必需營養素,可選擇每瓶250至300ml提供至少250大卡熱量及15至30公克蛋白質的飲品,並可冷藏取代一般冷飲,選擇不同口味/風味產品,以避免味覺疲乏。二、液體補充原則及注意事項(1)維持體內足夠的水份,隨時注意是否有脫水的情況陳韻婷指出,脫水症狀包括口渴感增加、發燒、尿液量減少、濃或呈深色、口乾、心跳加快、疲累及意識混亂等,當身體處於脫水時,呼吸系統的分泌物會變得較為濃稠,難以從肺部排出,當肺部無法清除這些分泌物時,就可能導致肺炎,為避免脫水,需增加液體攝取量。★每日液體攝取量:體重x40至45毫升(如:60公斤健康成人每日需至少2400至2700毫升的液體補充),最佳的補充液為具熱量及蛋白質的清流質飲品、口服電解質補充液或運動飲料,可補足身體必需的電解質及礦物質,以維持正常生理機能。評估液體補充是否足夠,則為觀察尿液顏色(每3至4小時解尿顏色應呈淡黃色)。(2)如何預防脫水1.每小時都要補充,至少每15分鐘應補充80至160ml液體,無法一次喝大量液體者,建議少量且每隔數分鐘就喝一次。2.選擇多樣化的流質種類避免味覺疲勞。3.睡前床邊應放置足夠液體,確保半夜醒來能夠補充。4.若有嘔吐或腹瀉情形,除喝水外,也應該要補充口服電解質液,如舒跑、寶礦力水得等,可以居家自製口服電解質補充液:鹽(1/2至3/4茶匙)+果汁(蘋果、橘子、葡萄、蔓越莓)1杯+水(3.5杯)。三、味覺或嗅覺改變時可以怎麼做1.將食物放冷或放至室溫下,可能會比熱食嚐起來更佳。2.若食物嚐起來有金屬味,建議使用塑膠餐具盛裝及進食。3.避免過於甜膩的食物。4.若飲品喝起來有酸味或苦味,可加入適量的糖分調整。5.無味的食物中可加入天然辛香料,增加風味。四、維持體重陳韻婷說,體重是身體含水量及營養狀態的一個重要指標,體重流失顯示體內持續的液體、脂肪、肌肉量的減少。肌肉量減少會使身體感到虛弱,影響下床、走路或日常活動的行為表現,由於身體重新合成肌肉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預防急性期肌肉量的流失,對於日後的復原極為重要,應每天量體重,並維持目前的體重為佳。五、復原及復健期的營養患者逐漸復原後,陳韻婷建議,維持高熱量高蛋白飲食,並搭配運動,能保有抵抗力及減少肌肉流失,有助於恢復日常活動。提醒民眾,若患者本身為慢性疾病者,營養需求則需依個別情況調整。
-
2021-05-06 養生.運動天地
少量多餐更助於減重?專家破解常見減脂迷思
減脂迷思人類在這幾千年來,一直在追求著體格精壯、肌肉發達的運動員身型。這是一個至高的標準,非常有吸引力是古代英雄、希臘神祇的標配外觀,沒人挑戰它的崇高地位,而我們迄今依舊崇敬著這樣的理想。在美國,肥胖率超過人口數的百分之三十五,並且逐年攀升。似乎只有天生基因像超人,或是願意為了健身犧牲奉獻、嚴守紀律,深入學習正確觀念的人,才能夠練出這種理想的體格。然而,別被這個論點給騙了,基因不是阻止你練出強健體魄的原因,想學健身知識也不難。在你看完這本書後,你就能學到所需的各種知識。也別擔心自己沒有足夠的意志力,這件事沒有你想像的難,雖然你不能天天吃批薩,也別夢想偶而練個幾下,就能擁有完美六塊肌。但是,只要能把握飲食和重訓要點,我們還是可以享受喜歡的食物,做自己喜歡的鍛煉,進而達到增肌減脂的目標。這是我寫書的原因,我想要幫助你改善體格,還有讓你的生活更美好。減脂是這個願景中的主要部分。若要實現這個目標,你不能盲從那些未經證實的流行節食法。方法錯誤很容易發生瘦了又胖回來的溜溜球效應。要徹底拋棄讓你變得虛弱、過重和沮喪的節食法。學會輕鬆、持續的減脂方法,你才能做自己身體的主人,讓過多的脂肪從此不上身。在幫助大家做到這點之前,我先得破除嚴重的減脂迷思,有些你聽過,有些你甚至試過,如果我們不先破除這些迷思,你可能會懷疑我接下來要講的事,更可能對書中的核心概念與減脂方法產生抗拒心理。現在,就讓我們一舉剷除這些害人不淺的謬論,祝福各位都能練就理想的身型。迷思 少量多餐更助於減重有沒有聽過:「少量多餐,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加速減脂的速度,還能控制食慾。」聽過的話舉手。這個理論很簡單:吃東西的時候身體會一直處理食物,因此若每幾個小時就吃東西,新陳代謝會一直維持活躍,對吧?,而且將一日三餐的量分成多餐食用也能降低想要大吃一頓的食慾,對吧?可是這理論在科學研究的面前卻完全站不住腳。法國衛生醫學研究院的科學家檢視大量文獻,針對許多研究的內容,比較各種飲食型態之間的差異,從一天一餐到十七餐都有。他們發現少量多餐吃個不停跟一天好好的大吃一餐,兩者沒有顯著差異。餐量少帶來的是小而短暫的代謝提升,而餐量大則會引起長而大的代謝高峰。因此將一天因消化而燃燒的熱量加總起來,飲食型態並不會帶來明顯差異。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研究結果也支持這項結論,他們將受試者分成兩組:1.一組每天正常三餐飲食。2.一組每天三餐加三次的點心。兩組受試者維持相同的熱量赤字,在八週後完成實驗,數據顯示所有人的體重、脂肪、肌肉降低程度都沒有顯著差異。那少量多餐對控制食慾有幫助嗎?這需要討論兩個面向。先舉美國密蘇里大學的實驗來說明,研究人員讓受試者進行了十二週的節食減重計劃,發現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可以控制食慾,但一日三餐或六餐對食慾則沒有影響。另外,美國堪薩斯大學也進行過性質相近的研究,旨在瞭解用餐頻率與蛋白質攝取量,對食慾、飽足感和激素反應的影響。他們也發現增加蛋白質攝取量可以提高飽足感,而一日六餐的飽足感不如一日三餐。但同時也有其他的研究發現一日三餐的飽足感較低,反而是增加每日用餐頻率可以提高飽足感,讓受試者更容易堅持減重計劃。某種程度上而言,你能堅持的飲食模式就是最好的飲食模式,在飲食頻率上更是如此。我身邊很多人喜歡一日四到六餐,我也是如此,也有人喜歡二到三餐,兩者都是恰當的。迷思 要運動才能成功減重如果你願意每天吃很少的食物,那麼不用做什麼運動,就能創造很高的熱量赤字。靠節食可以減下不少體重,不過,同時也會流失許多肌肉,這不是我們樂見的情況,原因有很多,而虛榮心當然也是很常見的原因。減重有成要控制飲食也要運動,而且不是任何運動都可以,在熱量赤字的狀態時,最好的運動是阻力訓練,這是一種提高肌力和肌耐力的方法。可以從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所做的一項研究中,看出節食時進行阻力訓練的益處,研究人員將二十位男女受試者分成兩組:1.第一組每週做四次一小時的有氧運動。2.第二組每週做三次重訓。兩組的飲食內容相同,十二週後,每個人都減了差不多的體脂肪,但有氧運動組卻流失九磅左右的肌肉,重訓組則沒有這個問題。還有其他研究也有同樣的發現,若想要快速減脂卻不想流失肌肉,就需要在減重時加入阻力訓練。迷思 有氧運動比重訓更有助於減脂這是上一個迷思的延伸,大多數人在開始運動減重時會選擇有氧運動,像是慢跑、游泳或騎自行車。這些運動都很好,問題是有氧運動對減重而言效益不大。有許多研究發現,人們在做心肺運動後,體重甚至會開始增加。過重者迷上的是燃燒熱量而不是變得更健康。光靠有氧運動無法明顯減重的主要原因為二:1.要補回運動燃燒的卡路里太容易了。猜猜看,快跑三十分鐘能消耗多少大卡?對於一個體重七十公斤左右的人來說,大約能消耗四百大卡的熱量,然而,只要一把堅果、一點優格和一個蘋果就能補回這些卡路里。或是如果你比較愛吃,幾片巧克力餅乾和一杯牛奶就能補足滿滿的四百大卡。我不是說減重時不應該吃堅果、優格、蘋果或餅乾,而是心肺運動並不如我們所期望的可以消耗大量的卡路里。 做有氧消耗的卡路里對減重有幫助,但你的目標不只是燃燒卡路里,而是要「減去體脂肪」,而若是吃得太多,有氧運動永遠無法幫助你減重成功。2.你的身體會對運動產生適應,並減少熱量消耗。研究指出在熱量赤字時,身體會提高能量的使用效能。也就是說你雖然做著相同類型的運動,但持續運動所需的能量卻會越來越少。這也意味著在同樣情況之下一直做同樣動作,你燃燒的能量比想像中更少,也讓你在減重過程中更可能大吃特吃或進度停滯。許多人會做更多的有氧運動來突破,以消耗更多的能量,讓減重持續進行,但是這樣做的同時也會加速肌肉流失,導致新陳代謝變慢。那重訓的情況又是如何?科學研究很清楚的指出這是很有效的減脂方式,那為何人們提到重訓就想到練太壯而非變苗條呢?答案很簡單,重訓並不是受歡迎的減重方法,因為它其實是很糟的減重方法,但它對加速「減脂」和保存肌肉卻有絕佳的效果。美國杜克大學的一項研究就完美說明這點。研究員招募了一百九十六位年齡在十八到七十歲之間、肥胖或過重的受試者,男女皆有,將這些人分為三組。1.第一組每週做三次阻力訓練,每次一小時。2.第二組每週以中等強度慢跑三天,每次四十五分鐘。3.第三組則是進行阻力訓練和有氧運動。實驗在八個月後結束,你猜哪一組減去最多的體重?不是第一也不是第三,體重減最多的是只做有氧運動的第二組。但是,他們也是唯一流失肌肉的一組。那再猜猜看哪一組減去最多體脂,而且還提高肌肉量?沒錯,就是同時進行阻力訓練和有氧運動的第三組。換句話說,你做有氧運動時要搭配阻力訓練,體重雖然因為肌肉量增加而減得較少,卻減去了更多的體脂肪。※ 本文摘自《美國第一健身強人,科學化健身全書》。《美國第一健身強人,科學化健身全書》作者:麥可.馬修斯 譯者:賴孟怡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21/03/04圖/《美國第一健身強人,科學化健身全書》書封采實文化提供
-
2021-04-24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不只是火燒心! 中醫師曝這些胃食道逆流症狀也別大意
1名50多歲婦人,因長期生活壓力大,易緊張、焦慮,工作忙碌加上3餐不正常,導致胃酸逆流嚴重,不僅夜晚睡不好,白天也時常胃脹不舒服,加上更年期來臨的諸多不適而就醫。經胃鏡檢查發現有賁門鬆弛的問題,西醫原先建議手術治療,但婦人擔心會有後遺症,而轉介中醫治療,在服用中藥調理半年後,胃酸逆流的情況大幅改善,其它症狀也跟著好轉許多。收治這名婦人的中醫師曾子澄指出,上述婦人的胃食道逆流情況較為棘手,屬於病因複雜的難治類型,即使照了胃鏡,也不見得能找出好的治療方法。現代人壓力大,胃食道逆流患者明顯增加,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愛吃宵夜或情緒緊繃等,都會使消化機能變差,降低胃排空的速度,一旦胃酸分泌過多卻停留在胃裡,便會隨著腹壓上升向上擠壓而胃食道逆流。曾子澄醫師強調,不同嚴重程度的胃食道逆流,其臨床症狀也不同。一般常見的火燒心、胸口灼熱感和胃酸逆流,已是病情較嚴重的表現;輕微的胃食道逆流則會有慢性咳嗽、喉嚨沙啞、胸悶等症狀,由於較難與胃食道逆流做聯想,因此常被患者輕忽,或誤診為慢性咽喉炎,而看錯科別延誤病情。曾子澄醫師表示,臨床上遇到許多民眾有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問題時,通常會先吃胃藥,暫時緩解不適,但需注意的是,胃藥的種類相當多,有針對胃痛、胃悶、胃脹氣、抑制胃酸等不同療效。許多患者看遍西醫各科別後,發現胃食道逆流仍反覆發作,才會轉介中醫。其實中醫治療胃食道逆流,是根據體質調理,並找出病因源頭,對症下藥,較能全面治療根本。從中醫角度來看胃食道逆流從中醫角度來看胃食道逆流,主要是「飲食不節」和「肝氣鬱結」所致。「飲食不節」是指長期飲食不正常,導致消化功能不好,形成中醫所說的「脾胃氣虛」,臨床上會給予益氣補中、健脾胃的中藥。至於「肝氣鬱結」則是情緒影響肝氣,是指長期過度緊張、心情焦慮、壓力過大,影響自律神經系統,不完全只是腸胃問題,此時會酌加疏肝解鬱的中藥,對於放鬆心情頗有助益。曾子澄醫師舉例,黃連、半夏、牡蠣、乾薑、海螵蛸及白芨等,都是治療胃食道逆流常見的中藥材。配合放鬆心情和改善飲食習慣,病情輕微者約1到2周即可見效,嚴重者約半年至1年,大部分患者平均治療1至3個月,症狀便有顯著改善。曾子澄醫師提醒,除了配合醫囑、按時服藥之外,平時盡量3餐正常,湯與飯分開吃,不要將飯泡在湯裡,會影響消化功能;吃飯7至8分飽即可,不暴飲暴食,不吃宵夜。腸胃虛寒較弱者,避免吃冰涼食物,飲食以少量多餐為原則,若知道哪些食物會引起自己胃食道逆流,應避開不吃,如此,根治胃食道逆流也不再遙不可及。★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4-23 養生.健康瘦身
刻意不吃早餐無法減肥 營養師建議理想早餐吃這些
不吃早餐容易瘦?打亂飲食規律更易胖 近期斷食減肥法相當風行,不少人選擇不吃早餐當減重。嫚嫚營養師指出,吃早餐或不吃早餐的說法,目前莫衷一是。過去有英國專家出書推廣「不吃早餐」造成熱烈討論,然而細究其重點在於避開過多添加糖的早餐穀物、麥片等碳水化合物,並非指所有食物都不能吃,「早餐沒有那麼可怕!」 嫚嫚營養師受訪表示,吃不吃早餐確實因人而異,必須配合日常作息及生理時鐘,如果是習慣晚起的族群,省略早餐而一天只吃兩餐,仍可維持正常生理機能,未必一定要吃早餐。如果想採取168斷食法,省略早餐確實比較容易執行,也能幫助控制體重。 相較之下,打亂飲食規律易造成體重增加。嫚嫚營養師指出,美國2017年曾進行研究,找來49名原本不吃早餐的女性,讓她們吃早餐一個月後,體重竟增加了0.7公斤。營養師提醒,如果不吃早餐,但平常生活習慣不良,愛吃宵夜或晚餐攝取過量過飽,還是會讓體重上升。 刻意不吃早餐 小心下一餐報復性進食 已經習慣吃早餐的人,不吃早餐較容易變瘦?嫚嫚營養師指出,對平日作息規律的人而言,吃早餐有如「儀式感」,是開啟一天工作的重要環節。倘若習慣吃早餐卻刻意控制不吃,容易造成情緒低落,甚至在午餐時「報復性進食」,反倒容易吃下更多食物。 嫚嫚營養師表示,早餐除了有助維持作息,也是養成規律排便的良好方式,許多人吃完早餐後會產生便意,尤其國人便秘問題嚴重,規律吃早餐能起到幫助排便的效果。不吃早餐的人也可在起床時喝水,同樣能促進腸道蠕動反射。 此外,糖尿病與糖尿病前期的族群,固定飲食相當重要,嫚嫚營養師說明,相關研究曾發現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若不吃早餐,午餐和晚餐的飯後血糖更容易上升,造成「次餐現象」,因此三餐規律對血糖有問題的族群非常重要。 用餐間隔4-6小時 避免胰島素過量分泌 嫚嫚營養師建議,習慣一日三餐的族群,每餐之間建議間隔4-6小時,除了讓腸道消化上一餐的食物,減少消化道負擔之外,也可以讓血糖平穩。進食時會促使胰島素分泌,持續進食會導致胰島素分泌過多,除了讓胰臟勞累,胰島素過多也會促進脂肪累積。 以往建議「少量多餐」原因之一是攝食產熱效應,消化器官在運作時也能產生熱能,消耗體內的熱量,但如果攝取不健康食物,少量多餐仍然可能造成體重增加。嫚嫚營養師提醒,過量進食容易讓胰島素亂分泌,身體也無法正常休息,更有可能出現肥胖問題。 吃完早餐就昏昏欲睡?麵包配奶茶「母湯」 很多人吃完早餐很快就感覺昏昏沉沉,嫚嫚營養師表示,吃完早餐就想睡主因是「碳水化合物太多」以及「早餐內容太簡單」,比如麵包配奶茶、饅頭配紅茶、只點一份鐵板麵或炒麵,或是只吃水果和麥片等等。早餐中過多的精製碳會化合物會使血糖快速上升、血糖不平穩、胰島素過高,更容易在中午前感覺想睡覺。 嫚嫚營養師建議,理想的早餐要攝取到蔬菜類、蛋白質類以及複合性碳水化合物,可以選擇有包蔬菜或生菜的烤雞腿三明治,或是加蔬菜的蛋餅。飲料則建議無糖豆漿、優酪乳、無糖拿鐵、無調味鮮乳等。 早餐如果吃不到蔬菜時,嫚嫚營養師建議增加蛋白質攝取,例如蘿蔔糕加荷包蛋搭配無糖豆漿,或是鮪魚蛋三明治、鮮魚湯、吐司加水煮蛋、地瓜配無糖豆漿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澱粉類則可以挑選地瓜、全麥吐司、雜糧麵包或是全麥麵皮的蛋餅,都屬於非精製的碳水化合物。 加工肉品含糖飲料 地雷早餐恐愈吃愈胖 每天吃早餐卻愈吃愈胖,精神也容易不濟?嫚嫚營養師提醒,兩大類早餐要盡量避免,第一種是加工肉品,如培根、火腿、熱狗、肉鬆、香腸,除了有致癌風險也含有過量的油鹽糖。第二是含糖飲料如大冰奶、加糖紅茶、調味乳等,油與糖的含量太高,也不利於減重。 嫚嫚營養師指出,許多人的早餐組合含有過量精製澱粉,比如漢堡麵包、油條、燒餅、白吐司、燒餅、可頌麵包、薯餅、薯條、鬆餅、巧克力吐司,有心要減重的族群,建議要避免選擇這些食物。 被視為相對健康的果汁,由於纖維已被榨斷,變成相當容易吸收的糖份,只適合牙口不好的年長者,一般人建議直接吃水果。 早餐只吃蛋白質能變瘦?營養師建議這樣吃 早餐只吃蛋白質就會瘦嗎?嫚嫚營養師認為並不一定,但早餐只吃蛋白質確實相對容易執行,也有增加飽足感、幫助血糖平穩等作用,除此之外,還須注意食物烹調方式,盡量減少油炸、油煎如炸豬排漢堡、卡拉雞腿堡等。也建議加入蔬菜攝取量,例如牛蕃茄、小黃瓜等等。 有些人採取計算熱量來減重,嫚嫚營養師表示,挑對食物、吃對份量才是重點,食物以天然、原型最好。份量則用比例理解更容易,早餐可以吃一個掌心大小的蛋白質份量,約為一顆蛋、一份掌心大小的雞腿排或是一杯240cc的豆無糖豆漿,再搭配一個拳頭大小的複合性碳水化合物,如中小型地瓜、6湯匙燕麥片、1-2片全麥吐司等等。 營養師提醒,早餐並非不能吃,重點是挑選正確食物、吃對份量,同時避開含有過多油份糖份,以及高熱量和高含鈉量的食物,一樣能夠吃得健康並幫助維持理想體重。 《延伸閱讀》 .缺鐵易疲倦、掉髮、生病 紫菜蛋花湯等5湯品有助補鐵! .提神吃什麼?營養師點名5食物:調節神經促進大腦血流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4-08 該看哪科.婦科
孕期喝牛奶易脹氣 醫師:每日最多喝2杯、配合核心運動
孕婦體內荷爾蒙發生變化,容易脹氣,可以再喝容易讓人脹氣的牛奶嗎?婦產科醫師指出,牛奶是良好的營養攝取來源,適量攝取,能避免脹氣,每日最多喝2杯,1杯約300毫升,並配合溫和的核心運動,如孕婦瑜伽,可協助緩解孕婦脹氣問題。三軍總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王毓淇指出,懷孕初期荷爾蒙產生變化,孕婦體內的黃體素逐漸上升,改變腸道蠕動,再加上子宮擴張,壓迫到腸胃,所以孕媽咪本就較一般人更容易脹氣。孕婦先天較易脹氣,若後天攝取太多易脹氣的食品,如乳製品、豆製品,恐會導致肚子疼痛,國民健康署表示,牛奶含有豐富鈣質,若食用牛奶容易脹氣,可食用其他高鈣食物來代換,如小魚乾、豆製品或鈣片,建議每日鈣質攝取量須達1000毫克。王毓淇則表示,牛奶是營養均衡的飲品,每日最多喝1至2杯,1杯約300毫升,能避免過量攝取導致脹氣,且日常要維持「少量多餐」、「多動」原則。王毓淇進一步說明,臨床上有許多孕媽咪懷孕前就不愛做運動,懷孕後還認為要「少動」,事實上,孕婦做溫和運動,如多多走路,或是做核心肌群運動、孕婦瑜伽,能促進腸道蠕動,除助於解決脹氣問題,也有助於減少孕期不適。
-
2021-04-07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醫揪「常被忽略的傷胃習慣」,睡覺姿勢也有差
中年、肥胖、工作壓力大且偏好刺激性食物者可要注意了!如果你一個星期中,有1~3天以上,出現胸部或胸骨後疼痛,並有「火燒心」的感覺,可能患有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症 置之不理恐引發癌症「胃食道逆流症」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主要是位於食道與胃連接處的賁門的括約肌收縮功能不良,導致胃酸反流入食道而產生的疾病,由於經常被病人輕視而沒有適當治療,會產生併發症,包括出血或食道潰瘍,甚至是食道變窄導致吞嚥困難,慢性的胃食道逆流還可能造成氣喘及肺炎,甚至是併發巴萊特食道,引發癌症。體型肥胖、高壓、暴飲暴食 胃食道逆流常見族群根據一份問卷調查顯示,疑似胃食道逆流科技人中,男性的比例比女性高,有4成以上,體型多為比較肥胖或壯碩者,這些人當中,有約8成以上處於高壓狀況;有近9成偶爾會有暴飲暴食,多數偏好刺激性食物及飲品,只是對於什麼是胃食道逆流,約6~8成的科技人是一知半解,約1成的科技人,完全不知道什麼是胃食道逆流。火燒心症狀最為普遍 幾乎每日出現影響生活調查分析,高達56%的科技人一個禮拜會有1至3天以上,會出現胸部或胸骨後疼痛;其中有6%的科技人,更是每天都出現這樣的症狀,並且以男性居多;有39%的科技人,一個禮拜會出現1至3天以上的「火燒心」症狀,也就是胸部或胸骨後有燒灼感覺,並且伴隨著喉嚨疼痛或聲音沙啞等症狀,更有高達40%者,一個禮拜會出現3天以上的上腹部疼痛或是燒灼感,也就是將近8成的科技人有疑似胃食道逆流症狀。火燒心或胃酸逆流症狀 易致睡不好因為火燒心或胃酸逆流的症狀,造成34%的科技人一個禮拜至少有1至3天以上沒辦法睡好覺;也因為有火燒心或胃酸逆流等症狀,造成25%者無法食用、喝喜愛的食物或飲料,27%的人因為這些症狀,無法完成工作或日常活動,只好吃醫師開立的藥物,以及胃乳片、制酸劑或其他胃腸藥,來減輕症狀;約有7成5以上的科技人,其胃食道逆流症狀影響日常生活作息。預防胃食道逆流 藥物生活飲食三管齊下胃食道逆流 症其實是現代人愈來愈普遍的毛病,尤其是都會區更是盛行,想要治療,可得三管齊下,包括藥物、飲食和生活習慣等三方面治療,才能解決這個文明病。在飲食及生活習慣方面,患者得好好改變作息,每天的飲食定時定量,菜色盡量以清淡為主,戒除重口味飲食,而且吃飯時不要吃到10分飽,7分飽剛剛好,胃才不會像快脹爆的汽球,還有宵夜是絕對不能碰,戒吃宵夜不只是為了身材,而是因為一吃飽後就躺下,胃酸容易衝出食道。睡覺床頭要抬高 少量多餐、避免吃消夜此外,胃食道逆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好相應的調適,例如在睡覺時,床頭要抬高10至15公分左右(將頭頸部以及背部以上墊高),停止抽菸及酗酒,減少脂肪類食物的攝取,並盡量採取少量多餐的飲食習慣,避免在睡前2至4小時吃宵夜;而對於某些肥胖的罹患者而言,減肥更是當務之急。除此之外,某些特殊的食物加巧克力、薄荷糖、咖啡、濃茶、可樂、番茄汁、柳橙汁等應盡量避免,才能根本克服這個毛病。延伸閱讀: ·嘔酸水、狂打嗝都是胃食道逆流害的! 營養師勸「快改6習慣」降低胃傷害 ·飲食不忌口小心吃出「火燒心」! 專家列胃食道逆流「忌食名單」
-
2021-04-01 醫療.消化系統
半夜肚子痛怎辦?當心腸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
半夜肚子痛是怎麼了?臺北榮民總醫院醫務企管部主任,同時也是胃腸肝膽科教授的李偉強醫師表示,半夜肚子痛原因很多,肚子的範圍包含食道下半部、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肝臟、膽囊,胰臟、及部份的泌尿及生殖系統,只要上述器官有任何發炎或其他原因都可能造成肚子痛。肚子痛可以發生在任何時候及任何年紀的人,半夜腹痛最常見的有急性腸胃炎、消化性潰瘍及胃食道逆流三大類,以下為李偉強醫師解析半夜腹痛的可能原因:第一、急性腸胃炎:非感染性腸胃炎 VS. 感染性腸胃炎1、非感染性腸胃炎:非細菌或是病毒感染造成腸胃發炎像是傷胃藥物(止痛藥、抗生素、阿斯匹靈等)、食物毒素、暴飲暴食、口味太重、飲食不習慣(如出國旅行、異國美食)、飲酒過量、食物過敏(牛奶過敏、個人特殊調質)等都會引起非感染性腸胃炎。2、感染性腸胃炎:病毒性 VS. 細菌性(1)病毒性腸胃炎:像是常見的諾羅病毒、輪狀病毒、星狀病毒、腺病毒等,感染性腸胃炎一年四季發生於世界各地,且每種病毒有其好發的季節性,例如,諾羅病毒、輪狀病毒及星狀病毒較流行於11月至3月寒冷的月份,多以腸胃腹瀉、發燒、發冷、嘔吐及全身虛弱表現,而腺病毒不限冬天,一年四季皆可發生。輪狀病毒最常造成嬰兒和5歲以下幼童腹瀉的原因,而諾羅病毒則不限任何年齡層,病毒性腸胃炎一般休息2-3天即可康復,有時需要一些支持性的治療。(2)細菌性腸胃炎: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等細菌性腸胃炎以夏季居多,最常見沙門氏菌、大腸桿菌、葡萄球菌,與食物沒有保存好有關,常以肚子痛、上吐下瀉、發燒、甚至有血便表現,細菌性感染較嚴重,恢復時間需要一週以上。另需注意高齡長者經常因吐瀉造成脫水,應注意補充水分與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建議少量多餐及清淡飲食,有嚴重的症狀時需送醫治療。第二、 消化性潰瘍 :空腹時腹痛以十二指腸潰瘍最常見,其它像是胃潰瘍、十二指腸炎、急性胃炎也有可能,都是以上腹部中央疼痛為主1、十二指腸潰瘍 十二指腸潰瘍與胃酸過多有關,空腹時胃酸太多,容易有胃鼓脹、悶痛、晚上在床上翻來覆去或是痛醒,嚴重會有黑便與吐血,病人必須手壓在胃部或者需吃食物中和胃酸,症狀會暫時緩和,但常反反覆覆,只要胃一空就不舒服,大約有半數病人有在半夜痛醒的經驗。2、胃潰瘍不同於十二指腸潰瘍需要進食緩解不舒服,胃潰瘍進食後反而容易更不舒服,常發生於飯後一小時內,因為食物刺激到破損的粘膜。研究證明,「幽門螺旋桿菌」是造成胃潰瘍與十二指腸的元兇,不論空腹或進食以後,若有反覆發作、半夜上腹部不舒服,應儘速尋求腸胃科醫師治療,必要時接受胃鏡檢查,確認是否有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若證實有幽門螺旋桿菌,也建議立即治療,以減少日後復發的機率。日常預防偏向清淡飲食,避免藥物刺激,飲酒過量等損傷。第三、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常與肚子痛合併胸悶一起發生。1. 常合併半夜胸悶、打嗝、噁心、喉嚨痛或是咳嗽,無法躺下來,坐起來會好一些。2. 多半有病史且反覆發作3. 常是晚餐太飽或是睡前吃宵夜不同於前述的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因為食道位置較高,病人合併胸口悶痛不舒服,甚至必需坐著才能入睡。老年人常見胸口不舒服,誤以為是心肌梗塞或心肌缺氧半夜急送醫,最後診斷發現竟是胃食道逆流引起的胸悶。第四、上腹痛其它可能因素:1. 急性胃炎(範圍常為胃部,多以噁心、嘔吐、胃脹表現,但不常拉肚子)2. 非潰瘍性消化不良(常見於晚餐吃太多,食物消化不全刺激胃部脹痛)3. 胃癌4. 膽結石、總膽管結石或是膽囊炎(偏右上腹部且有時會轉移到右後肩痛)5. 狹心症、心肌梗塞等心臟急症
-
2021-03-28 癌症.胃癌
胃癌術後常見併發症在肺 護理師:防範務必做到3事
年近七旬的張姓老伯,已有40幾年菸齡,因罹患胃癌得開刀切除,術前建議戒菸並未成功,術後明明無法進食,護理師卻經常在老伯身旁聞到一股酸味,後來才發現是老伯吐在床邊垃圾袋的「痰」,不僅酸,還非常髒,強烈懷疑有吸入性肺炎問題,馬上進行相關處置,化解了胃癌患者術後最令人擔心的肺部感染風險。肺部感染是常見併發症,會延長復元時間。和信醫院資深專科護理師于素英表示,無論幾期的胃癌,胃切除手術是目前根治的主要方式。而不管採取哪一種手術,都會造成胃容積變小、生理變化、腸胃道功能等問題,如果術後不好好護理,將會影響病情的恢復。胃癌病患常進行的手術包含:全胃切除、次全胃切除、胃減壓手術、淋巴切除術,「當病患一離開恢復室,就是術後生活照護的開始。」于素英表示,包括住院期間的照護與出院後的飲食照護,兩者不可或缺。以住院來說,肺部感染是胃癌術後常見的併發症,因為肺部若感染,會延長手術復原時間,甚至有生命危險。務必做到「早點下床、深呼吸、咳痰」,術前戒菸很重要。于素英表示,為了協助患者肺部盡快正常運作,術後的止痛相當重要,可加速患者「早點下床、深呼吸、咳痰」,這三件事情要做好,術後發生併發症的風險將大幅降低。「我們很怕吸菸患者。」于素英說,像前述個案中的張老伯,抽了40幾年的菸,術前都已衛教,卻還是戒不掉,其實年輕人也一樣,吸菸就是癌症的危險因子,也不利胃癌術後生活的恢復。為了讓胃癌患者術後呼吸到達一定的擴張,和信醫院有一套針對病人的呼吸訓練,第一次下床一定由護理師協助,通常在開刀隔天的24小時內讓患者下床行走,最晚不能超過48小時。接下來不斷的深呼吸練習,有助肺活量的增加,進一步降低併發症發生。少量多餐多咀嚼,牙齒取代胃的研磨功能。絕大多數的患者可以在三天內完成上述三件事情,之後就是飲食的恢復,胃是消化系統的一部份,除了儲存,也有攪拌、研磨及消化功能,術後食物的選擇,常常是病患最擔心的事情。于素英表示,她通常會告訴病人,胃就像消化系統的「袋子」,這個袋子現在空間小了,甚至沒有了,表示以往幫忙儲存、研磨的功能不見了。因此,吃東西最大原則就是「少量多餐、多咀嚼」,牙齒的角色將被凸顯,取代胃的研磨機制,因此,病患若牙齒不好也要趕緊處理。「要小心越來越瘦。」出院一周內,體重不能掉1%。其次是「湯跟食物要分開」,糯米、太硬的東西都別嘗試,否則食物通過速度太快或不消化,容易有「傾倒症侯群」(Dumping Syndrome),會引起腹痛、腹脹甚至腸子痙攣。值得注意的是,胃癌患者術後的體重管理,跟正常人的體重管理思維很不一樣,「要小心越來越瘦。」因此,于素英建議病人出院後要自備一台體重機,天天量體重,「出院後的第一周,體重不能下降1%。」這也是患者一周後回診很重要的功課,若體重下降太多,可能代表吃不夠、吃不對,生活品質一定也不會好;如果吃的量或品質都達到標準,那就要注意其他非飲食上的問題。一般來說,若出院第一周體重不正常的減輕,多半是因為手術接口太狹窄,吃東西過不去或通過得比較慢,這時候就會透過營養師的建議,幫助患者調整飲食。由於術後傷口多少會腫脹,接口過窄的情況都是短暫的,慢慢就會消失,病患也會逐步適應胃變小了或沒有胃的消化狀況。于素英說,出院第一周若出現發燒、畏寒、肚子痛、嘔吐,就需提早回診。呼籲胃癌患者,雖然腸胃道不完整,但只要掌握大方向,也可以回到正常生活,吃得好、吃得飽、吃得健康。
-
2021-03-27 該看哪科.婦產科
孕吐該強迫吃東西? 孕期10大常見問題整理包1次搞懂
孕期的營養狀態影響準媽媽及寶寶健康的關鍵,準媽媽有可能在懷孕過程中,因孕吐、食慾不佳而吃不下飯,但又擔心寶寶營養缺乏,在吃與不吃之間,常讓孕媽咪煩惱不已,國民健康署彙整準媽咪常見的10大孕期營養問題並破除迷思,提供給準爸媽參考,幫助孕媽咪了解如何攝取相關營養素,協助吃得下、吃得對,讓寶寶能健康成長發育。常見問題1:孕吐時應強迫自己吃東西嗎?懷孕初期發生孕吐情形時,不需要擔心寶寶沒有養分而強迫準媽咪進食。要改善孕吐,可採取少量多餐飲食方式,並避免攝食油膩食品。常見問題2:可以攝取咖啡因的飲料嗎?建議懷孕的最初3個月內要減少喝咖啡或茶的量,一般建議孕婦1天最多不能攝取超過200毫克的咖啡因,但每個人體質不同,能否喝咖啡,以及飲用量多少?還是先請教醫師、遵循醫囑比較保險。常見問題3:喝不下水,該怎麼辦?可適當改變溫度或味道幫助入口,例如:加入水果片,但要避免過多含糖飲料。常見問題4:經烹調處理過後的米酒料理,可以吃嗎?雖然米酒料理經過處理,但在沒有確定酒精完全揮發下,並不建議孕婦食用。另外,孕婦在孕期內應避免吸菸、飲酒。常見問題5:是否該避免食用像是生魚片、生菜、泡菜等生食?食用遭汙染的食物,若由孕婦傳染給胎兒,可能導致流產、死胎或早產,因此懷孕期間應避免食用生魚片、生菜、泡菜等生食,或是食用前充分加熱。常見問題6:植物奶是否可替代牛奶? 喝牛奶會脹氣該怎麼辦?牛奶中富含鈣質,是植物奶不能替代之營養素。如果會脹氣,建議可以用其他高鈣食物或鈣片來代換,建議每日鈣質攝取量須達1000毫克。常見問題7:如何透過飲食來減少妊娠高血壓的發生風險?應採取少油、少鹽、少膽固醇的攝取,降低飽和脂肪酸攝取(如:肥肉、豬油等),增加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例如堅果、橄欖油等)作為油脂主要來源。常見問題8:如何透過飲食來減少孕期糖尿病的發生風險?須注意營養的均衡並減少澱粉的攝取量,如果發生時,應諮詢專業醫師及營養師並遵照糖尿病飲食建議,避免血糖不穩定。常見問題9:如何避免便秘?可多攝取蔬菜、水果、全榖類等富含膳食纖維食物以避免便秘,建議每日攝取32克膳食纖維。常見問題10:懷孕過程中,有哪些營養素建議補充?葉酸、鐵、維生素D是影響胎兒健康發育的主要礦物質及維生素,孕期攝取量應達到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懷孕期間準媽咪應均衡攝取各類食物,若在日常生活飲食中有攝取不足情形,建議可找醫師或營養師諮詢改善飲食,讓孕期有充足的營養,使寶寶健康長大。★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3-27 養生.家庭婚姻
求子之路不崎嶇,婦產科醫師提點未來媽媽備好孕3大養護策略
台劇《未來媽媽》中,由郭書瑤飾演的家妃,因為意外流掉寶寶,卻發現自己有卵巢早衰問題,選擇進行試管嬰兒;張寗飾演的立芳,則因為先生精蟲活動力低落,無法自然受孕,也選擇試管嬰兒療程。在進行試管嬰兒療程中,家妃總是面臨了「你知道世界上最難熬的時間是什麼嗎?就是等待驗孕棒出現結果的那幾分鐘」;而立芳卻因施打破卵針,造成「卵巢過激症候群,緊急送醫。 對於求子困難的人來說,試管嬰兒也許是解方之一,但在試管療程前的備孕期卻是生育旅程中不容忽視的關鍵。因此,會建議以三大養護策略,朝向孕育一個健康寶寶的目標邁進。孕醫生殖中心院長黎惠波醫師表示,整體來說,為生下健康的寶寶,備孕期至少為3個月。尤其身為難孕患者,唯有患者與其家人共同支持並全程參與備孕和試管療程,才能提高受孕成功機會。養護策略一:養卵護膜黎惠波指出,一個健康漂亮的卵泡大小約18~23mm為最理想,而要養出優質的卵子,食補建議為高蛋白質、堅果、大豆、葉酸+B群、肌醇、維他命D3等營養輔助品,讓妳的卵巢年齡減緩老化。在植入胚胎前,需要評斷是否有良好的子宮內膜容受性。研究統計顯示,排卵時子宮內膜厚度7mm以上的懷孕率較佳,如果子宮內膜過薄,就需藉由專業醫學治療調整,幫助增加胚胎於子宮成功著床的機會。養護策略二:養胎護孕黎惠波說,懷胎的孕期中則需要吃對營養,適量補充鐵、葉酸、鈣、維生素D、碘和膳食纖維等以利養胎,食物以鮮食、天然為主,避免生冷、油膩、辛辣、刺激性、酒類飲食。如果有害喜症狀影響食欲,可採少量多餐進食。此外,維持環境整潔、養成規律運動、創造紓壓情境等,皆能改善孕期帶來的不便、安心養胎、增進親子關係。養護策略三:養生護心懷孕求子除了生理的照護,如維持規律日常作息、保持身體健康等,許多人都會忽略備孕女的心理健康。黎惠波說,漫長的求子過程,也可能是一段身心俱疲的過程,需要正面看待每個階段,盡可能減少讓人疲憊或負面思考的因素。建議培養一個興趣,分散求子壓力,或降低自我否定與失望的心情;同時尋求找一個能良好溝通、諮詢與分享歷程的人工生殖團隊。此外,工作如果太忙碌或壓力大,建議與伴侶討論是否該做些改變以維持工作、家庭、生活的平衡。黎惠波提醒,伴侶的同理心和支持在求子過程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否則不論是發生孕期或產後憂鬱症,對媽媽、寶寶,甚至家庭都是個煎熬的負擔和挑戰。諮詢專家/孕醫診所暨生殖中心院長 黎惠波
-
2021-03-27 養生.抗老養生
想回春,只要開始都不晚!《小李飛刀》衛子雲5個凍齡秘訣,75歲竟像40歲壯年人
70~80年代走紅全台的藝人衛子雲,今年已經75歲了,長年練功的他,看起來居然像是個40歲的中壯年人!他笑道:「我的體力大約25歲,打完一套拳都不會喘氣,很多年輕人比不過我!」 衛子雲14歲就考進香港邵氏公司,18歲來台拍電影,28歲以電視劇《保鑣》走紅。因從小練習武術,他飾演的配角「青山客」李文揚,靠著矯健的身手,儘管直到第3集才出現,卻迷倒電視機前所有觀眾。 後來,他主演《小李飛刀》,靠著李尋歡一角,轟動全台。談起當年走紅程度,他瞇著眼笑道:「影迷的信堆得像一座山,一走出來就是被人群包圍。」 視力1.2沒老花,寒流照穿T恤+外套 身為超級大明星,他卻親切隨和、完全沒架子。直到現在,每天都開開心心生活。練功加上心情愉悅,在他的身上和臉上,看不出歲月的痕跡,「我的視力1.2,沒有老花,針還可以穿得過去;臉上雖然有皺紋,但還是很凍齡。」 「我平常就不太生病,也穿得少,寒流來頂多是T恤加一件外套。」在飲食上,他很節制,並執行「少量多餐」,「早上起來喝2杯溫的白開水,主食是雞肉,蕃茄炒蛋必吃。」 他強調:「多吃蒸的、煮的、滷的,少吃煎的、烤的、炸的;油炸的食物會讓火氣旺,肝火一旺,肝心脾肺腎的問題就出來了。」 從小愛看武俠小說,一心想當大俠 衛子雲出生在香港,從小就很愛看武俠小說,「我想當裡面的大俠。」後來,邵氏電影公司招考演員,他心想:「演大俠的機會來了。」他成為南國影業演員訓練班第六期學員,以第一名優異成績畢業。 喜歡武功的他,常和朋友練習各種拳法,精通刀、劍、棍、戟。18~19歲時,恰好有個機緣來台拍武打電影《請看中國人》,那時候李小龍很紅,「我練舞蹈腰腿很好,導演知道我能打,和龍君兒演男女主角。」電影賣座不錯,卻沒有紅。 其後,拍了幾部戲,直到1974年演出電視劇《保鑣》才一名成名,「我會武功,一出場,接飛鑣的氣勢和架勢就不一樣。」1995年左右,台灣流行台語戲,不會說閩南語的他,演出機會減少,才慢慢將重心移到喜愛的武術和有氧氣功。 一位來自大陸的老師,曾送他一本極為珍貴的古書《達摩易筋經》,裡面講「天、地、人」,分成「天門功」、「地門功」、「人門功」。他說明,現代人隨著年紀漸長,出現慢性病,「但是他們都有運動啊!像是跑步、打球,為什麼身體還是不好,就是因為筋絡、筋脈沒有帶動到;筋脈通,身體才會好。」 自豪身手矯健,年輕人追不上 為推廣這套功法,他花費幾年時間將功法簡化,20多年前推出「有氧氣功」,以賣書和DVD教學帶為主,「我的很多學生都是企業家、名人、藝術家。」 「我希望大家都能練習,它是以放鬆為鍛練的基礎,『鬆』氣血才通,並打通到末稍;很多人不會放鬆,長久累積就會身體酸痛。」每天運動、練功,衛子雲看起來還像個年輕人,他自豪道,「我很矯健、走路有風,都是學生在後面追著我。」 身為名人,很多人從小看著他的電影、電視劇長大,「當他們看到現在的我,75歲了,還和以前一樣年輕,就會很有動力,想要運動,我可以激勵大家,讓他們對自己有信心。」他笑道:「我是大家精神上的指標,讓大家知道運動、練功的好處。」 想要回春,任何時間都不會晚 「很多人50歲,看起來就很老,體力也很差,人要付出才會得到。」他強調:「每個人都想要回春,任何時間都不會晚,最怕你不下定決心,畢竟懶惰是人的天性,大家都知道,只是做不到。」 現在,衛子雲一方面積極推動有氧氣功,另一方面籌拍校園武打電影《武術奇蹟》,他希望很快就能讓大家看到這部電影。因為體能好,已逾七旬的衛子雲,還像年輕時般,努力逐夢。 衛子雲5個養生之道:1、每天早上起床做數百下伏地挺身、仰卧起坐和跳繩。2、天天練有氧氣功、增強免疫力。3、平常不刻意穿多、寒流來頂多T恤加外套。4、飲食「少量多餐」,早上起床喝2杯溫開水。5、多吃蒸、煮、滷,少吃煎、烤、炸,主食是雞肉,蕃茄炒蛋必吃。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中年後肌肉下降、體脂肪持續增加!把握4原則,增肌減脂並行、讓你慢老超有活力.桌球CP婚變》坐月子被江宏傑笑臉圓爆哭...福原愛:每一次爆哭的過程,我學會了說出心事.「黃豆」會致乳癌?研究證實:愛吃這2種飲食才真的玩命
-
2021-03-23 醫療.消化系統
一人上吐下瀉全家中鏢!專家:感染諾羅病毒,多與這3行為有關
雲林縣雲林國小21日緊急宣布停課一天,驚傳校內疑似出現諾羅病毒或腸病毒感染群聚感染,多名學生出現嘔吐、腸胃不適症狀,詳細情形仍待檢驗後釐清。然而,什麼是諾羅病毒?感染諾羅病毒 常見症狀有這些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表示,諾羅病毒感染引起之症狀主要為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絞痛,也可能合併發燒、寒顫、倦怠、頭痛及肌肉痠痛;一般而言,年紀較小的幼童嘔吐症狀較明顯,症狀通常會持續1至2天,之後就會逐漸痊癒。諾羅病毒感染源 多與這3行為有關針對諾羅病毒感染途徑,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提及,食入被諾羅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接觸被諾羅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再碰觸自己的嘴、鼻或眼睛黏膜傳染,以及,諾羅病毒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因此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也可能受感染。諾羅病毒傳染力強 恢復2星期內仍具風險另外,諾羅病毒的傳染力非常強,可藉由排泄物或嘔吐物人傳人。有些人感染恢復後二星期內,其糞便內尚有病毒,仍然具有感染力。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強調,所有的年齡層皆有可能遭受感染,常見於學校、醫院、收容及安養等人口密集機構。大部分感染諾羅病毒的人可以完全恢復,不會有長期後遺症,不過對於那些因嘔吐或腹瀉流失體液及電解質而又無法補充的人,如嬰幼兒、年長者、免疫功能不良者及需要長期照護者,其體液的流失可能導致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進而抽搐,甚至死亡,需要特別注意。少量多餐+清淡飲食 避免症狀加劇感染諾羅病毒期間應注意補充水分與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建議,可透過少量多餐的方式食用清淡飲食,避免過油或高糖分的食物刺激腸道蠕動,加劇腹瀉的情況;但同時也必須注意營養的攝取,以幫助腸胃道細胞的修復。值得注意的是,須特別注意個人衛生,經常且正確地洗手,並避免接觸傳染,以防將病毒傳染給家人或朋友。延伸閱讀: ·一人中標全家遭殃! 感染諾羅病毒其他人該如何自保? ·輪狀病毒、諾羅病毒進入流行期! 勤洗手比噴酒精有效,5個常見症狀要注意
-
2021-02-26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長年壞習慣,身體終反撲!肝膽名醫膽結石發作,痛到掛急診開刀
「長年的壞習慣,終於讓身體向我提出警告。」8年前的12月底,參加一場婚宴後,腹部突然一陣疼痛,原以為是吃壞肚子,想著過一會兒拉個肚子應該就會慢慢好轉,但後續毫無想上廁所的動靜,反而是悶脹感慢慢地爬升至上腹部。「不痛但好難過,隨之而來的是怕冷但沒發燒、惡心卻吐不出來。」身為胃腸肝膽科醫師內心馬上一陣毛,腦海中立刻想到是「膽囊結石」。以為調整飲食就可改善早在症狀出現那一年的6月,才剛做完健康檢查,膽囊發現有5mm的小息肉,膽囊息肉在自身的認知中是不會有症狀的,不過沒想到這顆當初以為是息肉的影像,實際上是佯裝息肉的結石,息肉與結石不同,結石會隨意移動,一旦出現物理性的阻塞,後續就會出現症狀。那時候還想著反正是小息肉,僅需要改善生活飲食,學著和平相處,就有機會可以跟膽囊息肉分手,「只是老狗學不會新把戲」,長期不吃早餐、午餐隨便吃、晚餐吃太多的習慣,不是說改就能改,導致12月底的症狀一來,馬上被確診為「急性膽囊炎」,再過幾天就被送進開刀房切除膽囊。仰賴麻藥舒緩疼痛一直以來,我自認忍痛力極強,教科書上形容的急性膽囊炎的疼痛是「悶痛感不斷持續」,從字面上看到的悶及痛,就像是吃太飽或是腹脹感,自以為這不算是什麼挑戰,沒想到出現症狀那天,痛到馬上掛急診。急性膽囊炎的疼痛就像是被人打斷肋骨、沒打麻醉被剖腹,要不是有麻藥,肯定會痛到發瘋。研究顯示,急性膽囊炎有7成5患者,施打抗生素後,症狀會慢慢改善,很不幸地,我是那2成5患者,打了一整天的抗生素,當麻藥一退,人又像被亂拳毆打,自己是一個非常不喜歡麻煩別人的人,但是那時候的疼痛,逼得鼓起勇氣按鈴,請護理人員幫忙打麻藥,也不得不承認當時的我就像是「毒癮發作一樣」,極度仰賴麻藥舒緩疼痛,「以為自己生病不會這麼丟臉,但遇到才知道那是完全沒辦法阻擋的。」走路、解小便耐力考驗開完刀後,也是一場耐力考驗,從起床、翻身、側躺都讓腹部嚴重抗議,成功起身後,連走路都像是小兒學步,即使跨出第一步,還有第二步,每一步都讓人冒冷汗,最困擾的是一開始小便始終解不出來,愛面子的我十分不願意插導尿管,硬逼自己努力解放,才避免尷尬。終於到住院第三天才喝到一口蘋果汁,當下眼淚都快流下來「太好喝了」。經歷一場大病後,仔細回想自己的飲食狀態,並非健康飲食,長期的胡亂飲食,終究會讓身體反撲,這場疾病後,深深感覺到要好好珍惜健康身體,無論工作再忙,也得盡可能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三餐正常、定時定量、不偏食、增加纖維質攝取,避免高熱量、高油脂飲食及甜食。」更要維持理想體重,避免肥胖及健康的減重,每周最多減0.5公斤。少量多餐避免暴飲暴食若有膽囊結石的患者,應少量多餐、避免暴飲暴食,低脂飲食每份脂肪含量小於3公克,烹調少用煎、炸,多採煮、燉、清蒸等方式料理食物,避免膽囊結石症狀發作。膽囊切除後,不需刻意採用低脂飲食,脂肪攝取量每天50公克,以及總熱量低於30%,並維持正常的生活飲食型態。黃信閎小檔案年齡:47歲出生地:台南市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專長:消化系、內視鏡、膽胰治療性內視鏡興趣:旅遊現職:振興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三軍總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兼任主治醫師經歷:三軍總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專任主治醫師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日本國立癌病中心及北里大學東病院研習早期癌及內視鏡超音波
-
2020-12-27 該看哪科.兒科
秋冬腸病毒比例仍緩升 當心幼兒嘔吐為腸胃炎
近日新冠肺炎新增一本土案例,讓民眾更加重視防疫,但除了防疫,也要小心幼兒腸胃炎、腸病毒,依據疾病管制署統計,進入秋冬後因腹瀉而就醫的比例明顯升高,尤其以0至6歲幼兒為多,東元綜合醫院兒科部部長王昱程提醒,若幼兒嘔吐不止,須慎防脫水並立即就醫,近日腸胃炎比例攀升,也要注意腸病毒威脅,平日勤洗手、多消毒。王昱程指出,今年9到10月後因腹瀉就醫者比例提高一半,11月又增加2成。腸胃炎可分為病毒型及細菌型,病毒性常見的有諾羅及輪狀病毒,病毒性腸胃炎明顯症狀為上吐下瀉,嚴重者恐有腦炎、抽筋等狀況,輪狀病毒則因有疫苗,近年來感染者比例偏低。而常見嘔吐症狀可分為因咳嗽不止而吐,或是毫無預兆就吐,若是後者則須注意是否為急性腸胃炎。年紀較大的孩子或成人可透過少量多餐,清淡飲食及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緩解嘔吐症狀;1至2歲內的幼兒則須慎防脫水,可就醫透過藥物緩解嘔吐情形,必要時需要以點滴治療脫水。王昱程也提醒,腸病毒好發期雖為夏天,不過依據疾管署統計,今年入冬後也出現腸病毒就診案例,呈現緩慢攀升趨勢,仍須勤洗手、消毒,不過市面上常使用的75%酒精消毒效果較為不佳,建議可以改以肥皂性洗手,環境、排泄嘔吐物及常用物品等,則可使用稀釋漂白水消毒,遠離腸病毒。
-
2020-12-26 新聞.科普好健康
食道遲緩不能症、胃輕癱瘓者就不可享美食嗎? 醫:這樣做3個月後能治療改善
「食道遲緩不能症」及「胃輕癱」是相當擾人的腸胃道疾病。罹患食道遲緩不能症者,會有吞嚥困難、胸痛、嘔吐等症狀;胃輕癱患者,則會有乾嘔、上腹脹痛、胃酸食物逆流及嘔吐等症狀,嚴重者會出現營養不良的併發症。術後3個月 重享美食生活一名35歲女性,長年吞嚥困難,經食道高解析壓力計檢查,確診為食道遲緩不能症後,接受經口內視鏡肌肉切開術治癒,在術後第二天即開始由口進食且吞嚥困難明顯改善,體重於術後3個月增加10%,又恢復享受健康美食的生活。另一位30歲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女病患,長期接受胰島素治療,飽受乾嘔、上腹痛及飯後腹脹嘔吐困擾,經胃排空核醫攝影後確診胃輕癱,患者接受經口內視鏡肌肉切開術治療,在術後第二天也開始由口進食,且上腹脹痛及嘔吐情形明顯改善,配合血糖與飲食習慣控制後,體重於術後3個月增加5%,恢復健康生活。亞東治療 臨床改善率7成一般健康的人進食後,會藉由內臟神經系統發號施令,來調節食道與胃部的肌肉,再經由規律的肌肉收縮,會將食物推入小腸消化並吸收。然而,當食道或是胃的收縮功能因為疾病而發生障礙時,就會導致食物排空功能異常。近年來隨著內視鏡技術的發展與進步,2018年亞東醫院首創利用經口內視鏡幽門肌肉切開術治療難治性胃輕癱的成功案例後,目前在食道遲緩不能症及胃輕癱的內視鏡治療達到技術成功率90%、臨床改善率70%,無併發症及死亡案例。臨床上診斷腸胃道蠕動異常疾病,會利用胃鏡先排除器質性阻塞的可能,再輔以胃部核醫攝影及高解析壓力計來診斷。治療方式會先建議以低纖低脂飲食及少量多餐的方式,並給予促腸胃蠕動藥物進行,不過以往經驗指出反應皆不如預期。健保不給付 材料等需自費在過去,患者常需要接受侵入性外科手術治療,使得手術恢復時間較久,預後也較差。新興的口內視鏡技術可以取代外科手術的括約肌切開術,治療食道遲緩不能症及胃輕癱,文獻報告成功率達70%以上,而可能的併發症包括出血、穿孔與感染,發生率通常低於10%。不過,此項為新穎的微創內視鏡技術,健保沒有給付,關於材料及技術與麻醉費用病患需要自費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