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2 養生.無退休時代
搜尋
婆媳關係
共找到
100
筆 文章
-
-
2021-01-09 養生.家庭婚姻
老公體驗媳婦苦,回娘家陪產住不到3個月就崩潰!
《男人不親身體會,不知道媳婦的角色有多辛苦》兩性作家「喪彪・柳飄飄」(簡稱柳喪彪)前陣子也在臉書上發表一則貼文,內文敘述老公(老劉)陪自己回娘家待產,光是和阿嬤相處不到三個月就已經有點受不了了,可見「婆婆」這個角色平時給媳婦的壓力有多大。兩性作家柳喪彪表示,從小自己就生長在單親及隔代教養家庭,幾乎都是跟阿嬤生活在一起,但自從跟老劉結婚之後,她就盡量不讓他跟阿嬤有過多接觸,因為她太了解自己的阿嬤,柳喪彪說:「她就是那種台灣傳統的婆婆性格!」。老公回娘家陪產光是住2個月就崩潰,彷彿上演婆媳問題行動劇然而,這次老劉來台灣陪產,不得不住在娘家一陣子,只是還沒住滿3個月,老劉就已經有點受不了了。柳喪彪特別強調:「連平時對我、對跟我有關的事都這麼好脾氣的老劉,都有點受不了了耶!而且還只是2個月!可見這個『婆婆的角色』平時會給媳婦的壓力有多大!」柳喪彪形容,老劉住娘家的這段時間自己彷彿看了一齣「婆媳問題行動劇」,各種婆媳之間在生活上會產生的問題和壓力就在她的眼前真實上演,還曾被夾在兩人中間、為了他們的婆媳問題跟阿嬤起了爭執。老公工作忙碌耽誤做飯時間,被婆婆碎念:害我吃飯時間不正常柳喪彪舉例,老劉自從來台灣之後就一直照顧她的三餐,每天都是他做飯給她吃,當然也會連阿嬤的份一起做,只是久而久之,阿嬤就認為老劉這樣做是「應該的」,甚至有時候老劉要上班比較忙,會耽誤做飯時間,阿嬤還會開始在老劉面前碎念:「這樣害我吃飯時間都不正常了,之前你還沒來的時候,我們吃飯時間都很正常。」柳喪彪在文中便提到:「Hello? 請問誰聽到這種話會覺得愉悅?」後來更演變成,吃飯時間快到了,阿嬤就會打電話給老劉,催促他:「該做飯囉!我肚子餓了!」讓老劉有陣子快到吃飯時間就覺得壓力很大。不僅如此,還有很多事件,像是老劉做飯時,阿嬤總喜歡在旁邊指手畫腳,或拿一些過期食品要給他煮,不煮會嫌浪費等等,讓老劉十分崩潰。婆媳關係太煎熬,老公:真不敢想像長期住在婆家的媳婦該怎麼熬柳喪彪形容,如果把老劉的角色轉換成「媳婦」,此時他們三個人的角色關係,阿嬤就會是「婆婆」,自己則是「丈夫」。為了改善這個情況,柳喪彪也跳出來和阿嬤溝通,雖然溝通過程中,難免會因為新舊觀念的思維不同、立場不同有所爭執,但最終結果仍是圓滿。事後,柳喪彪也和老劉說:「現在知道這些做媳婦的女人,處境有多辛苦了吧?」老劉也表示:「真的不敢想像這些長期要住在婆家的媳婦要怎麼活下去......」柳喪彪強調,老劉的情況還是有自己(會替他說話的「老公」)為他撐腰呢!「很多媳婦是要戰鬥一大家子......又要工作又要生孩子又要應對婆家,老公還是具屍體,你說她們要怎麼活?」※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原文:「男人不親身體會,不知道媳婦的角色有多辛苦」兩性作家老公體驗媳婦苦,回娘家陪產住不到3個月就崩潰!
-
2021-01-09 養生.家庭婚姻
婆婆幫坐月子 竟提議「產婦睡客廳」網怒: 鄉土劇走出來的嗎
生孩子是人生大事,雖說現代醫學發達,生小孩已不像是古人「從鬼門關前走一遭」,但產後「坐月子」調養母體,對媽媽來說仍非常重要。有位婆婆自告奮勇要幫兒媳「坐月子」,卻提出要「產婦睡客廳」、天天一碗退奶「麻油燙韭菜」等奇怪想法,婆婆認為住月子中心、吃月子餐代表「媳婦就只想要花錢」,讓媳婦忍不住爆氣,在臉書社團靠北婆婆2.0開砲。原PO回憶,當初婆婆說要幫她做月子,小夫妻以「不勞煩長輩」、「家裡沒多的房間」為由婉拒,婆婆惱羞成怒竟嗆她,「住客廳是會怎樣嗎?生小孩身體就很尊貴嗎...沒人想看啦」,不顧隱私的提議,讓她覺得不受尊重。原PO說,她一胎住月子中心,二胎請月嫂,都是自己出錢。懷孕過程,婆婆漠不關心,二寶出生後,婆婆私下對她說,「要幫妳做月子居然拒絕,真的很不會想」,並指責她愛花錢,想學別人住月子中心、吃月子餐,「我說幫妳做月子,就是想幫我兒子省錢啦!」媳婦回說都花自己的錢,又被婆婆嗆「妳的錢,難道不是我兒子的錢嗎?」,原PO大嘆「怎樣才能在婆家得到應有的尊重啊!」看完PO文,很多媳婦同仇敵愾,「住客廳也是刷新三觀了」、「跟婆婆講話要錄音,然後播給老公聽」、「婆婆有女兒嗎?叫她女兒坐月子住客廳,煮麻油韭菜給她吃」、「自己兒子是寶,別人家女兒就是草」、「婆婆是電視劇裡走出來的嗎?」、「麻油燙韭菜...退奶神器?」、「還好沒給婆婆做月子,不然吃進什麼都不知道」、「這種的除了嗆爆沒什麼好說的了」。也有人緩頰,「婆婆有心很好,但是這種心領就好,免得一大堆氣!還是各自保有自己的空間好」、「自己的月子自己決定(去月子中心才不會後悔)」。
-
2020-10-31 養生.家庭婚姻
太有想法不行,沒有想法也不OK!為人媳婦最難當就是這五點!
有人說,世上最難扮演的角色不是母親,是媳婦!雖然現代夫妻婚後比較少與公婆同住,在保持距離感的情況下還能相安無事。而最近有網友與公婆同住之後大聲疾呼,因為這五點行徑實在讓她凍未條,奉勸未婚男女,慎選結婚對象的「家人」更重要啊!該名苦主根據自身經歷,盤點出以下五項讓她決定「速搬家」的原因,認為媳婦實在是很難當的角色。1. 沒有想法的媳婦不OK你如果總是逆來順受,不積極,少與公婆溝通,完了,他們會覺得你不擅與人相處、不懂得主動為人著想、「歹逗陣」。2. 太有想法的媳婦不OK你如果不想當沒有情緒的機器人,稍加強勢,向公婆表達不滿之處,完了,他們會覺得你是不孝順的刁蠻女子。3. 不煮飯就是不OK網友自己身為新手媽媽,每天都要細心照顧小孩,卻被閒來無事的長輩嫌棄都不煮飯給他吃。沒錯,都2019年了,還是有些傳統觀念存在,認為媳婦娶進門,就該侍奉得體,茶來張手飯來張口。媳婦該不該煮飯?這還是要看夫妻雙方的家務分工與討論的共識,煮飯應該是一份互相幫忙的心意,不是一項義務。4. 生過一胎還是不OK已經生了一個小孩,卻被說:「媳婦還能生,不生第二胎很可惡。」BUT,不是媽媽們不想生,是生了也沒錢養呀!老一輩的公婆可能認為,在他們經濟拮据的年代,厝邊隔壁都還是生了四五個小孩,大家都這樣走過來的。YES123求職網曾在去年針對台灣的上班族做過調查,現代人養小孩到底多少錢才夠?不論是否雙薪,或有無長需輩需扶養照顧,對於現階段生活,感到「財務吃緊」的上班族比例,高達74.4%。受調者更認為,從出生到20歲,需要準備的「生養育基金」,平均要存到580萬元!若以經常性薪資四萬元估算,大概要不吃不喝11.9年,才有可能準備好。所以如果不是好野人,真的要生第二胎,剛好飯也真的不用煮了……5. 不會拜拜不OK?這是讓人最匪夷所思的一點,因為婆婆出門沒拜拜,媳婦躺著也中槍。小編私自認為,既然結婚了,尊重、了解雙方家庭的傳統習俗是需要的,畢竟那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但是將自己的生活習慣強加於別人,或是以此判別是不是好媳婦的標準,才是萬萬的不OK!因此俗話說,人間有愛最美,希望相隨;但假如遇到處不來的公婆,與老公討論過後依然無解,希望整個變絕望!如果確定婚後要同住的夫妻,一定要先把握丈夫能夠擔任一個有效的中間人。
-
2020-09-19 養生.家庭婚姻
我兒子從小什麼都不用做…媳婦最不喜歡婆婆做的六件事
婆媳之間的相處,一向是婚姻關係中最耐人尋味的部分!許多媳婦常會抱怨,同樣當過媳婦的婆婆怎麼總是不了解自己的難處。其實不同世代間,因為時間與觀念的落差,本就會有認知上的出入,我們在與自己的孩子相處間都會有摩擦產生,何況是婆媳呢!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婆媳相處間,有哪幾項常令媳婦難以忍受的事呢?知道彼此的底線、互體互諒,才能讓家庭相處更加愉快與幸福喔!老愛議論娘家的人如果婆婆經常隨意議論甚至是批評娘家的人,十個媳婦有九個會不滿,誰能願意聽到婆家人總是批評自己的親人呢。所以,即使媳婦家裡人真的有些事做得不對,建議婆婆也不要在媳婦面前毫無顧忌地批評,自己家的事還是讓人家自己去解決吧!偏袒自己的兒子有位婆婆特別偏袒兒子,有次同事和我抱怨說,她和她的婆婆說:「媽,我的老公在家都不幫忙家事。」其實,我覺得這應該是媳婦在向婆婆撒嬌,希望婆婆能幫自己說說話,管管自己的兒子,可是沒想到,這位婆婆卻張口就說:「我們家兒子從小就什麼都不用做!」聽到這些話,我無言了,真的有這麼護著兒子的婆婆。其實婆媳都是女人,應該要能更體諒彼此的難處,多加互助才能讓生活更加美滿。挑撥夫妻關係不管是什麼原因,挑撥兒子和媳婦關係的婆婆是最可怕的,可能也是媳婦最不喜歡的。有的婆婆看不慣兒子對媳婦好,所以會想方設法地找媳婦麻煩。其實這樣做,並不一定能讓兒子和媽媽的關係更近,反而影響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干預教育方式最近,同事終於忍不住抱怨起來,說婆婆總是對她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所不滿,經常指東罵西地指責她,她真是無法理解。婆婆可能認為我的同事給孩子報的才藝班太多了,怕孩子會累。我的同事說,我也不願意呀,可是現在的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她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呀。其實這個時候,婆婆大可不必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和媳婦之間發生矛盾,因為畢竟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和權力,可以心平氣和地提意見,但是如果媳婦不接受,那就樂得清閒,多好!幫別的孩子借錢有個朋友老公是婆婆的小兒子,婆婆一直和他們一起住,婆婆的大兒子在外地工作,生活也還不錯,還有自己的公司。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婆婆可能一直覺得小兒子比大兒子生活得好,所以經常替大兒子向小兒子借錢,而且借了錢從來不還。同事也覺得很不公平,可是又不願意老公為難,只好還是借。可是,誰家的錢都是辛苦賺來的,經常這麼借而不還,肯定會影響一家人的關係。表達孝心好難曾聽過有個媳婦比較孝順,為了讓婆婆高興,經常在各種節日給婆婆買些衣服、化妝品之類的禮物送給婆婆。可是,讓媳婦不解的是,每次送給婆婆禮物,婆婆都是不滿意,不是嫌這個不好,就是嫌那個不好。後來,媳婦決定節日就直接給錢,婆婆愛買什麼就買。但沒想到,如此卻引發了另外的發展,每次媳婦給孩子穿上新衣服,婆婆就會說:「你媽怎麼總是給你買新衣服呀,怎麼不給我買呀?」不知道婆婆是開玩笑,還是說給媳婦聽呢。可是,不管怎樣,總是這樣說,給孩子的印象也不好。建議媳婦們還是要適時體察長輩心理的變化,沒有人是用同一套方式便能應付了事的,多多體貼與關懷,才能給孩子更好的示範。
-
2020-09-08 橘世代.健康橘
「我的婆婆殺了我」隱藏在婆媳背後更重要的事 律師:一定要寫遺囑
有個女生,因為婆媳問題而尋短,在網路上引起很多迴響,個案裡的婆媳問題就不多說,因為事實真相究竟如何,很難從臉書上的隻字片語去了解,我只能從通案的狀況去表達我個人的見解:婆媳關係要能妥善處理,只有三個訣竅:首先不要住在一起!其二仍然不要住在一起!其三還是不要住在一起!如果真的逼不得已要住在一起,還是有三個訣竅:老公在幹嘛?老公在哪裡?老公死了嗎?住在一起,摩擦就會多。如果連有血緣關係的家人同住都會有許多爭執,那就更別說沒血緣關係的「類女兒」會跟婆婆有多少衝突。別住在一起,對彼此都好。有時候那還是一種「領地」的概念,廚房是誰主導的?家裡佈置怎麼擺?七月半要不要拜拜?這都是可能的引爆點。所以,能減少衝突、相敬如賓就好,別讓類女兒變成了累女兒或是淚女兒。如果非得住在一起不可,那麼老公的角色就很重要了。這時候我要奉勸一句話,給自我感覺良好的先生:你的中立,只是偏袒。老婆跟你抱怨,婆婆不敲門就進房間,你說,「我已經跟媽媽說過了,她就是這樣,我能怎麼辦?」這不是中立,這是白目。要再舉例嗎?「我已經跟爸媽說過,請他們不要再念了。」「我知道是你對,但爸媽年紀都大了,你就不能忍耐一下嗎?」「你們兩個人各有立場,我不方便介入。」那就是老公死了。要知道,寄人籬下這種事,已經很委屈,結果跟老公反映,老公要寄人籬下的人忍耐、算了、別計較。要不要計較,是受傷的人決定,不是加害人或旁觀者決定好嗎?這種中立,就是假中立,跟藍綠一樣爛的意思是相同的。「鄉愿,德之賊也。」接下來我們就要討論下一個問題了。如果妻子過世,婆家有沒有權利主導妻子的後事?不讓娘家知道死訊、娘家看女兒手機要簽署借據、遺體如何安葬要看婆家意思、甚至告別式沒有娘家人的名字?這個恐怕是誤會了。通知死訊,比較是道德問題。但如果女兒在婆家自殺,娘家第一時間竟然不知情,夫家可能得要想想,當年到底給了多少聘金,把這個女人的權利買斷,才有這個權利封鎖死訊。其次,妻子過世,財產究竟由誰繼承?夫,當然有一份,剩下的就是看有沒有兒女,如果有,就是跟兒女平分,娘家確實沒有資格說話。如果沒有,女方父母還健在,那就還是擁有一半的遺產繼承權,女兒留下的遺產在沒分割之前,屬於全體繼承人公同共有,娘家人當然可以使用手機,簽什麼借據?所以,如果覺得這段婚姻很不快樂,又不想離婚,一定要寫遺囑,除了特留分以外,全部都給自己的娘家人或是可以信任的人,並且寫明遺囑執行人,否則以後肯定會有爭議。當然,我也想不透為什麼「不想離婚」,提出離婚的勇氣一定要有,死都不怕了,幹嘛怕離婚?再說,死了以後,話語權就是別人的,連為自己辯白的機會都沒有,死了,不過只是爽到某些人,對於真正的家人來說,只不過親痛仇快而已。接著,我們來談後事。台灣的法律,對於遺體要怎麼處理、葬禮要怎麼安排,在民法並沒有規範,殯葬管理條例也非常不明確,連請求都欠缺依據。原則上,當然是尊重亡者的意願,但是遺體的性質,目前實務見解還是傾向認定是物,頂多是「具備殘餘人格權的物」,最終的處理方法,例如要如何安葬、用什麼方式安葬、葬禮誰安排,都是由繼承人或親屬會議決定。所以,如果真的在生前沒有透過遺囑表明自己的想法(其實即便表明,在世的親屬可能也不一定會尊重),可能就只能透過親近的親屬開會決定,但是台灣的親屬會議規範又很不明確,由哪些人組成、如何組成都不好說,所以,我會建議這位媳婦的家人,自己組成親屬會議,決議以後,向法院請求「協力處理殯葬事宜」,應該可以取回至少喪禮的主導權或是遺體的安葬權。最後,「生是娘家的人,死是夫家的鬼」,只能說是好可怕的鬼故事。本文轉載自《呂 秋 遠 臉書粉絲專頁》【延伸閱讀】「我其實並不想帶孫子!」如何對子女開口?理工男vs.文藝女 退休後夫妻關係考驗的開始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9-05 養生.家庭婚姻
不堪被長期霸凌 媳婦網上控訴「我的婆婆殺了我」!
據《爆料公社》指出,一名女子是媽媽也是個媳婦,婚後疑似受不了婆婆的長期言語霸凌、恐嚇對待,每天都要看人臉色過得膽戰心驚但又無力改變,於8月9日以「我的婆婆殺了我」為題在網路公開發文控訴被婆家霸凌的心情。她寫道「我的婆婆殺了我。嫁來的幾年,每天過的膽戰心驚,我還是太天真,以為自己能變正常……天天看人臉色活著真的很累,不是想死,是活不了了,三不五時的言語霸凌,說錯一次話,就無視你、恐嚇你。夠了。我連想正常點活著都不行,謝謝指教,我不在就好了。」「對不起,親愛的老公和兒子,媽媽還是很愛你們,只是我已經沒力氣再走下去了,不用原諒我,我只是個懦弱的人,偉大的婆婆,你的業造成這樣的結果。」接著寫道,「親愛的朋友,認識大家很好,讓我渡過一段正常的愉快時光,讓我曾經有力氣逃離痛苦的地獄,只是我自己又走進了新的地獄,然後無法再改變了。早安、午安、晚安,永遠不見,我解脫了。」事後夫家疑似隱瞞她過世的消息,直到娘家人在臉書發現不對勁才得知死訊;而夫家人不准娘家人去碰她遺體和遺物,訃聞也不放該女還活著的父母名字,甚至想將該女的臉書發文及留言刪除,引發網友熱議。文章轉傳後,不少網友看完內容感到悲傷且憤怒,紛紛留言表示「到底是怎樣的婆家才讓妳選擇這條路」、「這婆婆太可惡了吧,還想辦法要刪這則公開的遺書」、「婆婆罪大惡極等著下地獄吧」;也有網友留言「一路好走」、「下輩子一定要更幸福」、「希望能找到真相,娘家硬起來,找出真正原因」。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女子的老公面對媒體詢問,連嘆2次氣且不願多透露細節,僅簡單表示:「我目前還有孩子要養」,更說:「網路的東西不可信,我拒絕回答」。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0-08-22 性愛.愛情診療室
不用去羨慕別人,妳也能過的很好!記得常問自己:結婚後的妳,過得好嗎?
當時戀愛,總覺得誰若用真心對我,我便拿命去珍惜,這句話永遠不會過期。但結婚後發現,能珍惜的只能珍惜當下的每一天,與相愛的人好好生活,靜靜領悟生活,其實妳也知道,根本不用去討好任何人,就算妳瘦了,變好看了,妳什麼都好了,不愛妳的人還是不愛妳。即使妳再胖,再難看,再怎麼不好,愛妳的人永遠不會嫌棄妳。妳再優秀也會有人對妳不屑一顧,妳再不堪也會有人把妳視若生命。所以得意時不要得瑟, 落魄時不要墮落。結婚後的妳,過得好嗎?結婚後的這幾年,我怕了,因為年齡越大,離開的親人就越多,生命越無常。這幾年,我變了,學會了讓捨得的和捨不得的都隨緣了,這幾年,生活告訴我,以前想要的,雖然現在得到了,卻已經不再重要。這幾年,我醒了,對所有人好,對我好的人一定要對他們更好,沒有誰是理所當然一定要對誰好的。這幾年,我知道了,日久不一定生情,但一定能夠見人心。這幾年,我明白了,沒有誰會像父母一樣一直包容妳,這幾年,我變了,所有的傷痛都倔強的自己扛,我變的頑強了,像一個仙人掌,隨便丟到哪都能活了。這幾年,我頓悟了,不再那麼偏執了,對有些堅持不再那麼執著了。這幾年,我也成熟了,好多看不慣的事情都能夠視而不見了。婚後的生活也告訴我,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陪你經歷所有。不用去羨慕別人,妳也能過的很好,自己的另一半一定有他的優點,好好欣賞他的優點,才能維持一段很好的關係,而時間如流水,逝去了歲月,領略了生活,頓悟了婚姻,甚至我們懂得人生。而結婚了,妳得到了什麼,會突然很迷茫。多了勞累,少了自由。多了責任的重擔,少了任性的資格,收拾一下自己容貌和心情,沒事多照一下鏡子,打扮好自己,妳已經豐富自己的人生,怎麼能讓容貌貧乏?記得常常問問自己,結婚後,過得還好嗎?
-
2020-05-01 橘世代.健康橘
李佳蓉:給孩子想回家的理由,不要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位在銀行工作的親戚,把兒子栽培得很出色,本以為自己退休後可以靠兒子安養晚年。有一次遇到他,想起很久沒看到他兒子了,就問起對方的近況。沒想到他卻皺起眉頭,嘆了口氣:「其實,我也好幾年沒見到他了。」追問之下才知道,幾年前,父子因為細故發生衝突,兒子拂袖而去,從此失聯,連過年也不回來。我問他打算怎麼處理這件事,他兩手一攤:「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對他來說,這個兒子等於丟掉了。子女離巢,各組家庭,是為人父母必經之路。然而,若是子女從此漸行漸遠,甚至變成陌生人,就很令人感傷了。孩子跟自己疏遠,大多數父母都會難以接受,他們沒想到的是,人與人的關係都必須經營,即使是血脈相連的親子,也不例外。不討錢,不討拍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結婚搬出去後,因為家裡還有個小兒子,所以不覺得有什麼變化。直到小兒子也成家獨立了,家裡突然變得空蕩蕩的,只有我和先生大眼瞪小眼,這才感到有些失落。所幸這樣的空巢期沒有持續太久,一方面是我還在職場上,而且兩個兒子都是我的同事,因為工作,仍然有很多互動的機會;另一方面,就是我設置了家庭日的機制,每個星期天他們都必須帶著媳婦、孫子回來,因此,我們現在雖然是三個家庭,還是很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家庭日就是給孩子必須回來的理由。常有父母跟我抱怨孩子不願意回家,根據我的觀察,通常有幾個原因:其一,就是父母對孩子有所企求,可能是討錢,也可能是討拍,讓孩子感受到很大的壓力;其二,就是缺乏讓孩子想回去的理由。如果是第一種狀況,父母親必須調整心態,把養育子女當作人生的義務,而非投資,不要想從孩子身上獲得回報,他才不會視回家為畏途。至於第二種狀況,孩子不是不願意回家,就是少了強烈的動機,因此這週回去也行,下週回去也行,一週拖過一週。這時候父母就要刻意找個理由,比方說,學了新菜需要有人給意見,或是想買手機需要建議,讓孩子把「回家」這件事排入當週的待辦事項中。很多人都有「貴遠鄙近」的毛病,對不熟的人很恭敬,對親近的人卻輕慢,特別是子女有父母的愛當靠山,更容易不把承諾放在心上,明明說好要回去,臨時有事就取消了,因此父母更需要用策略來達成目標。盡早跨出和解的第一步孩子跟父母疏遠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發生衝突後沒有盡早化解。我跟兩個兒子都是同事,互動機會多,難免衝突,而且人愈是親近,爭執起來愈不客氣。不過每天晚上,我都會給自己一段自省的時間,如果白天跟兒子發生衝突,而我認為自己有錯,就會發簡訊向他道歉,通常兒子也會給我正面的回應。大兒子是個非常敏感的人,有一陣子,他跟我開會時,經常講到一半就丟下一句話:「既然妳不相信我,我就不講了。」然後,奪門而出。後來,我們針對這件事坐下來懇談,原來我在聽他講話時,臉會不自覺地垮下來,兒子卻解讀成我懷疑他所講的內容,因而感到不太舒服。我跟他解釋,當我在思考時,表情會比較嚴肅,絕對不是在懷疑他。溝通之後,我們再開會時,我就會注意自己的表情,而他即使看到我垮著臉,也會耐著性子把話講完。有衝突或不愉快,一定要盡早處理,時間拖得愈長,愈難跨出和解的第一步。我那位親戚沒有及早跟兒子修補裂痕,一拖好幾年,如今要挽回父子關係,難度變得很高。當子女之間有衝突時,父母也應該主動介入處理,否則手足感情惡化,也會影響整個家的凝聚力。某一次家庭日,二兒子帶回兩盒朋友店裡做的馬卡龍,想聽聽哥哥的品嘗意見。平時,我規定家庭日不准滑手機,那天因為大兒子要找資料,所以破例,他的注意力全在手機螢幕上,弟弟給他的馬卡龍就隨手放在一邊,看都沒看一眼。二兒子覺得受傷,就不和哥哥講話了。這一幕,我在現場全看到了。當晚,我立刻寫簡訊給大兒子,發現他完全沒意識到這件事。我告訴他,弟弟滿心期待他的回應,他不應該是這種態度,我要他跟弟弟道歉。下一次家庭日時,我就做球給大兒子,讓他對那個馬卡龍誇獎幾句,那次不快也就煙消雲散了。親人衝突的導火線經常都是小事,但是爆發了就要趕緊滅火,否則心結可能愈來愈深,最後成為整個家的不定時炸彈。婆媳關係好,大家都開心隨著孩子自組家庭,新的家庭關係就是跟他們的另一半相處。我的兩個孩子都是男生,也都娶了太太,我自然得學習如何當一個婆婆。有一次,我和一位久違的朋友見面,她開口就說要請教我婆媳相處之道,然後對媳婦數落個不停,整整半小時,沒有一句好話。我忍不住問她:「在妳眼中,妳媳婦就沒半點優點?」她回我:「沒有。」我再問:「那妳兒子為什麼會娶她?」她兩手一攤:「他就被騙啊!」從她的回應不難理解,她們的婆媳關係不好,因為是她自己把媳婦往外推。有些父母太愛自己的兒子,兒子娶了媳婦,便覺得自己被取代了,因此看對方處處不順眼。其實,換個角度來看,媳婦是兒子選擇的人生伴侶,妳跟她打好關係,只會讓兒子感激妳,母子關係更好。想通了這一點就會知道,公婆對媳婦好,大家都開心,才是最聰明的做法。在家族成員中,媳婦算是「親密的陌生人」,彼此並無血緣,過去也沒有共同的生命歷程,是因為婚姻而不得不在一起,所以更需要用心經營彼此的關係。兩位媳婦的原生家庭背景不同,個性、金錢觀都不一樣,然而我一視同仁。只要是媳婦送的東西,我一定會在她們面前穿戴使用,讓她們知道,我很在乎她們的心意。善用讚美,也是讓婆媳感情加溫的技巧。我通常會請媳婦幫我做點小事,然後藉機會肯定她們。兩個媳婦個性不同,稱讚的方式也要因人而異,直接對大媳婦表示感謝,她就會非常開心;至於二媳婦,透過二兒子轉達,比當面誇獎她,效果更好。總之,婆媳關係好,母子的關係才會好,家庭圓滿了,才能完成傳承使命,讓這一生了無遺憾。經營自己最重要我們期望兩代之間情感親密,除了經營親子關係,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經營自己。如果 50+的我們能獨立自處、享受生活,不倚賴孩子來獲得快樂,孩子和我們相處就沒有壓力;如果我們擁有成熟的精神內涵,孩子就會主動親近你,尋求你的鼓勵和智慧。我的母親堅韌樂觀,影響我很深,不過她忙於自己的生活,我想見她得預約時間,而且她不保證履約。這也是我的人生目標,擁有豐富的生活與獨立的自我,當孩子來找我(當然,他也得預約),我們開心相聚,當孩子投入他的事業,我也享受自己的世界。這樣的道理,我相信,適用於所有關係。本文摘自《現在開始美好》,天下文化 2020/03/31出版【精選延伸閱讀↘↘↘】。照顧父母誰之責?媳婦「重擔一肩扛,想人生重來」。不怕空巢期 洪荒與外地女兒只有「一個手機的距離」。面對「家庭老化」 父母與孩子該如何獲取平衡?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24 養生.家庭婚姻
奉上25萬嫁妝,換得是小姑拿新品包而我拿特價品...媳婦看透:與女兒間的殘酷差別
把媳婦當成女兒一樣看待?我喜歡名牌包。因為很堅固,所以放進3、4本書也不容易壞;手感很好能一手掌握;看起來有種不輕浮的帥氣……這些全都是屁話。我是因為昂貴,所以喜歡。只要有一個名牌包,就算不說出「我有可以購買價值5萬塊包包的經濟能力」,也可以「裝作」我有。雖然這樣聽起來,我像是個愛慕虛榮的庸俗之人,但這就是我誠實的內心。所以我喜歡名牌包,不,準確來說,是喜歡拿著名牌包的我。照我這樣說,我擁有的名牌包應該可以塞滿整台購物車,但事實上我只有2個。一個是弟弟去義大利旅行的時候,在Outlet買的Y牌包包。弟弟為了要減少行李,所以把盒子和防塵袋全都丟掉了,還將那個高貴的名牌包隨便塞在行李箱裡面帶回來。託他的福,包包在到達我手上時,就像是已經用了10年一樣。看了都會讓人懷疑,那是在二手市集而不是在Outlet買的。看著屬於我的第一個名牌包上到處是皺褶,我的心就像被撕裂般疼痛。為了撫平包包上的皺褶,我把家裡所有的絲巾都拿出來,一邊塞進包包裡面,一邊祈禱,但是不管怎麼做都沒用,不管是人,還是名牌包,皺紋一旦產生就不容易消除了。就在我差不多遺忘第一個名牌包的痛苦記憶時,第2個名牌包來臨了,是想都沒想過的婆婆送的禮物。結婚前夕,兩家人都同意簡化婚事,但婆婆卻說希望不要省略現金禮緞①,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我都不知道為什麼女方一定要給現金禮緞。一直以來,傳統的習俗是男方得準備未來要一起居住的房子,女方則是準備房子裡的家具、家電等。註:①在韓國的結婚習俗中,新娘要送給新郎家絲綢當禮物,藉此表現禮儀誠意,今日除了絲綢也可以用禮物或現金代替。難道是因為買房子花的錢比準備家具、家電還多,所以要送給男方現金禮緞,以表示感謝嗎?或者是因為婚禮上男方花了很大筆的費用,所以要幫忙補貼?但是,時代不同了,現在帶著一棟房子娶老婆的男人並不多。大部分的夫妻都是一起存錢買房子、一起準備購買家中所需。我跟先生也是這樣,但儘管如此,婆家還是要我準備現金禮緞,真令人覺得諷刺。由於當時老公才工作1年,所以幾乎沒有存款。雖然婆家有幫忙補貼全租房②的保證金,但真要計較的話,我也支出了跟那差不多的結婚費用。明明雙方花的錢差不多,我卻要因為那該死的傳統還什麼的,親手將我用「血、汗、眼淚」積存的25萬元領出來、親手包裝、奉送出去。當然,我並沒有因為捨不得那些錢,就把停在停車場的汽車後照鏡全都砸碎,但這絕對不是令人感到愉快的經驗。註:②房客先繳交一筆錢給房東,通常是房屋總價的50%到70%,之後入住期間不需再付任何租金,只需付水、電、瓦斯、管理費等等,期滿退房後,房客可拿回當初繳交的錢。總之,我們除了禮緞費用之外,其他奢侈的習俗我們都不打算遵守,例如:互相贈送手錶或包包之類的事。可是後來情況變得有點曖昧,因為老公想在結婚之前買車,算一算還缺8萬塊,我覺得沒必要為了這點錢分期付款,因此毫不猶豫的拿出這筆錢,並對老公說:「買車的時候拿去補貼吧!」婆婆知道後,覺得我懂事乖巧,十分讚賞我,於是擅自決定要買包包,送給這位補貼兒子買車的善良準媳婦。「妳正在工作嗎?」「是啊,但可以講一下電話沒關係,婆婆有什麼事嗎?」「我現在在百貨公司。想要買包包給妳。」「咦?包包?」「對啊!雖然我沒什麼錢,但是因為妳很乖,所以我想買一個包送妳,妳喜歡什麼顏色?」上班的時間,突然接到這通令人驚慌的電話,還叫我挑選包包的顏色,讓我有點不知所措。雖然我很想問婆婆是什麼品牌?怎樣的款式?但實在是不好意思開口。婆婆說她現在就在店裡,要我趕快選,所以我只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嗯,深藍色。」「奶茶色?」「不,是深藍色。」「好啊!奶茶色很漂亮。」是我的發音不標準嗎?還是正確答案已經是奶茶色了呢?就這樣,我的第2個名牌包誕生了,但是我並不開心。儘管它的用途是為了展示給別人看,但這完全不是我可以駕馭的款式。就連我媽媽一看到都皺著眉頭說:「哎呀,這……包包是怎麼回事?」「如何?包包妳還滿意嗎?」「媽,真的非常感謝您。不過……跟我想要的款式有點不太一樣,我可以拿去換嗎?」「嗯……這樣啊?那我幫妳跟店家聯絡喔!」隔天我就拿著包包去了百貨公司。店裡美麗的包包們,包括我說的深藍色包包正敞開雙臂等待著我。店員對我說接到婆婆的來電了,請我輕鬆自在的挑選喜歡的包包。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在百貨公司逛名牌精品店。我東摸西摸還試提了幾個,終於選定了其中一款。「我要換這一個。」「好的,客人。這個包包一年四季無論什麼時候拿,都是既時尚又美麗喔!您還需要補3萬塊的差額。」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還要再付3萬元?店員解釋說,因為我新挑選的包包比我婆婆送的那個還要貴,所以需要補差額。我心想「好像也沒那麼喜歡」便放下了那個雖然時尚,但是身價不菲的包。然而,尷尬的事情持續發生。即使我選擇它旁邊的包包,或它旁邊的旁邊的其他包包,需補的差額每個都在3萬到4萬之間。最後,我選了同款的其他顏色,但是就連這樣都還要多補2萬元的差額。「客人,因為您婆婆購買的包包是特價商品,所以基本上不管是換哪一個都需要補差額喔!」「喔……所以這個包包是整間店裡最便宜的嗎?」我的臉變得通紅,聲音微微顫抖。我覺得既丟臉又傷自尊。店員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反而說了更令人傻眼的話。「這個您覺得怎麼樣呢?這是本次新上市的新品,反正都要補差額嘛,這款可是最暢銷的喔!您的小姑也是買這一款喔!」等等,等等。為何小姑會突如其來的登場?原來如此,婆婆和小姑一起來買我的包包,然後買給媳婦的是根本沒陳列在店裡的特價包,買給女兒的則是最新最暢銷的新品包。我的手因為店員的話而抖個不停。為了現金禮緞我將每個月一點一滴存下來的存款貢獻出來,結果我那價值25萬元的血、汗、淚水,竟然只換來一個特價包,這實在是太荒謬了。我覺得我的眼睛裡,好像立刻就要噴出血、汗和淚水了。「把媳婦當成女兒一樣看待」這句話簡直是胡說八道。媳婦和女兒就如同特價包和新品包,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第2個名牌包,我一次也沒用過。書籍介紹書名:媳婦,也是別人家的掌上明珠:從「好媳婦病」中徹底痊癒、覺醒的逆媳養成記作者:逆媳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19/10/31作者簡介/逆媳1986年生,是生肖屬虎的媳婦。年過30很久了,卻依然被婆婆當成需要教導的孩子。婆婆總是叫我「兒媳」,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令人感到負擔的稱呼,聽起來像是「惡媳」。獲得歹命媳婦的角色之後,在毫無防備的狀態下,被丟進婆家世界,孤軍奮戰到現在,不知不覺已經過了4年。攻擊力和防禦力正在日益升高,現在這一瞬間也是!延伸閱讀: 死也不給錢!外科醫師:一個驗屍病歷讓我看到人性的黑暗
共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