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0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奎寧
共找到
91
筆 文章
-
-
2020-11-10 養生.聰明飲食
喝咖啡會致癌?易發心血管疾病?關於咖啡你該知道的3迷思!
許多人早晨醒腦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啜飲一杯香氣濃郁的「咖啡」,特別是上班族,沒喝到咖啡就覺得不對勁或是工作沒效率。 可是到底「咖啡」對健康是有益還是有害呢?今天,就邀請營養師莊昕悅與我們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最新的文獻,來談談關於「咖啡」對健康的3個迷思吧! 迷思1 喝咖啡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過去的研究中認為,咖啡與咖啡因有增加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莊昕悅說,但近期研究則指出,咖啡中富含上百種具生物活性的植化素,如多酚類的綠原酸(cholorogenic acid)、木酚素(lignans)、生物鹼(alkaloid: trigonelline)、類黑素(melanoidins),還有鎂、鉀和菸鹼酸等,能幫助身體降低氧化壓力、改善腸道菌叢生態、調節血糖與脂肪代謝等好處。 單純攝取萃取的咖啡因會增加血壓,但是喝咖啡本身不會影響血壓,可能跟咖啡中其他對身體有益的成分有關。 莊昕悅提到,要稍微注意的是,膽固醇的部分。未過濾的咖啡,譬如:濾壓壺煮出來的咖啡,含有一種物質稱為「二萜咖啡醇(diterpene cafestol)」,如果大量攝取未過濾咖啡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不過研究中的大量是指每6杯以上,相信應該不多人會每天喝到這麼多。義式濃縮咖啡中也有一些咖啡醇,而滴漏式或過濾式的咖啡的咖啡醇含量相對較低。 她進一步說明,其實,適量攝取咖啡對冠狀動脈疾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是沒有影響的,還可能起保護作用。 迷思2 喝咖啡有助於減重? 莊昕悅表示,研究指出,咖啡中的咖啡因,具有降低食慾、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增加基礎代謝率和食物熱效應的效果,且可能與降低第二型糖尿病風險以及促進脂肪的代謝有關;研究發現,一天少量多次喝咖啡,可增加整天的能量消耗約5%,但熱量消耗因人而異,也會受到飲食和運動等影響。 她提醒,咖啡對減重的好處前提是,喝不加糖或牛奶或奶精的黑咖啡,熱量最低,只有9大卡左右。如果不喜歡喝黑咖啡可以加一些低脂鮮奶,而摩卡咖啡、焦糖瑪奇朵、三合一咖啡等,因為加入鮮奶油、奶精、巧克力醬、焦糖或香草糖漿等這類「風味」飲品就不建議了,這類型通常熱量爆表反而會讓體重增加,應盡量避免飲用! 莊昕悅呼籲,腸胃敏感的人不建議空腹喝咖啡,容易胃痛或刺激胃酸分泌或是胃食道逆流問題。喝咖啡最好時機,是吃完早餐或午餐後休息1小時再來杯黑咖啡,比較不會因為空腹喝造成腸胃不適,也不會馬上影響營養的吸收。 迷思3 喝咖啡會致癌? 咖啡與癌症的關係,數十年來爭論不休。有人認為,咖啡具抗氧化能力,能有效對抗癌症發生;有人則認為,咖啡豆在高溫烘焙過程中,釋放出的丙烯醯胺可能會致癌。事實上,咖啡不會增加癌症發生率或死亡率。 莊昕悅指出,咖啡內含上百種具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如綠原酸、奎寧酸、咖啡醇、咖啡豆醇、咖啡因、離胺酸、黃酮類化合物等抗氧化植化素的重要來源。研究顯示,即溶咖啡的抗氧化作用可能較烹煮咖啡為低。 針對丙烯醯胺來說,其在動物實驗中為致癌物;但對人體的致癌性則正具有限,而且丙烯醯胺比較多存在於高溫烘焙的洋芋片、馬鈴薯或黑糖中,咖啡相對來說少一些,而且在高溫150度以上烘焙咖啡豆時丙烯醯胺的含量反而降低一些。 莊昕悅說,不論丙烯醯胺對人體到底是什麼影響,不要經常大量攝取就好,建議均衡多元攝取不同食物來分散風險。 而研究顯示,喝咖啡可降低某些癌症發生的機率,如:肝癌、乳癌、子宮內膜癌、皮膚癌、前列腺癌的風險。 健康喝咖啡,遵循這建議 至於一天能喝幾杯咖啡?莊昕悅表示,目前衛福部食藥署建議,一日的咖啡因攝取不宜超過300毫克。若以1杯咖啡約含100毫克咖啡因推算,1日的咖啡量最多為3杯,懷孕哺乳的媽咪則建議每天不超過200毫克的咖啡因。 但因為每個人的代謝狀況和對咖啡的敏感度皆不同,容易睡不著的人建議上午喝,太晚飲用便會影響睡眠,所以需依個別狀況來調整喝的時間和喝的量。 一杯健康的好咖啡,還要注意它的保存,避免保存不當導致咖啡豆產生赭麴毒素,反而影響我們的健康。她建議,要選擇有信譽的商家,才能健康喝咖啡。
-
2020-08-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閻麗夢:新型冠狀病毒是兩種病毒改造而成
逃亡美國的前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學者閻麗夢在當地接受媒體訪問時說,新型冠狀病毒是根據中國軍方研究所從蝙蝠身上發現的兩種冠狀病毒,在實驗室改造而得,非出於自然界。美國新聞頻道Newsmax TV於11日播出訪問閻麗夢(Li-Meng Yan,音譯)的影片。她聲稱中國政府早在公布引發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SARS-CoV-2病毒前,就知悉這種病毒存在,「知悉時間之早,超乎你我想像」。閻麗夢今年4月離港赴美。閻麗夢在訪問中表示,中國早知這種新型病毒會人傳人,也知道病毒並非來自武漢華南生鮮市場,既非源於自然,也不是來自蝙蝠或穿山甲,且中方早在去年12月就有了病毒基因組序列,當時武漢已有疫情,中國卻試圖隱瞞,甚至不告知醫護人員,放任人們感染,也未將實情公諸於世。她聲稱,這次大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是來自解放軍發現和擁有的舟山蝙蝠病毒,而中國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包括她原先任職的港大很多頂尖專家,卻合力隱瞞資訊,把大家的注意力轉移到中國病毒學者石正麗的虛構RaTG13蝙蝠病毒,以及之後的穿山甲病毒上。她還指控,羥氯奎寧(hydroxychloriquine)長期用於治療瘧疾及自體免疫疾病,而這些疾病其實與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疾病相似,可用羥氯奎寧預防或早期治療,「但他們卻全力阻止大家知道這種藥物,還散播謠言,破壞這種長期安全藥物的形象」。閻麗夢說,新型冠狀病毒「是在實驗室根據中國軍方研究所從蝙蝠身上發現的ZC45和ZXC21冠狀病毒所改造而來」,這些基因序列於2017年到2018年曝光,可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基因資料庫中查到。她還說抵達美國後,已向聯邦調查局(FBI)作證數次,也有很多美國政府人士與她接觸,但細節不便透露。她還說不信任所有主張新型冠狀病毒源出自然的專家,因為身為專家,他們肯定能從中國政府那套說法中察覺有異。閻麗夢7月接受美國福斯新聞(Fox News)訪問,指控中國政府早知病毒會人傳人;之後又接受過前白宮策士巴農(Steve Bannon)的節目訪問,聲稱新型冠狀病毒來自解放軍發現和擁有的蝙蝠病毒,源於自然演化的可能性為零。她這次受訪內容與之前大致雷同。根據英文維基百科,Newsmax TV是2014年所成立的新聞頻道,一般被認為屬保守派立場,也播出許多由保守派媒體人士所主持的節目。雖然美國總統川普及巴西總統波索納洛(JairBolsonaro)等人都支持以羥氯奎寧治療新型冠狀病毒,但已有數項研究發現這種藥物對輕症患者並無療效,台灣的臨床試驗也顯示並不特別有效,6月初就已不把羥氯奎寧放在治療指引的建議用藥中。
-
2020-07-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國研究:羥氯奎寧治療武漢肺炎輕症無效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發現,美國總統川普倡導可用來治療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的瘧疾用藥羥氯奎寧,對於武漢肺炎輕症患者並無療效。路透社報導,在這項研究中,約24%以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治療的病人,14天後仍有症狀;至於接受安慰劑治療的病人,14天後還有症狀的比例約30%。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研究人員表示,這兩項數據在統計學上並無顯著差異。研究人員在今天刊於「內科醫學年鑑」(Annalsof Internal Medicine)的文章中寫道:「在未住院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初期患者中,羥氯奎寧無法隨著時間大幅減緩症狀嚴重性,或降低患病率。」這項隨機對照實驗的研究對象共491人,皆為未住院成人,症狀發作不超過4天。他們經過檢驗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或是未經篩檢確定染疫,但過去14天內曾密切接觸確診患者,之後也出現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症狀。由於美國篩檢量嚴重不足,參與研究的病患中僅58%受過篩檢。紐約醫學院(New York Medical College)醫師施盧格(Neil Schluger)對此研究發表評論,表示這項研究「提供有力證據,顯示羥氯奎寧對輕症患者沒有益處」。
-
2020-07-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巴西總統染疫後直播 稱讚羥氯奎寧療效
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的巴西總統波索納洛今天在臉書直播中說,自己身體狀況「非常好」,他並再度提倡用爭議性藥物羥氯奎寧來治療新冠肺炎。法新社報導,65歲的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在總統官邸進行的每週例行臉書(Facebook)直播中,看來氣色良好,但身旁未見平常陪同直播的部長或高階官員和手語翻譯人員。他在7日宣布自己染疫。極右派的波索納洛從疫情爆發一開始,就不把病毒嚴重性當一回事,還批評地方政府實施的防疫限制措施。波索納洛今天表示,他上週末感覺身體不太舒服後,就開始每天服用一顆羥氯奎寧藥丸。羥氯奎寧原本用來實驗治療瘧疾,但如今在很多國家被推廣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然而,這類用藥的療效尚未獲得正式證明,全球科學界也對這類療法意見分歧。波索納洛在直播中說:「我很清楚告訴你們,我服用羥氯奎寧,而且它有效。感謝老天,我現在身體很好。那些批評它的人,至少也提出一個替代療法。」儘管如此,波索納洛仍否認他在替「羥氯奎寧做宣傳」。
-
2020-07-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為孩子活下去 染疫媽雙肺移植手術成功創韓先例
韓國醫師團表示,經過創紀錄的112天特殊維生系統搶救,一名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患者接受雙肺移植手術後逐漸康復,創全國首例。路透社報導,這名50歲女性患者不願對外公布姓名或受訪,但自2月以來就照顧她的李姓護理長透露,這名患者似乎求生意志更為堅強,部分原因與她是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有關。護理長說:「她告訴我們『我很感恩能看到陽光還有月光。我非常感恩自己能持續呼吸』。」護理長表示,這名女患者早就想好出院後要做的第一件事,那就是「好好洗個澡」。這名婦女2月底因確診染疫住院,然後16週靠葉克膜(ECMO)維持生命。主治醫師表示,她創下全球COVID-19患者裝葉克膜續命天數最長紀錄。韓國翰林大學聖心醫院肺病與重症醫學朴姓教授表示,抗瘧疾藥物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抗愛滋病毒藥物快利佳(Kaletra)和類固醇等各種藥物都未能阻止她的肺纖維化持續惡化。除了肺移植手術外,醫師幾乎別無選擇。主刀的金姓醫師表示:「裝葉克膜的病人肺移植成功率為50%,幸運的是,我們的病人在我們找到捐贈者的時候,就已經做好術前充分準備。」醫師團隊進行了8小時手術,他們形容她受損的肺硬得像石頭。朴姓教授表示,她剛進醫院的時候有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沒有葉克膜儀器協助下無法維生。葉克膜通常用在靠呼吸器也難以好轉的患者上,但這些患者被認為有9成死亡率。金姓醫師表示,一半的裝葉克膜患者會在2、3週後康復,而那些沒康復的患者則要考慮肺移植。院方表示,這名婦女是自疫情爆發以來,全球第9個染疫患者肺移植手術成功案例,她是在6月21日手術。中國先前也有6個類似手術;美國和奧地利各1例。
-
2020-07-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什麼藥抗疫最有效 世衛:兩週內有結果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今天表示,世衛可望2週內得知能有效治療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患者藥物的臨床試驗結果。路透社報導,譚德塞(Tedros AdhanomGhebreyesus)在記者會上說:「目前有近5500名來自39國的患者參與『團體試驗』(Solidarity Trial)」團體試驗指的是世衛目前所進行的臨床研究。「我們預期初步結果可在兩週內出爐。」世衛的試驗分5個部分進行,探究COVID-19的可能療法,分別是標準照護、使用瑞德西韋(remdesivir)、美國總統川普所吹捧的抗瘧疾藥物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治療藥物洛匹那韋/利托那韋(Lopinavir/Ritonavir),以及把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合併抗干擾素。本月稍早有好幾篇研究指羥氯奎寧對治療COVID-19患者沒有效益後,世衛停止羥氯奎寧試驗,但目前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工作,以探討羥氯奎寧作為預防性藥物是否有效。世衛突發衛生事件執行主任萊恩(Mike Ryan)說,現在要預測何時才可真正擁有預防COVID-19的疫苗很不智。他在日內瓦跟聯合國記者協會(ACANU)說,儘管有望在年底前確認哪支候選疫苗對預防COVID-19會有效,但目前問題在於疫苗可以多快量產。目前市面上還沒有獲證實可對抗COVID-19的疫苗,但有18種候選疫苗在做人體試驗。
-
2020-06-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不會比較早解隔離 我國證實羥氯奎寧治療新冠肺炎無效
國內研究證實,羥氯奎寧治療治療新冠肺炎無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指出,國內臨床試驗中發現,在對照組中,發現服用羥氯奎寧患者,PCR檢驗呈陰性時程未比無使用者短,該結果與國外研究報告一樣,國內治療指引6月初已移除羥氯奎寧。張上淳說,我國羥氯奎寧治療完整的報告內容,在昨天指揮中心會議已報告說明。該報告分兩部分,一是前瞻性隨機分組試驗,有二分之三患者受羥氯奎寧治療,其他對照,結果並沒有縮短PCR變成陰性時間,研究對照組共30多人,治療組與對照組沒有太過差異。張上淳說,基本上PCR檢測陰性時間沒有縮短,我國內臨床試驗判斷,也認為沒有特別有效,而國外幾個報告也是這樣認為,因此我國臨床指引第七版已把羥氯奎寧取消,改為瑞德西偉。
-
2020-06-2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奎寧遭撤銷緊急使用授權後 還可能影響美國總統大選?
美國FDA在2020-6-15宣布兩件事,一、取消奎寧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緊急使用授權(因為不但無效,反而會引發心律不整,造成死亡),二、警告奎寧可能會降低瑞德西韋治療新冠肺炎的效力。三個月前的神藥,如今竟淪為毒藥。造神者是一個法國團隊。他們在2020-3-16公佈一項小規模臨床試驗結果,說6位接受奎寧治療的病患在5天後病毒全都清除。川普總統隨即在2020-3-19發推文說奎寧是game-changer(戰局改變者),意思是奎寧將會扭轉戰局,打垮新冠病毒,解救人類於水深火熱中。台灣總統蔡英文更是在2020-4-8成立《國家奎寧製藥隊》,儼然視奎寧為攸關國家大計。早在2020-3-26我就發表新冠神藥,群魔亂舞,警告大家不要過度追捧奎寧,然後我又發表4篇後續文章來加強警告力度。在2020-5-2發表最後一篇新冠神藥,國家奎寧製藥隊之後,網路上就再也沒出現過《國家奎寧製藥隊》這個名詞了。阿彌陀佛!謝天謝地!《奎寧之亂》在台灣應該算是已經平息,但在美國卻有可能會在11月影響大選。儘管美國FDA在2020-4-24就已經發布警告,說臨床試驗顯示奎寧會增加死亡率,但川普總統卻在5月18日公開他有在服用奎寧,而且還取笑FDA是混沌不知所云。一個禮拜後他出席亡兵紀念日儀式時,被拍到站不穩、身體前後搖晃,所以網路上就立刻出現《是不是因為他服用奎寧導致健康出了問題》這樣的傳言/報導,例如74歲川普沒事吧?站不穩前後晃畫面曝光及Trump’s struggles to stand still didn’t go unnoticed during Memorial Day visit to Arlington。還不到一個月,川普總統又再度出狀況。他是在2020-6-13出席西點軍校畢業典禮時,被拍到需要用兩隻手才能拿起杯子來喝水,以及在走下坡道時步伐和表情都顯得格外小心翼翼。所以,網路上就出現《他的健康狀況恐會影響連任》這樣的傳言/報導,例如:川普小心了!一杯水曝弱點 可能付出政治代價。華盛頓郵報更是把此次事件稱之為Ramp-gate(坡道門)(請看‘Like a baby deer on a frozen pond’: Late-night hosts mock Trump over ‘Ramp-gate’)。由此可見其嚴重性。這兩個傳言/報導並非只是媒體或民眾要取笑或打擊政治人物,而是連醫生都表示關切。美國有一個致力於提供正確醫療資訊的網站叫做American Council on Science and Health(美國科學與健康協會)。它在2020-6-16發表Are Trump’s Problems With Walking, Drinking Water Due To Hydroxychloroquine?(川普的走路,喝水問題是否歸因於羥氯喹?)。這篇文章的作者Chuck Dinerstein是該協會的醫學主任,也是一位血管外科醫師。這篇文章一開頭的引言是:上週末在西點軍校,川普總統在喝一杯水時遇到麻煩,而在下坡道時他表現出不穩的步態。 這些問題可能表明某種神經性的疾病。 儘管可能性不大,但一個潛在的原因是羥氯喹(奎寧)。Chuck Dinerstein醫生說,也許真如川普總統的解釋,走路不穩的問題是因為下坡道滑溜,但拿杯子的問題則是沒有藉口。在拿杯子時,川普總統顯然無法將它完全舉起,而是需要傾身低頭來把嘴唇湊近杯子。所以,這就表示川普總統可能同時有手腳的問題,而這又可能是因為服用奎寧的關係,因為奎寧除了會引發心律不整之外,也會影響肌肉神經傳導。在文章的結尾Chuck Dinerstein醫生語帶嘲諷地說:「川普總統形容為《戰局改變者》(game-changer)的神藥反而可能是《步態改變者》(gait-changer)。」但事實上,奎寧的確有可能會是《戰局改變者》,而這個戰局就是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毫無疑問地,不管川普總統是否真有健康問題,不管問題是否真由奎寧引起,他在亡兵紀念日及西點軍校被拍到的那些鏡頭,已經引起美國民眾的關注,也將會被競爭對手拿來做為極具說服力的宣傳廣告。候選人的健康一向是美國大選的重要議題。在1976年的大選,現任的福特總統輸給挑戰者卡特,而原因之一就是他有一次在走下總統專機時,在階梯上絆倒,然後他就被媒體極盡所能地嘲弄。在1980年的大選,現任的卡特總統輸給挑戰者雷根,而原因之一就是他有一次在參加賽跑時,跑不到一半就筋疲力竭,被攙扶出場,從而加深民眾對他疲弱政府的印象。在2016年的大選,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莉因常咳嗽而被媒體說是不久人世,而競爭對手川普也不斷地嘲笑她的身高和體力。川普這次的競爭對手是喬拜登,而他總是嘲笑喬拜登是Sleepy Joe(愛悃的喬)。拜登也不甘示弱,在2019-12-17由他的醫生發布健康報告,說他是健康和充滿活力(請看Joe Biden Is ‘Healthy’ And ‘Vigorous,’ According To Doctor’s Report)。所以,川普《因服用奎寧而導致的健康問題》一定是會被拿來大做文章,而他的《戰局改變者》預言也恐將成真。原文:奎寧神藥,戰局改變者
-
2020-06-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宏都拉斯總統確診 台灣贈1萬份快篩助友邦抗疫
友邦宏都拉斯總統葉南德茲武漢肺炎確診,當地疫情持續擴大。外交部今天表示,已與凌越生醫公司談妥,將提供宏國1萬份快篩試劑,最快今天即可送出。葉南德茲(Juan Orlando Hernandez)16日確定罹患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外交部昨天說,已於第一時間轉達總統蔡英文及外交部長吳釗燮的誠摯關懷;台灣也將持續在物資和技術層面協助防疫,盼宏國人民早日恢復正常生活。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司長俞大㵢上午在例行記者會表示,葉南德茲正接受治療、遠距上班,夫人葉安娜(Ana Garcia de Hernandez)則為無症狀感染,正居家隔離。俞大㵢說,昨天相關消息獲媒體關注時,拉美司正好與凌越生醫洽談合作事宜。為協助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友邦抗疫,凌越生醫將無償提供兩萬份台灣製、10分鐘可取得測試結果、準確度達90%以上、已獲認證的抗體快篩試劑,其中1萬份將優先供應宏都拉斯,最快今天、最晚明天就會送出;其餘1萬份試劑則預定提供瓜地馬拉及貝里斯。俞大㵢說,台灣持續協助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友邦抗疫,包括醫用口罩、N95口罩、防護衣、核酸分析儀暨試劑、奎寧藥錠、熱像儀及額溫槍等物資陸續送達,台灣也將透過視訊分享相關經驗,未來並將與凌越生醫洽談包括採購試劑等合作方式。宏都拉斯目前有超過1萬例武漢肺炎確診,其中超過330人不治。
-
2020-06-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可能無療效」 FDA叫停使用川普力推的羥氯奎寧、氯奎寧
全美新冠確診突破210萬人之際,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15日不准醫院緊急使用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和氯奎寧(chloroquine)來治療新冠病毒,稱「不太可能有效果(unlikely to be effective)」;這兩款藥物早先都獲川普總統力薦,但醫生多次警告可能導致嚴重心臟問題。FDA表示,羥氯奎寧和氯奎寧在近期臨床實驗的失敗,顯示這兩款藥物不太可能產生抗病毒效果,對治療新冠病毒可能無療效(may not be effective),且是弊大於潛在的利。FDA在3月底發布緊急使用授權,允許由川普多次「背書」的抗瘧疾藥羥氯奎寧和氯奎寧治療新冠病毒,當時只小範圍的實驗證明該藥物能減輕輕度患者的症狀,且有副作用。FDA此舉被許多人批評是向政治壓力屈服,之後的許多實驗也發現該藥物並不會讓新冠病人受益,醫生也匯報稱羥氯奎寧可能導致心臟問題。與此同時,伴隨全美各地邁入不同階段復工,新冠疫情也在持續,數據顯示全美已突破200萬大關,15日有超過211萬7200萬人感染,至少11萬6000人死亡;儘管新冠死亡趨勢下行,但新冠病毒仍在全美範圍廣泛傳播,每天新增確診數成千上萬,生活回歸正常的願景依舊遙遠。全美單日新增確診最多的州現已轉向德州、佛州、喬治亞州、路易斯安那州等地,新增確診平穩增長的地區包括加州、華盛頓州、愛阿華州等地,而紐約州、新澤西州這兩大疫情重災區,已轉到新冠確診數下滑的行列,其他新增確診減少的州還包括伊州、麻州、賓州、馬州等。這類疫情爆發較早的國家已出現平緩勢頭,但全球新冠確診數仍在迅速增加,單日新增超過10萬,以拉丁美洲最大國家巴西為例,逾88萬的確診數僅次於美國;全球累計確診也超過800萬人,死亡超過43萬人。
-
2020-06-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醫治療本月納入新冠肺炎指引 平均8至10天可改善病情
中藥也有助治療新冠肺炎。新冠肺炎全球疫情未減,中國、韓國紛紛投入中藥療法研發。國內研究團隊發現,多數患者展開中醫介入治療後,有助緩解發燒,穩定心跳、血壓。而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擬《新型冠狀病毒病中醫臨床分期治療指引》,也已通過衛福部審核,並於6月1日公告。中醫師公會全聯會,今上午舉行「中醫參與新冠肺炎治療及中醫防疫新生活」記者會,並高呼「中醫Can Help」。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指出,研究團隊沿用2003年SARS治療經驗,針對輕症、重症、微重症、恢復期等四時期訂定4種處方,平均8天至10天可改善新冠肺炎病情。蘇奕彰說,我國中醫藥國家隊研發,今年4月起在三總等國內幾家有中醫部的大型醫院,運用臨床用藥基礎研究,展開中西醫合併治療;發現中藥能改善病情、阻斷新冠肺炎朝重症發展,同時減少重症後肺纖維化等併發症,並緩解失眠、憂鬱、焦慮、腸胃及發燒等症狀。蘇奕彰進一步說,團隊也發現,某些中藥成分能與新冠病毒上的棘蛋白結合,可阻斷開鎖程序,不讓病毒複製,並抑制重症者「細胞激素風暴」,防止免疫系統失控、避免病毒感染。而針對中醫治療新冠肺炎,國家中醫研究所也曾多次討論,今年5月6日時,研商中醫納入《新型冠狀病毒病臨床處置暫行指引》並進行專家會議,而通過後於6月1日公告《新型冠狀病毒病中醫臨床分期治療指引》,內容也針對輕症、重症、微重症、恢復期等四時期訂定4種處方。蘇奕彰說,在上述多款中藥材能抗病毒複方中,其中「黃芩」在抗病毒占了重要角色,有清熱、瀉火解毒作用,是重要藥材之一,另外也發現2種中藥材有免疫調節功能。而在臨床也發現,患者同意中醫介入治療後,輕症患者平均8~10天就可以三採陰性出院。三總中醫部主任黃怡嘉也分享收治案例,表示分別收治年約七旬重症患者,本身有高血壓、胃潰瘍等共病,住院時出現發燒、咳嗽、血氧下降等問題,同樣有服用奎寧藥物,但出現心律不整、胸悶等問題,之後採用中西合併治療,症狀改善並於9天後解除隔離。
-
2020-06-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才說要暫停 世衛組織改口恢復羥氯奎寧臨床試驗
世界衛生組織上月宣布,暫停羥氯奎寧作為治療2019冠狀病毒疾病用藥的臨床試驗,今天則改口宣布,經審查相關數據,發現「沒有理由」修改試驗,將恢復這款藥物的療效研究。世界衛生組織(WHO)5月25日宣布,為進行安全評估,暫停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的臨床試驗,如今安全評估認定「沒有理由」改變臨床試驗方式。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視訊記者會上表示:「因羥氯奎寧的安全性引發疑慮,團結試驗(Solidarity Trial)計畫執行小組上週決定,暫緩執行這款藥物的臨床試驗。」他說:「這項決定是預防性措施,同時展開安全資料審查,團結試驗計畫的資料與安全監測委員會已審視那些資料,根據現有死亡數據,委員會成員建議,沒有理由修改臨床試驗方案。」譚德塞指出:「執行小組接獲這項建議,並同意繼續團結試驗計畫的各項臨床試驗,包括羥氯奎寧,資料與安全監測委員會將繼續密切監視,團結試驗計畫試驗所有療法的安全性。」總共在35國招募超過3500名病患參與這些臨床試驗。羥氯奎寧通常用於治療關節炎,不過包括美國總統川普在內的多位公眾人物,支持羥氯奎寧可預防及治療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促使各國政府大批採購。
-
2020-06-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羥氯奎寧防疫效果和安慰劑差不多
美國科學家今天發表臨床試驗結果:在接觸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確診患者後立刻服用瘧疾治療藥物「羥氯奎寧」,在預防感染上沒有統計數據的顯著效果。美國總統川普一向提倡「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作為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用藥,他還自曝自己也有服用。法新社報導,美國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Minnesota)研究人員針對美國和加拿大821名受試者的實驗顯示,服用羥氯奎寧來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效果和安慰劑差不多。研究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研究人員徵求成人受試者,在2公尺距離內接觸確診病患長達十多分鐘。受試者中有719人沒有戴口罩和護目鏡,被視為「高風險」暴露;其餘受試者有戴口罩但未使用護目鏡,是為「中度風險」暴露。所有受試者在4天內隨機投以安慰劑,或者瘧疾、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紅斑狼瘡的治療用藥「羥氯奎寧」。研究人員發現,在414名服用羥氯奎寧的受試者中有49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率11.83%;安慰劑組的407人則有58人感染,感染率14.25%。然而鑒於受試者數量的實驗規模,約2.4%的絕對差異並不被視為統計上的顯著意義,這意味可能因機率而產生差異。羥氯奎寧組出現副作用的比例為40.1%,安慰劑組則為16.8%,但都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研究作者寫道:「這項隨機試驗並未呈現,羥氯奎寧作為暴露後預防性投藥(post-exposureprophylaxis,PEP)的明顯益處。」
-
2020-05-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檢視羥氯奎寧抗疫安全性 結果預計6月中出爐
世界衛生組織今天承諾會快馬加鞭審視羥氯奎寧資訊,可能6月中旬作出最後決定。世衛昨天以這種抗瘧疾藥物有安全顧慮為由,暫停將其用為2019冠狀病毒疾治療藥物的臨床試驗。英國醫學雜誌「刺胳針」(The Lancet)刊登的研究發現,隨機給予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患者死亡率上升,出現心律不整的頻率也增加。世衛因此宣布暫停名為「團結試驗」(Solidarity Trial)的羥氯奎寧研究。美國總統川普等人一再提倡以羥氯奎寧作為可能治療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藥物。世衛表示,資料安全性監測委員會(Data SafetyMonitoring Board)檢視相關證據之後,就會針對羥氯奎寧的利弊做出最後決定。世衛指出,評估資料將出自「團結試驗」和其他仍在進行中的試驗,也包括迄今發表過的所有證據,預計於6月中旬會做出最後決定。
-
2020-05-2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邊境嚴管、國內鬆綁 6月7日大規模解封
國內已連續四十四天無本土病例。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舉行新冠肺炎防疫措施解禁會議,研議以「邊境風險嚴管、國內鬆綁」為原則,若到六月七日時仍維持本土零確診、無社區感染,將落實「大規模解封」,不再限制各項活動人數,屆時民眾於國內可正常生活,不用等到端午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國外疫情仍嚴峻,因此邊境風險仍然嚴管,但國內鬆綁。國內迄今已超過三個潛伏期無本土病例,若連續八周逾四個潛伏期無本土個案或社區感染,大規模鬆綁將實施。正常生活 不再管制人流陳時中表示,大規模解封的重點是維持社交距離或戴口罩,若不能維持社交距離,就要戴口罩,另外也要落實個人防護措施,並且配合實名(聯)制。若達解封標準,將不用實施人流管制或限制座位人數,室內室外都不再施行人流管制,從事各項日常及休閒活動將不再受限於人數規範。陳時中舉例,捷運離峰時期,乘客間可保持安全距離,就不用戴口罩;端午節假期同意販賣自由座及飲食,職棒、餐飲、藝文等休閒活動,都不限制人數,屆時到醫院就診無須申報旅遊史,但還是要量體溫。大甲媽遶境 還是不鼓勵不過,大甲媽遶境還是不鼓勵,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主要是大甲媽遶境人員眾多且來自各地,內政部已為寺廟規畫兩百人的區域性遶境方式,以便掌握接觸者。陳時中建議,地方政府與主管機關現在就可以開始力行有效管理,建立模式、積極練習,以因應六月七日大規模鬆綁後的管理。蘇貞昌也說,配合振興券啟動時程,各部會可做好相關配套補助,與民間加碼形成動能,一舉活絡經濟。特殊情況 開放外籍入境至於邊境管制政策,陳時中表示,短期商務、緊急醫療等相關外籍人士入境問題,近期都在討論中,考慮在特殊情況下,經由區域上相互認證、於國外檢疫,開放入境,但進來後仍得從十四天檢疫開始,特殊狀況者,再以五天、三天、三天等連續性採檢方式把關。世衛組織日前宣布,羥氯奎寧可能增加新冠肺炎死亡風險,暫停臨床試驗。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以台北區五十七名個案使用經驗,羥氯奎寧不能明顯縮短檢驗轉陰的時間,評估國內個案多為輕症,縮短病毒清除天數無明顯效果,考量國外報告,也考慮調整國內臨床指引。
-
2020-05-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羥氯奎寧安全性有疑慮 張上淳:效果不彰早已考慮調整
羥氯奎寧被視為有潛力可以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我國也列入治療指引。不過世界衛生組織日前宣布,考量使用藥物可能增加死亡風險,暫停臨床試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以台北區57個個案的使用經驗歸納,羥氯奎寧沒有明顯縮短檢驗轉陰時間,本來就有打算討論修訂治療指引。張上淳表示,在藥物的研究上,不同國家的臨床試驗結果不太一致,所以台灣的專家態度一直蠻保留。最近一篇大型報告說效果不佳且可能有副作用、死亡率偏高,因此小組內也在討論這個議題,今天又看到世衛資料,但其實先前就已經有打算提出來做這樣的討論。張上淳表示,奎寧、羥氯奎寧在國內列入第四版臨床處置指引,當時是參考法國一篇報告與體外試驗結果,裡面也寫得很清楚,載明此藥物還沒有足夠臨床實證。後來根據台灣自己的使用經驗,並沒有看到明顯的縮短檢驗轉陰時間的效果。評估國內個案多為輕症,縮短病毒清除天數沒有明顯效果,加上國外報告,是已經在考慮調整國內臨床指引。
-
2020-05-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羥氯奎寧抗疫有疑慮 世衛中止試驗巴西照用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宣布暫停羥氯奎寧用於治療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臨床試驗。美國和巴西官方都提倡拿這種藥抗疫,即使世衛宣布暫停試驗,巴西衛生部仍執意使用。法新社報導,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Ghebreyesus)在視訊記者會表示,醫學雜誌「刺胳針」(The Lancet)上週刊登一項研究結果,指羥氯奎寧(hydroxychloriquine)可能增加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患者死亡風險。他說,這項聯合臨床試驗的行政團隊已暫停使用羥氯奎寧作為預防藥物。這項大規模的聯合試驗,有全球數百所醫院招募患者,測試數種可能的療法。美國新聞網站Politico提到,這項隨機試驗於3月展開,對象包括至少17國的3500名患者,研究包括羥氯奎寧在內的4種藥物。譚德塞表示,4種藥物裡羥氯奎寧試驗暫停,其他部分則繼續。世衛官員估計,試驗會暫停一到兩週,與此同時,數據安全監控小組將檢視這項研究及其他現行研究的資料,以判斷繼續羥氯奎寧試驗是否安全。羥氯奎寧通常用來治療關節炎,但美國總統川普等部分公眾人物卻力挺用它來治新型冠狀病毒,以致部分政府大量購買。川普上週曾說,他正服用羥氯奎寧當預防措施,後來24日在辛克萊廣播集團(Sinclair Broadcasting)播出的訪問中說,他已完成服用療程。他當時說:「(療程)結束了,剛結束,而且我還在這,我清楚地很,就是好端端地在這兒。」美國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數據,確診人數超過166萬人、病故人數累計9萬8000人均為全球最多。巴西衛生部長上週也建議使用羥氯奎寧及抗瘧疾用的氯奎寧來治療COVID-19,包括輕症。即使世衛決定暫停試驗,巴西衛生部今天仍表示,不改變採用羥氯奎寧治療的建議。根據這項建議,巴西公衛體系的醫師可以開羥氯奎寧或氯奎寧給COVID-19患者。巴西是全球病例數次多的國家,累計近37萬5000例,超過2萬3000人死亡。「刺胳針」刊登的研究檢視上百所醫院、約9萬6000名患者的病例,發現這兩種藥物都可能導致嚴重副作用,尤其是心律不整;且兩種藥物都未對住院患者起效。不過譚德塞說,一般來說,這兩種藥物對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及瘧疾患者來說仍安全。
-
2020-05-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直擊紐約醫院ICU╱疫情在好轉…像暴雨後的寧靜 也許有第二場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中心(Brooklyn Hospital Center),六樓加護病房(ICU);我戴著防護鏡與醫院給我的N-95口罩,隔著窗戶觀察。一位確診新冠肺炎、頭髮灰白的女士,像是睡著了,一邊輸液,一邊掛著呼吸器。這裡,新冠病人與非新冠病人隔間而住,他們大多閉著眼睛,有微弱的意識或是已經昏迷;不過,三成病房已無病人,顯示紐約新冠疫情正在好轉。顧慮華人病患四樓改成三R樓布魯克林醫院中心有175年的歷史,是一所中小型的社區醫院,現下炙手可熱的防疫醫師佛奇(Anthony Fauci)在這裡出生;醫院主要服務接受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的低收入者、老人、少數族裔以及新來的移民,其中華人病患也占相當比例;為此,醫院還專門將四樓的標示改成「三R樓」,避免「四」與「死」的諧音。3月至4月,像紐約市其他的重災醫院一樣,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也曾令這所醫院陷入前所未有的慌亂,各式各樣的新冠確診病人:壯碩的年輕人、患糖尿病的老人、臨產的孕婦、難以溝通的失智者或無家可歸的遊民,湧入病房與急診室。接著,醫院的人手開始短缺,員工相繼感染,兩輛冷凍拖車停在醫院一側的路上,發出巨大的轟鳴聲;網絡流傳的視頻顯示,工作人員正使用鏟車(forklift),將一具具屍體裝到車內,拍攝視頻的路人,雙手止不住地顫抖。病房空了三成 重症病人數下降負責加護治療、已在醫院工作八年的主任醫師羅森伯格(Joshua Rosenberg)告訴我,一個半月前,新冠重症病患急增,醫院把三樓棄用多年的外科加護病房也改成了新冠加護病房,床位由此增加兩倍;現在,三樓已不再接收新病患,六樓的18個加護病房中也已經空了三成。紐約市衛生局的最新數據也顯示,全市加護病房的重症病患正在穩定下降,從4月11日高峰期的835人,逐降至4月底的704人,直至5月中旬的450人,各所醫院正在慢慢恢復正常,布魯克林醫院中心也有望從6月起,恢復部分的選擇性手術。羅森伯格說,疫情像是一場夏天的雷陣雨,手伸到外邊,雨會順著手掌、手臂傾瀉而下,整個身體也會淋濕,風聲鶴唳、電閃雷鳴,但是忽然之間,暴風雨又停了,陽光浮出雲層,大地開始變乾。「醫院現在的狀態就是這樣,我們處在平靜期。」他說,「但是你不能判斷,在未來,是否會有第二場暴雨來臨;按照我往年的經驗,那些空出來的加護病房,又很快會被新的病人填滿。」避免用呼吸器 因為後果都不好那位昏迷不醒的新冠患者已經住院數周,需使用鎮靜劑並依賴呼吸器維生;醫生為他使用了IL-6抑制劑也不見效果。「這位病人的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羅森伯格說:「新冠是一種新出現的疾病,在各類藥物得到批准以後,我們也在嘗試各種各樣的療法;但是,我會盡量避免對患者使用呼吸器,一是非常地痛,二是到了那一步,一般後果都不會太好。」每天早上8點,兩位ICU主任醫師、幾位初級醫師、十幾位護士及呼吸道治療師都會參加晨會,對每位重症患者進行平均五分鐘的個案討論;上午10點,羅森伯格則會參加醫院的電話會議,以便各部門在疫情期間,對於藥物、人力、個人防護用品、臨時場所改建等,都能進行最及時的協調與統籌。電話會議後,羅森伯格巡查由他負責的每間重症病房,「對待這些病人,不是和他們說了早安就算,你就像他們的父母一樣,需要不斷檢查他們的情況。」使用羥氯奎寧 其實是弊大於利在3月底,就各項藥物的治療效果,羅森伯格曾表示,沒有足夠數據以及大型臨床實驗,能有效證明某類藥物卓有成效且無明顯的副作用;到5月的中上旬,在治療了兩個月的新冠重症病患後,他則發現,川普總統屢次表示有效且親自服用的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並未有預想中如白宮聲明提到「利大於弊」的治療效果,且會增加患者心律失常的危險,其實是「弊大於利」;而獲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緊急授權、已對約六位患者使用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效果則是「一半一半」,很難下出定論。疫情高峰期間紐約不少醫院因缺乏呼吸器及足夠的醫療設備,需要在決定救治哪位患者時,作出誰生誰死的選擇,但羅森伯格說,「很幸運,我們總是有剛好足夠的物資。」醫院副主席辛格瑞(Lenny Singletary)說,布魯克林醫院中心不像公立醫院有龐大的資源,社區醫院只能依靠員工的個人關係,求各方馳援;在此期間,所幸有華人、亞裔的積極貢獻,「他們提供的物資數以萬計,且都是出於善心免費捐贈,有時數量太大,還要租借額外的拖車來運送。」見到彩虹之前 要做好萬全準備作為一線抗疫人員,羅森伯格說,從3月到5月,他沒有崩潰,也沒有哭過;畢竟,他有要照顧的病人,要鼓勵的下屬,從最初的震驚過後,要迅速投入實際的治療當中;他喝很多的咖啡隨時保持清醒,也會跑步,放空大腦,馳騁近一小時。在結束一天工作、換上T恤下班後,羅森伯格開車回到長島的家,分別為10歲及12歲的女兒就會朝他嚷嚷,喚他「洗澡」;他很慶幸,家人讓他覺得還能活在當下,「吸口氣,盡量不去想白天親歷的很多糟糕的、不幸的事情,不再想那些生命快要垂危、卻始終聯繫不到親屬的患者。」「不過,疫情雖已好了很多,卻只是暴風雨後的平靜,見到彩虹之前,我們仍然要作好萬全準備。」羅森伯格說。
-
2020-05-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史丹佛、維他命D和新冠研究:真正的糟糕和不可原諒的糟糕
昨天(2020-5-24)一位很久沒有聯絡的朋友寄來電郵:今天在Mercury News 看到這篇文章。https://www.mercurynews.com/2020/05/24/coronavirus-research-stanford-scientists-accused-of-hyping-covid-19-antibody-study/林兄一個月前就很不客氣的批評Stanford的報導。當時我還持保留態度,因為Stanford畢竟是有它的reputation.。看了Mercury News的報導,不得不對林兄的見解肅然起敬。這位朋友所說的《林兄一個月前就很不客氣的批評Stanford的報導》,是我在2020-4-20發表的史丹佛的新冠抗體調查,可靠嗎?,而它的第一段是:兩個多禮拜前就看到新聞報導說史丹佛大學正在做新冠抗體調查,然後最近幾天就幾乎天天都會看到某某教授在電視新聞裡洋洋得意地說《真正的感染率是比實際多出幾十倍》。我心裡真是感觸萬千:一個人人嚮往的一流學府竟然也會淪落到如此地步,需要把未經證實的研究結果先在媒體公佈,藉以爭名奪寵。科學研究所應恪守的嚴謹態度,已經蕩然無存。這位朋友所說的《Mercury News的報導》是Stanford coronavirus research: Did politically-motivated scientists hype their speedy study?(史丹佛冠狀病毒研究:具有政治動機的科學家是否大肆宣傳他們的快速研究?)。(註:Mercury News是舊金山灣區極具影響力的報紙)。我把它的重點翻譯如下:在跟新冠病毒的作戰中,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採用了一種全新的方法來傳播研究的信息。但是,這種新方法已經觸動了科學誠信的核心,更將大眾生命置之於險境。這種對科學行為的質疑,沒有一個是比針對史丹佛大學的更大聲。在該大學,有三位研究人員被指控故意用錯誤的分析來證明新冠病毒並不是像大眾所認為的那麼可怕。史丹佛大學現在也在調查這幾位教授的研究是否已經觸犯了誠信原則。新冠疫情可能永遠改變了科學家的工作方式。他們在面對壓倒性醫療緊迫感的情況下,利用預印版平台來快速地向大眾提出大膽且未經審查的主張。根據東北大學兩位研究人員(Aleszu Bajak和Jeff Howe)的分析,自1月份以來已經發表了一萬多篇與新冠病毒相關的論文。相比之下,在2003年沙士疫情期間僅有29篇論文。但是,太多的研究難免就會缺乏嚴格性和責任感。研究的方法沒有做解釋;統計分析並不透明。在違反常規方案的情況下,直接進行人體研究。治療試驗所使用的策略有缺陷。半生半熟的主張被媒體放大,然後被左翼和右翼激進分子抓住,助長了陰謀論的陳述。維他命D真的可以對抗新冠嗎?流行病學家Gideon Meyerowitz-Katz說:「有關維他命D的數十項研究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真正的糟糕,另一類是不可原諒的糟糕。」(註:的確有好幾篇論文聲稱維他命D可以預防新冠,而有好幾位讀者也因此來函徵詢我的意見或挑戰我反維他命的立場)川普總統背書的羥氯喹有幫助嗎?至少有18個臨床試驗招募了超過75,000名患者。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證明有效。(註:有關奎寧之被吹捧和打臉,請看我發表的新冠神藥,國家奎寧製藥隊,新冠神藥,吹捧的結果,和新冠神藥奎寧的始作俑者)。當史丹佛大學的團隊 – Dr. Jayanta Bhattacharya,John Ioannidis和Eran Bendavid – 發布他們基於聖克拉拉縣的預印本初稿時,這一消息令人震驚。這是美國國內第一個這類型的研究,而它發現新冠的流行率是比假定的高出驚人的50到85倍,但這也意味著死亡率是低得多。但是,該研究從一開始就令人起疑。加州大學伯克來分校統計系的助理教授Will Fithian說,該研究未能描述關鍵的計算,並至少犯了五個重大錯誤。表格中的人口加權間隔計算錯誤。 作者將錯誤的間隔插入公式中。他們在執行該公式時犯了兩個數學錯誤。而且,由於誤讀了測試試劑盒的製造商說明書,他們使用了錯誤的數字來表示抗體測試的特異性。即使Fithian和其他外部專家在該論文發布後的兩天內就提醒該團隊需要注意錯誤,研究人員仍在從國家公共電台到福斯新聞的國家媒體上推銷他們的發現。共同作者Andrew Bogan還在華爾街日報發表社論,質疑社交隔離政策的必要性和正當性。對於該研究團隊的行為,史丹佛大學的著名醫學和科學倫理學專家Hank Greely批評說:「將科學公然注入政治鬥爭中,是讓他們的研究被武器化,從而確保研究結果將被扭曲。」更加重罪行的一件事是,有一匿名吹哨人向史丹佛大學舉報,稱執行該團隊化驗的微生物學家Taia Wang拒絕成為該論文的作者,因為她不信任他們的測試。備受尊敬的史丹佛大學病理學家Scott Boyd也測試了他們的樣本,然後就不敢再繼續參與試驗工作。哥倫比亞大學統計與應用科學教授Andrew Gelman預言,史丹佛大學的聲譽將會為這項研究付出代價,因為人們會記住一個有問題的史丹佛大學的研究曾被大肆宣傳。史丹佛大學表示正在審查該團隊的研究,並堅稱史丹佛大學醫學研究的完整性是使命的核心。史丹佛大學發言人Julie Greicius說:「當我們接到如此關切時,我們是極度重視。」—————————————————————————–我在的史丹佛的新冠抗體調查,可靠嗎?這篇文章的結尾說:「這項史丹佛的研究,從兩個多禮拜前,也就是實驗都還沒有開始進行之前,就極力爭取媒體曝光,一直到今天,天天大肆吹噓。這就是新冠戰國時代醜惡的寫照。」原文:史丹佛,維他命D,新冠研究:真正的糟糕和不可原諒的糟糕
-
2020-05-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羥氯奎寧治病毒安全堪慮 世衛暫停臨床試驗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現已「暫停」在一些國家將羥氯奎寧(hydroxychloriquine)用作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治療藥物的臨床試驗。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網路記者會說, 作出這項決定之前,上週期的醫學雜誌「刺胳針」(Lancet)刊登了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對染疫病患施用這種藥物可能會增加死亡風險。譚德塞並說,世衛支持下的羥氯奎寧臨床試驗「暫停,以進行安全檢討」。
-
2020-05-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奎寧會「傷心」 預防新冠效果未證實
美國總統川普服用羥氯奎寧預防感染新冠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羥氯奎寧是目前臨床試驗藥物之一,但人體試驗結果尚未出爐,預防效果未被證實。奎寧類用藥可分為「治療」及「預防」新冠肺炎兩層面,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玉成說,預防方面,除美國研究仍在進行中外,已有其他國家實驗室以體外細胞進行實驗,確實發現具有部分預防效果。因川普身邊多名幕僚確診,以接觸者身份預防性服用羥氯奎寧,實屬合理。不過,紐約時報說,奎寧雖然在部分培養皿實驗中可阻止病毒入侵細胞,但在培養皿內有效不見得代表服用後也有效,過去的實驗發現奎寧無法預防或治療流感等病毒性疾病。如果用於治療,各國實驗初期看似有效,但最後都證實無明顯效果,黃玉成強調,奎寧原為瘧疾用藥,服用後可能出現心律不整等副作用,臨床使用上,都會先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血管、腎臟病等慢性疾病史,避免產生嚴重副作用。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報導,美國埃默里大學全球公衛與流行病學研究所教授里奧表示,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服用奎寧能預防感染新冠病毒,且他對總統正在服藥表示擔憂;當總統說自己正在使用這項藥物,的確會對民眾造成一些影響。川普三月就曾在白宮當著專家的面稱羥氯奎寧也許能治療新冠肺炎,當時美國全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佛奇就不認同,表示還沒有科學證據證明有效。美國國內、非洲和南亞國家都已出現民眾自行購買服用,出現用藥過量中毒甚至死亡案例。由於川普積極推銷奎寧功效,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一度在官網放上類似建議,不久後移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已公告,因對心臟風險太大,奎寧不能用來治療新冠肺炎。
-
2020-05-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川普吃奎寧「預防」新冠肺炎 張上淳:效果待臨床驗證
美國總統川普昨日在白宮答覆記者提問時主動透露,他正在服用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用量為一天一片,以避免感染新冠肺炎,且已服藥約十天左右。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奎寧作為預防用藥仍要等臨床試驗結果,才知道是否有效果。張上淳表示,有關預防用藥的部分,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都有幾個設想的方式,針對接觸者去研究藥物的預防效果,還是要等臨床試驗結果出爐,才知道是否確實有效。疫苗部分,張上淳說,先前跟大家說明,全世界有百種以上開發中的疫苗,也有十種以上進到臨床試驗,最近美國公布的民間藥廠公布第一期臨床試驗看來效果不錯,比較低或中等劑量,注射十五位受試者,副作用小、且產生抗體反應相當不錯,讓大家覺得短期內有機會有好結果。
-
2020-05-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川普吃奎寧防疫 感染科醫師:一般民眾不建議
連川普都吃奎寧類藥物預防新冠肺炎。美國總統川普昨日在白宮答覆記者提問時主動透露,他正在服用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用量為一天一片,以避免感染新冠肺炎,且已服藥約十天左右。讓外界不禁好奇,吃奎寧類藥物是否有助益、是否任何人都適合吃?感染科醫師表示,奎寧類藥物用在治療新冠肺炎上,以目前國外臨床研究來說並無顯著效果,但若以「預防」來說的確有些助益,不過因長期服用奎寧類藥物會有心律不整等副作用,若要使用,可能要以新冠肺炎確診者的相關接觸者來作為預防,且應需醫師專業評估,一般民眾則並不建議。川普早前曾推薦羥氯奎寧,聲稱可用來治療新冠肺炎。不過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今年三月在白宮例行的疫情簡報上,則強調在沒有對照臨床試驗前,不能下定論;美國目前也正在進行雙盲隨機分組有安慰劑的萬人試驗,研究奎寧對於「預防」新冠肺炎的效果,該研究仍在進行中。對此,林口長庚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表示,奎寧類用藥用在新冠肺炎上,應分為預防與治療兩層面來談,預防方面,除美國上述研究仍在進行中外,也已有其他實驗室以體外細胞進行實驗,顯示的確有部分預防效果。而在治療上,包含中、法等國家,日前也曾有臨床治療研究,如法國曾有對約30名確診個案治療的臨床研究,初期雖看似有效,但最後證實並無明顯效果;另外,巴西更有提早終止相關研究的情形。黃玉成說,因日前新聞也有報導,川普身邊幕僚曾傳出確診消息,故川普以相關接觸者身份來預防性服用,他認為是合理的。不過黃玉成也強調,奎寧原本是瘧疾用藥,服用後可能出現心律不整的副作用,臨床醫生必須知道患者有沒有慢性疾病史,如心血管、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基本上都會避免使用奎寧類藥物,以免嚴重副作用發生。
-
2020-05-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口罩出口不用等到六月底! 陳時中:現在就可接單
經濟部政務次長王美花今上午出席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備詢時指出,國內口罩單日產能已達到2000萬片,未來上看每天2500萬片,經濟部已著手規畫口罩出口解禁事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首度鬆口透露,「現在就可以接訂單了!」而口罩開放出口的時間點,將原先預定的六月底早很多。隨著口罩產能日漸提升,之前曾傳出六月底才能夠出口,廠商因不確定開放外銷的時間,因此不敢先接訂單,有些廠商擔心,要是等疫情都快結束才能接單,會影響利潤。今天陳時中首度鬆口說,不用等到六月底就能出口,而且廠商「現在就能接訂單」。台灣對於聲援世界各國防疫物資不遺餘力,過去都是援贈。截至目前為止,臺灣總共援贈80多個國家2750萬片口罩,131臺熱像儀、3萬5000支額溫槍以及250組體溫自動量測系統。接下來繼續規劃第四波援外物資,總共會有約2350萬片外科口罩、116萬片N95口罩、17萬件防護衣、60萬件隔離衣、80臺呼吸器、34臺PCR快篩檢測儀,以及50萬片奎寧等,協助全球共同防疫。
-
2020-05-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川普成立「神速任務」疫苗研發小組 稱年底開發出疫苗
美國總統川普15日在白宮玫瑰花園發表演說,再次展現對新冠肺炎疫苗研發的樂觀,他宣布成立疫苗研發工作小組,將其命名為「神速任務」;他說,「快的話今年年底之前就可以有疫苗,也許更早」。川普在記者會介紹,由前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藥廠主管史勞依(Moncef Slaoui)和美國國防部陸軍裝備司令部司令佩納(Gustave Perna)擔任疫苗研發工作小組負責人。川普表示,目前共有14個候選疫苗在研發之列,希望年底就能有結果,也許更早。但川普認為,疫苗開發進度,與美國解封無關,因多數人都期待盡速重新開放。「無論有沒有疫苗,我們都會回來(指恢復到過去的生活狀態)。」川普說。川普也說,將與其他國家合作開發疫苗。彭博新聞引述一名政府官員報導,「神速任務」(Operation Warp Speed)目標是在明年1月之前製出三億劑疫苗。這已非川普首次對疫苗研發日程發表看法,當川普在2月底任命副總統潘斯領導疫情工作小組時,就曾期待政府和藥廠合作加速研發疫苗,但全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佛奇(Anthony Fauci)認為不可能,佛奇說,開發疫苗需時12到18個月。潘斯3月說,疫苗最快要年底或明年上半年才能出現,但夏天應該能有緩解疫情的療法;等不及疫苗研發的川普,一度推薦民眾使用奎寧抗疫,也曾在記者會上詢問專家是否能用紫外線或注射消毒水入體內來治療新冠肺炎。川普5月4日表示,疫苗可能在年底出現,8日又說,病毒會在某一刻自行消失,並稱自己的說法有專家意見為依據,他也說,若能研發出疫苗,當然非常好;但佛奇認為,只有成功研發疫苗,疫情才能結束。9日宣布自主隔離觀察的佛奇也現身15日的記者會,就站在川普身後,他戴著口罩,全程都沒有發言。
-
2020-05-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張文宏:瑞德西韋、奎寧對新冠肺炎療效都不好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六日晚上表示,目前,大家抱有很大希望的抗新冠病毒藥物,目前療效都不好。包括吉利德藥廠瑞德西韋以及治療瘧疾用的奎寧。6日晚8時30分,中共駐墨西哥大使館與上海市外辦聯合組織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視訊會,請來中國-WHO聯合專家考察組成員、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吳凡,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出席。張文宏在會上指出,羥基氯喹(奎寧)的抗病毒療效是否定的,但是有一定抗炎症的作用,可以緩解病人早期的炎症反應,不會向重症轉化,但是作用比較有限。此外,中國大陸對瑞德西韋做了測試,沒有得到陽性結果。(瑞德西韋)雖然對新冠肺炎的病死率沒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對病人的恢復有幫助,因此美國準予其緊急上市。在沒有非常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時,張文宏認為,只能對疾病本身進行治療,降低重症率和病死率。張文宏表示,在武漢疫情的早期,大陸派了4萬餘名醫護人員參加武漢的救治,在武漢開設了很多新的重症病房,收治了所有的重症病人,補充了其ICU病房的不足,對這個城市進行了飽和式檢測,對所有病人進行飽和式的收治,防止病人進行進一步地社區傳播,現在武漢已經全面復工復產,並且沒有新的病例。他同時強調,不是所有國家都適合同樣的做法。保護風險最高的病人,是降低病死率和重症率的關鍵。張文宏表示,現在從全世界的數據來看,所有病死的人數和重症人數主要是50歲以上人群。因此,如果需要復工復產,工作人群比較年輕,在疫情沒有完全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條件復工復產。張文宏以美國為例,不少州已經開始復工復產,儘管每天還有2萬左右的確診人數增加,但他們可能對老年人進行了比較好的保護,因此仍然可以在一些重點產業上進行復工復產。
-
2020-05-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家製藥隊產奎寧抗新冠肺炎?教授指出一個關鍵問題
昨天(2020-5-1)一位好友傳來一個視頻。那是當天發表在自由時報的奎寧是神藥?治武肺關鍵現況曝光,而其內容是《新媒中心》採訪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的吳明美副組長,和國家奎寧製藥隊成員、旭富製藥科技的楊文楨經理。楊文楨經理說奎寧之所以會被認為是治療新冠肺炎的神藥,是因為一位法國醫生發現奎寧加上阿奇黴素(日舒)是有一定的治療療效,而這就引發川普總統給予背書保證,然後又有一位紐約的醫生發現奎寧能達到《三零》的情況,也就是零住院,零插管,和零死亡。有關那位法國醫生使用奎寧來治療新冠肺炎,早在2020-3-26我就發表新冠神藥,群魔亂舞,指出他的病患人數只是區區6人,所以把它吹捧為神藥是極不恰當。然後,我又在2020-4-24發表新冠神藥奎寧的始作俑者,指出他的實驗有嚴重瑕疵。至於那位紐約醫生,我在2020-4-6就已經發表「鄉巴家醫」蛻變「國際神醫」,指出他只不過是一位毫無研究經驗的家庭醫生,而他所服務的地區是一個全美國最窮(七成的人生活在貧窮線下)、最落後的鄉村(六成的人沒有高中學歷),更重要的是,他所聲稱的療效全都只是他個人的自吹自擂,毫無信譽可言。也就是說,早在2020-4-6之前我就已經提出警告,指出奎寧的療效是被過度誇大渲染,而《元氣網》也都有立即轉載我的文章。可是,台灣政府卻採納了那些誇大不實的資訊,進而在2020-4-8成立了所謂的《國家奎寧製藥隊》。如今,一些較大型的臨床報告已經紛紛出籠,一個個指出奎寧非但無效,反而會增加死亡率。請看新冠神藥,吹捧的結果。也許是為了替《國家奎寧製藥隊》做辯護,吳明美副組長說,奎寧用於治療紅斑性狼瘡的劑量是每天400毫克,但是這些新冠肺炎臨床研究所使用的劑量卻是高過於這個劑量。所以她說這可能是導致不良副作用的原因。她也說這些臨床研究將奎寧與抗生素合併使用,而這也可能是導致不良副作用的原因。可是,用高劑量奎寧,以及和抗生素合併使用,都是那位法國醫生的處方啊。也就是說,《國家奎寧製藥隊》的成立,本來就是基於《高劑量奎寧,和抗生素合併使用》的考量。那,如今吳明美副組長在質疑這個考量的正當性,不也就是在質疑《國家奎寧製藥隊》的正當性嗎?事實上,就在這個自由時報視頻發布的同一天(就是昨天),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發表了兩篇研究論文,標題分別是:Risk of QT Interval Prolongation Associated With Use of Hydroxychloroquine With or Without Concomitant Azithromycin Among Hospitalized Patients Testing Positive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在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檢測呈陽性的住院患者中,與使用或不使用阿奇黴素的羥氯喹相關的QT間隔延長風險(COVID-19)】Assessment of QT Intervals in a Case Serie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nfection Treated With Hydroxychloroquine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zithromycin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在重症監護病房中單獨接受羥氯喹或與阿奇黴素聯合治療的冠狀病毒病2019(COVID-19)感染病例係列中的QT間隔評估】這兩項研究所使用的奎寧劑量都是400毫克(即吳明美副組長所說的正常劑量)。但是,儘管是正常劑量,奎寧還是會在超過九成的病患中引發QT間期延長(心律不整)。所以,這個視頻的標題《治武肺關鍵現況曝光》,非但不能合理化《國家奎寧製藥隊》,反而會更加深它的諷刺性。附註:昨天JAMA也發表一篇來自台灣的論文Contact Tracing Assessment of COVID-19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Taiwan and Risk at Different Exposure Periods Before and After Symptom Onset(台灣COVID-19傳播動力學的接觸人追踪評估以及症狀發作前後不同暴露時期的風險)。這篇論文有一篇伴隨的編輯評論Contact Tracing, Testing, and Control of COVID-19—Learning From Taiwan(COVID-19的接觸人追踪,測試和控制-向台灣學習)。從這個標題就可看出,台灣的防疫控制是得到高度讚賞。原文:新冠神藥,國家奎寧製藥隊
-
2020-05-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張金堅:鑑古知今- 從SARS到COVID-19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46期早在1937年,Beaudette與Hudson首次證實在雞身上找到冠狀病毒,而以Beaudette為名,之後在老鼠與豬身上的冠狀病毒相繼被發現,直到1950~1960年代,科學家才在人類身上發現冠狀病毒;這些冠狀病毒的特性就是狡滑善變,當環境改變時,病毒基因複製過程易發生錯誤,導致RNA變異而演變出新的病毒株,藉此適應新的環境。 在1950~1960年時,只有兩種人類冠狀病毒,分別是OC43、229E,但症狀很輕微,只有打噴嚏、咳嗽等症狀,不致於因感染而死亡,所以不受重視。到了2002年11月,出現了第一個對人類有重大影響的冠狀病毒SARS,原本SARS只寄生在蝙輻身上,但靠著果子狸(或麝香貓)當跳板成功侵入人體;當SARS病毒進入人體後,進駐健康的細胞,並利用它開始複製,以最快的速度在人體內擴散。 台灣在2003年3月受SARS肆虐台灣在2003年3月中旬,出現第一個SARS病例,一位在大陸經商的台胞返台後發生發燒、肌肉酸痛及頭痛等類似流行感冒症狀,後來相繼發生肺炎及呼吸衰竭,他的太太及兒子也陸續得病。同年4月中旬,香港淘大花園的一位居民來台探親,掀起台灣社區感染的浪潮,也將台灣幾所醫院的感染管制成破口。兩個月內出現將近700名的病例,並造成84人死亡,其中包括6位醫護人員。 當時本人剛由台大醫院借調署桃醫院擔任院長才半年,又同時兼任桃園療養院院長,加上桃園機場也是當時的責任區,必須支援機場篩檢的工作,身負堅守國門的重責大任。當時以醫院為家,緊繃神經,加上口罩及負壓病房不夠,全國陷於緊張狀況,但醫護人員雖處於危險職場,仍然收起情緒、堅守崗位,沒有絲毫怨言。此外,急診處之室外發燒篩檢站的工作同仁,更要長時間穿隔離衣、配戴N95口罩,儘管悶熱難受,仍有許多護理人員奮不顧身志願前往;而麻醉科兩位醫師主動加入非常危險的氣管內管插管工作,展現為SARS戰役搏命付出之勇氣與毅力,著實令人動容。當時桃園縣長朱立倫先生及衛生署長陳建仁先生也不辭辛勞,前來訪視與關心,並為同仁們加油打氣,當時本人與各科室主管每天舉行抗疫會議討論疫情,並做出即時之因應措施,使我們免於造成院內感染。而且將收集的國內外文獻及院內的處置流程,編撰國內第一本《抗SARS戰役醫院總動員》一書,回想起來,真要感謝的是院內同仁團結一心、無懼疫情,並積極抗疫,才能完成此次艱鉅的任務。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席捲全球在SARS過後,由於來去匆匆,全世界根本沒有研發疫苗及抗SARS病毒的藥物,而至2012年出現中東呼吸症侯(MERS),則是第二種威脅人類生命的冠狀病毒,由於症狀十分猛烈,SARS的死亡率是10%,MERS卻高達30%,因為宿主死亡得太快,傳播力不如SARS強,就這樣的消失。 但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就非同小可,從2019年12月湖北武漢市發現病例,引起全球關注而後相繼擴展傳播,世界衛生組織於3月15日宣布全球大流行,截至4月23日,全球確診已增至260萬人以上,死亡人數超過18萬人,死亡率約6.9%;而且歐美國家到目前為止,仍持續延燒。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西班牙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國家,義大利次之,所以,疫情仍然非常嚴竣,世界各國均卯足全力,積極因應抗疫。 冠狀病毒英文原名C o r o n a v i r u s ( 簡CoV),其球狀結構外層是一群棘狀突起的蛋白質(S-Protein),外觀似皇冠因而得名;這種棘突蛋白質就像一把鑰匙,能夠開啟人體內特殊細胞的鎖,進而造成感染。從2020年1月,就知道此新型冠狀病毒是單鏈RNA,約3萬個基因密碼,其棘突蛋白質與已知的蝙蝠冠狀病毒以及SARS冠狀病毒有高達88%與79%的相似度,因此推斷此病毒來自蝙蝠;此病毒的這把鑰匙,剛好可以控制人類呼吸道細胞的ACE2(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這副鎖,且比SARS病毒更能使鑰匙與鎖吻合,因而造成病毒複製進而導致肺炎,危及生命 。其實,從2019年12月中國疫情爆發不久,相關科學家便對COVID-19基因組進行測序,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學者,根據這些測序數據探索COVID-19的起源與演化方式,發現COVID-19的受體結合區域(簡稱RBD)及獨特骨架,與蝙輻突刺蛋白、穿山甲發現的相關病毒極為相似。 研究團隊認為COVID-19最可能的起源有二種:第一種情況,病毒在非人類宿主自然演化成目前的狀態,接著跳向人類;第二種情況則是病毒的非致病版本,先從動物宿主跳向人類,才在人群中變為目前的致病狀態。團隊預測,不管上述何種情況,待此次疫情結束後,將來還是有再次爆發的可能性。 有對抗病毒藥物嗎?什麼時侯有疫苗呢?到目前為止,針對各種冠狀病毒並沒有治療藥物,研究抗病毒的藥物可分二類,第一類是抑制病毒複製,第二類是針對宿主的細胞機制選擇性增強或抑制。第一類需要克服病毒的快速突變;而第二類則需要考慮是否對人體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目前對於新型冠狀病毒之藥物,各國相關學者如火如荼地進行臨床試驗,截至目前為止,已有幾種藥物可能有效,例如Remdesivir(瑞德西韋)或Favipiravir(法維拉韋),它們是一種腺苷類似物,原本是為了對抗伊波拉病毒與流感病毒的,能夠抑制病毒核酸的聚合。 根據4月10日美國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的論文證實,對新冠狀肺炎重症者使用瑞德西韋,可降低一半的死亡率,據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教授證實,台灣有9位重症患者亦有療效,另外,像干擾素及奎寧亦有某種程度的療效。 疫苗的研發無疑是人類對抗病毒的最佳武器,此次由於COVID-19爆發全球大流行,各國均投入極大的研發能量,紛紛宣布其疫苗的研發時程,其研發過程包括: 1.選擇與生產免疫性強、安全性佳的抗原。2.動物試驗,臨床前試驗,測試抗原在動物體內有良好的免疫,且無不良副作用。3.與合格廠商們合作大量製造候選疫苗。4.進入第一、二、三期臨床試驗,其實台灣中研院與國衛院在篩檢與疫苗方面有跨國合作與研究,期待疫苗研發早日成功。 面對的挑戰及如何與病毒共生?從S A R S 、M E R S , 乃至2 0 1 9 年之COVID-19,每次都經過突變,再經跨物種傳播,造成嚴重感染,引發致命危機,在在顯示冠狀病毒的多變陰狠、詭譎莫測,這次突變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不得不令人省思人類與病毒之互動,重新檢討病毒與人類的共生關係,以下是一些感想與建言: 1.我們要謙卑地體認,在大自然環境中,人與其他千萬種動物,都是地球的一份子,這些千萬種動物中必然帶有億萬種病毒,是不可能全數殲滅,彼此要互相尊重,敬病毒而遠之,不要輕易獵殺、捕食野生動物,更不要對大自然過度開發,造成生態的不平衡,助長病毒孳生,引起人類的浩劫。2.國內此次疫情,醫療體系完整、中央指揮系統健全,中央地方充分合作,第一線醫護人員及疫調工作同仁克盡職守,打了一場非常漂亮的防疫戰,此刻更應珍惜得來不易成果,給予站在第一線的醫護疫調同仁掌聲與鼓勵,讓他們更有動力為全民把關。3.此次對抗COVID-19疫情,短期內無法迅速復甦,大家要有持續抗疫作戰的準備,這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戰役,要緩慢使力,維持一定的醫療能量,不能超過臨界值,以免影響其他醫療行為的正常運作,尤其對於其他重症、急症、慢性病、癌症病人的照護也不能打折。4.經過此次的歷練與挑戰,更應把台灣人民對衛生的良好習慣(衛生文明、戴口罩、勤洗手),及健康智能(healthliteracy),讓全世界看得見。5.此次民間對義大利的捐助義舉與政府對世界其他有疫情國家口罩的援助行動,更見證政府與人民的同理心與關懷情。6.藉此機會,政府應該整合公衛專家、臨床專家(感控、胸腔、重症)、病毒專家,甚至相關學者,共同研發更普遍、更快速且更精準的篩檢,也可跨國、跨領域的合作,進行抗病毒藥物及疫苗的研發,這點我們的整合仍不甚完整,有待加強。7.對於種族的差異,遺傳易感性(genesusceptibility)的不同(如味覺、嗅覺喪失東西方有別),應該設法解決,我深信國內的專家有此能力,並不遜色於國外。8.在疫情嚴重、強調社交距離的同時,相關單位應思考如何落實人工智慧(A.I.)、V.R.、I.O.T.等遠距醫療,以及各種相關資訊科技的應用,使醫療的照顧更升級。9.對居家檢疫、隔離或確診個案或相關人士,應給予心理支持與關懷,對於隔離在家的民眾、確診個案,還有因這次疫情失去健康、財富、工作的人,甚至受到歧視或排斥的人們,我們應該施予更多人性關懷與支持。 此外,要依照衛福部諮詢專家提出安心防疫五部曲(PEACE)來自我提醒與執行。P(be patient):耐心因應外在事物,慎選重要訊息,避免心理負擔。E(enhance your safety):好好照顧自己,提升安全。A(accept your emotion):學會收起情緒,遠離焦慮。C(change your behavior):舒緩壓力,適時走出戶外或室內進行聆聽音樂、閱讀、書寫或繪畫等,改變自已的行為。E(engage in your life)):儘量維持常態,過好規律的日常生活。延伸閱讀: 肥胖是武漢肺炎重症高危險因子! 3個瘦子習慣趕快學起來 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 5精神症狀你中了幾項?  
-
2020-05-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網傳這些食材可治療新冠? 食藥署出面打臉駁斥謠言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目前沒有任何特效藥可以治療,只有實驗藥物瑞德西韋與奎寧類藥物,可能在醫學上有幫助。但一般民眾擔心自己遭到感染,傳出楊桃、薑、益生菌、蔥、韭菜可以治療新冠肺炎,其實全部都是謠言,不但食藥署出面闢搖,中西醫專家都認為,民眾可能誤把調理身體與治療疾病混為一談。衛福部食藥署連續數日在闢搖專區發布,楊桃、薑、益生菌、蔥、韭菜都被查獲出假訊息指出能治療新冠肺炎,全部都不可以相信;但什麼原因讓民眾認為可信,可能因薑、益生菌、楊桃等可以幫助條理身體,例如薑在感冒前吃可能會有一些幫助,但對於治療疾病幫助不大,確實是大家誤會。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內兒科主治醫師林意旋表示,新冠肺炎是非常新的疾病,治療方法目前還在找尋中,楊桃、薑、益生菌、蔥、韭菜對治療新冠肺炎應該都沒有直接效用,而是能幫助調理身體,例如薑,可以幫助身體驅寒,當身體可能快改冒時,趕快喝薑茶,可以幫助症狀不繼續惡化。林意旋強調,不是每1種類型的感冒都可以用薑預防,薑只能在快要有感冒時,讓感冒趕快復原,例如身體有點發冷微恙時,就可以用薑來驅寒;但一旦演變喉嚨痛或上呼吸道感染,薑就沒有效力。楊桃則是能幫助身體生津解渴,可以舒緩特定咳嗽,不過對於治療疾病也沒有幫助。新光醫院營養師康舒詠認為,益生菌是幫助人類維持免疫力的好菌,如果腸道的好菌多,腸道的壞菌就會比較少;如果腸道壞菌多,有可能在腸道黏膜狀況不佳時,讓壞菌跑到血液中,導致疾病發生。並且腸道是人體第2大免疫器官,補充益生菌確實對調節免疫力有幫忙,但能協助抵抗新冠肺炎,同樣沒有任何科學數據。康舒詠強調,維持身體免疫力穩定,確實能讓身體比較不容易生病,但補充益生菌不能等同於能夠治療新冠肺炎。另外,薑、蔥、韭菜3項食材,在煮湯時經常使用,如果生病時喝一些熱湯,能讓身體舒服一些,也能夠幫助身體補充水分,但是在治療疾病方面目前沒有科學實證,特別是新冠肺炎。★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