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7 焦點.元氣新聞
搜尋
外食
共找到
616
筆 文章
-
-
2024-11-07 養生.保健食品瘋
大豆萃取物能改善攝護腺問題嗎?教授告訴你答案其實很簡單
讀者吳先生在2024-10-18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博士您好,步入45歲之後開始出現頻尿及尿不乾淨的問題,非常擔心是攝護腺出狀況,因此對於相關的營養品一直都有留意!最近看見了ㄧ支由以色列藥廠推出的熟男保健品攝力士Brizo,標榜100%大豆植萃精華,採用獨家美國SC012專利技術,完整保留了大豆中的營養精華。能有效維持男性的生理機能正常運作,及改善夜尿、頻尿、尿急等症狀!然後其產品也有經過充分的科學研究和臨床測試,確保男性長輩的食用安全。 其實讓我困惑的事,單單大豆的營養素就能改善夜尿、頻尿、尿急等症狀嗎?假使是如此,那長期食用大豆製品會不會也有一樣的功效呢?謝謝博士!讀者寄來的連結打開的是保健品攝力士Brizo的廣告。它在《最新消息》欄目裡列出4篇「專題報導」。我把它們的標題和各篇的一小段內文列舉如下:第一篇是2023-7-24發表在《早安健康》的經常尿急、跑廁所? 這1粒關鍵營養成分,改善「男」言之隱!:「Brizo攝力士」,…其獨有的「熟男勝利方程式」,…提煉「單一成分大豆植萃精華」,…根據使用者調查顯示,超過9成使用4周後生活品質提升有感,幫助維持男性的前「腺」健康,輕鬆度過熟齡期,早晚一粒,自信有魅力。第二篇是2024-4-18發表在《商周》的樂齡50+ 以色列藥廠以植萃專利搶佔熟齡保健商機:「攝力士Brizo」不僅成分單純、植萃且無副作用,還能有效幫助人體吸收,是男性日常保養的好選擇。而根據使用者調查顯示,超過9成使用者在使用4周後生活品質提升有感,有助維持男性的「青春腺」健康並且食用方便。第三篇是2024-5-2發表在《潮健康》的50歲後下半身「流速」開始變慢? 輕熟男保養必吃「1營養素」找回流量密碼:針對餐餐外食的上班族、外食族群,因大豆原型食材取得不易,不少男性想快速且更輕鬆地補充營養。大豆萃取物營養品「攝力士Brizo」是眾多熟齡或樂齡男性的理想選擇,也有不少輕熟男提早「超前部署」,為青春腺健康做足準備。第四篇是2024-7-4發表在La Vie 的內外兼具,安心感從設計開始! 攝力士打造熟齡保健新思維:攝力士不僅是一款保健品,更是一種積極正向的生活態度的體現——…幫助男性提早做好準備,從40+青壯期開始守護青春腺,揮別熟齡生活中可能會面臨到不敢大口喝水、頻繁夜醒上廁所、睡眠品質不佳、失眠、白天也無法集中精神專注做事等問題。我想,讀者們應當有能力判斷這4篇文章到底是「專題報導」還是廣告吧。不管如何,這4篇文章都刻意地使用「青春腺」來模糊「攝護腺」和「性腺」(睾丸)這兩個不同的器官,從而一箭雙雕,既能改善排尿問題,又能增進雄風魅力。更了不起的是,這樣做就能避免被監管當局逮著,說是在做非法聲稱攝護腺或性腺療效的勾當。不過,既然產品的名稱是「攝力士」,而讀者吳先生關心的是「攝護腺」,我就只針對「攝護腺」來做進一步的討論。首先,讀者吳先生所提起的夜尿、頻尿、尿急等症狀都是「良性攝護腺增生」(也叫做「攝護腺肥大」)或攝護腺癌引起的。但是,上面那4篇文章卻都沒有提供任何「大豆萃取物」可以改善「攝護腺肥大」或攝護腺癌的科學證據。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科學證據根本就不認為。請看下面這3篇論文:2012年:Isoflavones in treating watchful waiting 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 a double-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異黃酮治療觀察等待良性攝護腺增生:一項雙盲、隨機對照試驗)。結論:這項隨機對照試驗研究表明,在 12 個月的時間裡,大豆異黃酮僅比安慰劑稍有優勢。2020年:Soy and isoflavone consumption and subsequent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mortality: the Japan Public Health Center-based Prospective Study(大豆和異黃酮的消費與隨後的攝護腺癌死亡風險:基於日本公共衛生中心的前瞻性研究)。結論:我們的研究表明,大量攝取大豆和異黃酮可能會增加攝護腺癌死亡的風險。(註:日本公共衛生中心是官方機構,類似美國的疾病控制中心CDC)2022年:Soy in 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 and prostate cancer: a literature review(大豆在良性攝護腺增生和攝護腺癌中的作用:文獻綜述)。結論:補充大豆/異黃酮不會積極改變健康受試者或 BPH 患者的 PSA 值,也不會改變性荷爾蒙。隊列或病例對照研究的薈萃分析表明,食用大豆食品與較低的攝護腺癌風險有關。(註:BPH是「良性攝護腺增生」的英文縮寫;PSA是判定BPH及攝護腺癌的血檢數值)所以,我給吳先生的建議是,去看泌尿科醫生,不要浪費時間和金錢在保健品上。原文:「大豆萃取物」能改善攝護腺問題?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06 養生.聰明飲食
吃燙青菜補葉黃素,醫提醒「1吃法」根本「白吃」!青菜4種吃法都NG
現代人外食大多油又鹹,因此有人為養生力行飲食清淡吃,但有時清淡過頭也會出問題。一女子為補充葉黃素而多吃青菜,但青菜都燙一下就直接吃,結果仍不到60歲就黃斑部退化。醫師指出,燙青菜不加任何油脂,脂溶性維生素是吸收不到的,吃了根本白吃。燙青菜不加油 吸收不到脂溶性維生素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健康好生活》節目分享門診一病例,一位58歲女患者為了補充葉黃素平常特別注意多吃青菜,但她不解向醫師詢問,為何仍不到60歲就黃斑部退化?江守山也覺得奇怪,一般黃斑部病變多是老年人的問題,但她不到60歲就得,且黃斑部色素密度檢查,發現黃斑部色素嚴重不足。問診後發現,女子為清淡養生,吃蔬菜多以生菜沙拉為主,吃燙青菜也是燙一下就直接吃,不加油。江守山告訴她,燙青菜這樣吃完全吃錯了,這樣吃根本不可能吸收到葉黃素。江守山舉研究實例說明,吃完全不含油脂的菜,無法吸收到任何的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D、K1、K2、茄紅素、葉黃素等。所以適度的油脂仍是有必要的。【疾病百科】黃斑部病變青菜4種NG吃法其實吃清淡點沒有錯,多吃菜也沒有錯,但飲食觀念仍要正確才會有健康效益。例如燙青菜不僅需要點油脂才吸收的到營養素,「燙」過度也會使營養素流失。營養師劉怡里曾受訪表示,燙青菜若過度汆燙,當中的維生素B群、鉀等豐富水溶性營養素都會溶於水中。高溫爆炒、爆香也會讓蔬菜內的營養素大量流失。因此即使攝取足量蔬菜,煮法不正確,也恐難獲得足夠營養。此外,也不鼓勵吃隔夜菜,並不是因為「有毒」,同樣是因為部分營養素容易流失。1.不加油2.汆燙過度3.高溫爆炒4.吃隔夜菜吃什麼可以補充葉黃素?台灣眼科學教授學術醫學會理事長、臺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楊長豪曾受訪指出,目前有花椰菜、南瓜、菠菜等天然食物含葉黃素,一天葉黃素攝取量只要約20毫克便已足夠,只要飲食均衡,便可從天然蔬果、食物攝取足夠葉黃素,若透過飲食無法獲得足夠葉黃素,也可考慮藉由保健食品吸收葉黃素,但劑量不宜過多,吃過量可能讓皮膚發黃。此外,林口長庚視網膜科主治醫師陳彥伯在《長庚醫訊》撰文也提醒大家,研究雖顯示飲食中補充葉黃素可以減少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惡化的機會,但並無治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效果。.深綠色蔬菜:菠菜、甘藍菜、綠花椰菜、芥藍菜、地瓜葉等.黃色蔬菜:櫛瓜、玉米、小黃瓜、南瓜、胡蘿蔔等.水果:柳橙、奇異果、葡萄、芒果等.豆魚肉蛋類:尤其蛋黃【參考資料】.《健康好生活》YouTube .《國民健康署》臉書粉絲專頁 .國健署健康九九 .長庚醫訊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1-01 養生.聰明飲食
微波食品高溫、短時間加熱,營養素流失!營養師教超商食品怎麼吃才健康
不少年輕人出社會後,成為外食族的一分子。一名網友疑惑,常吃超商微波食品是否不利身體健康?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營養師簡妙凌認為,外食族若以超商食品為主要選擇,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營養均衡,若選擇超商便當,除了要有主食類,必須搭配含蛋白質及蔬菜類食物,一天鈉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長期吃超商食品會不會影響健康?一名網友在Dcard發文提到,身為社會新鮮人,擔憂伙食費開銷過高,看準超商晚上8時的打折時段購買現成食品果腹,但也擔心長期下來,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隱憂,「我很想知道,有沒有人長期吃超商食品造成身體健康問題?」女網友無奈嘆道,現在不少外食類也不便宜,若選健康餐又吃不飽,「活到很絕望」。簡妙凌指出,超商微波食品的優點,是烹製快速且方便,但是在高溫、短時間加熱下,容易導致食物的維生素B、維生素C等營養素流失。超商食品怎麼吃才健康?超商食品怎麼吃才健康?簡妙凌表示,平日三餐要注意營養均衡,選擇吃超商便當時,必須注意內含主食類、蛋白質與蔬菜類食物。像地瓜就是不錯的主食類,茶葉蛋、無糖豆漿等為蛋白質食物,生菜沙拉則是蔬菜類食物,「其實超商的微波便當都有這些成分,只是在於熱量的多寡,以及烹調方式、菜色搭配,對健康會有不同的影響。」不少人擔心外食吃下肚會攝取鈉過多,簡妙凌說,市面上的包裝食品均須依規範明列營養標示,都有註明鈉的含量,目前衛福部食藥署建議,人體每天攝取不超過2400毫克的鈉。民眾可根據營養標示,計算當天是否攝取鈉超標,「幾乎所有的食物都含鈉」,一旦人體攝取過高的鈉,就容易引起水腫,長期下來,更會導致高血壓等慢性病發生。
-
2024-10-28 焦點.健康知識+
吃太淡會胃食道逆流?油吃太少容易失智?專家破解日常飲食觀念
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說「胃酸的原料是鹽巴」,但專家表示,人體不是化學式直接推導,從氯化鈉到氯化氫是一連串複雜的生化反應過程,傳言簡化、跳躍,傳言說法錯誤。 (2)傳言說「腦部全部都是脂肪,吃油吃的少、容易失智」。但專家表示,腦部是膽固醇含量最高的器官,但膽固醇不等於脂肪,傳言說法錯誤。 (3)傳言說「晚餐後吃水果,果糖直接變成膽固醇、直接造成脂肪」。但專家表示,果糖與三酸甘油脂有關,但三酸甘油脂不是膽固醇,傳言混淆二者、傳言錯誤。網傳「錯誤認知 少糖少油少鹽?」影片,提到只有少糖是對的,少鹽跟少油都是錯的,「胃酸的原料是鹽巴,我們吃太淡、胃酸酸度不夠」,以及「吃油吃的少,腦細胞補充不足、容易失智」,「晚餐後吃水果,果糖直接變成膽固醇、直接造成脂肪」。但專家表示,歷次飲食調查國人鈉攝取量、油脂攝取量、糖份攝取量都超標,而蔬果攝取量不足,傳言說吃太淡,鼓勵吃油、避免晚餐後吃水果,傳言說法錯誤。 此外「腦部全部都是脂肪」說法也是錯誤,腦部是「膽固醇」含量高,膽固醇不等於脂肪,脂肪是由脂肪酸所構成,膽固醇是脂質中的特殊衍生物,傳言混淆二者。 同樣的,傳言提到「晚餐後的水果,果糖直接變成膽固醇」也是混淆三酸甘油脂與膽固醇,醣類與三酸甘油脂有關,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都是脂質,但三酸甘油酯是脂肪,膽固醇則不是,且人體膽合成固醇的來源是動物性脂肪,也許水果無關。說少糖少油少鹽是錯誤認知的影片? 原始謠傳版本: 錯誤認知1#少糖 #少鹽 #少油#胃酸#腦部脂肪#好油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查證解釋: (一)臺灣人普遍鹽分攝取超量 不存在吃太淡的情況 傳言提到「我們吃的太淡」、「少鹽是錯的」。MyGoPen 致電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她表示台灣外食情況普遍,多數人都是吃太鹹,歷次的飲食調查都顯示國人吃太鹹,衛福部、營養師們也都宣導民眾要減鹽飲食,傳言卻說「我們吃的太淡」、「少鹽是錯的」,不但不是現狀事實,而且學理錯誤,胃酸雖然是鹽酸、鹽酸是「氯化氫」,食鹽是「氯化鈉」,但傳言說法錯誤連結二者。 MyGoPen 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根據衛福部於 2011 年公布、2019 年更新的資料,成人每日鈉的總攝取量不宜超過 2400 毫克、相當於 6 公克的鹽,但是兩次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國人鈉攝取量都超標,特別是年輕世代都比過去吃的鹹,19 到 30 歲男、女性每日鈉總攝取量分別為 4599 毫克及 4096 毫克,達到建議上限的 1.9 倍及 1.7 倍。人體不是化學式 而是複雜的生化反應 傳言提到「胃酸的原料是鹽巴,吃太淡、酸度不夠,會胃食道逆流」。相關的說法 MyGoPen 已於 2021 年提出「【誤導】低鹽飲食罪惡的建議?造成胃無法產生胃酸?醫:過度解讀」查核報吿,報告中諮詢林口長庚腎臟科醫師顏宗海,他表示食鹽是氯化鈉(NaCl),胃酸的主要成分為氯化氫(HCl),但人體不是化學式,傳言資訊錯誤,臨床上常見胃酸分泌不足的主要原因包括惡性貧血、使用制酸劑、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或是曾經胃切除、胃繞道手術等等。 MyGoPen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根據台灣內科醫學會所出版發行的《內科學誌》於 2015 年的登載的「胃酸相關胃腸疾病之最新診治新進展」,提到:胃酸主要成分是鹽酸(hydrochloric acid,HCl)與少部分氯化鉀(KCl)和氯化鈉(NaCl)。並提到「酸的製造源自細胞內 CO2 經碳酸酐酶水解成H+與HCO3-,氫離子和鉀離子經H+K+-ATPase pump交換後與氯離子一同打出細胞外。為維持胞內電荷與酸鹼平衡,壁細胞底側部有 Cl- 與 HCO3- 的交換,NA+K+ ATPase(鈉鉀ATP 酶)主動運輸....」。由上述資料可知,胃酸的成分雖然包括氯化鈉,但是胃酸分泌是非常複雜的生化反應過程,傳言直接說「胃酸的原料是鹽巴」一句話帶過,傳言過度簡化、傳言易誤導。MyGoPen 查詢相關傳言出處,國際上流傳最廣的應屬美國自然療法醫師喬爾·瓦拉赫 (Joel Wallach),他鼓吹「你需要更多鹽」、「低鹽飲食會導致胃酸逆流」、「任何建議低鹽飲食的人,都應該被關進監獄、被處以死刑」。MyGoPen 曾於 2023年10月7日提出「【誤導】阿茲海默症都是吃降膽固醇藥造成的?錯誤說法!醫師詳解」查核報告,報告中引述美國的消費者保護非營利機構官網,內容指出 Joel Wallach 在加州創立傳銷品牌、販賣各種營養補充品。 (二)吃太油會先高血脂、肥胖 而非保護腦細胞傳言提到「腦部全部都是脂肪,油吃的少,腦細胞補充不足、很容易失智症」。蘇秀悅表示,就像六大類營養每一種都各有角色、缺一不可的觀念,油脂也不是越低越好,大腦雖然是人體膽固醇含量最高的器官,但是飲食中吃進去的膽固醇、不等同於腦細胞的膽固醇,蘇秀悅以減肥為例,減肥是減掉肥肉、是減掉「皮下脂肪堆積」,而不是減掉腦細胞,傳言的說法無法解釋減肥,傳言邏輯錯誤,並且錯誤連結不同的知識片段,傳言說法錯誤。 蘇秀悅強調,根據飲食建議油脂類佔全天總熱量的比重應低於 30%,但是過去相關的飲食調查都顯示,國人的油脂攝取量落在 35 到 37%之間,不但超量攝取,而且攝取的都是飽和脂肪酸、不好的油,因此營養師通常建議民眾少吃肥肉、雞皮、豬皮等動物性油脂,改成攝取好的油脂,而不是改成無油,無油飲食是一種不健康的飲食方式,只有膽囊發炎、胰臟發炎、乳糜胸等等的病患才會吃屬於「治療飲食」的無油飲食,且甚至嚴格到總脂肪量要小於 15 克。蘇秀悅強調,健康不是一直「限制」、而是怎樣「組合」,只要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油炸、油煎的食物,像是鹽酥雞、滷肉飯、乾麵等又油又鹹的食物,大概就能達到低於 30% 的建議比例。 傳言說「很多失智症會建議大家花生油」,蘇秀悅強調沒有人在講失智要吃花生油這種事,從未有這樣的連結,避免失智症的重點包括避免腦部害,避免心血管疾病、避免中風、良好的生活形態等等,而不是單一個因素、吃不吃花生油的問題,健康的飲食形態才能預防失智症,而不是哪一種特定的食物,例如「地中海飲食法」,多攝取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比較多的油類,像是橄欖油、苦茶油等。脫色脫臭是必要製程 增加油品穩定性 傳言還提到「一般油其實是高溫萃取、脫色脫臭」、「抽油煙機裡面的油如果是黏稠的,趕快丟掉不要吃」。相關的說法食藥署曾經公開闢謠「Line 流傳『多數人吃的油是化學油!』,這是真的嗎?」,指出一般食用油脂的製作必需經過「油脂抽取」及「油脂精製」兩部分,油脂抽取都必須加熱,包括「壓榨」、「萃取」二種方式,且二種都會加熱,但只經過壓榨或萃取流程所取得的粗製油脂,外觀會較混濁,懸浮物、不純物等會加速油脂劣變產生油耗味,因此必須「精製」,或是稱為「精煉」(refining),以及「脫色」(bleaching)、「脫臭」(deodorization)等步驟,以增加安定性及保存性。傳言說油品高溫萃取、脫色脫臭不好,為錯誤說法。 (三)水果與三酸甘油脂有關 不等於膽固醇傳言提到「晚餐後吃水果,水果有很多的果糖,直接變成膽固醇、直接造成脂肪肝」。蘇秀悅指出,傳言說法胡亂瞎扯,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約有 7 到 8 成是身體自己合成的,其餘才是飲食吃進去的;但植物的膽固醇是零,豆製品也沒有膽固醇,所以就算是吃全素的人,體內也有自行合成的膽固醇,而人體合成的膽固醇的來源通常是食物中的動物性脂肪、也就是飽和脂肪酸,但絕大多數的水果油脂含量都非常低,就算有些農產品、例如酪梨含有豐富油脂,但是也是屬於植物油,不是動物性脂肪。 水果屬於碳水化合物,MyGoPen曾於 2024 年 8 月 9 日提出「【錯誤】膽固醇高和血脂高的人更應該多吃雞蛋和肥肉?不實說法!醫師詳解 」查核報告,該報告中諮詢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他表示碳水化合物吃進人體後會先轉成三酸甘油脂,三酸甘油脂可以進而做結構式的改變、變成膽固醇的來源,但人體大部分的膽固醇來源是身體自行合成、其餘才是飲食攝入。由上述資料可知,傳言「晚餐後的水果直接變成膽固醇」的說法錯誤。每天三蔬二果 份量比時間更重要 蘇秀悅補充表示,吃水果不是晚上吃就一定不好,重點是吃的「份量」,如果狂吃一大盤水果、猛喝果汁,即使是在白天,也是錯誤的飲食飲食形態,所以吃水果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吃當季水果、份量不要太多,醣類和三酸甘油脂有關,但是和膽固醇沒有直接關係,根據衛福部的官版建議,每人每天應該「三蔬二果」,一天最多就是二份水果,一個小蘋果、一根小香蕉這樣的份量,而且應該吃原型水果,這樣才能吃到纖維和更完整的營養,喝果汁無法代替吃原型水果。 蘇秀悅提醒民眾,傳言說法只是利用片段正確、甚至極小部分正確的資訊,跳躍、擴大地敘述,變成完全錯誤的飲食主張,像這樣有害健康的資訊民眾千萬不要誤信、誤傳,民眾如果有任何跟營養有關的問題都可以詢問營養師,目前各大醫院都有開營養諮詢門診。結論 總結而言,傳言說「少鹽、少油是錯的」,並且鼓勵多吃鹽、多吃油,傳言說法完全背離臺灣民眾日常飲食的型態,臺灣民眾面臨的是吃太鹹、吃太油的問題,以及衍生的高血壓、高血脂,以及共病的糖尿病等「三高」問題,還有肥胖、腦中風、心臟病等風險,傳言悖離現實、說法錯誤,且有關胃酸、失智等說法也是錯誤資訊。 而「晚餐後吃水果,直接變膽固醇、脂肪肝」的說法,學理上水果與三酸甘油脂有關、三酸甘油脂不等同於膽固醇,而人體合成的膽固醇來源為飲食中的動物性脂肪,與水果無關,傳言說法錯誤。衛教資源: 國健署 正確飲食習慣 諮詢專家: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營養室主任 - 蘇秀悅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 柳朋馳(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10/sugar-oil-salt.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10-22 養生.聰明飲食
吃什麼可以助排便?當令蔬果膳食纖維十大排行,第一名建議連籽一起吃!
現代人外食普遍,最大的問題莫過於膳食纖維攝取太少,導致排便不順暢,甚至便秘情況嚴重。國健署推薦當令蔬果膳食纖維含量排名第一名,百香果連籽一起吃,膳食纖維最豐富。什麼蔬果膳食纖維最多?國民健康署指出,19歲以上成人每日膳食纖維建議攝取量約為25-35克。而根據106-109年國民營養調查,國人膳食纖維普遍攝取不足,膳食纖維不足可能會造成排便不順的問題!常出國的人大概就知道,出國在外,想吃點蔬菜水果有時不是那麼容易,台灣蔬果產量算是非常豐富多元,很多蔬果是一年四季都有,有的則是有特殊產季。國健署《食在好健康》粉絲團整理了近期市面上常見蔬果,膳食纖維含量排名第一名竟是百香果。其實百香果不是只有果汁香甜好喝,它可是從裡到外都營養,想助便的,更要連籽一起吃,百香果裡面的小黑籽富含膳食纖維,是香蕉3倍多,也是泰國芭樂的2倍。蔬果膳食纖維含量十大排名(以下以每100克可食量食材為單位)1.百香果:5.3克2.土芭樂:5克3.香菇:3.8克4.苦瓜:2.8克5.茄子:2.7克6.豇豆:2.3克7.茭白筍:2.1克8.麻竹筍:2克9.文旦柚:1.4克10.楊桃:1.3克光吃蔬果不夠,更要記得喝夠水有排便困擾的人,不妨從上表挑選你較喜歡吃的,每天輪流吃,吃當令蔬果是最健康的養生方法之一,且當令價格最穩定、又能補足每日膳食纖維量,可謂一舉數得。要特別提醒的是,膳食纖維補充之餘,更要記得攝取足夠水份,尤其對有便秘困擾的人,當纖維質量足夠,但是水份卻不足時,反而會導致腹痛,想排便又排不出來。成功馬光中醫診所院長陳思伃曾撰文建議,早晨起床可以喝一杯溫開水,以利排便。一般而言,排便一天不多於3次、一周不少於3次,都是可接受的排便頻率。每周排便少於三次、連續三天以上沒有解便、排便量少(呈顆粒狀)、糞便乾結偏硬,即為便祕。【參考資料】.國健署《食在好健康》粉絲團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0-09 退休力.理財準備
退休人士最該省的錢是什麼?理財顧問自曝極不願意做的一件事
退休人士通常靠固定的收入過日子,堅守「量入為出」的原則至關重要,對有些人來說,這意謂減少某些花費,看緊荷包。退休的人最該省的是什麼錢?理財顧問蘇絲‧歐曼(Suze Orman)說:外出用餐的錢。歐曼是「女性與金錢」播客節目的主持人,也是GOBankingRates評選為「金錢方面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之一。她認為靠退休金生活的人,最有必要分辨「需要」與「想要。」她說,「你要有錢,就得學會花費低於自己所能支配、也在『需要』範圍內的金額,這點如何做到?很簡單:買你需要的,而不是你想要的。什麼是你需要的?從超市、雜貨店買來的食物,就是你需要的。什麼是想要的?上館子吃飯,而且一再如此,就是大家想要的。」其實,歐曼說,不論退休與否,都應減少上餐廳吃飯或乾脆不外食,才能省錢。她認為很多人背卡債,最大的原因就是外食。她說,「2010年我上過『歐普拉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這個節目,當時我談話的重點,大概是:想省錢的話,試試看半年不外食。當然囉,餐飲業聽了火死了,都說我多嘴。可是,你知道嗎?多少人後來寫信給我,跟我說,『老天啊,蘇絲,我們省下好多好多的錢,多到我都不好意思告訴你。』」歐曼就聽從自己的勸戒,絕不外食,儘管她絕對吃得起餐廳的飯菜。「我是很有錢、很有錢的女人。我最不願意做的一件事,就是到外面吃飯。」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0-03 焦點.健康知識+
自己煮不見得比較健康!8個常見做飯習慣比外食更傷身 長期累積恐致癌
許多人認為自炊比外食更能控制量和食材來源,整體而言更健康,但做飯時如果存在八個壞習慣,可能會比外食更傷身。1.油冒煙才放菜外面賣的食用油油煙點高,冒煙代表油溫已很高,用溫度過高的油炒菜容易產生致癌物。2.不開抽油煙機高溫產生的油煙包含大量刺激物質,油煙會讓非吸菸者肺癌機率提升3.8倍,還會損害皮膚和呼吸系統。3.用鹽過量有些人自煮易忽略控制調味料的量,長期高鹽飲食容易導致高血壓、中風、心血管疾病等,提高罹患胃癌的機率;成年人每天攝取的鹽分應不超過6公克。4.反覆用油食用油在反覆加熱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反式脂肪酸和有害物質,長期攝取會提升罹癌風險。5.一桶油放半年食用油開封後容易感染黴菌,而且油脂和空氣接觸後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氧化物,開封的油建議三個月內食用完畢。6.菜放涼才進冰箱細菌在攝氏3~60度的環境繁殖最快,炎熱夏天有些細菌在室溫不到半小時數量就翻倍,菜餚若要放冰箱應該趁熱放。7.砧板生熟不分若用同個砧板處理生熟食,容易讓熟食沾染上寄生蟲引起食物中毒,因此建議生熟食使用各自獨立的砧板,另外木製砧板應保持乾燥避免發霉。8.碗筷泡水一夜才洗碗筷泡水不馬上清潔易滋生細菌,而且油膩碗盤堆疊在一起不排除發生交叉感染的可能,而且水槽本身的各類細菌也容易附著在碗筷上;建議即使無法即時清洗,也別泡超過四小時。
-
2024-10-02 養生.聰明飲食
澱粉過度糊化 吃燉飯血糖飆
隨著飲食習慣改變,義式美食是不少消費者最愛,披薩、義大利麵及燉飯榜上有名。歐洲人喜歡吃略帶米心口感的燉飯,台灣人則認為好像沒有煮熟,會加水煮到糊狀、濃稠感,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說,澱粉經過糊化,可讓腸胃更好消化吸收,但是「過度糊化」卻容易讓血糖快速飆升。米粒加熱後,大約55-70℃左右,澱粉會開始糊化、分子結構變得更小,利於澱粉酶作用,「白米煮成熟飯」即是澱粉糊化過程。徐佳靖表示,稀飯、燉飯會讓血糖快速上升,因為煮愈久、糊化愈明顯,會釋出更多糖分,屬於「高升糖指數(高GI)」的食物。燉飯要先經過爆香的過程,再用高湯將生米慢慢翻炒,讓米粒吸收湯汁精華,雖然名為「燉」,但並非煮成軟爛。不過國人吃不慣略帶米心的燉飯,部分餐廳會使用台灣米直接烹調,糊化太過則變成粥的綿密口感,容易引起血糖波動。徐佳靖提到,有些正統燉飯會使用進口米,米心吃起來較硬是因為米種不一樣,較不易糊化,升糖指數相對較低。但進口的米通常含有較多直鏈澱粉,耐煮、口感彈牙,缺點是易吸收湯汁。燉飯烹調時會分次加入高湯,重複至生米煮熟,「高鈉及高油」是燉飯的地雷,若再加上起司焗烤更不得了,濃郁滑順好入口,熱量也爆擊。外食吃義式料理,容易營養不均衡,徐佳靖建議,可搭配不加醬沙拉,補充攝取膳食纖維,延緩食物的消化吸收,幫助減緩血糖上升。在家可做「懶人電鍋燉飯」,徐佳靖說,將蔬菜和肉類食材洗淨後,和洗好的白米一起放進電鍋中,當開關跳起後繼續悶放10分鐘,最後加入一小匙鹽、黑胡椒把飯攪拌均勻,減油少鹽。也可選用雞胸肉或鮭魚當主材料,搭配蘑菇、花椰菜、玉米筍等食材,和白米一起放進電鍋燉煮,讓優質蛋白質倍增。
-
2024-10-02 養生.聰明飲食
吃澱粉易胖屁股大腿?營養師曝:不是澱粉的鍋 其實是「2大惡習」害的
你是不是也聽說過「吃澱粉會先胖到屁股跟大腿」,所以讓你不敢吃澱粉?甚至已經戒澱粉好久了?但真的是這樣嗎?吃澱粉跟下半身肥胖沒關係 真正主因一次看營養師沈宛徵分享,自己的許多個案也對澱粉感到畏懼、敬而遠之。但吃澱粉跟下半身肥胖沒有直接關係!我們吃進澱粉消化吸收後,除了提供身體大部份能量運用外,會優先以「肝醣」形式儲存在肌肉、肝臟,大約可以儲存約300-400g。不過,當攝取過多熱量,肝臟、肌肉的就會沒有空間儲存熱量,於是這些多餘的熱量,就會轉變成「脂肪」形式,儲存在肝臟、皮下脂肪。由此可知,並不是吃澱粉就一定會胖。而是攝取過多食物,才會讓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轉換成脂肪,儲存在肝臟、或是皮下脂肪等身體各處!瘦下半身日常這樣做 循序漸進不困難下半身會胖,主要是跟熱量攝取過多與生活模式有關。沈宛徵指出,現代人經常外食,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下半身也容易水腫、囤積脂肪。因此,外食族、久坐族想要瘦下半身,沈宛徵建議這麼做:.外食族:外食族想瘦下半身要先控制總熱量,而非不吃澱粉!建議先從減少食用「高油、高甜、高加工」的食物,減少熱量攝取。而許多餐廳為了增加風味,各種餐點的「鈉含量」也容易偏高,下半身容易水腫。建議外食族把握「少醬料、少喝湯」原則,並多選擇以天然辛香料調味的原型食物,就能減少鈉的攝取。.久坐族:久坐容易造成下半身血液循環變差,讓你即便吃得少也容易虛胖、水腫。建議先從增加活動量開始,像是上班時提早一站下車多走路、通勤時多爬樓梯。如此一來,無需刻意播出時間上健身房,也可以讓下半身多活動。等到下半身的血液循還變好之後,就可以從事強度比較強的運動了,如慢跑、騎腳踏車、阻力運動,都可以提高下半身的代謝力,並增加線條感。同時,久坐族下班回家也可以多做抬腿的動作,適時讓下半身的淋巴液回流、提升血液循環。想要瘦出蜜大腿、蜜桃臀,真的沒有想像中困難!身肥胖多方嘗試仍瘦不了 就醫尋求協助為上策沈宛徵強調,下半身的肥胖,主要跟熱量攝取過多、活動量太少有關。不過,少數人也會因為基因遺傳跟荷爾蒙分泌,影響了皮下組織的囤積量。如果你發現自己做了飲食調整,定期運動,還是甩不掉皮下脂肪的話,建議可以到新陳代謝科,尋求專業醫師與營養師的建議,藉由客製化的建議,幫助你安全有效的擊退皮下脂肪!延伸閱讀: ·突然一直變胖!營養師點名「讓你莫名變胖10大原因」 蛋白質不足、吃飯時間不規律中了 ·愛喝冰水易胖小腹?減肥「喝冰水or溫水」好? 專家解惑...答案超意外
-
2024-09-30 焦點.元氣新聞
壓力大、虛累累,小心身體無聲抗議!選擇有國家認證的專利紅麴,高效又安全!
你也是「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工作超載、壓力爆表嗎?沒時間運動、經常「報復性熬夜」,想要改變卻又力不從心?現代人生活作息不正常,責任制或輪班制的工作環境,容易讓健康亮紅燈!在無法改變生活方式的狀況下,補充適合的營養,增加代謝能力,這道功夫絕對不可少!紅麴是近年快速竄紅的養生好物,具有輔助調節血脂血糖、延緩衰老等多重功效,究竟紅麴「寶藏級功效」有哪些?消費在選擇紅麴保健品時又該注意些什麼?盤點紅麴4大功效紅麴是一種發酵物,是煮熟的白米加入紅麴菌發酵而成。紅麴從早期就被視為傳統養生聖品,還可當作天然色素,近年研究發現,補充紅麴對健康有很多好處,讓紅麴一躍成為新興的熱門保健品,簡單來說,紅麴主要有以下幾種功效:1.輔助調節血脂血糖,完勝健檢數字。2.降低總膽固醇,遠離高風險等健康危險因子。3.延緩衰老,幫助思緒靈活,避免卡卡當機。4.調節生理機能,促進循環代謝,維持良好的精氣神。國家認證X獨家專利菌株, 吃1樣就能顧3項雖然紅麴功效卓越,但市面上產品品質良莠不齊,該如何挑選?與其聽信網路謠言、都市傳說,不如選擇通過檢驗、擁有國家認證的產品,由國家最高單位把關,對於成分和劑量都有嚴格管理規範,方能安心長期補充。在目前市面上獲衛福部審核通過的「健字號」紅麴保健品中,「娘家大紅麴」以全方位3大功效,受到許多消費者的青睞。「娘家大紅麴」使用台灣大學潘子明名譽教授團隊研發的世界獨家專利成分ANKASCIN安可信心568-R,專利紅麴菌株經動物實驗,有助「調節血脂」、「調節血糖」、「延緩衰老」,獲得國家3健康食品認證,吃1樣就能顧3項,高效又方便!此外,「娘家大紅麴」也是市面上調節血脂血糖保健食品中,唯一做到「3降1升1調節」的紅麴保健品,持續使用可輔助降低三酸甘油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還能提升好的膽固醇,並且調節血糖,宛如為健康築起一道道護城河,把隱形炸彈擋在門外。針對超高齡社會最令人憂心的退化問題,「娘家大紅麴」經誘導型老化動物實驗模式結果,被認證有延緩衰老之功效,使用「娘家大紅麴」有助降低代謝類澱粉廢物沉積,提升思緒反應力,進而維持思緒清晰、常保靈活、敏捷的判斷力,詳細實驗結果均記載於健康食品查驗登記許可資料摘要。紅麴有沒有副作用?怎麼吃才安全?市面上許多紅麴保健品都含有莫那可林K (Monacolin K),而莫那可林K有傷肝、傷腎及與慢性病藥物產生交互作用的風險,而許多會補充紅麴保健品的人,也都開始在吃慢性病藥物,若紅麴保健品含有莫那可林K,可能會產生副作用,因此莫那可林K已遭到美國禁止於保健食品使用。「娘家大紅麴」不含莫那可林K,不會有上述風險及副作用,是台灣市面上唯一獲得美國食藥局FDA核可上市的紅麴。坊間有此一說:「紅麴保健品必須要添加Q10才有效」,這是真的嗎?的確,輔酶Q10有「發電機」、「助燃劑」之稱,是人體能量合成的重要酵素,能幫助參與能量代謝。原則上輔酶Q10是人體可以自行合成的,但是當產品含有莫那可林K時,會干擾輔酶Q10合成,因此許多紅麴保健品都會額外補充Q10。但「娘家大紅麴」不含莫那可林K,不會抑制體內輔酶 Q10 合成,所以不需要額外添加Q10。 對體質較敏感、重視安全的消費者來說,「娘家大紅麴」不僅符合台、美檢驗認證標準,功效看得見,長期吃也不會有副作用,更透過「醫、學、產」三方合作,從紅麴發酵到產品製造均在台灣,使用全密閉專利自動化密閉固態發酵,製程設置多重風險管制點,頂尖專利技術加上超嚴謹製程,讓消費者能夠全然信任。不只長輩需要補充紅麴,「這族群」也須及早保養!除了中高齡族群因代謝下降,營養吸收率不如年輕時好,建議補充「娘家大紅麴」支援健康,上班族經常外食和應酬,家庭事業兩頭燒,沒時間運動、作息不正常,高壓生活容易導致身體的血糖血脂不穩定,建議及早透過「娘家大紅麴」調節生理機能體質,儲存人生下半場的續航力,同時還能幫助思緒清晰不打結,工作效率更提升!現在就來體驗「娘家大紅麴」的好處>> https://bit.ly/4dGo3O6
-
2024-09-29 養生.聰明飲食
樂壇天后不追求「變瘦」 泰勒絲飲食習慣獲營養師讚賞
樂壇小天后泰勒絲(Taylor Swift)擁有無數死忠歌迷,他們對偶像選擇了既不犧牲生活樂趣、又獲得專業人士讚賞的飲食方式十分嚮往。平日嚴控飲食、早餐絕不馬虎,周末盡情享受。網路媒體The List報導,這位葛萊美獎贏家並不想要「變瘦」,她曾透露,這是為了保持體力,不會在舞台上氣喘吁吁;但她也不會太「放縱」自己,例如早餐絕不馬虎,她喜歡做蕎麥可麗餅,放上火腿、帕馬森起司與煎蛋,然後來杯鮮榨果汁。泰勒絲平日吃得很健康,飲食中少不了沙拉、優格與三明治,並減少含糖飲料;但周末又是另一個狀態,什麼都可以吃。她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她允許自己吃些「不好的東西」,像是漢堡、薯條,甚至冰淇淋;她會在溫蒂點杯奶昔,用薯條蘸著吃,或是在麥當勞吃個冰炫風,順便買個冰淇淋。杜克大學飲食與健身中心營養師波莉蒂(Elisabetta Politi)表示,這其實是件好事,食物不是敵人,泰勒絲能夠享受她所吃的,值得讚賞。喜愛鄉村料理,秋天愛喝星巴克南瓜拿鐵。從含糖甜茶、奶油比斯吉到炸雞,南方美食往往令人難以抗拒。泰勒絲在她納許維爾(Nashville)公寓接受Vanity Fair雜誌訪問時,在當地餐廳點了雞肉漢堡與薰衣草檸檬水,說明她喜歡鄉村風味料理。此外,名為地瓜燒的甜點,也讓她在嘗過之後直呼:「天啊,太好吃了」。秋天是到星巴克喝杯南瓜拿鐵的季節,泰勒絲也是這款秋季限定飲料和星巴克的粉絲。她每天必喝拿鐵咖啡,平日會點清淡的香草拿鐵,周末則享受加了全脂牛奶的拿鐵。她說,她從來沒有放棄她最愛的星巴克;而她喜歡秋天,因為秋天是不用在乎人們取笑南瓜口味食物的季節。熱中下廚,外食多選義式、亞洲餐廳。擁有億萬身價的泰勒絲,絕對有能力請家庭廚師,但其實她熱中下廚。她曾表示,她喜歡在廚房裡嘗試各種香料,會做非常棒的烤雞以及義大利麵。泰勒絲常被拍到挽著男友Travis Kelce外出用餐,去年12月,Eater雜誌整理了她常光顧的29家紐約市餐廳名單,她的選擇說明了她對義大利與亞洲美食的熱愛。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27 焦點.健康知識+
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洗腎肋膜積液,輕則咳嗽、重則心臟衰竭!飲食務必嚴控鹽分水分
「醫生驚治嗽!做土水驚抓漏。」門診常常會遇到很多慢性咳嗽的病患,動輒咳上一兩個月以上,原因五花八門,細細數起來就可能有20種以上,本系列文章,將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和疾病簡單的做一些介紹,讓久咳不癒的患者可以掛對科,看對人!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之十三:肋膜積液【建議就診科別】腎臟內科、胸腔內科、心臟內科保全劉大哥過去有高血壓、糖尿病和慢性腎臟病的病史,初期沒甚麼症狀,不以為意,並未規則就醫服藥。加上工作勞累,常常覺得精神不濟,全身痠痛。上班無聊時會聽電台,如果聽到有好用的提神止痛秘方,常常買來使用。然而,沒有規則控制慢性病和濫用不明成分成藥的習慣,讓劉大哥腎臟功能快速下降,還沒50歲就開始洗腎。劉大哥因為工作需要,常常要輪值夜班,飲食時間不正常,外食鹽分又高,很難控制飲食和水分,且因血壓偏低身體不適,洗腎也常常無法洗完,脫水到原來的體重。這陣子劉大哥頻繁的咳嗽,有時還會喘。這天晚上,劉大哥咳個不停,一躺下來就覺得喘到受不了,家人趕快送他到急診就醫。急診醫師發現劉大哥胸部X光有雙側肋膜積水的現象,立即安排胸水引流,引流的胸水是漏出性(Transudate)胸水,心臟超音波顯示心臟衰竭徵象,診斷是體液過多合併心臟衰竭與肋膜積水,安排住院和緊急洗腎。劉大哥住院後還接受了心導管檢查,發現動脈均有80%的血管阻塞,因此置放了支架改善血流。經過這次驚嚇,劉大哥飲食開始嚴格控制水分,並規律服用慢性病藥物,洗腎時也比較不會有脫不乾水的問題,咳嗽和喘也跟著改善了。洗腎水分沒脫乾 輕則引發咳嗽、重則心臟衰竭洗腎腎友慢性咳嗽,是洗腎室常常要處理的問題。洗腎個案有時候累積的水分沒脫乾,這些水分積在肺部和肋膜腔中,就會刺激咳嗽受器,引起咳嗽。倘若累積的量更多,壓縮到肺部擴張的空間,還有增加心臟的工作量,就可能會引起心臟衰竭和呼吸困難的徵狀。這些個案可能躺著時就會咳嗽,或者姿勢改變時也會咳嗽。長期的避免方式是控制水分,把水脫乾,然而,有不少個案常常因為洗腎期間血壓下降,無法洗完全程,也因此無法脫乾水分。此時就得搭配嚴格控制飲食鹽分和水分的方式,來改善腎友的狀況。此外,因為腎友常常合併糖尿病與心血管問題,因此,咳嗽合併喘的個案,除了安排胸部X光和到胸腔科檢查外,也需要到心臟科排除心臟衰竭和心肌梗塞。有些年輕的糖尿病洗腎腎友,反而常常因為這種狀況,意外發現有心血管疾病,得以及時治療。腎友也容易感染肺結核造成肋膜積液高雄長庚2021年在臺灣醫誌(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發表的腎友潛伏性肺結核相關研究中,整理過去文獻,發現臺灣腎友潛伏結核測試 (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 Tuberculosis Test [IGRA])陽性率高達二到四成,高雄長庚自己收案的資料是19.3%的腎友IGRA陽性,近兩成的陽性率。換句話說,代表腎友間潛伏性結核的風險偏高,五個人中可能就有一個有潛伏性結核,這些人未來有發展成結核病的風險。潛伏性結核代表的是個案接觸過結核菌,結核菌潛伏在人體裡,但尚未發病,因此不具有傳染性,不會傳染給其他人。然而,這些個案有5%到10%未來可能會發展成結核病,免疫力低下和慢性病個案,像是糖尿病控制不佳、老年人、洗腎個案風險更高。因此,對於有接觸過肺結核個案的腎友,IGRA如果陽性,建議要接受潛伏性結核的治療,可以減少九成的結核病風險,也可保護同住家人不會因為自己發病而被傳染。目前台灣潛伏性結核的防治是鼓勵性質,而非強制治療。因此未接受治療或因為副作用無法完成治療的腎友,建議密集監測自己的狀況。若發現咳嗽持續超過2週、不明原因持續發燒、體重減輕、食慾變差等疑似結核病症狀,建議到胸腔科或感染科就醫,釐清罹患結核可能性。此外,慢性咳嗽合併肋膜積液的腎友,除了腎衰竭和心臟衰竭相關的體液過多需要考慮外,感染肺結核的造成肋膜積液也是一個要留意的原因,少數的狀況下,還需要考慮其他感染和癌症的可能。末期腎病變的個案常常有很多共病,腎臟科的照護除了每年例行的胸部X光追蹤外,也會注意個案是否有合併胃食道逆流、氣喘、呼吸道疾病……等,可能增加咳嗽症狀的共病,轉介給相關的科別治療。參考資料1.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120 (2021) 1350e13602.衛生福利部:接觸者檢查及潛伏結核感染評估與治療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QAPage/uw1IOseqbnBZMT7JcNufqQ(本文經作者授權,原文部落格連結、作者臉書專頁)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26 焦點.元氣新聞
褲子變緊都是因為「勞碌命」?高壓、外食上班族補充優質蛋白質,聰明養肌吃出健康美型
中年後圓一圈、褲子變緊、囤積增加,原來都是因為工作太努力?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勞動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台灣勞工平均總工時達到2019.6個小時 ,在全球OECD國家中排名第11,比韓國、日本都來得高!認真打拼之餘,聰明補充優質蛋白質,更能維持健康活力、幫助控制體態。高工時與高壓的生活型態,容易衍生出許多健康問題,根據衛福部「健康九九」網站專文指出,現代人容易疲倦、抵抗力減弱可能都和飲食不均、蛋白質攝取不足有關。而根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的統計,國內30到39歲的女性當中,有53%肌肉量不足,其中以腿部肌肉不足比例最高,代表蛋白質攝取不足,可能因為想體重控制,卻忽略了蛋白質攝取。營養爆量時代,為何上班族還會蛋白質攝取不足?儘管現代人魚肉不缺,美食滿街,但很多上班族一忙起來就錯過正餐時間,等肚子餓到受不了,才隨手抓取桌上的零食、餅乾充飢,這些食物往往都是高熱量且營養價值低。也有不少人習慣外食,白天用飯糰、三明治配咖啡果腹,晚上收工後才報復性飲食,狂吃高油、高鹽的加工食品,不只會增加身體負擔,長久下來還可能導致健檢數值異常。再加上久坐辦公室、缺乏運動,更讓許多人一過三十歲,體型就像吹了氣球一樣,成為不健康的「泡芙人」、「過勞宅」。在短時間內改變忙碌的工作型態可能不現實,但上班族可以透過聰明選食,逐步調整飲食習慣,找回健康活力和理想體態。根據國健署的每日蛋白質建議量,辦公室族群每日應攝取「體重公斤數X 1.1公克」的優質蛋白質。例如,一位60公斤的辦公室女性,每日應攝取 66公克優質蛋白質,將蛋白質平均分配在三餐中,有助最大化蛋白質的吸收與合成效果,維持肌肉量。上班族必學!國外超流行「活力蛋白早餐杯」,方便省時又營養早餐趕打卡、中午趕會議、晚上要加班……上班族生活忙碌,往往不易攝取足夠蛋白質,但蛋白質卻是維持身體活力的重要元素!近年陸續出現許多簡便又可補充優質高蛋白的營養補充品, 然而市面上產品這麼多,到底該怎麼選?除了蛋白質克數外,其實產品成份不同也有很大的影響性!民眾應視自身需求選擇,例如植物性大豆蛋白和酪蛋白滿足營養需求,上班族飲食營養不均,就很適合類似成份產品;此外,產品中若有含有其他日常所需營養素,如維生素D與鈣等,更可以為高工時的上班族補充活力,最重要的是,民眾應注意市售產品是否獲得國際公認蛋白質評估標準PDCAAS評價,以確保產品蛋白質的吸收效率。像是市售「美商賀寶芙特級優質蛋白粉」每份擁有12克優質蛋白質,植物性大豆蛋白和酪蛋白一次補充,是獲得國際公認蛋白質評估標準PDCAAS評價滿分的好利用優質蛋白質,並添加維生素D與鈣,一份只有114大卡,搭配「美商賀寶芙營養蛋白混合飲料」一起使用,兩匙蛋白飲料加上一份特級優質蛋白質,可補充21克蛋白質,滿足一餐所需,不甜膩,幫助日理萬機的上班族早餐輕鬆顧好營養。搭配水果、燕麥、堅果,更是一份華麗澎派的下午茶,在國外超流行這樣吃!今天上班累了嗎?特級優質蛋白粉,一份12克蛋白質,一杯吃下豐富優質蛋白、鈣質、膳食纖維、植化素等營養素,活力充沛為自己加油!
-
2024-09-19 醫療.皮膚
不只年輕人長痘痘!成人痘常見於這些部位:戰痘2妙招助改善
「又長痘痘了,都已經不年輕了還長痘!」中醫師賴睿昕指出,年輕人好發「青春痘」,中老年人則可能因飲食、生活習慣、壓力大影響而長出「成人痘」或「壓力痘」。建議勿熬夜晚睡,飲食宜清淡,少吃烤、炸、辣等食物,多蔬果,保持腸道順暢,並選擇適合膚質的保養品及洗臉產品,即可擺脫長痘痘的困擾。許多人為防空汙戴口罩,但在炎熱天氣下帶著悶熱的口罩,容易導致鼻頭、下巴狂長痘痘。而每天騎車上下班的小美,因為戴著悶熱的口罩,加上天氣相當悶熱,導致她滿臉長痘痘,更不好意思拿下口罩見人,只好就醫向醫師求助。「青春痘」好發於年輕人,成年人長青春痘則稱為「成人痘」或「壓力痘」,常見於頸部、臉部、下巴、前胸、上背部及肩部。賴睿昕表示,長痘痘屬於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和體內荷爾蒙不平衡有關,而內分泌不平衡也受到心情、工作壓力、飲食及生活習慣影響,如果長期熬夜晚睡,飲食常吃烤、炸、辣等重口味食物,都會讓痘痘冒得更加猖狂。臟腑、飲食失衡 造成痤瘡賴睿昕說,青春痘又名痤瘡,在中醫文獻中很早就有相關記載,又被稱為粉刺、面皰、面渣皰或粉花瘡,從中醫的觀點來看,認為痤瘡的形成,起因為臟腑功能失調,再加上後天飲食失衡,導致「火熱上蒸於頭面」。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賴睿昕指出,皮膚長痘大部分與肺熱有關,肺又與大腸相表裡,所以治療痘痘的同時,應該顧及腸道的順暢,因為長期排便不順,也容易導致痘痘形成,長痘痘主要與風熱、血熱、肺熱有關,因此治療以散風、宣肺、清熱為主,除了根據痤瘡的基本病因,也要考慮病人體質利用辨證論治進行調理。以小美這類上班族為例,因為常外食,較難避免烤、炸、辣等飲食,因此體內濕熱重,台灣又屬亞熱帶氣候,天氣悶熱,導致臉上痘痘大爆發,治療處方上,會使用清上焦風熱毒邪的「清上防風湯」為主,加上燥濕健脾的「平胃散」,治療一周後痘痘已消大半,3周後痘痘全消沒復發,現在門診持續調理月經問題。茶飲、按摩穴位 可以改善惱人的痘痘問題,可從泡茶飲和按摩穴位改善,但生活作息也需要調整。賴睿昕建議,應避免熬夜晚睡,盡量在晚上11時前就寢;飲食清淡,少吃烤、炸、辣等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腸道順暢;選擇適合自己膚質的化妝品或洗面乳,避免過度清潔造成肌膚刺激。中醫授戰痘2妙招枇杷抗痘茶材料:枇杷葉10克、金銀花10克、陳皮3克。作法:將所有藥材洗淨倒入鍋中,加入1000cc的水煮沸後,放涼即可飲用。功效:枇杷葉:具清肺熱功效,研究證實有抗發炎效果。金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陳皮:理氣健脾祛濕。按摩曲池穴位置:手肘彎曲,肘關節橈側及肘橫紋末端處。功效:清熱解毒,治療皮膚相關疾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15 養生.聰明飲食
三多營養最前線/掉髮、指甲裂、易疲累 可能缺乏維生素B7
許多人感覺疲勞時會吃B群補充能量、緩解疲倦,不過,B群中的B7,也稱為生物素,它更攸關了人體全方位的健康,例如從頭髮、皮膚、指甲,到血糖、血脂穩定等,均少不了B7的協助。生物素B7扮演什麼角色?又該如何補充?生物素為B群之一,攸關全身健康生物素(B7)為B群的一種,且是第七個被發現,因此命名B7,又稱維生素H。營養師何慧真表示,德語中的頭髮與皮膚的第一個字母為H,亦即補充B7與頭髮、皮膚的保護有關;而生物素(Biotin)的名稱是由希臘文bios而來,象徵生命,也代表生物素對人體健康相當重要。生物素B7是重要的輔酶,也就是輔助酵素正常運作,參與人體醣類、蛋白質、脂肪與能量的合成。以醣類來說,它能穩定血糖,例如糖尿病患者體內通常生物素不足,補充生物素有助穩定血糖;生物素也能穩定血脂,進而保護神經系統;生物素也與角蛋白合成有關,且角蛋白能讓皮膚、頭髮、指甲更健康;在能量方面,它能幫助孩童發育、減少疲倦。因此,生物素充足與否,攸關全身健康。何慧真說明,人體每天的生物素充足攝取量(AI)為30微克;哺乳中的婦女則需35微克。生物素能從飲食中補充,其中以牛肉、羊肉、豬肉、蛋黃等食物中含有較充足的生物素。此外,堅果類食物,例如花生、杏仁、葵瓜子,以及酵母粉中也都能攝取到生物素。蛋黃、堅果等食物中含B7,但需攝取非常大量一般的維生素在體內無法合成,但生物素B7在腸道好菌多的情況下,能自行合成一小部分。不過,民眾常因外食等因素,腸道缺少好菌,也讓生物素B7的合成量更少,仍要從每天的飲食攝取來補充。何慧真說,從飲食中攝取充足的生物素,恐怕要吃非常大的量,例如一天要吃7.7顆蛋黃才能有30微克的生物素,相對也會吃進1710毫克、超標的膽固醇;花生則須吃214顆約等於30微克生物素,同時吃進964大卡;杏仁果要吃606顆,也攝入了4545大卡,也就是若要從一般食物中補充生物素,卻也帶來熱量過高等缺點。此外,很多人會透過酵母粉來補充B群,但要達到生物素30微克的量,需食用150公克的酵母粉,幾乎吃掉1/3罐的量。熬夜、應酬加速生物素流失,血糖、血脂肪易失控由於生物素與體內的醣類、蛋白質、脂肪、能量有關,影響是全方位,但現代人工作忙碌或經常熬夜、應酬,更會加速生物素流失。何慧真說,生物素缺乏會使血糖控制不穩定,尤其空腹血糖容易偏高,也會讓血脂肪異常。此外,因生物素也與人體的神經系統息息相關,因此,當缺乏時,也較容易產生憂鬱症、嗜睡、幻覺、四肢末梢出現麻痛感等問題。如果缺乏蛋白質則會影響身體的免疫力,一旦免疫功能下降,對細菌、真菌的抵抗力也會下降;與外表有關的則是皮膚、指甲、頭髮,若缺少生物素,會導致皮膚易處於發炎狀態,例如脂漏性皮膚炎、指甲易脆斷、容易掉髮等問題。孩童缺少生物素容易生長遲緩或個子較矮小;成人缺少生物素等於缺少能量,導致上班容易疲倦,身體的代謝也會變差,特別是想要減重的人,不容易達到減重效果,尤其處於減重停滯期的人,建議補充B群,有助提高新陳代謝率。不過,影響身體免疫、掉髮、疲倦或代謝等因素很多,何慧真建議,營養素應多元補充,例如生物素、維生素A及維生素C、維生素E,或鋅、鐵、銅等,盡量以複合性營養補充為主。生物素為水溶性 不會囤積體內由於從食物中攝取生物素,需食用非常大量,可能帶來其他健康問題。因此,坊間B群、生物素B7等保健食品,可幫助補足飲攝取量。而且生物素為水溶性,若補充量較多時,會隨尿液或汗液排出,不會囤積於體內。雖然人體每天的生物素充足攝取量(AI)為30微克,但文獻顯示,即使一天補充超過200毫克也不具有毒性,安全性高。此外,生物素的使用較無限制,空腹或飯前飯後均可。不過,民眾要抽血檢查前,要先告知醫師服用哪些營養品,或於檢查前3-7天停用,以免干擾檢查數據。
-
2024-09-10 養生.聰明飲食
炒蛋、煎蛋、水煮蛋,雞蛋怎麼吃最好?譚敦慈2個原因建議吃全熟蛋,尤其外食
雞蛋是我們每天常看到吃到的食材,有些人愛吃生蛋,有人吃半熟蛋、全熟蛋…,而這不只是個人對食物口味的差異而已,它其實也關乎飲食健康。譚敦慈建議,蛋最好還是吃全熟的,除了避免沙門氏菌感染之外,也最能吸收它完整的營養。許多人早餐少不了一顆蛋,中午可能吃水餃又配一碗蛋花湯,晚上去吃燒肉丼飯,上面打一顆生蛋一起吃,真是太美味了!雞蛋的料理方式非常多元,炒蛋、煎蛋、水煮蛋、茶葉蛋、蛋花湯…,當主角也可以、又經常是許多菜少不了的配角。生吃、熟吃、半熟吃,連吃法都很多種,每個人的偏好不同,但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之前在元氣網YouTube影音頻道《元氣最愛問》談到雞蛋要不要洗、蛋怎麼吃最好的話題時提到,吃雞蛋最好吃全熟蛋,原因要從洗蛋說起。雞蛋在烹調前清洗蛋到底要不要洗,一直有不同的說法,譚敦慈則建議蛋一定要清洗,洗選蛋也不例外。如果是買散裝蛋,回家後先拿布沾水後擰乾,擦拭表面糞便羽毛等,再放進冰箱冷藏。洗選蛋則可以直接冷藏。那何時洗呢?清洗時間是在烹調之前,也就是說,不管你買的是散裝蛋還是洗選蛋,要煮時再將蛋從冰箱拿出來洗。雞蛋清洗步驟很簡單,把蛋放在碗裡,蓄滿水搓一下即可。2個原因建議蛋吃全熟的,至少蛋白要熟不過這是我們自己在家裡料理的做法。外食者吃外面店家煮的,哪能控制人家洗不洗。尤其我們經常可在早餐店看到店家都是將進貨進來一整個蛋框放煎檯旁,也不知道這些蛋到底有沒有擦過洗過?對此,譚敦慈則建議盡量外食就盡量吃全熟蛋比較好,原因有二個。1.避免沙門氏菌感染:台灣、日本的餐點,生吃雞蛋算蠻普遍的,熱豆漿沖一顆生蛋,是台灣許多中式早餐店的豆漿吃法。香港人常吃的滑蛋燴飯,蛋也是在起鍋前打下去,讓視覺上產生「滑動」的美感及口感。而吃生蛋感染沙門氏菌、甚至死亡的案例,都曾發生過。2.吃生蛋無法攝取其中完整營養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則跟蛋白質吸收率有關。因為蛋白裡存在一種天然生物素「蛋白質抑制酶」,蛋白分解酶主要作用是分解蛋白質,讓蛋白質中的胺基酸能夠被人體吸收;而如果生吃雞蛋,蛋白質抑制酶反而讓人體無法好好攝取其中蛋裡的的胺基酸等營養素。全熟的煮法才能將「蛋白質抑制酶」破壞掉,蛋的營養才能完整被我們吸收。因此建議若要充分攝取雞蛋的營養,還是吃全熟蛋較好,至少蛋白一定要熟。處理雞蛋注意4件事譚敦慈再度提醒,為了避免沙門氏菌感染及禽流感,處理雞蛋時請注意以下4件事:1.摸過蛋後要確實洗手。2.避免吃生蛋製品,例如沙拉醬、沒煮熟的蛋。3.避免使用蛋白敷臉保養,臉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有黏膜,感染風險很大。4.蛋要分開打:如要打2顆以上的蛋,請分開打在2個容器裡,不要打在一起;如果打在同一個碗裡,萬一其中一個蛋黃壞掉、臭掉,你可能不知是哪個。【參考資料】.元氣網YouTube影音頻道《元氣最愛問》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9-07 養生.聰明飲食
早中晚餐都在外解決?營養師分享「外食7攻略」輕鬆吃出健康
想在忙碌生活中健康外食?本文提供七大實用技巧,教你如何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避開高油、高糖、高鹽的陷阱,並保持均衡飲食。從控制份量、選擇原型食物,到避免含糖飲料,讓你輕鬆吃出健康!隨著都市化及生活步調的加快,外食文化已然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對繁重的工作壓力,許多人根本無法抽出時間親自下廚,加上現代科技發達,只需動動手指頭使用網路訂餐平台,便能坐等美食送上門。因此,外食無疑成了現代人的福音。7大實用技巧 讓你外食輕鬆吃出健康然而,外食文化的盛行卻也帶來了健康問題。外食通常是「三高一低」的飲食 ,即高油、高糖、高鹽、低膳食纖維,長期營養不均衡會讓健康亮起紅燈。外食雖然提供了許多便利以及能夠滿足口腹之慾,但如何在享受美食的同時,維持自身健康,是每個人都需要思考與努力的方向。遵守以下幾點,外食也能健康吃!1.學習控制份量:每日所需的熱量會依照性別、年齡、身高體重、活動量等而有所差異。如果發現餐廳的份量超過自己平常的需求,建議分享給他人一起享用,自己盡量維持七到八分飽即可。2.以原型食物為主:加工品往往在加工過程中流失許多原有的營養素,因此盡量選擇未精緻的原型食物,可提供較多的營養素,如膳食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等。3.詳閱營養標示:購買食品時,可先閱讀包裝上的營養標示,選擇營養密度較高的食物。4.少油炸:以水煮、清燉、清蒸、涼拌等料理方式代替油炸,避免攝取過多不必要的油脂。5.少蘸醬:醬料通常都屬於高鈉、高油甚至是高糖!可選擇使用香草、胡椒、九層塔、迷迭香、檸檬等天然香料調味,增加食物風味,減少身體負擔。6.避免含糖飲料:以白開水或無糖茶代替含糖飲料,避免額外攝取精製糖。7.培養運動習慣:保持定期運動可以消耗多餘的熱量,幫助維持健康體重。通過以上方法,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06 失智.大腦健康
愈早控制愈好!控管14個風險因子 逾半失智症可預防
失智症是可以預防及逆轉的!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失智症常設委員會」發表一份最新研究報告,若針對14個失智症的危險因子進行控制或改善,可以預防或延緩將近一半的失智症發生。失智症14個風險因子「失智症常設委員會」在2020年提出12個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分別為低教育、聽損、高血壓、吸菸、肥胖、憂鬱、缺少運動、糖尿病、喝酒過量、頭部外傷、空汙、社會隔絕等,今年則新增「視力損傷」和「低密度膽固醇升高」2個危險因子。有愈來愈多研究證據顯示,持續進行認知訓練、增強體能鍛鍊,並且戒菸、治療高血壓,維護心血管健康,可有助於降低失智症發生率。一份針對18至65歲者進行的最新研究顯示,即便是教育程度低的人,若能持續積極參與認知活動,仍會有減低失智風險的效果。聽損用助聽器 降低罹病研究也證實,聽損的人使用助聽器,可有助於降低失智風險;戒菸、治療憂鬱症、改善空汙等,可使認知功能進步,都是降低失智症風險的方法。頭部外傷則在任何年齡層都是發生失智症的危險因子,所以戴安全帽、預防接觸性運動(如美式足球或拳擊等)時發生頭部傷害,都相當重要。新增的視力損傷危險因子,若視力喪失會增加47%失智症風險,或35%發生認知障礙風險。尤其白內障會增加17~21%、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則增加34%失智症風險,但如果白內障患者接受白內障摘除手術比沒接受開刀的病患下降29%失智風險,接受白內障手術的人失智風險跟沒有白內障的健康人並無顯著差異。LDL升高 失智機率增加至於低密度膽固醇(LDL)升高,是認知衰退、各種原因失智症以及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英國研究指出,65歲以下的成年人低密度膽固醇濃度增加1mmol/L(38.7mg/dL),罹患各種失智症的風險增加8%;低密度膽固醇濃度在3mmol/L(約116.4mg/dL)以上,則失智症的風險增加33%。丹麥的世代研究顯示,飲食習慣不良者,也就是沒有遵守每周至少攝取三次各種蔬菜、水果、魚類,少喝含糖飲料、少吃香腸等醃燻或外食肉類,相對於有良好飲食習慣者,非阿茲海默症的失智症風險上升54%。但有服用降血脂藥的人,則失智風險不會增加。美國研究指出,提升高密度膽固醇(HDL),可預防失智症的發生。在一個36個研究的綜合分析發現,持續服用他汀類(statin)降血脂藥物,可減少20%發生各種原因失智症以及32%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然而,在一個專門分析隨機分配對照實驗研究(RCTs)期刊Cochrane的回顧文章,卻無法證實降血脂藥物有效降低失智症或認知退化風險的功能。控制危險因子 愈早愈好對於失智症風險的預防,開始的愈早愈好、持續愈久愈好,而降低風險的努力永遠不嫌早也不會太慢,只要有努力就會看到效果。這些危險因子的控制,即使對於原本就是失智症風險基因(例如ApoE e4)的帶原者,也會有減低失智風險的效果。總之,在失智症風險的控制與介入通常需要針對多面向、多個因子一起努力,才能夠真正做到預防或延緩失智症和認知退化。(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04 養生.健康瘦身
小腹婆、大肚男易衰老!從每日減醣做起,飲食5原則消滅腹部肥胖
四肢瘦的腹部肥胖族群,健康風險高。腹部肥胖代表身體的脂肪都堆積在腹部內臟周圍,內臟脂肪的活性大,會釋放出各種游離脂肪酸,來刺激身體分泌各種發炎激素,人就容易衰老,得到慢性病等代謝症候群機率更是一般人的4倍之多。想要擺脫小腹婆、大肚男稱號?不妨試試5種飲食原則。避免吃精緻糖食物糖,是造成身體肥胖的主要凶手。精緻糖吃進身體裡,容易在肝臟囤積成脂肪,而造成高血脂症及高膽固醇血症,因此,必須減少精緻糖類的攝取。舉凡食物中有額外添加蔗糖、果糖、葡萄糖的飲料,以及乳製品、甜點、餅乾、蛋糕、果汁或是各種零食等,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盡量避免攝取。每日飲食減醣15%減糖飲食並不代表完全不吃醣,只要將目前攝取的一日醣量減少15%即可。例如,原本每餐吃一碗飯,只要減少吃一口,大約可以減少15%的醣量;或是改用小一號的碗來代替;外食時,就盡量少吃主食,或跟店家說飯(麵)少一點即可。攝取足量膳食纖維研究發現,每增加10克的水溶性纖維,就能減少3.7%的內臟脂肪堆積。因為水溶性纖維進到體內,會在腸道吸收水分而變成黏稠狀,過程中會一併抓取腸道多餘的油脂及膽固醇,從腸道排泄出去,而不會透過腸肝循環反覆堆積在肝臟內,如此一來,就能降低身體整體的脂肪及膽固醇濃度,進而連帶消除腹部脂肪。哪些食物水溶性纖維特別多?吃起來黏黏糊糊的蔬菜就對了。像木耳、菇類、秋葵、蓮藕、山藥、燕麥、黑豆、海帶、亞麻仁籽、洋菜、蘋果(含皮)、香蕉等,都屬於水溶性纖維高的蔬菜。尤其木耳只要吃一碗,就能提供約5-7克的水溶性纖維,CP值相當高。吃omega-3脂肪酸好油可以增加身體油脂的代謝,而壞油則傾向堆積在內臟脂肪。好油最推崇omega-3脂肪酸,研究證實,可以有效降低身體發炎反應,有助健腦、幫助視力的發展。只要一周吃到3次魚類,身體就可以得到足夠的omega-3脂肪酸。哪些魚類含量最多?小型的鮭魚、鯖魚、沙丁魚及秋刀魚等4種魚類,是omega-3脂肪酸含量最豐富的魚。不過,注意不要烹調過頭,一旦發現魚的皮有焦黑的現象,就代表脂肪酸已經變性,從好油變成壞的油脂了。另外,吃素的人則可以喝亞麻仁油,每餐約10㏄,可以得到保護的作用。間歇性斷食助代謝如果想要快速瘦下腹部脂肪,可以採用間歇性斷食。建議以168飲食法,也就是每天進食8小時,禁食16小時,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在下午3或4點後不吃東西,只喝水至第二天早晨再進食。透過16小時的空腹,可以讓身體腸胃等器官適度休息,達到淨化與啟動能量的代謝,能有效改善腹部脂肪。代謝症候群5指標1.男生腰圍≧90公分、女生腰圍≧80公分,或是BMI≧27kg/㎡2.三酸甘油脂≧150mg/dl3.高密度膽固醇男性<40mg/dl、女性<50mg/dl4.血壓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或是有使用降血壓藥物5.空腹血糖≧100mg/dl或是使用降血糖藥物★5項指標如果符合3項,就屬於代謝症候群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04 養生.營養食譜
外食重口味身體水腫 多吃「水蓮」助代謝!3秘訣炒出清脆爽口的水蓮
你有吃過「水蓮」嗎?家裡的餐桌似乎沒那麼常見,但偶爾可見於熱炒店或火鍋店。而現代人外食營養不均又重口味,經常引發身體水腫,可妨多吃低卡高纖的水蓮,幫助維持人體中的鈉、鉀離子平衡,加速代謝。外食重口味水腫 多吃水蓮助代謝台灣的蔬菜種類很多,例如最常見的高麗菜、空心菜、地瓜葉…等,水蓮可能比較不常吃,但偶爾去熱炒店或火鍋店,也會有水蓮。農糧署指出,水蓮又名野蓮,俗名為龍骨瓣莕菜。水蓮需生長於乾淨無污染的水質中,一年四季皆有生產,目前台灣產的水蓮99.9%都來自高雄美濃。水蓮的生長很特別,水有多深就能生多長,90公分以上即可採收,最長則可達130公分以上。在挑選水蓮時,建議選擇翠綠飽滿不軟爛者。拆封後應趁新鮮食用,冷藏則可保存約一週。根據農業兒童網的食材介紹,水蓮富含膳食纖維,鉀、鈣、鎂、鐵等營養素,而且熱量極低,每100克只有17大卡,低卡高纖。而現代人經常外食、嗜吃重口味而引發水腫,吃水蓮有助於維持人體中的鈉、鉀離子平衡,加速代謝。水蓮多種料理法 清脆爽口3秘訣不過許多人對水蓮較為陌生,不知道怎麼料理。其實無論是清炒或搭配蝦仁、香菇、肉絲爆香,或是吃火鍋時當蔬菜煮,都很美味。而不管要怎麼料理,料理前可先泡水約20分鐘,讓水蓮更飽滿。想要炒出清脆爽口無土味的水蓮,農糧署教掌握3秘訣,料理前先洗淨泡水→汆燙後→再搭配大火快炒,便可維持水分飽滿、青脆爽口的好口感。料理方式一:清炒滾水中先加鹽或薑片,再下水蓮汆燙、約15-30秒瀝乾。後續可直接清炒,或搭配爆香配料,快炒約1分鐘即可起鍋。料理方式二:香煎可加入一些佐料做成玉子燒。做法如下:1.將培根切小、蒜末爆香後,加入水蓮拌炒1分鐘,再加入奶油一大匙、鹽、胡椒、醬油適量調味。2.炒好後,先倒入盛有2顆蛋液的碗中攪拌。3.接著將部分蛋液平鋪於平底鍋,小火煎至半熟後,用鍋鏟捲起。再接續重複上述步驟便完成。料理方式三:煮火鍋加入火鍋,切段後煮1分鐘即可撈起。【參考資料】.《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 .《農業兒童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9-04 焦點.元氣新聞
通膨螺旋要來了? 94.6%上班族憂最低工資升、物價跟著漲
9月4日最低工資審議會將首度舉行,雖然今年經濟成長率有望「坐三望四」,不過也持續面臨通膨壓力。根據yes123求職網3日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面對最低工資可能調升,有44.8%公司表示,因此考慮在明年調高產品或服務售價。難怪面對工資調漲,有高達94.6%的上班族指出,會擔心物價也跟著上漲。調查還顯示,假如明年最低工資調漲,對於整體職缺平均起薪,仍然有73.1%的資方透露,「預估會」跟進調升;同時勞方預估自己薪資「會跟著調漲的」,比例僅佔31.8%而已。不過明年起若調升最低工資,其實也有三成二的企業坦言,「預估會」因此「降低」公司徵才意願。還有六成一勞工透露,「會因此增加」找兼差職缺的意願;相形之下,仍有58.7%預估,任職企業會減少時薪人員僱用,反而增加正職人員的工作量。如果軍公教明年度調薪,有36.4%的企業是考慮跟進調高正職的薪資水準,代表不考慮跟進的比例較高,達到63.6%。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認為,針對最低工資精神,要考量弱勢勞工的生活,避免擴大貧富差距,而且他們又特別容易受到通膨衝擊,不少人甚至需要紓困度日。只是凡事「一體兩面」,若薪資上漲,無法避免企業將人事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也就是勞工自己,恐怕會出現「通膨螺旋」風險。而且還可能減少人員聘用機會,或改採「自動化」生產系統、AI服務模式,甚至出現關店、企業倒閉危機。另一方面,假如減少「時薪人員」的使用、降低到班時數,變相增加「正職人員」工作量,恐怕導致過勞風險、提高離職率。楊宗斌不忘提醒,若因最低工資調高,店家將成本轉嫁給顧客,像是「外食費」跟漲,每回變動就是五元、十塊的增幅,恐怕都大於薪資增幅。因此最終會出現「雙輸」或「雙贏」局面,確實需要謹慎評估「經濟淨效果」,比如顧慮到中小企業的承受度,還有聘用較多計時人員的服務業。最佳狀況應該是:最終「薪資漲幅」仍大於「物價漲幅」,代表「實質購買力」增加,使得調薪機制「正向循環」到內需經濟。上述「最低工資勞資看法與缺工潮現況調查」,是於2024年8月16日到8月30日,以網路問卷進行抽樣,調查目前有工作的會員,會員有效問卷共1,266份,信心水準為95%,誤差值為正負2.75%。至於企業有效問卷共1,012份,信心水準為95%,誤差值為正負3.08%。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01 醫療.消化系統
盛行率約3成!胃發炎的重要源頭跟它有關:為第一類致癌物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全台每年新增胃癌個案數約4000人,而近九成胃癌是幽門桿菌所致。過去民眾必須經胃鏡檢查才能獲得除菌藥物健保給付,健保近期將給藥給付條件將放寬,希望藉此根除幽門桿菌、減少胃癌發生。幽門桿菌是什麼?為什麼會出現在胃裡?傳染途徑是?元氣周報帶你認識這個躲藏在胃裡的小惡魔。衛福部最新公布112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胃癌位居第八名,死亡人數2327人,死亡率為每10萬人有10人,每年新增患者達4000多人。新北市立土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黃柏翰表示,高達八至九成胃癌的致病因子為幽門桿菌,但感染幽門桿菌後幾乎沒有症狀,若能透過篩檢及早治療,可以降低胃癌發生風險。找出感染者給予治療,能降低胃癌發生率。台大醫院曾經整合國內多家醫學中心進行幽門桿菌篩檢,結果發現國內成年人幽門桿菌盛行率約為30%,估計全國約有579萬人遭到感染。黃柏翰表示,就臨床觀察盛行率介於30%到50%,若找出感染者給予治療,胃癌發生率能再降低。幽門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的螺旋狀桿菌,主要生存於胃與十二指腸連接處的幽門部位,它具有在胃酸的強酸環境下的生存能力,因此,整個胃部都是它的生存空間。幽門桿菌也常寄生在胃黏液或胃黏膜細胞,而它具有鞭毛可在胃黏膜中螺旋前進,進而破壞胃黏膜表皮細胞,造成胃炎、胃癌。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於1994年將幽門桿菌列為第一類致癌物。反覆慢性胃炎、胃潰瘍,最終演變成胃癌。「幽門桿菌是造成整體腸胃道發炎的最重要源頭。」黃柏翰說,胃部遭幽門桿菌感染後,隨著病情進展,將開始產生慢性胃炎、胃消化性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進而出現萎縮性胃炎病變,以及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等癌前病變,此為胃黏膜上皮細胞因長期發炎出現變異,演變成腸黏膜的上皮細胞,最後將進展成胃癌。多因「吃進去」而感染,接吻傳染力不高。黃柏翰指出,幽門桿菌傳播主要是「吃進去的」,為經由糞口、口口傳染,若是家庭中有成員感染幽門桿菌,家人一起用餐,又沒有分公筷母匙,或一同生活密切接觸,就有可能一人感染、全家中獎。因此,大部分感染者多是在孩童或青少年時期受到家族成員傳染,體內已帶有細菌,尤其若媽媽為帶菌者,傳播給子女的風險更高;當然也有可能是成年後吃進幽門桿菌,造成感染。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任羅景全提醒,尤其父母、祖父母應嚴禁咀嚼食物後,再餵給孩子、孫子吃,降低幽門桿菌傳播的機會。如果家中有人感染幽門桿菌,其他家人是否應自行篩檢?羅景全說,這應考量成本效益的問題,但若出現腹痛、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建議到醫院進行檢查。既然幽門桿菌可以經由口口傳播,那麼「接吻」有沒有可能感染幽門桿菌?黃柏翰說,依目前醫學研究「沒那麼明確」,但理論上不能排除,也是有機會的,只是透過接吻的傳播率不高,幽門桿菌的感染需要於生活周遭長時間的暴露、累積。感染者多數無症狀或不明顯,需透過採檢確診。大部分感染幽門桿菌患者症狀並不明顯,即使有症狀,也是常見的消化不良、打嗝、噁心、腹痛、腹脹、胃酸逆流等類似腸胃炎的不適感,黃柏翰說,單靠症狀來察覺幽門桿菌,在實務上有困難。因此,臨床上發現感染幽門桿菌,多半是透過健檢,或經胃鏡檢查發現胃潰瘍時,再進一步採檢而確診。黃柏翰提醒,若是出現食欲不振,或是餐後容易有飽脹感,或是吃一點食物就很飽,餐後會嘔吐、解黑便,甚至是體重於最近一至三個月減輕三至五公斤,或是減少總體重的5%,應懷疑是罹患胃癌。預防幽門桿菌感染1.注意飲水衛生,避免飲用地下水、山泉水等。2.生食較容易帶有幽門桿菌,建議盡量不要生食,如生魚片、生菜沙拉。3.不管外食或在家用餐,不要共用餐具,遵守公筷母匙。4.如廁後、用餐前落實勤洗手。5.選擇衛生乾淨的用餐場所。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19 醫療.消化系統
幽門桿菌治療好後就不會再復發?教授解析復發及再感染的差別
我在2024-7-26發表無症狀幽門桿菌感染要治療嗎,臉書朋友Arquic Fingerprint留言:我之前胃鏡檢查後發現有胃潰瘍及幽門螺旋桿菌,經抗生素殺菌跟治療後已康復,但往後因健檢的不同腸胃科醫師都說,治療好就不會再復發了。我知道"不會復發"只是簡單的指復發機率低,不是絕對不復發。但我好奇的是,飲食、環境或衛生髒亂的接觸不就正是罹患幽門桿菌主因嗎?如果患者治療好了仍維持原本的生活,為何不是請曾感染者定期檢驗是否再度感染呢?除了現今因追蹤統計數據顯示復發機率低所以醫師較放心外,想請問教授,是否有什麼研究指出為何抗生素治療好了會讓復發率不高?抗生素治療不太可能產生抗體吧。我先回答「抗生素治療不太可能產生抗體吧」。抗生素的作用是殺菌,所以抗生素治療當然不會讓身體產生抗體。但是,幽門桿菌感染是會讓身體產生抗體,只不過幽門桿菌卻有辦法克服抗體,造成再感染。也就是說,感染過幽門桿菌的人並不會因為有了抗體而不會再次被感染。請看2016年發表的Helicobacter pylori overcomes natural immunity in repeated infections(幽門螺旋桿菌在反覆感染中克服自然免疫力)。再來,我需要解釋「復發」這個詞。一般來說,「復發」是對等於英文的Recurrence,但在特定的情況下,「復發」卻需要翻譯成Recrudescence。事實上,Recurrence是包含了Recrudescence和Reinfection(再感染)。Recrudescence的意思是「在成功根除幽門桿菌感染後,殘餘的細菌死灰復燃」。Reinfection的意思是「在成功根除幽門桿菌感染後,外來的細菌造成二次感染」。(註:所謂的「成功根除」指的是檢測呈陰性,而不一定是「百分之百清除」)DNA fingerprinting(分析細菌的DNA)是唯一能精確區分Recrudescence或Reinfection的方法,但臨床上是不可能給每一個病患做DNA fingerprinting。所以,為了方便起見,凡是在一年內出現的Recurrence,就被歸類為Recrudescence,而凡是在一年後出現的Recurrence,就被歸類為Reinfection。大致上來說,幽門桿菌的Recurrence rate(復發率)是介乎2到10%之間,而已知的正相關因素是:落後國家、低收入、環境衛生不良、少數族裔、低教育水平、高外食頻率、不定時飲食、年紀、家人有幽門桿菌感染。至於讀者所問的「是否有什麼研究指出為何抗生素治療好了會讓復發率不高」,答案是有很多相關研究。請看下面這些論文:2017年Low Re-infection Rat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after Successful Eradication in Thailand: A 2 Years Study(泰國成功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後再次感染率較低:一項為期兩年的研究)Helicobacter pylori recurrence after eradication in Latin America: Implications for gastric cancer prevention(拉丁美洲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後復發:對預防胃癌的影響)2019年Eradication rat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reinfection in Korea: A retrospective study(韓國幽門螺旋桿菌再感染的根除率:一項回顧性研究)Recurr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cidence and influential factors(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復發:發生率及影響因素)。Rate and predictive factor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recurrence: Analysis of a screening cohort(幽門螺旋桿菌復發率和預測因子:篩檢隊列分析)。Helicobacter pylori recrudescenc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幽門螺旋桿菌復發及其影響因素)2020年Helicobacter pylori Recurrence after Eradication Therapy in Jiangjin District, Chongqing, China(中國重慶市江津區幽門螺旋桿菌根除治療後復發情形)Long-term follow-up of Helicobacter pylori reinfection and its risk factors after initial eradication: a large-scale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open cohort, observational study(初步根除後幽門螺旋桿菌再感染及其危險因子的長期追蹤:大規模多中心、前瞻性開放性隊列觀察性研究)2024年Recurrence Rat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fter Successful Eradication in Southern Coastal China(中國南方沿海地區成功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後的復發率及影響因素)Recurr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following successful eradication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Korean patients(韓國患者成功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後復發及臨床結果)Recrudescence and Reinfection After H. pylori Eradication Treatment(幽門螺旋桿菌根除治療後的復發與再感染)原文:幽門桿菌復發及再感染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19 養生.聰明飲食
慢性病是吃出來的 專家教從用餐順序及料理方式遠離三高危機
俗話說:「病從口入」,三高、慢性疾病是吃出來的。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表示,進食順序錯誤,經常吃高鹽、高油及高糖食物,容易引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問題,影響心血管健康。建議簡單改變用餐順序,先吃蔬菜,再吃優質蛋白質食物如白肉等,最後才吃澱粉類如飯、麵等,就能輕鬆降三高、預防慢性病。三高的危險因子,除了年齡、遺傳因素,最重要的關鍵是「飲食」。台灣外食比率近7成,便當隱藏許多熱量陷阱,徐佳靖說,許多人在用餐時,先扒進大口白飯,再吃鹹香的焢肉、排骨或雞腿,最後才吃上幾口菜,往往吃不完的剩食廚餘,幾乎都是蔬菜類。吃菜再吃蛋白質 用餐宜細嚼慢嚥蔬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膽固醇、調節血糖、預防心血管疾病。徐佳靖建議,用餐應先吃蔬菜,可以緩和飯後血糖上升,控制高血壓的「得舒飲食」,也是以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的深綠色蔬菜為主;接著是吃優質蛋白質食物,澱粉類最後再吃,注意食用時要放慢速度、細嚼慢嚥。蛋白質可分為植物性與動物性,植物性蛋白質包含黑豆、毛豆、黃豆,其他豆類都屬於澱粉;動物性蛋白質則以鳥禽類、海鮮類等白肉為主,豬、牛等紅肉適量。徐佳靖提到,動物性蛋白質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而植物性蛋白質的肪脂量低、飽和脂肪酸低,分量可各半食用。少碰精緻澱粉類 運動增醣類代謝在澱粉類部分,徐佳靖提醒,多吃五穀雜糧,地瓜、南瓜也屬於澱粉,可取代米飯主食。麵條、冬粉是加工過的精緻澱粉,吃太多小心發胖,還會讓血糖瞬間升高。有些人以為戒澱粉是有效的減重策略,但完全不吃澱粉,容易導致能量不足,影響身體正常運作。吃對好澱粉,有助於控制食欲和體重,搭配運動能增進醣類代謝,並幫助肌肉修復。徐佳靖強調,進食從蔬菜、肉類、澱粉,依序用餐可避免血糖快速轉變為脂肪,引發肥胖、三高問題。至於水果,應該當成餐與餐之間的「點心」,水果並不會幫助餐後消化,反而會更增加飽腹感。除了食物進食順序,在烹調方面,徐佳靖指出,盡量以清蒸、水煮、烘烤、涼拌等方式烹煮,少油煎、油炸,以及加入大量調味料的紅燒、糖醋等烹調方式,限制鹽、糖、油的攝取,以遠離三高危機。降三高的食物預防三高上身,不妨多攝取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木耳、香菇、金針菇、海帶等食物,可以減低膽固醇的累積,進而降血壓、降血脂及穩定血糖。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16 養生.聰明飲食
身體發炎,過敏、癌症恐上門!濃湯、包子也不能吃?營養師的「抗發炎菜單」一次看
身體癢、打噴嚏...天氣的變化讓很過敏兒都難過了起來;又或是無關季節,每次吃到某些食物,身體都會起疹子癢到受不了!其實過敏,就是一種「發炎反應」,每個人的發炎部分可能會不同,如有人是鼻子過敏、呼吸道過敏,也有可能是皮膚過敏。究竟我們要如何抗發炎?或是什麼食物容易導致過敏?還有平時該怎麼飲食最好?就由李婉萍營養師來一一替大家解惑。玉米濃湯、包子...竟可能是罪魁禍首如同前所述,過敏是一種發炎反應,發炎部分會有所不同,像我自己就是鼻子過敏。但當遇到這類情況,我們在營養學上就會建議可以先避開以下過敏原食物:奶製品,包含低脂、全脂牛乳、優酪乳、優格、起士等等。我曾有位患者有皮膚方面的困擾,幫他進行過敏原檢測後,發現他的過敏原是牛奶,因此建議他最近三個月先戒奶,第一個月回診成效並不是這麼明顯,再經營養師抽絲剝繭下發現,患者常吃的玉米濃湯和包子其實也都含有奶製品。再戒掉這些食物後,三個月後的回診發現皮膚癢的狀況真的有改善許多。雖然這案例是先完全戒掉奶製品,但其實並非不能吃,還是先建議先減量,身體狀況有改善後再慢慢加量。有人會認為,自己喝完牛奶後沒有不適反應,應該就是沒有過敏?其實過敏還有分「急性與慢性」兩種。急性過敏會立即出現症狀,如皮膚腫起、呼吸道有問題等;而慢性過敏就常常藏在我們的飲食當中,如會表現在皮膚上、或是器官慢慢退化等問題。改善嚴重鼻子過敏的方法那當我們出現了過敏的狀況,要如何解決?第一當然是減敏,再來如果聽眾您有鼻過敏問題,我建議可以早上吃「生菜沙拉」和「生洋蔥」,因為我們攝取更多的蔬菜,裡頭的纖維也會幫助腸道的好菌,可以增強我們的免疫力。再來,洋蔥的「槲皮素(也存在於蘋果、葡萄、莓果類裡)」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成分。有人會問說,蘋果要不要連皮一起吃?雖然現在的蘋果皮上多含有可食用的水溶性蠟(也是一種纖維),但我認為可以一起吃。若想要吃到最純、最健康的話,就可以選擇削皮吃。想避免癌症,這樣吃很重要大家都認為發炎不好,但我覺得發炎其實是必要之惡,適當的發炎才能保護身體(但過度發炎就會破壞身體),像是很多癌症其實都是從一開始的發炎反應(如飲食習慣導致發炎造成的息肉,息肉再進而引發大腸癌等),最終造成癌症。因此不好的東西不要吃,像是會造成息肉,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蔬菜攝取量太少,因此建議外食族,平時午晚餐除了主食外,可以多加一份青菜(地瓜葉等深綠色蔬菜)。關於肉類,因為引發大腸癌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紅肉(牛豬等)」,所以也建議若要吃肉可以吃魚肉,魚肉的脂肪量較低,也較不容易引起發炎反應。談到吃魚,民眾或許都知道鮭魚、秋刀魚很健康,其實這兩種魚的油脂量很高(和五花肉、控肉不相上下),但是它們卻含有豐富的EPA和DHA(可降低發炎反應),因此也很建議吃。若想吃較瘦一些的魚類,則建議可以選擇石斑、驢魚等。再來也是一般上班族可能會遇到的,排骨、雞腿、控肉等主餐的挑選問題。若以紅黃綠燈來判斷,我最建議吃綠燈的雞腿(炸雞腿的話就建議去皮),而排骨落在比較不建議吃的紅燈區(熱量很高);最後控肉雖然也算是紅燈區,但和排骨這類非原型食物相比,會比較好一些,因此若想吃控肉便當就可以飯量減少、多吃一點菜也是可以的。至於香料上的建議,我認為可以多使用不同辛香料、盡量少鹽,或是像是我自己就喜歡用大蒜來做變化,如加入雞湯、或食物再摻一些馬告或薑黃,就會帶來多層次的香氣。最後,還是建議大家吃東西吃七分飽、食物多樣化、多吃膳食纖維(一天吃到至少兩拳頭的蔬菜或水果,若多吃可以吃到七個拳頭的量),這樣吃不僅可以吃得飽,也可以活得更健康。延伸閱讀: 一直拉肚子怎麼辦?6警訊快就醫!一表區分急性和慢性腹瀉,教你7型態大便分類法
-
2024-08-13 焦點.元氣新聞
2024市售8款熱門兒童魚油推薦!孩子補充DHA提升學習力 魚油挑選5原則
魚油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保健食品,但小朋友幾歲需要開始補充魚油?聽說讓孩子吃魚油補充 Omega-3有助成長,還可提升學習成效,是真的嗎?究竟魚油含有哪些營養成分?孩子該怎麼挑、怎麼吃,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本文讓你一次搞懂!魚油關鍵成分DHA 是什麼?魚油最大的特色在於含有 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只能從飲食中攝取。Omega-3的兩大成分為 DHA 和 EPA,其中,DHA是孩子成長發育時的重要營養素,在孩子的學習力、專注力、靈活反應上扮演關鍵角色,對於視覺發展也有助益;EPA則能幫助循環順暢,調節生理機能。正值黃金學齡期的孩子,身心皆快速發展,學習一日千里,營養也要跟上才行,DHA能幫助活絡思緒、發展潛能,為孩子的學習成長助攻。兒童補充 DHA 有哪些好處?1.提供營養,幫助調節生理機能、加強保護。2.激發潛能,提升專注力,為學習加分。3.對於偏食、缺乏運動的孩子,可補充日常飲食缺乏的「好油」,幫助成長發展。4.長時間使用3C產品,DHA有助晶亮保健,維持清晰視野。5.幫助幼兒語言能力、理解邏輯力等發展達標。兒童幾歲可以開始吃DHA魚油?DHA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小朋友從胎兒時期就應透過媽媽的飲食攝取足夠的DHA,1歲前,母乳和嬰兒奶粉是主要的DHA來源。1歲後進入副食品階段,孩子可從富含魚油的魚類當中攝取DHA,建議孩子三餐當中至少要有一餐吃魚,秋刀魚、鮭魚都是DHA含量較高的魚類。倘若孩子不常吃魚,家長可為孩子挑選兒童魚油,剪開軟膠囊將魚油加入副食品中食用;3歲以上會咀嚼、吞嚥的孩子,可以在家長陪同下,將魚油膠囊直接咬破咀嚼,或是吞服食用,有的孩子會抗拒魚油的味道,也可選擇魚油軟糖,讓孩子吃得開心又健康。兒童魚油建議每日攝取量是多少? 每個年齡層的兒童需要的魚油攝取量都不同,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嬰幼兒及兒童每日DHA和EPA攝取量如下:● 6-24個月:DHA攝取量10-12毫克/每公斤體重● 2-4歲:100-150毫克DHA+EPA● 4-6歲:150-200毫克DHA+EPA● 6-10歲:200-250毫克 DHA+EPA● 10歲以上:250-2000毫克DHA+EPA兒童魚油怎麼挑? 哪些「眉角」要注意?【兒童魚油挑選原則1】Omega-3高濃度魚油魚油的營養價值來自Omega-3,魚油大顆不代表含有較多的Omega-3,要從Omega-3的濃度來判斷。如果要確保Omega-3攝取量,建議選擇80%以上高濃度魚油,許多專家都會推薦rTG型魚油,因為透過最新rTG萃取型態,Omega-3濃度較高,也表示能補充到越多的 DHA 和 EPA,支援孩子的成長發展。【兒童魚油挑選原則2】 留意DHA含量魚油中的 DHA 和 EPA都是很好的成分,EPA主要幫助循環健康,對高壓上班族、外食族、中高齡者來說非常重要,成長中的兒童則更需要DHA幫助學習啟蒙,因此挑選兒童魚油時,建議以DHA為主,選擇DHA含量較高的產品,才符合兒童各個成長階段的營養需求。【兒童魚油挑選原則3】 複方添加維生素D3,全面幫助成長幼兒、小學生、青少年黃金發展期,除了需要補充魚油, 有「陽光維生素」之稱的 D3,對於換牙、骨骼、維持生長曲線也很有幫助,選擇添加維生素D3的複方魚油,Omega-3與D3強強聯手,效果更顯著。【兒童魚油挑選原則4】 小顆粒或軟糖劑型,以孩子喜歡吃、願意吃為主再好的產品,也要小孩願意吃才有用。很多孩子拒絕吃魚油,就是因為大顆魚油膠囊難以吞嚥,因此挑選兒童魚油,務必選擇容易食用的小顆粒軟膠囊,或是討喜的魚油軟糖,以免增加家長與孩子的心理負擔。【兒童魚油挑選原則5】通過第三方檢驗認證,食用更安心有認證才有保障!家長一定要睜大眼睛,挑選通過第三方魚油濃度品質檢測、SGS 重金屬和塑化劑等檢驗、SNQ 國家品質標章的產品,才能讓孩子安心吃。目前世界上最具權威的國際魚油認證機構是 IFOS (International Fish Oil Standards) ,標準比WHO還嚴格,選擇擁有 IFOS 認證的產品,更能確保品質和安全性。市售8款熱門兒童魚油推薦【兒童魚油推薦品牌1】大研生醫 德國DHA 80%兒童魚油● Omega-3脂肪酸:SGS實際檢測濃度為98.6%● DHA含量:200 mg ,SGS實際檢測濃度為90%● 魚油型態:rTG● 複方成分:維生素D3● 劑型大小:小大研生醫與德國KD Pharma原廠聯合開發高濃度80% 200毫克DHA ,嚴選智利和秘鲁海岸的無汙染小型魚,透過專利製程萃取高吸收率rTG型態魚油,並添加全球百年大廠DSM瑞士頂級Quali®-D維生素D3 200IU,滿足兒童成長發育需求。顆粒小、好吞食,一天一顆即可,通過塑化劑、重金屬檢測,並獲得世界最高等級品質IFOS的五星肯定、Monde Selection特金獎認證。由於維他命D是脂溶性維生素,因此建議在飯後食用,吸收效果會更好。產品連結 https://reurl.cc/7dXoKd【兒童魚油推薦品牌2】大研生醫 高濃度兒童魚油軟糖● Omega-3脂肪酸:300mg● DHA含量:181 mg● 魚油型態:rTG● 複方成分:維生素D3● 劑型大小:小吃軟糖就能補充營養!市售唯一特殊軟糖劑型,熱帶水果口味,沒有魚腥味,而且零含糖量,讓孩子吃得開心無負擔。挪威原裝進口,嚴選小型魚,避免重金屬污染,每粒含300毫克 Omega-3脂肪酸、181 毫克 DHA、74毫克EPA,以及180 I.U. 維生素D3,足量關鍵營養素,陪伴孩子健康成長。rTG型態魚油分子小、均勻分布,特殊軟糖劑型讓DHA和EPA利用率提高 43.3%。鋁箔泡罩包裝,隔絕光氧水,保存更新鮮,小巧好攜帶,出外旅行也能天天為成長加油!產品連結 https://reurl.cc/xvZ07N【兒童魚油推薦品牌3】船井生醫 85% DHA日本進口rTG高濃度兒童純淨魚油● Omega-3脂肪酸:>225mg● DHA含量:>213 mg● 魚油型態:rTG● 複方成分:維生素E● 劑型大小:小日本原裝進口,藥廠等級製程,rTG型魚油吸收率高,加上創新SPD專利技術低溫萃取減少營養破壞,無腥味好入口。產品通過400項安全檢測,不含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並取得日本、韓國GMP認證,經SGS檢測DHA最高濃度為85.3%。日本專利腸溶軟膠囊不溶於胃酸,直抵腸道才溶解釋放,確保營養有效利用。產品連結 https://reurl.cc/r9o1Kx【兒童魚油推薦品牌4】悠活原力 小悠活 兒童魚油咀嚼軟膠囊● Omega-3脂肪酸:385mg● DHA含量:275 mg● 魚油型態:rTG● 複方成分:維生素E● 劑型大小:小魚造型,可咀嚼食用採用挪威頂級魚油,魚油原料擁有USP (符合歐盟和美國藥典規範)、友善海洋標章、ISO 14001等認證。1粒含有385毫克Omega-3脂肪酸(但並未提供濃度檢驗),rTG型態好吸收,可剪開膠囊擠出液體,加入水中食用,或直接咀嚼,香檸風味兒童接受度高,建議4歲以上食用。產品連結 https://reurl.cc/GjQbGy【兒童魚油推薦品牌5】GNC 健安喜 兒童魚油軟糖 覆盆子檸檬口味● Omega-3脂肪酸:50 mg● DHA含量:10 mg● 複方成分:維生素A、C、D、E● 劑型大小:軟糖可咀嚼食用全球最大保健食品連鎖品牌,水果風味軟糖設計,為兒童提升食用趣味,天然覆盆子檸檬風味,酸甜好吃。產品符合美國cGMP生產管理規範、FDA檢測標準,並通過美國國家衛生基金會認證,建議2-3歲,一天一顆,4歲以上一天兩顆,靈活思緒,提高專注力,幫助學習。產品連結 https://reurl.cc/oRmy9l【兒童魚油推薦品牌6】小兒利撒爾 小魚球 咀嚼式軟膠囊● Omega-3脂肪酸:166 mg● DHA含量:66 mg● 魚油型態:TG型● 複方成分:維生素E● 劑型大小:小魚造型膠囊,可咀嚼食用嚴選美國阿拉斯加野生鱈魚油,經7道純化處理,無魚腥味,香橙風味無糖配方,大人小孩都愛吃,TG萃取方式,保留魚油天然型式,吸收率高,通過SGS重金屬、塑化劑、微生物檢測,每天兩顆為孩子補充Omega-3,活躍學習力。產品連結 https://reurl.cc/oRmyzV【兒童魚油推薦品牌7】BHK’s 兒童 魚油DHA 咀嚼軟膠囊 橘子口味● Omega-3脂肪酸:185 mg● 魚油型態:rTG● 複方成分:維生素A、D、E、 PS磷脂醯絲胺酸劑型大小:小魚造型膠囊,可咀嚼食用美國rTG型魚油 ,cGMP高品質,含豐富的Omega-3脂肪酸 ,DHA含量125 mg,搭配專利PS(磷脂醯絲胺酸),具多國功效與製程專利,有助於兒童反應快、理解能力佳 ,加上多種維生素,全面照顧兒童健康成長,3歲以上建議一天兩顆,啟發天賦,卓越學習。產品連結 https://reurl.cc/Vz75gb【兒童魚油推薦品牌8】澳佳寶 機伶小子魚油/兒童魚油● Omega-3脂肪酸:300 mg● DHA含量:120 mg● 魚油型態:rTG● 複方成分:維生素E● 劑型大小:軟膠囊可直接吞服,或咀嚼食用專為 1歲以上兒童設計的無糖配方,覆盆莓+柳橙風味,好吞好嚼。嚴選深海小型魚,捕撈24小時內即保鮮萃取珍貴成分,製造廠符合PIC / S GMP藥廠等級,自澳洲原裝原瓶進口,堅持不分裝以確保品質,並通過30項檢測。1-12歲兒童每天一顆,每顆含有300 毫克 Omega-3。產品連結 https://reurl.cc/Wxzxpx延伸閱讀:市售7款兒童魚油推薦!兒童魚油功效、挑選方式一篇就懂
-
2024-08-09 養生.聰明飲食
蔬果汁竟比奶茶還甜!營養師揭「超商果菜汁」驚人含糖量,喝1瓶就快超標
許多外食族蔬果攝取不足,會習慣到超商買瓶蔬果汁來喝,但初日診所減重專科醫師吳榛槿提醒,看似健康的果菜汁,一瓶400毫升含糖量竟高達26.4公克,相當於6.6顆方糖,甚至比奶茶還甜!若每天喝1.5瓶,一日含糖量直接超標,不僅沒補充到纖維質,還可能讓身體吸收過量糖分,導致肥胖上身。「你知道在超商買任何一瓶飲料,可能攝取進去的含糖量有多少嗎?」吳榛槿表示,根據國健署建議,每人每日精緻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若以一名30歲、體重50公斤的女性上班族為例,每日建議攝取熱量1,500卡,其中糖分應低於37.5公克(約等於4顆方糖),而400毫升果菜汁的含糖量有26.4克,一瓶就佔了建議攝取量的70%。超商蔬果汁不含纖維質、糖分過高吳榛槿指出,別以為蔬果汁就很健康,因為蔬果汁、果菜汁這類飲品,是由原型食物加工變成飲品,會讓原本所含的豐富纖維質流失。「但纖維其實對血糖有緩衝效果,缺了這層保護,糖分就會被身體更快速的吸收,再加上為了提升口感而添加的糖,更容易讓飲用蔬果汁的民眾攝入過量糖分。」吳榛槿舉診間個案為例,一位30歲的女性業務上班族,三餐外食必須常常應酬交際,但為了保持身材,嚴格控制精緻澱粉的攝取,完全不吃宵夜,未料體重不降反升,最讓她困擾的是,四肢瘦瘦的她卻小腹突出。進一步問診後才發現,原來該名患者自覺蔬果攝取量太少,養成每隔1、2天就飲用一瓶蔬果汁的習慣,看似健康的選擇,卻導致果糖、精緻糖過度攝入,後續更被診斷出患有重度脂肪肝,體脂率也超標。所幸透過飲食調整,戒除飲用蔬果汁後,不僅改善胰島素阻抗問題,在4個月內就瘦了將近10公斤。檸檬飲每毫升含糖量比奶茶還多吳榛槿表示,常被大眾誤認為健康的飲品,除了蔬果汁之外,還有市面上常見的檸檬飲,「1瓶約375毫升的檸檬飲,看似成分單純,但實際含糖量28公克,與一瓶600毫升奶茶含糖量僅差了5.6克。」換句話說,檸檬飲每毫升的含糖量其實比奶茶還要多。不少研究中都指出,吃糖與吸食毒品海洛因、可卡因所誘發的腦中活躍區域完全相同,一旦「糖上癮」就很難戒除。吳榛槿進一步解釋,當糖份進入到體內,就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而處理不完的糖則會成為脂肪囤積,造成身體長期慢性發炎。「更可怕的是,糖對身體所造成的影響,僅需4天就可以看出變化。」吳榛槿提醒,攝取過多糖分可能還會影響記憶力、專注力、反應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即日起開始減糖,戒除糖癮,避免含糖飲料造成肥胖、發炎等多種疾病。【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4226.html】
-
2024-08-04 養生.聰明飲食
噁心、嘔吐、腹瀉……食物中毒最大宗是它!詳解5大常見病菌
高溫的夏季,食物腐敗速度特別快,沒有低溫保存的涼麵、沙拉、放隔餐才吃的便當;還有些人習慣一次煮一大鍋飯,放在冷藏一吃好幾天。「寶林茶室案」提醒我們,傳統以為安全的食物其實不安全。食物中毒可大可小,輕者嘔吐拉肚子,重者丟了小命,從外食、採買到料理食物,有哪些是可以預防的環節?今年3月下旬,台灣爆發罕見的集體食物中毒事件「寶林茶室案」,致命毒素「邦克列酸」(原譯:米酵菌酸),造成35人身體不適,其中6人死亡。據調查,國人外食比率達七成,避免食物中毒,食藥署籲購買外食應立即食用,且食用前須做好手部及餐具清潔,也建議買商譽佳的店家食物。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近年受到暖化的影響,四季氣候更加溫暖潮濕,更適合各種微生物繁殖及增生。食藥署公布食品中毒統計資料,108年到111年導致食物中毒的前五大病菌,以諾羅病毒為最大宗,其次依序為「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沙門氏桿菌及腸炎弧菌。如果以月份分析,最容易導致食物中毒的月份,為每年的2月,皆以諾羅病毒為主。1.諾羅病毒食物中毒最大宗,極少量就能傳播。林金富表示,諾羅病毒是一種最常引起腸胃道發炎的病毒,患者通常是生食海鮮,或是吃到受到諾羅病毒汙染的食物而感染。諾羅病毒的特性是只要「極少」的量就足以傳播,有些患者僅是接觸到受汙染的食物或物體表面,再碰觸到自己的嘴巴、鼻子或眼睛粘膜等就被感染。遭到感染的患者,如果後續接觸到的物品或食品沒有徹底消毒,也會讓諾羅病毒繼續傳播。加上發病潛伏期長達24到48小時,如果是餐飲服務業者中,有人感染諾羅病毒,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大規模感染。林金富表示,每年2月正值農曆春節前後,國人聚餐機會增加,餐廳業者需要準備大量餐食,如果準備過程保存不當,生熟食交叉汙染、器具未徹底消毒,或是使用到受諾羅病毒汙染的水源,都會增加諾羅病毒食物中毒的機率,這也是2月食物中毒人數最多的原因。2.金黃色葡萄球菌保存溫度不足易滋生,煮沸2小時才能殺死。金黃色葡萄球菌常發生在受汙染的肉品、乳製品、蛋製品、魚貝類、乳製品、盒餐、生菜沙拉及麵包店產品,只要保存溫度不足,就可能讓金黃色葡萄球菌滋生,須持續煮沸2小時才能破壞細菌,且金黃色葡萄球菌對腸道內酵素也具抵抗力。感染者潛伏期短,平均2到4小時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食物中毒症狀,通常輕症患者都能靠休息而自癒。3.仙人掌桿菌分嘔吐型、腹瀉型,室溫下貯存過久易滋生。仙人掌桿菌普遍存在環境中,且易透過灰塵或病媒汙染食品,菌體不耐熱,但可能形成耐熱性芽胞,因此餐點若在製備後又在室溫下貯存過久,就有可能使該菌的芽孢萌芽增生,並產生毒素,造成食品中毒。仙人掌桿菌中毒者可分為嘔吐型、腹瀉型,嘔吐型大多是吃到擺放在室溫太久的米飯或是澱粉製品引起,感染者約半小時左右就會開始嘔吐;腹瀉型的患者,多是吃到香腸、肉汁等肉類產品,其餘像是濃湯、醬汁、果醬、沙拉、布丁甜點及乳製品也常被汙染,這類患者潛伏期比嘔吐型長,感染後約6到15小時才會發病。4.沙門氏菌常見於動物性食品、蛋白質高的植物性食品。沙門氏菌廣泛存在於動物身上,通常可經由人、貓、狗、蟑螂、老鼠等途徑汙染食品。林金富表示,因沙門氏菌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世界各地常居首位或第二位,在台灣排名第四。主要導致中毒的食物,如畜肉、禽肉、鮮蛋、乳品、魚肉煉製品等動物性食品,或是豆餡、豆製品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植物性食品。感染者潛伏期約在4到48小時,平均約24小時內就會發病,發病時間愈短,症狀愈嚴重。5.腸炎弧菌存在溫暖沿海,常見於生鮮海產,或透過器物傳染。腸炎弧菌存在於溫暖的沿海地區,在攝氏30度到37度間繁殖速度快,可在12到18分鐘內繁殖一倍。主要引起中毒的食品為生鮮海產、魚貝類,或受其汙染的其他食品。也可透過菜刀、砧板、抹布、器具、容器及手等媒介物間接汙染食物而引起中毒。患者通常會在17小時內發病,其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頭痛、發燒、發冷為主。預防食物中毒5要1.要洗手調理食品前後徹底洗淨雙手,有傷口要包紮。2.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3. 要生熟食分開處理生熟食需使用不同器具,避免交叉汙染。4.要徹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必需超過70℃,細菌才容易被消滅。5. 要注意保存溫度保存低於7℃,室溫不宜放置過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01 養生.聰明飲食
省錢撇步!颱風天後「這種菜」最便宜!營養師指6大營養好處,這樣吃更養生
豆芽菜日常相當常見,具有相當優異的營養價值,不僅有助減重、也有利養生。不過豆芽菜也常見三種不同的顏色類型,究竟三者差異為何?又該挑選哪一種?吃的時候又要注意什麼?嫚嫚營養師指出差異,並教大家怎麼吃更健康!補鈣、補纖維、又補維生素A!豆芽菜6大營養好處一次看。 嫚嫚營養師表示,豆芽菜主要的營養可包括蛋白質、膳食纖維、鉀、維生素A、葉酸、鈣質等,對於養生、減重都相當有幫助。 6大營養和好處:蛋白質有助維持肌肉量、修復組織、促進代謝等。膳食纖維則促進排便、腸道健康、控制體重、控制血糖。鉀離子可助鈉鉀平衡、有利維持血管健康、防範高血壓。維生素A有利維持肌膚、黏膜健康,保養眼睛、維持暗視力,也可幫助維持免疫力。葉酸有利防範貧血、助胎兒神經發育穩定。鈣質則助增加骨密度、養骨。 3種豆芽菜各別特色:豆芽菜常見綠豆芽菜、黃豆芽菜、黑豆芽菜三種,分別為綠豆、黃豆、黑豆發芽而成,也有各別特色。綠豆原為五榖雜糧類,相較另外兩者水分較高、熱量更低。原為蛋白質類的黃豆和黑豆,前者有大豆異黃酮,有助抗氧化、抗衰老、降膽固醇、有利女性及更年期女性保養。後者則黑豆皮具有花青素,有助抗氧化、抗衰老、抗發炎。 3種豆芽菜,我適合哪一種?一張圖看懂各營養差異! 黃豆芽和黑豆芽略勝一籌?嫚嫚營養師也指出各營養差異(如圖),整體而言,三者熱量、蛋白質、膳食纖維差異較大。其中黃豆芽和黑豆芽各方面營養素比綠豆芽更顯豐富,像是以膳食纖維來說,綠豆芽的膳食纖維約如同高麗菜等一般蔬菜,黃豆芽和黑豆芽明顯高出許多,其量高如菇類,又以黑豆芽更高。 綠豆芽原來是黑馬?不過這也並不代表綠豆芽沒有價值,嫚嫚營養師表示,綠豆芽其實本身就相當有營養,且熱量較低,只是另外兩者更高,熱量也較高。而綠豆芽有較高的鈣質,雖然對於養骨鈣質攝取來源吸收率最佳的還是牛奶等乳製品為主,但也可以是全素者的選擇,或一般民眾額外的攝取來源。 我要吃哪一種?因此若是養生來看三者都相當不錯,若想更偏重於營養可選擇黃豆芽和黑豆芽,若偏重於控制體重可選綠豆芽。 豆芽菜3族群酌量或避免,過敏族群特別留意別亂吃! 免疫不佳者避免生食:生沙拉放豆芽菜,孕婦、小孩、老人,以及癌症治療中等免疫不佳者要注意燙熟,建議可川燙後製作成溫沙拉。而豆芽菜料理常見稍微燙一下就好,在外食點餐時前述族群也可請攤販燙熟或避免。 過敏族群留意黃/黑豆芽:黃豆芽和黑豆芽雖然發芽後為蔬菜,但發芽之前畢竟是豆類,部分對於豆類會過敏的患者還是須留意。若是吃了發現過敏反應須立即停止,並合理的懷疑是否對其過敏,過敏原是有可能隨年齡有所不同的。 限鉀族群先諮詢:各豆芽都是屬於富含鉀離子,因此若是洗腎、透析、腎臟不佳到了需要限鉀的患者,也需特別留意,食用前先與醫生或營養師討論,尤其是黃豆芽和黑豆芽鉀離子又明顯更高。 《延伸閱讀》 .有吃菜還是便祕?糞便軟黏?醫解常見3問題,不是光吃菜就好! .果汁、蔬果汁、果菜汁有營養?營養師:別濾渣,把握3重點也助養生。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