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9 新聞.健康知識+
搜尋
外科
共找到
2473
筆 文章
-
-
2020-02-09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這病毒好毒,不要進來!
「你們的急診是怎麼搞的?我昨天進去只不過半天,就被隔壁床傳染上重感冒!」病人一進門診的診間,就雙手叉腰,對著我咆哮。「你不知道去急診就是要戴口罩的嗎?不戴本來就很容易被傳染。」「你們沒有人跟我說過,我怎麼會知道?」病人的聲音越來越大。「害我現在流鼻水鼻塞又咳嗽,比沒去急診時更難受。」我看了看他:「你想知道為什麼在急診會被傳染上感冒嗎?」「當然!看看你們醫院做的好事。」病人還是非常生氣。「因為你隔壁床的病人,跟你現在一模一樣,感冒了還不肯戴上口罩,就傳染給別人了。」「………」這些日子,口罩該到哪裡買,該怎麼戴,該使用哪一種口罩,多久該換,該不該禁止出口,產能夠不夠,價格該如何定……成了熱門話題,但對我來說,卻是惡夢重現,回到了那個不想面對的SARS年代。那時整個醫院都充滿肅殺的氣氛,沒人知道SARS會持續多久,會感染多少人,全國的防護器材都不夠,醫院之間相互爭奪醫療資源,手段盡出,甚至也聽說有同一家醫院的不同病房之間,為了器材的分配勾心鬥角,人心浮動。那時大家都擔心,怕被病人傳染上,繼而傳染給家人,幫病人插管的同仁,更是冒著生命危險,只要防護器材出了差錯,或是作業一點點疏失,付出的代價可能就是自己的生命。當看到從和平醫院轉來的醫護同仁在生死中掙扎時,更是不捨與不忍。曾有被染上SARS的護理同仁,在隔離病房中,戴著高濃度的氧氣面罩,隔著玻璃,對著外面的醫護同仁一面喘,一面寫下「這病毒好毒,不要進來」的手板秀給外面的人看。每個穿著隔離衣進去的人,忍住盈眶的熱淚,卻又得故做淡定,悉心照護。她已經生病了,卻還念著其他的醫護人員,不願意有人為了照顧自己,而染上這個可怕的疾病,但她最終仍然不敵病魔。那時N95口罩供應吃緊,大家各顯神通,從不同管道拿到的每一枚都是寶貝。一個N95要支撐一整天,為了用更久,在N95外面再罩一個外科口罩,定期更換外面的外科口罩。N95口罩講究氣密,戴著說話時口型不能太大,也不能大笑,因為這些動作都會讓它漏風,影響到密閉性與保護力。但就因為它的講究氣密,讓我苦不堪言。SARS時草木皆兵,同仁都戴著N95看診,這時如果病人太多,反成了折磨。我的鼻子不好,當空氣不好或是濕氣太重時,就會打噴嚏流鼻水,每當戴上N95問診,不用十分鐘就會開始打噴嚏流鼻水,但這樣時口罩裡面的濕度就更大,惡性循環,沒多久就開始流眼淚,變得涕泗縱橫,真的是看診看到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戴口罩的規矩,是盡量不要汙染到口罩,當N95口罩裡面積滿了我的鼻涕跟口水時,真不知道到底還有多少防護作用。我當時看門診,每十分鐘就得暫停,小心翼翼的洗手、摘口罩、擦眼淚、擦鼻涕、戴回潮溼的臭口罩、再罩上外科口罩、再洗手,這種日子,直到了SARS過去才畫上句點,那時戴口罩區域的皮膚,都已經紅腫破皮,長滿了青春痘。武漢新冠狀病毒疫情來襲,意味著可怕的日子又來臨,但為了保護自己跟他人,這一次我還是會跟大家一樣,好好的戴上我的口罩。
-
2020-02-09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和鑽石公主號旅客密切接觸過怎麼辦?專家教你這樣做
海上疫區「鑽石公主號」至今已有64人被確診為武漢肺炎患者,該郵輪於1月31日停靠基隆港一天,遊客出沒多處知名觀光地,昨針對北北基民眾發送「細胞簡訊」,公開旅客行程,但發現自己可能是密切接觸,卻不知如何是好,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再次提醒民眾,只需自我健康管理、不用把自己隔離在家。「鑽石公主號」一月卅一日的早上六點至晚間五點半曾停靠基隆港,千餘名旅客曾下船旅遊,踩點地點皆是北北基的熱門觀光景點,包含九分、十分老街、基隆廟口、西門町、台北一O一等數十處景點。由於下船旅客人數龐大,也難以確認過程中接觸多少台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首次在武漢肺炎爆發後,發送「細胞簡訊」,提醒民眾進行自主健康管理。指揮中心表示,與國際旅客於室內空間,近距離接觸,如面對面交談15分鐘以上者,具有較高的風險。沒有上述接觸情形的民眾無需過度恐慌,於日常生活中維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正確勤洗手即可。高風險者需要進行自我健康觀察至二月十四日,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在自我健康觀察期間應注意儘量避免外出及前往公共場所,外出時應佩戴口罩;如出現輕微呼吸道症狀,應落實生病在家休息;症狀持續加劇,記得立即佩戴外科口罩就醫,不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就醫時應主動告知醫療人員相關暴露及接觸史。
-
2020-02-08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新冠肺炎3類防疫措施/居家隔離、檢疫,自主管理怎麼分?請假有薪水嗎?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升溫,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具感染風險者分為3類,配合方式、限制有所不同,若違規恐面臨傳染病防治法之罰則。根據勞動部因應武漢肺炎之防疫措施,可依規定請防疫照顧假、家庭照顧假等,依假別給薪。居家隔離、檢疫者不得外出,自主管理者盡量避免外出第1類:什麼狀況要進行居家隔離?曾與武漢肺炎確診病例接觸者,需進行14天的居家隔離。由衛生主管機關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進行每日2次的健康追蹤,並以手機電子監控。隔離者需留在家中或指定地點不外出、不得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不得出境或出國。第2類:什麼狀況要進行居家檢疫?近期有中港澳旅遊史者(含港澳人士)、2月10日起經中港澳轉機者,需進行14天的居家檢疫。由主管機關開立「旅遊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里長打電話進行健康關懷,並以手機電子監控。檢疫期間需留在家中或指定地點不外出、不得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不得出境或出國。第3類:什麼狀況要進行自主健康管理?申請赴港澳獲准者、經通報檢驗呈陰性、1/31曾出入特定地點者,需進行14天的自主健康管理。自主管理者需盡量避免外出,如因上班等因素仍須外出,需配戴外科口罩、落實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每日早晚各量一次體溫。有相關症狀者如何就醫?進行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若有武漢肺炎之相關症狀,由衛生主管機關安排就醫。自主健康管理者若有相關症狀,可撥打防疫專線1922,依指示就醫。違反居家隔離、居家檢疫之規定,會面臨什麼罰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58條、第69條規定,「對自感染區入境、接觸或疑似接觸之人員、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採行居家檢疫、集中檢疫、隔離治療或其他必要措施。」違者可處1萬至15萬元不等罰鍰。依第43條、第67條規定,「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對於機關的檢驗診斷、調查及處置,如果有拒絕、規避或妨礙。」違者可處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因防疫在家隔離,該怎麼請假?有薪水嗎?因隔離、檢疫通知書需請假可請特休、病假或事假,分別可以領全薪、半薪或無薪,或依勞資雙方協調。若員工有意願上班、公司因隔離、檢疫通知書要求員工不要出勤,則員工可不請假,仍可領工資。家人因自主健康管理需要,需有人照顧可請家庭照顧假,或依規排定事假、特休。家庭照顧假一年可請7天,不給薪,公司不得拒絕,也不得因此視為缺勤。感染武漢肺炎怎麼請假?非公務因素感染武漢肺炎可請特休、病假或事假,分別可以領全薪、半薪或無薪。因公務因素感染武漢肺炎可請公傷病假,公司需依勞基法職業災害規定予以補償。大學、中小學延後開學,家長可請假照顧小孩嗎?有薪水嗎?小孩未滿12歲父母其中1人於2月11日至24日期間可請防疫照顧假,最多請14天,是否給薪由勞資雙方溝通決定,不強制給薪。公司不得拒絕防疫照顧假,如強制員工請特休、事假,依勞基法處2萬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小孩已滿12歲以上若小孩已滿12歲以上(就讀國、高中),可請家庭照顧假,一年可請7天,不給薪,公司不得拒絕,也不得因此視為缺勤。不得請防疫照顧假。
-
2020-02-08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國家警報對象要自主健康管理14天!需要做到這2件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7晚間7點45分發送國家級警報,提供鑽石公主號旅客的旅遊史,給北北基居民,呼籲民眾若有到這些地點,應自主健康管理,以及留意是否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地點包括北北基地區重要景點(如:基隆廟口、九份、台北101、西門町等),民眾若在1/31有到過這些地點,必須進行自主健康管理,及留意個人是否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為避免遊輪鑽石公主號旅客接觸到無法掌控的不特定對象,1月31日曾造訪基隆廟口、九份、台北101與西門町等的民眾應自主健康管理。何謂自主健康管理?要怎麼做?因應武漢肺炎疫情,對於有被傳染疑慮者的處理方式分成3種,包括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及自主健康管理。符合自主健康管理的對象,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1.應儘量避免外出,如果需要外出應全程配戴外科口罩;落實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2.每天早晚都需各量體溫一次,期間如果出現不適症狀,要立刻撥打1922專線依指示就醫。除了上述國家級警報警示的對象,申請赴港澳獲准者,以及通報個案但已檢驗陰性且符合解除隔離條件者,也需要進行自主健康管理。
-
2020-02-08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醫:光有外科口罩,你防不了真正的武漢肺炎!
疾管署戴口罩原則:「一不」開放空間不用戴口罩「三要」慢性疾病患者、有呼吸道症狀者、進出醫院者要戴口罩因為目前還沒有社區感染,搭捷運或公車,也不需要戴口罩,如果不放心,你可以戴一般口罩,但是可以不必戴外科口罩。理由有二:1.你被傳染武漢肺炎的機率很低2.你如果萬一遇到了趴趴走的武漢肺炎的病人,其實,外科口罩防護不了!我們先來看看你最擔心的那個「萬一」好了:剛好這位趴趴走的病人,被你遇上了,而且他還咳嗽產生飛沫,這個時候,你剛好有戴外科口罩,你心想:還好我沒有理會政府宣導,我堅持要戴外科口罩,所以,我得救了!那倒未必!你先問問自己這些問題:1.你的口罩有戴好戴滿嗎?鼻孔有罩住嗎?鼻樑上的金屬條,你有壓好嗎?兩邊的臉頰都有密合嗎?你有摸到口罩的表面?你吃飯的時候,有取下來嗎?還是把口罩褪到脖子吃飯?你取下的口罩是放在桌上嗎?罩上有先舖一張衛生紙嗎?你中間有把口罩拿下來講話、喘口氣、喝水、抽煙、補妝、補口紅、補護唇膏幾次?你有拿下口罩揉鼻子嗎?揉前揉後有馬上洗手嗎?戴回去的時候,你每一次都有記得不要碰到口罩表面嗎?你每一次都有記得再把金屬條再壓一壓嗎?壓完有馬上洗手嗎?你中間有把口罩先收到包包或口袋裡嗎?如果以上你都有小心防範或做到,那我再問你,你一整天,從出門戴上口罩到回家脫下為止,上述的每一項,你每一次都有做到嗎?你有確定都沒有不小心遺漏掉嗎?最後,你回到裡,脫下口罩的步驟有正確嗎?丟棄的方式有妥當嗎?2.如果你很肯定的回答,以上你統統「百分之一百」做到了!那我先恭喜你一半!(什麼?才一半?)接下來,我要問的是,剛剛那位不幸被你巧遇的病人在咳嗽的時候,他的飛沬會不會只有剛好噴在你的口罩上?你臉上沒有被口罩遮住的地方:額頭、眼睛、耳朵、脖子、頭髮、手、袖子、衣服、包包、手機、鞋子... 有沒有可能也被噴到了,而你不知道?當然極有可能!那請問你,有沒有立即洗臉?有沒有洗手?事後有沒有揉眼睛?摸耳朵?摸頭髮?摸包包?滑手機?摸衣服?脫鞋子?這些動作之後,你有沒有都洗手?你回家有沒有馬上洗澡、洗頭?3.再來,那位幸運被你遇上的人,手上也可能都沾滿自己的飛沫,他可能摸過捷運上的椅子、拉環、柱子、門、門閘、手扶梯、電梯按鍵 ... 你都沒有接觸到嗎?如果有,那你有沒有都洗手?現在,你應該知道,即使你買到了外科口罩,天天把它戴上,「萬一」你真的遇到了真正的武漢肺炎病人,你的防護,其實只有發揮了一小部分作用嗎?勤洗手,更重要!看到這裡,你也不必太恐慌,因為,你所擔心的那個「萬一」,其實比萬分之一還小!試想想一個感染的病人趴趴走,你有機會在台灣和他相遇的機會是2300萬分之一!再限縮到你跟他是在同一個城市裡好了,相遇的機會也是幾百萬分之一到幾十萬分之一的機會,那真的要極高的緣份!但是,即使我跟你講這個機會很低,你還是會擔心那個「萬一」,那你就戴個一般口罩好了。就像我們跟那些買樂透的人說,你得頭獎的機率其實很低,但是,買的人,還是會信心滿滿的認為自己就是那個「萬中選一」的幸運兒!不可能不買的話,那你買個幾張吧!你也不會因為覺得自己中獎的機會很高,就把全部身家都買下去吧?但是,如果已經出現社區感染了,被感染的人多了,情況就不一樣了!比如說,你的社區裡、公司裡都有人被感染了,而他們都不隔離,那你就一定要戴好口罩!除了戴好口罩,以上1-3點的事項,全部都要非常認真的去執行!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不是把這些感染者/接觸者,隔離就好?讓醫療人員去治療、觀察?這個時候,醫療人員面前的這個人,就是「百分百」的武漢肺炎!或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的機率是武漢肺炎,在近距離的接觸之下,是不是需要使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是不是需要做好以上1-3的防護?是的,我們除了口罩,還有面罩、頭罩、手套、防水隔離衣、鞋套,然後接觸過病人以後,就全部妥善丟棄!然後洗手!面對真正的病人,或是疑是的病人,我們是這樣的高規格的對待!一般民眾,如果只取得了醫療人員高規格裝備的一項,就以為遇到真正的病人時,能夠發揮完全的保護作用,那是不可能的事!目前,你只有幾十萬、幾百萬分之一的機會遇到真正的病人,但是你卻天天用掉一個高規格口罩,如果每個台灣人,天天都用一個,就會用掉1-2000萬個口罩!在口罩相對不足的現在,就等於前線醫療人員每天就少了1-2000萬個口罩!如果,確診或者疑是的病人越來越多,前線醫療人員就會缺乏口罩,防護就會缺一角!所以,不是買到外科口罩,天天戴,你就會沒事!因為真的遇到病人,光只有一個口罩,防護是不夠的!所幸的是,在這個沒有社區感染的時間,你遇到的機率是非常的低!現在就請依照疾管署公告的時機佩戴口罩(慢性疾病患者、有呼吸道症狀者、進出醫院者),好好戴、好好脫、妥善丟,更重要!開放空間不用戴口罩,捷運、公車,如果想戴,可以戴一般口罩就好!勤洗手,更重要!本文取自ICU醫師陳志金臉書
-
2020-02-0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抱持希望—癲癇治療方式之進展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癲癇」,由一位癲癇病人的母親描述她陪伴罹患癲癇多年的兒子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並且因為醫師的不離不棄,使病人終於因為癲癇外科治療的進步,而找到突破性的進展。因為她的文章,感動了我們,改變了「醫病平台」一向的原則:「避免來稿提到某一醫院或醫師的名字,以避免有『置入性行銷』之虞。」我們轉而利用這機會,邀請文中特別提到照顧這位病人多年的神經內科蔡醫師以及安排病人最後接受外科手術的尤醫師各寫出一篇他們照顧癲癇病人的心得,並介紹這位病人所接受的、較不為人知的癲癇外科治療。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讓社會大眾看到病人與家屬因為「癲癇」這疾病所遭受到的「痛苦」,並看到醫療團隊如何努力替病人「治病」,替病人與家屬「醫心」,醫病雙方都不放棄希望,共同努力,找到最好的治療與完美的成果。更希望這可以幫忙社會大眾進一步了解「癲癇」這疾病,鼓勵這種病人擺脫疾病所遭受的誤解與歧視,而能走出黑暗的角落,接受更先進的治療。癲癇是一種很容易治療的疾病,70%的病人用一種或兩種抗癲癇藥物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將近30%的病患在試過兩種藥物仍無法有效控制則是屬於頑性癲癇。所有頑性癲癇的病人都應該做一個病史、影像學、腦波的再評估以釐清癲癇控制不佳的原因。在詳細的評估之後約有一半的病人甚至是可以進行癲癇手術。癲癇手術術前評估通常需要一個多領域合作團隊,評估內容包括詳細病史詢問、癲癇專門的神經影像學檢查,長時間錄影腦波監測、神經心理評估等。綜合這些結果將癲癇機轉做一個合理的推論,再根據已經有的經驗與資訊,給予病人手術切除計劃建議及預後的評估。傳統的癲癇手術以找到致癲癇病灶然後切除為主流,在核磁共振上可以看出異狀的常見癲癇病灶例如海馬回硬化、局部皮質異常發育、腫瘤、血管瘤等,切除之後癲癇不再發作的成功率非常的高。然而,還是有一部分病患的致癲癇病灶無法確定、要切除的部位重疊大腦功能區、或者癲癇病灶橫跨數個大範圍區域,這類個案手術切除計劃難度比較高,常令病人與家屬在此階段猶豫,甚至放棄。近年來癲癇手術的趨勢是精準的切除,非致癲癇病灶不做多餘切除,隨著手術前各種檢查的進步,定位的能力越來越強,我們可以更接近微創的目標。例如選擇性杏仁核海馬回切除,功能性大腦離斷手術,最近這兩三年美國及歐洲非常流行的雷射燒灼手術、熱頻燒灼,都有越來越盛行的趨勢。甚至連頭皮零傷口的聚焦式超音波損毁技術也開始在一些人體實驗進行中。台北榮總這幾年來手術術式進展很多,自2010年至今有七十八例選擇性杏仁核海馬回切除;自2017年至2019年截止,約有三十人次的熱頻燒灼治療,效果良好。微創手術能成功的前提是致癲癇病灶定位的精準,頭顱內腦電波的紀錄是最直接的方法,顱內腦電波有幾種方式做記錄:一、硬腦膜下電極板或電極條植入(見附圖1)。二、立體腦電波深部電極植入(見附圖2)。三、上述兩種方式混合,台北榮總早期以第一種方式記錄顱內腦電波,自1998年開始至今大約七十例,並於2013年開始第一例的立體定位腦電圖植入,至2019年年底共施行了一百零二例。立體定位腦電圖並非是最近才發明的新技術,三十年前開始就盛行於歐洲癲癇醫學中心,利用立體定位的技術將深部電極植入顱內,接上腦波機在病房記錄,第一階段記錄癲癇發作,判定發作起源的位置,第二階段用電刺激的方式,定位大腦相關功能,前後大約需三週的時間,最後將電極移除,就可以出院,等待二、三個月後安排切除手術。由於我們受到北美的醫學影響較大,過去三十年來顱內腦電波的檢測都是以硬腦膜下電極板或電極條為主要的潮流,最近十五到二十年北美幾個重要的癲癇手術中心如加拿大蒙特利爾神經中心或克里夫蘭癲癇中心都紛紛導入立體腦電圖檢查。立體腦電圖可以補足硬腦膜下電極板在深度及廣度上面的缺陷,以往我們比較少去碰觸到的深部構造,例如島葉、扣帶回、腦室旁邊的構造在導入立體腦電圖之後,我們可以更明確的建構出癲癇網絡及致癲癇病灶區。除此之外,立體腦電圖記錄並不需要把整塊顱骨移除,腦腫情況比較少見,通常不需要住加護病房,病患比較可以接受。硬腦膜下電極板對於語言功能皮質定位與表淺靠近皮質致癲癇病灶較有優勢,因為覆蓋面較廣可以得到更準確的資料。無論是硬腦膜下電極板植入或立體深部腦電圖各有其優缺點,癲癇手術團隊通常會根據手術前非侵入性評估得到的結果,在討論後選選擇適合病人的方法。這些技術在二、三十年前我們是無法想像的,我們有些病患曾經在十年前或十五年前做完手術前評估後,由於我們手上的工具及技術有限,無法直接做任何的外科處置,只能先維持藥物調整或是用神經調控 (迷走神經刺激術或深部腦刺激術方式)穩定病情。隨著科技的進步、團隊技術成長,對於癲癇的癲癇網路釐清及致癲癇病灶的定位技術增加,我們可以更精準勾勒需要被移除的腦組織,也可以用更微創的方式處理致癲癇病灶,以前評估完不能馬上進行手術的病人,我們在多年後的現在終於有方法可以進行手術。對於目前尚且無法脫離癲癇的病友們,千萬不要灰心,在科學的不斷進步下,每天都有新的進展,醫生跟病友目前可以一起努力的是,用目前可以使用的抗癲癇藥物,搭配正常的作息,減少意外受傷的機會,維持身體健康的狀態,保持對醫學新知的更新,可能明天,可以治癒癲癇、不用長期服藥,又沒有甚麼副作用的方法就被發明出來了!
-
2020-02-07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武漢包機遭中共擺一道 外科醫:台應斷然拒絕情感勒索
雖然第一班回台班機,被中國擺了一道。但是依然有人嚷嚷著「被困在中國的台灣人很可憐,政府應該不計代價接回來。」究竟該接?不該接?心理有類似糾結的人應該也不少。讓我們先用簡單一點的狀況來討論。小銘去登山,在攀爬過程中接到颱風逼近的消息,但小銘決定繼續前進。隔沒幾天,小銘果然被狂風暴雨圍困,還不小心摔斷了腿。這時候,大家會要求直升機前往營救嗎?當然不會,因為狂風暴雨中,直升機根本難以飛行,不該冒著犧牲全機的風險。而且,小銘已於日前接到颱風的消息,有責任盡早離開險地。小銘的處境固然值得同情,然而熱愛登山的小銘應該有「山野無情」的體認,隨時可能摔傷、割傷、斷骨、頭破血流,這都是可預見的風險。不幸發生時,能救則救,不能救,也只能自立自強。同樣的,前往中國經商工作應該體認中國是沒有人權的地方,任何人都可能隨時被失蹤、被自殺、被嫖娼。極權國家視人命如草芥,必然導致疫情失控,21世紀初的SARS風暴依然歷歷在目,這都是可預見的風險。台灣疾管署從2019/12/31即施行登機檢疫,距離武漢封城有20餘天。中國拒絕台灣派機,拒絕台灣檢疫人員介入,拒絕執行台灣的防疫程序,甚至突襲塞入染病患者。擺明是挾持台商為人質,以進行情感勒索。面臨這種狀況,台灣當然要斷然拒絕,畢竟中國藉機透過散播病毒耗損台灣醫療、製造動亂的企圖極為強烈,這種班機恐怕連機組人員都不見得可靠。被困在中國的人固然值得同情,然而任何選擇必然伴隨相關風險,不幸發生時,沒有人能期待他人代為承擔。更何況,台灣有限的醫療資源根本禁不起超巨量病患湧入,付出的代價將是全台灣人的健康。面對毫不留情的病毒,我們必須拒絕情感勒索,捍衛台灣醫療!原文:拒絕情感勒索,捍衛台灣醫療!搜尋附近的診所: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2-06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走路、開車的人全戴口罩 段宜康批:這些人需鎮靜劑
口罩之亂延燒,民進黨前立委段宜康今天在臉書說,現在在路上騎車的、走路的、開車的,統統戴著外科口罩,口罩當然缺貨。這些人需要的不是口罩,是鎮靜劑。對於口罩大缺貨引爆搶買口罩之亂,段宜康今天在臉書提到,他從傳出疫情到現在,家裡沒有足以防病毒的口罩,他也沒去買。段說,因為在這個階段並不需要。段宜康指出,現在連在路上騎車的、走路的、開車的,統統戴著外科口罩,口罩當然缺貨。這些人需要的不是口罩,是鎮靜劑。段說,大家可不可以把配額買到的口罩先存著;否則萬一疫情擴散,真正有需要的時候,反而手上什麼都沒有了。
-
2020-02-06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醫用口罩不夠怎麼辦?外科醫師:布製口罩並非不堪一擊
政府今起實施實名制購買口罩,民眾可使用健保卡在全國6000多家健保特約藥局購買。但7天內限購2片口罩,許多民眾仍覺不夠用。前台聯秘書長、外科醫師錢橙山認為,口罩的功能就是在「阻絕飛沫於境外」,達到病毒無法入侵的目的,有醫療用口罩當然防疫效果較好,但若醫療用口罩供應不足,也可考慮使用布製口罩。「我準備把陪我半輩子的布製外科口罩找出來,讓它重出江湖。」錢橙山說,口罩之亂已是全球性的問題,原物料已經捉襟見肘了,他雖不是防疫專家,但以自己的工作經驗,傳統布料外科用口罩在防疫上並非如市面所說的不堪一擊。他表示,外科醫師在手術房一待就10小時甚至更久,過去單憑一張布製的口罩,就可保護醫護人員和病人間的安全,因此在這非常時期,不可忽視布製口罩的功能性,「擋得住飛沫,就能擋得住武漢肺炎病毒」。錢橙山舉例,一艘滿載軍隊的船艦,只要不讓它靠岸,就難發揮戰力,「一小滴帶病毒的飛沫,就如一艘滿載軍隊的船艦」,口罩的功能就是在阻絕飛沫於境外,達到病毒無法入侵的目的。如果沒有醫療用口罩,使用布製口罩掩住口 鼻,也有一定的保護效果。他說,病毒是奈米等級大小的微生物,遠小於PM2.5懸浮微粒,事實上,任何型的口罩都擋不了病毒入侵,所以戴口罩主要作用是「阻絕境外」──擋住飛沫,隔絕於黏膜之外,因此,在這閙口罩荒之刻,是否非醫療用口罩不足以達到防疫目的,應該有重新檢討的必要。日前造訪日本,錢橙山也觀察到日本人面對武漢肺炎的態度,有一番省思。他說,在日本6天,每天都在公共場所並搭乘交通工具,並沒發現有特別不同的地方,回程搭上班機,馬上發現氣氛不對,空服員及乘客人口一罩,「為什麼同樣都是有肺炎病例的日本社會氛圍和台灣差那麼多?」錢橙山認為,國人對戴口罩的認知和日本人有些不同,事實上,戴口罩是為了保護別人,當自覺不舒服時,戴上口罩避免把疾病傳給身邊的人,而不是把身邊的人都當做病人、怕被感染而戴上口罩,「如果觀念不改,一天供應3千萬個都不夠用!」
-
2020-02-06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藥局憂網路塞車 提醒買口罩不用搶早
口罩實名制今天上路,但上路前夕狀況不少,有藥局收到款式錯誤口罩、有的數量不足,還有藥局退出不賣實名制口罩。由於中央送錯口罩,花蓮縣今天下午二時後才開賣,全台最晚;台東部分鄉鎮也要到下午才賣。宜蘭、花蓮、台東三縣多家藥局昨天收到口罩,打開來看才發現中央出貨錯誤,誤將一般外科口罩,寄送成綁帶式外科手術口罩。花蓮縣藥師公會理事長林憶君說,寄錯的外科手術口罩已收回,將連夜配送,可能今天才會寄到。花蓮縣衛生局副局長鍾美珠表示,經緊急與藥局協調,最快今天下午二時起開賣,但部分藥局受限人力不足,要賣口罩又要配藥,已要求各藥局昨晚在店外張貼供貨時間,免得民眾白跑。不過衛生所和花蓮醫院豐濱分院,都會在今天上午九時販售。台東多家健保藥局也收到寄錯的口罩,陳藥局藥師陳清文表示,郵局送的是醫療外科手術口罩,和一般口罩不同,郵局昨下午已連繫他表示正確口罩將從高雄補送過來。台東縣衛生局長黃明恩說,台東市各藥局今早就可買口罩,鄉下藥局及衛生所因晚間沒人收件,今下午再去比較保險。宜蘭較不受影響,各據點都可在上午九時販售,「民眾買得到,不用搶」,宜蘭衛生局呼籲民眾留意各藥局開門營業時間,不必搶;藥局也建議民眾不要太早去買口罩,因為健保卡要刷卡登錄上線,如果大家一窩蜂,恐會造成網路大塞車。衛福部對每家藥局每天配發兩百片成人口罩、五十片兒童口罩,但高雄市有藥局收到的成人口罩只有一百九十八片、兒童口罩四十九片;新北市也有藥局收到的口罩件數不符。雲林縣昨召開緊急應變會議,藥師公會理事長許新交表示,健保署系統連線今早九時才開放,全台六千多家藥局同時登入,恐怕會當機,許多藥局可能無法準時九時販售,建議民眾先打電話到藥局詢問。為協助藥局人力,台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吳振名說,將與學校接洽,看短期能否請藥劑系學生支援。
-
2020-02-06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口罩實名制今上路…郵差配送怕被搶 宜花東送錯罩
今起健保特約藥局開始販售實名制口罩,中華郵政昨起投入三千人力,負責每天配送近一七○萬片口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也親赴藥局實測系統。但藥師公會全聯會昨指宜花東送錯口罩,把預定發售的「外科口罩」出貨成「外科手術口罩」,中華郵政昨晚說,「忙亂中難免有錯」,已緊急重送,保證東部民眾「今天一定可買到」。蔡英文總統昨也呼籲,實名販售這個作法,是為了讓口罩的購買能夠更公平,讓口罩可以留給最前線的防疫和醫護人員、可以留給需要的人使用。對於造成不便,希望民眾能夠多多體諒。此外,還傳出有健保特約藥局拒收口罩,不想接下「麻煩事」。中華郵政說,會和衛福部了解狀況;藥師公會則聲明說,若無正當理由不參與防疫的健保特約藥局,公會將建請健保署與藥局解約。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說,拒賣口罩雖無罰則,但希望大家一起防疫,這正是落實醫藥分業和醫療分級的好時機,讓民眾了解健保特約藥局在醫療第一線的功用。如有藥局自願解除,或喪失健保特約,未來想再加入,會嚴審。今起,民眾須到健保特約藥局才可購買醫用口罩,不論本國或外籍人士,具健保資格者須持健保卡購買,身分證尾數奇數者在周一、三、五購買,尾數是偶數者二、四、六購買,周日全民皆可買,每人一周兩片;大人可幫小孩代購,或幫行動不便者購買,但兒童口罩僅持十二歲以下的健保卡,最多代購一人。至於未具健保加保資格的外籍(大陸)配偶、陸生等,則可持居留證或入出境許可證購買,憑證七天僅可購買兩片。一般外國旅客怎麼辦?陳時中說,台灣沒有社區感染,來旅遊的外籍人士不需戴口罩,有需要可自備。全台六五一五間健保特約藥局和五十三間偏鄉衛生所口罩,全由中華郵政配送,郵局人員每天得去全國廿四家製造廠商收口罩。中華郵政公司郵務處長陳敬祥說,昨起每個單位每天配送一包,內含二百片大人口罩(四盒),五十片小孩口罩(一盒)。由於口罩太搶手,不少郵局人員昨配送過程心理壓力不小,直說現在口罩「比黃金還珍貴」,「很怕被搶」。陳敬祥說,配送口罩難免增加多的手續,但在安全管控上會加強,由四輪車輛配送,不會有被偷被搶的疑慮。
-
2020-02-06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武漢肺炎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差別在哪 3種方式一次看懂
中國武漢肺炎疫情升溫,對於有被傳染疑慮者的處理方式分為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及自主健康管理,民眾需配合事項都有所不同,其中居家隔離、居家檢疫都不得外出。中國武漢肺炎疫情升溫,相關的處理措施分成3種,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及自主健康管理。自主健康管理根據疾管署官網,自主健康管理14天的法令依據為傳染病防制法第36條,對象為申請赴港澳獲准者以及通報個案但已檢驗陰性且符合解除隔離條件者2大類,負責的單位為衛生主管機關。符合自主健康管理的對象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應儘量避免外出,如果需要外出應全程配戴外科口罩;落實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每天早晚都需各量體溫一次,期間如果出現不適症狀,要立刻撥打1922專線依指示就醫。居家檢疫居家檢疫14天的法令依據為傳染病防制法第58條,對象為具有中港澳旅遊史的民眾,負責單位為地方政府民政局/里長或里幹事,居家檢疫14天者,需要主動監測1到2次。符合居家檢疫對象會由主管機關開立「旅客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並配戴口罩返家檢疫。居家檢疫期間必須留在家中或指定地點不能外出,也不得出境或出國及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里長或里幹事會進行健康關懷14天,每天撥電話詢問健康狀況並記錄健康關懷記錄表。有症狀者將指定醫療機構採檢送驗衛生主管機關加入主動監測,如果未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治措施,也將依法裁罰,必要時會進行強制安置。居家隔離居家隔離14天的法令依據為傳染病防制法第48條,對象為確定病例的接觸者,負責單位為地方衛生主管機關,居家隔離14天者,需主動監測1天2次。符合居家隔離的對象會由衛生主管機關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衛生主管機關每天追蹤2次健康狀況。隔離期間必須留在家中或指定地點不能外出,也不得出境或出國及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有症狀者由衛生主管機關安排就醫,如果未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治措施,也將依法裁罰,必要時會進行強制安置。
共
8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