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6 新聞.科普好健康
搜尋
喉頭異物感
共找到
3
筆 文章
-
-
2020-06-03 癌症.胃癌
8成胃食道逆流照不出病症! 長時間發炎恐變成食道癌
六十二歲的魏先生,二十多年來都有喉頭異物感、口臭及口苦等疑似胃食道逆流等症狀,平時藉著制酸劑舒緩,直到症狀加劇,因胸悶、胸口灼熱而就醫。花蓮慈濟醫院腸胃內科翁銘彣醫師經胃鏡檢查後發現,魏先生不僅有嚴重的逆流性食道炎,食道竟然有長達十公分的食道腺癌之癌前病變巴瑞特食道合併食道分化不良,此長度在亞洲人相當罕見。 胃食道逆流致癌四部曲包括胃食道逆流造成食道黏膜受損、食道反覆受傷修復之發炎反應、進展至巴瑞特食道病變而最終可能產生食道腺癌。翁銘彣醫師表示,巴瑞特食道是一種長期胃酸逆流至食道的併發症,靠近胃賁門的食道黏膜細胞,在正常狀態下是平滑、扁平的鱗狀上皮細胞,但在胃酸反覆刺激食道下端黏膜,使黏膜細胞換了一層「皮」,轉變為柱狀上皮細胞而容易進一步造成細胞分化不良,而增加了食道腺癌的風險。翁銘彣醫師表示,在胃鏡檢查下約5%胃食道逆流患者可發現巴瑞特食道病變,但像魏先生的巴瑞特食道長達十公分且合併分化不良,在台灣則相當罕見。 針對巴瑞特食道腺癌前病變治療,翁銘彣醫師表示,一般在分化良好的病灶以氫離子幫浦抑制劑藥物抑制胃酸分泌,減緩持續胃酸逆流造成進一步的傷害;至於像魏先生的巴瑞特食道已合併分化不良的變化,目前可以採取「內視鏡熱射頻燒灼術」治療,此術式的優點為不須切除食道且併發症較少。「內視鏡熱射頻燒灼術」將食道表皮燒灼深度控制於0.1公分內,除可根除食道黏膜病變細胞外,也較不易出現因傷口過深而產生「食道穿孔」或「術後食道狹窄」的併發症。此外,對於台灣常見的食道鱗狀上皮癌的癌前病變,「內視鏡熱射頻燒灼術」治療也有良好的效果。 胃食道逆流症不像高血壓、糖尿病有客觀工具可評估病患嚴重度,其中更有80%的胃食道逆流病人,在胃鏡或咽喉鏡卻看不出病症。花蓮慈院腸胃內科主任陳健麟表示,目前難治性胃食道逆流病人的診斷,須經二十四小時酸鹼阻抗測定儀檢測,但患者常因害怕而難以配合檢查。目前,花蓮慈濟胃食道逆流團隊所引進的內視鏡食道黏膜電阻抗測量儀,可在病人做胃鏡的同時,快速精準的診斷其是否為真正胃食道逆流患者,提供個人化的精準治療。 (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胃食道逆流吃胃藥無效? 「這問題」恐讓你都白吃了 7飲食習慣都是在折磨你的胃! 防胃食道逆流要改掉
-
2020-05-21 癌症.頭頸癌
火燒心檢查 發現食道癌前病變
62歲魏先生「火燒心」就醫,檢查後竟是食道癌前病變!20多年來,他都有喉頭異物感、口臭及口苦等疑似胃食道逆流等症狀,平時藉著制酸劑舒緩,直到症狀加劇,因胸悶、胸口灼熱才看診。花蓮慈濟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翁銘彣表示,經胃鏡檢查發現,魏先生不僅有嚴重的逆流性食道炎,食道竟然有長達10公分的食道腺癌之癌前病變巴瑞特食道合併食道分化不良,此長度在亞洲人相當罕見。胃食道逆流致癌四部曲,包括胃食道逆流造成食道黏膜受損、食道反覆受傷修復之發炎反應,進展至巴瑞特食道病變,最終可能產生食道腺癌。翁銘彣指出,巴瑞特食道是一種長期胃酸逆流至食道的併發症,靠近胃賁門的食道黏膜細胞,在正常狀態下是平滑、扁平的鱗狀上皮細胞,但在胃酸反覆刺激食道下端黏膜,使黏膜細胞換了一層「皮」,轉變為柱狀上皮細胞,進一步造成細胞分化不良,而增加了食道腺癌的風險。針對巴瑞特食道腺癌前病變治療,一般分化良好的病灶,以氫離子幫浦抑制劑藥物抑制胃酸分泌,減緩持續胃酸逆流造成傷害;若巴瑞特食道已合併分化不良的變化,可採取「內視鏡熱射頻燒灼術」治療,不須切除食道且併發症較少。翁銘彣表示,在胃鏡檢查下,約5%胃食道逆流患者可發現巴瑞特食道病變,但像魏先生的巴瑞特食道長達10公分且合併分化不良,在台灣則相當罕見。他在接受最新的食道內視鏡熱射頻燒灼術,至今一年半的追蹤巴瑞特食道病變無復發,胃食道逆流的症狀也在藥物控制下獲得改善。花蓮慈濟院腸胃內科主任陳健麟表示,目前難治性胃食道逆流病人的診斷,須經24小時酸鹼阻抗測定儀檢測,但患者常因害怕而難以配合檢查。現今可以內視鏡食道黏膜電阻抗測量儀,在病人做胃鏡的同時,快速精準的診斷其是否為真正胃食道逆流患者,提供個人化的精準治療。食道腺癌的患者通常不抽菸、不喝酒、也不嚼檳榔,但多與肥胖、胃食道逆流等有關。翁銘彣提醒民眾,除了藥物及手術外,生活習慣的調整是胃食道逆流症治療的第一步,包含睡前兩小時避免進食、減重以及減少菸、酒、咖啡、蘇打飲料等刺激性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