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2 性愛.性別議題
搜尋
咖啡館
共找到
78
筆 文章
-
-
2020-06-13 橘世代.好學橘
退休更好玩 咖啡職人也是人生導師
2013年,17位長者騎上歐兜邁環台,突破年齡極限,圓夢紀錄片感動無數人,接著不老棒球、老仙角們登上小巨蛋表演等相繼接棒,長者圓夢行動遍地開花,而這幕後的靈魂人物之一呂協翰(阿翰)卻坦言曾經感到困惑,因為當時才20幾歲的他明知八旬老人家身體受限,如何能翻轉生命?直到不老騎士一位一位接續凋零,阿翰說當看見告別式上的遺照,幾乎張張都是當年老人家們完成夢想剎那的紀錄,他懂了,「那是眼睛看不見的價值,是老人家對比自己生命的改變,不是拿來和誰比較的。」邊學手沖咖啡 邊傳承職場心法翻轉生命永遠不遲,但「還能再提早一點嗎?」因為這樣的起心動念,職人淬咖啡館在2018年萌芽,阿翰依然為人圓夢,但是這次的對象是才剛退下職場舞台的「高年級實習生」,透過咖啡館的平台,他們栽進咖啡的世界,並且提供真人諮詢服務。受訪這天,第二批高年級實習生正接受手沖咖啡課的最後測驗,一次四人上陣,秤量咖啡粉、研磨、將咖啡粉倒入濾杯中、晃動…,關鍵動作馬虎不得。其實他們各有來頭,有來自台灣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歌林家電、精碟科技、媒體集團等資深主管。有別於上一代,阿翰觀察這群戰後嬰兒潮的退休人士,他們多數在50多歲便揮別職場,退休金也預為準備,再成為「高年級實習生」,為的並非金錢,而是對年輕世代傳承職場心法,繼續施展渾身功夫。投入咖啡特訓 媒體老兵從頭學聯合報前駐日特派員陳世昌,也是咖啡職人之一,精通日語以及解讀日本政經、社會文化,已退休四年的他樂於接受「高年級實習生」的新身分,他還笑說,剛退休時,他也學人申請失業給付,承辦人員見履歷表上駐日十多年的豐富資歷,還稱讚他「就像電影中的勞勃狄尼洛」。陳世昌說,媒體的工作節奏既快又急,獲得的代價除了獨家新聞,其實還附贈胃潰瘍、三高等慢性疾病,一從媒體業離開,陳世昌先為自己擬定健康計畫,每天打乒乓球訓練手腦靈活防失智,成功瘦身,還到附近的社區大學報名吉他、廚藝課程,跟著其他人唱日語歌卡拉OK。直到一天他路過林口「銀光復能咖啡館」招聘咖啡職人,才開始投入為期三、四個月的咖啡特訓。陳世昌說,學生時期,最紅的咖啡店都開在中山北路上,當年喝咖啡得舀點奶精,再加顆方糖,壓過苦味,才代表著醫師、有錢人般的時髦享受。年過65重新接觸咖啡,才知博大精深,即便自己是文字工作者,也苦於難形容舌尖上的各種風味,對比青春往事都覺好笑。接下來他很是期待透過咖啡職人的新工作,與不同人相識,跟彼此分享在日本所見所聞。82歲銀髮職人 也加入諮詢行列像陳世昌這樣願意提供真人諮詢服務的職人,阿翰一年多來已收到不下百封的履歷,他們除了必須上手沖咖啡課程,還得接受口語溝通等培訓,最後產生12名職人,從50、60歲,最高齡來到82歲。最初一批結業的職人有兩位自台電退休,來到咖啡館後才相認,還有歷經二度退休的公車司機等,最近一批則多了金融會計、品牌重整、有IPO公司上市經驗、媒體等行業別的職人。「剛開始招募職人時,有些人以為我們是詐騙集團」,阿翰笑說,因為職人淬不但提供咖啡培訓課,爾後獲得聘雇的職人還可以領時薪,工作之餘他們就在咖啡館內提供真人諮詢服務。青銀對話人生 愛情生活都能聊「用一杯咖啡或茶的時間,分享自身經驗」,阿翰舉例有一位資深保險經理人,為客人提供第三方意見,有趣的是,職人們講著講著,後來竟也成為年輕人的愛情和生活導師,有些不敢向父母吐露的話題,就在這家咖啡店裡打開話匣子,從該不該跳槽、轉職,到什麼時候該向對方告白,談到店要打烊了還停不了,阿翰形容,「有時候就是需要前輩給你臨門一腳,簡直是人生相談所。」【延伸閱讀↘↘↘】。退休日子很無聊?2個方法教你找到生活重心。音樂人開咖啡館 啟動熟齡續航力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6-13 橘世代.好學橘
音樂人開咖啡館 啟動熟齡續航力
職人淬咖啡館自2018年8、9月籌辦至今一年餘,創辦人呂協翰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做這些能賺錢嗎?」還好過去在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工作經驗,讓阿翰懂得靈活運用資源,職人淬咖啡館也做出租場地的生意,是不少廣告片的熱門拍攝「景點」,加上每個月舉辦中高齡講座等收費活動,收支還能勉強打平。除了創始店之外,林口分店近期也開張,結合職能治療的複合功能,提供在地中高齡族服務。就這樣,溫溫緩緩的,一杯杯的手沖咖啡將繼續運轉著職人們的第三人生, 傳遞百工的人生況味。想取得職人們的智慧,職人淬粉絲頁每周三公布職人們下一周的班表,只要點杯咖啡,不用預約,便可以親近職人、聊聊天,若想要和某一項領域職人一對一諮詢,每次500元含一杯咖啡,可至104高年級網站預約。原本從事音樂創作的呂協翰,職涯大轉彎經營咖啡館,只是有別於時下流行 的網美打卡店,這間咖啡館多的是象徵智慧、白灰髮中高齡者,阿翰表示,職人淬在創辦之初便是以社會企業營運, 訴求「中高齡再就業」以及鼓吹企業應該為「中高齡職務再設計」。「提早退休=好命」,這是台灣傳統的觀念,主計總處依據勞保請領年齡呈現勞工退休年齡,結果顯示,近二年平均請領勞保年金年齡約61.3歲,意即退休年齡已突破60大關。但相較已進入超高齡社會的日本,「高年齡者雇用安定法 」正討論延遲退休年齡至70歲,兩者仍有一大段距離。台灣「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 」去年三讀通過,開放雇主以定期契約雇用65歲以上勞工,但因新冠肺炎疫情延後上路。呂協翰表示,中高齡者擁有豐富的工作資歷,退休後好不容易不為工作綁架,若重返職場多數不為金錢, 也因此對企業主來說,當「金錢」無法驅動中高齡者,且可能必須包容其脾性 ,反而讓企業因嫌麻煩而卻步,這也是為什麼中高齡職務再設計喊了很久,卻未見落實的障礙。他舉職人淬聘雇高年級實習生的經驗為例,因這群5、60歲的中高齡者的工時是採時計,且考量他們的生活型態,因此工作班表是一周前才排定,以便他們調配自己的工作時間,但很多企業的人資是難做到「彈性」這項工作條件。【延伸閱讀↘↘↘】。退休更好玩 咖啡職人也是人生導師。退休警夫婦山林開咖啡廳 「喝1杯,還能做法律諮商」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05 橘世代.愛玩橘
上有老,下有小!最好的「大家族旅遊」有2技巧!
有了孩子後,人生正式進入三明治時期——上有老,下有小,一年假期就這麼多,陪了小孩出門,就沒有時間陪長輩,家族旅遊成為必須選項。家族旅遊的難處在於家族的規模,如果是夫妻之間單一方的大家族旅行,彼此都熟悉的情況下,問題相對少,孩子有孩子伴,老人家也有人陪,但彼此要有共識,觀光變得次要,要珍惜的是相聚的時光。這種家族旅行就不在討論的範疇,這裡主要是說另一種比較艱難的可能,當夫妻要同時帶著各自父母和小孩一起出遊的狀況。我就屬於這種情況。因為長居海外,平時要陪伴各自父母時間實在有限,也因為久居海外之故,雙方父母稱不上熟悉。起初在做旅遊規畫,就從旅行的地點、移動方式和住宿來做考慮,種種狀況排除後,最適宜的選項剩下兩種,一是郵輪旅行,這個後面另做說明。另一種是在定點城市居遊。定點城市居遊,移動住宿都方便定點城市居遊顧名思義就是擇定一個大家都有興趣的城市,單點進出。這個好處是避免大移動的舟車勞頓,將同時照顧年邁父母、小孩和大行李的時間降到最低,也避免人數太多必須分開車輛乘坐,而產生的自駕遊特有的跟車困難、駕駛不足等麻煩。如果父母有獨立旅行的能力,在單一城市熟悉兩天後,大則可以自行去有興趣的景點,小也能夠在住處附近找有興趣的小店咖啡館或購買生活雜貨,增加出遊的趣味。一、住:住的部分,如果彼此實在陌生,飯店是比較適合的選項。但我們仍然優先選擇帶廚房的公寓式民宿,一來能早點讓大家熟悉,再來夫妻也可以趁著有長輩陪小孩時單獨出門,享受自由時光。挑選民宿時,最好挑選至少有兩間浴廁者,不僅是因為人數,也是因為兩家生活習慣不盡相同,各自有衛浴設備使用起來比較放鬆。二、行程:老小兼具的行程安排,景點與景點間不要排得太緊張,以上午下午各一至二個亮點為主,晚餐找一間較好的餐廳休息聊天,或乾脆搭伙做飯都有助於情感的融洽。如果只與單獨一方的父母出遊,開一大車足以的情況,那麼自駕遊也很適合,特別針對北海道、德國、奧地利、托斯卡尼這些以山水明媚著稱的地方,更只有自駕遊才容易領略其風光。本文摘自《把拖油瓶養成小旅伴:0-6歲親子旅遊全攻略》時報出版2020/05/19出版【熟齡精選延伸閱讀↘↘↘】。退休到底要準備多少錢?超詳細算法一次讓你看個夠!。橘世代揮別職場 自由定義屬於你的退休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25 橘世代.健康橘
人生必修課/放下恐懼,我們來聊聊「你想要的死亡」
人會生,即會死,過去死亡多半被視為禁忌話題,但就像所有我們害怕的事情,愈認識,愈可遠離恐懼。在歐洲,死亡逐漸以較開放的方式被討論,且因為環保理念風行,喪葬儀式也變得多元化,讓死亡不是只有哀傷,也帶來另一層省思。今年4月1日,一位長年合作的編輯因車禍離開人世,得知訊息後我一時之間不知如何應對,感覺頭痛欲裂,只好先將訊息關上,假裝這是愚人節騙人的伎倆。可惜,它是個事實。死亡一事對大部分人來說,似乎都是沉重的、害怕的、讓人不想面對的。在台灣人的日常生活中,或許我們會拿死亡來和朋友開開玩笑,甚至有些人會用「你去死啦!」當做罵人或嘲笑別人的話。但在大部分傳統家庭裡,死亡並非像結婚生子一樣,可以當成茶餘飯後的話題,甚至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又或者想開口,卻不知從何說起。我對於死亡這個話題,一直都抱持疑惑與想更了解的興趣,在法國生活的這段時間,與許多人聊過死亡。有些人和年輕時的自己一樣,對死有極大恐懼,很擔心家人朋友或自己會突然消失在世界上;又有一些人的想法與做法很豁達,他們會與自己的家人聊身後事,至少了解長輩會希望以什麼樣的方式離開人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法國最嚴重的恐攻事件裡,有許多無辜的人死去,社會氣氛憂傷憤怒,但網路世界裡,也有很多人傳達了一句標語:「我根本不怕(Même pas peur)」整體來說,西方人對於死亡的看法,大體上是比較開放的,這當然也跟他們的民族性、自身個性與家庭風氣有很大影響,而他們所提出的想法,也成為影響世人看待死亡的趨勢想法之一。死亡咖啡館活動盛行 觀念改變落實還有一段距離例如先前在台灣出現的死亡咖啡館,這個邀請大眾在開放場合一邊喝茶聊天、一邊談論死亡的聚會活動,推出後受到相當大的迴響。這項活動最早是一位瑞士社會學家Bernard Crettaz發想,並於2004年首次舉辦,幾年後他在巴黎辦過相關座談;但計畫真正風行於全球,是Jon Underwood於2011年在倫敦開始進行數場大受歡迎的聚會,進而設立網站推廣理念後才開始。至今,已有超過65個國家舉辦相關的活動。死亡咖啡館為何在倫敦一試而紅,或許也跟英國當地的社會風氣有很大關聯,當地的安寧照護國家議會(National Council for Palliative Care, NCPC)在2011年做了一份調查,他們發現有高達6成4的英國人在討論死亡議題時,並不會感到不自在。雖然如此,大部分人並沒有認真思考身後事,在這份調查中,僅有3成左右的人有撰寫遺囑、入葬與儀式舉辦方式。一個名為Dying Matters的慈善機構認為,討論死亡與準備後事的相關行動之間,有相當大的鴻溝。該組織過去常舉行關懷鄰里長輩、陪伴長者過聖誕等慈善活動,但鼓勵長者進行後事安排,確保他們的遺囑順利執行,更是他們重視的內容。為何人們不願意認真思考後事的安排呢?在安寧照護國家議會的調查中,他們發現了一個現象,這跟人們害怕死亡有所關連。事實上,超過5成的受訪者都表示對死亡感到害怕,而訂定遺囑,似乎讓他們與死亡的距離更近,更別說要明確寫到是否捐贈大體、放棄急救等細節。然而不思考後事,萬一真的臨時離開,留下的不僅是遺憾,也常讓後代因為想法不同而出現紛爭,造成家人困擾。那麼,有沒有可能不害怕死亡呢?又或者,我們害怕的其實是生病的疼痛、身體的老化、家人的擔憂,而非死亡?如果,我們從小就帶領孩子認識死亡,會不會他們老了之後,對死亡會有完全不同於我們的看法呢?在我生活的法國,關於這樣的思辨開始出現於校園裡、課堂上、家庭中,尤其是在2014年巴黎恐怖攻擊後,孩子們對於死亡、病痛、戰爭等相關的問題不斷出現,大人們急需一個方式來面對孩子的問題。一種溫柔的、哲學性的討論成為了一個方式,畢竟很多時候,大人自己也很難面對這些問題,心中也沒有任何解答。有機環保喪葬——冰葬、水葬、墓園森林在開始撇開禁忌,較開放的探討死亡之時,西方人對於身後遺體的處理,以及下葬的方式,也出現了一些變化,尤其是有機環保概念的盛行,也讓各地出現更多元的喪葬選擇。畢竟傳統的火葬會汙染空氣,增加碳排放量,土葬則因為遺體放入防腐液等化學藥劑,入土後反造成水源等環境汙染。於是在瑞典,生物學家蘇珊妮(Susanne Wiigh-Mäsak)研究出冰葬方式,藉由使用攝氏零下200度低溫的液態氮,來冷凍及分解遺體,過程結束後將人體粉碎成粉末,放進可分解的袋子即可。另外,剛在英國議會通過,在美加等國已開始執行的水葬法,也逐漸受到重視,這種藉由鹼性化學液體將遺體溶解成液體和骨骸的方式,被採用的家庭認為是種溫柔的離去方式,並且,水葬法的碳排放量僅是火葬十分之一。在美國西雅圖,一位名為卡崔納(Katrina Spade)的設計師則提出城市逝者計畫(Urban Death Project),在這個正在逐步落實的計畫裡,遺體最終會成為堆肥,之後被使用於自家的菜園或城市綠地,只是在分解的過程中,所有逝者會待在同一個分解槽。有些人或許會有芥蒂,若真這樣想,義大利的安娜(Anna Citelli)與若爾(Raoul Bretzel)兩位設計師則提供了一種更浪漫的方式:讓遺體化成一棵樹,讓墓園成為一座森林。他們的設計是讓逝者就像在母親肚子裡時一樣,以抱膝的動作進入蛋形的有機棺材,入土後,有機外殼就會破裂開始分解,進而讓氧氣與碳進入,碳可平衡人體富含的大量氮氣,進而提高分解效果,最後種在上方的樹苗,便可逐漸長成一棵樹。在歐美各國出現各種喪葬處理方式之際,法國人的步調顯得較為緩慢,現今超過6成的逝者仍是土葬為主。不過2014年,法國尼歐爾地區(Niort)成立了第一座有機墓園,引起一陣討論。所謂的有機,指的是傳統墓地可見的大理石碑、混凝土、人造花等,都不會出現在這座墓地。安置逝者的棺材與骨灰甕都是可分解的,例如未加工的木材或是紙竹藤等天然材料,若需上漆或黏著,還得使用經過認證的可分解產品。當然,逝者遺體不得注入化學物質,身上的壽衣也要是天然成分。總之,在這片墓園裡,一切都得是自然環保的,就連園內的灌木叢也是從郊外荒地移植而來,供人休憩的板凳或是美化園區的雕塑藝品,不是自然材料,就是回收材料。介於傳統與前衛的喪葬方式不過比起台灣樹葬需要隔幾年就翻土,較難符合後輩追思的需求,尼歐爾地區有機墓園的墓地,仍保有此功能。在這座占地4000平方公尺,內有大量綠草樹木的墓園內,逝者有30到50年的歲月可在此長眠,在其上方,設有一塊小型石灰石紀念板,至少在這段時間內,他親近的人還可到此緬懷。在我看來,這樣的喪葬方式正好介於傳統與前衛之間,讓人在接受自己將與其他遺體一起分解,或被水葬後成為液體排進排水溝前,選擇一個傳統卻對環境不會帶來過多負擔,同時擁有追思功能的喪葬方式。事實上,在我剛寫好的遺囑上就註明了,若不幸在法國離世且無法回台,鄰近我家的尼歐爾市有機墓園會是最佳的選擇之一。當然我並不希望這會成真,因為在此之前,我還希望有更多時間,好好思考死亡這件事。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熟年誌2019年7月號(NO.88)》【熟齡精選延伸閱讀↘↘↘】。10個慢老單字:關於老年,你該有的10個態度。郭慧娟:引進死亡咖啡館聊生死 正面看待人生最後一哩路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5-24 橘世代.好學橘
高雄哪好玩?退休女警做嚮導,串巷走弄道地玩
高雄市警局退休5年的女警黃麗枝,自從同當警察的丈夫在職去世,退休前便利用撫恤金買下一塊法拍地,要幫丈夫留給兒女,正巧這塊地附近的「中都唐榮磚窯廠」經文化部列為國定古蹟,在兒女長大後她毅然退休,自當監工,自地自建成咖啡民宿,終為自己的生涯找到「第二春」。娘家在彰化的黃麗枝從警專畢業分發高雄市警局,花樣年華投入警職。1990年代,高雄市警局查辦某建設少東遭綁架案、追查「南偷北盜」中的「南偷」辛逸民,她多次受命與當時高雄市刑大刑警陳忠義喬扮情侶查案,2人由假情侶變真愛人,結婚時還在高雄警界傳為佳話。不料婚後不到十年,陳忠義因病去世,黃麗枝獨力撫育兩兒女,總想把丈夫的撫恤金留給兒女,不敢亂花,後來她在高雄市三民區中都唐榮磚窯廠附近,買下塊60多坪法拍地,沒想到,中都唐榮磚窯廠的八卦窯與2座煙囪等建築保存完整,2005年經文化部列國定古蹟,附近市地重劃,黃麗枝也因兒女長大,5年前退休,規畫利用這塊地蓋屋當住宅兼營咖啡館、民宿。黃麗枝為了省建築費,自己當監工找工人蓋房子,每天工地、住家兩頭跑,也參加各種課程,鑽研製作咖啡、烘焙麵包。二年後完工,她也學會手藝。黃麗枝期望生涯第二春,是經營「有溫度、有家的感覺的民宿」,不僅和兒女絞盡腦汁想店名,也請好友票選店名。當房子門牌號碼一下來,好友們票選以門牌當店名,「71cafe」就在警界及退伍警察圈成名。黃麗枝一開始經營咖啡館,但覺得在小街經營咖啡館,大多是熟客光顧,申請經營民宿又多有限制,市區民宿申請不易,和自己的理想還有段距離;正好高雄市開放在文化古蹟附近800公尺可經營民宿,她才得以中都唐榮磚窯廠「兩座煙囪」這項國定古蹟,去年申請為民宿。黃麗枝一再上網找通路,除吸引國人,連外籍遊客、背包客都找上門。她總把投宿旅客當成自己家人,在民宿煮咖啡、烘培麵包,大家在一樓咖啡廳就如同在自己家的客廳,廚房也開放使用,旅客不知道如何玩高雄,她就帶旅客在高雄深度旅遊,體驗高雄民俗文化,3年用心經營下,回頭客不斷,甚至國外旅客離開時,都會告訴她「I well be back」。【熟齡精選延伸閱讀↘↘↘】。60歲也斜槓!「出書、攝影、做公益」夢想永不嫌晚。46歲栽入微縮模型 用迷你人生拉進世界和台灣的距離!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5-24 橘世代.愛玩橘
經典小鎮行程/悠走楊梅客庄古道,賞景啖美食!
桃園市楊梅一個融合客家、鄉村、鐵道生活的文化鄉鎮,台鐵縱貫線貫穿其間,這個仍保留早年客家庄風貌的地方,有道地「鹹、香、肥、酸」的客家味料理,具有多元豐富休閒遊憩據點,今年楊梅以「花漾客庄、鐵道茶香」獲評選交通部經典小鎮,吸引許多情侶、親子、遊客來喫茶、休閒玩樂的新興客庄景點。楊梅區為著名客家庄,地理位置略成長方形台地,早年先民開墾發現環繞山林台地,生長茂密的楊梅樹林,時值3、4月間,紅紫色的楊梅果實,甜中帶酸滋味獨特,稱為「楊梅壢」,隨著客家人移居開墾,形成客家聚落,從日據時代以來就以鐵路貫通,鐵公路交通便利,富岡早在20世紀初建造木驛站,自2013年1月台鐵富岡基地廠區啟用,取代原台北機廠、北區供應廠及新竹機務段綜合廠區,同時兼具觀光用途,為亞洲最大鐵道園區。桃園市府觀旅局列出楊梅旅遊景點特色,包括富岡老街及鐵道藝術園區,以富岡車站、老街、富岡運動公園、大井頭伯公祠、伯公岡公園為核心,連結周邊水圳、埤塘自然景觀,旅客搭台鐵最為方便,在富岡站下車,步出車站抵達富岡老街,看巴洛克建築呂家聲洋樓到富岡運動公園、陂塘地景,亦可搭乘新竹、桃園客運及楊梅區免費公車,遊逛楊梅人文風采、鐵道文化。楊梅區農業資源豐富多元,楊梅休閒農業區的耀輝休閒牧場、肥嘟嘟多肉植物園、傑仕堡農莊、亞洲植產、磚窯休閒魚池、老牛園藝休閒農場、紫城農場,周休假日吸引親子走訪;楊梅觀光茶園,提供環境清幽、茶香踏青場所,設有停車場,適合假日健行、觀賞茶園風光及品茗。觀旅局表示,楊梅觀光工廠的郭元益糕餅博物館,獲選經濟部評鑑國際亮點觀光工廠,台灣食品業第一座黃金級綠建築工廠,分享婚嫁、節慶和生命禮俗的糕餅文化,有廣受好評的DIY懷舊鳳梨酥,可讓大小朋友體驗手工揉製麵糰、包餡製作過程,讓遊客見識台灣獨特的午茶文化。雅聞魅力博覽館由經濟部評鑑觀光工廠,由雅聞生技結合旗下化妝品、保健食品、內衣及SPA的精緻型博覽館,園區設有產業博覽區、彩妝精油體驗區、香草植物觀賞區、香氛保養品DIY教室,讓旅客DIY創作專屬個人香味的手工香氛保養品,當伴手禮帶回家。假日走訪楊梅,可參觀楊梅觀光茶園、耀輝牧場、東森山林渡假村、驛品香生態農場及福人登山步道、百年保甲步道、秀才登山步道、楊梅秀才窩四章堂、江夏堂及富岡老街呂家聲洋樓之外,揚昇高爾夫球場鄉村俱樂部附近一株700歲老樟樹、三連陂「粼粼波光翩翩白影」等景點去處。客庄一路玩,到用餐時間,觀旅局推薦在地美食、老店,包括大成路50年的珍香飲食店,薑絲炒大腸、酸菜五花肉、炒粄條、酸菜鵝肉知名;豐野里信義街80年信義飲食店,傳承第三代,炒粉腸和炒麵類為拿手料理,還有富岡中華街、富岡派出所旁的客家粄條私房飲食店。楊梅永寧里4鄰的八方園鄉村餐館,保持客家三合院風貌,水岸旁建造歐式風格「鄉巴佬義式咖啡館」,吸引消費者上門;大平街的大楊梅鵝莊,為「大楊梅鵝莊楊梅創始店」,以獨門手法製作招牌鵝肉、客家燜筍等客家名菜打出名號,道地客家風味獲客委會肯定;楊梅舊區公所對面的阿蘭姐三代老店,招牌好菜客家炒米苔目、炒韭菜、鵝腸等料理,平價美味,更獲許多網友推薦。 【精選愛玩延伸閱讀↘↘↘】。漫遊輕旅行/12大客庄節慶,百年歷史響徹花蓮拔仔庄。「客庄花甲故事人」壯遊台灣700公里,帶著生命故事走出去!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23 橘世代.健康橘
失去至親/郭慧娟:沒有什麼反應是「應該」的,不要認為哭才是正常
愛讓人幸福,但失去時,愛多深痛就多深! 老媽表現堅強 告別式後卻生病了 米爸爸過世1個月後,米小姐來信—「原本還算健康的媽媽,在爸爸的告別式後幾天病了。先是耳鳴,感覺有高頻電流聲,接著開始頭暈。吃不下、睡不好。她開始無法看書、看電視字幕,覺得眼花、頭昏,偶爾會想吐,我真的很擔心她。看了醫生,都說是太疲憊、壓力大,但吃了藥也不見好轉。生離死別太傷痛,我是愛哭鬼,三不五時哭一下發洩。老媽表現比我冷靜、堅強,她說一切太突然,她很傷心,但不知為何就是哭不出來。偏偏有很多長輩朋友安慰她,要她振作起來,不要成為孩子的負擔,這些都變成她的壓力。我不知該怎麼辦?是否要為媽媽找諮商師?」不再獨立怕出門 朋友陪伴才走出擔任護理師、5年前喪偶的張蓓蓓則是另個形態。「我一向被認為是個開朗、獨立的女性,但先生過世後,我成了完全沒有生活能力,也無法決定事情的『愚婦』,那段時間,嬌滴滴的長女一夕長大,扛起許多事。」她表示,喪禮辦完才是悲傷的開始。孩子各自回到自己生活的城市,離別前問她:「媽,你一個人真的可以嗎?」她回應:「總有這一天的,慢慢適應沒問題的。」但接下來的3個月,她不敢出門,「彷彿路上的人都用奇怪的眼光看我:『為什麼她的先生會死?』其實沒有,但我就覺得所有的眼光都刺向我」。幾個摯友知道張蓓蓓的情況,下班後帶著晚餐來陪她吃飯、聊天。漸漸地,她比較放鬆,可在聊天中說些遺憾。3年後,她有次對著一群人分享先生過世的心情,才發現自己從喪偶的傷痛中慢慢走出來了。她表示,女兒選擇在爸爸過世那天登記結婚,「這樣我就會永遠記住這個日子。」兒子則留下爸爸上衣穿著出門。這是兒女療傷的方式。高齡喪偶 半年內死亡率增4成米媽和張蓓蓓的狀況並不獨特,幾乎是每位喪偶者的必經之路,特別是高齡喪偶者,嚴重甚至喪失生存意志。日本眼科醫生平松類曾發表文章提到,在日本,高齡喪偶者在另一半走後的6個月內,死亡率上升40%。男性危險性又高於女性。他提醒,喪偶者1年內容易意志消沉,家人再怎麼忙碌也要問候,確認其狀況是否安好。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郭慧娟形容配偶離開,「幾乎是先摧毀,再活過來」,像是歌手陳淑樺的母親離世後,她就再也無法復出歌壇;國標女王劉真過世,也讓深愛他的辛龍困在傷痛之中。至親離世 先不要急著心理諮商郭慧娟不建議至親離世半年內,直接做心理諮商,一來諮商師很難短時間了解個人生命脈絡;二來費用高;此外,諮商最大功能,是引導受諮商者看見自己的內在問題,所以先給自己或家人一段時間,日後真的要做心理諮商,也比較容易找到問題癥結。她也提醒,至親過世後如何療癒傷痛涉及宗教觀與靈魂觀,沒有什麼反應是「應該」的,不要認為哭才是正常,這反而會讓「不哭」成為壓力。每人都有各自正向的生死觀,表達傷心不捨的方式不必然是哭。蠟燭親人老照片 「心靈做七」愛無限家人過世之後,會處於後事的忙亂中,很多人到喪禮結束,一切回歸平靜時才會真正感到悲傷。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郭慧娟建議可將做七、做百日等家人聚集的時間,做成「心靈做七」或是「百日追思」活動,處理悲傷的心情,增加彼此的支持。活動可分為3步驟。步驟1,透過照片思念準備好離世親人生活照,每人選1~3張「最有感覺」的照片,講述對親人的思念、自己這段期間的心情。分享適時給予擁抱或肢體安慰。步驟2,感謝親人可善用小道具營造溫馨感,例如點幾盞蠟燭、準備小蛋糕慶祝親人重生(民間習俗,亡者在七七49天後必會投胎,是個適合「慶生」的時間點)。步驟3,祝福親人在此階段,若結合「做七」,即可跟著師父誦經;若無儀式,家屬一起集氣祝福,祝福具有正向能量,只要出於誠心,親人都能感受到。這樣的追思活動不限做七和做百日時,家裡每年都會過的節日,像是生日、爸媽結婚紀念日等都可以,都有助走出悲傷。如果擔心活動會太刻意、氣氛尷尬,其實可以善用許多時機,例如找遺照時,或是做家庭相簿的機會,翻找老照片的同時,就回憶了往事。死亡是一瞬間的,但真正的告別卻需要很長的時間。這是生命裡艱難卻無可避免的功課,成為喪偶父母陪伴者的同時,也要好好照顧自己。。延伸閱讀/郭慧娟:引進死亡咖啡館聊生死 正面看待人生最後一哩路 立即加入橘世代 50歲後的你想要怎麼樣的人生?還在煩惱退休、健康、生活嗎?加入「橘世代」找出屬於自己的老後生活,從現在開始為你自己的人生而活!>>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21 橘世代.愛玩橘
「抹茶綠灑落海灘」算準潮汐時間,夕陽成最美著色
苗栗縣苑裡鎮西平里出水海邊約200公尺海灘,今年滸苔大爆發,有如石頭上撒滿抹茶,如果算準潮汐,夕陽伴隨抹茶石海灘,景象美極了,約2公里的海岸線還串連附近「心雕居」、苑裡濱海藝文中心,及苑港漁港等景點,此時到此一遊,絕對不虛此行。滸苔在台灣一般常見4、5月間北海岸一帶,今年在苑裡鎮出水海邊大爆發,覆蓋在石頭生長,大片抹茶綠色海灘在退潮後顯露,媲美北海岸石門老梅綠石槽,吸引不少人來此拍照、打卡,尤其是退潮碰到日落,景象更是夢幻,但要欣賞抹茶綠海灘,必須算準潮汐。隔著海堤4、500公尺,苑裡濱海藝文中心經常有藝文作品展出,值得一提是已故薪傳獎得主、木雕藝術家陳烱輝生前的工作室心雕居,家族保留了空間,原住民木雕文化融入傳統閩氏建築物,並擺滿各種創作,打造充滿藝術個性的人文空間。心雕居有咖啡館,提供健康養生餐、手作輕食午茶、藝文展覽,及苑裡在地旅行規畫等服務,業者並透露,心雕居後方有一條秘密小徑,空過木麻黃森林,迎面而來就是開闊的台灣海峽,沿著海堤可以到抹茶綠石頭海灘,別具趣味性。抹茶綠石頭海灘往北不遠處的苑港漁港,漁港視野開闊,遠處海上船隻、岸邊風力發電機等風景宜人,尤其彩虹景觀橋是重要地標,心形意象鋼梁,情侶、夫妻牽手在橋上,或是坐在沙灘上共賞落日夕陽,港邊灣麗海洋驛棧餐廳,不時安排歌手演唱,氛圍相當浪漫,景觀橋因此還有「情人橋」之稱。苑港漁港還是兒童樂園,漁港北岸堆積大量風吹沙,腳一踩深陷其中,也最受到兒童喜愛,下午三、四點後,太陽沒有這麼大,沙子已經降溫,正是小孩大展身手玩沙的舞台,拿著鏟子等玩具,玩得不亦樂乎。夏天的午后歡笑及喧鬧聲,此起彼落。抹茶綠石頭海灘串連到苑港漁港,老少咸宜都適合遊憩,還可以順道品嘗苑裡魚丸、沙魚餅等特產美食,要前往可以從台61線苑裡匝道下往苑港漁港方向,沿途都有相關指示標誌。【精選愛玩延伸閱讀↘↘↘】。南橫中之關古道 「漫步巨林間,讀走抗日史」。不只抹茶山還有「抹茶湖」!跟著偶像劇遊走宜蘭「望龍埤」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13 橘世代.愛玩橘
不只抹茶山還有「抹茶湖」!跟著偶像劇遊走宜蘭「望龍埤」
宜蘭縣員山鄉望龍埤四周群山圍繞,水面倒映著綠山與紅橋,碧綠美景讓人驚豔, 一旁的「花田村」曾經是偶像劇拍攝景點,更讓望龍埤的聲名遠播,被譽為世外桃源,平常很適合到這裡休閒踏青,想運動的遊客也可以走後山步道。望龍埤位於員山鄉枕山村,數百年前這裡曾經山洪暴發,形成一座天然湖泊,面積約4、5公頃,但這座湖泊海拔比較高,並非長年有水,湖水水位隨著雨量升降,而水量也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當地耆老依照「風從虎」、「雲從龍」古諺,將湖泊命名為「望龍埤」。經由員山鄉公所與農田水利會共同配合,多年來修築堤岸、打造環湖步道、拱橋涼亭、湖中島嶼,更有一座連結岸邊與島嶼的九曲橋,依山傍水,群山綠意映入水面,呈現一片碧綠,又被稱為「抹茶綠」,其自然生態豐富,更添悠閒與清靜,紅色的拱橋與九曲橋也有著些許古色古香。幾年前「下一站幸福」偶像劇來到這裡取景,相中「花田村」老宅成為拍攝景點,湖光山色美景入境瞬間爆紅,更被形容成世外桃源;打響知名度後,遊覽車業者順勢操作,假日經常載著團客到訪,靜觀水面鵝鴨悠遊,大人散步、小孩餵魚,度過美好親子時光。望龍埤周邊有些簡單的小吃,偶像劇景點「花田村」已變身成湖畔咖啡館,另外在豬籠寨可品嘗手工披薩,或動手來個DIY;如果尚有體力,望龍埤後山的「飛龍步道」,健行運動一圈約1小時,走完之後通體舒暢,吸滿飽飽的芬多精。望龍埤位於員山鄉枕山村坡城路18之6號,遊客可以從入口處湖山國小旁邊的道路開車進入,一旁免費停車場,附近有不少民宿,也有小農販售當季蔬果,順手買回家,趁著新鮮最能吃出健康與美味。【更多愛玩旅遊精選↘↘↘】。單車離島/金門「黃金車道」用最美的速度遊古蹟嚐美食。台南打卡新熱點 「台江文化中心」穿越時空重拾初心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5-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不想再隔離!狗狗倒地裝死拒回家 主人無奈投降
澳洲昆士蘭黃金海岸有隻黃金獵犬近來很出名,因為牠屢屢被目擊故意倒地不起、裝死耍賴,死不肯跟著飼主回家,最近一次被拍到更讓目擊者笑到飆淚。《每日郵報》報導,這隻黃金獵犬名叫艾爾希(Elsie),當天被飼主庫克(Mike Cook)帶出去放風。每當庫克要牽著牠往家裡方向走時,艾爾希就直接倒地四腳朝天裝死。庫克搖著牠的腳也完全沒有反應,就算把牽繩放在地上甩頭就走,也沒辦法騙到艾爾希起身。只見庫克出聲「道別」,艾爾希才翻過身來、抓了抓癢後,慢悠悠地跟上。一等到他拉起牽繩準備回家,艾爾希又立刻坐在地面不肯移動,接著再次倒地,逼著庫克只能拖著29公斤重的牠走。儘管庫克一度拿出狗糧,聰明的艾爾希卻不為所動。「沒有人告訴黃金獵犬艾爾希,封城令已經稍稍鬆綁,讓牠以為回家後又要閉關6周。」拍攝者下註解:「牠指望人們都回去工作,把整個家都留給牠。」在這段近4分鐘影片可看到,一人一狗就這樣不停鬥法。直到最後,庫克盧不過狗狗,轉身走進一家咖啡館後,艾爾希才趕忙起身,跑去跟主人會合。庫克告訴《7NEWS》,要是艾爾希不想走,牠就哪裡都不會去,直接倒地裝死,連身為飼主的他都無能為力。「你必須盡全力滿足狗狗的願望。」庫克說:「她是一隻喜怒無常的狗狗,只要她不想做什麼事情,就不會去做。」
-
2020-05-01 橘世代.健康橘
以「賦能」開創長照新模式 重拾被照顧者的生命意義
邁入暮年,失能、失智,真的是不可逆的選項嗎?如果我們讓失去能力的人,經過訓練,可以再次增能與復能,並且維持他們日常生活的獨立、延緩失能、強化健康自我維護,必定可以替社會減少照顧上成本的支出,也讓失能者在生存、生活與生命3個面向中,獲得希望與尊嚴。2026年,我們將從「高齡社會」邁向「超高齡社會」,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高齡社會帶來的人口高齡化、退休潮、安養需求增加、勞動力減少的衝擊,也相對影響到整體經濟、社會福利以及醫療資源。雖然台灣在2017年起,即開始實施「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但是面對各種不同的問題,什麼才是最佳的照顧模式?而對於長者來說,什麼樣的生活品質才能符合人性尊嚴?或許我們應該跳脫既有的思維桎梏,努力讓亞健康的長者,甚或是失能長者能夠再次被賦予能力,重拾活躍老化的生活,這樣的改變,不僅是醫護相關背景人員,也是全體國人所要面臨的挑戰。本期專訪考試院考試委員李選,她以護理博士的專業背景,為我們說明,醫護人員要如何做更好的訓練與培養更佳的技能,以面對高齡社會及長照需求所帶來的衝擊。人口高齡化迫在眉睫 醫護人員面臨挑戰「以65歲以上人口來說,2018年才邁入總人口的14%,到現在2020年初,已達到15.3%,可見得人口老化的問題非常嚴峻。」李選表示,現在新興疾病與慢性病病人人數日增,對於健康(Health)與安適感(Wellbeing)的影響極為廣泛,因此導致身心失能者日漸增多,也大幅增加了醫療照護的需求。雖然在高科技發展下,可以藉由科技的協助來讓生命延長,例如呼吸器、鼻胃管等,但是高頻率的住院以及門診就診,讓65歲以上人口光是在健保方面的支出,就占了超過36%,所以我們正面臨醫療資源不足以及外在環境的劇變。這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是醫護人員必須面臨的挑戰。李選不諱言,很多銀髮族的觀念有些偏頗;不知道自身的健康要努力經營,或是要經過鍛鍊才得以增加能力,所以她強調,人要不斷地「增能」,也要讓漸漸失去的能力再「復能」。而家屬的認知、長者與家人或是與照顧者間的互動方式、家庭空間、外在環境空間的改善等,這些都是必須克服的難題。人的一生需求包含了生存、生活與生命3個面向,過去護理教育多以疾病為導向,也就是以醫療機構執行醫療照護的生存面為主(Health),現今的高齡照護則必須兼顧社區與居家環境的健康需求、生活品質、生命意義及醫療需求的整合,以達到人民安適感(Wellbeing),所以在專業準備度上仍需加強。為了因應這些挑戰,醫護人員的養成需要面臨哪些改變呢?李選表示:「在《護理人員法》中,有關於醫療輔助行為是較容易上手的,但是健康問題的評估、預防保健的措施、以及護理指導與諮詢,都必須擁有泛知識、具有相當的成熟度、長期的生活職場歷練等,才可以漸漸地內化培養。」因此由資深護理人員負責照顧高齡者,會比較適合。健康促進須加強 賦能推廣極重要對於目前討論度極高的「自立支援」(不包尿布、不臥床、不約束),李選有精闢的見解,她認為「老」是生命必經的歷程,但是年齡絕非評斷能力的標準。李選告訴我們一個實際的例子:「我曾經在瑞典看到一位84歲的護理人員,她很樂觀且極有自信的表示,她努力工作不但可以做為其他年輕同事的指標,也可以得到病患的信任。」在青銀和諧共處的職場,這位護理人員不但創造自己的產能,也因為服務他人而讓生活更充實。因此,李選以「賦能」(enable、empower)的名詞來表達,其中包含了「增能」與「復能」,也就是說,如果能夠給予高齡者知能(認知與能力)的訓練,即便是在老化或是疾病的影響下,高齡者仍然可以維持自主、獨立、與尊嚴的生活,也可以增強人際關係,並且提升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如何執行「賦能」?李選指出:「簡單的說,例如在增能方面,可以替長者增加飲食的營養,在復能方面,若是長者某方面肢體能力不足,可利用輔具,若是牙口不好,則可以使用假牙或是植牙,所以現在有很多醫療輔助方法,不但可以增能,亦可以復能。」「很多長者在入住安養機構之後,健康情形卻每況愈下,因為家屬認為護理人員對被照顧者的服務應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若是要求長者多多自主行動,往往會造成醫病之間的關係緊繃。」李選指出,實際上,健康促進可以讓長者的能力漸漸增加或是恢復,但若是醫護人員與家屬之間的認知有明顯落差,不但增加醫療成本,案例也無法恢復健康,而醫護人員更無任何成就感可言,這是很大的癥結點。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論是在護理之家、養護機構、或是居家照護的場域,我們希望家屬都可以給予支持,讓護理人員可以用設計的思維,訓練照服員為高齡者制定增能或復能的客製化訓練,包括:肌力與關節的訓練、吞嚥訓練、排便訓練、營養飲食訓練、心智訓練、感官訓練等,進而發展興趣、增加互動機會、累積正能量,因此在護理人員的協助下,若個案可以逐漸恢復能力,不僅是個案成功邁向身心健康,對護理人員來說也是極大的成就感。「目前台灣65歲以上人口約有360萬人,失能者輕重不同,約占12%到15%,換算下來約需要43萬張病床,但現有的護理之家以及長照機構等單位的病床數總額,竟不到2萬張床,所以若是能夠提早增能,就可延緩失能與功能退化,而不至於造成照護資源與家庭的極大負擔。」李選指出,若能在出院準備計畫時,即對個案做出評估,並且提早訂定增能、復能的方案,可在居家或是機構中實施,將有助於個案提升生活品質,並且消除情緒困擾,使其能夠逐漸回歸正常生活。增能復能為核心理念 生活自立為最終目標目前台灣的安養機構或是護理之家多以「收容」為主,而非以「賦能」為核心,所以很多個案在進駐後,往往出現加速退化失能的情形。李選對於「重建樂活護理之家」給予肯定,她表示,這是一個以「增能」、「復能」為主,專為中風個案提供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的護理機構,以「護理、照護、運動」來設計各項活動,協助中風後在恢復期的個案可以經過各種訓練,得以提升整體能力,進而移除管路,重新回到家庭。「重建樂活護理之家」的核心理念是「陪同他們走一段回家的路」、「在有限生命中活出光彩」、「護理讓尿褲與三管成為多餘」,這些核心理念都是值得大家借鏡的地方。「因應高齡社會,護理人員的專業教育,除了生存以外,還要加強生活與生命,所謂養成教育先埋根、在職教育要施肥、社會教育更重要。」李選表示,待考試委員的職務卸任之後,她將要盡全力來推展「賦能」,她笑說,因為自己也邁入銀齡,所以若是護理人員都有「賦能」的共識,日後自己一定可以擁有尊嚴且自主的生活。最後,李選強調:「認知影響行為,行為影響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影響命運。」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改變既有的認知,邁入銀髮要活就要動,能工作不是命苦而是幸福,那麼,即使到暮年,也會彩霞滿天,有生命的智慧與正向積極的心態,快樂面對老後生活,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有魅力的銀髮族。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熟年誌2020年4月號(NO.97)》【關於「生命」這件事↘↘↘】。跟世界好好道別,Home Hospice陪走人生最後1哩路。郭慧娟:引進死亡咖啡館聊生死 正面看待人生最後一哩路。人生最後一哩路 選擇「被活著」還是帶著尊嚴離開 致照護者│填問卷抽好禮 因為愛而成為「照顧者」,不要讓這份愛壓垮自己。我們希望透過調查可以聆聽照顧者們的聲音,讓照顧者知道你不是自己一個人。《照顧者生活調查》立即填寫>>>https://bit.ly/3bEwE3T
-
2020-05-01 橘世代.好學橘
用手沖咖啡傳遞家的溫度,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這是一間咖啡廳,這也是我們一家人團聚的空間。」花蓮卡姐咖啡主人卡姐,40歲那年人生轉了個大彎,她辭去醫院工作,把未來20年時間留給自己。即使當時,花蓮發展精品咖啡路不易,卡姐靠著勤奮自學,擄獲一個又一個顧客的心。如今,罹患癌症、必須時常往返醫院治療的她,堅持要把卡姐咖啡開到最後一天,替老主顧、更替家人留下難忘的回憶。卡姐咖啡店名的由來,得從另一家花蓮老字號咖啡Living room說起。原先醫院工作雖穩定,但卡姐覺得自己就像沒有溫度的機器人。離開朝九晚五工作後,卡姐先到Living room推廣手沖咖啡。當時取了個英文名字Carina,客人則喜歡喊她卡姐。後來,當卡姐決定自己創業,又怕老客人找不到她,索性便將店名取作卡姐咖啡。早年,咖啡頂多是附餐飲料,沒有人願意花多出一個便當的錢買杯咖啡。於是,卡姐用竹籃子裝著手沖器材,走訪身邊認識的店家,一間間手沖咖啡請客人喝。起初,對方懷疑,沒有用機器煮出來的咖啡能喝嗎?幾番啜飲之後,也漸漸能夠體會手沖精品咖啡箇中滋味。事實上,卡姐笑說,在「幫手沖咖啡代言」以前,自己其實是名懼怕和陌生人說話的人。為了讓民大眾認識精品咖啡,免不了得從生豆品種、產區、處理過程,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對感興趣的客人解釋。最後生性害羞的卡姐,反而因為咖啡結識許多好朋友。剛入行時,卡姐很快發現,咖啡這一行並非如她想像。當時老闆送她到台北受訓,原以為是跟日本老師學沖煮技巧,沒想到學的其實是觀念。至今她仍清楚記得當時老師告訴他:要把咖啡當成生活的一部分,當妳累積愈多生活經驗,就可以把咖啡講的越深入。後來,Living room因為經營不易,老闆給了卡姐資遣費,正好當成她的創業金。一開始,卡姐不敢回老家開,就用陽春的設備租了個店面,沒隔多久就發現收入難以支應租金。饒了一大圈,最後卡姐咖啡落腳在美崙老家,她回憶,當時姊夫幫忙出資裝修,全家大小投入幫忙,一起貼地板、自己做招牌,無心插柳柳成蔭,卡姐咖啡竟成為了一家子都有涉足痕跡、老花蓮人耳熟能詳的咖啡館。卡姐坦承,不得已回到家中開店,內心其實面臨很大掙扎,畢竟過去受到的訓練,難免有對專業咖啡館既定印象。回到美崙初期,客人很多是爸媽的朋友或鄰居,有時候當她慎重的在沖咖啡,媽媽會從廚房或二樓喊她幫忙。或是當她和客人聊咖啡聊到一半時,鄰居會突然衝進來要找爸媽。這一切,都讓卡姐懷疑自己好像不夠專業。直到後來,卡姐發現,在這個原本是自家客廳的空間裡,咖啡變成了媒介,搭起了橋樑,拉近家人與家人、朋友與朋友之間的距離。如原本不喝咖啡的父親,退休後朋友上門找他,咖啡館便成了最佳的聊天場所。甚至讓爸爸進而也想學煮咖啡,把煮咖啡技巧帶到畫畫班上與同學分享。媽媽則從一開始的擔心,覺得賣咖啡根本不算一種職業,到後來常聽客人誇獎女兒咖啡好喝,好奇之下也要卡姐煮杯咖啡給她喝。就像是在自家客廳的溫暖氣氛,不僅讓卡姐咖啡自然而然的吸引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客人,更讓家人間的關係比以前更加緊密。這座由家人支撐起的咖啡館,也隨著家庭成員年紀,有了新的傳承。從小看著卡姐煮咖啡長大的侄子周雋甡,從大學放假有空會在卡姐店裡幫忙,如今也在家人鼓勵下,開了新的咖啡館「杯點」。爸媽一年比年老、孩子一年比年大。回想起十多年結束受訓前,日本老師給卡姐出了一個功課,要她報告在她心中「什麼是咖啡?」如今,在生命的尾聲,能在往返醫院家中的空檔,到卡姐咖啡煮一杯咖啡與朋友家人分享,絕對是卡姐心中,最美麗的咖啡時光。※本文摘自《安可人生》官方網站【更多精彩熟齡下半場↘↘↘】。外面買不到的甜點味 德國爺奶帶出家門做給你吃!。46歲栽入微縮模型 用迷你人生拉進世界和台灣的距離!。人生像球賽 越後面越好看「50+去做20歲無法做的事」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4-22 橘世代.好學橘
外面買不到的甜點味 德國爺奶帶出家門做給你吃!
德國人熱愛吃蛋糕,對他們來說,最好吃的蛋糕外面買不到、回家才能吃到,奶奶的獨門食譜搭配嫻熟的製作技巧,能做出世界上最美味的蛋糕。「Kuchentratsch」(Kuchen為德文的「蛋糕」,tratsch則有「閒聊」之意)由Katharina Mayer創辦,受到平時買蛋糕的經驗啟發——不管去哪家商店買蛋糕,都遠遠比不上奶奶家裡的那塊好吃,因而創辦了「Kuchentratsch」,它是社會企業、同時也是一間烘焙坊,提供道地的爺奶手工蛋糕。如同台灣,德國也面對高齡化社會衝擊的問題,照護人力缺乏、社會保險入不敷出;高齡者退休後收入減少,不再工作的同時,與社會的聯繫也隨之降低,「Kuchentratsch」希望透過促進高齡者的社會參與,解決這些問題。在「Kuchentratsch」,不僅烘焙師傅,連蛋糕送貨員都是爺爺奶奶,目前約有30多位長者在此工作,讓長者能透過一技之長增加收入,顧客則能買到保證好吃的蛋糕。「Kuchentratsch」沒有制式、高效率的生產線,希望能讓爺奶師傅沒有壓力,每個蛋糕都由爺爺奶奶親手烘焙,食譜更非網路上隨手可搜尋到的,爺奶們的食譜通常都是從他們的母親或是奶奶手上傳承下來的,相當珍貴。商店中,每款蛋糕都霸氣掛上蛋糕師傅的名字,例如:「安妮奶奶的蘋果核桃蛋糕」、「岡特爺爺的起士蛋糕」,旁邊還會擺著師傅的照片;不僅希望顧客知道,這些蛋糕是爺奶們的驕傲,更想傳達的是,每個蛋糕裡都有爺奶的愛。顧客除了能在其店面、合作的咖啡館及網路上訂購蛋糕,還能參加蛋糕烘焙課程,由爺奶師傅親自指導烤蛋糕的秘訣。如同課程敘述所說:「他們不但是經驗豐富的麵包師傅,更是喜愛孩子的祖父母。」「Kuchentratsch」也推出針對兒童的烘焙課程,用專為兒童設計的簡單食譜,讓小朋友在慈祥爺奶的指導下邊學邊玩。除了能持續工作,長者們也在此處認識更多朋友,有同年紀的工作夥伴、年輕的營運團隊、以及從四面八方慕名而來的顧客,甚至是興奮地在廚房亂跑的小小麵包學徒,生活因此更加精彩。麵包師傅之一的Renate奶奶表示,很喜歡與其他長者一邊閒聊、一邊烤蛋糕,氣氛非常美好,每天都在期待下一個到「Kuchentratsch」工作的日子。Moni奶奶則表示,來到這裡可以與同好交流,獲得更多烘焙秘訣。「Kuchentratsch」不但滿溢著蛋糕香,也有溫暖與人情味。隨著平均壽命的增長,即使是經濟相對富庶的德國,一樣面臨高齡貧窮的問題,退休後的規劃是人人都需要思考的,甚至「退休」的概念也在崩解之中;而換個角度想,這也代表我們的人生有更長的時間能盡情探索、成就更多,也許該問的問題不是「你退休後想做什麼?」而是「你七十歲時想玩什麼?八十歲時想體驗什麼?九十歲有什麼夢想?」※本文摘自《安可人生》官方網站【關於更多精彩熟齡↘↘↘】。防疫宅在家/想測自己多聰明?動腦App,讓思緒天馬行空。今年91歲!40年外交攝影官 見證台灣外交史。73歲爺爺Youtuber 500萬人等他上線問:早安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4-18 橘世代.健康橘
郭慧娟:引進死亡咖啡館聊生死 正面看待人生最後一哩路
「爸爸是2011年2月1日過世」,事隔多年,郭慧娟回首當時的慌亂、措手不及,仍歷歷在目。那年1月底,郭父因肝指數上升住院,醫生判斷是小病評估2天就可出院,「沒想到爸爸卻陷入昏迷」,郭慧娟憶述,醫生問「要不要插鼻胃管?」她想起爸爸曾交代不要插管急救,「但是不插管他就走了!」經天人交戰,她決定請醫生插管。插管後,郭父昏迷的狀況並未改善,郭慧娟和家人討論後跟醫生說:「就順其自然吧!」簽下不施予心肺復甦術。郭父從病倒到離世不到1周。父親主動談死 家人不留遺憾「生命這堂課真的很沉重、很難」,郭慧娟說,「我們很幸運,爸爸曾有跟我談」。時間回到2008,郭父當時70幾歲,有慢性病但還算健朗。郭慧娟說,每當爸爸主動提起身後事,「我將來骨灰想要用撒的」,弟弟都馬上說:「不要想那麼多啦,你會呷百二啦!」幾次之後,郭慧娟好奇「爸爸有話沒講完,要找機會問他」,怕尷尬,她跟爸爸說,「我要做研究,你可以讓我訪談嗎?」父女坐下來開始聊了一個半小時。郭父講希望的臨終醫療、期待的安葬方式,還說走的時候不想穿壽衣,想穿某一套西裝,西裝放在某個櫃子裡...。郭慧娟才知道,原來爸爸都在想,想得好清楚。3年後,郭父送醫到離世,雖然過程慌亂,許多事需要短時間做判斷,但媽媽與弟弟信任她,而她也明瞭父親想要什麼樣的生命尊嚴,「我們家幾乎是沒有遺憾,非常圓滿」。辦活動聊死亡 結合互動桌遊「爸爸是我做生死教育的導師」,回想起當年處理父親身後事,郭慧娟很感恩。其實郭慧娟一直是國內「談生論死」領域的先驅。郭慧娟身兼內政部「現代國民喪禮」編撰委員、「現代國民婚禮」主筆、殯喪業「禮儀師證照考試」教科書編撰,以及「台灣殯喪業資訊網」的總編輯,是台灣的「禮俗權威」。長期關注並推動生死教育的她,2014年從英國引進「死亡咖啡館」,力推「我們一起聊死亡」,希望打破國人避諱談論死亡的禁忌,勇敢承擔生命失落。5年多來,辦了300多場活動,輔以自行研發的桌遊、戲劇,讓參與者正面看待人生最後一哩路。捍衛生命尊嚴 身後事無禁忌引進生命咖啡館、從事生死教育6、7年,郭慧娟聽聞太多因為至親離世而生的遺憾。有學員流淚跟她說,父母先後過世已經夠難過了,沒想到兄弟姊妹為了爭產,從此不相往來,「爸媽沒了,連兄弟姊妹也沒了」,她因此得了憂鬱症。「生命的功課很複雜」,郭慧娟感嘆,坦然面對可以降低許多遺憾。也有老人家跟郭慧娟說,到了一定年齡總是想著:「不知道會活到哪天?」但無法跟家人談身後事,感到很孤單。郭慧娟表示,「人生到最後,我的孩子、家人可以陪伴我,知道我在想什麼,該交代的都交代了,那種交代不純粹是『我說你執行』,而是你們懂我,了解我想要的生命尊嚴、我對生命的態度」;談死亡不僅是為防止遺憾,更是積極的帶來人生下半場的圓滿感受。學會善待自己 不會等到下次聆聽、處理「生死交錯時刻」的議題,預為死亡做準備,成為郭慧娟的生活日常。對她來說,面對死亡,就是學習如何快樂活在當下。郭慧娟不久前開車載媽媽出遊,媽媽看見路邊有個市集,「看起來很有趣」,她想要停車被媽媽阻止:「下次再來好了。」過陣子媽媽想起,「我們去找找」,結果開車繞了好多圈,怎麼都找不到,郭慧娟說,生命有限,想吃的東西立刻去吃、想說的話要馬上去說,「我不會等下一次,因為,很可能沒有下一次;因為不知道明天會怎麼樣,所以要善待自己、善待身邊的人、樂於分享、重視每件想做的事」。「我以前不是這樣的人。不會,也不懂。」郭慧娟笑著說。改變台灣社會「談生死」氛圍的同時,或許改變最深刻的是自己,她因此更認識生命、更懂得珍惜。死亡咖啡館 談死不忌諱「死亡咖啡館」活動2010年從英國開始,用一種坦然、正面態度討論生命和死亡的話題,這個理念獲得世界各地響應。台灣在2014年由郭慧娟引進,但這幾年因應需求,台灣的形式持續成長變形。從一開始的單場分享活動,發展出工作坊、系列課程的其他面向,例如:臨終關懷、悲傷輔導等,這兩年還導入桌遊與戲劇,做種子教師培訓。【從容老後系列】。郭慧娟:引進死亡咖啡館聊生死 正面看待人生最後一哩路。談 死 亡 的8個時機 聆聽是最好的溝通。人生最後一件大事 超前面對不遺憾。身後事安排你須知的5件事 有備無患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18 橘世代.健康橘
談死亡的8個時機 聆聽是最好的溝通
在「死亡咖啡館」裡,郭慧娟聽過很多家庭故事,他們都在親人離開後留下許多遺憾。其中最常見的版本是,突然有天父母倒下,兄弟姊妹親人家屬都回來了,很多事情是第1次遇到,一談,家庭隱藏的議題浮現,計較也來了。先是吵醫療決定,接著吵喪葬方式,「海葬?為什麼你知道我不知道?」然後開始爭產。即便不吵,臨終、喪葬來得那麼突然,沒有太多時間思考與準備就得決定,許多人在多年後想起來仍感覺痛:「我當初為什麼不插管?」「這真的是爸爸要的嗎?」但臨終不能重來,遺憾就一直跟著。「好好聊過,知道他心裡想要什麼,遺憾才會少一點」,郭慧娟說,死亡無法邊做邊學,在它來到之前,我們就有功課要做,第1步就是用平常心和家人談死亡。談死亡的8個時機聊死亡是需要挑時機,但也不是那麼難開始,郭慧娟提出幾個適合的機會。1.看到新聞事件、名人的故事時。傅達仁安樂死、戴勝益預立遺囑、張曼娟簽預立醫療決定…都會是很好的開場。2.家人主動談到身後事或死亡議題時,把握機會聆聽,切莫打斷。3.利用探病機會討論醫療決定、臨終準備。4.利用參加告別式機會討論身後事及喪葬禮俗。5.藉由大自然和四時變化談論死亡的自然性。例如當家人看陽台的花感嘆,「這盆一直長,那盆卻救不活了」,就可以順勢接:「就跟人一樣,壽命有長有短。」6.參加生死相關講座後,與家人分享心得。7.邀請家人參加生死相關講座或活動,會後彼此分享看法。8.自己創造機會,編個故事試探家人的反應。「我有個同學今天line我說他爸爸過世了,用海葬…,我覺得還滿不容易的耶。」談死亡的7個原則「只要你做好心理準備,一定會有機會。」郭慧娟認為,每個家庭文化不同,有人能聊有人不能,但掌握一些原則,會讓這件事比較容易開始。1.談「他死」,不要談「你死」、「我死」談死亡有時會觸及「你在提醒我即將死亡」的難過心情,但談別人的事心情就會輕鬆許多,當家人說,「我覺得他那樣做不好!」往下問他心裡想什麼。2.目的是「為什麼」,而非「做什麼」比「我要樹葬」更重要的是,為何想要樹葬?了解家人生命的尊嚴、態度;這是分享、不是交代。3.重點是氣氛而非話術,別期待一次到位一旦被打斷、發現家人不想談,就先停下來,再找其他機會。若從未談過,本來就不容易開始,要有耐心。4.肯定與稱讚當爸媽主動談起,多一些正面肯定,且不帶任何評價聽他的意見。5.願意談的先開始先跟能談的子女談,談的過程中,其他子女也會聽到。如果不能談的是爸媽,那麼派那個跟他們比較能聊的、他比較寬容的孩子先去談。6.要能同理還沒做好準備談死亡的心情不要強迫所有人去面對,不要去貼標籤,不願意談只是還沒做好準備。7.要做功課關於死亡的種種,有龐大的知識系統:末期醫療決定、遺囑、遺產、安葬方式、喪葬儀式…等等,事先去了解,當家人想聊的時候,才不會錯失良機。【從容老後系列】。郭慧娟:引進死亡咖啡館聊生死 正面看待人生最後一哩路。談 死 亡 的8個時機 聆聽是最好的溝通。人生最後一件大事 超前面對不遺憾。身後事安排你須知的5件事 有備無患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18 橘世代.健康橘
「一場喪事要花費多少錢?」身後事安排你須知的5件事 有備無患
生命的誕生是件喜事,人們早早就計畫迎接;生命老去,卻是任何人都不樂見的事,也因為不希望它發生,就更別談預做準備。但人生有太多身不由己的事,即使再不情願,最終還是被時間之手推向面對。「萬一發生該怎麼辦?」橘世代周報訪談台北市殯葬管理處及殯葬業者,並參考「台灣殯葬資訊網」,提供實務經驗給民眾。Q1:有備無患的第1步/怎麼選擇葬儀社?A:1.口碑是最真實的廣告,可詢問曾有喪親經驗的友人或同事,有無值得推薦的業者。2.如果有,建議再到店面查訪。查訪時,若是有兄弟姊妹最好一同前往,避免家庭成員萬一有不同意見,引起爭執。3.如果沒有推薦的對象,建議可上縣市政府網站查詢,以台北市及新北市為例,都有評鑑優良的業者名單。可選定二、三家比較,同樣建議約家人一同前往。Q2:有備無患的第2步/選定後可做哪些事?A:1.留下業者聯絡窗口的手機,為避免萬一聯絡不上,最好能有第2順位窗口。2.如果是在醫院,當患者走到生命尾聲時,通常醫院會告知家屬要有心理準備,此時即可與業者聯絡,讓業者知道要隨時待命。3.由於民間習俗認為應壽終正寢,有些民眾會把當事人接回家中,建議此時即可和業者聯絡,請業者協助返家的後事。4.習俗上往生後要淨身更衣,若是年邁長輩,建議可先準備夀衣,在淨身後更換;如果不想這麼講究,可準備往生者所喜愛的衣物。Q3:有備無患的第3步/這天來到時要做哪些事?A:1.申請死亡證明書。(10份,申請火化、埋葬許可;除戶;保險;撫卹;繼承)2.立即聯絡業者。如果是在醫院往生,院方會將大體移到往生室,請切記在業者還未到達前,如有其他殯葬業者前來,最好立即表明已找妥業者,避免發生類似小陳的狀況(小陳案例故事)。3.準備一些零錢,放在亡者的手中或其他貼身處,也就是民間通稱的「手尾錢」,習俗上認為留給子孫的手尾錢有助子孫「發家」。4.民間傳說往生後要助念8小時,天主教、基督教等另有不同儀式,如果往生者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可安排家人、親友輪流助念,避免個人太勞累。5.當前面這些事情處理完時,別忘了住所成了喪宅,習俗上,為讓鄰居「趨吉避凶」,可在鄰居門旁貼張小紅紙,不過現今也有許多人不再講究這點,要不要做?可自行衡量。Q4:有備無患的第4步/這天之前,還要注意哪些事?A:1.如果可能,最好在亡者生前,就先清楚了解他的所有資產及負債。2.現在的生活離不開密碼,為了避免被詐及盜領,許多家庭甚至夫妻都不清楚,如果可能,建議能先知道,日後處理遺產可省不少麻煩。Q5:有備無患的第5步/一場喪事要花費多少錢?A:目前一般台灣民眾的治喪費用,約在30餘萬元左右。其中包括喪禮的費用約20萬元上下,以及靈骨塔位的費用約10萬元上下。這僅是一個參考數字,會依喪禮的禮儀內容、物品、式場規模等,有很大的增減空間。一般喪葬費用的參考價格可參見「台灣殯葬資訊網」(http://www.funeralinformation.com.tw/)。 【從容老後系列】。郭慧娟:引進死亡咖啡館聊生死 正面看待人生最後一哩路。談 死 亡 的8個時機 聆聽是最好的溝通。人生最後一件大事 超前面對不遺憾。身後事安排你須知的5件事 有備無患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18 橘世代.健康橘
留心殯葬蟑螂/人生最後一件大事 超前面對不留遺憾
從容老後系列1人生老化仿若四季輪替無可迴避,但我們總是等到父母生病、至親離世的那一刻才發現,我們還沒準備好告別,措手不及的結果,常徒留遺憾。《橘世代》相信,面對死亡,是為了好好活著,為讓人生最後有尊嚴、有品質,我們將從這一期周報開始,不定期為讀者梳理關於遺產繼承、節稅、醫療決定、安葬儀式、長照等必知重點,和您一起透過他人的故事、獲取老後知能、思考人生,為自己「從容老後」做準備。「國標舞女王」劉真因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問題,與死神搏鬥45天後,等不到換心機會病逝,留下摯愛的4歲幼女與丈夫辛龍。才44歲,劉真走得意外,走得讓人不捨;只因手術過程中不可預知的風險。原來,不是每個告別,都有時間好好準備。面對不可知的這天,你準備好了嗎?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居多。多數的人不會想得如此深遠,當被命運推著必須面對時,常不知所措。以下的案例,也許就是現實情境的縮影。就在今年清明節前2天,「小陳」接到大學同學傳來的訊息,班上一名同學平日身體看來很健康,卻在參加一項田野活動時腦溢血,雖立即送醫,但出血狀況嚴重無法救回。事情來得突然,意外發生時,同學的妻女正好都在國外,專程趕回善後,卻茫然不知所措。父逝措手不及 醫院遇上「救兵」同學妻女的慌亂心情,小陳也曾有過;時間拉回10多年前,小陳的父親中風臥床多年後又罹患大腸癌,理智上,小陳雖然知道終有和父親揮別的一天,但他始終不願面對現實,家人間也有意無意的迴避談父親身後事。該來的終歸會來,當這天到來時,完全沒有準備好的小陳,頓時慌了手腳。父親遺體送到太平間後,小陳的腦筋一片空白,後事要怎麼處理?全無頭緒。就在這個時候,葬儀社的人出現了,熱心指點一些該注意的禮儀,表示可以協助後事。不知所措的小陳看到救兵,沒有多想就答應下來,2天後,他請對方說明後事細節,對方就是不肯清楚說明,不斷的拍胸保證要他放心,表示所有費用會開收據。殯葬蟑螂插手 優良業者不敢接和喪家說明清楚細節有這麼難嗎?冷靜下來的小陳這時才覺得怪怪的,打聽後才知道自己遇到「殯葬蟑螂」,他們有些是無照業者,有些是專門在太平間守候「獵取」喪家再轉介給殯葬業者的中間客。擔心自己上了賊船,小陳詢問曾有處理親人後事經驗的同事,同事告訴他社會局都有推薦優良業者的名單。小陳找上其中一家業者,接待的店面簡陋到不行,外觀實在很難和優良兩字連結,說明來意後,接待的老先生像在做身家調查,問清楚小陳對父親後事的想法後說,「明天會把基本該有的項目及每筆花費條列,不想要的就刪,想加的再加」。小陳是家中獨子,老先生在臨走時還交代,喪事不同於婚事,很多禮儀是以男性為主,例如骨灰罐的選擇,他要求一定要兒子挑選,女兒沒有說話的分。幾天後,小陳拿著明細單再度上門,交談過程中,小陳和老先生談起父親過世當晚送到太平間的事,老先生立刻表明不接小陳這個案,因為他曾被「殯葬蟑螂」指責破壞行規砸店,「還不只一次」,「就因為一再被砸,乾脆不修店面」。老先生很直白的告訴小陳,每個行業都有不肖業者,殯葬這行也不例外,原因很簡單,「誰會希望家裡常不幸死人?」 既然生意只做一次能撈就撈。解約找人協調 5萬紅包才放手「真的是上了賊船」,小陳找來對方談解約,對方卻耍橫,指小陳這個要求是觸霉頭,小陳被逼無奈,透過關係請來殯儀館館長居間協調。對方礙於館長情面答應放手,但要求給5萬元紅包改運,小陳忍痛答應,才讓父親後事圓滿解決。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路,但是多數人都和小陳一樣,認為「這天不會這麼快就到來」,不願也不曾去想。但這天終究會來,「超前準備」才不會遺憾。【從容老後系列】。郭慧娟:引進死亡咖啡館聊生死 正面看待人生最後一哩路。談 死 亡 的8個時機 聆聽是最好的溝通。人生最後一件大事 超前面對不遺憾。身後事安排你須知的5件事 有備無患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共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