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1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口臭
共找到
160
筆 文章
-
-
2020-07-07 科別.牙科
長期口臭 口腔健康亮紅燈
如果長期有口臭,口腔健康恐已亮紅燈。人的消化系統從口腔到腸胃道都充滿細菌,這些細菌跟人體共生,容易產生牙周病或蛀牙,其他如糖尿病、肝腎病變、鼻竇炎也可能引起口臭。台灣牙科健康照護協會常務監事賴弘明表示,口腔內最少有700種細菌,數量高達數百億隻,不同人的口腔各有菌相,細菌到了其他人口中,也不一定能夠存活,但如果人長期有口臭,就要警覺,可能是口腔健康拉警報。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黄茂栓指出,口腔異味的來源有很多,最單純的是有食物殘渣沒有清潔乾淨,也可能是蛀牙沒有填補,窩洞裡藏汙納垢,或是牙周病的牙齦發炎。若是口中有固定式假牙,每個牙弓的清潔沒有到位,假牙縫就易藏汙納垢,也會有異味產生。另外,糖尿病或腎病變沒有控制好,新陳代謝不正常,某些代謝廢物過多,也會引起口臭;鼻竇炎等上呼吸道的發炎, 有細菌及發炎反應分泌物,也會引起口臭。賴弘明說,唾液腺正常分泌唾液,可以一直潤洗口腔,讓細菌濃度不會太高,但如果嘴巴比較乾,口臭就會變明顯,這也是為什麼人早上起來,口臭會比較明顯,但講話、吞嚥之後,口臭就消失了。如果有服用抗組織胺,副作用會影響到唾液分泌較少,乾眼症、口乾症這類自體免疫疾病或是做過口腔放射治療,也會影響唾腺功能,使唾液變少。黄茂栓表示,有口臭,漱口水或口氣清新噴霧只是暫時遮蓋味道,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建議先找牙科醫師確認有無蛀牙或牙周疾病、牙齒或假牙清潔方式是否正確,或是可能有其他疾病,再對症治療改善。
-
2020-06-25 養生.健康瘦身
快速減肥又怕胖回去?「減肥評估表」讓你瘦得快沒煩惱
減肥是一件需要長時間去證明的一個事情,就像結婚前新人們的減肥大作戰中有提到;運動至少都要維持半年以上效果才是最好,而且這樣也讓身體養成運動習慣,不容易中斷也能較不復胖。至於為什麼營養師、健身教練都希望各位能夠自己學會飲食控制跟運動?因為當你懂得怎麼吃,怎麼運動,就會自然而然的渲染到週遭的人,產生一種病毒式的擴散,讓越來越多人都知道營養跟運動的重要。成功的減肥2001年時,科學家Wing跟Hill就提出成功的減肥定義在:『人刻意的減重10%體重以上,並且至少保持一年以上』,因為這種程度減重效果,是可以顯著改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或許減重體重的10%,不會使肥胖人群恢復到非肥胖狀態,但10%體重的差異已經被證實對健康的有顯著影響。資料來源:Wing RR, Hill JO. Successful weight loss maintenance. Annu Rev Nutr. 2001;21:323-41.復胖原因復胖的原因其實很多,從生活、飲食到妳本身的生理機制都會有影響,多數人都是以過度節食的方式來達到快速減肥的效果,如此的執行減肥又不做運動來維持肌肉量,而造成初期是肌肉和脂肪會同時減少。當目的達成而停止節食時,減肥者的身體時常會有嚴重飢餓反應,使身體的脂肪增加,體重因而反彈。想要不復胖,就要克服以下幾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真的要開始減肥又擔心復胖,那就買一台厲害的體重機吧!能夠有檢測體脂率、肌肉量…等的功能更好,但要注意的是每台機器、不同時間點測出來都會有誤差,所以希望可以避免更換機器、固定同一個時間測量,長期看來數據的變化量會比較準確。其他需要克服的1. 持續的飲食計畫:如果只是為了短期的減肥效果而做出飲食改變(生酮飲食、低碳飲食、營養代餐…等),如果無法貫徹這樣飲食,當達成目標而立即回覆,就容易產生復胖的問題。2. Energy Gap:我們開始減肥時,我們身體會主動的想要把所有失去的吸收回來,甚至降低新陳代謝、刺激食慾,讓我們想要去吃更多的食物來補足缺口,這時可能會比正常飲食去吃下更多的熱量。3. 堅持一年:往往我們減肥到一定階段,可能會有停滯期(撞牆期),這時最常發生的事在沒有營養師、醫師或教練的協助下而無法堅持下去,最終導致復胖的問題。其實這時候換一種飲食法,換一種運動都是會有明顯效果的。4. 了解自己該吃多少:或許有人會說『每個人身體吸收率不同,所以不用精算熱量也能快減肥』,但是其實這都是建立在『你已經對自己及食物非常了解』有辦法設計出屬於自己的減肥菜單時,才能這樣的去減肥。快速減肥 打造不復胖的我藥物治療,多數人會接觸到的第一種減肥方式,目前兩種合法的藥物,機制有所不同,但畢竟是用藥物來控制,不少人會擔心是否會有副作用,而選擇另外的方式飲食及運動。營養師想說:單靠飲食或運動效果都有限,想要快速減肥一定要兩者並進。任何減肥的方式都請諮詢門診醫生或營養師喔。康健雜誌就曾轉述國泰醫院汐止分院簡志誠院長:每天都要喝柳橙汁的人,殊不知只要減掉這個習慣,一年就可以減下10公斤。不復胖的第一步,先調整飲食吧!減去多餘不必要的熱量攝取,增加多種營養素的吸收來維持身體運作,透過乾淨的食物跟全方位的營養素來達到減肥效果。以下問題可以自行評估一下,有幾點是你有的?是否知道一天該吃多少量?是否三餐主菜都是油炸類(炸排骨、雞腿)?是否會吃零食、宵夜(餅乾、含糖飲料、鹹酥雞)?是否有熬夜習慣?是否有運動習慣?是否有抽菸喝酒?Q:你覺得肥胖跟生活周遭的速食店、飲食習慣會有相關性嗎?A:一篇針對65歲以上老人的研究發現,生活周遭如果速食店密度增加,是會導致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較差的社會心理狀況;老年人肥胖風險也隨之增加。資料來源:Fuzhong Li, Ph.D., Peter Harmer, Ph.D., MPH, Bradley J. Cardinal, Ph.D., Mark Bosworth, M.S., andDeb Johnson-Shelton, Ph.D. Obesity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Does the Density of Neighborhood Fast-Food Outlets Matter? Am J Health Promot. 2009; 23(3): 203–209.A:另一篇針對9-14歲小朋友的研究發現,習慣外食油炸食品的小朋友,伴隨著攝取了更多的熱量、更多的含糖飲料與反式脂肪。此外,也造成蔬菜、水果及低脂奶攝取量降低呢!資料來源:Taveras EM, Berkey CS, Rifas-Shiman SL, Ludwig DS, Rockett HR, Field AE, Colditz GA, Gillman MW. Association of consumption of fried food away from home with body mass index and diet quality in olde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diatrics. 2005 Oct;116(4):e518-24.所以想要減肥,先從自己壞習慣的『斷、捨、離』開始做起:斷:斷掉那些好吃卻完全沒有營養價值的食物。(含糖飲料、餅乾、油炸類食物)捨:捨棄宵夜、點心這些不良飲食習慣。離:離開原本的不健康生活,重新開始。不復胖第二步,養成運動習慣不僅僅是讓我們流汗增加熱量消耗,更重要的是養成我們不要一直久坐的習慣。為什麼要養成運動習慣呢?1. 肌肉:如果是做重量訓練,能夠有效的讓肌肉肥大,增加瘦肉組織2. 內分泌部分:● 胰島素:長期運動可以提升身體對胰島素敏感性,更能夠讓肌肉儲存更多的肝醣。● 生長激素:顧名思義主要是作用在我們人體細胞的促進生長,除了運動時會促進分泌外,在睡覺的時候也會分泌,所以小孩子真的要睡飽一點才會長高長壯~2005年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發表了一份整合33篇的研究,其中有6篇是在比較『飲食+運動』及『單靠飲食』之間的差異:發現飲食搭配運動比單靠飲食,體重多減輕20%(-13kg/-9.9kg)更發現同時介入飲食及運動1年後,體重可持續減輕20%(-6.7 kg/-4.5 kg)但研究中也發現:不管哪一種減肥法(飲食+運動或單靠飲食),一年後的復胖率更接近50%,甚至,運動及飲食共同介入減肥的效果也沒有更持久。資料來源:Curioni CC, Lourenço PM. Long-term weight loss after diet and exercise: a systematic review. Int J Obes (Lond). 2005 Oct;29(10):1168-74.減肥後不復胖的關鍵整理如果想要達到快速減肥又不復胖,飲食的調整、運動的習慣;堅持的決心都是必須的。飲食調整:都需要諮詢營養師或醫師,飲食劇烈改變伴隨包括復胖、不適症…等的風險也較高。(生酮飲食就可能會有口臭、便祕、掉髮、尿酸高、酮疹…等的問題)。運動習慣:規律的重量訓練或是有氧運動都是能幫助我們減肥的,但至少持續六個月以上,對於減肥的效果最好決心:如果下定決心要開始減肥,那至少持續一年!1年減少10%體重是一個標準,才可以認定是一次成功的減肥唷※本文經SuperFIT授權提供,原文請點此
-
2020-06-24 養生.聰明飲食
牙縫越來越大?當心牙周炎找上門,出現這4大早期症狀要留意!
牙齒如果出現嚴重的問題,是不可逆轉的,尤其是牙周炎,由於早期多無明顯自覺症狀而易被忽視,待有症狀時已較嚴重,甚至已不能保留牙齒。因而必須加以重視,定期檢查和及時治療。微生物是引發慢性牙周炎的始動因子,長期堆積而引發牙齦的炎症和腫脹,使局部微生態環境更有利於牙周致病菌滋生。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對牙周炎有負面影響。1.刷牙或咬硬物時牙齦出血正常的牙齦是不應當出血的,許多人認為牙齦出血是身體“火”太大了,買個敗火的牙膏刷牙或吃點敗火的藥就可以了。實際上,牙齦出血是牙周炎最早期的症狀之一,是機體發出的信號,告訴你牙齦發炎了,如果你不重視這個信號,那麼牙周炎就會繼續發展下去。2.有持續性的口臭引起口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牙周炎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牙周炎造成牙齦出血,組織發炎,致病的細菌產生代謝產物都會造成口臭。3.牙齒有鬆動、位置改變或咀嚼無力這是因為牙周病造成牙周組織的破壞,牙齒的支持力不足,引起牙齒鬆動、位置改變或吃東西用不上力。實際上這是牙周病到了中期或晚期的一種表現。4.感覺牙縫越來越大這也是由於牙周病造成牙齦和下方牙槽骨的退縮,引起牙間本應由牙齦和牙槽骨佔據的空間暴露出來,使患者感覺牙縫越來越大。實際上,牙周病的臨床表現還有很多,由於早期沒有能夠引起人們足夠重視的、明顯的症狀。因此,當出現上述症狀時,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及治療,避免病變進一步發展到無法挽回的地步。(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6-12 養生.聰明飲食
抗發炎、抗氧化!營養師教你這樣吃薑,遠離癌症、動脈硬化
家家戶戶炒菜不可或缺的「薑」是養生食材,富含植化素,薑辣素、薑油酮、薑烯酚,具有多種健康好處。不過,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薑,提醒民眾注意。在薑的各類營養素中,薑辣素是辣味的來源,隨著薑愈老而含量愈高,因此嫩薑不辣,老薑卻超辣。薑油酮、薑烯酚則是薑的香氣來源,且有溫暖身體的作用。 而生薑中的薑辣素在炮製過程受熱後,會轉變為薑烯酚或薑油酮等聚合物,增強了薑的效用。 吃薑養生!暖身、抗氧化、促代謝 郭綜合醫院營養科組長郭家伶表示,生薑肉性味辛溫,具有發表散寒、溫胃止嘔的功效;生薑皮富含精油、揮發油,性味辛涼,與生薑肉藥性正好相反,有利尿消腫的功效。 薑蘊含的營養素具有多種養生好處,包含有助於減少噁心嘔吐、抗發炎、抗氧化、暖身等,進而能幫助降低癌症、動脈硬化、心臟疾病等風險。 另一方面,郭家伶指出,當人體免疫細胞正常運作時,體溫為36.5℃~37.2℃,體溫每下降1℃,會使免疫力降低30%。現代人愛喝冷飲、吹冷氣,加上久坐、少運動,容易導致免疫力、身體血液循環變差,代謝功能也變慢。 薑酮醇、薑烯酚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使身體暖和;而在高溫多雨的夏季,薑還可以發揮袪溼散熱、幫助代謝的功能。 不過,也提醒民眾,適量吃薑之外,還需配合均衡飲食、適度運動、正常作息,才能真正吃出健康。 怎麼吃薑?磨泥、磨粉、切片變化多 至於薑要怎麼吃才好?郭家伶表示,可用於燉煮、翻炒、熬湯等,或使用磨泥器磨成薑泥(可過濾),直接加入飲品中,十分方便。 另外,也可以將老薑洗淨後帶皮切薄片,充分曬乾後,再用食物調理機打成薑粉,放入密封罐保存。 薑也不能吃過量!三種人不適合攝取 需要注意的是,薑也不能過量攝取。建議生薑的攝取量一天1克,勿超過10克;乾薑的攝取量則是一天1~2克,不超過2~3克。 此外,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薑。以下三種族群較不適合食用,提醒民眾注意,並事先諮詢醫師。 1. 體質陰虛的人,表現出來的症狀有手腳心發熱、手心有汗、經常口乾、口唇異常乾燥、皮膚乾燥、明顯有脫水症狀、脈博過速、心煩易怒、睡不好。 2. 內熱較重的人。如果有發高燒、肺熱燥咳、咳痰較黃、胃熱嘔吐、舌頭或臉部會異常潮紅、口臭、痔瘡出血、便祕等疾病。 3. 生薑與抗凝血西藥併用,會增加凝血時間,且有出血的風險,應特別小心。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50歲看起來如30歲貴婦!每天花3分鐘做這件事,促進免疫力抗衰老.腰圍粗、肚子大,當心「脂肪肝」 白雁:做對運動,減少腹部脂肪、促進代謝.輕微咳嗽,卻已肺癌末期?50歲後注意,肺癌初期無症狀,4種人儘早檢查
-
2020-06-08 性愛.性福教戰
另一半在床上不專心怎麼辦?醫師提醒千萬別指責對方
做愛不專心 氣壞另一半【諮詢醫師:台安醫院婦產科主任陳思銘,出處:2008-06-07/聯合晚報/A12版/健康】(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問:被「決戰時裝伸展台」給打敗了!前幾天跟女友愛愛時,發現她總是心不在焉,做愛過程中,好幾次用手輕推我的肩膀,原本以為這是她愛撫的表現,但接連好幾次,讓我覺得怪怪的。於是順著她的眼光看過去,原來如此,她正在看著電視上所播放的「決戰時裝伸展台」,而我的肩膀剛好擋住了她的視線,所以她才會假裝愛撫,實際上是想推開我的肩膀,因為她想看電視。實在很幹!甚至有點灰心,怎麼會有人一邊看時尚節目、一邊做愛,那個節目不就是幾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牌服裝設計師爭奪第一名,有什麼好看的?真是氣人!察覺她的不認真,我滿腔欲火,一瞬間就像是被冷水給澆熄了,當然也做不下去了,她也沒多說,穿上衣服,就坐在電視前面,看些那些模特兒走來走去,等到節目演完,才回過神,問我還不要再繼續,不然她要洗澡睡覺了,完全沒有發現我正在生氣。這像話嗎?與女友同居還不到一年,她就是這副德行,如果再這樣下去,難保我不會在外面偷吃,來個肉體小劈腿,該怎麼呢?是我不夠厲害?還是電視節目太好看?唉!想不透!(台北市,32歲,小何)答:成熟一點吧!如果你是王建民的球迷,一大早,打開電視想看洋基隊比賽,但另一半又在這時間點想要愛愛,你會如何解決,直接說不要?還是邊聽、邊做,草草了事?試著將心比心,你覺得時裝設計節目不好看,或許看不懂棒球的另一半根本不在乎王建民是否贏球。性愛是兩個人的事,必須得多溝通,選對時間,才會有良好的性愛。不過,話說回來,另一半在床上不專心,確實會影響性愛的和諧,國外臨床統計,在造成高潮障礙的幾大因素中,另一半心不在焉可是榜上有名,輕忽不得。除了女友真的想看「決戰時裝伸展台」之外,可能還有許多原因,導致她分心,例如她真得不想要做愛,或是她覺得你有口臭、身上有體味,所以做不下去。建議你,不要選在這個節目播映時,找她愛愛。如果她還是不專心,請有技巧地問對方,是不是自己身上有味道,影響到她的「性」致?但小心有時問得太直接,可能會產生反效果。另外,做愛時,最好關掉電視,放些清柔的音樂,切記不要讓另一半養成邊炒飯邊看電視的壞習慣,這就好像有些人沒有報紙,就無法上廁所一樣。多多溝通,不要自己生悶氣,也不要指責對方,先試試上述這些方法,畢竟做愛前先關掉電視,會比你重新找一個新女友來得簡單許多。
-
2020-06-03 癌症.胃癌
8成胃食道逆流照不出病症! 長時間發炎恐變成食道癌
六十二歲的魏先生,二十多年來都有喉頭異物感、口臭及口苦等疑似胃食道逆流等症狀,平時藉著制酸劑舒緩,直到症狀加劇,因胸悶、胸口灼熱而就醫。花蓮慈濟醫院腸胃內科翁銘彣醫師經胃鏡檢查後發現,魏先生不僅有嚴重的逆流性食道炎,食道竟然有長達十公分的食道腺癌之癌前病變巴瑞特食道合併食道分化不良,此長度在亞洲人相當罕見。 胃食道逆流致癌四部曲包括胃食道逆流造成食道黏膜受損、食道反覆受傷修復之發炎反應、進展至巴瑞特食道病變而最終可能產生食道腺癌。翁銘彣醫師表示,巴瑞特食道是一種長期胃酸逆流至食道的併發症,靠近胃賁門的食道黏膜細胞,在正常狀態下是平滑、扁平的鱗狀上皮細胞,但在胃酸反覆刺激食道下端黏膜,使黏膜細胞換了一層「皮」,轉變為柱狀上皮細胞而容易進一步造成細胞分化不良,而增加了食道腺癌的風險。翁銘彣醫師表示,在胃鏡檢查下約5%胃食道逆流患者可發現巴瑞特食道病變,但像魏先生的巴瑞特食道長達十公分且合併分化不良,在台灣則相當罕見。 針對巴瑞特食道腺癌前病變治療,翁銘彣醫師表示,一般在分化良好的病灶以氫離子幫浦抑制劑藥物抑制胃酸分泌,減緩持續胃酸逆流造成進一步的傷害;至於像魏先生的巴瑞特食道已合併分化不良的變化,目前可以採取「內視鏡熱射頻燒灼術」治療,此術式的優點為不須切除食道且併發症較少。「內視鏡熱射頻燒灼術」將食道表皮燒灼深度控制於0.1公分內,除可根除食道黏膜病變細胞外,也較不易出現因傷口過深而產生「食道穿孔」或「術後食道狹窄」的併發症。此外,對於台灣常見的食道鱗狀上皮癌的癌前病變,「內視鏡熱射頻燒灼術」治療也有良好的效果。 胃食道逆流症不像高血壓、糖尿病有客觀工具可評估病患嚴重度,其中更有80%的胃食道逆流病人,在胃鏡或咽喉鏡卻看不出病症。花蓮慈院腸胃內科主任陳健麟表示,目前難治性胃食道逆流病人的診斷,須經二十四小時酸鹼阻抗測定儀檢測,但患者常因害怕而難以配合檢查。目前,花蓮慈濟胃食道逆流團隊所引進的內視鏡食道黏膜電阻抗測量儀,可在病人做胃鏡的同時,快速精準的診斷其是否為真正胃食道逆流患者,提供個人化的精準治療。 (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胃食道逆流吃胃藥無效? 「這問題」恐讓你都白吃了 7飲食習慣都是在折磨你的胃! 防胃食道逆流要改掉
-
2020-06-02 科別.皮膚
年過40散發濃濃老人味?洗澡時這2個地方別忘記用力搓
「爺爺每次從我身旁走過去,就飄來一陣臭味,不知道該不該跟他說?」老人家身上那股味道,究竟要如何改善呢?「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老人臭」的問題卻困擾很多家庭成員,這有辦法解決嗎?老人臭並非每位老人家都會發生,因人而異。新竹馬偕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李幼華分析指出,老化是造成老人臭發生的主因,人從40歲後,皮脂腺功能退化、不平衡,四肢和軀幹的皮膚出油量減少,皮膚乾澀,臉部和胸前等部位的皮脂腺卻大量分泌,導致皮脂腺中有某種脂肪酸與過氧化脂質結合成「2-nonenal」物質,形成一股油膩味,是導致老人臭的主因。男女都可能發生老人臭,尤其50、60歲之後更明顯。有些老人家的衛生習慣不好,不愛洗澡,覺得自己沒出門,沒流什麼汗,就不洗澡,因此累積異味;而老人的皮膚角質代謝差,易在腳底或手肘部位角質增生,形成厚皮,如果沒有適度清潔就易散發臭味,若受到黴菌感染,合併香港腳更臭。此外,老人家的腸胃功能退化,如果不注重飲食,消化不良或排便不暢,或睡眠不足、火氣大,一開口就會散出臭味;其免疫力較弱,罹患代謝疾病的機率高,或是糖尿病患因末稍血液循環不好,血路不通,傷口難以痊癒,就可能因照顧不當而化膿潰爛,散出「腐臭味」。李幼華指出,老人臭的主要原因,以「油脂分泌」異常為大宗,因此,在皮脂腺會分泌大量油脂的臉部、額頭、頭皮和胸前等部分,更容易產生異味。分泌油性液體的頂漿腺(apocrine)分布在耳朵前後,也容易產生氣味,加上大多數人常常忘記清洗這個地方,耳後臭味也形成老人臭較明顯之處。體臭與飲食有關,研究顯示,常吃動物性蛋白質或脂質食物較易散發體臭,如果在老人家身上就形成老人臭。李幼華說,肉類和起司等乳製品食物,含有動物性蛋白質,會導致皮脂腺分泌更為活躍,以致於有人說吃肉的人較易有體味,就是這個原因。而部分油炸物以氫化油烹調,形成氫化脂肪,是人體難以代謝的物質,囤積在體內易造成荷爾蒙失調,讓油脂分泌變得異常,因此,少吃油炸物,也是減少體臭的方法。平日除注意健康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其中的抗氧化成分有助延緩老化;同時要注意適度的清潔和保養,留意身體健康,因為身體的異味可能自己聞不出來,如果有人提醒就要注意是否有疾病產生,不要充耳不聞、視而不見;更要注意睡眠品質,除了早睡早起,並要睡足7小時,讓身體有充分休息和修復,能有效避免老人臭上身。延伸閱讀: 臭襪子洗過仍有味道? 這樣洗才能保持彈性又不臭 天天刷牙還是有口臭? 日常6原因都會造成你口氣差
-
2020-05-31 養生.聰明飲食
你是低溫一族? 營養師提醒靠這一味可提溫
防疫期間全民量體溫,你是否每次測量時,體溫都偏低,屬於「低溫一族」?台南市郭綜合醫院營養科組長郭家伶表示,現代人喜歡喝冰飲、吹冷氣,又缺乏運動,都可能造成代謝循環差、體溫偏低,而料理中常見的薑,其實有活絡代謝的作用,適當使用,可以促進循環。郭家伶表示,「量體溫」是間接檢測免疫力最簡單的方法,當免疫細胞正常運作時,體溫為36.5℃到37.2℃,體溫每下降1℃,會使免疫力降低30%。體內溫度若低於35℃,自然殺手細胞及B淋巴細胞活性皆會降低,當體溫過低時,除了代表免疫功能變差之外,會造成身體血液循環變差,代謝功能也變慢,更容易有腦梗塞、糖尿病、肩膀痠痛、頭痛等毛病。她表示,防疫期間,進出醫院的人都要量測體溫,雖然額溫可能受到量測距離、額部的溼度等因素影響,但不少人怎麼測量,體溫就是偏低,經常會低於36.5度,甚至36度以下。特別是女性或是代謝循環較差的老人會有體溫偏低的情況。而薑當中含有的薑酮醇、薑烯酚是提升體溫的關鍵成分,兩者都有促進血液循環,使身體暖和的效果。加熱乾燥後的乾薑,薑烯酚含量會變高,可刺激腸胃、活絡內臟運作。吃下生薑後,身體會從末稍開始變暖,尤其是在高溫多雨的夏季。薑發揮袪溼散熱助代謝的功能,也體現了「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師開處方」這句諺語的含意。郭家伶表示,東方人以薑為藥的歷史已有2000多年,薑是藥食同源的最佳代表。薑的價值就在於其所含的植化素,薑辣素、薑油酮、薑烯酚。薑辣素是辣味的來源,薑辣素隨著薑越老而含量越高,所以嫩薑不辣老薑超辣。薑油酮及薑烯酚提供香氣來源及溫暖身體。生薑中薑辣素在炮製過程受熱會轉變為薑烯酚或薑油酮等聚合物,更增強了薑的藥效。而薑除了可以溫暖身體之外,還有以下的功用:一、減少噁心嘔吐、動暈症及改善胃腸道蠕動遲緩薑的揮發油也具阻斷5-羥基色胺的接受器,故薑能能有效降低化療、術後及妊娠引起的噁心和嘔吐,動暈症及胃腸道蠕動遲緩等症狀,證明了薑有“嘔家聖藥”之稱。二、抗氧化能抑制巨噬細胞過量生成一氧化氮,降低自由基對組織的破壞,因此可預防癌症、動脈硬化、心臟疾病等疾病。三、抑制腫瘤的發展薑辣素、薑油酮、薑烯酚在生化代謝上,干擾腫瘤細胞的基因表現、阻礙腫瘤細胞生長週期路徑、抑制血管內皮細胞因子的活性、促進腫瘤細胞凋亡以達到抑制腫瘤的發展。四、抗發炎薑辣素及薑烯酚具有抑制人類淋巴細胞中環氧合酶的表現,使發炎物質,前列腺素濃度降低。能緩解大腿軟骨關節炎、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炎及疼痛。薑的使用方法生薑肉性味辛溫,具有發表散寒、溫胃止嘔的功效,還有解魚蟹之毒。而生薑皮富含精油、揮發油,性味辛涼,與生薑肉藥性正好相反,有利尿消腫的功效。可用於燉煮、翻炒、熬湯等,或使用磨泥器磨成薑泥(可過濾),可直接加入飲品中,十分方便,也可以將老薑洗淨後帶皮切薄片,並平鋪於竹篩上(不可疊放)曬乾。曬到充分乾燥後,再用食物調理機打成薑粉,放入密封罐保存。薑的安全攝取量生薑攝取量:每天1克,不要超過10克;乾薑攝取量:每天1到2克,不要超過2到3克。要特別留意,以下是不太適合吃薑的人1、體質陰虛的人,表現出來的症狀有手腳心發熱、手心有汗、經常口乾、口唇異常乾燥、皮膚乾燥、明顯有脫水症狀、脈博過速、心煩易怒、睡不好。2、內熱較重的人。如果有發高燒、肺熱燥咳、咳痰較黃、胃熱嘔吐、舌頭或臉部會異常潮紅、口臭、痔瘡出血、便秘等疾病。3、生薑與抗凝血西藥併用,會增加凝血時間和出血的危風險。
-
2020-05-21 癌症.頭頸癌
火燒心檢查 發現食道癌前病變
62歲魏先生「火燒心」就醫,檢查後竟是食道癌前病變!20多年來,他都有喉頭異物感、口臭及口苦等疑似胃食道逆流等症狀,平時藉著制酸劑舒緩,直到症狀加劇,因胸悶、胸口灼熱才看診。花蓮慈濟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翁銘彣表示,經胃鏡檢查發現,魏先生不僅有嚴重的逆流性食道炎,食道竟然有長達10公分的食道腺癌之癌前病變巴瑞特食道合併食道分化不良,此長度在亞洲人相當罕見。胃食道逆流致癌四部曲,包括胃食道逆流造成食道黏膜受損、食道反覆受傷修復之發炎反應,進展至巴瑞特食道病變,最終可能產生食道腺癌。翁銘彣指出,巴瑞特食道是一種長期胃酸逆流至食道的併發症,靠近胃賁門的食道黏膜細胞,在正常狀態下是平滑、扁平的鱗狀上皮細胞,但在胃酸反覆刺激食道下端黏膜,使黏膜細胞換了一層「皮」,轉變為柱狀上皮細胞,進一步造成細胞分化不良,而增加了食道腺癌的風險。針對巴瑞特食道腺癌前病變治療,一般分化良好的病灶,以氫離子幫浦抑制劑藥物抑制胃酸分泌,減緩持續胃酸逆流造成傷害;若巴瑞特食道已合併分化不良的變化,可採取「內視鏡熱射頻燒灼術」治療,不須切除食道且併發症較少。翁銘彣表示,在胃鏡檢查下,約5%胃食道逆流患者可發現巴瑞特食道病變,但像魏先生的巴瑞特食道長達10公分且合併分化不良,在台灣則相當罕見。他在接受最新的食道內視鏡熱射頻燒灼術,至今一年半的追蹤巴瑞特食道病變無復發,胃食道逆流的症狀也在藥物控制下獲得改善。花蓮慈濟院腸胃內科主任陳健麟表示,目前難治性胃食道逆流病人的診斷,須經24小時酸鹼阻抗測定儀檢測,但患者常因害怕而難以配合檢查。現今可以內視鏡食道黏膜電阻抗測量儀,在病人做胃鏡的同時,快速精準的診斷其是否為真正胃食道逆流患者,提供個人化的精準治療。食道腺癌的患者通常不抽菸、不喝酒、也不嚼檳榔,但多與肥胖、胃食道逆流等有關。翁銘彣提醒民眾,除了藥物及手術外,生活習慣的調整是胃食道逆流症治療的第一步,包含睡前兩小時避免進食、減重以及減少菸、酒、咖啡、蘇打飲料等刺激性物質。
共
6
頁